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产品展示

痹痛消丸-痹痛消本草抑菌液

痹痛消丸-痹痛消本草抑菌液

朱砂根又名百两金,黄金万两,学名Ardisia Crenata Sims,属紫金牛科,常绿小灌木。

别名:大罗伞,平地木,石青子,凉散遮金珠

朱砂根为紫金牛科朱砂根属常绿矮小灌木,核果圆球形,如豌豆大小,开始淡绿色,成熟时鲜红色,经久不落,甚美观。另有白色或**种,一般均能作药用。李时珍曾描述道:“朱砂根生深山中,苗高尺许,叶似冬青,叶背尽赤,夏日长茂,根大如筋,赤色,此与百两金仿佛。”

根及全株入药,味苦性凉。有清热降火,消肿解毒、活血去瘀、祛痰止咳等功效。主治扁桃体炎、牙痛、跌打损伤、关节风痛、妇女白带、经痛诸病。

药用

别名大罗伞、大凉伞、珍珠伞、凉伞遮珍珠、高脚金鸡、凤凰肠、豹子眼睛果、铁凉伞、开喉箭、山豆根[湖南、福建、云南] 来源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圆齿紫金牛Ardisia crenata Sims 和紫背紫金牛A. bicolor Walk.的根。秋季采挖,切碎,晒干。 性味归经苦、辛,平。 功能主治行血祛风,解毒消肿。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白喉,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损伤,丹毒,淋巴结炎;外用治外伤肿痛,骨折,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鲜根或鲜叶捣烂敷患处。 注意据报道,本品如服至0.5~1两时,可出现恶心,厌食等副作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朱砂根,生深山中,今惟太和山人采之。苗高尺许,叶似冬青叶,背甚赤,夏月长茂,根大如箸,赤色,此与百两金仿佛。

编辑本段各家论述

1.《纲目》:治咽喉肿痹,蘑水或醋咽之。 2.《生草药性备要》:治痰火,跌打,去瘀生新,宽筋续骨。 3.《岭南采药录》:治小儿干(疳)痞。 4.《广西中药志》:治风湿骨痛,鹤膝风。 5.《湖南药物志》:治劳伤吐血,血崩,心胃气痛,腹胀腹痛。 6.《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

编辑本段药用功效

简介

药名朱砂根 别名紫金牛、凤凰肠、老鼠尾、平地木、石青子、凉伞遮金珠、铁伞、散血丹、浪伞根、金鸡爪、高脚罗伞、小罗伞、士丹皮、金锁匙、开喉箭、三条根、三两金、高茶风、铁凉伞、雪里开花、金鸡凉伞、大罗伞、凤凰翔、大凉伞、红铜盘、高脚铜盘、青红草、硬脚金鸡、珍珠伞、桂笃油、真珠凉伞、八爪龙、郎伞树、龙山子、八爪金龙、豹子眼睛果、万龙。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disiacrenataSims.2.ArdisiacrenataSimsvar.bicolpr(Walker)C.Y.WuetC.Chen〔A.BicolorWalker〕 朱砂根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切碎,晒干或鲜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藏东南部至台湾,湖北至海南各地。 药理作用1.抑菌作用25%煎剂试管内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轻度的抑制作用。2.抗早孕作用60%的乙醇提取物有抗早孕作用。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朱砂根,生深山中,今惟太和山人采之。苗高尺许,叶似冬青叶,背甚赤,夏月长茂,根大如箸,赤色,此与百两金仿佛。 主治咽喉肿痛;风湿热痹;黄疸;痢疾;跌打损伤;流火;乳腺炎;睾丸炎。

选方

①治咽喉肿痛:一朱砂根三至五钱。水煎服。二朱砂根全草二钱,射干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风湿骨节痛:小郎伞五钱,木通二两,虎骨三钱,鸡骨香三钱,大血藤四钱,桑寄生三钱。浸酒二斤,每服五钱至一两,日二次。(《广西中药志》) ③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白喉,丹毒,淋巴结炎,能抗菌消炎退热:朱砂根三至五钱,煎服;或研末蜜丸,每次二至三钱,一天二次。(浙江《中草药抗菌消炎经验交流会资料选编》) ④治流火(丝虫病引起的淋巴管炎):朱砂根干根一至二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肺病及劳伤吐血:朱砂根三至五钱,同猪肺炖服。先吃汤,后去药吃肺,连吃三肺为一疗程。(《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跌打损伤,关节风痛:朱砂根三至五钱。水煎或冲黄酒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妇女白带,痛经:朱砂根三至五钱。水煎或加白糖、黄酒冲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毒蛇咬伤:朱砂根鲜者二两。水煎服;另用盐肤木叶或树皮、乌桕叶适量,煎汤清洗伤口,用朱砂根皮捣烂,敷创口周围。(《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朱砂根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咽峡炎用10%水煎液,每服30毫升,每天3次;或用粉剂1克装胶囊吞服,每天3次;或用蜜丸,日服3次,每次1丸(含药粉1克)。经治45例,痊愈22例,好转19例,无效4例。一般于服药当天咽痛减轻,第2天热退,3~4天局部红肿消退。服药后少数有恶心、呕吐、胃区痛等副作用,停药后即可恢复。 用药禁忌虚弱者慎用。 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解毒药;止痛药。 炮制方法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2.切制:洗净,切碎,晒干。 药物应用鉴别朱砂根和朱砂根叶,同源于一植物,一为根,一为叶,其功用近似,朱砂根清热解毒,祛瘀止痛,而以清热解毒为常用;朱砂根叶,主要偏于活血行瘀。 性味苦、辛、性凉 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或红凉伞的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

编辑本段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根簇生于略膨大的根茎上,呈圆柱形,略弯曲,长5-25cm,直径2-10m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具多数纵皱纹及横向或环状断裂痕,皮部与木部易分离。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皮部厚,约占断面的一半,类白色或浅紫红色,木部淡**。气微,味微苦、辛,有刺舌感。以条粗、皮厚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内侧1-数列细胞的内壁增厚,木化,似石细胞样。皮层宽广;内皮层明显,细胞含棕色物质,中柱鞘有单个或数个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狭窄。束内形成层可见,木质部发达,导管多单列径向排列,有的含棕**物;木射线宽2-6列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淡棕红色。①淀粉粒众多,类圆形、不规则卵圆形、盔帽形,直径8-28-39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有的可见层纹;复粒由2-4分粒组成。②石细胞类方形、不规则长方形、类三角形,直径约20μm,壁厚薄不一,纹孔明显;散在皮层的石细胞,直径4-7μm,壁厚,腔小。③木栓细胞类多角形,壁略厚。此外有具缘纹孔导管、木纤维及薄壁细胞。

马钱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配伍应用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朱莎

春天是野菜野蛮生长的季节,这个季节的野菜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小根蒜就是这个季节里最有味道的野菜。小根蒜,学名薤白 (xiè bái) ,别名野蒜、薤根、大头菜子、小独蒜、小蒜、宅蒜、薤白头、小根菜、薤、鸿荟、蕌头等。

自古以来,薤白就是药食两用之佳品。作为食品,用薤白做成汤、菜、糕点等药膳,既是一道清爽可口的美味佳肴,又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保健珍品;作为药品,薤白归心、肺、胃、大肠经,可用于胸痹心痛,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等。唐代李商隐诗云:“薤白罗朝馔,松黄暖夜杯”,来形容薤白的美味。薤白为中医临床治疗胸痹心痛的传统药材,药王孙思邈曾强调“薤白,心病宜食之”,患有冠心病、心绞痛之类的心血管疾病者,可适当多吃一些薤白,具有一定调养作用。

薤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金疮疮败,轻身不饥耐劳。”

---《名医别录》:

“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利病人。”

---《日华子》:

“调中补不足,食之能止久痢冷泻,肥健人”。可用于胸痹心痛彻背,胸脘痞闷,咳喘痰多,脘腹疼痛,泄痢后重,白带,疮疖痈肿等。

---《木草衍义》:

《千金》治肺气喘急用薤白,亦取其滑泄也。

---《本草求真》:

薤,味辛则散,散则能使在上寒滞立消;味苦则降,降则能使在下寒滞立下;气温则散,散则能使在中寒滞立除;体滑则通,通则能使久痼寒滞立解。

本品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鳞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入药常以个大、质坚、饱满、黄白色、半透明为佳。

味辛、苦,性温。归心、肺、胃、大肠经。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作用。用于胸痹心痛,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

薤白的药用价值颇高,作为传统常用中药,其复方常用于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疾病。薤白作为民间药材,近年来在国内申请专利有2000余项,其中以提取物申报的专利1000多项,主要用于薤白药物提取工艺的研究。以复方药物申报的专利不足100项, 主要用于治疗心脏早搏、肾病、冠心病、心绞痛、乳癖、肠激惹、胃炎、高血压、脂肪肝 等。

薤白食疗 历史 悠久,根、茎、叶均可用,故有“菜芝”的美誉。现代研究表明,薤白具有独特的葱蒜味,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含大量粗蛋白、粗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及微量元素等成分。薤白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具有预防贫血、解毒、促进毛发生长和防止皮肤老化等作用。经常食用薤白对体弱的人可温中补虚,使人耐寒,有利于强健筋骨;对于成长期的儿童和缺钙的老人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因此又被称为“野生绿色蔬菜保健珍品”。

薤白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如皂苷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多糖类等,其中甾体皂苷为其主要活性成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薤白具有抑菌、抗肿瘤、抑制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抗氧化、降血脂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作用、解痉平喘等作用

1、抗血小板聚集

薤白中的腺苷、挥发油和皂苷类成分均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2、抗肿瘤

薤白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对肝癌、胃癌、乳腺癌、神经癌、宫颈癌、肺癌、鼻咽癌等肿瘤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性。

3、抗氧化

研究表明,薤白多糖半纯品具有抗氧化和清除羟基自由基双重功能。

4、对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作用

薤白中的有效化合物,可能通过抗凝血、稳斑块、抗氧化、抗炎症、降血脂、抑制RASS系统、增加NO保护、促进雌激素分泌8个方面发挥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5、抑菌抗炎

薤白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薤白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从而发挥抗炎活性。

6、平喘

皂苷类是薤白平喘的有效成分,薤白单味药对支气管哮喘的即时止喘疗效显著。

7、其他作用

薤白生品及炮制品水煎液还具有镇痛、耐缺氧、抗抑郁和保护血管内皮结构等作用。薤白提取物可改善骨骼肌的能力代谢,加强胰岛素敏感性,用于防治代谢综合征或2型糖尿病。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治疗胸痹的三个方剂(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中,均使用到了薤白。

1、瓜蒌薤白白酒汤

组成: 瓜蒌实一枚24g,薤白12g,白酒七升(适量)。

功效: 通阳散结,豁痰下气:用于胸痹,证见胸背疼痛、痰多喘闷、气短不得卧,苔白腻而滑,脉沉弦者。

临床运用: 目前常用本方加活血化瘀药治疗冠心病之心绞痛。也用于胸膜炎、慢性支气管炎、胁间神经痛等属于上述证候者。

2、瓜蒌薤白半夏汤

组成: 瓜蒌实12克,薤白、半夏各9克,白酒70毫升(非现代之白酒,实为黄酒,或用醪糟代之亦可。)

功效: 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临床运用: 本方现代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乳腺增生、慢性阻塞性肺病、创伤性气胸、老年咳喘、慢性支气管肺炎、慢性胆囊炎等属上述证机者。

3、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成: 枳实12g,厚朴12g,薤白9g,桂枝3g,瓜蒌一枚12g。

功效: 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临床运用:本方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等属胸阳不振,痰气互结者。

1、糖醋薤白

原料: 薤白500克,白糖、白醋各适量。

做法: 将薤白洗净,晾干水,置入密封的容器中,加白糖、白醋、浸泡10天以后可食用。

功效: 糖醋薤白酸甜可口,具有开胃,健脾醒酒,帮助消化的作用。适宜于食欲不振,纳呆食少,消化不良引起的脘腹饱胀等病症。

原料: 薤白15克,乌鸡250克,大枣9克,生姜6片,食盐适量。

做法: 先将薤白、大枣洗净,薤白切片备用;乌鸡洗净,切块,放入盛有清水的锅内,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再放入大枣和姜片,小火煮1小时,放入薤白片,稍煮片刻,加入食盐调味。

功效: 本汤具有行气散结、补养气血的功效。适合于气血不足、胸胁胀闷、易于疲劳的人群食用。

3、薤白煎蛋

原料: 薤白120克,鸡蛋3枚,盐、油各适量。

做法: 先将薤白洗净,切细末,备用;鸡蛋磕入碗内,放入盐,用筷子或打蛋器抽打起泡。把平底锅烧热,倒入油,油热后倒入鸡蛋液,撒上薤白细末,在火上煎5分钟左右,再将一面煎成焦黄即成。

功效: 本药膳具有辛香开胃、宽胸除痹的功效。适合于食欲不振、胸闷心痛、手足发凉、冠心病、心绞痛的人群食用。

1、脾胃虚弱、阴虚或发热者慎用。

2、服用过多薤白会刺激胃黏膜,溃疡者不用。

3、胃气虚寒者,服薤白会发生暖气,不宜多用。

审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叶颖霞

药盾公益 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花椒有哪些神奇的功效

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的种子,是一种有毒的良药,同时由于它是一味?毒药?,也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以下是我为你整理有关于马钱子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马钱子的作用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主要作用于脊髓,兴奋其反射功能,使神经冲动在神经原间易于传导。亦具兴奋大脑的作用,引起各种感觉器官功能的敏感,能使抑制状态的病人苏醒,并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

 对消化系统。

 用病人肠瘘管直接测验证明,士的宁对人体平滑肌没有兴奋作用。对消化道的唯一作用是:内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马钱子碱的作用为士的宁的1/8。据报道它对氨水及S02引起的小白鼠咳嗽。有较强的镇咳作用。强度超过可待因,其去痰作用类似氯化铵。当用药时间延长,药量增加,则能加强家兔抗组织胺的引喘。

 提高肌肉张力。

 马钱子里的可提高横纹肌,平滑肌及心肌的张力。

 抑菌作用。

 对嗜血流感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马钱子的功效

 跌打损伤,骨折肿痛。本品善散结消肿止痛,为伤科疗伤止痛之佳品。治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可配麻黄、乳香、没药,等分为丸,如九分散(《急救应验良方》);亦可与穿山甲等同用,如马前散(《救生苦海》、青龙丸《外科方奇方》)。

 痈疽疮毒,咽喉肿痛。本品苦泄有毒,能散结消肿,攻毒止痛。治痈疽疮毒,多作外用,单用即效。治喉痹肿痛,可配青木香、山豆根等分为末吹喉,如番木鳖散(《医方摘要》)。

 风湿顽痹,麻木瘫痪。本品善能搜筋骨间风湿,开通经络,透达关节,止痛强,是治疗风湿顽痹、拘挛疼痛、麻木瘫痪之常用药,单用有效,亦可配麻黄、乳香、全蝎等为丸服;或配甘草用,如《现代实用中药》用本品与甘草等份为末,炼蜜为丸服,以治手足麻木、半身不遂。

 散热消瘀:本品味苦,性寒,有毒。苦降泄闭,藤类性善行散,寒可清热。入肝、脾二经,具有散热消瘀之功,适用于痈疽肿痛。多由于外感六*,及过食膏粱厚味,内郁湿热火毒,或外来伤害,感受毒气等,引起邪毒壅聚,致使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症见:局部皮肤肿胀不适,光软无头,很快结块,表皮掀红,灼热疼痛,日渐扩大,高肿坚硬,痛如鸡啄,壮热不退,头痛泛恶,舌苔黄腻,脉象洪数。治用马钱子,散热消瘀,瘀去肿消,痛则自止。

 消肿利咽: 本品苦寒泄闭,具有消肿止痛之效。用于喉痹疼痛,因邪毒结聚,气滞血瘀,经脉闭阻所致,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微红咽痒为特征,治用马钱子。如《医方摘要》曰:?治喉痹作痛,以之配伍山豆根,青木香研末吹喉。?

马钱子配伍应用

 配乳香,乳香,入心、肝经血分,可温通血脉,苦泄血瘀,辛散气滞。二药伍用,通经活血,消肿止痛:联用可用于风湿痹痛,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配枳壳,枳壳味苦降泄,有破气消积,除痞之功.为行气散寒之要药。二药相伍,行气散通,散热消瘀作用增强。如《本草纲目》曰:?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适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瘀血肿痛。

 配山豆根,山豆根大苦大寒,性善泄降下行,能清泄肺胃之火。长于解毒,利咽消肿。二药伍用,相须相助,即加强了清热利咽之效,又有散瘀消肿之功,适用于喉痹肿痛。

 配羌活,羌活苦辛,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能搜风除湿,通痹止痛。马钱子善于通络散结,搜风定痛。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它药。?二药伍用,去风除湿,通络消瘀,止痛作用增强,用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等证。

 配板兰根,板兰根味苦性寒,苦降泄火。咸入血分,大寒清热,凉血解毒,善治头面部热毒,与局部热毒,咽喉肿痛,及疮疡肿毒。二药相伍,相使相助,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等证。

猜你喜欢:

1. 太极站桩的养生功效有哪些

2. 中药爬山虎的功效与作用

3. 铁树的功效与作用

4. 坚果基础知识 坚果的功效与作用

5. 松针的功效与作用

穿破石的功能作用 穿破石的介绍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噫呃,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

①《本经》: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肌,寒湿痹痛,下气。

②《别录》: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脏。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游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疸,杀虫鱼毒。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

③《药性论》:治恶风,遍身四肢顽痹,口齿浮肿摇动;主女人月闭不通,治产后恶血痢,多年痢,主生发,疗腹中冷痛。治头风下泪,腰脚不遂,虚损留结,破血,下诸石水,腹内冷而痛,除齿痛。

④《食疗本草》:灭瘢,下乳汁。

⑤《日华子本草》:破症结,开胃,治天行时气温疾,产后宿血,治心腹气,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

⑥《纲目》: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⑴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花椒水提物5和10g/kg均有显着抗小鼠水浸应激性溃疡形成作用,而醚提物仅有抑制倾向。花椒水提物10g/kg有显着抑制吲哚美辛加乙醇引起的小鼠溃疡形成,但抑制率(22%)不高。花椒醚提物3.0ml/kg显着抑制大鼠盐酸性溃疡形成(P<0.01)。花椒水提物5g/kg可明显抑制大鼠结扎幽门性溃疡的形成。

⑵对四氯化碳诱发急性肝损害大鼠血清GPT(谷丙转氨酶)和GOT(谷草转氨酶)的影响花椒水提物5.0g/kg能对抗四氯化碳升高GPT的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但对GOT升高无对抗作用。

⑶对药物性小鼠腹泻的影响:花椒醚提物3.0和6.0ml/kg可对抗蓖麻油所致的小鼠腹泻,作用不仅出现快,而且持久。其中3.0ml/kg组还能使腹泻发生推迟2小时(对照组1.2小时的发生率为5/12和11/12,花椒醚提物3.0ml/kg组分别为0/12和5/12,P值均为<0.05)。花椒水提物5或10g/kg有对抗小鼠番泻叶所致腹泻作用,作用产生缓慢,但持久(P<0.05)。4.对小鼠墨汁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小鼠灌胃花椒水提物10g/kg可明显抑制胃肠推进运动,P<0.05。

2、对实验性血栓形成及凝血系统的影响:采用电刺激大鼠动脉血管壁所致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并同步测定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花椒水提物10-20g/kg和花椒醚提物0.3ml/kg剂量下对大鼠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和P<0.001=,能明显延长实验性血栓形成的时间,提示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花椒水提物10g/kg和醚提物0.15-0.3ml/kg剂量时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水提物抗凝作用强于醚提物。花椒的抗栓、抗凝作用可能与血小板功能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成分有关,因花椒水提物对ADP和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50.4%,88.3%。本品所含的佛手柑内酯有一定的对抗肝素的抗凝血作用和止血作用。

3、镇痛作用:花椒水提物5-10g/kg和醚提物3.0-6.0ml/kg对乙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水提物P均<0.05,醚提物3.0ml/kg(P<0.05),醚提物6.0ml/kg(P<0.01),其中醚提物的作用较水提物强,且呈剂量依赖性。

4、抑菌作用:本品挥发油11种皮肤癣菌和4种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羊毛样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最敏感,MIC低于0.1HL/ml,MFC为0.1HL/ml。实验证实月桂氮卓酮和二甲基亚砜能促进挥发油进入真菌细胞内加速细胞亡。

5、驱虫作用:花椒所含挥发油在保温的任氏液中能使猪蛔虫严重中毒。

6、其他作用:本品所含的茵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但强度较弱,可升高麻醉猫血压,增强瞬膜收缩,加强肾上腺素对血压及子宫的作用,加强猫或兔的在位子宫收缩,抑制小肠收缩及扩张冠状血管,提高横纹肌张力,加强脊髓反射兴奋性。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瓜蒌有什么功效?

葨芝、金蝉异名柘根(《千金方》),川破石(《生草药性备要》),地棉根,退壳、黄龙退壳、牵牛入石、金腰带、黄蛇根、山荔枝、千重皮,穿破石的功能作用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穿破石的功能作用的资料,仅供参考。

穿破石的功能作用

 穿破石( 中药 材 植物 名:畏芝)(植物科目:桑科)

 别名:牵牛入石。

 植物名:畏芝。

 生长环境:本品为直立扳援状灌木,山地或树林中常见扳援其他树木上,在山沟、小溪的岩石丛肿也有生长。

 分布:广东中部和南部,北部都有生长。此外热带亚洲、澳洲、东非洲亦有。

 入药部分:根部。

 采集期:全年。

 采购地点:从药材公司购入。

 性味:性微凉、味淡。

 功能:祛风、活血散瘀、舒筋活络、去湿火。

 主治、用量和用法:1、苦上肺痨,配伍用;2、湿火腰痛: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3、酒湿脚痛:干根2两、花生仁1两,清水煎服;4、四肢酸痛:干根2两,加鸡脚煎服;5、跌打,配伍用。

 验方:(治跌打积瘀肿痛方)穿破石1两、千大锤5钱、入地金牛根5钱、五爪龙5钱、韩信草5钱、血见愁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凡跌扑伤,易患积瘀、肿痛。本方以穿破石通络,千大锤祛风行气,五爪龙活血消肿,入地金牛止痛,韩信草去瘀生新。络通,瘀去;肿消,痛止,其病自除。

 (方歌)跌打破石可无忧,千大锤与入地牛,五爪龙与韩信草,散瘀还加血见愁。

 

参考资料:

《临床实用中药》本品与铁色金等药配合为?铁破汤?,治 肺结核 咯血有效。

穿破石的介绍

 形态特征编辑

 1.常绿灌木,高2-4m。直立或攀援状;根皮橙**;枝灰褐色,光滑,皮孔散生,具直立或略弯的棘刺,粗壮,长5-10(-20)mm。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3-9cm,宽1-2.8cm,先端钝或渐

 尖,或有微凹缺,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6-9对。花单性,雌雄异株;球状花序单个或成对腋生,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直径约6mm,雄花具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直径约1.8cm,雌花具花被片4,先端厚有绒毛。聚花果球形,肉质,熟时橙红色,直径3-5cm,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小枝暗绿褐色,具坚硬棘刺,刺长5-35mm。单叶互生;叶柄长0.5-2cm;托叶侧生,分离;叶片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下面主脉略有毛,余均光滑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花单性,雌雄异株;均为球形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个或成对着生于叶腋;雄花花被片4,长圆形,基部有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片4,花柱1,线状。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约2.5cm,橘红色或橙**,表面呈微皱缩,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里。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基本信息编辑

  地理 分布:产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疏林下或灌丛中。印度、缅甸、越南有分布。

 主治: 风湿 筋骨痛、跌打损伤、 腰肌劳损 、 贫血 头晕 、四肢麻木、 月经不调 等。

 药名:穿破石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 Chuān P? Sh?

 别名 柘根(《千金方》),川破石(《生草药性备要》),地棉根、拉牛入石(《岭南采药录》),黄蛇(《广东中药》)。

 来源 为桑科植物小柘树或柘树的根。全年可采。挖出根后,削去支根,洗净,截段晒干,或开片晒干。

 原形态 ①小柘树,又名:奴柘(《本草拾遗》),隈枝(《益部方物略记》),隈支(《纲目》),葨芝(《云谷杂记》),构棘、九层皮、假荔枝、猴欢喜、山荔枝,黄金刺、鸟不踏、老鼠刺、饭团竻、野梅子。

 常绿直立或攀援状灌木,高2~4米。根皮柔软,**。枝灰褐色,光滑,皮孔散生,具粗壮、直立或微弯的棘刺,长5~10毫米。单叶互生,革质,倒卵状披针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4~9厘米,宽1.5~2.8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叶柄长5~10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头状花序单生或成对,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径6毫米,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球状,结果时增大,径约1.8厘米,花被片4,顶端厚,被茸毛。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达5厘米,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②柘树,详"柘木"条。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溪边、灌丛中。分布湖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状 干燥根呈圆柱形,极少分枝,粗细不一,粗者可达5~6厘米。外表栓皮橙**或橙红色,有细密横皱纹,菲薄如纸,极易脱落;栓皮脱落后,表面现灰**,并有棕**或橙黄 色斑 块。质坚硬。横切面皮部薄,纤维性,木部发达,**,满布细小密集的针孔状导管,中心或有小的髓部。以皮色黄、根条匀、无须根者为佳。

  化学 成份 小柘树根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

 炮制 洗净,润透,斜切薄片,晒干。

 性味 淡微苦,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平。"

 ②《闽东本草》:"味甘,性温。"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微苦,微凉。"

 ④《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微苦微甘,性平,无毒。"

 ⑤《云南中草药选》:"淡微甘,凉。"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活血通经。治风湿关节疼痛,黄疸,淋浊,蛊胀,闭经,劳伤咳血,跌打损伤,疔疮痈肿。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治疮疡疥癣。"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酒顶,消蛊胀;浸酒祛风。"

 ③《本草求原》:"壮筋骨,活血,理跌打。"

 ④《岭南采药录》:"祛风湿,十蒸九晒;治跌打,酒煎服;肩疮和蜜捣敷。"

 ⑤《南宁市药物志》:"血通经,治淋浊,去远年瘀积、 结石 。"

 ⑥《闽东本草》:"健脾益胃,舒筋活络,祛风湿,去瘀血。治腰痛、关节痛,虚劳黄肿,脾虚泄泻。"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血散瘀。治经闭。"

 ⑧《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清热 活血,止咳祛痰,治劳伤咳血。"

 ⑨《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痛,治流行性 腮腺炎 ,疖肿。"

 ⑩《福建中草药》:"清热利湿。 湿热 痹,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注意 《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用。"

 性状鉴别 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且1.5-2.5cm;或已切成圆形厚片。外皮**或橙红色,具显著的纵皱纹及少数须根痕。栓皮薄而易脱落。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薄,灰**,具韧性纤维,木部占绝大部分。**,柴性,导管孔明显,有的中央部位有小髓。气微,味淡。

 药理作用柘木根乙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抗结核菌作用。试管中,采用改良苏通半流体琼脂培养基,接种强毒人型结核菌(H37RV),其最低抑菌浓度为6.3-12.5?g/ml。体内抗菌试验表明,给感染结核菌小鼠第2日开始给予柘木注射液1.5g/只,每日1次,至对照组半数 动物 亡时停药,可显着延长感染小鼠的半数存活时间。[1]

 附方编辑

 ①治肺痨,风湿:穿破石、铁包金、甘草。同煎服。(《广东中药》)

 ②治体虚白带:柘树根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挫伤:葨芝根和糯米捣敷。(《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④治耳久聋鸣,或有汁出,皆由 肾虚 。致多年不瘥:故铁三十斤(烧令赤,以水五斗,渍铁三宿,澄清),菖蒲七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柘根三十斤(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上药,合成一石五斗,用米二石,并曲三斗,酿如常法,候酒熟即开,用磁石三斤,捣罗为末,纳酒中,渍三宿。日夜恒饮之,取醉为度,候听闻人语乃止。(《圣惠方》铁浆酒)

 ⑤治小儿心热,重舌,鹅口:柘根(锉)五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更煎,取五合。细细敷之,数数为之。(《千金方》)

 临床应用编辑

 治疗急、慢性肝炎:取穿破石2斤,五指毛桃半斤,葫芦茶3两,加水浸过药面煮2次,药液合并浓缩至1500毫升,加白糖300克及防腐剂,静置过滤。每次45毫升,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及较重的慢性肝炎日服二次,轻症慢性肝炎日服一次,均以30天为一疗程。经治72例,临床治愈35例(急性黄疸型17例,慢性肝炎18例);好转25例(急性黄疸型6例,慢性肝炎19例);无效12例(慢性肝炎)。

 摘录 《*辞典》

秦皮的功效与作用

瓜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是一种植物栝楼的成熟干燥果实,其实栝楼不仅果实可以入药,它的根、果皮、种子都可以入药,可见这种植物的药用价值有多高,瓜蒌不仅可以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抑制溃疡、抗癌抑菌,还可以宽胸散结等等功效。下面一起来具体看看吧!

1、清热涤痰

瓜蒌甘寒清润,可以清肺热、润肺燥而话热痰、燥痰。治疗肺热咳嗽、痰浊黄稠或者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的效果非常好。

2、宽胸散结

瓜蒌能够利气开郁,将胸中浊汤下行而起到宽胸散结的功效。可用来做治疗痰气交阻,胸阳不振所引起的胸痹疼痛,喘息咳嗽不得卧等症。

3、消痈散结

瓜蒌能够清热散结消肿,常常可将其与清热解毒的药物一起治疗内外痈肿,如肺痈、乳痈、肠痈等病证。

4、润肠通便

瓜蒌是以全瓜蒌成熟果实入药,其瓜蒌仁质润多脂,能够润燥滑肠,可用于治疗津液不足、肠燥便秘等症。

5、祛痰

从瓜蒌中分离得到的氨基酸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所含有的天门冬氨酸能够促进细胞免疫,有利于减轻炎症,减少分泌物,并使痰液粘度下降而易于咳出。

6、抑菌

瓜蒌水煎剂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即阴性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并且对某些皮肤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7、抑制溃疡

瓜牛的醇提取物能够明显的降低胃酸分泌和胃酸的浓度,对抑制胃溃疡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8、保护心脑血管

瓜蒌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较大剂量使用时,能够抑制心脏,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瓜蒌还能够延长缺氧的动物生存时间,提高动物大脑耐缺氧能力。其瓜蒌酸还能一直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粘稠度。

9、抗癌

瓜蒌煎剂及瓜蒌皮和瓜蒌仁的提取物对小鼠腹水癌细胞有杀灭作用。瓜蒌皮的体外抗癌效果比瓜蒌仁好,且以60%乙醇提取物作用最强。

10、使用禁忌

1、脾胃虚寒,大便不实,有寒痰、湿痰者不宜。

2、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如川乌、草乌、附子等不能同用。

11、瓜蒌的选方

1.治小儿膈热咳嗽痰喘甚久不瘥:瓜蒌实一枚。去子,为末,以面和作饼子,炙黄为末。每服一钱,温水化乳糖下,日三服,效乃止。(《宣明论方》:润肺散)

2.治痰嗽:黄熟瓜蒌一个。取出子若干枚照还去皮杏仁于内,火烧存性,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临卧时,白萝卜汤送下。(《鲁府禁方》)

3.治喘:瓜蒌二个,明矾一块,如枣子大,入瓜蒌内,烧煅存性,为末。将萝卜煮烂,蘸药末服之,汁过口。(《普济方》:栝蒌散)

4.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黄连50克,半夏(洗)250克,栝楼实大者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小陷胸汤)

5.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两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栝楼薤白白酒汤)

6.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实一枚(捣),薤白150克,半夏250克,白酒一斗。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栝楼薤白半夏汤)7.治肺痿咳血不止:栝楼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为末。每用一捻,以猪肺一片切薄,掺末入内,炙热,冷嚼咽之,日二服。(《圣济总录》)

8.治吐血:栝楼取端正者,纸筋和泥通裹,于顶间留一眼子,煅存性,地坑内合一宿,去泥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糯米饮调下。(《圣济总录》:黑神散)

9.治消渴热或心神烦乱:黄肥栝楼一颗,以酒一中盏洗,取瓤,去皮、子,煎成膏,入白矾末一两,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

10.治时疾发黄,心狂烦热闷不认人者:大瓜蒌实一枚黄者,以新汲水九合,浸淘取汁,下蜜半大合,朴硝八分,合搅令消尽,再分服。(《海上集验方》)

11.治小儿黄疸,脾热眼黄,并治酒黄:瓜蒌青者焙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临卧服,五更泻下黄物立可。(《普济方》:逐黄散)

12.治肺燥热渴,大肠秘:九月、十月间熟栝楼取瓤,以干葛粉拌,焙干,慢火炒热,为末。食后、夜卧,以沸汤点三钱服。(《本草衍义》)

13.治乳肿痛:栝楼(**老大者)一枚熟捣,以白酒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一升,日三服。(《子母秘录》)

14.治乳痈及一切痈疽初起,肿痛即消,脓成即溃,脓出即愈:瓜蒌一个(研烂),生粉草、当归(酒洗)各25克,乳香、末药各5克。上用酒煎服,良久再服。(《妇人良方》:神效瓜蒌散)

15.治酒癖,痰吐不止,两胁胀痛,气喘上奔,不下饮食:栝楼瓤50克,神曲末25克(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葱白酒调下10克。(《圣惠方》)

16.治肠风下血:栝楼(烧为灰)、赤小豆各半两。上二味,杵罗为末。空心酒调下一钱匕。(《圣济总录》)

17.治热游丹赤肿:栝楼末二大两,酽醋调敷之。(《产乳集验方》)

18.治便毒初发:黄瓜蒌一个,黄连25克。水煎连服。(《永类钤方》)

侧柏叶有什么作用啊

性寒;味苦;归肝、胆经。

  功效 清热燥湿,平喘止咳,明目。治细菌性痢疾,肠炎,白带,慢性气管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牛皮癣。

  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生长于山坡、疏林、沟旁。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等地。性味苦,寒。清热燥湿中药。主治:清热燥湿、清肝明目、平喘止咳。用于热毒泻痢、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秦皮的 秦皮的功效

 清热燥湿,平喘止咳,明目。

 秦皮治细菌性痢疾,肠炎,白带,慢性气管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牛皮癣。

 《汤液本草》:主热痢下重,下焦虚。

 《吉林中草药》:治肠风下血。

 《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肠炎腹泻。

 《陕西中草药》:治麦粒肿。

 《本经》: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

 《别录》:疗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可作洗目汤。

 《药性论》:主明目,去肝中,两目赤肿疼痛,风泪不止;治小儿身热:作汤浴。

 《日华子本草》:洗肝,益精,明目,小儿热惊,皮肤风痹,退热。

 1、 湿热泻痢、带下

 本品性苦寒而收涩,功能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故可用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常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药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若治湿热之带下,可配牡丹皮、当归用,如《本草汇言》方。

 2、 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本品清热之中,能泻肝火、明目退翳,用治肝经郁火所致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可单用煎水洗眼;或配栀子、淡竹叶煎服,如秦皮汤(《外台秘要》)。若配秦艽、防风等用,可治肝经风热、目赤生翳,如秦皮汤(《眼科龙木论》)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秦皮的药理作用

  (一)抗病原体和抗炎

 抗菌:对多种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型痢疾杆菌有强的抑菌活性。

 抗病毒: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因而临床能治疗疱疹性角膜炎。

 抗炎: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实验性炎症、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消炎作用可能与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

  (二)抗过敏和解痉

 抗过敏:秦皮乙素对过敏反应释放的白三烯所致的血管收缩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解痉:秦皮乙素对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秦皮乙素能对抗组胺所致的气管平滑肌的痉挛,有松弛气管平滑肌。

 镇咳祛痰平喘: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和平喘作用。

  (三)镇静、镇痛和抗惊厥

 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都有明显的镇静作用。秦皮乙素有显著的镇痛和抗惊厥作用。

  (四)促进尿酸排泄和利尿

 秦皮甲素可促进大鼠和兔尿酸排泄,其机制为兴奋交感神经系统,抑制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等。

 秦皮苷有利尿作用。秦皮甲素对小鼠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五)其他

 抗凝血:秦皮和秦皮乙素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秦皮甲素有显著的抗凝血作用。

 抗白内障:秦皮甲素能抑制大鼠晶状体的醛糖还原酶的作用,因而有抗白内障的作用。

 抗紫外线:秦皮甲素可保护皮肤避免目光损伤,对豚鼠紫外线红斑有明显的抑制功效。

  (六)体内过程

 秦皮甲素口服后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可通过肾和肠排泄。大鼠灌服后从尿液中以原形排出,豚鼠主要在体内破坏。

秦皮的选方及应用

 治热痢下重者:白头翁100克,黄柏150克,黄连150克,秦皮150克。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开,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伤寒论》白头翁汤)

 治慢性细菌性痢疾:秦皮20克,生地榆、椿皮各15克。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治腹泻:秦皮15克。水煎加糖,分服。(《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治赤眼及眼睛上疮:秦皮50克。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头缠绵、点下碧汁,仰卧点所患眼中,仍先从大眦中满眼着,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饭间,即侧卧沥却热汁,每日十度以上着,不过两日瘥。忌酢、萝卜。(《近效方》)

 治麦粒肿,大便干燥:秦皮15克,大黄10克。水煎服。孕妇忌服。(《河北中药手册》)

 治妇人赤白带下,及血崩不止:秦皮150克,丹皮100克,当归身50克。俱酒洗,炒研为未,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治小儿惊癎发热及变蒸发热:秦皮、茯苓各5克,甘草2.5克,灯心廿根。水煎服。(《儿科撮要》)

 治牛皮癣:苦榴皮50~100克。加半面盆水煎,煎液洗患处,每天或隔二至三天洗一次。药液温热后仍可用,每次煎水可洗三次。洗至痊愈为止。(《全展选编·皮肤病》)

 治急性肝炎:秦皮9克 茵陈、蒲公英各30克 黄柏9克 大黄9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治伤寒病热 毒气入眼 生赤脉、赤膜、白肤、白翳者及赤痛不得见光 痛毒烦恼者:秦皮、升麻、黄连各50克.用水四升 煮取二升半 冷之 取汤以滴眼中 须臾复用 日五六遍乃佳.忌猪肉、冷水.(《外台》引张文仲秦皮汤)

 治肝经风热 目赤睛痛 隐涩难开 经久不瘥:秦皮(去粗皮)、黄柏(去粗皮)、黄连(去须)、甘草(生用)、五倍子各等分.口父咀 每用一大匙 水一中碗 入砂糖一弹子大 同煎至八分 绵滤令净 乘热洗至冷 觉口中苦为度 药冷再暖 再次洗[1].(《杨氏家藏方》光明散)

秦皮的临床应用

  治疗细菌性痢疾

 (1)秦皮煎剂:每40ml含生药6钱,治疗小儿菌痢共50例。 1岁以下每天8-10ml, 1-3岁10ml,3岁以上15ml,分4次口服。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9天;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平均为8.1天;21例粪便培养至第3天以后均转为阴性。服药后有5例发生呕吐。

 (2)秦皮素:各家所用的剂量不一。有人按每日口服50mg的剂量,制成合剂,不论年龄大小,分4次服。治疗66例(成人30例,小儿36例),有肯定的疗效,但与对照组用合霉素及四环素者相比,效果较差。有人按50-100mg/kg/日的剂量,分2-3次服,疗程5-6日,并按病情需要,配合各种对症处理,治疗77例,有效率在71%以上。有人用秦皮乙素按5mg/kg/日的剂量治疗67例,痊愈者41例,进步 11例,无效15例。

  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苦枥白蜡树树皮制成 1∶1浓度的喷雾液,用气雾发生器射入气雾室,每次吸入30分钟,每日1次,每次2ml;或制成浸膏片(每片含浸膏0.3g),每日3次,每次2片内服。均以10天为一疗程。治疗530例,其中气雾组422例,经二个疗程,近控86例(20.3%),显效140例(33.2%);气雾组另58例,经五个疗程,近控24例,显效23例;口服组50例,经三个疗程,近控3例,显效29例,部分患者的咳、喘、痰三症在服药第1天即见效,气雾组治疗3天内三症见效者占60%左右。对喘息症状与哮鸣音的近期控制尤为明显。

功用主治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细菌性痢疾,高血压,咳嗽,丹毒,痄腮,烫伤。

①《别录》:"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

②《药性论》:"止尿血,能治冷风历节疼痛。"

③《日华子本草》:"炙窨冻疮。"

④《本草图经》:"杀五藏虫。"

⑤《本草正》:"善清血凉血,去湿热湿痹,骨节疼痛。捣烂可敷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散血敷疮,同片糖捶敷。亦治跌打。"

⑦《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

⑧《岭南采药录》:"凉血行气,祛风,利小便,散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①《药性论》:"与酒相宜。"

②《本草述》:"多食亦能倒胃。"

选方①治吐血不止: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柏叶汤)

②治忧恚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疼痛:柏叶捣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③治鼻衄出血数升,不知人事:石榴花、柏叶等分。为末,吹鼻中。(《普济方》)

④治小便尿血:柏叶,黄连(焙研)。酒服三钱。(《济急仙方》)

⑤治蛊痢,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靛色:柏叶(焙干为末)、黄连。二味同煎为汁服之。(《本草图经》)

⑥治小儿洞痢:柏叶煮汁,代茶饮之。(《经验方》)

⑦治痔、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柏叶烧灰调服。(《百一选方》)

⑧治肠风、脏毒,酒痢,下血不止:嫩柏叶(九蒸九晒)二两,陈槐花一两(炒半黑色)。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普济方》侧柏散)

⑨治妇人月水久不断:芍药、柏叶(炙)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酒各半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⑩治历节风痛,痛如虎咬,走注周身,不能转动,动即痛极,昼夜不宁:侧柏叶五钱,木通,当归、红花、羌活、防风各二钱。水煎服。(《本草切要》)

⑾治风痹历节作痛:侧柏叶煮汁,同曲米酿酒饮。(《纲目》柏叶酒)

⑿治大人及小儿汤火伤:侧柏叶,入臼中湿捣令极烂如泥,冷水调作膏,涂敷于伤处,用帛子系定,三,二日疮当敛,仍灭瘢。(《本草图经》)

⒀治高血压:侧柏叶五钱。切碎,水煎代茶饮,至血压正常为止。(《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⒁治深部脓肿:侧柏叶一两,白矾五钱,酒一两。先将侧柏叶捣碎,又将白矾细粉置酒中溶化,再将侧柏叶倒入酒内和匀,调敷患处,每日换药二次。(《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⒂治流行性腮腺炎:扁柏叶适量,洗净捣烂,加鸡蛋白调成泥状外敷,每天换药二次。(《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⒃治鹅掌风:鲜侧柏叶,放锅内水煮二、三沸,先熏后洗,一日二、三次。(《河北中医药集锦》)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慢性细菌性痢疾

将侧柏叶晒干或焙干后研成粗末,加入18%的酒精,以浸漫药粉为度,浸泡4昼夜,滤取浸液。每次50毫升(儿童酌减),日服3次,7~10天为一疗程。共治114例,治愈100例,治愈率87.7%。实验证明,本浸剂有较好的抑菌或杀菌效果。如经煮沸、高压消毒,或加防腐剂,则会影响疗效。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侧柏叶3700克,水煎浓缩成1:2的稠膏;另用侧柏叶300克研成细粉,拌入稠膏中,烘干,压制成片,每片重0.5克。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或用侧柏叶、鼠曲草(即佛耳草)各1.5两,制成片剂,一日分三次饭后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疗效:一单纯型:用单味片剂治疗538例,近期控制28例(5.2%),显效70例(13%);复方片剂治疗395例,近期控制1S例(3.8%),显效54例(13.7%)。二喘息型:用单味片剂治疗179例,近期控制7例(4%),显效37例(20.6%);复方片剂治疗235例,近期控制6例(2.3%),显效29例(12.3%)。副反应有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胃纳不佳、咽干、头晕等,不需处理,短时间内能自行消失。少数病员曾出现皮疹瘙痒或眼睑、面部、下肢浮肿,可能系药物过敏反应,停药后即自行消失。

③治疗肺结核

一静脉点滴:100%侧柏叶注射液2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150毫升中,1小时左右滴完;二静脉注射:100%侧柏叶注射液2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30毫升中,15分钟左右注射完毕。64例患者经治1个月以上,临床治愈9例,显著好转6例,好转32例,无变化12例,恶化5例。疗程一般为2个月,对新鲜结核病灶和浸润期疗效较好,对陈旧性结核及厚壁纤维空洞型疗效较差。应用过程中未见毒性反应。

④治疗百日咳

用新鲜侧柏叶(连幼枝)1两,加水煎成100毫升,再加蜂蜜20毫升。如用干品,则每两煎成150毫升,另加蜂蜜30毫升。剂量:1岁以内每次10~15毫升,1~3岁15~30毫升,4岁以上30~50毫升,均日服3次。视病情需要连服1~3周。治疗越早,疗效越高,疗程亦短。配制本剂时可酌加防腐剂,否则超过4天即转酸味或起白沫。侧柏以新鲜者效果较佳。

⑤治疗溃疡病并发出血

剂型与服法:一煎剂:侧柏叶5钱,加水300毫升,煎成150毫升为1次量,日服3次。二粉剂:以侧柏叶研末焙制而成,每次3克,日服3次。除服药外,仍采用一般内科保守疗法,如静卧、保暖及流质饮食等。疗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50例,大便潜血平均3.5天转阴。对合并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的患者,止血亦较迅速。除个别服药后有恶心外,一般无不良反应。对照病例采用胃病饮食、补液、输血、镇静及凝血剂等,其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平均为4.5天。有人认为侧柏叶对溃疡病合并出血的疗效超过乌贼骨与白及粉。

⑥治疗秃发

用鲜侧柏叶浸泡于60%酒精中,7天后滤取药液,涂擦毛发脱落部位,每日3次。观察13例(均为前额、头顶至后枕部脱发,斑秃不在此列),治后全部均见毛发生长,如能坚持连续涂擦并酌量增加药物浓度,则毛发生长可较密,同时也不易脱落。

名家论述①《本草衍义补遗》:"柏叶,补阴之要药,其性多燥,久得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

②《本草经疏》:"侧柏叶,味苦而微温,义应并于微寒,故得主诸血崩中赤白。若夫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则略同于柏实之性矣。惟生肌去湿痹,乃其独擅之长也。"

③《本草汇言》:"侧柏叶,止流血,去风湿之药也。凡吐血、衄血、崩血、便血,血热流溢于经络者,捣汁服之立止;凡历节风痱周身走注,痛极不能转动者,煮汁饮之即定。惟热伤血分与风湿伤筋脉者,两病专司其用。但性味苦寒多燥,如血病系热极妄行者可用,如阴虚肺燥,因咳动血者勿用也。如痹病系风湿闭滞者可用,如肝肾两亏,血枯髓败者勿用也。"

④《药品化义》:"侧柏叶,昧苦滋阴,带涩敛血,专清上部逆血。又得阴气最厚,如遗精、白浊、尿管涩痛属阴脱者,同牛膝治之甚效。"

⑤《本经逢原》:"柏叶,性寒而燥,大能伐胃,虽有止衄之功,而无阳生之力,故亡血虚家不宜擅服。然配合之力,功过悬殊,如《金匮》柏叶汤,同姜、艾止吐血不止,当无此虑矣。若《济急方》同黄连治小便血;《圣济总录》同芍药治月水不断,纵借酒之辛温,以行苦寒之势,但酒力易过,苦寒长留,每致减食作泻,瘀积不散,是岂柏叶之过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