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疣克疣草本抑菌液-解优克疣
草本。
竹子属于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跟禾本科的水稻,麦子,狗尾草一样,都是草本植物。
禾本科
禾本科 (Gramineae,Poaceae)单子叶植物纲鸭跖草亚纲的1科。多年生、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在竹类中,其茎为木质,呈乔木或灌木状。根系为须根系,种子根早期消失,由茎基部发出多数纤维状不定根,或从匍匐根状茎节上生出纤维状根。茎有节与节间,节间中空,称为秆。秆圆筒形,基部数节之腋芽长出分枝,称分蘖,有鞘内分蘖和鞘外分蘖,形成密丛生或疏丛生株丛。节部居间分生组织生长分化,使节间伸长。单叶至生成二列,由叶鞘、叶片和叶舌构成,有时具叶耳;叶鞘边缘开放,彼此覆盖,质地较韧,有保护节间基部柔嫩生长组织以及输导和支持作用;叶片狭长线形,或披针形,具平行叶脉,中脉显著,不具叶柄,通常不从叶鞘上脱落。在竹类中,叶具短柄,与叶鞘相连处具关节,易自叶鞘上脱落,秆箨与叶鞘有别,箨叶小而无中脉。花序顶生或侧生,多为圆锥花序,或为总状、穗状花序。小穗是禾本科的典型特征,由颖片,小花和小穗轴组成。颖片位于下方;小花着生于小穗轴上,通常两性,或单性与中性,由外稃和内稃包被着,小花多有2枚微小的鳞被,雄蕊3或1~6枚,子房1室,含1胚珠;花柱通常2,稀1或3;柱头多呈羽毛状。果实为颖果,少数为囊果,浆果或坚果,含大量胚乳,胚小,种脐点状或线形。禾本科有660属近10000种,居有花植物科中的第5位,种数在单子叶植物中仅次于兰科。在生态上,本科适应性广,分布遍及全球,从热带至寒带,从平原到高山,湖泊、沼泽、沙漠地区均有它们的踪迹,不少种类是草地、草甸和草原的建群种或优势种,个体数量之多,居高等植物之冠。中国产230余属约1500种。禾本科是种子植物中最有经济价值的大科。是人类粮食和牲畜饲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工淀粉、制糖、酿酒、造纸、编织和建筑方面的重要原料。
主要特征的演化趋势 禾本科在进化过程中,主要是沿着简化方向前进的。它的花朵小而精简,通常只有雄蕊和雌蕊,花被退化为极小的鳞被,由特化的稃片包藏着,小花连同其下颖片(即不孕苞片)共同组成小穗,每一小穗,实为一高度特化的穗状花序。
花与适应风媒传粉机制紧密连系,花无色无味,雄蕊有细长花丝,花药丁字形,花粉粒细小,圆而干燥,壁薄光滑,具单萌发孔,适合于风媒飘扬。雌蕊羽状或帚刷状,能有效地从空气中捕捉花粉粒,花粉粒落到柱头上,迅速为柱头上的乳突细胞所缠绕,有的立即萌发(如甘蔗、高粱),有的经数分钟(如玉米),有的需经几小时,甚至几天以后才萌发。玉米的小花柱头甚为特化,极细长成丝状伸出于鞘苞之外,不具羽毛,但系能接受花粉的柱头面。雌蕊子房内胚珠数目减少到1个,并特化为果皮与种皮相结合的颖果,或有果皮厚而坚硬的坚果与多汁的浆果只出现在少数竹类中。颖果通常轻而不裂,细小,这也是适应借风传播的生态习性;亦有借动物来传播的。颖果长圆状披针形,椭圆形或近圆形;颖果中最大的为栽培的谷物。胚乳占据果实的大部分,并分化为角质胚乳和粉状胚乳,外层是充满蛋白质粒的糊粉层,即角质胚乳,其他部分为主含淀粉的粉状胚乳。胚的大小随类群不同而异,在竹亚科,早熟禾超族,小麦超族和针茅超族中,胚占颖果的比例小,约为果体的1/4;黍亚科和画眉草超族的胚较大,约为果体的1/2。竹亚科、早熟禾等超族的种脐多呈长线形,黍亚科和画眉草超族的种脐为点状。珠被在简化过程中仅留下了痕迹,珠心部分也只有表皮(如黍),或由表皮变成的栓化层(如玉米)。在进化过程中,各部分有一系列减数,最明显的是雄蕊由6枚减少为3枚,有时为2枚或1枚;柱头3枚,减少为2枝或少数为1枚;鳞被由3减为2或完全退化,鳞被由较大、多脉简化为微小而无脉,其功能是能借膨胀时产生压力,使内稃与外稃张开,让雄蕊和柱头伸出,达到传粉和授粉作用。
小穗沿着两条路线演变,由于禾本科中小穗的小花发育顺序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一为有限发育方式,小穗含1成熟花在上,下部花不孕,无小穗轴延伸,脱节于颖之下,背腹压扁,是黍亚科的特征。另一为无限生长方式,小穗含多数小花,由基部第一小花先发育,自上而下,向顶成熟,有小穗轴延伸,脱节于颖之上与各小花间,两侧压扁,是竹亚科和早熟禾亚科的特征。两大类群分别沿着各自的方向路线演化。竹亚科与早熟禾亚科的小穗含花数目多,小花向顶不断生长,多者达数十枚(如画眉草下部花先熟,籽粒随落,上部花仍继续生长);小花数目由多数到少数,通常含3~5小花(早熟禾),小穗轴退化,演变成仅含1花的小穗,如剪股颖族与针茅超族。小穗各部结构相应发生变化,颖片由小到大,较外稃短(早熟禾属)至长于其小花(剪股颖属);芒顶生(羊茅属)至外稃背部和基部着生(野青茅属);芒细直(早熟禾族)至芒扭转膝曲(燕麦族)。黍亚科的小穗仅有1枚成熟花在上,限制了小穗轴的继续生长和小花数的增加,演化方向与早熟禾亚科、竹亚科减数的方向显然不同,黍亚科的进化表现在保护和传播颖果的器官特化上。位于该亚科起始阶段的黍超族其外稃在成熟时增厚变大,无芒,颖片小而质薄;发展到须芒草超族,它的成熟花内,外稃简化成微小膜质,延伸出发达的芒而利于种子传播,颖片成为主要保护器官,变厚增大,分化出种种性状,如沟、孔、毛被、疣突与糙涩等等;再进一步发展为玉蜀黍超族,其稃体退化,微小,无芒,第一颖发达,同时花序的穗轴节间增厚,成为嵌陷小穗的结构,它不仅完善地包藏籽粒,并随同籽粒逐节断落,成为传播体。上述颖果由稃片(黍超族)到颖片(须芒草超族)和花序穗轴节间(玉蜀黍超族)保护和传播的一系列发展,分别表现出从低级到高级的阶段演化,进化顺序反映出益趋完善的程度。演化阶段上的最高级代表——玉米,为雌花序高度集中,由多数花序愈合而成的圆柱状肉序,着生大量籽实,外面还围以鞘苞形成的佛焰苞所保护。
花序由假花序(小穗着生于枝秆各节,不具延续穗轴,营养枝与生殖枝未分化,如竹亚科箣竹超族),演变为具延续穗轴的真花序(见多数属种)。花序的演化趋向,为小穗的集中与轴枝的简化,小穗柄与分枝缩短,由开展圆锥花序变为紧缩的、或密聚的圆柱形圆锥花序(看麦娘)。发展到小穗柄短缩退化形成穗状花序(小麦超族)。小穗集中生于穗轴一侧形成穗状花序再作指状排列(狗牙根)或圆锥状排列(千金子)。花序主轴伸长(五节芒),至短缩(双药芒属)或退化成极短(金茅);穗轴延续(芒属)演变为随同小穗成熟而逐节断落的传播体(甘蔗);穗轴细长演变为扁平宽大(钝叶草)或穗轴膨大增厚形成镶嵌小穗的凹穴(空轴茅属);穗轴单生演变为多数花序穗轴合生(玉米)。小穗单生(黍超族)进化为孪生(须芒草超族),成对着生的小穗同形同性(甘蔗亚族)演变为异形小穗(无柄小穗两性,有柄小穗简化为单性或中性(高梁属),由异型对小穗简化到具有同型对小穗,即总状花序下部的无柄小穗也简化为不孕,与其不孕的有柄小穗形成苞片的形式(如扭黄茅、菅属),小穗由两性简化为单性,雌雄小穗着生于同一花序的不同部分(薏苡)演变为异序,如玉米雄花序顶生,雌花序腋生。花序单纯裸露,不具有附属物发展到为各种总苞所包藏的雌花序(薏苡总苞特化为硬骨质念珠状)。
胚的结构禾本科植物的胚是高度特化的,它的子叶成为有吸收营养成分功能的盾片,有保护胚芽的胚芽鞘,以及胚根鞘等。在不同的亚科和超族中,具有不同的特征,主要分为两大型,早熟禾型(F)和黍型(P),其区别为:①盾片与进入胚芽的维管束在中胚轴同一平面上(P),盾片与进入胚芽的维管束延伸到远离中胚轴而有子叶节(F);②外胚叶:由存在(F)到不存在(P);③盾片基部与胚根鞘间,有沟隙(P)或无沟隙(F);④胚芽横切面:胚叶维管束少、边缘分离者(F),胚叶具多数维管束,边缘相重叠者(P)。
幼苗随胚胎结构不同而异,在不同亚科和超族中有明显差别。如黍亚科的颖果萌发时,中胚轴伸长,生有不定根,具1种子根,幼苗顶端原套由1层细胞构成,出土后第一叶宽,近椭圆形,多脉、平展。早熟禾超族的种子根多数,中胚轴不伸长,幼苗顶端原套细胞有2~3层,第一叶线形,狭窄而直立。
叶片表皮层产生各种特化细胞,由长细胞和两种短细胞(硅细胞和栓细胞)组成,在上表皮(两叶脉之间)有纵列的大型薄壁泡状细胞,它在干燥时萎缩使叶片内卷、折叠,与减少蒸腾有关。位于叶脉间的上下表皮,有纵列的气孔(器),两个保卫细胞呈狭长哑铃形,气孔的开闭依赖于两端的膨大或缩小,其两旁各有一枚副卫细胞。叶肉细胞形成多样,有的细胞壁常向内皱褶形成多环细胞。不同的类群在不同的生态地理条件下叶片结构有很大区别,例如热湿条件下,居于较原始位置的竹亚科、原禾超族、芦竹超族以及温带中湿生性的早熟禾超族、小麦超族,其叶肉组织细胞中叶绿体均匀分布,有细胞间隙,薄壁维管束鞘不发达,不含有特化的叶绿体,属三碳植物,表皮常具单细胞微毛,硅质细胞呈椭圆形式新月形,副卫细胞近长方形。适应于热带干燥地区的画眉草超族和黍亚科成员,叶片维管束由大型的薄壁维管束鞘细胞所包围,这类细胞内含大量特化的叶绿体,并充满淀粉,外为1层或数层紧密排列呈放射状的叶肉细胞所围绕,演变成为四碳植物,表皮具双细胞微毛或多细胞微毛,硅质细胞呈哑铃形或马鞍形,副卫细胞为三角形或拱形。
生理生态 居于原始地位的原禾超族、芦竹超族和早熟禾超族的成员,在热湿和温湿生境中,为光呼吸的低光效C3植物,而适应于高温干旱环境中的黍亚科(尤其是须芒草超族)和画眉草超族的成员已演变为非光呼吸的C4植物,C4植物在进化中产生了特殊的叶片结构和酶系统,与光合作用效能有密切关系,具有高光效固碳能力,在高温、强光、干旱的条件下,光合速率是C3植物的2倍,能有效地利用水分和短期内完成生育周期的特点,其净生产率高,补偿点低,为5~10ppm,或接近于零(如玉米、高粱、甘蔗),因此C3和C4植物的日干物质生产率也有着明显不同,如C4的玉米52克/平方毫米·日,C3的水稻只有36克/平方毫米·日。
黍亚科许多种类在有0.5%灭草隆,或低氧压时仍不妨碍萌发,而早熟禾族成员则不能萌发。
核型本科细胞染色体数和结构比较复杂,各亚科和超族的染色体大小基数、组型是不同的。早熟禾超族和小麦超族的染色体大型,x=7;居于原始位置的竹亚科、早熟禾亚科中的原禾超族、芦竹超族和画眉草超族的染色体为小型,x=6,5或4(10,9),生在寒旱地带的针茅超族,染色体为小型,x=5,6,多为非整倍体。禾本科的多倍体物种繁多,尤其在高海拔和北极地区,比例在80%以上,有些属中的多倍体种达90%。
化学成分本科颖果含大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有的种类还含有生物碱、挥发油和皂苷。如大麦、燕麦、稻、黍、高粱、玉米等属中含有大麦芽碱(hordenine);芦竹、大麦和虉草属中有禾草碱(gramine);芦竹属含芦竹灵;毒麦的颖果含有一种麻痹中枢神经的毒麦碱(C4H12N2O);羊茅属和毒麦属含有呲咯类(Pyrrolidines)生物碱;黍属、高粱的叶中,含有氰苷(dhurrin或phyllantin)。多元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在禾本科中普遍分布,小麦属含小麦黄素(tricin);大麦属含大麦黄素(lutonarin);鸭茅属和梯牧草属含鸭茅黄素(dactylin);玉米含槲皮黄素(quercetin)。香茅属和香根草属含有精油,是提取香精油的原料。
地理分布 较原始的类群主要出现在热带潮湿气候下,如竹亚科分布于东南亚及美洲热带雨量充沛的地区;早熟禾亚科中原禾超族、芦竹超族的成员,生长在热带沼泽或林下。早熟禾超族的多数成员,在热带山地和温寒地带发展,其中早熟禾族、燕麦族、剪股颖族、虉草族和小麦超族等,适应于冬寒夏凉气候,常为温带草甸、草原或林下的主要种类;针茅超族适生于寒冷干旱的大陆性气候,通常为构成温带干草原或荒漠草原的优势种;画眉草超族则是在热带干旱区域发展,多为高温干燥草地或不规则降雨区的荒漠草原建群种。黍亚科成员主要分布于热带,各类群随着降水量的不同而有区别,该亚科中居于原始位置的柳叶箬族,生长于热带潮湿林荫下;黍超族在热带降水季节较长的地区很丰富,而须芒草超族则在热带亚热带季风雨条件下发展,是适应于有一定干旱季节的稀树干草原的优势种或建群种。各大类群有一定的生态地理区域,这与长期适应于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并随着气候环境不断旱化和寒冷而演化形成。
演化地位 禾本科在营养和繁殖器官上的特化,尤其是花部在系统发育上适应风媒的高度简化,一般认为它是进化中处于高级阶段的一个科。但过去常将类似禾草的莎草科或灯心草科同置于颖花目(Glumiflorae)中。实质上,它们并非来源于共同的祖先。禾本科的原始类群可能与鸭跖草目(Commlinales)的帚灯草科(Restiiona-ceae)、须叶藤科(Fagellariaceae)和刺鳞草科(Centrole-pidaceae)等南半球的热带科有亲缘。禾本科的祖先在中生代白垩纪时已出现,根据地史演变与有关化石资料推断,冈瓦纳古陆可能是本科的起源和分化中心。随着大陆漂移,海陆变迁、气候条件的改变,由原始的喜热湿类群适生于变寒、变旱的环境下,不断演化发展为现代遍布全球的式样。
分类系统 早在1814年R.布朗依据小穗的结构,将禾本科划分为早熟禾(Pooideae)与黍(Panicoideae)两大类群。G.边沁(1881)在科下设立了黍亚科和早熟禾亚科。黍亚科下划分为黍族(Paniceae)等6族2亚族;在早熟禾亚科下分竹族(Bambuseae),狐茅族(Festuceae)等8族19亚族。H.F.林克(1827)、C.S.孔特(1833)及E.G.斯托伊德尔(1855)等均在科下划分了许多族。1887年E.海克尔建立了较完整的属以上的分类系统,这一系统在早熟禾亚科之下包括了竹族、原禾族(Phareae)、狐茅族、燕麦族(Aveneae)、虎尾草族(Chlorideae)、大麦族(Hor-deae)、剪股颖族(Agrostideae)、结缕草族(Zoyszeae)、虉草族(Phalarideae)、野古草族(Arundinelleae)和稻族(Oryzeae)等;黍亚科中包括糖蜜草族(Melinideae)、黍族、须芒草族(Andropogoneae)和玉蜀黍族(Maydeae)。半个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大体采用这一系统。
1931年,N.P.艾夫多洛夫根据禾本科叶片的解剖结构和染色体特征,发现原来放置于早熟禾亚科中的画眉草群与黍亚科相近,故将它放在甘蔗亚科(Saccharife-rae)中。罗谢维茨(1937)的系统在黍亚科下包括画眉草系(Eragrostiformes)与黍系(Paniciformes)。近代的学者研究了禾本科叶片表皮结构(普拉特1932,布朗1957),胚胎形态(里德1957),淀粉粒类型(哈尔兹)以及细胞染色体、生理、生态、分布等,通过多学科的研究以及应用近代科学技术手段,获得不少材料与证据,为建立禾本科系统奠定了基础。一般称50年代以后建立的系统为新系统。新、老两类系统反映在对待亚科的划分上是不一致的,新系统在科下划分为5,6,7和9个亚科(皮尔格1954)。比较起来,两大系统各有不足之处,老系统在两亚科下包括数十个庞大的族,不易反映族间亲缘的远近及其进化关系。新系统在科下并列着多个亚科也难以显示其共祖来源和系统演化的阶层级次关系,为了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出各大类群间的演化顺序及其发展的途径,按照禾本科的进化序列,作者在亚科与族之间增立了超族一级。
各亚科、超族的特征及其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如下:
竹亚科含2超族,约70属。分布于美洲热带与亚洲东南部的湿热地区。营养器官特化,秆木质化,借根状茎繁殖,有性生殖退化,花部保留着原始的3数花性状。竹秆是建筑、土木、交通用材,也是工艺用品、编织和造纸原料。笋供食用(竹类)。含2超族:①箣竹超族含箣竹族(Bambuseae)、梨竹族(Melocanneae)、牡竹族(Dendroca-lameae)、倭竹族(Shibataeeae)等。②青篱竹超族含青篱竹族(Arundinarieae)、香竹族(Chusqueeae)等。
早熟禾亚科广布于全球各种生境中,是最大的一个亚科。草本,小穗含多花至1花,向顶发育,根据花序、小穗、颖片、外稃脉纹、颗果和叶片结构、染色体、生理、生态分布等特征,划分为6超族:①原禾超族含原禾族(稻族、菰族(Zizanieae)等。热带湿地草本。包括栽培的稻和茭白。②芦竹超族含芦竹族(Arundineae)、棕叶芦族(Thy-sanolaeneae)、假淡竹叶族(Centothece),为热带湿地或沼泽生境下的高大草本。芦竹(Arundo donex)和芦苇是造纸的好原料。淡竹叶(Lophatherum graeile)的根部膨大成纺锤形,可供药用。③早熟禾超族含早熟禾族(Poeae)、燕麦族、剪股颖族(Agrostideae)和虉草族等。分布于世界温寒地带和热带高海拔山地,是种类最多的超族,它代表着早熟禾亚科的典型特征。染色体大型,x=7。包括重要的牧草,如早熟禾族的羊茅(Festuca ovina)、鸭茅(Pactylis glomerata)、早熟禾(Poa pratensis)、雀麦(Bromus japonicus)和拂子茅属(Calamagrostis)等,许多种类是温带山地草原、草甸的主要成份。④小麦超族含短柄草族(Brachypodieae)、小麦族(Triticeteae)和野麦族(Elymeae),染色体大型,x=7。包含重要的麦类作物和温寒地带的优良牧草如鹅观草属(Roegneri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羊草(Leymus chinensis)、披碱草(Elymus sibiricus)和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等。⑤针茅超族含落芒草族(Oryzopseae)和针茅族(Stipeae)。芨芨草(Achnathe-run splendens)是西北干旱地区常年可为家畜采食的牧草。针茅属(Stipa)是适应寒冷干燥气候下的类群,不少种类是组成温带草原或高原荒漠草原的优势种,为冬春的主要牧草。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是一种对牲畜有害的毒草。⑥画眉草超族含画眉草族(Eragrosti-deae)、虎尾草族,结缕草族和三芒草族(Aristideae)。染色体小型,x=9,10(5,4),为分布于热带干旱地区的C4植物。穇子(Eleusine coracana)和台麸(Eragrestis tef)是非洲和印度的食用谷物。有价值的牧草有罗滋草(Chlorisgayana)、狗牙根(Cynodon daotylon)以及干热荒漠草原的三芒草(Aristida)等。常见的一年生杂草有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知风草(E.ferruginea)、牛筋草(Eleusineindica)等。
黍亚科分布世界热带地区。约210属,3000余种。来源于小穗仅含1成熟花在上的共同祖先,根据外稃、颖片、花序穗轴的特征与演化阶段划分3超族:①黍超族,主产热带美洲和非洲降水季节长的热湿地带。含8族,最大的黍族(Paniceae)有8亚族,107属, 1000余种。稷(Panicum miliaceum)、粟(Setaria italica)是起源于中国的谷类作物,也是优质饲草。本族含有众多有价值的牧草,珍珠粟(Pennisetum glaucum)是高产牧草,也可作谷物。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马唐(Digitariaciliaris)、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毛花雀稗(P.dila-tatum)、两耳草(P.conjugatum)、狗尾草(Setaria viri-dic)、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白草(P.flaccidum)等。②须芒草超族,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干湿季交替的季风雨区。含5族90属约1000种。不少种类是热带稀树干草原的建群成分。如黄茅(Heteropogon contorlus)、白茅(Imperatacylindricavar.major)。高大草类——南荻(Mi-scanthus hunnanensis)和芒(Miscanthus sinensis)是优质造纸原料。高粱(Sorghum bicolor)是重要的谷类作物。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的茎贮藏糖分,为世界热带地区的制糖原料。香茅属(Cymbopogon)的香茅(C.citratus)和辣薄荷草(C.jwarancusa)等茎叶中均富有精油,是提取柠檬油,辣薄荷油等香料工业的主要原料。香根草属(Vetivevia)根中含香根草油。具有不少耐旱、耐瘠的牧草资源,如须芒草属(Andropogon)、鸭嘴草属(Is-chaemum)、野古草属(Arundinella)、双花草(Dichanthiumannulatum)、蓝茎草,以及中生性的莠竹属(Microste-gium)等。③玉蜀黍超族,含3族31属。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季风雨气候区域,生长在水湿较好的环境下。3族的演化趋势为,异型对小穗中的有柄小穗存在(鞘尾草族Elio-nureae)演变为有柄小穗退化,无柄小穗发展到嵌陷于花序穗轴腔穴中(筒轴茅族Rottboellieae)。无柄小穗两性进而简化为单性(玉蜀黍族Maydeae),雌雄小穗位于同一花序的不同部分(薏苡属Coix),发展到分别形成不同的花序,如玉米,雄花序为顶生圆锥花序,雌花序为腋生肉序并外具鞘苞。属高光效C4植物,植株高大,体中糖分和蛋白质积累多,是重要的谷物(玉米、薏苡)和饲料来源,如高产的类蜀黍(Euchlaena maximcana)、优质的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空轴茅(Coelorhachis striata);薏苡(Coix lacryma-jobi)是亚洲热带原产,具多种用途,颖果食用并有强壮利湿之药效,叶作饲料,秆可造纸,坚硬总苞可作工艺品。
丝状疣激光可以去除吗?
问题一:扁平疣的初期有吗? 扁平疣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颜面、前额和手背,影响美容;也可发生在腕和膝部,大多对称,数目不定。该病容易自身接种,也可传染他人,有时和寻常疣同时存在。可以自愈,亦可复发,愈后不留瘢痕。扁平疣是由人类 *** 状瘤病毒HPV3和HPV5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好发于青少年,故又称青年扁平疣。扁平疣有一定传染性,有时由于搔抓将病毒接种在邻近皮肤,呈沿抓痕分布的线状排列。一般不痛不痒,有时微痒。病程较慢,有的可自然消退。患者要避免搔抓、磨擦将病毒接种在皮肤上,产生新的损害而加重病情。扁平疣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但是也可通过污染物,如针、刷子、毛巾等间接传染。另外,外伤也是引起传染的重要因素,平时经常可见到扁平疣沿着抓痕分布排列成条索状,这就是外伤可比价格引起传染的一个例子。可以去大药房买草本克疣霜,点擦在疣体上,让疣体脱落,一次根治。此外,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也比正常人容易传染到扁平疣。生活中扁平疣的易发人群是青少年,以及个人免疫能力较低的人,建议在生活注意好个人的卫生,多做一些运动。多摄入一些健体的维生素类。提高自己的免疫能力
问题二:什么是扁平疣? 扁平疣是由病毒引起。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面部、手背。皮疹大多突然出现,为针头至绿豆大扁来丘疹,呈皮肤色或浅褐色。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数目较多,有时沿抓痕呈线条状排列。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微痒,有时可自行消失,愈合后不留疤痕。病程慢性,可达数月或数年。 疣(wart)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其病各首见与《内经》。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潜伏期为1~3个月,能自身接扩散。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常见的有寻常疣、扁干疣、传染性软疣、等。中医学称之为疣目、鼠乳、枯筋箭、千日疮、痂疮、悔气疮,俗称“瘊子”或“坚头肉”。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理检查,邓可确诊,但应与增殖型 *** 结核、癌、鲍文样丘疹病相鉴别。 治疗措施 一内治法: 1.中药内服:治宜清热解毒,养血活血,软坚散结,方用治疣汤。若风热湿毒较重者,可加土茯苓、薏苡仁、骊齿苋、白花蛇舌草;若肝虚血燥,筋气不荣者,可加珍珠母,可加珍珠母、白芍、生牡蛎、赤小豆;若肾阴亏虚,肝血不足者,改用归芍地黄汤加川芎、牛膝。 2.西医内治法:以下方法可任选一种:①病毒录0.1g,每日3次口服;②乌洛托品0.3g~0.6g,每日3次口服;③10%水杨酸铋油2ml肌注;④1%酒石酸锑钾3~5ml,静注,每周2次;⑤干扰素2~5ml,肌注,每周1次。 二外治法:可酌情选用下述方法,但均需注意保持健康皮肤。 1.万灵丹腐蚀剂:樟丹1.5g,水杨酸25g,普鲁卡因1g,白糖1.5g,95%酒精调成糊状,帖敷疣体。 2.鸦蛋子仁捣烂贴患处,每日换药1次,一般2~3次即可治愈。或用鸦蛋子油(鸦蛋子1份,花生浸泡半月)点涂患处。 3.纯碱加生石灰等量,用2%普鲁卡因溶液调成糊状,外敷疣体。当局部有灼热感时,停止敷药。 4.复方水杨酸火棉胶(水杨酸、乳酸各30g,弹性炎棉100g),将患处用温水泡5分钟,待擦干后,直接用本品涂抹疣体,每日1次,本品为较好的角质溶解剂,为易燃物,注意保护。 5.《外科启玄》记载:“用鸡胫皮擦之自愈,一法将蕲艾在初生第一个上炙之,余皆自落而痊矣”。 三注射疗法: 1.可用2.5%碘酊0.1~0.2ml,或用18%盐水酌加2%普鲁卡因溶液,每次0.5~1ml,注射于疣体基底部,1周左右疣体即于干燥脱落。 2.干扰素0.5~1ml,疣体注射,每周1次,也可用干扰素溶液局部喷洒。 四手术疗法:可酌情选用冷冻、电灼、激光、手术切除等方法,但需注意保留健康皮肤或皮岛,以防瘢痕挛缩,避免 *** 狭窄。 病因学 中医学认为,本病系阴血不足,肝失荣养,气血不和,血枯生燥,筋气外发于肌肤,或风毒之邪侵袭,阻于经络,凝聚肌肤而成。 现代医学认为,疣为病毒性皮肤病,寻常疣、扁平疣、均由 *** 瘤病毒引起,三者都有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皮突延长等病理改变。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属痘类病毒)引起,表皮细胞内含有软化疣小体和发生变性是其特征。 临床表现 由于疣的种类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扁平疣呈米粒及芝麻大扁平隆起的损害,表面光滑,色浅褐或正常皮色。 传染性软疣初起为米粒大、半球形丘疹,中心有小白点,逐渐增至如绿豆大,境界明显,质硬,中心凹陷似脐窝,呈灰白、乳白、微红或正常皮色,表面光滑。损害数目不定,少数散在,或数个簇集,不想融合,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 寻常疣初起为米粒大小,微**角化性丘疹,中央可见一针头小红点,逐渐增至绿豆大小,圆形或多角形 *** 状隆起,境界明显,质硬,表面粗糙呈刺状......>>
问题三:扁平疣由什么引起 扁平疣痒啊特征之长得又多又痒切忌用手去挠扁平疣大多数有皮疹而皮疹发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忌些发物含有蛋白质食物当种特殊蛋白质被人体吸收便会引起过敏反应损害皮肤根据说情况 应该扁平疣有能遗传性 也有能黑色素沉淀 好方法唯正尽赘组合 要用冷冻 激光创伤小只去掉母疣别也会好好多人都试过了用多解释了先用手摸摸扁平疣还稍微凸出皮肤点点假还有点凸出恭喜样能治好而且比较简单能好连颜色都能去掉
问题四:什么是扁平疣求 您好!
问题分析:扁平疣是由于身体抵抗力降低导致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表面不光滑,呈现褐色,但是表面无毛,可以通过药物或者二氧化碳激光进行去除。
康复指导:另外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感谢您关注问病网,祝您健康!
问题五:扁平疣,有没有,上两张给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上面的这个就是扁平疣的了,满脸都是痘,扁平疣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可发病于各个年龄段。有些人并不把扁平疣放在心上,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顶多是不美观而已,但经医学研究发现感染后有一部分会导致皮肤癌和宫颈癌等,因而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治疗扁平疣,一般不建议手术切除治疗扁平疣。这是因为,手术往往切不干净,很容易复发,并且遗留瘢痕,为继续治疗带来更大难度。可以外用(舜康清疣膏)纯中药磨制而成,对皮肤也具有一定的保养效果。
问题六:脸上长扁平疣症状是什么样的 扁平疣一般为大头针大小至绿豆大小或更大的扁平丘疹,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多呈淡褐色或正常皮肤色,极少数可呈黑褐色或淡红色。这些是一般症状,建议还是上正规医院确诊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题七:扁平疣初期 不能自己乱抠。因为扁平疣是会传染的病毒性皮肤病,扁平疣是由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所以千万不要用手抓挠,这样会使其他正常的肌肤感染。扁平疣可以使用草本克疣霜点擦,几周就可结痂。1、生活中要注意不要和她人使用清洁用具2、保持心情舒畅,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3、饮食要注意忌烟酒,辛辣等 *** 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4、忌使用激光等破坏性的治疗方法。5、患部不要用手抓,会越抓越多。
问题八:图文介绍扁平疣是什么样子的 你好 我现在的症状给你的一样 也是平了看不到扁平疣了 不过医生说没有好 印子很深 要吃中药继续调理一下 之前是很突出的吃了一个月的中药完全不突出了看起来就像没有扁平疣一样 现在有的印子有点深看似雀斑 去中药那里调的 那个医生说还要再吃两三个月的中药慢慢调理才会完全好 医生的药挺好的 调理了之后之前我回经常掉头发的现在头发也没有怎么掉了睡觉睡得不大好的 现在睡眠也改善很多了 祝您早日康复
黍米(一年生草本植物)详细资料大全
丝状疣激光可以去除。
激光去丝状疣后饮食,生活习惯方面都需要注意:
注意事项一:刚刚经过激光的创面是很脆弱的,不能被坚硬的物体碰带,也不要接触水源,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发炎现象。
注意事项二:饮食方面,禁止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对于牛肉、海鲜和酱菜等食物也要尽量少吃,以清淡食物为主,多多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水果蔬菜。
注意事项三:刚开始激光创面会有红肿现象,这时候千万不能着急,这是很正常的反应,也不要着急服用消炎的药物,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适当的冷敷,很快就会消退。
注意事项四:注意防晒防紫外线,六个月之内不要去蒸桑拿、去角质,这是尤为重要的。
丝状疣是吗
黍为一年生草本。 秆直立,单生或少数丛生,高60~120厘米,有节,节上密生髭毛。 叶鞘松弛,被疣毛;叶舌长约1毫米,具长约2毫米的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1.5厘米,具柔毛或无毛,边缘常粗糙。 圆锥花序,开展或较紧密,成熟则下垂,长约30厘米,分枝具角棱,边缘具粗糙刺毛,下部 *** ,上部密生小枝与小穗;小穗卵状椭圆形,长约4~5毫米;颖纸质。
黍,是中国古代主要粮食及酿造作物,列为五谷之一。黍米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品种,而品质当属山西省北部地区的最好。当地民间百姓将黍米制成面粉,再制成炸糕,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男婚女嫁,都要用“油炸糕”来款待亲友和客人,从而成了本地最有特色的传统风味食品。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黍米 外文名 :拉丁文名semen panici miliacei;英文名broomcorn millet 别名 :稷米、粢米、穄米、糜子米 科属 :禾本科 药材基源 :为禾本植物黍的种子 采收和储藏 :秋季采收,碾去壳用。 植物形态,栽培技术,化学成分,主要价值,药用价值,保健功效,选购方法,植物文化, 植物形态 黍无毛,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2~2/3,先端尖或锥尖,具5~7脉,第二颖与小穗等长,大多为11脉;第一外稃形似第二颖;内稃薄膜质,较短小,长1.5~2毫米,先端常微凹。 颖果圆形或椭圆形,平滑而有光泽,长约3毫米,乳白、淡黄或红色。 种子白色、**或褐色,性粘或不粘。 我国华北、西北多有栽培。 一般分两种类型,以秆上有毛,偏穗,种子粘者为黍;秆上无毛,散穗,种子不粘者为稷。 本植物的根(黍根)、茎(黍茎),以及稷的种子(稷米),稷的茎(糜穰)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黍米,又称糯秫、糯粟、糜子米等,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农作物,被列为五谷之一。一般来说,黍米分两种类型,以秆上有毛、偏穗、种子黏者为黍;秆上无毛、散穗、种子不粘者为稷。有白、黄、红诸色。我国华北、西北多有栽培。当地民间百姓黍米制成面粉,再制成油炸糕,无论逢年过节,还是男婚女嫁,都要用“油炸糕”来款待亲友和客人。传统小吃“驴打滚”就是用黍米中的黄米制成的。黍米还是酿造黄酒的最好原材料。黍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高出粳米1倍,蛋白质中有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等种类。所含淀粉略低于粳米。脂肪含量高于米、麦,近似玉米,主要有棕榈酸、亚油酸、异亚油酸等。黍米中还含有粗纤维、灰分、黍素等。 小米 栽培技术 采集夏,秋采收。 化学成分 去壳黍米含灰分(ash)2.86%,精纤维(crudefiber)0.25%,粗蛋白(crude protein)15.86%,淀粉(starch)59.65%,含油5.07%,其中饱和脂肪酸生为棕榈酸(palmiticacid),二十四烷酸(carnaubic acid),十七烷酸(daturic acid),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异亚油酸(isolinoleic aced)等。蛋白质(protein)主要有:白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谷蛋白(glutelin),醇溶谷蛋白(prolamine)等种类。黍米又含黍素(miliacin),鞣质(tannin)及肌醇六磷酸(phytate)等。 主要价值 黍米颗粒大于小米,呈金**,粘度很大。据分析:每100克黍米含蛋白质9.6%、脂肪0.9%、糖16.3%、热量1515千焦耳,以及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这除食用外还可入药,在中医中药中被列为“补中益气”的具有食疗价值的食品。中医认为:黍米具有滋补肾阴、健脾活血的作用,还有治疗杖疮疼痛和小儿鹅口疮的功能。中医还指出:黍米黏性大而难以消化,切忌过量食用,尤其老弱病人和胃肠功能欠佳者更要少食,心血管病人、血脂过高者,最好不食,以防止胆固醇、血脂的升高。 除此之外,黍米是酿造黄酒的最好的原材料。 药用价值 性味甘,平。 ①《吴普本草》:甘,无毒。 ②《别录》:甘,温,无毒。 ③《饮膳正要》:甘,平,无毒。 ④《纲目》:丹黍米:甘,微寒,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太阴经。 黍米的功效益气补中。 治泻痢,烦渴,吐逆,咳嗽,胃痛,小儿鹅口疮,烫伤。 ①《吴普本草》:益气补中。 ②《别录》:丹黍米,主咳逆,霍乱,止泄,除热,止烦渴。 ③孟诜:患鳖瘕者,以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煮粥或淘取泔汁。 外用: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小儿鹅口,不能饮乳:黍米汁涂之。 (《千金方》) ②治汤火所灼未成疮者:黍米、女曲等分。 各熬令黑如炭,捣末,以鸡子白和涂之。 (《肘后方》) 保健功效 黍米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益脾和胃、安神助眠、止泻、乌发。主治咳逆、烦渴、霍乱、止泄、除热、胃痛、不思饮食、肺虚咳嗽、烫伤等。《名医别录》中记载:丹黍米,主咳逆、霍乱、止泄、除热、止烦渴。黍米在中医中药中被列为“补中益气”具有食疗价值的食品。黍米中所含的脂肪主要有棕榈酸、廿四烷酸、十七烷酸、油酸、亚油酸、异亚油酸等,均有利于生长发育。黍米中含有的粗纤维、灰分、黍素等有促进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黍米中还含有多种米、麦中所缺乏的胺基酸,对调补机体代谢十分重要。此外,黍米还有治疗小儿鹅口疮及水火烫伤的功效。 选购方法 选购黍米时,可抓一把黍米两手轻磨,手上沾有糠面的为新黍米,若无糠面且有**沾在手上的,即为掺假黍米。黍米宜储存于低温、干燥、避光处。 植物文化 陶弘景:黍,荆、郢州及江北皆种此。其苗如芦,而异于粟,粒亦大。今人又呼称粟为黍,非也。北人作黍饭,方药酿黍米酒,则皆用秫黍也。丹黍米即赤黍米也,亦出北间,江东时有种而非土所宜。2.《本草衍义》:丹黍米,黍皮赤,其米黄,惟可为糜,不堪为饭。粘著难解,然亦动风。
3.《日用本草》: 丹黍米浙人呼为红莲米;江南多白黍,间有红者,呼为赤虾米。
4.《纲目》: 黍乃稷之粘者,亦有赤。
5.《证类本草》
患者张先生舌背中部快到根部上有一层白色绒毛,有人说是丝状乳头。那白色的绒毛是分散一根根的,都是集中在背部。没有扩散到其它地方,擦不掉,摸那绒毛,感觉的到有异味,嘴里有点恶心的感觉。在网上看到类似的症状,怀疑是丝状疣,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那么,这是吗? 专家指出,丝状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致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女性。皮损表现为褐色或淡褐色,细长、柔软带蒂的赘生物,数目从数个到数百个不等,好发于眼睑、颈及腋下等部位,有传染性且影响美观。那么,?丝状疣并不是,它是一种皮肤病,这个病是可以治愈的。 ●丝状疣的治疗方法简介:(如有疑问,可点击咨询在线专家) 有疑问点击咨询在线医生 1、物理疗法或皮肤外科疗法,如冷冻、电灼、激光、x射线或手术切除等治疗。 2、2%普鲁卡因溶液或0.05-0.1%争光霉素生理盐水皮疹内注射等。 3、局部可外搽腐蚀物,如20%冰醋酸三氯醋酸、石炭酸,维甲酸溶液,或鸦胆子。 温馨提醒:以上就是有关的解答,可能文字并不能给你最贴切的答案,欢迎点击在线医生,和专家主任面对面的交流,相信能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答案。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