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产品展示

黄连芦根抑菌液有什么用-黄连芦根抑菌液有什么用

黄连芦根抑菌液有什么用-黄连芦根抑菌液有什么用

犬瘟是狗狗的一大烈性传染病,在治疗上,一般为输液治疗、雾化、打单抗和干扰素、止吐等等。

犬瘟应该趁早治疗,一旦发展到神经症状,狗狗就很难治愈了。

狗瘟热的症状有咳嗽、流浓鼻涕、厌食、呕吐、精神沉郁等,甚至还会有神经症状的出现。

犬瘟的治疗原则为抑制病毒增殖、控制继发感染以及必要的对症治疗。抑制病毒增殖主要使用犬瘟热单克隆抗体、高效价的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剂。

同时,合理使用犬用干扰素,对于抑制病毒增殖也有一定的积极效果。控制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细菌继发感染主要全身应用含有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成分的药物。如果狗狗因为腹泻而出现脱水的症状,还需要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对于已经出现神经症状的狗狗,临床表现为抽搐、呻吟以及四肢呈划水状,建议给予必要的安定治疗,但是治疗意义不大,症状通常会进一步恶化,严重时可导致亡。

希望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有其他问题想咨询宠医,点击下方头像,进行免费1对1咨询。

感冒咳嗽脑袋重吃什么药好

方1

药物组成龙胆草巧克,当归巧克,银花巧克,决明子15克,板蓝根15克,柴胡10克,黄芬10克,生地黄10克,泽泻10克。

病程长,溃疡愈合慢,加黄茂公英川芍;二头痛,加白芷;后期斑聆形成,去龙胆草黄岑,加木贼蝉蜕菊花。

适应证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

用法刃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1剂。

说明阿托品眼药水散瞳,每次1滴,每日3次。氯霉素眼药水每日点眼6-8次。

方2

药物组成黄连6一9克,黄柏6一9克,黄芬6一9克,龙胆草6一9克,连翘6一9克,防风6--9克,羌活6---9克,川芍6一9克,苍术6-9克,柴胡6一9克,桔梗6一9克,生地6一9克,甘草2一3克,细辛2一3克。

疼痛充血明显,黄答黄连加量;流泪,苔腻,加获答白术;坏组织脱落,加蝉蜕木贼。

适应证角膜溃疡。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说明局部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每日3-5次,配合散瞳针刺等疗法。

方3

药物组成方①银花15克,天花粉10克,黄岑10克,龙胆草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知母10克,蜜炙桑皮6克,积壳6克,甘草3克。

方②生石膏30克,麦冬12克,车前子(包)12克,柴胡10克,黄荃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独活10克,白芷10克,前胡10克,羌活10克,积壳10克,薄荷10克,川芍10克,连翘10克,藿香10克,木通10克,甘草3克。

方③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天花粉12克,生地黄12克,知母12克,元胡粉12克,蜜炙桑皮9克,黄芬9克,黄连9克,龙胆草9克,蔓荆子9克,积壳9克,大黄10克,木通5克,甘草3克。

方④生地12克,知母12克,天花粉9克,黄荃6克,清半夏3克,羌活3克,防风3克,橘红3克,甘草3克,蝉蜕5克,木贼5克,菊花5克,柴胡5克,旋复花(包)5克,决明子巧克。

适应证角膜溃疡,方①用于炎症期,风热毒盛,肝火内炽者;方②用于炎症期,湿热上熏者;方③用于恢复期,余热未消者;方④用于恢复期,角膜云翁日久年深者。

用法四方均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说明眼痛头痛较剧重者,针刺太阳风池攒竹穴,留针30分,每日1次。

方4

药物组成银花10克,连翘10克,龙胆草10克,菊花10克,青箱子10克,桅子10克,蒲公英12克,大黄10克,蝉蜕5克,黄连10克,黄荃8克,甘草3克。

急性炎症期以上方为主,炎症消退期,上方减桅子大黄黄连黄岑,加赤芍10克,丹皮10克,芜蔚子10克,木贼草10克,细辛2克。

适应证角膜溃疡。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说明刃同时以1%阿托品眼药水散瞳,局部用消炎眼液和眼膏。

方5

药物组成桑叶30克,金银花15克,野菊花12克。

早期,加蒲公英紫草甘草;胞轮红赤甚,头痛尿赤,加生地黄桅子黄茶木贼柴胡蝉蜕车前子甘草;便秘,加大黄。

适应证角膜溃疡。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并用余下药液温热敷洗热敷,点珍珠明目眼药水。

方6

药物组成金银花10一20克,蒲公英10一20克,地丁10一20克,连翘10---20克,野菊花10一20克,黄茶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白芷10克,泽泻10克,生大黄(后下)5一10克。

便秘,加芒万肖;头眼痛,加蔓荆子;前房积脓,加败酱草青黛芦荟芒稍;病久体虚,加黄茂;虹膜睫状体炎,加车前草。

适应证角膜溃疡。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说明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者,酌用1%阿托品散瞳,局部用抗生素眼药水和眼药膏,配合针刺治疗。

方7

药物组成黄连15克,紫草15克,密蒙花15克,葵仁15克,秦皮20克,木贼草20克,谷精草20克,秦芫20克。

外感发热,加荆芥连翘银花;肝经热盛,加黄茶龙胆草;毒热内盛,加板蓝根大青叶紫花地丁;虚火上炎,加黄柏菊花。

适应证角膜溃疡。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用净毛巾浸药液敷于患处,温度以能耐受为宜,每次20-30分,每日3--4次。夏季每剂药液用1-2日,冬季用3--4日,2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日。

方8

药物组成石决明25克,决明子25克,青箱子10克,桅子10克,赤芍10克,苇茎30克,慧该仁30克,蒲公英30克,冬瓜仁24克,桃仁9克。

适应证角膜溃疡。

用法刃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9

药物组成方①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天花粉10克,黄岑10克,龙胆草10克,防风10克,蜜炙桑白皮10克,积壳3克,甘草3克。

方②生地黄30克,生石膏30克,金银花30克,知母10克,芦根10克,天花粉10克,黄荃10克,龙胆草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积壳10克,甘草3克。

方③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天花粉12克,生地黄12克,知母12克,大黄12克,芒硝12克,蜜炙桑白皮10克,黄芬10克,黄连10克,龙胆草10克,蔓荆子10克,积壳10克,木通3克,甘草3克。

方④桔梗10克,莞蔚子10克,车前子(包)10克,覃苗子10克,防风10克,黄荃10克,香附10克,夏枯草30克,芦根30克,甘草3克。

适应证行性角膜溃疡,方①用于风热夹湿型,方②用于肺阴虚热型,方③用于肝胃实热型,方④用于外伤损目型。

用法刃各方均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

方10

药物组成方①生地巧克,生石膏15克,银花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荆芥12克,黄荃9克,龙胆草9克,积壳9克,甘草3克。

方②银花15克,公英15克,生地15克,龙胆草12克,花粉12克,知母12克,元明粉12克,黄芬9克,积壳9克,大黄9克,木通5克,甘草3克。

适应证刃角膜溃疡,方①用于肺阴不足型,症见羞明流泪疼痛,结膜充血,角膜生黔下陷,前房积脓。

方②用于肝胃实热型,症见羞明流泪,合并角膜底部有黄液上冲。

用法刃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药物组成方①生地黄20克,石决明15克,赤芍10克,夏枯草10克,白术10克,赤石脂10克,密蒙花6克,白芷6克,黄芬6克,川芍6克,细辛2克,甘草5克。

方②蔓荆子9克,覃本9克,荆芥穗5克,防风5克,苏叶5克,蝉蜕5克,白芷6克,钩藤6克,木瓜3克,川芍3克,升麻3克,桑叶10克,细辛2克。

方③柴胡6克,黄芬6克,赤芍6克,川芍6克,夏枯草6克,生地12克,生大黄12克,木贼9克,积壳9克,薄荷5克。

方④生大黄(后下)15克,玄明粉(冲服)10克,积壳6克。

适应证行性角膜溃疡早期,方①用于风火合邪者。

方②用于外邪偏重,症见眼目忽然肿起,赤涩多泪,头痛鼻塞,黑睛出现陷翁,舌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方③用于证偏肝胆火盛,哆多泪热,黑睛凝脂成片,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④用于风轮溃陷,头痛珠痛,或眉棱骨疼痛,二便燥闭。9用法刃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12

药物组成方①龙胆草6克,菊花6克,密蒙花6克,桅子6克,连翘6克,桑叶6克,决明子6克,生地黄15克,夏枯草5克,黄芬3克。

方②密蒙花6克,川糠子6克,木贼6克,蝉蜕3克,薄荷3克,羌活3克,川芍3克,菊花5克,白色黎9克,全当归10克,地骨皮10克,瓜萎仁12克,生石决明24克,生地黄24克。

适应证角膜溃疡后期,毒热已减,白睛红赤减轻,但视物模糊,口干,舌红,脉细数。方①用于白睛红赤迟迟不退者,方②用于黑睛遗留云翁者。

用法两方均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方13

药物组成柴胡6克,黄答6克,赤芍6克,川芍6克,夏枯草6克,生大黄12克,苏薄荷5克,木贼草9克,积壳9克,生地巧克。

适应证角膜溃疡,角膜炎,表现为红肿赤痛,眉棱骨痛,羞明流泪,大便秘结。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14

药物组成党参10克,赤芍10克,生石膏15克,桔梗3克,细辛3克,甘草3克,黄芬6克,远志6克,防风5克。

适应证角膜溃疡穿孔,虹膜脱出,肿痛难忍。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15

药物组成赤芍9克,黄芬9克,桑叶9克,菊花9克,丹皮9克,花粉9克,泽泻9克,车前子(包)9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蒲公英15克,薄荷(后下)4.5克。

结膜充血显著,加龙胆草9克,桅子9克;胸闷,胁痛,加青皮9克,香附9克;头痛,目胀,加生石决明巧克,珍珠母15克,菱荆子10克,¥芥10克,防风10克,川芍6克;睫状充血明显,加桃仁5克,红花5克;便秘,加生大黄8克;久病心虚,或年老体弱,溃疡日久不愈,加党参生地白术当归,酌减苦寒之品。

适应证刃角膜溃疡。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16

药物组成黄柏15克,知母15克,生地30克,丹皮12克,获荃30克,蔓荆子12克,当归30克,柴胡30克,银花30克,大黄6克。

适应证}甸行性角膜溃疡阴虚火旺型,除眼部症状外,尚有头晕,面潮红,手足心热,舌绛无苔,脉细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17

药物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甘草10克,桅子15克,黄琴30克,银花30克,公英30克,大黄10克,芒硝(冲服)10克,龙胆草15克,蝉蜕10克,白菊花30克。适应证刃甸行性角膜溃疡。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药物组成莞蔚子12克,玄参30克,黄答3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麦冬20克,天冬20克,大黄10克,前胡10克,防风10克,龙胆草15克,赤芍30克,生地30克,三七粉(冲服)6克,甘草6克。

适应证刃甸行性角膜溃疡。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药物组成千里光30克,银花30克,黄荃30克,天花粉15克,桑白皮3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知母15克,积壳1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

适应证刃霉菌性角膜溃疡炎症期,羞明流泪,头痛眼痛,口干,结膜红赤,角膜混浊,生9下陷,表面粗糙不平,多合并前房积脓,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说明另以千里光30克,苦参30克,银花30克,煎汁过滤,放冷后洗眼。

方20

药物组成千里光30克,苦参30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天花粉15克,生地30克,知母15克,龙胆草12克,黄芬10克,黄连10克,黄菊花30克,木贼草15克,决明子30克。

适应证霉菌性角膜溃疡恢复期,症状减轻,食欲增加,患眼红赤消退,角膜浸润吸收,新生血管侵入,舌淡红苔厚,脉弦数。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药物组成青箱子12克,莞蔚子12克,车前子(包)10龙胆草15克,木通10克,柴胡15克,生地30克,当归30黄芬15克,桅子10克。

适应证细菌性角膜溃疡。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方22

药物组成桑叶30克,菊花30克,赤芍30克,黄琴30丹皮12克,天花粉15克,泽泻30克,车前子(包)15银花30克,玄参30克,连翘30克,蒲公英30克,薄荷10结膜充血显著,加龙胆草桅子;胸闷胁痛,加青皮香附;头痛目胀,加荆芥防风蔓荆子;便秘,加生大黄。

适应证刃细菌性角膜溃疡。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药物组成龙胆草15克,大黄15克,芒硝(冲服)10克,当归20克,防风10克,生地30克,菊花30克,赤芍30克,川芍10克,蝉蜕10克,银花30克,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

适应证?角膜溃疡里热炽盛型,角膜上覆大片凝脂,黄液上冲,结膜红赤,眼哆较多,流热泪,舌红,苔黄,脉数。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方24

药物组成刃党参30克,黄茂30克,银花30克,连翘3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玄参20克,麦冬20克,生地30克,生石决明30克,当归30克,赤芍30克。

适应证角膜溃疡正虚邪恋型,角膜凝脂渐见减薄,但久不吸收,仍目赤羞明,舌淡,苔白,脉细弱。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25

药物组成银花15克,公英15克,瓜萎仁15克,生石膏20克,天花粉10克,桅子10克,黄荃10克,连翘10克,赤芍10克,积壳10克,柴胡10克,甘草10克,淡竹叶8克。

大便秘结,加大黄芒峭;口苦,苔厚腻,加龙胆草虎杖;积脓消失,去瓜萎仁淡竹叶,加决明子;关口干舌燥,加玄参麦冬;溃疡久不愈合,加黄茂。

适应证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用,每日1剂。

说明配合青霉素球结膜射,需做皮试。

方26

药物组成地丁20克,公英20克,银花20克,赤芍12克,菊花12克,车前子(包)12克,决明子12克,柴胡6克,薄荷6克,木通6克,蝉蜕6克,黄精15克。

适应证角膜溃疡。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并用复煎药液熏洗眼部15--20分,每日2--3次。

方27

药物组成刃银花12克,连翘12克,桑叶6克,菊花6克,荆芥6克,防风6克,赤芍6克,甘草3克。

适应证角膜溃疡。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28

药物组成:夏枯草15克,大青叶15克,黄芬10克,连翘10克,防风10克,莞蔚子10克,蔓荆子10克,柴胡10克,车前子(包)12克,赤芍12克。

适应证角膜溃疡。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2

9

药物组成白色黎9克,谷精草9克,青箱子6克,桑叶5克,黄芬5克,薄荷3克,甘草3克,蝉蜕7只。适应证刃角膜溃疡。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30

药物组成黄精18克,拘祀子13克,金果榄10克,王不留行9克,冤丝子9克,谷精草8克,密蒙花6克,甘草5克。

适应证另角膜溃疡。

用法刃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并用药渣加菊花9克白色黎12克,煎汤熏洗患眼,每晚1次。

方31

药物组成黄蔑30克,党参30克,黄精18克,女贞子15克,冤丝子15克,拘祀子15克,山茱英12克,丹皮10克,川芍9克,五味子9克,陈皮9克,柴胡9克,升麻9克。

适应证刃角膜溃疡气阴两虚型。

用法刃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32

药物组成:板蓝根12克,决明子12克,柴胡9克,荆芥9克,防风9克,银花9克,连翘9克,黄芬9克,赤芍9克,龙胆草9克,桅子9克,蔓荆子9克,黄连6克,甘草3克。

适应证刃角膜溃疡。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方33

药物组成刃生地黄24克,玄参18克,地骨皮12克,车前子(包)9克,槟榔9克,熟大黄6克,元明粉4.5克,炒积壳4.5克。

适应证角膜溃疡。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说明不宜久服,需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后要改方。

方34

药物组成银花30克,菊花30克,决明子30克,番泻叶15克。

适应证角膜溃疡。

用法以上药物各单包,每次各用1克,用开水泡,每日饮3一6次。

方35

药物组成龙胆草10克,玄参10克,玄明粉10克,大黄6克,紫草10克,薄荷10克。

眼痛剧烈,加荆芥防风菊花蔓荆子;羞明严重者,加荆芥防风羌活娱蛤菊花全蝎;前房积脓者,加瓜篓仁天花粉生石膏紫花地丁青黛芦荟;关溃疡久不愈合,加天花粉知母白芍生地当归;恢复期,去龙胆草,加密蒙花菊花白色蔡坪蜕谷精草。

适应证肝胆湿热,脾胃热盛,复感风热邪毒,上攻于目而发之蚕食性角膜溃疡。

用法刃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

说明配合外点瑞士产素养高捷疗眼膏,珍珠明目液,每日3-6次,每次1滴0

药物组成刃当归尾10克,红花6克,赤芍10克,山桅10克,黄答(酒制)10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生地黄10克,连翘10克,元胡10克,丹参10克,制香附10克,生甘草3克。

局部症状缓解后,去黄岑防风,改当归尾为全当归,红花用量减半,并将方中元胡10克,丹参15克,制香附10克,制乳香10克,没药10克,共研细末,制成水丸,如绿豆大,每次10克,每日服用2次;气虚症状明显,用黄茂太子参各5克,煎汤送服;有头晕耳鸣心悸面色苍白等血虚证者,用当归10克,川芍5克,煎汤送服,不宜久用;气血俱虚证者,以党参黄茂当归川1煎汤送服。

适应证慢性蚕食性角膜溃疡属于气血癖滞,肝胆伏火化毒证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37

药物组成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黄茂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柴胡6克,黄连1.5克,获荃10克,泽泻6克,防风6克,羌活6克,独活6克,白芍10克,甘草3克。

泄泻有腹痛者,加木香4.5克。

适应证边缘性角膜溃疡之风热不制,遂成目疾,日久不愈者。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方38

药物组成柴胡10克,桅子10克,黄答10克,龙胆草10克,白芷6克,蔓荆子12克,川芍4.5克,生地黄10克,当归尾10克,白瑛黎10克。

伴有大便秘结,加大黄10克,郁李仁10克。

适应证卡他性结膜溃疡之肝胆实热证。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3

9

药物组成生石膏30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大黄巧克,野菊花巧克,天花粉巧克,龙胆草巧克,柴胡巧克,夏枯草15克,黄琴10克,赤芍10克,连翘10克,生甘草6克。

关兼风者,加羌活防风;关兼热者,加黄连;热结便秘重者,加玄明粉青黛芦荟。

适应证细菌性角膜溃疡之肝经热毒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40

药物组成生地黄15克,麦冬12克,玄参12克,谷精草12克,桑白皮12克,地骨皮12克,射干12克,决明子12克,蒲公英15克,菊花12克,黄琴9克,苦参12克,黄精12克,陈皮12克。

适应证手术后并发霉菌性角膜溃疡。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41

药物组成龙胆草12克,桅子10克,黄荃20克,车前子(包)15克,泽泻12克,木通10克,当归10克,柴胡10克,生地黄12克,生大黄12克,芒硝(冲服)10克,生石膏30克,夏枯草12克,土获等30克,生甘草10克。

大便通,小便热者,去大黄芒峭,加赤芍黄连;关头痛消失,口不苦不干者,改龙胆草为10克,木通6克;胃不适,时有恶心感者,去龙胆草木通,加金银花玄参陈皮;中后期,可去方中黄连桅子等苦寒药,加退聆明目养阴之品。

适应证真菌性角膜溃疡之肝胆火灼热毒奎盛者。

用法刃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方42

药物组成升麻15克,苍术15克,炙甘草15克,柴胡15克,防风15克,桔梗15克,黄连15克,黄柏15克,黄琴15克,知母15克,连翘15克,生地1.5克,羌活15克,龙胆草10克,覃本12克,川芍10克,红花3克,当归尾21克。

适应证角膜溃疡。

用法另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药物组成茵陈10克,获菩10克,慧苗仁10克,泽泻10克,蕾香1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5克,黄等10克,白鲜皮10克,防风10克,羌活6克。

头重如裹,加菊花。

适应证霉菌性角膜溃疡,混合充血,畏光流泪,疼痛较轻,不思饮食,口淡无味,舌苔厚腻而白,脉缓。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44

药物组成茵陈10克,大黄10克,桅子10克,滑石15克,黄芋10克,苦参10克,蕾香10克,佩兰10克,银花15克,连翘10克。

关舌苔黄白相间,加苍术。

适应证角膜溃疡,,前房积脓,混合充血严重,口苦,苔黄腻,脉弦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45

药物组成羌活10克,防风10克,麻黄6克,菊花10克,木贼10克,白色黎10克,桑缥峭10克,桅子10克,黄芬10克,连翘10克,大黄10充,当归10克,赤芍10克,炙甘草3克。

适应证刃慢性角膜溃疡,混合充血,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疼痛难忍,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或浮数。.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方46

药物组成积壳10克,杏仁10克,旋复花(包)10克,覃荡子10克,玄参10克,桑白皮10克,黄连10克,黄芬10克,防风10克,菊花10克。

畏光流泪明显,加白色摹木贼。

适应证角膜溃疡,混合充血,疼痛剧烈,或伴有胸闷不舒,咳嗽多痰,舌红苔滑腻,脉滑数。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47

药物组成银花20克,大黄(后下)10克,玄明粉(冲服)10克,积壳10克,木通6克,黄琴10克,生石膏30克,黄连10克,龙胆草10克,蒲公英15克,天花粉10克,甘草3克。

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加夏枯草丹皮元参芦根。

适应证角膜溃疡,前房积脓,混合充血严重,结膜水肿明显,头目剧痛,舌红苔黄厚,脉数有力。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48

药物组成功龙胆草10克,桅子10克,青箱子10克,柴胡10克,白色黎10克,菊花10克,防风10克,蔓荆子10克,木贼10克,蝉蜕6克,甘草3克。

如有新生血管伸入,为热入血分,加丹皮赤芍。

适应证角膜溃疡,球结膜充血明显,灼热疼痛,怕光流泪,口苦,脉弦。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方4

9

药物组成生地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沙参10克,丹皮10克,夏枯草10克,黄琴10克,白色黎10克,木贼10克,菊花10克,蝉蜕6克,甘草3克。二晨起患眼有分泌物,加桑白皮。适应证角膜溃疡,反复迁延,新生血管伸入,球结膜微充血,眼干灼热,怕光流泪,舌红少苔,脉细数。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50

药物组成:黄荃10克,黄连10克,桅子10克,石决明15克,夏枯草10克,白色黎10克,钩藤10克,木贼草6克,蝉蜕6克,防风10克,薄荷6克,甘草3克,石膏10克。

适应证角膜浸润发展成为溃疡,睫状充血较重,怕光流泪,灼热疼痛,口苦,苔黄,脉数。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药物组成黄柏3克,黄连3克,黄荃3克,桅子3克,连翘3克,大黄3克,白菊花3克,赤芍3克,川芍3克,当归3克,羌活3克,白芷3克,薄荷3克,荆芥3克,防风3克,蝉蜕3克,木贼草3克。

适应证角膜溃疡。

用法水煎,每次200毫升,早晚各服1次。

方52

药物组成方①羌活10克,防风10克,菊花10克,白色黎10克,桑漂峭10克,山桅子10克,黄芬10克,连翘10克,当归10克,荆芥10克,赤芍10克,大黄10克,麻黄5克,薄荷5克,木贼5克,川芍5克,甘草5克。

方②当归尾10克,防风10克,生地10克,石膏10克,菊花10克,白色黎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川芍6克,薄荷6克,红花6克,蝉蜕6克,木贼草6克,甘草6克。

方③玄参15克,熟地15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白麦黎10克,木贼草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菊花10克,蝉蜕5克,川芍5克,甘草5克。

适应证蚕食性角膜溃疡,方①用于肺肝风热型,方②用于肝胆实热型,方③用于阴血不足型。

用法三方均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53

药物组成蜜桑皮5克,积壳5克,大黄5克,天花粉10克,桅子10克,龙胆草10克,,生地1-0克,车前子之包)10克,莞蔚子10克,黄荃10克,木通10克,竹叶10克,银花12克,甘草3克。

关眼痛甚,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大便秘结,加元明粉10克,大黄用至10克;食欲不振,加神曲10克,麦芽10克,山检10克。

适应证角膜溃疡,眼睑浮肿,结膜充血较重,角膜生9下陷,羞明,流泪,头痛,眼痛剧烈,大便不爽,小便频数,舌苔黄腻,脉弦数。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54

药物组成柴胡10克,黄等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独活10克,白芷10克,前胡10克,羌活10克,积壳10克,甘草3克。

关口渴欲饮,加生石膏巧克,知母10克,麦冬10克;胃纳欠佳,加山植10克,神曲10克,麦芽10克;关胃寒吞酸,肠鸣便澹,加吴茱芙10克,陈皮10克,营范10克。

适应证刃患眼部疼痛剧烈,流泪,羞明,头痛,鼻塞或流清涕,头沉或眉骨痛,眼睑浮肿,结膜充血,苔薄白,脉浮数。

用法刃上药先用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55

药物组成当归5克,白芍5克,车前子(包)5克,荆芥5克,防风5克,积壳3克,槟榔3克,莱菔子3克,龙胆草3克,甘草3克,银花12克,天花粉10克,黄芬10克。

结膜充血较重,加公英12克。

适应证角膜溃疡脾胃失运型,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消化不良,头发焦黄无光泽,面部黄白,身体瘦弱,时易外感,患眼羞明,流泪,结膜充血,眼部疼痛,睡眠不宁,舌润无苔,脉细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方56

药物组成苍术10克,白术10克,吴茱英10克,炮姜泌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半夏10克,银花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积壳5克,甘草3克。

大便澹稀,加附子10克;气短,加党参10克,获答10克;关胃部疼痛,加良姜10克,木香3克,草勉5克;下肢或颜面浮肿,加姜皮10克,惫改仁10克,车前子10克。

适应证畏光,流冷泪,眼睛喜热而畏寒,结膜充血,角膜生9下陷,口淡,腹部胀满,吞酸,舌质淡,苔薄白,脉缓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角膜炎角膜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炎症反应的通称。本病在角膜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主要致盲原因之一。其分类尚不统一,一般以病因病位病变形态和性质等作为依据,现常以病因命名。

中医治疗疫病作用有哪些? 越详细越好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与治疗感冒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许多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的人患感冒后吃了不少药,但病症并没减轻。关键在于没有辨证用药。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 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如何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最近经常听到朋友说感冒啦,在喝板蓝根,在喝抗病毒口服液,喝金银花,在喝凉茶等。我一般都会劝告朋友,你没正确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为什么这么说呢,最近时间广东天气降温,这时候受凉感冒,十之八九是风寒感冒。就是吹风受凉了呗。通常在休息不好,身体虚弱,以及穿衣不足,大汗吹风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中医将常见的感冒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其实很多朋友都分不清什么是风寒感冒,什么是风热感冒。风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风寒感冒属于太阳经症,太阳开机受阻。其特征症状为:* 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 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 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 舌无苔或薄白苔* 如果你会把脉,你应该可以测到脉像是浮紧,浮脉的意思是阳气在表,轻取即得。我到药店,很奇怪地竟然没有找到合适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打一场篮球(如果你还有力气的话)、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吃个辣辣的麻辣火锅等等。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下面我将抄录桂枝汤的组方,有心的朋友可以记下来,以备不时之需。桂枝 10g 白芍10g 炙甘草 6g 生姜 3片红枣 6枚很简单的一条方,不过两三元钱。师父说过,学懂了桂枝汤,就学会了如何开方治病,真值得好好研究。风热感冒,其起因通常是便秘,很多时属于阳明经症。通常情况是这样的,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然后出现感冒症状,这就是风热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热邪,首先犯肺)。为什么便秘会引致感冒?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排便不畅,大肠影响肺就出现感冒症状啦。同样反过来,风寒感冒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对对症也会外邪内进引致便秘或拉肚子,其实风寒感冒后拉肚子,在中医属于变症,属于病由外入里,大家不要随便使用止泻药。风热感冒的症状:* 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或带黑色。* 浓涕,通常*** 舌苔带点**,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体通常比较红。* 便秘* 身热、口渴、心烦* 脉像通常为数脉或洪脉,就是脉搏比正常的为快,为大。搞清楚了风热感冒成因,治疗很简单,大多数情况就是通便(再配合清热解表药物,通常很快见效)。方法很多,喝点凉茶;吃些清热解毒药板蓝根等。中成药有三,银翘解毒片+牛黄解毒片,板蓝根等等。也可以吃些治疗风热感冒的金银花口服液之类的。阳明经症的代表方剂是白虎汤,不过我不主张大家随便用,属于猛药之一,这里也不抄录了。最后澄清几点朋友们可能会搞混的概念。* 病毒性感冒并不代表风热感冒,病毒是西医的提法,中医更关注的是人体。所以有些医生将病毒性感冒等同于风热感冒来治疗是不正确的。* 喉咙痛并不是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关键,风寒感冒很多时也会引致喉咙痛的。* 同样的,咳嗽和流涕还有发高烧也不能作为这两种感冒的区分。* 不要同时进行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这是两种是不同的治疗体系,开了抗生素了,就没必要再喝姜糖水啦。为什么?大家想一想,一个是想办法给身体降温,一个是想办法让身体出汗,几乎是反着干,身体能受得了吗?这既会减低中医效果,也会降低西医疗效

扁桃体发炎有什么好的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疫病理论有以下几点:

1、扶正防疫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增强人体正气,就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外邪入侵的能力,从而使邪气不能侵体,或即使感受了邪气也不会发病或发病其病情也很轻微,易于治愈康复,所以培固正气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环节。

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即是说注意保护体内阴精对于预防伏气温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药物防疫

早在《内经》的《素问?刺法论》中就有用小金丹以预防疫病的记载。晋?葛洪指出:“家人视病者,可先服取利,则不相染易也。”葛洪用柏枝散预防疫病流行,并强调常服熬豉、新米、酒渍,以断温病,令不相染。《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列有不少辟温方药,如《备急千金要方》言:“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岁旦屠苏酒方。”以防温病(传染性疾病)发生。元代滑寿主张在麻疹流行期间以消毒保婴丹、代天宣化丸预防麻疹的发病。《本草纲目》记载了服脐带粉预防疫疹,服紫草根预防麻疹。

3.接种防疫 预防传染的最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接种免疫,这也是增强人体正气的一种方法。

早在晋代《肘后备急方》中,曾记载用疯狗的脑子敷在被疯狗咬伤的局部创口上,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至明代以前,我国发明了种痘法以预防天花,开创了世界人工免疫的先河,并创立了医学史上的第一种人工免疫疗法—“人痘接种术”。它比英国柏克立的乡村医生琴纳发明的种牛痘预防天花至少要早500年。

4.重视环境、个人及饮食卫生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很早就注意到环境卫生对于预防传染病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已有使用唾壶的习惯。应邵《汉官仪》载:“武帝时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特听掌御唾壶,朝廷荣之。”早在唐代《千金要方》中也载有“常习不唾地”之说,即要求人们不要随地吐痰。清?尤乘《寿世青编》说:“凡人卧床常令高,则地气不及……人卧室宇,当令洁净,洁净则受灵气,不洁则受故气。故气之乱人室宇者,所为不成,所依不立。即一身亦尔,当常沐浴洁净。”京房《易传》曰:“河水清,天下平。”这些记载均说明搞好环境卫生与预防保健的关系极为密切。

5.消毒隔离 古代医家基于对瘟疫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认识,在《内经》提出的“避其毒气”预防原则的指导下,采取了各种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如汉代即对传染病患者采取集中隔离治疗,设置“病庵”,类似于现代传染病医院。晋朝规定:朝臣家有“时疫”(传染病)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疾,百日不得入宫。说明不仅要将病人隔离,还要对已与病人有所接触而尚未发病者隔离。此外,隋代还曾设有“厉人坊”,其用来隔离麻风病人。

6.驱杀蚊蝇虫害 古人已认识到一些昆虫、小动物可传播疾病,因此极为重视驱杀蚊蝇虫害以预防传染病流行。在周代就设有除害防疫的专职人员,专事药物驱杀虫害。敦煌石窟中有一幅殷人熏火防疫图,形象地描绘了殷商时代即以火燎、烟熏杀虫、防疫的生动情景。在防蚊方面,我国在后汉时期就较普遍地使用蚊帐辟蚊。针对如何灭鼠以防病,《山海经》里载有用白矾毒鼠的方法;《本草纲目》载有以砒霜“和饭毒鼠”。这些方法和措施对于防止瘟疫的发生和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六、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优势

中医在防治传染病的实践中,深入发掘,系统继承,全面运用中医药理论和防治方法,在防治传染病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治疗传染性疾病亦不例外。这一方法决定了中医治疗可以在疾病的早期介入。在用现代医疗技术未查清病原体的情况下,中医可根据一组由症状组成的证候群,审证求因、据因处方。如禽流感初起表现为头痛、鼻塞、咳嗽、恶寒发热,发生冬春季节,治疗即可根据风温证,邪在肺卫论治,用辛凉宣肺法;如表现为发热、咳嗽、舌质红,即可根据风温邪热壅肺论治,用清热宣肺法。只要有病症出现,就可以通过审证求因,针对病因对传染病进行早期干预,这对减弱病原体的毒力,减轻毒素对人体器官的损伤以及对免疫系统的破坏有重要作用。以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为纲领的温病学说对传染病的辨证具有高度的经验性、灵活性和技巧性。

如五十年代中期,中医按照“暑温”辨证成功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制定了“清热、解毒、养阴”三种治疗原则,所用方药以白虎汤为主,主要药物有石膏、全蝎、蜈蚣、犀角、羚羊角等,被称作“石家庄经验”在全国推广。继后,各正规医院接纳中医应诊,确诊的乙脑病人应用中药后,病率控制在30%以下,此为当时医学界一件大事。1956年北京地区再次暴发乙脑,蒲辅周等著名医家提出“暑湿并重”的观点,以辨证论治为出发点,不拘一法一方一药,强调天人相应,重用芳香化浊法,数法结合辨病、辨证施治,先后用白虎汤、白虎加苍术汤为主治疗乙脑,取得肯定疗效。

如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期间,中医药积极参与治疗,按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根据病情分期治疗,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得到了国际专家的认可。中医在把握SARS整体病机规律上,针对各期不同的病机特点而分期辨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早期治疗重在宣透清化,中期治疗重在清化湿热、宣畅气机,极期治疗重在祛邪的同时重视扶正,恢复期要扶正透邪,并兼以化湿、活血。另外,针对湿邪病机特点,加强健脾化湿、宣畅气机,防止过用寒凉;针对正虚的病机特点,及时使用扶正药以扶正达邪;针对血瘀病机,及时使用活血化瘀药以活血通脉。② 在整体分期辨治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体质特点、兼夹证不同进行加减,以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实践证明,在治疗SARS过程中,应用中药进行早期干预,可阻断病程进一步发展;缩短平均发热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中药可明显减轻症状,缓解病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在传染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主要抓住祛邪与扶正两大原则。祛邪即祛除有害病因—疫毒之邪,亦即抑制或消除致病因子,排除病理产物,达到阻止病程发展的目的。运用温病学理论对各类传染病进行治疗,虽然其对病原体的直接对抗作用还未达到理想效果,但现代药学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对细菌类感染性疾病,既有杀菌作用,又有抵抗内毒素作用,对病毒类有一定的抗病毒、解除毒力的作用。要依据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予以清气解毒、攻下解毒、祛湿解毒、清营凉血解毒以及与熄风开窍等法并用,以急挫热毒,缓解病势,起到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损害的作用。实验证明大青叶、虎杖、板兰根、连翘、防风等能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内皮细胞,减少内毒素致小鼠亡,降低内毒素致兔发热反应,缓解休克期肺血管收缩,改善肺循环灌注状态,破坏内毒素化学结构等。如病毒性肝炎内毒素血证的治疗?

扶正即通过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扶正普遍应用于各种传染病的始终,基本原则是养阴保津。在各类疫毒之邪侵入机体产生疾病的情况下,往往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一般情况如仅采用单纯对抗性治疗,可使已削弱的免疫功能更减弱。而中医治疗在卫气营血的各阶段中都注意“存津液”“扶正”,清热、解毒、凉血、清营与养阴、固脱同用,这是一种对抗性与保护性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保护机体免疫功能有着积极的意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中医补益类、清热解毒类、凉血活血类药除能直接降解病原体的毒素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清热解毒祛邪与养阴扶正在卫气营血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的配合应用,以达到相辅相成,有机地统一。

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中药治疗传染病的作用主要有:(1)中药有一定的广谱杀灭或抑制病毒的作用,如板兰根、贯仲、黄芩、银花、连翘、苦参、天花粉等;(2)调动机体防御能力,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如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有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刺五加、地黄、当归、鹿茸、灵芝、枸杞子、*羊霍、冬虫夏草等;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如抑制超敏反应的黄芩、银花、连翘、石膏、青篙、天花粉,具抗炎作用的板兰根、贯仲、黄连,促进T淋巴细胞活化和特异性抗体形成的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等川;(3)用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及无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弊端。

如中药对流感的治疗,其具有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肺循环、镇痛抗炎等综合功效。

如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面,中药有抑制乙肝病毒、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恢复肝功能、改善肝脏微循环和肝纤维化等方面的功效。

另外,近几十年来,从各个领域开展了中医药防治AIDS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可有效保护和改善免疫功能,延长寿命,使患者长期带毒生存;已有研究显示部分中药方剂及其成分对HIV有一定抑制作用。总之,中医药治疗AIDS有一定的疗效,有潜在优势,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其主要治疗的切入点。

总之,中医对传染性疾病采用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地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应该在现代新发现的感染性、传染性疾病中发挥很好的作用。人类社会要延续,新的传染病就会不断出现,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有很大的空间,这场对SARS的斗争证实了这一看法。人类必将与传染病并存,中医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医学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也要紧跟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实现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

卫生部部长认为,中医西医其实一个是用手测量、依据分析测定,另一个则来自直觉和感受,两者代表了人类两种基本的认知方法。“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经验和直觉,从整体上来认识和处理包括疾病和生命等复杂事物和问题,而不先把它们分割成一个个单元来认识”;而西方则主要是沿着“实证加推理”发展其认知方法。西医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中医看到的是模糊的整体;类似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和古典的西洋静物油画。但事实上中医的基本概念与现代生命科学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与现代系统生物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与现代西方科学讲的健康环境因素十分相似;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类似于西方医学通过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个病人找到最适合的药;中医的复方理论,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西方治疗学越来越强调的各种疗法的综合使用。

表示,当前要特别强调对中医的尊重,如果不知道中医的内涵、优点、精华是什么,需要改进和改善的部分是什么,就草率对它下结论,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应该有的态度。医学研究应首先从人这个复杂的生物系统本身开始,在捕捉和了解其整体特性和规律的前提下着手进入微观领域。也就是说应该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研究策略,先有整体,尽管开始时很模糊,但在明确人体的系统运行功能和状态的基础上逐步向局部直至最小单元进行科学的还原分析,最终使之自上而下地逐层清晰化。

预见,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

展望未来,随着对中医药理论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中西医结合诊治传染病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医药对今后可能出现的一些新疫病的防治具有极大的潜力,传染病的中医诊疗将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前景,也必将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

中医在手足口病和禽流感中应用

中医治疗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 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 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米等。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在急性期间用自拟方清热泻脾饮。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燥湿除烦之功。使用本方应注意病中即止,以防过用苦寒易伤脾胃,即在热渐退、皮疹缩小、其他兼症缓解时改用理脾助运兼以清化之药物,务使祛邪不伤正,邪去正安。

中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36例报告

符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柯萨奇A16或A2、A4、A5、A10病毒所致。病毒通过口腔由人传播到人,儿童好发。临床表现为低热不适、腹痛,继而口腔粘膜水疱、溃疡,手指、足趾背侧面特别是指甲周围及侧缘出现红色丘疹、水疱。笔者近2年来,采用中医治疗36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男16例,女20例。年龄6个月~4岁。诊断标准参见文献〔1〕。

1.2 中医辨证 笔者将本病分为两型:(1)肺胃热蕴型:19例。表现为发热、烦躁、不思饮食、流涎,口腔粘膜充血、水疱、糜烂、溃疡疼痛,大便干结,手指、足趾背侧红色丘疹、小水疱;(2)湿热蕴蒸型:17例。除口腔溃疡外,皮疹较重,手、足、肘、膝、臀可见水疱,并显泛发状。

1.3 治疗 以银花、连翘、板兰根、赤芍、米仁、生草为主方。肺胃热蕴型加石膏、川连以清胃泄热,玉屑散外涂口腔,以止痛清热;湿热蕴蒸型,加白花蛇舌草、地肤子、白藓皮以清热解毒、燥湿止痛,用芦甘石洗剂外用,以清热燥湿止痒。结果3剂药后痊愈25例,5剂药痊愈8例,7剂药痊愈3例。无后遗症,均无复发。

2 讨论

手足口病西医多采用对症处理。中医病因分析,认为本病的病邪是“风毒湿热”,由于小儿胎禀素厚,养育过温,复因风毒湿热所侵,其邪从口鼻而入,“随其虚处所著”,蕴郁肺脾。肺合皮毛,主宣肃,外邪袭肺,肺失宣肃,可见肺卫症状。又脾主肌肉,“风毒湿热”与血气相搏,发于肌肤,在口则为口腔溃疡,在手足则发为水疱。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本方以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板兰根、赤芍清热凉血,抗病毒;米仁清热利湿;生草配银花、连翘加强清热解毒作用。诸药相配组成清热解毒利湿基本方。若口腔溃疡明显,脾胃热盛,以黄连、石膏加强清泄胃火之力;肌肤泛发水疱,湿毒盛者,则用白花蛇舌草、地肤子、白藓皮,以清热解毒,燥湿清利止痒。本组结果表明,应用上法治疗手足口病,效果较好。

中医药对人禽流感的治疗

中医药治疗参照时行感冒(流感)及风温肺热病进行辨证论治.

1.治疗原则

(1)及早使用中医药治疗.

(2)清热,解毒,化湿,扶正祛邪.

2.中成药应用

应当辨证使用中成药,可与中药汤剂综合应用.

四,中医药对人禽流感的治疗(2005版)

1.轻证——毒犯肺胃(邪犯肺胃)

症状:发热,恶寒,咳嗽,少痰,咽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舌苔白,白腻或黄腻,脉浮滑数.

病机:疫毒之邪袭于肺胃,致肺胃蕴邪,肺失宣肃,胃肠失和,湿热壅滞.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湿,调和胃肠.

参考处方: 桑叶___菊花___炒杏仁____黄连

连翘___知母___生石膏____藿香

佩兰___苍术___姜半夏____芦根

四,中医药对人禽流感的治疗(2005版)

加减:口干者加沙参;

______ 咳嗽甚者加枇杷叶,浙贝母;

苔腻甚者加草果;

恶心呕吐者加竹茹,苏叶;

腹泻者去知母,加马齿苋.

四,中医药对人禽流感的治疗(2005版)

2.重证__疫毒壅肺,内闭外脱

症状:高热,寒战,咳嗽,少痰难咯,胸痛,憋气喘促,口唇紫暗,或心悸,四末不温,冷汗淋漓,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舌暗红苔黄腻或灰腻,脉细数或脉沉细欲绝.

病机:疫毒之邪壅肺,热毒壅盛,故高热,寒战;肺失宣降,故喘息憋气;痰瘀闭肺,肺气欲绝,故呼吸极度困难,喘息气促,阳气欲脱,可见心悸,心慌,四末发冷,冷汗淋漓等.

治法:清肺解毒,扶正固脱.

参考处方: 炙麻黄____生石膏____炒杏仁____ 知 母

川贝母____鱼腥草____黄 芩____葶苈子

虎 杖___ 西洋参____山萸肉____炙甘草

四,中医药对人禽流感的治疗(2005版)

加减:

高热,神志恍惚,甚则神昏谵语者上方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胶囊),也可选用清开灵,醒脑静,鱼腥草注射液.

肢冷,汗出淋漓者去川贝母,加桂枝,干姜,炮附子,煅龙骨,煅牡蛎,注射剂可选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

口唇紫绀加三七,益母草,黄芪,当归尾;

苔黄腻甚者加藿香,佩兰,黄连.

四,中医药对人禽流感的治疗(2005版)

中成药的应用:应当辨证使用中成药或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配合应用.

(1)解表清热类:可选用柴银口服液,银黄颗粒等.

(2)清热解毒类:可选用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或颗粒)等.

(3)清热开窍类: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或胶囊),清开灵口服液(或胶囊)等.

(4)清热祛湿类:可选用藿香正气丸(或胶囊),葛根芩连微丸等.

以上4类均可选用清开灵注射剂,醒脑净注射液,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粉针剂等.

中成药的应用:应当辨证使用中成药或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配合应用.

(5)扶正固脱类:可选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也可配合使用生脉饮口服液,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等.

四,中医药对人禽流感的治疗(2005版)

五,中医药治疗禽流感动态

三越"了哥王片"可防治禽流感

民间在实践中早就证实了了哥王在治疗禽流感方面的卓越疗效.据悉,在江西井冈山地区,农村就采用了哥王治疗鸡瘟和鸭瘟.一般情况下,鸡瘟,鸭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了哥王的防治作用,实际上是其抗病毒作用的具体体现.不久前,广东省韶关市养鸡场使用含有了哥王的组方治疗新瘟疫(亚洲鸡瘟),取得明显效果.

生产厂家——浙江绍兴市三越药业集团

五,中医药治疗禽流感动态

首个治"禽"中药出炉

中药制剂"金丝桃素"对禽流感H5N1和H9N2亚型病毒的杀灭率分别达到目100%和99.99%

五,中医药治疗禽流感动态

这是国内首个"金丝桃素"中药对鸡人工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治疗试验结果."金丝桃素"研制者——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新兽药工程重点试验室 "这个结果表明,我们已经有了治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药物,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中药制剂."15天的试验结束后.研究人员剖杀各组试验鸡,采用接种鸡胚法进行病毒分离.并用RT-PCR方法对所分离的病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都是阴性.

五,中医药治疗禽流感动态

双黄连口服液有抗禽流感病毒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对双黄连口服液抗禽流感病毒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其对该病毒的杀灭率达到94.37%.

猪巴氏杆菌病用什么药?治疗巴氏杆菌首选药物

1、化扁汤黄连、黄芩、连翘、桔梗、射干、蒲公英、牛蒡、冬瓜仁、夏枯草、砂仁、甘草,以上12味水煎3次。根据患几年龄及体质差异,每次用量为15~30ml,每日3次,于饭后半小时服下。疗程3天。 2、“清咽汤”方剂组成;赤芍6克~20克,生地lO克~20克,寸冬10克~15克,桔梗6克~10克,牛蒡子5克~9克,黄芩8克~9克,双花10克~15克,山豆根3克~9克,半夏3克~6克,甘草3克~6克,板兰裸lO克~15克。 用法:急性发作期,患儿高热,扁桃体Ⅲ°肿大,甚则化脓。在基础方上加生石膏15克~20克,双花30克,板蓝根15克一30克;慢性期低热,扁挑体Ⅱ°肿大。充血不甚时,可用基础方服15剂~30剂;若患儿控制在月内不发热,扁桃体亦明显缩小(约Ⅰ°肿大);精神均好,可在基础方上加黄芪,党参,防风、砂仁以增强免疫功能。本方均为水煎服,每日l剂。 *清咽汤处方:银花30g野菊花30g蒲公英30g射干15g紫花地丁15g板蓝根30g玄参15g桔梗15g蝉衣6g甘草6g。儿童剂量酌减。邪袭肺经者加薄荷8g(后下);肺胃热盛者加生石膏30g(布包先煎)、生大黄lOg(后下)。每煎加水600ml,武水煎15~20min,取汁,频频呷服,日服1剂,连服5天。 3、紫草合剂.方药组成:紫草5g,石膏18g.知母2g.黄芩4.5g.荆芥3g,连翘6g,板蓝根(或大青叶)15g,山豆根6g.蒲公英6g,赤芍6g。加减法:风热甚加银花、淡竹叶;抽搐加钩藤、羚羊角;呕吐加姜半夏、竹茹;咳喘加鱼腥草、杏仁;咽痛甚加射干、玄参、牛劳子;热甚伤阴加天花粉、芦根;便秘加大黄.枳壳。水煎,每日1剂.每剂煎2遍.共混合.分4次饭后内服.连用3天为1疗程。 4、中药清热消肿汤治疗。基本方:金银花6~18g,连翘6~18g,板蓝根6~15g,蒲公英3~12g,山豆根3~6g,芦根5~15g,生大黄3~6g(后下),薄荷3~9g(后下),射于3~9g,牛蒡子3~9g,苦桔梗3~9g,生甘草3~6g,。发热重者加七叶一枝花3~12g,钩藤6~12g,僵蚕3~9g;化脓型加生苡仁6~15g、夏枯草3~lOg。日1剂,水中浸泡20分钟后煎煮,先用武火,至沸后改为文火煎20分钟,滤出药液,加水再煎,共煎3次,取药液100~300ml,酌加矫味品(每100毫升药液加白糖60~80g),少量多次服用。 5、甘露饮方药:生地:10~15克,元参15克.黄芩6~30克,连翘6~10克,僵蚕6~10克,青黛3~6克.赤芍10克。 随症加减:高烧者加生石膏15~30克,大黄5~9克,紫雪散1.5~3克(冲服);淋巴结肿大者加柴胡6~10克.蒲公英20克,夏枯草10克;合并疱疹性咽蛱炎者加大青叶15克,板兰根15克;合并支气管炎者加川贝母6克,杏仁6~10克.桃仁6~10克,瓜蒌15~30克。鱼腥草15~30克。 治疗方法:5岁以下患儿每次10~20毫升频服,6岁以上患儿每次服100~150毫升.每日3次。

早上起床口特别苦是怎么回事?

猪巴氏杆菌病有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呈现急性败血症症状,常忽然亡。急性型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病猪体温升高,咳嗽,流鼻液,可见脓性结膜炎。慢性型多见于流行后期,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或慢性胃肠炎症状。无论是哪种类型,一旦发明猪有感染该病,都应及时用药治疗。

1、20%磺胺噻唑钠,20-40ml(50kg 体重剂量),1次肌内注射,每隔4-8小时注射1次,普通治疗不少于2-4次。

2、磺胺噻唑,6-10g(50kg体重剂量),加适量水,1次灌服,每日2 次。

3、青霉素40-80万IU(50kg 体重剂量),链霉素50-100万IU,注射用水10-20ml。混合1 次肌内注射,每隔6-8小时注射1次。

4、盐酸土霉素30-40mg/kg 体重,用葡萄糖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或肌内注射,每日2 次,连用数日。

5、链霉素,25-50mg/kg ,每日1 次,肌内注射。

敏感药物:

1、头孢菌素类。头孢噻呋、头孢噻肟等。

2、氟喹诺酮类。乙基环丙沙星等。

3、青霉素加链霉素。

4、林可霉素加壮观霉素。

5、重方磺胺。

处方1:射干、山豆根、金银花、牛蒡子、寒水石各30g,连翘24g,马勃18g,僵蚕15g,甘草9g(架子猪用量)。水煎去渣,早晚分服。

处方2:大青叶、大黄、葶苈子、山豆根、麦冬、黄芩、龙胆草、生石膏各15-25g。水煎服。+

处方3:银花、荆芥、连翘、野菊花各25g,山豆根、桔梗、知母、芒草、桅子各15g,芦根10g。水煎取汁加蜂蜜100g,喂服。

处方4:大黄、芒硝各10g,荆芥、连翘、玄参、射干、金银花各6g,桔梗、防风、桅子、黄岑、甘草各5g。煎汤1次灌服。

处方5:黄连、黄芩、黄柏、桅子各15g,金银花、连翘各20g,贝母10g,白矾6g,蜂蜜50g。煎汤1次灌服。

处方6:紫草30g,麦冬24g,山豆根、大黄各21g,芒硝、丹皮各15g,射干12g,黄芩9g。水煎灌服。

处方7:白药子、黄芩、大青叶、枇把叶、炒牛子各9g,知母、连翘、桔梗各6g,炒葶苈3g。共为细末,加蛋清2个,拌饲料喂服,每日1剂,连用!3日,早期有疗效。

我妈妈得了间质性肺炎,想用中药调理,用什么好啊

口苦多由于胆囊功能差,特别是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石症等)的病人的一种反应。还有一些由于胃动力差,食道存在炎症的人也可为胆汁反流至胃,也会引起口苦。另一方面,有的人生活不规律,睡眠休息不足,以及打呼噜、张口睡觉、口腔发炎等人群也易出现口苦的情况。 口苦、牙龈出血等情况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长时间或者经常出现口苦应及时到医院查找病因。

口干口苦一般来说是内热炽盛,阴津不足的表现,可试用清热生津的中药,药物如下:黄连15g,麦冬30g,芦根30g,白茅根30g,生地20g,赤勺20g。三到五付即应见效。

另外,引起口苦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均可出现口苦;口腔本身疾病以及患有某些感染性疾病的人也可出现口苦;其他如疲劳、睡眠不足、过度吸烟、酗酒等同样会引起口苦;至于患有某些肿瘤的病人,那口苦就更多见了。一般性的口苦虽算不上什么大病,但严重的口苦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情绪,而且还会使患者味觉减退而影响食欲。

有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药物——维生素C片,对任何原因的口苦症都有效。维生素的用法是每天三次,每次2~3片,放舌下含化,一般说来,轻度的口苦只要服药2~3次就可消失。即使是重的口苦症,连续服药3~4天也能解决问题。服用维生素C无副作用。当然,使用维生素C片治疗口苦症只是救急之法,治标不治本,而口苦仅仅是多种疾病或不良生活因素所致的一种表现,而不是单独存在的疾病。因此为预防和根治口苦症,最好的办法是医治原发疾病,戒除生活中的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还要注意口腔卫生等。

防治口干舌燥3法

1.莲子芯水可防治口干舌燥:将莲子芯用开水沏,不要过浓也不要过淡,日饮二三次可预防口干舌燥、虚火上升、嗓子疼痒、声音嘶哑、脑觉昏沉等。同时还可治疗咳嗽。

2.吃拘杞子治夜间口于症:每晚吃拘杞子30克,嚼得越烂越好,要坚持不断。但应指出,对长期口干的老年人,应进一步检查,例如有人患癌症, 也有口于的现象,请万万莫大意。另外,对糖尿病或老年人因津液分泌减退而感到口干者,尤其在夜间,可将拘杞子洗净备用,需要时取一粒含在舌心上,几秒钟后,就会从舌根生出津液,解除了口中干渴,入睡前含人,一夜不用喝水。

3.蜂蜜加米醋治咽干舌痛:每天早晚各一次, 每次1匙蜂蜜、2匙米醋,冲一大杯开水,连续喝几个月就会好转,同时对大便异常也可得以恢复正常。

口腔异味多见于口臭,所谓口臭(也有称“口气”的),就是人口中散发出来的令别人厌烦、使自己尴尬的难闻的口气。别小看口臭这小小的毛病,它会使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敢与人近距离交往,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影响正常的人际、情感交流,令人十分苦恼。

有些人,口臭较重,自己就可以闻到自己的口气臭秽;而有些人,通过他人的反应,才知道自己口臭。自测口气的方法:将左右两手掌合拢并收成封闭的碗状,包住嘴部及鼻头处,然后向聚拢的双掌中呼一口气后紧接着用鼻吸气,就可闻到自己口中的气味如何了。

口臭的原因

一. 口腔疾病: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粘膜炎以及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人,其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厌氧菌,其分解产生出了硫化物,发出腐败的味道,而产生口臭。

二. 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都可能伴有口臭。近来,我们还发现,导致许多胃疾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其口臭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而根治幽门螺杆菌后,口臭症状明显减轻。原因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直接产生硫化物,引起口臭。

三. 吸烟、饮酒、喝咖啡以及及经常吃葱、蒜、韭菜等辛辣刺激食品,或嗜好臭豆腐、蛋等具有臭味食物的人,也易发生口臭。

四. 节食减肥,或因病不能进食,或老年人的唾液腺功能降低、妇女在月经期间出现内分泌紊乱而导致唾液分泌减少,有利于厌氧菌生长,因此发生口臭。

五. 少女口臭:有些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女性,卵巢功能不全,性激素水平较低时,口腔组织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菌从而产生口臭。

口臭可因口腔卫生不良、牙周病、干口症、抽烟、生病或吃了特定食物而产生。当口腔卫生不佳,牙周病或唾液不足,而有细菌堆积时,口臭便会发生,唾液对于洗去食物残渣及细菌而言有其必要性,某些药物,如高血压、精神科用药或特定的疾病也可能会造成干口症,偶尔鼻腔或呼吸道的感染,也可能造成口臭,假如口臭持续发生,可请牙医师检查看看是否与牙科相关疾病有关。

口臭怎么防治?

定期检查是否有牙周病、干口症或其它疾病。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消除牙周疾病,且定期请牙医师洗牙、洁牙,都可有效减少口臭。而不论口臭的主因是什么,良好的口腔卫生仍是最重要的,每天刷两次牙并清洁一次牙缝,若有假牙,晚上必须取下休息,隔天清洁干净后才可戴回,如此对口臭的消除都大有助益

口臭为临床常见疾病。患引病者,不仅令人厌恶,而且患者也常为交际、洽谈而苦恼。为帮助患者消除口臭,特将口臭的种种表现及治法,浅述如下。

胃火口臭:多由火热之邪犯胃所致。其证除口臭外,每兼面赤身热,口渴饮冷,或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流脓出血等。应清泻胃火。宜用清胃散(黄连、升麻、生地、丹皮、石膏、当归)治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食积口臭:多由过饱伤胃、缩食停滞胃中引起。其证口出酸腐臭味,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嗳气口臭等。应消食导滞,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均可随症选用。

热痰口臭:多由热痰犯肺或热痰郁久化脓化腐引起。其证除口臭外,每兼咳吐痰浊或脓血,胸痛短气等。应清肺涤痰。未化脓化腐者,宜用小陷胸汤(半夏、黄连、瓜萎)治之;化脓化腐者,宜用千金苇茎汤(桃仁、苇茎、冬瓜子、苡仁)加味治之。

虚热口臭:多由阴虚生内热所致。口臭而兼见鼻干,干咳,大便干结,为肺阴虚弱之候。当清润肺脏,宜用清燥救肺汤(石膏、桑叶、杏仁、枇杷叶、人参、麦冬、阿胶、胡麻仁、甘草)化裁治之;口臭而兼见心烦不安,失眠多梦,肌肉跳动,爪甲不华,为肝之阴血亏损。当补益肝之阴血。用酸枣仁汤(酸枣仁、茯神、知母、川芎、甘草)合四物汤(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加减治之,其效颇佳。口臭而兼见腰腿酸软,多梦遗精,口干咽燥,夜间尤甚,为肾阴虚损,相火妄动之证。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久服必验

◆口腔异味——疾病的“信号”

在门诊中,常有病人在主诉时,说自己什么病也没有,就是里有一种或酸、或甜、或淡、或咸、或苦、或辣、或臭、或香的味道。由于这个缘故,这些人总感到吃东西不那么香甜可口,甚至“味同嚼蜡”。

根据中医的说法,口腔味觉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心、脾的功能。心者,君主之官,心开窍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脾者,仓禀之官,脾开窍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若心气不和,脾气不足,运化失常,就会出现口味异常(口腔异味)。故中医认为,口腔异味常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应当引起注意。

口 甜

中医认为,口腔产生甜味,是由于脾胃湿热郁阻,肝脾痰炎内蕴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口腔出现甜感,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有关。由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的含量过多,舌部味蕾受剌激而产生甜感。一般认为,此症也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口甜伴有纳呆、脘腹满闷、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濡渭者,方用佩兰一味,开水冲泡代茶服。也可取芡实、茯苓、扁豆、厚朴花、陈皮、栀子、黄连、藿香各15克,水煎内服。

口 苦

口腔出现苦味,多属肝胆热证和肠胃热证。此症多由胆气蒸腾所致。多见于各种炎症急性发作期。

通常认为:口苦与胆汁排泄失常有关。有些癌症患者由于舌微循环发生障碍,舌尖感受甜味的味蕾萎缩,加上唾液成分的改变,所以常有口苦之感。

出现口苦,如伴有头痛、眩晕、目赤、急躁易怒、睡眼欠佳、舌苔黄、脉弦数,可用龙胆泻肝汤清泄肝胆郁热,热清则口苦自除。

口 咸

口咸主要是肾阴不足、虚火上浮的一种表现。症见腰膝疲软、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认为与肾有关。多见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有时也可出现在慢性肾炎、肾功能损害者身上。这些人的唾液中所含的钠、钾、钙、镁含量增多,PH值多呈碱性。

口 酸

口酸多系肝胆之热乘脾所致。“肝热则口酸”,这是中医的见解。口酸反映了“脾胃气弱”,多见于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有些胃肠道异常病人的胃酸分泌过多,也往往有口酸的感觉。从口酸患者唾液中测得,这些人唾液中多数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均偏高,PH偏于酸性。

口酸如伴有胸闷肋闷,舌苔薄黄,脉弦数,可服左金丸。或用煅瓦楞(或乌贼骨)30克,水煎服。也可取吴菜萸1克、黄连6克,加水300克,煎至200克,内服。

口 淡

口腔感到淡而无味,多见于脾胃虚寒或病后脾虚运化无力者;此外,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及长期发热的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的缺乏、蛋白质及热量不足等,均可使舌部因味蕾敏感度下降而产生口淡之感。患者常常食欲不振,进食无味而厌食。在部分高龄的老年人中,由于味蕾退化,也多出现此症。

如伴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胸腔不畅、舌淡苔白,脉虚而缓,可服参苓白术散补气健脾。

口 辣

肝火偏旺、肾虚痰热者,口腔多感辣味。多为肺热或胃火上炎所致。在大叶性肺炎、支气官肺炎、脓疡、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和长期低热患者中也可出现。

有报告说,口辣还与舌温偏高,舌粘膜对咸味和痛觉过分敏感有关。

治口辣,可用泻白散泻肺清热;也可取鲜地骨皮煎汤代茶饮服。

口 臭

一般认为:患有牙周病、龋齿、口腔溃疡等疾病的人,口中常有一股难闻的臭味。此外,鼻咽部和鼻腔内有炎灶或脓性分泌物时,也会引起口臭。

也有认为。口臭与消化机能失调有关。这是因为肠胃功能紊乱或消化不良,可使人的唾液成分发生变化而呈现酸性,有利于腐败类细菌的繁殖与活动,从而导致口臭。

祖国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脾胃湿热,内火上熏,就会发生口臭。

口臭患者可内服保和丸。也可单用夏枯草6克,水煎代茶饮服,症状可在短期消失。

口 香

多见于消渴症(糖尿病)重症。患者口腔中常感有一股果味萦绕。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去医疗机构检查,对症治疗,切切不可大意!

不良的口气,即所谓口臭,是相当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许多人在日常社交生活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即便衣冠楚楚、举止洒脱,一旦张口时传出不雅异味,也会让人皱眉败兴并进而或多或少地对之产生反感。之所以引起口臭,往往与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口腔卫生有着密切关系。口腔唾液的生化成分、酸碱度、杀菌功效、分泌量等皆会受到身体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为了让自己在公众场合的形象风采不留一丝缺憾,不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口臭的成因及对付它的积极办法吧。

生活中人们互相交往及社交活动中,人们交谈中常会感到一些人有口臭,要么对方突然与自己拉开距离,要么我们不自觉地疏远对方。这就是口腔异味造成的难堪局面。有哪些原因会引起口臭呢?

● 口腔疾病:

1.龋病等口腔病灶内含大量细菌腐化牙质,食物残渣的发酵,炎症分泌物。

2.牙龈炎、牙周炎、菌斑、牙石、软垢堆积,食物嵌塞发酵造成。

3.拔牙后伤口感染、智齿冠周炎、口腔溃疡等。

防治:

定期上医院检查口腔并利用超声波洁牙机清洗牙齿。如发现牙齿坏损,需及时修补。平时注意洁牙护牙,餐毕正确漱口,并多食苹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及时治疗口腔疾病。

● 鼻咽部疾病:

1.鼻窦炎、鼻腔分泌物、萎缩性鼻炎。

2.慢性咽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防治:

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消除病灶。

● 胃肠道疾病:消化不良、饱食、胃炎、溃疡病。

防治:

肠胃疾病患者应按时服药治疗并调整饮食结构,尽量避免吃冰冷、油腻、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 肺脓疡:呼出气味带臭味。

● 全身代谢性疾病:糖尿病。

防治:

及时就医,治疗病症。

● 食物因素:葱、蒜、韭菜、烟、酒等。

烟、酒及蒜、葱、韭菜、芹菜、臭豆腐等气味浓裂的食物一经进食后,很容易被血液吸收,然后经由呼气排出体外,产生难闻气味。

防治:

积极戒烟,少喝酒,吃了蒜、葱等刺激性食物后,应立即漱口,咀嚼茶叶、红枣或嚼些新鲜香菜、饮牛奶、咀嚼口香糖,以减轻口臭。

● 人体代谢运作不畅,如便秘不能进行正常代谢时,体内毒素无法及时排出体外,也会使口腔产生不佳气味。

防治:

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及豆类、动物肝脏等食物。患便秘的减肥人士如果想控制食物热量,则可从高纤维饮食下手,适当多吃苹果、香蕉、西瓜、竹笋、叶菜、燕麦片、糙米粥等高纤维食物。生活作息规律,适时舒解精神压力以保持自律神经的平衡,对预防便秘也极有助益。此外,平日还应注意多做运动,以刺激肠胃蠕动。

● 有些药物,如镇静药、降血压药、利尿药、减肥药等.服后会使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引致口臭。

防治:

勿滥服药物,确有病而需要服药时,需格外注意口腔卫生。

因此要消除口臭,必须清楚口臭的原因,去除病因。建议你出门时,尤其是参加重要的聚会前,除了整装修容外,别忘了刷牙,再自测一下口中是否有异味,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自测口气的方法很简单,将左右两掌合拢并收成封闭的碗状,包住嘴部及鼻头处,然后向聚拢的双掌中呼一口气,就可闻到自己口中的气味了。

清新口气速效处方:

1.嚼无糖口香糖。

2.放几片茶叶在嘴里咀嚼。

3.使用口腔清新喷雾剂。

化湿药的种类及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1、风热袭肺治则:疏散风热,清肺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2克、连翘9克、竹叶6克、荆芥9克、薄荷3克、淡豆鼓12克、牛蒡子9克、桔梗3克、芦根30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内热盛,痰黄者,加黄芩12克、鱼腥草30克,以清肺泄热;口渴咽干者,加沙参12克、天花粉15克,以清热生津;咽痛甚者,加射干9克、挂金灯12克,以清热利咽。

2、邪热壅肺治则:清宣肺热,化痰降逆。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甘草6克、芦根30克、冬瓜仁12克、桃仁9克、生薏苡仁15克、黄芩12克,随症加减:腹胀便秘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9克(冲),以清腑泄热;痰热甚者,加鱼腥草30克、全瓜萎15克,以加强清肺化痰之力。

3、热毒内陷治则:清营开窍,解毒化痰。

方药:清营汤加减。

犀角3克(或水牛角30克)、生地20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丹参12克、黄连6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竹叶9克、石菖蒲12克、天竺黄9克,随症加减:烦躁,谵语,加服紫雪丹,以清热熄风;出现昏迷,可加服安宫牛黄丸鼻饲,以清热开窍醒神。

4、阳气欲脱治则:回阳救逆,益气敛阴。

方药:参附龙牡汤合生脉散。

人参9克、附子9克(先煎)、麦冬15克、五味子9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随症加减:出现惊厥抽搐者,加羚羊角粉0.6克(吞)、钩藤15克,以镇痉熄风。

5、正虚邪恋治则: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人参9克、竹叶9克、石膏30克、半夏9克、麦冬12克、粳米12克、甘草6克、沙参12克,随症加减:气虚者,加黄芪15克、白术12克、升麻6克,以益气升阳;阴虚者,加地骨皮9克、生地15克,以养阴清虚热;痰多者,加杏仁9克、桑白皮12克、瓜萎皮12克,以加强化痰止咳之力。

对于有间质性肺炎的人来说,如果其想通过中药的方式来对自身的肺炎病症进行治疗,就是可以按照文中讲述的方法来进行的。

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药方有哪些?

凡功能化除湿浊,醒悦脾胃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化湿药,大多气味芳香,故又称为“芳香化湿药”。使用化湿药后,可以使湿化除,从而解除湿困脾胃的症状,所以又称为“化湿醒脾药”或“化湿悦脾药”。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喜燥而恶湿,爱暖而悦芳香,易为湿邪所困,湿困脾胃(又称湿阻中焦)则脾胃功能失常,化湿药能宣化湿浊,醒悦脾胃而使脾运复健,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化湿药主要适用于湿困脾胃、身体倦怠、脘腹胀闷、胃纳不馨、口干多涎、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症。此外,对湿温、暑温诸症亦有治疗作用。

化湿药性味大都辛温,归入脾胃,而且气味芳香,性属温燥或偏于温燥。

化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1.化湿药的功效有化湿、燥湿之不同,说明作用有缓弱、强烈之异,应根据湿阻中焦之程度适当选用,以免病重药轻或病轻药重之弊。

2.化湿药主要用于寒湿中阻之症,常配合温里药同用;如为湿热之症,须配合清热燥湿药同用。此外,如兼气滞,可配行气药;脾胃失运,可配健脾和胃药;如湿邪较重,还可与利水渗湿药相配伍。

3.化湿药功能化湿、燥湿,易于耗阴伤津,故阴虚津少,舌绛光剥者宜慎用。

4.化湿药物多含挥发油成分而气味芳香,煎煮过久可降低或丧失疗效,故不宜久煎,有的则应后下。

藿香

药用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Pogostemincablin(Blanco)Benth.或藿香Agastacherugosus(Fisch.etMey)O.Ktze.的地上部份。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脾醒湿,辟秽和中,解暑,发表。

临床应用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等症

藿香气味芳香,功能醒脾化湿,为芳化湿浊之要药,故适用于湿阻中焦、脘闷纳呆之症候,在临床上常与佩兰等同用。用于湿温出起,可配薄荷、茵陈、黄芩等同用。

2.用于呕吐、泄泻等症。

藿香芳香辟秽浊而能和理脾胃,适用于感受秽浊、呕吐泄泻之症,可配苏叶、半夏、厚朴、陈皮等同用。对于胃寒呕吐之症,可配半夏同用;如湿热者,可配黄莲、竹茹;脾胃虚弱者,可配党参、甘草;妊娠呕吐,可配砂仁同用。

3.用于暑湿症。

藿香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又善于解暑,为解暑要药。其治暑湿之症,不论偏寒、偏热,都可应用,临床经常与佩兰配伍同用。

4.用于发热恶寒、恶寒发热、胸脘满闷等症。

本品既能化湿,又能解表,故适用于外感风寒兼有湿阻中焦的症候,常配伍紫苏、陈皮等同用。

此外,可治鼻渊,常可配猪胆汁等同用。

处方用名藿香、土藿香(洗净,晒干,切碎用)

广藿香(产广东者,一般认为功效较好。洗净,晒干,切碎用)

鲜藿香(新鲜者,洗净,切碎用。主要用于解暑)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鲜者加倍,煎服。

按语1.藿香气味芳香化湿辟秽而和脾胃,性味辛温,散表邪而除表证,兼能解除暑邪,为夏令要药,鲜者尤佳。又治鼻渊,颇有良效。而辛香而不过散,温熙而不燥烈,故为临床常用药也。

2.紫苏与藿香皆有发表和中的作用,

紫苏长于散寒解表,且能安胎、解鱼蟹毒;

藿香长于化湿醒脾,且能解暑、治鼻渊。

3.香薷与藿香皆为既能发表,又能解暑之药,

香薷散寒解表力佳,且能行水消肿;

藿香则化湿醒脾力优,且能治鼻渊。

方剂举例藿香正气散(《和局方剂》):藿香、厚朴、陈皮、大腹皮、桔梗、半夏、白芷、茯苓、苏叶、甘草。治外感不正之气,内伤饮食,头痛发热,或霍乱吐泻,或发疟疾。

不换金正气散(《和局方剂》):藿香、法半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治湿浊内阻兼有外感。

文献选录《药品化义》:「其气方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

《本草正义》:「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和胃,振动清阳妙品。......霍乱心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脾土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绞痛,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

「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熙而不偏于燥热,能袪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乏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亦辟秽恶,解时行疫气。」

「藿香虽不燥烈,然究是以气用事,惟舌有浊垢而漾漾欲泛者为佳。若舌燥光滑,津液不布者,咸非所宜。」

佩兰

药用菊科草本植物佩兰EurpatoriumfortuneiTurcz.的地上部份。

性味与归经辛,平。归脾、胃经。

功效化湿醒脾,解暑。

临床应用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以及口中甜腻等症。

佩兰气味芳香,善于化湿醒脾,功效与藿香相似,治疗湿阻脾胃症候,两药往往相须为用。本品气味清香,性平不温,故又为治疗湿温病症要药,常与藿香、黄芩、苡仁等药配合应用。此外,又适用于湿热内阻、口中甜腻多涎、口气腐臭之症。

2.用于暑湿症。

佩兰能醒暑化湿,用于内蕴、畏寒、发热、头胀、胸闷、胃呆等症,常配合藿香、厚朴、荷叶同用。

处方用名佩兰、佩兰叶、陈佩兰(洗净,晒干,切碎用)、鲜佩兰(新鲜者,洗净,切碎用。主要用以解暑)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鲜者加倍,煎服。

按语1.佩兰《本经》称兰草,性味辛平,气味芳香,专入脾胃,有化湿悦脾之效,又能解暑,为治疗暑湿内蕴之药,其为脾瘅要药,亦因化湿之功。鲜品用于夏令作用尤佳。

2.藿香与佩兰均能化湿和中、解除暑热,故临床往往相须配用,但

藿香性偏辛温,又能祛风寒、治鼻渊;

佩兰则性属辛平,又为湿温、脾瘅之要药。

方剂举例芳香化浊法(《时病论》):佩兰、藿香、陈皮、制半夏、大腹皮、厚朴、荷叶。治夏月霉湿,胸腹满闷,气机不畅。

辛苦香淡汤(《湿温大论》):佩兰、藿香、川朴、半夏、黄芩、黄连、枳实、滑石、苡仁。治湿温症。

文献摘录《素问?奇病论》:「津液在脾,故令人口干也,此肥美之所发也。......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本草纲目》:「按『素问』云,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以行其精气,津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所发也,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本草经疏》:「肺主气,肺气郁结,则上窍闭而下窍不通,胃主纳水谷,胃气郁滞,则水唋不以时化而为痰癖,兰草辛平能散结滞,芬芳能除秽恶,则上来诸症自疗,大多开胃除恶,清肺消痰,散郁结之圣药也。」

砂仁(附:砂仁壳、砂仁花)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阳春砂AmonumvillqsumLouv.或海南砂A.longiligulare T.L.Wu或缩砂A.xanthioidesWall.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临床应用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泄泻等症。

砂仁气味芳香,辛温通散,善于化湿行气,为醒脾和胃之良药,对于湿阻脾胃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呕吐泄泻等症,常配合白术、陈皮等同用;对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常配合陈皮、厚朴、木香等同用;对于脾虚气滞,可与党参、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胃虚寒,腹痛泄泻。

砂仁辛温入脾,能温中止泻,常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腹痛泄泻,多与温中祛寒的干姜、熟附子,陈皮等同用。

3.用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砂仁又能安胎,故适用于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等症。临床上用治胎动不安,常配合白术、苏梗等同用;治妊娠恶阻,可配合半夏、竹茹等同用。

处方用名缩砂仁、西砂仁(产国外,质较差,去壳,打碎用)、春砂仁、阳春纱(产广东阳春县者,质佳。春砂仁,附去壳者;阳春砂,附带壳者。打碎用)、砂全壳砂(带壳的西砂仁,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入汤剂宜后下。

附药1.砂仁壳:即阳春砂或缩砂的果壳。性味、功效与砂仁相同,但温性略减,力较薄弱。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呕恶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

2.砂仁花:即阳春砂的干燥花。功用及用量同砂仁壳。

按语1.砂仁气味辛温,气味芳香,化湿而能行气,故治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温中而能止泻,故治寒湿为患,大便泄泻。更有行气安胎之功,能治胎动、恶阻诸症。以其入脾胃肾经,故为中下焦寒湿气滞要药。

2.前人临床处方应用熟地黄又恐其滋腻妨胃,每以砂仁拌用,诚有补而兼行之利,维亦可另用佐之,不必拘于相拌而施之。

方剂举例香砂六君汤(《医方集解》):木香、砂仁、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治气虚痰饮,呕吐痞闷,脾胃不和。

文献摘录《珍珠囊》:「治脾胃气结滞不散。」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

《本草经疏》:「气味辛温而芬芳,香气入脾,辛能润肾,故为开脾胃之要药,和中气之正品,若兼肾虚,气不归元,非此为向导不济。」

「若咳嗽多缘肺热,则此药不应用矣。」

《本草汇言》:「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然古方多用以安胎何也?盖气结则痛,气逆则胎动不安,此药辛香而散,温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不争,通畅三焦,温行六腑,暖肺醒脾,养胃养肾,舒达肝胆不顺不平之气,所以善安胎也。」

《玉揪药解》:「和中调气,行郁消滞,降胃阴而下食,达脾阴而化谷,呕吐与泄泻皆良,咳嗽与痰饮俱妙。善疗噎膈,能安胎妊,调上焦之酸腐,利下气之秽浊。清升浊降,全赖中气,中气非旺,则枢轴不转,脾陷谓逆。」

白豆蔻(附:豆蔻壳、豆蔻花)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临床应用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胸闷气滞,以及湿温初起等症。

白豆蔻气味芳香,辛温通散,功能化湿醒脾,兼能行气对湿阻气滞作用较好,可与苍术、半夏、陈皮等同用。本品气清上浮,能入肺经,又可用于气滞胸闷之症,可配厚朴、枳壳等同用。此外,还可用于湿温初起,如属热盛者可配黄芩、连翘、竹叶等同用;湿重者可合淡渗利湿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

2.用于恶心呕吐。

白豆蔻能温中散寒,具有止呕作用,用治胃寒呕恶,常合半夏、藿香、生姜等同用。治小儿胃寒吐乳,可配砂仁、甘草共研细末,常渗口中。

处方用名白豆蔻、豆蔻、紫豆蔻(带壳,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入汤剂宜后下。

附药1.豆蔻壳:即白豆蔻的果壳。功用与豆蔻相同,但温性略减,力亦较弱。适用于寒湿气滞、脘腹胀闷、胃呆、呕吐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

2.豆蔻花:即白豆蔻的干燥花。功用与用量同豆蔻壳。

按语1.白豆蔻辛温而不热,芳香而气清,入肺经宣滞宽胸,入脾胃化湿行气,温中而能止呕,为中上二焦寒湿气滞之要药。

2.砂仁与白豆蔻,性味相同,皆入脾胃,均有化湿醒脾、行气宽中作用,惟

砂仁芳香而气浊,能温中止泻,且入肾经,适用于中下二焦寒湿气滞,尚有安胎作用;

白豆蔻芳香而气清,能温中止呕,且入肺经,适用于中上二焦寒湿气滞之症。

方剂举例白豆蔻汤(《沉氏遵生》):白豆蔻、藿香、陈皮、生姜。治反胃呕吐。

文献摘录《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药,散胸中滞气,感寒腹痛,温暖脾胃,赤眼暴发,白睛红者。」

《本草经疏》:「主积冷气及伤积吐逆,因寒反胃。暖能消物,故有主消谷;温能通行,故主下气。东垣用以散肺中滞气,宽膈进食,去白睛翳膜,散滞之功也。」

《玉揪药解》:「最驱膈上郁浊,极疗恶心呕秽,嚼之辛凉,清肃肺腑,郁烦应时开爽。」

《本草求真》:「本与缩砂属一类,气味既同,功亦莫别,然此另有一清爽妙气,上入肺经气分,而为肺家散气要药;其辛温香窜,流行三焦,温暖脾胃,......不似缩砂密辛温香窜兼苦,功专和胃、醒脾、调中,而于肺、肾其它部则止兼而及之也。」

苍术

药用菊科草本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或关苍术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解表,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寒湿白带,湿温病以及湿热、脚膝肿痛、痿软无力等症。

苍术温燥而辛烈,主要用于寒湿较重的症候一般以舌苔白腻厚浊作为选用的依据。由于其燥湿力强,湿去则脾胃得以健运,故称其功用燥湿健脾。临床用治湿阻脾胃,而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苔白腻厚浊等症,常与厚朴、陈皮等配伍应用;用治寒湿白带,可配白芷同用。本品虽属温燥之品,然燥湿力强,又每配合清热之品以治湿热为患之证,如湿热白带,又可配知母、苦参、木头回;湿热、脚膝肿痛、痿软无力,可配黄柏、牛膝、苡仁等同用;湿温病证可配石膏、知母等同用。

2.用于风湿痹痛、肢体关节疼痛。

本品既能温燥除湿,又能辛散祛风,散除经络肢体的风湿之邪,对寒湿偏重的痹痛尤为适宜,可配合羌活、独活等同用。

3.用于风寒表证。

本品辛散,兼能散寒解表,适用于感受风寒湿邪的头痛、身痛、无汗等症,常与羌活、细辛、防风等同用。

4.用于夜盲、眼目昏涩。

苍术生用有明目之功,为治夜盲要药,可与猪肝或羊肝、石决明等配伍同用。

此外,本品气味芳香,又能辟秽,民间每于夏历端午节用苍术与白芷在室内同燃,用以辟疫。经近人实验,此法确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处方用名制苍术(用米泔水浸透,再蒸黑,减少辛燥之性。)

炒苍术(用麸皮拌炒至微**为度,减少它辛燥之性。)

生苍术(用米泔水浸润,切片,晒干。药性较辛燥。)

茅术、炒茅术、焦茅术、灸茅术(麸皮拌炒)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苍术苦温,能入脾胃,燥湿健脾,以除寒湿中阻之症;辛香且主行散,祛风胜湿,以治风湿痹痛之候。兼能发散除风湿在表,且可明目愈雀目夜盲。

2.苍术性偏温燥,易于伤阴,以湿浊内阻、舌苔厚腻者用之为宜。如阴虚有热、大便燥结及多汗者,不宜应用。然雀目夜盲之症则不必拘于有湿才可应用的说法。

方剂举例平胃散(《和局方剂》):苍术、知厚朴、陈皮、甘草治呕吐腹泻,上腹部痞满疼痛。

二妙散(《丹溪心法》):苍术、黄柏。治下肢红肿疼痛,痿弱无力。

白虎加苍术汤(《活人书》):石膏、知母、甘草、粳米、苍术。治湿温,汗多,身重足冷;或湿痹化热,以及夏秋季高热,具头重如裹,胸闷,口渴不欲饮,关节疼痛,舌苔白腻者。

神术散(《和局方剂》):苍术、高本、白芷、细辛、羌活、川芎、甘草、生姜、葱白。治外感风寒湿邪,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者。

文献摘录《本草通玄》:「宽中发汗,其功胜于白术,补中除湿,其力不胜白术。大抵卑坚之土,宜以白术以培之,敦阜之土,宜于苍术以平之。」

《药品化义》:「味主辛散,性温而燥,燥可去湿,专入脾胃,主治风寒湿气,山岚瘴气,皮肤水肿,皆辛烈逐邪之气也。统治三部之湿,若湿在上焦,易生湿痰,以此燥湿行痰;湿在中焦,滞气作泻,以此宽中健脾;湿在下部,足膝痿软,以此同黄柏治痿,能令足膝有力;取其辛散气雄,用之散邪发汗,极其畅快。」

《本草正义》:「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切上切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最能驱除秽浊恶气,阴霾之域,久旷之屋,宜焚此物而后居人,亦此意也。凡湿困脾阳,倦怠嗜卧,胸膈满闷,甚则胀而舌浊厚腻者,非茅术芳香猛烈,不能开泄,而痰饮弥漫亦非此不化。......而脾家郁湿,或为胀,或为肿满,或为泻泄疟痢,或下流而足重跗肿,或积滞而二便不利,及湿热郁蒸,发为疮疡流注,或寒湿互结,发为阴疽酸痛,但有什浊不可见证,茅术一味,最为必需之品。是合内外各病,皆有大用者。」

厚朴(附:厚朴花)

药用木兰科乔木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皮、根皮及枝皮。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行气,降逆平喘。

临床应用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以及气滞胸腹胀痛,便秘腹胀,梅核气等症。

厚朴既能温燥寒湿,又能行气宽中,为消胀除满之要药,常与苍术、陈皮等配合用于湿困脾胃、脘腹致胀满等症。本品行气作用较佳,对气滞胸腹胀痛,可配木香、枳壳同用;便秘腹胀,可配大黄、枳实同用;治痰气互结梅核气,可配苏叶、半夏等同用。

2.用于痰湿咳嗽等症。

厚朴又能温化痰湿,下气降逆,故可用于痰湿内蕴、胸闷喘咳,常与苏子、半夏,或麻黄、杏仁等同用。

处方用名厚朴、制川朴、制厚朴(用生姜、苏叶煎汁,趁热拌入,细匀拌透,干燥后用。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厚朴花:即厚朴的花蕾。功能宽中利气,化湿开郁,适用于湿阻气滞所致的胸痞满及肝胃气郁、胃脘疼痛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

按语1.厚朴苦温,性燥味辛善散,能燥除脾家之湿浊,行散胸腹之气滞,无论有形、无形,凡属胀闷之症咸可用之,为燥湿行气、除满消胀之良药。复能下气平喘,以治痰湿咳喘之症,但内热津枯者忌用。

2.苍术、厚朴苦辛而温,性均温燥,善治寒湿中阻之症,唯

苍术燥性较烈,燥湿而健脾,且能祛风胜湿以治痹痛、发散以解表、明目而治夜盲之证;

厚朴则燥湿以行气,除满消胀之力佳,且能下气平喘以治喘咳之疾。

方剂举例厚朴三物汤(《金匮要略》):厚朴、大黄、枳实。治腹满而大便秘者。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治七情郁结,痰涎凝聚,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闷不舒的“梅核气”;或痰湿壅阻,胸满气急;或中脘痞痛,伴有呕吐者。

连朴饮(《霍乱论》):厚朴、川连、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山栀、芦根。治湿热蕴伏而成霍乱,兼能行湿涤痰。

心腹气痛丸(《上海市药品标准》):麝香、冰片、朱砂、珍珠、琥珀、木香、佛手、川朴、陈皮、沉香、降香、橘红、桃仁、三棱、莪术、乳香、蒲药、延胡索、郁金、鸡内金。治气滞不舒,胸腹胀痛,突然发作者。

文献摘录《本草经疏》:「气味辛温,性复大热,其功长于泄结散满,温暖脾胃,一切饮食停积,气壅暴胀,与夫冷气、逆气、积年冷气入腹,肠鸣,虚吼,痰饮吐沫,胃冷呕逆,腹痛泄泻及脾胃状实之人,偶感风寒,气实人误服参、耆致成喘胀,诚为要药。然而性专消导,散而不收,略无补益之功。」

《本草汇言》:「宽中化滞,平胃气之药也。凡气滞于中,郁而不散,食积于胃,羁而不行,或湿郁滞而不去,湿痰聚而不清,用厚朴之温可以燥湿,辛可以清痰,苦可以下气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胃气上逆,恶心呕秽,胃气郁结胀满疼痛,为温中下气之要药。为其性温味又兼辛,其力不但下行,又能上升外达。」

草豆蔻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草豆蔻AlpiniaKatsumadaiHayata的近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行气,温胃止呕。

临床应用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

本品性味辛温,气味芳香,而温燥之性较强,功能燥湿行气,可用于湿阻脾胃之脘腹胀满,尤以寒湿偏盛者为宜,常与川朴、砂仁、陈皮等配合应用。

2.用于寒湿呕吐。

本品辛温散寒,专入脾胃,又能温中止呕,用治寒湿郁滞呕吐,常与半夏、生姜等配伍应用。若是寒湿脚气兼有呕吐者可配吴茱萸、槟榔等同用。

处方用名草豆蔻(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

方剂举例草豆蔻散(《证治准绳》):草豆蔻、紫苏、赤茯苓、前胡、木通、槟榔、吴茱萸、半夏、枳实。治脚气呕逆,胸中满闷,不下饮食。

文献摘录《本草衍义补遗》:「草豆蔻性温,能散滞气,消膈上痰。若明知身受寒邪,日食寒物,胃脘作疼,方可温散,用之如鼓应桴;或湿痰郁结成病者,亦效。」

《名医别录》:「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本草纲目》:「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

草果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草果Amomumtaso-kocrevostetLemarie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散寒,截疟。

临床应用1.用于寒湿中阻、脘腹胀满、吐泻等症

草果香浓辛烈,有较强的燥湿散寒功效,可用于寒湿阻滞脾胃、脘腹胀满;疼痛及呕吐腹泻等症,可与草豆蔻、厚朴、苍术等同用。

2.用于疟疾。

草果又能截疟,药性温燥,以治寒湿偏盛之疟疾为宜。对山岚瘴气、秽浊湿邪所致的瘴疟尤为常用,可与常山、柴胡、知母等配伍。

处方用名草果、草果仁、炒草果仁(炒,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

方剂举例草果饮(《证治准绳》):草果、高良姜、厚朴、藿香、半夏曲、丁香、青皮、生姜、大枣治寒湿内积,胸腹胀痛。

达原饮(《温疫论》):槟榔、厚朴、芍药、黄芩、草果、甘草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先憎寒而后发热,继而但热不寒,或发热傍晚益甚,头疼身痛,脉数。

文献摘录《饮膳正要》:「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

《本经逢原》:「除寒,燥湿,开郁,化食,利膈上痰。」

《本草正义》:「草果,辛温燥烈,善除寒湿而温燥中宫,故为脾胃寒湿主药。」

「按岚瘴皆雾露阴湿之邪,最伤清阳之气。故辟瘴多用温燥芳香,以胜阴霾湿浊之蕴崇。草果之治瘴疟,意亦犹是。」

《本草求真》;「草果与草豆蔻,诸书皆载气味相同,功效无别,服之皆能温胃逐寒。然此气味浮散,凡冒巅雾不正瘴疟,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

其它具有化湿功效的药物

1.化湿:扁豆(补虚药)

2.化痰湿:石菖蒲(开窍药)

3.清化湿热:海桐皮(祛风湿药)

4.温燥寒湿:白芷(解表药)、橘皮(理气药)、半夏、南星(化痰止咳平喘药)、白术(补虚药)。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特征。大多数由病毒引起,少数为细菌所致。若全身症状较重,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者,称为“流行性感冒”。感冒是感受风邪,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最易转变他症,为常见外感症之一。现代医学的普通感冒、病毒性、流行性感冒以及细菌性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与中医学感冒或时行感冒相似。

方一苏杏丸

出处《土、单、验方选编》

组成苏叶10份,杏仁5份。

功用发汗解表,止咳平喘。

主治风寒性流感、感冒,症见恶寒、咳嗽者。

方解苏叶发汗解表,杏仁润肺止咳,二者合用共奏解表止咳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苏叶煎剂具有解热和抗菌作用,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物,缓解支气管痉挛。紫苏成分石竹烯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松弛作用,对丙烯醛或枸橼酸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小鼠酚红法实验表明有祛痰作用,紫苏成分沉香醇也有平喘作用。

用法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或打成片剂,每服2钱,日服2到3次,温水送服。

方二败毒散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柴胡6克,前胡6克,太子参6克,川芎6克,枳壳6克,茯苓6克,桔梗6克,羌活5克,独活5克,薄荷3克,生姜3片。

功用扶正祛邪,祛风解表,开肺降气。

主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方解本方是益气扶正解表的方剂,适用于感冒风寒湿邪而体虚不耐发散的病症。方中羌活、独活、川芎、生姜发散风寒湿邪,羌、独、川芎又善除头、身之痛;柴胡、薄荷升清透表,能散肌表之热;前胡、枳壳、桔梗下气化痰,可除咳嗽胸闷等症;党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尤其是在表散药中配用太子参一味扶正祛邪,可鼓邪从汗而解。前人以感冒时行,为疫毒所致,故以“败毒”名方。

药理柴胡有较明显的解热、镇静、抗惊厥、镇痛、镇咳作用;前胡有较强的祛痰作用,能显著增加呼吸道的黏液分泌;羌活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和抗菌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三流感合剂

出处《四川中医》

组成板蓝根30克,鱼腥草30克,茵陈蒿30克,贯众15克,虎杖15克,牛蒡子10克,黄连10克,薄荷10克(后下)。

功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疏风利湿。

主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方解方中板蓝根、鱼腥草、茵陈蒿、贯众清热解毒,牛蒡子、薄荷利咽消肿,虎杖、黄连疏风利湿,本方虽以清热解毒药为主,但清中寓散,表里双解,并入渗利之品,故有清热解毒、疏风利湿等功效,与本病大多由于感受风热疫毒,且多兼夹湿邪的病因病机吻合,故获效显著。

药理板蓝根、鱼腥草有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免疫增强的作用;茵陈蒿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贯众、虎杖有抗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抗菌作用;牛蒡子煎剂对金**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乙型链球菌和伤寒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四一马煎

出处《福建中医》

组成一枝黄花50克,马鞭草50克。

功用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活血散瘀。

主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方解一枝黄花功善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浙江省民间多用于以治疗上感咽喉肿痛,效果显著;马鞭草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两药配伍,对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发热、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

药理一枝黄花煎剂对金葡菌、伤寒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红色癣菌及禽类癣菌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并能缓解喘息症状、有祛痰作用;马鞭草水及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水煎剂有一定的镇咳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五感冒退热饮

出处《甘肃中医》

组成羌活10克,薄荷6克,防风10克,青蒿15克,板蓝根20克。

功用发汗解表退热。

主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

方解方中羌活、防风发汗力强,解表力胜,辅以苦寒味芳的板蓝根、青蒿,辛凉解表的薄荷,既发挥了辛温解表的特长,又可避免其助热、过度耗散之弊,诸药合用,旨在汗出邪除,邪随汗解。

药理防风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对溶血型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葡菌、产黄青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青蒿有平喘、抗变态反应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六感冒平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组成黄芪25克,板蓝根25克,藿香15克。

功用疏表解毒,益气健脾。

主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气虚者。

方解方中板蓝根、藿香功能清热解毒,发散风邪;黄芪益气固表,三味配合,共奏疏表解毒,益气健脾之效。

药理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板蓝根、藿香有抗多种病毒的作用;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故对上呼吸道感染气虚者有良效。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七加味麻杏石甘汤

出处《福建中医药杂志》

组成麻黄6克,生石膏45克(先煎),杏仁10克,甘草6克,羌活10克,荆芥10克,板蓝根30克,前胡10克,炒牛蒡子10克,薄荷6克(后下)。

功用宣泄肺卫,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型感冒。

方解麻杏石甘汤乃治疗喘咳(寒包火证)的名方,加入羌活、荆芥、板蓝根、前胡、炒牛蒡子、薄荷,其宣泄肺卫,清热解毒之力尤胜。

药理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板蓝根有抗多种病毒的作用,羌活与板蓝根配合,即羌蓝汤,据称其抗感冒病毒的作用更强。

用法每剂药服头煎(不服2煎),日2剂,连服2天,热退停服。

方八蝉蚕解表汤

出处《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

组成蝉衣10克,僵蚕10克,板蓝根10克,连翘10克,桑叶10克,薄荷9克,芦根15克。

功用清热解毒,透邪外达。

主治风热感冒。

方解板蓝根、连翘清热解毒,蝉衣、僵蚕疏风清热解毒;桑叶、薄荷、芦根透邪外达。寓清于疏之中,清润结合,宣散有致。

药理蝉衣、僵蚕有抗惊厥作用、镇静作用、解热作用;连翘在体外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金**葡萄球菌、溶血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等。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武火煎15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根据病情轻重,每日1~2剂,分2~4次温服。

按语若高热神昏,加生石膏、知母、清瘟散;身热恶寒头痛,加菊花、钩藤、清化散;身疼、四肢疼痛,加桑枝、忍冬藤;咽红肿痛,加马勃、公英、牛蒡子;咳嗽,加杏仁、贝母,口渴不欲饮水,芦根加倍;有热便稀,加葛根、泽泻;烦躁不寐,加竹叶芯、莲子心、连翘心、元参心;鼻衄,加白茅根、大小蓟。

方九暑令感冒合剂

出处《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

组成香薷8克,藿香、佩兰、厚朴各10克,炙枇杷叶12克,鸭跖草15克。

功用宣散表卫,清暑热。

主治夏季感冒,高热头痛,胸闷脘痞,身体重痛或咽痛,咳嗽,或身痛无汗,舌质红苔薄腻微黄,脉象濡数。

方解本方系宗黄连香薷汤意,加减化裁而定。方中香薷、厚朴取自于黄连香薷汤,合佩兰功在解署除湿,枇杷叶则具有保金肃肺之长,鸭跖草倍其清热泻火之力,以保无虞。

药理香薷、藿香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可直接抑制流感病毒;鸭跖草抗炎、抗细菌内毒素。

用法每剂加水适量,浸泡半小时,武火煎煮10分钟,过滤取药液备用。每日1剂分2次温服,若入暮高热不减,可酌情加服1剂,再分2次温服。

按语若患者体温高于39.6℃,必须在方中加入黄连5克,咽红肿痛明显时,可加入板蓝根12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