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洗手液资讯

草本植物艾灸贴-艾灸植物本草抑菌液

草本植物艾灸贴-艾灸植物本草抑菌液

急性胃肠炎是夏秋季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细菌及病毒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症状及程度不等的腹泻和腹部不适,随后出现电解质紊乱和体液丢失。本病属于中医“呕吐、腹痛、泻泄”等范畴。

1.腹泻的病因

主要是由于进食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而引起的胃肠道黏膜的急性炎症。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沙门氏菌属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

中医认为素体正虚、暴饮暴食、贪凉饮冷,以及服用毒物药物均是重要病因。

第一大原因是饮用食物不卫生,或者是进食有毒的食物,如发芽马铃薯、毒蕈、白果等,一般情况下被称为食物中毒。

第二个原因是大量饮酒,或者服用了某些药物直接刺激了胃黏膜。

第三是误食对胃肠有损伤的药物、毒物,如有机磷农药、重金属、洋地黄类、胆碱能药物,泻药等。

第四是冷热刺激或暴饮暴食,这与夏季关系比较密切。在气侯炎热的时候,人们愿意喝一些冷饮或者吃一些凉的食物,有带走炎热的感觉,但它可使胃肠道的功能紊乱。另外暴饮暴食、吃的食物量很大或者一次饮水过多也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在暴饮暴食的时候胃的容量突然增大,胃肠黏膜受到了损害,这种情况下,节假日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是多见。

第五是应激,主要指机体在严重感染、大创伤、大手术、休克、精神创伤等的情况下处于应激状态,胃黏膜因血管痉挛而缺血、黏液分泌不足、屏障破坏而出现糜烂、出血,甚至溃疡。在以上病因中生物因素最多见,绝大多数的急性腹泻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2.腹泻的分类

(1)感染性腹泻

1)细菌感染:急性细菌性痢疾、霍乱和副霍乱、肠伤寒、金**葡萄球菌性肠炎。

2)病毒性腹泻:轮状病毒、腺病毒、诺沃克病毒。

3)真菌性腹泻:白色念珠菌、曲菌、酵母菌等。

4)寄生虫感染:阿米巴痢疾、血吸虫肠病、隐孢子虫病。

5)食物中毒:沙门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嗜盐菌、肉毒杆菌等污染食物。

6)毒物及药物:河豚、鱼胆、动物肝脏、毒蕈、发芽马铃薯、有机磷农药、洋地黄类、胆碱能药物、泻药等。

(2)非感染性腹泻

1)肠道疾病:急性出血性坏性小肠炎、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肠易激综合征,憩室等。

2)吸收不良综合征:胰酶缺乏、胆盐缺乏、胃切除术后、乳糖酶缺乏、肠菌群失调、小肠部分切除等。

3)内分泌肿瘤: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类癌。

4)全身性疾病:尿毒症、糖尿病、甲状腺危象、过敏性紫癜。

3.导致胃肠炎的常见菌

(1)大肠杆菌:是导致急性胃肠炎的非常重要的致病菌,可引起疾病的程度从轻度腹泻、自限性腹泻到亡率高的严重腹泻不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一种导致严重腹泻的血清型杆菌,可引起出血性肠炎的暴发性流行。快餐厅里的未熟的汉堡包及未经严格消毒的水果汁会带有出血性大肠杆菌。该菌存在于牛体内,但不会使牛生病,可通过被污染的牛肉传给人类。

(2)沙门菌:是一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的一类杆菌,沙门菌属细菌有很多类型,约400多种,如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有些以动物为宿主,既能感染动物也能感染人,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或败血症,如猪霍乱沙门菌、鸭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沙门氏菌属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鸡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较为常见。

沙门菌须经口进入足够量的细菌以克服机体的防护屏障(胃酸的作用、肠道正常菌群),直接定位于小肠,才能引发疾病。沙门菌有较强的内毒素,个别能产生肠毒素。不少沙门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人类可因食用患病或带菌动物的肉、乳、蛋、干的奶酪或奶油,以及当宠物饲养的甲鱼、被病鼠尿便污染的食物而患病。水源被粪便污染常常造成暴发流行,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5岁以下的儿童占所有病例的25%。

(3)弧菌:由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常见。弧菌一般成活于水中,有嗜盐性,食用生的或未熟的海产品(如海蜇、海虾、贝类等)或盐腌制品、容器或菜板生熟不分污染上弧菌,均可引起食物中毒或霍乱暴发。进食24~48小时后,病人会出现低热、寒颤、头痛和呕吐,继而腹泻和腹痛,粪便为水样或血水样,轻症可自愈,严重的病例应积极治疗。霍乱是典型的肠毒素性疾病,典型症状是持续大量的米泔样便,大量的液体和钠流失而导致脱水、休克。

(4)弯曲菌:广泛分布于家禽和野鸟的肠道内,可引起人类胃肠炎和败血症。对人致病的有空肠弯曲菌、大肠弯曲菌等13种。该菌常通过污染饮食(主要是鸡鸭肉)、牛奶、水源等而引起发病,症状有痉挛性腹痛、血便或果酱样便、头痛、发热。

(5)金**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存在于被污染了的高蛋白食物,如沙拉酱、火腿、家禽、马铃薯、蛋糕等。

病人食用了被污染的食品1~2小时后会发生呕吐、腹泻,6~10小时后好转,尽管症状发生的时间短暂,但是非常严重,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6)产气荚膜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由于产生毒素,也可以导致短期腹泻的发生,产气荚膜杆菌比蜡样芽胞杆菌更常见于未熟的或重新加热的肉类、家禽及肉汤、肉汁中。而蜡样芽胞杆菌则常见于自助餐厅里的蒸笼上。

4.腹泻的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为起病迅速,出现腹胀、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恶心 、呕吐、腹泻等,严重者可致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日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样便、稀软便、胶冻状便、深**或带绿色或带血便等,有的粪便有难闻的臭味。患者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等症状。结肠后段炎症或痢疾时,常出现里急后重。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肠炎,见其相应的病症。

5.腹泻的诊断

体检上腹部和脐周或左下腹有压痛,肠鸣音多亢进。

细菌感染者,其粪便镜检可有少量黏液及红、白细胞,有时亦可见到吞噬细胞。吐泻物中可培养出相应致病菌。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高,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6.急性胃肠炎的预防

(1)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水源、食品的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烫,水果以削皮吃为好,不喝生水,外出就餐多食蒜和醋,对垃圾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食具要卫生,生熟食分开存放,生熟菜板分开用;加强灭蝇灭蚊;加强有毒药品毒品农药的管理。

(2)控制细菌繁殖:主要措施是冷藏、冷冻。温度控制在2℃~8℃,可抑制大部分细菌的繁殖。熟食品在冷藏中做到避光、断氧、不重复污染,冷藏效果更好。

(3)高温杀菌:食品在食用前进行高温杀菌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其效果与温度高低、加热时间、细菌种类、污染量及被加工的食品性状等因素有关,一般肉类食品煮沸后15分钟可杀灭普通致病细菌。

(4)蔬菜应妥善保存:保持新鲜,防止腐烂,不吃腐烂的蔬菜。食剩的熟菜不可在室温下存放长时间后再食用。食物应彻底清洗,调理及贮存场所、器具、容器均应保持清洁。

(5)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用量不可过量:食海产品一定要煮熟,餐前务必洗手,餐具一定要经过消毒。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6)勿食大量刚腌的菜:腌菜时盐应多放,至少腌至15天以上再食用。腌菜时选用新鲜菜。

(7)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适寒温、避邪气,传染病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去,减少与患者接触机会。避免接触化学毒气、工业废气、农药和山峦瘴气。

(8)保养正气:少食或不直接食用冷冻食品和饮料,以防损伤阳气,致脾胃寒湿。夏季出汗多可饮温开水,加入适量食盐、白糖、酸梅晶。不风餐露宿,不恣意吹风扇或降低空调温度。不熬夜、不暴饮、暴食、过饥、过劳,不偏食辛辣、黏滑荤腥煎炸食品。

(9)情志调畅:使五志和谐,无过和不及。若情志不舒,焦躁烦恼抑郁紧张,均可五志化火,致内蕴热毒,一旦遇调摄不慎,感受时邪疫毒或饮食不慎,则内外合邪,起病急骤。

(10)顺应四时养生:衣着得体舒适、顺应自然气候增减衣物。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时刻注意不伤阳气,保护阴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荫处以避暑,动作以避寒。

(11)及时康复治疗宿疾和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等,防止因病致虚,因虚感邪。

(12)治未病:有两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有内因和外因,治未病要从内外因两方面着眼,一方面强正气,另一方面御外邪,二者如何结合?《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谓:“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意即疾病多是内生诸邪与外来之邪相合致病,

因此,素体脾胃虚寒者就要注意温补,素体内热旺盛者就要注意滋阴清热,容易感受风寒者要注意固表实卫,脾胃消化能力弱者要注意别伤食,在未发生疾病时就先补偏救弊。

一旦发生了疾病就要尽量减轻病情,防止疾病传变,先安未受邪之地,例如已经生气过度了,就不要再吃饭,为何?因为气伤肝,肝主调畅情志和助脾胃运化,过怒伤肝,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以少吃饭或不进食就是减少脾胃的负担,防止发生食积胀满等病。

7.急性胃肠炎的家庭中医治疗

不主张患急性胃肠炎在家自行治疗,但若由于条件所限不能及时到医院,不妨在家或就诊途中先行治疗,以下介绍几种救急方法:

(1)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一旦患胃肠炎,需要多喝液体,以防止虚脱,可选白开水和其他液体,例如苹果汁、葡萄汁、清汤,补充水分时,勿一口气全吞下,以免又引发呕吐。

补充电解质可以饮电解质饮料,若无口服补液盐可自己调配,作法如下:将果汁(含钾)与1/2茶匙的蜂蜜或玉米糖浆(含葡萄糖)以及一撮食盐均匀混合即可。

(2)取新鲜黄瓜叶适量,将叶上的绒毛刷掉后用清水洗净,捣碎挤汁,盛于碗内,再取等量蜂蜜(约3汤匙)与黄瓜叶汁混合搅匀,1次服下 。黄瓜汁还能预防口腔溃疡。

(3)取新鲜葡萄叶25~50克,洗净入锅,加少许榨菜,水稍过药面。水煎取液口服。

(4)金银花15克,白菊花10克,食盐3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

(5)野菜蒲公英、鲜鱼腥草适量,与绿茶、甘草、蜂蜜一起泡茶喝。

(6)鲜马齿苋30克,石榴皮15克,先将马齿苋洗净再蒸数分钟,捣烂取汁与石榴皮加水共煎10分钟,加白糖饮用,有消炎、止痛、止痢的功效。

(7)鲜鱼腥草冼净,开水略烫,加适量食盐、酱油、米醋、蒜末、葱汁等调味品拌匀吃。或将鱼腥草水煎取汁煮粥,或等粥快熟时放鱼腥草适量,稍煮即可食用。

(8)生姜2片,食盐4克,白糖3克,绿茶6克,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20分钟后饮服,具有清热和胃止呕的功效,适用于口渴、胃部不适、心中烦闷等症。

(9)好青盐500克炒烫,装入布袋,热熨胃部及背部。药袋冷则更换。适用于受寒饮冷所致者。

(10)中成药:香连片(黄连素也可以)每次5片、葛根芩连微丸每次3克、藿香正气胶囊每次2粒、枫蓼肠胃康胶囊每次2粒、双黄连口服液每次1~2支;恶心胃胀可用胃苏颗粒每次5克;腹痛重可用气滞胃痛颗粒每次1袋、元胡止痛颗粒每次1袋。偏肾虚者可用洁白胶囊每次2粒口服。

(11)针灸:针足三里、内关,毫针浅刺用补法,艾灸神阕、关元,有散寒止痛止泻作用。

8.急性胃肠炎的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三分治疗七分调养护理,有治疗作用的食物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急性胃肠炎虽然是实邪致病,但因人而异,男、女、老、幼体质不同,调养也应分别对待。本着虚者补之,寒者温之,食积则消导,湿热则清利的原则,既不能苦寒渗利太过,怕伤元气,也不宜过早固涩收敛,防积滞留邪。

(1)饮食清淡:通常在腹泻或呕吐平息后的数小时到一天内,你便可以开始进食,但需慢慢来,因为受过伤害的胃现在仍虚弱。先从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可以吃些小米稀粥、麦片、浓米面汤、淡果汁布丁、饼干等,缓解期排便次数减少后可进食少油的肉汤、豆浆、蛋花汤、蔬菜汁等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进食清淡、少油、少渣的半流质饮食,再过渡到正常饮食。

(2)避免高纤、辣味、酸性、油腻、寒凉生冷、乳品等食物,以免刺激胃肠、化生湿热。

9.常用食疗方

(1)薏苡仁、赤小豆、芡实煮糖水代粥喝,有健脾祛湿功效,适用于急性胃肠炎病情好转后仍大便稀溏、乏力腹满者。

(2)西洋参、川黄连、砂仁、乌梅各3克,白芍、煨葛根各6克,甘草2克,车前子8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与大米共煮成粥食用。

(3)胡椒7粒,鸡蛋1枚。将鸡蛋打1孔,胡椒研为细末,放入蛋中,湿纸封口,蛋壳外用湿白面团包裹3~5毫米厚,放于木炭火中煨熟,去壳,空腹白酒送服。1日3克。功效:散寒温中,止泻。

(4)苦瓜菊花粥: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备用。粳米洗净,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锅中,倒入清水武火煮,待水煮沸后,将苦瓜、冰糖放入锅中,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开花时服。可清利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痢疾等症。喝此粥时,忌食一切温燥、麻辣、厚腻之物。

(5)乌梅诃子饮:乌梅20克、诃子15克、焦山楂20克、焦地榆15克、白芍15克、芡实15克。水煎服,日1剂。功用:涩肠止泻,缓急止痛。乌梅、诃子、白芍、地榆、山楂药理研究均有抑菌作用,诸酸相伍,使肠道PH值下降,不利细菌之生长繁殖,而有利于疾病痊愈。

(6)蒜泥马齿苋:组成:鲜马齿苋500克,大独头蒜30克,芝麻15克,葱白 20克。用法:马齿苋摘去杂质老根,洗净泥沙,摘成5~6厘米长段,用沸水烫透,捞出沥干水。蒜头捣成蒜泥,芝麻淘净泥沙,炒香捣碎。葱白切丝。将马齿苋用食盐、味精拌匀,加入蒜泥、葱白,撒上芝麻即可服用。功效:清热凉血止痢。主治:用于下痢便血,发热口干者。

10.夏季常用可药可食中药

(1)大蒜:又称胡蒜,古时从西域传入,药性辛温,可行滞、消肿、解毒、杀虫,可治疗饮食积滞、胀满肿闷、脘腹冷痛等症。每当瘟疫流行,民间便用大蒜杀菌解毒。相传古时一位将军指挥士兵攻城,但城内正流行瘟疫,部队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将军命令士兵大量吃蒜,终于获得全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军购买数千吨大蒜以弥补抗菌素的不足。

现代研究表明,大蒜含有挥发性物质,如大蒜素(已制成片剂、注射液),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甚至某些耐药菌和真菌也有抑杀作用,真可谓是植物抗菌素。大蒜成分复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增进食欲、促进胃液分泌、对防治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有益,还有抗癌作用。常用食法有糖醋蒜、蒜泥茄子、蒜泥拍黄瓜等。

(2)薏苡仁:薏苡仁又有苡米、米仁、珍珠米等十余种称谓,人称“天下第一米”、“世界禾本植物之王”,薏苡仁在医药、食疗、药膳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肾、肺经,其健脾除湿作用可治疗脾虚泄泻、风湿痹痛;利水渗湿作用可治疗水肿、胸腹腔积液、小便不利;清热排脓作用可治疗肺痈肠痈、肺部感染。《本草纲目》言:“薏苡仁,阴阳药也,能健脾益胃”。薏苡仁含蛋白质较高,还含有核黄素、维生素E,钾及多种微量元素,药理研究表明有解热镇痛、降压利水、兴奋呼吸等作用。对脾胃虚弱的腹泻患者可用之与赤小豆、高粱米、玉米煮粥。

(3)马齿苋:也叫马齿草、马齿菜、长寿菜、安乐菜,味酸,性寒,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也含有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多量钾盐。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人体内糖代谢,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稳定的作用。钾盐可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马齿苋还含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谷胱甘肽、阿尔法亚麻酸等抗衰老、降脂有效成分。

马齿苋有清热解毒、泻热散淤、消肿止痛、平肝除湿、利尿润肺、杀虫生津等功效,可营养上皮组织,能促进口腔、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愈合。马齿苋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和金**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是治疗痢疾和肠炎的良药。治疗热毒泻痢用鲜品捣汁服,或干品配木香山楂炭煎服,慢性痢疾亦可用煎液进行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泄泻可配黄芩、蒲公英、木香、藿香水煎服。

马齿苋苦瓜粥:苦瓜100克,粳米60克,马齿苋15克,冰糖100克。用法: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丁块,马齿苋洗净切碎备用。粳米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煮至米粒开花,放入苦瓜丁、马齿苋末、冰糖,熬煮成粥。每日2次,每次1小碗。主治:中暑烦渴、痢疾,便稀或脓血者。

马齿苋粳米粥:民间常用鲜马齿苋120克(干60克)、粳米60克煮粥,或用鲜马齿苋绞取汁和大剂量水煎液,来治疗湿热腹泻、急性肠炎、痢疾等症,本品是一味清热、解毒、消炎的天然良药。

(4)金银花:为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功效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具有抑菌、抗病毒、解热、抗炎、保肝、止血、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金银花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包括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以及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霍乱弧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等。若与连翘合用,抗菌范围还可互补。与青霉素合用,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金**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抗病毒作用,水煎剂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金银花水煎在细胞外对柯萨奇病毒及埃柯病毒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菌、抗病毒有效成分一般认为是绿原酸类化合物。

1)抗炎:金银花有明显抗渗出、抗增生及解热作用,其水煎剂、口服液和注射液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

2)免疫调节作用。

3)诱导产生干扰素。

4)抗细菌内毒素作用。

5)消除氧自由基作用。

(5)鱼腥草:鱼腥草又名臭灵丹、狗耳草,鱼腥草含挥发油、癸酰乙醛、绿原酸、槲皮甙、槲皮素、芦丁、鱼腥草素等。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鱼腥草作为野菜佐食。相传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炼意励志之时,曾带领众人择蕺菜(鱼腥草)而食之,以充饥渡荒。长期以来它一直扮演药、食两用的双重角色,为民众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发挥着作用。在各地(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野生或家种的鱼腥草已成为大众餐桌上的“大路野菜”。

本品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痔疮便血、鼻窦炎、脾胃积热等,单用或配伍复方,内服外用或民间多种食疗方法的使用均疗效确切。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对各种致病杆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球菌、流感病毒等有抗菌作用,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效能。鱼腥草有抗过敏、抗癌等作用,鱼腥草素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利尿、促进排毒等作用。

鱼腥草作为蔬菜食用,对夏季常见的皮肤疔疖感染、细菌性痢疾以及中暑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常见的吃法有几种:一是将鱼腥草地下茎除去节上的毛根,冼净后切成2至3公分的小段(也可将嫩叶加入其中),放入醋、酱油、辣椒粉、味精等佐料凉拌生吃,清脆爽口,鲜腥味浓;二是将地下茎连同嫩茎叶一同煮汤、煎、炒或炖,清香宜人,入口宜化,略有腥味;三是腌渍加工成咸菜食用,酸香生脆,令人开胃。

(6)萝卜:萝卜有白、红、青、紫色不同品种,原产亚洲温带地区。药用以红皮白辣萝卜为佳,其别名莱菔。关于萝卜的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的《诗经》里已有载述。萝卜是药食两用植物,是一种极普通的根茎类蔬菜,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说,萝卜是“蔬中之最有利益者”。《本草经疏》中说:“莱菔根下气消谷,去痰癖,肥健人可温中、补不足,宽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导者,煮熟之用也;止消渴,制面毒,行风气,去邪热气,治肺痿吐血,肺热痰嗽下痢者,生食之用也。”

萝卜味甘辛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下气定喘、化痰止咳、顺气利便、消食除胀、生津止渴、利大小便、补中安脏、解酒毒、降血脂、润肤、软化血管、散瘀降压等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食积胀满、咳嗽痰多、胸闷心急、反胃呕吐、便秘、咽干口渴、煤气中毒等病症。是深受人们喜受的佳蔬良药。

治疗痢疾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

治赤痢,红萝卜杆三钱、神曲二钱、山楂三钱、砂糖二钱,水煎服。

在南方吃的青饼青团的青草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今天给各位分享艾叶作用与功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艾叶的作用功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艾草的功效和作用2、艾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3、艾叶的功效与作用艾叶的好处4、艾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艾叶的功效和作用都有哪些呢?5、艾草的作用和功效6、艾叶的功效与作用艾草的功效和作用温经止血、祛湿寒、平喘镇咳艾草又叫艾蒿,是一种较常见的植物。

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从药理上看,艾草还含有挥发油、黄酮、三萜类化合物等物质。

1、温经止血:艾草性温、味苦,具有温经止血的作用,对宫寒引起的月经不调、流产出血等症状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驱湿散寒:艾草还具驱湿散寒的作用,对风湿性关节炎、着凉头痛、风寒感冒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适量服用艾草,还可以调理虚寒体质。

3、平喘镇咳:艾草有平喘镇咳的作用,对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艾草又为萧茅,具有浓烈的香气,首先可以用来驱蚊驱虫,放在室内能够减少被蚊虫叮咬。

其次艾草有平喘镇咳、祛湿散寒等功效,适用于咳嗽、湿气重者。

当做食物食用,具有较好的价值。

艾草全草可以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艾草味苦,辛,性温,可以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安胎止崩。

艾草可以调理女性月经,改善经期黑血、宫寒的情况,对于孕妇可以治疗胎动不安,还可以祛除体内的风寒。

艾草在民间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既可以当做食物,同时也有着非常好的医用效果,我国中医中很早就有了使用艾草的历史,把艾叶草熬汁,然后对水稀释沐浴,可除身上长得小红疙瘩,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

用艾叶草制作而成的艾灸施在穴位上,通过热、能量不断进入身体中,引起身体反应,以此调动经脉的运行,达到疏通内脏的目的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能通过皮肤、经络的能量传递与渗透,驱散寒气、温通经脉,使气血痹阻不通症状得到缓解和消除。

不仅如此,艾灸善补阳气,补肾健脾,固本培元。

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艾草更是有着“女性保护草”的雅称。

对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效果更为显著,可除寒湿,预防感冒,起到增强体质的良效。

灸法温热,常治虚性寒性之病,同时也讲究饮食上的配合,切忌食用寒凉之物、吹风、洗凉水浴、衣着单薄等。

此外根据具体病症,还应忌吃辛辣热性食物。

艾叶可以疏通经络、止冷痛、加快新陈代谢,是妇科要药,常用来治疗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寒不孕等症。

民间也常用艾叶给孕妇洗澡;有跌打血瘀疼痛时,也常用艾叶水来冲洗一下。

扩展资料:

除了用艾叶泡脚外,还可以配合食疗,月经来前的一周不吃生冷食物,多吃温热的食物,比如艾叶红糖鸡蛋:取艾叶10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

将艾叶加水煮成汁,加入煮好去壳的鸡蛋和红糖,再煮10分钟即可。

这个方子也能温经止痛,有效治疗痛经、月经量多等症状,再加上鸡蛋、红糖营养丰富,对经期失血过多的女性来说,也是不错的补血佳品。

参考资料:

人民健康网-温通经脉话艾叶

参考资料:

央广网健康-艾叶是女人的养生草用来泡脚有神奇功效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艾叶的好处1、祛湿消毒:艾叶自身所含有的特殊物质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艾叶虽然具有祛湿消毒的功效,但治疗湿疹效果一般,不太明显,用艾叶对治疗湿疹只是一个表面了。

2、止血驱寒:艾叶是一种温补性食物,食用艾叶能够起到驱寒的功效。

别外,艾叶对女孩子的温经止血的效果也有很大的益处。

3、镇静安神:我们大家常用艾叶来泡脚能够起到活血的效果,还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并能够提高睡眠质量哦。

4、驱赶蚊虫:艾叶本身附带着一种特殊的香味,能够使蚊虫非常害怕,夏天在皮肤抹点艾叶水能够起到驱赶蚊虫的效果。

艾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艾叶的功效和作用都有哪些呢?艾在古时候被人们叫作医草灸草、黄草香艾等等。

现代人认为古代的艾是菊科植物艾,及邻近科植物的复合名称,入药用其叶,所以药材又称为艾叶。

全草皆可入药,有温经、祛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

艾叶可以用来治疗许多疾病,比如可以用来治疗慢性肝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同时,艾叶自古以来就是养生保健佳品。

艾叶的功效和作用都有哪些呢?

一、用艾叶洗澡可以缓解皮肤瘙痒

夏天很容易被蚊子叮咬,身上会有一些包和痱子的出现会让人感觉瘙痒难耐。

这个时候可以每天用艾叶煮水洗澡或者直接买艾草包浸泡在桶里。

一方面,艾叶可以对叮咬的地方进行消毒,另一方面,艾叶也可以滋润人的皮肤。

如果家里有孩子,更你应该试试。

艾叶可以用来洗澡,也可以洗头,用它洗头可以帮助我们去除头油和一些头发屑,防止一些洗发水残留的化学物质受到伤害,保护我们的头发。

二、去虚火和寒火

艾叶泡脚可去虚火寒火、喉咙痛、牙周炎、口腔溃疡、牙龈炎、中耳炎反复发作,均与体内虚火旺盛或寒火旺盛有关。

当上述疾病发生时,取一小把艾叶草一起煮,将药液放入泡脚桶中,轻微出汗,连续泡脚两三天,然后喝一些温水,少吃冷食,坚持几天或看到一定的效果。

三、杀病菌消毒

艾叶本身所含的一些物质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一般来说,我们会晒干艾叶,便于储存。

最好用干艾叶煮水。

用艾叶煮的水洗澡或浸泡脚可以杀菌消毒,改善脚气病。

艾叶燃烧时产生的烟雾能有效抑制空气中细菌的传播,对人畜无害。

艾草的作用和功效艾草的作用和功效

艾草的作用和功效,日常生活中,艾草是我们经常可见到的,对于女性朋友的好处是比较大,所以很受女性的青睐,下面分享一篇关于艾草的作用和功效的相关内容,一起看看吧,

艾草的作用和功效1

1、平喘的作用

艾草具有平喘的功效。

实验证明,野艾浸剂对豚鼠支气管有舒张作用,它能止咳平喘,对治疗感冒有一定的效果。

2、止痒避邪的作用

艾草具有止痒辟邪的作用。

用艾草洗澡用消毒止痒,防蚊虫的功效。

在端午节时,还可将艾草放在家中辟邪,和其他草药放一起防五毒。

3、活血散寒的功效

艾草具有活气血,驱寒气、暖子宫的作用。

用艾草煮水洗澡,可以安眠、温经、逐寒湿,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4、利胆作用

艾叶油对小鼠也有明显的利胆作用,使其胆汁流量增加26%,所以艾草具有一定的利胆作用。

5、止血的作用

艾草有调经止血_安胎止崩_之效。

艾草还可以治疗宫出血、月经失调、经闭、少女痿黄症、虚寒阴冷、贫血等妇科病。

在民间的配方中,也有将艾草捣碎止血消毒的说明。

6、收缩子宫

艾草具有收缩子宫的作用。

实验表明,野艾煎剂可兴奋家兔离体子宫,产生强直性收缩。

粗制浸膏对豚鼠离体子宫亦有明显兴奋作用。

7、增强抵抗力

艾草可以增强人体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人们通常将艾草做成艾草汤、艾草粥、艾草茶等一系列的美食。

8、抗菌,抗病毒

艾草能够抗病毒抗病菌。

将小野艾草烟熏,对一些有害的真菌有抑菌作用。

将小野艾草浸剂及煎剂,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9、抗癌的作用

艾草具有抗癌的作用。

硒在艾草中含量非常的高,比芦荟还要高10倍。

所以它有抗肿瘤,缓解衰老的作用。

10、驱赶蚊虫

艾草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这种味道可以驱赶蚊虫,所以古人常常将艾草放在门口,用来驱蚊辟邪。

艾草泡脚有哪些好处

1、去虚火和寒火

人体体内虚火旺盛或者寒火旺盛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例如口腔溃疡、口腔炎、中耳炎、牙龈炎、咽喉肿痛等。

我们将艾草用热水冲泡,等泡开后就可以进行泡脚了,泡到全身稍稍出汗就可以了,之后还可以和一些温开水,最好不要吃寒性食物,要好好的休息,连续泡两三天就可以了。

2、可以驱寒

使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流动,赶走体内湿气和寒气。

艾草还有通经活血的作用,经脉通畅,血液流动也通畅,这样人体的寒气变无处可待,身体会气血健康。

还可以在用艾叶水泡脚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即去了寒又不泻气。

3、除脚气、脚癣

艾草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以及加强抵抗力等功能。

针对性的使用,长期坚持可以去除脚气以及脚癣。

艾草的吃法

1、母鸡艾叶汤

做法:老母鸡1只,艾叶15g。

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

作用: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女子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少腹冷痛等。

2、艾叶甜汤

做法:取艾叶15g,白糖20g,放在锅中煮成汤剂饮用。

作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适用于妇女经来烦燥,尿赤灼痛,口干口苦,喜冷水,便秘难下,舌红苔黄,脉数无力等。

3、叶菜团

做法:将新鲜的艾叶切碎,将艾叶和面粉和在一起揉成面团,将面团做成馒头大小的形状,放入锅中蒸熟即可。

作用:能通气血,祛寒湿,止血,安胎。

尤其是端午节前后的艾叶,清嫩味鲜,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效。

4、艾叶生姜煨鸡蛋

做法:艾叶15克,生姜25克,鸡蛋2个。

将它们加水放到锅中煮。

待鸡蛋熟后,剥去蛋壳复入原汁中煨片刻。

饮汤食蛋,每日2次。

作用:具有安胎暖宫止血安胎,温经,散寒的作用。

5、艾叶红糖水

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g,红糖适量,将之放在锅里煮好服用。

作用:用于妇女痛经。

艾草的作用和功效2

1、治疗习惯性流产和不孕不育

将艾草放在腹部靠近肚脐的地方,让烟气顺着肚脐附近的穴位,渐渐的进入到体内的经络,可以帮助疏通经络和补充气血。

对于女性有特别好的调理作用。

经常坚持用,可以帮助治疗习惯性流产和不孕不育。

2、治疗月经不调

许多的女性都有月经不调的疾病,它可能是因为脾胃不和而导致的,也可能是因为平时的作息不规律而导致的。

利用艾草和其他的药物配合,制成一种可以食疗的药膳,能够帮助治疗月经不调。

3、治疗各种炎症

尤其是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它的疗效更是特别好,它可以帮助缓解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气喘的情况。

4、减肥

可以利用艾草还可以帮助减肥,每一个女性都有减肥的想法,都想让自己的.身材变好,变得更加的美丽,这时候可以用艾草来实现这一目的。

艾草对于人体的功效和作用都是特别多的,每个作用都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福音,那么常用的食疗方法是有哪些呢?

利用艾草和其他的药物治疗可以做成药膳,可以治疗因为脾肾阳虚所导致的不孕症,比如:可以先用鹌鹑,去毛去内脏,然后再用阿胶、菟丝子,鹿角胶等,再放入艾叶,将这些食物全部浸入水中,然后再进行小火慢炖带,炖好之后可以吃肉喝汤帮助缓解这种脾肾阳虚所导致的不育症。

(使用前建议先详细咨询)

艾草对身体的好处是真的是太多了,对于治疗不孕不育和脾肾阳虚更是有特别大的功效。

不仅如此,艾草还可以帮助驱蚊除虫,在夏天时许多人都担心市场上买的驱虫药对身体不好,但是又被蚊虫叮咬的很痛苦,这个时候可以选择艾草来帮助驱虫,既安全又没有副作用。

艾草的作用和功效3

1、防湿疹

把艾叶草熬汁,然后对水稀释沐浴,可除身上长得小红疙瘩,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

2、杀病菌

民间曾流传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有效抑制多种病菌在空气中的传播,但对人畜无害。

艾条烟熏还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

3、暖宫调月经

艾叶草可以温气血、祛寒湿,温经通脉、散寒止痛,时至今日,以艾叶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仍是广大女性暖宫调月经的主要使用的药物。

在南方很多地区,产妇在月子期间,用艾叶水擦拭身子来暖身体。

4、疏通内脏

用艾叶草制作而成的艾灸施在穴位上,通过热、能量不断进入身体中,引起身体反应,以此调动经脉的运行,达到疏通内脏的目的。

5、治疗脚气

患脚气时,可在患处涂抹艾叶灰,立即止痒。

一般的脚气,每天多次,坚持几天就会痊愈。

如果脚气特别严重的话,结合艾灸,会有更好的效果。

6、缓解颈肩腰腿痛

艾草属纯阳之物,是对付寒湿的“法宝”,和具备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功效的白酒一起使用,可以有效缓解颈肩腰腿痛。

7、美容养颜

在洗面奶里加点艾叶灰,用来洗脸,洗后有特别干净、清爽;长了痘痘,发红发肿,这时抹上点艾叶灰,痘痘会很快干瘪,慢慢就掉了,不会留痘印。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艾叶的功效与作用,欢迎大家了解。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散寒温,理气血,暖子宫,止血。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

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

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

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②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

汁又杀蛔虫。

苦酒煎叶疗癣。

③《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

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

”“长服止冷痢。

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⑦《珍珠囊》:“温胃。

⑧《履_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⑾《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

⑿《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

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

主治:腹中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带下。

临床应用:常用于妇产科止血安胎。

1、治湿疹癣癞等皮肤病,内痈艾叶祛寒湿,常配蝉蜕、蒺藜、防风、黄芪等水煎服;外用则以艾叶30g、雄黄0.6g,硫磺0.6g,制成艾卷炙患部,或煎水熏洗,效果较好。

2、艾绒可作为温炙的材料用。

3、治胎动不安,有下腹痛和阴道流血(先兆流产),常配阿胶止血,四物汤(去川芎)调和血脉,再加桑寄生、黄芩、续断等加强安胎作用,方入胶艾四物汤加减。

4、治虚寒出血,尤其妇科崩漏、月经过多。

艾叶炭作为辅助药,与血余炭、陈棕炭、侧柏叶等同用,再随证配补益药和收涩药。

5、治寒证腹痛,例如妇女经痛而见证属寒者,可用艾叶、香附辅助四物汤温经止痛(寒甚可加干姜、肉桂)。

附:共叶和肉桂比较:1、两者都能治寒证腹痛(有时同用),但艾叶以祛寒逐湿见长,主治寒湿腹痛,阴虚而有伏热者也用,而肉桂温中助阳,主治虚寒腹痛,四肢冰凉,表现阳虚者则适宜,阴虚阳亦不足者亦用;2、艾叶能止血、调经、安胎,而肉桂能行血不能止血,能动胎不能安胎。

用量:3~15g,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胶艾四物汤加减:阿胶12g(溶化)、艾叶6g、当归9g、白芍4.5g、熟地12g、桑寄生18g、川断9g、菟丝子12g、白术12g、黄芪12g,水煎服。

注:家艾的原植物主要为艾,特点:叶片大而肥厚,清香味浓、艾绒多,质量好。

野艾的原植物则有阿及艾,野艾,锡业艾等。

特点是叶片小,瘦长而薄,清香味淡、艾绒少,质量较次。

艾叶作用与功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艾叶的作用功效、艾叶作用与功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艾叶有什么作用

那是艾草。。。。

营养价值方面,艾草有平喘、利胆、消火、抗菌、驱寒、除湿等功效 ,而小麦草的汁有去油解腻、消食降火的功效,同时还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本草纲目》除记载有“白蒿”及“白艾’外,还记载有“蕲艾”(产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薪州镇),可入药。此系艾的栽培品种cv. qiai,与原种(野生种)的区别在于:栽培品种植株高大,高150-250厘米,香气浓烈;叶厚纸质,被毛密而厚,中部叶羽状浅裂,上部叶通常不分裂,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最长可达7-8厘米,宽1.5厘米,叶揉之常成棉絮状;入药,性温、苦、辛、微甘。

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它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楚医艾绒

艾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食用

艾草米果

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参见艾糍)。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每逢立春时分赣州客家人有采集艾草做成艾米果的习俗。艾米果的形状与饺子有点像,但体积更大内有馅,美味可中可当主食。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一)艾草的营养价值

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

(二)艾草的功效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三)艾草的作用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叶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产生奇特的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常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中医针灸里面的灸法,把艾叶加工成的“艾绒”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治疗各种炎症慢性支气管炎。

可用艾叶油胶丸,每次2丸,每日3次,10日为1个疗程,可连服2-4个疗程,对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有很好疗效。亦可用鲜艾叶 1000g,洗净切碎,放入4000ml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过滤约浓缩为3000ml。每次服40ml,每日3次,对慢性支气管炎咳痰、气喘、肢冷、舌淡者,能有效缓解症状。

治疗月经不调经期延长。

白术、当归、茯神、炒枣仁、桂圆肉、乌贼骨各10g,远志、甘草、木香、艾叶炭、棕榈炭各6g,黄芪15g,人参3g,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对气虚型经期延长疗效佳良。

治不孕症。

用艾叶与其它药物配合制成食疗药膳,治疗因脾肾阳虚所致的不孕症,有较好疗效。用法:取鹌鹑2只,去毛和内脏,阿胶、菟丝子、鹿角胶各15g,人参、川芎各10g,艾叶30g。先将菟丝子、艾叶、川芎、人参水煎去渣取汁250ml,后将鹌鹑和药汁放蒸碗内,隔水炖烂熟,趁热兑入阿胶、鹿角胶吃肉喝汤。

针灸。

艾草常用于针灸。如治面瘫,将干艾叶搓成花生米大的绒团,取2分硬币大生姜8片,用针在姜片中心穿孔数个,上置艾柱,先灸下关穴,然后由下关至颊车穴反复移动。移动时姜片不能离开皮肤每片隔姜灸3壮为宜。灸至皮肤温润红热,患者能忍耐为宜。每日灸1次,7日为1个疗程 (面瘫患者口歪斜向左侧,则灸右侧;反之,灸左侧)。

减肥。

操作方法,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分别靠近关元、丰隆两学x位,熏学x10分钟左右,至局部发红为止。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3~5个疗程能起到有效的减肥效果。

抗菌作用。

以小野艾叶烟熏,对于多种致病真菌也有抑菌作用。小野艾水浸剂及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野艾的水煎剂,在试管内对金**葡萄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平喘作用。

实验证明,野艾浸剂对豚鼠支气管有舒张作用。

利胆作用。

实验表明,艾叶油对小鼠也有明显的利胆作用,使其胆汁流量增加26%。

理气血,逐寒湿。

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止血作用。

艾叶水浸液给兔灌胃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但亦有认为艾叶的止血作用未能证实。艾叶为临床上常用止血药,温经止血常炒炭用,药理实验初步证明:艾叶制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促进子宫收缩。

实验表明,野艾煎剂可兴奋家兔离体子宫,产生强直性收缩。粗制浸膏对豚鼠离体子宫亦有明显兴奋作用。

艾叶浴。

取新鲜艾叶30-50g,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眠、温经的功效。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程。

艾叶虽然用途广泛,但应注意也有其副作用,对消化道及皮肤有一定刺激性。大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一系列中毒症状。

(四)艾草药用特性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泡脚

方法:

艾草泡脚的方法和生姜泡脚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脚即可。

注意:

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可以用艾草泡一次脚。还可在用艾草水泡脚的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10粒干红枣加两片生姜,加十碗水煮两个小时)作为辅助。

用艾草泡脚期间应当注意,同时多喝温开水,少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虚热、实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慢性支气管炎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发烧和患有低血压、糖尿病的人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艾草泡脚。用艾草泡脚每周2~3次即可,不宜过于频繁。因为用艾草泡脚能引火下行,有时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不足,容易引起头晕、头痛,还会引起情绪上的变化。

但有些人身体非常虚弱,吃了一些补益身体的食物就会牙痛、口腔溃疡等,像这样的情况,可以等上火了再用艾叶水泡脚,没火时可继续食补,并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脚,注意误食寒凉食物,防止寒湿侵入,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会慢慢地增强。

艾草蚊驱

“一些中草药和植物,是天然的驱蚊材料。”其中最典型的就属艾草了,它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能够有效驱蚊。每天晚上将艾草或艾条点燃,散发出来的烟雾可以迅速将蚊子熏跑;或者将艾草、菖蒲加水浸泡,用来拖地,也可将其煮成温水,涂抹到身上,可以起到驱蚊水的作用;在房间里挂一根阴干的艾条,同样也能起到驱除蚊子、飞蛾、虫子。

做法:因为白兰花、黄樟、柑皮、七里香、芸香、小茴香、薄荷、白菖蒲、八角茴香、香茅、山羌等中药材均有驱蚊效果,驱蚊时间最高达到9小时。所以可以把苍术、白芷、丁香、佩兰、艾叶、冰片、藿香、樟脑、陈皮、薄荷放在一起,做成香袋,挂于室内,10-15天定期更换一次,也能有效驱蚊。这些药在药店都能买到,价钱也不贵。”也可以买一些樟脑油、薰衣草等精油。实验表明,将樟脑油涂在皮肤上,驱蚊保护时长可达6小时以上。也可以将橘子皮或橙子皮晒干后点燃,原理和作用跟蚊香大同小异。“如果有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人,最好远离香袋和烟熏剂,也不要用它来擦身。”

艾草的吃法

艾草青团

材料:

艾叶适量,糯米粉200克,粘米粉100克,花生适量,白芝麻适量,芝麻适量,猪油(炼)适量,白糖适量。

做法:

(1)新鲜艾草叶,留叶去柄,开水中汆烫后捞起;

(2)切成小段,加入适量的水料理机打成糊;

(3)准备好糯米粉、粘米粉置入大盆中,加入艾草糊和适量的白糖水(白糖加水煮溶后待凉),搓成光滑面团,搓成长条;

(4)用小刀切成均等的小剂子,取一个捏成圆形,包入馅料;

(5)收口捏圆做成生胚;

(6)放于荷叶片;

(7)面上蘸水,点上炒香的黑芝麻;

(8)置于出汽的蒸锅15分钟即可。

艾草清明果

材料:

米粉,糯米粉,艾叶。

做法:

(1)把咸馅料切成丁调好味用油炒熟。

(2)艾叶用热水焯, 压出苦汁, 放凉水冲洗。以上过程重复两遍。

(3)加一点碱,沸水煮烂艾,连同汁倒入米粉里拌,拌匀。

(4)加入糯米粉,再次揉匀。

(5)揉成碧绿的面团(用湿巾覆盖)。

(6)搓成条。

(7)分成小团。

(8)捏成形。

(9)圆的是甜馅,饺子形的是咸馅.我包的难免模样丑!把包好的清明果用旺火猛蒸6至8分钟即可。

艾叶炒饭

材料:

艾叶50g,剩饭一碗,青椒适量,洋葱适量,精盐适量,黑胡椒适量。

做法:

(1)准备好嫩艾叶和辅料。剩饭一碗。

(2)洋葱、青椒洗净切小块;香肠切小粒备用。

(3)锅中烧开水,加入一点小苏打,下艾叶焯一会;捞起,切碎。

(4)锅中油热,下洋葱、青椒、香肠炒匀。

(5)倒入米饭,炒散;再倒入艾叶碎,加入盐、胡椒,炒匀;调好味即可盛入碗中。

艾草煮鸡蛋

材料:

艾叶100g,天然谷物调和油适量,精盐适量,小农鸡蛋3个

做法

(1)艾叶拣去杂质,去梗,泡水。

(2)洗净的艾叶,小盆里打入3个鸡蛋。

(3)艾叶切碎,鸡蛋打散。

(4)锅里烧开水。

(5)水煮开后倒入艾叶煮开。

(6)倒入鸡蛋液煮开。

(7)煮开后转中小火。

(8)下适量盐、油煮开即可。

艾草饺子

材料:

生粉,猪肉,小农鸡蛋,酱油,艾叶,精盐,元贞糖

做法:

(1)艾叶洗净、烫水、切碎

(2)猪肉挑半肥瘦的,洗净,剁碎,拌上生粉、酱油、鸡蛋、汤、盐、糖

(3)然后把艾叶也拌均匀

(4)用买来现成的饺子比,一按一捏,一只饺子就做好了

(5)在蒸盘抹上油之后,大火蒸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艾草禁忌

大醉大怒大惊大恐过劳过饱情形下禁忌。

皮肤过敏者不宜用艾草灸。

施灸时,认真操作,防止灼伤皮肤;孕妇施灸遵医嘱。干燥存放,防止受潮。

艾草可祛湿防感冒

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七年之病很顽固的,然而三年以上的陈艾却有可能治愈它。由此可见,人们对艾草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的。

中医认为艾草味苦,性温,具有袪湿散寒、温经止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艾草对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病毒等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南方的春季雨水较多,较为潮湿,且气温波动较大,如果不慎受凉或淋雨,极易引起感冒。而此时正是艾草生长的季节,如果能够合理使用艾草,不仅能够让您远离潮湿的困扰,而且能很好地防治感冒。

第一,饮用艾草汤或食用艾草制成的食品。如果在潮湿的春季不慎与风寒感冒“狭路相逢”了,您不妨取新鲜艾草15克,加水适量,煎服,然后盖上被子美美地睡上一觉,待身体出汗后,鼻塞、头痛等种种不适也就随之减轻或消失了。在潮湿的季节,经常食用艾草做的食品,对感冒等多种因寒湿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如可将新鲜艾草洗净,然后撒入适量面粉,掺匀拌散,使艾草表面全部沾有面粉,铺入笼屉蒸煮,约30分钟后出锅,盛在碗里,调以香油、葱、蒜泥等即成美味可口的蒸饼。此外,用上汤白灼或炒等做法来烹饪艾草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用艾草洗浴。如果不慎着凉或淋雨了,回到家后立即来一个艾草浴,可以起到理气血、逐寒湿、预防感冒的作用。具体做法为,取新鲜艾草50-100克,在浴缸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然后取出艾草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洗浴。艾草浴不仅有利于防治感冒,对湿疹、毛囊炎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此外,经常进行艾草浴还有很好的美容作用,这是因为艾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皮肤新陈代谢。慈禧御医研究的美白大浴中就有艾草。

第三,用艾草烟熏居室。现代研究表明艾草燃烧的烟对引起流行性疾病的多种致病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在感冒等传染性疾病多发的季节,可将艾草晒干,点燃,烟熏居室,这样不仅可以在人体周围空气中形成天然消毒气幕,而且还能杀灭蓄积于人体鼻窦腔与咽喉中的细菌、病毒,从而起到预防流感的作用。

小贴士:

艾草虽好,但不宜长期食用,在潮湿的春季,7-8天吃1次即可。因其性味辛温,风热感冒患者不宜食用,以防“火上加油”。

艾叶简介

功能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或捣汁。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别名药用部位成份功能主治用法用量选方临床应用宜忌别名艾、艾蒿、家艾大艾叶、杜艾叶、萎药用部位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成份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Ⅰ,8-桉叶精、α-侧柏酮(α-thujo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莰烯、樟脑、藏茴香酮、反式苇醇(transcarveol)、Ⅰ-α-松油醇(Ⅰ-α-terpineol)。

功能主治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②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

③《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⑦《珍珠囊》:"温胃。"

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⑾《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

⑿《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或捣汁。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选方

①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补缺肘后方》)

②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二钱。(《卫生易简方》)

③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二钱,辣蓼二钱,车前一两六钱。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④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济总录》香艾丸)

⑤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四两(炒焦存性),川白姜一两(炮)。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⑥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千金方》)

⑦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圣惠方》)

⑧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千金方》)

⑨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养生必用方》)

⑩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一两,蒲黄、蒲公英各五钱。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妇人白带淋沥:艾叶(杵如绵,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六两,白肃、苍术各三两(俱米泔水浸,晒干炒),当归身(酒炒)二两,砂仁一两。共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⑿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肘后方》)

⒀治产后腹痛欲,因感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杨诚经验方》)

⒁治盗汗不止: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纲目》)

⒂治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仁斋直指方》)

⒃治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二两,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三上。(许国桢《御药院方》)

⒃治湿疹:艾叶炭、枯矾、黄柏等分。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肝炎

取艾叶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5克,每日肌注4毫升,总疗程1~2个月。治疗期间同时给予保肝药物。治疗123例,其中迁延性肝炎39例,近期治愈28例,显效6例,好转5例;慢性肝炎46例,近期治愈21例,显效19例,好转6例;肝硬化15例,显效3例,好转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

②治疗肺结核喘息症

用10%艾叶液每次30毫升,日服3次,食前半小时服用。临床观察37例,均同时内服异烟肼,3例并发肺原性心脏病的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加用毒毛旋花子甙治疗,一般服艾叶液1~1.5月。31例经过上述治疗,气短及咳嗽减轻,喘鸣消失,痰量显著减少,肺部干、湿性罗音减少或消失;其余6例疗效较差或无效。经验证明,以对肺部无严重纤维增生或肺气种存在者效果较佳。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干艾1斤或鲜艾2斤,洗净、切碎,放入4000毫升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过滤,约得滤液3000毫升,加适量调味剂及防腐剂。日服3次,每次30~60毫升。或制成注射剂,每日2次,每次肌注2~4毫升。治疗154例,近期控制6例,显效21例,好转81例,无效46例。或用蒸馏法提取艾叶油,制成胶丸或糖衣片服用,每日量0.1~0.3毫升,分3~4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138例,一个疗程总有效率81.88%,近期控制加显效者占46.37%。还有每日用艾叶2两(干品),红糖5钱,加水煎成100毫升,分3~4次服,1周为一疗程。治疗484例,有效率76.1%。

④治疗急性菌痢

用20%艾叶煎剂,日服4次,每次40毫升,观察21例,均获治愈,平均住院5.5天。治疗过程中同时补充维生素乙、丙,个别病例给予输液。

⑤治疗间日疟

取干艾叶0.5~1两,切碎,用文火煎2小时左右,过滤,加糖,于发作前2小时顿服,连服2天。经治疗53例,控制症状的有效率在89%上下,血内疟原虫阴转率为56.2%.药液须现制现用,每日用1两的疗效较好。

⑥治疗钩蚴皮炎

在局部钩蚴感染24小时内,取直径1.5厘米的艾绒卷,熏烫钩蚴感染部。对于皮疹多而范围广的皮炎,将患部皮肤分区逐一熏烫5分钟。治疗106例,痒感消失者77例,仍有痒感者28例,奇痒者1例。患者一般于晚间艾熏后,即痒止入睡,次晨痒感消失。对照组60例未加治疗,痒感持续时间短则3~4天,长则5~6天,少数皮炎进展为红肿、水泡戒因抓破而溃烂。治疗组呼吸道症状(气急、咳嗽)的出现率为1.88%,对照组为14%。

⑦治疗妇女白带

取艾叶5%煎汤去渣,鸡蛋2个放入汤内煮后吃蛋喝汤,连服5天。

⑧治疗寻常疣

采鲜艾叶擦拭局部,每日数次,至疣自行脱落为止。治疗12例,最短3天、最长10天即行脱落。

宜忌

阴虚血热者慎用。

①《纲目》:"苦酒、香附为之使。"

②《本草备要》:"血热为病者禁用。"

③《本经逢原》:"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经期能用艾草泡脚吗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艾叶的别名 7 来源及产地 8 植物形态 9 采制 10 性状 11 化学成分 12 性味 13 功能主治 14 艾叶的用法用量 15 化学成分 16 艾叶的药理作用 17 中药中毒 17.1 艾叶作为温里药中毒 17.1.1 不良反应机制 17.1.2 临床表现 17.1.3 治疗 17.2 艾叶作为止血药中毒 17.2.1 不良反应机制 17.2.2 临床表现 17.2.3 治疗 18 艾叶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18.2 来源 18.3 性状 18.4 鉴别 18.5 检查 18.5.1 水分 18.5.2 总灰分 18.5.3 酸不溶性灰分 18.6 含量测定 18.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8.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8.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8.6.4 测定法 18.7 艾叶饮片 18.7.1 炮制 18.7.1.1 艾叶 18.7.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18.7.1.2 醋艾炭 18.7.1.2.1 鉴别 18.7.2 性味与归经 18.7.3 功能与主治 18.7.4 用法与用量 18.7.5 贮藏 18.8 出处 19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艾叶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艾叶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艾叶 * 艾叶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ài yè

2 英文参考

folia artemisiae argyi [朗道汉英字典]

artemisiae argyi foliu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Argy Wormwood Leaf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olium Artemisiae Argy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rgy wormwood leaf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艾叶(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艾叶

艾叶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1]。艾叶为灸用材料[2]。又名冰台[2]。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2]。各地均产,湖北蕲州产者称蕲艾,河北产者称北艾,浙江四明产者称海艾[2]。《诗经·王风》:“彼采艾兮”;注:“艾所以疗疾。”《本草纲目·卷十五》:“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艾叶用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Folium Artemisiae Argy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argy wormwood leaf(《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艾叶的别名

蕲艾、灸草[1]。

大艾叶、杜艾叶、萎蒿。

7 来源及产地

菊科植物家艾Artemisia argyi Lévl. etVant.的叶。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8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5~1.2m。茎直立,被白色细软毛,上部分枝。叶互生,中下部叶片广阔,3~5深裂或羽状深裂,裂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上面散生白色腺点,疏生毡毛,下面密生白色毡毛。头状花序钟形,长3~4mm,直径2~2.5mm,几无柄;总苞片4~5层,密被白色绵毛,边缘膜质,外层披针形;雌花长约1mm;两性花结实,长约2mm,紫褐色。瘦果椭圆形,无毛。花期7~10月。

生于荒地、林缘,有栽培。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各省区。

9 采制

夏季花未开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10 性状

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11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Ⅰ,8桉叶精、α侧柏酮(αthujo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莰烯、樟脑、藏茴香酮、反式苇醇(transcarveol)、Ⅰα松油醇(Ⅰαterpineol)。

12 性味

苦、辛,温,有小毒[1]。入脾、肝、肾经[1]。

13 功能主治

温经散寒,止痛,止血,安胎[1]。

1.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宫冷不孕,胎动不安,腹中冷痛[1]。

2.治吐血,衄血,便血,血痢[1]。

3.近用治慢性气管炎[1]。煎服:3~6g[1]。

4.治疥、癣、湿疹[1]。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1]。

14 艾叶的用法用量

止血炒炭用[1]。干叶捣绒,制成艾卷、艾炷,供灸疗用[1]。

15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内含桉叶素、β丁香烯、松油烯醇、芳樟醇、蒿属醇、樟脑、龙脑等[1]。

16 艾叶的药理作用

艾叶油、β石竹烯及松油烯醇对豚鼠有镇咳及明显的平喘作用,对小鼠有祛痰作用[1]。艾叶油在体外对白色葡萄球菌、甲链球菌、奈瑟菌、肺炎球菌及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抑制作用[1]。此外,艾叶油对豚鼠尚有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1]。

17 中药中毒 17.1 艾叶作为温里药中毒

艾叶又名冰台、艾蒿、医草、黄草、家艾、甜父、艾莲、草艾、狼尾蒿子、香艾、白艾、大叶艾、野莲头、阿及艾等[3]。本品为菊科艾屑植物艾的干燥叶[3]。主要含挥发油,有34种成分,如α罗勒烯、β罗勒烯、桧烯、α蒎烯、β蒎烯等[3]。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安胎之功效[3]。

17.1.1 不良反应机制

艾叶煎剂小白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3g/kg(生药);艾叶油小鼠灌胃LD50为2.47ml/kg,腹腔注射为1.12ml/kg[4]。本药内服煎剂常用量3~9g[4]。人口服20~30g可引起中毒,100g左右可致亡[4]。有报道用陈艾6根(约80g)煎服,10min后出现头昏、呼吸急促,相继抽搐亡[4]。也有服艾叶水500ml,出现昏迷亡的报告[4]。本药主要损害胃肠道、肝脏及神经系统[4]。

17.1.2 临床表现

口服过量艾叶30min至1h后,可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咽喉干燥、恶心、呕吐、胃肠不适、全身无力、头晕、耳鸡、四肢震颤、全身痉挛、肌肉弛缓,严重者出现谵妄、惊厥,甚至瘫痪现象[4]。也可有肝脏肿大、黄疸、胆红素尿等[4]。孕妇可引起出血或流产[4]。

17.1.3 治疗

艾叶中毒的治疗要点为[4]:

1.口服中毒者应尽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可给予口服牛乳、蛋清或服用药用炭混悬液等[4]。

2.置暗室内静卧休息,避免光、声等 *** [4]。出现痉挛、惊厥,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钠等镇静、抗惊厥药物[4]。

3.出现腹痛、腹泻时,可给予阿托品1mg皮下或肌肉注射[4]。

4.保护肝脏,可给予联苯双酯、甘利欣等药物[4]。

5.对症、支持治疗[4]。

17.2 艾叶作为止血药中毒

艾叶又名艾蒿草、家艾叶、灸草等,属温经止血药[5]。为菊科植物艾的叶片。含有挥发油,包括各种生物成分,叶还含有黄酮类成分[5]。主要药理作用有抑菌,止血,镇咳,祛痰,平喘,保肝和胆,抗过敏等[5]。

17.2.1 不良反应机制

其挥发油成分对局部有 *** 作用,可使肢体末梢麻痹,胃肠道急性出血,严重时可引起癫痫伴惊厥,全身吸收后造成肝细胞代谢障碍。[5]

17.2.2 临床表现

中毒后先出现咽部干燥、恶心、呕吐等 *** 症状,继而全身无力、四肢震颤,随后局部乃至全身痉挛,多次发作后导致惊厥、瘫痪、精神症状,还可至肝功能异常、肝大、黄疸,慢性中毒者感觉过敏、神经炎、癫痫等。孕妇可致流产[5]。

17.2.3 治疗

艾叶中毒的治疗要点为[5]:

1.患者出现抽搐、惊厥时,先给予镇静药控制,缓解后方可给予洗胃、导泻,静脉补液,口服药用炭或用解毒剂处理[5]。

2.对症治疗:腹痛、腹泻明显者可皮下或肌肉注射阿托品;出现中毒性肝炎者,给予氢化可的松静滴,并口服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肝泰乐等[5]。

18 艾叶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艾叶

Aiye

ARTEMISIAE ARGYI FOLIUM

18.2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18.3 性状

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18.4 鉴别

(1)本品粉末绿褐色。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T形毛,顶端细胞长而弯曲,两臂不等长,柄2~4细胞;另一种为单列性非腺毛,3~5细胞,顶端细胞特长而扭髓,常断落。腺毛表面观鞋底形,由4、6细胞相对叠合而成,无柄。草酸钙簇晶,直径3~7μm,存在于叶肉细胞中。

(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25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正己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艾叶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aC)甲苯一丙酮(10:8: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18.5 检查 18.5.1 水分

不得过1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二法)。

18.5.2 总灰分

不得过12.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8.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3.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8.6 含量测定

照气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E)测定。

18.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甲基硅橡胶(SE30)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10%;柱温为110℃。理论板数按桉油精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

18.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桉油精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正己烷制成每1ml含0.10mg的溶液,即得。

18.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如入正己烷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正己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8.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μ1,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桉油精(C10H80)不得少于0.050%。

18.7 艾叶饮片 18.7.1 炮制 18.7.1.1 艾叶

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18.7.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18.7.1.2 醋艾炭

取净艾叶,照炒炭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喷酷,炒干。

每100kg艾叶,用醋15kg。

本品呈不规则的碎片,表面黑褐色,有细条状叶柄。具醋香气。

18.7.1.2.1 鉴别

(除显微粉末外)同药材。

18.7.2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18.7.3 功能与主治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官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18.7.4 用法与用量

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18.7.5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8.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9

可以用艾草泡脚的,据《本草纲目》记载,艾草是性温、味苦、无毒的一味药。它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用艾叶泡泡脚就不错,每天泡15~20分钟,到身上出汗为止,对缓解痛经很有效。

扩展资料

艾草(学名:Artemisia argyiH. Lév. & Vaniot),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

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参考资料:

人民网-通则不痛,艾叶泡脚治痛经最有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