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产品展示

草本止痒抑菌液本草纲目-草本抑菌乳膏有哪些

草本止痒抑菌液本草纲目-草本抑菌乳膏有哪些

第一张:薄荷

第二张:蔷薇

薄荷属(学名:Mentha),为唇形科的一属,包含25个种,其中胡椒薄荷(Peppermint)及绿薄荷(Spearmint)为最常用的品种,而植物的不同来源使薄荷有六百多种品名。最早期于欧洲地中海地区及西亚洲一带盛产。现时主要产地为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巴尔干半岛等,亚洲也有一些地方种植,而中国大部分地方如江苏、浙江、江西等都有出产。薄荷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四棱,叶子对生,花呈红、白或淡紫色,茎和叶子有清凉的香味,可以入药,或用于食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薄荷》:“薄荷,人多栽莳。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时形长而头圆,及长则尖。 吴 、 越 、 川 、 湖 人多以代茶……入药以 苏 产为胜。”

形态特征

薄荷(bò he)为唇形科(Labiatae)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薄荷属(Mentha)的地上部分,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又称南薄荷(山东),草薄荷(甘肃部分地区),水薄荷(云南),鱼香菜(四川)、狗肉香(贵州)、水益母、接骨草(云南昆明),土薄荷,仁丹草,野仁丹草、见肿消(江苏),苏薄荷,蕃荷菜,在广西全州石塘镇一带也被称为“五香”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60厘米,下部数节具纤细的须根及水平匍匐根状茎,锐四菱形,具四槽,上部被倒向微柔毛,下部仅沿菱上被柔毛,多分枝。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5(7)cm,宽0.8-3cm,先端锐尖,侧脉约5-6对。轮伞花序腋生,轮廓球形,花冠淡紫色。花期7-9月,果期10月。

产地:产南北各地,生于水旁潮湿地,海拔可高达3500m。

地理分布

最早期於欧洲地中海地区及西亚洲一带盛产。现时主要产地为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巴尔干半岛等,而中国大部分地方如云南、江苏、浙江、江西等都有出产。

于我国: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中国是薄荷油、薄荷脑的主要输出国之一。

于世界: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少数见于南半球。

品种分类

世界薄荷属植物约有30种;薄荷包含了25个种,除了少数为一年生植物外,大部分均为具有香味的多年生植物。目前的主产地是美国(如美国薄荷、劲清薄荷),最好的薄荷产自英国(如苏格兰薄荷)。茎长约90厘米,毛茸茸的叶片呈锯齿状,花顶生,开紫色、白色和粉红色的花穗。中国现有12种,野生的有辣椒荷、欧薄荷、留兰香圆叶薄荷及唇萼薄荷等。

胡椒薄荷:花穗呈紫色,株高为30-90厘米。叶缘叶边锯齿深而锐,薄荷气味明显。

苹果薄荷:全秼均披覆绒毛,叶子为圆形,有苹果的香味,故名,株高为60-90厘米。

绿薄荷:花穗呈白色,清淡的香味,叶脉明显,株高为60-100厘米。

普列薄荷:花穗呈粉红色,对寒冷较为敏感,株高为10-40厘米。

鳯梨薄荷:叶面有粉绿色的斑点,因为外形漂亮美观常用来当作观赏用,株高为10-50厘米。

柠檬香水薄荷:又名香蜂草,株高50-80厘米左右,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非常耐寒易栽种,花叶用于泡茶,具有放松心情帮助睡眠和促进消化的功用。

葡萄柚薄荷:叶片大,有白绒毛。气味较巧克力薄荷淡,带清香味。

文化寓义

薄荷品种超逾500个,当中最为人所知的有黑胡椒薄荷和绿薄荷,其余的还有苹果薄荷、橘子薄荷、香水薄荷等,大多是以它独有的香气而命名。

薄荷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植物,人生难免有许多错过的人或者事物,能再次相遇、相亲和相爱的机会几乎没有,但越是没有就越是想念,薄荷虽然是一种平淡的花,但它的味道沁人心脾,清爽从每一个毛孔渗进肌肤,身体里每一个细胞都通透了,那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会让那些曾经失去过的人得到一丝安慰,所以薄荷的花语是“愿与你再次相逢”和“再爱我一次”。此外,它还有一种花语是"美德",代表了人的种种美好德行……

薄荷为芳香植物的代表,品种很多,每种都有清凉的香味。花色有白、粉、淡紫等,低调而不张扬,组成唇形科特有的花茎。

药名:薄荷

学名:Mentha canadensis L.

英文名字: :Peppermint.

别名: :苏薄荷、水薄荷、鱼香草、人丹草、蕃荷菜、野薄荷、夜息香、南薄荷、水薄荷、鱼香菜、狗肉香、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人丹草、野仁丹草、苏薄荷、蕃荷菜、五香等。

性味:辛,凉。

归经:入肺经、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0.8~2钱;或入丸、散。

外用:捣汁或煎汁涂。

内服药主要有: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止咳糖浆、解痉镇痛酊、胃痛宁口服液、保喉片、润喉片等;

外用药主要有:清凉油、红花油、白花油、风油精、痱子水、止痒凝露、止痒水、痱子粉、炉甘石搽剂、无极膏、皮炎平膏、伤湿止痛膏、鼻嗅通嗅剂等;

注射液主要有:复方薄荷注射液、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

薄荷 - 宜忌:

1、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2、毒副作用薄荷脑、油对哺乳动物具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若过量服用会导致呼吸麻痹而亡。因此,在药品中的使用剂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限量(除药用外,一般每人每日不超过2mg/kg体重)。

3、《药性论》: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

4、《千金·食治》:动消渴病。

5、《本经逢原》:多服久服,令人虚冷;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勿施。

6、《本草从新》: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

薄荷 - 中药化学成分: 薄荷鲜叶含渍1%-1.46%,油中主成分为左旋薄荷醇(menthol),含量62.3%-87.2%,还含左旋薄荷酮(mentho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胡薄荷酮(pulegone),乙酸癸酯(decyl acetate),乙酸薄荷酯(menthyl acetate)苯甲酸甲酯(methylbenzoate),α-及β-蒎烯(pinene),β-侧柏烯(β-thu-jene),3-戊醇(3-pentol),2-已醇(2-hexanol),3-辛醇(3-octanol),右旋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及桉叶素(cineole),α-松油醇(α-terpineol)等。又含黄酮类成分:异瑞福灵(iso-raifo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薄荷异黄酮甙(methoside);有机酸成分:迷迭香酸(lusmari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氯基酸成分: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丝氨酸(alanine),天冬酰胺(asparagine),缬氨酸(valine),亮氨酸(leuine)和异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蛋氨酸(methionine)赖氨酸(lysine)。

最近,又从叶中分阶段得具抗炎作用的以二羟基-1,2-二氢萘二羟酸为母核的多种成分:

① 1-(3,4-二羟基苯基)-6,7-二羟基-1,2-二氢萘-2,3二羟酸[1-(3,4-dihydroxyphenyl)-6,7-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2,3-dicarboxylic acid],

② 1-(3,4-二羟基苯基-1,2-二氢萘-2-羟酸{1-(3,4-dihydroxyphenyl)-3-[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6,7-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2-carboxylic acid},

③ 7,8-二羟基-2-(3,4-二羟基苯基)-1,2-二氢萘-1,3-二羟酸[7,8-dihydroxy-2-(3,4-dihydrox-yphenyl)-1,2-dihydronaphthalene-1,3-dicarboxylic acid],

④ 1-[2-3,4-二羟基苯基)-1-羟基]乙氧基羰基-2-(3,4-二羟基苯基)-7,8-二羟基-1,2-二氢萘-3-羟酸{1-[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3-carboxylic acid}-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3-carboxylic acid},

⑤ 3-[2-(3,4-二羟基苯基)-1-羟基]乙氧基羟基-2-(3,4-二羟基苯基)-7,8-二羟基-1,2-二氢萘-1-羟酸{3-[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1-carboxylic acid},

⑥ 1,3-双[2-(3,4-二羟基苯基)-1-羟基]乙氧基羰基-2-(3,4-二羟基苯基)-7,8-二羟基-1,2-二氢萘{1,3-bis-[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

⑦ 1-[2-(3,4-二羟基苯基)-1-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2-(3,4-二羟基苯基)-3-[2-(3,4-二羟基苯基)-1-羟基]乙氧基羰基-7,8-二羟基-1,2-二氢萘{1-[2-(dihydroxyphenyl)-1-methoxycar-bonyl]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3-[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

⑧ 1-[2-(3,4-二羟基苯基)-1-羟基]乙氧基羰基-2-(3,4-二羟基苯基)-3-[2-(3,4-二羟基苯基)-1-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7,8-二羟基-1,2-二氢萘{1-[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3-[2-(3,4-di-hydroxyphenyl)-1-methoxycarbonyl]ethoxycarbo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

⑨ 1,3-双[2-(3,4-二羟苯基)-7,8-二羟基-1,2-二氢萘{1,3-bis-2-(3,4-dihydroxyphenyl)-1-methoxycarbonyl]ethoxy 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右旋的8-,酰氧基莳萝艾菊酮(8-acetoxy-carvotanacetone)。

薄荷 - 中药药理: 

1、抗病毒作用:薄荷水煎剂1:20 浓度,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2、镇痛、止痒作用:薄荷脑主要作外用止痒、微弱的局麻及对抗刺激剂,涂于局部由于刺激神经而引起凉感,并抑制痛觉神经。

3、抗刺激、止咳作用:薄荷脑的抗刺激作用导致气管产生新的分泌,而使稠厚的粘液易于排出,故有祛痰作用,亦有报道薄荷脑对豚鼠及人均有良好的止咳作用。

4、杀菌作用:薄荷脑有很强的杀菌作用,d-薄荷脑比1-薄荷脑的抑菌作用强。

5、抗着床、抗早孕作用:薄荷油对小白鼠具有一定的抗着床与抗早孕作用,作用强度随剂量增加,腹腔注射0.035ml/只,抗着床率达100%。终止妊娠的原因可能是子宫收缩加强,也不能排除蜕膜组织等的直接损伤。宫内给药,薄荷油不仅可使原孕第6天所见的胚珠坏,而且可使之排出体外,与橄榄油组相比,差别显著。

6.利胆作用:薄荷的丙酮干浸膏和50%甲醇干浸膏均具有利胆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胆汁分泌量均有明显的增加。含有挥发油多的丙酮干浸膏组的利胆效果比50%甲醇干浸膏组强。实验证明,除挥发油中主要成分薄荷醇具有很强的利胆作用外,薄荷油中还含有其他利胆作用成分。此外,把薄荷醇的醇羟基乙酰化后,其利胆作用也减弱了,说明醇羟基在利胆作用的产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薄荷 - 药用配伍:

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 ,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3、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蜕、荆芥、牛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汤;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同用,取其祛风透疹止痒之效。

4、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常配合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

5、此外,本品芳香辟秽,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痧胀腹痛吐泻等症,常配藿香、佩兰、白扁豆等同用。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后下。其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薄荷 - 小验方:

1、治蜂叮肿胀 薄荷鲜叶贴患处,立即见效。

2、治水入耳作痛 薄荷汁滴入,即愈。

薄荷 - 临床应用: 

1、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薄荷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噙一丸。 白沙糖和之亦可。 (《简便单方》)

2、治眼弦赤烂:薄荷,以生姜汁浸一宿,晒干为末,每用一钱,沸汤泡洗。 (《明目经验方》)

3、治瘰疬结成颗块,疼痛,穿溃,脓水不绝,不计远近:薄荷一束如碗大(阴干),皂荚十挺(长一尺二寸不蛀者,去黑皮,涂醋,炙令焦黄)。 捣碎,以酒一斛,浸经三宿,取出曝干,更浸三宿,如此取酒尽为度,焙干,捣罗为散,以烧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于食前,以黄芪汤下二十丸,小儿减半服之。 (《圣惠方》薄荷丸)

4、治风气瘙痒:大薄荷、蝉蜕等分为末,每温酒调服一钱。 (《永类钤方》)

5、治血痢:薄荷叶煎汤单服。 (《普济方》)

6、治衄血不止:薄荷汁滴之。 或以干者水煮,绵裹塞鼻。 (《本事方》)

7、治蜂虿螫伤:薄荷按贴之。 (孟诜《必效方》)

8、治火寄生疮如灸,火毒气入内,两股生疮,汁水淋漓者:薄荷煎汁频涂。 (《医说》)

9、治耳痛:鲜薄荷绞汁滴入。 (《闽东本草》)

野玫瑰学名刺莓蔷薇,别名刺莓果,属蔷薇科,落叶灌木。一般高1-2米,枝无毛,暗紫色,小枝叶柄基部常有成对的皮刺,刺弯曲,茎部大。羽状复叶,小叶5-7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宽0.8-1.5 厘米,尖端急尖或稍钝,茎部宽形,边缘近中部以上有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灰绿色,有白霜、柔毛和腺体,托部叶大,附着于叶柄上,边缘下面及叶柄均被腺毛。花单生或数朵聚生,深红色,直径约4厘米左右,花梗 具有腺毛,柱头刚伸出花托口处。蔷薇果球形或卵形,直径1-1.5厘米,红色。野玫瑰一般喜生于林缘开阔地、河岸、山坡灌木及杂木林中。每千克鲜果中含580毫克维生素C,是提取天然维生素CCCC的主要原料之一。此外,还含有葡萄糖、果糖等多种糖类,以及柠檬酸、苹果酸、奎宁等各种有机酸和多种色素。其花含有挥发油0.03%,香气浓郁,既是调味佳品,又是治疗肝胃气痛、风痹、吐血咳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乳痛、肿毒等病症的良药。野玫瑰花木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还可药用、食用等,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植物。1985年3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九届十六次会议确定野玫瑰为市花。

秋冬养生最适合吃的蔬菜有哪些?

痔疮治疗,短时间内不能够彻底清除,这意味着痔疮疼痛也会在一段时间内伴随患者。但在治疗期间,患者可尝试一些简单的家庭疗法,帮助缓解疼痛。

以下10个缓解痔疮疼痛的补救措施分享给各位痔友:

1.温水坐浴

买一个坐浴盆,让温水没过肛周处,浸泡15分钟。坚持每天温水坐浴两到三次,每次10到15分钟的坐浴习惯。

2.冷敷

用冰袋冷敷以缓解肛门处的肿胀,可减少排便疼痛和缓解瘙痒。每天坚持有肛门周围的血管收缩,缓解痔疮症状。

3.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

每天在沐浴(最好)或淋浴时,用温水轻轻清洗肛门周围。只用温水清洗即可,使用香皂反而可能会加重痔疮。沐浴后,轻轻用吹干机吹干肛门处。

4.使用湿厕纸

干燥会加重痔疮症状,严重时导致出血。避免使用普通干厕纸,因为它会擦破肛门处恶化血管肿胀。为排便后保持肛门清洁,使用湿纸巾或者不含酒精的湿厕纸。

5.每天喝8杯水。

喝水有通便、助消化的作用,大便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疼。

6.多摄入高纤维食物

痔疮患者应多吃高纤维食品(如西兰花、豆类、小麦和燕麦麸、全麦食品、新鲜水果),少吃奶酪等乳制品。

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可帮助软化大便,纤维的补充帮助减少痔的出血、炎症和扩大。可而乳制品相反会增加排便难度,

一些女性对于摄入高纤维的食物会引起腹胀或气体。别一开始就摄入过多高纤维食物,可以慢慢开始,每天逐步增加摄入25 - 30克的纤维。 同时,也要补充更多的水分。从食物中获取的纤维和足够的液体,可以有效帮助软化大便,缓解排便困难。

戒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减少对肛管的刺激,这也是痔疮患者需要谨记的常识。

7.“憋气排便法”:

坐在马桶上的时候,要把背挺直。与平时靠肛门肌肉蠕动排便不同,你要坐直了,然后尽量深吸一口气,使劲把气憋入胸腔。气要憋住,然后使劲用气把粪便挤出来。

这样排便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因为你是靠空气把粪便逼了出来,而肛门的肌肉在此期间不需要蠕动,这就避免了对发炎部位的进一步刺激。

8.穿舒适的内衣,防止对肛周处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刺激。

9.局部使用痔疮膏或痔疮栓。

临床实验证明,肛泰系列诸药合用,具有凉血止血、消除抑菌、消肿止痛、生肌敛疮的功效。对内痔、外痔、混合痔的治疗总有效率95%以上。适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以及肛门术后的便血、肿胀、疼痛等。

10.此外,防止便秘引发的痔疮疼痛,可以吃以下几种食物预防便秘:

a.萝卜:又名莱菔,分白皮、青皮、红皮等不同品种,既可生吃,又可熟食,其vc含量为梨的10倍含酶类与vc共同作用,及含有干扰素诱生剂,具抗病毒、抗癌作用。

萝卜性味辛、甘、凉,有消除积滞、化痰解热、解毒等功效,还能很好的预防便秘。萝卜能通便、抗菌,防胆结石的形成,降胆固醇,可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生吃萝卜通便,吃半斤左右。

b.生吃白菜心:白菜是大众菜。它性微寒,味甘,具有解毒除热。通利肠胃的功能。凡心烦口渴,大便不畅,小便黄少者均可常食白菜。白菜中含有较多粗纤维,还含有维生素A,b,c,尤以维生素c较多,白菜中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肠壁的蠕动,帮助消化,很好的预防便秘。

生吃白菜心可以不破坏白菜的营养,通便很有效。每次吃白菜心半斤。每当感到有大便,但是便不出来时,边吃白菜边喝水,很快能便出来。

肛泰君温馨提醒:大家不需要为患痔所带来的身体疼痛,感到丢脸和自卑,患痔的疼痛确实像一场噩梦,但这也是很常见的事,任何年纪的人都可能患痔疮。患者应该保持一个平常心,愉快的心情也有助于痔疮的治疗。

治疗湿疹的36种常用中药

秋季是个丰收的季节,各种蔬果也陆续成熟,秋季的气候相对干燥,那么,秋季的蔬菜这么多,吃哪种好呢?下面我整理了秋冬养生最适合吃的蔬菜,一起来看看吧!

秋冬养生最适合吃的蔬菜

胡萝卜

胡萝卜具有益肝明目、利隔宽肠、健脾除疳、增强免疫功能、降脂降糖的作用。

最佳吃法:一般来说,想把胡萝卜的保健功效发挥到极致,充分吸收胡萝卜的营养,就要尽最大可能地增加β—胡萝卜素的摄入。熟吃胡萝卜,并且在烹饪时接触到油脂,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而生吃则会浪费营养,更不建议榨汁,这样会浪费有益健康的膳食纤维。

最佳妙用:秋冬季节,可以用胡萝卜做馅包饺子,蒸包子,营养和口味兼得。

花菜

花菜维生素c含量较高,每100克中含维生素c 85~100克,比大白菜高4倍。胡萝卜素含量是大白菜的8倍,维生素B2的含量是大白菜的2倍。

最佳吃法:花菜烹饪时爆炒时间不可过长,也不耐高温长时间处理,以防养分丢失及变软影响口感,不如热水短时焯过之后加调料食用。

最佳妙用:有些朋友面板容易出油,面部、脖子、前胸、后背容易长痘痘的朋友,可以多吃花菜,配合涂抹臻元茶树祛痘精油,可快速消除痘痘不留痕迹,可以去淘宝上搜一下。

苦瓜

苦瓜内含奎宁。具有清热解毒、祛溼止痒之功。可用于治疗热毒、疖疮、痱子、溼疹等病症。

最佳吃法:苦瓜炒青椒:青椒性温,可以把苦瓜的寒性克掉,健脾开胃。同时青椒中的维生素A配合熟苦瓜,有明目功效。

最佳妙用:身上有皮炎、溼疹的朋友可以多吃苦瓜,同时配合使用帝谷溼清霜,溼疹很快就会消除。这个方法已经推荐给了很多朋友。

白菜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说:“白菜汁,甘温无毒,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并说“冬汁尤佳”。大白菜含维生素丰富,常吃大白菜可以起到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最佳吃法:秋冬季节,炖一锅猪肉白菜汤再好不过,既尝得了美味,又能将白菜的营养价值充分的保留。

最佳妙用:大白菜的水分含量约95%,而热量很低,并且白菜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多吃白菜可以减轻狐臭哦~配合使用普拉惠净味水,顽固性的狐臭也会很快消失。另外常吃大白菜可以起到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再配合使用和暄水净亮肤洁面泡沫,面板将会日渐白皙,水嫩光滑有弹性。

菠菜

菠菜有“营养模范生”之称,它富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K、矿物质***钙质、铁质等***、辅酶Q10等多种营养素。

最佳吃法:炒菠菜前应该用开水烫,这样能去除菠菜含有的草酸与涩味。只有去掉草酸,才有利于人体吸收菠菜中的钙质。若未用开水烫后炒食,既影响口味,又使营养价值降低。

最佳妙用:菠菜提取物具有促进培养细胞增殖作用,既抗衰老又增强青春活力。中国民间以菠菜捣烂取汁,每周洗脸数次,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可清洁面板毛孔,减少皱纹及色素斑,保持面板光洁。配合使用嘉曼蝶靓肤精油,祛斑效果更佳。

莴苣

莴苣茎叶中含有莴苣素,味苦、高温干旱苦味浓,能增强胃液、 *** 消化、增进食欲,女性多吃还有丰胸的效果。

最佳吃法:莴苣通常与蛋黄酱或调味料一起做成沙拉或者三明治。

最佳妙用:莴苣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是具有丰胸效果的优质蔬菜,爱美的女性多吃莴苣,再使用和暄丰盈提升精油,不仅可以使身材窈窕丰满,还能增强免疫力。

芹菜

芹菜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钙等。

最佳吃法:很多人只吃芹菜杆,其实芹菜叶的降压效果很好,营养成分很高,而且滋味爽口。择下的芹菜叶可以凉拌,增加个下酒小菜。芹菜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比茎多,含有的胡萝卜素也比茎部高,因此吃时不要把能吃的嫩叶扔掉。我们可以将芹菜叶做汤,长期食用可以帮助人安眠入睡,使面板有光泽。

最佳妙用:芹菜含有丰富的钙质,可以使指甲坚硬,常吃芹菜可以预防灰指甲。有灰指甲的朋友用普拉惠芷可靓,一两个月灰指甲即可完全康复。

冬瓜

冬瓜味甘、性寒,有消热、利水、消肿的功效。

最佳吃法:冬瓜在食用前应先去皮,去瓤,并冲洗干净。新鲜的冬瓜肉水分充足,口感清爽。

最佳妙用:冬瓜有消炎消肿的作用,有痔疮的朋友可以多食用冬瓜。平时再用爱足有方分至灵痔疮膏抹一抹,痔疮就不会再犯了。

土豆

土豆是非常好的高钾低钠食品,很适合水肿型肥胖者食用,加上其钾含量丰富,几乎是蔬菜中最高的,所以还具有瘦腿的功效。

最佳吃法:蒸土豆是最理想的烹调方式,对营养影响很小,还能保留天然清香。研究显示,土豆在蒸熟后维生素C损失极少,保留率在80%以上,而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膳食纤维都没有什么损失,还会使其中的淀粉颗粒充分糊化,使它在体内更容易被消化分解,不会给胃肠带来负担。

最佳妙用:肥胖者或者想要身材更加苗条的朋友可以多吃土豆,或者直接使用和暄优美精油达到修身塑体的效果。另外,土豆含有丰富的铜,对有鼻炎的朋友也是一个福音哦~多吃土豆可以缓解鼻炎症状,再使用世云堂鼻俏清,鼻炎就会慢慢消除。

香菜

香菜食性温,味辛,有芳香气味,具有通心脾、解毒的功能。

最佳吃法:

爱吃香菜的人,往往都是只吃它的叶子的,都会把根扔掉的。其实香菜根的营养价值也是很多的,扔掉十分可惜。将香菜根切成一段一段的小段,萝卜皮成薄片,然后放入酱油,香油,鸡精,拌匀后腌制10分钟后即可食用。

最佳妙用:将香菜洗干净后不要切碎,整颗与鱼肉炖汤,对于除尿臭和妇科病所引起的 *** 臭有明显的作用,再使用和暄氧源清,即可缓解妇科炎症。

白萝卜

萝卜含有能诱导人体自身产生干扰素的多种微量元素;白萝卜富含维生素C,而维生素C为抗氧化剂,能抑制黑色素合成,阻止脂肪氧化,防止脂肪沉积。

最佳吃法:萝卜中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废物,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尤其是白萝卜或者水萝卜,其富含的酶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通常,酶能够吸收食物中的淀粉,更能化解胃中的积食,起到很好的消化效果,预防胃痛和胃溃疡。在菜肴比较丰盛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个白菜萝卜汤,不但味道鲜美,还可以加速消化,养胃暖身。

最佳妙用: 萝卜明矾水可以去除脚气:准备白萝卜60克,明矾15克,将白萝卜切片,与明矾同加水2500毫升,煎煮30~40分钟,去渣取汁,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烫脚15—20分钟,再涂上帝谷康足抑菌液,每晚坚持一次,连续烫脚5-6天为一疗程。 一般一两个疗程就会有很大改善。

西红柿

由于番茄中维生素A、维生素C的比例合适,所以常吃可增强小血管功能,预防血管老化。

最佳吃法:生食西红柿的效果最佳,因为这样才不会破坏其中含有的营养元素。另外,西红柿含有大量的水分,其中所以的营养都会通过水分来输送,从而达到保持身材、美体养颜的作用。

最佳妙用:将鲜熟西红柿去皮和籽后捣烂敷患处,每日2~3次,可治真菌、感染性面板病;有鸡眼的朋友可以多食用西红柿,并且每天涂抹帝谷跖尤康,一般一两个疗程,鸡眼就会消除。

秋天不宜吃什么

1、秋天不宜吃生姜

少吃生姜。生姜性燥热,食后易上火,加重秋燥。中医学上有“八九月不食姜”的说法,正是依据人体在四季不同的身体特征而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此外,葱、蒜、韭菜等辛味之品,也要避免多食。

2、秋天不宜吃火锅

大多数人喜欢在秋天涮火锅,似乎辣辣的味道才够痛快,但却很容易使体内内火聚积,出现便秘、脸上长痘等症状。秋天吃火锅,应多搭配青菜、菇类一同涮食,不要过多地涮肉类。秋天也不宜多吃狗肉,狗肉热量大,容易上火。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涮火锅时千万不要同时喝茶。茶叶中含有的鞣酸与肉类中的蛋白结合后会形成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具有很强的收敛作用,容易导致便秘发生。

3、秋天不宜吃螃蟹

秋风起,蟹肥美。秋季正是蟹的季节,个大、体肥、味美。但是吃蟹的时候要注意清洗干净蟹体,因为蟹内有大量的细菌和污泥,其中的寄生虫很多。另外也不宜多吃,伤害身体。吃蟹的时候最好搭配醋和姜丝,以免因为蟹太寒凉,导致身体不适。

4、秋天不宜吃燥热的食物

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和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所以很多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都从秋季开始复发或情况加重。秋季饮食要避免过于燥热的食物,煎炸类的食物则需要避免。

5、秋天不宜吃辛辣生冷食物

秋天的饮食要注意尽量少吃 *** 性强、辛辣、燥热等的食物,同时也要避免各种溼热之气积聚体内。有辛香气味的食物可以散发体内的溼热之气,例如芹菜等,秋季可以多食用。另外还需要注意秋季气候由热转冷,人体的生理代谢也会顺应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饮食中也需要注意不能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等的问题。

秋季养生食疗方有哪些

1、红薯栗子排骨汤

红薯性平,味甘,补脾益气。医生记载:红薯“补中,暖胃,肥五脏。”天寒食用,正气养胃,化食去积,兼可清肠

减肥。

吃法:排骨250克、红薯1根、葱、姜、盐适量。

制法:把排骨洗净,红薯去皮切块,葱姜适量,板栗洗净用刀在上面拉一刀***不要切开,把壳切破就成***;锅内烧开

水放入排骨飞水,捞出洗净;所有材料放入电炖锅中炖两小时,吃前放少许盐即可。

2、铁棍山药黑芝麻粥

铁棍山药因富含18种氨基酸和10余种微量元素及其他矿物质,所以有健脾胃、补肺肾、补中益气、健脾补虚,

固肾益精、益心安神等作用。

吃法:准备大米、铁棍山药、黑芝麻、梨汁、冰糖***或冰糖***。

把大米淘洗干净,铁棍山药清洗干净,戴上手套,刮掉外皮,切成滚刀小块;将大米,铁棍山药和黑芝麻一起装入

高压锅,加入足量的水,再加入两大块梨汁冰糖,盖好盖子,大火烧至上汽后

提高免疫力的食物,这些食物为什么可以提高免疫力

 一、祛风类药

1.防风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肺,脾经。

功效解析: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医学启源》记载,防风“主治诸风及祛湿也”。防风辛温发散,可治疗一切风邪,而且在祛风药物中作用比较温润,祛风而不伤阴液。皮肤科常用其与荆芥配伍,增强止痒之效,治疗湿疹伴瘙痒者。

现代研究:防风含酚类物质、甘露醇、有机酸等,有解热发汗作用,并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抑制组胺释放。

2.刺蒺藜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肝,脾经。

功效解析:刺蒺藜具有散风行血,疏肝明目的功效。因其辛散苦泄,能祛风止痒,常与防风、荆芥、地肤子等祛风止痒药相配,增强止痒效力,用于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伴皮肤瘙痒者。还可用与何首乌配伍,一补一散,既可养血,又能疏风止痒,适用于湿疹日久,血虚风燥,症见皮损肥厚、干燥脱屑、瘙痒甚者。

现代研究:刺蒺藜含挥发油、皂甙、黄酮类化合物及微量生物碱等。皂甙可以抑制机体衰老过程中某些退化性变化。刺蒺藜提取物有抗过敏作用,并能改善皮损部血液循环状态。

3.全蝎

性味归经:味辛、咸,性平。归肝经。

功效解析:全蝎具有祛风止痒,通络止痛,解毒散结的功效。《玉楸药解》中记载全蝎:“穿筋透节,逐湿除风。”就是说其药力能够入络脉,祛除深藏于其中的风湿邪。因其祛风而止痒故可用治风邪入络引起的皮肤瘙痒。临床则多用来治疗慢性湿疹伴皮肤瘙痒者,效果良好。全蝎与蜈蚣配伍使用,两药走窜搜剔,可以增强祛风活络、息风止痉的功效。另外,全蝎还善解毒,有以毒攻毒散结的作用,尤适宜于风毒恶血蕴结肌肤引起的顽固性瘙痒、皮肤增厚者。

现代研究:全蝎含有蝎素、氨基酸、无机元素、甜菜碱、胆甾醇、蝎酸等成分,具有抗惊厥、抗癫痫、镇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全蝎与蜈蚣配合使用可达到止痒的原因,与两药均有镇静作用,可降低皮肤神经末梢的敏感性有关。但二药均有毒,用量过大可引起溶血反应,临床曾有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因此,使用时应注意剂量。

4.僵蚕

性味归经:味辛、咸,性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解析:僵蚕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僵蚕可治“皮肤风疮”。因其祛风止痒,多用于治疗湿疹伴皮肤瘙痒者;又因其有疏风热的作用,可治疗风热蕴结肌肤引起的湿疹,常与桑叶、菊花等疏散风热药配伍使用。

现代研究:僵蚕主要含蛋白质、脂肪、草酸胺,以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醇水浸出液有抗惊厥作用,体外试验有轻度抑菌作用。

 二、祛湿类药

1.苍术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解析: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的功效,可祛上、中、下三焦之湿。因其有特异香气,还可以进行香疗,即中医理论所说的“芳香辟秽”。中医认为,身体异味,如腋臭、口臭、汗臭等,真正原因是机体内有湿热,体表孔窍是散味的“门窗”。香疗可以疏通体内代谢,祛湿热,让身体“门窗”自然散发清香。使用苍术时,需要注意因其性味辛温,不宜用于有热象证候者。

苍术对脾虚湿盛型的亚急性、慢性湿疹尤为适宜。如果伴有面色无华,食欲不佳,大便溏薄,小便不黄等脾虚症候,可与白术、茯苓、泽泻配伍使用。若伴胸闷恶心,腹胀等气滞症状,常与陈皮、厚朴合用,增强除湿理气的效力。

现代研究:苍术含挥发油,并含丰富的维生素A,有助于皮损部位愈合。

2.厚朴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解析:厚朴具有燥湿消痰,温中下气除满的功效。中医认为,性味苦燥的药物可以祛除湿邪。厚朴苦燥辛散,能祛湿邪,同时,因其性温可下气除胀满,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可以治疗湿疹证属脾虚湿盛者。常与苍术、陈皮同用,如平胃散。

现代研究:厚朴甲醇提取物和厚朴酚对皮肤肿瘤有抑制作用。

3.茯苓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解析:茯苓具有渗湿健脾的功效。《世补斋医书》记载,茯苓可以行水,又可行湿。皮肤科常用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泛发性湿疹,证属脾虚湿盛者。临床上多同山药、白术、薏苡仁配伍,达到健脾利水之功,如参苓白术散、朱仁康的健脾除湿汤等。

现代研究:茯苓含糖类、酸类物质,有抗菌、利尿的作用。

4.薏苡仁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解析:薏苡仁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清热排脓的功效。因其性凉,能清热而利湿,又能健脾,临床常用治湿疹证属脾虚湿盛型。常与人参、白术、茯苓配伍,如参苓白术散。薏苡仁除了是一味中药外,还是一种美容食品,经常食用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雀斑、老年斑、妊娠斑,对粉刺、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

现代研究:薏苡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薏苡仁酯为有效成分之一,可用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炎作用。

5.车前子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解析:车前子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车前子可利水道,除湿痹。且本药利湿而不伤阴,车前子利水作用大于清热作用。车前子与健脾祛湿药配用,可利湿止泻,用治湿疹水疱明显,皮肤湿烂者;与清热利湿药同用,增强清热效力,并通过利小便的作用使湿有出路,如配伍龙胆草、黄芩、泽泻、通草之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治疗证属湿热的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等。

现代研究:车前子含黏液、琥珀酸等,有利尿作用。

6.茵陈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解析:茵陈具有利湿退黄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其祛湿作用强,又有解毒疗疮之功,为治湿热黄疸的要药,还可用治小便不利,风痒疮疥。茵陈配伍清热药,如茵陈蒿汤,用于治疗湿热内蕴的湿疹。

现代研究:茵陈含香豆精、茵陈酮、茵陈挥发油,有利胆解热作用,在试管内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7.萆薢

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入肝,胃,膀胱经。

功效解析:萆薢具有祛风除湿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萆薢为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薢祛风湿功效显著,能治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临床常配伍茯苓、薏苡仁、扁豆以健脾除湿,治疗脾虚湿浊不化之急性、亚急性湿疹。

现代研究:萆薢含薯蓣皂甙,有抗真菌作用,并能扩张末梢血管。

8.藿香

性味归经:味辛、微,性温。入脾,胃,肺经。

功效解析:藿香不仅具有芳香化湿、祛暑辟秽、和中止呕的功效,又可以健胃,助脾胃正气。《本草正义》记载,藿香芳香而猛烈,温煦而燥烈,能祛除阴湿邪,同时助脾胃正气,是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有效药物。皮肤科常用来治疗暑湿引起的皮肤病,如亚急性湿疹、皮炎等,如藿香正气散。

现代研究:藿香含挥发油,促进胃液分泌,并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三、清热类药

1.黄芩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经。

功效解析: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尤其善于清中上焦的湿热。金代医家张元素归纳黄芩泻热功效显著。皮肤科常用其治疗皮炎湿疹类过敏性皮肤病,辨证属湿热者。清代名医邹澍总结张仲景使用黄芩的经验,其中一条就是黄芩与黄连配伍,清中焦之湿热。现代临床中也常使用黄芩与黄连配伍来增强清热燥湿力量。黄芩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对热毒疮疡有治疗效果。

现代研究:黄芩主要成分为黄芩苷,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而且不易产生抗药性。黄芩苷对皮肤和指甲的致病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2.黄连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解析: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其清热燥湿作用大于黄芩,并且对中焦湿热最有效,而且善于清心经实火。中医认为,火分为实火或虚火,实火多为外感邪气,治宜泻火,若外邪已伤阴则泻火同时还要滋阴。虚火为阴虚而不制阳,治疗宜滋阴,若阴损及阳则需阴阳共补,不过仍以滋阴为主。

黄连可内服或外用治疗湿疹、痈肿、颜面红斑等。黄连配伍黄芩、栀子可治疗急性湿疹皮炎类疾病,辨证属湿热证者,又因黄连可清心胃之火,故心胃经有实火而兼见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表现的,使用黄连尤为适宜。黄连制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单味黄连外洗亦有收敛止痒作用,可治疗阴囊湿疹、下肢湿疹。外涂黄连浸汁,可治耳道流脓。

现代研究:黄连主要成分是小檗碱,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同时还能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对抗过敏反应。黄连煎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黄柏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解析: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长于清泄下焦湿热,也是治疗湿疹最常用的外用药之一。内服可用于因湿热、瘀阻经络而引起的诸多皮肤病,症见焮红肿痛、溃破渗出等均可使用,尤其对下肢皮肤病效果较好。若外用该药,还有清热燥湿,收敛疮面的作用。常与苍术配伍使用,即二妙散。皮肤科对湿热见症明显的湿疹,手足汗疱症,脂溢性皮炎等可用此方。

现代研究:黄柏含小檗碱,具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黄柏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

4.龙胆草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胆经。

功效解析:龙胆草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作用。《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因肝胆有热而致病者,龙胆草皆能治愈。可见其清肝胆热功效显著。因此,龙胆草常用于治疗以湿热为主证的急性湿疹、过敏性皮肤病,方用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汤(赵炳南创制)等。龙胆草配伍苦参、栀子、黄柏、车前子效力更强。外用龙胆草单味药水煎冷敷,可以治疗急性湿疹。

现代研究:龙胆草含龙胆苦苷、当归苦苷等苷类苦味成分,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对常见细菌及致病性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5.苦参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解析:苦参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的功效,自古就是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主药。《本草图经》就评价苦参“古今方用治疮疹最多”。因其清热燥湿止痒,治疗湿热所致的急性湿疹、皮炎效果显著,且常用于治疗阴囊湿疹。内服外洗均有较好疗效。常与蛇床子配伍,蛇床子燥湿杀虫,二药相合,煎水外洗,燥湿功力更强,且寒热相济,可以治疗寒热属性不明显的男子阴囊湿疹。

现代研究:苦参含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苦参碱有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而且具有类似皮质激素的抗炎、抗过敏效果。

6.玄参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解析:玄参具有养阴生津,清热解毒的.功效。因其既清热泻火,又可滋养津液,所以热毒实证、阴虚内热证均可使用。临床常用于慢性湿疹迁延日久,证属阴伤有虚热者,因病程较长,以致耗阴伤血,生风化燥。常见皮损浸润肥厚,干燥脱屑,瘙痒剧烈,常有舌红苔花剥或舌淡苔光。朱仁康老中医创滋阴除湿法,治疗此型湿疹,方用滋阴除湿汤,便以玄参为其中一主药。

现代研究:玄参含生物碱、糖类、甾醇、氨基酸、脂肪酸、微量挥发油、胡萝卜素等。玄参煎剂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此外,本品对多种致病性及非致病性真菌还具有抑制作用。

7.白鲜皮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脾,胃经。

功效解析:白鲜皮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的功效。《药性论》记载,白鲜皮可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为皮肤科常用药。常与苦参、地肤子配伍,煎汤内服、外洗,治疗风热湿毒所致的湿疹、外阴湿疹、阴囊肿痛。

现代研究:白鲜皮含白鲜碱、白鲜内脂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明显抑制变态反应,减少病变部炎症渗出,促进皮损愈合。

8.金银花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解析: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是治疗疮痈的要药。清代陈士铎对金银花大加赞赏,认为金银花最能消火热之毒,主张清火热之毒必用本药。临床中金银花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药疹、接触性皮炎等辨证属湿热而热象明显者。热象明显且有化毒趋势,常见皮肤大片红斑、丘疹,皮色焮红灼热,疼痛。常与连翘、蒲公英、地丁配伍,以清解热毒,如五味消毒饮。

现代研究:金银花含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类,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金银花茎叶提取物能明显的抑制真菌生长,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金银花水煎剂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

9.青黛

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归肝,肺经。

功效解析: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其性寒能清热,味咸可入血,故能清热解毒,消斑。临床上青黛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药疹、过敏性皮炎等,尤其适用于血热引起的皮肤红斑、热痛。外用可与黄柏、石膏等配伍。

现代研究:青黛煎剂对金**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青黛中分离出的色胺酮对皮肤病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0.土茯苓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

功效解析: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的功效。其功效能入络,清除湿热蕴毒。土茯苓汤最早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疮毒的,据说,土茯苓还是治疗梅毒的要药。作为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汤对于一般的“湿热”也有明显的功效。现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疮毒以及湿热久郁的湿疹。

现代研究:土茯苓根茎含皂苷、鞣质、树脂等。土茯苓苷能给肌肤补充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促进人体自身对皮脂的调理,达到平衡。鞣质等酸性成分及其衍生物有滋养肌肤,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

11.马齿苋

性味归经: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解析: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血消肿的功效,对治疗痈肿毒热有明显疗效。如《医宗金鉴》记载的马齿苋膏即以马齿苋鲜品捣烂外敷,治疗血热毒盛的肿疡。现代临床多用其煎汤外洗,单味水煎剂有明显收敛、消炎、止痒作用,所以,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有渗出糜烂者。

现代研究:马齿苋含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钾盐,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P等,具有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过敏作用。

12.地肤子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解析:地肤子具有利湿清热止痒的功效。《本草原始》记载,地肤子可以去皮肤中湿热,皮肤外湿痒。临床常用与白鲜皮、苦参、黄柏同用,煎汤外洗,治疗湿疹伴瘙痒者;与猪苓、泽泻、车前子配伍可以清利下焦湿热,止痒。

现代研究:地肤子含苷类及生物碱、维生素A等,有保护皮肤、抑菌的作用。

 四、理血类药

1.生地黄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归心,肝,肾经。

功效解析:生地黄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珍珠囊》记载生地黄“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因其有凉血的功效,所以,可以清解血分热毒,可用于治疗血热毒盛型湿疹。常与黄芩、丹皮等配伍。又因其能润燥生津,也可用于治疗血虚风燥之慢性湿疹。

现代研究:生地黄含地黄素、甘露醇、生物碱、β-谷甾醇、菜油甾醇等成分,具有抗辐射、保肝、降低血糖、强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的作用。

2.当归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解析: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全当归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 《本草新编》记载:“当归,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虽有上下之分,而补血则一。”当归头止血,当归身和血(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当归尾破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虽然当归有头、身、尾之分,功效也略有不同,但补血为其最大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证的慢性湿疹。常配伍白芍、熟地以养血润燥。

现代研究:当归含挥发油、酯类、菸酸、维生素A类等。当归提取物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致炎物质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炎作用。当归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并且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3.赤芍

性味归经:味苦,性凉。归肝经。

功效解析:赤芍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因其性凉入肝经,可凉血、活血化瘀,临床上适用于血热型湿疹皮炎等皮肤病。应用时常与丹皮配伍。

芍药以其根入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应用时有人常把两者混淆。白芍味苦、酸,性凉,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白芍补血敛阴,凡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赤芍活血凉血,凡血虚者慎服。

现代研究:赤芍含有芍药苷、苯甲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

4.紫草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心,肝经。

功效解析:紫草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因其长于清理血分之热,所以可以治疗一切脏腑火热炽盛之实火病。常用于麻疹及其他热病发斑疹而斑疹紫暗,色不红活或疹出不畅等。常与赤芍、生槐花、白茅根等配伍。

现代研究:紫草含乙酰紫草素(水解后生成紫草醌)、紫草红、异丁酰紫草素等,有抗炎、抗菌作用,同时对皮肤真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5.丹参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解析: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本草汇言》记载:“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临床常用于慢性湿疹,湿热久郁而致血瘀者。与金银花、连翘、乳香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药配伍,用于治疗疮痈肿痛。

现代研究:丹参含丹参酮类、丹参醇类、维生素E等,能改善机体微循环,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丹参制剂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6.白茅根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功效解析:白茅根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其性寒,善清肺、胃之热,又因其可凉血止血,同时又有利水作用,故能导热下行。作用特点是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尤以热证而有阴津不足者,最为适用。

现代研究:白茅根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三萜烯、钾盐、白茅素、芦竹素、羊齿烯醇等,能抑制金**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其水浸剂有利尿作用。

7.莪术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

功效解析:莪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本草经疏》记载:“莪术行气破血散结,是其功能所长。”莪术苦泄辛散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破血消瘀,行气止痛。临床用于病情迁延日久,湿热毒邪瘀热互结于肌肤的慢性湿疹。常与活血药配伍应用。

现代研究:莪术含有的挥发油成分,有抑菌、抗炎作用,并能促进局部微循环。

 五、补益类药

1.白术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功效解析: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炒用其健脾益气效力更强,临床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型的亚急性、慢性湿疹。常用炒白术配伍党参、茯苓等,以健脾除湿,同时佐以清热药,如参苓白术散。

现代研究:白术能显著增强白细胞吞噬金**葡萄球菌的能力。白术多糖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有恢复的作用。白术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能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的能力。

2.党参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功效解析: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血的功效。党参为常用补气中药,但其力量较人参弱,一般慢性虚弱病证都可选用。皮肤科常用其与茯苓、白术、黄芪配伍,以健脾益气,治疗湿疹属脾虚湿盛证。

现代研究:党参含皂苷、蛋白质、维生素、糖类、生物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等,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3.熟地黄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解析: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补精益髓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熟地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熟地黄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临床常用其与当归、白芍配伍,治疗湿疹迁延日久,有血虚证候者。

现代研究:熟地黄含地黄素、维生素A、糖类及氨基酸等,有抗炎和减少渗出的作用。

4.沙参(南沙参、北沙参)

性味归经: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解析:南沙参具有清肺化痰、养阴润燥、益胃生津的功效;北沙参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南沙参与北沙参虽是不同科属的两种植物药材,但一般认为两药功用相似,但细分起来,南沙参偏于清肺祛痰,而北沙参偏于养胃生津。皮科用于治疗慢性湿疹后期,阴伤有热者。

现代研究:北沙参含生物碱,有降温、镇痛作用;南沙参含皂苷,有抗菌作用。

5.何首乌

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解析:何首乌具有养血祛风,补益肝肾,乌须黑发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可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其性不寒不燥,是滋补的良药,其功效又在地黄、天冬之上。临床常用何首乌与天冬、麦冬、白芍配伍以养血润燥,用于治疗慢性湿疹而血虚风燥见症者。

何首乌的藤茎可入药,名首乌藤,又名夜交藤,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肝经,能养血安神,祛风止痒。《本草纲目》记载首乌藤:“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甚效。”可以治疗失眠多汗、血虚身痛、皮肤瘙痒,特别适宜湿疹肤瘙痒伴睡眠差者。

现代研究:何首乌含卵磷脂等细胞新生和发育所必需的物质,有利于皮损细胞新陈代谢和再生。

零陵香有什么功效?

1 提高免疫力的食物

蘑菇

蘑菇有除了酸甜苦辣咸以外的第六种味道——鲜。当它们与其它食物一起烹饪时,风味极佳,是很好的“鲜味补给”。

香菇中的维生素 D 含量比较高;金针菇富含人体所需要的 8 种氨基酸,尤其富含谷物中稀缺的赖氨酸;平菇中含有牛磺酸,对于消化脂类物质和溶解胆固醇有一定作用;草菇富含维生素C和18种氨基酸,能滋阴壮阳、护肝健胃,配合栗滋轩核桃黑豆粉来食用,效果加倍。

而且,大多数蘑菇中含有真菌多糖,润肠通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蘑菇提取液用于动物实验,发现其还有明显的镇咳、稀化痰液的作用。咳嗽有痰的朋友可以多吃蘑菇来镇咳、化痰,但有此症状的还可能是湿气所致,喝栗滋轩红豆薏粉能有效祛湿、止咳、化痰。

红萝卜

红萝卜含有一种糖化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亚硝胺和木质素,使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吃癌细胞的活力提高 2~4 倍,增加机体免疫力。

生食红萝卜可以帮助降血脂和胆固醇,并可降低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病风险。据调查发现,患慢性炎症者容易出现长痔疮的情况。因此生食红萝卜也间接降低了患痔疮的可能性。已患痔疮的朋友则可使用缇妍堂断痔膏来外敷,再口服消炎药来进行治疗。

还有多种微量元素:1斤红萝卜可以满足一天的维生素C需要。

蜂蜜

蜂蜜具有极好的抗菌消炎、防腐作用。长期服用,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细菌病毒感染。

每天喝一勺蜂蜜,还可以远离鼻炎、气喘、瘙痒、咳嗽及干眼等季节性过敏症状。鼻炎复发时常常会有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的现象,还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所以最好随身携带一瓶缇妍堂蛇胆喷剂,以防止出现上面的症状。

蜂蜜还有杀菌的作用。经常食用蜂蜜,不仅对牙齿无妨碍,还能在口腔内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若能早晚使用缇妍堂珍珠亮白牙粉来刷牙,不仅有效抑菌杀菌,还能使牙齿持久亮白。

尤其是有口腔异味的朋友,不仅要坚持早晚刷牙,严重者还要饭后漱口,避免口腔有食物残留,多吃蔬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出门前再喷一喷缇妍堂祛异味喷剂,避免口臭带来的尴尬。

娃娃菜

据测定,每百克娃娃菜中约含有287毫克的钾,而同样重量的白菜仅含钾130毫克。钾是维持神经肌肉应激性和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经常有倦怠感的人多吃点娃娃菜会不错的辅助调节作用。

常见的“上汤娃娃菜”就是很好的做法,可加些金针菇,用鸡汤来做高汤,对提高免疫力也有好处。

板栗

板栗性温,服用之后能够起到强身壮骨的作用。如果是一些腰膝酸软的情况,服用板栗之后能够有效的令身体恢复健康。尤其上班族,适合将板栗作为零食食用,另外在酸痛处贴荟欣福消痛贴,其发热的效果加上中药成分能有效舒缓酸痛。

板栗中所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女性结肠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钾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C、B1、B2等。老年人常食栗子,对抗老防衰、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板栗虽好,但一次不宜吃得太多,其中蛋白质、淀粉含量较高,一次性大量食用,易腹胀,影响正餐以及蔬菜水果等其他食物的摄入。

红薯

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的功效,能让人“长寿少疾”。红薯含大量膳食纤维,能帮助刺激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保护肠胃;红薯还能治湿热和黄疸。栗滋轩二十八谷散也有祛湿气、健脾胃的功效,特别适合熬夜者、上班族,无论是做早餐还是宵夜都是极好的选择。

另外,红薯还能美容。红薯中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的物质,对保护人体皮肤,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每周再敷一片滨趣撕拉面膜能改善暗淡肌肤,洁净毛孔污垢。

小米

每逢吃饭没胃口、没食欲时,有一样健胃食品,含丰富的铁和维生素B1,膳食纤维在粗粮中含量偏低,口感细腻容易消化,有“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的功效,那就是小米。

小米能防止男性阴囊皮肤出现渗液、糜烂、脱屑等现象,还能防止女性会阴瘙痒、皮炎和白带过多。平时私处除了要注意卫生外,还要注意内衣的勤换,瘙痒时涂抹上缇妍堂舒阴膏,止痒又抑菌。

山药

山药性平味甘,归肺、脾、胃、肾经。《本草纲目》记载,山药益肾气、健脾胃。山药中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助消化,改善肠胃功能。

白带异常的女性适合多吃山药,并用缇妍堂女性护理液来清洁私处,防止感染。而且山药还能改善手脚冰冷的情况。

南瓜

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含丰富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钙、磷等成分,能健胃消食。

南瓜含的果胶可以保护胃肠道粘膜免受粗糙食物的刺激,适宜于胃病的人群食用。南瓜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

敏感肌救星!当归修护调理皂,解决你夏季湿疹、冬季干痒困扰

中药有很多种类型,比如有植物药,还有动物药,还有矿物药等等,其中植物药其实还有很多细的分类,比如有的植物药是全草入药,还有的是部分入药,零陵香就是一种植物药,一般主要作用于神经血管。那么,一般零陵香都有哪些具体的功效呢?

1、别名异名

熏草(《山海经》)。蕙草(《名医别录》),香草(《开宝本草》),铃子香(《梦溪笔谈》),黄零草(《庚辛玉册》),熏香(《本草求真》),广零陵香(《本草纲目》)。

2、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灵香草煎液(75%浓度)在体外各鸡胚内,对流感病毒赣防71—5株,京科68—1株,均有抑制作用。灵香草药液对流感病毒不同毒株间之抑制或灭活效果,均无明显差别。

3、加工炮制

1、净剂除去杂质,洗净。

2、切制洗净,切段,干燥。

4、性味归经

性味辛、甘,温。

归经入肺、脾、胃三经。

5、功效主治

1、本品气香上达,性温辛散,入肺经,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常用于风寒表证、风湿头痛等证。

2、宣化湿浊,健脾醒胃,适用于湿浊内阻中焦,寒湿下利等症。

3.、本品味甘,入脾胃经,益气和中。甘温能补助人体的阳气。常用于心腹冷痛,梦中失精等证。

6、方剂制剂

1、七香丸(《太平圣惠方》):沉香、檀香、丁香、木香、本品、藿香、白芷、槟榔、诃黎勒皮、肉豆蔻、川芎,桂心、当归、细辛、香附。剂型:蜜丸,如梧桐子大。服法用量:每服二十丸,温酒送下。功效主治:顺气降逆,温中健脾。主治冷气上攻,心膈不利,腹胁虚胀,不思饮食等症。

2、五香丸(,《备急于金要方》):丁香、藿香、本品、木香、豆蔻、白芷、肉桂、香附子、松香、当归、槟榔。剂型:蜜丸,每丸重6克,每服一丸。含咽津。主治:口臭身臭者。

3、五香丸(《千金翼方》):藿香、零陵香、青木香、松香、桂心、白芷、当归、香附、槟榔、麝香。剂型:蜜丸,每丸重十克,每服一丸,含化咽津。主治:心腹痛。症见:心下暴作疼痛,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减、遇寒则痛增,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4、五香散(《外科正宗》):沉香、檀香、木香、本品、麝香。主治:狐臭,多发于腋窝部、严重的在乳晕、脐,腹股沟,女性私处等处均有臭秽之气,以本方为细末,每次五厘,水调擦腋下,三日一次,或将药末二钱盛绢袋内,挂腋下。

5、玉龙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瓜蒌、黄蜡、白芷、藿香、零陵香、松脂、升麻、杏仁、黄芪、赤白芍、自及、白蔹、甘草、麝香。上药以麻油六两浸七天,却比出油先煎香熟,放冷后,放诸药,慢火熬黄,滤去渣,入蜡、麝、松脂熬少时即成膏,每用少许,摊绢帛上贴患处。治疗一切伤折疮肿。

6、熏草汤(《小品方》):熏草、人参、干地黄、白术、芍药、茯神、桂心、甘草、大枣。主治:梦失精。症见:梦遗频作,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食少便溏,溲色清白,脉沉细等证。

7、立效散(《百一选方》):本品、荜茇。主牙疼,上二药等分为末,先以炭一块为细末,揩痛处,连牙床并揩净,以药擦痛处,老人风肿牙疼,小儿疳牙走马疳等,悉治之。

8、蕙草汤(《范汪方》):蕙草、黄连、当归。治伤寒,除热,下利。

7、用法用量

内服:3—9克,汤煎,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掺或煎水含漱。

8、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伏三黄,朱砂。

2、《海药本草》“得升麻、细辛善。不宜多服,令人气喘。”《开宝本草》:“得酒良。”《本草纲目》:“多服作喘,为能耗散真气也。”

配伍应用

1、配藿香,二药皆为芳香之品。藿香长于化湿悦脾,宽中快气,和胃止呕,《图经本草》曰:“脾胃吐逆为要药。”故相须为用,辟秽恶,除湿浊之效倍增。

2、配荜茇,成方(立效散,《百一选方》)。治上证疗效颇佳。

3、配木香,《本草纲目》曰:“薰草芳馨,其辛散上达。”木香辛苦温,偏于下行。二药,一升一降。治疗脾胃气机不畅而见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腹痛下痢,尤为适宜。

4、配黄连,一泻一辅,一寒一热,相厦相成,即可泻肝降逆和胃,又可芳香化湿解毒,主治狐惑病证,必见奇效。

9、中药泡澡的好处

1、出汗、排毒。

2、促进产妇恢复,预防妇科病。

3、润肤止痒,防治皮肤病。

4、改善心脏的输出量,改善了心脏功能。

5、改善全身微循环。

6、促进肠胃蠕动,健脾助消化。

7、消除疲劳,减轻肌肉、关节疼痛。

8、易睡安眠。

9、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和免疫力。

10、增强神经调节能力。

麝香草简介

这是专为敏感肌、问题肌设计的皂方。当归是一种常见中药,素有「药王」的美誉,能活血淡斑、修复调理,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肌肤细嫩红润有光泽;搭配薄荷可舒缓肌肤瘙痒,加入黄芪则可增加肌肤修复的功效。如果你在闷热潮湿的夏季易有湿疹困扰,或在寒风冷冽的冬季总为干痒所苦,可尝试使用这款皂。

药材比例:

当归 3、地肤子 3、黄芪 2、薄荷 2、甘草 1。

当归:

能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抗皱、润泽肌肤、抑制黑色素形成。《本草纲目》记载,当归可润肠胃、筋骨、皮肤,又可排脓止痛、治疗痈疽,《本草发挥》则指出它能治皮肤干痒。

地肤子:

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可治疮毒、疥癣、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等。《名医别录》记载,地肤子可「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

黄芪:

又称黄耆,有抑菌杀菌作用,且富含有益肌肤的二十一种胺基酸,能抗老化、美容生肌、治疗过敏与痤疮,以及预防肌肤干涩粗糙、暗沉,使肌肤细嫩柔滑有光泽。《本草纲目》记载,黄芪可排脓止痛,主治痈疽、烂疮。

薄荷:

可消炎、止痛、驱蚊、止痒,《本草纲目》则指出它可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

甘草: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甘草具有抗炎、抗过敏、收湿止痒、抗菌、镇静、解热、镇痛等效果。《本草纲目》也指出它能消肿去毒,可治痈疽、痘疮。

荆芥:出自《神农本草经》;祛风解表、清头目、止痒,透疹等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麝香草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化学成份 9 麝香草的药理作用 10 功能主治 11 麝香草的用法用量 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麝香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麝香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麝香草 * 麝香草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è xiāng cǎo

2 出处

《中国药植图鉴》

3 拼音名

Shè Xiānɡ Cǎo

4 麝香草的别名

百里香(《上海植物名录》)。

5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麝香草的全草。5~6月采收。

6 原形态

灌木状常绿草本。茎坚硬直立,四棱形,高18~30厘米,多分枝。叶无柄,对生,线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9~12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尖,叶缘稍反卷,全缘,基部广楔形,上面具短茸毛,并密生腺点。枝梢疏生轮伞花序;花萼表面有短柔毛及腺点,绿色,下唇2裂成针刺状,上唇3裂,裂片较下唇裂片为短;花冠粉红色,比花萼稍长,上唇直立,油腺明显,有樟脑香味;雄蕊2强,超出花冠,花药红色;雌蕊柱头2裂,红色。小坚果棕褐色。花期5~6月。

7 生境分布

原产地中海沿岸;我国有栽培。

8 化学成份

盛花期的全草含挥发油0.8~1.2%。挥发油中含百里香酚(即麝香草脑,为油中的主要成分)、香荆芥酚、对聚伞花素、lα蒎烯、γ松油烯、α松油醇,l脑、石竹烯、芳樟醇、乙酸芳樟醇酯、乙酸龙脑酯、2甲基6亚甲基庚二烯2,7醇及其乙酸酯。另有谓不同之品种其挥发油的单萜成分不同,可分别为牻牛儿醇、芳樟醇、α松油醇、香荆芥酚、百里香酚或侧柏醇4及松油醇4。

全草尚含:皂甙、熊果酸、齐墩果酸、咖啡酸、绿原酸、喹啉4羧酸,少量黄酮类化合物,如木犀草素7β葡萄糖甙、木犀草素7二葡萄糖甙等。

9 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挥发油,特别是麝香草脑有防腐、消毒作用,可用于口腔、咽喉之灭菌。麝香草脑作用性质与酚类似,而作用更强(酚系数为25),但遇有机物则效力大减,水中溶解度亦远较酚为差(1/100)。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开花季节茎、叶的乙醇或生理盐水的提取物效力较好。挥发油的蒸汽亦有良好功效。用纸层析可分别获得对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有效的物质(非鞣质或酚性化合物),在1:300000~500000浓度时即能抑菌。它还有抗真菌作用,1%麝香草脑的醇溶液或2%粉撒布可用于皮肤癣菌病。对放线菌病可以局部应用及口服,但青霉素的疗效较其优越。

②驱虫作用

麝香草脑对钩虫、鞭虫有麻痹作用,但因其毒性较大,已为其他更好的驱虫剂所取代。尚可用于治疗球虫病。

③对呼吸道的作用

叶有祛痰作用。其提取物能增进支气管粘膜的分泌,麝香草脑、香荆芥酚能促进纤毛(蛙气管)运动,并以原形自肺排出,故有杀菌作用,有人认为可用于治疗气管炎、百日咳。

④其他作用

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乙酰胆腻引起的豚鼠小肠收缩,而对抗5羟色胺的作用却较弱,对缓动素之对抗则更差,对组织胺的作用仅有轻微影响。对离体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阿托品不能阻止此兴奋。对豚鼠肺灌流时,提取物有轻度松弛支气管的作用,对大鼠血压则无影响。有人称其有驱风作用,内服可治腹泻及鼓肠(减轻肠管发酵),或云可用于通经,并有镇静作用,在体外,它能抑制胆堿酣酶。对家兔静脉注射,可降低血磷,升高血糖。

⑤体内过程与毒性

麝香草脑在肠胃道可迅速而完全的被吸收;油、酒可促其吸收。半数在体内破坏,其余部分与硫酸根或葡萄糖醛酸相结合而由尿排出。涂于皮肤无 *** 性,亦不吸收,但能 *** 粘膜,故可引起呕吐,其毒性仅及酚的1/4。口服1克不致引起中毒症状,量大则可致眩晕、上腹剧痛、兴奋、恶心及呕吐、虚弱、流涎流汗、发绀、体温降低、脉细速、呼吸慢乃至昏迷。

香荆芥酚与麝香草脑为异构体,作用亦相似,抗菌效力较强, *** 性亦较强;易吸收,可引起呕吐、腹泻,口服致量在0.1~1克/公斤之间,由于肝脏变性,可于数日或数周内亡。

10 功能主治

①《国药的药理学》:"镇咳。尤对百日咳有效。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喉炎。又为皮肤 *** 药,防腐性洗涤药。"

②徐、赵《生药学》:"芳香性。驱风,镇咳,祛钩虫。"

11 麝香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

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麝香草的方剂 补气养血汤

5g;舌质淡者,加白芷9g;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和麝香草酚絮状试验长期不正常者,每日加服河车大造丸1丸...

关节解痛膏

杨酸甲酯15g樟脑20g麝香草酚10g二甲苯麝香10g颠茄流浸膏15g盐酸苯海拉明3.75g制法...

百花活血跌打膏

250g乳香150g肉桂油100g丁香油50g麝香草脑1g颠茄流浸膏810g制法:以上二十三味,山...

止痒消炎水

蛇床子75g薄荷脑10g冰片10杨酸30g麝香草酚5g制法:以上七味,取苦参、白鲜皮粉碎成粗粉...

活血镇痛膏

杨酸甲酯80g樟脑25g薄荷脑30g冰片25g麝香草酚5g制法:以上十三味,取蟾酥细粉分别用2倍量...

更多用到中药麝香草的方剂

用到中药麝香草的中成药 关节解痛膏

杨酸甲酯15g樟脑20g麝香草酚10g二甲苯麝香10g颠茄流浸膏15g盐酸苯海拉明3.75g制法...

百花活血跌打膏

250g乳香150g肉桂油100g丁香油50g麝香草脑1g颠茄流浸膏810g制法:以上二十三味,山...

活血镇痛膏

杨酸甲酯80g樟脑25g薄荷脑30g冰片25g麝香草酚5g制法:以上十三味,取蟾酥细粉分别用2倍量...

止痒消炎水

蛇床子75g薄荷脑10g冰片10杨酸30g麝香草酚5g制法:以上七味,取苦参、白鲜皮粉碎成粗粉...

复方硫黄乳膏

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1滴,显绿色或蓝色;另一管加麝香草酚酞指示液1滴,不得显蓝色。其他应符合软膏剂项...

更多用到中药麝香草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麝香草 《时方妙用》:[卷四]积聚

豆。血积。加桃仁红花。肉积。加阿魏山楂。果积。加麝香草果。一久病及虚弱之人。不可径用前药。或先服补药...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三十二疮肿门]诸疮

冬用干末,水调涂。治鼻疳疮,侵蚀鼻柱。麝香散方麝香草乌头(烧灰)上二味,等分,研细贴之。治睛漏疮,...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诸谷部]豆

,即解。豆叶治瘤急救方∶颈后粉瘤,马料豆叶、辟麝香草,同捣敷患处,其瘤渐软渐消,破则听其自消。《本...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四]一切疳第三

;十五、面无光。并宜常服保童丸方朱砂(半分)牛黄麝香蟾酥(各少许)阿魏(二分)上先将朱砂于净器中研如...

《幼幼新书》:[卷第九]慢惊风第三

毒草魔方是治什么病的?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以秋季花开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或分别采收花穗与梗入药。生用或炒炭用。

辛,微温。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清头目、利咽喉、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本品药性微温,辛散轻浮,长于祛风解表,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亦有称其为发散风热药者),对于外感表证,不论风寒、风热,均广泛使用。治风寒表证,常与防风、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如《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治风热表证,常与薄荷、金银花等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药同用,如《温病条辨》银翘散。

本品善祛肌表及上焦风邪,亦常用于风邪上扰清窍或郁滞肌肤所致的以上诸症,风寒与风热者均宜。治头昏头痛,宜与蔓荆子、防风等祛风止痛药同用;目赤多泪,多与菊花、桑叶等祛风、清热明目药同用;治咽喉痒痛,多与蝉蜕、薄荷、牛蒡子等祛风宣肺、清热利咽药同用:治皮肤瘙痒多与祛风止痒药同用,亦可单味外用,研末撒涂并揉搓患处。

对于表邪外束,麻疹难于透发者,本品的透疹作用,可直接促进疹点外透;其祛风解表之效,亦有助于透疹。因麻疹为“内蕴热毒,外感天行”所致、故应与清热解毒药同用。

荆芥炒炭,其性味功效已经改变成为味涩性平之收涩止血药,并主归肝经,可以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失血证,但宜辨别证型的寒热虚实,作相应的配伍,以标本兼治,增强止血之效。

此外,以本品祛风解表及“通利血脉”(《药性论》)之カ,还可促使疮肿消散,故宜于疮肿初起而有表证者。

煎服。外用适量。荆芥穗的辛散之性强于荆芥,其用量可稍轻。

本草文献:《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血,除湿痹。”《本草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癫,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2.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本品主要含挥发油,另含荆芥苷、荆芥醇、黄酮类化合物,花梗中还有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等。具有解热、抑菌、消炎、镇痛、兴奋肠管平滑肌、抑制癌细胞等作用;荆芥炭则能使出血时间缩短,在大剂量使用时可出现一定的活血作用。

3.其他:本品在古代本草以“假苏”为正名,查阅文献时应加以注意。

适用范围:皮肤抑菌止痒,四季皆宜,抑制真菌、白色念珠菌、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可用于蚊虫叮咬等引起的皮肤不适等。

使用方法:将患处用温水洗净,先用植物精华素乳膏少许涂擦于患处,使皮肤适应和增强吸收功能,再用去癣乳膏涂擦患处,两种乳膏同时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毒草魔方是江西邦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旗下产品。

介绍

江西邦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吉安市欧阳修的故里永丰,总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公司投入巨资新建了全新GMP标准厂房并通过国家认证,30万级的净化设施,现拥有员工120余人。

江西邦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有选大夫,雪域本草烧伤膏雪域本草妇科凝胶,,本草纲目-草本乳膏,喜洋洋宝宝湿痒灵,大忙人-草本乳膏,鼻克通,大忙人妇科医生洗液,妇科医生凝胶,大忙人芦荟祛痘霜,清肤霜,邦多肤,选大夫,大忙人婴宝乳膏,毒草魔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江西邦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