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洗手液大全

超氧抑菌液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超氧抑菌液的作用和功效

超氧抑菌液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超氧抑菌液的作用和功效

平时饮食要清淡。。。不要吃过辣过咸总之味过重的食物。。。居住空气要新鲜。。。平时依然要多吃水果蔬菜。。。

泡发方法:竹荪的泡发 先在冷水中浸泡半小时,洗净泥沙,再放到温水中浸泡回软,剪去两头。浸泡水沉清后用来烹菜。

详细介绍竹荪功效及营养价值:

竹荪学名 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ex Pers) Fisch,俗名有竹参、竹笙、面纱菌、网纱菌、竹姑娘。竹荪隶属于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整个菌体显得十分俊美、色彩鲜艳稀有珍贵,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担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下午4-5时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

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20cm,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遣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cm以上;孢子光滑,透明,椭圆形,3-3.5×1.5-2μ。

竹荪是名贵的食用菌,又是医学上的新秀,历史上列为“宫庭贡品”,近代做为国宴名菜,同时也是食疗佳品。其营养丰富,据测定干竹荪中含粗蛋白19.4%、粗脂肪2.6%,可溶性无氮倾倒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其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显著效果,能防癌抗癌,减肥壮体。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肉多日不变馊。

秋季生长在潮湿竹林地的色彩艳丽、具有菌裙的大型食用菌,属鬼毛科(Phallaceae)竹荪属。分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学名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ex Pers.)Fischer和D.dupllicata (Bosc)Fischer,别名僧竺蕈、竹笙、竹参、竹菌等。菌体洁白脆嫩爽口,味道鲜美,与其他食物共煮有防腐作用。每100g干品含粗蛋白质19.4g,脂肪2.6g,碳水化合物60.4g和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等。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海南等地,其中以云南省昭通地区最为闻名。

竹荪于80年代由中国首先驯化成功。人工栽培使用的原料有竹类、段木、甘蔗渣、木屑等,有箱栽、床栽和露天竹林地栽培形式。用菌蕾作材料进行组织分离,用马铃薯培养基,pH值4.5-5,置于15-20℃培养15-20天得纯母种,纯种菌丝白色,见光会变淡粉红色或紫红色。再用栽培原料制成培养料接入母种,在同样温度下培养30-45天即得原种。原种可直接使用,也可进一步扩制成栽培种。早春气温回升至15℃以上进行栽培,接种完毕需覆土3-5cm,以便保湿和产生菌索。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和栽培场地空气潮湿。子实体发生的适温为23-26℃,若栽培条件适宜,1个月覆土中长出菌索,2个月出现菌蕾,3个月左右就可采收。采收后洗净孢子,剔除菌托和泥土,晒干或烘干便成商品。色白、体大,无虫蛀者为上品。

回答者:cncie - 举人 四级 8-28 16:47

{竹荪的家常做法}

荪角四宝汤

色香味: 鲜咸适口,味道独特

主料:水发刺参25克、珍珠鲍贝25克、鲜鱿25克、虾胶50克、水发竹荪50克、火腿片20克、紫角叶酌量;

辅料:盐、味精、上汤各适量;

制作:

1)紫角叶洗净后镶入虾胶,上笼蒸熟待用;

2)鲍贝、鲜鱿也洗净后分别切片和片片,然后与火腿片一起入火锅焯水;

3)锅内放入不敷出汤,盐、味精调味,随后放进水发刺参、珍珠鲍贝、鲜鱿、水发竹荪、火腿片,煮沸后装入器皿内,放上紫角叶即成。

{香酥竹荪鱼}

主料:干竹荪、鱼肉

辅料:鸡蛋

调料:盐、鸡精、淀粉、面包糠、芝麻、椒盐、食用油

做法:

1、 将干竹荪用水泡开,切成5厘米长的段;

2、 将净鱼肉剁成茸,加入盐、鸡精搅拌均匀,再将鱼茸放入竹荪中间,蘸上鸡蛋液、面包糠、芝麻待用;

3、 坐锅点火倒油,油温6成热时,放入竹荪鱼,炸至金**时捞出,食用时蘸椒盐即可。

特点:外酥里嫩。

提示:竹荪脆嫩爽口,香气浓郁,是我国国宴及高级宴席的名贵菜肴。竹荪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具有活血、健脾、益胃助消化之功效并对咳嗽、高血压、高血脂等有预防的作用。

回答者:迷你素儿 - 秀才 三级 11-26 16:30

马槟榔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之八正散 4.1 八正散的别名 4.2 处方 4.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4.4 功能主治 4.5 方解 4.6 运用 4.7 现代适应证 4.7.1 膀胱炎 4.7.2 尿道炎 4.7.3 肾盂肾炎 4.7.4 急性前列腺炎 4.7.5 泌尿系结石 4.8 八正散的药理作用 4.8.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4.8.2 对泌尿系统功能的影响 4.8.3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4.8.4 参考资料 4.9 各家论述 4.10 歌诀 4.11 摘录 5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八正散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6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八正散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6.4 摘录 7 《痘疹全书》卷上方之八正散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片玉痘疹》卷三方之八正散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8.4 摘录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八正散 * 八正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bā zhèng sǎn

2 英文参考

Bazheng Sa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bazheng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八正散同名方剂约有四首,其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车前子500g、瞿麦500g、扁蓄500g、滑石500g、栀子500g、炙甘草500g、木通500g、煨大黄500g,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湿热淋证,现代常用于治疗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结石、急性肾炎、急性前列腺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产后及术后尿潴留、乳糜尿等属下焦湿热者。

4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之八正散

临床用八正散治疗泌尿系感染有较好的疗效,治疗肾盂肾炎治愈率可达57.1%,好转率37.1%;以木通配伍瞿麦、车前子、扁蓄、栀子、滑石等可有排石作用,排石率可达76.3%。但临床试验证明八正散对大肠杆菌并无抑制作用,仅是抑制其菌毛的黏附,使大肠杆菌不易黏附在泌尿系统黏膜上。该方剂有较广谱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有利于尿排石及抑制结石生成的作用,但临床应用应结合现代医学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为宜,同时木通不可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以防诱发中药性肾病的发生。[1]

4.1 八正散的别名

八珍散(《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本方改为汤剂,名“八正汤”(见《宋氏女科》)。

4.2 处方

车前子、瞿麦、蔚蓄、滑石、栀子仁、炙甘草、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焙干)各一斤[2]。

车前子、瞿麦、扁蓄(亦名地竹)、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

车前子500g、瞿麦500g、扁蓄500g、滑石500g、栀子500g、炙甘草500g、木通500g、煨大黄500g[3]

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9g[4]

4.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灯心,水煎,食后、临卧服[2]。

上为散,每服二钱(6g),水1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4]

共为细末,每服6g,加灯心少量,水煎温服。亦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3]

4.4 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4]

治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口干咽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等症。近代常用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属下焦湿热者[2]。

主湿热,热淋,血淋,石淋,或小便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心经邪热上炎,口舌生疮,咽干口燥,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咽喉肿痛,舌苔黄腻,脉滑数,现用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产后及术后尿潴留等。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妊娠心气壅,胎气八个月散坠,手足浮肿,急痛下安,难产。小儿伤寒壮热,及潮热积热,斑疮水痘,心躁发渴,大便不通,小便赤涩,口舌生疮。心经实热,或思虑劳神,或饮食太过,致使三焦发热,心火愈炽,目大眦赤脉传睛。阳水为病,脉来沉数,色多黄赤,或烦或渴,小便赤涩,大便多秘。下疳、便毒,小便淋漓,脉证俱实者。妊娠转胞,小便不通者。石淋,尿则茎中作痛,常带砂石,因膀胱蓄热日久所致。

4.5 方解

方中瞿麦、扁蓄、木通、车前子、滑石、清热利水通淋;栀子、灯心草清心利尿,引湿热火毒从小便出;大黄泻火通便,引湿热火毒从大便出,二味相合,使心火清则不下移小肠膀胱;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全方相合,既可作清热泻火之剂,又可作利尿通淋之方[2]。

本方证是因为湿热蕴于下焦膀胱所致,治宜清热利水通淋之法。方中瞿麦、扁蓄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为君药。木通、滑石、车前子清热利湿通淋,为臣药。栀子、大黄泻热降火,为佐药。炙甘草和中调药,为佐使药。加灯心草可清心泻火,导热下行。诸药相伍,共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效。[3]

本方为治疗热淋之常用方剂,其证由于湿热膀胱所致。膀胱乃津液之府,湿热阻于膀胱,则小便不利,溲时涩痛,淋沥不畅,甚则癃闭不通,而小腹急满;邪热内蕴,故口燥咽干,苔黄脉数。治宜清热利水通淋之法。方中集木通、滑石、车前子、瞿麦、篇蓄诸利水通淋之品,清利湿热。伍以栀子清泄三焦湿热,大黄泄热降火,甘草调和诸药而止茎中作痛,加少量灯心可导热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效。方中木通、栀子、大黄、车前子、灯心等,能泻心火,利小肠,使湿热从二便分消之效,故又以此方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烦躁不宁等证。[4]

4.6 运用

1.本方为治疗热淋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尿频尿急、溺时涩痛、舌苔黄腻、脉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3]

2.加减法:临证时凡淋证属湿热者,均可用八正散加减。血淋可加小蓟、大蓟、白茅根等以凉血止血通淋;石淋可加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琥珀、冬葵子等以排石通淋;膏淋可加萆薢、石菖蒲等以分清化浊。腰痛者,可加牛膝补益肝肾兼通淋。湿热带下,色黄味腥,腰腹胀痛,口苦咽干,可加苍白术、黄芩、薏苡仁以消除湿热。[3]

3.使用注意:本方为苦寒通利之剂,实火者可用,若淋证日久,体质虚弱以及孕妇,均不适宜。本方多服会引起虚弱的症状,如头晕、心跳、四肢无力,胃口欠佳。

4.小便不通:一小儿患腹痛,小便不利,大便干实,此形病俱实,先用八正散二剂,二便随通;又用加味清胃散二剂,再用仙方活命饮一剂而痊。

5.肾盂肾炎:以八正散随证加黄连、黄柏等治疗辨证为湿热蕴结型的急性肾盂肾炎女性菌尿67例。该组病例经尿菌培养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菌生长,其中大肠杆菌35例,菌落计数均在10万以上。结果治愈54例,(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尿菌培养2次均为阴性),临床治愈5例(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尿菌培养尚未转阴),无效8例。

6.泌尿系感染:应用八正散加减治疗泌尿系感染属膀胱湿热型者94例。结果痊愈和基本治愈者共86例。

7.泌尿系结石:以八正散加减为基本方(海金沙50g,金钱草50g,牛膝30g,滑石50g,大黄2030g,木通15g,车前子20g,扁蓄20g,瞿麦20g,石韦20g,甘草10g),每日1剂,冲服消石散(地龙、鸡内金、琥珀,按3:2:1比例配制,共为细末)15g,治疗泌尿系结石34例。结果治疗后排尿者21例,结石下移2厘米以上者9例,总有效率为88.3%。本组中,共排出结石28块,平均排石时间为6.2天,最短3天,最长为108天。

8.下疳:尹性初治一患者,小便涩痛,尿血, *** 肿大,皮破水流,花柳科所谓下疳是也。病属血淋阴肿,系热毒侵入血室,遗入膀胱,郁结不能渗泄故也。治拟仿八正散之旨,清热渗湿,解毒行瘀。萆薢、栀子、车前子、瞿麦、扁蓄各三钱,升麻一钱,大黄、银花各二钱,生甘草梢、琥珀末各一钱。另用黄连末,甘草末各二钱,用白蜜调搽。服四剂肿消大半,再服四剂而愈。

9.产后及术后尿潴留:以八正散加减(扁蓄、瞿麦、滑石各15g,木通3g,车前子9g,甘草梢6g,元明粉9~15g分冲),治疗自然产、手术产以及其他下腹部手术所致的尿潴留32例。结果获效者(服药后4小时内自行排尿)15例,缓效(服药后4~8小时内排尿,但不通畅,须服药2~5剂始愈)17例。

4.7 现代适应证

[5]

适应证:适用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古、肾盂肾炎等属湿热者。

4.7.1 膀胱炎

膀胱炎以女性多见,是由于女性尿道的特殊解剖特点及周围器官的解剖特点使会 *** 常常寄居大量细菌,只要有感染诱因的存在,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都可导致上行感染而致膀胱感染。男性常继发于前列腺炎等感染性疾病。膀胱炎主要病理改变为尿道口及膀胱三角区黏膜、黏膜下层充血、水肿、片状血斑、浅表溃疡或脓苔覆盖。临床主要表现为尿痛、尿急、尿频,小腹压痛。严重时可有终末血尿。

4.7.2 尿道炎

尿道炎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由淋球菌或非淋球菌的病原体感染所致。淋球菌所引起的尿道感染常累及泌尿、生殖系的黏膜。淋球菌为革兰氏阴性奈瑟双球菌,感染后尿道口黏膜红肿、发痒和刺痛,尿道排出多为脓性分泌物,排尿不适,进而黏膜红肿延伸到前尿道全部, *** 肿胀,出现尿频、尿痛、尿急等症状,两侧腹股沟淋巴结呈急性炎症反应,部分病人可继发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4.7.3 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大多是由于泌尿道、膀胱等感染逆行到肾引起的,个别由其他部位感染后经血行感染所致。主要病理改变为肾盂肾盏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黏膜下可有细小的脓肿,严重者肾小管腔内可有脓性分泌物,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脱落,间质内有白细胞浸润和小脓肿,严重时可广泛出血。临床以发热、尿道 *** 征、腰痛为主要症状。

4.7.4 急性前列腺炎

急性前列腺炎大多由尿道上行感染所致,也可由急性膀胱炎、急性尿潴留、急性淋球菌性后尿道炎等感染的尿液经前列腺管逆流引起,一部分来源于血行感染,如疖、痈、呼吸道及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假单胞菌,也可有链球菌、淋球菌等以及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主要病理改变为前列腺有多量白细胞浸润及组织水肿。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尿道 *** 征、会 *** 坠胀等。

4.7.5 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的总称。结石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该病男多于女,白色人种多于有色人种,高温作业、飞行员等办公室工作人员多于其他人员,山区、沙漠、热带区域发病率高,与饮食营养因素、水分摄入及本身疾病情况,以及遗传因素也有关。同时,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异常以及尿液改变也与本病有关,特别是尿酸尿液中钙、草酸排出增加,尿pH值过高或过低均易形成结石;尿中盐类及有机物质过高,尿中抑制晶体形成和聚集物质减少,尿路感染时尿基质增加均为形成尿路结石的主要原因。尿路结石可引起泌尿道直接损伤、梗阻、感染和恶性变。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血尿。

4.8 八正散的药理作用

[6]

4.8.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君药木通醇浸液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同时对堇色毛癣菌也有抑制作用。车前草冲剂(含车前子)对多种致病菌如金**葡萄球菌、宋内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病也有杀灭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如许兰黄癣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淋球菌及疱疹病毒、腺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滑石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扁蓄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浓度100%时其临床疗效与氯霉素相似;100%的扁蓄浸剂对疮癣菌及羊毛状小芽孢菌等有抗真菌作用。栀子除对上述部分细菌及真菌有抑制作用外,对卡他球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毛癣菌、黄癣菌等真菌也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对钩端螺旋体、血吸虫也有抑杀作用;对柯萨奇B3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大黄对多种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较为敏感;同时对肠道厌氧脆弱杆菌也有抗菌活性,对大多数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对阿米巴原虫、 *** 滴虫也有抑制作用。使药甘草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结核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还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甘草多糖可抑制水疮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等,甘草酸可抑制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甘草酸单胺能灭活艾滋病病毒;甘草甜素不仅可抑制上述病毒,而且可抑制肝炎病毒。

由此可见,该方剂有广谱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8.2 对泌尿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木通水煎剂有显著利尿作用,其作用稍弱于双氢克尿噻;木通水煎醇沉剂1g/kg可使家兔尿量成倍增加,同时使尿中Na+、K+、Cl离子排出显著增加;木通甙有利尿作用,并使尿酸与电解质排泄增加;王叶木通醇浸剂0.5g/kg腹腔注射作用较0.1mg/kg汞撒利为强。车前子煎剂可使水分、NaCl、尿素、尿酸排出增多而呈利尿作用,并认为其作用与含桃叶珊瑚苷有关,可使输尿管蠕动频率增加,输尿管上段腔内压力增高,紧张性压力增高,从而有利于输尿管结石的下移;车前子提取液口服能降低肾钙含量,并降低尿草酸浓度及尿石形成危险性;车前子乙醇提取物可抑制肾脏Na+K+ATP酶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因而具有很强的利尿作用。瞿麦煎剂具有明显利尿作用,并使氯化物排出明显增加,同时对沙眼衣原体活性有抑制作用;瞿麦提取物对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肾组织细胞有保护作用。扁蓄有显著利尿作用,但必须大剂量才起作用,大鼠皮射1g/kg(生药)利尿强度相当于0.2μg/kg的双氢克尿噻。大黄所含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对肾髓质Na+K+ATP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产出较强的利尿作用及使尿液pH值恢复正常;同时大黄还能抑制肾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肾系膜细胞生长,增加尿素氮及肌酐排出量,保护肾功能。使药甘草可保护急性缺血性再灌注肾损伤。

由此可见,该方剂各味中药一致的利尿作用,部分药味可增加尿钙、尿酸等易结石物质的排泄,抑制结石形成,促进结石排出;且滑石所含MgO、FeO2、AI2O3等对黏膜有保护作用,所含维生素A也有利于黏膜的修复,大黄还有止血作用,这些均能抑制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和排出。

4.8.3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车前草水煎剂能清除氧自由基及羟基,水提取物能抑制血栓素B2和12羟基二十碳四烯酸生成,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及脂氧化酶活性,醇提取物可抑制NO产生。栀子有抗炎消肿作用。大黄对炎症的水肿、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WBC游走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还能清除超氧阴离子、H2O2和其他活性氧,抑制脂质过氧化;大黄素可抑制白三烯B4生物合成,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FNα和IL1、IL6、IL8,抑制内毒素转导的上述炎性因子的分泌,协调植物血凝素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L2及INFα。甘草具有保泰松及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对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抑制作用,对免疫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同时甘草酸、甘草次酸还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

4.8.4 参考资料

抑菌作用 《中医杂志》(1985;8:57):八正散的实验研究表明:在体外无明显抑菌和杀菌作用,但能显著地抑制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凝集人的P型红细胞及粘附尿道上皮细胞的作用,后者的抑制率达95%(P<0.001)。

4.9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阳、手少阳药也木通、灯草清肺热而降心火,肺力气化之源,心为小肠之合也;车前清肝热而通膀胱,肝脉络于阴器,膀胱津液之府也;瞿麦、扁蓄降火通淋、此皆利湿而兼泻热者也。滑石利窍散结;栀子、大黄苦寒下行,此皆泻热而兼利湿者也。甘草合滑石为六一散,用梢者,取其径达茎中,甘能缓痛也;虽治下焦而不专于治下,必三焦通利,水乃下行也。

2.《医略六书》:热结膀胱,不能化气,而水积下焦,故小腹硬满,小便不通焉。大黄下郁热而膀胱之气自化,滑石清六腑而水道闭塞自通,瞿麦清热利水道,木通降火利小水,扁蓄泻膀胱积水,山栀清三焦郁火,车前子清热以通关窍,生草梢泻火以达茎中。为散,灯心汤煎,使热结顿化,则膀胱肃清而小便自利,小腹硬满自除矣。此泻热通窍之剂,为热结溺闭之专方。

3.《医方论》:此方治实火小肠、膀胱者则可。若阴虚夹湿火之体,便当去大黄,加天冬、丹参、丹皮。琥珀等味,不可再用大黄,以伤其元气。

4.《成方便读》:此方以大黄导湿热直下大肠,不使其再下膀胱,庶几源清而流自洁耳。其既蓄于膀胱者。又不得不疏其流。以上诸药,或清心而下降,或导浊以分消,自然痛可止热可蠲,湿热之邪尽从溺道而出矣。

4.10 歌诀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3]

4.11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5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八正散 5.1 处方

大黄、瞿麦、扁蓄、车前子、木通、山栀子、甘草,各一钱。滑石(二钱),加木香(加一钱.尤佳)。

5.2 功能主治

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八正散功在火证通治。

5.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灯心二十茎,煎至一钟,不拘时温服。

6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八正散 6.1 处方

瞿麦、滑石、木通、扁蓄、甘草、车前子、山栀、赤茯苓。

瞿麦、滑石、山栀、木通、甘草、车前子、泽泻、赤苓、淡竹叶。

6.2 功能主治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八正散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主二便皆滞,湿热痢,无表邪,腹痛后重。

6.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应下者,加大黄。

6.4 摘录

《症因脉治》卷四

7 《痘疹全书》卷上方之八正散 7.1 处方

木通、赤茯苓、滑石、甘草、连翘、升麻、猪苓、淡竹叶、瞿麦、灯心。

7.2 功能主治

《痘疹全书》卷上方之八正散主治痘疹小便不通。

7.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7.4 摘录

《痘疹全书》卷上

8 《片玉痘疹》卷三方之八正散 8.1 处方

大黄(酒炒)、滑石、甘草、赤芍、瞿麦、车前子、木通、赤茯苓、扁蓄。

8.2 功能主治

《片玉痘疹》卷三方之八正散主治痘疹发热,小便不通者。

8.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灯心、水竹叶引,水煎,热服。

如人事虚者,去大黄,加泽泻。白术、猪苓。

8.4 摘录

羚角钩藤汤简介

摘要:马槟榔又名马金囊、水槟榔、紫槟榔。含有马槟榔甜蛋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理气止产能;散瘀止血。主感冒发热;痰热咳嗽;百日咳;脘腹胀痛;泻痢腹痛;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肝炎;咽喉肿痛;牙痛;痄腮;瘰疬;疮肿;烫、烧伤;带状疱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马槟榔马槟榔是什么样的马槟榔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马槟榔是什么样的

马槟榔又名马金囊、水槟榔、紫槟榔。含有马槟榔甜蛋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理气止产能;散瘀止血。主感冒发热;痰热咳嗽;百日咳;脘腹胀痛;泻痢腹痛;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肝炎;咽喉肿痛;牙痛;痄腮;瘰疬;疮肿;烫、烧伤;带状疱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马槟榔的植物形态

山槟榔

灌木或攀援植物。枝略扁平,带红色,密被诱色短绒毛;刺粗壮,花枝上常无刺。叶柄粗壮,长12~21mm,被毛与技相同;叶片椭图形或长圆形,有时椭圆状披针形,长7~20cm,宽3.5~9cm,先端圆形或钝形,有时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近革质,背面密被脱落较迟的诱色短绒毛;中脉稍宽阔,表面微凹,背面淡紫色,凸起。亚伞形花序腋生及在枝端再组成10~20cm长的圆锥花序,花序中常有不正常发育的小叶,各部均被锈色短绒毛,亚伞形花序有花3~8朵,总花使长1-5cm;花白色或粉红色;萼片长8~12mm,宽5~8mm,外面密被锈色短绒毛,花瓣长12~15mm,两面均被绒毛,上面2个较宽,长圆状倒卵形,基部包着花盘,下面2个较狭,长圆形;雄蕊40~50;雌蕊柄长2~3mm;子房卵球形,表面有数条纵行的棱与沟。果球形或近椭圆形,长4~6cm,直径4~5cm,成熟及干后紫红褐色,表面有4~8条纵行鸡冠状高3~6mm的肋棱,先端有数至15mm长的喙;花梗及雌蕊柄果时木化增粗,果皮硬革质,厚约5mm,紫红色;种子数至10余粒,长约1.8cm,宽约1.5cm,高约1cm,种皮紫红褐色。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水槟榔

藤状灌木,高达3米以上。老枝光滑,幼枝先端密被黄褐色毛。单叶互生;叶片矩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8~20厘米,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至黄褐色,两面均无毛,唯嫩叶常密被棕褐色毡样毛;叶柄有凹槽,刺状托叶2枚,质硬,下弯。花**,顶生或腋生,由多个伞形或伞房状花序组成硕大的圆锥花序;总花柄长1~4厘米,小花柄长1~2.5厘米,密被咖啡色短茸毛;萼片4,2轮,阔倒卵形,长1~2厘米,两面均被咖啡色短毛;花瓣4,长倒卵形,长1.3~1.7厘米,被白色柔毛;雄蕊多数;子房卵形,子房柄长4厘米,花柱不明显。果实球形,径约4~8厘米,黄红色,表面有不规则纵皱。种子数枚,黄白色或猩红色。花期4月。果期11月。生山谷密林中或山涧旁。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马槟榔

攀援灌木。老枝褐色,幼枝密被褐色毛。单叶互生成对生;有短柄;叶片椭圆形,长7~12厘米,宽4~7厘米,先端钝尖,基部阔楔形,全缘,表面绿色光亮,背面灰绿色,有细毛,叶脉羽状,两面突起,叶片干后为褐色;托叶有时变为钩刺。

花白色;花萼4,两轮排列;花瓣4,覆瓦状排列;雄蕊多数;子房柄粗,长达3厘米,木质。果实卵形或近球形,长达2厘米,外果皮皱缩,有不规则棱及粗短的棘状突起。种子黑褐色或灰褐色。花期3~6、月。果期8~12月。生于山谷密林中。分布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地。

药理作用

1、致泻作用:

较早报道认为该品无致泻作用,近有报道认为该品也有较好致泻作用,其小鼠4小时溏便和稀便的ED50分别为0.1601g/10g体重和0.3732g/10g体重,致泻强度显著低于正品水田七。但如以4h溏便ED50T作为致泻速度的指标,则该品的致泻速度快于正品大黄(该品80.1分钟,正品98~182.9分钟)。如以同效剂量稀便率为指标进行比较,则与正品大黄无明显差异。

2、抗菌作用:

该品浸液对金**葡萄球菌的抑菌浓度为0.25%,该品煎剂对金**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50mg/ml(纸片法)。

3、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该品水提取物对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2.45mg/ml。

4、其他作用:

该品水提取物有一走程度抗超氧负离子自由基活性的作用。该品也含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和大黄酚。

吃槟榔会上瘾吗》》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通俗伤寒论》方之羚角钩藤汤 4.1 组成 4.2 功效与主治 4.3 方解 4.4 临床运用 4.4.1 加减法 4.4.2 使用禁忌 4.5 现代适应证 4.5.1 流行性乙型脑炎 4.5.2 高血压 4.5.3 妊娠子痫 4.6 羚角钩藤汤的药理作用 4.6.1 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4.6.2 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4.6.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6.4 对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的影响 4.6.5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4.6.6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4.6.7 微量元素的作用 4.7 歌诀 4.8 出处 5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之羚角钩藤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羚角钩藤汤的用法用量 5.4 方解 5.5 出处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羚角钩藤汤 1 拼音

líng jiǎo gōu téng tāng

2 英文参考

lingjiao gouteng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ingjiao Gouteng Tang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Cornus Antelopis and Uncariae Decoc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羚角钩藤汤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其中《通俗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羚角片(先煎)4.5g、双钩藤(后下)9g、霜桑叶6g、菊花9g、生地15g、生白芍9g、川贝母12g、淡竹茹15g、茯神木9g、生甘草3g,具有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功效。主治肝热生风证。本方为主治肝经热盛动风病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妊娠子痫、流行性乙型脑炎以及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盛者。

4 《通俗伤寒论》方之羚角钩藤汤

羚角钩藤汤有强大的降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抗氧化损伤、抗炎作用,因此对妊娠期高血压、高血压病有着十分积极的根本性治疗作用;同时有着强大的镇静、抗惊厥作用,这对其所适应证中的惊厥起到决定性的对症治疗作用;其抗病原微生物谱广泛,且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这对乙型脑炎的病原治疗尤为重要;同时对神经、内分泌、代谢、免疫功能有着调节作用,这就从病因上解决了高血压病、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问题。因此该方剂对高血压病、妊娠期子痫、乙型脑炎应当有一定疗效,但是上述3种适应证均是危重症,抢救不及时,如果出现惊厥持续状态、严重脑水肿、脑疝时应配合西药镇惊、吸氧、降颅压等治疗。[1]

4.1 组成

羚角片(先煎)4.5g、双钩藤(后下)9g、霜桑叶6g、菊花9g、生地15g、生白芍9g、川贝母12g、淡竹茹15g、茯神木9g、生甘草3g[2]

羚角片(先煎)4.5g、双钩藤(后入)9g、霜桑叶6g、滁菊花9g、鲜生地15g、生白芍9g、川贝母12g、淡竹茹(鲜刮,与羚羊角先煎代水)15g、伏神木9g、生甘草3g。[3]

4.2 功效与主治

羚角钩藤汤具有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功效。主治肝热生风证。症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2]

4.3 方解

羚角钩藤汤主治因热邪传人厥阴,肝经热盛所致的热极生风证,治宜清热凉肝熄风为主,配合增液舒筋为法。方中羚羊角入肝经,凉肝熄风;钩藤清热平肝,熄风解痉,共为君药。配伍桑叶、菊花辛凉疏泄,清热平肝熄风,以加强凉肝熄风之效,用为臣药。热极动风,风火相煽,最易耗阴劫液,故用鲜生地、白芍药、生甘草3味相配,酸甘化阴,滋阴增液,柔肝舒筋,上述药物与羚羊角、钩藤等清热凉肝熄风药并用,标本兼顾,可以加强熄风解痉之功;邪热亢盛,每易灼津成痰,故用川贝母、鲜竹茹以清热化痰;热扰心神,又以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以上俱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诸药,又为使药。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凉肝熄风药为主,配伍滋阴化痰、安神之品,故为凉肝熄风的代表方剂。[2]

本方治证为热邪传入厥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邪热炽盛,故高热不退;热扰心神,则烦闷躁扰,甚则神昏。由于热灼阴伤,热极动风,风火相煽,以致手足抽搐,发为痉厥。治宜清热凉肝熄风为主,配合增液舒筋为法。[3]

4.4 临床运用

[2]

羚角钩藤汤为主治肝经热盛动风病证的代表方剂。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为证治要点。

4.4.1 加减法

若热邪内闭、神志昏迷者,配合紫雪、安宫牛黄丸等清热开窍之剂同用;热毒甚者,可加板蓝根、大青叶;热盛津伤较甚者,酌加玄参、麦冬、天冬、石斛等以养阴增液。

4.4.2 使用禁忌

若热病后期,阴虚风动,而病属虚风者,不宜应用。[2]

4.5 现代适应证

羚角钩藤汤适用于妊娠子痫、流行性乙型脑炎以及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盛者[4]。

羚角钩藤汤现代常用于治疗妊娠子痫、流行性乙型脑炎以及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盛者。

4.5.1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俗称大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播的一种传染病,当蚊虫叮咬带乙型脑炎病毒的猪或人再去叮咬正常人时,部分免疫功能较差的人则会发病。乙脑病毒进入血液循环首先形成病毒血症,当人体抵抗力强时,病毒很快被消灭,不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若病毒量大,人体抵御力低则进人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元变性、坏、噬神经细胞现象,特异性动员被激活的炎性细胞。大脑皮质、深部灰质神经核、脑干、小脑乃至脊髓等部均可有广泛的损伤,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参与是脑损伤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脑及有关中枢神经组织血管扩张、充血、血流淤滞,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脱落,出血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大单核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弥漫性增生,神经细胞变性、坏等。[4]

4.5.2 高血压

高血压一般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一般所说高血压病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它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常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精神紧张、超负荷脑力劳动、高盐、低钙、高蛋白饮食以及饮酒等有关。发病机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目前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一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导致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血管紧张素等各种神经递质浓度及活性异常,使周围小动脉紧张性增加,阻力增强;二是肾性水钠潴留如肾小球病变等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强;三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导致周围小动脉收缩;四是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如钠泵、钙泵活性降低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内Na+、Ca2+增高,导致血管阻力增强;五是胰岛素抵抗导致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进而肾水钠重吸收增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主要病变为初始小动脉紧张性增高,继而小动脉壁肥厚、管腔变窄,以致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导致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视网膜动脉痉挛、渗出和出血、肾小球动脉纤维化和硬化而发生肾功能衰竭。[4]

4.5.3 妊娠子痫

妊娠子痫是指妊娠晚期、产前或产后或产时眩晕头痛,突然昏迷不省人事且双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少顷可苏醒,醒后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该病是妊娠期高血压病的一种表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机制复杂,主要因素有:①免疫机制,妊娠被认为是成功的自然同种异体移植,患者同种异体抗原如滋养叶细胞抗原超负荷,影响子宫胎盘血管床的发育和重铸过程;母胎免疫平衡失调,封闭抗体产生不足,保护作用减弱;患者蜕膜细胞对NK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保护性免疫反应降低,巨噬细胞被激活释放细胞因子如TNFα、IL1使血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内皮素、纤溶酶原激活物1等含量增加,造成毛细血管内高凝状态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患者夫妇、母婴HLADR4出现频率增高,可直接作为免疫基因影响巨噬细胞呈递抗原;同时使疾病致病基因连锁不平衡以及母胎间抗原呈递及识别功能降低,导致封闭抗体产生不足,最终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病。②胎盘浅着床亦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③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细胞毒性物质和炎性介质如氧自由基、过氧化脂质、肿瘤坏因子、IL6等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从而使血管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如NO、PGI2分泌减少而血管内皮收缩因子如TXA2等增加,致使血压升高。④胰岛素抵抗以及高胰岛素血症可导致NO合成下降及脂质代谢紊乱,影响前列腺素E2合成,从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升高血压。⑤营养缺乏如低蛋白血症,钙、镁、锌、硒缺乏,血清钙下降可使血管平滑肌收缩,硒可防止脂质过氧化物损害,维生素E、维生素C为抗氧化剂,锌是核酸及蛋白合成的重要元素,这些均可导致血压升高。⑥遗传因素。该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小血管痉挛,各脏器多系统灌流不足、缺血缺氧,可导致母儿严重危害或亡。[4]

4.6 羚角钩藤汤的药理作用

[5]

4.6.1 对心脏、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钩藤所含钩藤堿及异钩藤堿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抑制房室传导,抑制心肌细胞自律性,抑制异位节律点,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钩藤煎剂及钩藤总堿通过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阻滞交感神经及神经节、抑制神经末梢递质释放等,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且重复给药无耐受现象,对自发性及肾性高血压均有显著降血压作用;同时钩藤堿能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胶原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TXA2生成,抑制MDA生成,抑制血小板因子Ⅳ释放,对肺血栓、脑血栓及静脉血栓均有对抗作用。羚羊角水解提取液静脉注射亦可使血压迅速下降。臣药桑叶亦有降血压作用,同时能显著延长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酶时间,抑制血液凝固。菊花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增加心肌耗氧量并加强心肌收缩力,还有降压作用。佐药鲜生地水煎剂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但重复给药有快速耐受现象,同时能降低肾性高血压的亡率。地黄煎剂有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白芍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拮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心肌缺血;白芍水提取物及白芍总苷均能抑制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轻血小板血栓的湿重。甘草所含甘草酸能抑制磷酸二酯酶A2活性及血小板聚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同时能抗心律失常;甘草次酸静脉滴注能减少心肌梗范围,并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的激动剂样作用。川贝所含川贝堿亦有降血压作用,平贝母水溶部分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该方剂各味中药降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冠脉血流等作用是一致的,这对高血压病、妊高征、子痫以及乙型脑炎发作过程中产生的循环障碍有着十分积极的治疗作用。

4.6.2 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钩藤甲醇提取物可有效地保护脑缺血对海马CA1区神经元所造成的损伤,钩藤堿能降低NO的生成,增加大脑缺血再灌注组织中SOD、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降低自由基、MDA及NO含量,因此对大脑缺血所造成的损伤有保护作用;钩藤水提液以及所含钩藤堿、异钩藤堿等多种物质可通过阻滞Ca2+内流对谷氨酸诱发的神经细胞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阻滞5HA2A受体和部分兴奋5HA1A受体对抗颤搐反应,通过调节脑内多巴胺系统而具有镇静作用。羚羊角粉剂、水煎液均具有十分显著的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臣药菊花具有解热作用。佐药鲜地黄能显著加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白芍煎剂、白芍总苷以及所含牡丹酚有显著的镇静、镇痛及抗惊厥作用,同时与甘草合用时与甘草中FM100的镇静、抗惊厥作用有显著的协同作用。甘草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甘草酸静滴可提高缺血再灌注线粒体ATP酶、脑组织乳酸脱氢酶活性,减轻脑水肿。茯神木具有镇静安神作用。

可见该方剂上述各味中药具有一致的镇静、抗惊厥作用,同时对脑缺血再灌注脑细胞损伤及凋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加之该方剂对血压、血液流变学的积极影响,故对其适应证不仅具有显著的对症治疗作用,也从根本上保护了大脑功能。

4.6.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从君药钩藤根中分离出的总生物堿对免疫系统有 *** 作用,同时钩藤总堿也有抗组胺作用。臣药桑叶可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生地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DNA合成、蛋白质合成及IL2产生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同时可阻断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的某些环节而对免疫功能起到保护作用。白芍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可依机体状态而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使免疫功能亢进者下降,功能低下者增强。甘草不仅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诱导干扰素,同时甘草酸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增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使IL1及体内抗体产生增加;甘草多糖为淋巴细胞的一种新的分裂原,可激活淋巴细胞增殖;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甘草Lx能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产生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同时对过敏性休克具有保护效应;甘草甜素可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甘草甜素还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甘草次酸可升高淋巴细胞比率,甘草酸二胺可提高血清INFα水平,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

4.6.4 对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的影响

臣药桑叶所含桑叶多糖腹腔注射可提高血中胰岛素水平而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菊花水煎剂能激活胆固醇羟化酶,从而可加速胆固醇代谢,保持血清总胆固醇正常水平,提高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降低有危害作用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浓度,在高脂膳食情况下有抑制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的作用。地黄煎剂有报道认为具有降血糖作用,能减轻糖皮质激素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及功能低下;能使甲亢大鼠肾脏β受体最大结合容量恢复正常:白芍及所含总苷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双相调节作用;同时能调节血清脂质、MDA、TC/LDL,大剂量的白芍总苷能升高HDL。竹茹能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甘草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产生皮质激素样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内分泌调节能力,起到扶正固本的治疗作用;甘草酸能明显降低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甘草酸单胺也能显著降低胆固醇、β脂蛋白及三酰甘油;甘草还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从而防止脂质沉积于血管内,防止动脉硬化;甘草次酸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及类似葡萄糖醛酸的结合解毒作用,改善垂体-肾上腺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甘草与芍药组成的芍药甘草汤能明显增加垂体多巴胺受体的活性,并直接作用于卵巢,促进排卵;甘草次酸还能抑制睾酮生成。

可见该方剂对血脂、血糖代谢有积极调整作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生殖腺等也有调节作用,这对于高血压病以及妊娠期子痫内分泌代谢紊乱的治疗十分必要。

4.6.5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君药桑叶及鲜桑叶煎剂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细菌以及大部分酵母菌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热稳定性强、抑菌浓度低、抑菌pH范围广的特点,桑叶水煎剂对钩端螺旋体也有抑制作用。菊花煎剂对金**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以及多种致病性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菊花水浸液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菊花对单纯疱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对钩端螺旋体、艾滋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佐药鲜地黄汁及地黄煎剂对须疮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等多种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白芍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除上述大部分细菌外,对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伤寒及乙型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以及上述大部分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芍总苷还有直接抗病毒作用。川贝母醇提取物对上述大部分细菌及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竹茹除对上述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外,还对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使药甘草除对上述大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外还对幽门螺旋体杆菌有抑制作用,同时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甘草多糖对水疱性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等有抑制作用;甘草酸抗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能力较强;甘草酸单胺能灭活艾滋病毒,甘草甜素除对上述病毒有抑制作用外,还能抑制肝炎病毒;甘草热水提取物对华支睾吸虫有杀灭作用,甘草煎剂对 *** 滴虫及阿米巴原虫也有杀灭作用。

由此可见该方剂抗菌、抗病毒范围相当广谱。

4.6.6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君药钩藤及所含钩藤堿能降低脑内NO生成,增加缺血再灌注大脑组织中的SOD及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自由基、MDA和NO的含量。臣药桑叶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炎性水肿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菊花能显著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同时菊花可明显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杭白菊还有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菊花提取物还能提高心脑耐缺氧能力;对生物膜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损伤有保护作用。佐药生地煎剂具有显著的抗炎消肿作用,能增强GSHPx的活性,降低LPO含量,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损伤作用。白芍具有非常显著的抗炎作用,对多种实质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白芍总苷,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渗出、水肿和增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白芍水提物能提高耐缺氧能力,其所含白芍总苷及丹皮苷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作用,能显著抑制LPO生成,对巨噬细胞产生的H2O2也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能对H2O2所致人RBC损伤性溶血均可显著抑制。川贝能明显增强机体耐缺氧能力。使药甘草具有保泰松和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对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免疫性炎症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可抑制自由基及LPO的生成,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损伤作用。

由此可见该方剂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各味中药是一致的,这正切中其所适应证的发病机理。

4.6.7 微量元素的作用

羚羊角中含有大量钙。地黄中含有铁等20种微量元素。川贝母含有钾、钠、钙、锌、铁、锰、钴等10种微量元素。其他各味中药分别含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等、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这对由于营养素缺乏所致的妊娠期子痫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各种元素的作用详见下一节镇肝熄风汤。

4.7 歌诀

羚角钩藤茯菊桑,贝草竹茹芍地黄;阳邪亢盛成痉厥,肝风内动急煎尝。[2]

4.8 出处

《通俗伤寒论》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5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之羚角钩藤汤 5.1 处方

羚角片(用代用品)一钱半(先煎),霜桑叶二钱,京川贝四钱(去心),鲜生地五钱,双钩藤三钱(后入), 滁菊花三钱,茯神木三钱,生白芍三钱,生甘草八分[6]

羚羊角一钱五分(先煎代水),桑叶二钱,川贝母四钱,鲜生地黄五钱,钩藤(后入)、菊花、茯神木、白芍药各三钱,生甘草八分,鲜竹茹五钱(先煎代水)[7]。

羚角片4.5克(先煎)霜桑叶6克 京川贝12克(去心)鲜生地15克 双钩藤9克(后入)滁菊花9克 茯神木9克 生白芍9克 生甘草2.5克

5.2 功能主治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之羚角钩藤汤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止痉之功效。主治肝风上扰,头晕胀痛,耳鸣心悸,手足躁扰,甚则瘈疭,狂乱痉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孕妇子痛,产后惊风。

羚角钩藤汤功能凉肝息风,增液舒筋[7]。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而致的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甚至神昏,发为痉厥,舌绛而干,脉弦而数,及妊妇子痫,产后惊风等症[7]。

5.3 羚角钩藤汤的用法用量

用淡竹茹五钱(鲜刮,与羚角代用品先煎代水)[6]

水煎服[7]。

用鲜淡竹茹15克与羚羊角先煎代水,煎上药服。

5.4 方解

方中以羚羊角、钩藤清热凉肝,熄风止痉,共为君药;桑叶、菊花清热熄风,为臣药;白芍、生地黄、甘草养阴增液以柔肝舒筋,竹茹、贝母清热除痰,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以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清热止痉之效。

方中羚羊、钩藤、桑叶、菊花凉肝息风定痉;川贝母、茯神、竹茹清热化痰安神,防热邪生痰,蒙蔽心窍;鲜生地黄、白芍药滋阴养血,柔肝舒筋;生甘草缓肝急,和诸药[7]。合用而为凉肝息风,增液舒筋之方[7]

5.5 出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