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痛冷敷敷料多少钱一盒最好用-筋骨痛冷敷敷料通用型
不合适,太大,骑行的时候背个小包,大部分东西放在驮包上,因为长时间骑行你的腰根部无法支撑75升背包及物品的重量
当你也要准备骑自行车做长途旅行。且没有经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先是做好心理准备
确定下旅行的目的和目标,树立坚定的信念,路再长也有终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定的骑下去,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二、出发前的准备
首先要收集、查阅、整理沿途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相关信息,包括较新版本的地图、交通图,沿途的地理、历史、人文、名胜古迹,气象资料等。再根据你或你的团队的体力状况、假期长短、旅行季节等因素制定出详细的旅行计划。一般而言,长途自行车旅行的最佳季节为每年的五至十月份为宜。长途自行车旅行最好能结伴而行,但长途旅行人数不宜太多,理想的人数为3到5人,且最好有异性同行。人数过多,沿途食宿困难较大,偏远的小地方接待有困难。由于人们之间的性格爱好存在差异,人数过多时很难统一行动。人数太少,安全保证较差。并且万一途中出现特殊情况,人数过少,难以相互照应。另外,人数过少,每一个人的相对负担就会加重,有些物资装备无论一人或多人只需一份,如修车工具、宿营装备等。
三、有关的物质准备
做自行车旅行,首先要准备的就是自行车。如果有条件,最好选用专门为自行车旅行而设计的27英寸全地貌车。该类型车一般配有前后车架,能载重150公斤(包括骑行者)以上,避震性能较好,轻便结实,能适应各种道路状况。缺点是价格昂贵,零配件目前在国内较难买到。
我们一般骑行的26英寸以下的轻便自行车不太适合于自行车长途旅行。可选用比较老式的28英寸加重自行车。如是新车,在你出发前一定要磨合200到300公里,重新全面调整后再上路。如是旧车,要经过全面大修,特别要对车座进行加工改造。车座不宜太硬或太小,最好加上一个3到5厘米厚的海绵坐垫。注意一定要保持坐垫表面干燥且不能有褶皱和缝合接缝,长时间骑行时方不至于磨破皮肤或长痱子。车座不宜太高或太低,以个人骑行舒适为宜。车把基本上应与车座高低相等,高低差距在3到5厘米以内为好。还应在自行车前后安装好挂包架。背着背包长途骑行非常疲劳和不舒服。最好还应在自行车大梁上安装一个水壶架,以便在骑行中可随时方便取用饮水。另外,在车胎内注入一些补漏剂,一旦车胎被刺破,只需将刺入物拔除,破孔向下打足气,即可自动将破孔堵住,保证继续骑行。
出发前,你一定要掌握自行车的调整和修理,包括;补胎、更换车条、更换刹车块,修理、调整前中后轴、修理飞轮等。
四、其他物质准备
服装:如果是在夏季或在较暖和的季节骑行,最好能购置专门设计的短骑行服。它具有保温、透气、挡风、防雨等功能。骑行裤内还有真皮垫,防磨且透气。可适应多种气候条件下骑行。只是价格比较昂贵。如没有骑行服,特别是骑行裤时,可直接穿着有弹力的紧身裤,里面不要再穿着其它服装,并且在经常摩擦的部位涂抹一些能起润滑作用的油脂。夏季骑行应穿着长袖上衣和遮阳帽,以免晒伤皮肤。冬季或在气候较寒冷的地区骑行时,除注意保温外,还要注意防止衣裤或鞋袜过紧而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引起冻伤的发生。另外,骑行时不能戴口罩,如果戴上口罩,因呼出的热气会在不知不觉中在口罩外面结成薄冰,造成面部冻伤。冬季最容易冻伤的部位是耳朵、鼻子和手脚,要特别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温。可采取骑行和推车步行结合的方法,以促进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还要准备一件雨批,除防雨外,还有其他许多用途。
其他装备:为防风吹和小飞虫侵入眼睛,要准备好骑行眼镜。有色的可防强烈的阳光照射,无色的适用于阴天,还有一种浅**的专门适用于夜间。准备一个小药箱也是必不可少的。长备药品包括:治疗腹泻、肠胃不适、感冒、水土不服、消炎、外伤,眼药水等药品。如是夏季还应准备一些十滴水、风油精、清凉油、痱子粉等。冬季则要准备一些冻疮膏、"寒痛乐"、姜茶等。如是在西北、新疆等地,要多准备一些饮用水(每天需5到10升)
五、在骑行中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骑行速度问题。骑行速度要根据全队的身体状况、路途远近和假期长短来决定。一般来说;如果路面平坦,每小时骑行20公里左右。山地或丘陵地形,每小时骑行10到15公里左右较为合适。每天骑行的时间,在开始的3天到一周内,不宜太长。已每天6到7小时,骑行120到130公里较为合适。身体适应后,每天增加20到30公里,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长途骑行后两脚会充血肿胀。休息时要平躺,尽可能把脚垫高,以促使血液循环。如有坡度不大的斜坡,也可头朝下地躺下休息片刻或把脚放在自行车上休息一下。
夏季,由于气温太高,白天骑行体力消耗极大,容易中暑等,不宜骑行。最好选择在早晚骑行。
如必须露宿时,应随身带一个防潮垫。换上干燥的衣裤,穿上雨衣,躺在防潮垫上。并且时间不宜过长。切不可穿着汗湿的衣服就地随意躺卧。
在比较干燥的地区骑行时,应在鼻腔内涂抹一些油脂,避免鼻腔干燥,保障呼吸顺畅。夏季骑行时,如感到头晕头痛、全身无力、烦躁心慌、恶心呕吐、舌干口渴、出虚汗、心跳加快等症状,要迅速到阴凉处躺下休息,马上服用一些十滴水。等身体恢复后在逐渐活动。切记不可用扇风法降温。
冬季骑行时,如感到皮肤发痒、红肿、麻木甚至起水疱时,要尽快用冻疮膏轻轻涂抹并做好局部保温。切不可因发痒而使劲搓揉。
长途自行车旅行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半路病倒,自己遭罪不说,还会连累同伴。
长途骑行,感到身体疲劳,腿脚乏力时要及时休息调整。否则因控制能力下降,容易造成翻车、撞车事故。
长途自行车旅行中保持警惕性,保管好自己的财物、照相机等贵重物品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疲劳、注意力分散等原因,往往容易出现松懈、麻痹等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性,否则可能不仅是造成自己的经济损失,还可能误事。
以上是一些有关长途自行车旅行的常识和基本知识。
骑自行车旅游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骑自行车外出旅游
首先要准备一辆合适的自行车。选定自行车后,要对车辆仔细检查一遍。车架子应牢固无裂纹;刹车要灵敏可靠;轮子的辐条松紧适度,车胎不变形,气门芯完好;传动部分轻快自如,并在出发前洗清污垢上好油。另外,对全车的螺丝检查一遍,拧紧所有松动的螺丝。
第二,在身体上做些适应性的锻炼准备工作。可在出发前一个月开始,隔天锻炼,每次20分钟左右,轮流做立定起跳、下蹲起跳、仰卧起坐、长跑等。
第三,要准备一套简单的修车工具:扳手、打气筒、螺丝刀、胶水、旧内胎(一小段,补胎用)等
骑车旅游常见病的防治
感冒
症状:鼻咽部发干、发痒、鼻塞、流清鼻涕、咳嗽、咽喉肿痛、头痛、腰酸背疼、疲倦、食欲不振,有的还出现腹泻、便秘、发烧等。感冒分为“流感”、“伤风”、“感冒”等。
用药:轻者喝感冒冲剂、感冒通、感冒胶囊,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等药品,重者去医院或就近医疗点就医。
腹泻
这是一种“旅游病”,一般与旅游饮食有关。病人应卧床休息,暂停进食六至十二小时,多喝菜汤和淡盐开水。呕吐腹泻可服用阿托品、黄连素或痢特灵。预防 不吃不洁食品,饮用开水和食用新鲜菜品。
中暑
分为热射中暑、热痉挛中暑。症状: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烦躁不安,严重者出现痉挛,呼吸及心脏功能障碍。
预防:应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动,戴上遮阳帽和墨镜。
治疗:用温水敷头,逐步用冷水敷,有条件可采用冰袋或淋浴,轻者服人丹、十滴水或刮痧等方法,重者及时送医院。
高山反应
症状:头昏、头痛、心悸、气短,重症者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腹胀、胸闷,面部浮肿,口唇轻度发绀等。多数人休息后即可减轻,较重者,可服苯巴比妥、溴剂等和氨茶碱,警惕肺水肿和高原昏迷的先驱症状,在急性缺痒时,可吸一些氧气 创伤
分闭合性创伤、挫伤、扭伤、开放性创伤、擦伤、刺伤、切割伤、裂伤等。
处理:较大的开放性创伤必须请医生进行外科清创术和全面检查。较小的开放性创伤要先用无菌盐水(或就地用净清水)冲洗,将伤口中的异物除去,然后在伤口处涂上红汞,再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或用胶布将局部伤口粘合。若有外出血和皮下出血,可用手指或敷料压迫包扎止血,并以绷带固定;疼痛可服消炎痛,扑炎痛等。闭合性挫伤、扭伤可局部外贴多种名目繁多的止痛膏、伤湿膏、消炎膏,进行热敷、理疗、推拿、按摩,还可内服或外搽跌打筋骨药水、药酒、药粉、药丸。
毒蛇咬伤
是否有毒:若在两排牙痕的顶端有两个特别粗而深的牙痕,说明是毒蛇所咬;若仅是成排的细齿状“八”字形牙痕,说明被无毒蛇所咬。
处理:无毒蛇咬后无须特殊处理,只需用红汞和碘酊药物外搽伤口包扎后即可;若被有毒蛇所咬,则要尽快将肢体用带子在近伤处5公分作环形结扎,每半小时放松带子1-2分钟,同时设法除去伤口内的毒液,最好用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冲洗伤口,破坏毒汁,亦可用冷开水、盐水或清洁生水代替,冲洗后用消毒的小刀或刀片把两毒牙痕间的皮肤划开,再用手指挤压,紧急情况,可用嘴直接对伤口吮吸,吸后立即吐出并用清水漱口,但有龋齿,口腔粘膜或嘴唇破损者,禁用此法,以免中毒,并尽早用药:内服半边莲80-90支,半边莲和雄黄一起捣烂,制成浆状外敷,每日换一次。好的蛇药有:湛江蛇药、南通蛇药、广州蛇药、蛇伤解毒片等。
骑车自助旅游时如何做好自我保健
骑车,特别是骑自行车,有其他旅行方式不易遇到的问题,应予注意:
大腿内侧与座垫摩擦,容易产生表皮擦伤;局部出汗多,易生浸渍皮炎。故骑一段路程后应下车休息、擦干,午间及夜晚到休息地后,将出汗的内裤换去,将会和两腿内侧洗净后擦干,再可备些中药松花粉扑上。如已有溃破要按擦伤处理,重者要停止骑车旅行。
车垫长时间顶着会,压迫前列腺、阴囊、尿道等,易使其充血,排尿不畅,细菌易繁殖。故途中约60分钟就应下车休息,使压迫处放松,及时排尿。到住地除一般洗浴清洁外,应将臀部(坐位时脐以下)浸泡在温水中10~15分钟,相当于热敷。
两手紧握车把,以及坐骨、耻骨部神经受压,过久后易麻木。故骑车时应带手套,且有弹性为好,两手常变换握持角度及方式;坐时也应前后、左右“着力点”变化,有利于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使肌肉松弛。
车座要有弹性、软、车座高度应低于车把(龙头)高度,车座前端略前倾,上面有软性垫物。旅游骑车者不要追求赛车那样以出速度为前提的设计要求,而以舒适、卫生为主。
女性月经期一般不宜骑车长途旅行,如平时有锻炼基础,个人体质情况较好,也不必禁止。
骑车旅行较方便,旅程、景点均可自行安排,可以欣赏到乘飞机、火车、汽车以及团体旅游时不易看到的景观。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景区及调整停留时间等。骑车旅行还可磨练意志、锻炼身体,为越来越多的短途自助旅游者所选择。但要量力而行,如果将体力均消耗在骑车上,到目的地已很疲劳,这不可取。
近年来,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长途骑自行车运动健身或是旅游、考察等等。既可以锻炼身体、饱览风景名胜,又可以深入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深入的考察、体验许多鲜为人知的风土民情。
祝一路顺风!
多看看单车骑行论坛尤其是川藏线比较危险,路况不好,问问一些已经走过这条线的高手,咨询一下
不是有专用驼包么?用75升登山包好固定么?就算固定了,平衡问题要解决吧,两面不一样重,而且路上哪个东西也不方便,拿包最底下的东西更不方便,还是建议你用驼包,省事,省力,也够专业啊
本人长期坐电脑前面,常常颈椎的地方很痛,是什么情况啊?
一、 阑尾
阑尾是位于盲肠末端的一个细管状器官,末端为盲瑞,多位于右下腹部。
二、阑尾炎
阑尾炎是—种常见病、多发病,平均占普外科住院病人的16%一32.5%。依此可知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一般人习惯把阑尾炎叫做盲肠炎,实际上两者不是一回事。阑尾炎比较多见,任何年龄、性别都可以发病。急性阑尾炎是腹部的急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得力可发生腹膜炎,甚至有生命危险。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统计,急性阑尾炎约占外科住院病人的10%~15%。
当阑尾炎发作的时候 阑尾是一条大约3一6英寸长的窄小管道,它很容易被粪便等杂物塞满。一旦它被塞满,积蓄在阑尾里的流体就不能顺畅地倒流出来。渐渐地,压力增大,细菌侵入,阑尾开始发炎。如果不及时处理,它可能会渐渐地肿起来,产生剧烈的疼痛。
阑尾炎的发作很难找到确切的原因,因而也无法 采取特别的预防措施。“似乎没有什么措施能够预防阑尾炎,它在你倒霉的时候悄悄来临”,阿乐司?亚斯兰医学博士如是说。他是加利弗尼亚州北部湾保健中心和 费德医疗中心的外科医生。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阑尾有问题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让医生为你做个外科手术,把它切除,以免它再次发作。
通常情况下,急性阑尾炎发作或者阑尾破裂的间隔时间大约有12一48小时。所以,你应该在它重新发作之前去看医生
阑尾炎发作最主要的感觉是疼痛。刚开始可能是隐隐地疼,疼的部位比较模糊,渐渐地扩展到腹部,最后就局限在阑尾部位——它的位置大概在你的肚脐和筋骨之间。除了疼痛之外,还伴有发热、恶心、呕吐或者腹泻等症状。
当疼痛感局限在阑尾区后,你就该去看医生了。如果疼痛突然减轻,你更应该迅速去看医生,因为它可能是阑尾破裂的一个信号。在严重情况发生之前,你仍然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去看医生,阿斯兰医生说。
在大多数病例中,处置阑尾炎的方法很简单。医生通过外科手术把这个经常带来麻烦的小东西割掉。你除了失去一根儿英寸长的小管子外,一切都与从前一样。一般的阑尾切除手术需要你呆在医院1—2天,1O天之内便能恢复正常的工作。
阑尾又为什么那么容易发炎呢?原因不少,多数是因为阑尾内部堵住了东西。如有的人,刚吃完饭就打球,或做一些其他的剧烈运动,食物残渣很容易 从大肠掉进阑尾里发生阻塞;有的人吃饭没有规律,饱一顿,饿一顿,肠道功能紊乱,时而拉稀,时而又便秘,阑尾肌肉痉孪发生阻塞;蛔虫钻进阑尾也会阻塞,血 液运行不好,阑尾内的粪汁排不出来,细菌繁殖就会引起发炎,于是便由内向外地烂了起来。
所以预防阑尾炎,平时就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调节,少吃多餐,忌暴饮暴食,饭后不要马上进行剧烈的运动等。
三、病因和发病
1、阑尾炎的病因学说
1.1 神经反射学说 认为阑尾炎的发生和神经系统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是因阑尾肌肉和血管的反射性痉挛,致使阑尾管腔梗阻或血运发生障碍,随之出现细菌性感染。
1.2 阑尾腔梗阻学说 认为阑尾腔的机械性硬阻是发生炎症的主要原因,阑尾近端梗阻后,阑尾粘膜分泌物不能排出,使阑尾腔内压力增高,阑尾壁的血运受到障碍,细菌容易入侵,形成急性炎症。
1.3 细菌感染学说 认为阑尾发炎和阑尾腔内存在细菌有关,主要为大肠杆菌、肠球菌及厌氧性链球菌;细菌也可通过血运到达阑尾壁而发生炎症。
引起阑尾炎的主要原因是阑尾发生梗阻(堵塞)有:
(1) 阑尾管腔梗阻。在阑尾狭窄的管腔内由于粪石、食物残渣、毛发团块、肠道寄生虫滞留,阑尾发生损伤而肿胀、扭曲。
(2)阑尾壁狭窄。如以前患过急性阑尾炎,用药治愈后,阑尾壁结疤使阑尾壁变小。同时也能减弱阑尾的蠕动功能。
(3)阑尾壁上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病菌可经血循环进入阑尾引起急性炎症,发生红、肿、疼痛。阑尾壁上的淋巴组织肿大,阑尾肿瘤等也可以导致梗阻。阑尾腔内有许多细菌,发生梗阻后容易引起发炎,使血栓形成堵塞血管,产生坏、感染而发病。炎症向外发展到阑尾外层或穿入腹腔内就会化脓,引起腹膜炎。如果炎症扩散,有可能引起肝脓肿等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威胁生命。
(4)饮食生冷和不洁食物、便秘、急速奔走、精神紧张,导致肠功能紊乱,妨碍阑尾的血循环和排空,为细菌感染创造了条件。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厌氧菌。
(5) 另外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也与阑尾炎发病有关。刚吃完饭就打球,或做一些其他的剧烈运动,食物残渣很容易 从大肠掉进阑尾里发生阻塞;有的人吃饭没有规律,饱一顿,饿一顿,肠道功能紊乱,时而拉稀,时而又便秘,阑尾肌肉痉孪发生阻塞;蛔虫钻进阑尾也会阻塞,血 液运行不好,阑尾内的粪汁排不出来,细菌繁殖就会引起发炎,于是便由内向外地烂了起来。
四、病人表观
1.腹痛:急性阑尾炎的典型腹痛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开始时往往是上腹痛(“心口”痛),与胃病相似,或是肚脐周围痛。一段时间后腹痛转移到右下腹部,此后腹痛点就相对固定了。由于各人阑尾位置不尽相同,所以疼痛点也会稍有差异。有人可没有转移病的过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腹痛转移的时间各人不同,快则2~3小时,慢则1天或更长时间。
2.恶心呕吐:由于阑尾受到炎症刺激而活动增强,常引起胃肠道反应而出现恶心呕吐。多在腹痛数小时后呕吐1次,但不会出现频繁呕吐。
3.发烧:腹痛早期不会发烧。在炎症明显时体温升高,炎症加重则体温更高。
4.检查病人时,早期腹部可无任何异常,在炎症明显时可出现肌紧张及压痛。
(1)压痛:多在右下腹(视阑尾所在部位而定)。用手一按即感觉疼痛。按下后突然把手抬起,病人亦有疼痛感,医学上叫着“反跳痛”。阑尾穿孔后全腹腔都有炎症时则全腹都有压痛、反跳痛。但仍以阑尾部最明显。
(2)肌紧张:当阑尾炎症发展到表面时,炎症刺激腹壁使肌肉紧张。即与对侧比较此处腹壁摸上去感觉较硬。但如果阑尾已经穿孔全腹都有炎症时则全腹都有肌紧张。仍以阑尾部位最明显。
五、治疗
急性阑尾炎是可以消退的,但消退后约有四分之一的病人会复发。目前手术方法比较安全,绝大多数手术效果是良好的。非手术疗法主要是抗感染(即消炎)。但应当做好随时住院治疗的准备工作,以免延误治疗使病情发展到严重程度造成治疗困难。
当发生急性阑尾炎时,必需施行紧急阑尾切除术,避免阑尾穿孔导致全腹感染(腹膜炎)。
至今,仍没有确切的检查方法来确诊阑尾炎,实际上,某些症状是由其他疾病原因引起的。医生只能从病人的病史、检查结果来作出诊断。在阑尾切除手术中,有25%的病人会被发现并没有阑尾炎,此时,外科医生检查过腹部其他脏器后,会切除正常的阑尾,以免病人日后发生阑尾炎。
手术切口位于病人的右下腹。
六、术后结局及合并症
急性阑尾炎经过外科治疗,预后良好。只有少数病例因治疗不及时或机体抵抗力过低,出现合并症或转变为慢性阑尾炎。
文献报道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为10%一20%,阑尾穿孔是影响并发症发生最重要因素。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可高达20%一67%。因此,如果能早期诊断,及时获得治疗、阑尾穿孔的发生率得以降低,阑尾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就能够得到明显地下降。
造成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和亡的原因,除部分带有难以避免因素,如年龄(婴幼儿及老年人的发生率高)、营养状况、机体免疫力、伴随疾病、病程的早晚、阑尾局部解剖的变异等外,主要与思想是否重视,手术操作是否严格掌握处理原则及熟练程度有关。由于阑尾炎的多发性和阑尾切除技术的相对简单性使较多的医务人员和普通民众对有关阑尾炎阑尾切除术的危险性及较高并发症未予以足够的重视。这种思想麻痹表现为将阑尾炎认为是外科“小病”、阑尾切除术是外科“小手术”,从而导致有些病人在诊断上的延误和治疗的不当。
2.手术治疗 当肿块难以与回盲部癌肿及结核鉴别时或经一段时间的非手术治疗肿块无明显缩小.须手术治疗,切除病灶。
(五)预防常识
1.增强体质,讲究卫生。
2.注意不要受凉和饮食不节。
3.及时治疗便秘及肠道寄生虫。
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阑尾炎是—种常见病、多发病,平均占普外科住院病人的16%一32.5%。依此可知
阑尾术后并发症所涉及的人数之多、危害之大是不难想象的.近几年发生率仍很高,有时相当严重。此现象不仅存在于基层医院,大医院也屡见不鲜。
文献报道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为10%一20%,阑尾穿孔是影响并发症发生最重要因素。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可高达20%一67%。因此,如果能早期诊断,及时获得治疗、阑尾穿孔的发生率得以降低,阑尾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就能够得到明显地下降。
造成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和亡的原因,除部分带有难以避免因素,如年龄(婴幼儿及老年人的发生率高)、营养状况、机体免疫力、伴随疾病、病程的早晚、阑尾局部解剖的变异等外,主要与思想是否重视,手术操作是否严格掌握处理原则及熟练程度有关。由于阑尾炎的多发性和阑尾切除技术的相对简单性使较多的医务人员和普通民众对有关阑尾炎阑尾切除术的危险性及较高并发症未予以足够的重视。这种思想麻痹表现为将阑尾炎认为是外科“小病”、阑尾切除术是外科“小手术”,从而导致有些病人在诊断上的延误和治疗的不当。
阑尾切除术并发症除与剖腹手术共有的切口感染、腹腔内感染或脓肿、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外,主要的有阑尾系膜血管术后出血、网膜粘连综合征、阑尾残株炎、粪瘘、盲肠壁脓肿等。
第一节 感染性并发症
一、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木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2.2%-21.8%,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可高达14.4%一54.4%。八十年代以来.因抗菌素的合理应用,特别是抗厌氧菌药物的应用,术后切口感染率已降至5%以下,但仍居腹部手术之首,
(一)原因
1.阑尾病因、病理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发病时间越长,切口感染的机会就越多,国内有人统计发病至手术达72小时以上者切口感染率高达37.8%,明显高于72小时以内者。阑尾不同病理改变,如单纯性阑尾炎与化脓性阑尾炎,在切口感染方面无显著差异,阑尾一经穿孔,腹腔污染严重,切口感染率明显上升。
2.手术操作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手术操作时间过长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及切口附近毛囊内的细菌随汗液排入切口而增加了污染切口的机会。加之长时间的牵拉加重了切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和损伤,降低了局部组织的抗菌力。也有作者认为从小切口拖出感染的阑尾是污染伤口造成感染的重要因素。
3.腹腔引流物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当腹腔引流物从原切口引出时,切口感染率明显升高。这是因为腹腔引流液可随同引流物污染切口各层组织,引流物影响切口对台,增加了切口感染机会。另戳口引流避免了上述弊端。
4.与手术者经验的关系 郭盖章比较分析了由住院、进修医师与主治医师分别完成的阑尾切除术病例,发现前者一组的切口感染率为16.5%,主治医师以上的手术仅为10 6%.后者一般城市病人多,就诊及时,少数为手术难度较大的病例,手术操作较熟练,动作轻柔.组织损伤少,因而感染率相对较低。而前者急诊多,大多数病人在夜间手术,条件较差,无菌观念不强,最大的缺点是木中喜用手分离,动作粗重,5例盲肠浆膜层撕破行缝合和4例医源性盲肠瘘的病人全部发生切口感染,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5.其他 ①逆行法切除阑尾时阑尾不能及时取除,暴露的两残端也不能及时包埋,增加了切口污染的机会;②缝合腹空各层时留有腔隙,特别是肌层钝性分离、加上术中牵拉使之留有一腔隙,若肌层未予缝合封闭,造成积液或积血而导致感染;③婴幼儿和老年人的切口感染率高于中青年组,可能与这两个年龄组身体抗感染能力差有一定关系。郭盖章统计,以10岁以下儿童和51岁以上患者者切口感染为最高,各达24.3%和29.8%。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切口感染多发生在皮下或肌肉下腹膜外层。典型的切口感染表现为术后数日体温仍高或有升高趋势,切口处疼痛,以胀痛或搏动性痛为多见。体检见切口红、肿,压痛明显,脓肿形成时有波动感。切口深部感染可仅表现为切口及周围皮肤水肿,僵硬感,有深压痛和凹陷性水肿。疑有深部感染时,可用探针自缝合处进入,若有感染即有脓液沿探针流出。个别病例仅表现为切口及周围组织的不适和僵硬感,皮肤无红肿,按期拆线后不久切口裂开、脓液流出,脓液有明显的恶臭味。此多为切口深层的迟发性厌氧菌感染。
B超检查可探查切口处腹壁各层,当有积液或脓肿形成时因像显示为液暗区。引导穿刺可获诊断。
(三)治疗
当穿刺获得脓液后即应将切口缝线拆除引流。要求引流口足够大,引流通畅。
如果病人临床有发热,应适当应用抗菌药物。一般来说,当感染的切口引流后体温很快恢夏正常,即可停用抗菌药。如果体温仍然不降,可能为切口引流不畅或伴有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存在。
切口引流后需每日换药。换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应仔细清除各种异物(如缝线)和坏组织;②局部尽量不用抗生素;③引流数天后,当创面干燥、渗液不多时可考虑将创面对合。一般采用蝶形胶布对拢伤口;①如果切口引流物有粪佯物,则可能为粪瘘形成,做相应的处理。
(四)预防
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重视 对急性阑尾炎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这是防止加重阑尾病理变化,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
2.在阑尾切除术木前术后均需应用抗菌药物 一般需选用针对需氧菌和厌氧菌的药物联合用药。
3. 加强无菌无创操作、避免污染,保护切口使其不与病变阑尾接触。处理阑尾时尽量使用器械提拉,切断阑尾基底时小心不使切端污染附近组织和器械。彻底清除腹腔内渗液。
4.腹膜外翻保护切口 汪中波对570例阑尾切除术采用了腹膜外翻保护切口并进行了前瞻性、随机性非盲的临床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可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是:①切开腹膜前即淮备好吸引器,先将腹膜切一小口吸尽脓汁,再扩大剪开腹膜,用浸有生理盐水纱布蘸尽腹腔内的脓什或渗液,②根据切口大小用6—8把弯止血钳将腹膜外翻固定在护皮巾上,掩盖保护切口。
5. 缝合切口时应彻底止血,对合严密,消灭腔血肿,减少异物。
6.放置引流物时,不宜把引流物从切口引出,而应另外截口引出体外。
二、阑尾残端脓肿
(一)原因与病理
阑尾残端的处理有三种方式:即单纯结扎、结扎加残株内翻和仅荷包缝合而不结扎。最常用的方式是于阑尾根部结扎后做荷包缝合将残株埋入盲肠。从理论上讲该方法优点是能较好的控制残端出血、盲肠壁封闭可靠、残端包埋减少腹腔污染,以及创面浆膜化减轻了粘连的发生。荷包缝合过大是形成阑尾残端脓肿的主要原因,荷包缝合过密过紧可以影响盲肠壁的血供,导致坏、穿孔和脓肿形成。阑尾残端内翻可以导致盲肠壁粘膜内脓肿形成。脓肿破裂能够产生弥漫性腹膜炎或腹腔内无壁脓肿。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是阑尾切除术不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0.5%。典型者发生在术后第5—7天,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右下腹痛,伴发热,有下腹压痛,肌紧张,偶尔可波及全腹。病人往往已经出院又因腹膜炎再入院。有报道可出现左下腹痛,其原因为局部炎症反应及纤维粘连,使脓腔破裂后不易向右扩散而易向对侧扩散,此外,有下腹手术切口的影响,掩盖了右下腹体征,致使左下腹症状体征而显得突出。由于脓汁刺激盆腔及腹肌,可有会阴及膀肋区疼痛并感排尿困难。阑尾残株炎所致荷包脓肿,在阑尾切除术后至脓肿破裂前,多不出现腹腔内有感染征象, —般情况好,不发热,脓肿破裂后突发高热及出现腹膜炎的表现。
有下腹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脓性液体可明确诊断。
(三)治疗
应立即手术探查和引流。术中可见腹腔内混浊液体,盲肠的荷包缝合破裂,阑尾残端结扎完整。除非阑尾残端已脱落或荷包缝合已造成盲肠壁的坏,粪瘘是不常见的。更为常见的是腹腔内脓肿形成而需手术引流。
三、腹腔感染
腹腔脓肿多发生在以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术后,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发生率4%一l 8%。
(一)原因
腹腔脓肿产生的原因多为对阑尾脓肿或阑尾穿孔所致的腹腔积脓处理不当(如冲洗不当、脓液残留),引流物选择不当、放置部位欠妥以致引流不畅、术后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阑尾根部和盲肠明显水肿使残端愈合不良、荷包内脓肿向腹腔和切口穿破、木中盲肠损伤未被发现或处理欠妥、盲肠本身的病变(结核、癌)在阑尾切除中未被发现等亦是可能的原因。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般发生在手术后的5—10天。主要表现为发热、腹部不适和腹泻。由于盆腔的低位并邻近阑尾,盆腔是脓肿形成的最常见部位。盆腔脓肿多表现为低热,伴有明显的直肠刺激症状,如排便次数增多,粘液样便,排便不尽感等。有时可刺激膀胱出现尿痛、尿急、尿频。触诊时可有下腹部压痛,直肠指检最有助于诊断,在直肠前可触及触痛的肿块。脓肿形成初期肿块较软,触痛明显。
其他部位腹腔感染常缺乏突出的症状,发热、腹胀或腹痛、白细胞增高是最常见的表现,在术后有这类症状持续者即应警惕腹腔感染的可能。
术后腹腔感染要求及早作出诊断,早期诊断、正确定位对预后至关重要。诊断的点为:①结合手术情况,如有腹膜炎者术后残余感染机会较多;术中有阑尾残留者,残株炎不难诊断;②需排除切口感染;③注意腹部有无固定压痛部位或肿块,盆腔脓肿时直肠指检常能触及直肠前壁肿块;④x线检查在膈下脓肿病例常会提示胸膜炎性改变;⑤超声检查对腹腔脓肿诊断和定位灵敏度较高,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手段。
(三)治疗
包括脓肿引流和应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近来的经验表明B超和cT引导经腹部穿刺引流盆腔脓肿是有效、安全的。对单个的与腹壁间无肠管阻隔的脓肿,可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多发性脓肿或经皮引流失败者需行手术引流。
盆腔脓肿的最适当治疗方法是经直肠引流。在适当麻醉后,首先用细针经直肠壁穿刺入脓腔以明确诊断,然后用止血钳开放脓腔,留置引流物2—5天。引流物应柔软以防穿入邻近器官。该方法治疗效果好,安全,极少有并发症出现。如果脓肿位于侧壁难以经直肠引流,或存在于术探查的其他腹部体征,应选择经腹部探查。
(四)预防
阑尾炎术后腹腔感染常较其原发病严重,故应重视预防。
1.重视引流,特别对阑尾穿孔致腹膜炎者必须充分引流。引流的重点是盆腔,引流条须切实置入盆腔,避免扭折,必要时增加引流部位。
2.阑尾有较大的穿孔者应注意有无粪石脱出进入腹腔。
3.对包裹、粘连于阑尾的炎性大网膜最好—起切除,因为炎性大网膜亦可引起腹腔
感染及肠粘连。
4. 坏疽性阑尾炎因粘连严重而行浆膜内剥离者,有时会发生阑尾内芯断裂.而残余部分回缩很难再行取除,造成阑尾残株残留。此时应在该部位放置引流5—7天。同时给予抗炎治疗。
5. 牢固结扎阑尾系膜,对短而阔的系膜应分段缝扎,可避免滑脱。妥善处理阑尾残端,避免盲肠瘘。
四、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
(一)原因
1. 致病菌毒力甚强,很快出现阑尾系膜静脉的脓栓形成。以致细菌通过阑尾系膜静
脉-回盲肠系膜静脉一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一肝脏一体循环。
2.木中操作粗暴,挤压阑尾,也是可能的因素。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门静脉炎者表现为高热,腹部不适,肝脾肿大,有时可有黄疸。
肝脓肿。1938年Ochsner报告指出34%的细菌性肝脓肿病人发生在阑尾炎之后。由于现代抗菌药物的应用和更为积极的手术治疗使之阑尾炎作为肝脓肿病因的重要性已明显下降。
肝脓肿的临床表现为有季肋部疼痛、厌食、寒战和发热、体重降低和肝区叩痛等。约有8%一87%的病人可有黄疽。大多数病人有白细胞增高。B超和cT扫描能够明确脓肿的大小和部位。B超或cT引导经皮穿刺抽出脓液能够证实诊断。
脓毒症。少见,多发生在门静脉炎的基础上。临床表现为阑尾切除后体温不降或高热、寒战、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如烦躁、嗜睡、谵妄等。血白细胞>2×109/L。
(三)治疗
1.应用有效抗菌药物,控制门静脉炎,不使之发展为更严重之并发症,如肝脓肿、肺脓肿和脓毒症等。
2.怀疑门静脉炎时,可静脉应用类固醇激素。
3.脓肿较大可切开引流,或在B超引导下反复抽液或经皮置管引流。
(四)预防
1.对急性阑尾炎发病后不久即出现寒战高热者应警惕可能并发门静炎,应及时行阑尾切除术,并应用广谱抗生素。
2.要求术中操作轻柔,尽量避免挤压阑尾。
五、腹部炎性肿块
阑尾切除术后炎性肿块是阑尾切除术后的慢性炎性增殖性改变,可发生于腹壁、回盲部或大网膜。固质地较硬,有时可误诊为回盲部结核或癌。可发生于急性或慢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但以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后多见。有人亦称为假性肿瘤、非持异性肉芽肿等。
(一)原因
杨维良等共手术切除炎性肿块11例、病理检查结果为慢性炎症病变过程,镜下灶结缔组织明显增生,玻璃样变,其中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与单核细胞浸润,含异物巨细胞。在炎性肿块内均可找到粗线头。因此,可以确认此炎性肿块是一种感染和异物反应.引起的局部慢性炎症增殖性改变。粗丝线引起局部的异物反应,形成异物肉芽肿性肿块.由于炎症的反复而变得硬韧,并且不易消散。
(二)临床表现
1.可发生在术后1个月至15年。大多数发生在阑尾切除术后2年内。
2.发生部位常在腹前壁和腹腔内。发生于腹前壁者,肿块多位于手术切口附近,位置表浅,无明显移动性,无明显触痛,无波动,穿刺无液体抽出。腹腔内肿块多位于回盲部或大网膜,位置深在。
3.多数肿块有一定的移动性。但位于回盲部的肿块与侧腹壁粘连时,肿块固定,无明显触痛。
(三)诊断
1.多发生于青壮年。
2.阑尾切除术后恢复良好,肿块逐渐出现,增大缓慢,无急性炎症过程。
3.肿块位于右下腹,中等硬度,直径—般为数厘米,较长时期内肿块可无明显变化。
4.病人全身状态佳,无发热、贫血、消瘦表现。无腹痛、腹泻和脓血便等表现。
5.B超检查腹壁或腹腔可见实质性肿块,cT扫描多为低密度处,轻度强化。钡剂灌肠透视,肿块多与肠管无关。回盲部肿块可压迫盲肠呈现局限性光滑充盈缺损,但粘膜正常。
该病需与回盲部结核和回盲部癌相鉴别。
(四)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当出现腹部肿块后,可先行非手术治疗,如使用抗生素,局部热敷或理疗等措施。若肿块明显缩小,无疼痛症状,则不必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当肿块难以与回盲部癌肿及结核鉴别时或经一段时间的非手术治疗肿块无明显缩小.须手术治疗,切除病灶。
六、粪 瘘
(一)原因
1.阑尾切除后残端处理不当,如残端结扎不牢,或残端组织保留太少,造成结扎线脱落或盲肠壁的荷包缝合不满意等。
2.手术时误伤盲肠或末端回肠未能及时发现。
3.回盲部有病变,如结核、限局性盲肠炎或阑尾并发盲肠炎,未经仔细检查而盲目地切除阑尾。
4.术后发生盲肠周围脓肿,以后破溃穿回盲部或发生盲肠壁内阑尾残端脓肿向前腹壁溃破。
5.引流物过硬,压迫肠壁发生坏。
6.阑尾残株炎是形成窦道的一少见原因。对阑尾切除术后形成慢性窦道且经久不愈时,应注意有无阑尾残株炎的可能,应彻底清创,手术切除全部病变组织。
(二)临床表现
1.多发生在阑尾根部发生坏疽或穿孔的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后3—7天。
2.首先表现为切口的红、肿、热和疼痛。当切开引流后,引流液较多,需多次更换敷料。有粪样渗液和/或粪臭味。回肠损伤发生肠瘘者渗液量明显增多,同时伴有切口周围腹壁明显的炎症表现和皮肤的肠液侵蚀表现。
粪瘘为低位肠瘘,对病人机体影响不重,一般不致发生营养障碍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三)治疗
1.充分引流、及时换药,大多可在2周内治愈。如长期不愈可考虑手术治疗,将窦道切除封闭内口。若内口周围瘢痕或炎症较重不能封闭时可切除病变肠管,行肠吻合术。术前最好行钡剂灌肠或窦道造影以确定粪瘘部位和肠道有无病变。
2.营养不良者需积极营养支持。
3</S
黑豆怎么吃效果最好
总保持一个姿势对身体不利,希望您多锻练肩周炎的治疗有中西医服药治疗、外用膏药敷贴、药浴、药敷、外擦等多种方法,分别给予介绍如下:
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肩周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尤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沟为甚,少数呈肩周软组织广泛性压痛,无压痛点者少见。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治疗肩周炎常用哪些西药?
(1)非甾体抗炎药:可在中药治疗基础上作为辅助治疗,在关节剧痛情况下,可小量应用以缓解疼痛,缓解后即停用。
①阿司匹林:3~6g/日,分3~4次口服;或水杨酸钠,6~8g/日,分3~4次口服。水杨酸盐类具有止痛、退热、消炎、抗过敏的作用,无心脏炎者首选此药。该药服后可有胃肠道刺激症状或胃出血,应注意观察。
②消炎痛:具有抗炎、退热、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5mg,每日2~3次,饭后服用,以减少对消化道刺激症状。溃疡病患者禁用或慎用。
③炎痛喜康:具有消炎、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饭后服。本药用量小,用次少,不良反应比阿斯匹林、消炎痛为轻,故为常用药。但仍可引起溃疡病出血,故溃疡病患者、哺乳妇女、儿童禁用。
(2)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药物能抑制变态反应,控制炎症发展,减少炎症渗出,但一般尽量不用。药如强的松,每日10~20mg,分2~3次服;或地塞米松每日1.5mg,分2次服。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风藤15g,桑枝10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甘草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
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
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桃仁10g,红花10g,熟地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 10g,鸡血藤15g,桑枝20g。
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4)气血亏虚
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2g,黄芪15g。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
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中成药?
(1)昆明山海棠片
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2)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章。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3)风痛安胶囊
药物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柏。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4)痹苦乃停片
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5)痹隆清安片
药物组成:萆?、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效:除湿消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热象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外用膏药?
(1)肩贴灵
药物组成及制法:雄黄、樟脑、急性子、公丁香、生半夏、乌蛇、蜈蚣、凡士林。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药膏。
功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之风寒侵袭兼瘀阻者。
用法:取药膏适量摊于敷料上,贴患处。
(2)肩凝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牛蒡子1500g,白凤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黄60g,当归60g,白蔹60g,肉桂60g,草乌60g,地龙60g,僵蚕60g,赤芍60g,白及60g,乳香60g,没药60g,川续断120g,防风120g,荆芥120g,木香120g,苏合香油120g,蜂醋3000g,香油5000g。将以上诸药入油炸枯,过滤法渣,加入蜂蜡搅拌成膏状,夏季时蜂蜡酌增,冬季时蜂蜡酌减,制成后放一周后使用。
功效: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各型肩周炎。
用法:将药膏适量摊敷于棉布片上,敷匀,贴患部,3~5日更换1次。
(3)消散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清明前鲜泽漆草2500g,生菜油7500g,生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甘遂各 180g,白芥子、大戟、僵蚕各240g,黄藤90g,火硝30g,炒黄铅粉1500g。先将泽漆草入油熬枯去渣,再入麻黄、南星、甘遂、白芥子、大戟、僵蚕,再熬枯去渣,呈滴水成珠状时加入黄藤,火硝熬枯后将油滤清,入黄铅粉收膏,将药膏摊牛皮纸上。
功效:温经散寒,豁痰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浊阻络型。
用法:洗净患处,将膏化开,贴于患处,5天换1次。
(4)五枝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桑树枝、槐树枝、榆树枝、桃树枝、柳树枝各36cm(直径12mm,秋末、冬初采者为宜)。将各树枝切成每段3cm长,放入香油500g中炸焦(呈**)捞出后,将乳香、没药各15g研细,加入油中,边加边搅拌(朝一个方向搅拌),拌匀再加入漳丹250g,继续搅拌,呈糊状放温后摊在25~30张牛皮纸上备用。
功效:通经活络,化瘀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患处洗净,取膏贴患处,5天换1次。同时,嘱患者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药浴方法?
(1)洗剂Ⅰ号
药物组成:防己30g,威灵仙30g,五加皮30g,羌活30g,独活30g,川芎30g,赤芍30g,红花3 0g,木瓜30g,鸡血藤30g,千年健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桑枝30g,马钱子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
功效:温经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肩周炎。
用法:将上药用冷水浸泡于铁瓷盆内,2小时后,文火煎熬20分钟,不去渣,待放置温度适宜后,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患处,或直接用药液洗浴患处,再次用时加温即可,加温前可续水。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每剂药可用1周。
(2)洗剂Ⅱ号
药物组成:伸筋草、威灵仙、续断、麻黄、桂枝各15g,当归、红花、川乌、草乌、木鳖子、乳香、没药、川芎各12g。
功效:舒筋活血,温经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同洗剂Ⅰ号。
(3)漏肩风熏洗验方
药物组成:鬼箭羽15g,桂枝、红花、木瓜各9g,晚蚕沙15g,黄酒250g。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经和络。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属风湿痹阻型者。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浸泡15分钟,再加水半面盆,加黄酒煎沸后,趁热熏洗患处,冷则加热再熏再洗,每次熏洗15~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连用3天。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1)肩周散
药物组成: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白芷、生草乌、细辛、红花、没药、乳香、生葱、生姜、白酒各适量。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再加生姜、生葱捣烂,兑适量白酒,一齐入锅内炒热,敷于患肩部,外包固定,隔日换药1次。如有皮肤对药过敏者,可用纱布蘸清油隔在皮肤上,再敷药。
(2)川乌散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樟脑各90g。
功效:温经散寒,通阳除痹。
主治:肩周炎。
用法:上药研末,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取药末适量,用食醋将药末调成糊状,均匀敷于患处及压痛点,厚约0.5cm,外裹纱布,用热水袋压在局部热敷约30分钟,每日1次。
(3)吴薏盐散
药物组成:吴茱萸、薏苡仁、莱菔子、菟丝子、紫苏子、生食盐各30g。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祛湿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诸药研为粗末,先将生食盐锅中炒黄,再加入中药末拌炒至色,然后倒布袋内,外敷患肩,边熨敷边活动肩关节直至药温已低为止。隔时复炒再敷,日3次。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外擦疗法?
(1)外擦验方
药物组成:生川乌12g,生草乌12g,干姜12g,细辛8g,威灵仙6g,凤仙花8g。红花6g,川芎4g,桂枝7g,独活8g,寻骨风6g,樟脑15g,松枝6g,大黄8g,仙茅6g,巴戟天6g,茴香6 g,丁香6g,三七6g,五加皮6g,牛膝4g,乳香12g,没药12g,全虫6g,土元6g,山茱萸10g ,麻黄9g,杞子9g,狗脊9g,桑枝6g,当归6g,秦艽6g,白酒1200ml。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各型。
用法:诸药粉碎为粗末,用55度白酒浸泡,夏季14天,春、秋季21天,冬季30天,过滤沉淀 5日而成。晚睡前用棉签蘸药液适量涂于疼痛处,用聚乙烯超薄膜(薄软食品塑料袋)覆盖,外用衣被覆盖10分钟左右,有发热感,温度升高(灼热感属正常),6小时后去掉覆盖物。每日1次。注意:药物要均匀接触皮肤部位,孕妇及酒精过敏、皮肤破损者禁用。
(2)消炎止痛液
药物组成:丁香、山茶各10g,木香9g,大黄12g,红花10g,当归12g,生地、赤芍、丹皮、白芷、川芎各10g,防风、乳香、没药、荆芥各9g,薄荷6g,樟脑10g。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证见肩关节疼痛难忍,难以入眠,手不能抬举转后者。
用法:上药除樟脑外,加入90%酒精(适量)浸泡24小时(酒精与药之比为1∶2),然后置水于锅中,用蒸馏法,收集蒸馏液200ml,药渣中残余液滤尽,把樟脑粉加入蒸馏液中搅匀,与滤液合并,制成350ml外擦液备用。用时先在病灶部位,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照射10分钟后,将本品涂擦患处,间隔5分钟涂擦1次。每次照射30分钟,每日2次。
肩膀痛苦难当,且会轮流在左右肩发作求用西方医学解析?
问题一:黑豆怎么吃效果最好哪? 黑豆怎么吃最好
1、黑豆补肾
黑豆雪梨汤取黑豆30克,雪梨1~2个。将雪梨洗净切片,黑豆洗净,把二者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先用旺火煮开后,转小火炖至烂熟。每日食用两次,连用1个月。
功效:此方对由肺肾阴虚引起的须发早白、皮肤粗糙有一定功效。
2、黑豆猪尾汤
原料:黑豆(大半碗),猪尾:一条,姜:3片,水:6碗
做法:
1. 猪尾洗净,剔净细毛,剁成小段,汆水捞起;
2. 黑豆洗净,用干锅炒至皮裂,过清水沥干待用;
3. 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猛火煮沸,转中小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养血补肾,壮健筋骨。
3、黑豆海带排骨汤
黑豆80克, 海带结80克, 小排骨300克, 盐2小匙, 生姜3片,
1.黑豆淘净,以清水浸泡2小时,沥干。
2.排骨氽烫去浮沫,洗净,与浸泡后的黑豆一道放进炖锅中,加姜片,加5-6碗水,先以大火滚开后改小火慢炖。
3.红炖40分钟,待排骨肉熟,豆子成糜烂状,将洗净的海带结加入,再煮5分钟,加盐调味,熄火。
功效:补肾,壮健筋骨
4、乌鸡黑豆首乌煲
主料:乌骨鸡1200克
辅料:玉兰片50克,何首乌15克,枸杞子15克,黑豆10克,桂圆肉10克,枣(干)15克
调料:姜8克,黄酒15克,盐5克,味精2克
1. 将乌鸡摘去杂质,剁去尖洗净,斩成大块,焯水过凉;
2. 玉兰片洗净,切成梳状大片;
3. 青仁黑豆洗净,用温水泡软;
4. 何首乌、枸杞、红枣洗净待用;
5. 锅内倒入适量清汤,放乌鸡、龙眼肉、玉兰片、何首乌、枸杞、红枣、青仁、黑豆、姜片、黄酒,在火烧开;
6. 改小火焖煲3小时,捞出何首乌,加盐、味精即可。
问题二:黑豆怎么吃法 效果最佳 黑豆也是豆的一种,成分基本类似 因此: 不要与牛奶同食;不要与菠菜同烹调;忌用豆浆冲鸡蛋;忌与四环素同用。
问题三:黑豆怎么吃最好? 看你想要黑豆发挥什么样的食疗作用喽。 如果想调理高血压第一步:先将黑豆在锅里炒熟,炒到发亮出油取出。第二步:放入干净的密封罐里然后倒入陈醋,最好高过豆子3---5厘米。第三步:每天晚上吃10--15粒。大约二个月左右就会看见效果。 补肾的话呢就更简单了你只要每天晚上吃黑豆粥就行了。 黑豆猪肝汤 [原料] 猪肝200克,黑豆100克,枸杞子25克,沙参30克,生姜2片(去皮),香油、盐各适量。[制法] 1、将黑豆放入锅中,用中火炒至豆衣裂开,再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将猪肝洗净,切成块;枸杞子、沙参、姜片分别洗净。 2、将猪肝、黑豆、枸杞子、沙参、生姜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用文火煲至豆烂熟,加香油、盐调味。 [功效] 黑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成分。其味甘、性平,功能主要是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沙参味微苦,性微寒,有清肺火,除虚热,养胃阴之功效。 以上二物与猪肝、枸杞子配伍,有补血养肝,益精明目之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所致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视物不清。
希望采纳
问题四:黑豆要怎样吃才更好? 黑豆有豆中之王的美称。 中医历来认为,黑豆为肾之谷,入肾。具有健脾利水,消肿下气;滋肾阴,润肺燥,制风热而活血解毒;止盗汗,乌发黑发以及延年益寿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黑豆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脂肪及维生素外,尚含黑色素及烟酸。正因为如此,黑豆一直被人们视为药食两用的佳品。
下面给你介绍黑豆食疗的几种用法,
1. 病后体虚者,食用黑豆可促进康复
用黑豆100克,水浸30分钟,加水适量,煮沸后小火煮40分钟,用少许盐或糖调味,分两次食用,早晚各一次。一般食用一周即可见效。
2. 正在发育的儿童,食用黑豆可促进生长
用黑豆1000克,置烤箱中干燥,研粉装瓶备用。每次20克,一日两次。用开水调成粉糊状或入稀粥中食用均可。四季食用效果更佳。
3. 患有白癜风或头发早白者,食用黑豆效果好
用何首乌1000克,食盐60克,共煮一大瓦锅水,滤去药渣,再加黑豆5000克,药液量以能淹没黑豆为度,煮30分钟,捞出,阴至八成干。然后如前法再煮再干,反复九次(即中药九蒸九晒炮制法)即可。每次嚼食25克,早晚个一次,坚持食用。
4. 肾炎水肿或营养不良性水肿者,食用黑豆能消肿,增进食欲
食用方法:黑豆100克,精肉50克,水适量,同煮40分钟,分两次食用,早晚个一次。或用黑豆1000克,胎盘一具,洗净,置烤箱中干燥,研粉装瓶备用。每次20克,早晚各一次,效果更显著。肺结核、慢性肝病等食用亦有良好效果。
5. 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患者,用黑豆等煎液外用往往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是:用黑豆皮、蚕豆皮、扁豆皮125克,加水2500毫升,煎沸25分钟后离火待温,然后用敷料浸上述煎液湿敷患处,一日2次。一剂可用3--4天。
黑豆是植物中营养最丰富的保健佳品。
(1)治肾虚消渴 炒黑豆,天花粉各等分,研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 O丸,煮黑豆汤送下,一日二次。
(2)治肝虚眩晕黑豆和醋同放于牛胆中,悬于通风处阴干,取出后每晚服7粒,日久自愈。
(3)治阴虚盗汗黑豆衣1 5克、浮小麦1 5克,水煎服。
(4)治老人肾虚耳聋、小儿夜尿 猪肉500克、黑豆1∞克,煮熟任意食之。
(5)治中老年白发 黑豆适量,蒸熟晒干,反复几次,日服二次,每次6克,嚼后淡盐水送下。
(6)治各种非遗传性白发 黑豆1 20克,米醋500克,以醋煮黑豆如稀糊状,滤渣,以洁净牙刷蘸白醋,外刷毛发,日一次 (皮肤病者不宜)。
(7)治脱发 黑豆500克,水1 000克,文火熬煮,以水尽为度,取出放器皿上,微干时撒些细盐,装于瓶中,每服6克,日二次。
(8)治产后风气、血结黑豆3升,炒热至烟出,装入酒瓶,浸一日后,每服此酒半小杯,日3次,令微出汗,身润即愈。
(9)治妇女闭经黑豆30克,红花8克,水煎后冲红糖50克温服。
(10)治男子便血黑豆一升,炒熟,热酒浸之,去豆饮酒。
(11)治小儿胎热 黑豆6克、甘草3克、灯芯草7寸、淡竹叶1片,水煎服。
(12)治高血压 黑豆200克,陈醋500克,浸一周后,每次嚼服30粒,日三次。
(13)解巴豆中毒水煎黑豆汁饮之。黑豆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因其品种、气候、土质的不同,品质也存在着一定差异,以色黑、光为佳。黑豆的吃法也有很多种,磨面可蒸成馒头;煮熟可作凉拌菜;炒熟可作零食小吃;打豆浆可作饮料;生芽可作蔬菜,既增加维生素的含量,蛋白质和脂肪也更利于......>>
问题五:请问,黑豆怎样吃才可以发挥最好的作用? 黑豆的食用方法
黑豆,又名橹豆、料豆、零乌豆,民间多称黑小豆和马科豆,向有豆中之王的美称。黑豆防老抗衰,药食俱佳。是因它色黑形小、能作猪马的精饲料之故,与黄豆同属大豆类。药用还有用黑豆加工的大豆卷、豆豉、黑豆衣等。
中医历来认为,黑豆为肾之谷,入肾。具有健脾利水,消肿下气;滋肾阴,润肺燥,制风热而活血解毒;止盗汗,乌发黑发以及延年益寿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黑豆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脂肪及维生素外,尚含黑色素及烟酸。正因为如此,黑豆一直被人们视为药食两用的佳品。
研究提示,黑豆具有高蛋白、低热量的特性。黑豆中蛋白质含量高达360%-40%,相当于肉类的2倍、鸡蛋的3倍、牛奶的12倍;黑豆含有18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黑豆还含有19种油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吸收率高达95%以上,除能满足人体对脂肪的需要外,还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黑豆基本不舍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而植物固醇不被人体吸收利用,又有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作用。因此,常食黑豆,能软化血管,滋润皮肤,延缓衰老。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有益。
黑豆中微量元素如锌、铜、镁、钼、硒、氟等的含量都很高,而这些微量元素对延缓人体衰老、降低血液粘稠度等非常重要。黑豆中粗纤维含量高达4%,常食黑豆,可以提供食物中粗纤维,促进消化,防止便秘发生。
黑豆味甘性平,为清凉性滋补强壮药,日常生活中以黑豆为食品者亦有多种。它具有祛风除热、调中下气、解毒利尿、补肾养血之功能。既能补身,又能去疾,药食咸宜。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易出现体虚乏力的状况。要想增强活力和精力,按照祖国医学的理论,补肾很重要。黑豆就是一种有效的补肾品。根据中医理论,豆乃肾之谷,黑色属水,水走肾,所以肾虚的人食用黑豆是有益处的。
黑豆对年轻女性来说,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其中E族和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维生素E的含量比肉类高5~7倍众所周知,维生素E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保持青春健美的物质。我国古人虽不知道黑豆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却从实践中得知它是一种美容食品。如古代药典上曾记载黑豆可驻颜、明目、乌发,使皮肤 *** 等。
黑豆皮为黑色,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来源,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尤其是在胃的酸性环境下,抗氧化效果好,养颜美容,增加肠胃蠕动。
黑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VE也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皮肤皱纹,保持青春健美。黑豆中粗纤维含量高达4%,常食黑豆可提供食物中的粗纤维,促进消化,防止便秘发生。
另外,根据中医理论,“黑豆乃肾之谷”黑色属水,水走肾,所以肾虚的人食用黑豆可以祛风除热、调中下气、解毒利尿,可以有效地缓解尿频、腰酸、女性白带异常及下腹部阴冷等症状。
黑豆对健康虽有如此多的功效,但不适宜生吃,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会出现胀气现象,但加热之后,部分营养成分又会被高温分解掉。
黑豆的调补服法有两种:
一种是煮料豆法,即与它药同煮;一种是单服法。
明太医刘俗德《增补内经拾遗方论》载煮料豆药方:老人服之能乌须黑发,固齿明目。此方用当归12克,川芎、甘草、陈皮、白术、白芍、菊花各3克,杜仲、炒黄芪各6克,牛膝、生地、熟地各12克,青盐20克,首乌、枸杞子各25克,同黑豆煮透去药,晒干服豆。张石顽《本经逢原》述黑豆入肾经血分,同青盐、旱莲草、何首乌蒸熟,但食黑豆则须发不白,其补肾之功可知。这些都是以黑豆与药物同煮,然后去药食豆之法。
另一种是:......>>
问题六:黑豆怎么吃最好 乌鸡黑豆首乌煲
主料:乌骨鸡1200克
辅料:玉兰片50克,何首乌15克,枸杞子15克,黑豆10克,桂圆肉10克,枣(干)15克
调料:姜8克,黄酒15克,盐5克,味精2克
1. 将乌鸡摘去杂质,剁去尖洗净,斩成大块,焯水过凉;
2. 玉兰片洗净,切成梳状大片;
3. 青仁黑豆洗净,用温水泡软;
4. 何首乌、枸杞、红枣洗净待用;
5. 锅内倒入适量清汤,放乌鸡、龙眼肉、玉兰片、何首乌、枸杞、红枣、青仁、黑豆、姜片、黄酒,在火烧开;
6. 改小火焖煲3小时,捞出何首乌,加盐、味精即可。
小帖士-健康提示:
此汤不可和人参一起服用。
小帖士-食物相克:
何首乌:何首乌忌猪肉、血、无鳞鱼、葱、蒜,恶萝卜。
枸杞子:枸杞一般不宜和过多茶性温热的补品如桂圆、红参、大枣等共同食用。
黑豆:《本草经集注》记载有:“黑豆恶五参、龙胆”。黑豆忌与蓖麻子、厚朴同食。
问题七:黑豆最好的吃法? 黑豆做为一种价格低廉的补肾佳品一直备受被古今人士的推荐,最早推荐黑豆补肾的是华佗。之后在宋朝,黑豆被苏东坡写进描写汴京城男女老少忙着用黑豆养生的描述里。之后黑豆在历代的太医那里都有养生价值的记载。而对黑豆药用价值以及养生价值整理集大成的是明代的李时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详细记载了黑豆的药性,以及作用,进而记载了一些黑豆的治病的方子。 由于黑豆具有非常广泛的药性,所以,黑豆常常被用作食疗。 1、黑豆粉配料:黑豆500克。制法:黑豆洗净,煮熟焙干,研成细粉。药用:每天3次,每次6克,米汤送服。说明:补虚益肾、活血利水;对营养不良性水肿、脱发、秃发、头发早白皆有疗效。2、盐煮黑豆配料:黑豆60克,精盐适量。制法:把黑豆淘净,入锅后加水,用旺烧沸,改用小火煮到黑豆熟烂,加精盐即可。药用:每天早、晚分食。说明:滋阴补肾、活血祛淤;对关节炎、骨质疏松症、慢性前列腺炎、腰腿痛、动脉硬化症、糖尿病、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症均有疗效。3、黑豆煨红枣配料:黑豆90克,红枣15枚,红糖10克。制法:把红枣拿湿水浸泡片刻,洗净。黑豆去杂洗净,用小火煮30分钟,加入红枣、红粮,煮到黑豆酥烂时出锅。药用:每天早、晚分食。说明:健脾益胃、活血利水;对单纯性消瘦症、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自汗盗汗、肺结核、吸收不良综合症、贫血皆有疗效4、黑豆玉竹薏米鸭汤将黑豆200克放入铁锅中,不用加油炒至豆衣裂开,再洗干净备用。在煲内放入适量清水和生姜两片,先烧滚再放入黑豆,肉苁蓉和淡菜,中火煲三个小时左右,加入盐即可吃了。功效:可以补气养血,令面色肌肤红润,防止衰老过早出现,又可以补益肝肾,有明目的作用;能预防肾虚腰痛,妇女白带过多等病症。5、黑豆补血汤 材料:2~3天份 黑豆1两 黄耆5钱 当归3钱 白芍5钱 黄精1两 丹参3钱 香附1.5钱 荷叶1.5钱作法: 将所有药材入锅熬煮一小时后,取出所有药材后即可饮用功效: 补血滋阴、活血消瘤;适用于卵巢、子宫及 *** 肿瘤者之经后调理。叮咛: 容易胀气腹泻者加茯苓3钱至5钱,容易上火烦躁者加玉竹5钱至1两。6、黑豆蛋粥主料:黑豆 150克 黑米 50克 黑芝麻 30克辅料:鸡蛋 100克调料:冰糖 30克 各适量7、黑豆小麦煎制法:将以上两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功效:养心益肝,清热止渴。用法:饮汁。每天服1剂,可连服5--7天。应用:适用于心阴不足之心神不宁,夜卧不安者。8、黑豆枸杞粥黑豆100克,枸杞子3~5克,红枣5~10个,料酒、姜汁、食盐各适量。加水适量,用急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至黑豆烂熟,即可取汤饮用,每日早、晚饮用,每次2~3杯为宜,可长期饮用。黑豆粥可以加入冰糖30~50克溶化后直接饮用,也可以将刚煮好的黑豆粥,加入2~3朵菊花( 菊花有清肝明目之功效,小而颜色泛黄的菊花是上选)泡开后饮用,对防治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效果更好。还可以取黑豆粥加入核桃粉1匙、牛奶10毫升、蜂蜜1匙,改善眼疲劳 效果也很明显。 醋泡黑豆 做法:用平底锅放入黑豆,不放油,用中火炒5分钟,等黑皮迸开后改小火再炒5分钟,注意不要炒煳,将其晾15分钟后,放入带盖的容器中,之后加入陈醋,浸泡2小时后就可食用。功效:可抑制老年性视力下降,治疗慢性疲劳、寒症、肩膀酸痛、高血压、高胆固醇。可加入少量蜂蜜去酸味。放入冰箱可存放半年。9、黑豆鸡爪汤原料: 黑豆100克,鸡爪250克,盐适量操作: (1)将黑豆拣去杂质,用清水浸泡30分钟,备用;鸡爪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烫透。(2)锅上火入水,将鸡爪、黑豆放入,先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沫,再改用文火煮至肉、豆烂熟,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问题八:黑豆怎么吃好 用黑豆100克,水浸30分钟,加水适量,煮沸后小火煮40分钟,用少许盐或糖调味,分两次食用,早晚各一次。一般食用一周即可见效。
正在发育的儿童食用黑豆可促进生长
用黑豆1000克,置烤箱中干燥,研粉装瓶备用。每次20克,一日两次。用开水调成粉糊状或入稀粥中食用均可。四季食用效果更佳。
患有白癜风或头发早白者用黑豆效果好
用何首乌1000克,食盐60克,共煮一大瓦锅水,滤去药渣,再加黑豆5000克,药液量以能淹没黑豆为度,煮30分钟,捞出,阴至八成干。然后如前法再煮再干,反复九次(即中药九蒸九晒炮制法)即可。每次嚼食25克,早晚个一次,坚持食用。
肾炎水肿或营养不良性水肿食用黑豆能消肿,增进食欲
食用方法:黑豆100克,精肉50克,水适量,同煮40分钟,分两次食用,早晚个一次。或用黑豆1000克,胎盘一具,洗净,置烤箱中干燥,研粉装瓶备用。每次20克,早晚各一次,效果更显著。肺结核、慢性肝病等食用亦有良好效果。
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用黑豆等煎液外用往往收到预想不到 的效果
方法是:用黑豆皮、蚕豆皮、扁豆皮125克,加水2500毫升,煎沸25分钟后离火待温,然后用敷料浸上述煎液湿敷患处,一日2次。一剂可用3--4天。
黑豆,性味甘、平、无毒。有活血、利水、祛风、清热解毒、滋养健血、补虚乌发的功能。《本草纲目》说:“黑豆八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
黑豆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36.1克、脂肪15.9克、膳食纤维10.2克、碳水化合物23.3克、钙224毫克、镁243毫克、钾1 377毫克、磷500毫克,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B1、B2、C、烟酸和微量元素铁、锰、锌、铜、钼、硒等。黑豆是植物中营养最丰富的保健佳品。
黑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肉、鸡肉、猪肉的两倍多,牛奶的1 2倍,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好。黑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相似,其赖氨酸丰富并接近人体需要的比例,因此容易消化吸收。黑豆脂肪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易于消化吸收,不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其最大特点是含有植物固醇,植物固醇不但被人体吸收,而且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因此,黑豆对于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来说,是一种理想的保健品。黑豆中富含的钙是人体补钙的极好来源。钾在人体内起着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作用,可以排除人体多余的钠,从而有效预防和降低高血压。黑豆中的铁可预防人体缺铁性贫血,碘可预防甲状腺肿大。钼可抑制强致癌物亚硝胺在人体内合成。研究表明,黑豆中的异黄酮是一种植物性雌激素,能有效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对防治中老年骨质疏松也很有帮助。在豆皮和豆渣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具有预防便秘和增强胃肠功能作用。黑豆的血糖生成指数很低,只有1 8,而国人主食的大米饭和小麦馒头却高达88,是黑豆的近5倍。因此,黑豆很适合糖尿病人、糖耐量异常者和希望控制血糖的人食有。
在长期的农耕社会中,人们发现,牲畜食用黑豆后,体壮、有力、抗病能力强,所以,以前黑豆主要被用作牲畜饲料,其实这是黑豆的内在营养和保健功效所决定的。那时人们崇尚白色食品,只有贫者和食不果腹的人才无奈食用黑豆。但医者和养生者却发现并总结出黑豆的医疗保健作用。
(1)治肾虚消渴 炒黑豆,天花粉各等分,研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 O丸,煮黑豆汤送下,一日二次。
(2)治肝虚眩晕黑豆和醋同放于牛胆中,悬于通风处阴干,取出后每晚服7粒,日久自愈。
......>>
请问,黑豆怎样吃才可以发挥最好的作用?
参考资料:
什么是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对肩周炎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朱?FDAE?《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西医认为肩周炎的病因病理是什么?
(1)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根据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本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老年性退变:本病多见于40~5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显然与老年性退变有关。
②风湿寒邪侵袭: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明显风湿寒邪侵袭史,如居处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说明风湿寒侵袭为肩周炎的外在病因之一。
③肩部活动减少:本病的临床特点,多见于肩部活动逐渐减少的中年以上女性,且左肩的发病率较右肩多,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较体力劳动者为多,或因某些原因(如上肢骨折肩部软组织损伤,颈椎病等肩部活动量减少或受限的病人)使肩部活动减少后,常可继发肩周炎,这些特点均提示肩部活动减少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
(2)病理
①肩部组织,如关节软骨、滑囊、腱鞘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
②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炎症过程释放的炎症介质造成血液动力学改变及浆液性渗出,渗出物的机化使肌腱与腱鞘及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组织弹性降低,并最终导致关节挛缩,形成所谓“肩凝”,现多认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为本病的病理改变之一。
肩周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尤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沟为甚,少数呈肩周软组织广泛性压痛,无压痛点者少见。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点:
(1)40~50岁以上中老年,常有风湿寒邪侵袭史或外伤史。
(2)肩部疼痛及活动痛,夜间加重,可放射到手,但无感觉异常。
(3)肩关节活动尤以上举、外展、内、外旋受限。
(4)肩周压痛,特别是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5)肩周肌肉痉挛或肌萎缩。
(6)X线及化验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诊断肩周炎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1)肩关节结核:①常伴有肺结核。②常有低热、消瘦等全身症状。③多发于成年人,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④血沉快,可达50mm/h以上。⑤X线片可见骨质明显疏松、骨质破坏及坏形成,甚至出现肩关节半脱位。
(2)颈椎间盘突出症:①急性发病。②以神经根性剧痛为主,即疼痛沿神经分布区放射至前臂及手部,并伴有感觉及肌力改变。③颈部活动受限而肩关节活动正常。
(3)骨肿瘤:①原发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年老患者多为转移癌,故全身症状明显。②血象检查多为阳性。③X线鉴别。
(4)肩轴损伤:发于青壮年,有明显外伤史,肩关节被动活动正常。
治疗肩周炎常用哪些西药?
(1)非甾体抗炎药:可在中药治疗基础上作为辅助治疗,在关节剧痛情况下,可小量应用以缓解疼痛,缓解后即停用。
①阿司匹林:3~6g/日,分3~4次口服;或水杨酸钠,6~8g/日,分3~4次口服。水杨酸盐类具有止痛、退热、消炎、抗过敏的作用,无心脏炎者首选此药。该药服后可有胃肠道刺激症状或胃出血,应注意观察。
②消炎痛:具有抗炎、退热、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5mg,每日2~3次,饭后服用,以减少对消化道刺激症状。溃疡病患者禁用或慎用。
③炎痛喜康:具有消炎、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饭后服。本药用量小,用次少,不良反应比阿斯匹林、消炎痛为轻,故为常用药。但仍可引起溃疡病出血,故溃疡病患者、哺乳妇女、儿童禁用。
(2)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药物能抑制变态反应,控制炎症发展,减少炎症渗出,但一般尽量不用。药如强的松,每日10~20mg,分2~3次服;或地塞米松每日1.5mg,分2次服。
中医对肩周炎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风藤15g,桑枝10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甘草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
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
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桃仁10g,红花10g,熟地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 10g,鸡血藤15g,桑枝20g。
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4)气血亏虚
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2g,黄芪15g。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
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中成药?
(1)昆明山海棠片
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2)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章。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3)风痛安胶囊
药物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柏。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4)痹苦乃停片
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5)痹隆清安片
药物组成:萆?、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效:除湿消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热象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土单验方?
(1)川羌活汤
组成:羌活、秦艽、海风藤、木瓜、五加皮、川断、防风、细辛、丹参、桑枝。
功效:祛风散寒,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初期。
服法:水煎服,日1剂。
(2)加味四物汤
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桂枝,生姜、甘草。
功效:养血活血,温经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3)化痰行气方
组成:茯苓5g,姜半夏12g,枳壳10g,风化硝6g,白术12g,白芥子12g,姜黄10g,桑枝12g ,生姜8g。
功效:化痰行气,舒筋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湿阻络者。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4)玉竹汤
组成:玉竹30g,桑寄生30g,鹿衔草15g,白术15g,茯苓15g,怀牛膝15g,白芍15g,炙甘草9g。
功效:健脾除湿,补肾通络。
主治:肩周炎,一臂或两臂疼痛,不能高举或转动不灵者,不论病之新久。
服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外用膏药?
(1)肩贴灵
药物组成及制法:雄黄、樟脑、急性子、公丁香、生半夏、乌蛇、蜈蚣、凡士林。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药膏。
功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之风寒侵袭兼瘀阻者。
用法:取药膏适量摊于敷料上,贴患处。
(2)肩凝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牛蒡子1500g,白凤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黄60g,当归60g,白蔹60g,肉桂60g,草乌60g,地龙60g,僵蚕60g,赤芍60g,白及60g,乳香60g,没药60g,川续断120g,防风120g,荆芥120g,木香120g,苏合香油120g,蜂醋3000g,香油5000g。将以上诸药入油炸枯,过滤法渣,加入蜂蜡搅拌成膏状,夏季时蜂蜡酌增,冬季时蜂蜡酌减,制成后放一周后使用。
功效: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各型肩周炎。
用法:将药膏适量摊敷于棉布片上,敷匀,贴患部,3~5日更换1次。
(3)消散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清明前鲜泽漆草2500g,生菜油7500g,生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甘遂各 180g,白芥子、大戟、僵蚕各240g,黄藤90g,火硝30g,炒黄铅粉1500g。先将泽漆草入油熬枯去渣,再入麻黄、南星、甘遂、白芥子、大戟、僵蚕,再熬枯去渣,呈滴水成珠状时加入黄藤,火硝熬枯后将油滤清,入黄铅粉收膏,将药膏摊牛皮纸上。
功效:温经散寒,豁痰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浊阻络型。
用法:洗净患处,将膏化开,贴于患处,5天换1次。
(4)五枝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桑树枝、槐树枝、榆树枝、桃树枝、柳树枝各36cm(直径12mm,秋末、冬初采者为宜)。将各树枝切成每段3cm长,放入香油500g中炸焦(呈**)捞出后,将乳香、没药各15g研细,加入油中,边加边搅拌(朝一个方向搅拌),拌匀再加入漳丹250g,继续搅拌,呈糊状放温后摊在25~30张牛皮纸上备用。
功效:通经活络,化瘀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患处洗净,取膏贴患处,5天换1次。同时,嘱患者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药浴方法?
(1)洗剂Ⅰ号
药物组成:防己30g,威灵仙30g,五加皮30g,羌活30g,独活30g,川芎30g,赤芍30g,红花3 0g,木瓜30g,鸡血藤30g,千年健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桑枝30g,马钱子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
功效:温经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肩周炎。
用法:将上药用冷水浸泡于铁瓷盆内,2小时后,文火煎熬20分钟,不去渣,待放置温度适宜后,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患处,或直接用药液洗浴患处,再次用时加温即可,加温前可续水。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每剂药可用1周。
(2)洗剂Ⅱ号
药物组成:伸筋草、威灵仙、续断、麻黄、桂枝各15g,当归、红花、川乌、草乌、木鳖子、乳香、没药、川芎各12g。
功效:舒筋活血,温经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同洗剂Ⅰ号。
(3)漏肩风熏洗验方
药物组成:鬼箭羽15g,桂枝、红花、木瓜各9g,晚蚕沙15g,黄酒250g。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经和络。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属风湿痹阻型者。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浸泡15分钟,再加水半面盆,加黄酒煎沸后,趁热熏洗患处,冷则加热再熏再洗,每次熏洗15~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连用3天。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1)肩周散
药物组成: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白芷、生草乌、细辛、红花、没药、乳香、生葱、生姜、白酒各适量。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再加生姜、生葱捣烂,兑适量白酒,一齐入锅内炒热,敷于患肩部,外包固定,隔日换药1次。如有皮肤对药过敏者,可用纱布蘸清油隔在皮肤上,再敷药。
(2)川乌散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樟脑各90g。
功效:温经散寒,通阳除痹。
主治:肩周炎。
用法:上药研末,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取药末适量,用食醋将药末调成糊状,均匀敷于患处及压痛点,厚约0.5cm,外裹纱布,用热水袋压在局部热敷约30分钟,每日1次。
(3)吴薏盐散
药物组成:吴茱萸、薏苡仁、莱菔子、菟丝子、紫苏子、生食盐各30g。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祛湿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诸药研为粗末,先将生食盐锅中炒黄,再加入中药末拌炒至色,然后倒布袋内,外敷患肩,边熨敷边活动肩关节直至药温已低为止。隔时复炒再敷,日3次。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外擦疗法?
(1)外擦验方
药物组成:生川乌12g,生草乌12g,干姜12g,细辛8g,威灵仙6g,凤仙花8g。红花6g,川芎4g,桂枝7g,独活8g,寻骨风6g,樟脑15g,松枝6g,大黄8g,仙茅6g,巴戟天6g,茴香6 g,丁香6g,三七6g,五加皮6g,牛膝4g,乳香12g,没药12g,全虫6g,土元6g,山茱萸10g ,麻黄9g,杞子9g,狗脊9g,桑枝6g,当归6g,秦艽6g,白酒1200ml。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各型。
用法:诸药粉碎为粗末,用55度白酒浸泡,夏季14天,春、秋季21天,冬季30天,过滤沉淀 5日而成。晚睡前用棉签蘸药液适量涂于疼痛处,用聚乙烯超薄膜(薄软食品塑料袋)覆盖,外用衣被覆盖10分钟左右,有发热感,温度升高(灼热感属正常),6小时后去掉覆盖物。每日1次。注意:药物要均匀接触皮肤部位,孕妇及酒精过敏、皮肤破损者禁用。
(2)消炎止痛液
药物组成:丁香、山茶各10g,木香9g,大黄12g,红花10g,当归12g,生地、赤芍、丹皮、白芷、川芎各10g,防风、乳香、没药、荆芥各9g,薄荷6g,樟脑10g。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证见肩关节疼痛难忍,难以入眠,手不能抬举转后者。
用法:上药除樟脑外,加入90%酒精(适量)浸泡24小时(酒精与药之比为1∶2),然后置水于锅中,用蒸馏法,收集蒸馏液200ml,药渣中残余液滤尽,把樟脑粉加入蒸馏液中搅匀,与滤液合并,制成350ml外擦液备用。用时先在病灶部位,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照射10分钟后,将本品涂擦患处,间隔5分钟涂擦1次。每次照射30分钟,每日2次。
完整版请看这里:中草药:雄黄的功效与作用
黑豆可直接煮粥或煮熟直接食用,也可以制成豆浆、豆腐等豆制品,还可以与乌鸡一起炖汤喝。
1、煮粥,黑豆熬成粥,尤其是黑米黑豆粥是日常人们最爱的一道十分有营养的粥类食品。黑米黑豆粥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口味鲜美。再加入粳米、苏木、鸡血,加红糖搅拌均匀,有补肾活血、通络止痛之功,适用于气滞血淤型血管性头痛者食用。
2、煮着吃,黑豆洗净后,放进锅里煮,撒一些盐。煮熟后,等黑豆冷却后就可以吃了。通常用塑料袋装在包里或在口袋里可以,你想吃的时候,你抓一把慢慢吃,坚持一个月左右,补肾效果是非常好的。
3、黑豆打出来的豆浆富含蛋白质、铁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是养生的好食物,也可以补肾。先把黑豆用清水洗干净,然后倒入温水泡7-8个小时,等黑豆泡软后,把水倒掉,然后就可以把黑豆倒入豆浆机中打成鲜豆浆。是须发早白、脱发患者的食疗佳品。
4、黑豆乌鸡汤,补血养颜,乌发,养心安神。黑豆有滋补肝肾、活血补血、丰肌泽肤等功效,久服可使皮肤变得细白光洁。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鸡健脾补中、养阴退热。红枣健脾和胃、益气生津,多食可使人脸色红润。另外,黑豆与羊肉、狗肉一起炖,能够补肾阳,尤其适合肾虚的人食用。
扩展资料:
黑大豆别名乌豆、冬豆子、大菽等。我们经常食用的豆豉,就是用黑豆发酵制成的,可以作为调味使用。黑豆很多不为人们熟知的好处:
1、美化肌肤。黑豆含有丰富的低聚糖、粗纤维和果胶,这些成分对美化肌肤、保持肌肤的年轻很有帮助。同时,又能增强肾脏的功能,促进体内多余水分以及老旧废物的排泄。
2、降低胆固醇。黑豆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卵磷脂、食物纤维等,能有效地抑制血液中的胆固醇,从而预防肥胖与一些慢。
3、维持血压平稳。黑豆所含有的皂甬玳,黑豆皮为黑色,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来源,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尤其是在胃的酸性环境下,抗氧化效果好,养颜美容,增加肠胃蠕动。
4、缓解膝盖疼痛。黑豆中含丰富的钙、镁、磷等矿物质,有强化骨骼的功效;而黑豆中的亚油酸具备消炎作用,能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此外,中医学认为,老人膝盖疼痛与肾、肝、脾功能的衰弱有密切关联,而黑豆能强化肝、肾、脾等脏器的作用,从而缓解膝盖疼痛。
5、黑豆中微量元素如锌、铜、镁、钼、硒、氟等的含量都很高,而这些微量元素对延缓人体衰老、降低血液粘稠度等非常重要。
6、预防便秘,黑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良好的通便作用,能促进排毒,预防便秘。
7、提高机体免疫力,黑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吃黑豆能补充蛋白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参考资料:
人民网-为你解读“豆中之王”——黑豆的那些事儿
人民网-黑豆也能当药用 如何用黑豆治病
中草药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宝藏,其中雄黄便是一种常见的草药。雄黄又名雄黄、雄黄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据研究,雄黄的主要成分是雄黄酮,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散瘀、解毒驱虫等功效。因此,雄黄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
雄黄的功效与作用非常广泛,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清热解毒:雄黄能够清热解毒,可以用于治疗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2.消肿止痛:雄黄能够消肿止痛,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疾病。
3.祛风散瘀:雄黄能够祛风散瘀,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瘀血症等症状。
4.解毒驱虫:雄黄能够解毒驱虫,可以用于治疗蛇咬伤、蛔虫病等疾病。
除了以上的功效与作用,雄黄还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领域。雄黄具有美白祛斑、抗氧化、抗皱等功效,可以用于制作美容面膜、护肤霜等产品。由于雄黄的功效与作用非常广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
在使用雄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雄黄是有毒的,使用时需要按照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2.雄黄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3.雄黄对孕妇、儿童、老人等人群使用时需要特别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总的来说,雄黄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草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遵循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使用。
最后,推荐一款非常好的化妆品——素见敏感肌修护乳。素见敏感肌修护乳是一款以雄黄为主要成分的护肤产品,具有祛痘、美白、保湿等多种功效。该产品采用天然植物配方,不含香精、色素、酒精等有害成分,非常适合敏感肌肤使用。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口碑非常好,受到了非常多的消费者喜欢。如果你是敏感肌肤的人,那么素见敏感肌修护乳绝对是最值得推荐的化妆品之一。
除了素见敏感肌修护乳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化妆品采用了雄黄作为主要成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在使用任何产品时,都需要注意安全,遵循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使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