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抑菌液的作用和功效-白芷抗菌作用研究
孕妇能吃吗?
少吃。
白芷成分中异欧前胡素有降压作用,血压较低的孕妈不宜食用;白芷还具有抑菌、抗炎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味辛、温;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等作用,古书《日华子本草》记载,白芷可用于“胎漏滑落”但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脾虚体寒者可少量食用。建议孕妈食用前咨询医生。
产妇能吃吗?
少吃。
白芷成分中异欧前胡素有降压作用,血压较低的孕妈不宜食用;白芷还具有抑菌、抗炎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味辛、温;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等作用,古书《日华子本草》记载,白芷可用于“胎漏滑落”但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脾虚体寒者可少量食用。建议孕妈食用前咨询医生。
白芷具有抑菌、抗炎作用,有利于伤口恢复。含少量白芷毒素,可能引起呕吐,影响胃肠消化功能。中医认为其性味辛、温;符合产后宜温的原则,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等作用,可缓解产后腹痛反应,还可用于乳痈的治疗,但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脾虚体寒者可适量食用。建议月子期妈妈食用前咨询医生。
哺乳期能吃吗?
少吃。
白芷具有抑菌、抗炎作用,有利于伤口恢复。含少量白芷毒素,可能引起呕吐,影响胃肠消化功能。整体利大于弊。中医认为其性味辛、温;符合产后宜温的原则,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等作用,可缓解产后腹痛反应,还可用于乳痈的治疗,但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脾虚体寒者可适量食用。建议哺乳期妈妈食用前咨询医生。
宝宝能吃吗?
少吃。
白芷对于婴幼儿并无特殊保健功效,其白芷毒素含量虽少,但对于年龄越小的宝宝,不良反应越大,建议尽量不要食用。
特效与功效
多年生高大草本,根圆柱形,有分枝,径3-5厘米,外表皮黄褐色至褐色,有浓烈气味。具有抑菌、抗炎、生肌止痛的功效。
选购攻略
白芷以根入药,加工时剪去残茎基,除去须根,按大、中、小分别暴晒,日晒夜收,昼摊夜堆,反复晒至全干即为成品药材。白芷成品以根条肥大、均匀、质重、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
食用技巧
白芷还有美容功效:
1、挑选大而色纯白无霉迹的白芷,取其根部,碾为极细末,掺入到一小瓶普通护肤品中,充分搅拌和匀,坚持使用,有一定的增白效果。
2、冰糖白芷炖银耳,滋阴润肺,护肤增白。
配方:白芷2克,银耳10克,冰糖30克。
1、将白芷用水浸泡一夜;银耳用温水浸泡2小时,除去蒂头、 杂质,撕成瓣状;冰糖打碎成屑。
2、将白芷、银耳、冰糖同放沙锅内,加人水,置武火上烧 沸,再用文火炖煮1小时即成。
3、每日1次,单独食用。
外耳道炎的治疗药方有哪些?
中医认为,皮肤是机体的一部分,它与脏腑、经络、气血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脏腑功能正常,气血充盈、经脉通畅,肌肤才会自然光洁细腻,不会产生色斑。面部的色斑有一般色斑、黄褐斑和雀斑之分。
美白祛斑类中药主要以消除各种色斑及增白肤色为主要功效,本文中药主要是通过活血化瘀、补益脾肾、祛风解毒来达到祛斑美白功效。下面是几种较为广泛使用的具有祛斑美白、护肤养颜作用的中草药。
1.白芷
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功效,具有美白、生肌润泽及减肥的美容功效。所含的欧前胡素可通过抑制黑素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或阻断黑素合成信号的传导,治疗预防色斑和黄褐斑,同时还有抗菌、抗过敏作用。白芷素具有显著的活血作用,尤其擅长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外用可使面部肌肉丰满,皮肤红润,从而起到美容的效果。自古白芷被称作美容要药,古代美容方多用之。但白芷中欧前胡内酯是一种光敏性物质,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可能会使皮肤产生光敏性皮炎,因此用含有白芷的方药要避免阳光直射。
应用:
(1)治黄褐斑: 白芷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白芷不拘多少,去粗皮,研细末过筛,以洁净猪油和匀,洗面后涂脸,早晚各一次,每次一小时,亦可用于皮肤黑变病。
(2)祛斑增白: 白芷、白茯苓、当归、红花、白蒺藜、夜明砂等研末,取适量粉,加蜂蜜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周1~2次,对于祛斑增白效果明显。
2.白及
白及来源于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具有祛斑美容、滑肌润面、生发、治疗粉刺的功效。主要含有菲类、联苄类、萜类、多糖类及含挥发油等成分。白及富含挥发油、黏液质,抑菌效果较好,外用涂擦,可除斑、消除脸上痤疮留下的瘢痕,让肌肤光滑无痕。
应用:
(1)治黄褐斑: 三白退斑膏:白及与浙贝、白附子研末,调入雪花膏中,早晚各擦一次,逐渐改善面部斑点;或用白及、白芷、白附子、茯苓、白僵蚕、白蒺藜各9g,皂角3g,共研末,每晚温水洗面后,将药粉用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1~2小时揭去,祛斑效果较好。
(2)润肤泽面: 常与白附子、冬瓜子、白芷、细辛、当归、防风等同研细末,调敷面部,持久使用,可润白皮肤。
3.白术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具有润肤美白、抗衰老、保湿的功效。含有的苍术醇、苍术酮可使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滋补强壮,使肌肤丰满无褶皱。
应用:
(1)治雀斑: 醋浸白术方(《肘后备急方》),用米醋浸白术,7天后用浸泡过白术的醋擦有雀斑的面部。坚持每天擦拭,日久可退雀斑。
(2)祛斑美白: 将白术粉、白芍粉、白茯苓各少许,用食醋少许,清水适量浸20~30分钟,然后涂于脸面,待水分吸收后洗去,祛斑增白效果明显。
4. 珍珠
来源于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蚌科动物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具有抗衰、润肤、白面除斑的功效,含20余种氨基酸和蛋白质,大量碳酸钙和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蛋白质对肌肤有较好的营养和滋润作用,加上微量元素,有抑制脂褐素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应用:
(1)润肤白面: 珍珠研极细末,以牛乳和匀,每日敷面,可祛黄褐斑、色斑、酒渣鼻等。
(2)祛斑增白: 祛斑面膜粉:将珍珠、白芷、白附子、白僵蚕、当归、泽泻、冬瓜仁、益母草,共研细粉,用时取适量用温水调成糊状,涂于面部待40分钟后温水洗去,每周一次,12次为一个疗程,祛斑效果较好。
5.蒺藜
来源于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祛斑增白、抗皱、保湿的功效,蒺藜提取物低浓度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
应用: 治面部黑斑、酒渣鼻:酒糟鼻方(《千金翼方》):白蒺藜30g(微炒,去刺),栀子仁30g,豆豉30g,木兰皮240g,共研为末,用醋浆水和之如泥。每晚睡前涂擦,次日早晨,用温水洗净,祛除面部黑斑效果明显。
6.茯苓
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具有驻颜泽面、祛斑增白、除皱抗衰老等美容功效。含有的茯苓多糖能提高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茯苓多糖和茯苓三萜能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起到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羟脯氨酸能增加皮肤内的胶原纤维起到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三萜类成分可能是美白活性成分。
应用:
(1)治面部黑斑方(《外台秘要》): 茯苓、白石脂等份,上二味为末,煎之沸涂之,日三次,长期使用,祛斑效果明显;将白茯苓研成极细末,用白蜂蜜调成膏状。每夜用以敷面,晨起则洗去,主治面色暗黑、色素沉着斑、色斑。
(2)增白润肤: 冬葵散(《普济方》),茯苓、冬葵子、柏子仁、瓜瓣各30g,上药为散,每次服2g,每日3次,食后酒送下,具有令面光白的作用。
美白、祛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使用有功效的外用药物之外,还要多喝水,控制好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并且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多吃维生素C含量较多的水果等
外耳道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致病菌为金**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易引发急性外耳道炎。其它疾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贫血、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等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急性外耳道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会转为慢性。
方一栀子清肝汤
出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组成栀子、川芎、当归、柴胡、白芍各3克,牡丹皮、牛蒡子各6克,煅石膏10克,黄芩、黄连、甘草各1.5克。
功用清肝泻火,解毒活血。
主治治疗肝胆火热上灼而致外耳疾患,如外耳道疖、外耳道炎、外耳湿疹、外耳道乳头状瘤等。
方解栀子性寒,味苦,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能;柴胡疏肝解郁;当归养血活血;白芍柔肝;配合牛蒡子散热利咽消肿;本品配黄芩,能泻肺火;配以黄芩,能泻三焦火、清心热;配以生地黄、牡丹皮,能凉血止血;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药理栀子能解热、镇痛;牡丹皮具有镇静、催眠、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石膏有解热,消炎作用;黄芩、黄连有解热、抗病毒作用;牛蒡子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白芍具有抗炎、镇痛、消肿、免疫调节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
方二银花解毒汤
出处《疡科心得集》
组成金银花、紫地丁、赤茯苓、连翘各10克,夏枯草10克,牡丹皮6克,黄连3克,犀角(磨服)0.1克。
功用清热解毒,泻火凉血。
主治治疗风热邪毒犯上,而致耳疖、耳疮(外耳道炎)。
方解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地丁、夏枯草清热,泻肝火;黄连清热泻火;牡丹皮凉血止血;赤茯苓行水,利湿热。
药理金银花、连翘具有抗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作用;夏枯草的有效成分对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连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促进免疫功能;地丁解热、抗病毒。
用法水煎服。犀角若缺乏,可以用水牛角片30克煎服。
按语犀角用水牛角代替。
方三柴胡清肝汤
出处《外科正宗》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柴胡、黄芩、山栀、天花粉、防风、牛蒡子、连翘、甘草节各3克。
功用清肝散火,活血祛风。
主治治疗耳疖、耳疮(外耳道炎),见耳道红肿疼痛,或有少许脓液者。
方解生地黄性寒,能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黄芩、牛蒡子清热泻火,解毒利咽;白芍味甘、酸,性微寒,有养血的作用;天花粉养阴生津。
药理本方具有镇痛、消炎、解毒、降血压、改善体质等作用。
用法上药用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空腹时服,每日1~2剂。
方四当归川芎散
出处《证治准绳·类方》
组成当归、川芎、柴胡、白术、芍药各3克,山栀3.5克,牡丹皮、茯苓各2.4克,蔓荆子、甘草各1.5克。
功用养血清肝,疏风散热。
主治治疗血虚肝旺,耳疮耳内痒痛,溢脓。
方解当归、川芎行气活血;白芍养血柔肝;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栀子清热泻火;牡丹皮清热凉血;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甘草缓急,止痛。
药理柴胡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抗菌、抗肝损伤、抗病毒(流感病毒)等作用;茯苓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蔓荆子具有镇痛、抗炎、祛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托里消毒散
出处《妇人良方》
组成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白术、茯苓各3克,金银花、白芷各2.1克,甘草1.5克。
功用托毒排脓。
主治治疗耳疖、耳疮,脓耳脓水清稀,能收口干燥,正气不足,神萎乏力者。
方解太子参、茯苓、白术、生黄芪、当归,白芍补益气血,托毒外出,白芷托里排脓,甘草缓急止痛。
药理茯苓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生地黄具有抑制真菌,利尿,利肝胆作用;白芍有抗炎、镇痛、消肿作用;白芷除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六芩柏滴耳液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黄芩黄柏各12克,枯矾6克,冰片3克,麻油500毫升。
功用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治疗外耳道炎。
方解黄芩、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枯矾外用可以解毒、杀虫、止痒,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药理黄芩有解热、降压、利尿、镇静、利胆、保肝、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抑制肠管蠕动等功能。黄柏对多种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有利胆、利尿、降压解热等作用,枯矾有收敛、消炎、防腐、止血的作用。冰片有一定的止痛及温和的防腐抑菌作用。
用法先将黄芩、黄柏放入麻油中浸泡24小时,然后放入铁锅内煎炸变为黑**,取出后研末,与冰片、枯矾细末同时放入麻油中,过滤装瓶备用。用时以棉签蘸药液涂抹患处,或浸小纱布条纱入外耳道。每日换药1~2次。
方七消炎膏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组成乳香、没药、血竭、儿茶各6克,朱砂1.5克。
功用活血散瘀消肿。
主治治疗外耳道疖。
方解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可相兼而用。血竭、儿茶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敛疮,朱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药理乳香有镇痛作用,没药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血竭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儿茶有收敛、止泻作用,朱砂有解毒防腐、抑菌作用。
用法将乳香、没药麸炒以去油,然后与血竭、儿茶研细末,加适量蜂蜜调匀成膏。用时以药棉制成粗细适合的棉栓,涂上消炎膏后,塞敷于外耳道。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方八六神丸纱条
出处《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组成六神丸(中成药)30粒液体石蜡适量。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疼。
主治治疗外耳道炎,外耳道疖。
方解六神丸的组成有天花粉、人工牛黄、青黛、蟾酥、冰片、大黄、珍珠粉。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牛黄熄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蟾酥开窍醒神,止痛,解毒。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珍珠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心安神,外用可燥湿敛疮。
药理天花粉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牛黄有镇静、镇痉作用。青黛对金**葡萄球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有抗菌作用。蟾酥平喘、镇咳、抗炎、抗肿瘤、抗放射及升白细胞的作用。冰片有一定的止痛及温和的防腐抑菌作用。大黄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珍珠粉治疗溃疡。
用法将六神丸研细末,以液体石蜡调和,浸渍纱布条。用时将纱条放入外耳道,每日换药1次。
方九滴耳油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核桃仁。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治疗耳疮耳内闷、肿,流脓。
方解方中核桃仁补肾,温肺,润肠。
药理核桃仁有镇咳作用,可影响胆甾醇的体内合成及其氧化、排泄。
用法研烂,拧油去渣,得油3克,兑冰片0.6克。每用少许,滴于耳内。
方十清耳膏
出处《医方类聚》
组成附子尖、石菖蒲、蝉蜕各等份。
功用温经通络止痒。
主治治疗耳疮(慢性外耳道炎),耳内作痒。
方解附子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石菖蒲开窍宁神、化湿和胃。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药理附子有消炎、镇痛作用。石菖蒲有镇静、抗惊厥、解痉抑菌的作用。蝉蜕有抗惊厥、解热的作用。
用法上药为末。耳痛者用麻油调入,耳痒者,用生姜汁调成锭子,用纱布裹好,塞入耳中。药干便换。
方十一青敷药
出处《青囊秘传》
组成大黄500克,姜黄240克,白芷180克,青黛120克,白芨120克,天花粉80克,陈皮120克,甘草60克。
功用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治疗耳疖、耳疮(外耳道炎),局部红肿疼痛,甚则化脓。亦可用于鼻疔、鼻疳(鼻前庭炎)脓肿未成时。
方解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浓。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陈皮理气燥湿、健脾化痰。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药理大黄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姜黄有抗炎、利胆的作用,白芷对多种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青黛对金**葡萄球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有抗菌作用;白芨对结核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天花粉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陈皮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微细血管出血,能拮抗组织胺,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甘草有抑酸、解痉、祛痰止咳、抗炎、抗过敏、解毒的作用。
用法上药研细末。如红肿者,用野菊鲜叶捣汁,或以茶叶泡汤候冷,或用蜂蜜调敷。每日换药1次。
方十二九一丹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煅石膏27克,黄灵药3克。
功用提脓生肌。
主治治疗耳疖,鼻疔溃后脓腐未净,新肌将生者。
方解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黄灵药又叫黄升丹,是水银、火硝、白矾各等分混合升华而成,能拔毒化腐。二者在共奏提脓生肌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石膏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胆汁排泄,并有利尿作用。黄灵药对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及金**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