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芦根抑菌液多少钱-黄连抑菌液的功效
小儿口疮是口舌黏膜上出现淡**或灰白色小溃疡,局部灼热疼痛,尤以实热证较为多见,常伴有发热,流涎,纳差,大便干结等症状。
方一白芨连冰粉
出处《新中医》
组成白芨15克,黄连9克,冰片2克。
功用清热泻火,解毒敛疮。
主治小儿口疮属脾胃积热者。
方解黄连清热泻火,解毒疗疮;白芨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冰片能散热止痛、防腐消肿,全方合用,有清热解毒止痛、祛腐消肿之功效,用于小儿口疮证属心脾胃素有蕴热之实火者确有良效。
药理黄连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白芨其主要成分白芨胶及挥发油的止血效果迅速而确实,并有抑制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作用;冰片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上药碾成极细粉末,过130目筛后装瓶备用。令患者先用蒸馏水或淡盐水漱洗口腔后,取药粉约2克,分撒在口腔溃疡处,每天1~2次,5天为1疗程。
方二导赤散加味
出处《江苏中医药》
组成生地黄5~15克,麦冬5~12克,木通3~9克,车前子3~10克(包),鲜竹叶5~6克,甘草梢3~6克。
功用清热泻火。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方中生地黄、麦冬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木通、车前子、鲜竹叶上清心经之火,下清小肠之热而利水;甘草梢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配伍,性味甘寒,清心养阴,利湿导热。此方有利水不伤阴、泻火不伐胃之功。
药理生地黄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麦冬有镇咳祛痰、强心利尿作用;木通有利尿、抗菌作用;车前子有利尿、祛痰、抑菌作用;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甘草其所含甘草次酸、甘草锌能治疗急慢性炎症。
用法水煎频服,日服1剂,重者可日夜各服1剂。
方三釜底抽薪散
出处《中医外治杂志》
组成吴茱萸15克,胡黄连、川大黄各6克,胆南星3克。
功用导热下行,引火归元。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方中吴茱萸为主药,以热治热,引热下行,《本草纲目》曰:“吴茱萸,咽喉口舌生疮者,以吴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热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从治之义。”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使浮游之虚火制;小儿多热易惊,以胆星清热镇惊;大黄取其苦寒沉降之性,使上炎之火得以下泄;醋溶合诸药,且敛中有散,协同引热。诸药合用,寓有引热下行、引火归元之义。
药理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并有利尿作用,还对大肠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大黄有促进排便、抗感染、健胃、止血、降压的作用;胆南星具有祛痰、抗惊厥、镇静及镇痛作用;胡黄连有利胆、抑菌作用。
用法上方共研细末,制成散剂备用。1岁以下小儿每次用药3克,1岁以上可酌情增至6~12克。用时将药末与陈醋适量调成糊状,候患儿睡熟后涂敷于两足心,外用纱布包扎,晨起去之。
方四黄连泻心汤
出处《四川中医》
组成黄连、黄芩各3克,竹叶、生地黄、木通、赤芍各6克,元参、山栀各5克,连翘10克,生甘草2克。
功用清热泄火解毒。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黄连、黄芩苦寒泻火,解毒疗疮;山栀清泻三焦之热;生地黄、赤芍、木通清热凉血降火利火,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走;竹叶、连翘清心除烦,导热下行,质轻性淡善走上焦,配合元参养阴清热使元阴得固,不发明火;甘草清热导火,并能促进溃疡面愈合。
药理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生地黄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木通有利尿、抗菌作用;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赤芍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
用法水煎滤汁200毫升,每日分2~5次服完,每日1剂,3日为1疗程。
方五甘草泻心汤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炙甘草20~30克,黄连3克,黄芩6~9克,干姜3~5克,党参10克,半夏6克,高热者加生石膏(先煎)30克,咽部破溃者加桔梗10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5~10克,小便赤黄者加滑石15克,阴虚火旺者去干姜加沙参、知母各10克。
功用健脾、清热、化湿。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方中炙甘草补虚健脾,宜重用为主药;党参补益中气;黄连、黄芩苦寒泻热;半夏燥湿化痰为辅;干姜温脾助运,同时防苦寒太过为佐。
药理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半夏含挥发油、氨基酸、β-谷淄醇、胆碱、生物碱、葡萄糖苷和醛类等,具有镇咳、祛痰及止吐等作用,所含的葡萄糖醛酸的衍生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天为1疗程。
方六复方五倍子散
出处《黑龙江中医药》
组成五倍子50克、儿茶30克、冰片少许。
功用清热泄火、敛疮止痛。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五倍子属收涩药,《开宝本草》中记载“疗湿癣疥痒脓水……,小儿面鼻疳疮”。《本草纲目》中记载“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湿烂”。儿茶:《本草纲目》中记载“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涂金疮,一切诸疮……”,《本草求真》中记载“……功专清上膈热……收湿,凉血……治一切口疮喉痹”。冰片清热止痛,可消炎,又避免了五倍子对溃疡面的刺激性疼痛。
药理五倍子对小肠有收敛作用,可减轻肠道炎症止腹泻,并有抑菌作用;冰片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主要成分有耐缺氧作用;儿茶有收敛、止泻、降压、抑菌的作用。
用法共研细末,以香油调和,涂于患处,每日1次。
方七鸡黛玉汤
出处《江苏中医药》
组成鸡苏散15克,黛蛤散20克,玉泉散20克。
功用清热利湿,泻火止痛。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鸡黛玉汤方中,鸡苏散由滑石、甘草、薄荷组成,清热利湿兼解表,使热邪从小便而泄,故热可退,渴可解,祛邪而不伤正,利湿兼能和胃;黛蛤散由青黛、蛤壳组成,清热解毒、生肌疗疮且有较强的止痛作用;玉泉散由生石膏、生甘草组成,石膏善清肺胃之火,泻火解毒,为疮家圣药。
药理滑石所含硫酸镁有吸附和收敛功效,内服能保护肠壁;薄荷含有薄荷醇、薄荷酮等成分,具有镇痛止痒之功;青黛有抗癌、抗菌、保肝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从而阻断斑疹丘疹形成疱疹,同时促进疱疹迅速结痂干燥;泽泻能增加尿量并加快尿素、氯化物等体内代谢物质的排泄,因此也能抑制疱疹形成,与石膏有协同作用。
用法将上药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后煎煮,头煎取药液100毫升,二煎取药液50毫升,将二煎药液混合,分3~4次服完,连服3日。若采取漱口方式,同样有效。
方八口疮清饮
出处《中国民间疗法》
组成生石膏(先煎)10~30克,川连3~6克,黄芩9克,焦山栀9克,连翘9克,薄荷(后下)5克,淡竹叶10克,生军(后下)3克。
功用清上泄下。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方中以生石膏、黄连、黄芩、山栀之大苦大寒,泻中焦气分之火;配连翘、薄荷轻扬清上以通达宣泄;伍生军、淡竹叶泻腑实、清心火,并引三焦火热从水道、谷道而出。全方共奏清上泄下之功。
药理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从而阻断斑疹丘疹形成疱疹,同时促进疱疹迅速结痂干燥;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薄荷含有薄荷醇、薄荷酮等成分,具有镇痛止痒之功;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栀子有降压、利胆、解热、镇静、抑菌作用。
用法上药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方九口疳八味散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大青叶、鲜生地、生石膏各30克,鲜芦根25克,黑玄参15克,京赤芍、粉牡丹皮各10克,生甘草3克。
功用清热养阴,活血凉血。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方中生石膏、鲜芦根性甘寒,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大青叶解毒力强,又能凉血,对此症有良效;生地黄、玄参养阴清热,兼能通便;牡丹皮、赤芍既凉血又能清心除热,散血化瘀;再调以甘草,和中解毒,缓和生石膏、大青叶的峻烈作用,药虽八味,功效擅一。
药理生地黄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赤芍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大青叶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乙肝表面抗原以及流感病毒亚甲型均有抑制作用,并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芦根具有解热、镇静、镇痛、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抑制骨骼肌收缩作用;玄参有降血压、降血糖、解热和强心作用;牡丹皮有解热、镇静、镇痛、解痉、抑菌、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
用法每日1剂,煎二汁,每汁150毫升,少量频服,服药期间,均不服其它药物。
方十验方
出处《山东中医杂志》
组成吴茱萸15克。
功用引火归源。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吴茱萸加醋有引火下行之功效,且涌泉穴属肾经,有引火归源、退虚热的作用。
药理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有利尿作用;对大肠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
用法将吴茱萸研成细末,加醋调糊,敷于双侧涌泉穴,连续治疗3天。
方十一口炎散
出处《江西中医药》
组成吴茱萸6克,重楼6克,乌贼骨5克,黄连6克,蒲黄5克,大黄6克。
功用清热解毒,化瘀敛创。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本方以吴茱萸为主药,其性虽热但取其引热下行,引火归原功效;重楼、黄连有清热解毒、散瘀作用;乌贼骨有收敛创面、破瘀血功效;而大黄苦寒,长于通下泄热;加用蒲黄以加强活血祛瘀生新止痛功效。
药理大黄有促进排便、抗感染、健胃、止血、降压的作用;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并有利尿作用,还对大肠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黄连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蒲黄有促进凝血,降血压,改善微循环,抗炎,利胆,利尿,镇痛,平喘等作用;乌贼骨有抗消化性溃疡、抗肿瘤、抗放射及接骨作用。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瓶装密封备用。使用时用棉签沾取药末涂在溃疡面上,每日3次。一般使用1~2天创面即可愈合,3天为一个疗程。
方十二龙胆泻肝汤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龙胆草2~5克,山栀、黄芩、柴胡、生地黄、当归、木通、泽泻、竹叶各6~10克,车前子、地榆各12~20克,甘草3~6克。
功用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选用胆草、黄芩、山栀苦寒泻火、解毒,直拆其火势;选用泽泻、木通,重用车前子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清利;当归、生地黄活血养血益阴;柴胡祛风透热;竹叶清热除烦,导热下行,质轻性淡、善走上焦;甘草抗炎抗过敏,对溃疡面有保护作用;地榆能泻火解毒,并有收敛作用,能使溃疡面渗出减少,疼痛明显减轻,愈合加速。
药理生地黄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木通有利尿、抗菌作用;车前子有利尿、祛痰、抑菌作用;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山栀有降压、利胆、解热、镇静、抑菌作用;柴胡有镇静、安定、镇痛、解热、镇咳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龙胆草有抑菌、镇静、肌松、降压、健胃作用;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泽泻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肿作用。
用法日1剂,水煎服。
红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药品名称参苓白术丸 (乙类非处方药)
处方组成 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处方来源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第4册。
性 状本品为淡**的水丸;气香、味甜。
功 能健脾、益气、利湿止泻。
主 治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气短咳嗽。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脾胃气虚夹湿,症见纳谷不运,腹胀,胸膈满闷,食欲不振,四肢无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多用于治疗慢性腹泄,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慢性肾炎,小儿营养不良,放化疗致胃肠道毒副反应,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慢性中耳炎等属脾胃虚弱者。
1. 治疗慢性腹泄:有报道以参苓白术汤治疗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腹泻,收到较好疗效。另有报道以参苓白术散加味可用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以本主方治疗子宫全切术后腹泻31例,以本方加减治疗婴儿腹泻54例均获良效。
2. 治疗胃炎及胃肠功能紊乱:以本方加味治疗胃脘痛90例。以本方应用于脾切除及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以本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52例,总有效率达96.2%。
3. 治疗慢性结肠炎:以本方口服并中西药合剂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20例,证属脾胃虚弱型,结果痊愈16例,显效2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以本方和补中益气汤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虚证型,总有效率93.2%。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70例。以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夹湿型结肠炎58例均获痊愈。
4. 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以本方治疗慢性肝炎证属脾虚型83例获较好疗效。以本方加减治疗肝硬变腹泻65例,总有效率98.46%,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以本方加减与酚妥拉明联用治疗肝炎后肝硬化34例,取得较好疗效。
5. 治疗肾炎:以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并发症脾虚腹泻湿盛者,以本方治疗功能性水肿50例,结果:痊愈42例,好转5例,无效3例。以本方治疗顽固性乳糜尿,与济生肾气丸全用治疗痛风性肾病34例。
6. 治疗小儿营养不良:以本方治疗小儿缺锌症29例,以本方加味治疗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均获良效,以本方加味治疗小儿弱智47例,全部有效。以本方加按揉天枢、足三里、背部俞穴治疗小儿疳积78例获良好疗效。
7. 治疗放、化疗引起的胃肠道毒副反应:对放、化疗引起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消化障碍用本方治疗,有效率达90.2%。
8. 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以本方加减治疗56例67眼,总有效率94.6%,患眼视力明显提高,以参苓白术散治疗本病治愈8例,显效3例。
9. 糖尿病:以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滞型糖尿病15例及糖尿病性腹泻16例取得较好疗效。
10. 慢性中耳炎及其他:以本方治疗慢性卡他性中耳炎46例,另有报道以参苓白术散运用于慢性肺心病缓解期及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以参苓白术散治疗周期性麻痹35例,另外还以本方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治疗阳痿、黄褐斑、白色糠疹、汗疱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还报道以本方加减治疗慢性咽炎38例,总有效率达97.4%。
注意事项 1. 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
2. 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
3. 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4. 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5. 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患者及孕妇 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 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
不良反应
剂型规格水 丸:每100粒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酌减。
储 藏密封
治疗荨麻疹要多少钱左右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红紫苏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红紫苏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紫苏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什么2、紫苏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3、紫苏的功效作用与栽培技术紫苏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什么人们在烹调的时候,总爱加上一点紫苏,这里面有紫苏气味芬芳的缘故,也和紫苏的功效与作用息息相关。
可是人们对于紫苏的功效与作用却知之甚少从而有所忽略,这实属不该,要知道,紫苏要是应用得好,那可胜过不少良药哦。
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紫苏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很多,却不为人知,导致了其只能默默地在人们的餐桌上充当一个配角的角色,其实,除了这个身份之外,紫苏还有着更高贵的角色。
1、紫苏可以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
2、紫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作用,可以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3、紫苏具有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可以缓解脾胃气滞,胸闷,呕吐的症状。
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
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
又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
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4、由于紫苏具有发汗和松弛的效果,当患上风寒感冒、咳嗽、疼痛时,喝上一杯暖乎乎的紫苏茶能有效缓解症状;当感到有压力、身心疲惫时,冲泡一杯紫苏茶,它特殊的香味能让人轻松、镇静。
这种特殊的香味其实来源于紫苏醛,它与紫苏油都有补充血液营养、提高血糖含量的作用,可以减轻贫血,让身体恢复活力。
5、此外,紫苏还能减轻胸腹胀满的症状,亦能治疗牙周炎、抑制花粉过敏症。
紫苏的营养价值
紫苏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甚广,可是大部分是作为食用的,例如日本人大多把紫苏用于料理中,特别在吃生鱼片的时候;中国人用紫苏烹制各种菜肴,常佐鱼蟹食用,特别是炒田螺的时候,而在中国少数地区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韩国人用紫苏制作泡菜。
基本上在全世界的韩国货商店中都有紫苏泡菜罐头销售,在这种罐头中,每两片紫苏叶包裹着一个红辣椒;越南人用在炖菜和煮菜中加入紫苏,或者将紫苏摆放在越南米粉上作为装饰可见紫苏的营养价值有多高,受到多少人的善用了。
除去以上的用处之外,紫苏全身都是宝。
紫苏叶也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新鲜的紫苏叶可用来制作沙拉。
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社痰的功能,可用作肉类食品的调料,也用来制作紫苏芝麻盐。
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紫苏全身都是宝,难怪人们总在自己伸手可及的地方种上一两棵,方便自己随手可以摘到了。
紫苏食谱做法
民间关于紫苏的食谱有很多,这里给介绍一部分具有食疗作用的食谱,平日里多吃,身体也会倍儿棒哦。
紫苏叶的吃法很多,大家可以参考下以下的吃法。
一、紫苏叶炖蛋(解表散寒):取50克紫苏叶煎水,鸡蛋2个打匀,准备适量生姜末或者生姜丝,等煎剂冷却后将蛋液、姜丝倒入,充分搅匀,放入蒸锅蒸炖。
炖之前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油、盐调味。
二、紫苏生姜红枣茶
需要准备原料
鲜紫苏叶10克,生姜3块,红枣15克,先将红枣放在清水里洗净,然后去掉枣核,再把姜切成片。
制作方法
第一步:将鲜紫苏叶切成丝、姜片、红枣一起放入盛有温水的砂锅里用大火煮,锅开以后改用文火炖30分钟。
第二步:30分钟之后,要将紫苏叶、红枣和姜片都捞出来,然后再把枣挑出来放回锅里继续用文火煮15分钟,15分种之后,汤就做好了。
主要功用
具有暖胃散寒,助消化行气的作用。
三、紫苏炒田螺
材料:田螺、紫苏叶、沙茶酱、蒜蓉、豆豉、精盐。
制法:放油烧开,把蒜蓉、紫苏叶、沙茶酱、豆豉等倒入锅中,爆香。
加入田螺不停地炒,放适量滚水,用精盐调味,炒至熟透。
勾芡并浇上熟油即可。
特点:防治感冒。
四、紫苏泡菜
材料:30片鲜的青紫苏叶,泡菜、辣椒粉、蒜泥、盐和糖适量。
制法:把泡菜及所有调料置于盘中,把紫苏交叉放在泡菜上;然后在叶子上面再盖一层泡菜及调料;腌一夜,味道就进去了。
特点:这是一道可口的佐餐小菜,适于冬季经常体寒、食欲不振的人。
泡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还含有能补充体力的营养物质,缓解疲劳的效果不错。
猜你喜欢:
1.紫苏的营养价值与功效
2.紫苏的营养价值及食用功效
3.白紫苏的食用功效
4.苏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5.孕妇吃紫苏有什么好处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紫苏,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
近些年来,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倍受世界收藏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
那么,你知道紫苏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吗?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1.解表散寒
紫苏辛散性温,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2.行气和胃
紫苏味辛能行,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可用于治疗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逆。
偏寒者,常与砂仁、丁香等温中止呕药同用;偏热者,常与黄连、芦根等清胃止呕药同用。
3.理气安胎
紫苏辛则能行,兼有理气安胎的功效,常配砂仁、陈皮等理气安胎药配伍,治疗妊娠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症。
4.解鱼蟹毒
紫苏辛温,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
可单用本品煎汤服,或配伍生姜、陈皮、藿香等药。
5.抑菌消炎
紫苏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而紫苏油对自然污染的霉菌有明显的抑制力,其对霉菌的抑制力明显优于尼泊金乙酸,且具有用量少、安全、不受PH值因素影响的特点。
紫苏的营养价值
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小时素、高矿质元素等。
在嫩叶中,抗衰老素SOD在每毫克苏叶中含量高达106.2微克。
紫苏种子中含大量油脂,出油率高达45%左右,油中含亚麻酸62.73%、亚油酸15.43%、油酸12.01%。
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占25%,内含18种氨基酸,其中赖安酸、蛋氨酸的含量均高于高蛋白植物籽粒苋。
此外还有谷维素、维生素E、维生素B1、缁醇、磷脂等。
紫苏的功效作用与栽培技术一、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又名红苏、香苏,具有散寒解表、理气宽胸、安肺润肠之功效,是卫生部首批颁布的食药兼用的60种物质之一。
1、抑菌作用: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
紫苏叶浸膏对6种真菌琼脂培养物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00-1600mg/ml;浸膏中的紫苏醛起主要抑菌作用。
2、解热作用: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g/kg经口服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3、升血糖作用:紫苏油0.35ml/kg给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制成肟(Oxime)后,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
4、对血凝的作用:紫苏水提液对家兔耳表静脉注射,可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说明紫苏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而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并不明显。
5、促进肠蠕动: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Perillaketone,对大鼠有促进肠蠕动作用,使肠内物质运动加速,这是由于Perillketone对肠扩约肌有刺激作用。
6、镇静作用: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紫苏醛、Stigmasterol、Dillapiole均有镇静作用,可延长苯巴比妥减少的大鼠的睡眠时间,其中Dillapiole的半数有效量=1.57mg/kg。
紫苏水煎剂1:2O浓度,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二、紫苏的栽培技术
在欧美、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现已将紫苏叶作为时尚蔬菜和医药保健品原料。
其根、茎、叶、种子均可入药,嫩枝嫩叶具有特异芳香,可作调味佐料和蔬菜食用,是一种优良的出口创汇蔬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特种蔬菜的普遍开发利用,紫苏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土壤选择
紫苏对气候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种土壤都可栽培,但以pH值6~6.5、排水良好的壤土和沙壤土为好,在肥沃的土壤上栽培生长良好。
2、播种育苗
可选种日本的食叶紫苏或国内的大叶紫苏品种。
苗床土壤要求选通透性好、不易板结、含腐殖质较高的肥沃土壤,667平方米(1亩)大田需要50平方米左右的苗床。
667平方米苗床施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饼肥80公斤,将肥料耕翻入土、晒垡10天后,像胡麻高产栽培技术中提到的一样,再施复合肥5公斤、尿素2公斤作基肥,肥土混匀耕细整平后做苗床,床高15厘米、宽1.3~1.5米。
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新种子要放在3℃的低温下处理5天,并用浓度为100毫升/公斤的赤霉素溶液处理。
播种前在床面喷33{bf}除草通300倍液除草,喷药后4天再播种。
每667平方米苗床需种子600克左右,将种子撒匀后覆细土,以看不见种子为准,上面再均匀撒些稻草,浇足水,上盖地膜和小拱棚,7~10天后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揭膜。
育苗期间施稀薄人粪尿2~3次。
1片叶时开始间苗,一般间苗3次,定苗株行距3厘米×3厘米。
为了防止幼苗徒长和土壤湿度过大,需经常揭膜换气。
苗龄45天左右即可移栽。
3、定植
在定植前10~15天,对大田土壤进行深翻,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粪肥500公斤、复合肥100公斤。
一般畦面宽1米,畦沟宽、深各30厘米。
4月中下旬秧苗3~4片真叶时定植,每畦栽6行,株行距为15厘米×15厘米,每穴栽1株,每667平方米栽1.7万株,栽后及时浇水。
为了避免杂草和地下害虫危害幼苗,可在定植前2~3天用72{bf}都尔乳剂喷洒土表,并用70{bf}晶体敌百虫500倍液拌糠麸撒在畦面诱杀。
4、田间管理
(1)摘叶打杈:定植后20~25天,对已长成5茎节的植株,应将茎部4茎节以下的叶片和枝杈全部摘除,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摘初茬叶1周后,当第5茎叶的叶片横茎宽10厘米以上时,即可开始摘叶。
每次采摘2对叶片,并将上部茎节上发生的腋芽从茎部抹去。
5月下旬为采叶高峰期,一直可持续到8月上旬,每隔3~4天就可采叶1次。
9月初植株开始长花序,这时对留叶不留种的可保留3对叶片摘心打杈,使其达到成品叶标准。
一般每株紫苏可摘叶40片左右,每667平方米可摘鲜叶2000公斤左右。
(2)肥水管理:进入采叶高峰期后,应适当灌水保湿,并追施速效氮肥。
为加速叶片生长,一般667平方米施尿素15公斤。
为了提高叶片质量,可每隔半月在根际追肥1次,每次667平方米施人粪尿2500公斤。
每月叶面喷施1次0.5{bf}的尿素液。
(3)病虫害防治:紫苏的害虫有叶螨、蚜虫、青虫等,可用速灭杀丁1500倍液或80{bf}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可用50{bf}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喷洒防治。
5、及时采收
紫苏产品的采收依其不同用途与要求标准而定。
作为菜用的嫩茎叶,可随时采收;作为出口产品,则一般在5月下旬或6月初开始采收,一直采收至9月上旬,每株可分期采收20~23对合格产品,腌渍后单株产品达120克左右。
出口产品要求的标准是:叶片中间最宽处达到12厘米以上,无缺损,无洞眼,无病斑。
红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红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红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哺乳期可以服抗病毒口服液吗
慢性荨麻疹为何难以治愈?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美容中心 伍斌博士/教授 撰稿
★病因复杂及临床表现种类繁多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极其复杂,大多数患者几乎不能找到确切的原因,常见的病因如下:
1.遗传缺陷:绝大多数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有遗传缺陷,有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往往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表现为遗传过敏体质,在外界各种致敏因素的作用下,造成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混乱,值得一提的是慢性荨麻疹是免疫功能混乱而不是免疫功能低下。
2.外界诱发因素:绝大多数慢性荨麻疹一定有诱发因素,这些因素有(1).食物---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 其次是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或大蒜等调味品等.有的食物引起的荨麻疹可属于变态反应性,但有的不新鲜食品腐败分解为多肽类,碱性多肽是组胺稀放物,蛋白食品在彻底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吸收,可引起荨麻疹。(2).药物 由于---很多退热药物易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本病.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痢特灵,磺胺等。 也有些药物因为是组胺释放物 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肼苯达嗪等。(3).感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最常见的是引起上呼吸到感染的病毒和金**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病毒,多数慢性感染病灶:如鼻窦炎 扁桃体炎 大多慢性中耳炎等与荨麻疹发病的关系密切 。(4).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性刺激。 最新权威实验证实:过敏人群体内自由基数量比非过敏人群高许多!自由基对人体免疫系统侵害是过敏体质形成的基础,还会直接氧化人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导致细胞膜破裂释放出组织胺,产生过敏反应。因此,改善过敏体质就要清除自由基。(5).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荨麻刺激或吸入动物皮屑,羽毛及花粉等。 (6).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 (7).内脏和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等可成为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原因。
3.免疫功能异常:这是慢性荨麻疹发病的直接原因.
慢性荨麻疹临床表现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病,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荨麻疹两类,前者在短时期内能痊愈,后者则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慢性荨麻疹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作达数月或数十年之久,有的有时间发作性,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一定规律.大多数患者不能找到具体的原因。它有许多特殊表现形式:(1)皮肤划痕症:亦称人工荨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 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瘙痒,不久即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2)寒冷性荨麻疹: 分为两种,一种家族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罕见, 于出生后不久或早年发病, 终身反复不止, 另一种为获得性,较常见,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冷物部位产生风团或斑状水肿, 重者可出现手麻、唇麻、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晕厥、甚至休克等。有时进食冷饮可引起口腔和喉头水肿,被动转移试验可阳性将患者血清被动转移到相应皮内后,再通过局部注入相应过敏源,引起局部红肿,痒反应,为阳性反应。这种试验可用来了解过敏性抗体的类型和寻找过敏源。(阳性表示有抗原抗体反应)。(3)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青年,由于多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使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生,风团在受刺激后数分钟即出现, 常散发于躯干上部及上肢互相融合.(4)日光性荨麻疹:较少见,由中波及长波紫外线或可见光引起,以波长300nm最敏感,风团发生于暴露部位的皮肤,有痒和针刺感,有时透过玻璃的日光亦可诱发,严重时有全身反应如畏寒、乏力、晕厥等症状。(5)压力性荨麻疹:皮肤受压后约1小时,受压局部发生红肿,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常见于行走后的足底部和受压迫后的臀部皮肤,机制不明,可能与皮肤划痕症相似。(6)血管性水肿: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组织较疏松部位或粘膜的局限性水肿,分获的性及遗传性两种,后者罕见.获得血管性水肿常伴其他遗传过敏性疾病 ,主要发生于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口唇、外、手足等处.多为单发,偶发于两处以上.损害为突发的局限性肿胀,累及皮下组织,边界有时不清, 正常肤色或淡红,表面光亮,触之有弹性感,发作于喉粘膜者,可引起呼吸经常困难,甚至导致窒息亡。
★发病机制未能完全明确
★医生对本病认识的误区
危害解读绝大多数临床医师对慢性荨麻疹的危害认识不够,一叶障目,他们认为慢性荨麻疹并不对其它系统造成损害,个别医生甚至认为慢性荨麻疹无药可治,其实不然,我们的研究发现95%左右的慢性荨麻疹是可以彻底治愈的,只有不到5%左右的患者是自身免疫性荨麻疹,与SLE患者一样需要终身维持用药! 这类医生忽视了人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免疫系统有了问题必然会造成其它系统的损害.实际上慢性荨麻疹病小,“麻”烦大 (1). 危及生命:慢性荨麻疹如发病在呼吸道的喉头和支气管处,会导致反复发作的喉头水肿,出现咽喉堵塞感,气促、胸闷、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患者窒息亡;病情严重者,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危及生命安全;(2)、诱发其他疾病:慢性荨麻疹发病如伴有消化道症状,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胃肠道功能紊乱;伴发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病。慢性荨麻疹致病的主要原因是免疫功能紊乱,因此可以诱发肾炎,自身免疫性甲亢,SLE,甚至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导致恶性肿瘤等!生育期妇女还可以导致免疫性不育及流产!(3)、影响生活质量:慢性荨麻疹若发病未及时治愈,可迁延长达数月甚至若干年,晨起或临睡前瘙痒加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因此慢性荨麻疹必须彻底治疗,而不是像某些医生说的那样不需要治疗,任其发展,最后导致严重的后果!
★患者对治疗急于求成
提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是多因素造成的, 因此治疗比较困难, 由于发病的关键因素在于免疫功能失调,因此治疗的重点应放在调节免疫平衡,而不在改善临床症状, 这是绝大多数临床医生及患者对该病治疗上的认识误区, 而且慢性荨麻疹治疗的时间要长,要有足够的疗程, 因此对于患者来说治疗要密切配合医生,不要急于求成, 更应该找这方面的专家治疗,有些必要的检查是必须要做的,不要怕花钱, 还要密切配合医生寻找可能的发病原因,该病治疗的过程中要治养结合,日常生活需谨记以下几点: (1)、切忌抓挠: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可能越抓越痒,当你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出更多的组织胺(致痒物),导致病情加重。(2)、不要热敷:热敷可以使局部的痒觉暂时消失,但热刺激会使血管扩张,释出更多的过敏原,很有可能诱发荨麻疹反复。(3)、饮食调理:多吃含有丰富维他命的新鲜蔬果或是服用维他命C与B群,或是B群中的B6。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萝卜、绿豆、意仁等。(4)、劳逸结合愉快生活:注意休息,勿疲累,适度运动,由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三者有着共同的传导通路,因此精神状态严重影响该病的发病及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参加一些娱乐活动。
★ 如何彻底治愈慢性荨麻疹
前面已经提到,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甚明确,因此治疗比较困难,疗程长.正确的治疗需要做到如下几点:(1).寻找病因 对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家族发病现象,特应性皮炎史,过敏性鼻炎史, 了解有无急慢性感染史,用药史,职业,生活习惯及环境改变等.检查 血、尿、便常规,并根据需要进行皮肤过敏原检查,冰块试验,乙酰胆碱皮肤试验,血清IgE测定及血清补体测定等.个别病人还要做HBV-DNA及甲状腺抗体,恶性肿瘤等检查! (2).避免诱发因素 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3).使用抗组胺类药物 大多数患者经抗组胺药物治疗后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少数患者较为顽固。对顽固难治性荨麻疹可以增大剂量或联合用药。H1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按组胺和抗其它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赛庚啶、扑尔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10mg/d)、氮卓斯汀(4mg/d)、地氯雷他定(5mg/d)等;可以选择2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联合应用。安他乐具有较强的抗组胺、抗胆碱和镇静作用,止痒效果也很好。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效。成人始量为每次25mg,3~4次/d;并可逐步调整到每次:50~100mg,3~4次/d。多塞平是一种三环类抗忧郁剂,主要用于治疗忧郁和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本药也具有很强的抗H1和H2受体作用。有文献报道作为H1拮抗剂,多塞平比苯海拉明的作用强700倍以上,比安他乐强50倍。作为H2拮抗剂比西咪替丁强6倍,剂量为每次25mg,3次/d。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且副作用较小。对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效的荨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较好的选用药物。(4).选用具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从而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酮替酚(Ketotifen);每次最大剂量为 1mg,3次/d。通过增加体内cAMP的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如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的释放。其抑制作用较色甘酸钠强而快,并可口服。曲尼司特(Tranilast) 100 mg,3次/d。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减少组胺的释放。(5).糖皮质激素 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使用。能稳定肥大细胞膜和溶酶体膜,抑制炎症介质和溶酶体酶的释放;能收缩血管,减少渗出。对荨麻疹的疗效很好,特别适用于急性寻麻疹、血清病型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及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常用药物和剂量如下:泼尼松40~80mg/d,分3~4次口服;得宝松1ml,肌肉注射,每月1次,病情控制后改为口服制剂。紧急情况下,采用氢化考的松200~400mg、地塞米松5~20mg或甲基强的松龙40~120mg静脉滴注。(6).免疫抑制剂 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具有较好的疗效,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喋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试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疗效。(7).非特异性抗过敏疗法及其它疗法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1次/d,静注;10%硫代硫酸钠10ml,1次/d,静注, 6-氨基己酸,每次2g,每日 3次,口服;4~6g/次加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利血平0.25mg/d,3次/d,口服,氨茶碱0.1~0.2g,3次/d,口服;转移因子 1u臂内侧皮射,每周2次,共6~10次,对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疗效.(8).某些特殊情况的处理 如荨麻疹因感染引起者,应根据感染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A.对寒冷性荨麻疹 抗组胺药物中以赛庚啶、多塞平、酮替芬、羟嗪、咪唑司丁疗效较好;可联合应用维生素E 100~200mg,3次/d、桂利嗪25mg,3次/d及H2受体拮抗剂。阿扎他啶(Azatadine),1mg,3次/d通过抗组胺、抗胆碱、抗5-羟色胺作用,对寒冷性荨麻疹效果较好。还需①保护自己,避免骤冷影响;②抗组胺药物中,选用赛庚啶、多塞平、酮替芬;③通过逐渐适应低温环境和冷水进行脱过敏。B.对日光性荨麻疹,除采用抗组胺药物羟嗪、扑尔敏外,还可:①服用羟氯喹100~200mg/d,沙利度胺25~50mg/d,②试服高氯环嗪(Homochlorcy-clinzine)30mg/d,③反复照射日光或人工光,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照射剂量,通过此法进行脱过敏;④涂用遮光剂;⑤避免服光敏药物与食物。C.对胆碱能性荨麻疹,①首选具有抗胆碱能作用的H1受体拮抗剂如玻丽玛朗5mg,2次/d或10mg,睡前服用;也可应用山莨菪碱10mg,2~3次/d;② 还原型谷光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具有一定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③要适当限制强烈的运动,④通过逐渐增加水温和运动量,有可能增加耐受而达到脱敏目的,⑤有人报道使用特非拉丁和甲磺酸波尔啶(抗胆碱药物)联合应用效果很好。(9).中医分型及治疗 中医对荨麻疹的分型和治法颇不一致,但大约可归纳下列几型:(A)风热型:相当于急性荨麻疹。皮疹色泽红赤,受风加剧。治宜疏风清热。方用疏风清热饮、消风散加减:荆芥15、防风12、牛蒡子10、苦参30、蝉衣10、石膏10、知母15、木通10、银花25、连翘15等。(B)风寒型:相当于寒冷性荨麻疹。治宜疏风散寒。方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麻黄15、桂枝12、白芍10、羌活10、赤芍10、独活9、防风5、荆芥9、浮萍10、炙草6、生姜15、白藓皮10等。(C)脾胃湿热型: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方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汤加减:茯苓20、苍术10、白术15、厚朴10、山栀9、茵陈20、防风10、荆芥10、香附15、乌药10、枳壳9、泽泻10、大黄6、砂仁9等。(d)阴虚火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间发作,皮疹时隐时现,来去无常,经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口干颊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光,脉数无力。治宜养血、滋阴、降火。药用四物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当归、生地、首乌、玄参、地骨皮、白芍、青蒿、龟板、鳖甲、勾藤、五加皮、白藓皮、桑白皮等。(e)冲任不调型:多见于女性,因月经紊乱而引起荨麻疹。发疹有周期性,与月经有关,常有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推后。经来腹痛,经色紫红或有瘀块。经来疹多,症状加重;经清疹退,症状消失。苔薄,舌有紫气,脉弦数。治宜调理冲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当归、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防风、荆芥、甘草等。(f)热毒燔营型:多为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荨麻疹或血清病型荨麻疹。发病突然,皮疹广泛,全身大块状,色绛红,灼热感,奇痒。伴有发热、恶心、心烦不安,口渴喜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黄连、黄芩、生石膏、知母、银花、玄参、人中黄、芦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另介绍一偏方"消疹汤"可治愈荨麻疹. 处方: 麻黄,白鲜皮,地肤子,苦疹草,龙腿草,水煎,分2-3次服.有报道说一般患者10天左右治愈,重者20剂左右痊愈不复发,剂量谁患者个体情况而变,一般适合12岁以上患者. (g).针灸疗法(1)体针:主穴取曲池、血海、大椎、合谷、足三里,配穴可根据部位、经络,辨证进行取穴。(2)耳针:取脾、肺、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区穴。(3)水针:取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肺俞等穴位,药物可选用普鲁卡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每穴0.5~lml,每周2~3次。(h).外用药物 下列药物有收敛止痒作用:①复方芦甘石洗剂外涂皮疹处,②柳酚酊外涂皮疹处,⑧三黄洗剂外涂皮疹处,④地肤子、白芷、防风、川椒、透骨草各15g煎水后外洗
(10)独特疗法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免疫调节治疗法:抗组胺药+细胞代谢药(抗自由基)+中药单体Fox3Tr细胞免疫调节剂共3疗程,有效率100%,治愈率93.3%.(本法我们已研究了8年)治愈了367人,病史最长12年,最短6个月.
哪些中药材治牙龈出血?
孕妈妈在哺乳期间时一定要搞好防护措施,一定不必让自身得病,由于奶水立即影响到宝宝的身心健康生长发育,但假如准妈妈病了还是要立即就诊的,可是哺乳期可以吃抗病毒治疗原浆、油类吗?抗病毒治疗原浆、油类尽管有较显著的功效,但针对哺乳期间的母亲而言并不宜,要吃什么中药还是咨询权威医生后再决策。
抗病毒治疗原浆、油类具备清热祛湿,散血祛毒的功效。用以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感染疾病。那麼,哺乳期能吃抗病毒治疗原浆、油类吗?对宝宝有影响吗?
对喂奶母亲而言,一些药品对小宝宝是安全性的,有的药品却会造成欠佳甚或十分比较严重的反映,如生理性黄疸、紫绀、耳聋、肝肾功能危害或呕吐等,尽管绝大多数药品在一般使用量下,都不容易让小宝宝遭受影响,但仍建议喂奶妈妈在自主吃药前,要积极告知医师自身已经喂奶的状况,便于医师给出合适服食的药品,并挑选持续时间较短的药品,做到根据奶水的剂量至少。
提示哺乳期妈妈,哺乳期间得病不必避讳服药,但一定要留意恰当、安全性地服药。尽量减少应用哺乳期间不安全的药品;有治愈趋向的病症能不服药也不服药;生病尽可能挑选哺乳期间安全性的药品;一旦应用药品,要依照成年人一切正常使用量服食,不必随便减药。
抗病毒治疗原浆、油类主要成分是板蓝根冲剂、熟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莲翘。辅材为纯蜂蜜、绵白糖。抗病毒治疗原浆、油类为哺乳期间谨慎使用药品,假如要服食这类药品,要在医师的建议下服食,不能自主服药。
枇杷清肺饮加减
牙龈出血,多由胃热或阴虚引起。由胃热引起者,轻症无明显不适,牙龈轻度红肿,仅在刷牙时容易出血,色鲜红,量不多,宜煎服生地黄、莲翘各15克,鲜茅根、鲜芦根、鲜荷叶各30克。胃热较重者,牙龈渗血量多,牙龈红肿疼痛,伴有口苦而渴、大便结、小便黄等,可煎服生石膏、生地黄、连翘各15克,黄连、升麻、当归各6克,仙鹤草、鲜茅根各30克。
在服用上述清胃凉血药的同时,经常吃点鲜枣,喝些绿豆汤,在暑天用西瓜皮煎汤代茶饮,都有助于减轻出血。
由阴虚引起者,牙龈渗血时发时止,牙龈微微红肿,伴有心烦、手足心热、咽干舌燥、腰酸胀等,宜用滋阴泻火的方药:1、知柏地黄丸;2、二至丸;3、知母、黄柏、丹皮、山药、茯苓、山茱萸、泽泻各10克,熟地黄、旱莲草、女贞子、仙鹤草各15克煎服。?
枇杷清肺饮加减
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清肺饮中药上是一味处方药,它的作用功效是清肺解毒,活血化瘀以治疗丘疹、痤疮、酒渣鼻等,它的作用有很多,还是人们家庭常备的恶意中药品,及枇杷清肺饮加减
枇杷清肺饮加减1枇杷清肺饮的'组成与功效作用
组成用量
枇杷叶12g,桑白皮、黄柏各10g,人参、黄连、甘草各8g。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中以枇杷叶、桑白皮、人参宣肺利气,黄连、黄柏、甘草清热燥湿。全方共奏宜肺、清热、化湿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肺胃湿热引起的面部粉刺(痤疮)。
本方具有抑菌,消炎等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面有痤疮、疖肿、色斑、口臭、脉滑数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丘疹、痤疮、酒渣鼻等,而症见颜面或背胸部发生丘疹,周围色红,挑破挤压有白色粉状糊汁,或酒渣鼻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油彩皮炎(肺热型)治宜清肺利气,益胃清热。
以本方加白茅根、生槐花、苦参各9g为主治方。
2、色素性口围红色病(胃火熏肺型)治宜清泄肺热,活血化瘀。
以本方去黄柏、人参,加黄芩、山栀子、赤芍、当归、丹参各9g,生地黄30g,桔梗、菊花、白芷、陈皮各6g为主治方。
3、面部色斑(肺热型)治宜宜肺清热。
以本方为主治方。
4、酒渣鼻(肺胃积热型)治宜清泄肺胃,散除积热。
以本方加减、白花蛇舌草15g,生地、山栀子、黄芩各12g,枇杷叶、桑白皮各10g,当归、白芷各9g,桔梗、菊花、夏枯草、龙胆草、白各6g,生甘草3g为主治方。
5、青春期痤疮(肺热血热型)治宜清热宜肺,凉血解毒。
以本方去人参、黄连,加白花蛇舌草30g,生地、连翘各15g,黄芩、山栀子、当归各9g为主治方。
若身体健壮、气粗、鼻息热者,加生石膏、大黄、紫草、槐花。若皮疹色深黯,口渴咽干,舌红绛有紫瘀斑点者,加红花、水蛭、皂角刺、王不留行。若皮疹溃烂如水、胃纳不佳、脘腹胀满、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濡者,加苍术、苦参、土茯苓。若皮疹呈囊肿样、口苦无味、头昏疼痛、脉滑弦者,去甘草,加兰棱、莪术、昆布、海藻。气促乏力者,加黄芪、白术。
6、耳鼻咽喉结核(阴虚湿热型)治宜清化湿热,养阴解毒。
以本方去人参,加生地、浙贝母、玄参、天花粉、鼠粘子各15g,连翘、射干、僵蚕各12g为主治方。
若溃烂深,或已成瘘者,加猫爪草15g。若气血两虚,流脓清稀,久溃不愈者,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随证加减
1、体壮、气粗、鼻息热去人参,加生石膏、大黄、紫草、槐花。
2、皮疹色深黯,咽干口渴,舌红绛有瘀斑点去人参,加红花、水蛭、皂角刺、留行子。
3、皮疹溃烂如水,腹胀满,饮食不香,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濡去人参,加苍术、苦参、土茯苓。
4、皮疹呈囊肿样,口苦,头昏疼痛,脉滑弦去人参、甘草,加三棱、莪术、昆布、海藻、5、气促乏力加黄芪、白术。
枇杷清肺饮加减2枇杷清肺饮
方剂名枇杷清肺饮,出自清·《医宗金鉴》。
组成枇杷叶二钱(9克)、桑白皮二钱(9克)、黄连钱(6克)、黄柏一钱(9克)、人参三分(6克)、甘草三分(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宣肺,清热,化湿。
主治主治面部粉刺,色红疼痛,破出白汁。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等病症。
1、痤疮、以枇杷清肺饮加减口服治疗35例,与消痤丸口服治疗35例对照。疗程4周,通过痤疮皮损的评分来判定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皮损评分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在疗效判定方面,治疗组临床痊愈9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
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第9期)
2、脂溢性皮炎、以枇杷清肺饮治疗45例,与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治疗44例对照,疗程4周,以皮损面积的大小、红斑、脱屑等症状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0、15%;治疗组痊愈29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1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川中医》2010年第11期)
方解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肺胃湿热引起的面部粉刺。方用枇杷叶、桑白皮等宣肺利气,合以黄连、黄柏清燥湿热,人能性甘温,益气托毒外出。枇杷清肺饮临床就用以面有疖肿、色斑、口臭、脉滑数为辩证要点。
方歌枇杷清肺枇杷叶,参草黄连桑白皮,黄柏同煎食服远,肺风粉刺尽皆宜。
枇杷清肺饮加减3枇杷清肺饮加减一疗程是10天,一天一剂,早晚温服、煎药的过程、用瓷器,或铝制品煎、煎药时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具体煎煮方法为、
先将药物放入容器内,加水漫过药面,浸泡30-60分钟,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药煎两次为宜,第一次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滤出药液、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第二次煮沸后煎15-20分钟,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合并(约250毫升),然后分次服用、
1、枇杷清肺饮是治疗肺胃有热的方子,一般来讲7天一个疗程,一剂吃一天、
2、这个方子是有点寒凉的方子,而且你应该是治疗上半身,头面部的疾病,所以应该在饭后吃药、
3、煎药现在一般主张一剂煎熬两次就可以了,但是为了节约药材可以煎熬三次、
4、煎熬需用砂罐或者陶瓷罐,不要使用金属类的煎熬器具、
5、煎熬之前需要浸泡药材20-30分钟、你这个方子是治疗上焦,就是身体上部分的疾病的,可以少熬点时间,一般把水熬开10-15分钟即可、
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痤疮组成、枇杷叶15g,北沙参10g,黄芩10g,黄连6g,栀子10g,桑白皮10g,金银花15g,连翘15g,升麻10g,皂刺5g,赤芍6g,芦根15g, 甘草5g。
加减法、皮损色红明显者加生地10g,丹皮6g;结节囊肿者加浙贝母12g,夏枯草15g;脓疱加蒲公英15g,野菊花15g;皮脂溢出多者加山楂15g,白花蛇舌草15g;
色素沉着加桃仁10g,丝瓜络6g;大便干者加大黄3g。水煎服,每日1剂。先用温水约200ml浸泡药物约30分钟,然后煎10分钟即可,重复再煎第二次,方法同前。将2次药水混匀分2次(早晚各1次)服用,两周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治疗3个疗程统计结果。服药期忌食油腻辛辣食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