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酚甘油-苯酚甘油抑菌液成分分析
乙醇、甘油、丙烯酸酯共聚物、纯净水、芦荟提取物、香精。根据查询科妆网得知,威露士是威莱集团旗下品牌,洗手液成分有乙醇、甘油、丙烯酸酯共聚物、纯净水、芦荟提取物、香精。有效成分是对氯间二甲苯酚,威露士洗手液是以健康抑菌为概念的洗手液品牌,含PCMX抑菌成分,有助保持双手洁净卫生,保障家人健康。
市面上有不含防腐剂的生长激素?安苏萌与赛增有什么区别?
闪立净洗手液是一款在市场上受到广泛认可的清洁产品,其性能表现优异,具体特点如下:
一、除菌率
闪立净洗手液具有出色的除菌能力,其除菌率可达99.99%。这一数据来源于第三方试验报告,该报告针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细菌进行了抑菌性能测试,结果证明闪立净洗手液在试验条件下,能够有效抑制99.99%的上述细菌。此外,闪立净洗手液还具有72小时长效抑菌的功效,能够长时间保护手部卫生,减少细菌滋生。
二、产品特点
温和亲肤?:闪立净洗手液不含皂基成分,避免了传统洗手液可能带来的干燥和紧绷感。Ph值中性其质地温和亲肤,即使在频繁洗手的过程中,也不会对手部皮肤造成刺激,儿童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易于冲洗?:泡沫细腻丰富,同时具有出色的冲洗性能,一冲即净无残留,让双手在清洁的同时,不会留下任何油腻或粘腻的感觉。 天然植物复配?:闪立净洗手液采用了独特的天然植物复配技术,不仅增强了除菌抑菌效果,还为双手提供了温和的滋养。例如,闪立净健康抑菌洗手液产品中还添加了甘油和天然植物蛋白维生素等成分,这些成分能够深层滋润皮肤,为双手提供全面的营养补充。 设计贴心?:闪立净洗手液采用了贴心泵头设计,这种设计可以减少细菌在瓶口的滋生,同时方便使用。泵头设计使得泡沫丰富细腻,能够完全包裹双手,让清洁过程更加轻松和舒适。三、用户评价
闪立净洗手液凭借其出色的除菌抑菌能力、温和亲肤的质地、轻松冲洗的特点以及合理的价格,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用户普遍反映其使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保护手部卫生,同时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
综上所述,闪立净健康抑菌洗手液具有泡沫细腻、高效杀菌、72小时持久抑菌、安全零添加、天然维E和甘油配方等多种优点,让您的生活更加健康、舒适和便捷。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公共场合中,选择使用闪立净除菌洗手液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注射剂的组成结构
目前,水剂市场份额最大的为安苏萌和赛增,但两者在药物成分上有很大区别,安苏萌水剂是单支单剂量,没有添加苯酚防腐剂,成分安全;而赛增则因为种种原因,辅料中添加了苯酚防腐剂,因此其药液有浓烈刺鼻的苯酚防腐剂(抑菌剂)气味,苯酚对人体会产生腐蚀作用、导致人体中毒等危害。对人体非常有害,如果接触皮肤会产此差中生灼烧现象。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损害肝肾功能。苯酚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毒性严重,主要用于生产防腐剂、药品和杀菌剂对患者来说存在一定风险,同时塞增水剂电子笔在注射时有漏液的弊端。
安苏萌预灌封水剂是全球最新一代、唯一不含防腐剂的生长激素水剂,和金赛卡式瓶水剂对比,具有以下三点优势:
第一、不含苯酚等防腐剂,更安全。因为金赛卡式瓶水剂需要多次注射,药液会接触空气,为了避免细菌污染,金赛森山水剂中添加了苯酚作为药液防腐抑菌剂。虽然其苯酚含量为3mg/ml,低于国家要求的5mg/ml,但是已有多项证据表明苯酚在人体蓄积之后会损伤细胞染色体和DNA,具有遗传毒性,因此美国科学家提倡生产不含防腐剂的单剂量生物制剂。
安苏萌预灌封属于单剂量生物制剂,不接触空气,无需添加苯酚,也是全球唯一不含防腐剂的生长激素水剂,使用更安全。
第二、没有反复穿刺,避免药品污染。对于金赛卡式瓶水剂来说,患者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庆御抽取反复穿刺橡胶塞部位10-20次,极容易出现胶塞微粒脱落至药液中,污染药液,与之相比,预灌封制剂的安苏萌水剂一次注射优势明显。
第三、极致简化操作,更便利。安苏萌预灌封注射仅需一步,消毒之后可直接注射,金赛的卡式瓶需要额外购买针管抽取后注射,在操作上做到了极致简化,大大方便患者的使用。尤其是对于生殖科有预处理需求的患者,可以在进周期前一个月带回家自行注射,既方便又安全。
从上述不难看出,安苏萌水剂确实优势比较明显,有利于儿童长期用药,值得信赖。
苯酚使蛋白质变性的机理是什么
增加主药溶解度的方法有:
①采用混合溶剂或非水溶剂。
②加酸或碱,使难溶物生成可溶性盐。
③在主药的分子结构上引入亲水基团。
④加入增溶剂,如吐温-80、胆汁等。但使用吐温-80时,可能使含酸性的药物、苯甲醇、三氯叔丁醇等的作用减弱,应予注意。
⑤加入助溶剂。
常用的有:
1、吐温-80 :常用的增溶剂,常用量0.5%-1%。主要应用于肌内注射,有轻微的降压与溶血作用,iv慎用。注意:鞣质或酚性成分,溶液偏酸,加入吐温-80会出现浑浊。含酚性成分,加入吐温-80降低杀菌效果。吐温-80灭菌过程中,会出现浑浊。用法:先将被增溶药物与吐温-80混匀,再溶解。
2、胆汁胆酸类的钠盐,常用量0.5-1.0%。常用的有牛胆汁、猪胆汁、羊胆汁等,有 杂质,需要加工处理。注意:药液的PH,PH大于6.9,性质稳定。
PH小于6.0,降低增溶效果,影响制剂的澄明度。
3、甘油:是鞣质与酚性成分良好的溶剂。用量一般为15%-20%。
4、其他:助溶剂如:有机酸及其钠盐、酰胺与胺类。复合溶剂系统。 混悬剂、乳化剂:
助悬剂与乳化剂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①无抗原性、无毒性、无热原、无刺激性、不溶血;②耐热,在灭菌条件下不失效;③有高度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用少量即可达到目的;④供静脉注射用的助悬剂、乳化剂必须严格控制其粒径大小,一般应小于1nm,个别粒径不大于5nm。
常用的助悬剂:
吐温-80、司盘-85、普流罗尼F-68,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明胶、甘露醇、山梨醇、单硬脂酸铝、硅油等。
常用的乳化剂:
卵磷脂、豆磷脂、普流罗尼F-68、氧乙烯丙烯聚合物等。 目的:为了防止注射剂中由于主药的氧化产生的不稳定现象。防止主药氧化除采用降低温度,避免光照,驱尽氧气,调至稳定性好的pH值及控制微量金属离子等措施外,加入抗氧剂也起重要作用。
常用抗氧剂及用量:
原理:抗氧剂为一类易氧化的还原剂。
焦亚硫酸钠(0.1%~0.2%)、亚硫酸氢钠(0.1%~0.2%)、亚硫酸钠(0.1%~0.2%)、硫代硫酸钠(0.1%)、硫脲(0.05%~0.1%)、抗坏血酸(0.05%~0.2%)等。
常用金属络合剂:
原理:金属离子加速某些化学成分的氧化分解,导致制剂变质。与金属络合剂生成稳定的络合物。
依地酸二钠或依地酸钠钙,常用量为0.01%~0.05%。此外,环己二胺四醋酸钠、N-羟基乙二胺三醋酸等也可用。
驱除氧气的惰性气体:
将高纯度的惰性气体N2或CO2通入供配液的注射用水或已配好的药液中,使之饱和以驱尽溶解的氧气。并在药液灌入安瓿后立即通入N2或CO2,以置换药液面上空间的氧气,然后再封口。 包括:酸、碱和缓冲剂。
目的:减少对机体造成的局部刺激,增加药液的稳定性及加快药液的吸收。
从机体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考虑,药液应调至适宜的pH值范围。在药物稳定性良好的前提下,药液的pH值最好在正常人体液的pH值7.4左右,或在pH值7.0~7.6之间。仅有少数品种,允许pH值在4~9之间。
常用调pH值的附加剂:盐酸、硫酸、枸橼酸、氢氧化钠(钾)、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等。 为了防止注射剂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特别是采用低温灭菌、滤过除菌或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液,以及多剂量的注射液,应加入适宜抑菌剂。但用于静脉或脊髓注射的注射液一律不得加抑菌剂;剂量超过5mL的注射剂加抑菌剂时应特别慎重。
抑菌剂应符合下列要求:(l)抑菌效能可靠;(2)对人体无毒害;(3)与主药无配伍禁忌,不影响药效与质量检查;(4)性质稳定,不易受温度、pH等影响而影响抑菌效果;(5)不与橡胶塞起反应。
注射剂中常用的抑菌剂及用量:苯酚(0.25%~0.5%)、甲酚(0.25%~0.3%)、氯甲酚(0.05%~0.2%)、三氯叔丁醇(0.25%~0.5%)、硝酸苯汞(0.001%~0.002%)、苯甲醇(1%~3%)、尼泊金类(0.1%左右)等。 为减轻注入注射剂时人体产生疼痛,应酌加局部止痛剂。
常用的止痛剂及用量:苯甲醇(1%左右)、盐酸普鲁卡因(0.5%~2.0%)、 盐酸利多卡因(0.2%~l.0%)、三氯叔丁醇(0.3%~0.5%)。 维持血浆的渗透压,不仅是细胞生存所必需,而且与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有关,故注射剂的渗透压应尽量与血浆相等。凡与血浆、泪液具有相同渗透压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例如:0.9%氯化钠溶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注入高渗溶液,红细胞因水分渗出而发生细胞萎缩,然而机体对渗透压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只要输入量不太大,速度不太快,不致产生不良影响。故临床上静脉注入10%、50%葡萄糖等高渗溶液是无害的。可是大量注入低渗溶液,有可能导致溶血现象,必须避免,0.45%氯化钠溶液发生溶血,0.35%氯化钠溶液可完全溶血。脊椎腔内注射,必须用等渗溶液。
常用渗透压调节剂:葡萄糖、氯化钠、磷酸盐或枸橼酸盐等。
最常用的调节等渗的计算方法: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一)冰点降低数据法:血浆冰点为-0.52℃,任何溶液,其冰点降低为-0.52℃,与血浆等渗。例:
(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氯化钠等渗当量指1g药物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
(三)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有些等渗溶液(硼酸、盐酸麻黄碱、盐酸可卡因、盐酸乙基吗啡)不能使红细胞的体积和形态保持正常。等张溶液: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等张溶液中红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体积和形态,更不会发生溶血。
复方硼砂溶液制备时,加入苯酚和甘油为什么有气泡
苯酚系原浆毒,使菌体蛋白变性而起杀菌作用,不同的浓度有不同的作用。O.2%溶液作为抑菌剂;1%溶液有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效;杀真菌浓度在1.3%溶液以上;5%溶液在24小时可杀灭结核杆菌。在低温和碱性培养基中,作用会大大减弱。该药的效力在水溶液里比在甘油和脂质里大得多。
苯酚通过使蛋白质变性而发挥作用。***************************蛋白质一苯酚复合物是一种疏松结合的复合物,*******************************所以,苯酚可以扩散渗进组织,该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因其穿透性强,甚至可以影响无损的皮肤,将该药直接用于皮肤时,沉淀的蛋白质会形成一层白色的薄膜,这层薄膜很快变红,最后脱落,留下棕色的皮肤,如果苯酚继续接触皮肤,它会向深部穿透,从而可引起大面积坏。
执业药师中药学2017难点之中药制剂与剂型
先前加入的硼砂遇到甘油后,会生成一部分甘油硼酸,甘油硼酸呈酸性,遇到先前加入的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甘油硼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气泡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
而那个苯酚有轻微的局部麻醉和抑菌作用
七、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了解)
第六节 注射剂
一、注射剂的特点与分类
(一)注射剂的特点
注射剂药效迅速,作用可靠,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或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可以产生局部定位或延长药
效的作用。有些注射液可用于疾病诊断。但注射剂使用不便,注射疼痛;其质量要求高,制备过程复杂,需要特
定的条件与设备,成本较高;一旦注入机体,其生理作用难以逆转,若使用不当极易发生危险等。
(二)注射剂的分类
注射剂可分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
1.注射液: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 100ml)注射液,又称为输液。中药注射剂
一般不宜制成混悬型注射剂。
2.注射用无菌粉末:以冷冻干燥法制备的生物制品注射用无菌粉末,也可称为注射用冻干制剂。
3.注射用浓溶液
二、热原
(一)来源及致热特点:热原系指注射后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
指细菌性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尸体,注射后能引起特殊的致热反应。大多数细菌和许多霉菌甚至病毒均
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内毒素是产生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其中脂
多糖(Lps)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致热活性。
(二)热原的基本性质
1.耐热性;2.水溶性;3.不挥发性;4.滤过性;5.被吸附性;6.其他性质:热原能被强酸、强碱破坏,也能
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等破坏,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也能使之失活。
(三)污染热原的途径与去除方法
1.污染热原的途径
(1)溶剂:是热原污染的主要途径;(2)原辅料
(3)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4)制备过程;(5)临床应用过程。
2.去除热原的方法
(1)高温法:耐热器具洁净干燥后于250℃加热30分钟以上可破坏热原。
(2)酸碱法:玻璃容器可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清洁液或稀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破坏热原。
(3)吸附法: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热原作用,同时兼有助滤、脱色作用。此外,活性炭与白陶土合用也可
除去热原。
(4)离子交换法: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可吸附除去溶剂中的热原。
(5)凝胶滤过法
(6)超滤法:在常温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热原能被超滤膜截留除去。
(7)反渗透法:选用三醋酸纤维素膜或聚酰胺膜进行反渗透可除去热原。
三、注射剂的溶剂
(一)制药用水的种类及应用
制药用水因其使用的范围不同而分为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及灭菌注射用水。制药用水的原水通常为饮
用水。
1.饮用水:为天然水经净化处理所得的水,饮用水可用于药材净制时的漂洗、制药用具的粗洗用水。除另有
规定外,也可作为饮片的提取溶剂。
2.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备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的溶剂或试验用水;可作为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
剂;也用作非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
水。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3.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到的水,应符合细菌内毒素试验要求。注射用水可作为配制注射剂、滴眼
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及容器的精洗。
4.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按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不含任何添加剂。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
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
(二)注射用水与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
1.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pH应为5.0~7.0;
2.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主要是大豆油,酸值应不大于0.2;皂化值应为188~195,碘值应为126~140。
四、注射剂的附加剂
(―)増加药物溶解度的附加剂及其应用
常用附加剂有增溶剂、助溶剂,或使用混合溶剂。
除另有规定外,供静脉用的注射液,慎用增溶剂;椎管内注射用的注射液,不得添加增溶剂。
常用增溶剂为聚山梨酯80、胆汁等;常用的潜溶剂有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300或400。
(二)防止药物氧化的附加剂及其应用
1.抗氧剂:抗坏血酸(维生素C)、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
其中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常用于偏碱液,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常用于偏酸液。
2.惰性气体:常用的惰性气体有二氧化碳和氮气。 3.金属离子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乙二胺
四乙酸钠(EDTA-Na2)等。
(三)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及其应用
凡与血浆、泪液渗透压相同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大量注入低渗溶液会导致溶血,因此大容量注射液应调节渗
透压。常用的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有氯化钠、葡萄糖等。调节方法有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1.冰点降低数据法
血浆冰点为-0.52℃,根据物理化学原理,任何溶液其冰点降低到-0.52℃,即与血浆等渗。
2.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氯化钠等渗当量是指与1g药物呈等渗的氯化钠的克数,用E表示。
3.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等张溶液系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定义不同,等渗溶液不一定等张,等张溶液亦不一定等渗。必要时加入葡萄糖、氯化钠
等调节成等张溶液。
(四)调整pH的附加剂及其应用
注射剂的pH值一般要求在4.0~9.0之间,但同一品种注射剂的pH值允许差异范围应不超过2.0,大剂量输
入的注射液pH值应近中性。常用的调节pH值的附加剂有盐酸、枸橼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磷酸
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等。
(五)抑制微生物增殖的附加剂及其应用
多剂量包装的注射液可加适宜的抑菌剂。
静脉给药与脑池内、硬膜外、椎管内用的注射液均不得加抑菌剂。
常用抑菌剂为苯酚、甲酚、三氯叔丁醇等。
(六)减轻疼痛的附加剂及其应用:常用的止痛剂有三氯叔丁醇、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等。
五、中药注射剂的半成品
中药注射用半成品通常包括从中药饮片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组分组合物及提取物等。
以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其有效成分的纯度应达到90%以上;结构明确成分的含量应不低于总固体量
的60%。
六、输液剂、乳状液型注射液与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
(一)输液剂的特点与分类
1.输液剂的特点:系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临床上多用于救治
危重和急症病人。
2.输液剂的分类:包括电解质输液、营养输液、胶体输液和含药输液剂。
(二)乳状液型注射液的特点与分类
乳状液型注射液系指以脂溶物(挥发油、植物油等)为原料,加入乳化剂和注射用水经乳化制成的油/
水型或复合(水/油/水)型的可供注射给药的乳状液。
供静脉注射用的乳状液,简称静脉注射乳剂,因其具有对某些脏器的定向分布作用以及对淋巴系统的靶向性,
故可将抗癌药物制成静脉注射用乳剂以增强药物与癌细胞亲和力,提高抗癌疗效。
乳状液型注射剂应稳定,不得有相分离现象,不得用于椎管注射;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剂中乳滴的粒度 90%
应在1?m以下,不得有大于5?m的乳滴。
(三)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点与分类
1.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点
适用于对热敏感或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特别是对湿热敏感的抗生素及生物制品。
2.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分类(了解)
七、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一)注射剂生产与贮藏的有关规定
混悬型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
无菌、细菌内毒素或热原
(四)
第七节 眼用制剂
一、眼用制剂的特点与分类(了解)
二、眼用制剂的附加剂:(1)渗透压调节剂:除另有规定外,眼用溶液剂应与泪液等渗。洗眼剂属于用量较
大的眼用制剂也应尽可能与泪液等渗。常用渗透压调节剂有氯化钠、硼酸、葡萄糖、硼砂等。(2)pH 调节剂:
常用的有磷酸盐缓冲液、硼酸盐缓冲液等。(3)抑菌剂:多剂量眼用制剂,应加适当抑菌剂。常用的抑菌剂有三
氯叔丁醇、硝酸苯汞、苯乙醇、羟苯乙酯等。(4)黏度调节剂:有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5)其他附加剂:根据药物性质和制备要求,还可加入增溶剂、助溶剂、抗氧剂等。
三、眼用制剂的质量要求
(一)眼用制剂生产与贮藏的有关规定
除另有规定外,滴眼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10ml;洗眼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200ml;眼用半固体
制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5g;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
眼内注射溶液、眼内插入剂、供外科手术用和急救用的眼用制剂,均不得添加抑菌剂或抗氧剂或不适当的附
加剂。且应采用一次性使用包装。
(二)眼用制剂质量检査项目与要求(略)
四、眼用制剂中药物吸收的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1.眼的药物吸收途径
眼的药物吸收途径主要有两条:角膜和结合膜。
角膜吸收是眼局部用药的有效吸收途径。
药物经结合膜吸收是药物进入体循环的主要途径。
2.影响眼用制剂中药物吸收的因素
(1)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损失
(2)药物的外周血管消除
(3)眼用制剂的pH及药物的pKa:完全解离或完全不解离的药物不能透过完整的角膜。
(4)刺激性
(5)表面张力:滴眼剂的表面张力越小,越有利于滴眼剂与泪液的混合。
(6)黏度:增加黏度可使滴眼剂中药物与角膜接触的时间延长,有利于吸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