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夫净紫草膏怎么样-夫益速紫草草本抑菌液作用有哪些
绿豆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有哪些
绿豆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有哪些,绿豆是我们常见的谷类食物,一般在米粮店或者在超市都是有的卖的,绿豆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有很多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绿豆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有哪些。
绿豆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有哪些1绿豆(Phaseolusradiatus),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绿豆成熟的种子。又名青豆子、植豆、交豆、青小豆、吉豆等。从外观上分为:明绿豆、毛绿豆和统绿豆;从收割方式可分为:刈绿豆和摘绿豆;从粒型上可分为大绿豆和小绿豆;明绿豆、毛绿豆、统绿豆属小豆型,刈绿豆的范畴;大绿豆因千粒重比小绿豆千粒重高出60%左右,属摘绿豆的范畴。河北宣化的鹦哥绿豆即属摘绿豆,颗粒大、色泽鲜、光泽好、沙性大,主要用于出口。
我国栽培绿豆历史较久,6世纪贾思勰《齐民要术》已有记述,大面积推广种植最晚于宋代。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由于生长适宜,东北、华北种植多。
生物成分
据测定,100克绿豆,含蛋白质22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57、2克及微量元素钾、钠、钙、铁、锌、磷、硒。其蛋白质主要是球蛋白类,脂肪中主要含有磷脂胆碱等物质,磷脂成分中主要包括磷脂胆碱、磷脂酸乙醇胺、磷脂酸肌醇、磷脂酸甘油、磷脂酸丝氨酸、磷脂酸等。此外,绿豆中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2、E、视黄醇当量、尼克酸、硫胺素。
作用功效
1、性味归经
绿豆,性凉,味甘,无毒;归心、胃经。
2、医学经典
《开宝本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3、中医辨证
绿豆,有消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毒热,对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疖、解热药毒等症食疗促康复效果佳。
4、现代研究
绿豆除了有清心安神、治虚烦、改善失眠多梦及精神恍惚等功效外,还能有效清除血管壁中胆固醇和脂肪的堆积、防治心血管病变。绿豆含有降血压及降血脂的成分,高脂血症患者每天进食50克绿豆、血清胆固醇下降率达70%。绿豆常被用来解毒,如酒精中毒、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等。其中的多糖成分能增强血清脂蛋白酶的活性。使脂蛋白中甘油三酯水解达到降血脂疗效、从而可以防治冠心病。药理分析表明,绿豆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症,还能使已升高的血脂迅速下降。其提取液有明显的解毒保肝作用。此外,绿豆皮对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绿豆对葡萄球菌以及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能抗感染,清热解毒,据临床实验报道,绿豆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过敏作用,可治疗荨麻疹等反应性疾病。
食用注意与禁忌人群
(1)服温热药物时不宜食用。绿豆寒凉清热,食用可降低温热类中药的治疗效果,故服温热药时不宜食用。
(2)服用四环素类药物时不宜食用。服用四环素类药物时不应进食含钙多的'食物,因食物中的钙能和四环素类药物形成不溶性络合物,既影响药物灭菌作用,还会破坏食物的营养,绿豆为含钙多的食物,故不宜食用。
(3)服西咪替丁、甲硝唑、红霉素时不宜食用。服西咪替丁等时不宜食用含钙离子多的食物。绿豆含钙离子较多,服用西咪替丁时食用,能延缓或减少药物的吸收。
(4)服用铁制剂时不宜食用。食物中的磷元素能和铁制剂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复合体,降低铁剂的吸收,绿豆中含有丰富的磷元素,故服铁剂时不宜食用。
(5)煮食时不宜加碱。煮食时加碱可破坏绿豆中所含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使营养价值降低,故煮食时不宜放碱。
(6)老人、病后体虚者不宜多食。绿豆甘寒养阴清热,热病后气阴两伤,适量食用有益于康复,多食则伤阳伐气,反影响健康,其他疾病后及老人体质较差者,更不宜多食。
(7)如果只是想消暑,煮汤时将绿豆淘净,用大火煮沸,10分钟左右即可,注意不要久煮。如果是为了清热解毒,最好把豆子煮烂。这样的绿豆汤色泽浑浊,消暑效果较差,但清热解毒作用更强。
(8)绿豆忌与鲤鱼同食。
传说故事
宋真宗引种绿豆
相传,绿豆大面积推广种植,造福于民,始于宋代。宋真宗十分重视农业、听说印度的绿豆籽粒大、色泽油亮、绿色鲜艳、沙性好、口感美,于是派特使携带了五石合浦珍珠和新疆和田玉五车去印度,只从印度换得绿豆种二斗,种于皇家后苑,连续繁殖五代后赐给农家种植。从此以后,绿豆在中华大地广泛种植开来。
绿豆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有哪些2基本概述
药名:绿豆
别名:青小豆、植豆、文豆
性味:甘、寒
归经:心经、胃经
功效:清热、消暑、利水、解毒
主治:暑热烦渴、感冒发热、霍乱吐泻、痰热哮喘、头痛目赤、口舌生疮、水肿尿少、疮疡痈肿、风疹丹毒、药物及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120g;研末;或生研绞汁。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药材基源:绿豆为豆科草本植物绿豆的成熟种子。
功效作用
1、绿豆治痰喘及齁HA。《本草述》
2、绿豆治小便不通,淋沥:青小豆半升,冬麻子三合(捣碎,以水二升淘,绞取汁),陈橘皮一合(末)。上以冬麻子汁煮橘皮及豆令熟食之。(《圣惠方》)
3、绿豆治赤痢经年不愈:绿豆角蒸熟,随意食之。(《普济方》)
4、绿豆益气,除热毒风,厚肠胃;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日华子本草》
5、绿豆清火清痰,疗痈肿痘烂。《会约医镜》
6、绿豆治金石丹火药毒,并酒毒、烟毒、煤毒为病:绿豆一升,生捣末,豆腐浆二碗,调服。一时无豆腐浆,用糯米泔顿温亦可。(《本草汇言》)
7、绿豆味甘性寒,据书备极称善,有言能厚肠胃、润皮肤、和五脏及资脾胃,按此虽用参、芪、归、术,不是过也。第所言能厚、能润、能和、能资者,缘因毒邪内炽,凡脏腑经络皮肤脾胃,无一不受毒扰,服此性善解毒,故凡一切无不用此奏效。《本草求真》
8、绿豆解暑:绿豆淘净,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停冷色碧食之。如多滚则色浊,不堪食矣。(《遵生八笺》绿豆汤)
9、绿豆明目。解附子、砒石、诸石药毒。《本经逢原》
10、绿豆,消肿治痘之功虽同于赤豆,而压热解毒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外科治痈疽,有内托护心散,极言其效。并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本草纲目》
11、绿豆解乌头毒:绿豆四两,生甘草二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12、绿豆,消肿治痘之功虽同赤豆,而压热解毒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但以作凉粉,造豆酒,或偏于冷,或偏于热,能致人病,皆人所为,非豆之咎也。豆粉须以绿色黏腻者为真,外科治痈疽,有内托护心散,极言其效,丹溪朱氏,有论发挥。绿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宜连皮生研,水服。按《夷坚志》云,有人服附子酒多,头肿如斗,唇裂血流,急求绿豆、黑豆各数合,嚼食,并煎汤饮之,乃解也。《纲目》
13、绿豆解附子、巴豆毒,可用绿豆四两、生甘草二两,煎汁候冷,频频饮服。
14、绿豆治痘毒,利肿胀。《纲目》
15、绿豆清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毒热。《本草汇言》
16、绿豆,甘,寒,无毒。入心、胃经。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开宝本草》
17、绿豆治痈疽:赤小豆、绿豆、黑豆、川姜黄。上为细末,未发起,姜汁和井华水调敷;已发起,蜜水调敷。(《普济方》)
18、绿豆治小儿遍身火丹并赤游肿:绿豆、大黄。为末,薄荷蜜水调涂。(《普济方》)
19、绿豆治寒热、热中,止泄痢、卒澼,利小便胀满。(孙思邈)
20、绿豆研煮汁饮,治消渴,又去浮风,益气力,润皮肉。(孟诜)
21、绿豆治十种水气:绿豆二台半,大附子一只(去皮、脐,切作两片)。水三碗,煮熟,空心卧时食豆,次日将附子两片作四片,再以绿豆二合半,如前煮食,第三日别以绿豆、附子如前煮食,第四日如第二日法煮食,水从小便下,肿自消,未消再服。忌生冷毒物盐酒六十日。(《朱氏集验医方》)
22、绿豆,甘寒能除热下气解毒。阳明客热则发出风疹,以胃主肌肉,热极生风故也,解阳明之热,则风疹自除。胀满者,湿热侵于脾胃也,热气奔豚看,湿热客于肾经也,除湿则肿消,压热则气下,益脾胃而肾邪亦自平也。《本草经疏》
23、绿豆治消渴,小便如常:绿豆二升,净淘,用水—斗,煮烂研细,澄滤取计,早晚食前各服一小盏。(《圣济总录》绿豆汁)
24、绿豆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开宝本草》
食用方法
1、绿豆百合粥
材料:绿豆100克、干百合20克、大米10克、冰糖20克
做法:
1、把绿豆洗净去杂质,百合洗净掰瓣,大米淘洗干净,冰糖打碎;
2、把绿豆、大米放入锅内,加水500克,用旺火烧沸;
3、加入百合,文火炖1小时,加入冰糖溶解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利水消肿。
2、海带绿豆粥
材料:海带30克、绿豆30克、白糖适量、粳米100克。
做法:
1、先将海带洗净切碎,绿豆浸泡半天;
2、粳米淘洗干净,共煮为粥,将熟时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有清热解毒,降火消暑的功效。
3、薄荷绿豆汤
材料:绿豆300克、薄荷5克、白砂糖100克
做法:
1、绿豆放入清水500克煮好。
2、薄荷干用水冲洗,加水约1大碗,浸泡半小时,然后用大火煮沸冷却,过滤,再与冷却的绿豆汤混合搅匀。
功效:薄荷绿豆汤清凉祛火,解暑醒神、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利水消肿之功效。
4、绿豆蜂蜜粥
材料:绿豆60克、蜂蜜50克、大米100克。
制法:
1、将绿豆、大米去杂,洗净,备用。
2、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绿豆、大米煮粥,熟后调入蜂蜜即成。
用法:每日2次,连服15-20天。
功效:绿豆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降压明目、利尿消肿等功效。蜂蜜有清热、解毒、润燥、补中、止痛等功效。
适应症:慢性肾炎及尿毒症。
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滑泄者忌绿豆。《本草经疏》
2、绿豆忌用铁锅煮。
3、绿豆性寒凉,素体阳虚、脾胃虚寒、泄泻者慎食绿豆。
绿豆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有哪些3绿豆的功效与作用
一、清热解毒功效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用绿豆煮汤或做粥食用能够清暑益气、止渴利尿,夏天食用绿豆汤解暑效果非常好。
二、护肾的功能
食用绿豆能减少蛋白分解,保护肝肾。
三、降血脂作用
绿豆中的多糖成份能增加血清脂蛋白酶的活性,是甘油三酯水解达到降血脂的疗效,所以对于高血脂患者可以食用绿豆来调理。
四、抗过敏作用
绿豆可以抑制荨麻疹等疾病,具有抗过敏的功能。
五、抑菌功能
绿豆中的某些成分直接有抑菌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绿豆的营养价值
绿豆中含有的蛋白质22%~26%,是小麦面粉的2.3倍,小米的2.7倍,玉米面的三倍,大米的3.2倍,在绿豆蛋白质中,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的含量是禾谷类的2~5倍,其中富含氨基酸、色氨酸、赖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的完全蛋白质。因此,将绿豆和大米,小米配合食用,可使氨基酸互补。
绿豆中含有淀粉50%左右,仅次于禾谷类,其中直链淀粉占29%,支链淀粉占71%。绿豆中纤维素含量较高,一般在3%~4%,而禾谷类只有1%~2%。
绿豆中脂肪含量较低,一般在1%一下,主要是软脂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
绿豆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B1是鸡肉的17.5倍;维生素B2是禾谷类的2~4倍,且高于猪肉、牛奶、鸡肉、鱼,钙是禾谷类的4倍,鸡肉的7倍,铁是鸡肉的4倍,磷是禾谷类及猪肉、鸡肉、鱼、鸡蛋的2倍。绿豆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磷脂。
绿豆所含有的众多生物活性物质如香豆素、生物碱、植物甾醇、皂甙等。
绿豆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不可与中药一起食用
1、绿豆特有的蛋白会与中药里的一些成分发生反应,使中药的药效降低,对病情的恢复不利。
不可与西红柿一起食用
2、西红柿是也是夏天人们很喜欢的一种蔬菜,可是如果与绿豆同时使用,会使我们的元气有所损伤。
不可与狗肉一起食用
3、狗肉如果与绿豆一起食用,会造成胃胀、呕吐、中毒等现象,使用过多,可能会导致胀破肚皮,应立马送至医院急救。轻度时,2~3棵空心菜会对症状有所缓解。
不可与鲤鱼、榧子一起食用
4、绿豆与榧子一起少量的食用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食用过多,可能会致。绿豆与鲤鱼一起食用,会造成生风动疾等症状。
5、绿豆性寒凉,有四肢冰冷、腹胀、腹泻等症状的人,不宜频繁的食用绿豆。以免加重症状,或引发别的疾病。
老人、儿童及体质虚弱者不宜食用
6、这类人的肠胃消化功能比较差,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消化绿豆的蛋白,会因消化不良造成腹泻。 正服用各类药物的人不宜食用 7 绿豆有解毒的作用,其中的解毒成分会与药物中的相关成分发生反应,降低药物的效果。
结语: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绿豆的相关知识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呢?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抑菌、降血脂、保护肾脏等作用。所以常吃绿豆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以上我还介绍了绿豆的食用禁忌大家可要牢记哦。
长期喝雪菊茶的好处有哪些?
大蒜,作为一种普通的草本植物,其奇特的功效早已在很久以前被人们所发现利用。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国王为造金字塔,以免劳役奴隶染上瘟疫,要求食饭时必食生蒜数枚… …以后,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大蒜的抗菌功效,故在一战和二战时期大蒜已被人们广泛用来救治伤员。今天,美国的科学家们已把大蒜列为人民的基本健康食品之一。而在中国, 众所周知,李时珍很早就在其著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到:大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去寒湿,辟邪恶”。 目前的研究表明大蒜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它能够有效的提高人体免疫力:大蒜能杀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乙肝病毒、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伤寒、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多种致病微生物。曾有人试验:一小瓣大蒜放在口中咀嚼,可以杀口腔里的几乎全部的细菌。长期服用大蒜的人,其体内的血液本身就会具有杀菌作用。据报道,新鲜大蒜在其切割的过程中其蒜蒸汽可以杀20厘米以内的微生物。而大蒜在酸性环境中的功效将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4倍,也就是说将大蒜和醋一起使用其效果会更佳。 那么,到底是大蒜中的什么物质在起作用呢? 大蒜,为植物大蒜的鳞茎,属百合科。始载于<本草经集注>,原产于亚洲西部,有浓烈的蒜臭,味辛辣。大蒜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他们是以各种硫化合物为主,其中最主要的要属大蒜素(也被称作蒜素),蒜素是大蒜臭味的来源,也是大蒜具有抑菌功效的主要物质。 虽然,大蒜素有如此的功效,但新鲜的大蒜中并不含有大蒜素这种物质。在新鲜的大蒜中存在着一种叫做蒜氨酸的物质,蒜氨酸在大蒜被碾碎的过程中与蒜头中的蒜酶相作用,从而水解产生具有抵抗多种细菌作用的蒜素,而蒜素在我们胃的酸性环境中则能起到更有力的效果。 那么,蒜素又是怎样起作用的呢? 近年来医界研究:蒜素分子中氧原子可与细菌生殖时所必需的半胱氨酸分子“硫基”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变成非活性物质,干扰病菌正常代谢活力,从而杀病菌,故而大蒜又被称为“天然广谱杀菌素”、“地里长出的青霉素”。 另外,大蒜的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还表现在其含有的另一种物质上,这种物质被称为脂溶性挥发油,有动物试验表明,大蒜中的脂溶性挥发油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的机能,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所以,专家建议每天吃生蒜以一瓣(5克)左右为宜,熟蒜也以二至三瓣(10-15克)内为佳。且生蒜须咬碎才能使蒜素产生,才能真正起到抑菌消毒的作用。但这样就无法避免的会在口腔中留有蒜臭,而这恰是我们大多数人所不愿意接受的。所以,我们建议那些希望增强免疫力而又不愿忍受蒜臭的人们使用加工后的大蒜制品,如蒜片。且经过深加工的蒜片表面附有薄膜包衣,能够帮助和保护蒜素顺利达到胃的酸性环境中才被消化,从而起到比新鲜大蒜更有力的效果。 目前,正值秋冬时节,也正是流行性疾病繁衍最快的时候。在注意个人卫生的同时,也有不少专家建议我们在每天的膳食中加入大蒜以增强抵抗力。曾有专家建议在每次炒菜时加5-8粒蒜头,连蒜头一起食,可起到既杀菌又有助增强肺功能的作用。或者使用大蒜片可起到同样的效果。 由于大蒜本身具有浓烈的辛辣味,故建议适用者在饭后服用,若为胃肠道消化系统较为敏感的人士,在一开始可酌情减量服用。 大蒜的六大功效: (1),抑菌、杀菌、杀病毒作用 19世纪巴期德首先发现大蒜的抗菌活性。我国学者50年代开始,研究证实大蒜对多种致病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大肠矸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等)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因此,大蒜被誉为天然广谱植物抗菌药。即使现在有了青、链、氯、金霉素等各种作用强大的抗菌素。但是大蒜不产生抗药性、与黄连素或磺胺类药物无交叉感染,因此仍有其独特地临床应用价值。 大蒜的抗真菌作用更为突出和重要,几乎无任何毒副作用。新疆药品检验所研究证实:冻干蒜粉片对白色念珠菌有肯定的抑制作用,对新型隐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优于制霉菌素;对新型隐球菌感染皮肤有明显治疗作用。北京-患白血病儿童合并霉菌性肺炎。当使用其它药物均无效时,冻干蒜片不仅治愈霉菌感染,其体质和血液病都有好转。上海-老年糖尿病人脚趾霉菌感染,使用多种药物经年不愈,向新疆医保公司索要冻干蒜片口服痊愈。 陆军155医院采用大蒜素治疗白血病合并口腔炎取得良好的疗效。 大蒜制剂的抗病毒作用也十分重要。1:25大蒜稀释液能完全抑制巨细胞病毒(Ad 169毒株)生长,并且对正常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0.015mg/ml大蒜烯可杀灭疱疹单病毒。实验显示:大蒜成份抗病毒作用的顺序分别为大蒜?gt;大蒜辣素>烯丙基甲基硫代亚磺酸酯。冻干蒜粉片在肠内可完全释放出这些成分。 (2),降血脂、降胆固醇、抗凝、预防动脉硬化和脑梗塞 Bordia 1981年首先报告大蒜能防止血浆胆固醇升高和降低血脂,其降脂作用优于安妥明; Stephen等人采用计算机多元回归处理了近20年来有关大蒜的研究资料并进行评价,肯定大蒜降胆固醇的功效,下降幅度为9%(0.44-0.74mm0l/L,P<0.001),并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改善红细胞浓集现象,建议高胆固醇患者每天服用半头大蒜; 近年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证实了大蒜具有抗血小板凝聚、降血压、改善血流纤溶活性和外周微循环、显著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改善红细胞浓集现象、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扩张血管和防治脑梗塞等作用,对中老年人的这一常见病和多发病有肯定和综合的防治作用。应该成为居家或旅行必备以及长期服用的良药。 研究发现,对高胆固醇、高血脂和主动脉脂质沉积有效的成份是烷基二硫化物、蒜氨酸、和蒜辣素。 (3)保护肝脏,防治肝炎 大蒜抑制脂质过氧化酶对肝细胞膜结构的损耗而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降低因四氯化碳诱发肝损伤引起的血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大蒜阻止汞、镉等有害元素被肠壁吸收,加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从而提高肝功,用于肝炎的防治(永进胜次,大蒜的新药效,96页)。 大蒜治疗50例黄疸型传染性肝炎,4天内黄胆消失者21例,1周内消失者12例,2周内消失者9例。主要症状以1周内消失最多。治疗两天后食欲明显增加,肝肿4-38天消失。伴有腹水患者12-14天腹水消失(中药大词典85版114页;韩娜,大蒜素对肝损伤保护作用的,观察,中华医学杂志,1991;(10):571;大蒜素保护肝功能的作用,中国药理学通报,1991;(5):332)。 *防治铅中毒 单纯口服大蒜片(每片0.3g)每天3次,每次4片,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5例铅中毒和19名铅吸收者。消化道症状全部明显改善,尿铅全部降低到正常之下,尿卟啉试验85%以上转为阴性。收到良好效果(吴炳根等,大蒜的研究及应用,中级医刊,1981;(8):7)。 (4)抑制肿瘤作用 山东苍山县以种植大蒜著称,当地居民从幼童起就常年以大蒜佐餐,胃癌亡率为3.45/10万,是无食用大蒜习惯的山东栖霞县胃癌亡率40/10万的十分之一。1983年对山东12个地区,21个胃癌亡率不同的县市进行回顾性调查,对2208人进行不同时期的生活、行为、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进行定量和半定量调查,并进行多因数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的食用量在各组的比较中,其相关系数、标准回归系数均居第一位,说明大蒜在11个因素中起首要的作用; 一组学者在美国佐治亚州,夏威夷和希腊等地区的调查和研究得出的结果显示,年食用大蒜2kg以上,对胃癌有防御作用。和我国有关的研究结果相似;Kristi等对IOWA州的41837名妇女(年龄55-59岁)作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经常食用大蒜可减少50%患结肠癌的危险。 大蒜产生抑制肿瘤细胞作用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阻断或抑制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的作用,亚硝胺是胃液内的强致癌物,王美岭等通过体外模拟胃液、家兔及人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实验研究证明,大蒜提高胃炎患者泌酸功能,直接改变患者的胃内环境,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使胃内亚硝酸盐含量降低,抑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从而降低了胃癌的发生率;刘近周报告;大蒜提取液可阻断大肠杆菌、肠球菌对二乙基亚硝胺,二丁基亚硝胺合成的促进作用,并有阻断大肠杆菌还原硝酸盐为亚酸盐的作用; 2) Belman发现大蒜还能阻断其他化学品、重金属和毒素对人体的危害,并刺激人体产生抗癌干扰素。艾氏腹水癌小鼠每天口服0.6-1.2g大蒜,抑瘤率为42-59%; 3) 抑制动物移植性肿瘤细胞,湖北医科大学、欧美和日本等国的研究都证明,天然大蒜或其提取物对移植性胆癌或腹腔瘤体都有显著的抑制,切片镜检可看到细胞核分裂被抑制;给接种网状细胞肉瘤和肝瘤细胞的小鼠注射大蒜提取液,能显著延长小鼠寿命。 (5)清除自由基,提高免疫力和抗衰老功能 大蒜能促进血液循环,能较迅速解除疲劳和提高运动成绩,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新疆药物研究所证明大蒜素片能明显降低血清中的过氧化脂质含量以及提高皮肤羟脯氨酸的含量、对阳虚动物模型有壮阳作用以及能增加氢化可的松处理小鼠的溶血素水平。进一步证明本品有改善和增强体质、担高机体免役力以及延缓衰老和壮阳的功能; 观察焦炉工连续食用大蒜半年,大蒜组唾液(SA)脂质过氧化(LPO)比服用前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B提高,显示大蒜对焦炉工的生物膜和细胞免疫均有保护功能; 将大蒜和人参作比较,发现蒜氨酸和大蒜乙醇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参,本体内对肝脏抑制超氧化物岐化酶的作用也优于人参。但是在脑内的作用较人参弱。提示了大蒜有延缓衰老作用。 (6)降血糖、提高机体对葡萄糖粮的耐受量功能 Chang及Han等发现,大蒜能提高鸡肝果糖磷酸酶的活性。可改善实验鼠的糖代谢以及影响脂肪的合成;提示大蒜的降血糖,提高机体对葡萄糖耐受量的功能; Sheela等发现大蒜有抗糖尿病作用。剂量200mg/Kg时,血脂、血糖以及酸性和碱性血清磷酸酯酶、乳糖脱氢酶以及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而HMG COA还原酶和肝脏已糖磷酸激酶的活性提高; 王美玲等报告,受试者每日口服大蒜素120mg共50天。证明有提高正常人葡萄糖耐量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大蒜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作用,提高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量。 大量研究证明,大蒜素能阻断或减少致癌物亚硝胺化合物的合成,阻断其他有毒化学品、重金属和毒素的危害,阻断致癌物、毒性物质对人体的侵害;大蒜素能激活肿瘤宿主巨噬细胞,使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包围癌细胞使其解体亡或退行性变,从而增强免疫能力,刺激人体产生抗癌干扰素,并能减弱g-射线的致作用,全面提高人体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大蒜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并且能显著杀灭肝癌细胞、人鼻咽癌细胞、Yosbida癌细胞、胃癌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等癌细胞。纯天然大蒜素肠溶片长期服用可以防治各类肿瘤,如胃癌、肝癌等等,且可防治肿瘤患者因体质下降而导致的继发性细菌、真菌感染,调节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以及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高血脂血栓病的新克星--北京晚报2001年1月26日 许多学者的研究证明,大蒜素具有降脂、抗栓、防止主动脉脂质的沉积作用。血小板粘附和聚集,5-羟色胺释放和血栓烷A2(TXA2)的生成增加将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实验证明给予大蒜素制剂之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研究还显示大蒜素有扩张血管作用,其扩管作用能增进血流和减少脑水肿的危险。大蒜中的阿霍烯(ajoene)能改变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抑制纤维蛋白原的凝结及细胞核的释放反应从而减少了血小板的聚集,阻止血栓的形成。 国内学者给43例脑梗塞和动脉硬化病人每日口服大蒜素120毫克,10至14天后血小板粘附率、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下降,纤维蛋白原酶活性增高15%、凝血时间延长22%。新疆药物研究所研究证明,冻干蒜粉能明显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的流变性能和微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大蒜素对血栓、动脉硬化性疾病有肯定的疗效。因此经常服用大蒜素制剂能防治高脂血症和主动脉脂质的沉积,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蒜,有独头蒜、紫皮蒜。性温、味辛,能健胃、杀菌、散寒,适宜肺结核病人和癌症患者食用;适宜胃酸减少和胃酸缺乏的人食用;适宜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者食用;适宜职业病中的铅中毒者食用。大蒜防病治病,宜生用,不宜熟用,因大蒜素是一种挥发性油类,加热可被破坏。大蒜属一种日常的菜类和调料,由于它具有显著的广谱抗菌作用,所以对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春季的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凡阴虚火旺之人,如经常出现面红,午后低热,口干便秘,烦热等忌食大蒜;有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的人忌食。 尽管大蒜具有神奇的药效,但那浓烈辛辣的味道却让许多人难以接受。下面介绍几种巧妙吃法,供大家选择。 1.想以大蒜作为药用的人,可把0.5克大蒜磨成浆,加入鸡蛋或牛奶进食,就不会有异味。 2.吃过大蒜后喝牛奶,大蒜味道即可消除。 3.吃过大蒜后喝杯茶或咖啡,也可除去异味。 4.吃过大蒜后,口里嚼一些茶叶或荷兰芹。 5.吃大蒜时,就着苹果效果极佳。
起床口臭,喝水也没作用,怎么去口臭?
它是维吾尔族世代传承下来的一种养生、保健的天然植物。雪菊,有降压、降脂、清热解毒作用。长期饮用,有利益气,轻身,延年之功效。具有高效降血脂、软化血管、去除体内垃圾,达到人体的体液平衡,对用眼过度造成的视觉疲劳与饮酒造成的肝脏伤害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芦荟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很多的人都有口臭这个毛病,就算经常去刷牙,也没有办法根治这个问题,当口臭这个问题连我们自己都无法忍受的时候,就应该得到重视。
这并不是我们嘴里面不讲卫生所产生的后果,而是胃里面不消化,所反射出来的一种味道。现在的年轻人由于饮食的不规范,多多少少都会有胃病。
所以胃部不能完全消化食物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难闻的气味,由胃里反射到嘴里。其实关于胃病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效药,能够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只能说我们后期来调理,所以当有胃病的时候,在自己饮食习惯上应该做出一些改变,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那些辛辣有刺激性的食品尽可量的少吃。
当然每一个人的体质各不相同,还是应该到医院去,找专门的医生来看一下是否胃部产生了重大的疾病,从而来对症下药。
口臭还有一点原因,是由于口腔当中的牙结石,所积累太多所导致的。一般来说牙结石所在的地方都是我们平时刷牙刷不到的地方,比如说牙齿的内侧缝隙当中,基本上100%的人群都有,所以这也是牙臭产生的一个原因。
想要把牙结石去掉,就需要到口腔医院进行洗牙,一般价格在100元左右。洗牙之后会觉得牙齿非常的别扭,因为牙缝的缝隙,由于清除了那些多余的垃圾,会变得间隔比较大,但是几天就会适应,一般来说半年洗牙一次就好,不但可以去除垃圾,也可以让我们的牙齿变得更加美白。
艾叶泡脚对女人的身体有好处吗?那一周泡多少次对身体最佳?
1.抗细菌、真菌作用
芦荟的抗细菌作用源于Aloin的细胞素功能,这种具有相对进攻性的生化性质,使得芦荟可以直接杀细菌。
2.抗滤过原体
有文献报道,芦荟可促进被病毒感染的动物和人类的康复。这些文献中提到了猫白血病毒和艾滋病,在被病毒感染的猫的康复过程中,芦荟所起的作用是惊人的。还有一些论文报道了芦荟中碳水化合物的类似物可以刺激细胞产生抗病毒物--干扰素。
3.免疫刺激剂作用
芦荟免疫刺激剂的作用是芦荟对人体的基础作用。芦荟对机体免疫力的提高,使得芦荟在治疗一些由免疫力下降引起的疾病时具有显著的疗效。
4.消炎作用
消炎是芦荟凝胶的一个重要作用。无论是烧伤、物理性伤害、腐蚀性化学物质伤害还是紫外线、热辐射引起的发炎,芦荟凝胶都具有镇痛、消炎作用。实验表明,用芦荟凝胶做成的消炎药,其药效与现代化学合成的消炎药相当,而芦荟凝胶不含有害的成分,对人体无论任何副作用。
5.伤口愈合作用
芦荟凝胶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伤口愈合。芦荟在促进伤口和溃疡的愈合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体表任何一个部位或组织受伤,伤口愈合都是其主要问题,芦荟凝胶可参与这种愈合过程。
6.增强噬菌、解毒及清洁功能
芦荟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便是显著的"噬菌"作用。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噬菌"作用将体内的细菌、感染物和细胞亡后的残骸清除出去。一方面,免疫刺激剂具有噬菌作用,另一方面体内的解毒和清洁功能也具有噬菌作用。对于机体来说,细菌和细菌的残骸都是体内必须清除的毒物。体内被细菌感染并掉的细胞对机体也是有害的,这些亡的细胞和它体内的毒素就要通过噬菌作用清除出体内。因此,增强噬菌作用就是增强了体内解毒和清洁功能。如果一个人由于体内细胞或组织的毒素积累而得了慢,而又要坚持自然疗法,那么服用由芦荟做成的药物,就可以明显地增强机体排毒和清洁功能。据报道,芦荟对于一百多种慢都具有治疗作用。
7.免疫与抗肿瘤作用
芦荟中所含的多糖类可以提高免疫力并具有很强的抑制或破坏异常细胞生长的作用,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三、人类对芦荟的认识过程
芦荟自古以来就有"万应良药"和"急救植物"的美称。芦荟可以治疗灼伤,且可以避免伤后留下疤痕。外用芦荟的汁液,有消炎、消肿、止痛、止痒、收敛和促进皮肤再生的疗效。可治刀伤、擦伤、外伤和昆虫叮咬引起的皮肤搔痒、红肿、发疹、痔疮、龟裂、皮肤粗糙、青春痘、痱子等症,外敷芦荟都有显著疗效。
芦荟作为民间草药和美容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世纪。德国籍的古埃及学者耶比鲁斯在埃及特洛伊古城金字塔的木乃伊棺里发现的纸莎草纸,是人类发现最早有关芦荟记载的文字。此书收藏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被推定为公元前1550年的医书,它记载着芦荟的药效。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文化时期,使用芦荟更加普遍,称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迪斯把芦荟应用到了临床治疗上。
公元前4世纪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自然史》中记载了用芦荟配制的各种混合物可以治疗鸡眼和痔疮等多种疾病。
古罗马帝国的第五位皇帝尼禄大帝的御医编著的《希腊本草》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芦荟的多方面药效和制作方法,此书对芦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古希腊、古罗马帝国之后,又出现了历史上极其繁荣的阿拉伯地区的家。在中世纪阿拉伯医学史上,留有芦荟作为缓泻药的广泛记载。阿拉伯医学的最兴旺时期是公元8-11世纪,神父、传教士们传授的同时也携带芦荟同行。芦荟随着基督教的传播也传启蒙欧洲各地。12世纪芦荟被收入《德意志药典》。随后,20多个国家的药典都收录了芦荟,普遍认定了芦荟的药效。
芦荟是在公元8世纪前后传入我国的。在我国的文献中,最早出现芦荟记载的是隋末唐初甄权著《药性本草》。唐开元年间,陈芷器所著的《本草拾遗》称芦荟为纳会、象胆。唐代诗人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在其医书《传言方》里收录了用芦荟治疗顽癣的经验,对芦荟效能颇加赞赏。
宋朝的《开宝本草》、《图经本草》、《政和本草》中都对芦荟做了记载,有的是图文并存。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收集了芦荟。以后的医书记录芦荟就更多了。
从古代医书记载内容分析,宋朝以前人们认识的芦荟,只是块状的黑色树脂,味苦,误被认为是龟胆,又名为象胆。明朝之后,植物芦荟才从海上传播到中国的南方。从此在医书中才将芦荟描述为一种植物。
芦荟在西方世界的一度盛名,随着罗马帝国的衰退而衰退。若干世纪之后,随随着着西方文明的逐渐恢复,带来了一个人类光明的时代。但由于芦荟生长在低纬度地区,为了适应地处高纬度的北方新科学中心,试验所用芦荟叶子是在干燥干燥状态下进行的,当时他们不知道新鲜芦荟的重要性,也不了解其添加量和纯度对用途与效果所产生的影响,他们是在基本上误解芦荟的情况下开展的芦荟科研工作。因此,他们根本不了解他们所发现的现象,采用了错误的推理方法,给芦荟扣上一个只具有很少的已知价值和没有价值的坏名声,这对芦荟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强烈的偏见。
至16世纪,芦荟及其应用在许多媒介的促进下,又得到进一步地传播。历史常常反复,芦荟知识的传播刚开始便又夭折,它只能耐心地等待再次被发现。
20世纪3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痛苦的记忆,但大战留下创伤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新的技术,战争期间开发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在和平时代的工业中得到补充和发展。医学领域的X射线新技术的发展使辐射成为现代医学技术的基础之一,但不幸的是过度暴露的辐射会导致疼痛与烧伤,甚至损伤外形。Zee E.Caolagi博士致力于烧伤的努力使翠叶芦荟得到应用,尽管很局限却引起人们对芦荟的潜在功效的极大兴趣,并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催化剂。20世纪30年代快结束时,芦荟的前景充满了光明。
20世纪40年代由于原子武器的使用,广岛和长崎的爆炸,被烧伤的居民使用了芦荟之后,产生了没有留下疤痕的奇效,因此重新引起了芦荟作为辐射烧伤治疗的研究兴趣。由于20世纪40年代早期发表了一些误导性很强的资料,受其影响,Dleu Roul博士错误地解释了芦荟新鲜程度与治疗效果之间关系,认为不论是新鲜的还是部分分解的芦荟,在使用中都显著同样的效果。实际上,Dleu Roul博士进行试验时,所用的芦荟叶已经部分分解了。不幸的是,这使芦荟几乎再次丧失了名誉。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在南太平洋比基尼岛的氢弹爆炸,造成受害地区以外的居民与附近海域的日本渔民的放射性灼伤,翠叶芦荟得到了另一次被认识的机会。试验显示,采用翠叶芦荟治疗灼伤取得了显著效果,从而建立了翠叶芦荟凝胶的新鲜程度和有效性之间的直接联系。这一发现刺激了新的研究。美国密执安公共健康中心的科学家们发现翠叶芦荟中含有一种比其它抗菌剂有效的结核菌生长抑制剂。另一试验发现,翠叶芦荟含有75种不同的化学成分可以作为抗病毒剂和抗真菌剂。芦荟的易得性和众多肯定的研究成果,引发了美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芦荟热。
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早期是一个试图建立芦荟的医疗可用性时代,那么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就是一个建立某种一致性的时代。
20世纪60年代早期,科学家们搞清了翠叶芦荟的化学成分归一化学试验有误导作用。因为芦荟的效能似乎常常与它所含化学成分的准确量不一致,即各成分能如此出色地协调作用,而在单独存在时却显示很小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证实了芦荟凝胶暴露在空气中时通过氧化而被分解,并开始丧失其化学性能。人们终于认识到芦荟的保鲜的重要性,从而使芦荟这一古老植物又开始焕发出新的青春。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回归大自然的影响,人们回顾走过的路程,重新发现周围存在着一个美妙的世界。正是这一时期,人们趋向于使用翠叶芦荟凝胶的稳定化,以保持其有用的化学性质。人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稳定、保鲜、包装和加工芦荟,芦荟产业形成了,包括芦荟制品的工业化生产,芦荟产品--化妆品、保健品、药品的工业化生产及芦荟工业化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制定、督促、检查等等日致完善。市场的货架上又一次摆上了芦荟产品,芦荟热再一次风靡美国,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对芦荟的开发和研究。
我国从隋末唐初就对芦荟开始有所记载,从唐朝开始,随之在宋、元、明朝,芦荟应用于中医药已相当普及,芦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2年版)中有所收载:芦荟用于热结便秘,痔疮,胃肠病,口内炎,小儿疳积,惊风,外治烧伤、烫伤、湿癣具有疗效。《中国药学大辞典》有更详细记载。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也开始对芦荟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也悄然掀起了一股芦荟热。
芦荟的品种繁多,据报道,芦荟有270多个种、上百个变种和栽培种,在繁多的芦荟品种中,具有上述功能且被人们开发利用的,只有5个品种以及1个变种。
1.翠叶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er;Aloe Vera Linn)
在西方仍被称为库拉索芦荟(Curasao Aloe),现在美国是翠叶芦荟最大的种植国,因此又被称为美国库拉索芦荟。它的叶子有长方形、尖点形和锯齿形3种,它的底部是一个很大的蔷薇花底座,底座中央会长出花基,顶端一茁一丛丛**或微红色的管状花。翠叶芦荟具有植株大、叶片宽厚和多汁的特点,主要用作食品、饮料及化妆品的原料。
2.木剑芦荟(Aloe Arborescen Miller)
也称木立芦荟、木本芦荟、大芦荟,在我国又称为鹿角芦荟。其特点是其灰绿色叶子细而长、叶厚、边缘锯齿状,茎像树杆,开橙红色花,在原产地可高达6米,木剑芦荟主要用于医药和保健品。
以上两种是我公司目前的主要种植加工品种。
3.开普芦荟(Cape Aloe)
主产于南非的开普州。开普芦荟可分为好望角芦荟、多刺芦荟和青鳄芦荟(Aloe ferox Miller)。开普芦荟是大型品种,它可高达6米,叶大而坚硬,长有锋利的刺,不长侧枝,繁殖能力低。它是芦荟中少有能结籽的芦荟。其叶子里的汁液经干燥后就是药典里的"芦荟末",主要用于医药。
4.皂素芦荟(Aloe Saponaria Haw.)
茎杆短,绿叶长达50厘米左右,稍向下弯,有美丽的白色斑纹。地下茎四周生长出子株,属群生,繁殖快。叶大肉质厚、含凝胶汁多及药性缓和,被大量用于药物。
5.斑纹芦荟[Aloe L.(Haw) Berger]
又被称为华芦荟,是翠叶芦荟的一个变种,其形态与翠叶芦荟相似。肉质叶茎基部有白斑,表皮绞翠叶芦荟薄,蒽醌类化合物含量较翠叶芦荟低很多。斑纹芦荟主要用于开发食品和化妆品。
请问一下这个是什么植物
艾叶大家应该会比较熟悉了,我们会经常的用来艾叶来泡脚,大家可能知道一些艾叶泡脚的好处,但是不是特别的清楚,另外,艾叶泡脚的坏处可能就更加不了解,下面小编就来讲解下艾叶泡脚一周泡几次合适?艾叶泡脚的好处与坏处有哪些,希望可以给有需求的朋友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引和帮助。
我们知道,艾叶泡脚可以起到驱寒的效果,艾叶泡脚一般每周2到3次就可以了。特别是对于身体比较寒湿的人群,可以适量的一周泡一次,还可以在用艾叶泡脚的时候再喝上一杯用生姜红枣泡的水,不仅可以起到驱寒的功效也不至于发生泻气的可能。对于上火并不明显的朋友来说,每天只需要用温水泡脚就可以了,没必要用艾叶泡脚了,省得起到反面的效果。
另外艾叶泡脚的时间也是需要控制一下的,一般来说艾叶泡脚达到20分钟就可以了,这是由于艾叶泡脚的时候身体中的血液就会流向下肢,以至于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的可能。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们还是要注意一下泡脚时间,并让泡脚的水温控制在38-39°C即可。
上面已经介绍了关于艾叶泡脚一周泡几次合适的相关知识,下面再来看看艾叶泡脚的好处有中些吧!
首先是具有驱寒祛风的效果。这是由于艾叶属于一种温性植物,经常性地用艾叶来泡脚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身体内的血液循环,带走身体中的湿气,从而达到祛风散寒的功效。
其次,预防感冒也是艾叶泡脚的功效,这也是很多朋友们比较看中的,在我们的生活里,伤风感冒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每当出现了感冒的相关问题时都喜欢去药店购买药物来防治,但是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经常性吃药物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所以很多时候感冒并不一定需要来依靠药物的,平常坚持用艾叶泡泡脚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最后,去除脚臭。夏天的温度是非常酷热的,然而很多上班族会穿着正装上班,就会经常会穿不透气的鞋子及袜子,从而使我们的脚长期处于密闭及潮湿的环境里,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脚臭了,这时适当的用艾叶泡一泡自己的脚,可以有效的去除脚臭,还对预防脚气起到不错的效果。
像荆芥,一种药材,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也是夏季绿叶香辛蔬菜最佳的调味品,含有特殊的异香味,荆芥生调、凉拌、作汤用不仅味道鲜美,并具有防暑,增进食欲,开胃健脾,消食下气,祛风,解表,除湿,醒酒,通利血脉,益力添精之功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