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洗手液大全

黄连芦根抑菌液的功效-黄连根的作用

黄连芦根抑菌液的功效-黄连根的作用

要看什么症状了,要对症下药,病有千种药有万变

参味苏梗茶

出处《饮膳正要》

组成五味子、人参各4克,苏梗3克,白砂糖适量。

功用益气敛肺,止咳平喘。

主治老年慢性咳喘,动则气急,胸闷脘痞,痰多色白质粘稠,舌苔薄白不腻者。

制法将人参切成薄片,苏梗切碎,与五味子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不时将参片细嚼咽下。每日1剂。

宜忌肥胖体质、湿痰素盛者忌用。

按语本方用五味子敛肺滋肾,以治肺虚喘咳;人参补益肺脾以扶本培正。紫苏梗辛甘微温,入脾、胃、肺三经,有理气、解郁、止痛的功效。《本草崇源》说它“主宽中行气,消饮食,化痰涎。”本方用之,一主疏利胸中气滞,肺牌之气运行流畅,则胸闷院痞可除;二是防止五味、人参的敛、补太过,有碍痰湿的排泄。全方设计较为全面,故一般痰湿不重、又无脾、肺实热者饮用此茶,能补肺平喘、强壮体质。

冬瓜子茶

出处《药茶治百病》

组成冬瓜子30克,红糖2O克。

功用清肺化痰,排脓。

主治肺热咳嗽,或肺痈,高热不退,咳吐脓血气味腥臭,胸痛,苔黄腻。

制法先将冬瓜子捣碎,煎汤,去渣,溶入红糖。不拘时,代茶饮用。

按语冬瓜子,为冬瓜的种子。性味甘寒,能清肺化痰、排脓利水。对痰热咳嗽、肺痈、肠痈、水肿、痔疮等病均有良效。《本草述钩元》:“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凡肠胃内壅,最为妥药。”红糖色赤,味甘。能益气补血,行血活血,缓中止痛。红糖中所含的钙是糖类中含量最高的,还含有较多的铁和少量的维生素B族。故本方能化痰排脓。本方也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肺组织化脓症,如肺脓肿、化脓性肺炎、肺坏疽以及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等症

双花杏蜜茶

出处《百病饮食自疗》

组成金银花、菊花、杏仁各1O克,蜂蜜3O克。

功用疏风散热,宣肺化痰,解毒。

主治肺痈初期,咳嗽胸隐痛,或咳则痛甚,呼吸不利,痰涎粘滞浓浊,恶寒发热。舌质红,苔薄黄。

制法先将金银花、菊花、杏仁(捣碎)共煎成药汁,去渣,贮瓶内。饮用时兑入蜂蜜,代茶频频饮之。

按语本茶剂治肺痈初起效果颇佳。《类证治裁》:“肺痈由热蒸肺窍,致咳吐臭痰,胸胁刺痛,呼吸不利,治在利气疏痰,降火排脓。”金银花能清热解毒,且有轻宣疏散之效,常用治疮痈、疖肿。《本草纲目》:“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菊花能清上焦风热,清头目,解毒。杏仁能止咳平喘。蜂蜜,甘,平。能润肺止咳,解毒。《本草纲目》称蜂蜜:“蜂蜜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药理分析:金银花提取液对金**葡萄球菌有效,对慢性气管炎中某些常见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也有抑菌作用,它还能延缓呼吸道病毒对细胞的病变作用。菊花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葡萄球菌及β-溶血性链球菌)有某些抑制作用,菊花提取物能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故本方能宣肺化痰,解毒。

结核潮热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地骨皮9克,银柴胡6克,生甘草3克。

功用清热凉血,退痨热。

主治肺结核病,午后潮热或低热不退。

制法上药研成粗末,置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热退后即停。

宜忌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者忌用。

按语地骨皮为枸杞子的根皮,性味甘寒,有清热凉血作用,主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消渴、高血压等症。药理试验,本品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其解热效果比氨基比林弱,约与其它解热药相等。还有降血压、降血糖作用。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味甘苦,性凉,能清肺胃脾肾之热,兼能凉血。因其无解表之性,故古今虚劳发热方中多用之。方中配以少量生甘草能清热和营、调中。三药合用,对结核潮热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功劳叶茶

出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组成鲜嫩功劳叶6O克。

功用清热滋阴。

主治结核病之潮热,咳嗽咯血。

制法先将此药洗净,沥去水份,放入暖水瓶中,以沸水冲至大半瓶,盖闷1O多分钟,代茶饮用。1日内作数次饮完,弃去残渣。

按语肺结核属中医之肺痨,是由痨虫侵蚀肺叶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上以咳嗽、咯血、下午或夜间潮热、盗汗、胸痛、消瘦为特征。

功劳叶,别名黄天竹、土黄柏、刺黄柏、刺黄苓(四川)、木黄连。中原地区分布较多,全年皆可采得。用于本方者以鲜品为佳。其性味苦寒,能清热滋阴,可疗肺结核。功劳叶含小檗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四氢药根碱和木兰碱。煎剂对金**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敏感。服用本方时,应加强西药的抗痨治疗

百部茶

出处《药茶治百病》

组成百部、红糖各20克。

功用润肺止咳。

主治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结核咳嗽。

制法将百部研成末,开水浸2O分钟后,加入红糖,代茶饮用。

按语百部,别名药虱药。春季新芽出上前及秋季苗将枯萎时挖取,洗净泥土,除去根须,入沸水烫或蒸至无白心,晒干,切段。生用或蜜炙用。性味甘苦、平。能润肺止咳。暴咳、久咳均可用之。《药性论》:“治肺家热、上气、咳嗽,主润益肺。”药理研究表明:百部含百部碱、百部次碱、原百部碱等成分,有明显镇咳作用,能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对人体多种寄生虫有杀灭作用。对结核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此外,百部尚可用于荨麻疹、皮炎、体癣、蚊虫叮咬。以鲜品切断,用断面涂搽患部。

玄麦甘桔茶

出处《疡医大全》

组成玄参、麦冬各4.5克,桔梗3克,生甘草1.5克。

功用润肺化痰止咳,生津止渴。

主治①肺阴虚咳嗽、喉痒干咳无疾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②肺结核干咳,夜间发热,盗汗,口渴咽干。

制法将上药研为粗末,和匀,制成1包。每次1包,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宜忌痰多色白者思用。

按语玄参能滋阴降火以解毒。《本草纲目》曰:“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麦冬,甘,微寒,能清肺热,补肺阴。《本草纲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痿。”《饮片新参》:“养肺胃阴,治劳嗽痰血。”桔梗宣肺止咳,且有化痰之效。生甘草,清热益气,与桔梗相伍,能利咽止咳。四药配合使用,共奏润肺止咳、生津止渴之效。故可用于治疗肺阴不足所致咳嗽。对肺结核而呈阴虚干咳者,本方虽亦适用,但须增用抗结核药物。

二冬二母茶

出处《症因脉治》

组成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

功用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虚燥热,咳嗽喘逆,咽燥口干,痰粘不能咳出。连咳不已,则面赤气急,舌苔黄,脉沉微数。

制法先将川贝母研末备用。前三味各取6克,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分2~3次饮用,同时每次吞服川贝粉3克。每日1剂。

宜忌风寒或湿痰咳嗽者忌用。

按语本方系“二冬膏”方加知母、贝母组成。其清肺、祛疾、止咳功效较强。方中知母味苦,性寒,能清热除烦,泻肺滋肾。李果说:“知母,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知母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一些肠道致病菌也有抑制作用。对小鼠实验性结核治疗:用含2.5%知母粉的饲料喂养,证明对肺部结核病灶有抑制作用;如用药量提高到5%,则肺结核指数可接近异烟肼。用知母浸膏经皮射,能防止和治疗大肠杆菌所致的免高热,且作用持久。

沙参麦冬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沙参8克,麦冬、桑叶各6克。

功用润肺清燥,止咳。

主治肺热阴虚,久咳不已,咽燥无痰。或痰涎粘稠而少,不易咯出,伴有虚热、盗汗者。

制法上三味共置保温杯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风寒或湿痰咳嗽者忌用。

按语本方以沙参、麦冬润肺养阴,止咳;桑叶能祛风清热,治肺热咳嗽,并有止盗汗(《丹溪心法》)的作用。三药合用,对肺热阴虚之新久咳嗽均有良效。方中所用沙参为南沙参,它是桔梗科植物及其同属植物的根,主含三萜皂甙和淀粉,有良好的祛痰作用。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本草求真》说“沙参有南、北二种,北沙参质坚性寒,南沙参体虚力弱。”可见二者科属虽不同,但主治相同,唯力有厚薄。

润肺止咳茶

出处《中草药制剂方法》

组成玄参、麦冬、桔梗各6克,乌梅、生甘草各3克。

功用养阴敛肺,清咽止咳。

主治久咳不已,肺阴亏损,症见咽喉干燥,咳嗽剧烈,无痰,口干,舌红,或有潮热、盗汗。

制法上药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风寒咳嗽忌用。

按语慢性咳嗽,每易损伤肺阴或肺气,阴虚者要养阴,气虚者应补气。肺之气阴恢复,咳嗽才能治愈。方中玄参、麦冬养阴润肺;桔梗、甘草化痰止咳。乌梅能敛肺生津,《纲目》用它能治久咳不已。药理试验表明,乌梅的水煎液或乙醇浸液对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以及人型结核杆菌皆有显著抗菌作用

三子养亲茶

出处《韩氏医通》

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3克。

功用降气化痰。

主治咳嗽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质粘稠厚,胸闷脘痞,呕恶少食,体倦肢重,舌苔白厚腻。

制法将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置暖水瓶中,以沸水冲泡大半瓶,盖闷1O分钟左右,即可当茶饮用。1日内作数次饮完。弃去沉渣。

宜忌阴虚燥热、咳嗽痰少者忌用。

按语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疾之器,脾失健运,则湿聚生痰,痰多则壅遏肺气,故咳嗽频作,胸闷脘痞,呕恶少食,体倦肢重。苏子有降气消痰、止咳平喘之功。《本经逢源》:“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白芥子有辛散利气、温肺祛痰之功。《本草经疏》曰:“白芥子味极辛,气温,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隔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莱菔子有降气消痰之功。三药配伍,则有降气化痰之功

止咳喘茶

出处《药茶治百病》

组成〕满山红12克,广地龙、紫菀各6克。

功用止咳平喘。

主治支气管哮喘,咳嗽,哮喘气急。

制法将上三味药研末,置于热水瓶中,以沸水冲至大半瓶,盖闷10多分钟即可当茶饮用,1日内作数次饮完,奔去沉渣。

按语止咳喘茶,原名止喘茶。满山红生于干石质山坡、石砬子灌木丛中,我国东北地区有产。秋冬季采叶,晒干或阴干备用。其根随时可采,切片晒干。其性平,味甘微涩,有解热毒的作用。药理研究:满山红含有挥发油,有较强的镇咳祛痰作用,有对抗乙酰胆碱所致支气管痉挛的作用,能防治组织胺所致的支气管痉挛,兴奋呼吸中枢,并有抑制葡萄球菌等作用。地龙,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故药材称广地龙。夏秋捕捉,捕得后用草木灰呛,去灰晒干,或剖开用温水洗净体内泥土,晒干。生用或鲜用。性味咸、寒。清热平喘,用于痰鸣喘息,本品能扩张支气管而有良好的平喘作用。紫菀能祛痰、镇咳、杀菌。故本茶对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肺系疾患疗效颇佳。

柚皮茶

出处《四川中药志》

组成柚子皮6~9克(干品),冰糖适量。

功用化痰止咳。

主治咳嗽痰多,胸闷脘痞,不思饮食或食入不消化。

制法上药切碎,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0分钟,加入冰糖屑适量,代茶饮用。

宜忌孕妇及虚人忌用。

按语柚又名“文旦”。柚子的果皮外层部分制成药材名“化杨红”,味辛甘苦,性温,能化痰消食、下气、快膈。治气郁胸闷、脘腹冷痛、食滞、咳喘、疝气等症。《四川中药志》说它还能“解酒毒,治肾脏水肿”。由于本品的口味较苦,且消伐之性太强,故配以冰糖之甘润,以监制之。

橘红茶

出处《百病饮食自疗》

组成橘红6克,白茯苓9克,生姜2片。

功用理气和中,化痰止嗽。

主治痰湿蕴肺,咳嗽频作,咳声重浊。痰多质粘稠,胸闷纳少,或有呕?、便溏者。

制法上药切碎,共置保温杯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风热咳嗽、口干舌红者忌用。

按语上述痰湿蕴肺证属痰饮病范畴,常见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或体肥多痰者。其病机为脾虚温盛,湿聚则痰生。痰湿壅阻肺气,肺失清肃则咳嗽、咯痰不已。治则当以温运脾气之药,以燥湿祛痰,湿痰得化,则咳嗽、咳痰自然痊愈。本方以橘红消痰利气、宽中、散结;白茯苓健脾渗湿;生姜温脾胃、去寒痰。全方药性偏温,故热痰、燥痰之咳嗽不宜使用。方中橘红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的果皮外层红色部分。内层为橘白,能补牌和胃、化浊腻,但消痰利气功效不及橘红。另有化橘红,为同科植物袖的外层果皮,《纲目拾遗》说它能“治痰症,消油腻、谷食积,醒酒,宽中。”《本草从新》则认为化橘红“消痰至灵,然消伐太峻,不宜轻用。”可见两种橘红,一缓一峻,使用时当注意。

地龙甘草茶

出处《药茶治百病》

组成干地龙2份、生甘草1份。

功用清热、平喘。

主治支气管哮喘。

制法地龙、甘草按比例,研成粗末,每次3~4克,用开水冲泡,盖闷15分钟,连渣饮下。每日2~3次。

宜忌寒痰性哮喘忌用。

按语地龙学名蚯蚓,以“白颈”者为佳。本品味咸,性寒。能清热、平肝、定惊、止喘、通络。《科学民间药草》说它:“有解热、利尿,舒展支气管作用。可治气喘等病。”动物实验表明,广地龙的90%醇提取浸膏,能明显增加大白鼠和家兔气管肺灌流量;能对抗组织胺和匹罗卡品引起的支气管收缩,使其流出量增加2~3倍以上。其抗组织胺的有效成分为琥珀酸,也有认为其有效成分可能是6-羟基嘌呤。临床报道,应用地龙注射液、复方地龙注射液及口服地龙粉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的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据52例和1O1例的统计,前组显效为25例(占48.1%),后组控制不发44例,显效17例,共占66%。据观察,地龙粉及注射液对哮喘具有一定的解痉、平喘作用,痰多的病人,可使痰易咳出。口服粉剂后患者胸闷可见逐渐减轻。对辨证为“热喘”(舌质红,苔较厚,痰粘黄)的疗效较满意。同时还观察到使用地龙粉或注射液期间,未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但对高敏体质的患儿使用此注射液时应提高警惕。本方采用粉剂口服,并配以生甘草(因其具有皮质激素样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故使用时)更为安全可靠。

仙人掌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鲜仙人掌茎(去皮、刺)6O克,蜂蜜3O~4O克。

功用清热解毒,止嗽平喘。

主治支气管哮喘,症见喘息痰鸣,不能平卧,咯吐黄稠痰,口干舌红,脉滑数。辨证属热喘者。

制法取仙人掌鲜品,洗净切细,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置闷15分钟,取清液,调入蜂蜜2O克,顿饮或分2次。症状消失后即停药。

宜忌脾肺虚寒,畏寒便溏者忌用。

按语仙人掌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根及茎,性味苦寒无毒。能行气活血、清热解毒。《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它“为健脾滋养强壮剂,又可补脾、镇咳、安神。《闽东本草》记述它“能去瘀,解肠毒,健胃,止痛,滋补,舒筋活络,疗伤止血。”民间常用之治疗胃痛、痞积腹痛、急性菌痢、痔疮出血和支气管哮喘、心悸失眠等。外用治疗疔疮、腮腺炎、乳腺炎、湿疹、黄小疮和火伤、蛇虫咬伤等(以上用法可参阅《中药大辞典》)。可见它是一种作用范围广的草药。本方配以蜂蜜润肺止咳。对于热证咳喘,有一定的疗效。

棉花根茶

出处《中药药理与应用》

组成棉花根皮30克,赤糖适量。

功用补中益气,止咳平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喘、咳痰迁延不愈者。

制法选择未用过有机磷农药的干燥棉花根,拣去内栓及杂质,切碎备用。每次取3O克置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加入赤砂糖调匀后,代茶饮用。每日1剂。

宜忌孕妇忌用。

按语棉花根皮是民间治疗哮喘、贫血及妇女闭经、子宫脱垂的草药。据《中药药理与应用》记述,它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止咳平喘。主要用于中气下陷、脾气虚弱、气虚咳喘。药理试验表明,棉花根(皮)所含天冬酰胺及其棉酚灌胃,对小鼠均有止咳作用。大鼠试验,棉根煎剂及其提取物有较强的祛痰作用。对组织胺和乙酞胆碱混合喷雾致喘的豚鼠有平喘作用。还观察到,棉根皮水煎剂和棉酚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过程均有减轻炎症细胞浸润的作用。临床报道;据数千例临床观察,有效率约为70~80%,并初步认为本品止咳、祛痰效果较好,平喘、消炎效果较差。一般服药后2~3天见效。部分病人服药初期有口干、恶心、上腹不适,个别病人有头晕现象,但可自行消失。

棉根皮、茎皮和种子均含棉酚,有抗生育作用。故未育青年不宜使用。但也有人报告,此效果是可逆的,并不影响再生育。一般于停药后抗生育作用约持续3~5周,以后生育功能逐渐恢复。

参苏止嗽茶

出处《中医良方良药》

组成党参9克,苏子、制半夏、黄羊各6克,炙甘草4克。

功用化痰平喘,益气补肺。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喘咳多疾、反复不已、胸脘痞闷、短气、痰涎无力咯出、体倦乏力者。

制法上药共研成粗末,用纱布包后置保温瓶中,用沸水运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阴虚咳嗽、口干舌红者忌用。

按语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日久不愈者,每多本虚标实之证,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本方用黄芩清泄肺热,苏子、半夏化痰涎、止咳喘以治其标。党参、炙甘草能补脾肺、益中气,扶正以固本。标本同治,于老人、虚人、咳喘痰多者尤为适用

双花大海饮

出处《中西医结合资料汇编》

组成菊花、金银花各1O克,生甘草、胖大海各6克。

功用疏散风热,解毒清音。

主治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咽痛音哑、干咳无疾。

制法上药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风寒咳嗽忌用。

按语方中菊花疏散风热,银花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二药均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胖大海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种子,又名安南子,性味甘淡、凉,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的功效。临床常用之泡软,治干咳失音、咽喉燥痛。生甘草解毒消炎。四药合用,能清咽开瘖,爽嗽豁痰。

薄荷芦根茶

出处《百病饮食自疗》

组成鲜薄荷10克,鲜芦根6O克。

功用疏散表邪,宣肺利咽。

主治夏燥秋热,夜卧露宿冒风致咽痛、干咳、口渴欲饮、伴畏寒、无汗者。

制法上二味洗净后切碎,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宜忌暑湿证、发热、泄泻、舌苔厚腻者忌用。

按语夏秋之季,白天燥热,夜晚多凉,如夜卧不慎或露宿,每易受凉,而腠理郁闭,汗气不能正常疏泄,导致肺气失宣,成为“凉燥”之证。本方用薄荷辛凉,发汗解表,《纲目》说它“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芦根甘寒,能清降肺胃、渗湿行水,夏月以之煎汤代茶有祛暑生津、去烦渴的功效。二药合用,辛凉发散、甘寒清肺,服后得微汗,肺卫之气宣达,诸恙自愈

奉上全部280分!我妈长期肺热咳嗽,就西医输液都没用,请问有什么中医药方(详细)可以治愈?

麦粒肿又名睑腺炎,即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由睑腺开口处进入睫毛根部的皮脂腺或眼睑深部的睑板腺而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生于睫毛、毛囊或周围的皮脂腺者,称为外麦粒肿;发生于睑板腺者,称为内麦粒肿。这是一种普通的眼病,人人可以罹患,多发于青年人,预后较好,无损于视力,但反复或多发者,日后可能影响眼睑外观或功能。

麦粒肿中医称其为“针眼”,又称“土疳”、“土疡”。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硬结,推之不移。局限于眼睑部,形如麦粒,痒痛并作,继则红肿热痛加剧,拒按,初起多伴有表证,后期多溃破流脓。

方一芩薄汤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组成黄芩6克,薄荷3克。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明目。

主治内、外麦粒肿。

方解本方中黄芩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之功;薄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效,两药配合,相得益彰。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的抗菌谱较广,薄荷所含薄荷脑能兴奋中枢神经,扩张毛细血管,麻痹末梢神经,两药合用具有消炎、止痒、止痛等作用。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服,5日为1疗程。

方二秦皮汤

出处《普济方》

组成秦皮、黄连(去须)、细辛(去苗叶)各60克,黄柏15克,青盐30克。

功用清热燥湿,消肿止痒。

主治内、外麦粒肿。

方解方中秦皮、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细辛祛风止痛,青盐消肿止痒。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秦皮所含秦皮素、鞣质等能抑制组织胺所致的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另可镇痛、抑菌。细辛有镇痛、抗炎、局部麻醉作用。

用法上药共研末,和匀。每用30克,以水3盏,煎取1盏半,去渣,趁热洗患眼,洗后避风。每日洗3次。

方三解毒汤

出处《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

组成野菊花、蒲公英、地丁草、肿节风各等份。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睑腺炎,红肿疼痛。

方解本方用野菊花、蒲公英、地丁草清热解毒,肿节风散结消肿止痛。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蒲公英含有蒲公英固醇、蒲公英苦素,能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率,能激发机体免疫功能,并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地丁草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金**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法一般共取80克,加清水1000毫升,煎数沸,先取药汁200毫升,日分2次内服,再将剩余药液倒入碗内,趁热先熏后洗患眼。最后将毛巾浸透,热敷患处。每日1剂,日洗2~3次。

方四四黄膏

出处《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组成大黄、黄柏、黄芩、黄连各等份。

功用清热燥湿,攻积祛瘀。

主治麦粒肿,睑缘局部红肿压痛。

方解方中大黄泻火攻积,黄柏、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所含黄连素有加强白细胞吞噬金**葡萄球菌的功能,黄柏、黄芩亦有较强抑菌作用。

用法将上药制成外用药膏。用75%酒精局部消毒患眼眼睑皮肤后将四黄膏均匀敷于患处,敷药面积为眼睑的大部分,盖敷料固定。次日揭去敷料,用生理盐水清洁皮肤再换药,一般2~3次治愈。

按语此法应由医务人员在医院操作,切勿让患者自行敷药,敷药时药膏不可进入结膜囊内,用此方法时停用其他治疗方法。

方五消炎明目方

出处《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组成食盐15克,明矾10克,冰片3克。

功用清热解毒,消炎明目。

主治热毒上攻型麦粒肿。

方解方中明矾解毒明目,冰片清热消炎。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明矾可从细胞吸收水分,使之脱水收缩,减少腺体分泌,减少炎性渗出而消炎;并可使局部小血管收缩,血液凝固而止血,低浓度可有消炎、收敛、防腐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上药置碗内(大碗),捣细,即冲入沸开水一大碗,拌匀,泡化,澄清后装瓶备用。用时将药液加热至沸,先熏患眼,待温凉后用药棉蘸药液洗患眼,每次洗3~5分钟。日洗3次。

方六银蒲解毒汤

出处《山东中医杂志》

组成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天花粉、黄芩、赤芍、菊花各15克,荆芥穗、白芷、全蝎、甘草各10克。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行血,消肿散结。

主治麦粒肿热毒上攻型,症见胞睑局部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便秘溲赤,苔黄,脉数。

方解方中黄芩、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菊花、荆芥穗、全蝎疏散风热,通络止痛;赤芍清肝火,散瘀血;天花粉排脓消肿。且本方除口服外,又用药渣煎汤热敷,可使药物直达病所,促使炎症消散,内清外消,获效颇捷。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蒲公英含有蒲公英固醇、蒲公英苦素,能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率,能激发机体免疫功能,并对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金银花可抗炎、解热、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

用法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1小时后,煎至400毫升,每日服1剂。药渣再加水适量煎煮,滤出药液,分2次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湿热敷患眼(重复使用时需再加热)。

方七银翘散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薄荷6克(后入)、淡豆豉9克、荆芥穗12克、牛蒡子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淡竹叶12克、芦根12克。

功用疏风清热,消肿散结。

主治风热客睑型针眼,症见病初起,胞睑局部微红肿痒痛。

方解方中薄荷、豆豉、荆芥、桔梗、牛蒡子疏风解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配竹叶、芦根、甘草以助清热。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金银花、连翘均具有抗炎、解热、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薄荷所含薄荷醇作用于皮肤或黏膜的神经末梢,血管收缩,局部产生清凉感,同时麻痹神经末梢,发挥消炎、止痛、止痒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八仙方活命饮

出处《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金银花15克、天花粉3克、防风10克、白芷12克、陈皮6克、赤芍12克、归尾9克、乳香6克、没药6克、皂角6克、穿山甲6克、贝母9克、甘草3克。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热毒壅盛型针眼,症见胞睑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

方解方中金银花、天花粉、甘草清热解毒,消赤退肿;防风、白芷疏散风热,使蕴结之热毒从外消散;配陈皮利气化滞,赤芍、归尾、乳香、没药活血消滞止痛;贝母散结;皂角、穿山甲以消肿攻坚。

药理金银花具有抗炎、解热、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赤芍对伤寒杆菌、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九竹叶石膏汤

出处《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组成石膏30克,黄连、黄芩、栀子、竹叶、赤芍各9克,白术、扁豆各10克,升麻、生甘草各6克。

功用清热泻火,解毒消肿。

主治脾胃伏热型麦粒肿。

方解方中石膏、竹叶、黄连、黄芩、栀子清热泻火生津,赤芍活血散瘀消肿,白术、扁豆健运脾胃,升麻引药上行。

药理石膏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有消炎、抗水肿作用,煅制后能收敛黏膜、皮肤等组织,减少分泌。方中所用栀子、黄连、黄芩对金**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十生斛花粉汤

出处《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组成生地黄、天花粉、夏枯草各15克,石斛、连翘、金银花、黄芩、黄柏、焦白术、白扁豆、党参各10克,枳壳6克。

功用养阴清热,益气明目。

主治脾胃内热未清,气血虚弱,余邪未净,热毒蕴伏所致的复发性麦粒肿。

方解方中生地黄、天花粉养阴清热,石斛、连翘、金银花、黄芩、黄柏清热解毒,焦白术、白扁豆、党参益气,枳壳行气。全方以清热解毒,养阴益气,祛风散结为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所含黄连素有加强白细胞吞噬金**葡萄球菌的功能,黄柏亦有较强抑菌作用。天花粉对多种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夏枯草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十一二子明目汤

出处《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组成决明子、青葙子、牡丹皮、夏枯草各15克,桑叶、谷精草、淡竹叶各9克,菊花、赤芍、刺蒺藜各12克,生地黄、赤小豆各24克,生石膏30克,薄荷3克,番泻叶、生甘草各3克。

功用清肝泻脾,祛风明目。

主治急性睑腺炎。

方解方中决明子、青葙子、夏枯草、谷精草、菊花清肝泻火明目,桑叶、淡竹叶、生石膏、薄荷疏风清热,牡丹皮、赤芍、刺蒺藜凉血活血散结,番泻叶泻脾胃积热。本方诸药协同清肝泻脾,凉血活血,祛风明目,解毒散结。

药理决明子醇浸液有抑制细菌的作用,菊花对金**葡萄球菌有明显杀灭作用,赤芍对伤寒杆菌、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法以武火煎沸后再文火熬半小时,成人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煎至300毫升顿服。小儿每日1剂,水煎2次,共煎取汁200毫升,分2次服,每次服100毫升。

方十二和血蒸剂

出处《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

组成桑叶9克,明矾、石斛、食盐、山龙胆各3克。

功用疏风散热,养阴燥湿,消肿止痛。

主治麦粒肿初期,胞睑肿胀明显者。

方解方中桑叶疏风散热,明矾燥湿消肿止痛,石斛养阴清热。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叶对伤寒杆菌有强大抑制作用,也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明矾可从细胞吸收水分,使之脱水收缩,减少腺体分泌,减少炎性渗出而消炎;低浓度可有消炎、收敛、防腐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上药加水400毫升,煎数沸,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眼、洗目。每日熏洗1~2次。

酒渣鼻有什么金方?

你好,首先祝你妈早日恢复健康!看的出来,是个不可多得的孝顺儿女啊!

冲着你的这份孝心,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咳嗽”的问题。

咳嗽是呼吸系统受到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有助于清除气道分泌物,因此咳嗽的本质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正常人极少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的咳嗽,人们称之为干咳,常见于吸入有害气体、支气管哮喘以及一些焦虑状态。咳嗽伴有痰液排出则称为咳痰。痰是呼吸道炎症的产物,可刺激呼吸道黏膜而引起咳嗽,并可加重感染。

根据咳嗽持续时间,可将咳嗽分为慢性咳嗽和急性咳嗽。当咳嗽持续3周或3周以上,且咳嗽是现有的唯一症状时,又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有痰或无痰,称为慢性咳嗽。而症状不超过3周时,则称为急性咳嗽,通常是短暂的,如普通感冒等。相对来说,急性咳嗽的临床重要性不及慢性咳嗽,但有时急性咳嗽也可能持续存在而成为慢性咳嗽。

1)引发原因

不同特点的咳嗽往往提示不同的疾病:

1. 急性起病的咳嗽往往提示急性呼吸道感染,持续存在的咳嗽则提示病人有慢性疾病,尤其是反复发生的、出现于冬春季节的咳嗽是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的重要线索。

2. 干咳常见于咽炎,吸入刺激性烟雾或异物,支气管内肿物,肺淤血,鼻窦炎引起的鼻后倒流,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胃食管反流等。

3. 痰的性状对寻找咳嗽的原因亦有指示意义,铁锈色痰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带有臭味的脓性痰常由厌氧菌感染引起,持续咳脓性痰见于支气管扩张,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见于急性左心衰,大量白色泡沫痰往往是肺泡癌的特征性表现。

2)秘方、膳方

1. 干咳(包括感冒或过敏)

取生黑芝麻15克(约半汤匙),冰糖适量,共捣碎,用滚开水冲成半碗汤,早晨空腹服用,3日痊愈,忌吃鱼腥、过咸食物。

2. 干咳无痰(包括咳血、食少)

取冰糖50克,黄精30克。先将黄精洗净,用冷水泡发3--4小时,然后将黄精捞起放入锅内,再放冰糖屑和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煨熬,直至黄精熟烂即成。每日服2次,吃黄精喝汤。

3)爱心提示

1. 咳嗽是一种良性行为,如果此时乱服止咳药,痰液将大量地积在肺部形成堵塞,只会使支气管炎恶化,因此患咳嗽不能乱吃止咳药。

2. 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抗病毒口服液和双黄连口服液是不是同一种药?

酒渣鼻是一种发生于鼻、面中部,以红斑、丘疹及毛细血管扩张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进食辛辣食物、外界温度突变,感情冲动及月经期间加重。中医称之为鼻赤、赤鼻、齄鼻疮、鼻准红、酒齄、红鼻子、酒糟鼻等。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1、红斑期:先为鼻部潮红,以后累及额部、颊部等颜面部位,对称发生,红斑初为暂时性,以后逐渐转为持久性浅表毛细血管扩张、毛囊扩大、皮脂溢出等。2、丘疹脓疱期:在第一期基础上成批发生针头至绿豆大小的红色丘疹、脓疱、结节,鼻部、面颊部的毛囊口扩大明显。皮疹时轻时重、此伏彼起,可数年或更久。3、鼻赘期:鼻部形成紫红色结节状突起,皮肤凹凸不平,毛细血管显著扩张,致使鼻尖、鼻翼肥大,形成鼻赘。

(一)内治方方一验方一来源《奇难杂症》组成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黄30克,赤芍18克,丹参18克,野菊花30克,金银花18克,紫花地丁30克,黄连6克。

功效清热凉血,化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验方二来源《奇难杂症》组成大黄18克(后下),枳实15克,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黄30克,黄连6克,赤芍18克,丹参18克,金银花18克,紫花地丁30克。

功效清热凉血,化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便通去大黄。

方三验方三来源《奇难杂症》组成玄参18克,赤芍18克,生地黄18克,牡丹皮12克,水牛角30克(先煎),金银花18克,蒲公英30克,连翘12克,土茯苓30克。

功效养阴清热,凉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验方四来源《妙方神医》组成荆芥穗4克,防风、杏仁、白僵蚕、白蒺藜、甘草各1克,黄芩6克,茶叶一撮。

功效清热凉血,发表祛风理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验方五来源《妙方神医》组成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酒炒黄芩、牡丹皮、红花、桑白皮各3克,生甘草1克,生姜2片。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调五灵脂末3克,饭后服。

方六验方六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30克,赤芍、玄参、当归、川芎、黄芩、生山栀子、白花蛇舌草、虎杖、土大黄、苦参各10克。

功效凉血清热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七验方七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黄芪30克,肉桂6克,当归、熟地黄、白术各12克,茯苓、甘草、赤芍、川芎各10克。

功效补气固表,利水退肿,引火归原。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八验方八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桃仁、牡丹皮、凌霄花、红花各6克,当归尾9克,赤芍、生地黄各12克,酒大黄、升麻各3克。

功效活血祛瘀,凉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验方九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凌霄花,山栀子各等份。

功效破瘀通经,凉血祛风。

用法共研粗末,每服10克,水煎服。

方十验方十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虎杖、山楂各12克,炒枳壳、酒大黄各10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一验方十一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升麻、牡丹皮、生地黄、大黄各4.5克,黄连、当归、葛根各3克,生甘草、白芍各2克,薄荷1.5克,红小豆面一撮。

功效凉血清热,益气养阴。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验方十二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杭白芍、川芎、当归、陈皮、红花、黄芩各等份。

功效养血活血,凉血养阴。

用法水煎,入好酒数滴,调炒五灵脂末服。

方十三验方十三来源《常见病饮食调理与偏方施治》组成当归9克,桃仁9克,白茅根15克,白糖适量。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凉血。

制法先将前三味药加水3碗煎汁1碗,调入白糖饮服。

用法每日1剂,连用10~12日。

方十四验方十四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苦参200克,当归100克。

功效清热燥湿,养血补血。

用法上药研细末,用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80丸,食后热茶下。

方十五验方十五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枇杷叶240克,黄芩、天花粉各120克,甘草30克。

功效清肺和胃,降气化痰,凉血解毒。

用法共为末,新安酒跌丸桐子大,每服4.5克,日2次。

方十六验方十六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大黄30克,黄连、黄芩各15克。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上为末,每服6克,蜜水调下。

方十七验方十七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橘子核3克,胡桃肉1个。

功效行气宽中,燥湿化痰,益气养血。

用法橘子核炒后研末,研胡桃肉,同以酒调服。

方十八验方十八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侧柏叶、人参、荆芥穗各等份。

功效凉血祛湿,益气生津,祛风解表。

用法上药研细末,每服9克,飞罗面6克,空心凉水送下。

方十九验方十九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山茶花、黄芩、胡麻仁、山栀子、葛花、苦参、甘草各60克,薄荷90克,连翘、荆芥、芍药、防风各30克。

功效疏散风热,凉血解毒。

用法共为末,茶清调服9克。

方二十验方二十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代赭石75克,防风、赤芍药、地骨皮、何首乌、当归、山栀子各60克,炙甘草30克。

功效平肝凉血,养阴清热。

用法上药研细末,每服2钱,温酒调下。

方二十一天门冬侧柏茶来源《验方治百病》组成天门冬(去心)100克,侧柏叶100克,茶叶(上等绿茶,雨前茶尤佳)100克。

功效滋阴润燥,清肺降火,祛湿散毒。

制法先将以上3味各研为粗末,再将诸物混匀,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取上药6~9克,用纱布包裹后浓煎,俟温后饮之,每天煎服5~7次,30天为1个疗程。

备注上方煎煮后可将药渣留之,晚上临卧前将药渣敷于鼻上,外用纱布盖之,胶布固定,晨起去之。

方二十二加味养阴清热汤来源《新编千家妙方》组成玄参12克,生地黄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芩9克,生石膏12克,制大黄9克,侧柏叶12克,生山楂12克,桑白皮9克。

功效养阴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三黄芩清肺饮加减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川芎、赤芍、当归、防风、黄芩、山栀子各9克,生地黄、天花粉、连翘各15克,红花、薄荷、大黄各6克。

功效清肺胃积热,解气血凝滞。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四凉血四物汤加减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白茅根各20克,当归、川芎、陈皮、黄芩、桃仁、栀子各10克,红花、甘草各6克。

功效凉血清热,和营祛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五清肺饮加减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枇把叶、桑白皮各15克,党参、甘草、黄柏、黄芩、益母草各9克。

功效清肺胃积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六疏肝活血汤加减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柴胡、薄荷、黄芩、栀子、当归尾、赤芍、红花、三棱、莪术、陈皮各10克,甘草6克。

功效疏肝清热,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七消毒饮加减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野菊花、山栀子、黄芩各9克。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八通窍活血汤加减一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白芷各10克,生姜5片,老葱3根,大枣7枚。

功效活血通窍,行瘀通经。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九通窍活血汤加减二来源《皮肤病调养与护理》组成当归尾、赤芍、桃仁、穿山甲珠各10克,白芷、川芎各6克,生地黄、炒牡丹皮各12克,凌霄花、炒槐花各9克,升麻、酒大黄各2克。

功效活血祛瘀,凉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仙方活命饮加减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炙穿山甲、白芷、天花粉、炒皂角刺、当归尾、甘草、赤芍、乳香、没药、防风、贝母各10克,陈皮、金银花各15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软坚。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一抉正消毒饮加减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黄芪、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各15克,当归、野菊花各9克。

功效养血益气,清热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二酒渣鼻内服加减方来源《家庭百病良方》组成枇杷叶10克,侧柏叶10克,桑叶6克,人参叶6克,荷叶6克,竹叶6克,大青叶15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祛湿散结。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此方是酒渣鼻基本方:若有感染者加七叶一枝花10克、蒲公英10克;大便秘结加大黄10克,元明粉9克;皮脂溢出者加白花蛇舌草15克,山楂6克;结节加丹参10克,夏枯草10克;热重者加寒水石15克。

方三十三三黄栀子汤来源《难证奇方妙用》组成大黄、黄连、地黄各6克,葛根9克,红药6克,赤芍5克,栀子8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透疹。

用法水煎服,日1剂。10剂为1疗程。

备注运用本方时,还用10%硫黄霜涂搽局部。日3次。

方三十四枇杷清肺饮加减来源《皮肤病调养与护理》组成炙枇杷叶、黄芩、地骨皮各10克,桑白皮12克,炒牡丹皮、炒知母、生甘草各6克,红花4.5克,酒大黄3克,生石膏15克。

功效清热解毒,通腑泄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五凉血清肺饮加减来源《皮肤病调养与护理》组成生地黄、黄芩、生石膏各12克,炒牡丹皮、赤芍、桑白皮、枇杷叶各10克,甘草6克,焦山栀子5克,白茅根30克。

功效清热凉血利湿,解毒生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六芦根竹茹粥来源《皮肤病调养与护理》组成鲜芦根150克,洗竹茹20克,粳米60克。

功效清热生津,化痰除烦。

用法上药同煮稀粥。每日2次,连服5日。

备注此粥适宜红斑期。

方三十七栀子粥来源《皮肤病调养与护理》组成栀子仁10克,粳米60克。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和胃。

用法上药同煮粥。每日1~2次,3天为1疗程。

方三十八蒲公英粥来源《皮肤病调养与护理》组成蒲公英30克,粳米60克。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健脾和胃。

用法上药同煮粥。每日1~2次,3天为一疗程。

备注此粥适宜于毛细血管扩张期。

方三十九山楂粥来源《皮肤病调养与护理》组成干山楂30克,粳米60克。

功效消积散瘀,健脾和胃。

用法上药同煮粥。每日1次,连服7天。

备注此粥适宜于鼻赘期。

方四十枇杷叶粥来源《皮肤病调养与护理》组成鲜枇杷叶60克(如无鲜品,可用干品代替,酌减量),粳米100~150克。

功效清热润肺,健脾和胃。

用法鲜枇杷叶刷去毛,并用蜜炙过,然后切碎,用布包裹,和粳米加水煮粥食。每日1~2次,连服7天。

方四十一麻黄宣肺酒来源《皮肤病调养与护理》组成麻黄、麻黄根各60克,500毫升黄酒。

功效发汗解表,活血化瘀。

用法麻黄、麻黄根浸于黄酒中,隔水炖沸约2~3小时,再放在阳台上露一夜,早晚各饮3~5小杯(酒量小者可酌减量),连续饮用至痊愈。

方四十二血余炭丸来源《验方治百病》组成血余炭1500克,天门冬(去心)125克,麦门冬(去心)125克,熟地黄125克,白茯苓125克,生山栀子60克,葛根60克,桔梗60克,枳壳60克,甘草60克。

功效消瘀利水,滋阴润燥,益脾和胃。

制法将以上诸药用棉纸包裹成球状,外用黄泥包裹,如有裂缝则用泥填实,然后放入炉中,用桑柴火煅之,待白烟一起即取出,埋入土里,1周后取出,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日2次,每次服6~9克白开水送服。

方四十三白果仁丸来源《验方治百病》组成白果仁、枇杷叶(刷去毛),茶叶(细嫩茶尖)、芭蕉根(鲜品,洗去泥土)各等份。

功效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清热解毒。

制法先将枇杷叶与茶叶一同研为细丸,再把白果仁与芭蕉根剁碎,一同捣烂,然后将诸物一同混合调匀,炼蜜为丸,每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日2次,每次服6~9克,饭后20分钟用白开水送服。

备注戒酒,忌食辣椒、鱼、虾、羊肉、牛肉、狗肉等物。

方四十四枇杷叶方来源《常见病饮食调理与偏方施治》组成鲜枇杷叶5公斤,蜂蜜适量。

功效清肺降热,化痰止咳。

制法将枇杷叶洗净去毛,加水40公斤,煎煮3小时后去渣取汁,再浓缩成1500克,兑入蜂蜜适量混匀,储存备用。

用法每服10~15克,日服2次。

(二)外治方方一马齿苋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马齿苋。

功效清热解毒,散血消肿。

用法马齿苋水煎取浓汁,湿敷或外洗患处,每天1~2次。

方二灭螨方来源中医杂志,1989:(8),42组成百部、苦参、蛇床子、土槿皮、黄柏、乌梅、野菊花各15克。

功效清热燥湿。

用法每日1剂,加水2升,取药液湿敷患处。早晚各1次,每次15~20分钟。1月为1疗程。

方三验方一来源新中医1974:(3),47组成绿豆750克,荷花瓣(硒干)60克,滑石15克,白芷15克,白附子15克,冰片6克,密陀僧6克。

功效解毒收敛杀虫。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时先将患处洗净,白天以药粉扑患处,晚上可用温开水将药调成糊状,封涂于患处,晨起洗去,如此用药,至痊愈为止。

方四验方二来源《妙方神医》组成轻粉6克,杏仁12克,硫黄12克。

功效杀虫拔毒收敛。

用法先将轻粉研细,再加杏仁同研,后加硫黄细粉,用手指蘸药末摩擦患处。

方五验方三来源上海中医杂志1982:(11)

组成土槿皮150克,斑蝥、地肤子、白鲜皮、大枫子、硫黄各50克,蜈蚣20条,烟膏30克,松香20克,雄黄、百部各25克,蛇床子、冰片各15克,蟾酥10克,镇江醋2500克,95%酒精若干。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杀虫。

制法将斑蝥、蟾酥、雄黄用布袋装好,其余10味先放入镇江醋中浸泡10天,10天后再将布袋装好的药放入再浸泡3~5天,然后取出布袋,将袋内的药物捣碎后再入袋,放入酒精内泡2~3星期,弃药取液,二液合并,装瓶备用。

用法用时用毛笔蘸药液在皮损处连续涂抹,每次用量不超过8毫升,隔2星期涂1次。涂后局部痛、麻、起疱、流水(流出的水不要让其流经好的皮肤,以免起疱)。流水后待其自然结痂,脱落后再行第二次涂药,如此直至痊愈。

备注药液剧毒,禁内服及入口眼。

方六验方四来源山东医药,1979:(2)

组成桃仁9克,珍珠1~1.5克,麻仁6~9克,轻粉0.15克,红粉0.15克。

功效活血祛瘀,解毒杀虫。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入凝固之猪板油适量,搅拌凋匀,贮瓶备用。用时先用温热水将鼻部洗净擦干,后用涂于患处,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

方七验方五来源《医话医论答要》组成密陀僧20克,杏仁10克,轻粉5克。

功效消肿杀虫收敛。

用法研细如泥,外用香油调敷擦。

备注忌油腻、辣、酒。

方八验方六来源《妙方神医》组成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葛根、花粉、连翘、牡丹皮、防风各3克,薄荷、轻粉、枯矾、白矾各2克,煅石膏6大,黄丹4克。

功效收敛燥湿,活血化瘀。

用法共为细末,香油调和搽患处。

方九验方七来源《妙方神医》组成白矾、硫黄、乳香各等份,茄子适量。

功效杀虫收敛,消肿止痛。

用法前三药共为细末,用茄子汁或唾调和搽患处。

方十验方八来源《妙方神医》组成食盐适量。

功效散寒止痛。

用法食盐调和津唾搽患处。

方十一验方九来源《皮肤病调养与护理》组成桃仁12克,大枫子30克。

功效祛风燥湿,攻毒杀虫,活血祛瘀。

用法上药共捣如泥,用消毒纱布包裹后频擦患处。

方十二二黄散来源《外科精义》组成大黄、朴硝、硫黄、轻粉、乌头尖各等份。

功效解毒化瘀,收敛杀虫。

制法以上诸药,共研细末。

用法用萝卜汁调擦。

方十三回春酒渣鼻方来源《万病回春》组成半夏、硫黄、白盐、枯矾各6克。

功效燥湿散结。

制法以上药物,共研细末。

用法以水调涂患处。

方十四准绳治酒渣鼻方来源《证治准绳》组成生硫黄9克,黄连、白矾、乳香各4.5克,轻粉1.5克。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杀虫。

制法以上药物,共研细末。

用法每用时以水调搽患处。

方十五杏黄散来源《洞天奥旨》组成硫黄15克,杏仁(去皮尖,研烂)9克,轻粉3克。

功效解毒杀虫。

制法各研细末,调匀。

用法临睡时用萝卜汁调敷患处。

方十六颠倒散来源《医宗金鉴》组成大黄、硫黄各等份。

功效解毒化瘀杀虫。

用法用凉水调敷患处。

方十七酒渣鼻方一来源《验方治百病》组成雄鸡头3个。

功效宣阳解毒。

用法烧灰研。和水敷之,约数次愈。

方十八酒渣鼻方二来源《验方治百病》组成大黄、朴硝等份。

功效清热解毒,收敛燥湿。

用法为末,用津涂鼻上。

方十九冰蟾散来源《难证奇方妙用》组成冰片、蟾酥、硫黄、大黄各等量。

功效散郁解毒,消肿止痛。

用法上药研成细面,每次取6克用凉开水调匀,睡前涂患部,次晨洗去,2周为1疗程。

方二十脂银膏来源新中医,1988:(4)

组成陈猪脂油(又称房梁油,即挂于房梁上的猪脂油)、水银、硫黄、大黄四味等份适量。

功效泄热杀虫。

制法陈猪脂油即猪板油上品,以挂房梁风吹至少1年为度,时间越长越好,水银用唾液放器皿内研开成细小颗粒。以前两味药混匀成膏,装瓶备用。硫黄、大黄2药粉碎过罗为极细粉末混匀。将猪板油用微火化开,后将混匀的硫黄、大黄细面放入油中,待温凉不结时再把水银倾入药油中成膏,贮瓶备用即可。

用法冬天用温水香皂洗净患部,每日早晚2次涂脂银膏,至愈。夏天用肥皂水,方法同上。

备注用药期间忌辛辣,禁酒色。

方二十一粉黄膏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组成硫黄末0.3克,轻粉、乌头尖末各少许,猪脂适量。

功效解毒散结杀虫。

制法将白萝卜切去头,挖孔,纳入硫黄末,加盖,用竹针固定,放入糠火中煨一宿,取出硫黄,与轻粉、乌头尖末研匀,用猪脂调成膏。

用法每晚睡前将膏涂于患处,第二天早晨洗去。

方二十二卫生治酒渣鼻方来源《卫生易简方》组成海螵蛸、白胶各9克,轻粉1.5克。

功效除湿敛疮杀虫。

用法为末,先以油润净,乃将末搽之2~3次即愈。

方二十三治赤鼻及面上风疮方来源《男女奇效良方》组成大枫子50粒,草乌10克,轻粉6克。

功效祛风燥湿、攻毒杀虫。

制法以上药物,共研细末。

用法每用少许香油调搽患处。

方二十四荞面方来源《奇效秘方偏方大成》组成荞面适量,麻油少许。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痛。

用法上药烧灰存性,每用麻油少许调敷患处,每日早晚洗脸后各1次。

方二十五天仙散来源《验方治百病》组成天仙子30克,山柰30克,川椒30克,明雄黄30克,硫黄30克,枯矾30克,轻粉3克,麝香1克。

功效收敛止痛,芳香杀虫。

制法先将前6味各研为细末,然后将诸药末和匀,加轻粉、麝香一同杵至无声为度,装瓶备用。

用法每日1次,晚上临卧前取药末少许,用麻油凋匀后涂之,晨起擦去。

备注治疗期间鼻头仅可用干布擦,勿用水洗。

方二十六细辛菊花蛋黄油来源《皮肤病调养与护理》组成蛋10~20个,细辛、白菊花各6克。

功效祛风散寒清热。

用法蛋煮熟去壳及蛋白,取蛋黄熬出油一小盏,加入细辛、白菊花所碾成的极细粉末,并调匀,常搽患处。

方二十七蓖麻子方来源《皮肤病调养与护理》组成蓖麻子肉适量。

功效消肿拔毒通滞。

用法上药为末,酥油调,临睡搽鼻上少许。

方二十八搽鼻去红方来源《古今医鉴》组成白矾3克,杏仁49粒,水银3克,轻粉2.1克,白梅肉7枚,大枫子49粒,京墨3克,五味子49粒,核桃7枚。

功效祛风燥湿、攻毒收敛。

制法以上药物,共研细末。

用法用鸡子清调搽患处。

方二十九陀僧散来源《验方治百病》组成密陀僧(色呈金黄者)60克,白果仁适量,人乳汁适量。

功效消肿杀虫收敛。

制法先将密陀僧打碎,然后杵至无声为度,与白果仁分贮备用。

用法每日1次,晚上临卧前先取密陀僧适量,用人乳汁调成糊状后放锅中略蒸至热,敷于鼻上,然后取白果仁2、3枚放口中嚼烂,盖于陀僧散上,外用纱布盖之,胶布固定,晨起后用漱口水洗去,30天为1个疗程。

备注治疗期间鼻子勿用水洗。

方三十密陀僧方来源《皮肤病调养与护理》组成密陀僧60克。

功效消肿杀虫,收敛。

用法上药研细末,用人乳或白蜜调成糊状,外涂,每天1~2次。

方三十一肘后方治酒渣鼻方来源《肘后方》组成马兰子花。

功效清热凉血,利湿解毒。

用法马兰子花杵涂敷佳。

方三十二萝卜方来源《家庭秘方和验方》组成红萝卜适量。

功效清热解毒、透疹。

用法先将萝卜洗净,切成薄片,用其轻轻擦拭患处,随用随切,每日数次。

方三十三冬瓜疗法方来源《皮肤病调养与护理》组成取鲜冬瓜瓤适量。

功效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用法捣烂取汁,搽患处,一日数次,连续使用。

方三十四银杏面浆来源《皮肤病调养与护理》组成银杏(去外壳)适量。

功效消斑活肤。

用法用银杏嚼浆或研取银杏浆液,涂于面部患处,久则生效。

方三十五白果酒糟方来源《皮肤病调养与护理》组成生银杏1枚,酒醇糟适量。

功效活血消斑。

用法上药同嚼烂如泥状,于晚上睡前敷于患处,清晨起床后洗去。

方三十六酒渣丸来源《难证奇方妙用》组成桃仁6克,杏仁6克,大枫子肉3克,水银3克,大麻仁(去皮)10克。

功效燥湿散结,活血通脉。

制法上药共捣烂如泥,使水银呈针尖大小颗粒与诸药混匀,搓成丸状。

用法用洁净纱布包扎并涂搽患处3~5分钟,每日3~5次。开始应轻搽,以防搽破皮肤,搽后将药丸封存,防止干燥,如过干可滴入菜油少许拌匀。每剂可用10天。

备注忌内服,孕妇禁用。

不吃药,有什么清热气的办法吗?

抗病毒口服液与双黄连口服液不是一种药。

抗病毒口服液的主要成份为板蓝根、连翘、生地、芦根、藿香等。具有清热解毒,生津养阴作用,主治病毒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

双黄连口服液主要为金银花、黄芩、连翘等。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作用,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这两种药的药理功能大同小异,都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但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孩子如是风热感冒,则可服用双黄连口服液,成人剂量为口服1次20毫升,一日3次,8岁儿童一次10毫升(1 支)即可

治支气管炎的妙招?

清热解毒法 中医清法之一。运用具有寒凉解毒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以治疗各种热毒病证的治法。适用于一切急性火毒,如温疫、温毒及火毒或疮疡热深毒重等证。常用黄连、黄芩、黄柏、银花、连翘、板蓝根、升麻、玄参、蒲公英、野菊花、半边莲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为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等。临床上具体运用清热解毒法时,对于脾胃素虚,气血不足,阴液亏虚者当慎用,必要时须与补气、养血、滋阴、健脾等法配合使用。

常用清热解毒12种方法

此类药物功能清泄里热,解除热毒,凉血泻热,主要用于热性体质和里热证候。

1、玄参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

2、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用量:3--9克,捣碎煎服。

3、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内含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甜菜碱及亚油酸等;地骨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煎剂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对动物有显著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

用量:一般为3--9克。

4、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内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等。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等。

用量:一般干者9---30克;鲜者15--40克。

5、连翘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内含挥发油,连翘酚,黄酮甙,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表明: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所含连翘酚可能是主要抑菌成分;连翘还有抗炎、镇吐、利尿和强心的作用;所含黄酮甙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因而对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皮下溢血等均有止血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适用于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及过敏性紫癜等。

用量:一般6--9克。

6、牡丹皮

牡丹皮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甙,挥发油和植物甾醇等。药理试验证明:牡丹皮有降低血压作用;有镇痛、镇静、抗炎和解热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辛,功能清热,凉血、和血、清瘀,适用于热人血分,发斑、惊痛、吐血、痈疡,跌打损伤等症。

用量:5---9克,但脾胃虚寒泻泄者忌用。

7、知母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含多种皂甙及皂甙之,此外还含有两种黄酮类成分、芒果甙等。试验证明:知母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潮热均有明显疗效。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适用于肺热咳喘或阴虚咳嗽,烦热消渴,骨蒸劳热,小便不利,大便燥结等症。

用量:一般6---9克,但肾阳虚,两尺脉微弱及大便溏泄者忌用。

8、板蓝根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大青叶属植物菘兰和草大青的根,含板蓝根靛甙,大青素B,B--谷甾醇等;板蓝根有显著抗病毒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有条钩端螺旋体作用。临床上用板蓝根煎剂口服或肌肉注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著疗效;对急慢性肝炎均有一定疗效,能缓解或消退症状,促进肝功能改善;用板蓝根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玫瑰糠疹,扁平疣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适用于流感脑炎、乙型脑炎、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火眼、疱疹等。

用量:——般5—9克;但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9、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含绿原酸,肌醇,黄酮类成分等;药理试验证明:金银花有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流感病毒和多种致病菌、皮肤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反映了金银花的清热解毒功效。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疮、痈、疖肿等热毒壅盛之症。

用量:一般为6-12克;但虚寒泄泻及疮流清脓无热毒者不宜用。

10、夏枯草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卉或全草,内含三萜皂甙及其甙元齐墩果酸,挥发油及维生素,氯化钾等;药理研究证明:夏枯草的全草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煎剂对某些常见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菌亦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辛,功能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疠,瘿瘤等。

用量:一般为9克左右。

11、栀子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含多种苦味素甙,还含甘露醇,熊果酸等,栀子有利胆作用,或使胆汁分泌增加;同时栀子有降温,镇静,镇痛和抗惊厥作用;还有抗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及多种皮肤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虚烦不眠、黄疸、目赤、衄血、热毒疮疡等症。

用量:3—9克。

12、蒲公英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和果酸等;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又有保肝、利胆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肩挑腺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

用量:9——15克,捣烂外敷,可用于乳痈、疹疮、痈肿等。

中药治好支气管炎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是非常不错的。最好是抗生素适量使用,结合徳甫吣炎箐茶好得更快。要让患者适当的进行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平时要多注意喝水,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多注意休息,不要着凉。

1、麻杏地鱼汤

药物组成:麻黄、地龙、北杏仁、鱼腥草。加减:风寒表现重的患者紫菀、款冬花、射干、白前。风热重的患者加桑叶、连翘、前胡、枇杷叶。痰热重的患者加黄芩、桑白皮、栝蒌皮、芦根等。肺阴虚的患者加芦根、麦冬、沙参、百合。用法:加水煎煮饮用,每日服用3次。作用:清热解毒、散寒解表、化痰止咳。

2、杏苏散

主要药物:桔梗、苏叶、橘红、法夏、前胡、甘草、茯苓、枳壳、生姜、杏仁、大枣。用法:把药物洗净加水泡20分钟,然后煎煮饮用。加减:畏寒无汗的患者加麻黄。发热重、出汗的患者加石膏。

3、锄云利肺汤

主要成分:马兜铃、贝母、枳壳、山药、桔梗、化橘红、杏仁牛蒡子、、白薇、沙参、甘草。用法:把所有药物加水煎煮饮用。功效:清肺益肺、燥湿化痰、止咳。

4、七味清肺饮

药物组成:冬瓜子、黄芩、鱼腥草、黛蛤散、黄连、生川军。用法:加水煎煮饮用。功效:清热消炎,化痰止咳。

5、沙参银菊汤

主要成分:南沙参、北沙参、薄荷(后下)、金银花、杏仁、菊花、清甘草。用法:加水煎2次,然后混合药液,分两次服用。功效:清风散热、养阴清肺。加减:喉咙痛的患者去掉杏仁,加桔梗、元参、蝉衣。肺热严重的患者加大金银花、沙参、菊花的用量,或改用野菊花,或加入黄芩、蒲公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