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抑菌粉是什么东西-鼻将军抑菌液的功效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分别是什么,玉米须的吃法和用量是多少?
玉米须,也称玉蜀黍须,为禾本科植物玉米的花柱和柱头。以柔软、有光泽者为佳。《现代实用中药》中记载:为利尿药,对肾脏病、浮肿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玉米须还是辅助胆囊炎、胆结石、肝炎性黄疸等疾病的有效药。玉米须有利水消肿、利湿退黄的功效,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黄疸;还能治血证,用于吐血、衄血和尿血,并可预防习惯性流产。玉米须还有降血压、降血糖、利尿的作用,还兼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用于辅助肾炎水肿、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腹水、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外用烧烟吸入可治脑漏。
玉米须的作用与功效
降血脂
玉米须降血脂的民间偏方在坊间广为人知。试验科学研究证实玉米须中的含糖量对小白鼠糖尿病患者实体模型有不错的降血糖功效,可以推动肝糖原的生成。此外,玉米须中的皂甙成分也是降血脂的主要成分之一。
排脂减肥瘦身
玉米须有不错的消肿利尿效果,饮用玉米须水或玉米须茶可以推动人体内水分排出,每日三餐前饮用玉米须水对水肿体质有不错的减肥功效。
疏肝理气消石
玉米须中的含糖量有显著的消食功效,可以增进胆液排出,降低胆液内渣质,减少总胆红素成分和胆液黏稠度,可作为没有不良反应的胃炎或胆管炎的利胆药。
保护心脏
玉米须中的黄酮素成分可以抑止高密度脂蛋白造成,防止心肌梗塞,对心血管有防护功效。玉米须中的甲基纤维素还可以减少血浆中胆固浓度值,进而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退肿利湿
用玉米须熬水饮用可以提升氟化物的排出来量,具备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去湿气的作用,也是有消肿利尿的效果。
改进胃口
夏天用玉米须熬水可以生津解渴,也有健脾开胃功效,用它熬水或是熬小米粥可以辅助手术后或是放化疗后食欲不佳。
玉米须的食用方法和使用量
熬汤
玉米须30克,豆制品300克。水发平菇5朵,盐适量。玉米须熬汤取汁,豆制品洗净切片,平菇洗净、切成片。将军用被子、平菇片放进料汁中熬煮,熟后放盐调料就可以。此汤能降低血脂、降血脂。
熬粥
玉米须30克,鲜荷叶1张,梗米100克,老冰糖适当。梗米洗净;鲜荷叶洗净,撕小块。将鲜荷叶和玉米须一同放进锅内,加水适当,煎制取汁。梗米、药汁放进锅内,添加适量蜂蜜和水,煮至米慢煮粥。此粥能降血脂减肥瘦身。
水煎
糖尿病患者(高并发肾炎):玉米须、冬瓜皮、芦根各30克,盐车前子25克。将车前子用绷带包好,与其它药一起下锅,自来水煎制,每日1剂。胆囊结石:玉米须、茵陈各30克。加水煎制,随后把煮好的药汁倒进保温水杯中,随时饮用。
应用忌宜
阳虚、湿热、痰湿体质者适合服用。阴虚火旺、尿急尿频者忌服。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淡,归膀胱经、肝经、胆经。
牡丹皮的作用与功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以及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2、丹皮的功效与作用3、丹皮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有哪些使用方法?可以预防哪些疾病?4、丹皮的功效与作用与配伍应用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牡丹皮,中药名。
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
产于安徽、四川、河南、山东等地。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
牡丹皮和牡丹酚的毒性小。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牡丹皮的功效
清热;活血散瘀。
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二、牡丹皮的作用
1、对心血管的影响:丹皮对犬心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左室作功的作用。
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
2、抑菌作用:体外实验表明,丹皮煎剂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牡丹叶煎剂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金葡萄球菌有显着抗菌作用,其有效成份为没食子酸。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丹皮酚对口服伤寒、副伤寒菌苗引起的小鼠发热有解热作用,并降低正常小鼠体温。
口服丹皮酚能抑制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及鼠尾压痛反应,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的运动亢进,能明显延长环己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大剂量时可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能明显对抗戊四氮、士的宁、烟碱和电休克所致的惊厥。
作用部位在中脑网状结构和丘脑。
4、抗凝作用:体外对人血小板试验,发现丹皮水提物及芍药酚均能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产生血栓素A2,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这是由于抑制从花生烯酸至前列腺H2的环氧化酶反应的结果。
丹皮甲醇提取物有抑制内毒素所致实验性血栓的作用。
5、抗炎作用:用丹皮酚灌胃,对大鼠因右旋糖酐或醋酸或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跖浮肿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醋酸或5-羟色胺引起的小鼠腹腔或豚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抑制小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三、牡丹皮的10个食用方法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一、大黄牡丹皮汤
功效: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缩足肠痈(阑尾炎)专方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组成:大黄(18g)牡丹皮(9g)桃仁(12g)冬瓜子(30g)芒硝(9g)
用法:前四味药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加芒硝,再煎数沸。
来源:《金匮要略》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二、千金牡丹皮散
功效:主治腹内痈。
组成:牡丹皮3钱,苡仁5钱,桃仁10粒,瓜蒌仁(去壳,去油,净)2钱。
用法:水煎服。
来源:《医学心悟》卷四。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三、牡丹皮汤
功效:主治湿热内蕴,移于下焦,小溲混浊作痛。
组成:丹皮6克赤芍3克木通3克萆_6克花粉6克瞿麦6克泽泻4.5克车前6克甘草1.2克
用法:用苡仁60克,煎汤代水,再入上药煎服。
来源:《医醇剩义》卷一。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四、银花丹皮汤
功效:主治慢性湿疹。
组成:银花9-15g,丹皮9g,青蝉蜕9g,黄柏9g,茯苓9g,白鲜皮9-15g,黑山栀6g。
用法:水煎,内服。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五、牡丹皮汤
功效:主治妇人血伤不止,兼五色带下。
组成:牡丹皮3两,干地黄3两,斛脉3两,禹余粮2两,艾叶2两,龙骨2两,柏叶2两,厚朴2两,白芷2两,伏龙肝2两,青竹茹2两,芎?2两,地榆2两,阿胶1两,芍药4两。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1斗5升,煮取5升,分5服,相去如人行10里久再服。
来源:《千金》卷四。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六、柴胡芍药丹皮汤
功效:主治眼病疼痛。
组成:黄芩3钱(酒炒),柴胡1钱,白芍药3钱,甘草2钱,丹皮3钱。
用法:煎半杯,热服。
来源:《四圣心源》卷八。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七、丹皮柴胡犀角汤
功效:主治狂病,喜怒乖常。
组成:丹皮3钱,柴胡3钱,生地3钱,白芍3钱,茯苓3钱,犀角1钱(研汁),炙草2钱。
用法:水煎,温服。
来源:《医学金针》卷六。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八、丹皮黄芪汤
功效:治皮肉壅肿,痈疽已成者。
组成: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甘草(二钱)、桔梗(三钱)、丹皮(三钱)、生姜(三钱)、元参(三钱)、黄芪(三钱,生)
用法:煎大半杯,热服。
加减:热盛,重用黄芪、天冬、地黄。
来源:四圣心源卷九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九、青蒿丹皮茶
功效:清热凉血,主治血虚热型月经先期;症见月经提前7日以上,月经量多,色鲜红,口干,手足心发热,烦躁失眠,经期或有红色皮疹或皮下出血。
材料:青蒿、丹皮各6克,茶叶3克,冰糖15克。
做法:上药洗净,置茶杯中用开水浸泡15——20分钟,放入冰糖溶化,当茶饮,不拘时,适量频频服之。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十、桂枝丹皮紫苏汤
功效:主治痈疽初起。
组成:桂枝3钱,芍药3钱,甘草2钱,丹皮3钱,苏叶3钱,生姜3钱。
用法:水煎大半杯,热服。
覆取微汗。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这种食物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很多小孩都喜欢吃,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它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时按量服用,食用药材必须适量,以下是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1
丹皮的.功效:
丹皮为毛茛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别名:牡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
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散瘀宜酒炒;止血用宜炒炭。
但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丹皮与贝母、大黄相克。
性味:辛苦;凉;微寒
归经:心;肝;肾;肺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主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丹皮的作用:
丹皮清热凉血宜生;活血散瘀宜酒炒;止血用宜炒炭。
1、丹皮清虚热。
冶疗虚劳发热无汗者,常与滋肾阴药配仁,可与青蒿、知母、鳖甲等同用。
2、丹皮能入血分而清血之热,常用于温病热入营血,出现发热、神昏、斑疹,可与犀角、赤芍、生地黄、等同用。
3、丹皮活血化瘀。
治疗血瘀肿块、经闭不通、腹部胀痛,可与桂、桃仁、赤芍、茯苓、当归、五灵脂等配伍。
4、丹皮清肝经之热。
用于治疗肝经郁热所致的胁痛、头痛、月经不调,可与栀子、赤芍、龙胆草等相配。
药方
1、丹皮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
水二钟,煎一钟服。
(《诸证辨疑》)
2、丹皮治胎前衄血: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
共为细末,早米糊为丸。
空心白汤下百丸。
(《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3、丹皮治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月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先服国老汤不消者: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
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吃。
(《本草汇言》将军散)
4、丹皮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丹皮二两。
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5、丹皮治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
(《补缺肘后方》)
6、丹皮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_)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
上七味粗捣筛。
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
(《圣济总录》牡丹汤)
7、丹皮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8、丹皮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
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
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圣济总录》牡丹汤)
9、丹皮治金疮内漏,血不出: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千金方)
10、丹皮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
(《千金方》)
11、丹皮伤损瘀血。
用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
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12、刀伤后内出血。
用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
瘀血自尿中排出。
13、丹皮疝气(觉气胀不能动)。
用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14、丹皮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
用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丹皮用药禁忌:
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自汗多者勿用,为能走泄津液也。
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
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
丹皮与贝母、大黄相克。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2
果丹皮的功效和禁忌
1、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存在,它也是人体正常代谢和正常工作时必须的重要营养,而平时人们多吃一些果丹皮就能让身体吸收丰富维生素,它不但能让人体吸收维生素a和维生素c还能吸收一定数量的维生素e与维生素b,能满足人体正常代谢是对不同维生素的需要。
2、开胃消食
果丹皮中含有多种天然酸性成分,特别是90酸柠檬酸以及山楂酸和苹果酸等物质的含量比较高,这些酸性成分被人体吸收后能促进唾液分泌,也能加快肠胃中消化液分泌,能提高人类肠胃消化功能,并能让人有种食欲大增,胃口大开的感觉。
3、提高心脏功能
果丹皮中含有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这些物质被人体吸收后,能让人体内的血管扩张,并能维持血压,血脂稳定,另外它还能直接作用于人类的心肌,能增强心肌收缩功能,预防缓解心率不齐和心肌缺血,经常使用能增强人类心脏功能,防止心脏出现病变。
果丹皮的禁忌
果丹皮具有很强的活血能力,生活中那些本身就患有慢性出血性疾病的人不适合吃果丹皮,不然会让病情加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这是人们吃果丹皮时最应该注意的禁忌。
另外果丹皮中还含有一些糖类物质,那些患有高血糖和糖尿病的人也不适合吃果丹皮。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有哪些使用方法?可以预防哪些疾病?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有促进血液循环、镇痛抗炎,抗血小板凝结的作用,适用于皮肤紫斑、吐血、夜间发烧以及有跌打损伤的人使用,通常与其他中草药煎成汤剂服用。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与配伍应用丹皮为芍药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每年秋季或次年初春,可不要小看了这种药材,它的功效作用可多着呢。
以下是我推荐丹皮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
用于热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血热吐血衄血等证,常与生地同用,重者与犀角同用。
用于热病后热伏阴分、夜热早凉,常与青蒿、地骨皮同用。
用于阴虚发热、无汗骨蒸,可与青蒿、鱼甲、白薇、黄芪同用。
风热皮疹,常与双花、蝉蜕、荆芥同用。
活血消瘀
用于血瘀闭经、痛经,或瘀血积聚,常与当归、川芎、桂枝、桃仁、赤芍同用。
用于肠痈腹痛,常与大黄、桃仁、冬瓜仁同用。
清肝降压
用于肝郁火旺,身热暮甚,头痛目涩,常与夏枯草、天麻、菊花同用。
丹皮的配伍应用
配地骨皮:丹皮性寒,味苦而兼辛,善透泄血中伏热,凉血而除无汗之骨蒸;地骨皮性寒,味甘而淡,善清阴中虚热,益阴而退有汗之骨蒸,二药合用,可加强退热除蒸作用,故凡阴虚血热所致的午后潮热、两颧发红、手足心热、骨蒸烦躁等,无论有汗无汗,皆可用之。
配生地:丹皮辛苦微寒,清热中有散血之功;生地甘寒多汁,凉中又具养阴之力,二药相须合用,发挥协同作用以加强药力,提高疗效,使凉血而兼散瘀,清热又可宁络,并有一定的养阴之力。
临床主要用于温热之邪入于营血,出现高热、舌绛口渴、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等。
配赤芍:二药皆有凉血清热、活血散瘀之功,丹皮偏泻心经之火,长于清热凉血,善治血中结热;赤芍偏清肝经之火,活血散瘀作用较佳,善治脉中瘀滞,二药合用,凉血活血之力倍增,宜用于温热病中热入营血、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月经过多、皮肤发斑等血证。
配栀子:丹皮味苦而微辛,为血中气药;栀子性味苦寒,为气中之血药,善清气分郁火,并有一定的凉血作用,辛以散结,寒以清热,入血分而泄血中伏火。
二药合用,一走气分,一入血分,有气血两清之功。
临床多用其清泄肝热,对于肝郁火旺而致的发热、盗汗或自汗、头痛目涩、颊赤口干、月经不调等最为适宜。
配青蒿:二药都能凉血除蒸,丹皮善治血热有瘀骨蒸,青蒿善透热伏阴分的邪热,二药相合,可用于邪伏阴分的骨蒸发热。
配桃仁:二药都有活血祛瘀之功,且能消肿止痛,可用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及妇女血瘀经闭、腹痛等。
配桂枝:取丹皮活血祛瘀,桂枝温阳通脉行血,相配可用于血阻脉络的胸痛、瘀血腹痛。
配白茅根:丹皮清热凉血、化瘀止血,白茅根清热、凉血、利尿,可用治热病或脏腑火盛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等。
丹皮的药用价值
1、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
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圣济总录》牡丹汤)
2、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
水二钟,煎一钟服。
(《诸证辨疑》)
3、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
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4、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牡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_)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
上七味粗捣筛。
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
(《圣济总录》牡丹汤)
5、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6、治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
(《补缺肘后方》)
7、治金疮内漏,血不出:牡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千金方)
8、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
(《千金方》)
9、疝气(觉气胀不能动)。
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10、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
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猜你感兴趣:
1.牡丹花茶的宜忌人群及饮用禁忌
2.丹皮的作用与功效
3.中药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4.中药面膜有哪些功效
5.中药海桐皮的功效与作用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牡丹皮的作用与功效
牡丹皮的作用与功效,它的功效和作用才是最闪亮的一点,因为生活中也较少有人食用它,食物的禁忌是一定要了解清楚的,药材和食材不可混淆,清楚牡丹皮的作用与功效,才能更好地生活。
牡丹皮的作用与功效1
牡丹皮的功效
清热;活血散瘀。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牡丹皮的作用
1、对心血管的影响:丹皮对麻醉犬心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左室作功的作用。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丹皮酚对口服伤寒、副伤寒菌苗引起的小数发热有解热作用,并降低正常小数体温。口服丹皮酚能抑制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数扭体反应及数尾压痛反应,并能对抗***所致小数的运动亢进,能明显延长环己巴比妥钠所致小数睡眠时间,大剂量时可使小数翻正反射消失,能明显对抗戊四氮、***、烟碱和电休克所致的惊厥。作用部位在中脑网状结构和丘脑。
3、抗炎作用:用丹皮酚灌胃,对大数因右旋糖酐或醋酸或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跖浮肿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醋酸或5-羟色胺引起的小数腹腔或豚数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抑制小数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4、抑菌作用:体外实验表明,丹皮煎剂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牡丹叶煎剂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金**葡萄球菌有显着抗菌作用,其有效成份为没食子酸。
5、抗凝作用:体外对人血小板试验,发现丹皮水提物及芍药酚均能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产生血栓素a2,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这是由于抑制从花生烯酸至前列腺h2的环氧化酶反应的结果。丹皮甲醇提取物有抑制内毒素所致实验性血栓的作用。
6、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给小数分别灌胃丹皮,丹皮酚、芍药甙、氧化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均能促进静脉注射的碳粒在血中的廓清速度,即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处于低下状态也有促进作用,显微镜检查见肝中枯氏细胞及脾中巨噬细胞吞噬力增强。
7、对脂质代谢的影响:丹皮及其所含丹皮酚,芍药甙对肾上腺素所致的脂细胞的脂肪分解有抑制作用;丹皮水提物能增加脂细胞中葡萄糖生成脂肪,而且明显增加胰岛素所致的葡萄糖生成脂肪。
牡丹皮适合人群
血虚、寒症、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牡丹皮食疗作用
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清香散泄,入血分。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主治热病入血发斑,吐血衄血,惊痫,限虚潮热骨蒸,心中烦热,血滞经闭,痛经,肠痈疮毒辣,跌扑伤痛。
牡丹皮的作用与功效2丹皮的功效
性味
辛苦;凉;微寒。
《本经》:味辛,寒。
《滇南本草》:性寒,味酸辛。
《本草备要》:辛甘,微寒。
归经
入心、肝、肾经。
《珍珠囊》:手厥阴、足少阴。
《纲目》:手足少阴、厥阴四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功效主治
清热;活血散瘀。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医学入门》: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清热凉血
用于热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血热吐血衄血等证,常与生地同用,重者与犀角同用。
用于热病后热伏阴分、夜热早凉,常与青蒿、地骨皮同用。
用于阴虚发热、无汗骨蒸,可与青蒿、鱼甲、白薇、黄芪同用。
风热皮疹,常与双花、蝉蜕、荆芥同用。
活血消瘀
用于血瘀闭经、痛经,或瘀血积聚,常与当归、川芎、桂枝、桃仁、赤芍同用。
用于肠痈腹痛,常与大黄、桃仁、冬瓜仁同用。
清肝降压
用于肝郁火旺,身热暮甚,头痛目涩,常与夏枯草、天麻、菊花同用。
配伍应用
配地骨皮:丹皮性寒,味苦而兼辛,善透泄血中伏热,凉血而除无汗之骨蒸;地骨皮性寒,味甘而淡,善清阴中虚热,益阴而退有汗之骨蒸,二药合用,可加强退热除蒸作用,故凡阴虚血热所致的午后潮热、两颧发红、手足心热、骨蒸烦躁等,无论有汗无汗,皆可用之。
配生地:丹皮辛苦微寒,清热中有散血之功;生地甘寒多汁,凉中又具养阴之力,二药相须合用,发挥协同作用以加强药力,提高疗效,使凉血而兼散瘀,清热又可宁络,并有一定的养阴之力。临床主要用于温热之邪入于营血,出现高热、舌绛口渴、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等。
配赤芍:二药皆有凉血清热、活血散瘀之功,丹皮偏泻心经之火,长于清热凉血,善治血中结热;赤芍偏清肝经之火,活血散瘀作用较佳,善治脉中瘀滞,二药合用,凉血活血之力倍增,宜用于温热病中热入营血、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月经过多、皮肤发斑等血证。
配栀子:丹皮味苦而微辛,为血中气药;栀子性味苦寒,为气中之血药,善清气分郁火,并有一定的凉血作用,辛以散结,寒以清热,入血分而泄血中伏火。二药合用,一走气分,一入血分,有气血两清之功。临床多用其清泄肝热,对于肝郁火旺而致的发热、盗汗或自汗、头痛目涩、颊赤口干、月经不调等最为适宜。
配青蒿:二药都能凉血除蒸,丹皮善治血热有瘀骨蒸,青蒿善透热伏阴分的邪热,二药相合,可用于邪伏阴分的骨蒸发热。
配桃仁:二药都有活血祛瘀之功,且能消肿止痛,可用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及妇女血瘀经闭、腹痛等。
配桂枝:取丹皮活血祛瘀,桂枝温阳通脉行血,相配可用于血阻脉络的胸痛、瘀血腹痛。
配白茅根:丹皮清热凉血、化瘀止血,白茅根清热、凉血、利尿,可用治热病或脏腑火盛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等。
丹皮的作用
治疗各种关节炎
丹皮普遍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炎,能抑制炎症、肿胀、渗出,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其镇痛作用虽然不强,但在复方中,能加强主药的效果。
降压
在心、脑血管性疾病中,在肾病中,丹皮也是常用药。目前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和肾眭高血压病人普遍使用西药降压,有的能降至正常,有的部分下降,许多病人还需服用中药来调理以加强或巩固疗效。丹皮具有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是一味常用的配伍药。尤其是对于肾病之蛋白血尿也有治疗效果。
对心血管的影响
丹皮对麻醉犬心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左室作功的'作用。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丹皮酚对口服伤寒、副伤寒菌苗引起的小数发热有解热作用,并降低正常小数体温。口服丹皮酚能抑制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数扭体反应及数尾压痛反应,并能对抗咖*因所致小数的运动亢进,能明显延长环己巴比妥钠所致小数睡眠时间,大剂量时可使小数翻正反射消失,能明显对抗戊四氮、士*宁、烟碱和电休克所致的惊厥。作用部位在中脑网状结构和丘脑。
抗炎作用
用丹皮酚灌胃,对大数因右旋糖酐或醋酸或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跖浮肿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醋酸或5-羟色胺引起的小数腹腔或豚数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抑制小数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抑菌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丹皮煎剂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牡丹叶煎剂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金**葡萄球菌有显着抗菌作用,其有效成份为没食子酸。
抗凝作用
体外对人血小板试验,发现丹皮水提物及芍药酚均能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产生血栓素A2,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这是由于抑制从花生烯酸至前列腺H2的环氧化酶反应的结果。丹皮甲醇提取物有抑制内毒素所致实验性血栓的作用。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给小数分别灌胃丹皮,丹皮酚、芍药甙、氧化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均能促进静脉注射的碳粒在血中的廓清速度,即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处于低下状态也有促进作用,显微镜检查见肝中枯氏细胞及脾中巨噬细胞吞噬力增强。
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丹皮及其所含丹皮酚,芍药甙对肾上腺素所致的脂细胞的脂肪分解有抑制作用;丹皮水提物能增加脂细胞中葡萄糖生成脂肪,而且明显增加胰岛素所致的葡萄糖生成脂肪。
抗变态反应
丹皮对第Ⅰ、Ⅲ、Ⅳ型变态反应有显著的抑制功效。
抗栓塞
牡丹酚和芍药苷有显著的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镇静镇痛
牡丹酚能显著减少小数自发活动,有显著的镇静功效。牡丹酚能提 高小数痛阈,具有镇痛作用。
降温
牡丹皮具有中枢性降低体温和解热作用。
解痉
牡丹酚对乙酰胆碱引起的豚数离体回肠的强烈收缩有显著的解痉作用。所含芍药苷 对肠道平滑肌也具有显著的解痉作用。
其它作用
用20%丹皮红藤灌入腹腔,对家兔损伤性腹腔粘连有显着预防效果。注入福氏佐剂引起的慢性关节炎数,在两个月内于大数皮射致炎剂酪蛋白,可引起关节炎性的足、尾的变性继续恶化,足、尾的皮下纤维化、骨增生,骨纤维症明显,腹部皮下组织中亦有结缔组织增殖,若在给予酶蛋白的同时连续喂饲丹皮或桂枝茯苓丸,则能抑制酶蛋白的新诱发损害。丹皮甲醇提取物体内对小数艾氏腹水癌细胞,子宫颈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丹皮酚对苯并芘在大数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数有抗早孕作用,对大数有利尿作用。
丹皮的治病验方
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牡丹汤)
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水二钟,煎一钟服。(《诸证辨疑》)
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治胎前衄血: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共为细末,早米糊为丸。空心白汤下百丸。(《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牡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襕)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上七味粗捣筛。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圣济总录》牡丹汤)
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治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月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先服国老汤不消者:牡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吃。(《本草汇言》将军散)
治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治金疮内漏,血不出:牡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千金方)
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丹皮的副作用
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无毒。
毒理试验
LD50 :注射液小数腹腔注射的LD50为0.781g/kg。小数灌胃的LD50为3.43g/kg。牡丹酚小数灌胃,观察3天,LD50为4.99/kG±0.47g/kg。
毒性反应用于治疗实验性高血压犬,未见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异常改变,仅见眼黏,胆有充血现象,分泌增多。说明毒性很小。
临床观察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食物相克
宜
(1)牡丹皮与海参
海参味甘,咸,性温,具有滋阴,补血,健阳,滑燥,调经,养胎,抗老防衰,抗凝血,提高免疫力,治疗放射线损伤等作用。同牡丹皮共用,食疗效果更明显。
(2)牡丹皮 牡蛎
牡蛎肉包含大量牛磺酸,可以抑制人体血管中胆固醇的生成,有防治动脉硬化之作用。同牡丹皮共用还有清虚热,保肝的功效。
忌
(1)牡丹皮 大蒜
大蒜辛温有臭,牡丹皮苦辛微寒,性味反之,药性也相反。所以在服用含牡丹皮的中药时不能吃大蒜。
(2)牡丹皮 香菜
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清虚热,活血化淤等作用,香菜辛温香窜,牡丹皮苦辛微寒,性昧反之,药性也相反。所以两者不能同用。
食物相克:丹皮与贝母、大黄相克。
用药禁忌
(1)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2)《本经逢原》:自汗多者勿用,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
(3)《得配本草》: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
(2) 利胆作用。麻醉犬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可使胆汁分泌增加,降低奥狄括约肌张力。麻醉大鼠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或水醇浸提制 剂,30分钟内胆汁、胰液分泌量均增加,而胰淀粉酶活性则降低,大黄不仅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人服用大黄 煎剂15g,胆囊明显增大 (B超测量) 。与动物实验结果相符。
(3) 保肝作用。大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SGPT升高达616.0U/100ml,正常对照组为289U /100ml,经大黄治疗后,可使SGPT降至325.3U/100ml,肝细胞坏程度、变性也比对照组轻。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黄能显著逆转四氯 化碳引起的肝组织脂肪浸润及纤维化,微粒体肿胀,嵴明显下降,粗面内质网破坏核糖体脱落。此外,还可恢复四氯化碳引起的单胺氧 化酶及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减弱。表明大黄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确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体外实验证明,大黄煎剂对乙肝抗原 (HBsAg)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鞣质后作用减弱或消失,同时也证明大黄中意醌类和大黄素对HBsAg并无抑制作用。
(4) 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采用大鼠应激性及幽门结扎法两种实验性胃溃疡模型观察到,给予生大黄、酒炖大黄和大黄炭等药物均能 预防和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出血。明显缩小出血面积和减少出血灶数量,作用类同西咪替丁,对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灌服生大黄粉悬液, 可使溃疡面积缩小,并能降低胃液量,胃液游离酸及胃蛋白酶活性,但酒炖大黄无此作用。采用乙醇造成的胃粘膜损伤模型实验表明, 大黄煎剂1g/kg、0.5g/kg和0.25g/kg都有明显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还有提高胃壁前列腺素E2 (PGE2) 的含量,防止乙醇对胃粘膜的损 伤作用。
(5) 对肠管平滑肌的作用。电生理研究表明:大黄对结肠的电活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特点为群集性放电,峰电频率明显增快,幅度明 显增高,收缩活动增强,阿托品可阻断大黄对结肠的兴奋作用。阻止结肠内水分吸收,加快结肠内溶物的排出而发挥其泻下作用。提示 大黄泻下作用是通过肠管中M受体而发挥效应。
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1) 抗菌。大黄的抗菌谱广,敏感细菌有葡萄球菌 (白色、柠檬色、金**) 、溶血性链球菌 (甲、乙) 、草 分枝杆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淋病双球菌、包皮垢球菌、炭疽杆菌, 尤以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抑菌有效成分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抗菌作用最强。大黄对肠内厌氧菌脆弱拟杆菌有抑 制作用,该菌可将复合型胆汁酸分解为游离型胆汁酸,增强了对粘膜的刺激性而导致胆囊炎。抗菌作用机制主要是对细菌细胞核酸和蛋 白质合成以及糖代谢的抑制作用。
(2) 抗真菌。大黄煎剂及水、醇、醚提取物在体外对一些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对许兰黄癣菌及蒙古变种、同心性毛癣菌、红色表皮癣 菌、堇色毛癣菌、铁锈色小孢子癣菌、大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菌、趾间毛癣菌等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稀醇浸出液作用较水或醚浸出 液强。
(3) 抗病毒。大黄煎剂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鸡胚半体内筛选法测定最小有效量为每胚5mg。此外对溶组织阿米巴原虫、 人毛滴虫、阴道滴虫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抗肿瘤作用。
腹腔注射大黄酸、大黄素对小鼠黑色素瘤有较强抑制作用,大黄酸对艾氏腹水癌也有抑制作用,对肉瘤S180和艾氏癌 皮下型无明显作用,大黄素对乳腺癌也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癌细胞的氧化和脱氢。大黄酸对癌细胞的酵解也有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
大黄对多种动物实验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小鼠灌胃大黄煎剂能显著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郭急性渗出性炎症。同 时对大鼠甲醛性、蛋清性足蹠肿胀、小鼠和大鼠的棉球肉芽肿增生,均有抑制作用。但酒炖大黄和大黄炭的作用较弱,可能是由於酒炖 使有效成分流失而大黄炭使有效成分破坏之故。大黄抗炎作用可能是使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内环氧化酶通道受阻,增加羟基花生四烯酸 的生成,而活跃脂化酶通路,达到抗炎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大黄抗炎作用不是通过垂体—肾上腺素系统,因为切除肾上腺并不影响其 抗炎作用,相反抗炎的同时,并不降低肾上腺中抗坏血酸的含量,而且大黄煎剂不能延长切除肾上腺的未成年大鼠的生存时间和对抗切 除一侧肾上腺后致对侧肾上腺代偿性肥大。故大黄无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对微循环的影响。
给小鼠灌胃大黄醇提取物后,耳郭微循环 (动脉和静脉管径) 无明显影响,但可使血流速度变慢,有颗粒状红细 胞聚积体出现,以微静脉内最明显;局部滴注不能改变肾上腺素引起的肠系膜微血管的收缩,对胃壁微动脉和微静脉亦无明显扩张作 用,出现较明显的粒絮流,尤以微静脉为甚。大黄对微循环的影响主要是血流速度变慢,红细胞聚集,局部血液粘滞性升高而局部血管 不扩张,因而局部止血过程加强。
止血作用。
大黄用於止血,已有悠久的历史,尤其近年来发现应用大黄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各种动物实验均证明大黄可明显缩 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其止血有效成分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α-儿茶精和没食子酸等。它们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脆性,兴奋胃肠道 的局部血管,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活性,降低抗凝血因子Ⅲ的活性,升高α2巨球蛋白含量,竞争性地抑制纤溶酶 和纤溶酶原活化素哎活力。没食子酸尚可降低纤溶活性。此外,还可增杖血小板的粘附性和聚集能力,使出血和凝血时间明显缩短。
降脂作用。
对於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黄醇或水提取物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石油醚提取物则无效。
利尿作用。
家兔灌服大黄素、大黄酸30mg/kg,2—4小时后,尿量、排钠和排钾量达最高峰,比对照经明显增多。芦荟大黄素和大 黄酚的作用较弱。大贵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对免肾髓质Na+、K+-ATP酶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对尿素氮的影响。
大鼠喂食含0.75%腺哼Ⅲ饲料造成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腹腔注射雅黄水提取物的生理盐水溶液可明显降低血尿 素氮和肌酐量,说明大黄对氮质血症有良好效果。其作用机制一方面大黄可使肠道吸收的氨基氮减少,另一方面大黄可抑制体蛋白的分 解,从而使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降低。用二氯化汞皮射造成豚鼠急性中毒性肾炎模型,灌服大黄水浸剂可使尿素氮降低。
大黄的药用价值
积滞便秘。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以增强泻下攻积之力,为急下之剂,用治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则泻下力缓和,方如麻子仁丸(《伤寒论》)。若里实热结而正气虚者,当与补虚药配伍,以攻补兼施,标本并顾。如热结而气血不足者,配人参、当归等药,方如黄龙汤(《伤寒六书》);如热结津伤者,配麦冬、生地、玄参等,方如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须与附子、干姜等配伍,如温脾汤(《千金方》)。
血热吐衄,目赤咽肿。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泻心汤(《金匮要略》)。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若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还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如凉膈散(《和剂局方》)。
热毒疮疡,烧烫伤。本品内服外用均可。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治疗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本品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疔疖,如用治乳痈,可与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黄散(《妇人大全良方》);用治口疮糜烂,多与枯矾等份为末擦患处(《圣惠方》)。治烧烫伤,可单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
瘀血证。本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热,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治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者,常与桃仁、土鳖虫等同用,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治妇女瘀血经闭,可与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湿热痢疾、黄疸、淋证。本品具有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湿热蕴结之证。如治肠道湿热积滞的痢疾,单用一味大黄即可见效(《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治湿热淋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此外,大黄可“破痰实”,通脏腑,降湿浊,用于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卧,大便秘结者,如礞石滚痰丸(《养生主论》)。
(一) 配伍应用
配芒硝,芒硝咸寒,软坚润燥,而泻下通便。二者相须为用,攻下之力增强。如《本草崇原》“与芒硝同用,所以承在上之火热,而调其肠胃,使之下泄也。”
配枳实,一苦寒,一辛寒,二药相伍,泻下行气并举,相得益彰。泻下辅助行气,行气辅助泻下,如《医方集解》载:“去实热用大黄,无枳实不通。”
配厚朴,厚朴辛苦温,辛能行气,苦能泄实满,温能化湿,合用可行气宽中,疏导肠胃,使中焦得舒,胃肠得畅,泻实除满。
配附子,取附子辛热温里扶阳,二药相伍,大黄走泄,附子取其散寒,可温下寒实积滞。
配肉桂,肉桂辛热,益火消阴,散寒止痛,温补肾阳,两药合用,寒热相济,性归和平,扶阳通便。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平肝之药以桂为最要,肝属木,木得桂则枯也,而单用之则失之热,降胃止血之药,以大黄为要,胃气不上逆血既不逆行也。而单用之又失之于寒,二药并用,寒热相济,性归和平,降胃平肝兼故无遗。”
配廑虫,廑虫成寒,破坚逐瘀,疗伤止痛,破血,二药相伍,取“通以去闭,虫以动其瘀”之效。大黄廑虫伍用,出自《金匮要略》大黄廑虫丸。
配生地,生地甘寒,主清主润,凉血生津,二药相伍为用,可治于心胃火炽,气火升腾,挟血上逆之吐衄。可收火降血宁之效,有增水行舟之功。
配甘草,甘草甘平,和补中焦,调和药性,二药合用,可壮其功而杜其弊。《王氏医存》:“大黄与甘草同用能利小便。”
配丹皮,丹皮辛苦微寒,入血分,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相使配对,辛以行之,苦以降之,相辅相成,有通降下行,泻火散瘀之效。
配桃仁,桃仁苦甘而平,性柔润,本血分之品,最善破血行瘀,又可润燥滑肠。二药配伍,刚柔相宜,大黄专入血分,破血积,下瘀热,桃仁得大黄,专长气分,润肠燥,通积滞。用治产后腰痛,太阳、阳明蓄血证,痛闭经经等。
配赤芍,赤芍色赤,能入营分,通利血脉,祛瘀之功颇佳。二者相使,大黄得赤芍直入血分,而破血中之滞,赤芍得大黄则祛瘀力宏,共奏泻热逐瘀,和营止痛之功。如《千金方》神明度命丸,即取二药,主治“久病,腹内积聚,大小便不通,气上抱心,腹中胀满,逆害饮食”之证。
(二)方剂制剂
大承气汤(《伤寒论》):本品、厚朴、枳实、芒硝。主治,阴明热结,痞满燥实之重证。
小承气汤(《伤寒论》) :本品、厚朴、枳实。主治阳明热结轻证。痞满实而不燥者。
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主治阳明热结,燥实在下,而无痞满之证。
大黄丸(《圣济总录》) :本品、黄芩、黄连、当归、赤茯苓、黄芪、干地黄、赤芍药、柴胡、栀子。治虚劳骨蒸,心神烦躁,大小便难,四肢疼痛。
大黄甘遂汤(《金匮要略》) :本品、甘遂、阿胶。主治妇人产后,水与血结于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面不渴。
大黄当归散(《张氏医通》) :本品、黄芩、红花、苏木、当归、栀子、木贼。主治眼胞壅肿,瘀血凝滞不散而渐生翳者。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本品、牡丹皮、桃仁、瓜子、芒硝,主治肠痈脓未成,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脉迟紧者。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本品、附子、细辛。主治,寒积里实。腹痛便秘,胁下偏痛,手足厥逆等。
大陷胸汤(《伤寒论》) 大黄、芒硝、甘遂。主治结胸证。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大便秘结,日哺少有潮热,短气燥烦等。
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 :本品、黄连。治邪热壅滞,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及心火亢盛,吐血衄血。
大黄廑虫丸(《金匮要略》) :本品、黄芩、甘草、桃仁、蛇虫、蛴螬,芍药、干地黄、干漆、水蛭、廑虫。主治: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大黄泄热汤(《外台秘要》) :本品、泽泻、黄芩、栀子仁、芒硝、桂心、大枣、石膏、炙甘草。治心劳热,口舌生疮,心满痛等。
大黄硝石汤(《金匮要略》) :本品、黄柏、硝石、栀子。治黄疸腹泻,不便短赤,表和里实等。
金黄散(《外科精义》) 大黄、姜黄、天花粉、黄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白芷、生天南星。主治外用痈疖肿痛,痰湿流注,下肢丹毒,天疱疮,乳痈等红肿热痛。用清茶调敷;漫肿无头,用醋或葱酒调敷;一日数次,适量。
清宁丸(《全国中成药处方集》) :本品、绿豆、车前草、白术、法半夏、黑豆、香附、桑枝、槐枝、厚朴、大麦、陈皮、黄芩。主治脏腑积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头晕耳鸣,大便秘结。日服每次1丸;一日2次。每丸重9克。
大黄附方
治伤寒阳明腑证,阳邪入里,肠中有燥屎,腹满痛,谵语,潮热,手足濈然汗出,不恶寒,痞满燥实全见者,,以此汤下之:大黄(酒洗)四两,厚朴(炙,去皮)半斤,枳实(炙)五枚,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伤寒论》大承气汤)
治大便秘结:大黄二两,牵牛头末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有厥冷,用酒调三钱,无厥冷而手足烦热者,蜜汤调下,食后微利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大黄牵牛丸)
治热病狂语及诸黄:川大黄五两(锉碎,微炒)。捣细罗为散,用腊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计时侯,以冷水调半匙服之。(《圣惠方》雪煎方)
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大黄一两,细锉,好酒二大盏,同浸半日许,再同煎至一盏半,去大黄不用,将酒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服芍药汤和之,痢止,再服黄芩汤和之,以彻其毒也。(《素问病机保命集》大黄汤)
治妇人经血不通,赤白带下,崩漏不止,肠风下血,五淋,产后积血,症瘕腹痛,男子五劳七伤,小儿骨蒸潮热等证,其效甚速:锦纹大黄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童尿一碗,食盐二钱,浸一日,切晒;一份用醇酒一碗,浸一日,切晒,再以巴豆仁三十五粒同炒,豆黄,去豆不用;一份用红花四两,泡水一碗,浸一日,切晒;一份用当归四两,入淡醋一碗,同浸一日,去归,切晒。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取下恶物为验。未下再服。(《医林集要》无极丸)
治产后恶血冲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块等:锦纹大黄一两,杵罗为末,用头醋半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用温醋化五丸服之,良久下。亦治马坠内损。(《千金方》)
治久患腹内积聚,大小便不通,气上抢心,腹中胀满,逆害饮食:大黄、芍药各二两。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为度。(《千金方》神明度命丸)
治大人小儿脾癖,并有疳者:锦纹大黄三两,为极细末,陈醋两大碗,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倾在新砖瓦上,日晒夜露三朝夜,将上药起下,再研为细末;后用硫黄一两,官粉一两,将前项大黄末一两,三味再研为细末。十岁以下小儿,每服可重半钱,食后临卧米饮汤调服。此药忌生硬冷荤鱼鸡鹅一切发物。服药之后,服半月白米软粥。如一服不愈时,半月之后再服。(《昔济方》于金散)
去五脏湿热秽浊。治饮食停滞,胸脘胀痛,头晕口干,二便秘结:大黄十斤,切作小块,用泔水,浸透,以侧柏叶铺甑,入大黄,蒸过晒干,以好酒十斤浸之,再蒸收晒干。另用桑叶、桃叶、槐叶、大麦、黑豆、绿豆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每蒸一次,仍用侧柏叶铺甑蒸过晒干,再蒸再晒。制后再用半夏、厚朴、陈皮、白术、香附、车前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如上法,蒸过晒干,再用好酒十斤,制透,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钱,或为散亦可。(《银海指南》清宁丸)
治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黄各二两,麻黄四两。上四味,治下筛,患者以生热汤浴讫,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丁强人服二方寸匕。(《千金方》水解散)
治眼暴热痛,眦头肿起:大黄(锉,炒)、枳壳(去瓤,麸炒)、芍药各三两,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各二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服。(《圣济总录》大黄汤)
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泻心汤)
治虚劳吐血:生地黄汁半升,川大黄末一方寸匕。上二味,温地黄汁一沸,纳人黄(末)搅之,空腹顿服,日三,瘥。(《千金方》)
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个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再煮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治肺壅,鼻中生疮,肿痛:一川大黄一分(生用),黄连一分(去须),麝香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研入麝香令匀,以生油旋调,涂于鼻中。一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研为膏),川大黄一分(生为末)。上药相和令匀,以猪脂调涂鼻中。(《圣惠方》)
治奶痈:川大黄、粉草各一两。上为细末,以好酒熬成膏,倾在盏中放冷,摊纸上贴痛处,仰面卧至五更。贴时先用温酒调(服)一大匙,明日取下恶物,相度强弱用药,羸弱不宜服。(《妇人良方》金黄散)
治痈肿振焮不可触:大黄捣筛,以苦酒和贴肿上,燥易,不过三,即瘥减不复作,脓自消除。(《补缺肘后方》)
治口疮糜烂:大黄、枯矾等分。为末以擦之,吐涎。(《圣惠方》)
诒火丹赤肿遍身:大黄磨水频刷之。(《救急方》)
治冻疮皮肤破烂,痛不可忍:川大黄为末,新汲水调,搽冻破疮上。(《卫生宝鉴》如神散)
大黄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用于泻下,不宜久煎),1—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调敷。
注意
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本草经集庄》:"黄芩为之使。"
《药性论》:"忌冷水。恶干漆。"
《本草经疏》:"凡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症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血热妄行,溢出上窍,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盱家气逆,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发,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
《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轻用大黄。"
《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
大黄要辨证服用
在中外医药文化的交流中,大黄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丝绸之路的驼峰上,既有瓷器的晶莹也有药材的芬芳,大黄经古代波斯帝国的中转运往西亚和欧洲,收入许多国家的药典。公元757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带去的药材中就有名贵的大黄。据清·赵翼的《檐曝杂记》载:当时的俄罗斯以中国的大黄为上药,病者非此不治。后有数事违约,“上命绝其互市,禁大黄,勿出口,俄罗斯遂惧而不敢生事”。由于大黄名贵一时,致使时人曾将服用大黄当作一种时尚趋之若鹜,不分体质不经辨证滥用大黄或致疾或殒命者屡见不鲜。清·姚元之的《竹叶亭杂记》载:朱阁学翰林素知医,每日熬大黄浓汁为汤。服大黄十六斤,腹泻不起。友人为之挽叹云:“大黄为厉,九泉应悔自知医。”这足以告诫后人,即使是一味良药,如果不经辨证孟浪服用,也会给健康和生命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值得今人引为鉴戒。
大黄辨真伪
大黄又名将军、黄良,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每年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寒,味苦,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的功效,用于治疗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赤、痛疡肿毒、疔疮、烫火伤等症,是非常常用的一味中药。
大黄的品种较多,大体可分为北大黄和南大黄两大类,北大黄为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干燥的根茎,主要有西宁大黄和铨水大黄;南大黄又名四川大黄、马蹄大黄,为药用大黄干燥的根茎,这两大类均载入《药典》。市场上大黄的伪品较多,均为同科植物,如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信州大黄、土大黄等等,这些品种未入《药典》,不可做为大黄药用。
正品大黄:
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吉”;铨水大黄一般为长形,切成段块,个大形圆者常纵剖成片;南大黄多横切成段,形如马蹄。西宁大黄为大黄中的上品,外表黄棕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俗称“锦纹”,有时可见菊花状螺旋形“星点”;质地坚硬,横断面黄棕色,显颗粒性,俗称“高梁碴”,微有油性,近外围有时可见暗色形成层及半径放射向的橘红色射线,髓部中有紫褐色星点,紧密排列成圈环状,并有**至棕红色的弯曲线纹;闻之有股特殊的气味,口尝味苦而涩。铨水大黄、南大黄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太明显,断面星点亦排成圈环状,其他特征与西宁大黄相似。
伪品大黄:
品种较多,外观形状及表面颜色不一,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呈类圆锥形,外表红棕色、黄褐色;华北大黄、天山大黄、心叶大黄呈类圆柱形,外表为黄棕色、棕褐色或黑褐色;信州大黄多加工成椭圆形块状,表面棕褐色。断面大部分无正品的特征,横切面大多无星点;闻之无正品大黄的特异气味,大多气微,口尝味微苦,有的微涩。
上一页 全文完(共 30473 字) 展开全部内容喝醋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以及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2、丹皮的功效与作用3、丹皮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有哪些使用方法?可以预防哪些疾病?4、丹皮的功效与作用与配伍应用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牡丹皮,中药名。
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
产于安徽、四川、河南、山东等地。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
牡丹皮和牡丹酚的毒性小。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牡丹皮的功效
清热;活血散瘀。
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二、牡丹皮的作用
1、对心血管的影响:丹皮对犬心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左室作功的作用。
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
2、抑菌作用:体外实验表明,丹皮煎剂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牡丹叶煎剂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金葡萄球菌有显着抗菌作用,其有效成份为没食子酸。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丹皮酚对口服伤寒、副伤寒菌苗引起的小鼠发热有解热作用,并降低正常小鼠体温。
口服丹皮酚能抑制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及鼠尾压痛反应,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的运动亢进,能明显延长环己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大剂量时可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能明显对抗戊四氮、士的宁、烟碱和电休克所致的惊厥。
作用部位在中脑网状结构和丘脑。
4、抗凝作用:体外对人血小板试验,发现丹皮水提物及芍药酚均能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产生血栓素A2,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这是由于抑制从花生烯酸至前列腺H2的环氧化酶反应的结果。
丹皮甲醇提取物有抑制内毒素所致实验性血栓的作用。
5、抗炎作用:用丹皮酚灌胃,对大鼠因右旋糖酐或醋酸或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跖浮肿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醋酸或5-羟色胺引起的小鼠腹腔或豚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抑制小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三、牡丹皮的10个食用方法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一、大黄牡丹皮汤
功效: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缩足肠痈(阑尾炎)专方牡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组成:大黄(18g)牡丹皮(9g)桃仁(12g)冬瓜子(30g)芒硝(9g)
用法:前四味药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加芒硝,再煎数沸。
来源:《金匮要略》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二、千金牡丹皮散
功效:主治腹内痈。
组成:牡丹皮3钱,苡仁5钱,桃仁10粒,瓜蒌仁(去壳,去油,净)2钱。
用法:水煎服。
来源:《医学心悟》卷四。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三、牡丹皮汤
功效:主治湿热内蕴,移于下焦,小溲混浊作痛。
组成:丹皮6克赤芍3克木通3克萆_6克花粉6克瞿麦6克泽泻4.5克车前6克甘草1.2克
用法:用苡仁60克,煎汤代水,再入上药煎服。
来源:《医醇剩义》卷一。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四、银花丹皮汤
功效:主治慢性湿疹。
组成:银花9-15g,丹皮9g,青蝉蜕9g,黄柏9g,茯苓9g,白鲜皮9-15g,黑山栀6g。
用法:水煎,内服。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五、牡丹皮汤
功效:主治妇人血伤不止,兼五色带下。
组成:牡丹皮3两,干地黄3两,斛脉3两,禹余粮2两,艾叶2两,龙骨2两,柏叶2两,厚朴2两,白芷2两,伏龙肝2两,青竹茹2两,芎?2两,地榆2两,阿胶1两,芍药4两。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1斗5升,煮取5升,分5服,相去如人行10里久再服。
来源:《千金》卷四。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六、柴胡芍药丹皮汤
功效:主治眼病疼痛。
组成:黄芩3钱(酒炒),柴胡1钱,白芍药3钱,甘草2钱,丹皮3钱。
用法:煎半杯,热服。
来源:《四圣心源》卷八。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七、丹皮柴胡犀角汤
功效:主治狂病,喜怒乖常。
组成:丹皮3钱,柴胡3钱,生地3钱,白芍3钱,茯苓3钱,犀角1钱(研汁),炙草2钱。
用法:水煎,温服。
来源:《医学金针》卷六。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八、丹皮黄芪汤
功效:治皮肉壅肿,痈疽已成者。
组成: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甘草(二钱)、桔梗(三钱)、丹皮(三钱)、生姜(三钱)、元参(三钱)、黄芪(三钱,生)
用法:煎大半杯,热服。
加减:热盛,重用黄芪、天冬、地黄。
来源:四圣心源卷九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九、青蒿丹皮茶
功效:清热凉血,主治血虚热型月经先期;症见月经提前7日以上,月经量多,色鲜红,口干,手足心发热,烦躁失眠,经期或有红色皮疹或皮下出血。
材料:青蒿、丹皮各6克,茶叶3克,冰糖15克。
做法:上药洗净,置茶杯中用开水浸泡15——20分钟,放入冰糖溶化,当茶饮,不拘时,适量频频服之。
牡丹皮食用方法之十、桂枝丹皮紫苏汤
功效:主治痈疽初起。
组成:桂枝3钱,芍药3钱,甘草2钱,丹皮3钱,苏叶3钱,生姜3钱。
用法:水煎大半杯,热服。
覆取微汗。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这种食物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很多小孩都喜欢吃,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它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时按量服用,食用药材必须适量,以下是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1
丹皮的.功效:
丹皮为毛茛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别名:牡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
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散瘀宜酒炒;止血用宜炒炭。
但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丹皮与贝母、大黄相克。
性味:辛苦;凉;微寒
归经:心;肝;肾;肺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主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丹皮的作用:
丹皮清热凉血宜生;活血散瘀宜酒炒;止血用宜炒炭。
1、丹皮清虚热。
冶疗虚劳发热无汗者,常与滋肾阴药配仁,可与青蒿、知母、鳖甲等同用。
2、丹皮能入血分而清血之热,常用于温病热入营血,出现发热、神昏、斑疹,可与犀角、赤芍、生地黄、等同用。
3、丹皮活血化瘀。
治疗血瘀肿块、经闭不通、腹部胀痛,可与桂、桃仁、赤芍、茯苓、当归、五灵脂等配伍。
4、丹皮清肝经之热。
用于治疗肝经郁热所致的胁痛、头痛、月经不调,可与栀子、赤芍、龙胆草等相配。
药方
1、丹皮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
水二钟,煎一钟服。
(《诸证辨疑》)
2、丹皮治胎前衄血: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
共为细末,早米糊为丸。
空心白汤下百丸。
(《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3、丹皮治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月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先服国老汤不消者: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
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吃。
(《本草汇言》将军散)
4、丹皮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丹皮二两。
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5、丹皮治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
(《补缺肘后方》)
6、丹皮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_)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
上七味粗捣筛。
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
(《圣济总录》牡丹汤)
7、丹皮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8、丹皮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
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
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圣济总录》牡丹汤)
9、丹皮治金疮内漏,血不出: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千金方)
10、丹皮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
(《千金方》)
11、丹皮伤损瘀血。
用丹皮二两、虻虫二十一个(熬过),同捣碎。
每天早晨服一匙,温酒送下。
12、刀伤后内出血。
用丹皮研细,水冲服少许。
瘀血自尿中排出。
13、丹皮疝气(觉气胀不能动)。
用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14、丹皮妇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
用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丹皮用药禁忌:
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自汗多者勿用,为能走泄津液也。
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
胃气虚寒,相火衰者,勿用。
丹皮与贝母、大黄相克。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2
果丹皮的功效和禁忌
1、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存在,它也是人体正常代谢和正常工作时必须的重要营养,而平时人们多吃一些果丹皮就能让身体吸收丰富维生素,它不但能让人体吸收维生素a和维生素c还能吸收一定数量的维生素e与维生素b,能满足人体正常代谢是对不同维生素的需要。
2、开胃消食
果丹皮中含有多种天然酸性成分,特别是90酸柠檬酸以及山楂酸和苹果酸等物质的含量比较高,这些酸性成分被人体吸收后能促进唾液分泌,也能加快肠胃中消化液分泌,能提高人类肠胃消化功能,并能让人有种食欲大增,胃口大开的感觉。
3、提高心脏功能
果丹皮中含有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这些物质被人体吸收后,能让人体内的血管扩张,并能维持血压,血脂稳定,另外它还能直接作用于人类的心肌,能增强心肌收缩功能,预防缓解心率不齐和心肌缺血,经常使用能增强人类心脏功能,防止心脏出现病变。
果丹皮的禁忌
果丹皮具有很强的活血能力,生活中那些本身就患有慢性出血性疾病的人不适合吃果丹皮,不然会让病情加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这是人们吃果丹皮时最应该注意的禁忌。
另外果丹皮中还含有一些糖类物质,那些患有高血糖和糖尿病的人也不适合吃果丹皮。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有哪些使用方法?可以预防哪些疾病?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有促进血液循环、镇痛抗炎,抗血小板凝结的作用,适用于皮肤紫斑、吐血、夜间发烧以及有跌打损伤的人使用,通常与其他中草药煎成汤剂服用。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与配伍应用丹皮为芍药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每年秋季或次年初春,可不要小看了这种药材,它的功效作用可多着呢。
以下是我推荐丹皮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
用于热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血热吐血衄血等证,常与生地同用,重者与犀角同用。
用于热病后热伏阴分、夜热早凉,常与青蒿、地骨皮同用。
用于阴虚发热、无汗骨蒸,可与青蒿、鱼甲、白薇、黄芪同用。
风热皮疹,常与双花、蝉蜕、荆芥同用。
活血消瘀
用于血瘀闭经、痛经,或瘀血积聚,常与当归、川芎、桂枝、桃仁、赤芍同用。
用于肠痈腹痛,常与大黄、桃仁、冬瓜仁同用。
清肝降压
用于肝郁火旺,身热暮甚,头痛目涩,常与夏枯草、天麻、菊花同用。
丹皮的配伍应用
配地骨皮:丹皮性寒,味苦而兼辛,善透泄血中伏热,凉血而除无汗之骨蒸;地骨皮性寒,味甘而淡,善清阴中虚热,益阴而退有汗之骨蒸,二药合用,可加强退热除蒸作用,故凡阴虚血热所致的午后潮热、两颧发红、手足心热、骨蒸烦躁等,无论有汗无汗,皆可用之。
配生地:丹皮辛苦微寒,清热中有散血之功;生地甘寒多汁,凉中又具养阴之力,二药相须合用,发挥协同作用以加强药力,提高疗效,使凉血而兼散瘀,清热又可宁络,并有一定的养阴之力。
临床主要用于温热之邪入于营血,出现高热、舌绛口渴、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等。
配赤芍:二药皆有凉血清热、活血散瘀之功,丹皮偏泻心经之火,长于清热凉血,善治血中结热;赤芍偏清肝经之火,活血散瘀作用较佳,善治脉中瘀滞,二药合用,凉血活血之力倍增,宜用于温热病中热入营血、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月经过多、皮肤发斑等血证。
配栀子:丹皮味苦而微辛,为血中气药;栀子性味苦寒,为气中之血药,善清气分郁火,并有一定的凉血作用,辛以散结,寒以清热,入血分而泄血中伏火。
二药合用,一走气分,一入血分,有气血两清之功。
临床多用其清泄肝热,对于肝郁火旺而致的发热、盗汗或自汗、头痛目涩、颊赤口干、月经不调等最为适宜。
配青蒿:二药都能凉血除蒸,丹皮善治血热有瘀骨蒸,青蒿善透热伏阴分的邪热,二药相合,可用于邪伏阴分的骨蒸发热。
配桃仁:二药都有活血祛瘀之功,且能消肿止痛,可用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及妇女血瘀经闭、腹痛等。
配桂枝:取丹皮活血祛瘀,桂枝温阳通脉行血,相配可用于血阻脉络的胸痛、瘀血腹痛。
配白茅根:丹皮清热凉血、化瘀止血,白茅根清热、凉血、利尿,可用治热病或脏腑火盛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等。
丹皮的药用价值
1、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
上六味等分,锉如麻豆大。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圣济总录》牡丹汤)
2、治妇人恶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两,干漆(烧烟尽)半两。
水二钟,煎一钟服。
(《诸证辨疑》)
3、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
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4、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牡丹皮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木通(锉、炒)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醋炙,去裙_)二两,土瓜根一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人,炒)。
上七味粗捣筛。
每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一。
(《圣济总录》牡丹汤)
5、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
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6、治下部生疮,已决洞者:牡丹方寸匕,日三服。
(《补缺肘后方》)
7、治金疮内漏,血不出:牡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千金方)
8、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
(《千金方》)
9、疝气(觉气胀不能动)。
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10、女恶血(血往上冲,脸红易怒)。
用牡丹皮半两、干漆(烧至烟尽)半两,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猜你感兴趣:
1.牡丹花茶的宜忌人群及饮用禁忌
2.丹皮的作用与功效
3.中药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4.中药面膜有哪些功效
5.中药海桐皮的功效与作用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很多人都知道醋是一种生活调味品,但是可能不知道喝醋能够养生哦。那么喝醋有什么功效呢?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喝醋对人体的好处吃得三斗醋,方做得宰相
相传,唐代名相魏征对醋有特殊的偏好。唐太宗有一次大宴群臣,席上有醋芹三杯,魏征一见食欲大开,当即据案大嚼,统统下肚。吓得同僚卢迈叹曰:?如此食醋,又怎么能受得了呢?大口喝醋是要有相当胆量和受耐力的,而?吃醋?一词出于宋吕本中《官箴》:?王沂公常说?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相?,盖言忍受得事?。比喻居高位者应当气度恢宏,遇事要能宽容、忍耐,与?宰相肚里好撑船?是一个意思。古人也常有?肚量大如海,吃得下三斗醋?之说。
喝醋而官运亨通
唐代有一位军使叫李景略,一次他设宴招请属下军官。判官任迪简迟到,按例罚酒一觥,但军使粗心,将醋当酒。迪简素知军使生性严酷,只好硬着头皮喝下,一觥醋下肚后,结果吐血而归。军中将士闻得此事,都为他不平,也佩服其有胆量。李景略后,众人表请任迪简为主帅,任自此却平步青云,由御史中丞、军使一直做到节度使。由于他的发迹起因于喝醋,故时人称之为?呷醋节度使?。
埃及艳后喝醋美容
美国**巨星伊丽莎白曾主演《埃及艳后》而闻名于世。影片中的克丽佩得拉七世是古埃及著名的皇后。相传,这位皇后美丽的容颜与喝醋有关。有一次,皇后与他的情人,即罗马将军安东尼打赌,看谁能够在一次用餐中能花掉更多的钱财。克丽佩得拉就用醋溶解天然的珍珠,一饮而下。结果,她不仅赢得了胜利,还由此而获得了绝世的美貌。
据当时一位化学家的记载,饮用溶解了珍珠的醋液是克丽佩得拉七世的美容妙法。她不是只喝了这一次,而是经常不停地饮用。现代研究证明,醋有阻止人体产生过氧化脂质作用,对防衰老有益,经醋溶解出珍珠中贝类硬蛋白成分也有美容功效。这种醋饮料使克丽佩得拉成为名垂千古的艳后。
对抗王旨,房夫人舍命喝醋
房玄龄为唐王朝统治立下过汗马功劳,被唐太宗李世民土封他为宰相。一天,太宗打算赐他几名美女作妾,不料遭到房玄龄婉言谢绝。后来才知道,是房夫人坚决反对。李世民不由大怒,皇帝的话,一个女人竟敢不依!此时李世民想出一办法,叫人装好一壶?酒?,送给房夫人,并传旨:如不服从,请饮此毒酒自尽。房夫人毫无惧色,端过酒壶,一饮而尽。过了一会儿,房夫人只觉得酸味扑鼻,满口酸水流出,人却安然无恙。这时李世民不由大笑起来,说:?房夫人真是个能吃醋的女人!?原来,壶中装的不是毒酒,而是醋。房夫人为维护一夫一妻制与和睦的家庭生活,抗命喝醋,这本来给后世留下的是一段佳话。但后世将?吃醋?多当做女人嫉妒的代名词。
盗贼喝醋为偷窃
14世纪时,法国马赛度鼠疫流行,造成许多人亡。当时该地有4名盗贼横行各处,每次作案都大有斩获。但令人奇怪的是他们从未患上鼠疫。落网后交代,他们偷盗的仓库、商店总有大量老鼠出没,他们能平安无事的秘密是:每天以醋作为饮料,以醋漱口、饮用,出外时还用鼻吸醋液的气味,尤其是在鼠疫发病高的地区,他们会持续嗅闻这种醋味。据说这种神奇的醋液中还加入了一些草药和香草。有人推测,这除了混合草药的药效外,醋也有杀毒灭菌作用,草药和醋共同建立了一道杀菌防护墙,防止了鼠疫菌侵入。
醋治烫伤不留疤
古时有一员外为做寿,盛宴招待众宾客。因是冬天,厨师在客厅里升起四盆大火。为做?糖醋鱼?,员外令买来了数十条活鱼,特地还购回来一大盆醋。员外有一儿子才5岁,十分淘气,在院内东跑西跳,嘴里嚷着要这要那。家中保姆想抱他,哪知这孩子一挣,竟跌进了火盆里,顿时孩子身上的棉裤烧着了。保姆吓坏了,又没有水,她只见旁边有一盆醋,就什么都不顾了,于是提着孩子就往盆里放,火灭了,孩子哭声也小了。员外夫人急忙上前,脱下孩子的裤子一看,屁股虽烧了几个泡,但没破,就蘸着醋把水泡擦了擦,真没想到,一会儿泡消了,也不痛了,几天后屁股上竟连一点伤疤都没有。后来有人笑道:?稀奇稀奇真稀奇,火烧敷醋泥?。这样醋就成了一味治疗烧伤的良方。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中曾有类似记载:一婢抱儿落炭火上烧灼,以醋泥敷之,旋愈无痕?。李时珍也说:?汤火伤灼,即以酸醋淋洗,并以醋泥涂之甚妙,亦无瘢痕。?
醋的药用及保健价值醋不仅是调味品,醋在我国自古就入药。中医认为,食醋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下气消食等功效,主治心腹血气痛、产后血晕、症结痰癖、黄疸痈肿、损伤积血,且能解鱼肉菜蕈诸毒等,治病范围相当广泛。由于醋中氨基酸及各类有机酸、矿物质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近年来,人们还把醋作为一种美容、防癌、解疲劳、防止心血管疾病保健佳品。曾风靡全球的?醋蛋疗法?所以受人青睐,是因这种用食醋液泡过的鸡蛋,能防治动脉硬化、脑血栓、糖尿病等40余种常见和疑难病,饮服?醋蛋液?一度成为一种健康时尚,日本、美国等国还流行过饮用陈醋稀释后加入蜂蜜、姜汁调制成的?醋蜜可乐?,认为常饮醋制饮料能起到抗衰老、美容、长寿的效果。
健康食醋的注意事项1、不可空腹喝醋
空腹喝醋会刺激胃粘膜,分泌过多胃酸,引发胃部不适,所以不可空腹喝醋。最好每次饭后一小时喝一杯稀释醋,既不刺激胃肠,又能帮助胃肠消化。
2、慎选果醋
由于普通的醋过酸,带有果味的果醋产品受到了喝醋保健群体的追捧。不过,果醋当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糖,每天喝的话会大大增加肥胖的几率噢!
3、患有胃肠疾病的人应少吃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