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洗手液大全

痹痛消本草抑菌液-痹痛消胶囊

痹痛消本草抑菌液-痹痛消胶囊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药瓜蒌皮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药瓜蒌皮功效与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瓜蒌的功效与作用2、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3、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什么4、瓜萎皮是中药吗?有什么功效?5、生瓜蒌的功效与作用瓜蒌的功效与作用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1.抗菌

瓜蒌皮煎剂可抑制各种常见的细菌,例如:肺炎球菌、金葡萄球菌等。

但对光合细菌的生长却起促进作用。

2.消肿散结

3.抑制癌细胞

有研究发现瓜蒌子汇总的挥发性油脂对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瓜蒌的水煎剂可抑制宫颈癌细胞。

4.治疗咳嗽

瓜蒌对于治疗咳嗽有着很好的功效,因为它的果实能够滋养喉咙。

对于喉咙的干燥、火气大等症状有着明显的缓解作用。

5.降糖

瓜蒌子油具有降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的作用,其降血糖的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清胰岛素含量、降低血清的NO和NOS水平有关。

从瓜蒌的根部中分离得到5种瓜蒌多糖,发现均有降血糖作用。

主要成分为瓜蒌多糖。

6.治疗哮喘

瓜蒌的根茎如果用于中药材的配方的话,可以很好的治疗哮喘的病症。

很多人都会把这种植物的根茎拿来泡水喝,都能获得不错的效果。

上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了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可以发现瓜蒌是非常优质的一种中药材,所以在生活中可以经常吃瓜蒌,好处极大,特别是可以帮助我们起到保健的作用。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也许很多人对瓜蒌的东西还不足够了解,实际上,这已经成为很珍贵的中药材了,这种中药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希望能帮到你。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

2、肺热咳嗽,痰浊黄稠。

3、胸痹心痛,乳痈、肺痈、肠痈肿痛。

瓜蒌的药用价值

瓜蒌入药部分为全果(含瓜蒌)、天花粉(根块)、蒌皮、蒌籽四部分。

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耐缺氧,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消化系统有抗溃疡、泻下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瓜蒌药性、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径,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痛疮肿毒。

主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

全瓜蒌:清热散结、润肺化痰,滑肠通便。

瓜蒌皮:清肺化痰,宽胸利气。

目前已开出瓜蒌皮针剂、瓜蒌皮中成药系列。

瓜蒌根(天花粉):降血脂、防动脉硬化、促进细胞生长、防治贫血、抗辐射,常食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天花粉针剂临床应用中对中期妊娠、、过期流产的引产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瓜蒌籽:其味润绵、催补母乳、滋补美容、健胃润肺、润肠通便、利压、宽胸、安心养神、抗菌强身、对离体绒癌细胞的增殖和艾滋病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瓜蒌籽含不饱和脂肪酸16.8%,蛋白质5.46%,并含17种氨基酸,三贴皂甙,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16种微量元素。

食用瓜蒌籽,有扩张心脏冠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绒癌细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有辅助疗效;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并有瘦身美容之功效。

瓜蒌的栽培技术

1、繁殖

分根繁殖:方法3月中下旬挖取3-5年生断面白色新鲜的健壮雌株的老根,分成7-10cm的小段,穴栽,浇足水,约10余天出苗,每年结合中耕施追肥2—3次。

种子繁殖:方法9—10月采收果实,待果皮稍软,取出种子以草木灰拌种擦去果肉,干藏过冬;亦可带果梗悬挂于通风处。

冷床育苗在早春进行,将种子尖头插入土中,常喷水保持苗床湿润、待种子萌动时,开始通气,床温控制在22℃左右,约10日后出土,见真叶伸出即可上盆或分栽培育。

直播在4月进行,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之地,开穴施足基肥,穴距30x40厘米。

覆土后点播种子,再盖厚2厘米泥,约半个月出土,当有真叶2片时每穴留苗1株,待蔓长至50厘米时插引杆。

2、田间管理

栽种后,每年春、冬季各中耕除草1次。

每次中耕除草后,均结合施肥。

当茎蔓生长至30cm以上时,需搭棚架引蔓上架。

茎蔓上架后,注意修枝打杈,去掉弱蔓、徒长茎蔓,过多腋芽分枝,促使养分集中,以利结果。

开花结果期应进行人工授粉,重施基肥。

3、病虫防治

虫害有黄守瓜,成虫5月开始咬食叶片,幼虫蛀食根部。

幼期可用30倍烟碱水灌根。

瓜蒌透翅蛾,月开始蛀食茎蔓,引起整枝枯。

瓜蚜,为害幼嫩心叶。

还有黑足黑守瓜等为害。

4、采收加工

瓜蒌栽后2年~3年开始结果,因开花期较长,果实成熟不一致,需分批及时采摘。

然后将果实悬于通风处晾干,即为全瓜蒌。

将鲜瓜蒌果实用刀切开,将种子取出晾干,即为瓜蒌种子,皮为瓜蒌皮,将根挖出晒干即为天花粉。

猜你喜欢:

1.半夏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2.瓜蒌的繁殖方法和田间管理

3.中药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配伍

4.半夏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是什么

5.草药大全功效和作用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什么瓜蒌又叫做帮天撤、山金匏、药瓜皮,为葫芦科植物栝楼和中华栝楼的果实。

瓜蒌也是一种中医常用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那么瓜蒌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一、润肠通便的功效

瓜蒌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瓜蒌仁质润多油,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肠实热、肠燥便秘等,常配火麻仁、郁李仁等同用,具有很好的疗效。

二、清热化痰的功能

瓜蒌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

瓜蒌甘寒清润,有清肺化痰的功效,可用用于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咯出之证的治疗。

三、消痈散结的作用

瓜蒌具有消痈散结的功效。

可用于肺痈,肠痈,乳痈的治疗。

瓜蒌能消肿散结,还可用于治疗肺痈咳吐、脓血、肠痈、乳痈等,效果非常不错。

四、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瓜蒌含致泻物质,有泻下作用。

瓜篓乙醇提取物对幽门结扎、5-羟色胺、盐酸乙醇造成胃黏膜损伤有抑制作用,瓜蒌乙醇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造成的小鼠回肠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五、抗菌作用

瓜蒌具有抑菌的功效。

试验证明,瓜蒌煎剂或浸剂对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肠内致病菌,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另外,瓜蒌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及星型奴卡菌等皮肤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六、抗癌作用

瓜蒌还具有很好的抗癌功能。

瓜蒌煎剂及瓜蒌皮和瓜蒌仁的提取物对小鼠腹水癌细胞有杀灭作用,所以瓜蒌也被广泛用于医药领域,具有很大的意义。

以上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关于瓜蒌的功效与作用,瓜蒌的作用和功效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

瓜蒌的药用价值很高,对治疗人体的一些疾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处的。

瓜蒌的药用偏方

1、治痰嗽:黄熟瓜蒌一个。

取出子若干枚照还去皮杏仁于内,火烧存性,醋糊为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临卧时,白萝卜汤送下。

(《鲁府禁方》)

2、治喘:瓜蒌二个,明矾一块,如枣子大,入瓜蒌内,烧煅存性,为末。

将萝卜煮烂,蘸药末服之,汁过口。

(《普济方》:栝蒌散)

3、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两升,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汤)

4、治肺痿咳血不止:瓜蒌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为末。

每用一捻,以猪肺一片切薄,掺末入内,炙热,冷嚼咽之,日二服。

(《圣济总录》)

5、治吐血:瓜蒌取端正者,纸筋和泥通裹,于顶间留一眼子,煅存性,地坑内合一宿,去泥捣罗为散。

每服三钱匕,糯米饮调下。

(《圣济总录》:黑神散)

6、治消渴热或心神烦乱:黄肥瓜蒌一颗,以酒一中盏洗,取瓤,去皮、子,煎成膏,入白矾末50克,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十丸。

(《圣惠方》)

7、治小儿黄疸,脾热眼黄,并治酒黄:瓜蒌青者焙为末。

每服5克,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临卧服,五更泻下黄物立可。

(《普济方》:逐黄散)

8、治肺燥热渴,大肠秘:九月、十月间熟瓜蒌取瓤,以干葛粉拌,焙干,慢火炒热,为末。

食后、夜卧,以沸汤点三钱服。

(《本草衍义》)

瓜蒌薤白半夏汤

药物组成

栝蒌实12克,薤白、半夏各9克,白酒70毫升(非现代之白酒,实为黄酒,或用醪糟代之亦可。

)

方歌

栝蒌薤白半夏汤,祛痰宽胸效显彰;三味再加酒同煎,宽胸散结又通阳。

主治

痰盛瘀阻胸痹证。

症见胸中满痛彻背,背痛彻胸,不能安卧者,短气,或痰多粘而白,舌质紫暗或有暗点,苔白或腻,脉迟。

药方用法

水煎分三次温服(成人常用剂量:5剂)

临床运用

本方现代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乳腺增生、慢性阻塞性肺病、创伤性气胸、老年咳喘、慢性支气管肺炎、慢性胆囊炎等属上述证机者。

有报道用本方加丹参、三七、檀香等治疗冠心病;。

加浙贝母、芥子、乳香、没药治疗乳腺增生;加紫菀、款冬花等治疗老年咳喘;加杏仁、石菖蒲、射干、紫菀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加枳壳、大腹皮、葛根、丹参等治疗慢性胆囊炎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1.半夏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2.瓜蒌的繁殖方法和田间管理

3.中药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配伍

4.半夏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是什么

5.草药大全功效和作用

瓜萎皮是中药吗?有什么功效?瓜萎皮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萎的成熟果皮及种子。

别名;瓜萎皮、全瓜萎、瓜萎仁、括萎。

处方用名:瓜萎、全瓜萎、瓜萎仁、瓜萎皮。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化痰、宽中散结、润肠通便。

主治及应用

1.肺热咳嗽,痰黄稠难咳出;肺痈咳吐脓血。

常合知母、浙贝母、银花、鱼腥草。

2.胸痹胁痛。

常合薤白、半夏、枳壳。

3.乳痈初起。

常合蒲公英、连翘、陈皮。

4.肠燥便结。

合火麻仁、桃仁。

单用萎仁或合用杏仁治肺热痰郁之便秘。

用量:全瓜萎12-30克

瓜萎皮6-12克

瓜萎仁6-15克

瓜萎霜6-15克。

成分:含三萜皂甙、有机酸、树指、糖类脂肪油等。

萎仁含脂肪油。

药理研究;瓜萎及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醇提取物有抗癌作用。

参考文献:中药网

生瓜蒌的功效与作用生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生瓜蒌的功效与作用,瓜蒌可能我们不太能了解是什么东西,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就算我们接触到但是我们不是专业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

下面介绍生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生瓜蒌的功效与作用1

瓜蒌的功效

清热化痰

用于痰热咳喘。

本品甘寒清润,有清肺化痰之功,用于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咯出之证。

可单用,临床常配知母、浙贝母等同用。

若痰热内结,咳痰黄稠,胸闷而大便不畅者,又可配以黄芩、胆南星、枳实等,如清气化痰丸。

在临床实践中,用它熬水治咳嗽很有效,特别是针对有痰的阵咳等。

利气宽胸

用于胸痹、结胸。

本品既能清化痰热,又能宽胸散结,故可通利胸膈之痹塞,为治胸痹、结胸要药。

治痰浊痹阻,胸阳不通之胸痹,可配薤白、半夏同用,如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半夏汤。

治痰热结胸,胸膈痞满,按之则痛者,则配黄连、半夏,如小陷胸汤。

消痈散结

用于肺痈,肠痈,乳痈等。

本品能消肿散结。

治肺痈咳吐脓血,配鱼腥草、芦根等同用。

治肠痈,则配败酱草,红藤等同用。

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可配蒲公英、银花、牛蒡子等同用。

润肠通便

用于肠燥便秘。

瓜蒌仁质润多油,有润肠通便之功,用治胃肠实热、肠燥便秘者,常配火麻仁、郁李仁等同用。

瓜蒌的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瓜蒌皮水煎剂对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实验表明:瓜蒌皮水煎剂提前腹腔注射,能预防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颤;亦可明显提高哇巴因诱发豚鼠室性心动过速的阈剂量;能使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的潜伏期延长,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瓜蒌皮水煎剂给正常大鼠腹腔注射,能明显延长心电的P-R、Q-T、R-R间期。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瓜蒌含致泻物质,有泻下作用。

瓜蒌皮的泻下作用较弱;瓜篓仁所含脂肪油致泻的作用较强;瓜篓霜的致泻作用较为缓和。

瓜篓乙醇提取物对幽门结扎、5-羟色胺、盐酸乙醇造成胃黏膜损伤有抑制作用,瓜蒌乙醇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造成的小鼠回肠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瓜蒌煎剂或浸剂对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肠内致病菌,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此外,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及星型奴卡菌等皮肤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抗肿瘤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瓜蒌煎剂及瓜蒌皮和瓜蒌仁的提取物对小鼠腹水癌细胞有杀灭作用。

瓜蒌皮的体外抗癌效果比瓜蒌仁好,且以60%乙醇提取物作用最强。

从瓜蒌皮的醚浸出液中得到的类白色非晶体性粉末亦有体外抗癌作用,而子壳和脂肪油均无效。

动物实验表明:瓜蒌对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腹水癌的作用不明显。

其他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瓜蒌注射剂能显著抑制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TXA2的合成,其作用强度与剂量有关。

瓜蒌注射剂腹腔注射,亦能显著降低因冠脉结扎1小时,再灌23小时后血小板最大聚集集率和血小板最大聚集速率。

瓜蒌的有效成分栝楼酸对胶原、二磷酸腺苷和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浓度依存性抑制作用。

瓜蒌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与抑制血小板环氧合酶活性及减少TXA2的形成有关。

瓜蒌的水提取物给兔灌胃可使血糖升高,而对肝和肌糖原没有明显影响。

瓜蒌皮所含的氨基酸有祛痰作用。

瓜蒌的治病验方

生瓜蒌的功效与作用2

葫芦科

秋末果实变为淡黄时采收,悬挂通风处阴干。

植物形态

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

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

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

茎有棱线,卷须2~3歧。

叶互生,叶片宽卵状心形,长宽相近,5~14cm,3~5浅裂至深裂,边缘常再分裂,小裂片较圆,两面稍被毛。

雄花生于上端1/3处,3~8朵成总状花序,有时单生,萼片线形,花冠白色,裂片扇状倒三角形,先端流苏长1.5~2cm;雌花单生,花梗长约6cm。

果实椭圆形至球形,长7~11cm,果瓤橙。

种子扁椭圆形,长11~16mm,宽7~12mm。

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分布状况

生于山坡、草丛、林缘半阴处。

主产山东、河南、河北。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卷十八载:瓜蒌“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止消渴、利大便、消痈肿疮毒”。

瓜蒌籽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手面皱”。

瓜蒌为药食兼用产品,其根块,全瓜蒌、蒌皮、蒌仔均可入药,其中根块、蒌仔又是营养食品和保健食品的理想用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药食瓜蒌入药部分为全果(含瓜蒌)、天花粉(根块)、蒌皮、蒌籽四部分。

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耐缺氧,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消化系统有抗溃疡、泻下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瓜蒌药性、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径,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痛疮肿毒。

主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

全瓜蒌:清热散结、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实用中草药大全353页记载)。

瓜蒌皮:清肺化痰,宽胸利气(实用中草药大全353页记载)目前已开出瓜蒌皮针剂、瓜蒌皮中成药系列。

瓜蒌根(天花粉):降血脂、防动脉硬化、促进细胞生长、防治贫血、抗辐射,常食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实用科技2003年第10期页)。

天花粉针剂临床应用中对中期妊娠、、过期流产的引产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瓜蒌籽:其味润绵、催补母乳、滋补美容、健胃润肺、润肠通便、利压、宽胸、安心养神、抗菌强身、对离体绒癌细胞的增殖和艾滋病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瓜蒌籽含不饱和脂肪酸16.8%,蛋白质5.46%,并含17种氨基酸,三贴皂甙,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16种微量元素。

食用瓜蒌籽,有扩张心脏冠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绒癌细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有辅助疗效;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并有瘦身美容之功效。

中药材

性状果实卵圆形或类球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深橙至橙红色,皱缩或较平滑,顶端有残存花柱基,基部有果梗残迹;质脆,易破开,果皮稍厚,内表面黄白色,果瓤橙,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

气如焦糖;味微酸甜。

化学成分果实含三萜皂甙、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种子含油酸、亚油酸及甾醇类化合物。

性味与归经性寒,味甘,微苦。

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附注根名天花粉,含天花粉蛋白,能清热生津、消脓排肿。

天花粉蛋白纯品用于中期引产,抗早孕。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生瓜蒌的功效与作用3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1、瓜蒌的功效

瓜蒌这种中药材中含有大量的三萜皂甙和氨基酸以及一些天然的糖类,还有一些油酸和亚油酸以及甾醇类物质存在在,它能清热涤痰,也能宽胸散结还能润肠通便,平时可以用于人类肺热咳嗽和痰多浊黄以及乳痈等多种常见病的治疗,治疗功效十分明显。

2、瓜蒌能抗癌

瓜娄入药以后的作用有很多,它既能抗菌消炎,也能润肠通便,还能保护人类的心血管,另外把瓜蒌煎制以后服用还有良好的抗癌作用,能抑制人体细胞癌变,也能抑制癌细胞再生,它对人类的肺癌和胃癌,但是对人类的腹水癌预防作用并不明显。

3、瓜蒌能润肺止咳

润肺止咳是中药瓜蒌的重要作用之一,它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和脂肪油,能润肺祛痰也能利气宽胸,能让人们肺热咳嗽以及咳嗽气喘等多种呼吸类疾病很快好转。

瓜蒌的禁忌

瓜蒌虽好,在服用时也有一些禁忌存在,那些脾虚湿痰的患者不能服用瓜蒌,另外瓜蒌还不能与乌头的中药材一起服用,不然会让人类出现中毒。

关于中药瓜蒌皮功效与作用和中药瓜蒌皮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沙参玉竹麦冬汤有什么功效?怎么做好喝?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药冰片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药冰片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冰片有什么作用?2、冰片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冰片的介绍3、中草药冰片的用法4、冰片的作用是什么?冰片有什么作用?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冰片是一味中药,它是以松节油、樟脑等为原料加工合成的龙脑,以片大、色洁白、气清香纯正者为佳。

冰片的性味是辛、苦、微寒的,归心经、脾经和肺经。

冰片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治疗热病神昏、惊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胸痹心痛、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等。

冰片这个药气味辛香,有开窍醒神的作用,它的功效有点像麝香,但是药力要比麝香要和缓,所以这两个药常常配伍相须为用。

冰片的药性偏寒凉是凉开药,所以更适用于热闭神昏,像温病之一的三宝安宫牛黄丸,还有至宝丹和苏合香丸里都含有冰片。

冰片这个药辛香走窜、能通诸窍而止痛、入心经而通窍止痛,所以可以用于治疗胸痹心痛、入筋骨而通利止痛,所以也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此外冰片外用还可以清热止痛、明目退翳、生肌敛疮,可以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疮疡肿痛、溃疡久不收口以及耳道流脓等病症。

冰片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冰片的介绍冰片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冰片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仅供参考。

冰片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概述

冰片,别名艾片、龙脑、梅片,为龙脑香科乔木的树脂加工结晶品。

辛、苦,微寒。

归心、脾、肺经。

1.开窍醒神:用于温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神志昏迷、痉厥,不省人事等,如(安宫牛黄丸)。

2.清热消肿:外用于咽喉肿痛、口舌溃烂、目赤肿痛及耳道流脓等,如(外科正宗冰硼散)、(拔云散)。

3.用于疮疡痈肿、目赤云翳,如(重楼玉钥生肌散)。

药效鉴别

冰片走窜开窍,“无往不达”,其性凉,清热解毒的效力优于麝香。

能引药深入病处,若病邪尚在体浅部者,用之反有引病深入的可能,故病在深部者用之。

药理作用

体外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右旋龙脑律草烯、榄香烯、龙脑及香醇酮等。

用量用法

0.5——5g,入丸散剂,不宜入汤剂。

外用适量。

药用冰片有三种。

艾片(为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中提取的结晶,为天然冰片的一种);机制冰片(是用樟脑、松节油等经化学方法合成的);龙脑冰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又叫“梅片”)。

冰片的介绍

冰片其他名称:龙脑脑子瑞龙脑梅花脑子梅花片脑片脑梅花脑冰片脑梅片梅冰艾片

龙脑香科、龙脑香属常绿乔木植物。

龙脑香

拉丁文学名:DryobalanopsaromaticaGaertn.f.

树脂加工品,或龙脑香的树干经蒸馏冷却而得的结晶,称“龙脑冰片”,亦称“梅片”。

由菊科

野生艾纳香草

栽培艾纳香草

艾纳香叶

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纳香(大艾)BlumeabalsamiferaDC.叶的升华物经加工劈削而成,称“艾片”。

现多用松节油、樟脑等,经化学方法合成,称“机制冰片”。

龙脑香主产于东南亚地区,我国台湾有引种;艾纳香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冰片成品须贮于阴凉处,密闭。

研粉用。

一种萜。

分子式C10H18O。

又称龙脑或2-莰醇。

白色半透明的六方形晶体,像樟脑的气味。

右旋冰片为叶状或六方形片状晶体;熔点208℃,沸点212℃,相对密度1.011(20/4℃),比旋光度+37.7(乙醇);溶于乙醇、和苯。

左旋冰片为六方形片状晶体;熔点208.6℃,沸点210℃(779毫米汞柱),相对密度1.1011(20/4℃),-37.74°(乙醇);溶于乙醇、、丙酮和苯。

消旋冰片为叶片状晶体;熔点210.5℃,易升华,相对密度1.011(20/4℃);溶于乙醇、和苯。

氧化时生成樟脑。

冰片可由樟脑在乙醇溶液中用金属钠还原;或由蒎烯在催化剂存在下用草酸酯化再经水解制得。

冰片广泛用于配制迷迭香、熏衣草型香精,并用于中药和中国墨中。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

归心、脾,肺烃。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应用

1,用于闭证神昏。

本品有开窍醒神之功效,但不及麝香,二者常相须为用。

然冰片性偏寒凉,为凉开之品,宜用治热病神昏、痰热内闭、暑热卒厥、小儿惊风等热闭,常与牛黄、麝番、黄连等配伍,如安宫牛黄丸。

若与温里祛寒及性偏温热的开窍药配伍,也可以治疗寒闭。

2.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

本品苦寒,有清热止痛、消肿之功,为五官科常用药。

治疗目赤肿痛,单用点眼即效:也可与炉甘石、硼砂、熊胆等制成点眼药水,如八宝眼药水。

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硼砂、朱砂、玄明粉共研细末,吹敷患处,如冰硼散。

治疗风热喉痹,《濒湖集简方》以之与灯心草、黄柏、白矾共为末,吹患处取效。

3.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

本品亦有清热解毒、防腐生肌作用。

以本品与银朱、香油制成红褐色药膏外用,可治烫火伤;与象皮、血竭、乳香等同用,治疗疮疡溃后不敛,如生肌散。

近代以本品搅溶于核桃油中滴耳,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较好疗效。

此外,本品用治冠心病心绞痛及齿痛,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03~0.1g。

外用适量。

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因实验证明本品对中、晚期任娠小鼠有引产作用。

备述

1.《新修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

”《本草纲目》:“疗喉痹、脑痛、鼻瘪、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

通诸窍,散郁火。

《医林纂要》:“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胀、牙痛、耳聋、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痔疮、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

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

2.龙脑冰片含右旋龙脑,又含律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倍丰萜,以及齐墩果酸、麦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脑香醇、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

艾片含左旋_龙脑。

机制冰片为消旋混合龙脑。

冰片局部应用对感觉神经有较微刺激,有一定的止痛及温和的防腐作用。

经肠系膜吸收迅速,给药5分钟即可通过血脑屏障,且在脑蓄积时间长,量也相当高,此为冰片的芳香开窍作用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

较高浓度(0.5%)对葡输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茵、大肠杆菌及部分致病性皮肤真菌等有抑制作用。

对中、晚期任娠小鼠有引产作用。

冰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加工品,其成分含右旋龙脑律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

本品味辛,性寒,有通诸窍、散郁火,消肿去翳等作用。

在美容方中以之作清热散火、辟秽化浊之品,用于因血热,内热蕴结所致的口臭、体气、疮疡肿疖等症的治疗。

3.冰片性质:

冰片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松脆结晶;气清香,味辛、凉;

具挥发性,易升华,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

本品在乙醇、氯仿、汽油或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右旋龙脑熔点为208℃,沸点212℃,左旋龙脑熔点为204℃,沸点210℃

4.质量标准:(2000版中国药典)

外观:

熔点:205-210℃

鉴别:

香草醛硫酸颜色反应

樟脑气味反应

检查:

PH值:酚酞和甲基红均不得显红色。

不挥发物:小于0.035%

水分:石油醚溶解应澄清

重金属:不得超过5ppm

含量测定:

采用GC方法,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采用龙脑标准品计算校正因子,测定样品,龙脑含量:不低于55%。

适合人群

气虚虚弱之昏厥及孕妇禁服。

食疗作用

冰片味辛、苦,微寒;归心、肝、肺经;清香宣散;

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

主治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窍,喉痹耳聋,口疮齿肿,疮痈疳痔,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做法指导

1.热闭神昏者,可与麝香、牛黄、黄连、郁金等配伍,以清热开窍。

2.凡痰火郁闭,喉痹音哑,或火热壅滞,口疮齿肿者,可与朱砂、硼砂、玄明粉配伍吹搽患处,以散火解毒。

中草药冰片的用法冰片为半透明的结晶体,形似梅花瓣块状、片状,因此又称为“梅片”,颜色呈白色至淡灰棕色,气味清香,味辛凉,具有挥发性。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中草药冰片的用法。

冰片的用法

1、治急中风目瞑牙噤,不能下药:天南星(生捣为细末)、龙脑(别研)。

上二味,各等分,重研细,以中指点散子,揩齿三、二十次在大牙左右,其口自开,始得下药。

患者只使一字至半钱匕。

(《圣济总录》开关散)

2、治牙齿疼痛:梅花脑、朱砂。

末,各少许揩之。

(《濒湖集简方》)

3、治烫、烧伤:冰片10克,银朱5克,香油100毫升。

先将香油倒入铝锅熬开,后把银朱、冰片放入,加热成红褐色,即成膏。

将创面消毒后涂抹,一天一次。

(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4、治伤寒舌出过寸者:梅花片脑半分,为末,掺之。

(《夷坚志》)

5、治头目风热上攻:龙脑末半两,南蓬砂末一两。

频搐两鼻。

(《御?院方》)

6、治头脑疼痛:片脑一钱,纸卷作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

(《寿域神方》)

7、治风热喉痹:灯心一钱,黄柏五分(并烧存性),白矾七分(煅过),冰片脑三分。

为末。

每以一、二分吹患处。

(《濒湖集简方》)

8、治咽喉口齿新久肿痛,及久嗽痰火咽哑作痛:冰片五分,朱砂六分,玄明粉、硼砂各五钱。

共研极细末,吹搽患上,甚者日搽五、六次。

(《外科正宗》冰硼散)

9、治口疮咽燥:龙脑三钱,黄柏三两。

为末,蜜丸梧子大,每麦门冬汤下十丸。

(《摘元方》)

10、治内外痔疮:片脑一、二分,葱汁化搽之。

(《简便单方》)

冰片的功效与作用

1、开窍醒神、清热消肿、止痛等功能,不过开窍醒神的功效不及麝香,因此,二者常常一同使用。

2、冰片性偏寒凉,可用于治疗温热病高热神昏、痰热内闭、暑热卒厥、小儿惊风等热闭。

3、可用于治疗神志昏迷、中风痰厥、气厥、中恶、疮疡肿痛、口疮、咽喉肿痛、眼疾、牙龈肿痛等疾病。

4、可还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5、可以治疗鸡眼,将冰片少许放置在鸡眼上,用火点燃,当感觉到疼痛时降火吹灭,治疗期间不妨碍日常行动。

6、治疗慢性鼻腔炎,将冰片溶于热液状石蜡中,每日滴鼻,对单纯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均有效。

7、据报道指出,冰片的作用类似樟脑,有止痛防腐作用,在体外较高浓度有抑菌作用,可用于神经痛及消炎。

冰片在粘膜、皮下组织菌容易吸收,并在体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出体外。

冰片的副作用

冰片的不良反应机制主要是刺激胃肠道,使中枢神经兴奋。

其毒副作用表现为:龙脑的半数致量大于异龙脑,也就表明龙脑的毒性较异龙脑小。

冰片含有半数致量较小的异龙脑,因此合成冰片的毒比性较大。

其中毒反应表现为:当用量过大时使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可见肝、脾大,可使中枢神经兴奋,引起惊厥、意识丧失、痉挛,严重时可致呼吸衰竭而亡。

此外,亦有使用冰片引起过敏性皮炎的报告,在临床应用上,用含冰片制剂外用治疗痔疮及其术后恢复期,结果有2例在3~6小时后出现肛周发痒、灼热、皮肤发红并散在红丘疹,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常量冰片即可导致的过敏反应可出现皮疹、全身起风团块、阴囊和口唇部瘙痒、心慌、胸闷、喉头水肿、呼吸急促等。

不过,如果出现上诉副作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1、对于中毒反应,中毒后停药皮射0.5ml1%肾上腺素,肌注苯海拉明,以及静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冰片的作用是什么?冰片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中药,很多的医生都会利用冰片来治疗多种疾病,冰片很多人也都比较熟悉,经常在一些中成药中看到它的名字,那么冰片到底有哪些作用呢?赶快来看一看吧。

方法/步骤

冰片性偏寒凉,可用于治疗温热病高热神昏、痰热内闭、暑热卒厥、小儿惊风等热症。

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消肿、止痛的作用,在用于开窍醒神的方面经常与麝香同用,效果更加。

冰片具有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的作用。

对于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气闭耳聋,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等均有一定效果。

冰片、银朱配上香油一起熬成膏状,对于治疗烫伤、烧伤有一定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涂抹前需要将伤口消毒。

冰片还可以用来治疗鸡眼,将冰片少许放置在鸡眼上,用火点燃,当感觉到疼痛时把火吹灭即可治疗鸡眼。

冰片用来治疗慢性鼻腔炎,是将冰片溶于石蜡中,用它来滴鼻使用,对单纯的鼻炎和肥厚性鼻炎都有一定的作用。

7

冰片用来治疗眼赤痛,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加上龙脑,雄雀粪研成粉加入乳汁调和成膏状即可涂抹患处使用。

关于中药冰片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和中药冰片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有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有谁知道细辛的功效吗?

沙参玉竹麦冬汤主要是其中的沙参,玉竹,麦冬这三类药材熬制而成、其中每种药材的功效都不一样。

如果将这三者混合起来熬汤,首先第一个能够补充人体内部的水分,第二个沙参玉竹麦冬汤具有清养肺胃,生津润燥的好处,可以用来治疗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具有很好的润肺止咳的效果。

主要针对的那些需要滋阴补阳的人群,例如一些肿瘤患者,体内火旺,再就是对一些非常喜欢熬夜的人群帮助非常大。

主要功效

沙参:主要的功效是,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可以用于放疗化疗的肿瘤病人,对出现血枯阴亏、肺阴虚之肺癌、消化系统肿瘤手术后气阴两虚的患者有良好的作用。

玉竹:主要的功效是可以健脾养胃生津止渴,对于口干,喉咙干燥的患者可以协助人体内火解渴。

麦冬:主要功效为润肺止咳净心。

做法详情

第一个:沙参玉竹麦冬猪骨汤

备好食材:沙参、玉竹、麦冬、百合、甘草、排骨(提前焯水)。

然后将沙参 玉竹 麦冬 百合 甘草洗干净放入炖蛊加入凉开水浸泡20分钟。

加入焯水后的排骨到炖盅中,盖上盖子,然后用文火炖煮3个小时左右。

第二个:石斛沙参玉竹汤

准备好食材:石斛、沙参、玉竹、猪腱肉、少量排骨、鸡爪。

首先将猪腱肉切好块状,将鸡爪,排骨放入锅中焯水,除去血水,石斛、沙参、玉竹这三种食材清洗干净后放入炖盅,将处理好的猪腱骨,鸡爪一同放入到炖盅,加入三碗水,使用中火炖一个半小时,即可起锅。

第三个:沙参玉竹老鸭汤

准备食材:沙参,玉竹,老鸭,红枣

将鸭肉斩好切块,红枣去核,把玉竹和沙参,用水浸泡十分钟,全部洗干净之后放入到高压锅中炖一个小时,加入盐就可以装盘食用。

中药中“红花”有什么功效,对人体有什么伤害吗?如题 谢谢了

药名

细辛

别名

小辛、细草、少辛、细条、绿须姜、独叶草、金盆草、万病草、卧龙丹、铃铛花、四两麻、玉香丝。

汉语拼音

xi xin

英文名

Manchurian Wildginger, Herb of Manchurian Wildginger, Herb of Seoul Wildginger, Herb of Siebold Wildginger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Asarum heteroTCMLIBopoides 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axim.)Kitag.

2.Asarum sieboldii Miq.

3.Asarum sieboldii Miq.f.seoulense(Nakai)C.Y.Ching et C.S.Yang

归经

肺;肾;心;肝;胆;脾经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1.细辛对犬左室功能的作用: 北细辛用乙醇提取至浸膏状,再加水稀释成1:2的溶液(每1ml含生药2g,简称A.H)。在心肺制备犬中静脉注射A.H.0.1-0.4ml/kg。结果显示,LVSP↑、LVEDP↓、MAP↑、CO↑、HR↑、SV↓、dp/dtmax↑、-dp/dtmax↑、t-dp/dtmax↓、Vpm↑、Vce-cpip↑、Vmax↑;在麻醉开胸犬中,静脉注射 0.05-0.4ml/kgA.H除可使MAP↓和SV↑外,其它结果与心肺制备实验基本一致;上述两个实验测得的Lis-sajous图形的正向前降支均向右上方移位。从而排除了前、后负荷的影响,表明泵功能的改善似由于A.H增强心肌收缩性能所致。A.H和北细辛中含的dl-去甲乌药碱(简称H.G)以及异丙肾上腺素(简称I.S)三者进行比较。结果三者均能增强犬左室功能,但A.H可使SV增加,H.G和I.S却使SV减少。其原因可能与A.H使心率增快适度、心室舒张较完全有关。

1.2.细辛对犬心源性休克的作用: 用细辛(AsarumheteroTCMLIBoids)的根制成1:2的水溶液。用犬冠脉前降枝分段结扎和冠状窦扦管阻流法制备心源性休克模型。结果细辛提取物多巴胺和细辛中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均能提高休克动物的mAP,LVSP,±LVdp/dtmax和 SCBF,降低CVR,多巴胺和细辛提取物的作用相似,但多巴胺加快心率而细辛不加快心率。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1.协同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本品挥发油中所含的甲基丁香酚,小鼠腹腔注射50mg/kg,给药后20分钟腹腔注射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15mg/kg,结果给药组小鼠均睡倒,与对照比较P<0.01,具显著协同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小鼠腹腔注射甲基丁香酚50mg/kg与100mg/kg可明显延长硫喷妥钠(剂量为静脉注射,25mg/kg)的睡眠时间,P<0.01。大鼠腹腔注射甲基丁香酚144mg/kg,可明显加强氯丙嗪(15mg/kg)的中枢抑制作用,P<0.01。

2.2.对不同种属动物的麻醉作用: 甲基丁香酚以每分钟2.0ml(50mg/ml)的给药速度,对不同种属动物分别给药,一般静脉注射后1-2分钟进入麻醉。猫静脉注射50mg/kg剂量时,唾液分泌明显增加及出现颈部强直;犬给药后出现呕吐、排便等消化道反应;而猴、兔给药后基本无上述反应,但如给药过快可出现呼吸减慢,甚至停止,如立即停药呼吸即可恢复。

2.3.镇痛作用: 甲基丁香酚对小鼠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特异性不高。细辛煎剂能阻滞蟾蜍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具可逆性。

2.4.降温作用: 甲基丁香酚对大鼠腹腔注射90mg/kg、144mg/kg,有明显的降温作用,但比氯丙嗪(15mg/kg)为弱。

3.对家兔脑电活动的影响:

细辛挥发油对兔脑皮层、海马、中脑网状结构和心电的同步记录,证明其对中枢的作用与巴比妥类相似,都有去同步化低幅快波→高幅慢波→低幅慢波→间断性脑电消失→脑电持续消失的发展过程。心电消失出现在皮层、海马和中脑网状结构脑电消失之后。

4.对微循环的影响:

用肾上腺素引起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模型。先测定记录给药前的管径、血流情况,然后按体重0.1ml/10g腹腔注射细辛液,观察10分钟内管径及血流变化,再腹腔注射肾上腺素10μg/10g体重,观察10分钟内血流及管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细辛对轻度由肾上腺素引起的微动脉血流停止或减慢有推迟作用,但统计处理不显著。

5.抗炎作用:

由北细辛中提取的挥发油,(简称细辛油),腹腔注射给于大鼠0.24ml/kg,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01。此作用在切除肾上腺的大鼠亦存在,与醋酸可的松40mg/kg的作用相似。细辛油能降低炎症大鼠组织及渗出液中组胺含量,但5-HT和PGE2的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对组胺或PGE2引起的大鼠足肿有抑制作用,而对5一HT引起的足肿胀则无抑制作用。细辛油还能对抗组胺或PGE2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能抑制大鼠胸腔因注射角叉菜胶后引起的白细胞游走;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抑制作用,并能使胸腺萎缩,还可降低正常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

6.抑菌作用:

初步体外试验表明,细辛对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细辛还能完全抑制黄曲霉素的产生。

7.提高机体新陈代谢功能:

细辛中含的去甲乌药碱具有肾上腺素能B兴奋剂样的广泛生理作用,具有强心、扩大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及升高血糖等功效。去甲乌药碱在附3、细辛、吴茱萸等祛寒药中含有,其药理作用符合祛寒药的药理学基础。

8.抗组胺及抗炎态反应:

从北细辛中分得的甲基丁香油酚、Hakucl、N-异丁基十二碳四烯胺和去甲乌药碱等,均可明显抑制组胺所制豚鼠离体回肠的收缩。细辛的水或乙醇提取物均能使速发型变态反应总过敏介质释放量减少40%以上。提示具有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9.对平滑肌的作用:

细辛挥发油对兔离体子宫、肠管,低浓度使张力先增加后下降,振幅增加;高浓度则呈抑制。对大鼠离体子宫呈抑制作用。

10.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华细辛醇浸剂静脉注射于家兔,可对抗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甲基丁香油酚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显著的松弛作用。北细辛醇浸剂对离体肺灌流量先呈短暂的降低,而后持续增加,可维持15-30分钟,异丙肾上腺素未见先短暂减少的现象,但在肺灌流量增加和持续时间上,均与细辛类似。因此认为细辛的后续作用与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相似。

中药化学成分

1.辽细辛(辽宁产)全草(干品)含挥发油

2.5%,挥发油中的成分有:a-蒎烯(a-pinene),樟烯(camphene),β-蒎烯(β-pinene),月桂烯(myrcene),香桧烯(Sabinene),柠檬烯(limonene),1,8-桉叶素(1,8-cineole),对-聚伞花素(p-cymene),Y-松油烯(Y-terpinene),异松油烯(terpinolene),龙脑(borneol),优葛缕酮(eucarvone),爱草脑(esTCMLIBagole),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

(2-isopropyl-5-methylanisole),3,5-二甲氧基甲苯(3,5-dimetho-xytoluene),黄樟醚(safrol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 eugenol),细辛醚(asaricin),肉豆蔻醚(myristicin),榄香脂素(elemicin),β-水芹烯(β-phellanrene),β-松油烯(β-terpinene),3,4-二甲基-2,4,6-辛三烯(3,4dimethyl-2,4,6-octaTCMLIBiene),表樟脑(epica-mphor),异龙脑(isoborneol),a-松油醇(a-terpineol),十五烷(Pen-tadecane),β-甜没药烯(β-bisablene),2-甲氧基黄樟醚(croweacin),卡枯醇(kakuol),细辛脑(asarone),N-异丁基十二碳四烯酸胺腔(N-isobutyldodecateTCMLIBaeneamide)。另含和乌胺(hi-genamine)。

2.华细辛(湖北产)全草(干品)含挥油2.6%,挥发油中的成分有:a-蒎烯(a-pinene),樟烯(camphene),β-蒎烯(β-pinene),月桂烯(myrcene),香桧烯(sabinene),柠檬烯(limonene),1,8-桉叶素(1,8-cineole),对-聚伞花素(p-cymine),γ-松油烯(γ-terpinene),异松油烯(ter[omp;eme),龙脑(borneol),4-松油烯醇

(terpinen-4-ol),a-松油醇(a-terpineol),爱草脑(esTCMLIBagole),萘

(naphthalene),3,5-二甲氧基甲苯(3,5-dimethoxytoluene),黄樟醚(safrole),正十五烷(n-pentadecan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

eugenol),2-甲氧基黄樟醚(croweacin),细辛醚(asaricin),肉豆蔻醚(myristicin),榄香脂素(elemicin),a-侧柏烯(a-thujene),

细辛素(asarinin)。

3.汉城细辛(辽宁产)全草(干品)含挥发油1.0%。从挥发油中除分离出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黄樟醚(safrole),

细辛醚(asaricin)和优葛缕酮(eucarvone)外,还含有:a-蒎烯(a-

Pinene),樟烯(camPhene),β-蒎烯(β-Pinene),月桂烯(myrcene),

香桧烯(Sabinene),柠檬烯(limonene),l,8-桉叶素(1,8-cineole),对-聚伞花素(p-cymene),龙脑(borneol),a-松油醇(a-terpieol),

a-羟基-对-聚伞花素(p-cymen-a-ol),爱草脑(esTCMLIBagole),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2-isopropyl-5-methylanisole),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3,5-二甲氧基甲苯(3,5-dimethoxytoluene),肉豆蔻醚(myristicin)和榄香脂素(elemicin)等。

功效

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吴普本草》:细辛,如葵叶,赤色,一根一叶相连。三月、八月采根。

2.《别录》:细辛,住华阴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3.《本草图经》:细辛,今处处有之,然它处所出者不及 华州者真。其根细而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今人多以 杜衡当之,杜衡吐人,用时须细辨耳。杜衡春初于宿根上生苗,叶似马蹄形状,高二、三寸,茎如麦藁粗细,每窠上有五、七叶或八、九叶,别无枝蔓。又于叶茎间罅内芦头上贴地生紫花,其花似见不见,阁结实如豆大,窠内有碎子,似天仙子,苗叶俱青,经霜即枯。其根成窠,有似饭帚密闹,细长四、五寸,微黄白色。味辛。江、淮呼为马蹄香,以人多误用, 故此详述之。

科属分类

马兜铃科

药(毒)理学

华细辛挥发油对蛙、小鼠、兔等,初呈兴奋现象,继即陷于麻痹状态,逐渐使随意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同时反射消失,终以呼吸麻痹而亡,呼吸先于心跳而停止,对心肌、平滑肌有直接抑制作用。醇浸出液在兔身上,能拮抗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对小鼠灌胃与静脉注射,其半数致量分别为123.75mg及7.78mg/10g。细辛醇浸出液之毒性大于水煎剂。

小鼠腹腔注射细辛油的半数致量 为1.2±0.04ml/kg。甲基丁香酚给于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量为456.67±43.43mg/kg。3只猴分别静脉注射甲基丁香酚30.8mg/kg,麻醉后再继续给药30分钟,平均总给药量达90mg/kg,停药后维持麻醉时间30分钟。于给药后24小时和72小时分别进行血象、肝、肾功能检查。结果除白细胞略有上升外,其它指标均属正常。2只犬和2只猴分别静脉注射甲基丁香酚,总药量分别为198.1mg/kg、136.6mg/kg,24小时后进行血象、肝、肾功能检查,结果白细胞和尿素氮略有上升,给药72小时后尿素氮恢复正常。5只犬分别每天静脉注射甲基丁香酚50mg/kg,连续给药3天,第4天处解剖,取心、肝、肺、脾、肾、胰腺、胃、肠及脑等脏器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均无病理性变化。

主治

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生态环境

1.生于林下坡地或山沟阴湿而肥沃的地上。

2.生于林下阴湿腐殖质土中。

3.生于林下及山沟阴湿地。

各家论述

1. 李杲:细辛,治邪在里之表,故仲景少阴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也。

2.《纲目》:细辛,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宜用之。口疮、喉痹、齿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则发之之义也。辛能泄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用之。辛能补肝,故胆气不足,惊痫、眼目诸病宜用之。辛能润燥,故通少阴及耳窍,便涩者宜用之。

3.《本草经疏》:细辛,风药也。风性升,升则上行,辛则横走,温则发散,故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肌。盖痹及肌,皆是感地之湿气,或兼风寒所成,风能除湿,温能散寒,辛能开窍,故疗如上诸风寒湿疾也。《别录》又谓温中下气,破痰开胸中,除喉痹,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益肝胆,通精气,皆升发辛散,开通诸窍之功也。其曰久服明目,利九窍,必无是理,盖辛散升发之药,岂可久服哉。细辛,其性升燥发散,即入风药,亦不可过五分,以其 气味俱厚而性过烈耳。

4.《药品化义》:细辛,若寒邪入里,而在阴经者,以此从 内托出。佐九味羌活汤,发散寒邪快捷,因其气味辛香,故 能上升。入芎辛汤,疗目痛后羞明畏日,隐涩难开。合通窍汤,散肺气而通鼻窍。佐清胃汤,祛胃热而止牙疼。此热药入寒剂,盖取反以佐之之义也。

5.《本草新编》:细辛,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独用。多用则气耗而痛增,独用则气尽而命丧。细辛阳药也,升而不沉,虽下而温肾中之火,而非温肾中之水也。火性炎上,细辛温火而即引火上升,此所以不可多用耳。或问:细辛散人真气,何以头痛反能取效?盖头为六阳之首,清气升而浊气降,则头目清爽;惟浊气升而清气降,头 目沉沉欲痛矣。细辛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如神也。但味辛而性散,必须佐之以补血之药,使气得血而不散也。

6.《本草经百种录》:细辛,以气为治也。凡药香者,皆能疏散风邪,细辛气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且风必挟寒 以来,而又本热而标寒,细辛性温,又能驱逐寒气,故其疏散上下之风邪,能无微不入,无处不到也。

7.《长沙药解》:细辛,敛降冲逆而止咳,驱寒湿而荡浊, 最清气道,兼通水源,温燥开通,利肺胃之壅阻,驱水饮而逐湿寒,润大肠而行小便,善降冲逆,专止咳嗽。其诸主治,收眼泪、利鼻壅、去口臭、除齿痛、通经脉,皆其行郁破结,下冲降逆之力也。

8.《本经疏证》:细辛,凡风气寒气、依于精血津液便溺涕唾以为患者,并能曳而出之,使相离而不相附,则血津液便溺涕唾各复其常,风气寒气,自无所容。如《本经》所 载主治咳逆者,风寒依于胸中之饮;头痛脑动者,风寒依于脑中之髓;百节拘挛者,风寒依于骨节屈伸泄泽之液;风 湿痹痛肌者,风寒依于肌肉中之津。推而广之,随地皆有津液,有津液处,风寒皆能依附焉。故在胸为痰为滞结,在喉为痹,在乳为结,在心为癫,在小肠为水,在气分为汗不出,在血分为血不行。此《别录》之与《本经》一贯不异者也。

9.《本草正义》: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 而疏通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甄权谓治嗽,去皮风湿痹(痹,《政和本草》引作痒),亦仍《本经》之旧。又治风眼泪下,则清阳不升之迎风流泪也。弘景谓含之去口臭,则芳香固可以辟秽,然口气多由胃火,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扬汤止沸,何如釜底抽薪之为愈乎。海藏谓润肝燥,治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按:督脉为病,纯由精血大衰,络脉失养,以致脊强反折,谓为肝燥,未可厚非,然先天肾阴几于耗竭,大补肝肾真阴,恐亦难臻速效,细辛辛温,少少引经,以通阳气,虽无不可,然竟以辛之一字谓润肝燥,而视为此症主药,其弊何如,学者当自知之。石顽谓辛温能散,凡风寒风湿,头痛口疮,喉痹齿诸病用之,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之之义,按:所谓火郁者,有火郁结于内而外寒束之,不能透泄,则升阳所以散火,其郁得泄,而表邪自解,若本是气火上浮,而亦误投温散,则教猱升木,为祸尤烈。

10.《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肌。明目,利九窍。

11.《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

12. 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

13.《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痒,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

14.《日华子本草》:治咳,消肌疮肉,胸中结聚。

15.《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

16.《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

17.《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使燥结,起目中倒睫。

18.《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厥气壅。

19.《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采收和储藏

移栽田生长3-5年,直播地生长5-6采收。9月中旬挖出全部根系,去掉泥土,每1-2kg捆成1把,放阴凉处阴干后打包入库。

资源分布

1.分布于东北及山西、陕西及山东、河南等地。

2.分布于陕西、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3.分布于辽宁。

选方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附子汤《伤寒论》;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用药禁忌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 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

动植物形态

1.辽细辛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叶卵状心形或近肾形,长4-9cm,宽5-13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心形,上面脉上有毛,有时全体疏生短毛,下面毛较密;芽胞叶近圆形。花紫棕色,稀紫绿色;花梗长3-5cm,花期在顶部成直角弯曲,果期直立;花被管壶状或半球状,直径约1cm,喉部稍缢缩,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片三角状卵形,长约7mm,宽约9mm,由基部向外反折,贴靠于花被管上;雄蕊着生于子房中部,花丝常较花药稍短,药隔不伸出;子房半下位或几近上位,近球形,花柱6,先端2裂,住头侧生。蒴果半球状,直径约12mm。花期5月,果期6-7月。

2.细辛 多年生草本。根茎直立或横走,节间长1-2cm。叶通常2枚,叶柄长8-18cm;芽胞叶肾圆形,边缘疏被柔毛;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长4-llcm,宽4.5-13.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疏生短毛,脉上较密,下面仅脉上被毛。花紫黑色;花便长2-4cm;花被管钟状,直径1-1.5cm,内壁有疏离纵行

脊皱;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直立或近乎展;雄蕊着生子房中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或稍长,药隔突出,短锥形;子房半下位或几近上位,球状,花往6,较短,先端2裂,柱头侧生。葫果近球状,直径约1.5cm。花期4-5月。

3.汉城细辛 本变型与细辛相似,但叶片背面密生短毛,叶柄被疏毛,可以区别。

不良反应及治疗

1.《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

2.《注解伤寒论》: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

功效分类

温里药;利水药;开窍药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冷凉、阴湿环境,耐严寒,宜在富含腐殖质的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忌强光与干旱。易积水的粘重土壤及涝洼地均不宜栽培。种子属于下胚轴休眠类型,经研究表明20-24℃胚发育较快,10-13℃低湿条件下胚很难生长分化,15-18℃生长、分化缓慢。已长根的种子需0-5℃低湿条件打破胚轴休眠,才能出苗。种子粒重4.89g。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为主,也可分根繁殖。种子繁殖:夏播,6月上旬、中旬采果实,置室内堆放1-2d,待果实变软后,去掉果皮,淘洗种子,及时播种。切勿干燥贮藏。或短期沙藏,于7月份播种,条播或穴播。条播按行距10-12cm,播幅4-5cm,每行播120-150粒,1hm2用籽约60kg。播后2-3年可移栽。分根繁殖:将根状茎顶部留根条。栽植时按行株距30cmX20cm开穴,每穴栽2-3段根状茎。

田间管理 出苗后在畦面上盖一层3-5cm厚的树叶或稻草,以保持畦土湿润。生长季如遇干旱,应适当浇水2-3次并及时松土。从6月初开始搭棚遮荫,透光度50%-60%为宜非采种田应在早春摘除花蕾。在松土、除草同时,进行整畦、培土。生长期根外追施2%过磷酸钙溶液2-3次,上冻前施有机肥,盖上枯落叶或防寒土。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菌核病、疫病等,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出苗前用1%硫酸铜消毒畦面。早春开发病时可用多菌灵:代林铵:水(1:1:200)2-4kg/m2灌根。细辛风蝶,可用敌百虫做毒饵或叶面喷施。

炮制方法

除净杂质,用水喷润,及时切段,晾干。《雷公炮炙论》:凡使细辛,一一拣去双叶,服之害人。须去头土了,用瓜水浸一宿,至明漉出,曝干用之。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1)辽细辛常卷曲成团。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长1-10cm,直径2-4mm;表面灰棕色,粗

糙,有环节,节间长2-3mm。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20cm,直径约lmm;表面灰**;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基生叶叶柄长,光滑,完整叶展平后呈卵状心形或肾状心形,先湍急尖或钝,塞部深心形,长4-9cm,宽5-13cm,表面深绿色,上面脉上有毛,下面毛密。偶见花,紫褐色,半球状,花被裂片由基部反折与花被管相贴。气芳香,味辛辣,略有麻舌感。

(2)细辛与辽细辛相似,但根茎细长,长5-15cm,直径1-3mm,节间长0.2-1cm;叶片较薄,心形。气味较弱。

(3)汉城细辛与细辛极相似,但通常叶背的毛较密,叶柄有毛。栽培品叶的毛疏密变化较大,不易与细辛区分。

显微鉴别 (1)辽细辛根横切面:表皮脱落。外皮层细胞有草酸钙小方八晶和双晶;皮层宽,有油细胞散列;内皮层明显。皮 层与中柱之比为4(-5.6):1。粗根初生本质部三原型;细根多二原型。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根茎根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细胞16-21列,外侧2-3列为厚角组

织;有油细胞、纤维及石细胞分布。内皮层明显。维管束通常4-8个,韧皮部偶见纤维,木质部内侧有纤维。髓部可见石细胞。本品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偶见草酸钙小方晶。

叶片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弯曲;可见不定式气孔及类圆形油细胞,非腺毛1-4

个细胞,表面具壁疣。上表皮非腺毛长48-l00μm。直径32-40μm;下表皮非腺毛长60-140μm。直径 28-40μm。(2)细辛 根中未见草酸钙结晶。根茎中极少见石细胞。叶片北腺毛多为3-7个细胞,上表皮非腺毛长88-100μm,直径36-44μm,下表皮非腺毛长100-280μm,直径28-40μm。(3)汉城细辛根的外皮层细胞几等径。初生木质部四原

型。根茎近髓部有时可见纤维和石细胞。上表皮非腺毛l-7个细胞,长160-240μm,直径40-50μm;下表皮非腺毛4-7个细胞,长280-360μm,直径28-36μm。

药物应用鉴别

生用温散布力强,发表散寒,蜜炙温散力强,润肺止咳。细辛与白芷:皆芳辛温,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鼻塞等证。然细辛为少阴经引经药,又有温通经脉,温肺化饮之效;善治咳嗽、哮喘;白芷为阳明经引经药,消肿排脓之功,善消痈疽。

性味

辛;温;小毒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5ml振摇后浸出15min,滤过。取滤液 1ml置蒸发皿中,待挥散后加1%香草醛浓硫酸试剂,溶液由浅棕色变为棕紫色。(检查挥发油)(2)薄层色谱取本品挥发油,用稀释成1:10溶液供点样用。另取1,8-按油素、甲基丁香酚、黄樟醚、a-蒎烯为对照品。样品液及对照液各适量同点于硅胶G薄展板上,以苯-乙酸乙酯(95:5)展开,展距17.3cm,用至1%香草醛浓硫酸试液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

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ml/g)。含杂质不得超过 1%。总灰分量不得超过12.0%。

药材基源

为马兜铃科植物辽细辛、细辛及汉城细辛的带根全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9g;研末,1-3g。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脐;或煎水含漱。

出处

《中华本草》

在哪可以买到“一枝花”这种药

红花 〔中药材学名〕 Flos Carthami。 (英)Safflower 别名 草红、刺红花、杜红花、金红花。 商品名:杜红花:产于浙江宁波者。质佳。 怀红花:又名淮红花。产于河南温县、沁阳、武陟、孟县一带(旧时怀庆府)者。质亦佳。 散红花:产于河南商丘一带者。质亦佳。 大散红花:产于山东者。 川红花:产于四川者。 南红花:产于我国南方者(一说指产于四川南充者)。 西红花:产于陕西者。 云红花:产于云南者。 以上均以花色红黄、鲜艳、干燥、质柔软者为佳。 红花饼:又名片红花。为红花趁鲜捣泥,摊成薄片状,晒干入药者。 来源 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管状花。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约1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长椭圆形,先端尖,无柄,基部抱茎,边缘羽状齿裂,齿端有尖刺,两面无毛;上部叶较小,成苞片状围绕状状花序。头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总苞片数层,外层绿色,卵状披针形,边缘具尖刺,内层卵状椭圆形,白色,膜质;全为管状花,初开时**,后转橙红色;瘦果椭圆形,长约5爉m,无冠毛,或鳞片状。1年生草本,花期5~7月,果期7~9月,高30~90厘米,叶互生,卵形或披针形,质地坚硬,两面光滑无毛,边缘有刺齿,头状花序,全部为两性的管状花,花冠桔红色,含红花素(carthamine),可作纺织用的红色染料。花又可作通经药,有破血、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它不仅有药用价值,而且种子可以榨油,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瘦果含油量34~55%。油中含谷维素0.5%,每千克油中含80毫克,并有丰富的磷脂。红花油含有很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亚油酸的含量高达70-80%,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同时,红花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146mg/100ml)这些都是油脂类无法比拟的。红花油不仅可直接被人们食用,也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同时还可以开发出亚油酸胶囊,维生素E和化妆品,红花油柄粕中的红花蛋白也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 菊科(Asteraceae)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为Carthamus tinctorius,原产於亚洲、非洲部分地区,从印度中部起沿中东至尼罗河上游和埃塞俄比亚。株高0.3?6?51.2公尺(1?6?54呎);花红、橙、黄或白色,乾花可提取红花素(一种重要的红色纺织染科,但自合成苯胺染料问世以来,仅在西南亚部分地区继续使用)。红花还可用作调味品番红花的掺和剂。由于红花油不因久置而发黄,现用於清漆和颜料生产。但红花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还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主要供制人造奶油、沙拉油、食用油。炼油后的渣块可饲牲畜。红花主产於印度,已作为油料作物引入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土耳其和加拿大。 红花种子油中含有较高的亚油酸,有降低血脂及血清胆固醇、软化和扩张动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液循环、调节心脏和老化了的内分泌系统的效果。红花种子油也是良好的工业和医药用油。还可作油漆、精密机件的喷漆和涂料,也是制造醇酸树脂的原料。在医药上用作抗氧化剂和维生素A和D的稳定剂。榨油后的饼粕含丰富的蛋白质,可作精饲料喂养牲畜。 红花生长期短,从播种到收种一般只需要120天。适应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主根发达(深可达2米以下),具有抗旱抗寒和耐盐碱的能力,适于中国北方及西北地区栽培。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制 夏季花橙红时采摘,阴干、晒干或烘干。 性状 管状花长1~2cm,表面红**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共同白色;柱头细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红花甙(carthamin)、新红花甙(neocarthamin)、红花醌甙(carthamone)、红花多糖、棕榈酸、肉桂酸、月桂酸。 性味 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 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古人常有於血在体内时,常加红花一小把:纱布包煮开可用一天两次泡脚,适用各种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 。 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 附注 果实称白平子,含“红花子”油,油能降胆甾醇和高血脂;软化和扩张血管,防衰老,调节内分泌。 药用红花: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干燥花。 [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90cm。叶互生, 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渐尖,边缘具不规则锯齿,齿端有锐刺;几无柄,微抱茎。头状花序顶生,直径3~4cm,总苞片多层,最外2~3层叶状,边缘具不等长锐齿,内面数层卵形,上部边缘有短刺;全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初时**,渐变为橘红色。瘦果白色,倒卵形,长约5mm,具四棱,无冠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药材性状] 花多聚集成不规则的团块。红色或红**。单个花长约1.5cm。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线形,长5~7mm。雄蕊5枚,花药聚合成筒状,**。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具特异香气,味微苦。用水泡后,水变金**,花不退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养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散淤止痛,用于闭经,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附注] 孕妇慎用。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管状花,长约1.5厘米,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长5~ 7毫米,雄蕊5枚,花药**,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显微鉴定 :粉末:红棕色。①分泌细胞长管道状,直径5~66μm,胞腔内充满**分泌物.②花粉粒类圆形、椭圆形或橄榄形,直径39~ 60μm,有3萌发孔,光切面观外壁齿状突起。③草酸钙方晶方形或长方柱形,存在于薄壁细胞中。④花柱表皮细胞分化成单细胞毛。此外,有花冠表皮细胞、花粉囊内壁细胞、花药基部细胞及药隔网纹细胞等。 本品以色红黄、鲜艳、无枝叶、质柔润、手握软如茸毛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红花含红花**素(Safflor yellow)及红花甙(Carthamin)。红花甙经盐酸水解,得葡萄糖和红花素(Carthamidin)。还含15α,20β-二羟基-Δ4-娠烯-3-酮(15α,20β -Dihydroxy-Δ4-pregnen-3-one)。另尚含脂肪油称红花油,是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的甘油酯类。叶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尚含木聚糖类,苦味甾体甙等。花含红花甙(carthamin)、红花醌甙(carthamone)及新红花甙(neo-cqrthamin);淡**的花含新红花甙及微量红花甙;深**的花含红花鞋;橘红色的花含红花甙和红花醌甙。红花花冠由黄变红是由于这些成分的变化,而商品中主为红花醌甙。又据报道,无刺红花(杜红花)含红花甙0.839%,有刺红花(金红花)含红花甙0.483%。另据报道,红花中的血小板凝集抑制物质为腺嘌呤核甙(adenosine),尚含红花多糖。又有报道,花中含**素(safflor yellow A)、山柰酚、槲皮素及山柰酚-3-葡萄糖甙、槲皮素-3-葡萄糖甙、桷皮素-7-葡萄糖甙、山柰酚 –3-芸香糖甙和芦丁(rutin)。 红花的染色功能 红花(又名红蓝草)可直接在纤维上染色,故在红色染料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红色曾是隋唐时期的流行色,唐代李中的诗句“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况了红花非同凡响的艳丽效果。根据现代科学分析,红花中含有**和红色两种色素,其中**素溶于水和酸性溶液,无染料价值;而红色素易溶解于碱性水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可产生沉淀,形成鲜红的色淀。 古人采用红花泡制红色染料的过程如下:将带露水的红花摘回后,经“碓捣”成浆后,加清水浸渍。用布袋绞去**素(即黄汁),这样一来,浓汁中剩下的大部分已为红色素了。之后,再用已发酸的酸粟或淘米水等酸汁冲洗,进一步除去残留的**素,即可得到鲜红的红色素。这种提取红花色素的方法,古人称之为“杀花法”,此方法在隋唐时期就已传到日本等国。如要长期使用红花,只须用青蒿(有抑菌作用)盖上一夜,捏成薄饼状,再阴干处理,制成“红花饼”存放即可。待使用时,只须用乌梅水煎出,再用碱水或稻草灰澄清几次,便可进行染色了。“红花饼”在宋元时期之后得到了普及推广。 另外红花也可以做胭脂。 [编辑本段]资源分布 红花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和栽培,主要分布于河南、四川、新疆、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甘肃、云南。主产于河南封丘、延津、虞城、西华、长垣,宁陵;四川平昌、简阳、遂宁、安岳、资阳、通江;新疆吉木萨尔、莎东、奇台、呼图壁、霍城、莫吉沙、蔬勒、察布查尔。另外,山东巨野、定陶、嘉祥;安徽亳州、无为;江苏南通、如臬、金坛;浙江慈溪、余姚;甘肃安西、金塔、敦煌;云南巍山、云县、弥渡亦有一定产量。以河南封丘、延津所产红花质佳,为地道产品。 [编辑本段]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干燥气候,耐寒、耐旱、耐盐碱、耐脊薄。发芽最适温度25℃,幼苗能耐-5℃。南方秋播生育期200-250d,北方春播生育期120d。以选向阳、地热高燥、土层深厚、中等肥力、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花期忌涝。前作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好,可与蔬菜间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选种可用音株混合选择法,选取生长健壮,高度适中,分枝低而多,花序多,管状花桔红色,无病虫害的植株作留种植株。北方以栽无刺红花为主,南方以栽有刺红花为主。近年生来新疆和西北地区引进油红花栽培。播种前般用52-54℃温水浸种10min,转入冷水中冷却后,取出晾干后播种。赤有用30%菲酯拌种进行种子消素或用退菌特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量的0.3%拌种后,施塑粒袋内闷1-2d,再行播种。播种期南方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初,北方春季3-4月,宜早不宜迟。穴播或条播。穴播按行析距40cm×25cm开穴,穴深6cm,每穴播种5-6颗。每1hm2用种量22.5-30kg。条播按行距40cm开条沟,沟深5-6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稍加镇压。每1hm2用种最30-45kg。约经15d左右出苗。 田间管理 苗高6-8cm时定苗,每穴留苗2株。条播按株距10-15cm间苗,遇有缺株,应时补苗。生长期需中耕除草3次,结合追肥培土。施肥应施足基肥,早施春肥,重施抽苔肥。基肥施用完全腐离的堆肥或厩肥。苗期追施两次粪肥,3-4月施人粪尿及过磷酸钙;4月上旬现蕾进施硫酸铵,过磷酸钙;开花前用1%的尿互。3%地磷酸钙浇施。赤可根外追肥,用0.1%-0.3%磷酸二氢钾单一或混合喷施,可促使花蕾多而大。苗期和开花期遇旱,需要浇水保持土壤一定的温度;多雨季节要及时开沟排水。抽苔后摘除顶芽,促使分枝和花苗增多,如栽培过密或土地脊薄则不宜摘心去顶。 病虫害防治 红花炭疽病,发病部伴茎、叶、花蕾。5月发病,出现紫经色或褐色纺锤形病斑,逐渐扩大,稍凹,并有橙红色粘性物质,使茎枝枯萎,花蕾不能开放。防治方法,实行水旱轮作。发病时可用代森锌500-600倍或可湿性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喷射。锈病,高湿易发病,应选地热高燥处实行轮作,种子进行消毒。发病时喷15%粉锈宁500倍液。红花枯萎病,为害茎中或主根,使轮导组织破坏而枯萎。5月发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或50%多菌灵500-600倍液灌根部。另有菌核病等为害。虫害有红花实蝇,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射。红花指管蚜,为害茎叶及嫩梢,4月下旬吸取植析汁液,用花学药剂或用鱼藤粉700-800倍液喷射。赤要用烟草浸在水中(1:10)24h,加热煮沸,地滤去渣,取澄清液稀释使用,最好加紫洗衣为分,增加粘着力,又可延长药效。现用食蚜蝇作天敌进行防治。 [编辑本段]药方选录 1.红蓝花酒方(《金匮要略》),具活血行瘀,利气止痛之功。 2.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养血,活血,逐瘀。 3.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等症。 4.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头昏,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等。 5.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编辑本段]采收和储藏 5月下旬开花,5月底至6月中、下旬盛花期,分批采摘。选晴天,每日早晨6-8时,待管状花充分展开呈金**时采摘,过迟则管状花发蔫并呈红黑色,收获困难,质量差,产量低。采回后阴干或用40-60℃低温烘干。 [编辑本段]各家论述 1.《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2.《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 3.《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 4.《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5.《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6.《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胎。 7.《本草衍义补遗》:红花,破留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 8.《本草经疏》:红蓝花,乃行血之要药。其主产后血晕口噤者,缘恶血不下,逆上冲心,故神昏而晕及口噤,入心入肝,使恶血下行,则晕与口噤自止。腹内绞痛,由于恶血不尽,胎腹中,非行血活血则不下;瘀行则血活,故能止绞痛,下胎也。红蓝花本行血之药也,血晕解、留滞行,即止,过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毙。 9.《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主胎产百病因血为患,或血烦血晕,神昏不语;或恶露抢心,脐腹绞痛;或沥浆难生,;或胞衣不落,子腹中,是皆临产诸证,非红花不能治。若产后血晕、口噤指搦;或邪入血室,谵语发狂;或血闷内胀,僵仆如,是皆产后诸证,非红花不能定。凡如经闭不通而寒热交作,或过期腹痛而紫黑淋漓,或跌扑损伤而气血瘀积,或疮疡痛痒而肿溃不安,是皆气血不和之证,非红花不能调。 10.《药品化义》:红花,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若多用三、四钱,则过于辛温,使血走散。同苏木逐瘀血,合肉桂通经闭,佐归、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气刺痛,此其行导而活血也。若少用七、八分,以疏肝气,以助血海,大补血虚,此其调畅而和血也;若止用二、三分,入心以配心血,解散心经邪火,令血调和,此其滋养而生血也;分量多寡之义,岂浅鲜哉。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1.抑制心脏作用: 红花煎剂小剂量能使蟾蜍离体心脏及兔在体心脏轻度兴奋,使心跳有力,振幅加大;大剂量则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 1.2.对冠脉血流量的实验研究表明: 红花水提取物及红花水溶性混合物-红花**素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而红花乙醇提取物的扩张冠脉及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则不明显或无影响。 1.3.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的实验研究表明: 在兔、大鼠、犬等造成实验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的动物模型上,红花及其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红花可使因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或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反复短暂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的程度明显减轻,范围缩小,心率减慢,并保护急性心肌梗塞区的边缘,区而缩小梗塞范围及降低边缘区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从而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供求关系。 1.4.红花对血管作用的研究发现: 如先用含微量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洛氏液灌流血管,使动物离体血管平滑肌收缩保持一定的血管紧张性,造成可能类似人的血脉不通、血瘀状态。红花可使紧张性增高的豚鼠后肢和兔耳呈现血管扩张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作用明显,红花亦可增加麻醉犬股动脉血流量,但对蟾蜍和兔的正常离体血管可使之收缩。表明红花扩张血管作用与血管的功能状态和药物的剂量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是直接或部分对抗a-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而使血管扩张,并有较弱的直接收缩血管作用。 1.5.红花对实验动物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水肿的影响: 应用红花注射液(1ml内含生药lg),对63只蒙古沙土鼠进行术前30分钟ip给于10g/kg红花注射液,并设立了手术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观察红花对缺血性脑水肿的影响,并研究了同一脑区的单胺类神经介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提示红花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的机理,可能与它能影响组织中单胺类神经介质的代谢紊乱有关。并进一步证实红花确实能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及亡率,对实验性胸梗塞动物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1.6.降压作用: 红花煎剂、红花**素及其他制剂对麻醉猫或犬均有不同程度的迅速降压作用,平均血压下降20分钟Hg左右,持续约30分钟后恢复。 1.7.红花**素的抗凝血作用实验研究表明: 红花**素具有非常显著地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对ADP已聚集的血小板也有非常明显的解聚作用。当剂量为0.22g/ml时,聚集抑制率和解聚百分率分别达到85.9%和78.9%。红花**素的这些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红花**素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有非常显著的抑制效应,其抑制率为73.4%。由于实验采用丝线上形成的血栓物质基础系血小板聚集物,因此血栓湿重的减轻,显然是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结果。与体外实验所证实的红花**素能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是一致的。红花**素尚可明显延长家兔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表明它能同时影响体内和体外的凝血系统。此外,红花油有降低血脂作用。

应该是七叶一枝花吧,中医院就应该有。

七叶一枝花

药材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或七叶一枝花的根茎。

鉴别

取本品乙醇提取液,蒸干,加2mol/L盐酸回流2小时,再用石油醚萃取,蒸干,加氯仿溶解作供试液,另以薯蓣皂甙元作对照品,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氯仿-甲醇(95:5)展开,用5%磷钼酸乙醇液喷雾,110?C烤5分钟,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微寒,小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主治痈肝疮毒,咽肿喉痹,乳痈,蛇虫咬伤,跌打伤痛,肝热抽搐。

古籍论述

《本经》:“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癫疾,痈疮,阴蚀,下三虫,去蛇毒。”

《新修本草》:“醋摩疗痈肿,敷蛇毒。”

《日华子》:“治胎风搐手足,能吐泻,瘰疬。”

《滇南本草》:“主治一切无名肿毒,攻各种疮毒痈疽,发背最良,利小便。”

古代临床应用

治风毒暴肿(《圣惠方》重台草散)

治一切蛇(咬伤)(《丹溪治法心要》)

治慢惊 (《小儿药证直诀》栝楼汤)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含有甲基原薯蓣皂甙、丙氨酸(alanine)等18种氨基酸及肌酐等。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表明,煎剂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病、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2、抗肿瘤作用

3、杀精子作用

七叶一枝花70%乙醇提取物对大鼠精子的杀精有效浓度为3mg(生药)/ml,对小鼠精子为1.5-3mg(生药)/ml,对人精子为500-1000ug/ml。

4、其他作用

对组胺喷雾法诱发的哮喘有明显平喘作用;对二氧化硫诱发的咳嗽有明显止咳作用,但无祛痰作用。

临床应用

可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静脉炎、虫咬皮炎、慢性气管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