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抑菌液滴耳液的功效-黄连抑菌液用了耳朵痛
耳朵疼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比较的常见,遇到耳朵疼不必过于慌张,可以通过吃药来进行缓解,比如耳朵疼可以服用一些成药,也可以通过中药,来进行很好的调理,其实通过食疗也是非常不错的方法,这些药物都对治疗耳朵疼,具有很好地效果,也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耳朵疼一般引起的原因比较多,遇到耳朵疼的现象,患者都会比较烦恼,也会比较的慌张,对于用药也是一知半解,不知道什么药比较好,那么,耳朵疼吃什么药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吧。
1、服用成药
耳朵疼可以适当的服用一些成药,对于一些特别的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服用,起到的效果可能会更加明显,比如当我们耳朵疼可以服用一些头孢拉定胶囊、龙胆泻肝丸、黄连上清片、穿心莲内脂片等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对耳朵起到一定的消炎作用。
与此同时,还可以对体内毒素进行及时的清除,达到清热解毒功效;一般服用成药对于耳朵疼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按时服药可以缓解耳朵疼的痛苦,加上日常良好的护理,耳朵疼的现象,就会逐渐的消失不见。
2、单验方
耳朵疼可以服用一些中药,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如果在日常出现耳朵疼的现象,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抓一些中药进行服用,副作用较小,对于身体的调理比较不错,比如可以服用忍冬藤、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野菊花等药材,用水进行煎服,可以对耳朵疼的现象进行缓解,可以清除体内毒素,对于耳道具有一定的消炎解毒的功效,而且中药对于身体有着不错的调理作用,而且副作用比较小。
3、食疗方
耳朵疼可以通过食疗方式来进行,其实食疗也是不错的药方,通过食物的护理,对于耳朵疼的现象,也具有比较不错的效果,日常可以吃些冬瓜、鲜九龙吐珠叶、薏米等食物对于治疗耳朵疼具有不错的功效,此类患者不妨尝试一下。
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咽鼓吹张、擤鼻或鼻腔治疗后经咽鼓管途径侵入中耳。或鼓膜外伤、鼓膜穿刺、鼓膜置管后经外耳道鼓膜途径侵入中耳。婴幼儿基于其解剖生理特点,比成人更易经此途径引起中耳感染。婴幼儿的咽鼓管短、宽而平直,如哺乳位置不当,平卧吮奶,乳汁或呕吐物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主要症状为耳痛、耳漏和听力减退,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婴幼儿不能陈述病情,常表现为发热、哭闹不安、抓耳摇头,甚至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极为常见。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常见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较多,无芽胞厌氧的感染或混合感染亦逐渐受到重视。
方一蔓荆子散
出处《仁斋直指方》
组成蔓荆子、甘菊花、生地黄、赤芍、桑白皮、木通、麦冬、升麻、前胡、甘草、赤茯苓各等份。
功用疏散风热,解毒消肿。
主治治疗风热外袭,肺气失宣,而致耳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脓耳(化脓性中耳炎,或耳鸣,耳聋初期。
方解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桑白皮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前胡宣散风热;赤茯苓甘、淡、平行水,利湿热;生地黄、麦冬滋阴润燥,生津。
药理茯苓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菊花镇静解热,抗病原微生物;生地黄具有抑制真菌,利尿,利肝胆作用;前胡苷元有抗菌、抗真菌作用;麦冬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黑升麻提取物具有抗菌、降压、抑制心肌、减慢心率、镇静作用。
用法上为粗末。每次取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红枣2枚,煎至150毫升,饭后服,每日2次。
方二润胆汤
出处《辨证录》
组成白芍30克,当归30克,柴胡3克,炒栀子6克,玄参30克,天花粉9克,菖蒲24克。
功用疏肝利胆,泻火通窍。
主治治疗双耳忽然肿痛,内流清水,久则变为脓血,恶寒发热,耳内有如沸汤之响,或如蝉鸣者。
方解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活血;当归养血活血;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天花粉养阴生津;玄参清热滋阴,泻火解毒;菖蒲理气、活血、散风、去湿。
药理石菖蒲可以产生镇静镇痛作用;白芍有抗炎、镇痛、消肿作用;栀子解热镇静,免疫调节。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解仓饮子
出处《三因方》
组成赤芍药、白芍药各15克,当归、炙甘草、制大黄、木鳖子各30克。
功用活血清热,排脓消肿。
主治治疗邪热上壅,耳窍经脉气滞血瘀而致脓耳(化脓性中耳炎),耳内疼痛,脓出带血者。
方解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活血;当归养血活血;大黄清热泻火;木鳖子消肿散结,祛毒。
药理芍药苷具有抗炎、镇痛、消肿、通经、利尿作用、抗应激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大黄有很强的清热消炎作用;木鳖子具有止血、抗炎、止痛、抗菌、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次取12克,水煎,食后服。每日2次。
方四马勃散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马勃、薄荷、桔梗、连翘、杏仁、通草各6克。
功用疏风清热通窍。
主治治疗风热之邪上郁而致的脓耳(化脓性中耳炎)。
方解马勃性平,味辛,清肺利咽、解毒止血;薄荷清热解毒利咽;桔梗辛散苦泄性平,善于宣肺祛痰排脓;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杏仁润肺,止咳化痰;通草清热利湿。
药理马勃有止血,抗菌作用;杏仁消炎、杀菌、镇痛、止痒;通草具有较好的利尿、抗炎和解热作用;薄荷、连翘抗炎、镇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清白散
出处《证治准绳·幼科》
组成桑白皮、地骨皮各9克,甘草3克,贝母6克,煅寒水石9克,天花粉、酒芩、天门冬各4.5克。
功用清肺化痰。
主治治疗肺热痰火上壅所致的脓耳(化脓性中耳炎),耳出白脓,兼见咳嗽者。
方解桑白皮、地骨皮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寒水石清热降火,利窍,消肿;贝母清热,开郁散结;天花粉、天门冬养阴生津,消肿排脓。
药理贝母有中枢抑制,镇静镇痛作用;桑白皮抗炎利尿,镇静镇痛;天花粉、门冬抗炎。
用法上药为末。每取6克,食后用蜜水调服或白通草煎汤送下。每日2次。
方六清黄散
出处《证治准绳·幼科》
组成防风、滑石各15克,炙甘草3克,酒炒栀子9克,藿香、酒黄连各6克。
功用清肝泻火。
主治治疗小儿脓耳(化脓性中耳炎)耳中流黄脓者。
方解防风发表,祛风,胜湿,止痛;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滑石清热解毒,收湿敛疮;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藿香性味辛微温,理气、和中、辟秽、祛湿;酒黄连清热解毒燥湿;炙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藿香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防风热降温,镇痛抗炎,抗菌;栀子解热镇静,免疫调节;滑石有利尿消肿,保护黏膜的作用。
用法上药为末。白开水调6克,食后服。每日2次。
方七清心丹
出处《证治准绳·幼科》
组成炒黄连9克,飞滑石18克,甘草、飞辰砂各3克,薄荷1.8克,犀角6克。
功用清心泻火。
主治治疗化脓性中耳炎,耳出红脓兼见舌上舌疮如杨梅状者。
方解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滑石清热解毒,收湿敛疮;辰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攻毒杀虫;薄荷清热解毒利咽;犀角清热凉血。
药理黄连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辰砂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外用抑杀皮肤细菌;滑石有利尿消肿,保护黏膜的作用;薄荷抑菌,抗炎,解热。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4.5克,蜜拌,薄荷汤送下。早、晚各1服。
按语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替。
方八黄芪建中汤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4.5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芍药18克,生姜9克,胶饴30克。
功用温中补气,升清降浊。
主治治疗慢性脓耳证属气血不足者。
方解桂枝汤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温阳祛风。饴糖合桂枝,甘温相得,温中补虚。饴糖、甘草合芍药,甘苦相须,和里缓急。黄芪,补气固表,抵御外邪。全方共奏温中补气,缓急止痛,调和营卫的功效。
药理黄芪具有强心、提高免疫力、保护脏器等多种药理作用。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方九薏苡附子败酱散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薏苡仁30克,附子6克,败酱15克。
功用排脓消肿。
主治治疗慢性脓耳,或急性脓耳后期,脓稀而无臭者。
方解方中以薏苡仁利湿排脓,并辅以败酱逐瘀消肿,兼有附子温经祛湿、散寒止痛。
药理败酱有镇静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对金**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薏苡仁有解热、镇静、镇痛、增强免疫作用;附子有镇静、抗炎,抑菌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
方十黄柏滴耳液
出处《四川中医》
组成黄柏30克。
功用清热燥湿排脓。
主治治疗脓耳。
方解黄柏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疗疮。
药理黄柏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及原虫、抗炎、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
用法上药以水250毫升,馒火浓煎半小时,滤去渣,被缩至20毫升浓汁用时先以3%双氧水洗净患耳内脓液,拭干后,滴入黄柏滴耳液,每次2~3滴,每日3次。
方十一四黄液
出处《中医杂志》
组成黄连15克,黄柏、黄芩各9克,栀子6克。
功用清热燥湿排脓。
主治治疗急性脓耳和慢性脓耳。
方解黄连、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药理黄连、黄芩、黄柏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栀子有抗炎作用。
用法上药加水300毫升浸泡24~36小时,文火煎60分钟,待冷去渣,过滤两次,加2%苯甲醇,用前先洗清患耳,患耳向上,滴药液4~5滴,保持此姿态10~15分钟。1日滴3~4次。
按语四黄液滴耳、对耳拭细菌培养有金**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白喉杆菌生长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应用四黄滴耳液未发生毒副反应及不良反应,亦未发现有药液沉积中耳腔内阻碍外流现象,本法具有简,验、便优点。
方十二四黄苦参液
出处《中原医刊》
组成黄柏、黄芩、黄连、黄芪各30克,苦参40克。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治疗急、慢性脓耳。
方解黄连、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药理黄芪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提高免疫力、降糖、抗衰老、保护脏器等多种药理作用;黄连、黄芩、黄柏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
用法上药加水1500毫升煮沸,慢火煎50~60分钟,滤渣后将药液浓缩至300毫升,澄清装瓶备用,保存期1月。用3%双氧水洗净耳道,拭千后,每次滴药液2~3滴,每日3~4次。根据病情,连续滴耳1~3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