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洗手液大全

臭氧抑菌液成分分析-臭氧抑菌剂说明书

臭氧抑菌液成分分析-臭氧抑菌剂说明书

主要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分析法和分子生物学检验法。其中化学分析法分为质量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分为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等。 重量分析法,定量分析中的一种经典方法。18世纪中叶,罗蒙诺索夫首先使用天平称量法,对物质在化学变化中量的改变进行了测定,并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实际上为定量分析中的重量分析法奠定了基础。重量分析法要求有精密的分析天平,19世纪分析天平称量准确度达0.1毫克;20世纪出现了微量分析天平和超微量分析天平,称重的准确度分别达到 0.001和0.0001毫克,扩大了重量分析的应用范围。

重量分析法是准确地称量出一定量试样,然后利用适当的化学反应把其中欲测成分变成纯化合物或单体析出,采用过滤等方法与其他成分分离,经干燥或灼烧后称量,直至恒重,求出欲测成分在试样中所占比例。除了这种直接测定法外,还可采用间接测定法,即将试样中欲测成分挥发掉,求出挥发前后试样重量差,从而求得欲测成分的含量。重量分析法根据所用分析操作的方法分为沉淀法、均相沉淀法、电解法、气体发生(吸收)法和萃取法等。在环境污染物分析中,重量法常用于测定硫酸盐、二氧化硅、残渣、悬浮物、油脂、飘尘和降尘等。重量分析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随着称量工具的改进,重量分析法也不断发展,如近年来用压电晶体的微量测重法测定大气飘尘和空气中的汞蒸汽等。 容量分析法,又称滴定法,是一种经典的方法。19世纪初期,L.盖吕萨克提出了气体定律,奠定了气体容量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后来,他把测量气体和液体体积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实际。容量分析法是利用一种已知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溶液)与欲测组分的试液发生化学反应,反应迅速而定量地完成(即达到反应终点)后,根据所用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从滴定管上读取)及其当量关系,算出试液中欲测组分的含量。终点的鉴定除利用指示剂的变色目视鉴定外,还可应用各种仪器的方法来鉴定,如电位滴定法、光度滴定法、高频滴定法、电流滴定法、电导率滴定法、温度滴定法等。近年来在容量分析中已采用各种型式的自动滴定仪。

容量分析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迅速、准确,费用低,适用于常规分析。根据所利用的反应种类,容量分析法可分为中和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络合滴定法等。在环境污染分析中,容量分析法应用于生化需氧量、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分析,以及挥发酚类、甲醛、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六价铬、铜离子、锌离子等污染物的分析。 根据试液颜色深浅的程度,把试液与颜色深浅程度不同的已知标准溶液相比较,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1729年P.包盖尔提出了包盖尔定律,即组成相同的呈色溶液,如液层厚度相等时,则色的强度相同。1760年J.H.朗伯特提出与包盖尔定律近似的朗伯特定律,即浓度相同的呈色溶液,色的强度与液层的厚度成比例。1852年A.比尔提出了比尔定律,即液层厚度相等时,色的强度与呈色溶液的浓度成比例。这些定律奠定了比色分析法的理论基础。1854年J.迪博塞克和J.奈斯勒等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定量分析化学领域。1873年C.维洛特首先应用分光光度法以进行光度分析。光度法不像比色法那样比较呈色溶液颜色的强度,而是测定呈色溶液的透光度或吸光度。1874年Н。Г。叶戈罗夫首先将光电效应用于比色分析,他所设计的光电光度计就是现代光电比色计的雏型。1894年出现了浦夫立许光度计;1911年出现了贝尔格光电比色计;1941年出现了贝克曼DU型分光光度计。后来又出现自动记录的分光光度计、示波器分光光度计、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数字显示分光光度计等。光度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比色分析法如以肉眼观察比色管来比较溶液颜色的深浅以确定物质含量的,称为目视比色法。利用光电池和电流计来测量通过有色溶液的透射光强度,从而求得被测物质含量的方法叫作光电比色法;所用的仪器称为光电比色计。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以朗伯特-比尔定律(亦称光的吸收定律)为基础,即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及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例。其数字关系式为lg(Io/I)=K·C·L。式中Io为入射光的强度;I为透射光的强度;L为光线通过有色溶液的液层厚度;C为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K为常数(对于某种有色物质在一定波长的入射光时,K为一定值),称为消光系数(也称吸光系数)。K值的大小随L和C的单位而改变,如果L以厘米表示,C以摩尔/升为单位,则此常数称为摩尔吸光系数(或摩尔消光系数),常以ε表示。

比色分析法的主要优点是准确、灵敏、快速、简便而费用又低。测定物质的最低浓度一般可达每升10-10克,如经化学法富集,灵敏度还可提高2~3个数量级。测定的相对误差通常为1~5%。

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在环境污染分析中已被普遍采用,但污染物必须先与显色试剂作用转化成有色化合物后才能进行测定。目前已研制出各种效果良好和非常灵敏的有机显色剂。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均可用这种方法测定。 利用化学物质在紫外光区的吸收与紫外光波长间的函数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紫外光谱的波长范围可分为近紫外区(200~400纤米)和远紫外区(10~200纤米),前者常用于化学分析,后者因空气吸收波长在 200纤米以下的紫外线,测量须在真空中进行,所以在分析上较少应用。

分子吸收紫外辐射常是其外层电子或价电子被激发的结果。电子愈易激发,则吸收峰的波长就愈长。

紫外分光光度计一般用氢灯做辐射源,用石英棱镜或光栅做单色器,用光电倍增管做检测器。吸收池的材料一般为石英或硅石,长度为 1~10厘米。若用氘代替氢,其发射强度在紫外区短波长处可增加三倍。

简单的无机离子和它的络合物以及有机分子,可在紫外光谱区进行检定和测量。有效的溶剂有水、饱和碳氢化合物、脂族醇和醚。能吸收紫外辐射的有机化合物至少要含有一个不饱和键,如C=C,C=O,N=N以及S=O,以起发色团的作用。吸收峰的波长随着发色团的不饱和程度的增大而增长。一些化合物及其最大吸收波长如右表所示。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环境污染分析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在大气污染分析中真空紫外线气体分析仪已应用于分析汽车废气;紫外气体分析仪可应用于分析臭氧、二氧化氮、氯气。气态氨在190~230纤米波长上有几条强烈的吸收带,可用于直接测定氨气的浓度。②某些多环芳烃和苯并(a)芘在紫外区有强吸收峰,常用此法测定。③某些含有共轭体系的油品在紫外光区具有特征吸收峰,故可用此法测定油类污染。④此法还可用于测定食物、饮料、香烟、水质、生物、土壤等试样中可能含有的致癌物质,以及残留农药、硝酸盐和酚等。⑤此法也可与色谱分析联用,待测试样先经色谱柱,然后让色谱柱洗脱液流经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吸收槽以检测试样所含的痕量污染物。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速液相色谱仪均配备有紫外检测器。 也叫红外光谱分析法,是一种仪器分析方法。物质在红外光照射下,只能吸收与其分子振动、转动频率相一致的红外光线,因此不同物质只能吸收一定波长的入射光而形成各自特征的红外光谱,而对一定波长红外线吸收的强弱则与物质的浓度有关。根据这一原理可进行物质定性、定量分析及复杂分子的结构研究。

在环境分析化学中,红外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 450~1000厘米-1红外区有吸收的气体、 液体和固体污染物。在测定大气污染时,采用多次反射长光程吸收池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可测ppm至ppb级浓度的易挥发性气体(乙炔、胺、乙烯、甲醛、氯化氢、硫化氢、甲烷、丙烯、苯、光气等)。在大气中发现的一种新化合物过氧乙酰硝酸酯,就是经过红外光谱法和质谱法的鉴别后确定的。用红外光谱法还发现了美国洛杉矶空气中有臭氧存在。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测定水中浓度在1ppb以下的有机污染物和农药。与质谱法相比,红外光谱法可以很容易地区分污染物的各种异构体。红外光谱法是鉴别水中石油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红外光谱法可用于大气污染化学反应的测定。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可以测定低沸点、易挥发的有机污染物。由于利用了气相色谱的分辨能力,突破了红外光谱法原来只适用于纯化合物的限制,因此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也能应用于混合物的测定。 利用元素的原子蒸汽(火焰或石墨炉产生)吸收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或无极放电灯)的光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优点:①选择性好,干扰少,在分析复杂环境样品时容易得到可靠的分析数据。②仪器操作简便,费用较低。③灵敏度高,可用于微量样品分析。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可测定样品含量至毫克每升级,用石墨炉法可测至微克每升级,灵敏度高于高频耦合等离子体法。④测定含量范围广,既能进行痕量元素分析,又能测定基体元素的含量。稳定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其准确度能达到0.1~0.3%,可与经典容量法相比拟。

原子吸收光谱法加测汞和氢化物发生器等附件,测定灵敏度可比石墨炉更高,汞、砷、硒、碲、铋、锑、锗锡、铅的测定范围可提高1~2个数量级。原子吸收光谱法已广泛用于测定水、飘尘、土壤、粮食以及各种生物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元素已达七十多种。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以火焰法比较成熟,使用最多,但对于环境样品,分析灵敏度还不够高。石墨炉法虽不够成熟,却是一种灵敏度很高的分析手段。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缺点是:①测定每种元素都要更换专用的灯,不能同时作多元素分析。②各种干扰作用比高频耦合等离子体法更大。③对共振线位于真空紫外区的元素测定有困难。④对固体样品的测定比较困难。⑤对某些高温元素如铀、钍、锆、铪、铌、钽、钨、铍、硼等的测定灵敏度太低。 利用原子蒸汽在电或热的激发下产生的光谱,通过光谱仪照相记录或光量计直接读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特点是能一次同时测定多种金属元素,选择性好,干扰少,能直接分析液体和固体样品,适合于定性和多种元素定量分析。分析范围液体为毫克/升到微克/升,固体分析灵敏度为1%至0.001%。采用化学分离富集后再行测定,可提高灵敏度 1~2个数量级。在环境保护中可用于分析水、飘尘、土壤、粮食以及各种生物样品等。缺点是要用照相干板记录,分析周期长;对于超痕量元素的定量分析,灵敏度不够;直接分析固体样品时,误差较大。

传统的发射光谱分析,是用溶液干渣法分析溶液,碳槽粉末法分析固体;以交流电弧或直接电弧作为激发光源;使用中型石英光谱仪或光栅光谱仪,照相干板记录。基体影响将使分析误差加大。最近,在溶液干渣法中引入锂盐为缓冲剂,使基体影响减少,分析准确度大大提高,因而发射光谱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通用的定量分析方法。碳槽粉末法由于工作曲线斜率低,误差大,还未能成为通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近年来,发展了直流和高频耦合等离子体光源,结合使用光电记录,提高了分析的精度、灵敏度和速度,减少了基体效应,有较好的再现性,较宽的线性动态范围,并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是一种新的分析手段。但高频耦合等离子体为光源的仪器价格昂贵,氩气消耗量大,分析成本高,对于环境样品的分析灵敏度不够。直流等离子体光源的灵敏度虽不及高频耦合等离子体光源,但仪器价格低,氩气消耗小,对人体健康影响小,所以近年来发展很快。 X射线荧光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以高能X射线(一次X射线)轰击样品,将待测元素原子内壳层的电子逐出,使原子处于受激状态,10-12~10-15秒后,原子内的原子重新配位,内层电子的空位由较外层的电子补充,同时放射出特征X射线(二次X射线)。特征X射线波长λ和原子序数Z有一定关系:λ ∝1/Z2。测定这些特征谱线的波长或能量可作定性分析;测量谱线的强度,可求得该元素的含量。

X射线荧光分析法所用的激发源有X射线管、放射性同位素、电子、质子或α 粒子等。测定方法有波长色散法和能量色散法两种。波长色散法是一种经典方法。能量色散法采用Si(或Li)半导体探测器和多道分析器,可同时测定钠以上的全部元素,它的分辨率比波长色散法低些,但能适用于多元素分析。

X射线荧光分析法具有快速、准确、 测定范围宽、能同时测定多种元素、自动化程度较高和不破坏样品等优点,故已广泛地应用于环境污染监测。如测定大气飘尘中痕量金属化合物;借助电子计算机,自动监测大气飘尘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气溶胶吸附的硫,也适用于测定各种水体悬浮粒子中的重金属以及溶解于水中的痕量元素。 物质吸收了某一波段的光线(激发光)后,引起能级跃迁,发出波长比激发光的波长稍长些的光线,这种光线称为荧光。测量荧光光谱特性及其强度以确定该物质及其含量的方法,称为荧光分析法。如被测样品的浓度很低,其荧光强度便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根据这种特性,可以进行物质的定量分析;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根据光谱的特性可以进行物质的定性分析。特别是荧光分光光度计能得到两种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用这两种光谱图鉴定物质,比使用吸收光谱法更为可靠。

荧光分析所用的仪器有目测荧光计、光电荧光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每种仪器均由光源、滤光片或单色器、液槽和探测器等部件组成。

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很高,比一般的分光光度法高2~3个数量级,能检测10-11~10-12克的痕量物质。荧光分析法还具有实验方法简便、取样容易、试样用量少等优点,因而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目前用荧光分析法测定的元素已达60多种,化合物数百种。在环境污染分析中,荧光分析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测定致癌物和其他毒物,如苯并(a)芘等多环芳烃、β-萘胺、黄曲霉毒素、农药、矿物油、硫化物、硒、硼、铍、铀、钍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由气相色谱仪与质谱仪结合使用的一种新型完整的分析技术,可进行复杂混合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通常还配备电子计算机,以构成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系统。气相色谱仪与质谱仪的结合,中间大多要经过一界面装置(分子分离器),解决色谱柱出口(通常为常压)与质谱仪离子源(真空度为10-4~10-7)之间的压降过渡的问题;分子分离器还能对进入质谱仪的色谱馏分起到浓缩作用。但毛细管柱色谱仪与质谱仪的结合也有采取不经分子分离器的直接耦合方式。一般采用的分子分离器有喷嘴、多孔玻璃、多孔银、多孔不锈钢、聚四氟乙稀毛细管、硅橡胶隔膜、导通率可变的狭缝、涂有硅酮的银-钯合金管、膜片-多孔银等类型。试样馏分随载气进入分子分离器时,由于馏分分子量与载气分子量相差较大,空间扩散能力不同,从而在大抽速泵的抽力下大部分载气与试样馏分在分子分离器里得到分离。典型的双喷嘴式分子分离器见图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示意图见图 4。

质谱仪是用以分析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并测量其质量及含量百分比的仪器。它是由离子源、分析器和收集器三个部分组成。用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质谱仪有磁式质谱仪和四极矩质谱仪两种类型。前者分辨本领高(R=1000~150000),灵敏度也高(10-9~10-13克),而且质量范围较宽,并可增设峰匹配、亚稳技术等功能,但扫描速度不如后者。四极矩质谱仪灵巧轻便,扫描速度快,特别适合于毛细管柱色谱窄峰情况,但分辨本领一般只能达到R=1000~3000,而且质量范围窄,存在质量歧视效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经常用到的质谱技术有:①电子轰击技术,用来了解样品的结构信息和分子组成,是质谱中最为常用的技术。②化学电离技术,可获得电子轰击技术无法获得的某些化合物的分子信息。③单离子检测技术,对被测化合物的特征离子质量进行单离子检测可得到高信噪比质量色谱图,灵敏度比扫描全部谱图质量范围高2~3个数量级,同时可对未得到分辨开的色谱峰进行甄别。此法对可疑色谱峰的鉴别尤其有用。与气相色谱的保留值相结合可直接给出可靠的定性结果。④质量碎片技术,通过跳跃扫描技术同时扫描所选定的多个特征离子。这项技术专一性强、灵敏度比总离子流高2~3个数量级(一般可达10-10~10-12克)。与计算机相结合可发展为强度匹配技术和计算机化的质量碎片技术。

用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气相色谱技术与普通气相色谱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对载气流率和固定液的流失更为敏感。因受质谱仪真空度所限,载气流率不易达到最佳化,同时,在载气种类的选择上,由于分子分离器原理的要求,只能选取那些扩散系数与样品化合物相差甚远的轻质量气体。一般多采用氦或氢。用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色谱柱固定液分离效率要高,热稳定性要好,固定液在柱中的含量要低,以保证高效低流失。常用的固定液有:SE-30,SE-52,SE-54,OV-1,F-60,QF-1,Dexsil 300,Dexsil 400,PPE-20,SF-96等类型。最近石英毛细管弹性柱也广泛用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

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的计算机系统能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并可将测定谱与储存于计算机内的标准谱图库进行对照检索,并自动给出最终测定结果。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用于测定大气、降水、土壤、水体及其沉积物或污泥、工业废水及废气中的农药残留物、多环芳烃、卤代烷以及其他有机污染物和致癌物。此外,还用于光化学烟雾和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研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环境污染物试样具有以下特点:①样品体系非常复杂,普通色谱保留数据定性方法已不够可靠,须有专门的定性工具,才能提供可靠的定性结果。②环境污染物在样品中的含量极微,一般为ppm至ppb数量级,分析工具必须具有极高灵敏度。③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组分不稳定,常受样品的采集、储存、转移、分离以及分析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分析的可靠性和重现性,要求分析步骤尽可能简单、迅速,前处理过程尽可能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满足环境分析的这些要求。它凭借着色谱仪的高度分离本领和质谱仪的高度灵敏(10-11克)的测定能力,成为痕量有机物分析的有力工具。美国使用质谱仪发现了大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和二氧杂环丙烷的痕迹。 极谱分析法,是根据极谱学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法是将一面积极小的滴汞电极和一面积较大的去极化电极浸于待测溶液中,逐渐改变二极间的外加电压,从而得到相应的电流-电压曲线(极谱图)。通过对电流-电压曲线的分析和测量,即可求得试液中相应离子的浓度。

传统的极谱分析法,灵敏度一般在10-4~10-5摩尔范围内。近些年来提出了许多新的极谱分析方法。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示波极谱法、方波极谱法、脉冲极谱法以及极谱催化法和反向溶出伏安法等。其中反向溶出伏安法在环境分析中使用较多。

反向溶出伏安法又称为阳极溶出法。这种方法是使被测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电解富集在微电极上,然后改变电极的电势,使富集的物质重新溶出。根据电解溶出过程所得到的极化曲线进行分析。这种方法的灵敏度很高,一般可以达到 10-7~10-10摩尔,可用来测定天然水、海水、生物样品中的铜、铅、镉、铟、铊、铋、砷、硒、锡等元素。 根据溶液电导的变化进行测定的电分析方法。在水质监测中,水的电导率是评价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水中电解质污染的程度,是水质监测中的常测项目。

电导分析法也可以用来测定水中的溶解氧。由于一些非电导元素或化合物可以与溶解氧反应产生离子而改变溶液的电导性,因此可通过测量水体的电导变化来确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例如金属铊与水中溶解氧反应产生Tl+离子和OH-离子,每增加0.035微西/厘米的电导率(西是西门子,电导单位),相应为1ppb的溶解氧。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也常用电导法测定。其原理如下: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其中一部分离解生成氢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呈导电性:

SO2+H2O─→H2SO3

H2SO3匑2H++SO卲

因此使气体样品与具有一定电导的溶液以一定比例接触,通过吸收二氧化硫后溶液电导的增加,就可以连续测定气体样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此法测量范围较大,但如果气体样品中含有溶于水并会产生电导性的其他气体,则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正确性。 包括电位滴定法和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是一种仪器分析方法,是电容量分析法。这种方法是以某种能与被测物质反应的标准溶液滴入试液中,并在滴定过程中观察指示电极电位的变化,根据反应达到等当点时待测物质浓度的突变所引起的电位突跃,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进行定量分析。此法可用于环境分析中工业废水的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络合滴定等。直接电位法是通过直接测量对待测试液中离子浓度产生响应的指示电极的电位,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水质监测中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都采用直接电位法。

近年来由于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产生和发展,使直接电位法在环境监测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例如,应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大气、天然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氟离子,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灵敏等优点。氰离子选择性电极、硝酸根电极、卤族离子和硫离子等电极也都在环境监测中得到了应用。

固态膜铅离子和镉离子选择性电极可以测定 10-7摩尔铅离子和镉离子。在实验室内已开始应用于水、空气、食品、生物样品中铅和镉的测定。

用于直接电位法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种类颇多,中国研制和生产的电极有20多种,其中有些已应用于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 在电解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它是通过测量电解反应所消耗的电量来计算结果的。库仑分析法的基础是法拉第电解定律。在电流作用下进行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与通过电解池的电量成正比。每通过 1法拉第电量,在电极表面即沉积或溶出1克当量的物质。若反应物质的分子量或原子量为M,电极反应时电子转移数为n,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Q,则被测物质的重量W 即可由法拉第定律计算出来:(图1)

在库仑分析中,被测物质可以在控制电位下直接在电极上发生反应,也可以利用某种辅助物质在恒电流作用下在电极上发生反应,产生一种库仑中间体,再与被测物质作用。前者称为控制电位库仑分析,后者一般叫做恒电流库仑滴定。库仑分析法在环境监测中应用较多。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总氧化剂,水中的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卤素、酚、氰、砷、锰、铬等都可以用此法测定。

涂改液的成分有哪些?涂改液对健康又有什么影响?

植物液除臭主要作用原理(1)

植物液除臭过程是很复杂的,目前公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分子间力的作用结合后气相溶解,然后发生化学、生化反应等一系列反应。

分子间力的作用,主要有:范德华力;耦合力;化学反应力;吸引力等。

通过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使臭气分子同植物提取物结合,进而达到除臭的目的。

国外科学家Urabe等分析了蒲公英、多刺蓟、低纹竹子及马尾草4种野草对甲硫醇的处理效果,其去除率分别高达97.5%、90.2%、93.7%、98.3%;

此外,Ishimaru从豆科中的槐树、桑树、薇甘菊、珍珠草、百粉藤、鬼针草等30种植物中提取有效植物液成分,对甲醛、乙酸、胺、硫化氢等混合气体的处理效果,可达95%~97%。

植物提取液与异味分子可发生如下几类反应:(2)

1催化氧化反应

一般情况下硫化氢不能与空气中的氧进行氧化反应,但在植物提取液所含有效成分的催化作

反应,硫化氢则可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

2路易斯酸碱反应

苯硫醚与植物提取液的反应就属于这一类。苯硫醚是一种路易斯酸,植物液中的含氮化合物属路易斯碱,两者可以反应,从而可以进行路易斯酸碱反应。同样机理也适用于不同的烃类物质。

3热力学分析

经过雾化的植物提取液液滴直径≤0.04mm,液滴的表面能已达到一些有机化合物键能的1/3或1/2,在这种情况下足以破坏臭气分子中的键,使它们不稳定,易分解。

4 吸附溶解

植物液中的一些糖类可吸附并溶解臭气中的异味分子

5 酯化反应

植物液中的单宁类物质可以同异味分子发生酯化或酯交换反应,从而去除异味或生成具有芳香的物质。

在不同场合,不同的臭味源,会产生不同的异味分子,因此,要选用有针对性的、不同的天然植物液达到除臭的目的!

(1) 植物提取液处理恶臭气体的进展 化工环保1006-1878(2005)06-0441-05,袁为领,黄传荣

(2)国内植物提取液除臭剂的开发及在污水厂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23);10161-10163,解清杰等。

消毒液对人体有危害吗

修正液成分的主要溶剂可分为三类:三氯乙烷(C2H3Cl3、CH3CCl3)、甲基环己烷(C7H14)、环己烷(C6H12),其毒性危害的强弱和浓度成正比。 - 三氯乙烷 甲基环己烷 环己烷 作为主要溶剂 早期 近期 易燃 × ○ ○ 快干 ○ × × 致 ○ × ○ 破坏臭氧层 ○ x x 误食毒性 轻 刺激部位 眼睛 皮肤 呼吸道 粘膜系统 吸入造成的危害 轻-中度 中度 大量吸入时 造成急性中毒 - 造成急性中毒 中毒症状 可致癌、引起心臓痉挛 头痛、呕吐、昏迷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所以。大家少用

涂改液确实是有害的,因为它是一种化学的合成物,这里面危害性比较大的首先是:对二甲苯,长期的使用可以对肝脏、肾脏等等造成长期的慢性的危害,甚至于有的少数的孩子还会引起像白血病等等症状。其次是各种各样的卤化烃。包括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等等,这些化合物对眼睛有很明显的刺激,经常使用会造成流眼泪、眼睛发红,个别的还会造成恶心、呕吐、浑身不舒服,甚至于造成一些更严重的长期的危害,干得快是涂改液的一个优点,因为它里面含有挥发性很强的有机烃类物质,也正因为如此,它对孩子的五官会造成更加明显的损害,加强了它的毒性渗透。

复印机附近的空气有异味的成分主要是什么?

消毒液对人体有危害:

大量吸入:要迅速从有害环境中撤到空气清新处,更换被污染的衣物,洗手和其他暴露皮肤,如大量接触或有明显不适的要尽快的附近的医院就诊。

皮肤:接触高浓度消毒剂后及时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用淡肥皂水清洗,如皮肤仍有持续疼痛或刺激症状,要在冲洗后就近去专科医院就诊。

眼:溅入后立即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不少于15分钟,如仍有严重的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要尽快到附近医院就诊。

扩展资料:

中毒的预防

正确选用、按说明书使用消毒剂,不是浓度越高越好,消毒过程中要有适当的防护措施(口罩、手套、防护服、眼罩等),通常情况下,在熏蒸消毒时,人员不要在消毒地点停留。

消毒完毕后,通风1~2小时再进入消毒地点。大面积消毒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家庭中存放的消毒剂要放置在小儿不能接触到的地方,或上锁保存。

避免使用酒瓶、饮料瓶盛装消毒剂,以免误用,一旦误用应及时去医院处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消毒剂

房间消毒杀菌用什么好

主要成分就是臭氧了.

这是我从网上找的检测方法.

氧浓度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物理化学分析法”三类。

1.化学检测法

1.化学检测法

1.1 碘量法

碘量法是最常用的臭氧测定方法,我国和许多国家均把此法作为测定气体臭氧的标准方法,我国建设部发布的《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产量、电耗的测量》标准 CJ/T 3028.2 — 94 中即规定使用碘量法。其原理为强氧化剂臭氧( O 3 )与碘化钾( KI )水溶液反应生成游离碘( I 2 )。臭氧还原为氧气。反应式为:

O 3 + 2KI + H 2 O → O 2 + I 2 + 2KOH

游离碘显色,依在水中浓度由低至高呈浅黄至深红色。

利用硫代硫酸钠( NaS 2 O 3 )标准液滴定,游离碘变为碘化钠( NaI ),反应终点为完全褪色止。反应式为:

I 2 + 2Na 2 S 2 O 3 → 2NaI + NaS 4 O 6

两反应式建立起 O 3 反应量与 NaS 2 O 3 消耗量的定量关系为 1molO 3 : 2mol NaS 2 O 3 ,则臭氧浓度 C O3 计算式为:

C O3 =40x3x1000/1000 ( mg/L )

式中:

C O3 ——臭氧浓度, mg/L ;

A Na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用量, ml ;

B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浓度, mol/L ;

V 0 ——臭氧化气体取样体积, ml 。

操作程序及方法参照标准 CJ/T3028.2 — 94 。

测定标准型发生器浓度很方便。臭氧化气体积用流量计计数, NaS 2 O 3 浓度一般配制为 0.100mol/L ,测定精度可达± 1% 。

测定空气中臭氧浓度时,应用在气采样器抽气定量。为保证测定精度, NaS 2 O 3 配为 0.10mol/L 。

测定水溶臭氧浓度亦可用此公式计算,只是 V 0 代表采水量,取 1000ml 。 NaS 2 O 3 浓度为 0.10mol/L 。

碘量法优点为显色直观。不需要贵重仪器。缺点是易受其氧化剂如 NO 、 CI 2 等物质的干扰,在重要检测时应减除其它氧化物质的影响。

1.2 比色法

比色法是根据臭氧与不同化学试剂的显色或脱色反应程度来确定臭氧浓度的方法。按比色手段分为人工色样比色与光度计色 . 此法多用于检测水溶解臭氧浓度 .

国内检测瓶装水臭氧溶解浓度有使用碘化钾、邻联甲胺等比色液的。其方式是利用检测样品显色液管相比较,确定测样臭氧溶解度值( 0.05~0.08mg/L ) , 要求精确的,则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

国外利用此法做成仪器,配制标准工具与药品作为现场抽检使用,很方便。如美国 HACH 公司、日本荏原公司的 DPD (二己基对苯二胺)比色盘,范围为 0.05~2mg/L 。美国 HACH 公司微型比色仪,利用靛蓝染料脱色反应。在 600nm 波长比色, 0.05~0.75nm/L 浓度数字显示,精度± 0.01nm/L 。受其它氧化剂干扰少。

1.3 检测管

将臭氧氧化可变化试剂浸渍在载体上,作为反应剂封装在标准内径的玻璃管内做成测管,使用时将检测管两端切断,把抽气器接到检测管出气端吸取定量臭氧气体,臭氧浓度与检测管内反应剂柱变色长度成正比,通过刻度值读取浓度值。

德国、日本和我国都生产臭氧检测管,浓度范围分为高( 1000ppm )、中( 10ppm )、低( 3ppm )三种,用于检测空气臭氧浓度,适于现场应用,使用简便,但精度低(为± 15% )。

2.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分析臭氧现在在国际上最流行的是紫外线吸收法。它是利用臭氧对 254nm 波长的紫外线特征吸收的特性,依据比尔—郎伯( Beer-Lambert )定律制造出的分析仪器,只要选择合适长度的吸收池,就可以检测 0.002mg/m3~5% ( vol )浓度的臭氧。其线形在 4~5 个数量级内都很好。该法已被我国作为环境空气中测定臭氧的标准方法( GB1/T1154348 )。

紫外线吸收法不但可以适用于检测气体中臭氧浓度,也可以检测水中溶存的臭氧浓度。

紫外线吸收法的仪器在美国、的国、瑞士、日本都有产品。我国北京分析仪器厂于 1985 年引进了美国莫尼特( MONITOR LABS )公司的 ML-8810 型紫外吸收式臭氧分析器,用于环境检测, 1992 年以后又陆续扩展量程到 100ppm 、 1000ppm 。北京超能自控实验技术研究所在 1999 年开发了 ZX-01 系列紫外线吸收式臭氧分析器,其测量范围从 0~10ppm (用于环境检测)、 0~100ppm 、 0~1000ppm 、 0~10000ppm 到 0~25000ppm 。

2.1 紫外线吸收法原理

辐射被某种气体或液体吸收是受朗伯 - 比尔( Lambert Beer )定律控制的:

I = I o e – klc

式中 I o —— 入射光束的强度;

I—— 光束穿透样品(气体或液体)后的强度;

l—— 通过样品光程的长度;

c—— 样品内吸收物质的浓度;

k—— 吸收物质对该光线波长的比吸收系数。

此种检测需要对物质在已知波长下 k 值的精确了解。

2.2 臭氧检测

臭氧吸收短波紫外区( 200~300nm )哈特雷波段紫外光,在 253.7nm 处具有最大吸收(图1 )。在此波长,吸收系数值的范围从 303.9 到 313.2cm -1 · mol -1 · L ( 273K 和 760mmHg ),研究者证实了该值为 302.4cm -1 · mol -1 · L 。

2.3 布朗 - 吕伯

布朗 - 吕伯分析仪(前联邦德国汉堡)的工作原理如图 2 所示。水银灯的辐射经聚光镜聚焦形成平行光束透过测皿照射到光线接收器上,一部分辐射光线被分光镜折射到参比检测用的另一光线接收器上,光强用一可变光栏调节到同一水平。两只光线接受器接在桥式电路内,测皿吸收的光引起桥式电路的不平衡,一只伺服电机供恢复平衡用,其校正动作范围与光吸收相符。该仪器内装有自动零点补偿。当测量空气中臭氧时,通过一只电磁阀将惰性气引入测皿,当检测水中臭氧时,将标准溶液注入测皿。

3. 物理化学方法

3.1 靛蓝二磺酸钠(简称 IDS )分光光度法

其原理是含臭氧的气体在有多孔玻板的吸收管中通过兰色的 IDS 溶液,生成的溶液用分光广度计在 610nm 处测量,通过计算得出臭氧浓度。这种方法操作比较复杂,用于检测环境中臭氧浓度或作为基准用来标定物理方法仪器(低浓度)。

IDS 法也被定为国家标准用来测定环境中的臭氧浓度( GB/T15437 )。

3.2 化学发光法

该法是利用台过量的乙烯(或 NO )与臭氧发生化学发光,用光电倍增管接受发光光强来计算出臭氧的浓度。此法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盛行,曾经被美国 ERP 列为环境检测标准方法之一。现已被紫外法所取代。

4.水中臭氧检测方法

测量水中溶存臭氧浓度除了用碘量法和紫外线吸收法之外,近年来国际上普遍采用了一种称之为“膜电极”的电化学方法,它是用一个带有可更换的能渗透臭氧的半透膜的探头和微处理器组成。测量时将探头敏感部分置于臭氧水中,在阴阳极之间加一固定极化电压,溶存的臭氧透过半透膜到达阴极表面并被还原,产生与臭氧浓度成正比的扩散电流,扩散电流大小可用下式表示:

I=KC

式中: I —扩散电流( A )

K —常数

C — O 3 浓度( mg/L )

国外在对各种半透膜材料、电极材料、电解质以及外加电压电位的研究后,制造出一种电流的稳态电压的膜电极,线形和再现性都很好。膜电极法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量程广、可用于在线分析和控制。国际上有越来越广泛地使用膜电极法分析水中臭氧浓度的趋势。美国的 ATI 公司, ROSEMOUNT 公司和瑞士的 ROS 公司都有膜电极罚臭氧分析仪。

5.臭氧浓度单位

近年来我国臭氧产业发展迅速,产品种类繁多,有些产品表达浓度的单位使用混乱,容易被人误解。

5.1 气体中臭氧浓度表示方法

一种是以单位体积内所含臭氧的质量数表示,常用的单位有 mg/L 、 mg/m 3 、 μg/m 3 简称质量浓度,它们的关系是: 1mg/L = 10 3 mg/m 3 = 10 6 μg/m 3

我国各种标准均采用质量浓度。

另一种用 ppm 或 ppb 作为浓度单位,称为体积浓度。 ppm ( parts per million )单位是指在 100 万气体体积中含有臭氧的体积数,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习惯使用体积浓度。 1ppm = 10 3 ppb

但是 ppb ( parts per million )的含义不明确。在美国和法国,“ billion ”的意义为十亿( 10 9 ), ppb 意味着十亿分之一( 10 -9 );而在英国和德国,“ billion ”为万亿( 10 12 ), ppb 意味着万亿分之一( 10 -12 )。因此,这是一种容易混淆的表达方式。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协会与 1971 年 7 月作出“不宜采用”的决定。

在我国 ppb 一般指 10 -9 。

也有用体积百分比 % ( vol )和 pphm 来表示体积浓度的,它们的关系式是

1% ( vol ) = 10 4 ppm = 10 6 pphm = 10 7 ppb

两种单位可用下面公式换算:

X ( ppm ) =40x/3x ?A ( mg/m 3 )或 A=3x/40x ?X

式中: A ——以 mg/m 3 表示的臭氧浓度

X ——以 ppm 表示的臭氧浓度

M ——气体的摩尔量(臭氧为 48 )

22.4 —— NPT (标准状态, 273K , 101.3kPa ,即 0 ℃, 760mmHg )的气体摩尔体积

例如,大气中的臭氧含量为 1ppm ,则用 mg/m 3 表示。

A= 40x/3x?X =40x/3x =2.14 ( mg/m 3 )。

在美国、日本和国际全球检测系统内的标准状态是指 298K ( 25 ℃)和 101.3kPa ( 760mmHg )这时的气体体积为 24.45L/mol ,这样

1ppm = 1.963mg/m 3 。

还有一种用重量百分比来表示臭氧的浓度。一般用 % ( wt )表示, % ( wt )的含义是:臭氧的质量 / 含有臭氧气体的质量× 100% 。

这样,在标准状态下

1ppm = 2.14mg/m 3 = 1.66 × 10 -4 % ( wt )% ( wt )(空气中) = 12.93g/m 3 = 6042ppm

1% ( wt )(氧气中) =14.3g/m 3 = 6682ppm

空气密度为 1293g/m 3 ,氧气密度为 1430g/m 3 。

5.2 表示水中溶存臭氧的单位有 mg/l 、 g/m 3 和 ppm ( wt )

mg/L ——其含义是臭氧的质量( mg ) / 含有臭氧水的容积( m 3 )

g/m3 ——是臭氧的质量( mg ) / 含有臭氧水的容积( m 3 )

ppm ——是臭氧的质量 / 含有臭氧水的质量× 10 6

1mf/l = 1g/m 3 = 1ppm

6.臭氧检测中应注意事项

6.1 采样管材料应选用抗强氧化的材料,如玻璃、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不锈钢材料也尽量少用,以减少采样管中臭氧损耗。

6.2 采样管应尽量短,测量低浓度时一般不要超过 2m 。

6.3 从采样管到检测仪器,不要漏气,否则测量值偏低。

6.4 检测较低浓度(如检测环境)臭氧时,新的聚四氟乙烯管也要充分的进行“臭氧化”,即通过含较高浓度臭氧的气体来稳定采样管内壁。日本荏原公司认为要 20min 以上才能稳定,而美国莫尼特公司要求数小时。

6.5 采样管要定时清洗、吹干。不清洁的采样管会使测量值偏低很多。

6.6 臭氧分析仪要定时进行标定,以保证测量数据可*。

问题一:家里如何全面消毒?用什么好? 家庭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1.物理消毒法。

(1)通风换气。经常开窗通风,促进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或消灭室内病原体。夏季通风时间可长些,冬天每天也要开窗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2)紫外线消毒法。将需消毒的物品在阳光下直接曝晒,日光越强,照射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曝晒时要经常将物品翻动,使物品的各面都能直接与阳光接触,4~6小时可达消毒目的。或用紫外线灯照射,对表面光滑的物体有较好的消毒效果,消毒前室内要清洁,照射时人必须离开,消毒时间30分钟以上。

(3)焚烧消毒法。将无保留价值、已带病菌又易燃。烧的物品用火烧掉。如便纸、棉球、擦嘴纸等焚烧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以免引起烧伤或火灾。

(4)煮沸消毒法。将不怕煮的物品如衣服、碗筷刷洗干净,用开水煮沸15分钟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5)蒸气消毒法。将消毒物品放在蒸笼或蒸气锅内消毒,水沸腾后再煮15分钟即可。

2.化学消毒法。

(1)擦拭法。用化学药液擦拭被污染的物体,常用于地面、陈列物品等的消毒。可用0.5~3%漂白粉澄清液,2%新消净剂等。

(2)浸泡法。将被消毒物品浸泡于消毒液中,多用于不能或不便蒸煮的生活用具,浸泡时间的长短因物品及溶液的性质而定,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3)熏蒸法。利用消毒药品所产生的气体进行消毒,常用于传染病人居住过的房间及室内表面消毒。

(4)喷雾法。将消毒药品装入普通喷雾器对空间喷洒,喷后关闭门窗1小时,人暂时离开。

问题二:家里 卧室 厨房 消毒用什么消毒液好 家用消毒液种类:

1、84消毒液、过氧乙酸:主要用于医院等公共场所的地面、墙壁、门窗等处的消毒,腐蚀性比较强,不适合家用。可以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汽车车厢消毒。家用洗衣机每两三个月可以用84消毒液消毒一次。

2、94消毒液:以复合季铵盐为主要成分,无毒、无异味、无腐蚀、无 *** ,可以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和致病性酵母菌。可快速杀灭水果、衣物、餐具等各种器皿及物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

3、滴露、来苏水:比较适合家用,可杀灭细菌。一般洗衣机一滚筒水中加入3到5滴即可。还可加水配成1%到5%的溶液,将衣服、被单放在其中浸泡半小时到一小时再用水清洗。也可配成1%到3%的溶液,用来擦拭室内家具、地板。

4、漂白粉:1%到3%的漂白粉配制的液体可以用于喷洒或擦拭浴室、厕所;0.5%的漂白粉液还可以浸泡碗杯、痰盂、便盆及污染的衣物等。

5、高锰酸钾:适合用于瓜果、蔬菜的消毒,但浸泡的时间必须在5分钟以上。

今很多人家里都会使用消毒液来给家居环境消毒,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疾病的传染。然而,消毒液的使用也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太过频繁的使用消毒液,会对家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降低免疫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家用消毒液使用方法:

1、一般情况下,家庭只需要清洁卫生,无须进行消毒;当家中出现病人时,尤其是传染病病人时,或者外人来访后,才有必要进行消毒。

2、对于一般家庭,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应尽量选用物理消毒的方法,如蒸煮、暴晒。餐具消毒宜首选煮沸消毒,或者消毒柜。衣物、被褥主要采用在阳光下曝晒的方法。室内空气消毒主要采取定期开窗通风。洗手时,如果没有接触患者, 使用普通肥皂和流动水即可。

3、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楼梯扶手、脚垫、水龙头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不要全房大面积喷洒消毒剂。

4、对于洗脸面盆和座便器,只需要对表面适量喷洒消毒,消毒后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否则会腐蚀管网;地漏及下水道, 不要专门加消毒剂消毒, 因为对地漏或下水道消毒通常起不到消毒防病的目的, 还会腐蚀管网, 带来后患。

5、不要遗漏重点物品的消毒,如洗碗布,由于使用频繁,经常处于湿润状态,而且接触饭菜等有机物比较多,十分有利于细菌的滋生,因此应经常暴晒、煮沸消毒。

6、宠物的窝巢应经常进行消毒。

家用消毒液使用原则:

1、合理配置浓度:化学消毒剂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才有消毒效果, 浓度太低不能消除病原微生物,浓度太高可能对消毒对象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并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伤害。消毒剂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2、严格规定时间:消毒剂只有作用一定的时间才有消毒效果,有的消毒剂杀菌作用快速,有的就较慢,不同的消毒剂和不同的消毒对象可能需要的作用时间是不相同的,要保证消毒有效必须让消毒剂与消毒对象作用一定的时间。

3、确保使用安全:目前市场上的多数化学消毒剂对人体和物品有一定的危害,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消毒剂直接接触人体,万一不慎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为安全起见,配制消毒剂时应该戴手套戴眼镜,避免小孩在场。

4、减少影响因素:消毒效果与消毒对象的性质有关,含有有机物的物品可能影响消毒效果。消毒前应该尽量使消毒对象清洁,对餐饮具、家具消毒时最好先清洁后消毒。由于消毒物品上的水分可能降低消毒剂的浓度,消毒对象在消毒时应比较干燥。

5、化学消毒液现配现用:多数化学消毒剂不稳定,特别是遇水稀释后,更易分解,须现配现用,不可重复使用;重复使用会造......>>

问题三:给房间消毒,用什么最好? 喷洒双氧水。还可以使用紫外线灯---医院在下班后都还开着的那种灯(注意:要绩人的情况,避免紫外线灼伤)

问题四:有什么容易的方法进行房间消毒 杀菌? 日光消毒 日光的紫外线,照射3―6小时能达到消毒要求;家庭如有病人,可将他的被褥、衣服、用具等拿到阳光下曝晒。

空气消毒 室内空气要保持新鲜,必须经常开窗通风,每次开窗10―30分钟,使空气流通,病菌排出室外。

煮沸消毒 煮沸能使细菌体的蛋白质凝固变性。消毒时间要从水沸腾后开始计算,经过15―20分钟的煮沸,能杀灭一般病菌。

食醋消毒 食醋中含有醋酸等多种成分,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常做室内空气消毒,每间房用食醋100―150克,加水两倍,用文火慢蒸。薰蒸时要关闭门窗。这种方法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有良好的作用。

酒精消毒 酒精能使细菌体中的蛋白质变形而凝固,因此能杀菌消毒。

漂白粉消毒 漂白粉能使细菌体内的酶失去活性,妨碍细菌的代谢,使细菌亡

问题五:房间消毒杀菌用什么好 84消毒液 兑在水里拖地 或是用喷瓶喷在空气中

问题六:想给房间杀菌消毒用什么比较好 一般说来,在没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下,无需对房间进行消毒处理。只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即可。

如确需消毒,首先应做的还是开窗通风换气。可以选择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灯照射、喷洒化学消毒剂(如84消毒液、过氧乙酸等)、安装空气消毒机等。至于哪种消毒方法更好,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建议咨询当地卫生专业人员。

问题七:怎样给房间消毒杀菌 为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可关闭门窗,以每间房屋用醋150毫升(三两)熏蒸消毒,对流行性感冒、百日咳、麻疹等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蒸醋”所散发出的酸性气体会 *** 上呼吸道,严重的会灼伤人们的上消化道黏膜,尤其对小孩、老人和哮喘病人影响最大,所以人不要呆在房间里一起熏。正确的熏醋方法是把醋煮好后,敞放在需要消毒的房间,关闭门窗,人离开;半小时后打开门窗先通一通风,然后人再进去。 醋从化学成分分析,其主要成分是:醋酸、不发挥酸、氨基酸、糖类、蛋白质、烟酸、维生素(B1、B储)等。因为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煮了就发挥了,而醋酸也有很好的抑菌、杀菌作用,有些病菌如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等在酸性环境中不易生存,醋是酸性的,对流感病菌有杀灭作用,防止传染,所以民间常用的醋熏法进行室内空气消毒是有科学道理的。

问题八:房间消毒杀菌用什么好 最好的应该是紫外线灯,但开灯时房间内不能留人,消毒后及时关灯。

问题九:房间里消毒用什么方法好 1、有条件的话,可以安装一个三十瓦的低臭氧紫外线灯,平时出去的时候,照射1小时以上,就能杀空气中的微生物。

2、把中药艾叶,仓术等捣碎,然后点燃,烟熏半天就可以了。

3、最方便的办法就的在室内点檀香等消毒药,烟熏房间也能起到消毒房间的作用。

4、用药液过氧乙酸,倒入耐腐蚀的容器中,然后加热让它汽化,蒸的时候拿走房间易腐蚀的物品,房间蒸1小时即可,蒸完后要通风透气。

5、采用家庭使用的食醋熏蒸,加入200毫升食醋倒入清水中,在水壶中慢慢煮沸,密闭房间1小时就可以了。

问题十:家庭房间消毒怎么做比较好 家庭房间消毒建议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液,

使用二氧化氯泡腾片混合水配制而成:

1片兑水500ml可以给家里环境喷洒消毒;

1片兑水1L可以浸泡抹布、拖布后对家里的物体表面、地面等消毒;

1片兑水2L可以给衣物浸泡消毒。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