土贝母抑菌液功效和作用-土贝母治什么病
带状疱疹是由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水疱性皮肤病,相当于中医所说的“缠腰火丹”、“蛇丹”、“串腰龙”。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病前常见有局部皮肤灼热和刺痛感,继则皮肤潮红,然后出现密集成簇的小米到黄豆大小的水疱,各自孤立,不相融合,疱壁紧张,四周有红晕,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一般单侧发疹,不呈对称,好发于胸部、腹部、面部,亦可侵犯眼、鼻、口腔及黏膜,伴有神经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症状。病程约2~3周,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外感热毒之邪,或肝胆火盛,湿热内蕴所致。
方一组成鲜韭菜根30克,全鲜地龙20克。
用法将上两物洗净共捣烂,加少量香油和匀,取汁置瓶内放阴凉处备用。用时外洗患处,每日洗2次。
功用解毒,散瘀,止痛。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地龙即蚯蚓,性味咸寒,功能通络解毒。据现代临床报道,用蚯蚓糖糊治疗带状疱疹,能立即减轻疼痛,疱疹逐渐干燥,一般5~8日痊愈。以此再配合散瘀行气止痛的韭菜根,其效更佳。
方二组成鲜马齿苋适量。
用法将马齿苋洗净切碎,捣烂取汁,敷洗患处,每日2次。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马齿苋功能清热解毒、散血消肿,主治疮红肿疼痛。故以马齿苋作洗剂治疗皮肤病在民间流传较广。
方三组成生地榆、马齿苋各30克。
用法将上二物水煎,去渣取汁500毫升,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2~4次。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地榆功能清热凉血,有凉血解毒,定痛止痒及去皮肤风毒之效,与马齿苋合用,解毒凉血,故颇适宜于缠蛇丹毒(带状疱疹)。
方四组成陈醋200毫升,生半夏9克。
用法先将生半夏研末,放入醋液中浸泡12小时后,取液外洗患处,每日3次。
功用消肿解毒。
适应证带状疮疹。
说明半夏外用具有消痈肿作用。醋亦有解毒杀菌作用,能散瘀解毒,两者合用,消肿解毒,相得益彰。
方五组成板蓝根、土贝母、贯众各30克,甘油100毫升,95%乙醇1 300毫升,水杨酸粉15克,香粉适量。
用法先将前三味药加水2 000毫升,先武火煎煮全沸10分钟,改文火熬煎至800毫升。过滤去渣取汁,再加水1 000毫升,文火煎至700毫升,去渣。两汁混合煎至沸,移火待冷至约50℃,对入乙醇、水杨酸及甘油,快速搅拌,加入香粉,拌至呈淡**透明液体,装瓶备用。用时,用棉球蘸药液,涂洗皮损区。每日涂洗3或4次,直至疱疹干缩结痂脱落。若已溃有糜烂渗出者,则以擦剂50毫升对温水300毫升,湿敷患处或洗后再湿敷。每日涂洗2或3次,直至痊愈。
功用清热解毒,润肤止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方中板蓝根功能清火解毒,凉血止血,药理学研究亦表明,本品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至于土贝母、贯众等均有清热解毒作用。
方六组成荆芥、防风、川椒、艾叶各10克,威灵仙、黄柏各12克,地肤子、苦参、马齿苋、透骨草各2克。
用法上药煎汤去渣,外洗患处,并可用药液湿敷。每日2或3次,每次30分钟,每剂可用3次。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方中荆芥、防风祛风燥湿,川椒、艾叶、威灵仙燥湿解毒,黄柏、苦参清热燥湿,地肤子、透骨草祛风止痒,马齿苋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故适用于带状疱疹。
方七组成金银花、野菊花、风仙花各10克,白鲜皮12克,蛇床子15克,水杨酸5克,石炭酸2克,75 9,6医用乙醇1 000毫升。
用法先将前五味药浸入75%乙醇中浸泡5~7日,滤取上清液,加入水杨酸、石炭酸,搅拌均匀,封瓶备用。用时以医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部。每日擦洗3~5次,至愈为度。
功用清热解毒,消炎止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方中金银花、野菊花均能清热解毒,凤仙花有祛风、活血、消肿的作用。白鲜皮、蛇床子则为祛风胜湿止痒的佳品。诸药合用,消热解毒、消炎止痒,故适用于带状疱疹因风湿热三邪俱盛者。
方八组成雄黄45克,2%普鲁卡因2毫升,75%乙醇35毫升。
用法先将雄黄研细,一并浸入75%乙醇中浸泡,拌匀,备用。使用时用干棉签蘸药液擦洗患部,干后再擦,每日涂洗数次。不需包扎。
功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石,性味辛苦、温、有毒,能燥湿杀虫,为疮家要药。药理学实验亦证明,本品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方九组成青黛5克,野菊花30克,黄柏6克,冰片3克,生甘草2克。
用法先将黄柏、野菊花、甘草用开水50毫升浸泡24小时后,入冰片、青黛均研细末再加75%乙醇20毫升和匀,贮存备用。使用时用棉签蘸药涂洗患处。每日3次。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青黛,有清热解毒,清肝泻火之效,主治小儿风热惊痫、疳毒、丹热痈疮等。野菊花、黄柏则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冰片辛凉疏散毒邪,甘草调和诸药。
方十组成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适量。
用法上药共捣汁,涂洗患处,每日2次。
功用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白花蛇舌草性味苦寒,功能清热散瘀,消痈解毒。药理学研究亦表明,本品有抗菌消炎作用。蒲公英性味苦辛,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方十一组成金银花、乌梅肉各30克,生地黄、当归各15克,黄柏、五倍子各9克。
用法将上药用45%乙醇500毫升,浸泡24小时,加水煎至300毫升,经过高压消毒备用。用纱布浸入药液中,湿敷或溻洗患处,每日2或3次。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乌梅功能消肿杀虫,生地黄、当归则有清热养血活血之功,金银花、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五倍子亦有消肿解毒的作用。诸药合用,有清热活血、解毒消肿功效。
方十二组成雄黄、枯矾各20克,大黄、川黄连、侧柏叶各30克,冰片6克。
用法除冰片、雄黄外,余药水煎30分钟至药汁300毫升去渣,加入雄黄、冰片充分混匀后,以不烫手为度,蘸药液,涂洗患处。每日2或3次,每次30分钟,5日为1个疗程。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证带状疱疹。
说明方中雄黄、枯矾功能燥湿解毒,大黄、黄连清热解毒,冰片透散邪热。至于侧柏叶,善清血凉血,可捣烂敷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现代药理学实验证实,其煎剂除有抑菌作用外,还能扩张血管,并有明显的解痉止痛作用。
目录 1 拼音 2 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块茎·《中医大辞典》·地苦胆 2.1 地苦胆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化学成分 2.6 地苦胆的药理作用 3 菊科植物地胆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地苦胆 3.1 地苦胆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归经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3.6 化学成分 3.7 地苦胆的药理作用 4 防己科植物金果榄或青牛胆的块根·《中医大辞典》·地苦胆 4.1 地苦胆的别名 4.2 来源及产地 4.3 性味归经 4.4 功能主治 4.5 化学成分 4.6 地苦胆的药理作用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地苦胆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地苦胆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地苦胆 1 拼音
dì kǔ dǎn
2 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块茎·《中医大辞典》·地苦胆地苦胆为中药名,出自《陜西中草药》,为《本草从新》记载的土贝母之别名[1]。
2.1 地苦胆的别名土贝、草贝、地苦胆[2]。
2.2 来源及产地葫芦科植物假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 Franquet的块茎[2]。主产河南、陜西、山西、河北等地[2]。
2.3 性味苦,凉[2]。
2.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热解毒,散结消肿[2]。
1.治乳痈,乳癌,瘰疬痰核,疮疡肿毒,煎服:3~9g[2]。
2.捣敷蛇虫咬伤,外伤出血[2]。
2.5 化学成分含土贝母糖苷(Tubeimoside)[2]。
2.6 药理作用土贝母成分可抑制动物超敏反应,并有抗炎,抗肿瘤作用[2]。
3 菊科植物地胆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地苦胆地苦胆为中药名,出自《广西本草选编》,即《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苦地胆的别名[1]。
3.1 地苦胆的别名天芥菜、地胆头、土柴胡、草鞋底、毛刷子、地苦胆、铁烛台[3]。
3.2 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 L.的全草[3]。分布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3]。
3.3 性味归经苦、辛,寒[3]。入肺、肝、肾经[3]。
3.4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利湿[3]。
①治感冒,咽喉疼痛,扁桃体炎,咽喉炎,百日咳,眼结膜炎,黄疸,肾炎水肿,月经不调,白带[3]。煎服:6~15g(鲜品30~60g)[3]。
②鲜品捣敷治乳腺炎,疮疖,湿疹,蛇虫咬伤;取汁滴耳治中耳炎[3]。
3.5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3]。
3.6 化学成分本品含表无羁萜醇、羽(+扇豆)醇及其乙酸酯、去氧地胆草素及异去氧地胆草素等[3]。
3.7 地苦胆的药理作用注射液在体外对金**葡萄球菌,大肠、绿脓、伤寒及痢疾等杆菌有一定抑菌作用[3]。去氧地胆草素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3]。
4 防己科植物金果榄或青牛胆的块根·《中医大辞典》·地苦胆地苦胆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金果榄之别名[1]。
4.1 地苦胆的别名金楛榄、地苦胆、金牛胆、金线吊葫芦、九牛子[4]。
4.2 来源及产地防己科植物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或青牛胆T.sagittata (Oliv.) Gagn的块根[4]。主产广西、湖南[4]。
4.3 性味归经苦,寒[4]。入肺、胃经[4]。
4.4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4]。
1.治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白喉,痄腮,热咳失音[4]。
2.治急性胃肠炎,胃痛,细菌性痢疾,煎服:3~9g[4]。
3.治痈肿疗毒,瘰疬,蛇咬伤,捣敷或磨汁涂[4]。
4.5 化学成分本品含掌叶防己堿、药根堿、非洲防己堿、木兰堿等。还含金果橄酮A~D等[4]。
4.6 地苦胆的药理作用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