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产品展示

黄连抑菌液治疗耳朵痒吗-黄连抑菌液效果好吗

黄连抑菌液治疗耳朵痒吗-黄连抑菌液效果好吗

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咽鼓吹张、擤鼻或鼻腔治疗后经咽鼓管途径侵入中耳。或鼓膜外伤、鼓膜穿刺、鼓膜置管后经外耳道鼓膜途径侵入中耳。婴幼儿基于其解剖生理特点,比成人更易经此途径引起中耳感染。婴幼儿的咽鼓管短、宽而平直,如哺乳位置不当,平卧吮奶,乳汁或呕吐物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主要症状为耳痛、耳漏和听力减退,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婴幼儿不能陈述病情,常表现为发热、哭闹不安、抓耳摇头,甚至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极为常见。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常见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较多,无芽胞厌氧的感染或混合感染亦逐渐受到重视。

方一蔓荆子散

出处《仁斋直指方》

组成蔓荆子、甘菊花、生地黄、赤芍、桑白皮、木通、麦冬、升麻、前胡、甘草、赤茯苓各等份。

功用疏散风热,解毒消肿。

主治治疗风热外袭,肺气失宣,而致耳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脓耳(化脓性中耳炎,或耳鸣,耳聋初期。

方解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桑白皮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前胡宣散风热;赤茯苓甘、淡、平行水,利湿热;生地黄、麦冬滋阴润燥,生津。

药理茯苓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菊花镇静解热,抗病原微生物;生地黄具有抑制真菌,利尿,利肝胆作用;前胡苷元有抗菌、抗真菌作用;麦冬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黑升麻提取物具有抗菌、降压、抑制心肌、减慢心率、镇静作用。

用法上为粗末。每次取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红枣2枚,煎至150毫升,饭后服,每日2次。

方二润胆汤

出处《辨证录》

组成白芍30克,当归30克,柴胡3克,炒栀子6克,玄参30克,天花粉9克,菖蒲24克。

功用疏肝利胆,泻火通窍。

主治治疗双耳忽然肿痛,内流清水,久则变为脓血,恶寒发热,耳内有如沸汤之响,或如蝉鸣者。

方解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活血;当归养血活血;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天花粉养阴生津;玄参清热滋阴,泻火解毒;菖蒲理气、活血、散风、去湿。

药理石菖蒲可以产生镇静镇痛作用;白芍有抗炎、镇痛、消肿作用;栀子解热镇静,免疫调节。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解仓饮子

出处《三因方》

组成赤芍药、白芍药各15克,当归、炙甘草、制大黄、木鳖子各30克。

功用活血清热,排脓消肿。

主治治疗邪热上壅,耳窍经脉气滞血瘀而致脓耳(化脓性中耳炎),耳内疼痛,脓出带血者。

方解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活血;当归养血活血;大黄清热泻火;木鳖子消肿散结,祛毒。

药理芍药苷具有抗炎、镇痛、消肿、通经、利尿作用、抗应激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大黄有很强的清热消炎作用;木鳖子具有止血、抗炎、止痛、抗菌、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次取12克,水煎,食后服。每日2次。

方四马勃散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马勃、薄荷、桔梗、连翘、杏仁、通草各6克。

功用疏风清热通窍。

主治治疗风热之邪上郁而致的脓耳(化脓性中耳炎)。

方解马勃性平,味辛,清肺利咽、解毒止血;薄荷清热解毒利咽;桔梗辛散苦泄性平,善于宣肺祛痰排脓;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杏仁润肺,止咳化痰;通草清热利湿。

药理马勃有止血,抗菌作用;杏仁消炎、杀菌、镇痛、止痒;通草具有较好的利尿、抗炎和解热作用;薄荷、连翘抗炎、镇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清白散

出处《证治准绳·幼科》

组成桑白皮、地骨皮各9克,甘草3克,贝母6克,煅寒水石9克,天花粉、酒芩、天门冬各4.5克。

功用清肺化痰。

主治治疗肺热痰火上壅所致的脓耳(化脓性中耳炎),耳出白脓,兼见咳嗽者。

方解桑白皮、地骨皮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寒水石清热降火,利窍,消肿;贝母清热,开郁散结;天花粉、天门冬养阴生津,消肿排脓。

药理贝母有中枢抑制,镇静镇痛作用;桑白皮抗炎利尿,镇静镇痛;天花粉、门冬抗炎。

用法上药为末。每取6克,食后用蜜水调服或白通草煎汤送下。每日2次。

方六清黄散

出处《证治准绳·幼科》

组成防风、滑石各15克,炙甘草3克,酒炒栀子9克,藿香、酒黄连各6克。

功用清肝泻火。

主治治疗小儿脓耳(化脓性中耳炎)耳中流黄脓者。

方解防风发表,祛风,胜湿,止痛;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滑石清热解毒,收湿敛疮;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藿香性味辛微温,理气、和中、辟秽、祛湿;酒黄连清热解毒燥湿;炙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藿香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防风热降温,镇痛抗炎,抗菌;栀子解热镇静,免疫调节;滑石有利尿消肿,保护黏膜的作用。

用法上药为末。白开水调6克,食后服。每日2次。

方七清心丹

出处《证治准绳·幼科》

组成炒黄连9克,飞滑石18克,甘草、飞辰砂各3克,薄荷1.8克,犀角6克。

功用清心泻火。

主治治疗化脓性中耳炎,耳出红脓兼见舌上舌疮如杨梅状者。

方解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滑石清热解毒,收湿敛疮;辰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攻毒杀虫;薄荷清热解毒利咽;犀角清热凉血。

药理黄连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辰砂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外用抑杀皮肤细菌;滑石有利尿消肿,保护黏膜的作用;薄荷抑菌,抗炎,解热。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4.5克,蜜拌,薄荷汤送下。早、晚各1服。

按语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替。

方八黄芪建中汤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4.5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芍药18克,生姜9克,胶饴30克。

功用温中补气,升清降浊。

主治治疗慢性脓耳证属气血不足者。

方解桂枝汤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温阳祛风。饴糖合桂枝,甘温相得,温中补虚。饴糖、甘草合芍药,甘苦相须,和里缓急。黄芪,补气固表,抵御外邪。全方共奏温中补气,缓急止痛,调和营卫的功效。

药理黄芪具有强心、提高免疫力、保护脏器等多种药理作用。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方九薏苡附子败酱散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薏苡仁30克,附子6克,败酱15克。

功用排脓消肿。

主治治疗慢性脓耳,或急性脓耳后期,脓稀而无臭者。

方解方中以薏苡仁利湿排脓,并辅以败酱逐瘀消肿,兼有附子温经祛湿、散寒止痛。

药理败酱有镇静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对金**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薏苡仁有解热、镇静、镇痛、增强免疫作用;附子有镇静、抗炎,抑菌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

方十黄柏滴耳液

出处《四川中医》

组成黄柏30克。

功用清热燥湿排脓。

主治治疗脓耳。

方解黄柏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疗疮。

药理黄柏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及原虫、抗炎、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

用法上药以水250毫升,馒火浓煎半小时,滤去渣,被缩至20毫升浓汁用时先以3%双氧水洗净患耳内脓液,拭干后,滴入黄柏滴耳液,每次2~3滴,每日3次。

方十一四黄液

出处《中医杂志》

组成黄连15克,黄柏、黄芩各9克,栀子6克。

功用清热燥湿排脓。

主治治疗急性脓耳和慢性脓耳。

方解黄连、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药理黄连、黄芩、黄柏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栀子有抗炎作用。

用法上药加水300毫升浸泡24~36小时,文火煎60分钟,待冷去渣,过滤两次,加2%苯甲醇,用前先洗清患耳,患耳向上,滴药液4~5滴,保持此姿态10~15分钟。1日滴3~4次。

按语四黄液滴耳、对耳拭细菌培养有金**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白喉杆菌生长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应用四黄滴耳液未发生毒副反应及不良反应,亦未发现有药液沉积中耳腔内阻碍外流现象,本法具有简,验、便优点。

方十二四黄苦参液

出处《中原医刊》

组成黄柏、黄芩、黄连、黄芪各30克,苦参40克。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治疗急、慢性脓耳。

方解黄连、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药理黄芪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提高免疫力、降糖、抗衰老、保护脏器等多种药理作用;黄连、黄芩、黄柏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

用法上药加水1500毫升煮沸,慢火煎50~60分钟,滤渣后将药液浓缩至300毫升,澄清装瓶备用,保存期1月。用3%双氧水洗净耳道,拭千后,每次滴药液2~3滴,每日3~4次。根据病情,连续滴耳1~3周。

宝宝湿疹痒得难受怎么办 这些止痒方解决让宝宝更舒适

 1 体外抗真菌活性 临床报道,较多的中药方剂对真菌感染性疾病显示出良好的治疗作用[7-11]。通过实验研究亦发现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目前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主要为琼脂稀释法、琼脂扩散法及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M27-A、M38-A方案。琼脂稀释法是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初筛方法,其方法是在琼脂平板内掺入不同浓度的抗真菌药物,以多点接种法将相同量的待测真菌接种于琼脂表面,以菌不生长的最低浓度定为该药对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多数研究者在试管内或在平皿内进行, 此方法适合于大量菌株测定实验。胡圣爱等[12]应用固体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测定了肤癣消搽剂(连翘、苦参、大风子、鸦胆子、黄柏、蛇床子等)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 其MIC为1:100倍。杨志波等[13]采用沙氏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观察到复方二矾浸液(枯矾、皂矾、儿茶、侧柏叶、地骨皮、土槿皮、黄精、公丁香、血竭、食醋)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0.25%、0.5%、0.5%。谢淑霞等[14]采用沙氏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观察到祛癣洗剂(白藓皮、苦参、地肤子、土槿皮、羌活、紫地榆、黄柏、椒目、百部、蛇床子等)对我国南方常见的9种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6.25%~50%,对癣菌的抑制作用优于白念珠菌。卢全德等[15]报道采用试管内药基法测得肤疾安喷雾剂(金银花、野菊花、苦参、血竭、薄荷脑等)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的MIC为0.39mg/ml,对须癣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的MIC为0.78mg/ml,对白念珠菌、青霉菌为1.56 mg/ml。陈超等[16] 以琼脂稀释法观察到复方黄连皮康酊(黄连100g、苦楝皮50g、海桐皮50 、藁本30g、槟榔50g、大风子15g、郁金30g、白矾30g、芦荟30g、地肤子50g、芜荑30g 组方制成酊剂)对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及深部真菌(白念珠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使菌落缩小,与克霉唑癣药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得出复方黄连皮康酊对表皮真菌的抗菌作用大于对深部真菌(白念珠菌)的结论。魏蓉[17]用试管琼脂稀释法观察到祛癣止痒洗剂(丁香、黄精、龙胆草、明矾、百部、藿香、黄连、土槿皮、薄荷脑、冰片水煎液)对9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浓度分别为0.39% (红色毛癣菌)、0.195%(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许兰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菌)、0.75%(石膏样小孢子菌)、1.56% (白念珠菌)。张玲等[18]采用试管稀释法,进行蟹黄肤宁软膏对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结果蟹黄肤宁软膏对8株浅部毛癣菌属的MIC均在0.03125~0.25mg/mL之间,显示了蟹黄肤宁软膏较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琼脂扩散法是通过测量真菌生长被抑制的范围大小来确定抗真菌活性,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初筛方法。杨国晶等[19]用琼脂扩散法观察了复方苦槿霜(苦参150g、土槿皮150g、黄柏150g、白藓皮150g、地肤子150g、川芎150g、儿茶100g)及其原料药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犬小孢子癣菌、白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10%、20%复方苦槿霜及10%、20%原料药抑菌效果相同,与达克宁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优于5%复方苦槿霜及5%原料药的抑菌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何定淑等[20]采用纸片浓度梯度法研究硝矾散(枯矾、芒硝)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2%硝矾散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MIC范围分别为0.0625~0.125mg/ml、0.03125~0.125mg/ml。林静瑜等[21]采用打孔药物琼脂扩散法观察到癣药膏(由丁香、蜂房等8味中药组成)5%浓度以上对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1%浓度仅对须癣毛癣菌有抗菌作用,但各浓度均对白念珠菌感染无效。曾嵘等[22]采用管蝶法对玉阴洁冲洗剂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1g生药/ml玉阴洁洗剂体外对白念珠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圈为(20.0±0.8) mm,MIC为12.5%(1:8稀释度)。徐文跃等[23]采用改良的平皿挖洞灌药法观察到白莲洗剂(由白头翁、半边莲、蛇床子、黄连、黄柏、百部、地肤子等组成)对白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洁尔阴相当。琼脂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的试验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菌接种液的浓度及准备、培养基成分及pH值,孵育时间和温度及不同的终点判定方法等,重复性差,不利于各实验室之间的比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在1997年、1998年和2003年先后提出了酵母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27-A)、产孢丝状真菌的抗真菌药敏试验倡导方案(M38-P)和M38-A方案,这些方案准确性好、重复性高,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可与抗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相媲美。郑玮清等[24]参照CLSI M38-A液基试管法进行改良,观察甲癣中药洗剂(龙胆草40g、黄连30g、射干20g、半枝莲30g、地肤子50g、紫草10g和花椒10g)蒸馏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白念珠菌的抗真菌作用。结果甲癣中药洗剂对皮肤癣菌的敏感性较好,而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较差,同时可明显看出,醇提液的MIC值低于水提液的MIC值,说明中药的抗真菌药物成分不仅包括水溶性物质,而且包括脂溶性物质。尤力都孜·买买提等[25]采用CLSI M-38P方案测定维药雅丽蔓制剂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抗菌作用,结果,对须癣毛癣菌的MIC90为190.46μg/ml(平均MIC 128μg/ml),对红色毛癣菌的MIC 90为148.57μg/ml(平均MIC 93.42μg/ml),对絮状表皮癣菌的MIC 90为311.27μg/ml(平均MIC 128μg/ml),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90为429.54μg/ml(平均MIC 194.01μg/ml)。雅丽蔓制剂对真菌中不同菌种的MIC90值范围为148~429μg/ml,表明雅丽蔓制剂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具有显著的抗真菌作用。郑玮清等[26]以美国CLSI M27-A液基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检测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1:1水溶液)及其单味药物对红色毛癣菌15株、须癣毛癣菌9株的MFC和MIC,结果硝矾洗剂的MFC为1.25~20 mg/ml(平均为5.26mg/ml),低于芒硝的MIC和明矾的MFC值。  2 动物实验 部分学者利用动物真菌病模型进行了抗真菌中药的研究,相比仅在试管内进行抗真菌试验得到的结果应更有意义。徐洪波等[27]用红色毛癣菌制作豚鼠皮肤真菌感染模型,将25%藿黄散洗剂(藿香、黄精、苦参、茵陈、枯矾等)水煎液涂布感染皮肤,给药2次/d,连续给药21d。豚鼠在用药6d后鳞屑减少,12d后鳞屑逐渐消失,呈浅红色斑,真菌检查均为阴性,18~21d皮肤外观恢复正常。何定淑等[20]用2%和4%硝矾散温水浸泡治疗豚鼠须癣毛癣菌感染的足癣、体癣,1次/d,30min/次,共7d,显示具有较好疗效,与1%足光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蒸馏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曾勇等[28]研究消炎抗癣霜(由升药底、蛇床子、冰片、樟脑等中药组成)对石膏样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导致的豚鼠体癣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2周后观察到消炎抗癣霜能够减轻真菌所致豚鼠皮肤病变程度,提高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的转阴率。杨小洁等[29]观察了中药真菌安胶囊对白念珠菌深部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治疗组、预防组深部真菌感染的小鼠病率和血液内的真菌数,与非治疗组相比明显降低,实验表明中药真菌安胶囊有治疗白念珠菌深部感染的作用。谭元生等[30]对复方苦参液的药效学进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复方苦参洗液具有较好的抗家兔阴道黏膜人工白念珠菌感染作用,其治疗后阴道涂片、真菌学培养、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与洁尔阴组相比无差异。梁君儿等[31]制成大白兔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模型,并使用香荷药条(由黄连、黄柏、丁香、薄荷等7味药组成) 治疗,实验表明香荷药条能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使大白兔阴道白色念珠菌的转阴率与对照组达克宁栓无显著性差异。[next] 3 中药复方制剂与单味药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比较 邱莹等[32]观察大风子、皂角、川椒、百部、蛇床子、大黄、地骨皮、黄柏、苦参、白藓皮、地肤子、红花、桃仁、姜黄、藿香、芒硝、明矾、硼砂、荆芥、防风20种中药水煎液及根据单味中药抑菌实验结果选取的6种(大风子、皂角、川椒、明矾、藿香、地骨皮)抑菌效果最好的中药组成的复方水煎液对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复方抑皮肤癣菌MIC:0.625%,对白念珠菌MIC:2.5%,抑菌强度好于单味药,说明这些药物之间有协同作用。郑玮清等[26]检测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1:1水溶液)及其单味药物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MIC,结果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的平均MIC(或MFC)分别为5.26mg/ml、2.313mg/ml、20.19 mg/ml、12.13 mg/ml,硝矾洗剂的抗真菌活性强于芒硝组和明矾组,弱于硼砂组。黄宁等[33]观察方剂1(白藓皮、生姜、大蒜、川椒、斑蟊、丁香即复方白藓皮)、方剂2为复方白藓皮的拆方(丁香、白藓皮、斑蝥、川椒)和复方白藓皮的各单味中药的醇提液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白念珠菌、短帚菌5种甲真菌病常见致病菌的MIC,结果方剂2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方剂1及各单味中药(P<0.05)。作者认为这可能复方白藓皮酊中各组分药物间还存在一定相互拮抗的作用,因此拆方后表现出更优的抗真菌作用,但因部分中药抗真菌机制多样性,有的可能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而抗真菌,故复方白藓皮酊的临床效果也很显著,这有待在临床中做进一步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协同、提高单味中药的抗真菌活性,或是相互拮抗、降低抗菌作用,或是中药在体内通过其他途径发挥抗真菌作用,如提高机体免疫力,这也需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4 作用机制探讨 中草药抗真菌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不少学者研究认为,中草药对真菌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破坏其细胞壁、细胞膜的完整,或影响其核酸、脂质代谢等方面。杨国晶等[19]在进行复方苦槿霜及其原料药对常见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体外抑制试验时,通过电镜观察到未经药物作用的红色毛癣菌细胞菌丝体外形充盈,饱满,表面光滑,大、小分生孢子生长良好,经10%复方苦槿霜作用后的红色毛癣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细胞明显变性,细胞膜皱缩,细胞浆中大部分被电子薄区占据,细胞器消失。说明复方苦槿霜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胞壁和胞膜成分的合成,引起菌体破裂,内容物渗出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另外,近年来提出,一些反复发作的浅部及深部真菌感染,机体常伴有免疫功能的紊乱或低下,中药复方制剂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起抗真菌作用。太加斌等[34]研究发现竹叶石膏汤能使免疫抑制状态下白念珠菌系统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延长,肾脏内活菌数减少, 对免疫功能正常的白念珠菌系统感染小鼠则无显著性疗效,但与氟康唑合用比单用氟康唑疗效好, 能使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肾脏内的活菌数减少,即有协同氟康唑疗效的作用。通过实验认为竹叶石膏汤对深部念珠菌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时效果更显著,与氟康唑合用能显著提高疗效,其作用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刘春英等[35]的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能显著提高抗体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表现对下降的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ANAE)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形率、巨噬细胞Fc受体活性(EA花环率)、溶血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PFC)具有升高作用,与未经药物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补益类中药可促进和调节白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小鼠免疫功能紊乱的恢复,可作为抗真菌治疗的辅助手段。  5 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在中药抗真菌实验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对单味中药及提取的单一成分上,有利于明确中药抗真菌的作用位点,但中药应用于临床的多为复方制剂,作用于人体的为多种成分的复合物,对复方中药制剂的研究也十分必要,特别是作用机制的研究,但与单味中药研究相比,复方中药制剂成分复杂,给抗真菌作用机制研究带来了困难。复方中药制剂抗真菌机制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目前中草药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多采用琼脂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由于该方法影响因素多,实验结果不稳定,差异较大,无法进行实验室之间的比较。总结这些方法,寻找可靠、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及实验室条件, 尽快进入标准化轨道,在寻找有体外抗真菌活性的中草药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体外抗真菌试验有利于筛选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方药,但体外抗真菌实验结果与体内差别颇大,而动物实验是检验中草药对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了解其毒性、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情况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 应进一步加强利用动物真菌病理模型进行体内研究。

婴儿湿疹的治疗药方由哪些药材组成?

1 宝宝湿疹,生活小妙招止痒 改善睡眠环境

宝宝湿疹晚上特别痒,尤其在冬天,这主要是因为冬天气候干燥,气温过于寒冷,或者夏天温度过高,从而加重湿疹瘙痒的程度。

建议

冬天注意加强室内湿度,不要让宝宝皮肤过于干燥;夏天保持26-28℃的室温,否则过高的温度也会加重湿疹。

皮肤保湿

前面说到,冬天皮肤容易干燥,加重宝宝湿疹症状,除了注意室内湿度的控制外,还可以做好皮肤的保湿工作。

建议

宝宝晚上睡觉前,涂抹一些温和、无刺激的润肤霜,保持皮肤水分,改善肌肤干燥,减轻局部瘙痒,这样有助于宝宝睡眠和湿疹的回复。

冰敷止痒

如果宝宝湿疹晚上他特别痒,可以尝试用冰袋隔着干步,冰敷瘙痒处,这样能够缓解湿疹瘙痒的症状。因为冰敷可以收缩血管,暂时止痒,帮助宝宝缓解湿疹瘙痒的症状。

建议

冰敷的温度不宜过低,冰敷前可以自己尝试下温度,以自己能够接受的温度,再稍微偏高即可。

食盐止痒

食盐具有凉血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可以用来缓解宝宝皮肤瘙痒、起红疙瘩、局部灼热等症状。

建议

用食盐100克,加米泔水1000毫升,置于铁锅中煮沸5-10分钟,制成盐泔煎。用时以纱布蘸取适量后搽洗瘙痒处皮肤,每日2次,每次1-2分钟。

2 宝宝湿疹,中药涂抹止痒 大黄苦参方

配方:生大黄10g,苦参10g,氧化锌10g,炉甘石10g,强的松25mg。

用法:诸药混合研成细末,装瓶备用,若皮损渗出液较多者,以干粉撒于患处,待渗液或脓水千燥后,改用以麻油调药粉成糊状或与凡士林调和外搽,每天3次。

功效:方中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大黄活血祛风,凉血解毒,推陈致新;氧化锌、炉甘石可收敛抗菌止痒;强的松抗炎、抗过敏、抗渗出,促进局部之新陈代谢,麻油润泽肌肤,又可解毒,诸药合用,解毒祛瘀,燥湿止痒,抑菌抗炎。对急慢性湿疹均可应用。唯本方解毒之力尚嫌不足,对湿疹热胜表现皮疹红赤灼热,或渗液稠浊,或化脓肿痛,全身发热者,宜加用黄连、黄柏之类清热解毒,或配合清热利湿之剂内服。

青黛枯矾止痒

配方:青黛60g,枯矾15g,川柏60g,冰片5g,滑石l20g,炉甘石90g,煅石膏120g。

用法:上药研细末过200目筛密封装瓶中备用,创面干燥者加凡士林涂搽患处。

功效:本方系民间验方,以青黛清热解毒,收敛生肌;枯矾含硫酸铝钾可抗菌收敛止血;炉甘石解毒敛疮,可抑菌止痒,收湿敛疮,冰片清热防腐止痛;滑石利湿;黄柏清湿热泻火毒,有抗菌、消炎作用;煅石膏有很强收敛作用,减少分泌渗出,促进疮面愈合。

松香青黛方止痒

配方:松香4g,青黛5g,儿茶3g,黄柏3g,大黄3g,龙骨3g,枯矾2g,冰片2g。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香油调敷。

功效:婴儿湿疮乃内有胎火湿热,外受风湿热邪,蕴阻肌肤而发。方中黄柏、青黛、冰片燥湿清热,龙骨、儿茶收湿敛疮生肌,松香、枯矾祛风止痒,大黄解毒活血祛瘀生新。治疗婴儿湿疹疗效最佳。对晚期湿疹亦属适宜。

苦参黄柏方止痒

配方:苦参、川黄柏、紫草、赤芍各30g,蛇床子、地肤子、威灵仙、艾叶各20g,明矾50g。

用法:上药水煎两次混合,以净口罩浸药垫于患处湿敷,每次15分钟,每日2次,或3次。用时加湿,或先熏后洗浸。

功效:本方以苦参、川黄柏、苦寒解毒,清热燥湿,紫草、赤芍凉血散瘀,蛇床子、地肤子、威灵仙、艾叶辛温祛风止痒,燥湿散寒,明矾燥湿止痒解毒。用于急性湿疹,疗效显著,渗性多者加大明矾用量至100g。

3 宝宝湿疹,饮食调理止痒 绿豆粉蜂蜜饮

原料:绿豆粉30g,蜂蜜10g,醋30ml。

制法:先用沙锅将绿豆粉炒成灰黑色,将3味共调成糊状,摊在纸上,当中留孔,敷于患处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止痛止痒。适用于皮肤瘙痒湿烂症。

用法:每2日换药1次。

空心菜汁饮

原料:空心菜500g。

制法:把空心菜洗干净,加水煮沸,趁热烫洗患处,或者用千纱布包好洗干净沥干的空心菜,绞汁,用汁擦患处亦可。

功效:清热、祛湿、止痒。适用于皮肤湿痒症。

用法:1次/天,连用半个月。

桃仁粉

原料:核桃仁粉适量。

制法:将核桃仁炒至焦黑出油为度,研成糊状,敷于患处即可。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湿疹。

用法:每日换药1次,连用至痊愈。

绿豆粉香油膏

原料:香油、绿豆各适量。

制法:将绿豆洗干净晒干,用微火炒至**,研成粉末,用香油调和,敷于患处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适用于湿疹流黄水、皮肤瘙痒、破后流黄水。

用法:每日换药1次,连续用效果好。

蚕豆皮粉

原料:蚕豆皮适量。

制法:将蚕豆放入水中浸泡软后,剥其皮晒千,用火将蚕豆皮烘烤极焦,研成细末,过筛,香油调拌均匀,敷于患处即可。

功效:利湿化滞,收敛医疮。适用于湿疹,对头、耳、颜面之急性湿疹效果显著。

用法:每日换药1次,连续用效果好。

新鲜芹菜汤

原料:新鲜芹菜250g,蜂蜜适量。

制法:把芹菜洗干净,切成段,放入沙锅中煮着吃,加人蜂蜜适量。

功效:清热化湿,解毒。适用于皮肤湿疹、湿毒。对红肿起疱流水,久用能使皮肤千燥,不痒而愈。

服法:不拘时候,随时服用,坚持一段时间。

苡米粥

原料:薏苡仁(苡米)30g,粳米1008,蜂蜜适量。

制法:将薏苡仁、粳米淘洗干净,放人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成稀粥,加入蜂蜜即可。

功效:化湿解毒。治慢性湿疹。

服法:不拘时日,随便食用,痊愈为止。

三菜汁饮

原料:白菜心、卷心菜各250g,胡萝卜100g。

制法:将三菜洗干净,切碎,放人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煮开,约15分钟即熟,取出捣成汁,加入少许精盐,调服。

功效:祛湿止痒。特别适用于小孩子湿疹。

服法:不拘时日,随时服用,一日数次。

三菜蜂蜜汤

原料:新鲜白菜、卷心菜各50g,胡萝卜30g,蜂蜜适量。

制法:将三菜洗干净,切细,按2碗菜1碗水的比例,先煮开水后再放人三菜,煮;5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祛湿、利湿、排毒。适用于小孩子湿疹。每天一次,可连续服用,知道痊愈。

4 宝宝湿疹护理帮助止痒 需要的环境

1.保持室内的通风、透气,温湿度适宜,衣着包被不宜太厚,以免增加痒感。

2.不在室内摆放鲜花,避免花粉过敏。

应养成的卫生习惯

1.着宽松、棉质柔软内衣,避免直接接触化纤、皮毛或橡胶塑料类制品。

2.保持皮肤的清洁,忌过度洗涤,忌用肥皂、热水烫洗。

3.保持情绪稳定,瘙痒剧烈时,可采取看书、听音乐、聊天等方式分散注意力,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4.患病后,应避免和带状疱疹、水痘病人接触,以免发生疱疹性湿疹。

饮食调护方案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鲜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多食瓜果、蔬菜,多饮水。

2.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类食物,如橙子、大豆、花生、香菇、小麦胚芽、鸡蛋、奶酪等。

用药的专业指导

1.在急性期,渗液明显时,采取溶液冷湿敷;皮损逐步收敛后可采用糊剂。

2.慢性期采用软膏、霜剂外擦或包敷,以利药物的吸收。

3.糖皮质激素外用时应注意使用的频率和效价,高浓度应避免在面部、皮肤薄嫩处及婴幼儿使用,每日使用1~2次即可,避免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

4.第一代抗过敏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嗜睡、口干等症状,在服药期间应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注意力集中的工作。

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1.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可过度洗浴和摩擦、搔抓皮肤。

2.积极查找过敏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哺乳期的母亲避免进食鱼虾。饮用牛乳过敏的患儿提倡母乳喂养,以减少疾病的复发。

4.婴幼儿湿疹极易复发,家长应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和技能,保持婴幼儿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内衣尽量选用纯棉制品。

5.过敏性体质或有过敏性家族史者,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容易导致过敏和刺激性食物。

阴道炎怎么办

婴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瘙痒性、炎症性疾病,属中医学胎毒、湿毒范畴,俗称奶癣,是婴儿常见的皮肤病不都是婴儿。轻者皮肤局部红斑、丘疹、水疱,有分泌物渗出;重者以糜烂瘙痒为主反复发作,影响婴儿健康。

方一艾叶外洗方

出处《中医·养生》

组成艾叶少许。

功用利湿止痒。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艾叶性味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有利湿止痒之功。

药理艾叶油具有抗过敏作用。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球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及煎剂对多种致病细菌及真菌有轻度抑制作用。艾叶熏烟对细菌和真菌亦有明显抗菌作用,用于空气消毒,可使菌落减少95%~99.8%。

用法用8~15克艾叶加1千克水煮沸(水沸后即止),将药液用纱布滤取药渣后倾入浴盆,兑入适量清水,调整水温为38~42℃,为婴儿洗浴(艾叶用量视婴儿体重和洗澡用水量而定原则上以洗澡水呈浅褐色为宜),浴后抱出拭干,脂溢型或湿润型湿疹的婴儿可用松花粉均匀涂布患处或皮肤褶皱较多的地方。松花粉(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是花粉制剂,具有祛风收敛祛湿作用。一般每日洗1~2次,1~2周便会痊愈,而且不易复发。

按语①皮肤上的痂皮会逐渐自行脱落,家长不要硬性揭下痂皮。

②不要用婴儿肥皂以及各种浴液和洗液给婴儿勤洗,否则会加重湿疹。③严重难愈的湿疹婴儿可到中医门诊辨证用药。

方二验方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龙胆草3克,紫草6克,连翘6克,马齿苋5克,生石膏10克,生地黄6克。

功用清热利湿,疏风止痒。

主治婴儿湿疹湿热型,症见:形体强壮,活泼好动,多食易饥,多怒,大便多干,小便多赤。

方解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能上清肝胆实火,下泄肝胆湿热,泻火除湿,切中病机;生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尤善清胃经实热;紫草、连翘、马齿苋凉血解毒;诸药属苦寒燥湿伤阴之品,故用生地黄养阴,使祛邪而不伤正。

药理龙胆草含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龙胆二糖、龙胆酮和龙胆酸等,有抑菌、镇静、肌松、降压、健胃作用;紫草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具有抑制作用;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并有抗炎作用;马齿苋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葡萄球菌、杜盎氏小芽孢癣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从而阻断斑疹丘疹形成疱疹,同时促进疱疹迅速结痂干燥;生地黄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用法日1剂,头2煎分2次温服,第3煎外洗或湿敷。

按语加减:便干加重紫草、生地黄用量;皮疹以头面为主加蝉蜕、野菊花;下肢重加苦参、黄柏;渗出液多加土茯苓;痒甚加徐长卿、白鲜皮。

方三验方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赤苓皮6克,白术6克,泽泻6克,茵陈4克,生地黄4克,竹叶4克,甘草3克。

功用健脾利湿。

主治婴儿湿疹脾虚型,症见:形体虚胖,性格较静,大便易溏,舌多胖,苔多腻。

方解泽泻、白术健脾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使水湿直达膀胱;赤茯苓皮之淡渗,增强利水渗湿之力;茵陈、竹叶、甘草利湿清热。

药理泽泻能增加尿量并加快尿素、氯化物等体内代谢物质的排泄,因此能抑制疱疹形成;白术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运脾土,升阳化湿;赤茯苓皮利尿功效较好;茵陈乙醇提取物对ECHD11病毒有抑制作用;生地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

用法日1剂,头2煎分2次温服,第3煎外洗或湿敷。

按语加减:痒甚加白鲜皮、刺蒺藜。

方四验方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黄芪9克,白芍药6克,防风6克,甘草3克,当归9克,丹参9克,山药9克,白扁豆6克。

功用健脾润燥,益气养血。

主治婴儿湿疹血燥型,症见:形体偏弱,面色少华,食纳较少,少动懒言,哭声较低,大便多不成形,小便多清,舌淡,苔少或花剥。

方解山药、白扁豆、防风健脾润燥;黄芪、甘草益气;白芍药、当归、丹参养血。诸药合用,则血脉调和,瘙痒自止。

药理黄芪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丹参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激活纤溶,对抗血栓形成;白芍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有提高免疫力、镇痛、解痉的作用;防风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过敏作用;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山药对肠管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并有降血糖、抗氧化作用;扁豆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运脾土,升阳化湿,收敛止泻。

用法日1剂,头2煎分2次温服,第3煎外洗或湿敷。

按语加减:痒甚加白鲜皮、苦参;烦急加佛手、青皮;皮疹反复不愈加赤芍药、乌梢蛇。

方五冰黛散

出处《四川中医》

组成青黛150克,苦杏仁(煅存性)100克,黄柏、地肤子各100克,氯霉素80克,冰片10克。

功用健脾利湿,泻火止痒。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青黛味咸、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散肿、促进结痂之功;冰片味辛、苦,性微寒,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和防腐之用;黄柏味苦、性寒,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力;苦杏仁味苦,性微温,杀虫治诸疮疥,将杏仁煅存性用于外科疾病婴儿湿疹的治疗,是杏仁的妙用;地肤子味苦、性寒,有清热利水、止痒的功效;氯霉素为抗生素药,具杀菌消炎、收敛滋液之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收敛止痒、解毒消炎之功效。前贤有“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之训,外用药具有使药物直达病所,见效快的特点,最适合小儿用药。

药理青黛含靛蓝和靛玉红,对金**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有抗菌作用;冰片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主要成分有耐缺氧作用;黄柏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地肤子水浸液对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苦杏仁是山杏果仁,味苦,含脂肪油50%,并含有苦杏仁苷和苦杏仁酶和各种游离氨基酸,有杀菌消炎作用。

用法其中将黄柏、地肤子烘干,杏仁在锅里文火煅黑,再把各种药物分别研成极细末,过120目筛,瓷瓶装,密封备用。渗出液多者(湿性),干撒患部,渗出液少或无渗出液者(干性),用小儿宝宝霜与药粉10∶1的比例配制混匀,擦于患部,不需包扎。1日2~3次,连续用药7天为一个疗程。

按语治疗期间忌食海鲜、鱼腥等物,避免搔抓及肥皂、热水烫洗。

方六除湿汤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金银花15~20克,连翘15~20克,地肤子10克,马齿苋10克,苦参15~20克,荆芥10克,蝉蜕10克。

功用清心除烦。

主治婴儿湿疹。症见:头面部皮肤丘疹或红斑,并可见小水疱,黄白色鳞屑及痂皮,可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慢性者皮肤变粗稍厚,可呈苔癣样变。

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马齿苋清热解毒;地肤子、苦参清热燥湿;荆芥、蝉蜕祛风止痒,其中蝉蜕既可疏风泄热主外风,又可平肝定惊主内风,达止痒、镇静双重效果。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作用。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连翘能明显抑制炎性渗出;苦参所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能抑制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介质的释放;蝉蜕有镇静作用;黄柏有广谱抗菌作用;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有环己六醇、黄酮类、皂苷鞣质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作用,对多种细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马齿苋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葡萄球菌、杜盎氏小芽孢癣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用法每日1剂,煎浓液外洗,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7日为1个疗程。

按语有**渗液加黄柏10克;有脱屑加土茯苓10克。

方七二黄散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硫磺30克,雄黄24克,松香6克,白矾12克,白芷15克。

功用清热祛风除湿。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方中硫黄归肾心包经,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阴阳学说中:“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具有护卫保护之意,主治疥癣湿疮;雄黄归肝胃经,解疮毒,主治湿疮疥癣;松香功效生肌止痛收湿止痒,主治痛肿疥癣;白芷辛温主治风热湿疹瘙痒,还能活血排脓,是痛疽疮毒常用药。

药理硫磺主含硫,升华硫有杀菌及杀疥虫作用,局部应用对皮肤有溶解角质的作用;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并含少量其他重金属盐,雄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矾主含硫酸铝钾,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白芷有抗菌、抗真菌、解热、抗炎、镇痛、解痉、抗癌、降血压的作用。

用法共为细末,用新鲜的猪板油搓成糊膏。用法:温开水洗净患处涂抹,每日1次。

方八三黄汤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黄连、黄柏、甘草各5克,苦参、艾叶各10克。

功用清热祛湿。

主治婴儿湿疹湿热型。

方解方中黄连、黄柏具清热解毒燥湿之效;苦参清热解毒,治疗周身瘙痒;艾叶除湿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黄连、黄柏具有消炎作用,其中黄连具有抗菌、抗过敏作用,苦参、艾叶具有抗多种皮肤真菌作用;甘草有类皮质激素样作用。

用法浓煎取液约200毫升,以消毒纱布浸湿敷于患处,每剂用5天。

方九验方

出处《中医外治杂志》

组成单味马齿苋50克(鲜品用100克)。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马齿苋性寒味酸,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疗疮、止痒收敛之功,为阳症疮疡要药,如《圣济总录》马齿散敷方治甲疽,《圣惠方》治恶疮、翻花疮、白秃等。

药理马齿苋水浸剂不仅有杀菌作用,并证实有明显的抗组胺作用和收缩血管的作用,水煎后湿敷并温洗,可使药物有效成分直达病所,促进炎症消散,减少渗出,从而迅速发挥治疗作用。

用法药物剂量可视病变范围而适当增减,加凉水适量,浸泡30分钟,然后煎药,水开后改用文火煎10分钟,再待药水温度降至自然凉度后,用纱布或纯棉毛巾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5天为1疗程,渗出型需延长1~2个疗程。

方十三仙汤

出处《湖南中医药导报》

组成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炒神曲10克、土茯苓5克、苡仁5克、防风5克、山药5克、苍术5克。

功用健脾消食、清热除湿。

主治婴儿湿疹脾虚湿盛型。

方解方中焦三仙健脾消食,薏苡仁、山药健脾除湿,土茯苓、苍术清热除湿,配以防风清热疏风止痒。诸药合用有健脾消滞、清热除湿之功。

药理麦芽、谷芽对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有轻度促进作用,故能助消化,另外麦芽、谷芽含淀粉酶、转化糖酶、蛋白分解酶,这些消化酶能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伤食、食积等;神曲含有乳酸杆菌及淀粉酶,助消化,抑制肠管发酵,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山药对肠管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并有降血糖、抗氧化作用,还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过敏介质释放的作用;防风有解热、抗炎、抗过敏作用。

用法水煎,日1剂,分2次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食母乳者其母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方十一三心导赤饮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连翘心6克,山栀心3克,莲子心3~6克,灯芯3扎,木通、淡竹叶各6克,生地黄、车前子各10克,甘草4克。

功用镇静止痒,清解毒热。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连翘心味苦性凉,具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栀子心性味苦寒,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莲子心性味苦寒,具清心去热之功。上述三心直清心肺之炽热,辅以生地黄、黄芩、木通、淡竹叶4味,其中生地黄性味甘寒,有清热凉心,养阴生津之功;黄芩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并能泻火解毒;木通性味甘淡微寒,且泻火行水,通利血脉之功;淡竹叶性味甘寒,也具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之功。前二味助三心以扑肌肤腠理之血热,有利于红斑之类皮损消退;后两味导热下行,从游窍而泄心肺炽热,上下分清,则毒热孤矣。方中赤小豆性味甘平,有利水除湿,消肿解毒,和血排脓之功。车前子、车前草性味甘寒,子有清热利水之功,而甘草又能清热解毒,善治热毒痈肿;而蝉衣轻灵宣达,引诸药直至肤腠,合奏镇静止痒,清解毒热之效。

药理本方中黄芩、连翘、栀子、甘草、木通、地黄等,有抑菌抗炎、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用法每天1剂,浓煎至100毫升为宜,分3次口服。如为母乳喂养,可由其母每日口服两次,患儿服1次。通过哺乳,使患儿获得药效。5剂为1疗程,可连续服用2~3个疗程。

方十二湿疹汤

出处《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组成茵陈9克,茯苓皮6克,山药12克,薏苡仁15克,苍术6克,黄柏6克,乌梅9克,花椒6克,黄连4.5克,滑石6克,蒲公英6克,金银花6克,蝉蜕6克,连翘9克,竹叶2克,灯心草1克。

功用健脾除湿,清热熄风止痒。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为主药;茯苓皮、山药、薏苡仁健脾利湿渗湿以治内湿;苍术、黄柏、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而治外湿;乌梅调理肝脾;花椒伍黄连辛开苦降;蒲公英、金银花、连翘、蝉衣清热解毒散风;竹叶、灯心草、滑石导湿热从小便去。诸药合用使风散、热清、脾健、湿除,使机体气机通畅,气血调和。

药理本方中黄连、黄柏、金银花、蒲公英等,有抑菌抗炎、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山药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过敏介质释放的作用;薏苡仁具有解热、镇静、镇痛作用;茯苓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运脾土,升阳化湿,收敛止泻;花椒有镇痛抗炎,杀细菌和真菌,杀疥螨的作用;蝉蜕有抗惊厥、解热的作用;乌梅有抗真菌、抗过敏的作用,又可降低口腔pH值而抑菌。

用法以上药物用适量的清水浸泡30分钟,约煎15~20分钟,两次煎液混合,分次服用。一般1~3个月约服5~10毫升,3~6个月服10~20毫升,6个月~1岁服30~60毫升,1~2岁服60~100毫升。急症、重症每日服3~4次,轻症、缓症每日服2次。

溃疡性角膜炎的治疗药方包含哪些药材?

我感觉是外阴瘙痒。也给你介绍一下阴道炎的治疗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最好去医院确诊一下!

外阴瘙痒是指多种妇科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中医称“阴门瘙痒”、“蚂蚁疮”。

治疗本病重在平时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及时消除病因,本键则标康。

1:熏洗疗法

处方:黄柏、白藓皮、蛇床子歌50克,荆芥、防风、苦参、龙胆草各50克,薄荷(后下)1克。

用法:水煎,日1剂,取液熏洗外阴,每次10分钟,日2次,10天为1疗程

疗效:熏洗1-2疗程,有效率达98%

2:中成药疗法

药名:痰咳净

用法:先用温开水洗净外阴,再取痰咳净粉0.2克,撒敷瘙痒处,取0.1克塞入阴道中,每晚1次,经期停用,孕妇慎用,用药期忌房事,5天为1疗程。

疗效:用药1-2疗程,有效率达100%。

阴道炎指阴道受细菌,原虫感染而引起的炎症变,中医属“阴痒”范畴。可分为以下几种:

1:阿米巴性阴道炎2:幼女性阴道炎3:老年性阴道炎

治疗各型阴道炎宜辨症施治,增强阴道抗病能力,抑制细菌生长,滋阴除湿,热去则病安

建议你最好去医院确诊一下。给你介绍个处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处方:紫草、黄连、黄苓、黄柏各60克,枯矾、硼砂各120克,冰片10克

用法:前3味焙干研末,余药烘干研粉,各药合匀,先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阴道,擦干后取药粉2克,撒布阴道内。日1次,7天1疗程。

疗效:用药1-3疗程,治愈率达100%

2:处方:黄柏20克,玄明粉、青黛各10克,象皮、樟脑各5克,冰片3克。

用法:药研细末。清洗阴道后,每用3克撒布阴道内,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疗效:用药1疗程,治愈率达93%

黄柏可以治疗我们身体上很多方面的疾病,一般都是怎么使用的?

溃疡性角膜炎,又称化脓性角膜炎,是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细胞层而发生的炎症。以眼碜涩疼痛或剧痛,畏光流泪,视物下降为主要表现。

该病属祖国医学“花翳内陷”、“凝脂翳”和“蟹睛”等范畴,是一种常见的外眼病。初起羞明,流泪,感到胀痛,生眵,视物不清,眼睑肿胀,或伴头痛,结膜红赤,角膜有点状或片状灰白色,渐则形成溃疡,甚则溃疡穿孔,虹膜脱出。

方一加味修肝散

出处《银海精微》

组成栀子、薄荷、羌活、荆芥、防风、麻黄、大黄、连翘、黄芩、当归、赤芍、菊花、木贼、桑螵蛸、白蒺藜、川芎、甘草各30克。

功用疏风清热。

主治肺肝风热型花翳白陷。

方解方中羌活、荆芥、防风、麻黄、菊花、木贼、桑螵蛸、薄荷辛散风邪,明目退翳;栀子、黄芩、大黄、连翘清热泻火解毒;当归、赤芍、川芎活血行滞。

药理本方所用栀子、羌活、荆芥、防风、麻黄、连翘、黄芩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薄荷所含薄荷醇作用于皮肤或黏膜的神经末梢,血管收缩,局部产生清凉感,同时麻痹神经末梢,发挥消炎、止痛、止痒作用。

用法上药为末,每次15克,水煎,入酒温服。

方二泻肝散

出处《银海精微》

组成玄参、大黄、黄芩、知母、桔梗、车前子各30克,羌活、龙胆草、当归、芒硝各等份。

功用通腑泻热。

主治花翳白陷热炽腑实证,以翳从四周蔓生,迅速扩展串连,漫掩瞳神为要点。

方解黄芩、龙胆草、知母苦寒清热;大黄、芒硝通腑泻热;车前子清热利尿;大便通,小便利,火从下泻;羌活祛风止痛;玄参滋阴;当归活血。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玄参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消除炎症,对真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共为末,每次15克,水煎,饭后服之。

方三当归四逆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当归10克、桂枝6克、芍药6克、细辛3克、甘草6克、通草9克、大枣2枚。

功用温阳散寒。

主治花翳白陷阳虚寒凝证,以黑睛生翳溃陷,迁延不愈及四肢不温为要点。

方解方中当归补血和血,桂枝温经通脉为君,白芍补营血,细辛散寒邪,通草通经脉,甘草、大枣调和诸药。共奏温阳散寒之效。

药理实验研究证明本方能够扩张血管,起到改善末端循环障碍和镇痛、抗炎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四新制柴连汤

出处《眼科篡要》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蔓荆子10克、栀子10克,木通、荆芥、防风、龙胆草、黄连各6克、甘草3克。

功用疏风清热。

主治风热壅盛型凝脂翳,以黑睛外伤生翳小,如覆薄脂为要点。

方解方中柴胡、蔓荆子、荆芥、防风疏风散邪止痛;黄连、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退赤;赤芍、木通清热活血,退赤止痛;甘草清热和中。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煎剂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对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方中黄芩、栀子、荆芥、防风、龙胆草、黄连对细菌有杀灭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五四顺清凉饮子

出处《审视瑶函》

组成当归、龙胆草、桑白皮、车前子、生地黄、赤芍、枳壳各12克,黄芩、柴胡、羌活、木贼草、黄连、熟大黄、防风、川芎各10克,炙甘草6克。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热盛腑实型凝脂翳,以白睛混赤,黑睛凝脂深陷如窟,色黄绿,黄液上冲,及全身症状为要点。

方解方中龙胆草、柴胡清肝胆之火;黄芩、桑皮清肺火;黄连清心火;生地黄、赤芍清血热;当归、川芎行气活血,消血分壅滞;羌活、木贼、防风祛风退翳;车前子清理小便;枳壳、熟大黄通利大便使邪火从二便出,通腑泻热,釜底抽薪,以减轻眼部壅滞。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龙胆草含龙胆苦苷、龙胆碱等,具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并能抑杀细菌。柴胡煎剂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按语赤热肿通严重者,可加犀角、牡丹皮、乳香、没药凉血化瘀;眼眵黄绿,邪毒炽盛者加金银花、蒲公英、菊花等清热解毒。

方六滋阴退翳汤

出处《眼科临床笔记》

组成知母、生地黄、玄参、麦门冬、刺蒺藜、木贼、青葙子、菟丝子各10克,菊花、蝉蜕各6克,甘草3克。

功用扶正祛邪,滋阴退翳

主治凝脂翳后期偏于阴虚者。

方解知母、生地黄、玄参、麦门冬滋阴养液,病情恢复,渐结瘢痕翳障,故用刺蒺藜、木贼、青葙子、菊花、蝉蜕退翳除障,菟丝子补益肝肾,甘草调和诸药,合之达滋阴退翳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地黄有抗炎和抑制多种真菌生长作用,玄参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消除炎症。麦门冬可使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增多,增强体液免疫力,提高适应外界刺激的能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七托里消毒散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生黄芪24克,金银花、连翘、川芎、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人参各15克,皂角刺、桔梗、陈皮、白芷、甘草各6克。

功用益气退翳。

主治慢性角膜溃疡偏于气虚者,翳溃难敛,红赤疼痛较轻。

方解方中所含八珍汤去熟地黄,具补气养血,扶正托邪之功,桔梗、陈皮理气,金银花、连翘、白芷清热解毒祛邪。

药理黄芪能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并能抑制多种病菌的生长,金银花具有抗炎、解热、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八三味熏洗方

出处《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

组成野菊花9克,决明子15克,白蒺藜9克。

功用清肝明目。

主治角膜溃疡。

方解方中野菊花清热解毒,决明子、白蒺藜清肝明目。

药理野菊花能抑制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对金**葡萄球菌有明显杀灭作用,对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决明子醇浸液有抑制细菌的作用。

用法上药加清水1500毫升,煎沸10分钟,将药汁倒入小盆内,趁热熏洗患眼,每次熏洗15~30分钟。每日1剂,每日早、中、晚各1次。熏时宜用头巾覆于头顶,勿使蒸气外溢。药汁冷后,可煎沸再用。

方九龙胆二叶汤

出处《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组成龙胆草、大青叶、杭菊花、冬桑叶各9克,硼砂3克。

功用清肝明目,祛风敛疮。

主治角膜溃疡。

方解龙胆草清肝泻火,大青叶、杭菊花、冬桑叶清热解毒明目,硼砂收湿敛疮。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青叶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用法先将前4味药加清水500毫升,煎沸5分钟,离火,加入硼砂溶化拌匀,过滤取汁,澄清,倒入盆内,待温后,仰头淋洗患眼。日洗3次。

按语忌食辛辣、烟酒、鱼虾等物。

方十三黄退翳方

出处《华佗神医秘传》

组成秦皮、黄柏、黄连、黄芩、决明子、蕤仁各18克,栀子9克,大枣5枚。

功用清热燥湿,退翳明目。

主治溃疡性角膜炎之后遗症,角膜有点状或片状云翳,遮盖瞳神,影响视力者。

方解秦皮、黄柏、黄连、黄芩清热解毒,决明子清肝明目,秦皮、栀子燥湿退翳明目。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黄柏均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毒素亦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秦皮所含秦皮素、鞣质等能镇痛、抑菌。

用法上药加清水500毫升,煎数沸,澄清,取药液倒入碗内,用药液仰卧洗患眼。每日洗1~2次。

方十一秦皮洗目方

出处《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

组成秦皮、升麻、黄连各30克。

功用升清降浊,清热明目。

主治溃疡性角膜炎后遗有点状或片状云翳。

方解秦皮、黄连清热燥湿解毒,升麻升举阳气,引药上行。诸药合用,共奏升清降浊,清热明目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秦皮所含秦皮素、鞣质等能抑制组织胺所致的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另可镇痛、抑菌。

用法上药加清水1000毫升,煎至浓汁(约400m1),纱布过滤,取汁澄清,倒入大碗内,待温用消毒后注射管吸取药液适量,冲洗患眼,为屋漏雨状,反复冲洗之。每日冲洗5~6遍。

方十二泻火解毒汤

出处《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连翘、防风、羌活、川芎各8克,柴胡、桔梗、生地黄各10克,甘草、细辛各3克。

功用清热泻火,解毒明目。

主治细菌性角膜溃疡。

方解黄连、黄芩、黄柏泻火解毒,龙胆草清泻肝胆,连翘、防风、羌活、川芎、柴胡清热解毒,生地黄防热病伤阴,桔梗引药上行,配细辛防寒凉太过,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本方所用黄连、羌活、黄柏、防风、龙胆草、连翘、黄芩等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桔梗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白细胞杀菌能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中草药:猪胆的功效与作用

黄柏,又名黄檗、檗皮,为芸香科植物黄柏或黄皮树的树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清热解毒的常用中药。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泄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赤白带下、淋浊、梦遗、骨蒸劳热、盗汗、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等症。黄柏:它的正式中名叫黄檗,是芸香科黄檗属植物,别名还有黄菠萝树、黄檗木、元柏等,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河南、安徽等地,常生长在山地杂木林中、河沟沿岸。

黄芩、黄连、黄柏味苦,功效以清热、解毒为主,黄芩又分青芩和枯芩(生长年代不同),黄连以鸡爪连为主。功效类似于西药的“消炎”,而归经有所不同。比如黄芹入上焦肺经,黄连入胃肠,黄柏多入肾膀胱经等。其药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在临床上常应用于治疗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痈肿疮毒、血热出血、胎热胎动不安等症。

三味药均性苦、味寒,均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见长,主治湿热为患所致多种病症,如湿温、黄疸、泻痢、痢疾等。均可用于热毒内盛,壮热口渴,疮疡肿毒。诸如此证类的,三药合用,必有良好的疗效。如白头翁汤用黄连清热解毒燥湿;黄柏泻下焦湿热,且清肾火,如二妙散用黄柏清利下焦湿热;三药可同用,如黄连解毒汤中用黄芩清上焦肺火,黄连泻中焦胃火,黄柏泻下焦肾火,配合栀子通泻三焦火热。

黄柏,苦寒,主要功能是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1、作为一个清热燥湿药,其优势在于治疗下焦湿热,作用部位以下焦为主,如用于湿热泻痢、湿热黄疸、湿热白带过多、腰膝肿痛、湿热淋证等。

双黄连注射液的主要功效是什么

猪胆

(《别录》)

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胆或胆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采集取得后,挂起晾干,或在半干时稍稍压扁,再干燥之。

化学成分胆汁中主要成分为胆汁酸类、胆色素、粘蛋白、脂类及无机物等。胆汁酸中有鹅脱氧胆酸、3α-羟基-6-氧-5α-胆烷酸和石胆酸,它们几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而存在。另含猪胆酸和猪去氧胆酸。

药理作用①镇咳、平喘作用

用电 *** 麻醉猫喉上神经引起咳嗽的方法证明,静脉注射胆酸钠(20毫克/公斤)有镇咳作用,去氧胆酸钠及牛磺胆酸钠则无此作用。同样方法用猪胆粉(0.5~1.0克/公斤)灌胃,也有上咳作用,在给药后30~60分钟作用最明显,持续2~2.5小时左右。四此,胆汁可抑制咳嗽中枢的兴奋性,用小鼠氨水喷雾法证明,从鸡胆中提出的鹅脱氧胆酸钠有止咳作用,而粗制品则较差;也有报告,从猪胆中提出的胆酸(钠)有止咳效果,而复方(猪胆、桔梗、半夏、地龙)效果更好一些。

用豚鼠组织胺喷雾法初步表明,鹅脱氧胆酸钠有平喘作用。胆酸灌胃(1克/公斤)1小时后,再用组织胺-乙酰胆碱混合液喷雾,对豚鼠亦有某些平喘作用,复方效果更好一些。用豚鼠离体肺灌流,胆汁能解除组织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胆酸钠为此种解痉的有效成分。也有初步报告,对小鼠有祛痰作用。

②消炎、抗过敏作用

以兔耳在热水(60℃)中烫1分钟以造成炎症,12小时后以猪胆粉0.5克/公斤灌胃,可使炎症(兔耳体积及颜色)消退较对照组为快、对大鼠的甲醛性"关节炎"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以组织化学法观察肝、脾、肾上腺,肠系膜淋巴结的酸性磷酸酶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肝脏星状细胞活体染色,作了初步观察,胆汁似能提高抗炎能力。以马血清(0.5毫升,共注射16天)使豚鼠致敏后,心内注射胆酸(5毫克/公斤),10只豚鼠中有7只在接受马血清再注射时,不发生休克现象,而对照组则全部发生。对组织胺性及乙酰胆碱性休克,如能多次注射胆酸,据称也可防止休克的发生,即胆酸有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

③抑菌作用

在试管中,动物(猪、牛、鸡)的胆汁在高浓度时,对百日咳杆菌有抑制作用,但不如黄连,在体外,羊胆于高浓度(1:100)时,对人型、牛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而牛胆汁作用很差,服羊胆汁2周后再接种结核杆菌,则豚鼠器官病变较对照组似较轻。对呼吸道常见细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胆酸作用强于复方,尤其肺炎双球菌及流感杆菌较为敏感。对奈瑟氏菌无抑制作用。民间用以治疗痢疾的黑虎丹(以猪胆汁与小米混合制成)在体外对痢疾杆菌、金**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④其他作用

早年国外报告,牛黄之镇静及抗痉作用主要由其中所含之胆酸及钙盐引起。国内科学工作者亦证明,胆酸敖有拮抗可卡因对小鼠的惊厥作用。在兔肺伸张反射的实验中证明;静脉注射胆酸钠能抑制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对离体肠管,胆酸钠小剂量有兴奋作用(增加紧张性、节律性),大剂量则抑制。胆汁或胆盐口服后可 *** 胆汁分泌,增加肠蠕动,使脂肪易于消化,促进脂溶性物质如胡萝卜素类、维生素K及铁的吸收,并有轻泻作用,能抑制离体蛙心;在蛙全身灌流时能扩张血管。如注入血循环,可引起皂甙样作用,导致溶血。大剂量抑制心脏及神经,对神经、肌肉有直接的毒性作用。

性味苦,寒。

①《别录》:"微寒。"

②《本草图经》;"大寒。"

③《汤液本草》:"味苦咸,寒。"

归经入肝、胆、肺、大肠经。

①《纲目》:"入心。"

②《本草汇言》:"入手足阳明经。"

功用主治清热,润燥,解毒。治热病里热燥渴、便秘,黄疸,百日咳,哮喘,泄泻,痢疾,目赤,喉痹,聤耳,痈肿疔疮。

①《别录》:"疗伤寒热渴。"

②《本草拾遗》:"主小儿头疮,取胆汁敷之。"

③《本草图经》:"主骨热劳极,伤寒及渴疾,小儿五疳,杀虫。"

④《纲目》:"通小便,敷恶疮,杀疳匿,治日赤、目翳,明日,清心脏,凉肝脾。"

⑤《随息居饮食谱》:"补胆,清热,治热痢,通热秘。治厥颠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取汁冲服1~2钱;或入丸,散。外用:涂敷、点眼或 *** 。

选方①治伤寒五、六日,斑出:猪胆、苦酒各三合,鸡子一枚。三味合煎三沸,强人尽服之,羸人须煎六、七沸,分为二服,汗出即愈。(《千金方》猪胆汤)

②治口中干燥无津液而渴:雄猪胆五枚,定粉(《纲目》引作天花粉)一两。-上二味,以酒煮胆,候皮烂,即入粉研细,同煎成煎,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含化咽津。(《圣济总录》猪胆煎)

③治阳明病津液内竭,大便硬,不可攻: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伤寒论》猪胆汁导法)

④治大便燥结:猪胆、蜂蜜,煎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乾呕烦者: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伤寒论》白通加猪胆汁汤)

⑥治黄病:猪胆一个,鸡蛋一个。共调匀,不拘时服。如嫌苦难下,用于糕咽之,连服三次。(《梅氏偏方新编》猪胆蛋)

⑦治瘦病咳嗽:猪胆和小便、生姜、橘皮、诃梨勒、桃皮。煮服。(《本草拾遗》)

⑧治目赤病及胎赤:猪胆和绿盐五分,点眦。(《广济方》)

⑨治翳膜:猪胆一只,硇砂(细研)穰在猪胆中成膏,系定,悬当风处,候白衣如霜出,扫下收瓷合子内,旋旋用柱子点入眦中,觉痒乃罢,便无翳膜,未尽再点之。(《鸡峰普济方》猪胆膏)

⑩治喉痛:猪胆、射干、玄明粉、人中白、知母。煎服。(《四川中药志》)

⑾治痔疮:猪胆七枚,取汁,炭火熬成膏,用单纸摊敷,须先用槐根白皮煎汤温洗。然后敷药。(《仁斋直指方》猪胆膏)

⑿治汤火伤疮:猪胆调黄柏末涂之。(《外台》)

⒀治诸般痫搐:半夏一两(汤洗七遍),狼猪胆三个,取汁浸半夏于瓷器中,晒干,切片焙燥,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和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煎麦门冬熟水下,食后临卧各一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猪胆半夏丸)

临床应用①预防白喉

职新鲜猪胆汁,或猪、鱼胆汁混合,加等量砂糖,蒸30~60分钟。托儿所小孩每次服1~2毫升,幼儿园小孩每次服2~3毫升,每天服2次,连服4天。咽拭培养阳性的隔1个月再服4天。曾先后在流行区的托儿所、幼儿园用上法给药2046人,经1年以上观察,无1例发病。其中320人在服药前做过咽液培养,阳性带菌者34人,经第1次服药后1~2周复查,28例转阴,4例第2次服药后转阴。同时期散居的儿童未经预防服药者有4例发病。经3次抑菌试验,证明猪胆汁对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抑菌能力,但无杀灭作用。

②治疗急性胃肠炎、菌痢等

用新鲜猪胆汁100毫升,加入绿豆粉1斤混合搅拌,制成药丸(绿胆丸)。成人每次2~3钱,儿童每次3分,日服3~4次。治疗急性胃肠炎31例,治愈28例,好转1例,无效2例:细菌性痢疾26例,治愈24例,好转2例;慢性肠炎4例,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4例,治愈3例,好转1例;卡他性肠炎8例,好转1例,无效2例;慢性结肠炎7例,治愈3例,好转2例,无效2例;泌尿系感染13例,治愈12例,好转1例。遇有脱水现象者仍须补液。部分病例在用药1~2天内即出现疗效,并无副作用。

③治疗百日咳

采用猪胆汁粉剂、糖浆和流浸膏等,胆汁粉剂,6个月以内,每次0.2克,每天1~2次;6个月至1岁,每次0.3克,每日2次;1~4岁每次0.4克,每天2次;4~7岁每次0.5~0.6克,每日2次;胆汁流浸膏,1~2岁每次1.5~2.0毫升,2~4岁每次2~3毫升,4~6岁每次3~4毫升,均每日3次,食后服;7.7%猪胆汁糖浆,6个月以下每次5毫升,6个月至1岁每次8毫升,1~4岁每次10毫升,4~7岁每次13~15毫升,日服2次,连服3~5日。根据1215例的治疗结果,一般服后2~4天开始生效,疗程为5~14天,总有效率约在62~97%之间。

④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将鲜猪胆汁烘干研粉,装胶囊,治疗黄疸型肝炎10例,用量以黄疸指数为依据,黄疸指数在10~40单位者每次1钱,日服3次;40~70单位者,每日4钱,分3次服;70~100单位者,每日5钱,分3次服。均在服药3天后消化道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7天后食量大增;黄疸指数在1~2周内恢复正常,黄疸消失平均9.9天。疗程11~25天。随访1年均未复发。有用猪胆汁片(含猪胆汁粉0.2克),每次1~2片,日服3次,治疗传染性肝炎32例(其中黄疸型7例)。治疗后食欲不振、腹胀、乏力、肝区疼痛等自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7例黄疸型患者1周后黄疸全部消失;肝肿大26例,治疗后恢复正常者13例,不同程度缩小者8例,无改变者5例;肝功能检查,有前后对照者14例,治疗后对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及转氨酶等,均有较明显的改善。

⑤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鲜猪胆汁加热浓缩,烘干磨细粉,装入胶囊,每次0.5克,日服3次(空腹开水送下);治疗143例,近期控制13例(9.03%),显效35例(24.48%)。或用鲜胆汁1份,淀粉2份,混合炒拌均匀,待干燥后研粉压制成片,每片含猪胆汁0.3克,每次2~3片,日服3次,7天为一疗程;经治疗119例,显效12例,占10%。其中以单纯型患者的效果较好。又可采用猪胆汁(浓缩)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含猪胆汁原液3毫升),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64例,近期控制5例,显效21例,两者共占40.62%。对合并肺结核及支气管扩张症者,其止咳、祛痰、平喘疗效并不受影响,但注射后多有局部疼痛。也可用猪胆汁与维生素C注射液等量作穴位注射。选穴:主穴为定喘、肺俞;配穴为大杼、肺热、心俞。各穴交替使用,每次选用1~2穴,每穴注入0.2~0.35毫升,每用2次,4~5次为一疗程。间隔10~1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51例,临床治愈6例,显效16例,两者共占43.1%。副作用有不同程度的背部发沉、疼痛,一般持续12~36小时,个别患者有发冷发烧,局部肿胀等,予以一股对症处理即可。

此外,临床曾以猪胆汁分别配合半夏、赤小豆、何首乌、*羊藿、地龙、百部和甘草、细辛和白胡椒、白花蛇舌草等组成多种复方,观察数十例或数百例,总有效率约在71.4~94.3%之间。实验证明猪苦胆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用药后能使咳嗽的兴奋阈增高。

⑥治疗单纯性消化不良

用3%猪胆汁粉糖浆,6个月以下每日4毫升,6个月至1岁6毫升,1~4岁3毫升,4~7岁10毫升,分3~4次内服。可连用数天,无任何副作用。治疗81例,治愈71例,好转7例,无效3例。病程以2~10天为多,最长者为5个月。用药后多在2~4天见愈。认为猪胆汁能溶解脂肪酸并助其吸收,从而减少肠内易于腐败物质之产生,故能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⑦用于妇产科各种手术及炎症感染

用猪胆汁、黄芩素制成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每日2次。曾用于卵巢肿瘤切除、宫外孕手术、绝育手术等术后感染,及慢性盆腔炎、尿路感染等疾病计200例,代替抗菌素,有效率92%。取鲜猪胆汁、白矾制成粉剂作宫颈喷撒,曾试治慢性宫颈炎100余例,有一定疗效。

⑧治疗砂眼

取鲜猪胆汁过滤使呈清亮溶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浓度,高压消毒后点眼。治疗砂眼患者39人,每次每眼1滴,每日3次,10日为一疗程。结果痊愈及基本痊愈率为66.67%,较对照组用黄连液点眼的治愈率为高。另法用鲜猪胆汁50毫升,1:1000肾上腺素1毫升,5%普鲁卡因5毫升,混合过滤后在水浴上煮沸1分钟,每日点眼3次;治疗989例,治愈率为60.13~72.7%,而对照组用0.5%金霉素溶液的治愈率为15.4%。

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取鲜猪胆汁烘干研粉,加等量或2倍明矾粉拌匀。用于治疗一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无骨质破坏和胆脂瘤者。使用前先用双氧水清洗外耳道,拭干后将胆矾粉均匀喷入鼓膜穿孔处。量勿过多,以免妨碍引流。治疗149例,计163只耳。经3次喷药治疗后干耳者为75.2%,全部病例的干耳率为96%。治疗次数平均为3.2次。多数患者第一次上药后,次日分泌物增多变稀,2~3日后分泌物锐减,逐渐干燥。经较长时期观察,有26例复发。防止呼吸道感染,清除鼻咽部感染灶是防止复发的有效措施。实验室对66例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用胆矾粉作了抑菌试验,多数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而对抗菌素则产生耐药性。

⑩用作通便剂

新鲜猪胆汁经高压蒸汽消毒或煮沸消毒10分钟,冷藏。成人6O~100毫升,儿童30~40毫升,加温至27℃左右作保留 *** 。试用于腹部手术后及产妇便秘,手术后气胀,麻痹性肠梗阻等病人,计394例,多数病人经半小时左右可排便,少数病人需延长至2小时。便量多而自感舒适者382例(97%)。6例肠梗阻病人应用胆汁 *** 后,梗阻现象在短时间内解除,未采用其他方法处理。

名家论述《纲目》:"方家用猪胆,取其寒能胜热,滑能润燥,苦能入心,又能去肝胆之火也。"

提醒您:猪胆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双黄连的常见剂型:口服液、颗粒、胶囊剂、片剂、栓剂。

药物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见上述症状。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连续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除了以上剂型,还有注射剂(冻干)、滴眼剂。

注射剂与以上剂型功效类似,双黄连注射剂已有报道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高热、寒战等不良反应,使用时应注意。滴眼剂的功能是驱风清热,解毒退翳。

用于风邪热毒型单纯疱疹病毒性树枝状角膜炎。双黄连口服液等制剂具有解热和消炎作用;另经体外试验说明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病毒效应。

扩展资料

1、金银花、连翘、黄芩均能清热解毒,均可归肺经,对肺热、肺痈有治疗作用,但是因为药性寒凉,脾胃虚寒者均不宜服用。

2、功效及主治病证:

金银花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主治病证(1)外感热病,风热表证。(2)痈疮疖肿,肠痈,肺痈,乳痈。(3)热毒泻痢。

连翘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

主治病证(1)外感热病,风热表证。(2)痈肿疮毒,乳痈,肺痈,瘰疬痰核。(3)热淋涩痛。

黄芩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病证(1)湿温,暑湿,湿热胸闷、黄疸、泻痢、淋痛、疮疹。(2)热病烦渴,肺热咳喘,少阳寒热,咽痛,目赤,火毒痈肿。(3)血热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4)胎热胎动不安。

3、主要化学成分

绿原酸、异绿原酸(有机酸类)为金银花中的主要成分,

黄芩苷(黄酮类)为黄芩的主要成分,

连翘苷、连翘酯苷(木脂素类)为连翘的主要成分。

4、主要药理作用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有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炎、解热、降血脂、利胆、保肝、兴奋子宫、抗早孕、抗艾滋病毒、抗肿瘤等作用。

黄芩的药理作用: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促进细胞免疫、抗过敏、降血脂、护肝、利胆、利尿、镇静、降血压、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抗氧化及抗肿瘤等作用。

连翘的药理作用: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肿瘤、调节免疫、抗氧化等作用。

温馨提示:此药是有抗病毒的作用,但是不表示双黄连口服液等制剂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讲究对证用药,请不要盲目服用,作为复方制剂还有可能会引起过敏,又因其为寒性还可能会引起腹泻等,切不要盲从。

百度百科-双黄连注射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