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洗手液大全

艾草抑菌膏-艾草草本抑菌液

艾草抑菌膏-艾草草本抑菌液

艾草的叶子和杆子都是好的,艾草的全草都可以入药,但是艾草的叶子在生活食用得较多。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

扩展资料

艾草的作用:

1、艾草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能够有效驱蚊。每天晚上将艾草点燃,散发出来的烟雾可以起到驱蚊作用;将艾草、菖蒲加水浸泡,用来拖地;将艾草煮水涂抹到身上;在房间里挂一根阴干的艾草条,都能起到驱除蚊子、飞蛾、虫子的良好功效。

2、艾叶是一种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对大多数病毒和细菌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极好的防治作用,艾叶烟熏酒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消毒抗菌方法;此外,艾叶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能够产生其他的芳香,可以用来驱蚊虫,净化空气

3、艾草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除了挥发油之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和其他有机成分,这些成分能够有效帮助调节人体营养需求,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百度百科-艾 (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艾叶有什么作用

华西医院防脱育发液威力,是没有效果的,因为新产品要经过化学检验。

2019年2月,李利教授所在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化妆品评价中心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防脱育发液试用”志愿者招募通知。而防脱育发液属于特殊类化妆品,按照法规需要做人体安全性检验,试用是为了“看看有无不良反应”。

试用不是功效评价,更不是治疗脱发的药物。而且李利教授在微博上也进行了解释,新产品要经过化学检验(铅汞砷、抗生素、激素)、微生物检验(细菌、真菌)、模拟刺激实验(眼刺激、皮肤刺激),确定无害、安全后,才会到人体试验,所以志愿者尽可放心参与。

扩展资料:

尤其脱发对大部分的人都只是一种暂时性的生理现象,比如产后脱发、季节性脱发等。所以不要着急,调节好睡眠,过了这段时间,它是可以慢慢改善的。而对于头顶毛发渐渐变得稀疏的年轻人,要放松心情,要把睡眠调整好。

保证睡眠最最重要,工作节奏要调节好,不要太紧张,有些东西,退后一步天地宽。而至于遗传因素,那就坦然接受。毕竟只是不好看而已,对活多少岁、挣多少钱不影响。

人民网-脱发为健康敲了一记警钟 真凶:熬夜

艾叶泡脚对女人的身体有好处吗?那一周泡多少次对身体最佳?

功能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或捣汁。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别名药用部位成份功能主治用法用量选方临床应用宜忌别名艾、艾蒿、家艾大艾叶、杜艾叶、萎药用部位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成份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Ⅰ,8-桉叶精、α-侧柏酮(α-thujo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莰烯、樟脑、藏茴香酮、反式苇醇(transcarveol)、Ⅰ-α-松油醇(Ⅰ-α-terpineol)。

功能主治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②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

③《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⑦《珍珠囊》:"温胃。"

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⑾《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

⑿《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或捣汁。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选方

①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补缺肘后方》)

②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二钱。(《卫生易简方》)

③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二钱,辣蓼二钱,车前一两六钱。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④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济总录》香艾丸)

⑤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四两(炒焦存性),川白姜一两(炮)。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⑥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千金方》)

⑦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圣惠方》)

⑧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千金方》)

⑨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养生必用方》)

⑩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一两,蒲黄、蒲公英各五钱。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妇人白带淋沥:艾叶(杵如绵,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六两,白肃、苍术各三两(俱米泔水浸,晒干炒),当归身(酒炒)二两,砂仁一两。共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⑿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肘后方》)

⒀治产后腹痛欲,因感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杨诚经验方》)

⒁治盗汗不止: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纲目》)

⒂治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仁斋直指方》)

⒃治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二两,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三上。(许国桢《御药院方》)

⒃治湿疹:艾叶炭、枯矾、黄柏等分。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肝炎

取艾叶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5克,每日肌注4毫升,总疗程1~2个月。治疗期间同时给予保肝药物。治疗123例,其中迁延性肝炎39例,近期治愈28例,显效6例,好转5例;慢性肝炎46例,近期治愈21例,显效19例,好转6例;肝硬化15例,显效3例,好转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

②治疗肺结核喘息症

用10%艾叶液每次30毫升,日服3次,食前半小时服用。临床观察37例,均同时内服异烟肼,3例并发肺原性心脏病的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加用毒毛旋花子甙治疗,一般服艾叶液1~1.5月。31例经过上述治疗,气短及咳嗽减轻,喘鸣消失,痰量显著减少,肺部干、湿性罗音减少或消失;其余6例疗效较差或无效。经验证明,以对肺部无严重纤维增生或肺气种存在者效果较佳。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干艾1斤或鲜艾2斤,洗净、切碎,放入4000毫升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过滤,约得滤液3000毫升,加适量调味剂及防腐剂。日服3次,每次30~60毫升。或制成注射剂,每日2次,每次肌注2~4毫升。治疗154例,近期控制6例,显效21例,好转81例,无效46例。或用蒸馏法提取艾叶油,制成胶丸或糖衣片服用,每日量0.1~0.3毫升,分3~4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138例,一个疗程总有效率81.88%,近期控制加显效者占46.37%。还有每日用艾叶2两(干品),红糖5钱,加水煎成100毫升,分3~4次服,1周为一疗程。治疗484例,有效率76.1%。

④治疗急性菌痢

用20%艾叶煎剂,日服4次,每次40毫升,观察21例,均获治愈,平均住院5.5天。治疗过程中同时补充维生素乙、丙,个别病例给予输液。

⑤治疗间日疟

取干艾叶0.5~1两,切碎,用文火煎2小时左右,过滤,加糖,于发作前2小时顿服,连服2天。经治疗53例,控制症状的有效率在89%上下,血内疟原虫阴转率为56.2%.药液须现制现用,每日用1两的疗效较好。

⑥治疗钩蚴皮炎

在局部钩蚴感染24小时内,取直径1.5厘米的艾绒卷,熏烫钩蚴感染部。对于皮疹多而范围广的皮炎,将患部皮肤分区逐一熏烫5分钟。治疗106例,痒感消失者77例,仍有痒感者28例,奇痒者1例。患者一般于晚间艾熏后,即痒止入睡,次晨痒感消失。对照组60例未加治疗,痒感持续时间短则3~4天,长则5~6天,少数皮炎进展为红肿、水泡戒因抓破而溃烂。治疗组呼吸道症状(气急、咳嗽)的出现率为1.88%,对照组为14%。

⑦治疗妇女白带

取艾叶5%煎汤去渣,鸡蛋2个放入汤内煮后吃蛋喝汤,连服5天。

⑧治疗寻常疣

采鲜艾叶擦拭局部,每日数次,至疣自行脱落为止。治疗12例,最短3天、最长10天即行脱落。

宜忌

阴虚血热者慎用。

①《纲目》:"苦酒、香附为之使。"

②《本草备要》:"血热为病者禁用。"

③《本经逢原》:"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吃艾叶有什么好处

艾叶大家应该会比较熟悉了,我们会经常的用来艾叶来泡脚,大家可能知道一些艾叶泡脚的好处,但是不是特别的清楚,另外,艾叶泡脚的坏处可能就更加不了解,下面小编就来讲解下艾叶泡脚一周泡几次合适?艾叶泡脚的好处与坏处有哪些,希望可以给有需求的朋友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引和帮助。

我们知道,艾叶泡脚可以起到驱寒的效果,艾叶泡脚一般每周2到3次就可以了。特别是对于身体比较寒湿的人群,可以适量的一周泡一次,还可以在用艾叶泡脚的时候再喝上一杯用生姜红枣泡的水,不仅可以起到驱寒的功效也不至于发生泻气的可能。对于上火并不明显的朋友来说,每天只需要用温水泡脚就可以了,没必要用艾叶泡脚了,省得起到反面的效果。

另外艾叶泡脚的时间也是需要控制一下的,一般来说艾叶泡脚达到20分钟就可以了,这是由于艾叶泡脚的时候身体中的血液就会流向下肢,以至于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的可能。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们还是要注意一下泡脚时间,并让泡脚的水温控制在38-39°C即可。

上面已经介绍了关于艾叶泡脚一周泡几次合适的相关知识,下面再来看看艾叶泡脚的好处有中些吧!

首先是具有驱寒祛风的效果。这是由于艾叶属于一种温性植物,经常性地用艾叶来泡脚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身体内的血液循环,带走身体中的湿气,从而达到祛风散寒的功效。

其次,预防感冒也是艾叶泡脚的功效,这也是很多朋友们比较看中的,在我们的生活里,伤风感冒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每当出现了感冒的相关问题时都喜欢去药店购买药物来防治,但是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经常性吃药物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所以很多时候感冒并不一定需要来依靠药物的,平常坚持用艾叶泡泡脚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最后,去除脚臭。夏天的温度是非常酷热的,然而很多上班族会穿着正装上班,就会经常会穿不透气的鞋子及袜子,从而使我们的脚长期处于密闭及潮湿的环境里,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脚臭了,这时适当的用艾叶泡一泡自己的脚,可以有效的去除脚臭,还对预防脚气起到不错的效果。

我们这儿想种艾草,能否给些建议

食用艾草的好处有:

1、治妇科疾病:艾草能够治疗体质虚寒引起的出血,能很好的治疗月经不调、经痛和崩漏等妇科疾病。

2、抑菌抗病毒:艾草能够抑制和杀伤好多种病毒和细菌,能有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抑菌抗病毒效果明显。

3、止痒:用艾草煎汤外洗患处,能有效治疥藓和止痒。

4、平喘:用艾草做成的液体,能有效舒张支气管从而平喘,非常适合咳嗽者食

5、止血:艾草浸液能促进血液凝固,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可以作为常用的止血药。

6、利胆:艾草里面的艾叶油能增加胆汁流量,有明显的利胆功效。

7、减肥:用艾叶做成卷并用火点燃靠近人体关元穴和丰隆穴熏,长期坚持能有效的减肥。

扩展资料:

艾叶是一种草本生的植物,同时也是一种中药。艾叶在民间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一种植物,有人用艾叶做成糍粑,也有做成艾米果等等。艾叶煮水的方法古来有之,艾叶煮出来的水既可以饮用,也可以有各种其他的用途,比如洗澡、泡脚等等。

艾叶煮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干艾叶,一种是用新鲜的艾叶。一般来说,如果是外用的艾叶水,建议大家可以用晒干后的艾叶。

将艾叶放至水中,等水煮开后,文火煮半个小时,等味道变浓即可。如果是用来饮用的,那可以用新鲜的艾叶,用同样的方法即可。

艾叶水主要作用是,温经散寒,炒后有止血作用,外用可除寒湿。艾叶水古来有之,特别是许多老人家非常信任的一种使用方法,可见艾叶水有着它独特的功效。

参考资料:

人民网-随处可见的艾草有何用?了解它才知道它珍贵

有脚气,什么小方法,杀菌止痒,轻松远离脚气困扰?

艾草,别名:萧茅、冰台、香艾、蕲艾、艾蒿、灸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一系列的倍半萜类衍生物,内有:艾草

艾草素,4-羟基-8-乙酰氧基-8-乙酰氧基-1(2),9(10)-愈创木二烯-6,12-内酯[4-hydroxy-8-acetoxyguaia-1(2),9(10)-dien-6,12-olede][1],洋艾内酯(artabsin),洋艾内酯(artabsin),洋艾素(sbsinthin)[2],艾草宁(siev-ersinin)[3],11-表洋艾素(11-epiabsinthin),11,10,11-表洋艾素(11,10,11-epiabsinthin),10,11-表洋艾素(10,11-epiab-sinthin),大籽蒿素(artesiversin),11α-二氢墨西哥蒿素B(2β-hydroxy-8-desoxy-11α,13-dihydroxrupicolinB),11α,13-二氢汉菲林[11α,13-dihydro-4(2)-hanphyllin],异戊酸,-(8-异戊酰氧基)橙花醇酯(8-isovaleryoxy-nerylisovalerate),2α,3α-环氧-11α,13-二氢去氢木香内酯(2α,13-dihydrodeth-drocostrslactone),大牻牛儿烯(dermacetene)D,右旋姜黄烯(cur-cumene),异戊酸橙花醇酯(nerylisovalerate),4-去羟亚菊素(4-de-hydroxyajadin,ludartin),安洋艾素(anabsinthin)[4],球花母菊素(globicin)[5],兰香油薁(chamazulene),兰香油精(chamazuleno-gen)[6],蒿萜内酯(artemolin)[7]等。还含木脂体类分合物:芝麻素(sesamin),e,a-阿斯汉亭(e,a-ashantin),e,e-蒿脂麻木质体(e,e-sesartemin),鹅掌楸树脂醇B二甲醚(yangambin,O,O-dimethyllirioresinolB),鹅掌楸树脂醇A二甲醚(epiyangambin,O,O-dimethyllirioresinolA)[4]。又含黄酮类化合物:艾黄素(artemisetin),猎眼草黄素(chrysosplenetin)[8],芸香甙(rutin),异槲皮甙(isoquercetrin)[9]以及马栗树皮素(esculetin),咖啡酸(caf-feicacid)[8]和具有抗炎作用的精油(essentialoil)[10]等。

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参见艾糍)。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药理作用

折叠抗菌作用

艾草艾叶在体外对炭疽杆菌、α-溶血链球菌、B-溶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类双球菌、金**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艾叶油4×10(-3)浓度(试管法),对肺炎双球菌、金**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菌作用。以野艾叶、艾条或艾绒烟熏,可用于室内消毒,与苍术或与菖蒲及雄黄或与苍术、雄黄、白芷等混合烟重,对金**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产碱杆菌以及结核杆菌(人型H37RV)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艾条烟熏尚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豚鼠结核经艾灸治疗后,疾病进展较慢,病变较轻,尤以病程后期更明显;此外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但所增强的程度不如动物获得免疫性时那样显著;豚鼠网状内皮系细胞的吞噬机能与内脏的结核病变是一致的,当肝、脾受到疾病的损害时,吞噬机能即下降。

以小野艾叶烟熏,对于多种致病真菌也有抑菌作用。小野艾水浸剂及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野艾的水煎剂,在试管内对金**葡萄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折叠抗真菌作用

艾叶煎液对皮癣真菌的抑菌作用最为微弱(与黄连、黄芩等煎液相比较),在15%浓度时堇色毛癣菌,开始呈抑制,30%浓度时除絮状表皮癣菌、足跖毛癣菌及白色念珠菌依然发育外,其它为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狗山芽胞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红色毛癣菌、铁锈色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等均停止发育。曹红烈等亦证明艾叶的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孙迅又测定艾叶烟熏法对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同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足跖毛癣菌、趾间毛癣菌、狗小芽胞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申克氏胞于丝菌、斐氏酿母菌等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抗菌作用。

折叠平喘作用

艾叶油能直接松弛豚鼠气管平滑肌,也能对抗乙酰胆硷、氯化钡和组织胺引起的气管收缩现象;并增加豚鼠肺灌流量。艾叶油0.5ml/kg灌胃对乙酰胆碱-组胺混合液喷雾法致喘豚鼠有抑制作用,艾叶油2×10(-4)ml/kg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松弛作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收缩。艾叶油加吐温-80制成的混悬液能抑制肺组织释放慢反应物质(SRS-A);具有直接拮抗慢反应物质的作用,并能抑制肺组织和气管平滑肌释放慢反应物质;豚鼠以艾叶油一次灌胃后,肺组织内慢反应物质含量降低不明显。1981年有人从艾叶平喘作用较强的中沸点油中分离得到二个平喘作用较强的单体,即α-萜品烯醇和反式-香苇醇;动物实验表明其平喘作用比艾叶油强。艾叶油中分离得的萜品烯醇-4240-300mg/kg灌胃或喷雾给药,α-萜品烯醇80-120mg/kg灌胃,均能对抗组胺与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哮喘,另两成分反式香苇醇(TCMLIBanscarveol)与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也显示有平喘作用。1%α-萜品烯醇吸入,对组胺引发的豚鼠气喘有抑制作用,并可对抗卵白蛋白致敏、攻击引起的豚鼠肺机械功能的改变。

野艾浸剂对豚鼠支气管有舒张作用。

折叠利胆作用

取艾叶油胶囊,用2%叶温配成混悬液(每1ml含艾叶油75μl)。大鼠0.8ml/100g和0.3ml/100g十二指肠注射给药,分别为艾叶油一组和二组。阳性对照组用去氢胆酸(DHC),艾草每片0.25g,配成20%混悬液,0.3ml/100g,十二脂肠给药。四氯化碳中毒组:用四氯化碳1ml/kg灌胃1次,中毒24小时作利胆实验,用艾叶油0.3ml/100g十二指肠给药。对照组用2%吐温0.3ml/100g十二指肠给药。小白鼠分3组,艾叶油组,0.2ml/10g十二指肠给药。去氢胆酸组,5%去氢胆酸0.2ml/10g十二指肠给药。生理盐水组,0.2ml/10g十二指肠给药。实验结果:艾叶油混悬液0.8ml/100g使正常大鼠胆汁流量增加91.5%,与给药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0.3ml/100g组使正常大鼠胆汁流最增加89%,与药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去氢胆酸组使大鼠胆汁流量增加83.2%;四氯化碳中毒组大鼠胆汁流量也有明显增加,与正常大鼠比,利胆作用减弱,维持时间短;2%吐温对胆汁流量无明显影响。艾叶油对小鼠也有明显的利胆作用,使其胆汁流量增加26%。

折叠抑制血小板聚集

艾叶中β-谷甾醇和5,7-二羟-6,3',4',-三甲氧基黄酮,它们对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显著作用。温瑞兴等研究了艾叶的炮制方法。不同产地的艾叶及其有效成分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艾叶的不同炮制品对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各异。炮制方法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不同方法的炮制产品其实验结果有很大差别。炒炭与醋炒焦的效果较差;炒焦、醋炒炭与生艾叶对血小板聚集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3个剂量水平上都能极其明显地抑制血小板聚集(p<0.001)。安国艾叶几种不同溶剂提取物中,以醇提物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最为突出,其它两种溶剂(乙酸乙酯、氯仿)提取物也有抑制作用,但不及醇提物效果好。3种不同产地的艾叶醇提水溶部位对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p<0.001)。这两个剂量的效果优于其它两种艾叶。在136mg/ml剂量时,3种艾叶的差异不明显。从艾叶中提取出的两种成分,β-谷甾醇与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均对血小板聚集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然而,这两种有效成分相比,β-谷甾醇的作用在0.7.1.35mg/ml剂量时均极其明显地优于后者(p<0.001)。

折叠止血作用

艾叶水浸液给兔灌胃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但亦有认为艾叶的止血作用未能证实。艾叶为临床上常用止血药,温经止血常炒炭用,药理实验初步证明:艾叶制炭后止血作用增强。张学兰等对其止血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由实验结果可见,烘品2-5及炒炭品100%水煎液均可明显缩短实验小鼠的凝血及出血时间,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以烘品2(180℃、10分钟)、烘品3(180℃、20分钟)和烘品4(200℃、10分钟)止血作用最为明显,与生品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其余样品组则无明显止血作用。建议艾叶制炭可改用烘法,以18℃烘10-20分钟及200℃烘10分钟,成品外表焦褐色为佳。

折叠对胃肠道及子宫的作用

野艾煎剂可兴奋家兔离体子宫,产生强直性收缩。粗制浸膏对豚鼠离体子宫亦有明显兴奋作用。小野艾水浸液对离体兔肠在大量时有抑制作用。

折叠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小野艾水浸液对离体蛙心在大量时有抑制作用。从克里米亚的艾蒿Artemisiataurica分离出来的Tauremizin(是一种倍半萜烯内酯),对离体蛙心、猫心和在位猫心均能增强其收缩力,对猫心并能减慢心率,使冠脉血流量增加,有拟肾上腺素的作用。

折叠抗过敏作用

艾叶油0.5ml/kg灌胃,对卵白蛋白引起的豚鼠过敏性休克有对抗作用,可降低亡率。

折叠其它作用

大桥秀治报告艾叶主要因其含鞣质,可使因温刺法发热的家兔的体温下降。但其作用剂量已近致量,故不能作为解热药使用。用小白鼠耳部涂巴豆油引起炎症模型,用艾叶挥发油给小鼠皮射或肌肉注射0.0125g,均有抗炎效果,有效率为57.8%及75.O%;p值均小于0.001。艾叶油亦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小野艾水浸液对兔耳血管灌流时几无影响,给小鼠腹腔或静脉注射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Lochett氏法)。大鼠内服有显著利尿作用,毒性中等,可用于临床。

脚癣的病通常被称为香港脚。它具有传染性。很多人发病的时候可能只是一只脚,但在几周或几个月内传播到另一只脚。一般症状是脚趾间瘙痒,溃疡,严重也会影响晚上的休息。让患者痛不欲生,而且这种疾病只能被抑制而且无法根除。介绍一些简单和小的方法,以帮助您轻松摆脱脚气的烦恼。

第一:藿香正气水。相信这种药大家都看过或吃过,主要针对腹泻,以及胃部不适等症状,其实很多人只知道藿香正气水有调节肠胃的作用,但很少有人我知道他有另一种用途,预防、抑制脚癣。方法很简单,先用温水泡脚,特别是脚趾之间,然后在脚趾间涂抹糖浆,每天早晚各涂抹一次,基本上五天就能感到很好的一个效果。

说到陈醋很多人会很困惑,我们平时吃的老醋还可以抑制脚癣吗?事实上是真的可以的。众所周知,醋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当我们晚上回到家泡脚的时候,在水里面滴一些老陈醋,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细菌作用,从而改善我们的脚癣。

第三:韭菜可以说是一个抑制脚癣的克星。韭菜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用法也很简单,取一些新鲜的韭菜,然后切成碎片,放入沸水中,等水冷却后可以浸泡脚部,需要注意的是,水量必须要足量。其次,不得在两三分钟内完成。时间应该控制在十分钟左右,两天一次,不到两次你的脚气肯定会得到改善。并且对于一些脚气严重的朋友,会出现脱皮的现象,我们需要将那些皮先揉搓下来,并且泡脚过后几天注意脚步卫生就可以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