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抑菌液的作用与用法-本草抑菌膏的作用和用法
性味归经 甘、苦,微温。归肺经。
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
1. 用于一般咳嗽,久咳不已,百日咳及肺痨咳嗽。配合紫菀、款冬、黄芩、白及等同用。
2. 用于蛲虫病及人、畜的头虱、体虱等。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水煎或酒浸。
该品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陶弘景谓:“其根数十相连,似天冬而苦强,但古异尔。”《本草图经》谓:“春生苗,作藤蔓,叶大而尖长,颇似竹叶,面青色而光,根下作撮如芋子,一撮乃十五六枚,黄白色,二、三、八月采,曝干用。”以上所述与蔓生百部原植物相符。《本草图经》附有“滁州百部”、“衡州百部”和部”图。滁州百部实即直立百部,衡州百部很像对叶百部,峡州百部为百合科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 Bucnh.-Ham.ex D.Don,《滇南本草》所载百部仨为鞋齿天门冬。本草所载百部以蔓生百部为正品,自古用作杀虱、止咳药。 ①抗菌作用体外试验时百部(品种未鉴定)煎剂及对叶百部酒精浸液对多种致病菌如肺炎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金**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与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肺炎杆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以及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蔓生百部水浸液在体外对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也有报道对真菌并无抗菌作用的。百部(品种不明)能延长培养新城病毒的鸡胚的寿命至36小时。
②杀虫作用蔓生百部与其他种百部(品种未鉴定)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对蚊蝇幼虫、头虱、衣虱以及臭虫等皆有杀灭作用。高浓度百部(品种不明)在体外且能杀鼠蛲虫。
③其他作用用1%碘液1~1。5毫升注入猫的右肋膜腔使产生肋膜炎以引起咳嗽,灌服百部(品种未鉴定)煎剂0.6~0.9克/公斤,并无镇咳作用。从百部属植物中分离出的百部宁碱能引起印防己毒素样惊厥。
炮 制 百部:拣净杂质,除去须根,洗净,润透后切段,晒干。蜜百部:取百部段,用炼蜜(百部段100斤用蜜12斤8两)加入适量开水烊化,拌匀,稍闷,俟蜜水吸收,置锅内文火炒至微**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雷公炮炙论》:凡使百部,用竹刀劈破,去心皮,花作效十条,于檐下悬令风吹,待土干后,却用酒浸一宿,滤出,焙干,细锉用。
性 味 甘苦,微温。
①《别录》:微温。
②陶弘景:似天门冬而苦强,亦有小毒。
③《药性论》:味甘,无毒。
④《日华子本草》:味苦,无毒。
归 经 入肺经。
①《滇南本草》:入肺。
②《本草新编》:入肺经,亦入脾、胃。
功用主治 温润肺气,止咳,杀虫。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1)润肺止咳:用于新久咳嗽,如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及肺结核等。配麻黄、杏仁治小儿风寒咳喘;配紫菀、贝母、寒水石治小儿肺热咳嗽。(2)灭虱杀虫:用于头虱、体虱。浓煎灌肠治蛲虫。
①《抱朴子》:治咳及杀虫。
②《别录》:主咳嗽上气。
③陶弘景:百部火炙酒渍,饮之疗咳嗽,亦主去虱。又主暴嗽。
④《药性论》:治肺家热,上气,咳嗽,主润益肺。
⑤《本草拾遗》:火炙浸酒空腹饮,去虫蚕咬,兼疥癣疮。
⑥《日华子本草》:治疳蛔及传尸骨蒸劳,杀蛔虫,寸白、蛲虫。
⑦《滇南本草》:润肺,治肺热咳嗽:消痰定喘,止虚痨咳嗽,杀虫。
⑧《中国药植志》:与猪蹄煮服,可以治风湿症。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百日咳,肺结核,支气管炎,皮炎,湿疹,荨麻疹,脚癣,阿米巴痢疾。
宜 忌 《得配本草》:热嗽,水亏火炎者禁用。
选 方
①治肺寒壅嗽,微有痰:百部三两(炒),麻黄,杏仁四十个。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热水化下,加松子仁肉五十粒,糖丸之,含化大妙。(《小儿药证直诀》百部丸)
②治寒邪侵于皮毛,连及于肺,令人咳:桔梗-钱五分,甘草(炙)五分,白前一钱五分,橘红一钱;百部一钱五分,紫菀一钱五分。水煎服。(《医学心悟》止嗽散) ③治卒得咳嗽:生姜汁,百部汁。和同合煎,服二合。(《补缺肘后方,) ④治暴嗽: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和蜜等分,沸汤煎成膏咽之。(《续十全方》)
⑤治暴咳嗽:百部根渍酒,每温服一升,日三服。(张文仲)
⑥治久嗽不巳,咳吐痰涎,重亡津液,渐成肺痿,下午发热,鼻塞项强,脚胁胀满,卧则偏左其嗽少止,偏右嗽必连发,甚则喘急,病必危殆:百部、薏苡仁、百合、麦门冬各三钱,桑白皮、白茯苓、沙参、黄耆、地骨皮各-钱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百部汤)
⑦治三十年嗽:百部根二十斤,捣取汁,煎如饴,服一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⑧治遍身黄肿:掘新鲜百部根,洗捣,罨脐上,以糯米饭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软盖在药上,以帛包住,待一、二日后,口内作酒气,则水从小便中出,肿自消也。(《杨氏经验方》)
⑨治牛皮癣:百部、白鲜皮、萆蔴子(去壳)、鹤虱。黄柏、当归、生地各一两,黄蜡二两,明雄黄末五钱,麻油八两.先将百部等七味入袖熬枯,滤去渣,复将油熬至滴水成珠,再下黄蜡,试水中不散为度,端起锅来将雄黄末和入,侯稍冷,倾入磁盆中收贮,退火听用。(《外科十法》百部膏)
⑩治蚰蜒入耳:百部(切、焙),捣罗为末,以一字,生油调涂于耳门上。(《圣济总录》)
(11)咳嗽。用百部根泡酒,每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又方:用百部、生姜,各捣汁,等分,取二合煎服。又方:用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加蜜等分,以沸汤煎成膏,噙咽。
(12)遍身黄肿。用新鲜百部根,洗净,捣烂,敷脐上,以糯米饭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软,盖在药上,外用布包好。一、二天之后,口内有酒气,水从小便出,肿亦渐消。
(13)熏衣虱。和百部、秦艽,共研为末,烧烟熏衣,虱自落。用上两药煮汤洗亦可。 ①治疗百日咳用百部250克制成糖浆800毫升,小儿每次3~5毫升,4小时1次;或每次用百部糖浆10~15毫升,每日3次,连服1周。亦可将百部晒干研粉,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日服3次,1岁以下每次3~10丸,2~4岁20~30丸,5~8岁40~50丸。据百余例的观察,有效率在85%以上,对痉咳期效果特别显著。一般用药2~4日即可见效,治愈时间最天左右,最慢15~19天。有合并症者须加用其它药物。百部糖浆亦可作预防用药。另有报道以百部配合其它中药组成复方应用。
②治疗肺结核百部晒干研粉,以童雌鸡(未产卵的)加水煨汁,调和为丸(每斤百部粉约需净鸡1斤煨成鸡汁12两)。每次3钱,早晚各服1次,20~30天为一疗程,视病情需要可以继续再服。此方用于慢性发作的肺结核效果较好,对长期应用西药抗痨药物效果不显的病例,有时疗效尤为显著。据153例的观察,多数服药一、二疗程后症状改善,食欲增进,体重增加;X线复查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对于病情发展迅速、症状急剧或血沉增速至第一小时末40毫米以上者,此药难以控制,不宜应用。服药后除个别病例有咽干现象外,尚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以百部为主(每剂6~8钱),配伍甘草、紫菀、白果、黄芩、麻黄等,组成几个不同方剂,治疗老年性慢性气管炎100例,经1年的随访观察,总有效率为75%,其中初步治愈率为25%,显效率为9%,好转率为41%。服药后1~2天即觉咳嗽减轻,连服10天之内可出现最高效果。男性及喘息型患者效果较差。少数病例服药后有口干、腹痛、眼睑浮肿等轻微反应,不影响治疗。此外,有用百部配伍等量麻黄、杏仁,以蜂蜜制成丸剂(每丸2钱),早晚各服2丸,10天为一疗程。于夏季观察181例,经1~2疗程后,有效率达88.3%(临床治愈率23.1%,显效率21%,好转率44.2%)。一般在5~10天即见明显疗效。
④治疗蛲虫病小儿每次用百部1两,加水浓煎成30毫升(成人用量加倍),于夜间11时左右作保留灌肠,10~12天为一疗程。通过133例观察,治愈者占62%。如辅以使君子粉和大黄浸泡液内服,则疗效可显著提高。或用20%百部煎液每次30毫升灌肠,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多数病例在一疗程内即获治愈。另报告52例,系用百部5两,配合苦楝皮2两、乌梅3钱,加水800毫升,煎成400毫升,每次用20~30毫升于临睡前作保留灌肠,结果有51例治愈。为了使用方便,以后改为百部5钱,苦楝皮1两,鹤虱5钱,研粉混合装入胶囊,于临睡前取1粒插入肛门内,连用7~10天。
⑤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用百部2两,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冲洗阴道,而后用雄黄粉均匀地喷入阴道皱襞。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观察60例,多数为一个疗程,少数经过2~3个疗程治愈。平均用药3~5日,阴道分泌物显著减少,外瘙痒等自觉症状消失。少数病例复发(多于月经后或流产后),再次治疗仍可获愈。远期效果尚待观察。
⑥治疗癣症用百部20克,浸入50%酒精100毫升中48小时,过滤后再加酒精至100毫升,患处洗净后即以棉签蘸药液涂擦。轻症约3~4天即可见效。此外,用百部制成试剂作百部白雾反应试验,诊断血吸虫病,据1091例血吸虫病患者观察,阳性率占96.72%。深的土层内。肥沃的、排水良好的腐殖壤上最好。
有谁知道这是什么植物?生命了很强,随便摘,随便栽都可以活。听说叶子还可以下汤,对眼睛有好处
小儿口疮是口舌黏膜上出现淡**或灰白色小溃疡,局部灼热疼痛,尤以实热证较为多见,常伴有发热,流涎,纳差,大便干结等症状。
方一白芨连冰粉
出处《新中医》
组成白芨15克,黄连9克,冰片2克。
功用清热泻火,解毒敛疮。
主治小儿口疮属脾胃积热者。
方解黄连清热泻火,解毒疗疮;白芨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冰片能散热止痛、防腐消肿,全方合用,有清热解毒止痛、祛腐消肿之功效,用于小儿口疮证属心脾胃素有蕴热之实火者确有良效。
药理黄连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白芨其主要成分白芨胶及挥发油的止血效果迅速而确实,并有抑制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作用;冰片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上药碾成极细粉末,过130目筛后装瓶备用。令患者先用蒸馏水或淡盐水漱洗口腔后,取药粉约2克,分撒在口腔溃疡处,每天1~2次,5天为1疗程。
方二导赤散加味
出处《江苏中医药》
组成生地黄5~15克,麦冬5~12克,木通3~9克,车前子3~10克(包),鲜竹叶5~6克,甘草梢3~6克。
功用清热泻火。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方中生地黄、麦冬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木通、车前子、鲜竹叶上清心经之火,下清小肠之热而利水;甘草梢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配伍,性味甘寒,清心养阴,利湿导热。此方有利水不伤阴、泻火不伐胃之功。
药理生地黄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麦冬有镇咳祛痰、强心利尿作用;木通有利尿、抗菌作用;车前子有利尿、祛痰、抑菌作用;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甘草其所含甘草次酸、甘草锌能治疗急慢性炎症。
用法水煎频服,日服1剂,重者可日夜各服1剂。
方三釜底抽薪散
出处《中医外治杂志》
组成吴茱萸15克,胡黄连、川大黄各6克,胆南星3克。
功用导热下行,引火归元。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方中吴茱萸为主药,以热治热,引热下行,《本草纲目》曰:“吴茱萸,咽喉口舌生疮者,以吴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热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从治之义。”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使浮游之虚火制;小儿多热易惊,以胆星清热镇惊;大黄取其苦寒沉降之性,使上炎之火得以下泄;醋溶合诸药,且敛中有散,协同引热。诸药合用,寓有引热下行、引火归元之义。
药理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并有利尿作用,还对大肠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大黄有促进排便、抗感染、健胃、止血、降压的作用;胆南星具有祛痰、抗惊厥、镇静及镇痛作用;胡黄连有利胆、抑菌作用。
用法上方共研细末,制成散剂备用。1岁以下小儿每次用药3克,1岁以上可酌情增至6~12克。用时将药末与陈醋适量调成糊状,候患儿睡熟后涂敷于两足心,外用纱布包扎,晨起去之。
方四黄连泻心汤
出处《四川中医》
组成黄连、黄芩各3克,竹叶、生地黄、木通、赤芍各6克,元参、山栀各5克,连翘10克,生甘草2克。
功用清热泄火解毒。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黄连、黄芩苦寒泻火,解毒疗疮;山栀清泻三焦之热;生地黄、赤芍、木通清热凉血降火利火,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走;竹叶、连翘清心除烦,导热下行,质轻性淡善走上焦,配合元参养阴清热使元阴得固,不发明火;甘草清热导火,并能促进溃疡面愈合。
药理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生地黄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木通有利尿、抗菌作用;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赤芍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
用法水煎滤汁200毫升,每日分2~5次服完,每日1剂,3日为1疗程。
方五甘草泻心汤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炙甘草20~30克,黄连3克,黄芩6~9克,干姜3~5克,党参10克,半夏6克,高热者加生石膏(先煎)30克,咽部破溃者加桔梗10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5~10克,小便赤黄者加滑石15克,阴虚火旺者去干姜加沙参、知母各10克。
功用健脾、清热、化湿。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方中炙甘草补虚健脾,宜重用为主药;党参补益中气;黄连、黄芩苦寒泻热;半夏燥湿化痰为辅;干姜温脾助运,同时防苦寒太过为佐。
药理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半夏含挥发油、氨基酸、β-谷淄醇、胆碱、生物碱、葡萄糖苷和醛类等,具有镇咳、祛痰及止吐等作用,所含的葡萄糖醛酸的衍生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天为1疗程。
方六复方五倍子散
出处《黑龙江中医药》
组成五倍子50克、儿茶30克、冰片少许。
功用清热泄火、敛疮止痛。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五倍子属收涩药,《开宝本草》中记载“疗湿癣疥痒脓水……,小儿面鼻疳疮”。《本草纲目》中记载“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湿烂”。儿茶:《本草纲目》中记载“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涂金疮,一切诸疮……”,《本草求真》中记载“……功专清上膈热……收湿,凉血……治一切口疮喉痹”。冰片清热止痛,可消炎,又避免了五倍子对溃疡面的刺激性疼痛。
药理五倍子对小肠有收敛作用,可减轻肠道炎症止腹泻,并有抑菌作用;冰片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主要成分有耐缺氧作用;儿茶有收敛、止泻、降压、抑菌的作用。
用法共研细末,以香油调和,涂于患处,每日1次。
方七鸡黛玉汤
出处《江苏中医药》
组成鸡苏散15克,黛蛤散20克,玉泉散20克。
功用清热利湿,泻火止痛。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鸡黛玉汤方中,鸡苏散由滑石、甘草、薄荷组成,清热利湿兼解表,使热邪从小便而泄,故热可退,渴可解,祛邪而不伤正,利湿兼能和胃;黛蛤散由青黛、蛤壳组成,清热解毒、生肌疗疮且有较强的止痛作用;玉泉散由生石膏、生甘草组成,石膏善清肺胃之火,泻火解毒,为疮家圣药。
药理滑石所含硫酸镁有吸附和收敛功效,内服能保护肠壁;薄荷含有薄荷醇、薄荷酮等成分,具有镇痛止痒之功;青黛有抗癌、抗菌、保肝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从而阻断斑疹丘疹形成疱疹,同时促进疱疹迅速结痂干燥;泽泻能增加尿量并加快尿素、氯化物等体内代谢物质的排泄,因此也能抑制疱疹形成,与石膏有协同作用。
用法将上药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后煎煮,头煎取药液100毫升,二煎取药液50毫升,将二煎药液混合,分3~4次服完,连服3日。若采取漱口方式,同样有效。
方八口疮清饮
出处《中国民间疗法》
组成生石膏(先煎)10~30克,川连3~6克,黄芩9克,焦山栀9克,连翘9克,薄荷(后下)5克,淡竹叶10克,生军(后下)3克。
功用清上泄下。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方中以生石膏、黄连、黄芩、山栀之大苦大寒,泻中焦气分之火;配连翘、薄荷轻扬清上以通达宣泄;伍生军、淡竹叶泻腑实、清心火,并引三焦火热从水道、谷道而出。全方共奏清上泄下之功。
药理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从而阻断斑疹丘疹形成疱疹,同时促进疱疹迅速结痂干燥;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薄荷含有薄荷醇、薄荷酮等成分,具有镇痛止痒之功;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栀子有降压、利胆、解热、镇静、抑菌作用。
用法上药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方九口疳八味散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大青叶、鲜生地、生石膏各30克,鲜芦根25克,黑玄参15克,京赤芍、粉牡丹皮各10克,生甘草3克。
功用清热养阴,活血凉血。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方中生石膏、鲜芦根性甘寒,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大青叶解毒力强,又能凉血,对此症有良效;生地黄、玄参养阴清热,兼能通便;牡丹皮、赤芍既凉血又能清心除热,散血化瘀;再调以甘草,和中解毒,缓和生石膏、大青叶的峻烈作用,药虽八味,功效擅一。
药理生地黄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赤芍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大青叶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乙肝表面抗原以及流感病毒亚甲型均有抑制作用,并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芦根具有解热、镇静、镇痛、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抑制骨骼肌收缩作用;玄参有降血压、降血糖、解热和强心作用;牡丹皮有解热、镇静、镇痛、解痉、抑菌、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
用法每日1剂,煎二汁,每汁150毫升,少量频服,服药期间,均不服其它药物。
方十验方
出处《山东中医杂志》
组成吴茱萸15克。
功用引火归源。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吴茱萸加醋有引火下行之功效,且涌泉穴属肾经,有引火归源、退虚热的作用。
药理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有利尿作用;对大肠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
用法将吴茱萸研成细末,加醋调糊,敷于双侧涌泉穴,连续治疗3天。
方十一口炎散
出处《江西中医药》
组成吴茱萸6克,重楼6克,乌贼骨5克,黄连6克,蒲黄5克,大黄6克。
功用清热解毒,化瘀敛创。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本方以吴茱萸为主药,其性虽热但取其引热下行,引火归原功效;重楼、黄连有清热解毒、散瘀作用;乌贼骨有收敛创面、破瘀血功效;而大黄苦寒,长于通下泄热;加用蒲黄以加强活血祛瘀生新止痛功效。
药理大黄有促进排便、抗感染、健胃、止血、降压的作用;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并有利尿作用,还对大肠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黄连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蒲黄有促进凝血,降血压,改善微循环,抗炎,利胆,利尿,镇痛,平喘等作用;乌贼骨有抗消化性溃疡、抗肿瘤、抗放射及接骨作用。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瓶装密封备用。使用时用棉签沾取药末涂在溃疡面上,每日3次。一般使用1~2天创面即可愈合,3天为一个疗程。
方十二龙胆泻肝汤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龙胆草2~5克,山栀、黄芩、柴胡、生地黄、当归、木通、泽泻、竹叶各6~10克,车前子、地榆各12~20克,甘草3~6克。
功用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选用胆草、黄芩、山栀苦寒泻火、解毒,直拆其火势;选用泽泻、木通,重用车前子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清利;当归、生地黄活血养血益阴;柴胡祛风透热;竹叶清热除烦,导热下行,质轻性淡、善走上焦;甘草抗炎抗过敏,对溃疡面有保护作用;地榆能泻火解毒,并有收敛作用,能使溃疡面渗出减少,疼痛明显减轻,愈合加速。
药理生地黄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木通有利尿、抗菌作用;车前子有利尿、祛痰、抑菌作用;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山栀有降压、利胆、解热、镇静、抑菌作用;柴胡有镇静、安定、镇痛、解热、镇咳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龙胆草有抑菌、镇静、肌松、降压、健胃作用;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泽泻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肿作用。
用法日1剂,水煎服。
哪些药方有助于治疗宫颈癌?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全年均可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鱼腥草(30张)
鱼腥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伏地蔓生、生根,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
花小,夏季开,无花被,离瓣花类中的不完全花,无花萼、无花瓣,淡黄绿色穗状花序,两性花,白色似花片的构造为大型总苞片,长在花序基部。[1]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具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鱼腥草是治肺痈之要药。
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鱼腥草生长于阴湿处或山涧边,常可在野地、路旁、庭园树下等较阴湿的地方发现,大片蔓生。该植物中国南方各地较常见。[1]
也有名猪鼻孔一种植物,长相除颜色不同外,应是同一个物种,但猪鼻孔较小株,叶子成朱红色。也有大型的品种(阴暗处长的较大,一般长至1到2米),在四川等地在夏秋交季开始生长于阳光充裕、水分充足的田梗边等,采10厘米左右的嫩苗,取根和少部分叶作凉菜用,拌上辣椒,盐等。与江南等地的折耳根凉菜相比,味道不腥,更脆口,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而且作凉菜上桌一般只会用朱红色叶子这个品种,这是最大的一个区别。
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医学作用
药品简述
鱼腥草-原植物
药名:鱼腥草
汉语拼音:Yú Xīnɡ Cǎo
英文名:herbahouttuyni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别名:蕺菜,折耳根、臭菜、侧耳根、臭根草、臭灵丹、朱皮拱、猪皮公。
性味:性微寒,味苦。
①《别录》:味辛,微温。
②《履巉岩本草》:性凉,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④《纲目》:辛,微温,有小毒。
⑤《医林纂要》:甘辛咸。
归经:归肺经、膀胱、大肠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主治:热淋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①《别录》:主蠼螋溺疮。
②《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③《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
④《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⑤《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硇毒。
⑥《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⑧《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⑨《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⑩《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
⑾《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25克,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药材基源: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
生态环境:生长于沟边、溪边及潮湿的疏林下。
资源分布: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采收和储藏: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洗净,阴干用或鲜用。
药 材 名:
鱼腥草、折儿根、狗腥草、臭菜
中文科名:
三白草
拉丁科名:
Saururaceae
中文属名:
三白草
拉丁属名:
Houttuynia
中文种名:
鱼腥草[2]
拉丁种名: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药用部位:
地上部分
分 布:
秦岭、长江以南、
生 境:
山坡林下、田埂边、路旁或水沟边草丛中
习 性:
阳生
繁殖方式:
种子
功 能:
消炎、解毒、驱虫
主 治:
肺脓疡、肺炎、支所管炎、肠痛、痢疾、尿路感染。
服用禁忌
1.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2.《名医别录》:多食令人气喘。
3.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化学成份
地上部分含挥发油、内含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decanoy 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ic aldehyde),a-蒎烯(a-pinene)和芳樟醇(linlool),前两者并有特异臭气。还含甲基正壬基甲酮(methyL-n-nonylketo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丁香烯(caryophellene)。通常所说的鱼腥草素指的是癸酸乙醛的亚硫酸氢钠的加成物。另含阿福甙(afzelin),金丝桃甙(hy-perin),芸香甙(rutin),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叶含槲皮甙(quercitrin),花和果穗含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
鱼腥草
全草含挥发油, 其中有效成分为癸酰乙醛(即鱼腥草素,Decanoyl 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aldehyde), 2-十一烷酮(2-Undecano- ne),丁香烯(Caryophyllene), 芳樟醇(Linalool)、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α-蒎烯(α-Pinene)、莰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和d-柠檬烯(d-Limonene)、甲基正壬基酮(Methyl-n-nonyl- ketone)、癸醛(Capric aldehyde)、癸酸(Capric acid). 花、叶、果中均含有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瑞诺甙(Reynoutrin)、金丝桃甙(Hyperin)、阿夫甙(Afzerin)、芸香甙(Rutin).
尚含有绿原酸(Chlorogenic)、棕榈酸(Palmitic)、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氯化钾、硫酸,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和蕺菜碱(Cordarine).
药理作用
1.提高免疫力[3]
鱼腥草可以增强WBC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备解素,在治疗慢性气管炎时,合成鱼腥草素可使患者WBC对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明显提高,血清备解素明显升高。家兔每日肌肉注射鱼腥草素8mg。连续给药3天后,血清中备解素也明显升高,鱼腥草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感染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2.抗菌作用
复方鱼腥草合剂
鱼腥草中提得一种**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的链球菌、金**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作用,人工合成的癸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为合成的鱼腥草素。合成的十二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为新色腥草素,体内外实验对多种细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葡萄球菌及耐青霉素MIC为62.5-80mcg/ml,对流感杆菌为1.25mg/ml。普拜氏液体培养基上对结核杆菌H37RY株为16mcg/ml。在改良的苏通氏半固体培养基上则为25mcg/ml,其钾盐为12.5mcg/ml。
3.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鱼腥草煎剂(l: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孤儿病毒ECHO11的生长。朱宇同报道:用乙醇提取得到几个非挥发油部份。其中鱼腥草素Ⅲ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预防性保护作用,对EMC和HSVⅡ作用不明显,合成鱼腥草素的衍生物亦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鱼腥草提取物(4g生药/ml)对复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有明显预防保护作用。而对脑心肌炎病毒及疱疹病毒Ⅱ型感染无明显保护作用。并证明鱼腥草抗流感病毒成分不在挥发油部分,而在非挥发物中。
4.利尿作用
用鱼腥草提取物灌流蟾蜍肾或蛙蹼,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从而具有利尿的作用。其作用可能由有机物所致,钾仅起增加利尿的附加作用,直接作用时,能使钩端螺旋体活动减弱-亡—裂解,亦能推迟人工感染钩端螺旋体的豚鼠的发病期。
5.防辐射作用
鱼腥草是惟一在爆炸点能顽强再生的中药材。鱼腥草具有抗辐射作用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且无任何毒副作用,不仅适用于空勤人员,也适用于经常接近辐射源的人员,如X光机和电脑操作人员,以及常看电视的人群。电脑一族必吃的防辐射食物。
6.和TMP配伍作用
和TMP配伍作用的研究,张永恒报道,0.75mg/ml鱼腥草组和0.75mg/ml鱼腥草-7.5mg/mlTMP配伍组对比(t=5.6)P<0.001,有非常显着的差异性。0.75mg/ml鱼腥草素-7.5mg/mlTMP配伍组与7.5mg/mlTMP组对比(t=2.78)P<0.01,差异显着。说明二者合用的抑菌作用比单用为优,二者有协同作用。0.1ml/ml鱼腥草挥发油无抑菌作用,0.1ml/ml鱼腥草挥发油-7.5mg/mlTMP配伍组和7.5mg/mlTMP组对比(t=4.2)P<0.001,有极显着拮抗作用,说明鱼腥草挥发油能降低TMP的抑菌作用。
7.病原微生物作用
鱼腥草鲜汁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加热后作用减弱.体外试验证明,鱼腥草煎剂对多种革兰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如金**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志贺、施氏、福氏及宋内痢疾杆菌、肠炎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鱼腥草提取物在体外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鱼腥草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油状物, 对各种微生物(尤其对霉菌和酵母)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亦有抑制作用.但也有报道认为, 鱼腥草煎剂抗菌作用不甚明显。
鱼腥草的主要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对多种细菌、抗酸杆菌及真菌等均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但该种化合物性质不稳定.其亚硫酸氢钠加成物则性质稳定而又保留其抗菌活性.中国人工合成的癸酰乙醛的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为合成鱼腥草素, 在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都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以金**葡萄球菌及其耐青霉素株、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较为敏感, 卡他球菌、伤寒杆菌次之,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痢疾杆菌不甚敏感.对于小鼠的结核菌感染, 鱼腥草素能明显延长其生存时间.另外,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孢子丝菌、曲菌、着色霉菌、红色癣菌、叠瓦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鲨癣菌等亦有明显抑制作用。
鱼腥草煎剂在试管内对钩端螺旋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直接作用时,能使钩端螺旋体活动减弱-亡-裂解, 并能推迟人工感染钩端螺旋体的豚鼠的发病期。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鱼腥草煎剂(1: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有抑制作用, 并能延缓孤儿病毒(ECHO11)的生长.实验证明:鱼腥草抗流感病毒成分在非挥发物中.鱼腥草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有明显预防保护作用,用灌胃和滴鼻给药途径均有明显效果;但对脑心肌炎病毒及疱疹病毒Ⅱ型感染无明显保护作用。
8.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鱼腥草煎剂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外周血白细胞吞噬金**葡萄球菌的能力.合成鱼腥草素能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提高家兔及患者血清备解素水平。
9. 抗肿瘤作用
新鱼腥草素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效果可能与提高癌细胞中的 cAMP 水平有关.实验表明:在不同时间对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新鱼腥草素,其癌细胞总数、癌细胞分裂指数、腹水量均有明显降低, 而癌细胞内的 cAMP 水平却有增高。
10.抗炎作用
鱼腥草煎剂对大鼠甲醛性脚肿有显著抗炎作用,亦能显著抑制人γ-球蛋白在Cu++存在下的热变性;鱼腥草素能显著抑制巴豆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对HCA引起的腹腔毛细血管染料渗出也有显著抑制作用.鱼腥草所含槲皮素、槲皮甙及异槲皮甙等黄酮类化合物亦有显著抗炎作用,能显著抑制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亢进。
11.其它作用
鱼腥草油能明显拮抗慢反应物质(SRS-A)对离体豚鼠回肠的作用, 能明显抑制致敏豚鼠离体回肠的过敏性收缩,拮抗组胺、乙酰胆碱对豚鼠回肠的收缩, 并对豚鼠过敏性哮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鱼腥草水溶液皮射有轻度的镇静、抗惊作用,能抑制小鼠的自发运动, 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对抗士的宁所致惊厥;20~40mg/kg 静注于犬可使其血压下降40~50mmHg(5.32~6.65kPa), 并能抑制离体蟾蜍心脏.鱼腥草煎剂能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并有镇痛、止血作用.腹腔注射对氨水喷雾所致的小鼠咳嗽有止咳作用,但无祛痰平喘作用。
12.毒性
鱼腥草毒性很低,小鼠皮射的LD50是1.6±0.081g/kg,给体重17-20g的小鼠静脉注射1.5mg的鱼腥草素(相当于人体注射剂量的200倍左右),观察1周无亡现象,且90%体重增加,经解剖亦未见病变发生。对犬静脉滴注38-47mg/kg不致引起亡,剂量增至61-64mg/kg则可引起亡,解剖可见肺部有严重出血和血栓。给犬皮射每日80-160mg/kg,连续1mo,可见有大量的流涎,早期常出现呕吐,对食欲、血象及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的影响。给犬灌胃,每日80-160mg/kg,连续1个月,可见有大量流涎现象,早期常出现呕吐,另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曾有实验:目的评价鱼腥草注射剂的免疫毒性。方法将昆明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鱼腥草注射剂组(0.5 mL/20 g,1 mL药液相当于生药材2 g)、牛血清蛋白组(0.5 mg/20 g)和生理盐水组(0.5 mg/20 g),静脉注射30 d,第30天检测血常规、淋巴细胞分类,并进行免疫器官质量检测及脏器指数实验、溶血空斑实验(PF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半抗体法),比较各组小鼠的免疫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鱼腥草注射剂组小鼠免疫器官脏体比下降、吞噬细胞功能显著增强、溶血空斑数明显增加、CD4+/CD8+比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鱼腥草注射剂具有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其免疫毒性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4]
应用价值
每100克新鲜嫩茎叶含蛋白质2.2克,碳水化合物6克,脂肪0.4克,钙74毫克,磷53毫克。全草含挥发油0.0049%,其中主要成分为鱼腥草素(根茎挥发油亦含此素)、甲基正壬基酮、月桂醛、月桂烯、柠檬烯、樟烯等。此外,还含有氯化钾、硫酸钾、蕺菜碱、金丝桃甙、芸香甙以及B-谷甾醇、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花、叶、果中均含有槲皮素、槲皮甙、异槲皮甙、瑞诺甙及金丝桃甙。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排脓消痈,利尿消肿通淋等保健功效。
鱼腥草具有抗菌作用。 鱼腥草中所含鱼腥草素、月桂醛、甲基正壬基酮、香乙烯及槲皮甙、蕺菜碱等挥发油成分,对金**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革兰阳性芽孢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金**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强。
药用
1.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及肺热咳嗽,痰黄而稠等。前者,常与桔梗、芦根、冬瓜仁等同用,以加强清热解毒,消肿 排脓作用;后者,常与黄芩、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药同用。该品为治肺痈之要药。
2.用于热毒疮疡,常与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内服外用均可。
3.用于热林小便涩痛,常与木通、滑石、车前子等利尿通淋药同用。
4.现代多用治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气管炎,尿路感染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该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临床报道广泛用于治疗肺炎、咯血、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流感、肺脓疡、癌性胸水、感冒发烧、肺癌、宫颈糜烂、化脓性关节炎、习惯性便秘、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性肝炎、肾病综合征、单纯疱疹性角膜炎、鼻炎、化脓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丘疹状荨麻疹、慢性咽炎、肛肠病、前列腺炎、红斑狼疮、血管瘤、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等。
5.以鱼腥草为主要成分的常用中成药制剂有鱼腥草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作用,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白带,尿路感染,痈疖等。又如复方鱼腥草片(由鱼腥草、黄芩、板蓝根、连翘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外感风热引起咽喉疼痛、扁桃腺炎等。
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咙;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治肺炎,肺脓疡,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禁忌:1.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2.《名医别录》:多食令人气喘。3.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等。
云南本草是什么公司
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宫颈癌的转移,可向邻近组织和器官直接蔓延,向下至阴道穹窿及阴道壁,向上可侵犯子宫体,向两侧可侵犯盆腔组织,向前可侵犯膀胱,向后可侵犯直肠。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半数以上,其亡率为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常无任何症状,多在普查中发现。子宫颈癌的主要症状是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增多和疼痛等。其表现的形式和程度与子宫颈癌病变的早晚及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宫颈癌是来自宫颈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阴道流血、白带增多、稀薄如水样或米汤样,混有血液、有腥臭味等为特征。晚期病灶波及盆腔结缔组织、骨盆壁、压迫输尿管或直肠、坐骨神经时,常有尿频、尿急、肛门坠胀、大便秘结、里急后重、下肢肿痛等症状。
该病属中医学“五色带下”、“崩漏”等病范畴。局部临床表现如出血、带下等为标,肝肾亏虚,冲任失调为本。
方一
组成白英30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白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药理白英含β-羟基甾体生物碱,蛇果草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细胞集落形成有抑制作用,对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
用法水煎服。
方二
组成花椒30克,大枣30克。
功用解毒散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花椒功能温中散寒,杀虫解毒。
药理花椒有明显的抗菌、杀虫、燥湿止痒作用,可抑制和杀灭多种致病菌,通过毛细血管降低组织通透性间液,减低炎症反应以及显著提高动物的致痒阈,还有镇痛抗炎和局部麻醉作用。
用法水煎常服。
方三
组成猫眼草100克,煮鸡蛋3个。
主治宫颈癌。
方解猫眼草性微寒,味苦,有毒,祛痰,拔毒止痒之功。
药理猫眼草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抗菌作用。
用法煮熟后吃蛋喝汤。
方四
组成皂角树菌120克,猪油250克。
主治宫颈癌。
用法共炖7小时。只吃猪油汤,分5次服完,每5日饨服1次,共服20天。
方五
出处《抗癌本草》,
组成人参、生鳖甲各18克,花椒9克。
功用滋阴益气,散结消肿。
主治子宫颈癌。
方解人参性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功效,适用于癌症后期元气虚者。历代本草无不充分肯定,人参有补虚、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作用。配伍生鳖甲养阴清热,软坚散结可以起到对肿瘤的消和散的作用,使肿瘤缩小。且人参得生鳖甲,补气而不滞气,生鳖甲得人参破结消肿之力更强。花椒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作用。三者合奏滋阴益气,散结消肿作用。
药理人参包含有人参皂苷、糖类、蛋白质、低分子肽、多胺、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脂肪酸、果胶、β-谷甾醇等。人参蛋白合成促进因子能促进机体各器官组织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提高RNA多聚酶活性,提高血清蛋白合成率,增高白蛋白芨γ-球蛋白含量,刺激了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也促进DNA的合成。RNA、D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机体和生命活动的重要生化过程,人参对其合成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人参皂苷能促进动物生长、体重增加,可能与促进蛋白质和RNA合成作用有关。人参还能刺激胆固醇和脂质的合成,同时又能加速胆固醇随胆汁经肠道排出体外,组织学发现能减轻肝脏脂肪浸润程度。花椒的药理作用有止痛抗炎,局部麻醉、降血压、助消化;可内服,可外用;花椒中提取的芳油,可分离出20种化合物:菌芋碱、青椒碱、香柑内脂等成分有散瘀活络、祛风解毒之功效。芳香精油中主要含有烯类,如柠檬烯、蒎烯、松油烯、月桂烯、桧烯、罗勒烯、侧柏烯等;醇类,如芳樟醇、松油醇和沉香醇等;酮类,如胡椒酮和薄荷酮等;另外还有醛类、环氧化合物(如1,8-桉树脑)、酯类和芳烃等。药理研究证实,生鳖甲具有抗癌活性,能抑制人体肝癌、胃癌细胞呼吸。
用法共为细粉,分为6包,每服1包,开水送下,每晚1次。
方六
出处《肿瘤的防治》
组成斑蝥、车前子、滑石、木通各30克。
功用活血行瘀,清热除湿。
主治子宫颈癌。
方解斑蝥:辛,寒,有毒,入大肠、小肠、肝、肾经,有攻毒,逐瘀的功效,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狂犬咬伤。配伍车前子、滑石、木通三者清热利湿。因为癌肿多是湿热瘀毒互结,故三者配伍可以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药理斑蝥虽非临床常用内服药物,但因误服或制药时防护不慎从皮肤及口、鼻黏膜吸收而引起中毒者并不罕见。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在消化系主要有口、咽部烧灼感,恶心、呕吐或呕出血水样物、血丝、血块,腹部绞痛等剧烈反应,在泌尿系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和毒性肾炎症状。皮肤、黏膜吸收中毒者,局部常发生水泡或充血、灼痛等。车前子含有多量黏液质,车前子酸、琥珀酸、腺嘌呤、胆碱。并含有少量维生素A类物质及维生素B等。车前子能抑制痢疾杆菌及皮肤真菌的生长,且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其不但能增加水分的排泄,而且使尿素、氯化物及尿素的排泄量也同时增加。关木通中含有马兜铃酸(Aristo10chicacids,AA)为一类含硝基的菲类有机酸,主要存在于马兜铃科(Aristo10chiaceae)马兜铃属(Aristo10chial)植物中,是该属植物的重要特征性成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木通(Aristo10chiamanshuriensis)、广防己、青木香等曾广泛用于临床,引起肾脏损害。
用法共研细末,水研为丸,每服1克,每天1~2次。
方七
组成龙葵30~60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龙葵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药理龙葵所含脂肪酸主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并含少量甾醇和多种生物碱,对宫颈癌及肉S瘤180,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龙葵醇提取物可抑制肿瘤活性。
用法水煎服,日3次。
方八
组成蜀羊泉30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蜀羊泉具有清热、解毒。
药理蜀羊泉醇提取物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并有增强机体防御机能的作用;对动物有抗炎作用;澳洲茄胺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有考的松样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九
组成新鲜脐带。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宫颈癌。
方解新鲜脐带补益气血。
药理药理:脐带激素有促进发情期作用,使子宫、卵巢肥大,子宫黏膜肥大增殖。有麻痹作用,能迅速降低血压,产生痉挛。扩张耳血管,对离体心及骨骼肌有麻痹作用,对肠管及子宫有兴奋作用。
用法新鲜脐带两端结扎,勿使流血,焙干研末,每服0.5克,日3次。
方十
组成白英30克,红枣10枚。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白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红枣味甘、性温、入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药理白英含β-羟基甾体生物碱,蛇果草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细胞集落形成有抑制作用,对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红枣有增强体能、加强肌力的功效,还能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红枣的含糖量高可以产生热量大,另外亦含优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他命。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
方十一
组成枇杷叶。
功用解毒化痰。
主治宫颈癌。
方解枇杷叶清肺和胃,降气化痰。
药理枇杷叶有抗肿瘤,抗炎抑菌,镇咳、平喘、祛痰作用。
用法枇杷叶切细,以湿粗纸包裹,于灰中煨热,装入布袋,趁热温熨患部,冷则换,1日2~3次。
方十二
出处北京肿瘤专家段风午方
组成黄柏、紫草各15克,硼砂、枯矾、冰片、青黛各30克。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燥湿。
方解黄柏味苦性寒,可泻火清热、凉血止血,配紫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硼砂、枯矾、可以解毒燥湿。冰片味凉辛散,芳香辟秽、青黛可以加强清热解毒作用。
药理据临床观察和药理研究,黄柏含有黄柏酮、小檗碱、柠檬苦素对肠管张力及振幅均增强,松弛、收缩增强。黄柏的水浸出液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黄柏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黄柏煎剂、水浸出液或乙醇浸出液对化脓性细菌抑菌作用强,尤其对金**葡萄球菌、表皮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阳性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对绿脓杆菌也有抑制作用,但较弱。作用原理与其对细菌呼吸及RNA合成的强烈抑制有关。黄柏在发挥抗菌解毒作用的同时尚可促进血管新生,迅速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生长和加速伤口愈合。紫草含乙酰紫草素、紫草醌等有退热、抗炎和抗菌之作用。青黛中含有靛玉红,对肺癌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提高正常和带瘤动物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提示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抗癌的作用。对机体免疫功能没有抑制作用。靛玉红对大鼠瓦克瘤256、实体癌和小鼠L7212白血病等移植性肿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毒性小,并能提高动物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合成靛玉红对小鼠Lewis肺癌及大鼠瓦克瘤256,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青黛能缩短粒细胞成熟时间从而使骨髓缓解,因而青黛的治疗原理与马利兰不同。用靛玉红与青黛治疗的病人均无明显骨髓抑制现象,见效前多数病人有短暂的白细胞数升高,这表明青黛和靛玉红与一般化疗药物的作用不同,不是杀细胞药物。靛玉红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人,当外周血白细胞数骤然下降时骨髓中幼稚细胞出现\“核溶\”(karyolysis)现象。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人的基础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从而抑制恶性细胞的增殖,慢粒白血病人治疗过程中机体免疫反应性不受抑制的现象,也是通常杀细胞药物所不常有的。靛玉红对大鼠瓦克瘤256肿瘤组织的DNA生物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不影响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这表明靛玉红抑制DNA合成的作用是与它抗肿瘤作用一致的。
用法将药共研细末,撒患处,或用凡士林配膏,搽患处,每日1~2次。
仁和药业有哪些产品?
云南本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本草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专注草本护理,主要销售云南本草珍珠亮白牙粉,云南本草浓缩漱口水,云南本草牙线棒等。
云南本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01月28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徐大明,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及应用。
以及日用百货、化妆品、母婴用品、保健食品、保健器材、预包装食品兼散装食品、农副产品、消毒用品(不含危险化学品)、电子产品、医疗器械的销售;健康信息咨询等。
扩展资料:
主要产品
草本抑菌系列:愈裂宝TM蜂蜡抑菌修护膏、冻裂宝TM貂油抑菌修护膏、皓研神甲草本抑菌液、足灭士TM草本抑菌喷剂、八珍苦参VE抑菌膏、虱灭士TM草本抑菌套装;
草本精华护理系列:石斛提神精油、藏红花手足鸡眼茧精华、土槿皮足净膏、黄芩手足跖尤精华、复方高锰酸钾溶液、葛根净爽脚臭粉。
草本口腔护理系列:云南本草石斛珍珠亮白牙粉、酵素草本牙斑净、五倍子口腔溃疡抑菌液、黄连牙宝精华液。
百度百科-云南本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仁和药业的产品有妇炎洁洗洗套装,姿燕婷妇炎洁抑菌液。植物本草抑菌洗液,本草精华抑菌洗液。纳米银蜂胶女性抗菌凝胶,银离子妇用抗菌凝胶。苦参洗液,乳酸私密抑菌护理液。植物本草抑菌洗涤液,妇科千金洗液。乳酸私密抑菌洗液,护花天使人体私蜜润滑剂。硝酸咪康唑栓。消糜阴道泡腾片,本草精华抑菌洗液凝胶型。
仁和药业详情
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系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公司的前身系九江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是1996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的公司。2006年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剥离原有的化纤类相关资产,同时注入医药资产,通过多次配股,转增。定向增发等方式截止目前,公司成为拥有江西仁和药业有限公司,江西仁和中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仁和药都药业有限公司,江西和力药业有限公司。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