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洗手液资讯

黄芪草本抑菌液的功效与作用-黄芪草本抑菌液的功效

黄芪草本抑菌液的功效与作用-黄芪草本抑菌液的功效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舌头溃疡指发生于舌头、舌腹部位的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发作时疼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还会影响饮食、说话,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病因

口腔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包括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营养不良、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口腔溃疡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缺乏叶酸、维生素B12以及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血链球菌及幽门螺杆菌等细菌也与口腔溃疡关系密切。口腔溃疡通常预示着机体可能有潜在系统性疾病,口腔溃疡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女性经期、维生素B族吸收障碍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等均有关。

临床表现

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类损伤的疾病有多种,例如:

1.复发性阿弗他性口炎

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oralulcer,ROU)、复发性口疮(recurrentaphthae)或(cankersores),灼痛是其突出特征,顾冠以“阿弗他”名(希腊文aphthous为“灼痛”之意),外观为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灰白或**假膜,中央凹陷,边界清楚,周围黏膜红而微肿。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征,年龄不拘,发病年龄估计在10~20岁之间,女性较多。一年四季均能发生,能在10天左右自愈。

2.贝赫切特综合征

其口腔黏膜损害症状和发生规律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类似,除此之外,本病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且有先后出现的口腔外病损症状。眼、、皮肤病损也是其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反复性生殖部位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毛囊炎、葡萄膜炎。严重者可发生关节、小血管、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等多系统损害。

3.创伤性溃疡

与机械性刺激、化学性灼伤或者热冷刺激有密切关系,其发病部位和形态与机械刺激因子相符合。无复发史,去除刺激后溃疡很快愈合;但如果任其发展,则有癌变可能。

4.癌性溃疡

老年人多见,形态多不规则,其边缘隆起呈凹凸不平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溃疡面的基底部不平整,呈颗粒状,触之硬韧,和正常黏膜有明显的区别,疼痛不明显。恶性溃疡病程长,数月甚至一年多都不愈合或逐渐扩大,常规消炎防腐类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良性口腔溃疡患者较少出现全身症状;恶性口腔溃疡患者则相反,可出现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食欲不振、消瘦、贫血、乏力等表现。

5.单纯疱疹

好发于婴幼儿,早期以成簇的小水疱为主要表现,疱破后会融合成较大的糜烂面或不规则的溃疡。复发与诱因有明确关系,复发前常伴有咽喉痛、乏力等前驱症状,发病期间多伴有明显全身不适。

6.放射性口炎

有放射线暴露史,出现上述急、慢性口腔损害是其特征。放射性口炎黏膜损害程度较轻时出现口腔黏膜发红、水肿;糜烂、溃疡,覆盖白色假膜,易出血,触痛明显,口干,口臭等,可以合并进食困难等功能障碍和头昏、失眠、厌食、脱发等全身症状,较重时可以伴发出血、继发感染等全身损害。

7.结核性溃疡

深在,形态不规则,呈鼠噬状,基底暗红色桑套样肉芽组织增生,溃疡经久不愈,多伴有肺结核的体征和症状。

8.坏性涎腺化生

男性多见,好发于软腭、硬腭交界处,溃疡深及骨面,周围充血明显,边缘可隆起,底部有肉芽组织,病理表现为小涎腺坏,患者全身情况较好。

治疗原则

对于口腔溃疡的治疗,以消除病因、增强体质、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方法应坚持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中西医治疗相结合,生理和心理治疗相结合。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经久不愈,大而深的舌头溃疡,有可能是一种癌前病损,极易癌变,必要时做活检已明确诊断。

南通如皋的请进

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根茎长,横走,质硬,须根多数。叶为2回3出复叶,小叶9片,有长柄,小叶片薄革质,卵形至长卵圆形,长4.5~9厘米,宽3.5~7.5厘米,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锯齿先端成刺状毛,基部深心形,侧生小叶基部斜形,上面幼时有疏毛,开花后毛渐脱落,下面有长柔毛。花4~6朵成总状花序,花序轴无毛或偶有毛,花梗长约1厘米;基部有苞片,卵状披针形,膜质;花大,直径约2厘米,黄白色或乳白色;花萼8片,卵状披针形,2轮,外面4片小,不同形,内面4片较大,同形;花瓣4,近圆形,具长距;雄蕊4;雌蕊1,花柱长。蓇葖果纺锤形,成熟时2裂。花期4~5月。果期5~6月。生长于多荫蔽的树林及灌丛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江西、湖南、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

炮制*羊藿:拣净杂质,去梗,切丝,筛去碎屑。炙*羊藿:先取羊脂袖置锅内加热熔化,去渣,再加入*羊藿微炒,至羊脂油基本吸尽,取出放凉。(每*羊藿100斤,用炼成的羊脂油25斤)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更年期高血压。

应用

1. 用于肾虚阳痿、遗精、腰膝痿软、肢冷畏寒。治阳痿遗泄,可配仙茅、山萸肉、肉苁蓉等品;治腰膝痿软,可配杜仲,巴戟天、狗脊等品。

2. 用于寒湿痹痛或四肢拘挛麻木。治风湿痹痛偏于寒湿者,以及四肢麻木不仁或筋骨拘挛等,可与威灵仙、巴戟天、肉桂、当归、川芎等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3~9g。

适宜人群

1. 适宜阳痿、宫冷不孕、阳虚性高血压、更年期症人群。

2. 阴虚火旺阳强易举者禁服。

食疗作用有雄激素样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能扩张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增加冠脉流量;有镇咳、祛痰、抗缺氧、镇静、抗惊厥作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及多种肠道病毒有抑制作用。

[用途]用于肾阳虚,阳痿尿频,不孕;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拘挛,筋骨痿软,步履艰难;肾阳虚,喘咳短气。

[用法]一日6~15g。浸酒,煎汤,煎膏滋等。

[附方]

1,*羊藿酒:*羊藿100g。用白酒约500g浸泡。每次饮1小杯。

源于《普济方》。本方专以*羊藿温肾壮阳。用于肾虚阳痿,腰膝酸软。

2,黄芪羊藿汤:黄芪30g,*羊藿15g,五味子6g。煎汤饮。

本方以黄芪补肺益气,*羊藿温肾阳,五味子补肾敛肺。用于肺肾两虚,喘咳短气。

*羊藿味辛、甘,性温;归肝经;体轻气雄,可升可降;

具有壮肾阳,坚筋骨,祛风湿;

主治阳痿,遗精,精冷不育,尿频失禁,肾虚喘咳,腰膝酸软,筋骨挛急,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四肢不仁。别名箭叶*羊藿,心叶*羊藿,仙灵脾,仙灵毗,放杖草,弃杖草,三枝九叶草,锕丝草,肺经草,三叉骨,三角莲,三叉风,羊角风,牛角花,铁菱角,铁打杵,黄连祖,干鸡筋,千两金,刚前。

商品名大叶*羊藿:又名*羊藿。为植物*羊藿的全草。

小叶*羊藿:又名心叶*羊藿。为植物心叶*羊藿的全草。

箭叶*羊藿。为植物箭叶*羊藿的全草。

均以梗少叶多、色黄绿、干燥、不破碎者为佳。

处方名*羊藿,*羊火,羊藿,仙灵脾,炒*羊藿,酒*羊藿等。

处方中写*羊藿,*羊火、羊藿、仙灵脾均指生*羊藿。为原药材去杂质,切段生用入药者。

炒*羊藿为净*羊藿段用文火微炒后入药者。

酒*羊藿为净*羊藿段用黄酒淋洒拌匀,微闷,再用文火炒干入药者。祛风除湿功效增强。

香料用在烹饪上的有那几十种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应用?

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若湿阻中焦、脘闷纳呆者,与佩兰等同用;若湿温初起,可配薄荷、茵陈、黄芩等同用。?

2.?用于呕吐、泄泻等。若感受秽浊、呕吐泄泻之症,可配苏叶、半夏、厚朴、陈皮等同用;若胃寒呕吐者,可配半夏同用;如湿热者,可配黄莲、竹茹;脾胃虚弱者,可配党参、甘草;妊娠呕吐,可配砂仁同用。?

3.?用于暑湿症。其治暑湿,不论偏寒、偏热,都可应用,临床经常与佩兰配伍同用。?

4.?用于发热恶寒、恶寒发热、胸脘满闷。配伍紫苏、陈皮。?

此外,可治鼻渊,常可配猪胆汁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

[编辑本段]原植物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rugosus?(Fisch.?Et?Mey.)O.ktze.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m,有香气。茎方形,略带红色,上部微被柔毛。叶对生,心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11cm,宽1.5~6.5cm,边缘有不整齐钝锯齿,下面有短柔毛和腺点。轮伞花序组成顶生的假穗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筒状,具15条纵脉,5齿裂,有缘毛和腺点;花冠淡紫色或红色,2唇形,下唇中部裂片有波状细齿;雄蕊4,二强,伸出花冠外。小坚果顶端有毛。花期6~7月,果期10~11月。生于路边、田野。主产四川、江苏、浙江、湖南;有栽培。

采制?夏、秋季枝叶茂盛时或花初开时采割,阴干,或趁鲜切断阴干。

藿香又名土藿脊,?原产于我国。?喜温旺湿润扣阳光充足环境,?地上部分不耐寒,怕干燥和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品?种?

常用播种和分株繁殖.播种可3—4月春播,10~15天发芽.发芽较整齐.分株可在春季宿根萌芽后挖起重新栽植.?

●繁?殖?

播种苗3—4厘米高时,进行间苗.苗高6—8厘米时,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第二次间苗或补苗。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每半月施肥1次.越冬宿根5—6月出苗后,露地栽植或盆栽,6—7月继续开花.?

●栽?培?

主要有褐斑病、枯萎痛和红蜘蛛、蚜虫危害.病害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虫害用80%敌敌畏乳曲1500倍液喷杀.?

●应?用?

藿香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当密集的淡紫红色花盛开时.优美雅致.适用于花境,池畔和庭院成片栽植。十分幽雅,也可盆载观赏。

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或者烹饪材料。因其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故某些比较生僻的菜肴和民间小吃中利用其丰富口味,增加营养价值,如下饭好菜火焙鱼、汉中美食罐罐茶等。藿香还可凉拌食用,用于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

[编辑本段]化学成分

广藿香含挥发油约1.5%,油中主要成分是广藿香酮(Pogostone)和广藿香醇(Patchouli?alcohol)。其他成分有苯甲醛(Benzaldehyde)、丁香油酚(Eugenol)、桂皮醛(Cinnamic?aldehyde)等。?从广藿香中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芹黄素(Apigenin)、鼠李黄素(Rhamnetin)、商陆黄素(Ombuine)。?藿香含挥发油0.28%,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ol),占80%以上。并含茴香醚(Anethole)、茴香醛(Anisaldehyde)、d-柠檬烯(d-Limonene)、对-甲氧基桂皮醛(p-Methoxycin-?namaldehyd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3-辛酮(3-0ctanone)、3-辛醇(3-0ctanol)、对-聚伞花烯(p-Cymene)等。?从藿香中分离出刺槐黄素(Acacetin)、椴素(Tilianine)、蒙花甙(Linarin)、藿香甙(Agasta-?choside)、异藿香甙(Isoagastachoside)、藿香素(Agastachin)。此外,尚含少量鞣质、苦味质等成分。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1.?抗真菌作用?实验证明,藿香煎剂(8%~15%)在试管内对许兰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浸出液、醇浸出液、水浸出液亦能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试验表明,藿香浸出液、醇浸出液、水浸出液及煎剂对趾间毛癣菌及足跖毛癣菌的抑菌浓度分别是3%、5%、10%、15%,提示浸出液的抗菌能力比煎剂为强。?

2.?抗钩端螺旋体作用?藿香水煎剂在浓度为?15mg/ml?时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当浓度增至?31mg/ml?时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

3.?抗病毒作用?有报告指出,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有抗病毒作用。从藿香中分离出来的成分可以抑制消化道及上呼吸道病原体——鼻病毒的生长繁殖,藿香中有抗病毒作用的成分是黄酮(黄碱素成分)。以该成分为主,合成的抗病毒性更强、内服易吸收的药物用于鼻病毒感染者,效果良好。?

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藿香中的挥发油有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的作用。但藿香煎剂对胆囊无收缩作用。

[编辑本段]功能主治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

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

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

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

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

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

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编辑本段]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含漱;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编辑本段]药用禁忌

①《本草经疏》: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②《本经逢原》: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编辑本段]临床运用

1.?治疗暑泻?藿香、苍术、槟榔各1000g,厚朴600g?,黄连300g,木香500g,地锦草3000g。加清水80~100L,浸泡1小时,煎至25ml,冷却后,分装瓶内。成人每次100ml,开水冲服,轻者每日2次,重者每日3次。恶心呕吐重者,可少量多次,每次30~50ml,频频咽下,每日6~10次,或加入生姜汁数滴冲服。儿童酌减。治疗128例,显效74例,有效46例,无效8例。一般服药后1日即可见效。〔中医杂志?1983;(8):40〕?

2.?治疗中焦湿热症?藿香、陈皮、茯苓各15g,砂仁、厚朴、半夏、槟榔、黄芩各10g,柴胡12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32例,全部治愈。平均服药9剂。〔中原医刊?1990;17(3):31〕?

3.?治疗夏令皮炎?藿香、青蒿、黄柏、苦参、地骨皮各9g,水煎服。治疗60例,用药1个疗程(7天为1疗程)后,痊愈30例,显效9例,无效?12例。〔浙江中医杂志?1985;(6):374〕

4.?治疗婴幼儿腹泻?a.?藿香、苍术各6g,野麻草15g,车前子9g,厚朴、陈皮各4g,粉甘草3g,生姜3片,大枣5~7枚。水煎服。治疗112例,全部治愈。〔福建中医药?1984;(1):13〕?b.?藿香、紫苏各4g,苍术、厚朴各6g,砂仁3g,云苓9g,车前子6g。水煎服。治疗36例,痊愈25例,好转8例,无效3例。疗效优于对照组。〔河南中医?1990;(4):37〕?

5.?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藿香15~3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如发病3~4天,发炎较厉害者,可加入白茅根30g,用上药煎服。治疗病毒性传染性结膜炎患者34例,痊愈31例,无效3例。〔福建医药杂志?1976;(1):28〕

[编辑本段]方剂选用

1.?治疗霍乱吐泻: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土)。上等份,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百一选方》回生散)?

2.?治疗疟疾:高良姜、藿香各半两。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盏,温服,未定再服。(《鸡峰普济方》藿香散)?

3.?治疗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太平圣惠方》)?配伍效用:?藿香配伍白术?藿香和胃化湿止呕;白术健脾益气。二者伍用,有健脾益气、化湿和胃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而致的身倦乏力、呕吐、泄泻等症。?

藿香配伍半夏?藿香化湿醒脾、宽中快气、和胃止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二者配伍,可除脾胃寒湿而止呕吐,用于治疗寒湿内阻引起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腹泻等症。?藿香配伍佩兰?藿香芳香温煦,散表邪、化里湿、醒脾开胃、和中止呕;佩兰气香味辛性平,醒脾化湿解暑。二者相伍为用,其清热化湿解暑、和胃醒脾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夏日伤暑、湿浊中阻、胃失和降而致的倦怠、胃脘痞闷、恶心、呕吐、口中发黏等症。?

藿香配伍砂仁?藿香化浊止呕;砂仁温中行气、安胎。二药合用,有温中理气、止呕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妊娠恶阻或气滞脘闷、胃纳不佳者。

宜忌:“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本草经疏》)?毒副作用:临床上曾有服用含藿香的中药制剂引起过敏疹的报告。

[编辑本段]医家论药

“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辛能通利九窍,若岚瘴时疫用之,不使外邪内侵,有主持正气之力。凡诸气药,独此体轻性温,大能卫气,专养肺胃。但叶属阳,为发生之物,其性锐而香散,不宜多服。”(《药品化义》)?

“藿香,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清阳妙品。《别录》治风水毒肿者,祛除湿浊,自能清理水道也。去恶气者,湿漫中宫之浊气也。霍乱心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脾土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绞痛,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然性极和平,力量亦缓,止可以治霍乱轻症,而猝然大痛,吐泻并作,肢冷脉绝者,非大剂四逆不为功,断非此淡泊和平,所能独当大任。”“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亦辟秽恶,解时行疫气。……藿香气味和平,不嫌辛燥,故助脾胃而无流弊。”(《本草正义》)?

“藿香,专治脾肺二经,入乌药顺气散中,成功在肺。加黄芪四君子汤,取效在脾。故能开脾胃,进饮食,止霍乱,定呕逆,乃伤寒方之要领,为正气散之要药也。”(《药鉴》)?

“藿香,辛香微温,香甜不峻。但馨香气正能助脾醒胃以辟诸恶。故凡外来恶气内侵,而见霍乱呕吐不止者,须用此投服。俾其胸开气宽,饮食克进,故同乌药顺气散则可以利肺,同四君子汤则可以健脾以除口臭。但因热作呕,勿服。”(《本草求真》)

附注:藿香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因产地不同而有不同名称。产于江苏苏州者称苏藿香;产于浙江者称杜藿香;产于四川者称川藿香。然其大多数野生于山坡、路旁,故亦统称为野藿香。该类藿香较广藿香味淡,品质较次。?广藿香,亦称南藿香。该品种与上述藿香同科不同属,原产于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我国南方广东、台湾等地也有栽培。广藿香有浓郁的特异清香,味微苦而辛,品质最佳,化湿和中、解暑辟秽之力尤胜。

化妆品中的中药原料主要有哪些作用

1、姜黄:味道辛辣,有轻微橙味,有特殊香味,可以增加菜肴金**。

2、白扣(白豆蔻、白蔻仁):可去异味,增香辛。

3、白芷:气味苦香,味道辛凉微苦。

4、黄芪:味道甘甜,去腥。

5、草豆蔻(草寇、草蔻仁、老蔻、老扣):增加香味,去腥去膻。

6、草果(草果仁):味苦,增加辛香。

7、沉香:增加辛香。

8、陈皮:消火,祛湿,开胃,去腥。

9、花椒:去腥、增加香味和麻辣口感。

10、丹皮:有浓烈的而特殊香味,味微甜,较为辛辣。

11、当归:有甜味,可以当做花椒用。

12、党参:味苦,去腥。

13、丁香:增香、去腥等作用,香味浓,有麻舌感。

14、甘草:去腥,味甜在卤水中起回甜作用。

15、广木香:增加香味。

16、桂丁:强烈芳香,味辛甘。

17、桂皮:味辛甘,有小毒,增加香味。

18、白胡椒:温中散寒,下气,增加卤菜的辣味。

19、红豆蔻:味辛,去腥。

常用美容药物:

白术:菊科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取其根茎。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古籍《药性论》称:“主面光悦,驻颜,去黑。”另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衰老。

白茯苓:为多孔菌科,为茯苓切去外皮和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味甘淡,性平,归肺、胃、肾经。《本草品汇精要》日:“白茯苓为末,合蜜和,敷面上除面疮及产妇黑疱如雀卵。”

白及: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取其地茎。味苦甘,性平,且涩而黏滑。外用可润滑肌肤。除面上疮。《本草纲目》日:“洗面黑。”

白蔹:葡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取其根茎。味辛甘,性凉。《药性论》日:“可除面上疮疱。”有美白肌肤的作用。

白芍:芍药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酸,性微寒,养血柔肝。

白甘草:即甘草。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甘,性平。对药物、食物及体内代谢产物中毒有解毒能力。取其“补益心脾”且能“调和诸药”,兼具美白效果。

珍珠:味甘咸,性寒,入心、肝经。有润肤解毒,收敛生机之功能,对于改善皮肤的衰老状态有良效。含有多种氨基酸,制成乳剂被皮肤吸收后,可降低细胞内脂褐质含量,对皮肤起到营养、滋润的作用。

何首乌:味苦涩,性平,入肝。肾、脾经。有养血祛风,强筋益髓,黑发轻身之功能,可用于肝肾不足所致之须发早白。何首乌能促进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活性,明显扩张血管,延缓细胞的衰老进程,放对影响美容的早衰现象能起到抑制、延缓的效果。

人参:味甘微苦,微温,人肺、脾经。有大补元气,滋养化源之功能。对于因气虚而面色不华、须发不生者,有较好疗效。人参能使皮肤毛细血管充血,加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强细胞活力,增进毛囊的营养供给及毛发的抗强强度和延伸率,因此有较好的美容、生发效果。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人肝。胃、心经。有益气补血、和营止血、通脉行瘀之功能,对于因气虚扶瘀引起的面部色素沉着,有一定疗效。三七在高浓度情况下可扩张血管,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故能起到改善面容,乌亮须发的作用。

当归:味甘辛,性温。有养血补血,祛瘀生新之功能,对于因血虚所致的面色不荣有较好疗效。当归能扩张机体外周血管,对抗红细胞膜质过氧化作用,使红细胞不易被破坏。这可能就是当归能够恢复面部红润的机制之一。

银耳:味甘,性平,人肺、胃、肾经。有滋阴润肺,益气强精之功能。银耳可促进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代谢,增加皮肤细胞的活力。因此有较显着的营养皮肤的作用。

川芎;味辛性温,入肝、心包经。有理气活血,祛风止痛之功能,为“香草”的一种。川芎对微循环系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其水浸液对某些致病性皮肤真菌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力。本品还有抗维生素E缺乏的作用,而人体内维生素E的缺乏恰是容貌早衰的原因之一。川芎还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对黑斑、雀斑、老年斑能起到治疗作用。

杏仁:味苦,性温,人肺、大肠经。有止咳平喘,祛痰润肠,具有使皮肤肌肉润泽滑利之功能。杏仁含有扁桃液,类似于山洞豆中毒物,推测它可能通过干扰结统组织结构蛋白肽链的交联,从而起到延缓皮肤衰老的效果。

细辛:味苦,性温,人心、肺、肾经。有祛风散寒,温肺化饮之功能,可用于风寒外袭所致之面容无华。细辛含有挥发油和维生素A样物质有维持肌肤弹性、改善微循环和抗炎抑菌的作用。

此外,蜂蜜、花粉、黄芪、百合、桃仁等,也具有滋养和润滑皮肤,促进微血管扩张,增强皮肤细胞活力的作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