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抑菌液成分分析-中药抑菌液成分分析报告
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考虑
(一)药物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
测定药物有关物理化学性质,对于制备稳定的注射剂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要求测定药物以下性质:化学含量或生物效价、溶解度与溶解速度、分配系数、水分、pH-速度图、稳定性等。同时还要了解药物的分子结构、分子量、药物颜色、嗅味。必要时还需要测定药物颗粒大小、形状、晶型、熔点、热分析图、吸收光谱、吸湿性等一系列性质。并进行详细的记录,是处方设计前的基础工作,应该做到程序化规范化。我国新药审批办法中也有一系列规定[15],国外也有较系统处方设计前工作经验可以借鉴[16]。这些性质与注射剂的设计,均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溶解度与稳定性加重要,下面将作进一步讨论。
(二)药物的溶解性
许多药物水中溶解度很小,而临床上又要求制成溶液型注射剂。因此,研究试制这类注射剂,首要问题是解决这类品种的溶解性。药物的溶解度与温度和pH有关,有些药物对温度依赖性很大,温度高时溶解,温度低时又析出。一般弱酸弱碱物的溶解度则随pH而改变。还有些药物特别是中药注射剂中某些成分在初制时呈胶态存在于注射剂中,贮存一段时间,胶体老化而析出沉淀。这些说明要解决药物的溶解性,首先必须对药物的性质深入了解,然后根据药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于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制成盐类、改变溶媒、增溶或助溶等措施,这些方法的原理前面已详细讨论。这里只介绍最常用的成盐法的别例子。如泛影酸与葡萄糖胺制成泛影葡胺,可制成60%浓度的注射液。有些药物虽无酸性或碱性基因,但含有一些羟基,可与多元酸部分酯化,然后制成酯的钠盐,如核黄素磷酸钠、氯霉素琥珀酸钠、地塞米松磷酸钠等。
(三)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学稳定性
在溶解性研究之后,对溶液型注射剂来说,就要着手化学稳定和生物学稳定性的研究。此项工作历来是注射剂设计的中心。
1. 化学稳定性
首先要考察主药是否稳定,属于何种降解途径,同时还要研究各种处方因素(如pH、溶剂、缓冲剂等)和外界因素(如温度、光线、氧等)对主药的影响,设计出合理的处方和工艺,预测其稳定性,这方面的内容,在药物制剂稳定性一章中已作了详细的讨论,读者可以参阅。
2.生物学稳定性
微生物不仅可传染疾病,也可引起药物的分解变质,解决生物学稳定性的方法,除灭菌外,还需添加抑菌剂,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注射剂中有三种情况需加抑菌剂:①多剂量容器的注射剂加入抑菌剂,避免因针头多次穿抽药液被微生物污染;②用滤过法灭菌或用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液,加入抑菌剂起辅助作用,以保证安全,如胰岛素注射液;③低温灭菌的注射剂,加入抑菌剂,以防止灭菌不完全。
为了使用安全,添加抑菌剂一次剂量超过5ml的注射液要特别慎重,供静脉或脊椎注射用的注射剂,不得添加抑菌剂。凡加有抑菌剂的注射剂,应在标签或说明书上说明抑菌剂的名称和用量。
注射剂中常用抑菌剂的名称、常用浓度见表3-1。抑菌剂加入注射油剂时,用量要增加,如癸酸诺龙麻油注射剂,苯甲醇用量达5%~10%。碱式水杨酸铋油注射剂中酚用量为1%,因其分配在油中的量大于在菌体种的量。此外还应注意抑菌剂与主药是否有配伍禁忌。
(四)注射剂的安全性和渗透压的调节
1. 注射剂的安全性
注射剂的安全性,一方面指注射剂本身的毒性、溶血性,另一方面指局部刺激性、疼痛性。在试制过程种,要进行这方面的实验。毒性实验一般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前者以小鼠、兔、猫和狗为实验动物。亚急性毒性实验一般用小鼠和狗。狗一般用人的5倍剂量,而小鼠则用人的10倍剂量实验。刺激性实验一般选用家兔,在其后腿四头肌处注射观察。
刺激性、疼痛性产生的原因,有些是药物本身就具有刺激性,但多数是由于pH与渗透压不适当引起。渗透压过低还能导致溶血。注射液的pH值不能超过人的生理耐受范围,一般pH可在4~9。小量静脉注射液,由于血液有缓冲作用,pH可适当放宽。一般可在3~10之间。而大量输入时,如过酸过碱,将会引起酸碱中毒,故以接近血液pH(7.4)为宜。特别是脊髓腔注射,由于脊髓液少,仅60~80ml,循环又慢,易受酸碱影响,因此,此类注射剂pH更应符合生理要求。此外,pH还与注射液的化学稳定性及药物溶解性有关,所以规定注射液的pH值,要把三者统一起来考虑。
渗透压是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被一理想的半透膜隔开,这种半透膜只透过溶剂而不透过溶质,溶剂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转移,这种促使溶剂转移的力就是渗透压。如果注射液渗透压过高或过低时,肌肉注射也能产生刺激性,且影响吸收。0.9%的氯化钠溶液和血浆具有相同的渗透压,故为等渗溶液。肌内注射可耐受0.45%~2.7%的氯化钠溶液,即相当于0.5~3个等渗度的溶液。对于静脉注射,则着眼对红细胞的影响,认为红细胞为一半透膜,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内,使红细胞胀破,造成溶血现象,渗透压小于0.45%氯化钠溶液时,将有溶血现象产生。大量注入这类低渗溶液,将使人感到头胀、胸闷、严重的可发生麻木、寒颤、高烧、尿中出现血红蛋白。当然,静脉注射大量不致溶血的低渗溶液也是不允许的。注入高渗溶液时,红细胞内水分渗出而细胞萎缩,但只要注射速度缓慢,由于血液可自行调节使渗透压很快恢复正常,所以不致发生不良影响。至于脊髓腔内注射,由于易受渗透压的影响,必须调至等渗。
2. 渗透压调节
根据前面的讨论,设计注射剂处方时,对于低渗的溶液必须进行调节,常用渗透压调整的方法有:
(1)冰点降低数据法:血浆的冰点为-52℃,因此任何溶液,只要其冰点降低为0.52℃,即与血浆等渗。表3-6列出一些药物的1%水溶液的冰点降低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该药物配成等渗溶液的浓度。
焦栀子简介
?紫苏子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止咳平喘类的中药,其药性辛,温,归于肺、大肠两经。紫苏子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在临床上,紫苏子主要用于痰壅气逆,咳嗽喘息的病症;此外,紫苏子中富含油脂,还可以用于便秘的病症。下面就讲讲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列举:
1:降血脂和降血压:紫苏子中有大量的油脂和多种酸性成分,而且这些酸性成分多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它们进入人体以后可以中和人体中多余的脂肪成分,减少胆固醇的生成,加快血液的流动,从而也就起到了降血压和降血脂的重要作用。
2:提高记忆力:用紫苏子去泡水喝,对人类脑细胞作用明显,可以加快脑细胞的再生与活力,可能让人们的记忆力明显提高,这是因为紫苏子中的油脂对人类大为爱出发的核酸蛋白质和单胺类神经质有促进再生的功效,而它们又是提高记忆力重要成分。
3:抑菌功效:紫苏子中还含有紫苏子油,对于变形杆菌、酵母菌、黑面霉菌、青霉菌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4:紫苏子有滋润肺部、降肺气以及稀释痰液的作用,由于紫苏子性温,还能扩张人体的毛细血管、刺激汗液分泌,因此能够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痰多胸闷,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紫苏子还有止咳平喘的作用,适合经常咳嗽的患者服用,能够帮助减少咳嗽的次数,以及平稳呼吸的作用。
紫苏子与鲫鱼相克,两者同煮容易产生毒素,服用后容易生毒疮。紫苏子中还含有较多的草酸成分,因此服用期间还需要避免饮用牛奶,以免草酸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结石。另外,紫苏子也不宜与螃蟹同吃,螃蟹性寒,容易引起腹泻。
国家在提倡各乡镇卫生院85%的中医科,好多中医就已近失传了,尤其是主张医学院校毕业考取执业医师资格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焦栀子的炮制方法 5 焦栀子的性状 6 栀子的性味归经 7 栀子的功效与主治 8 焦栀子的炮制作用 9 栀子的炮制研究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9.3 工艺研究 10 焦栀子的贮存方法 11 焦栀子的药典标准 11.1 品名 11.2 来源 11.3 制法 11.4 性状 11.5 含量测定 11.6 鉴别、检查 11.7 性味与归经 11.8 功能与主治 11.9 用法与用量 11.10 贮藏 11.11 出处 12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焦栀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焦栀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焦栀子 1 拼音
jiāo zhī zǐ
2 英文参考stirbaked FRUCTUS GARDENI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焦栀子为栀子的炮制品。栀子的炒法晋代已有,见《肘后备急方》。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 *** 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1]。焦栀子表面焦**[1]。栀子苦寒之性甚强,易伤中气,且对胃有 *** 性,脾胃较弱者服后易吐,炒后可除此弊[1]。焦栀子有清热除烦的功用[1]。焦栀子比炒栀子苦寒之性略弱,一般脾胃较虚弱者可用焦栀子[1]。常用于热郁心烦,肝热目赤[1]。如治热病心烦,胬肉攀睛,羞涩难开[1]。
4 焦栀子的炮制方法汉代有擘破(《注解伤寒论》)的炮制方法[1]。
晋代有炒炭、烧末(《肘后备急方》)的方法[1]。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甘草水制(《雷公炮炙论》)[1]。
唐代有炙法(《备急千金药方》)[1]。
宋代增加了“炙酥拌微炒”(《太平圣惠方》)、姜汁炒焦黄(《产宝杂录》)等炮制方法[1]。
元代提出“炒令十分有二焦黑”(《丹溪心法》)及蒸制(《世医得效方》)[1]。
明代炮制方法较多,有微炒、煮制(《普济方》)、纸裹煨(《奇效良方》)、酒浸(《外科理例》)、童便炒(《医学入门》)、蜜制(《寿世保元》)、盐水炒黑(《宋氏女科秘书》)、炒焦(《景岳全书》)、酒洗(《审视瑶函》)等炮制方法[1]。
清代多用辅料制,有酒炒(《外科大成》)、姜汁炒黑(《本经逢原》)、乌药拌炒、蒲黄炒(《得配本草》)[1]。同时还对炮制作用的论述也比较多,如“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本草备要》);“淋症童便炒,退虚火盐水炒,劫心胃火痛姜汁炒,热痛乌药拌炒,清胃血蒲黄炒”(《得配本草》)[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炒焦、炒炭等[1]。
净栀子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1]。
焦栀子的炮制方法为: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取出晾凉[1]。
5 焦栀子的性状栀子为不规则碎块状[1]。表面红**或棕红色[1]。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1]。种子扁卵圆形,红**[1]。味微酸而苦[1]。
焦栀子表面焦**[1]。
6 栀子的性味归经栀子味苦,性寒[1]。归心、肺、三焦经[1]。
7 栀子的功效与主治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能[1]。
栀子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1]。常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症,疮疡肿毒;外治扭伤跌损[1]。如治温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的栀子仁汤(《不居集》),治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注解伤寒论》),治跌打损伤,青肿疼痛,可用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敷[1]。
炒栀子与焦栀子功用相似,炒栀子比焦栀子苦寒之性略强,一般热较甚者可用炒栀子,脾胃较虚弱者可用焦栀子[1]。二者均有清热除烦的功用[1]。常用于热郁心烦,肝热目赤[1]。如治热病心烦,胬肉攀睛,羞涩难开[1]。
栀子炭善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咯血、咳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1]。如十灰散(《十药神书》)[1]。
8 焦栀子的炮制作用栀子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1]。常用于温病高热,湿热黄疸,湿热淋症,疮疡肿毒;外治扭伤跌损[1]。如治温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的栀子仁汤(《不居集》),治湿热黄疸的茵陈蒿汤(《注解伤寒论》),治跌打损伤,青肿疼痛,可用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敷[1]。
栀子苦寒之性甚强,易伤中气,且对胃有 *** 性,脾胃较弱者服后易吐,炒后可除此弊[1]。炒栀子与焦栀子功用相似,炒栀子比焦栀子苦寒之性略强,一般热较甚者可用炒栀子,脾胃较虚弱者可用焦栀子[1]。二者均有清热除烦的功用[1]。常用于热郁心烦,肝热目赤[1]。如治热病心烦,胬肉攀睛,羞涩难开[1]。
9 栀子的炮制研究栀子含都桷子苷(京尼平苷geniposide)、栀子苷(gardenoside)、山栀子苷(shanzhiside)、栀子酮苷(gardoside)等多种环烯醚萜苷类以及熊果酸、绿原酸等多种有机酸类[1]。
9.1 对化学成分的影响(1)对京尼平苷的影响:以栀子中京尼平苷为指标,用薄层扫描法对栀子及其炮制品进行分析比较[1]。实验结果表明,京尼平苷主要集中在栀子仁中,栀子壳含量相当低;炒栀子和
焦栀子中京尼平苷含量均有所下降,焦栀子比炒栀子更明显[1]。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与上述大同小异,同时测出炒炭后栀子苷含量下降幅度较大[1]。
(2)对熊果酸的影响:对熊果酸的研究是采用薄层扫描法,分析比较了栀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结果表明,栀子生品、炒品、炒焦品、姜炙品、烘品1~4(烘制温度为125℃、150℃、175℃、200C)中熊果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炒炭品、烘品4(烘制温度200℃)中熊果酸较生品明显降低[1]。
9.2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1)对胆红素的影响:山栀子对家兔结扎总输胆管后,血中胆红素出现量有轻度的抑制作用,生栀子与焦栀子之间差别不大[1]。
(2)止血作用:生栀子与焦栀子给家兔注射1.5g的剂量时均有显著缩短血凝时间的作用;而在0.75g剂量时,生山栀仍有作用,焦山栀则无此作用[1]。
(3)退热作用:对注射酵母液而引起发热的家兔,生山栀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而焦山栀无此作用[1]。
(4)抗炎作用:生栀子的抗炎作用最强,经不同方法炮制后的栀子抗炎作用明显减弱,且随温度升高,抗炎作用逐渐降低[1]。当温度超过175℃时,抗炎作用消失[1]。栀子加热炮制后抗炎作用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京尼平苷受热破坏或分解所致[1]。
(5)对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栀子水煎液对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经不同方法炮制后,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1]。
(6)护肝作用:栀子生品有明显对抗CCl4所引起动物肝急性中毒的作用,经不同方法炮制后,护肝作用均降低[1]。实验初步认为,栀子若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应以生品为好[1]。
另据报道,生山栀与焦山栀对金**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的抑菌作用相似;对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以生山栀为佳;焦山栀则对痢疾杆菌的作用较生栀子略强,这一点和中医对大便溏薄者用焦山栀是一致的[1]。
9.3 工艺研究对烘法是否能代替炒法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生栀子、焦桅子、烘栀子的栀子苷含量,从定量结果看,烘和焦制品中栀子苷无显著差异[1]。从两种不同炮制方法加工后的样品提取液的δ值看,δ烘值比δ焦值小,说明用烘的方法炮制得到的结果比较恒定,便于控制质量[1]。考查不同温度炮制栀子炭对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栀子炮制后,栀子苷和鞣质均有明显变化,随温度增高,栀子苷的含量递减,当炮制温度高于180℃以后,含量下降幅度较大,说明超过栀子苷熔点温度(162℃~164℃)时,苷分解严重[1]。鞣质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高于200℃以上时,鞣质含量下降,且大部分炭化[1]。从而认为炒栀子温度应控制在160℃~200℃之间[1]。
10 焦栀子的贮存方法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1]。
11 焦栀子的药典标准 11.1 品名焦栀子
Jiaozhizi
GARDENIAE FRUCTUS PRAEPARATUS
11.2 来源本品为栀子的炮制加工品。
11.3 制法取栀子,或碾碎,照清炒法(附录ⅡD)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果皮内表面和种子表面为黄棕色或棕褐色,取出,放凉。
11.4 性状本品形状同栀子或为不规则的碎块,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果皮内表面棕色,种子表面为黄棕色或棕褐色。气微,味微酸而苦。
11.5 含量测定同栀子药材,含栀子苷(C17H24O10)不得少于l.0%。
11.6 鉴别、检查同栀子药材。
11.7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肺、i焦经。
11.8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11.9 用法与用量6~9g。
11.10 贮藏同栀子药材。
11.11 出处与“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有关的文献
一是市场专政:医院看病,可以报销,因为西医学是集体医学,必须配备各种检验部门,护理和配药等辅助人员,而且,需要的支出也就无数倍的增加。中医从来就是个体医学,一个内科医生,就等于一个医院,既可统治妇、幼、内、外等所有科别,也可以自己配药或炮炙。因此,完全可以个体行医。而我国的报销制度,个体诊所被排除在外。个体诊所被严格控制。经济利益迫使许多患者不得不上医院。如果中医的个体诊所诊药费能够报销,就可大量降低医疗支出。如果我国的行政管理,把医疗经费重点用于支持中医,就能促使中医的大发展。中医中药费用极低,不仅能使国家大幅度地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而且还能使患者没有药物副作用的后顾之忧。先决条件当然是有一批合格的,有长期实践经验的中医。与此同时,还会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治愈的机会。道理就在于中医的治愈率远超西医。因为,西医能治好的,中医也能治好;西医治不好的,中医也能治好。我国的医疗实践已经证明这个事实,否则,许多西医治不好的疑难病,就不会推给中医了。这就是关键之所在。中医的治疗能力与治疗面,远远大于西医。道理就在于中医抓准了疾病治疗的牛鼻子。一百多年的医疗实践证明了西医治疗痊愈率没有提高,正是因为西医还没有摸准治疗的关键。
其二是学术专政:在学术论坛上,中医不能与西医并起并坐,西医可以批评中医,中医不能批评西医;说西医不好的论文,不能得到发表。大多数研究经费被拨给了西医,中医所得甚少;大学里的教科书,也要照西医的格式;中医研究中药,要照西医的分析方法,也要有抑菌试验;中医升职称,英语要达到几级,甚至要由西医来评定;中医要照西医的框框写论文,例如病例要有多少个,否则就是个案,不能发表,而偏偏中医只有个案,而没有通例。于是,中医要想发表论文,只能滥竽凑数……
其三是管理专政:所有的卫生行政官员,基本上都是西医学校里毕业出来的,基本不理解中医的特点和特色;所有的管理政策,都用西医的条条框框来制订;中医申报课题,要由西医的行政管理官员审批;论文,要由西医的医生审阅;对医生的管理,基本上与要求西医的一致。例如基层对中医个体诊所开业的要求条件、设备,都与西医的个体诊所一样;搞分区规划,与西医等同——西医只能治疗一般的常见病,可以搞分地区规划;而中医治疗面很广,很多是西医治不好疑难杂症,大多数患者慕名而至,却是没有地区限制的。
发展中医的前提是首先解决这些“专政”造成的发展障碍。
西方医学的实际权力操在制药公司手中。它的研究,都必须按制药公司的思路走,也就是向有利于制药公司增加利润的方向走的。医生不想治好病,而只是想在病人身上施用自己掌握的一些技术或药物。也就是说,对西方医学来说,病人不再是他们服务的对象,而是他们手中产品的顾客:我有什么,你买什么,你的病好不好与我无关!最好是你的病在我的控制之下半不活地拖着,好让你长期不断地购买我的药品,在你的家产未完全归于我之前不要亡。
1845年前,美国的顺势疗法盛行,许多传统西医为了治好病人,有的投奔和使用顺势疗法治病了。为了巩固阵地,传统西医学会规定,凡是拿病历与顺势疗法医生商讨的,或者使用顺势疗法治病的医生,一律被视为不道德行为,开除会籍。100多年前的这个规定,反映了传统西医的目的,不是治好病人的病,而是聚成一个利益集团,在病人身上谋取利益。(本资料见陈树祯《顺势疗法》282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7月)传统西医学会是由传统西医医生和制药公司职工组成的利益团体。”(《现代医疗批判》第116页)
“为了控制医疗业,制药公司一直保持着对药物管理机构上层人物强大的影响力,这表现在,上述机构始终如一地排斥施行自然康复疗法的医生,排斥任何与正统的对抗疗法相违背的人员;许多这类政府机构的负责人,一旦退休,就会被各类制药公司高薪聘用。”(《现代医疗批判》第114页)
(这种做法传到日本,日本于前个世纪初,立法取缔中医;传到中国,中国也酝酿着立法取缔。最近学术界,有那么少数几个人又蠢蠢欲动,说中医理论是最大的伪科学,号召网上签名取缔中医。这种排异能力,如果背后没有权力和金钱作为后台,是动不起来的。)
通过控制研究经费,控制许多医生进行重大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经费,制药公司能够决定什么是发现,什么不是发现。它们对无助于销售药物的发现不感兴趣,若研究人员得出这类结论,那么就会很快发现自己研究经费短缺;这就是‘征服癌症战争’几乎毫无进展的原因所在,这也将是‘征服艾滋病战争’毫无进展的原因所在。”(《现代医疗批判》115页~116页)
这说明西方制药公司,并不是医学的陪衬,是为医学服务的。它借赞助之名,通过金钱,控制了医学的舆论导向,研究方向,它已经成了医学的主子。
“加州医生博登海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揭露出钱赞助的制药企业对临床研究的显著影响。药厂委托独立研究员进行研究时,会对研究结果进行施压、美化、修改等手段,博登海默询问的12名研究人员当中,有6位承认研究工作受到影响。研究成果不符合厂商期望的,不是完全不发表就是被动了手脚。”“在这段时期内,药厂偷偷写一篇结果相反的研究报告,来支持自己的立场。”“有部分研究人员发现药物有副作用,写进稿子里交给药厂,委托厂商看了之后会威胁这些提出拟订的医学人员将不再给予研究赞助,还发表一篇自己作的报告,对于副作用顶多一笔带过。另一种情况是研究人员认为受测药物完全没有疗效。药厂显然也心知肚明,便悄悄把报告塞进抽屉,永不见天日。”(《疾病发明者》第31页)
所以,尽管医生是从实际医疗中获得治病经验的,但是,西医从不承认病人是医生的老师。所以,病人在医院里,常受到医护人员的训斥:你是医生或我是医生?这句话,已经成为医生打发病人质疑的常用语了。因为,就现代医学而言,它经不起质疑,只能这样打发病人。
“现代‘科学的’医疗手段,主要依赖于化学药物,而药物最终又会损害病人的免疫系统。这既非秘密,也不是伟大的发现。几乎所有的医学文献都讨论会过这个问题。但今天它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世界上正面临着源于免疫系统普遍受损而发生的一场流行病。自二战以来,合成药已达到了其目的:在损害免疫系统的代价之上,病人身体差不多被抗菌素灭菌了,从而使艾滋病成了生命过程的最后一站。如果不付出一定的代价,免疫系统就不可能受到无休止的损害。这是自食其果。”(《现代医疗批判》第62页)以上是医学家哈里斯·L.库尔特(1825年——1895年)在其《艾滋病和梅毒的潜在联系》上说的。他认为艾滋病是因为人们过分使用化学药物、抗菌素等,损害了自身免疫功能引起的。因此可以说它不是感染性流行病,而是医疗行为导致的医源性疾病。这话也可能过偏,因为,它发现于自我毁灭的人群,应该说也是一种人为性的疾病,可以肯定,认为它会大规模传染,则是一种商业需要。医学被制药公司了!反过来说,这种也是西方医学的需要。因为一种方向性错误的医学单单依靠自身的学术成果在医学界断难长期立足,非嫁接“科学”舆论和市场运作早就定了。
笔者从西方医学中归纳出一个研究的特点:一些人患相似的症状了,他们使用解剖尸体的方法寻找致的原因,然后宣布他们的发现:这些人的某个部分或器官,假使与通常的不一样,例如萎缩或肥大,他们便武断地认为这就是亡的原因。因而马上开始研究如何使这个部位恢复与通常的一样。如果有个别人,因这样的治疗后,暂时地好了,就马上大做文章,大肆宣传,然后就有许多医生去观摩学习,直至应用。其时,没有人敢说这种见解是错误的。再如有几个发类似症状的人了,他们就预先设定为某种微生物感染,然后,就由一些微生物学家去寻找这些微生物,不管是病毒或细菌。在相同亡的几个人身上发现相同的微生物,就先预定这些就是致人亡的微菌。于是宣传这些微生物的可怕铺天盖地,并忙着研究制造相应的药物。直到许多人在接受治疗后,发现这种说法不对,才开始批判.但是,错误的治疗方法一旦已经被很多人使用上了,纠正是很困难的.医学具有极强的保守性,因为,使用这种治疗方法的人是以此维持生计发家致富的,西药财团则是全靠流水线生产大批量这些化学药发洋财的,他们不可能为了病人而放弃使用化上5~7载青春年华才学会并娴熟掌握的老方法,从而使自己丢了饭碗,没了钱途,断了财路。这就是医疗惯性所释放的力量。学会使用这种治疗方法的人是以此维持生计的,他们不可能不顾自己的生计不加以使用。这就会使医疗手段更新困难。病灶感染论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开始批判,到现在80多年过去了,仍有一些专家运用它来讲解致病的原因。再如癌症病毒论已在70年代被基因变异说推翻,但现在的化疗、放疗,仍作为治癌的主要方法。化疗、放疗是根据癌症病毒论产生的,目的是用它们来杀癌病毒。要是说过去不知道错误才使用它们,现在知道了为什么仍然丢不开?就是因为医疗的惯性力量所致。
最近,美国华裔学者张绪通博士撰文揭开了消灭中医的惊人内幕。他文章中所提及的美国人Hans Ruesch撰写的文章《洛克菲勒药品帝国的真相》(TheTruth about the Rockefeller Drug Empire:The Drug Story),清楚地告诉中国人,美国的洛克菲勒药品帝国早在1927年对中医做了些什么。张绪通博士说:"该文坦白地道出了缘由,洛克菲勒及其家族以学术基金会的名义,捐了一点钱给中国的医药界,美名其曰'帮助中国实现中药现代化、科学化和国际化',目的就是要中国人对自己的中医药学术的根源与体系产生怀疑,以至于厌弃。然后打出'拯救中医中药'的美名,以'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化'的幌子,达到彻底操纵、把控中国的中医药及其市场的目的,完全有他们的战略预谋。"在《洛克菲勒药品帝国的真相》一文中,作者写道:"洛克菲勒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在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以至于在1927年发起了国际教育基金会作为小洛克菲勒自己的个人慈善事业,还捐赠了两千一百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准备毫不吝惜地给予外国的大学和政客们,当然要附带各种条件。洛克菲勒过去一直对中国有着特殊的兴趣,由于美孚石油公司几乎是'中国油灯'用油的唯一供应者,因此他把钱用来设立中国医药基金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扮演着'伟大的白人教父'的角色,来向他卑微的孩子们传播知识。洛克菲勒基金会投资达四千五百万美元用来'西化'(实际是摧垮)中医。
医学院校被告知,如果它们想从洛克菲勒慷慨的赠予中得到好处,它们必须使五万万中国人民信服地把他们经过多少个世纪检验的安全、有效却又廉价的草药扔到垃圾箱里,让中国人民赞成使用美国制造的昂贵的有致癌、致畸作用的'神'药,当这些药致命的副作用再也掩盖不住的时候,则需要不断地用新药来替代。如果他们不能通过大规-模的动物实验来'验证'他们古老的针灸的有效性,这就不能认为有任何'科学价值'。西医对几千年来证实的针灸对人类的有效性毫不关心。
"但是***在中国执政以后,既然跟中国进行贸易已不可能,洛克菲勒一家也就对中国人民的健康突然失去了兴趣,并逐渐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向了日本、印度和拉丁美洲。"
此段论述,就将前面所述南京民国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刘瑞恒以及余云岫有关"废止中医案"的背景全盘托出。刘瑞恒曾是协和医学院的院长,、在协和医院治病期间他都在场。而协和医学院本身就是洛克菲勒直接投资创办的。所以,洛克菲勒的"要说服五亿中国人相信西医而把'安全、有效、廉价'的中医扔进垃圾箱"的资本阴谋就成为刘瑞恒的职责。他把这种职责从协和医学院带到了南京政府卫生部,并在1929年以行政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废止中医。此举虽然遭到当时全国中医的反对,南京政府也于国代会上撤销了"废止中医案",但是南京政府卫生部消灭中医的行政手段与体制已经建立,中医在此之后一直未得到重视。后经抗日战争、,中医受-尽了欺辱和摧残,一直在苦苦挣扎。
此后的新中国,刚刚把美帝国主义赶出去,是不可能得到洛克菲勒"捐款"的。但是,第一届卫生会议所制订的一整套阻碍中医发展的法规,却成为中医发展路上的一个个制度陷阱。中医落入这陷阱中,就如同一个活的、可以自主行动的人忽然被五花大绑,动弹不得了。我们相信,这一制度陷阱与远在大洋彼岸的那个资本阴谋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授受关系。但诡异之处也正在于此二者的态度和行为方案竟如此的意合神契!可见洛克菲勒策划的"以华制华"的阴谋是多么巧妙,不给钱也同样达到了消灭中医的目的。建国之初卫生部消灭中医的政策实行了整整三年,从此打下了卫生部门在认识上蔑视中医和行政上歧视中医的基础,实行了一条没有洛克菲勒的洛克菲勒路线。
从贺诚讲话到卫生部制订的一系列消灭中医的政策法规,完全是打着"中医科学化"的旗号进行的。中医科学化、现代化是洛克菲勒为消灭中医而设计的一个阴谋、一个陷阱。它是洛克菲勒教育基金会捐资的附加条件,即"帮助中国实现中药现代化、科学化和国际化"。它先是强蛮地给中医加上一把伸缩无定的、所谓"科学"的标尺,并教会你习惯于用这标尺去丈量中医。然而,你学会的只是技术性地丈量,而那标尺的伸缩幅度,却是由它来调定的。结果,你手里似乎有了一把尺子,但那尺子事实上永远也不属于你,这就是洛克菲勒阴谋的最吊诡之处!
大凡学习西医的人和西医化的人对洛氏的阴谋不但没有认识,反而认为中医就是不科学,就是要淘汰,并相信洛氏帮助中医实现现代化是真诚的、可信的。这又说明洛氏消灭中医的阴谋是多么的"英明"、有远见。
"中医现代化"在如今被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越叫越响,大有压倒一切之势。因为有了贺诚、王斌被撤职的前车之鉴,消灭中医的行为变得隐蔽起来。一般人从报纸新闻上总是认为中医是被重视的,然而却不知中医实际上在行政上、法律上是被压制的。
农业新型杀菌剂-超氧银的作用和应用分析
微波辐射在天然药用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陈业高, 海丽娜, 毕先钧 - 微波学报, 2003 - cqvip.com
... 页数: 共5页. 页码范围: 85-89页. 关键词: 微波辐射 药用植物 活性成分 应用 微波提取. 学科分类:
TQ460.2[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制药化学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物理化学过程及设备]. 相关文章:
植物源抗菌、杀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综述)
Research Progress on Antibiotic Active Materials of Plant
添加成功!
您可以在“我的服务”中查看您添加的引用通知列表,并且配置获取通知的方式。
关闭
下载PDF阅读器本文综述了目前具有杀菌、抗菌活性的植物资源及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鉴定方法,阐述了具有杀菌、抗菌活性的主要成分,并提出了植物源杀菌剂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方向.
作 者: 吴新安 花日茂 岳永德 朱有才
作者单位: 吴新安,花日茂,岳永德(安徽农业大学植保系,合肥,230036)
朱有才(安徽省农垦集团)
刊 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002 29(3)
分类号: S482.292
杜鹃花科植物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钟国华, 胡美英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蕨类植物的活性成分研究进展赵莉, 杨文钰 - 中药材, 2004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厚朴叶中抑菌活性成分鉴别及其防病效果赵纯森, 黄俊斌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4 - cqvip.com
南瓜中降血糖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功能性质的研究评论推荐
下载全文收藏本文
张拥军[1] 姚惠源[2] 等
[1]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34 [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214036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2年第28卷第6期
核心期刊论文速发快发(点击进入)
国家级期刊论文快速发表(点击进入)
摘 要:为探寻南瓜中对正常及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有影响的有效成分,本实验采用新的分离工艺从南瓜粉中提取得到南瓜粗多糖(PP),用DEAE分级获得3个组分,收集的主导组分经过Sephadex G-100柱分级,以小白鼠血糖值作为筛选活性成分的指标,收集有活性的细分(PP-CG)经Sephadex G-200证实为单一峰。气相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及鼠李糖。高效液相色谱证明其为杂多糖,分子质量为1.16×10^5u。
页 数:共4页
页码范围:32-35页
关 键 词:南瓜 降血糖活性成分 提取 功能性质 南瓜多糖 单糖组成
学科分类:R282.71[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材 > 各类药材 > 植物药] R284.2[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化学 > 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
植物源抑菌活性成分研究新进展评论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全文收藏本文
吴传万[1] 杜小凤[1] 徐建明[2] 王伟中[1]
[1]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江苏淮安223001 [2]江苏省植物生长调节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淮安223001
《西北农业学报》
2004年第13卷第3期
核心期刊论文速发快发(点击进入)
国家级期刊论文快速发表(点击进入)
摘 要:评述了近年来源于植物中的具有抑(杀)菌作用的化学成分,其结构类型涉及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苷类、皂甙、醌类、香豆素、木脂素、芪类、胺类、酯类、酚类、醛类、醇类、甾类、有机酸及精油类等化合物,分析了在开发植物源杀菌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与侧重点。
砂地柏果实中杀虫活性成分研究余向阳, 张兴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 cqvip.com
金花茶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及其含量测定陈全斌, 湛志华, 义祥辉, 沈钟苏 - 广西热带农业, 2005 - cqvip.com
紫花苜蓿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61.133.213.161 [PDF]卢成, 曾昭海, 张涛, 戚志强, 胡跃高 - 61.133.213.161
盾叶薯蓣灭钉螺活性成分的研究崔天义, 张丽红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8 - cqvip.com
花椒属植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近况王宇, 王钊 - 中草药, 2002 - cqvip.com
[PDF] 枳实活性成分的研究ynsdc.org [PDF]彭国平, 牛贺明, 徐丽华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 ynsdc.org
何首乌毛状根培养及其活性成分的产生王莉, 程克棣 - 生物工程学报, 2002 - cqvip.com
[引用] 卫矛科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涂永强, 吴大刚 - 科学通报, 1992 - cqvip.com
苦皮藤假种皮中的杀菌活性成分研究杨征敏, 王明安 - 农药学学报, 2001 - cqvip.com
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不同测定方法比较姚开, 何强, 吕远平, 石碧 -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2 -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瑞香狼毒中杀虫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初步分离张国洲, 赵善欢 - 青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 - cqvip.com
黄芪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聂小华, 史宝军, 敖宗华, 尹光耀, 金坚, … -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食品与 …, 2003 - cqvip.com
[PDF] 应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法提取中药活性成分非瑟酮dicp.ac.cn [PDF]李礼, 胡树国, 何锡文, 李文友, 陈朗星, … - 高等学校化学 …, 2006 - proteomics.dicp.ac.cn
[PDF] 金银花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及其应用cdutcm.edu.cn [PDF]葛冰, 卢向阳, 易克, 田云 -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4 - jpkc2.cdutcm.edu.cn
累了 够20个了吧
酒炙数据考(二)续断
超氧银外观为无色无味、如水般透明液体,完全溶解于水,没有任何毒性和残留,是一种新型杀菌和抑菌材料,是多组分杀菌剂,协同微动作用,具有强力的杀菌作用和抑菌功效。
一、超氧银的主要特点:
强力广谱杀菌,超氧银能够杀灭真菌、细菌、病毒等所有类型微生物,对传统杀菌技术有突破性变革。
食品级,完全生态环保。超氧银没有任何毒性,作用完毕后分解为氧气和水,痕量存的银离子是不可见的,且具有持久抑菌功效。银离子属于亲生物体金属,对人和植物均是有益成分,在生物体中也不会有积存。
不产生耐药性,超氧银拥有独特的两相原理,使病原微生物无法产生耐药性。
持久稳定,超氧银十分稳定,原包装存储可达到5年的存储期。
二、超氧银作用原理:
在银的催化作用下,超氧活性自由基攻击病菌细胞壁,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同时,银与微生物细胞酶结合使微生物细胞失去活性,银与细菌蛋白结合使病原体停止复制和代谢。
三、超氧银杀菌细致分析
元素氧(O2)1,超氧分离出来的物质会氧化微生物的细胞膜,从而使其变性和破坏。银离子2,增强了这种效应。银离子与特定蛋白质的二硫键结合,使蛋白质失活或沉淀。
杀菌种类
超氧银具有令人信服的杀菌效果,能够同时杀灭所有类型的微生物。奥克泰士超氧银能够杀灭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包括细菌芽孢)、病毒、酵母菌、真菌和原生动物。超氧银作用经过270多项测试和验证(由国际知名检测机构、实验室和大学进行)。奥克泰士超氧银经过VAH(德国应用卫生协会)验证并注册。
部分经测试的微生物:
真菌:黑曲霉、白色念珠菌、须发癣菌、绿霉菌、真菌孢子及菌丝等。
细菌: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嗜肺军团菌、结核分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萄球菌/MRSA、粪链球菌、伤寒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
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HIV-1、甲型流感病毒(包括H5N1)、痘病毒、诺如病毒、多瘤病毒等。
原生动物:阿米巴原虫、纤毛虫、隐孢子虫、线虫类等
四、超氧银的起源及意义
超氧银在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BUDICH成功研制,其开发目的是解决传统杀菌产品效力低、具有毒性和残留的问题。超氧银出现标志了杀菌行业从低效、毒性的境况开始走上生态、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阶段。超氧银在2015年由德国引进到中国并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
五、超氧银的应用领域
由于超氧银的卓越品质,所以其拥有十分宽广的应用。超氧银的生态、高效的自身特性,在农业种植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
蔬菜大棚
花卉、农艺
果树
中药材种植
水培、无土种植
土壤消毒杀菌
植物组织培养(无菌体系建立、外植体消毒)
果蔬采摘后的杀菌防腐处理
续断
现代研究表明续断经酒炙后,可引药向外行散,增强通血脉之效,在治疗跌扑毁伤、筋骨疼痛、风湿痹痛上,有生品无法比拟的效果, 临床上酒炙品应用最为广泛。目前对于续断炮制的物质基础研究多集中在三萜皂苷 微量元素的研究上,对其挥发油的研究报道较少, 而中药的功效是由多个组分协同发挥药效的, 仅仅从续断中皂苷和无机元素来研究是不够的。续断生品和酒炙品共有的成分有 8个,分别为异戊醛、己醛 2-戊基呋喃、右旋柠檬烯、癸醛 、丁香酚、1-石竹烯 十五烷, 两者含有的共有成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性成分总量的58.66%和40.70%,其中丁香酚是共有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 ( 生品占28.37%,酒炙品占6.76% ) 续断生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较高,如丁香酚 右旋柠檬烯在生品挥发性成分中占39.28%; 经酒炙后,挥发性成分种类少于生品,含量也明显降低。以峰面积为考察指标, 酒炙后续断中丁香酚 右旋柠檬烯和 1-石竹烯的相对含量分别仅占生品的11.60%、29.71%、27.98%,生品中含有的芳樟醇在酒炙品中未检测出,而很多醛类成分在酒炙品中被检测出, 推测可能是酒炙辅料黄酒中成分或续断中挥发性成分在炒制加热过程新产生成分,在续断酒炙品中还检测出了2,6-二甲基吡嗪、2-乙基- 6-甲基吡嗪等吡嗪类成分和5-甲基呋喃醛等呋喃类成分。呋喃和吡嗪类成分具有浓郁的芳香性气味,被广泛运用于药物合成及食用香料等领域。由实验可知,续断酒炙品较生品具有香气,推测可能是醛类、吡嗪、呋喃类引起的, 而萜类成分较生品明显降低,推测可能是由于高温炒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挥发或被氧化分解所致。续断生品和酒炙品中挥发性成分大多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丁香酚有抑菌、麻醉、解热、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右旋柠檬烯具有抗肿瘤活性,并成量效关系,芳樟醇具有镇痛抗炎的药理活性。酒炙品中新产生成分 5-羟甲基糠醛( 5-HMF) 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这为续断酒炙品具有调血脉,除痹痛的功效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本试验表明续断炮炙前后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 临床使用时应加以区别。
续断古代炮制的方法很多, 始载于南北朝刘宋时代, 主要包括净制、 切制、 酒制、 米泔制、 焙制、 面制、 炒制等。南朝宋时有酒浸焙制, 唐代有米泔浸制, 宋代有酒浸炒、 酒浸, 元代有面水炒制, 明代增加了酒洗、 酒拌、 酒蒸、 炒制等, 清代有酒洗蒸、酒煎制。酒制又包括酒焙、 酒炒、 酒浸、 酒洗、 酒拌、 酒蒸、 酒煎等。在古代炮制方法中, 以酒制法为主, 续断酒炙后可引药上行、 行散, 增强通血脉、 强筋骨的功效。酒炙品以文火炒续断,颜色至微黑或灰褐色,略有酒气,辅料黄酒用量多以100∶10和100∶15为度,加酒形式以 “先拌匀、 后闷润至透” 为主,北京对闷润时间进行了量化, 为1~2 h。盐炙品以文火炒续断,颜色至黑褐色,味微咸,辅料盐用量多以100∶2为度,加盐形式以“拌匀、 闷润至透” 为主。、 1995年以及之前的?《中国药典》 只收载生续断,均强调洗净润透、切薄片。2000年版和2005年版 《中国药典》开始收载续断酒炙品和盐炙品:酒炙时用文火炒颜色至微带黑色,辅料黄酒用量为100∶10为度,加酒形式以拌匀、闷透;盐炙时用文火炒干,辅料盐用量为100∶2为度,加盐形式以盐水拌匀、闷透。2000年版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新增生续断浸出物测定项目,不得<45.0%。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酒炙时辅料黄酒用量变为 “100∶10~20”,续断片增加含量测定(川续断皂苷Ⅵ>1.5%)、鉴别、检查(水分<15%,总灰分<12%,酸不溶性灰分<3%)3个项目,酒炙品和盐炙品也增加了上述3个项目,而且盐炙品还增加了性状标准 (表面黑褐色)。大部分教材均要求续断酒炙时黄酒被吸尽后,再用文火进行炒制,辅料黄酒用量为100∶10或100∶12为度,加酒形式以拌匀、闷透。续断盐炙时,大部分教材要求用文火炒干,1985年版教材要求炒至黄黑色。辅料盐用量均为100∶2为度,加盐形式以盐水拌匀、闷透。在质量要求方面,2007年版和2008年版教材均要求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45.0%,而2012年版教材增加了水分(不得<10.0%)、 总灰分(不得>12.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3.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45.0%)、川续断皂苷Ⅵ(不得<1.5%)这些标准,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标准一致。
张丹等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炒制温度、用盐量、闷润时间和炒制时间进行考察,优化续断盐炙工艺,得到最优盐炙条件为500g续断药材,加10g盐水浸润45min,在150 ℃条件炒制8min。许腊英等使用正交设计法对续断酒炙工艺条件如黄酒用量(10%、20%、30%)、 炒制温度 (150 ℃、170 ℃、190 ℃)、炒制时间 (6 min、8 min、10 min)进行优化, 得到最佳酒炙工艺为:续断片用10%的黄酒浸润,下锅温度150 ℃,炒制6 min。陈华曦应用正交试验法和方差分析对续断水洗工艺进行优化,最佳水洗工艺为5倍量水、水洗4次、洗3 min;最佳干燥工艺为60 ℃烘制17 h;最佳酒炙工艺为在150 ℃条件下用10%黄酒炒炙6 min。宋丽采用正交试验法,选择不同黄酒用量(10%、 15%、 20%、25%)、酒炙温度 (100 ℃、130 ℃、160 ℃、190 ℃)和酒炙时间(6 min、8 min、10 min、12 min)对酒炙工艺进行优化,最后得到最优酒炙条件为:在100 ℃条件下用10%黄酒炒制6 min。金奇等对续断盐炙过程中多个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不同盐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炒药机转速,得到最优盐炙条件为100 kg续断用2 kg食盐,在转速40r/min且温度210 ℃下炒制12min。
陈旭等前期研究比较了炮制对续断抗凝血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续断不同炮制品均具抗凝血作用,以酒炙续断的作用最强。同时还进行了炮制品的镇痛和抗炎药效测定。研究结果显示,酒续断镇痛效果最好,盐续断和生品镇痛效果一般;酒续断抗炎效果最好,生品次之,盐续断最差。炮制对续断成分和药效作用影响的结果显示,续断经酒炙后对续断皂苷等成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酒炙后活血通络作用明显增强。
陈华曦对生续断和酒续断水煎液的镇痛抗炎作用差异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皆有镇痛作用,但是酒续断的镇痛作用更强。抗炎结果显示,两者都能抑制小鼠耳廓炎症和肿胀,无明显差异。辛继兰等制备了续断酒炙品、清炒品、盐炙品,并比较3种炮制品和生品的镇痛、抗炎和消血肿作用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酒续断的镇痛效果和抗炎效果最好,可能与酒的行散作用有关;而盐续断的消血肿作用最好,可能与盐的软坚散节作用有关。Li F等利用脂多糖 (LPS)诱导RAW264.7细胞模型筛选中药中的抗炎成分发现,续断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从而进一步对其进行分离,得到21个单体化合物,并对这些单体化合物进行炎症测试。研究结果显示,dipasperoside A、咖啡酸、续断苷A、续断苷B、川续断皂苷Ⅵ、4′-O-乙酰基续断皂苷Ⅵ、续断皂苷A这7个化合物具有抗炎活性, 其中dipaspero-side A和川续断皂苷Ⅵ活性最好,由此推断这两个成分是续断中的主要抗炎成分。
Kim BS等报道续断二氯甲烷部分对人肺泡、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续断二氯甲烷部分可以明显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蛋白表达骨涎蛋白和骨钙素。研究结果显示,二氯甲烷部份具有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潜能。此外,从二氯甲烷部分分离到单体化合物常春藤3-O-(2-O-乙酰基)-α-L-阿拉伯吡喃糖苷,也能明显增加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蛋白表达水平的骨涎蛋白和骨钙素。以上研究结果显示,续断二氯甲烷部分和单体常春藤3-O- (2-O-乙酰基)-α-L-阿拉伯吡喃糖苷在骨再生方面可能有临床应用前景。
Zhou YQ等[制备了川续断的5个不同组分(生物碱、挥发油、皂苷、 环烯醚萜苷和多糖), 以Aβ25-35诱导PC12细胞为模型,研究5个不同组分对β-淀粉样肽诱导的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皂苷组分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作者对皂苷组分进行了液相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川续断皂苷Ⅵ。进一步对川续断皂苷Ⅵ及其常春藤苷元单独进行活性测试, 结果显示,川续断皂苷Ⅵ有明显的活性,而其苷元没有活性。
据报道,从川续断根部分离得到马钱苷酸乙酯、绿原酸、咖啡酸、马钱苷、茶茱萸苷、丁香树脂醇-4′,4′ ′-O-双葡糖苷、 asperosaponin A、asperosaponin B、asperosaponin C等, 其中马钱苷酸乙酯、马钱苷、茶茱萸苷、asperosaponin A、asperosapon- in B、 asperosaponin C具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可以抑制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Jiang WL等研究了川续断皂苷Ⅹ抗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潜在机制,给予10 mg/kg剂量的川续断皂苷Ⅹ,大鼠心肌抗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梗体积减少,血流动力学改善,心肌损伤程度减少。此外,川续断皂苷Ⅹ可以降低大鼠血清促炎症因子,减少高迁移率族蛋白B1、 IκB-α的磷酸化和NF-κB在缺血心肌组织中的表达。
Song JS等报道,中药提取物可能会有引起血栓的风险,所以对21种中药提取物进行筛选, 试图发现具有促血小板凝血活性和促血栓形成风险的中药。研究结果显示,续断提取物有促凝血活性。作者使用液相对续断提取物进行表征,发现10个化合物,其中续断皂苷C的促凝血作用最强。
Liu JJ等报道,续断皂苷Ⅻ和续断皂苷ⅫⅠ具有促进UMR106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在4 μm浓度下提高UMR106细胞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而碱性磷酸酶是成骨细胞分化早期和中期的关键物质。研究结果显示,续断皂苷Ⅻ和续断皂苷ⅫⅠ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Jung HW等用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模型,研究续断水提物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的疗效。在造模后的21 d,续断水提液按50 mg/kg和100 mg/kg提取物灌胃给药,43d后,处小鼠, 取血样和关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 续断水提取物给药组小鼠的关节炎得分明显降低,血清抗Ⅱ型胶原 IgG 2α抗体、前列腺素、TNF-α、IL-1β和IL-6等指标也明显降低。此外,从病理组织切片中观察到续断水提取物给药组小鼠的关节构筑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结果显示,续断水提取物具有较好的关节炎治疗效果。
许建安采用常规抗炎模型 (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镇痛模型(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 等实验研究续断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100g/kg剂量续断水煎液对大鼠耳廓肿胀度抑制率为45.2%, 60g/kg剂量续断水煎液给药后,大鼠足跖肿胀度明显减轻,10 g/kg剂量续断水煎液对大鼠肉芽组织增生抑制率达到44.8%, 2g/kg剂量续断水煎液给药可以明显增加大鼠痛阈时间,对大鼠扭体抑制率为55.8%。以上研究结果显示,续断水煎液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镇痛效果。
武密山等研究川续断皂苷Ⅵ对骨骼干细胞分化成熟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 1μm和10μm浓度川续断皂苷Ⅵ可以明显提高成骨细胞中骨钙素含量和增强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此外,川续断皂苷Ⅵ明显增加核结合因子α-1 (Cbfα-1)mRNA的表达,而 Cbfα-1是调节骨钙素基因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因此,续断皂苷Ⅵ主要通过调节Cbfα1、骨钙素、碱性磷酸酶起到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