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抑菌液能治耳疼吗-黄连抑菌液用了耳朵痛
一、祛风类药
1.防风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肺,脾经。
功效解析: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医学启源》记载,防风“主治诸风及祛湿也”。防风辛温发散,可治疗一切风邪,而且在祛风药物中作用比较温润,祛风而不伤阴液。皮肤科常用其与荆芥配伍,增强止痒之效,治疗湿疹伴瘙痒者。
现代研究:防风含酚类物质、甘露醇、有机酸等,有解热发汗作用,并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抑制组胺释放。
2.刺蒺藜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肝,脾经。
功效解析:刺蒺藜具有散风行血,疏肝明目的功效。因其辛散苦泄,能祛风止痒,常与防风、荆芥、地肤子等祛风止痒药相配,增强止痒效力,用于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伴皮肤瘙痒者。还可用与何首乌配伍,一补一散,既可养血,又能疏风止痒,适用于湿疹日久,血虚风燥,症见皮损肥厚、干燥脱屑、瘙痒甚者。
现代研究:刺蒺藜含挥发油、皂甙、黄酮类化合物及微量生物碱等。皂甙可以抑制机体衰老过程中某些退化性变化。刺蒺藜提取物有抗过敏作用,并能改善皮损部血液循环状态。
3.全蝎
性味归经:味辛、咸,性平。归肝经。
功效解析:全蝎具有祛风止痒,通络止痛,解毒散结的功效。《玉楸药解》中记载全蝎:“穿筋透节,逐湿除风。”就是说其药力能够入络脉,祛除深藏于其中的风湿邪。因其祛风而止痒故可用治风邪入络引起的皮肤瘙痒。临床则多用来治疗慢性湿疹伴皮肤瘙痒者,效果良好。全蝎与蜈蚣配伍使用,两药走窜搜剔,可以增强祛风活络、息风止痉的功效。另外,全蝎还善解毒,有以毒攻毒散结的作用,尤适宜于风毒恶血蕴结肌肤引起的顽固性瘙痒、皮肤增厚者。
现代研究:全蝎含有蝎素、氨基酸、无机元素、甜菜碱、胆甾醇、蝎酸等成分,具有抗惊厥、抗癫痫、镇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全蝎与蜈蚣配合使用可达到止痒的原因,与两药均有镇静作用,可降低皮肤神经末梢的敏感性有关。但二药均有毒,用量过大可引起溶血反应,临床曾有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因此,使用时应注意剂量。
4.僵蚕
性味归经:味辛、咸,性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解析:僵蚕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僵蚕可治“皮肤风疮”。因其祛风止痒,多用于治疗湿疹伴皮肤瘙痒者;又因其有疏风热的作用,可治疗风热蕴结肌肤引起的湿疹,常与桑叶、菊花等疏散风热药配伍使用。
现代研究:僵蚕主要含蛋白质、脂肪、草酸胺,以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醇水浸出液有抗惊厥作用,体外试验有轻度抑菌作用。
二、祛湿类药
1.苍术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解析: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的功效,可祛上、中、下三焦之湿。因其有特异香气,还可以进行香疗,即中医理论所说的“芳香辟秽”。中医认为,身体异味,如腋臭、口臭、汗臭等,真正原因是机体内有湿热,体表孔窍是散味的“门窗”。香疗可以疏通体内代谢,祛湿热,让身体“门窗”自然散发清香。使用苍术时,需要注意因其性味辛温,不宜用于有热象证候者。
苍术对脾虚湿盛型的亚急性、慢性湿疹尤为适宜。如果伴有面色无华,食欲不佳,大便溏薄,小便不黄等脾虚症候,可与白术、茯苓、泽泻配伍使用。若伴胸闷恶心,腹胀等气滞症状,常与陈皮、厚朴合用,增强除湿理气的效力。
现代研究:苍术含挥发油,并含丰富的维生素A,有助于皮损部位愈合。
2.厚朴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解析:厚朴具有燥湿消痰,温中下气除满的功效。中医认为,性味苦燥的药物可以祛除湿邪。厚朴苦燥辛散,能祛湿邪,同时,因其性温可下气除胀满,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可以治疗湿疹证属脾虚湿盛者。常与苍术、陈皮同用,如平胃散。
现代研究:厚朴甲醇提取物和厚朴酚对皮肤肿瘤有抑制作用。
3.茯苓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解析:茯苓具有渗湿健脾的功效。《世补斋医书》记载,茯苓可以行水,又可行湿。皮肤科常用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泛发性湿疹,证属脾虚湿盛者。临床上多同山药、白术、薏苡仁配伍,达到健脾利水之功,如参苓白术散、朱仁康的健脾除湿汤等。
现代研究:茯苓含糖类、酸类物质,有抗菌、利尿的作用。
4.薏苡仁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解析:薏苡仁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清热排脓的功效。因其性凉,能清热而利湿,又能健脾,临床常用治湿疹证属脾虚湿盛型。常与人参、白术、茯苓配伍,如参苓白术散。薏苡仁除了是一味中药外,还是一种美容食品,经常食用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雀斑、老年斑、妊娠斑,对粉刺、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
现代研究:薏苡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薏苡仁酯为有效成分之一,可用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炎作用。
5.车前子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解析:车前子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车前子可利水道,除湿痹。且本药利湿而不伤阴,车前子利水作用大于清热作用。车前子与健脾祛湿药配用,可利湿止泻,用治湿疹水疱明显,皮肤湿烂者;与清热利湿药同用,增强清热效力,并通过利小便的作用使湿有出路,如配伍龙胆草、黄芩、泽泻、通草之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治疗证属湿热的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等。
现代研究:车前子含黏液、琥珀酸等,有利尿作用。
6.茵陈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解析:茵陈具有利湿退黄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其祛湿作用强,又有解毒疗疮之功,为治湿热黄疸的要药,还可用治小便不利,风痒疮疥。茵陈配伍清热药,如茵陈蒿汤,用于治疗湿热内蕴的湿疹。
现代研究:茵陈含香豆精、茵陈酮、茵陈挥发油,有利胆解热作用,在试管内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7.萆薢
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入肝,胃,膀胱经。
功效解析:萆薢具有祛风除湿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萆薢为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薢祛风湿功效显著,能治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临床常配伍茯苓、薏苡仁、扁豆以健脾除湿,治疗脾虚湿浊不化之急性、亚急性湿疹。
现代研究:萆薢含薯蓣皂甙,有抗真菌作用,并能扩张末梢血管。
8.藿香
性味归经:味辛、微,性温。入脾,胃,肺经。
功效解析:藿香不仅具有芳香化湿、祛暑辟秽、和中止呕的功效,又可以健胃,助脾胃正气。《本草正义》记载,藿香芳香而猛烈,温煦而燥烈,能祛除阴湿邪,同时助脾胃正气,是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有效药物。皮肤科常用来治疗暑湿引起的皮肤病,如亚急性湿疹、皮炎等,如藿香正气散。
现代研究:藿香含挥发油,促进胃液分泌,并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三、清热类药
1.黄芩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经。
功效解析: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尤其善于清中上焦的湿热。金代医家张元素归纳黄芩泻热功效显著。皮肤科常用其治疗皮炎湿疹类过敏性皮肤病,辨证属湿热者。清代名医邹澍总结张仲景使用黄芩的经验,其中一条就是黄芩与黄连配伍,清中焦之湿热。现代临床中也常使用黄芩与黄连配伍来增强清热燥湿力量。黄芩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对热毒疮疡有治疗效果。
现代研究:黄芩主要成分为黄芩苷,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而且不易产生抗药性。黄芩苷对皮肤和指甲的致病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2.黄连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解析: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其清热燥湿作用大于黄芩,并且对中焦湿热最有效,而且善于清心经实火。中医认为,火分为实火或虚火,实火多为外感邪气,治宜泻火,若外邪已伤阴则泻火同时还要滋阴。虚火为阴虚而不制阳,治疗宜滋阴,若阴损及阳则需阴阳共补,不过仍以滋阴为主。
黄连可内服或外用治疗湿疹、痈肿、颜面红斑等。黄连配伍黄芩、栀子可治疗急性湿疹皮炎类疾病,辨证属湿热证者,又因黄连可清心胃之火,故心胃经有实火而兼见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表现的,使用黄连尤为适宜。黄连制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单味黄连外洗亦有收敛止痒作用,可治疗阴囊湿疹、下肢湿疹。外涂黄连浸汁,可治耳道流脓。
现代研究:黄连主要成分是小檗碱,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同时还能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对抗过敏反应。黄连煎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黄柏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解析: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长于清泄下焦湿热,也是治疗湿疹最常用的外用药之一。内服可用于因湿热、瘀阻经络而引起的诸多皮肤病,症见焮红肿痛、溃破渗出等均可使用,尤其对下肢皮肤病效果较好。若外用该药,还有清热燥湿,收敛疮面的作用。常与苍术配伍使用,即二妙散。皮肤科对湿热见症明显的湿疹,手足汗疱症,脂溢性皮炎等可用此方。
现代研究:黄柏含小檗碱,具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黄柏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
4.龙胆草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胆经。
功效解析:龙胆草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作用。《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因肝胆有热而致病者,龙胆草皆能治愈。可见其清肝胆热功效显著。因此,龙胆草常用于治疗以湿热为主证的急性湿疹、过敏性皮肤病,方用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汤(赵炳南创制)等。龙胆草配伍苦参、栀子、黄柏、车前子效力更强。外用龙胆草单味药水煎冷敷,可以治疗急性湿疹。
现代研究:龙胆草含龙胆苦苷、当归苦苷等苷类苦味成分,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对常见细菌及致病性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5.苦参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解析:苦参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的功效,自古就是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主药。《本草图经》就评价苦参“古今方用治疮疹最多”。因其清热燥湿止痒,治疗湿热所致的急性湿疹、皮炎效果显著,且常用于治疗阴囊湿疹。内服外洗均有较好疗效。常与蛇床子配伍,蛇床子燥湿杀虫,二药相合,煎水外洗,燥湿功力更强,且寒热相济,可以治疗寒热属性不明显的男子阴囊湿疹。
现代研究:苦参含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苦参碱有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而且具有类似皮质激素的抗炎、抗过敏效果。
6.玄参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解析:玄参具有养阴生津,清热解毒的.功效。因其既清热泻火,又可滋养津液,所以热毒实证、阴虚内热证均可使用。临床常用于慢性湿疹迁延日久,证属阴伤有虚热者,因病程较长,以致耗阴伤血,生风化燥。常见皮损浸润肥厚,干燥脱屑,瘙痒剧烈,常有舌红苔花剥或舌淡苔光。朱仁康老中医创滋阴除湿法,治疗此型湿疹,方用滋阴除湿汤,便以玄参为其中一主药。
现代研究:玄参含生物碱、糖类、甾醇、氨基酸、脂肪酸、微量挥发油、胡萝卜素等。玄参煎剂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此外,本品对多种致病性及非致病性真菌还具有抑制作用。
7.白鲜皮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脾,胃经。
功效解析:白鲜皮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的功效。《药性论》记载,白鲜皮可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为皮肤科常用药。常与苦参、地肤子配伍,煎汤内服、外洗,治疗风热湿毒所致的湿疹、外阴湿疹、阴囊肿痛。
现代研究:白鲜皮含白鲜碱、白鲜内脂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明显抑制变态反应,减少病变部炎症渗出,促进皮损愈合。
8.金银花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解析: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是治疗疮痈的要药。清代陈士铎对金银花大加赞赏,认为金银花最能消火热之毒,主张清火热之毒必用本药。临床中金银花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药疹、接触性皮炎等辨证属湿热而热象明显者。热象明显且有化毒趋势,常见皮肤大片红斑、丘疹,皮色焮红灼热,疼痛。常与连翘、蒲公英、地丁配伍,以清解热毒,如五味消毒饮。
现代研究:金银花含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类,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金银花茎叶提取物能明显的抑制真菌生长,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金银花水煎剂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
9.青黛
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归肝,肺经。
功效解析: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其性寒能清热,味咸可入血,故能清热解毒,消斑。临床上青黛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药疹、过敏性皮炎等,尤其适用于血热引起的皮肤红斑、热痛。外用可与黄柏、石膏等配伍。
现代研究:青黛煎剂对金**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青黛中分离出的色胺酮对皮肤病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0.土茯苓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
功效解析: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的功效。其功效能入络,清除湿热蕴毒。土茯苓汤最早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疮毒的,据说,土茯苓还是治疗梅毒的要药。作为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汤对于一般的“湿热”也有明显的功效。现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疮毒以及湿热久郁的湿疹。
现代研究:土茯苓根茎含皂苷、鞣质、树脂等。土茯苓苷能给肌肤补充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促进人体自身对皮脂的调理,达到平衡。鞣质等酸性成分及其衍生物有滋养肌肤,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
11.马齿苋
性味归经: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解析: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血消肿的功效,对治疗痈肿毒热有明显疗效。如《医宗金鉴》记载的马齿苋膏即以马齿苋鲜品捣烂外敷,治疗血热毒盛的肿疡。现代临床多用其煎汤外洗,单味水煎剂有明显收敛、消炎、止痒作用,所以,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有渗出糜烂者。
现代研究:马齿苋含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钾盐,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P等,具有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过敏作用。
12.地肤子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解析:地肤子具有利湿清热止痒的功效。《本草原始》记载,地肤子可以去皮肤中湿热,皮肤外湿痒。临床常用与白鲜皮、苦参、黄柏同用,煎汤外洗,治疗湿疹伴瘙痒者;与猪苓、泽泻、车前子配伍可以清利下焦湿热,止痒。
现代研究:地肤子含苷类及生物碱、维生素A等,有保护皮肤、抑菌的作用。
四、理血类药
1.生地黄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归心,肝,肾经。
功效解析:生地黄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珍珠囊》记载生地黄“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因其有凉血的功效,所以,可以清解血分热毒,可用于治疗血热毒盛型湿疹。常与黄芩、丹皮等配伍。又因其能润燥生津,也可用于治疗血虚风燥之慢性湿疹。
现代研究:生地黄含地黄素、甘露醇、生物碱、β-谷甾醇、菜油甾醇等成分,具有抗辐射、保肝、降低血糖、强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的作用。
2.当归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解析: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全当归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 《本草新编》记载:“当归,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虽有上下之分,而补血则一。”当归头止血,当归身和血(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当归尾破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虽然当归有头、身、尾之分,功效也略有不同,但补血为其最大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证的慢性湿疹。常配伍白芍、熟地以养血润燥。
现代研究:当归含挥发油、酯类、菸酸、维生素A类等。当归提取物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致炎物质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炎作用。当归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并且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3.赤芍
性味归经:味苦,性凉。归肝经。
功效解析:赤芍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因其性凉入肝经,可凉血、活血化瘀,临床上适用于血热型湿疹皮炎等皮肤病。应用时常与丹皮配伍。
芍药以其根入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应用时有人常把两者混淆。白芍味苦、酸,性凉,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白芍补血敛阴,凡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赤芍活血凉血,凡血虚者慎服。
现代研究:赤芍含有芍药苷、苯甲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
4.紫草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心,肝经。
功效解析:紫草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因其长于清理血分之热,所以可以治疗一切脏腑火热炽盛之实火病。常用于麻疹及其他热病发斑疹而斑疹紫暗,色不红活或疹出不畅等。常与赤芍、生槐花、白茅根等配伍。
现代研究:紫草含乙酰紫草素(水解后生成紫草醌)、紫草红、异丁酰紫草素等,有抗炎、抗菌作用,同时对皮肤真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5.丹参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解析: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本草汇言》记载:“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临床常用于慢性湿疹,湿热久郁而致血瘀者。与金银花、连翘、乳香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药配伍,用于治疗疮痈肿痛。
现代研究:丹参含丹参酮类、丹参醇类、维生素E等,能改善机体微循环,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丹参制剂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6.白茅根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功效解析:白茅根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其性寒,善清肺、胃之热,又因其可凉血止血,同时又有利水作用,故能导热下行。作用特点是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尤以热证而有阴津不足者,最为适用。
现代研究:白茅根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三萜烯、钾盐、白茅素、芦竹素、羊齿烯醇等,能抑制金**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其水浸剂有利尿作用。
7.莪术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
功效解析:莪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本草经疏》记载:“莪术行气破血散结,是其功能所长。”莪术苦泄辛散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破血消瘀,行气止痛。临床用于病情迁延日久,湿热毒邪瘀热互结于肌肤的慢性湿疹。常与活血药配伍应用。
现代研究:莪术含有的挥发油成分,有抑菌、抗炎作用,并能促进局部微循环。
五、补益类药
1.白术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功效解析: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炒用其健脾益气效力更强,临床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型的亚急性、慢性湿疹。常用炒白术配伍党参、茯苓等,以健脾除湿,同时佐以清热药,如参苓白术散。
现代研究:白术能显著增强白细胞吞噬金**葡萄球菌的能力。白术多糖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有恢复的作用。白术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能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的能力。
2.党参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功效解析: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血的功效。党参为常用补气中药,但其力量较人参弱,一般慢性虚弱病证都可选用。皮肤科常用其与茯苓、白术、黄芪配伍,以健脾益气,治疗湿疹属脾虚湿盛证。
现代研究:党参含皂苷、蛋白质、维生素、糖类、生物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等,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3.熟地黄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解析: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补精益髓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熟地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熟地黄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临床常用其与当归、白芍配伍,治疗湿疹迁延日久,有血虚证候者。
现代研究:熟地黄含地黄素、维生素A、糖类及氨基酸等,有抗炎和减少渗出的作用。
4.沙参(南沙参、北沙参)
性味归经: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解析:南沙参具有清肺化痰、养阴润燥、益胃生津的功效;北沙参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南沙参与北沙参虽是不同科属的两种植物药材,但一般认为两药功用相似,但细分起来,南沙参偏于清肺祛痰,而北沙参偏于养胃生津。皮科用于治疗慢性湿疹后期,阴伤有热者。
现代研究:北沙参含生物碱,有降温、镇痛作用;南沙参含皂苷,有抗菌作用。
5.何首乌
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解析:何首乌具有养血祛风,补益肝肾,乌须黑发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可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其性不寒不燥,是滋补的良药,其功效又在地黄、天冬之上。临床常用何首乌与天冬、麦冬、白芍配伍以养血润燥,用于治疗慢性湿疹而血虚风燥见症者。
何首乌的藤茎可入药,名首乌藤,又名夜交藤,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肝经,能养血安神,祛风止痒。《本草纲目》记载首乌藤:“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甚效。”可以治疗失眠多汗、血虚身痛、皮肤瘙痒,特别适宜湿疹肤瘙痒伴睡眠差者。
现代研究:何首乌含卵磷脂等细胞新生和发育所必需的物质,有利于皮损细胞新陈代谢和再生。
?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_胡黄连的药用价值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起病缓慢而顽固。一般分局限型和播散型两种。皮损呈苔藓样变,不倾向湿润化和阵发性剧痒是本病的特点,以夜间和情绪波动时为重,好发于颈、会阴、大腿内侧、前臂等皮肤易摩擦的部位。中医称本病为“顽癣”、“牛皮癣”、“银屑病”,认为是由于风湿热邪,蕴结肌肤,日久生风化燥,耗伤营血,皮失所养而致。
方一组成马皮100克。
用法将马皮烧灰存性,再调香油,搽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马皮为马的外皮,以其烧灰,配以香油,外洗治牛皮癣,在民间流传,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有待研究。
方二组成芋头、生大蒜各数枚。
用法将两物共捣烂,取汁,洗涂患处。
功用祛风,解毒,散结。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芋头性味甘辛平,功能祛风散结,能破宿血,去肌。大蒜有解毒祛风的作用,善治癣疮。其浸出液经药理实验证明,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故两者相配,对牛皮癣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方三组成大蒜适量。
用法捣烂取汁,搽洗患处。
功用祛风祛湿。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大蒜治疗牛皮癣,民间多用之,疗效较好。
方四组成野芹菜适量。
用法取其茎、叶揉成团,在皮损处反复揉擦,使药汁完全湿染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钟。视皮损情况可反复使用。
功用清热,祛风,利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野芹菜又名旱芹,性味甘苦凉,功能清热利湿祛风。银屑病多为血燥风热之症,故用野芹菜擦洗,颇为适宜。
方五组成新鲜猪骨(带髓)适量。
用法将新鲜猪骨晒干,砸开骨髓腔,装入干馏器内,加热,收集馏液冷却后即得。搽洗患处,每日1次。
功用解毒疗癣。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猪骨治疮癣,流传民间。本方采用骨馏油系现代新工艺,能保持原有的功效,又方便卫生。
方六组成木槿皮、桑白皮、板蓝根、黄柏、金银花、苦参、大枫子、忍冬藤、蛇床子各25克,丁香、防风各15克,狼毒、蝉蜕各10克,生地黄20克,百部30克。
用法先将诸药加水煎3次,最后把3次煎好的药液倒在一起,用小火慢慢浓缩至500~700毫升,待温后用此药液擦洗患部(皮损区),每日擦洗2次。
功用凉血疏风,杀虫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方中木槿皮、桑白皮祛风利湿,是为主药;板蓝根、黄柏、金银花清热解毒;苦参、大枫子、忍冬藤、蛇床子燥湿;防风、蝉蜕、丁香祛风;狼毒、百部解毒杀虫;生地黄滋阴养血润燥。诸药合用,共奏凉血疏风、杀虫止痒之功。
方七组成木贼、麻黄、紫荆皮、白鲜皮、蛇床子各15克,苍术20克。
用法每日2剂,1剂水煎内服;另1剂加水倍量,煎沸再熬15~20分钟,过滤取汁备用。治疗时,1剂日分3次服;另1剂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熏洗15分钟以上。
功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银屑病)。
说明木贼功能去风湿、散火邪。诸药合用,燥湿止痒作用更佳。
方八组成地肤子、生大黄、大枫子、白鲜皮、鹤虱各15克,苦参30克,黄柏、生杏仁、明矾、朴硝、蝉衣、蜂房各9克,丹皮12克。
用法上药煎汤去渣,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或2次。
功用疏风散寒,杀虫止痒。
适应证各期银屑病皮损者。
说明鹤虱,外敷疗疮痈,有杀虫解毒之功。至于地肤子、白鲜皮等均有祛风胜湿的作用,苦参、黄柏燥湿解毒,杏仁,蜂房亦能杀虫,蝉衣、丹参祛风止痒。
方九组成明矾、花椒各150克,朴硝500克,野菊花25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煮沸过滤,趁热洗浴,每日1次。
功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痒。
适应证各期银屑病皮损者。
说明明矾有燥湿收敛作用,配伍花椒燥湿,朴硝、野菊花清热解毒,故对各期银屑病有一定疗效。
方十组成石菖蒲、黄连、黄柏、大黄、枯矾、艾叶、射干、薄荷、知母、百部各30克,狼毒20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煎沸5分钟,去渣取液。待药液冷却至40℃左右时,熏洗,湿敷,并稍用力揉患处。每次洗浴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2日,同时配合液氮冷冻,以棉团直接冻融患处。持续3秒,连续2次即为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
功用祛散痰湿,疏化瘀热。
适应证寻常型银屑病。
说明石菖蒲功能去湿逐风,药理学实验表明,本品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是为方中主药。再配伍黄连、黄柏、大黄清热解毒,枯矾、艾叶燥湿,射干、薄荷散邪,狼毒杀虫,故对该病有效。
方十一组成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黄芩、白矾各30克,川椒、艾叶各15克,冰片10克(分次冲化)。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加清水适量浸泡30分钟后,煎沸入冰片冲化,然后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再坐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坐浴1或2次。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均有祛风燥湿之功,黄芩、白矾清热燥湿,川椒、艾叶亦能祛风止痒。
方十二组成侧柏叶、紫苏叶各120克,蒺藜秧240克。
用法上药共碾粗末,装纱布袋内,用水2 500~3 000毫升煮沸30分钟。用软化毛巾蘸汤溻洗,或溻洗后加热水浸浴。
功用清热,润肤,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侧柏叶功能祛风湿、散肿毒、凉血,外敷疗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紫苏叶能散血脉之邪。蒺藜秧亦有祛风清热的功效。
方十三组成百部、苦参各120克,蛇床子60克,雄黄15克,狼毒75克。
用法上药研粗末,一并装入纱布袋内,用水2 500~3 000毫升煮沸3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用软毛巾溻洗患处,或溻洗后再加热水浸浴。
功用祛风止痒,祛湿杀虫。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百部,善于杀虫。药理学实验表明,百部对多种致病菌、虫虱等均有杀灭作用。雄黄、狼毒亦有解毒杀虫的功效,苦参、蛇床子则能祛风胜湿止痒。
方十四组成透骨草、苦参各30克,红花、雄黄、明矾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3 000毫升,煎取2 500毫升,待温后,用毛巾反复洗患处。每日3或4次,每次15分钟。
功用软坚,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透骨草功能祛风除湿,苦参清热燥湿,红花活血化瘀,雄黄解毒杀虫,明矾有收敛软化皮肤角质的作用。
方十五组成槟榔9克,全虫、斑蝥、蝉蜕、五味子、冰片各3克,白酒150毫升。
用法将上药放入广口玻璃瓶内,加入白酒浸泡1周,过滤去渣,取汁密封备用。使用时先将患处用温开水洗净,拭干,然后用脱脂棉签蘸药酒,涂洗患处。每日早晚各涂洗1次。
功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槟榔能敷疮,生肌止痛。药理学研究表明,槟榔所含生物碱有抗真菌、病毒作用。方中全虫、斑蝥、蝉蜕等虫类药物均有解毒的功效。
方十六组成公丁香、川椒、生半夏、生南星、生马钱子、生白附子各3克,雄黄、黄柏各2克,五倍子、斑蝥各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白酒250毫升,装入瓶内浸泡1周,密封备用。使用时以棉签蘸药酒反复涂洗患处,直至患部皮肤有发热和痛痒感时为止。每日1次。
功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公丁香、川椒芳香祛湿,生半夏、生南星、生白附子、生马钱子均有燥湿逐风之功,雄黄、斑蝥、黄柏则能解毒,五味子收敛。诸药合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故能有效地治疗神经性皮炎。
方十七组成细辛、马钱子(生用不去毛)、生草乌、硫黄各3克,雄黄、生白矾各6克,冰片2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浸入100毫升乙醇中浸泡1周,时时摇动,去渣取汁备用,使用时用棉签蘸药液涂洗患处,每日擦洗1或2次,以愈为度。
功用解毒杀虫,祛湿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马钱子功能散血热、消肿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所含的(士的宁)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某些细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故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
方十八组成细辛、半夏、川椒各35克。
用法上药用95%乙醇500毫升浸泡1周备用。每日涂洗患处2或3次。用药时避免饮酒与吃刺激性食物,涂药后,夜间瘙痒减轻,甚至无瘙痒现象,涂洗1周,局部肥厚部分变薄,有轻度脱皮现象;经3~4周或较长一段时间即可痊愈。
功用止痒,收敛,镇静。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细辛,有除皮肤风湿、止痒作用,药理学研究也表明,细辛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能止痛解热,抑制病菌生长。
方十九组成刺猥皮、枳实、车前草各10克,紫草、蒲公英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500~1 000克煮沸过滤得液,熏洗患处。
功用理气,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刺猥皮,收涩止血,化瘀止痛,一直以来用于治疗痔疮、牛皮癣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方二十组成苍耳子、蛇床子、威灵仙、苦参、吴茱萸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浓煎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祛风除湿,解毒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苍耳子功能散风祛湿、止痛杀虫,其所含的生物碱有毒性,能使组织器官坏,并能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故对神经性皮炎有效。
方二十一组成秦皮12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取汁洗患处。每天洗1次,每次煎水可洗3次。
功用清热燥湿,平喘止咳。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秦皮主风寒湿痹,除热。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有消炎、镇痛作用。
方二十二组成土茯苓50克。
用法水煎洗患处。
功用解毒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治疗湿热之蕴毒。临床常用本品治疗杨梅疮等恶性皮肤病。
方二十三组成楮桃叶、侧柏叶各25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熏洗患处。
功用凉血,祛风,利水。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楮桃叶性味甘凉,可治疮痈,瘙痒等症,侧柏叶亦有凉血祛风的功效。
方二十四组成徐长卿、地肤子、千里光各30克,黄芩、蛇床子、苍耳子、狼毒、白鲜皮各10克,槐花、木槿皮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方中千里光功能杀虫止痒,洗疥癞癣疮,去皮肤风热。徐长卿、地肤子、蛇床子等均有清热燥湿、解毒的作用。
方二十五组成秦艽60克。
用法水煎取汁熏洗患处。
功用祛风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秦艽,能祛风除湿。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止痛作用,并能明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抗感染、抑菌的作用。
方二十六组成苦楝皮45克。
用法水煎取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苦楝皮功能清热、燥湿、杀虫,临床常用于治疗顽固性湿癣等皮肤病。
方二十七组成土大黄、雄黄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食醋拌匀,使用时取药适量,涂洗患部,每日搽1~3次。
功用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银屑病进行期或静止期。
说明土大黄功能清热解毒,治癣,杀一切虫肿毒。配伍祛风杀虫的雄黄,对各期银屑病均可治疗。
方二十八组成苦参、菊花各60克,蛇床子、金银花各30克,白芷、黄柏、地肤子各15克,菖蒲1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滤得药液,趁热用纱布蘸药汁搽洗患部,每次洗5~10分钟,每日2次。
功用润燥,杀虫,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方中苦参、蛇床子祛风燥湿,配伍白芷、地肤子散风邪,金银花、菊花清热,黄柏、菖蒲利湿。诸药合用,既清热润燥解毒,又能祛风杀虫止痒,故对牛皮癣有一定疗效。
双黄连的作用?
导读: 中药胡专区,为您详细介绍胡的药用价值、胡等,要更多胡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简介 胡与 胡的药用价值 胡的药用附方 胡黄连和黄连的区别 胡胡黄连简介
胡黄连,为双子叶植物玄参科胡黄连的干燥根茎。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cm,直径0.3~1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胡与
胡黄连的
退虚热;消疳热;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阴虚骨蒸;潮热盗汗;小儿疳疾;湿热泻痢;黄疸;吐血;衄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痔疮肿毒。
1、《本草正》:治吐血、衄血。
2、《唐本草》:主骨燕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益颜色,厚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以人乳浸点目甚良。
3、《开宝本草》:主久痢成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理腰肾,去阴汗,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霍乱下痢。
4、《丹溪心法》:去果子积。
胡黄连的作用
1、保肝利胆作用
胡黄连苦甘I等体外对补体介导的原代培养小鼠肝细胞毒性有抑制作用。胡黄连苦甘Ⅱ及其有关甘类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大鼠有利胆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胡黄连根和根茎水提物对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均有抑制作用,对游走抑制因子的产生则有兴奋作用。
3、抗溃疡
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4、抑制胃酸分泌
可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5、保护胃粘膜
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等所致大鼠急性为粘膜损伤。
6、抗炎镇痛
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7、抑菌
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8、其他作用
胡黄连中的糖甘部分可减少异丙肾上腺素导致的豚鼠过敏性气管痉挛严重程度。胡黄连水浸液体外对英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胡黄连的药用价值
药名胡黄连
别名割孤露泽、胡连、西藏胡黄连。
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西藏胡黄连和胡黄连的根茎。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胃经;大肠。
除去杂质,洗净,润造,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本品为不规则的圆形薄片,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有白色点状锥管束,周边深棕褐色。质脆。
退虚热;消疳热;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阴虚骨蒸;潮热盗汗;小儿疳疾;湿热泻痢;黄疸;吐血;衄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痔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浸汁点眼。
者慎服。
胡黄连的药用附方
1、治肥疳热:川黄连五钱,胡黄连五饯,朱砂一钱(另研)。上二物为细末,入朱砂末,都填入猪胆内,用淡浆水煮,以杖于铫子上用线钓之,勿著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一分,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食后。(《小儿药证直诀》胡黄连丸)
2、治吐血、衄血:生地黄、胡黄连各等分。上为末,用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煎茅花汤送下。(《普济方》胡黄连散)
3、治小儿疳热,肚胀,潮热,发焦:胡黄连五钱,灵脂一两。为末,雄猪胆汁和丸绿豆大。米饮服,每服一、二十丸。(《全幼心鉴》)
4、治伤寒劳复身热,大小便赤如血色者: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皮,入蜜半两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捣罗为末,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姜二片,乌梅一个,童子小便三合,漫半日,去滓,食后暖小便令温下十丸,临卧再服。(《本草图经》)
5、治痢血: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等分。为末。腊茶清调下,食前、空腹温服。(《苏沈良方》三物散)
6、治,潮热往来:胡黄连,柴胡等分。罗极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银器中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三二十沸,放温,食后和滓服。(孙用和)
7、治热痢腹痛:胡黄连末,饭丸梧子大。每米汤下三十丸。(《鲜于枢钩玄》)
8、治婴儿赤目:茶调胡黄连末,涂手足心。(《济急仙方》)
9、治痔疮疼肿,不可忍者:胡黄连末,鹅胆汁调涂之。(《孙天仁集效方》)
10、治杨梅疮毒:胡黄连、猪胰同煮服。(《本草求原》)
胡黄连和黄连的区别
胡黄连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然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
胡黄连的副作用
传统文献《》:无毒。临床观察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一般没有不适反应。很苦,剂量稍大,部分人会有恶心、腹痛、滑肠便稀等反应。长期服用无明显副作用。脾虚慢性腹泻者不宜使用。
不良反应
1、用量过大。过量服用黄连可出现恶心、呕吐、气短、发痉。常规剂量则较安全。临床上有因腹泻静滴黄连素诱发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症者。应尽量避免使用黄连素针剂。
2、过敏反应。口服黄连粉或黄连素、注射黄连素均有发生过敏反应。多在用药后几分钟内发生,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全身皮疹、发热,甚至喉头水肿、神志模糊、血压下降,出现过敏性休克。
3、药不对证。黄连属大苦大寒之品,泻火力强,易伤阳气。
以上就是一些胡黄连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频道。
黄连、胡黄连、胡黄连、、
三精双黄连口服液能长期服吗 能治咳嗽吗
双黄连胶囊是在双黄连颗粒剂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双黄连制剂(注射液、口服液、颗粒剂等)在临床应用多年,且经过系统的药效学研究,证明双黄连制剂具有广谱抑菌抗病毒作用和消炎解热作用,双黄连胶囊通过与双黄连口服液在体外抑菌实验、体外抗病毒试验以及抗炎、解热作用试验,两者作用无明显差异。抗菌--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等14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抗病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7种常见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 抗 炎--对小鼠耳壳、足趾人为所致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 解 热--显著降低伤寒、副伤寒所致家兔的体温升高。
耳朵疼,可以吃些什么药呢?
三精 双黄连口服液¥12.80 双黄连口服液对多种病菌抑制作用,如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葡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抑制病毒作用有流感病毒甲、乙型、上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还具有消炎、解热、镇痛作用。还具有提高细胞免疫作用,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多种免疫功能。此外还具有解热和消炎作用。那么三精双黄连口服液能长期服吗?治咳嗽吗? 双黄连口服液主要成分有金银花、黄芩、连翘等。具有较广的抗菌谱,有抑菌、解热、抗炎、抗病毒、利湿,退黄等作用。方中金银花为常用清热解毒药,用于温病初起的解表、清热、解毒、止痢;黄芩为常用清热燥湿、解毒、凉血,泻肺火药;连翘有清心、肺、胃之热,散温邪,解疮毒等作用。三药共奏清热解毒、利尿凉血之功能。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病毒性肺炎等细菌和病毒感染性疾病。其中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汉黄芩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双黄连口服液对风热感冒有很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据了解,双黄连对98%的已知病毒、细菌具有抑制作用,而且没有耐药性。 所以双黄连口服液可以长时间用,但是如果感冒好了,请马上停药,不宜服用太长时间,因为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服用就了都会对身体产生影响的。 双黄连口服液不能直接止咳,但能通过抗感染间接咳嗽 。 诚意推荐您到康爱多药店购买药物。 康爱多药店致力于帮助老百姓提高用药水平、降低用药费用,为病患朋友提供厂家直供、低价,绝对正品的优质药品。
耳朵疼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比较的常见,遇到耳朵疼不必过于慌张,可以通过吃药来进行缓解,比如耳朵疼可以服用一些成药,也可以通过中药,来进行很好的调理,其实通过食疗也是非常不错的方法,这些药物都对治疗耳朵疼,具有很好地效果,也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耳朵疼一般引起的原因比较多,遇到耳朵疼的现象,患者都会比较烦恼,也会比较的慌张,对于用药也是一知半解,不知道什么药比较好,那么,耳朵疼吃什么药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吧。
1、服用成药
耳朵疼可以适当的服用一些成药,对于一些特别的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服用,起到的效果可能会更加明显,比如当我们耳朵疼可以服用一些头孢拉定胶囊、龙胆泻肝丸、黄连上清片、穿心莲内脂片等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对耳朵起到一定的消炎作用。
与此同时,还可以对体内毒素进行及时的清除,达到清热解毒功效;一般服用成药对于耳朵疼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按时服药可以缓解耳朵疼的痛苦,加上日常良好的护理,耳朵疼的现象,就会逐渐的消失不见。
2、单验方
耳朵疼可以服用一些中药,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如果在日常出现耳朵疼的现象,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抓一些中药进行服用,副作用较小,对于身体的调理比较不错,比如可以服用忍冬藤、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野菊花等药材,用水进行煎服,可以对耳朵疼的现象进行缓解,可以清除体内毒素,对于耳道具有一定的消炎解毒的功效,而且中药对于身体有着不错的调理作用,而且副作用比较小。
3、食疗方
耳朵疼可以通过食疗方式来进行,其实食疗也是不错的药方,通过食物的护理,对于耳朵疼的现象,也具有比较不错的效果,日常可以吃些冬瓜、鲜九龙吐珠叶、薏米等食物对于治疗耳朵疼具有不错的功效,此类患者不妨尝试一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