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抑菌液配方-草本抑菌液英文翻译
中文名称:
大蓟
英文名称:
Herba seu Radix Cirsii Japonici (拉);Japanese thistle herb;Japanese thistle
root
定义:
菊科植物蓟 Cirsium japonicum DC.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
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药学(二级学科);中药(二级学科)
多年生草本,高0.5~1m。根簇生,圆锥形,肉质,表面棕褐色。茎直立,有细纵纹,基部有白色丝状毛。基生叶丛生,有柄,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5~30cm,羽状深裂,边缘齿状,齿端具针刺,上面疏生白丝状毛,下面脉上有长毛;茎生叶互生,基部心形抱茎。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外被蛛丝状毛;总苞片4~6层,披针形,外层较短;花两性,管状,紫色;花药顶端有附片,基部有尾。瘦果长椭圆形,冠毛多层,羽状,暗灰色。花期5~8月,果期6~8月。
大蓟花[1]
大蓟-性状
大蓟草:地上部分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褐棕色或绿褐色,有很直的棱线(有数条纵棱),质略硬而脆。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有不等长针刺,茎,叶均被灰白色蛛丝状毛,质松脆,头状花序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苞片披针形,先端微带紫黑色,花冠常脱落,露出灰白色羽状冠毛,气微味淡。气微,味淡。
大蓟根:呈长纺锤形,常簇生而扭曲,长5~15cm,直径0.2~0.6cm。表面暗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灰白色。气微,味甘、微苦。
本品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 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
采制:
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晒干。
大蓟
主要成分:
全草含生物碱、挥发油。根含乙酸蒲公英甾醇、豆甾醇、a一香树脂醇、B-香树脂醇、B-谷甾醇。鲜叶含柳穿鱼花甙2.1%。根含挥发油,油中含4种不饱和碳氢化合物,为单紫杉烯、二氢单紫杉烯、四氢单紫杉烯、六氢单紫杉烯。
性味:
性凉,味甘,苦,无毒。归心、肝经。
生长地:
生于山野、路旁、荒地。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大蓟(10张)
鉴别:
生于山野、路旁、荒地。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大蓟(10张)
鉴别:
本品根的横切面:表皮细胞壁木栓化,有时脱落。皮层较宽,紧靠内皮层处有类圆形分泌道,直径80~130μm,较密地排列成环;内皮层明显。韧皮部较窄。形成层断续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宽;导管少数,放射状排列,周围常伴有木纤束髓。薄壁细胞含菊糖。
叶的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下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5个。非腺毛4~18
细胞,顶端细胞细长而扭曲,直径约7μm,壁具交错的角质纹理。
编辑本段功能主治
功能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
大蓟
痈疡肿毒,疔疮。
药理大蓟的水浸液、乙醇一水浸液和乙醇浸出液,试验于狗、猫及兔等麻醉动物,证明有降血压作用。小蓟的同上试验,证明有较显著和持久的降血压作用功用 大、小蓟均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以及恢复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适用于急性热病炎症性出血,黄疽,肝炎,热淋、尿血等。
编辑本段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全草含生物碱、挥发油.根含乙酸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yl
acetate)、豆甾醇(Stigmasterol)、α-香树脂醇(α-Amyrin)、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药理作用
大蓟
1.抗菌作用 根煎剂或全草蒸馏液1:4 000
浓度时在体外能抑制人型有毒结核菌的生长.酒精浸剂1:3 000 时对人型结核菌即有抑制作用.水煎剂的抑菌浓度比酒精浸剂的浓度为大.
2.对血压的作用 水浸剂、乙醇-水浸液和乙醇浸出液,
应用于狗、猫、兔等麻醉动物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大蓟对离体蛙心、兔心心率及心收缩力有抑制作用, 可降低犬血压,并有快速耐受性,
尚可抑制BCO的加压反射.提示其降压作用与抑制心率及抑制心收缩力有关。
3.止血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 大蓟对凝血过程第一阶段(即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有促进作用,用于血热妄行所致出血症,如吐血、衄血、崩漏、尿血等。可单味应用或配伍其他止血药。
治病药方
大蓟
1.[传染性肝炎] 大、小蓟鲜草适量,捣烂绞汁,温水和服,每次服一小杯。大蓟根每日30克,分2次水煎服。
2.[尿路感染,(膀恍炎及肾盂肾炎)血尿] 小蓟草15克,马兰根15克,水煎服。
3.[肾炎尿蛋白不消失,肝炎转氨酶不下降] 大蓟根15克,意茁仁根30克,水煎服。
4.[血友病,口鼻出血,紫斑] 鲜大蓟草捣汁,和入少许黄酒,每次服一小杯,一日2-3次。
大蓟
5、[妇女血崩,经漏] 大、小蓟连根苗30克,益母草15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6.[高血压] 大、小蓟3~15克,水煎代茶。
7.[刀伤(外伤)出血] 小蓟苗洗净捣烂涂敷,干则换之。
8.[小儿黄水疮,湿烂痒痛] 小蓟叶捣烂,涂疮上,干即换之。
9.[痈疮热毒,疥癣湿痒] 用于热毒痈肿,内服或鲜品捣烂外敷。鲜小蓟根、叶与食盐少许,一起捣烂敷于患部,或煎汤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大蓟
禁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脾胃虚寒、无瘀滞、血虚极者不宜使用。
1、《品汇精要》:忌犯铁器。
2、《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食之证。
[2]3、不良反应:大蓟煎剂、片剂亦可引起少数人胃内不适或恶心等胃肠道反应。
制法 大蓟草:洗净,润软,切段,干燥。
大蓟根: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大蓟炭:取大蓟段或根片,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编辑本段备注和说明
(1)同属植物中下列数种在不同地区也作大蓟入药。
大蓟
1.野蓟Cirsium maackii
Maxim. [C. japonicum DC. var. maackii (Maxim.)Nakai]。
2.虎蓟 Cirsium
spicatum Matsum。3.烟管蓟 Cirsium
pendulum Fisch.。
4.青刺蓟(滇大蓟、白马刺)Cirsium chlorolepis Petrak。
5.藏大蓟Cirsium eriophoroideum (Hook. f.)Petrak。
大蓟-植物形状
(2)此外,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尚有以同科飞廉属植物飞廉Carduus crispus L.的全草,
山东以麝香飞廉Carduus nutans
L.的全草混作大蓟入药。
东北地区还有以小蓟(刺儿菜及刻叶刺儿菜)作大蓟者,按小蓟虽亦有凉血止血之功,但不能消肿,此与大蓟之功效有所差异,故应分别使用,不可混淆。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编辑本段医药典故
大蓟
三国时期,庞统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数箭,血流如注,跌于马下。士兵中有知医识药者,忙从道旁扯来一把草药,揉搓后塞入他的伤口,很快止住了血。我曾去过庞统中箭的地方。沿着古驿道,山间田野的确生长着许多曾为庞统止血的小草。这草支支直立,高逾尺许,开着紫红色的小花。它的学名就叫作大蓟。
大蓟以菊科植物大蓟的全草或根入药。大蓟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多生于山野、路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中医学认为大蓟性味甘、凉,有凉血、止血、祛瘀、消痈肿的作用。据研究,大蓟能降低血压,对结核菌等有较好抑制作用。
大蓟
大蓟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出血、感染性疾病和高血压。取大蓟全草和根,捣烂,绞汁,每次服一小杯,频服,治口干、吐血、鼻出血。将大蓟鲜根洗净,捣碎,加水煎服,治咳血、小便热涩、疼痛、尿血。大蓟配伍艾叶、白鸡冠花子、黄柏,治妇女白带不止、崩漏。鲜大蓟叶,榨汁,加白酒饮用,治跌打损伤、疼痛不止。大蓟新鲜根,用冷开水洗净后捣烂,外敷,治漆疮、汤火烫伤、疔疖、疮疡、红肿疼痛。大蓟加水煎服,治脓胸、鼻窦炎。将大蓟加水煎服,或将大蓟做成注射剂由气管滴入,治疗肺结核,过半数患者病灶能逐渐吸收,甚至完全吸收,部分人咳嗽、排痰、胸痛、发热等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个别服药者会出现胃部胀满不适,可改为饭后服药,或加生姜、半夏,可使反应减轻。将大蓟根或叶煎汤内服,治高血压,多数人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根的疗效优于大蓟叶。腹部冷痛,得暖则舒,属中医学所谓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大蓟。
编辑本段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 的砂质壤土或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分株、根芽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种子繁殖:春播3-4月;秋播9月,以秋播为好。7-8月种子成熟后,割下头状花序,晒干,脱粒,扭净,备用。穴播:按行株距30cm×30cm开穴,穴深3-5cm,种子用草木灰拦匀后播入穴内,覆土。分株繁殖:3-4月挖掘母株,分成小丛,每穴1丛,覆土压实,浇水。根芽繁殖:利用带芽的根进行栽种。
田间管理
生长期进行中耕除草2-3次,结合追施人畜粪肥,倒苗后要增施堆肥、厩肥等。
编辑本段相关典籍
沈括·梦溪笔谈·大蓟
予使虏至古契丹界,大蓟茇(1)如车盖,中国无此大者。其地名蓟,恐其因此也,如杨州(2)宜杨、荆州宜荆之类。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3]
注释
(1)大蓟茇(bá):草名,通称“大蓟”,有的方言也称“大蓟菜”。
(2)杨州:史书一般写作“扬州”,“扬”很少作“杨”。
原文翻译
我出使契丹,到了契丹人从前居住的地界,见到大蓟茇就像车盖一般大,在中原没有这么大的。这地方所以以蓟为地名,恐怕就是因为这种大蓟茇特别多的缘故,有如扬州适宜杨树生长、荆州适宜荆木生长之类。荆又称作楚,楚也是荆木的另一名称。[3]
作者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公元1063年(仁宗嘉祐八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公元1072年(熙宁五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1082年(元丰五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香港脚是一种脚气病,医学上称“足癣”,是浅部真菌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是由浅部致病真菌感染足部皮肤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因在香港地区发病率高而得名
为什麼叫香港脚?这就得推回鸦片战争时,英军接受香港;这些大兵们住惯了乾燥的英国,来到了湿热的香港,每个人的脚都走了样?不明就以的大兵们就误称它为香港脚。后来台湾接受西方医学,又一个不小心先翻译了香港脚,才会造成大家都会唱”香港脚、香港脚,痒又痒”,却听不懂足癣的奇怪现像!
什麼是「香港脚」?
「香港脚」(Athlete's foot) 的正确名称是脚癣(tinea pedis)。是真菌滋生引起的。
病徵是脚底、脚趾、脚趾罅等地方有痕痒、甩皮、脱皮、红肿、以至水庖等现象。如果有细菌感染,更可以红肿、发炎、化脓。
为什麼会有「香港脚」?
主要原因是脚部的潮湿环境引起的。可能是个人卫生欠佳、多汗,穿鞋的时间太长,穿的鞋太密封不透气等。
有时亦和脚趾的形状。
较少情况是身体出了毛病,如免疫系统的病或糖尿病。
如何应付「香港脚」?
主要是保持清洁和乾爽。
市面上很多癣药膏都有效,最好不含类固醇的药膏。但最好还是看医生,因为貌似「香港脚」的其他皮 肤病可不少呢。
如果有细菌感染,医生会开含消炎药的药膏,以至口服消炎药。
极少时候需要服抗癣的特效药。
复发的机会很高,主要视乎能否保持清洁和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