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产品展示

消肿止痛紫草抑菌液功效-紫草膏有消肿作用吗

消肿止痛紫草抑菌液功效-紫草膏有消肿作用吗

你说的是中药还是西药呢,西药治疗效果很差,中医是需要辨证治疗。前列腺炎中医治疗需要辨证。辨证不明确效果则无。。。 前列腺炎中医很多种病症西医都可以诊断为这个病的,中医则不同,不同病症用药不同,中医效果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快速那么是不可能的,中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中医前列腺炎不是一种疾病,很多种疾病都会引起前列腺炎,辨证不正确用中药很有可能起到相反作用。要慎重 组成:紫草30g,败酱草15g,赤芍15g,蚤休15g,萹蓄15g,乌药10g,菟丝子15g,穿山甲6g,皂刺10g,黄芪30g,乳香10g,没药10g. 功能: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凉血散结,消痈止痛。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3次服用,1个月为1疗程。 方解:前列腺炎或因恣食辛辣厚味,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蕴;或因感受疫毒,湿热膀胱;或相火偏旺,性事异常,败精充血等。临床常见尿频、尿急、尿浊、舌红苔黄厚等湿热症状。前列腺为足厥阴肝经循行所过之处,“足厥阴肝经循股内侧入,下行环绕阴器”。前列腺炎由于湿热,易导致气滞血瘀,临床还常见会阴闷胀疼痛,睾丸、精索、腰骶胀痛,故有“从肝论治前列腺”之说。 方中紫草凉血活血,《本草经疏》云“紫草禀天地阴寒清和之气,味苦,气寒,无毒。入足少阴、厥阴,为凉血之圣药。”《别录》云“紫草,通水道。”萹蓄入膀胱经而使湿热从小便解。《本草纲目》云“萹蓄,利小便。”败酱草苦寒清热,辛散行滞,《本草纲目》云“败酱草,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方中以紫草配伍萹蓄,有清热、通淋、化湿之功效;紫草配伍蚤休、败酱草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紫草配伍赤芍凉血活血、消痈解毒;穿山甲、皂刺通行经络,溃坚散痈;莪术、乳香、没药、乌药行气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气行则营卫畅通,营卫畅通则邪无滞留,瘀去肿消而痛止。前列腺炎病程绵久,久病伤正。《内经》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前列腺炎后期肾虚,气化不及州都,气血阴阳偏损,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水湿停留,故临床可见神疲乏力、腰膝酸痛,甚至遗精、、不育等。方中以黄芪益气托毒消痈、利水消肿;菟丝子温补肝肾,使瘀消而正不伤。全方寓补于通,补中兼通,标本同治。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前列腺炎大多为球菌和杆菌混合感染。紫草、蚤休、萹蓄、败酱草等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前列腺包膜对药物有明显的阻隔作用,使药物难以进入前列腺内而达到满意的抑菌、杀菌浓度,穿山甲、莪术、乳香、没药可改善前列腺体对药物的通透性;黄芪、菟丝子有提高机体性腺功能,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临床应用:热毒偏盛,脓细胞多者加蒲公英、九节茶;疼痛较甚者加川楝子、元胡;滴白量多加冬瓜仁、萆薢、益智仁;卵磷脂小体减少者加首乌、沙苑;穿山甲价格高,可换成水蛭。 你就单纯要方子。。你是湿热还是肾虚呢。。。中医诊断和西医是不一样的,疾病没有诊断明确你用药。。不妥当吧

肺癌的治疗药方有哪些?

紫草膏,以紫草、当归、防风、地黄、白芷、乳香、没药为原料,紫红色的软膏,具特殊的油腻气,外用用于疮疡,痈疽已溃。另外可淡化痘疤痘印 伤口色素沉着,去腐生肌的功效。

答案是可以的。附上制作方法:

上七味,除紫草外,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筛;其余当归等四味酌予碎断,另取食用植物油60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将紫草用水湿润,置锅内炸至油呈紫红色,去渣,滤过。另加蜂蜡适量(每10g植物油加蜂蜡2~4g)熔化,待温,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即得。

婴儿湿疹的治疗药方由哪些药材组成?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其亡率已占癌症亡率之首。临床表现以①咳嗽②咯血:③胸痛:④发热⑤胸闷、气短等为特征。“息贲”、“肺壅”、“息积”、“肺积”均是可归为支气管肺癌的中医病名。

方一清肺解毒汤

出处民间流传

组成人参,西洋参、桔梗、天冬、知母、百合、七塔。

功用清肺解毒益气养阴。

主治肺脾气虚型、肺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气滞血瘀型、热毒炽盛型肺癌。

方解人参,西洋参、天冬、百合益气养阴,桔梗、知母、七塔清肺解毒。

药理人参、西洋参补脾益肺,养阴生津。

用法人参、西洋参能增强神经活动灵活性,且有抗休克、抗疲劳促进蛋白质RNA、DNA的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百合含有秋水仙碱,与天门冬一起应用具有抗肿瘤和抑制多种细菌作用。

方二肺癌方

出处民间流传

组成桔梗12克,枇杷叶15克,百合12克,地骨皮12克,麦冬12克,黄芪24克,鱼腥草20克,白术18克,北沙参18克,款冬花12克,七叶一枝花15克,猫爪草18克,百部12克,陈皮6克,野荞麦12克。

加减(1)咳嗽气促者,加麻黄9克,旋覆花(包煎)15克,葶苈子10克。(2)咯血者,加仙鹤草18克,蒲黄10克,白茅根15克。(3)有胸积水者,加猪苓15克,车前子18克,苍术20克。(4)高烧者,加黄芩9克,水牛角30克。(5)胸疼痛者,加三七末5克,莪术9克,延胡索10克。(6)气阴不足者,加太子参15克,蛤蚧1对(另煎汤)。

功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主治肺癌。

方解方中桔梗、百合、枇杷叶、百部、麦冬、款冬花养阴润肺化痰止咳,陈皮、白术、黄芪理气健脾,猫抓草、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

药理款冬花有镇咳作用,桔梗含桔梗皂苷,有抗炎祛痰作用,陈皮能扩张支气管,黄芪增强机体免疫力,猫抓草、七叶一枝花具有抗肿瘤作用,桔梗、百合、枇杷叶、百部、麦冬缓解支气管痉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回春灵膏药

组成生川乌、七叶一枝花、红花、莪术、冰片、麝香。

功用清热解毒、软坚消肿、行气止痛。

主治肺癌。

方解回春灵中以生川乌、七叶一枝花等清热解毒、软坚消肿、行气止痛为主药,配以红花、莪术等活血化瘀,并以冰片、麝香等香窜为引,使药物直接渗透到肿瘤表面血管,改善肿瘤组织的微循环,溶解和破坏肿瘤组织周围及瘤内纤维蛋白凝结,缓解肿瘤对患者痛觉神经化学刺激或物理压迫,使疼痛得以缓解,肿瘤得以消散。

药理药物经皮肤吸收,就近作用于患病局部,避免了口服药经消化道吸收所产生的副作用和遇到的多环节灭活作用,使药物疗效得以充分发挥。

方四

组成鱼腥草、沙参、玉竹各50克,鸭子1只。

功用养阴清肺。

主治辅助治疗肺癌口干舌燥、尿黄、舌红、脉细数等。

方解沙参、玉竹养阴清肺,润燥生津,鱼腥草清热解毒。

药理沙参、玉竹有祛痰及抗炎作用,鱼腥草对革兰阴性及阳性菌有抑制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和白细胞吞噬能力。

用法将鸭子洗净去毛、内脏,与前2味药同入锅内,文火煎煮1~2小时,食肉饮汤。

方五

组成鲜百合、鲜藕、枇杷(去核)各30克,白花蛇舌草50克,淀粉、白糖各适量。

功用润肺止咳,清热解毒。

主治辅助治疗肺癌阴虚火旺,咯痰稀少,带有血痰,胸痛,低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等。

方解方中百合、枇杷养阴润肺止咳,藕节收敛止血,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

药理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作用,藕节缩短凝血时间,百合、枇杷、有祛痰及镇咳作用,百合还有抗肿瘤之功效。

用法先将白花蛇舌草加水煎取500毫升汁液,再将鲜藕洗净切片,与鲜百合、枇杷肉一并放入锅内合煮,待熟时放入适量淀粉调匀,服时加少许白糖。

方六

组成灵芝、百合各25克,南沙参、北沙参各15克。

功用补益肺气。

主治肺癌患者放化疗前或放化疗期间之用。

方解南沙参、北沙参、百合养阴清肺,益气润燥生津,灵芝益气养阴。

药理灵芝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增强免疫功能,消除氧自由基,促进新陈代谢,解惊、镇咳作用;南沙参、北沙参、百合有祛痰及镇咳作用,百合还有抗肿瘤之功效。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七

组成紫河车(干鲜均可)适量。

功用补肺益肾。

主治预防或治疗肺癌放化疗后血细胞减少症,对提高免疫力有益。

方解紫河车能补肺益肾,纳气平喘。

药理本品含多种抗体及干扰素具有免疫作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还有抗过敏作用。

用法洗净焙干研面。每日3次,每次5克,温开水送服。

方八

组成牡丹皮、生地黄各12克,鱼腥草、蒲公英各30克,丹参、王不留行、野菊花各12克,五味子9克,夏枯草、海藻、海带,各15克。

功用滋阴清热,化瘀散结。

主治对肺癌治疗有辅助治疗功效。

方解丹参、野菊花、鱼腥草、蒲公英清热解毒,凉血消痈,牡丹皮、生地黄清热凉血,海藻、海带、夏枯草泻热化痰散结,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

药理丹参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促进组织修复,缩短红细胞及色素恢复期,还有抗肿瘤抑菌之效。五味子对呼吸系统有兴奋作用,有镇咳祛痰作用,且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抵抗力。王不留行对肺癌有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方九

组成甜杏仁10枚,牛乳100毫升,大枣5枚,粳米50克,桑白皮10克,生姜3克。

功用止咳平喘,补中养胃,防癌抗癌。

主治呼吸道癌症的辅助食品。

方解杏仁、桑白皮止咳平喘,大枣、粳米补中益气,生姜温肺止咳。

药理杏仁含苦杏仁苷,能抑制咳嗽中枢起镇咳平喘作用,桑白皮对神经系统有解热镇痛作用。生姜抗炎消肿。

用法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尖,加入牛乳绞取汁液,大枣去核,生姜切片,备用。先煮桑白皮、姜枣、煎取汤液,加米煮粥,临熟时点入杏仁汁,再继续煮至粥成,每日2次。

方十

组成夏枯草、海藻、海带、生牡蛎、石见穿、徐长卿各30克,牡丹皮9克,瓜蒌15克,生地黄、野菊花、王不留行子、铁树叶、蜀羊泉、望江南、鱼腥草、蒲公英各30克。

功用清热解毒,化瘀散结。

主治治疗肺癌的辅助手段。

方解鱼腥草、野菊花、蒲公英、石见穿、徐长卿清热解毒,海藻、海带、夏枯草泻热化痰散结,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瓜蒌、生牡蛎清热化痰软坚散结;铁树叶清热,止血,散瘀。

药理王不留行对肺癌有抑制作用,瓜蒌含皂苷及总氨基酸具有祛痰作用,且对肺部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鱼腥草、野菊花、蒲公英、石见穿、徐长卿有抗炎杀菌作用。夏枯草有杀菌及抗肿瘤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十一

组成垂盆草、白英各50克。

功用抗癌消肿。

主治晚期肺癌。

方解垂盆草清利湿热,解毒;白英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药理白英、垂盆草具有抗肿瘤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十二

组成紫草根60克,人工牛黄10克,七叶一枝花60克,前胡30克,鱼腥草50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肺癌。

方解紫草解毒透疹,凉血活血;七叶一枝花、牛黄清热解毒,鱼腥草以清肺热为主,前胡清热化痰。

药理紫草有抗炎杀菌之功效,还对绒毛膜上皮及恶性葡萄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牛黄有解痉镇静作用,能与多种有机物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而起到解毒作用;前胡能明显增强呼吸道分泌;鱼腥草有抗炎抑菌之效,还能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免疫力。

用法将紫草根、七叶一枝花、鱼腥草、前胡制成浸膏,干燥后粉碎,加入人工牛黄和匀。每次15克,日服3次。

治疗湿疹的36种常用中药

婴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瘙痒性、炎症性疾病,属中医学胎毒、湿毒范畴,俗称奶癣,是婴儿常见的皮肤病不都是婴儿。轻者皮肤局部红斑、丘疹、水疱,有分泌物渗出;重者以糜烂瘙痒为主反复发作,影响婴儿健康。

方一艾叶外洗方

出处《中医·养生》

组成艾叶少许。

功用利湿止痒。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艾叶性味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有利湿止痒之功。

药理艾叶油具有抗过敏作用。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球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及煎剂对多种致病细菌及真菌有轻度抑制作用。艾叶熏烟对细菌和真菌亦有明显抗菌作用,用于空气消毒,可使菌落减少95%~99.8%。

用法用8~15克艾叶加1千克水煮沸(水沸后即止),将药液用纱布滤取药渣后倾入浴盆,兑入适量清水,调整水温为38~42℃,为婴儿洗浴(艾叶用量视婴儿体重和洗澡用水量而定原则上以洗澡水呈浅褐色为宜),浴后抱出拭干,脂溢型或湿润型湿疹的婴儿可用松花粉均匀涂布患处或皮肤褶皱较多的地方。松花粉(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是花粉制剂,具有祛风收敛祛湿作用。一般每日洗1~2次,1~2周便会痊愈,而且不易复发。

按语①皮肤上的痂皮会逐渐自行脱落,家长不要硬性揭下痂皮。

②不要用婴儿肥皂以及各种浴液和洗液给婴儿勤洗,否则会加重湿疹。③严重难愈的湿疹婴儿可到中医门诊辨证用药。

方二验方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龙胆草3克,紫草6克,连翘6克,马齿苋5克,生石膏10克,生地黄6克。

功用清热利湿,疏风止痒。

主治婴儿湿疹湿热型,症见:形体强壮,活泼好动,多食易饥,多怒,大便多干,小便多赤。

方解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能上清肝胆实火,下泄肝胆湿热,泻火除湿,切中病机;生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尤善清胃经实热;紫草、连翘、马齿苋凉血解毒;诸药属苦寒燥湿伤阴之品,故用生地黄养阴,使祛邪而不伤正。

药理龙胆草含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龙胆二糖、龙胆酮和龙胆酸等,有抑菌、镇静、肌松、降压、健胃作用;紫草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具有抑制作用;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并有抗炎作用;马齿苋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葡萄球菌、杜盎氏小芽孢癣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从而阻断斑疹丘疹形成疱疹,同时促进疱疹迅速结痂干燥;生地黄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用法日1剂,头2煎分2次温服,第3煎外洗或湿敷。

按语加减:便干加重紫草、生地黄用量;皮疹以头面为主加蝉蜕、野菊花;下肢重加苦参、黄柏;渗出液多加土茯苓;痒甚加徐长卿、白鲜皮。

方三验方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赤苓皮6克,白术6克,泽泻6克,茵陈4克,生地黄4克,竹叶4克,甘草3克。

功用健脾利湿。

主治婴儿湿疹脾虚型,症见:形体虚胖,性格较静,大便易溏,舌多胖,苔多腻。

方解泽泻、白术健脾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使水湿直达膀胱;赤茯苓皮之淡渗,增强利水渗湿之力;茵陈、竹叶、甘草利湿清热。

药理泽泻能增加尿量并加快尿素、氯化物等体内代谢物质的排泄,因此能抑制疱疹形成;白术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运脾土,升阳化湿;赤茯苓皮利尿功效较好;茵陈乙醇提取物对ECHD11病毒有抑制作用;生地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

用法日1剂,头2煎分2次温服,第3煎外洗或湿敷。

按语加减:痒甚加白鲜皮、刺蒺藜。

方四验方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黄芪9克,白芍药6克,防风6克,甘草3克,当归9克,丹参9克,山药9克,白扁豆6克。

功用健脾润燥,益气养血。

主治婴儿湿疹血燥型,症见:形体偏弱,面色少华,食纳较少,少动懒言,哭声较低,大便多不成形,小便多清,舌淡,苔少或花剥。

方解山药、白扁豆、防风健脾润燥;黄芪、甘草益气;白芍药、当归、丹参养血。诸药合用,则血脉调和,瘙痒自止。

药理黄芪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丹参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激活纤溶,对抗血栓形成;白芍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有提高免疫力、镇痛、解痉的作用;防风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过敏作用;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山药对肠管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并有降血糖、抗氧化作用;扁豆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运脾土,升阳化湿,收敛止泻。

用法日1剂,头2煎分2次温服,第3煎外洗或湿敷。

按语加减:痒甚加白鲜皮、苦参;烦急加佛手、青皮;皮疹反复不愈加赤芍药、乌梢蛇。

方五冰黛散

出处《四川中医》

组成青黛150克,苦杏仁(煅存性)100克,黄柏、地肤子各100克,氯霉素80克,冰片10克。

功用健脾利湿,泻火止痒。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青黛味咸、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散肿、促进结痂之功;冰片味辛、苦,性微寒,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和防腐之用;黄柏味苦、性寒,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力;苦杏仁味苦,性微温,杀虫治诸疮疥,将杏仁煅存性用于外科疾病婴儿湿疹的治疗,是杏仁的妙用;地肤子味苦、性寒,有清热利水、止痒的功效;氯霉素为抗生素药,具杀菌消炎、收敛滋液之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收敛止痒、解毒消炎之功效。前贤有“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之训,外用药具有使药物直达病所,见效快的特点,最适合小儿用药。

药理青黛含靛蓝和靛玉红,对金**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有抗菌作用;冰片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主要成分有耐缺氧作用;黄柏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地肤子水浸液对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苦杏仁是山杏果仁,味苦,含脂肪油50%,并含有苦杏仁苷和苦杏仁酶和各种游离氨基酸,有杀菌消炎作用。

用法其中将黄柏、地肤子烘干,杏仁在锅里文火煅黑,再把各种药物分别研成极细末,过120目筛,瓷瓶装,密封备用。渗出液多者(湿性),干撒患部,渗出液少或无渗出液者(干性),用小儿宝宝霜与药粉10∶1的比例配制混匀,擦于患部,不需包扎。1日2~3次,连续用药7天为一个疗程。

按语治疗期间忌食海鲜、鱼腥等物,避免搔抓及肥皂、热水烫洗。

方六除湿汤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金银花15~20克,连翘15~20克,地肤子10克,马齿苋10克,苦参15~20克,荆芥10克,蝉蜕10克。

功用清心除烦。

主治婴儿湿疹。症见:头面部皮肤丘疹或红斑,并可见小水疱,黄白色鳞屑及痂皮,可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慢性者皮肤变粗稍厚,可呈苔癣样变。

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马齿苋清热解毒;地肤子、苦参清热燥湿;荆芥、蝉蜕祛风止痒,其中蝉蜕既可疏风泄热主外风,又可平肝定惊主内风,达止痒、镇静双重效果。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作用。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连翘能明显抑制炎性渗出;苦参所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能抑制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介质的释放;蝉蜕有镇静作用;黄柏有广谱抗菌作用;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有环己六醇、黄酮类、皂苷鞣质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作用,对多种细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马齿苋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葡萄球菌、杜盎氏小芽孢癣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用法每日1剂,煎浓液外洗,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7日为1个疗程。

按语有**渗液加黄柏10克;有脱屑加土茯苓10克。

方七二黄散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硫磺30克,雄黄24克,松香6克,白矾12克,白芷15克。

功用清热祛风除湿。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方中硫黄归肾心包经,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阴阳学说中:“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具有护卫保护之意,主治疥癣湿疮;雄黄归肝胃经,解疮毒,主治湿疮疥癣;松香功效生肌止痛收湿止痒,主治痛肿疥癣;白芷辛温主治风热湿疹瘙痒,还能活血排脓,是痛疽疮毒常用药。

药理硫磺主含硫,升华硫有杀菌及杀疥虫作用,局部应用对皮肤有溶解角质的作用;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并含少量其他重金属盐,雄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矾主含硫酸铝钾,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白芷有抗菌、抗真菌、解热、抗炎、镇痛、解痉、抗癌、降血压的作用。

用法共为细末,用新鲜的猪板油搓成糊膏。用法:温开水洗净患处涂抹,每日1次。

方八三黄汤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黄连、黄柏、甘草各5克,苦参、艾叶各10克。

功用清热祛湿。

主治婴儿湿疹湿热型。

方解方中黄连、黄柏具清热解毒燥湿之效;苦参清热解毒,治疗周身瘙痒;艾叶除湿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黄连、黄柏具有消炎作用,其中黄连具有抗菌、抗过敏作用,苦参、艾叶具有抗多种皮肤真菌作用;甘草有类皮质激素样作用。

用法浓煎取液约200毫升,以消毒纱布浸湿敷于患处,每剂用5天。

方九验方

出处《中医外治杂志》

组成单味马齿苋50克(鲜品用100克)。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马齿苋性寒味酸,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疗疮、止痒收敛之功,为阳症疮疡要药,如《圣济总录》马齿散敷方治甲疽,《圣惠方》治恶疮、翻花疮、白秃等。

药理马齿苋水浸剂不仅有杀菌作用,并证实有明显的抗组胺作用和收缩血管的作用,水煎后湿敷并温洗,可使药物有效成分直达病所,促进炎症消散,减少渗出,从而迅速发挥治疗作用。

用法药物剂量可视病变范围而适当增减,加凉水适量,浸泡30分钟,然后煎药,水开后改用文火煎10分钟,再待药水温度降至自然凉度后,用纱布或纯棉毛巾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5天为1疗程,渗出型需延长1~2个疗程。

方十三仙汤

出处《湖南中医药导报》

组成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炒神曲10克、土茯苓5克、苡仁5克、防风5克、山药5克、苍术5克。

功用健脾消食、清热除湿。

主治婴儿湿疹脾虚湿盛型。

方解方中焦三仙健脾消食,薏苡仁、山药健脾除湿,土茯苓、苍术清热除湿,配以防风清热疏风止痒。诸药合用有健脾消滞、清热除湿之功。

药理麦芽、谷芽对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有轻度促进作用,故能助消化,另外麦芽、谷芽含淀粉酶、转化糖酶、蛋白分解酶,这些消化酶能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伤食、食积等;神曲含有乳酸杆菌及淀粉酶,助消化,抑制肠管发酵,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山药对肠管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并有降血糖、抗氧化作用,还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过敏介质释放的作用;防风有解热、抗炎、抗过敏作用。

用法水煎,日1剂,分2次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食母乳者其母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方十一三心导赤饮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连翘心6克,山栀心3克,莲子心3~6克,灯芯3扎,木通、淡竹叶各6克,生地黄、车前子各10克,甘草4克。

功用镇静止痒,清解毒热。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连翘心味苦性凉,具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栀子心性味苦寒,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莲子心性味苦寒,具清心去热之功。上述三心直清心肺之炽热,辅以生地黄、黄芩、木通、淡竹叶4味,其中生地黄性味甘寒,有清热凉心,养阴生津之功;黄芩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并能泻火解毒;木通性味甘淡微寒,且泻火行水,通利血脉之功;淡竹叶性味甘寒,也具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之功。前二味助三心以扑肌肤腠理之血热,有利于红斑之类皮损消退;后两味导热下行,从游窍而泄心肺炽热,上下分清,则毒热孤矣。方中赤小豆性味甘平,有利水除湿,消肿解毒,和血排脓之功。车前子、车前草性味甘寒,子有清热利水之功,而甘草又能清热解毒,善治热毒痈肿;而蝉衣轻灵宣达,引诸药直至肤腠,合奏镇静止痒,清解毒热之效。

药理本方中黄芩、连翘、栀子、甘草、木通、地黄等,有抑菌抗炎、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用法每天1剂,浓煎至100毫升为宜,分3次口服。如为母乳喂养,可由其母每日口服两次,患儿服1次。通过哺乳,使患儿获得药效。5剂为1疗程,可连续服用2~3个疗程。

方十二湿疹汤

出处《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组成茵陈9克,茯苓皮6克,山药12克,薏苡仁15克,苍术6克,黄柏6克,乌梅9克,花椒6克,黄连4.5克,滑石6克,蒲公英6克,金银花6克,蝉蜕6克,连翘9克,竹叶2克,灯心草1克。

功用健脾除湿,清热熄风止痒。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为主药;茯苓皮、山药、薏苡仁健脾利湿渗湿以治内湿;苍术、黄柏、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而治外湿;乌梅调理肝脾;花椒伍黄连辛开苦降;蒲公英、金银花、连翘、蝉衣清热解毒散风;竹叶、灯心草、滑石导湿热从小便去。诸药合用使风散、热清、脾健、湿除,使机体气机通畅,气血调和。

药理本方中黄连、黄柏、金银花、蒲公英等,有抑菌抗炎、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山药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过敏介质释放的作用;薏苡仁具有解热、镇静、镇痛作用;茯苓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运脾土,升阳化湿,收敛止泻;花椒有镇痛抗炎,杀细菌和真菌,杀疥螨的作用;蝉蜕有抗惊厥、解热的作用;乌梅有抗真菌、抗过敏的作用,又可降低口腔pH值而抑菌。

用法以上药物用适量的清水浸泡30分钟,约煎15~20分钟,两次煎液混合,分次服用。一般1~3个月约服5~10毫升,3~6个月服10~20毫升,6个月~1岁服30~60毫升,1~2岁服60~100毫升。急症、重症每日服3~4次,轻症、缓症每日服2次。

哪些药方有助于治疗宫颈癌?

 一、祛风类药

1.防风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肺,脾经。

功效解析: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医学启源》记载,防风“主治诸风及祛湿也”。防风辛温发散,可治疗一切风邪,而且在祛风药物中作用比较温润,祛风而不伤阴液。皮肤科常用其与荆芥配伍,增强止痒之效,治疗湿疹伴瘙痒者。

现代研究:防风含酚类物质、甘露醇、有机酸等,有解热发汗作用,并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抑制组胺释放。

2.刺蒺藜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肝,脾经。

功效解析:刺蒺藜具有散风行血,疏肝明目的功效。因其辛散苦泄,能祛风止痒,常与防风、荆芥、地肤子等祛风止痒药相配,增强止痒效力,用于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伴皮肤瘙痒者。还可用与何首乌配伍,一补一散,既可养血,又能疏风止痒,适用于湿疹日久,血虚风燥,症见皮损肥厚、干燥脱屑、瘙痒甚者。

现代研究:刺蒺藜含挥发油、皂甙、黄酮类化合物及微量生物碱等。皂甙可以抑制机体衰老过程中某些退化性变化。刺蒺藜提取物有抗过敏作用,并能改善皮损部血液循环状态。

3.全蝎

性味归经:味辛、咸,性平。归肝经。

功效解析:全蝎具有祛风止痒,通络止痛,解毒散结的功效。《玉楸药解》中记载全蝎:“穿筋透节,逐湿除风。”就是说其药力能够入络脉,祛除深藏于其中的风湿邪。因其祛风而止痒故可用治风邪入络引起的皮肤瘙痒。临床则多用来治疗慢性湿疹伴皮肤瘙痒者,效果良好。全蝎与蜈蚣配伍使用,两药走窜搜剔,可以增强祛风活络、息风止痉的功效。另外,全蝎还善解毒,有以毒攻毒散结的作用,尤适宜于风毒恶血蕴结肌肤引起的顽固性瘙痒、皮肤增厚者。

现代研究:全蝎含有蝎素、氨基酸、无机元素、甜菜碱、胆甾醇、蝎酸等成分,具有抗惊厥、抗癫痫、镇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全蝎与蜈蚣配合使用可达到止痒的原因,与两药均有镇静作用,可降低皮肤神经末梢的敏感性有关。但二药均有毒,用量过大可引起溶血反应,临床曾有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因此,使用时应注意剂量。

4.僵蚕

性味归经:味辛、咸,性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解析:僵蚕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僵蚕可治“皮肤风疮”。因其祛风止痒,多用于治疗湿疹伴皮肤瘙痒者;又因其有疏风热的作用,可治疗风热蕴结肌肤引起的湿疹,常与桑叶、菊花等疏散风热药配伍使用。

现代研究:僵蚕主要含蛋白质、脂肪、草酸胺,以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醇水浸出液有抗惊厥作用,体外试验有轻度抑菌作用。

 二、祛湿类药

1.苍术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解析: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的功效,可祛上、中、下三焦之湿。因其有特异香气,还可以进行香疗,即中医理论所说的“芳香辟秽”。中医认为,身体异味,如腋臭、口臭、汗臭等,真正原因是机体内有湿热,体表孔窍是散味的“门窗”。香疗可以疏通体内代谢,祛湿热,让身体“门窗”自然散发清香。使用苍术时,需要注意因其性味辛温,不宜用于有热象证候者。

苍术对脾虚湿盛型的亚急性、慢性湿疹尤为适宜。如果伴有面色无华,食欲不佳,大便溏薄,小便不黄等脾虚症候,可与白术、茯苓、泽泻配伍使用。若伴胸闷恶心,腹胀等气滞症状,常与陈皮、厚朴合用,增强除湿理气的效力。

现代研究:苍术含挥发油,并含丰富的维生素A,有助于皮损部位愈合。

2.厚朴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解析:厚朴具有燥湿消痰,温中下气除满的功效。中医认为,性味苦燥的药物可以祛除湿邪。厚朴苦燥辛散,能祛湿邪,同时,因其性温可下气除胀满,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可以治疗湿疹证属脾虚湿盛者。常与苍术、陈皮同用,如平胃散。

现代研究:厚朴甲醇提取物和厚朴酚对皮肤肿瘤有抑制作用。

3.茯苓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解析:茯苓具有渗湿健脾的功效。《世补斋医书》记载,茯苓可以行水,又可行湿。皮肤科常用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泛发性湿疹,证属脾虚湿盛者。临床上多同山药、白术、薏苡仁配伍,达到健脾利水之功,如参苓白术散、朱仁康的健脾除湿汤等。

现代研究:茯苓含糖类、酸类物质,有抗菌、利尿的作用。

4.薏苡仁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解析:薏苡仁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清热排脓的功效。因其性凉,能清热而利湿,又能健脾,临床常用治湿疹证属脾虚湿盛型。常与人参、白术、茯苓配伍,如参苓白术散。薏苡仁除了是一味中药外,还是一种美容食品,经常食用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雀斑、老年斑、妊娠斑,对粉刺、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

现代研究:薏苡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薏苡仁酯为有效成分之一,可用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炎作用。

5.车前子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解析:车前子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车前子可利水道,除湿痹。且本药利湿而不伤阴,车前子利水作用大于清热作用。车前子与健脾祛湿药配用,可利湿止泻,用治湿疹水疱明显,皮肤湿烂者;与清热利湿药同用,增强清热效力,并通过利小便的作用使湿有出路,如配伍龙胆草、黄芩、泽泻、通草之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治疗证属湿热的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等。

现代研究:车前子含黏液、琥珀酸等,有利尿作用。

6.茵陈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解析:茵陈具有利湿退黄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其祛湿作用强,又有解毒疗疮之功,为治湿热黄疸的要药,还可用治小便不利,风痒疮疥。茵陈配伍清热药,如茵陈蒿汤,用于治疗湿热内蕴的湿疹。

现代研究:茵陈含香豆精、茵陈酮、茵陈挥发油,有利胆解热作用,在试管内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7.萆薢

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入肝,胃,膀胱经。

功效解析:萆薢具有祛风除湿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萆薢为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薢祛风湿功效显著,能治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临床常配伍茯苓、薏苡仁、扁豆以健脾除湿,治疗脾虚湿浊不化之急性、亚急性湿疹。

现代研究:萆薢含薯蓣皂甙,有抗真菌作用,并能扩张末梢血管。

8.藿香

性味归经:味辛、微,性温。入脾,胃,肺经。

功效解析:藿香不仅具有芳香化湿、祛暑辟秽、和中止呕的功效,又可以健胃,助脾胃正气。《本草正义》记载,藿香芳香而猛烈,温煦而燥烈,能祛除阴湿邪,同时助脾胃正气,是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有效药物。皮肤科常用来治疗暑湿引起的皮肤病,如亚急性湿疹、皮炎等,如藿香正气散。

现代研究:藿香含挥发油,促进胃液分泌,并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三、清热类药

1.黄芩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经。

功效解析: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尤其善于清中上焦的湿热。金代医家张元素归纳黄芩泻热功效显著。皮肤科常用其治疗皮炎湿疹类过敏性皮肤病,辨证属湿热者。清代名医邹澍总结张仲景使用黄芩的经验,其中一条就是黄芩与黄连配伍,清中焦之湿热。现代临床中也常使用黄芩与黄连配伍来增强清热燥湿力量。黄芩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对热毒疮疡有治疗效果。

现代研究:黄芩主要成分为黄芩苷,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而且不易产生抗药性。黄芩苷对皮肤和指甲的致病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2.黄连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解析: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其清热燥湿作用大于黄芩,并且对中焦湿热最有效,而且善于清心经实火。中医认为,火分为实火或虚火,实火多为外感邪气,治宜泻火,若外邪已伤阴则泻火同时还要滋阴。虚火为阴虚而不制阳,治疗宜滋阴,若阴损及阳则需阴阳共补,不过仍以滋阴为主。

黄连可内服或外用治疗湿疹、痈肿、颜面红斑等。黄连配伍黄芩、栀子可治疗急性湿疹皮炎类疾病,辨证属湿热证者,又因黄连可清心胃之火,故心胃经有实火而兼见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表现的,使用黄连尤为适宜。黄连制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单味黄连外洗亦有收敛止痒作用,可治疗阴囊湿疹、下肢湿疹。外涂黄连浸汁,可治耳道流脓。

现代研究:黄连主要成分是小檗碱,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同时还能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对抗过敏反应。黄连煎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黄柏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解析: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长于清泄下焦湿热,也是治疗湿疹最常用的外用药之一。内服可用于因湿热、瘀阻经络而引起的诸多皮肤病,症见焮红肿痛、溃破渗出等均可使用,尤其对下肢皮肤病效果较好。若外用该药,还有清热燥湿,收敛疮面的作用。常与苍术配伍使用,即二妙散。皮肤科对湿热见症明显的湿疹,手足汗疱症,脂溢性皮炎等可用此方。

现代研究:黄柏含小檗碱,具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黄柏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

4.龙胆草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胆经。

功效解析:龙胆草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作用。《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因肝胆有热而致病者,龙胆草皆能治愈。可见其清肝胆热功效显著。因此,龙胆草常用于治疗以湿热为主证的急性湿疹、过敏性皮肤病,方用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汤(赵炳南创制)等。龙胆草配伍苦参、栀子、黄柏、车前子效力更强。外用龙胆草单味药水煎冷敷,可以治疗急性湿疹。

现代研究:龙胆草含龙胆苦苷、当归苦苷等苷类苦味成分,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对常见细菌及致病性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5.苦参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解析:苦参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的功效,自古就是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主药。《本草图经》就评价苦参“古今方用治疮疹最多”。因其清热燥湿止痒,治疗湿热所致的急性湿疹、皮炎效果显著,且常用于治疗阴囊湿疹。内服外洗均有较好疗效。常与蛇床子配伍,蛇床子燥湿杀虫,二药相合,煎水外洗,燥湿功力更强,且寒热相济,可以治疗寒热属性不明显的男子阴囊湿疹。

现代研究:苦参含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苦参碱有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而且具有类似皮质激素的抗炎、抗过敏效果。

6.玄参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解析:玄参具有养阴生津,清热解毒的.功效。因其既清热泻火,又可滋养津液,所以热毒实证、阴虚内热证均可使用。临床常用于慢性湿疹迁延日久,证属阴伤有虚热者,因病程较长,以致耗阴伤血,生风化燥。常见皮损浸润肥厚,干燥脱屑,瘙痒剧烈,常有舌红苔花剥或舌淡苔光。朱仁康老中医创滋阴除湿法,治疗此型湿疹,方用滋阴除湿汤,便以玄参为其中一主药。

现代研究:玄参含生物碱、糖类、甾醇、氨基酸、脂肪酸、微量挥发油、胡萝卜素等。玄参煎剂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此外,本品对多种致病性及非致病性真菌还具有抑制作用。

7.白鲜皮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脾,胃经。

功效解析:白鲜皮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的功效。《药性论》记载,白鲜皮可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为皮肤科常用药。常与苦参、地肤子配伍,煎汤内服、外洗,治疗风热湿毒所致的湿疹、外阴湿疹、阴囊肿痛。

现代研究:白鲜皮含白鲜碱、白鲜内脂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明显抑制变态反应,减少病变部炎症渗出,促进皮损愈合。

8.金银花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解析: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是治疗疮痈的要药。清代陈士铎对金银花大加赞赏,认为金银花最能消火热之毒,主张清火热之毒必用本药。临床中金银花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药疹、接触性皮炎等辨证属湿热而热象明显者。热象明显且有化毒趋势,常见皮肤大片红斑、丘疹,皮色焮红灼热,疼痛。常与连翘、蒲公英、地丁配伍,以清解热毒,如五味消毒饮。

现代研究:金银花含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类,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金银花茎叶提取物能明显的抑制真菌生长,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金银花水煎剂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

9.青黛

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归肝,肺经。

功效解析: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其性寒能清热,味咸可入血,故能清热解毒,消斑。临床上青黛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药疹、过敏性皮炎等,尤其适用于血热引起的皮肤红斑、热痛。外用可与黄柏、石膏等配伍。

现代研究:青黛煎剂对金**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青黛中分离出的色胺酮对皮肤病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0.土茯苓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

功效解析: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的功效。其功效能入络,清除湿热蕴毒。土茯苓汤最早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疮毒的,据说,土茯苓还是治疗梅毒的要药。作为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汤对于一般的“湿热”也有明显的功效。现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疮毒以及湿热久郁的湿疹。

现代研究:土茯苓根茎含皂苷、鞣质、树脂等。土茯苓苷能给肌肤补充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促进人体自身对皮脂的调理,达到平衡。鞣质等酸性成分及其衍生物有滋养肌肤,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

11.马齿苋

性味归经: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解析: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血消肿的功效,对治疗痈肿毒热有明显疗效。如《医宗金鉴》记载的马齿苋膏即以马齿苋鲜品捣烂外敷,治疗血热毒盛的肿疡。现代临床多用其煎汤外洗,单味水煎剂有明显收敛、消炎、止痒作用,所以,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有渗出糜烂者。

现代研究:马齿苋含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钾盐,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P等,具有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过敏作用。

12.地肤子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解析:地肤子具有利湿清热止痒的功效。《本草原始》记载,地肤子可以去皮肤中湿热,皮肤外湿痒。临床常用与白鲜皮、苦参、黄柏同用,煎汤外洗,治疗湿疹伴瘙痒者;与猪苓、泽泻、车前子配伍可以清利下焦湿热,止痒。

现代研究:地肤子含苷类及生物碱、维生素A等,有保护皮肤、抑菌的作用。

 四、理血类药

1.生地黄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归心,肝,肾经。

功效解析:生地黄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珍珠囊》记载生地黄“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因其有凉血的功效,所以,可以清解血分热毒,可用于治疗血热毒盛型湿疹。常与黄芩、丹皮等配伍。又因其能润燥生津,也可用于治疗血虚风燥之慢性湿疹。

现代研究:生地黄含地黄素、甘露醇、生物碱、β-谷甾醇、菜油甾醇等成分,具有抗辐射、保肝、降低血糖、强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的作用。

2.当归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解析: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全当归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 《本草新编》记载:“当归,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虽有上下之分,而补血则一。”当归头止血,当归身和血(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当归尾破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虽然当归有头、身、尾之分,功效也略有不同,但补血为其最大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证的慢性湿疹。常配伍白芍、熟地以养血润燥。

现代研究:当归含挥发油、酯类、菸酸、维生素A类等。当归提取物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致炎物质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炎作用。当归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并且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3.赤芍

性味归经:味苦,性凉。归肝经。

功效解析:赤芍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因其性凉入肝经,可凉血、活血化瘀,临床上适用于血热型湿疹皮炎等皮肤病。应用时常与丹皮配伍。

芍药以其根入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应用时有人常把两者混淆。白芍味苦、酸,性凉,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白芍补血敛阴,凡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赤芍活血凉血,凡血虚者慎服。

现代研究:赤芍含有芍药苷、苯甲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

4.紫草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心,肝经。

功效解析:紫草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因其长于清理血分之热,所以可以治疗一切脏腑火热炽盛之实火病。常用于麻疹及其他热病发斑疹而斑疹紫暗,色不红活或疹出不畅等。常与赤芍、生槐花、白茅根等配伍。

现代研究:紫草含乙酰紫草素(水解后生成紫草醌)、紫草红、异丁酰紫草素等,有抗炎、抗菌作用,同时对皮肤真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5.丹参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解析: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本草汇言》记载:“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临床常用于慢性湿疹,湿热久郁而致血瘀者。与金银花、连翘、乳香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药配伍,用于治疗疮痈肿痛。

现代研究:丹参含丹参酮类、丹参醇类、维生素E等,能改善机体微循环,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丹参制剂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6.白茅根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功效解析:白茅根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其性寒,善清肺、胃之热,又因其可凉血止血,同时又有利水作用,故能导热下行。作用特点是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尤以热证而有阴津不足者,最为适用。

现代研究:白茅根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三萜烯、钾盐、白茅素、芦竹素、羊齿烯醇等,能抑制金**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其水浸剂有利尿作用。

7.莪术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

功效解析:莪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本草经疏》记载:“莪术行气破血散结,是其功能所长。”莪术苦泄辛散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破血消瘀,行气止痛。临床用于病情迁延日久,湿热毒邪瘀热互结于肌肤的慢性湿疹。常与活血药配伍应用。

现代研究:莪术含有的挥发油成分,有抑菌、抗炎作用,并能促进局部微循环。

 五、补益类药

1.白术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功效解析: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炒用其健脾益气效力更强,临床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型的亚急性、慢性湿疹。常用炒白术配伍党参、茯苓等,以健脾除湿,同时佐以清热药,如参苓白术散。

现代研究:白术能显著增强白细胞吞噬金**葡萄球菌的能力。白术多糖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有恢复的作用。白术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能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的能力。

2.党参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功效解析: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血的功效。党参为常用补气中药,但其力量较人参弱,一般慢性虚弱病证都可选用。皮肤科常用其与茯苓、白术、黄芪配伍,以健脾益气,治疗湿疹属脾虚湿盛证。

现代研究:党参含皂苷、蛋白质、维生素、糖类、生物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等,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3.熟地黄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解析: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补精益髓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熟地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熟地黄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临床常用其与当归、白芍配伍,治疗湿疹迁延日久,有血虚证候者。

现代研究:熟地黄含地黄素、维生素A、糖类及氨基酸等,有抗炎和减少渗出的作用。

4.沙参(南沙参、北沙参)

性味归经: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解析:南沙参具有清肺化痰、养阴润燥、益胃生津的功效;北沙参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南沙参与北沙参虽是不同科属的两种植物药材,但一般认为两药功用相似,但细分起来,南沙参偏于清肺祛痰,而北沙参偏于养胃生津。皮科用于治疗慢性湿疹后期,阴伤有热者。

现代研究:北沙参含生物碱,有降温、镇痛作用;南沙参含皂苷,有抗菌作用。

5.何首乌

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解析:何首乌具有养血祛风,补益肝肾,乌须黑发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可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其性不寒不燥,是滋补的良药,其功效又在地黄、天冬之上。临床常用何首乌与天冬、麦冬、白芍配伍以养血润燥,用于治疗慢性湿疹而血虚风燥见症者。

何首乌的藤茎可入药,名首乌藤,又名夜交藤,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肝经,能养血安神,祛风止痒。《本草纲目》记载首乌藤:“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甚效。”可以治疗失眠多汗、血虚身痛、皮肤瘙痒,特别适宜湿疹肤瘙痒伴睡眠差者。

现代研究:何首乌含卵磷脂等细胞新生和发育所必需的物质,有利于皮损细胞新陈代谢和再生。

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宫颈癌的转移,可向邻近组织和器官直接蔓延,向下至阴道穹窿及阴道壁,向上可侵犯子宫体,向两侧可侵犯盆腔组织,向前可侵犯膀胱,向后可侵犯直肠。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半数以上,其亡率为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常无任何症状,多在普查中发现。子宫颈癌的主要症状是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增多和疼痛等。其表现的形式和程度与子宫颈癌病变的早晚及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宫颈癌是来自宫颈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阴道流血、白带增多、稀薄如水样或米汤样,混有血液、有腥臭味等为特征。晚期病灶波及盆腔结缔组织、骨盆壁、压迫输尿管或直肠、坐骨神经时,常有尿频、尿急、肛门坠胀、大便秘结、里急后重、下肢肿痛等症状。

该病属中医学“五色带下”、“崩漏”等病范畴。局部临床表现如出血、带下等为标,肝肾亏虚,冲任失调为本。

方一

组成白英30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白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药理白英含β-羟基甾体生物碱,蛇果草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细胞集落形成有抑制作用,对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

用法水煎服。

方二

组成花椒30克,大枣30克。

功用解毒散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花椒功能温中散寒,杀虫解毒。

药理花椒有明显的抗菌、杀虫、燥湿止痒作用,可抑制和杀灭多种致病菌,通过毛细血管降低组织通透性间液,减低炎症反应以及显著提高动物的致痒阈,还有镇痛抗炎和局部麻醉作用。

用法水煎常服。

方三

组成猫眼草100克,煮鸡蛋3个。

主治宫颈癌。

方解猫眼草性微寒,味苦,有毒,祛痰,拔毒止痒之功。

药理猫眼草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抗菌作用。

用法煮熟后吃蛋喝汤。

方四

组成皂角树菌120克,猪油250克。

主治宫颈癌。

用法共炖7小时。只吃猪油汤,分5次服完,每5日饨服1次,共服20天。

方五

出处《抗癌本草》,

组成人参、生鳖甲各18克,花椒9克。

功用滋阴益气,散结消肿。

主治子宫颈癌。

方解人参性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功效,适用于癌症后期元气虚者。历代本草无不充分肯定,人参有补虚、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作用。配伍生鳖甲养阴清热,软坚散结可以起到对肿瘤的消和散的作用,使肿瘤缩小。且人参得生鳖甲,补气而不滞气,生鳖甲得人参破结消肿之力更强。花椒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作用。三者合奏滋阴益气,散结消肿作用。

药理人参包含有人参皂苷、糖类、蛋白质、低分子肽、多胺、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脂肪酸、果胶、β-谷甾醇等。人参蛋白合成促进因子能促进机体各器官组织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提高RNA多聚酶活性,提高血清蛋白合成率,增高白蛋白芨γ-球蛋白含量,刺激了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也促进DNA的合成。RNA、D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机体和生命活动的重要生化过程,人参对其合成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人参皂苷能促进动物生长、体重增加,可能与促进蛋白质和RNA合成作用有关。人参还能刺激胆固醇和脂质的合成,同时又能加速胆固醇随胆汁经肠道排出体外,组织学发现能减轻肝脏脂肪浸润程度。花椒的药理作用有止痛抗炎,局部麻醉、降血压、助消化;可内服,可外用;花椒中提取的芳油,可分离出20种化合物:菌芋碱、青椒碱、香柑内脂等成分有散瘀活络、祛风解毒之功效。芳香精油中主要含有烯类,如柠檬烯、蒎烯、松油烯、月桂烯、桧烯、罗勒烯、侧柏烯等;醇类,如芳樟醇、松油醇和沉香醇等;酮类,如胡椒酮和薄荷酮等;另外还有醛类、环氧化合物(如1,8-桉树脑)、酯类和芳烃等。药理研究证实,生鳖甲具有抗癌活性,能抑制人体肝癌、胃癌细胞呼吸。

用法共为细粉,分为6包,每服1包,开水送下,每晚1次。

方六

出处《肿瘤的防治》

组成斑蝥、车前子、滑石、木通各30克。

功用活血行瘀,清热除湿。

主治子宫颈癌。

方解斑蝥:辛,寒,有毒,入大肠、小肠、肝、肾经,有攻毒,逐瘀的功效,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狂犬咬伤。配伍车前子、滑石、木通三者清热利湿。因为癌肿多是湿热瘀毒互结,故三者配伍可以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药理斑蝥虽非临床常用内服药物,但因误服或制药时防护不慎从皮肤及口、鼻黏膜吸收而引起中毒者并不罕见。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在消化系主要有口、咽部烧灼感,恶心、呕吐或呕出血水样物、血丝、血块,腹部绞痛等剧烈反应,在泌尿系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和毒性肾炎症状。皮肤、黏膜吸收中毒者,局部常发生水泡或充血、灼痛等。车前子含有多量黏液质,车前子酸、琥珀酸、腺嘌呤、胆碱。并含有少量维生素A类物质及维生素B等。车前子能抑制痢疾杆菌及皮肤真菌的生长,且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其不但能增加水分的排泄,而且使尿素、氯化物及尿素的排泄量也同时增加。关木通中含有马兜铃酸(Aristo10chicacids,AA)为一类含硝基的菲类有机酸,主要存在于马兜铃科(Aristo10chiaceae)马兜铃属(Aristo10chial)植物中,是该属植物的重要特征性成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木通(Aristo10chiamanshuriensis)、广防己、青木香等曾广泛用于临床,引起肾脏损害。

用法共研细末,水研为丸,每服1克,每天1~2次。

方七

组成龙葵30~60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龙葵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药理龙葵所含脂肪酸主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并含少量甾醇和多种生物碱,对宫颈癌及肉S瘤180,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龙葵醇提取物可抑制肿瘤活性。

用法水煎服,日3次。

方八

组成蜀羊泉30克。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蜀羊泉具有清热、解毒。

药理蜀羊泉醇提取物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并有增强机体防御机能的作用;对动物有抗炎作用;澳洲茄胺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有考的松样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九

组成新鲜脐带。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宫颈癌。

方解新鲜脐带补益气血。

药理药理:脐带激素有促进发情期作用,使子宫、卵巢肥大,子宫黏膜肥大增殖。有麻痹作用,能迅速降低血压,产生痉挛。扩张耳血管,对离体心及骨骼肌有麻痹作用,对肠管及子宫有兴奋作用。

用法新鲜脐带两端结扎,勿使流血,焙干研末,每服0.5克,日3次。

方十

组成白英30克,红枣10枚。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宫颈癌。

方解白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红枣味甘、性温、入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药理白英含β-羟基甾体生物碱,蛇果草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细胞集落形成有抑制作用,对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红枣有增强体能、加强肌力的功效,还能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红枣的含糖量高可以产生热量大,另外亦含优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他命。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

方十一

组成枇杷叶。

功用解毒化痰。

主治宫颈癌。

方解枇杷叶清肺和胃,降气化痰。

药理枇杷叶有抗肿瘤,抗炎抑菌,镇咳、平喘、祛痰作用。

用法枇杷叶切细,以湿粗纸包裹,于灰中煨热,装入布袋,趁热温熨患部,冷则换,1日2~3次。

方十二

出处北京肿瘤专家段风午方

组成黄柏、紫草各15克,硼砂、枯矾、冰片、青黛各30克。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燥湿。

方解黄柏味苦性寒,可泻火清热、凉血止血,配紫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硼砂、枯矾、可以解毒燥湿。冰片味凉辛散,芳香辟秽、青黛可以加强清热解毒作用。

药理据临床观察和药理研究,黄柏含有黄柏酮、小檗碱、柠檬苦素对肠管张力及振幅均增强,松弛、收缩增强。黄柏的水浸出液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黄柏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黄柏煎剂、水浸出液或乙醇浸出液对化脓性细菌抑菌作用强,尤其对金**葡萄球菌、表皮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阳性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对绿脓杆菌也有抑制作用,但较弱。作用原理与其对细菌呼吸及RNA合成的强烈抑制有关。黄柏在发挥抗菌解毒作用的同时尚可促进血管新生,迅速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生长和加速伤口愈合。紫草含乙酰紫草素、紫草醌等有退热、抗炎和抗菌之作用。青黛中含有靛玉红,对肺癌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提高正常和带瘤动物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提示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抗癌的作用。对机体免疫功能没有抑制作用。靛玉红对大鼠瓦克瘤256、实体癌和小鼠L7212白血病等移植性肿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毒性小,并能提高动物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合成靛玉红对小鼠Lewis肺癌及大鼠瓦克瘤256,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青黛能缩短粒细胞成熟时间从而使骨髓缓解,因而青黛的治疗原理与马利兰不同。用靛玉红与青黛治疗的病人均无明显骨髓抑制现象,见效前多数病人有短暂的白细胞数升高,这表明青黛和靛玉红与一般化疗药物的作用不同,不是杀细胞药物。靛玉红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人,当外周血白细胞数骤然下降时骨髓中幼稚细胞出现\“核溶\”(karyolysis)现象。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人的基础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从而抑制恶性细胞的增殖,慢粒白血病人治疗过程中机体免疫反应性不受抑制的现象,也是通常杀细胞药物所不常有的。靛玉红对大鼠瓦克瘤256肿瘤组织的DNA生物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不影响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这表明靛玉红抑制DNA合成的作用是与它抗肿瘤作用一致的。

用法将药共研细末,撒患处,或用凡士林配膏,搽患处,每日1~2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