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洗手液大全

白芷抑菌剂-白芷抑菌液的功效与作用

白芷抑菌剂-白芷抑菌液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皮肤是机体的一部分,它与脏腑、经络、气血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脏腑功能正常,气血充盈、经脉通畅,肌肤才会自然光洁细腻,不会产生色斑。面部的色斑有一般色斑、黄褐斑和雀斑之分。

美白祛斑类中药主要以消除各种色斑及增白肤色为主要功效,本文中药主要是通过活血化瘀、补益脾肾、祛风解毒来达到祛斑美白功效。下面是几种较为广泛使用的具有祛斑美白、护肤养颜作用的中草药。

1.白芷

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功效,具有美白、生肌润泽及减肥的美容功效。所含的欧前胡素可通过抑制黑素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或阻断黑素合成信号的传导,治疗预防色斑和黄褐斑,同时还有抗菌、抗过敏作用。白芷素具有显著的活血作用,尤其擅长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外用可使面部肌肉丰满,皮肤红润,从而起到美容的效果。自古白芷被称作美容要药,古代美容方多用之。但白芷中欧前胡内酯是一种光敏性物质,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可能会使皮肤产生光敏性皮炎,因此用含有白芷的方药要避免阳光直射。

应用:

(1)治黄褐斑: 白芷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白芷不拘多少,去粗皮,研细末过筛,以洁净猪油和匀,洗面后涂脸,早晚各一次,每次一小时,亦可用于皮肤黑变病。

(2)祛斑增白: 白芷、白茯苓、当归、红花、白蒺藜、夜明砂等研末,取适量粉,加蜂蜜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周1~2次,对于祛斑增白效果明显。

2.白及

白及来源于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具有祛斑美容、滑肌润面、生发、治疗粉刺的功效。主要含有菲类、联苄类、萜类、多糖类及含挥发油等成分。白及富含挥发油、黏液质,抑菌效果较好,外用涂擦,可除斑、消除脸上痤疮留下的瘢痕,让肌肤光滑无痕。

应用:

(1)治黄褐斑: 三白退斑膏:白及与浙贝、白附子研末,调入雪花膏中,早晚各擦一次,逐渐改善面部斑点;或用白及、白芷、白附子、茯苓、白僵蚕、白蒺藜各9g,皂角3g,共研末,每晚温水洗面后,将药粉用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1~2小时揭去,祛斑效果较好。

(2)润肤泽面: 常与白附子、冬瓜子、白芷、细辛、当归、防风等同研细末,调敷面部,持久使用,可润白皮肤。

3.白术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具有润肤美白、抗衰老、保湿的功效。含有的苍术醇、苍术酮可使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滋补强壮,使肌肤丰满无褶皱。

应用:

(1)治雀斑: 醋浸白术方(《肘后备急方》),用米醋浸白术,7天后用浸泡过白术的醋擦有雀斑的面部。坚持每天擦拭,日久可退雀斑。

(2)祛斑美白: 将白术粉、白芍粉、白茯苓各少许,用食醋少许,清水适量浸20~30分钟,然后涂于脸面,待水分吸收后洗去,祛斑增白效果明显。

4. 珍珠

来源于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蚌科动物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具有抗衰、润肤、白面除斑的功效,含20余种氨基酸和蛋白质,大量碳酸钙和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蛋白质对肌肤有较好的营养和滋润作用,加上微量元素,有抑制脂褐素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应用:

(1)润肤白面: 珍珠研极细末,以牛乳和匀,每日敷面,可祛黄褐斑、色斑、酒渣鼻等。

(2)祛斑增白: 祛斑面膜粉:将珍珠、白芷、白附子、白僵蚕、当归、泽泻、冬瓜仁、益母草,共研细粉,用时取适量用温水调成糊状,涂于面部待40分钟后温水洗去,每周一次,12次为一个疗程,祛斑效果较好。

5.蒺藜

来源于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祛斑增白、抗皱、保湿的功效,蒺藜提取物低浓度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

应用: 治面部黑斑、酒渣鼻:酒糟鼻方(《千金翼方》):白蒺藜30g(微炒,去刺),栀子仁30g,豆豉30g,木兰皮240g,共研为末,用醋浆水和之如泥。每晚睡前涂擦,次日早晨,用温水洗净,祛除面部黑斑效果明显。

6.茯苓

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具有驻颜泽面、祛斑增白、除皱抗衰老等美容功效。含有的茯苓多糖能提高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茯苓多糖和茯苓三萜能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起到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羟脯氨酸能增加皮肤内的胶原纤维起到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三萜类成分可能是美白活性成分。

应用:

(1)治面部黑斑方(《外台秘要》): 茯苓、白石脂等份,上二味为末,煎之沸涂之,日三次,长期使用,祛斑效果明显;将白茯苓研成极细末,用白蜂蜜调成膏状。每夜用以敷面,晨起则洗去,主治面色暗黑、色素沉着斑、色斑。

(2)增白润肤: 冬葵散(《普济方》),茯苓、冬葵子、柏子仁、瓜瓣各30g,上药为散,每次服2g,每日3次,食后酒送下,具有令面光白的作用。

美白、祛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使用有功效的外用药物之外,还要多喝水,控制好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并且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多吃维生素C含量较多的水果等

纯中药美白面膜

不是。志清宁的主要功能是消肿通便,清热泻火。新包装不是志清清,还是志清宁。该药由抑菌液和抑菌膏两种产品组成,抑菌液是有苦参、白芷、白鲜皮红花等成分组成,而抑菌膏是由薏苡仁、冰片、甘油、白油等组成,产品属于草本配方,而且温和不刺激,除痘效果好。

什么是白芷,薏仁,白伏苓,白芨,大黄粉,黄苓

纯中药美白面膜

 纯中药美白面膜,面膜已经成了很多人日常护肤的一部分,敷面膜可美白、可补水,甚至还有抗皱等功效的一种护肤品,面膜的种类有很多,其实中药美白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以下了解纯中药美白面膜。

纯中药美白面膜1

 1、单方白芷面膜:用白芷加上水或蜂蜜,敷于长痘痘处可以消炎。

 2、祛痘面膜:白芨、白茯苓、丹参。可以支祛痘、淡化痘印。

 3、四白面膜:白芨、白茯苓、白芷、白苻子。加水或蜂蜜可以美白、祛斑、对黄褐斑很有效果。

 4、人参增白面膜:人参5克、珍珠5克、白芷2克、白芍3克、白术4克、杏仁4克、当归2克、薏仁4克,具有增白营养、滋润肌肤、防晒等作用。对黑黄皮肤引起的干燥、肤色无光泽等有护理作用。

 5、杏仁按摩膏:杏仁粉加蜂蜜,是天然的按摩膏对皮和角质很有作用,适合于干性到中性皮肤。

 6、百合按摩膏:百合粉加蜂蜜,是天然的按摩膏对皮和角质很有作用,适合于中性到油性皮肤。

 7、薏仁粉面膜:薏仁粉加上白芨,是晒后修复美白皮肤的好东西,适合于各种皮肤。

 8、单方绿豆粉面膜:控油佳品排毒美白面膜:绿豆粉加茯苓粉加蜂蜜,排毒养颜,是经常化妆和痘痘肌妹妹的好东西。

 9、补水美白肌肤的'北芪薏米面膜

 材料:北芪25克薏米1两、云苓1两 北芪具有补扬的功效,所谓“气能生津”,透过补气能加强面部血液循环,同时能促进津液自行生化,令内脏得到滋养,皮肤亦自然润华起来。薏米和去苓能减少皮肤内的湿毒,帮有美白和去湿之效,便集保湿、美白和防皱于一身。想再滋润一点,还可加入蜜糖,令皮肤更具有弹性。

 功效:行气保湿、收紧肌肤及美白除斑。

 10、洗颜粉蒿本散材料:

 蒿本、黑牵牛、黑豆、皂角全是等分

 用法:每次洗澡前,先取水将蒿本散调成糊状涂在脸上,洗完澡后再洗掉,很简单。脸不但变白了,青春痘也少了很多,很有效果,既有效又如此简单。平时可以作为洗脸粉的作用。

 11、抑脂爽肤泽明面膜

 材料;泽泻10克、草决明5克、山楂5克、珍珠粉5克、白芷5克。

 功效:具有祛脂爽肤、消散脂结、疏导阻塞、软肤洁肤、清凉抑菌的作用。

 适应症:对油性皮肤及黑头皮肤以及毛孔堵塞、皮肤粗糙和油腻等渥脂分泌过度症状有护理作用。

纯中药美白面膜2

  自制美白面膜中药

  1、白芷面膜

 取白芷、白术和白茯苓各10克,一起研成粉末,也可以直接购买中药粉,用少量蜂蜜或纯牛奶调成泥状,然后均匀涂抹在面部,20-30分钟后洗净。白芷可以美白润肤,白术可以美白淡斑,白茯苓可以润肤祛斑。此款面膜有助于美白肌肤。

  2、薏仁面膜

 取薏米粉、绿豆粉各10克,珍珠粉5克,一起用少量蜂蜜或纯牛奶调成泥状,然后均匀涂抹在面部,20-30分钟后洗净。薏米、绿豆、珍珠粉等中药均有助于祛除湿毒,增白肌肤。

  3、白附子面膜

 白附子、白芨、当归各10克,一起研成粉末,用少量蜂蜜或纯牛奶调成泥状,然后均匀涂抹在面部,20-30分钟后洗净。白附子和白芨可以美白,当归能化瘀淡斑。此款面膜也可以增白皮肤。

  4、白蔹面膜

 白蔹、白僵蚕、白芍各10克,一起研成粉末,用少量蜂蜜或纯牛奶调成泥状,然后均匀涂抹在面部,20-30分钟后洗净。白蔹和白僵蚕可以增白皮肤,白芍可以养血润肤。此款面膜可以美白养颜。

  结语: 以上就是自制美白面膜中药。爱美的女生可以在家里尝试一下。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对面膜成分会有过敏的现象,因此在使用前可以先涂抹少量面膜进行检验。如果存在过敏反应,就不能使用此类面膜。

纯中药美白面膜3

  中药美白面膜有效果吗

 中药美白面膜是有效果的,但是效果在实际使用中会产生很多的差异,因为它所用的成分会不一样,大家的肤质也不一样,另外敷的时间和方法又不一样,所用使用效果会会产生极大的不同。敷这个面膜本身是没问题的,但敷的方法、使用的配方、选择的材料这些都会影响其效果。

  中药美白面膜有效果吗

 1、结论:有。中药美白面膜毫无疑问是具备效果的,因为它一般会用到白芨、茯苓、珍珠粉等等东西,这些成分在科学上经过证实可以美白,那么用它们做的面膜当然也具备美白效果。但是不是有效果就一定用了就能发挥出来呢?显然不是的。

 2、在自制面膜中,上面提到的中药成分在市场上很好买到,因为门槛很低,而且制作方法也简单,然而门槛低很好做也意味着它的专业性不强,简而言之就是效果可能有但很微弱,甚至有些人用的配方其实是效果很差的,这个就和配方以及材料的选择有关了。

 3、如果要让中药美白面膜发挥很好的效果,先要选择比较好的中药,市场上同样的白芨有品质好和差的分别,选好的当然效果就可能更好。其次还要使用科学一些的配方,尽量参考权威机构推荐的配方。最后敷的方法很重要,一般是晚上敷,且敷前要洁面,敷时间不超30分钟。

  中药美白面膜有副作用吗

 使用的配方得当敷方式时间正确,中药美白面膜就没有副作用,但如果不注意这些就可能产生一些毒性,比如说白芷是常用的美白成分,但它是有光敏性的,需要晚上使用就可以避免其副作用,另外每次添加的量不要超过3克,太多就会有不良反应。

藿香正气水的功效与作用

白芷的功效、简介

中药来源〗:本品始载於《本经》。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ex Sav.cv.Hangbaizhi或Angelica dahurie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ex Franch.et Sav.cv.Qibaizhi的根。主产於四川省、浙江省、河南省、河北省、安徽省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中药规格〗:商品按产地分川白芷、禹白芷、祁白芷、毫白芷、杭白芷,均分为一、二、三等。白芷(包括禹白芷、祁白芷、毫白芷)主销北方各省区,杭白芷(包括川白芷)销全国并出口。以独支、条粗壮、体重、质硬、粉性足、香气浓者为佳;条瘦小,体轻泡、粉性小、香气淡薄者次。

〖药材性状〗:祁白芷为长圆锥形,长10~25厘米,直径1.5~5厘米。表面灰**至黄棕色,有多数纵皱纹及支根痕,有皮孔样的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类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纹棕色,明显圆形,木质部约占断面的1/3,具放射状纹理,皮部有多数棕色油点,周边灰棕或黄棕色,气芳香,味辛、微苦;杭白芷与祁白芷近似,主要不同点为横向皮孔样突起成四纵列排列,根成类圆锥形而具四纵棱,即方头圆身。断面形成层环,木质部略呈方形,木质部约占断面的1/2,余皆同祁白芷。

〖 成 分 〗:兴安白芷含白芷素、白芷醚、白芷毒素等;杭白芷根含6种呋喃香豆精和2种白色结晶物。

〖药理作用〗:小量白芷毒素有兴奋中枢神经、升高血压作用,并能引起流涎呕吐;大量能引起强直性痉挛,继以全身麻痹;白芷能对抗蛇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白芷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致病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主治感冒头痛,鼻渊,鼻塞,齿痛,风湿痹痛,白带过多,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药材用法〗: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禁忌〗:阴虚血热者忌服。

薏仁(薏苡仁)

〖中药来源〗:本品始载於《本经》。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Romanet) Stapf的成熟种仁。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於福建省、河北省、辽宁省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及种皮。生用或炒用。

〖中药规格〗:商品一般不分等级、均为统装,以粒大、色白、体质似糯米、饱满者为佳,以产於福建省、河北省者为最优,习称蒲米仁及祁苡仁。

〖药材性状〗:

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4~8毫米,宽3~6毫米。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淡棕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1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

〖 成 分 〗:主要含薏苡仁油、薏苡仁酯、脂肪油、氨基酸等。

〖药理作用〗:薏苡仁油能阻止或降低横纹肌挛缩作用,对子宫呈兴奋作用。其脂肪油能使血清钙、血糖量下降,并有解热、镇静、镇痛作用。煎剂对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

〖药材用法〗:煎服。10~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本品力缓,用量宜大。除入汤剂、丸散外,亦可作粥食用,为食疗佳品。

白芨

是兰科多年生划本植物白芨的干燥块茎,性微寒,味苦、甘,具化瘀止血、补肺生肌的功效,在中药里属止血类药。传统上它对肺结核、矽且、肛裂等症有较好疗效,是历代医家治疗肺痨的主药之一。《本草纲目》指出:“白芨,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此药质极粘腻,性极收涩,藉苦气寒,善入肺经;凡肺叶破脶,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坚敛脏,封填破损,痈肿可消,溃败可托,肌可去,脓血可洁,有托早生新之妙用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芨含有白芨胶及葡配甘露聚糖,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典社盘氏小芽胞癣菌也有抑制作用。

茯苓

[来源]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7~9月采挖,除去泥土,堆置“发汗”后,摊开晒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出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茯苓皮、赤茯苓、茯苓片。

[产地分布]

主产于湖北、安徽、河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现在很多地区大量人工栽培。

[药材特征]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至黑褐色,有明显隆起的皱纹,表面偶见有白色菌丝。体重,质坚实,不易破裂,断面不平坦,显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饮片常加工为赤茯苓;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饮片加工成白茯苓或称茯苓片。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外表棕褐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体软质松,略具弹性。

茯神为茯苓最内部附有寄生茯苓木的部分,茯神木一般为松树根。

[主要化学成分]

菌核含β-茯苓聚糖(β-pachyman),含量最高达75%。并含多种四环三萜酸类化合物,包括茯苓酸(Pachymic acid)、齿孔酸(Ebricoic acid )、块苓酸(Tumulos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等。此外尚含麦角甾醇、胆碱、腺嘌呤、卵磷脂等。

[功效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9~15g

大黄(《本经》)

异 名

黄良、火参、肤如(《吴普本草》),将军(李当之《药录》),锦纹大黄(《千金方》),川军(《中药材手册》),峻(藏名)。

基 原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原 植 物

1、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又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2、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Reg.,又名:鸡爪大黄。3、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又名:南大黄。

采 集

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控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药 材

1、北大黄 为掌叶大黄及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茎。商品有两类:即西宁大黄和铨水大黄;2、南大黄 为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

成 分

大黄具有泻下作用的成分,是几种葡萄糖甙和甙元,其中甙元是主要的,因其泻下作用常强于其相应甙元。甙元主要是蒽醌衍生物,包括大黄酚(Chrysophanol或Chrysophanic acid, C15H10O4)、大黄素(Emodin或Rheum emodin, C15H10O5)、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C15H10O5)、大黄酸(Rhein, C15H8O6)和大黄素甲醚(Physcion或Parietin、Rheochrysidin, C16H12O5)。其中蒽醌甙有较强致泻作用,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种:大黄酚-1-葡萄糖甙或大黄酚甙等。此外还含有大黄鞣酸(Rhrum tannic acids)及其相关物质,如没食子酸(Gallic acid, C6H2(OH)3COOH)、儿茶精(Catechin, C15H14O64·H2O)和大黄四聚素(Tetrarin, C32H32O12)。此外还含有脂肪酸,如已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

药 理

1、泻下作用 一般认为产生泻睛作用的有效成分乃蒽醌甙,如果此种甙水解而失去糖的部分,成为游离的蒽醌类(如大黄素),效力即减弱,至于蒽醌本身则几无泻下作用。2、抗菌作用 其有效成分主要是蒽醌类衍生物,其中以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及大黄酸作用最好。抑菌的有效浓度为1.5—25微克/毫升。3、抗肿瘤作用 大黄素和大黄酸对小鼠的黑色素瘤、乳腺瘤及艾氏癌腹水型(皮下型无效)均有抑制作用。4、其他作用。

炮 制

生大黄(又名:生军):原药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酒大黄:取大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大100斤用黄酒14斤)。熟大黄(又名:熟军、制军):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用黄酒拌匀,入蒸笼内蒸制,或置罐内密封,坐水锅中,隔水蒸透,取出晒干(大黄块100斤用黄酒30—50斤)。亦有按上法反复蒸制2—3次者。大黄炭:取大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出晒干。

性 味

苦寒

归 经

胃、大肠、肝经

功用主治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赤,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用于泻下,不宜久煎),6—12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调敷。

宜 忌

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临床报道

1、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及止血;2、治疗口腔炎、口唇溃疡及毛囊炎等;3、治疗烫伤;4、治疗臁疮(下腿溃疡);5、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6、治疗肠胀气。

黄 芩

Radix Scutellariae

(英) BaikalSkullcap Root

别名 黄金茶、山茶根、烂心草。

来源 唇形科植物黄岑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丛生,具细条纹,近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叶对生,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全缘,下面密被下陷的腺点。总状花序顶生,花偏生于花序一侧;花萼二唇形,盾片高约1.5mm,果时增大;花冠紫色、紫红色至蓝紫色,花冠筒近基部明显膝曲;雄蕊4,二强。小坚果卵球形,黑褐色,具瘤。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向阳草地山坡及休荒地上。主产河北、山西、内蒙古;有栽培。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晒至半干后撞去栓皮,晒干。生用、酒炒或炒炭用。

性状 根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或深**,有稀疏的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网纹。质硬而脆,断面**,中间红棕色;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成空洞。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 含黄芩甙(baicalin)、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甙(wogonoside)、汉黄芩素(wogonin)、黄芩酮Ⅰ、Ⅱ(skullcapflavoneⅠ、Ⅱ)、千层纸黄素A(oroxy-linA)及菜油甾醇。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消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白芷,甘草,黄枝子的功效与作用

藿香正气水是有名的祛暑药品,在炎炎夏日,藿香正气水就是出门必备之品,它缓解中暑症状有很好的效果。大家所知道的藿香正气水的作用就是解暑防暑,但是它还有很多其它的功效和作用,一起来看一下吧!

1、抗菌抑菌

藿香正气水是一种中成药,含有藿香、紫苏、白芷、桔梗等多种抗菌药物成分,在夏季用藿香正气水来擦拭患处,对夏季预防外伤感染十分有效,对头癣、手足癣、灰指甲等菌类感染的疾病也有治疗之效。

2、祛湿祛邪

疖在中医上认为是内郁湿热、血热或外受湿热、暑邪而成,尤其是在夏季容易发生,被称为暑疖;而在现代医学来看,疖是葡萄球菌感染所致,藿香正气水具有杀菌灭菌之效,也有祛湿去热之效,用棉签将藿香正气水外擦,能有效治疗各种疖病。

3、治疗外阴瘙痒

因藿香正气水是由抗多种致病菌和杀滴虫的藿香、紫苏、白芷、生姜等药组成,故治疗外阴痞痒有较好的疗效。只要用藿香正气水用水稀释,定期的清洗外女性私处位,能有效的止痒,还有清凉之感。

4、治疗水土不服

夏季也是旅游的高峰时期,很多人都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发生,而藿香正气水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对水土不服引起的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在出现症状时饮用10ml即可。

5、预防晕车晕船

晕船晕车是最为难受的小麻烦,藿香正气水有刺激神经的作用,因此,在乘车乘船之前,用少许的藿香正气水涂抹在耳后、肚脐、太阳穴等位置,能有效的预防晕船晕车。

6、治疗白癜风

中医认为,白癜风是风湿两邪侵入毛孔,以致气血癌滞、毛窍闭塞而成。而藿香正气水有芳香通窍、促使气行的作用。气归血帅,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

7、治疗外痔

藿香正气水含有多种中药成分,不仅仅有清热降火之效,还有杀菌抗菌之效,用在温水中加少许的藿香正气水,清洗肛部,对外痔有很好的治疗之效。

8、调理肠胃

藿香正气水中以藿香为主药,含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食欲和消化机能,并对胃肠有解痉、防腐作用,故有芳香健胃之功。

藿香正气中还含有紫苏、生姜、陈皮,均能使消化液分泌增加,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积气排出,故可加强主药藿香行气健胃之力。

9、祛痰止咳

桔梗所含皂甘,及陈皮所含挥发油,均有剌激性祛痰作用;半夏的镇咳作用明显;甘草则既能祛痰,又能镇咳;陈皮对气管及支气管有轻度扩张作用,而有助于平喘。诸药配合,有祛痰、止咳平喘之效。

10、藿香正气水的禁忌

(1)服用后不要立即驾车

服用藿香正气水后,其中的乙醇没有挥发,如被交警检测,会检出乙醇超标,误认为酒后驾车。因此服药后至少半小时再驾车,并多张口呼吸,尽快使乙醇挥发。

(2)乙醇过敏者慎服藿香正气水

对乙醇过敏的人服用了藿香正气水会出现过敏反应,出现全身发热、心跳加快、皮肤潮红、丘疹、瘙痒、烦躁不安、血压降低等症状。

(3)用先锋霉素时慎用藿香正气水

先锋霉素和乙醇会产生双硫醒样反应,出现脸部发热、潮红、头痛、出汗、血压下降、烦躁不安、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休克、惊厥。

白芷功能主治:

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甘草功效: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

黄枝子的功效:

保护肝脏的作用、促进胰腺分泌作用、抑菌作用、致泻作用、镇痛作用、抗炎及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作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