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根对皮肤的作用是什么-黄连芦根抑菌液功效
第三章 脾胃系病证
第一节 胃痛 186
胃痛良附散寒凝,保和丸消食滞停。
柴胡散主肝犯胃,湿热中阻清中更。
失笑丹参活瘀血,缓解刺痛效果灵。
一贯芍甘胃阴亏,黄芪建中虚寒轻。
1.寒邪客胃证
香苏散《局方》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
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良附丸《良方集腋》
良姜香附等分研,米汤姜汁加食盐;
合制为丸空腹服,胸闷脘痛一并蠲。
2.饮食伤胃证
保和丸《丹溪心法》
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
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3.肝气犯胃证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川芎、香附,
枳实易枳壳
柴胡舒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可除。
4.湿热中阻证
清中汤《医学统旨》
医宗金鉴清中汤,二陈苓草栀连蔻;
清中化湿和胃气,疼痛灼热一并消。
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栀子、黄连、白豆蔻
5.瘀血停胃证
失笑散《局方》
失笑灵脂共蒲黄,等分作散醋煎尝;
血瘀少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
丹参饮《时方歌括》(丹参檀砂仁)
心腹诸痛有妙方,丹参砂仁加檀香;
气滞血瘀两相结,瘀散气顺保安康。
6.胃阴亏耗证
一贯煎《柳州医话》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
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芍药甘草汤:白芍+炙甘草
芍药甘草仲景方,缓急止痛功效良;
主治腹痛足挛急,服之病愈即安康。
7.脾胃虚寒证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黄芪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气,虚劳腹痛服之瘥。
黄芪建中补不足,表虚身痛效无过。
附 吐酸 195
1.热证
左金丸
左金黄连与吴萸,胁痛吞酸悉能除,
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泻痢痛在脐。
2.寒证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六君子+藿香、砂仁:香砂六君子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除去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祛。
附 嘈杂 196
1.胃热证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温胆汤用苓夏草,枳术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舌苔腻,此系胆虚痰热扰。
2.胃虚证
四君子汤《局方》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陈夏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3.血虚证
归脾汤《济生方》
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第二节 痞满 197
痞满闷胀胸腹间,无形无痛按之软。
饮食停滞保和丸,二陈汤方痰湿蠲。
越鞠解郁疏肝气,湿热阻胃泻心连。
胃阴不足益胃汤,湿痞补中益气煎。
(一)实痞
1.饮食内停证
保和丸《丹溪心法》
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
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2.痰湿中阻证
二陈平胃汤《局方》
二陈平胃朴陈皮,苍术甘草苓夏齐;
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3.湿热阻胃证
泻心汤《金匮要略》
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
泻心大黄与连芩,主治黄疸血妄行。
连朴饮《霍乱论》
连朴饮内有香豉,菖蒲半夏焦山栀;
芦根厚朴黄连入,湿热霍乱此方施。
4.肝胃不和证
越鞠丸《丹溪心法》
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湿食火因;
香附芎苍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枳术丸《脾胃论》
(二)虚痞
1.脾胃虚弱证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2.胃阴不足证
益胃汤《温病条辨》
益胃汤中冰糖优,沙参玉竹要深究;
热病之后津液损,生地麦冬不能丢。
第三节 呕吐 205
呕吐总由胃气逆,详辨虚实定缓急。
食伤外邪犯胃腑,保和藿香证有异。
痰饮半夏合苓桂,肝气犯胃用四七。
香砂六君脾胃弱,脾胃阳虚理中宜。
胃阴不足不欲食,麦门冬汤胃阴立。
(一)实证
1.外邪犯胃证
藿香正气散《局方》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岚瘴驱。
2.食滞内停证
保和丸《丹溪心法》
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
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3.痰饮内阻证
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小半夏汤有生姜,和胃消痰效力彰。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苓桂术甘是经方,中阳不足痰饮猖;
眩晕咳逆胸胁满,温阳化饮功效彰。
4.肝气犯胃证
四七汤《局方》
四七汤:半夏厚朴汤+大枣
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
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二)虚证
1.脾胃气虚证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六君子+藿香、砂仁:香砂六君子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除去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祛。
2.脾胃阳虚证
理中汤《伤寒论》
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
吐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更扶阳。
3.胃阴不足证
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麦门冬汤用人参,半夏甘草大枣粳,
肺痿咳逆因虚火,滋养肺胃降逆珍。
第四节 噎膈 213
噎即噎塞膈为拒,痰气交租瘀所致。
虚实标本当首察,启膈润燥利痰气。
沙参津亏热结用,通幽淤血最相宜。
气虚阳微实难治,补气运脾延生机。
1.痰气交阻证
启膈散《医学心悟》
启膈散中郁金用,沙参丹参贝荷苓;
杵头糠与砂仁壳,噎膈津枯燥结通。
2.瘀血内结证
通幽汤《兰室秘藏》
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
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通。
3.津亏热结证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4.气虚阳微证
补气运脾汤《统旨方》
补气运脾有四君,黄芪陈皮砂仁群;
生姜大枣半夏曲,运脾和胃此方论。
附 反胃 219
脾胃虚寒证
丁香透膈散
丁香透膈参术草,半夏木香香附好;
砂仁神曲白豆蔻,麦芽化湿醒脾妙。
第五节 呃逆 220
呃逆动膈呃呃呃,食乖正虚至不和。
实证胃寒或火逆,丁香竹叶石膏多。
若属气机郁滞因,五磨顺气勿蹉跎。
更有阳虚理中施,阴虚益胃功效卓。
1.胃中寒冷证
丁香散《古今医统》
丁香柿蒂人参姜,呃逆因寒中气伤;
温中降逆又益气,胃气虚寒最相当。
2.胃火上逆证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
更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3.气机郁滞证
五磨饮子《医方集解》
四磨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
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去参加入木香枳,五磨饮子白酒斟。
4.脾胃阳虚证
理中丸《伤寒论》
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
吐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更扶阳。
5.胃阴不足证
益胃汤《温病条辨》
益胃汤中冰糖优,沙参玉竹要深究;
热病之后津液损,生地麦冬不能丢。
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益;
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
第六节 腹痛 227
腹痛脏腑气血分,寒热虚实申病因。
寒则良附热乘气,中虚脏寒建中饮。
饮食停滞枳实导,气机郁滞柴胡运。
瘀血内停少腹逐,通字义广法度深。
1.寒邪内阻证
良附丸《良方集腋》
良姜香附等分研,米汤姜汁加食盐;
合制为丸空腹服,胸闷脘痛一并蠲。
正气天香散《保命歌括》
正气天香经血调,陈皮乌药气逍遥;
香附苏叶淡盐水,祛寒还将干姜嚼。
2.湿热壅滞证
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3.饮食积聚证
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沦》
枳实导滞用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
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
4.肝气郁滞证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川芎、香附,
枳实易枳壳
柴胡舒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可除。
5.瘀血内停证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
官桂赤芍蒲黄脂,经黯腹痛快煎尝。
6.中虚脏寒证
小建中汤《伤寒论》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气,虚劳腹痛服之瘥。
第七节 泄泻 234
泄泻便稀更衣繁,湿盛脾虚最关键。
暴泻藿香除寒湿,湿热葛根汤苓连。
保和丸主伤食泄,久泄脾虚参苓散。
痛泻药方肝乘脾,四神泄在黎明前。
(一)暴泻
1.寒湿内盛证
藿香正气散《局方》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岚瘴驱。
2.湿热中伤证
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
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3.食滞肠胃证
保和丸《丹溪心法》
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
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二)久泻
1.脾胃虚弱证
参苓白术散《局方》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2.肾阳虚衰证
四神丸《证治准绳》
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除油五味具;
大枣生姜共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3.肝气乘脾证
痛泻要方《景岳全书》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
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补脾。
第八节 痢疾 242
痢疾腹痛脓血圊,里急后重夏秋生。
时邪疫毒内伤食,邪滞于肠气血壅。
湿热芍药定权衡,疫毒需合白头翁。
寒湿不换金正气,虚寒桃花真人呈。
连理善治休息痢,阴虚久痢驻车更。
1.湿热痢
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
清热燥湿调气血,下利腹痛自安康。
2.疫毒痢
白头翁汤《伤寒论》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
清热解毒并凉血,坚阴止痢功效奇。
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
清热燥湿调气血,下利腹痛自安康。
3.寒湿痢
不换金正气散《局方》
(就是平胃散加藿香、半夏)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
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再加藿香与半夏,不换金来治时疫。
平胃散:苍术皮老厚(苍术、陈皮、 甘草、厚朴)
4.阴虚痢
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黄连阿胶治少阴,不眠脉细烦在心;
鸡卵白芍与黄芩,水升火降法可钦。
驻车丸《备急千金要方》
驻车丸中有黄连,阿胶当归干姜全,
虚坐怒责阴虚痢,清肠温脾力能堪。
5.虚寒痢
桃花汤《伤寒论》
桃花汤中赤石脂,粳米干姜共享之。
真人养脏汤《局方》
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寇与粟壳,
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俐服之瘥。
6.休息痢
连理汤《张氏医通》
连理汤=黄连+理中汤
张氏医通连理汤,人参白术草干姜;
黄连茯苓六味共,温中清肠效非常。
第九节 便秘 249
便秘粪结延周期,排出不畅有便意。
传导失常病在肠,临床分证有实虚。
积热麻丸气六磨,温脾半硫阴寒积。
气虚黄芪血润肠,济川煎主阳虚秘。
阴虚秘用增液汤,主症辨清牢牢记。
(一)实证
1.热秘
麻子仁丸《伤寒论》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
胃燥津枯便难解,润肠泻热功效高。
2.气秘
六磨汤《证治准绳》
(四磨汤 :乌药、槟榔、沉香、人参)
(五磨饮子:乌药、槟榔、枳实、木香、沉香)
(六磨饮子:五磨饮子+大黄)
四磨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
浓磨煎服调逆气,破滞降逆兼扶正;
五磨去参加沉香,枳实白酒气厥振;
大黄加入五磨内,气滞便秘六磨饮。
3.冷秘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
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半硫丸《局方》
半硫丸=半夏+硫磺
(二)虚秘
1.气虚秘
黄芪汤《金匮翼》
黄芪汤法意在补,气虚便秘此为主;
麻仁陈皮白蜂蜜,肠通之后无痛苦。
2.血虚秘
润肠丸《沈氏尊生书》
润肠丸用归羌活,大黄桃麻两仁合;
劳倦纳呆便秘涩,蜜丸嚼服功效确。
3.阴虚秘
增液汤《温病条辨》
增液汤用玄地冬,滋阴润燥有殊功;
热病津枯肠燥结,增水行船便自通。
4.阳虚秘
济川煎《景岳全书》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精亏肠中燥,温润通便法堪宗。
玄参的作用和功效
瓜蒌是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椭圆形或球形,成熟时黄褐色,同时它的 功效作用 也是很少有人知道的。以下是我推荐瓜蒌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瓜蒌的功效
清热 化痰
用于痰热咳喘。本品甘寒清润,有清肺化痰之功,用于肺热 咳嗽 ,痰稠不易咯出之证。可单用,临床常配知母、浙贝母等同用。若痰热内结,咳痰黄稠,胸闷而大便不畅者,又可配以黄芩、胆南星、枳实等,如清气化痰丸。
在临床实践中,用它熬水治咳嗽很有效,特别是针对有痰的阵咳等。
利气宽胸
用于胸痹、结胸。本品既能清化痰热,又能宽胸散结,故可通利胸膈之痹塞,为治胸痹、结胸要药。治痰浊痹阻,胸阳不通之胸痹,可配薤白、半夏同用,如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半夏汤。治痰热结胸,胸膈痞满,按之则痛者,则配黄连、半夏,如小陷胸汤。
消痈散结
用于肺痈,肠痈,乳痈等。本品能消肿散结。治肺痈咳吐脓血,配鱼腥草、芦根等同用。治肠痈,则配败酱草,红藤等同用。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可配蒲公英、银花、牛蒡子等同用。
润肠通便
用于肠燥 便秘 。瓜蒌仁质润多油,有润肠通便之功,用治胃肠实热、肠燥便秘者,常配火麻仁、郁李仁等同用。
瓜蒌的作用
对 心血管 系统的作用
瓜蒌皮水煎剂对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瓜蒌皮水煎剂提前腹腔注射,能预防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颤;亦可明显提高哇巴因诱发豚鼠室性心动过速的阈剂量;能使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的潜伏期延长,但 统计学 上无显著差异;瓜蒌皮水煎剂给正常麻醉大鼠腹腔注射,能明显延长 心电图 的P-R、Q-T、R-R间期。。
对 消化 系统的作用
瓜蒌含致泻物质,有泻下作用。瓜蒌皮的泻下作用较弱;瓜篓仁所含脂肪油致泻的作用较强;瓜篓霜的致泻作用较为缓和。瓜篓乙醇提取物对幽门结扎、5-羟色胺、盐酸乙醇造成胃黏膜损伤有抑制作用,瓜蒌乙醇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造成的小鼠回肠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瓜蒌煎剂或浸剂对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肠内致病菌,对葡萄球菌、 肺炎 双球菌、甲型 溶血 性链球菌、 流感 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此外,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及星型奴卡菌等皮肤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抗 肿瘤 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 瓜蒌煎剂及瓜蒌皮和瓜蒌仁的提取物对小鼠腹水癌细胞有杀灭作用。瓜蒌皮的体外抗癌效果比瓜蒌仁好,且以60%乙醇提取物作用最强。从瓜蒌皮的醚浸出液中得到的类白色非晶体性粉末亦有体外抗癌作用,而子壳和脂肪油均无效。 动物 实验表明:瓜蒌对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对腹水癌的作用不明显。
其他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 瓜蒌注射剂能显著抑制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TXA2的合成,其作用强度与剂量有关。瓜蒌注射剂腹腔注射,亦能显著降低因冠脉结扎1小时,再灌23小时后血小板最大聚集集率和血小板最大聚集速率。瓜蒌的有效成分栝楼酸对胶原、二磷酸腺苷和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浓度依存性抑制作用。瓜蒌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与抑制血小板环氧合酶活性及减少TXA2的形成有关。
瓜蒌的医用附方
瓜蒌汤:瓜蒌15克,水煎3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主治咳嗽痰多、便秘等症。
瓜蒌黄连饮:瓜蒌10克、黄连15克,将两味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3次温服。主治便毒初起。
贝母瓜蒌散:瓜蒌3克、贝母5克,天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2.5克,将以上药物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主治肺燥痰多、咽喉干痒等症。
瓜蒌粳米粥:瓜蒌10克,白糖10克,粳米50克,加水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
瓜蒌炒莴笋:瓜蒌10克,莴笋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花、姜末各6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炒制。佐餐食用。
瓜蒌烧萝卜:瓜蒌10克,萝卜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花、姜末各6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烧至萝b软烂、入味即可出锅。佐餐食用。
瓜蒌蒲公英茶:瓜萎10克,蒲公英5克,将两味一同放入杯中,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饮用。
瓜蒌的药用 偏方
1、治痰嗽:黄熟瓜蒌一个。取出子若干枚照还去皮杏仁于内,火烧存性,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临卧时,白萝卜汤送下。(《鲁府禁方》)
2、治喘:瓜蒌二个,明矾一块,如枣子大,入瓜蒌内,烧煅存性,为末。将萝卜煮烂,蘸药末服之,汁过口。(《普济方》:栝蒌散)
3、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两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汤)
4、治肺痿咳血不止:瓜蒌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为末。每用一捻,以猪肺一片切薄,掺末入内,炙热,冷嚼咽之,日二服。(《圣济总录》)
5、治吐血:瓜蒌取端正者,纸筋和泥通裹,于顶间留一眼子,煅存性,地坑内合一宿,去泥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糯米饮调下。(《圣济总录》:黑神散)
6、治消渴热或心神烦乱:黄肥瓜蒌一颗,以酒一中盏洗,取瓤,去皮、子,煎成膏,入白矾末50克,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
7、治 小儿黄疸 ,脾热眼黄,并治酒黄:瓜蒌青者焙为末。每服5克,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临卧服,五更泻下黄物立可。(《普济方》:逐黄散)
8、治肺燥热渴,大肠秘:九月、十月间熟瓜蒌取瓤,以干葛粉拌,焙干,慢火炒热,为末。食后、夜卧,以沸汤点三钱服。(《本草衍义》)
猜你感 兴趣 :
1. 桔梗的六大功效与作用
2. 天花粉的中药属性和主要价值
3. 瓜蒌的繁殖方法和田间管理
4. 瓜蒌子的中药属性及应用配伍
5.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及吃法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玄参的作用和功效,以及生地的作用和功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玄参也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玄参的功效是什么?2、玄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么呢?3、玄参的作用与功效滋肾养阴益气养阴4、玄参的功效是什么?5、玄参的功效与作用6、玄参有什么功效与作用玄参也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玄参的功效是什么?玄参是一种草本植物,它又被称为山萝卜,富含多种药性成分和营养元素,对人体起到很大的作用。
玄参可以清热泻火,因为玄参是一种寒性的中药材,可以清理人体中的热毒,对人体上火引起的咽喉肿痛、喉咙干痒和发热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现象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玄参的功效与作用
解毒、利咽,玄参质润多液,它是咸寒之品,可以滋阴降火、解毒利咽。
它可以和生地、丹皮等药材配合使用,可以清热凉血。
和大生地、麦冬配合滋阴增液。
和牛蒡子、板蓝根配合可以解毒利咽。
配大生地、石决明、密蒙花、蝉蜕等,则明目退翳;配牡蛎、贝母、夏枯草等,则散结消瘰;配银花、当归、甘草,则解毒消肿。
滋养肾阴,它的作用和地黄是相近的,所以,这两种常常是配合使用。
但是,玄参滑肠而通便,泻火解毒,营养的范围是比较广的,一般不长期服用,地黄补肾养阴,可以久用。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口渴舌绛、烦躁、夜寐不安、神识不清或身发斑疹等症。
温邪入于营血,伤阴劫液则口渴舌绛,内陷心包则烦躁神昏。
玄参能清热凉血,并有养阴生津作用,常合鲜生地、麦冬、黄连、连翘、银花、竹叶卷心等同用于以上诸症。
用于咽喉肿痛、目赤、瘰历结核等症,咽喉肿痛有外感风热所致者,有阴虚、虚火上炎所引起者,这两类咽喉肿痛,玄参皆可治疗。
若是感受风热的人,要配合辛凉解表药,例如薄荷、牛蒡子等。
虚火上炎的人要配合鲜生地、麦冬等。
玄参是喉科常用的中药。
至于目赤而有阴虚火旺的症候,可用本品配合生地、石决明、夏枯草、青箱子、密蒙花等同用。
治瘰历结核,可配贝母、牡蛎等同用。
玄参的副作用与禁忌
玄参是一种药用功效特别出色的中药材,但它在服用时也有一些禁忌,最重要的是它禁止与黄芪和干姜以及大枣等中药材搭配着一起服用,不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另外生活中那些患有腹泻便溏和脾胃虚寒的人都不能服用玄参,他们服用玄参以后会让身体不适症状加重。
玄参性微寒,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玄参食物相克:不宜与藜芦、黄芪、干姜、大枣、山茱萸同用。
贫血头昏,停饮寒热,支满,血虚腹痛,并不宜服。
患有高血压者、脑出血者不能食用,如果高血压以及脑出血患者们经常服用玄参,那么是会导致并且加重的,严重的还会影响生命危险的,所以我们服用玄参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哦。
怀孕后期的孕妇们也不能食用玄参,因属于补气之物,如果在后期还吃玄参会造成胎儿过大,不利于生产。
如果你出现嘴唇偏红舌质偏红、嘴巴变得很干缺少唾液,舌有黄苔等症状,一定不能吃玄参。
玄参的食用方法
玄参是清热凉血药的一种,也是滋阴降火的常用药。
有些年纪大的人容易眼睛干涩、干咳舌燥,而喉部并没有出现红肿痛的发炎现象,这并不是感冒,中医称这种症状为“阴虚”,此时可以适当服用玄参、玉竹、麦冬等养阴的药材来改善体质。
也可以用玄参泡茶饮,比如用玄参10克、绿茶3克,加开水适量冲泡后饮用,能滋阴降火、除烦解毒,对热病烦渴、便秘、咽喉肿痛、皮肤炎症有很好的疗效。
此茶既滋阴又养血,可以经常饮用。
用玄参、天冬、麦冬各30克,捣成末后加蜂蜜适量炼成小药丸,含入口能够滋阴降火,对阴虚火旺导致的口舌生疮有奇效。
玄参还可用来人菜,如玄参炖猪肝就有滋阴除烦、滋养肝肾的功效。
这道菜的做法很简单:先准备玄参15~20克、猪肝300~400克、生姜3片。
将玄参洗净,稍浸泡;猪肝洗净,晾干水,切薄片。
与生姜一起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750~1000毫升,加盖隔水炖两个半小时便可。
食用时调入适量食盐。
此量可供2—3人用。
玄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么呢?玄参生于溪边、山坡林下及草丛中,多年生草本,根长圆柱形或纺锤形。
有温热病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的功效。
玄参可以有很好的补虚强身的作用,对于缓解疲劳啊还有咳嗽有好处,而且还可以有清热解毒的绣工。
1.发热:用于各种疾病的高热、低热、内热,口渴、舌红等症。
玄参的退热效果是弱的,应与生石膏、知母、生地等同用,或与青蒿、柴胡等同用,以加强退热的效果。
玄参对于发热有一定的改善的作用,可以和这些中药材一起搭配。
2.咽喉肿痛:对于急慢性咽痛、扁桃体炎,阴虚内热型或继发感染之咽喉肿痛,均可用玄参,但其药力不强,可与射干、黄芩、甘草等同用,以清咽解毒。
玄参可以有清热解毒作用。
对于缓解咳嗽啊或者是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关于玄参的一些养生的功效和作用,大家都知道了吧,可以看出的是玄参的好处有很多的呢,可以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和效果,而且还有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呢,比如说对于缓解发热啊咽喉肿痛有很好的作用和效果,大家可以试试哦、
玄参的作用与功效滋肾养阴益气养阴玄参的功效作用
:玄参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山东、江苏、河南等地。
主要含环烯醚萜类、苯丙素苷类,尚含植物甾醇,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皂苷,挥发油,糖类,生物碱及微量的单萜和二萜成分等。
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
1.清热解毒
玄参可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鼻咽干燥,常与芦根、黄芩同用。
毒犯营血,高热迫血妄行、神昏谵语者,常与犀角、生地、丹皮配用。
胃热炽盛,口干舌燥,胃中灼热疼痛,常与蒲公英、黄连、吴茱萸同用。
2.抗菌
50%煎剂用平板稀释法,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玄参叶鲜法用平板打洞法,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160对须癣毛菌、羊毛状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
3.降压
流浸膏对于麻醉兔静脉注射,小量能使血压先略有上升,继而下降;大量则仅使血压下降。
水浸剂、乙醇-水浸液及煎剂,对于麻醉犬、猫、兔等有显著地降压作用。
4.缓解血管痉挛
玄参还能增加离体兔耳灌流量,对氯化钾和肾上腺素所致兔主动脉血管痉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玄参的功效是什么?具有滋阴凉血,化瘀解毒功效。
玄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亦名元参。
味苦、甘、咸,性寒。
入肺、胃、肾经。
常用以热病烦渴、发斑、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等多种病症。
《本草正义》记载:“玄参,味辛而微咸,故直走血分而通血瘀。
亦能外行于经隧,而消散热结之痈肿。
”
扩展资料:
玄参为高大草本植物,植株可长高到1米余。
根有数条支根,为纺锤形或胡萝卜状,膨大,粗可达3厘米以上。
茎四棱形,有浅槽,无翅,常分枝。
叶片多为卵形,有时上部的为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圆形或近心形,大者长达30厘米,宽达19厘米,上部最狭者长约8厘米,宽仅1厘米。
花褐紫色,花萼长2-3毫米,裂片圆形,边缘稍膜质;花丝肥厚,退化雄蕊大而近于圆形;花柱长约3毫米,稍长于子房。
蒴果卵圆形,连同短喙长8-9毫米。
花期6-10月,果期9-11月。
央视网—[中医]重用玄参治疗带状疱疹
玄参的功效与作用玄参的功效与作用?人也有生病体弱的时候,需要调理补益时,可以用玄参,重在清火,兼以滋阴。
它不仅可以清热解毒,还能够凉血治疗便秘,它的根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中药材。
很多人也称它为元参或是乌参。
作为能够解热凉血的中药,人们常常用它来滋阴降火。
因此如果有上火的症状,可以吃一点玄参。
那玄参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玄参主治滋阴,降火,除烦,解毒。
治热病伤阴,舌绎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津伤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痈肿,瘰疬,温毒发斑、目赤、白喉、疮毒。
1、治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故身斑如锦文,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玄参、升麻、甘草(炙)各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服。
(《类证活人书》玄参升麻汤)
2、治三焦积热:玄参、黄连、大黄各一两。
为末,炼蜜丸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
小儿丸粟米大。
(《丹溪心法》)
3、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玄参一两,麦冬(连心)八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
不便,再作服。
(《温病条辨》增液汤)
4、治伤寒上焦虚,毒气热壅塞,咽喉连舌肿痛:玄参、射干、黄药各一两。
上药捣筛为末,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圣惠方》玄参散)
5、治急喉痹风,不拘大人小儿:玄参、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两。
为末,新汲水服一盏。
(《圣惠方》)
6、治瘰疬初起:元参(蒸)、牡蛎(醋煅,研)、贝母(去心,蒸)各四两。
共为末,炼蜜为丸。
每服三钱,开水下,日二服。
(《医学心悟》消瘰丸)
7、解诸热,消疮毒:玄参、生地黄各一两,大黄五钱(煨)。
上为末,炼蜜丸,灯心、淡竹叶汤下,或入砂糖少许亦可。
(《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8、治赤脉贯瞳:玄参为末,以米泔煮猪肝,日日蘸食之。
(《济急仙方》)
玄参有什么功效与作用玄参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玄参有什么功效与作用,这种食物在生活中会比较的少见,很多的人对于它的功效和作用没有那么的清楚。
这种药材富含营养,对人体有很好的`作用,但是这种食物切忌多食,以下是玄参的功效与作用。
玄参有什么功效与作用1
一、玄参的功效
1、清热解毒
(1)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鼻咽干燥,常与芦根、黄芩同用。
(2)毒犯营血,高热迫血妄行、神昏谵语者,常与犀角、生地、丹皮配用。
(3)胃热炽盛,口干舌燥,胃中灼热疼痛,常与蒲公英、黄连、吴茱萸同用。
2、滋阴降火
(1)用于肺阴亏耗、干咳痰少或痰中带血、声嘶、口干、潮红,常与地骨皮、麦冬、沙参同用。
(2)用于消渴、口渴多饮,常与黑芝麻、火麻仁同用。
3、散结消痈
用于喉痹肿痛,常与牛蒡子同用;用于瘰疬结核,常与贝母、牡蛎同用。
二、玄参的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该品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对麻醉犬、猫、兔等多种动物可引起血压下降。
Po玄参煎剂2g/kg,每日2次,对肾性高血压犬的降压作用较健康犬更为明显。
该品所含的天门冬酰胺iv可引起动物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心收缩力增强,心率变慢和尿量增加。
玄参乙醇提取物能明显增加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增加小鼠心肌86铷摄取量,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家兔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还能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对麻醉猫有一定降压作用。
此外,玄参还能增加离体兔耳灌流量,对氯化钾和肾上腺素所致兔主动脉血管痉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中枢抑制作用
该品浸剂对小鼠有镇静、抗惊作用。
3、抗菌作用
50%煎剂用平板稀释法,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玄参叶鲜法用平板打洞法,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160对须癣毛菌、羊毛状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
4、其他作用
该品对多种致病性及非致病性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浸膏对家兔有轻微的降血糖作用。
玄参有什么功效与作用2
玄参配伍应用
1、配麦冬
玄参咸寒,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利咽散结;麦冬甘寒,清心润肺,养胃生津,止渴除烦。
二药配伍,玄参入肾偏清,麦冬入肺偏滋,一清一滋,金水相生,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甚效。
2、配马勃
清热利咽止痛,主治风热壅肺,项肿咽痛。
玄参壮水制火,能除无根浮游之火,清咽利膈,又兼达肺经,除上焦之烦热,且可消除斑毒,退时气之温邪;马勃轻虚上浮,善能解散上焦风热。
二药配伍,具清上澈下之功,有清热利咽、滋阴止痛之效。
3、配牡蛎
滋阴泻火,软坚散结。
主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痰核。
玄参泻火解毒,滋阴除烦,能退无根浮游之火,散周身痰结热痈;牡蛎软坚散结,平肝潜阳。
玄参泻火,牡蛎散结、二药配伍,滋阴泻火,软坚散结,解毒消散之力增强。
4、配板蓝根
玄参质润性寒,滋阴泻火,善除头面浮游之火,又能解毒散结;板蓝根苦寒,善清热、凉血、利咽。
二药配用,一清一滋,清热利咽作用加强,对阴虚蕴毒之咽喉肿痛更有效。
5、配贝母
玄参苦咸微寒,滋阴降火,能散瘿瘤瘰疬;贝母辛苦微寒,解郁散结,化痰消肿。
二药配伍,治疗肝肾阴亏、虚火内动、灼津成痰、痰火凝结而成之瘰疬,用以消散,可以取效。
若久病溃烂者,也可服用。
6、配苍术
健脾滋肾,主治消渴。
玄参滋阴降火,清热解毒,苍术燥湿健脾,升阳散郁,同用治湿邪未尽、阴液已伤之消渴,此时如单用滋阴则助湿,单用祛湿则劫阴,二药配用,以玄参之润制苍术之燥,以苍术之燥制玄参之腻,则健中更强,养阴逐湿,两善其长。
7、配生地
二者都为凉血清热类药物,也是养阴生津的良剂。
二者相须配伍,既可用于实证,也可用于虚证。
生地功偏凉血止血,玄参功偏凉血解毒,二者同入血分,使清热凉血解毒作用大为增强,常用于狂乱谵语、斑疹显露或吐血、衄血、舌绛苔少等热入血分证。
生地与玄参又有较强的养阴生津作用,用于热病后期,津液损伤,心烦口渴,大便秘结或肾阴亏损,虚火上炎之咽喉痛肿,口干舌燥等证,也有较好疗效。
8、配牛蒡子
皆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然玄参咸寒质润多液,滋阴降火,偏于治疗肾阴不足、虚火上浮之咽喉肿痛;牛蒡子辛苦性寒,能疏散风热,偏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的咽喉红肿疼痛。
二药同用,相须配对,解毒利咽之功倍增,对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咽喉红肿疼痛,疗效较佳。
9、配丹皮
二药都能凉血、化斑,但玄参又能滋阴,丹皮又能祛瘀,并常与生地黄相配,入清热解毒剂可治丹毒、斑疹,与犀角相配入“白虎汤”即成“化斑汤”,治温病阳明热盛发斑。
玄参的作用和功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生地的作用和功效、玄参的作用和功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紫苏,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近些年来,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倍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那么,你知道紫苏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吗?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1.解表散寒
紫苏辛散性温,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2.行气和胃
紫苏味辛能行,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可用于治疗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逆。偏寒者,常与砂仁、丁香等温中止呕药同用;偏热者,常与黄连、芦根等清胃止呕药同用。
3.理气安胎
紫苏辛则能行,兼有理气安胎的功效,常配砂仁、陈皮等理气安胎药配伍,治疗妊娠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症。
4.解鱼蟹毒
紫苏辛温,能解鱼蟹毒,对于进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能和中解毒。可单用本品煎汤服,或配伍生姜、陈皮、藿香等药。
5.抑菌消炎
紫苏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而紫苏油对自然污染的霉菌有明显的抑制力,其对霉菌的抑制力明显优于尼泊金乙酸,且具有用量少、安全、不受PH值因素影响的特点。
紫苏的营养价值
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小时素、高矿质元素等。
在嫩叶中,抗衰老素SOD在每毫克苏叶中含量高达106.2微克。
紫苏种子中含大量油脂,出油率高达45%左右,油中含亚麻酸62.73%、亚油酸15.43%、油酸12.01%。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占25%,内含18种氨基酸,其中赖安酸、蛋氨酸的含量均高于高蛋白植物籽粒苋。此外还有谷维素、维生素E、维生素B1 、缁醇、磷脂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