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洗手液资讯

土将军抑菌液功效作用-土将军黑膏药在哪买

土将军抑菌液功效作用-土将军黑膏药在哪买

煎剂可使小鼠凝血时间显着缩短(毛细管法),应用肝素使凝血时间延长后,再用煎剂仍可使其缩短。小鼠静脉注射依文氏蓝,再于局部皮射组织胺,则于注射组织胺之局部不久出现蓝晕,如预先腹腔注射煎剂则可阻断或推迟蓝晕的发生,说明它能使毛细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蟾蜍全身血管灌流试验,表明它可使血营收缩。 主治

土大黄有清热,行瘀,杀虫,解毒。治咳血,肺痈,腮腺炎,大便秘结,痈疡肿毒,湿疹,疥癣,跌打损伤,烫伤。

① 汪连仕《采药书》:治吐血。军中箭伤,罨之;

②《纲目拾遗》: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痈肿,止血;愈疥癣,和糖醋捣擦。治肺痈;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无名肿毒,消血热;④《贵州民间方药集》:开胃健脾,补体虚力弱;

⑤《湖南药物志》:疏风祛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用法

用量:内服:煎汤,15~25克。外用:捣敷或磨汁涂。 成分 1治痨伤吐血:金不换鲜根连叶35~50克,百合15克,冰糖50克。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2治咳嗽吐血,跌打受伤吐血:金不换25~35克,和精猪肉切细,做成肉饼,隔水蒸熟食之。(《中医药实验研究》)

3治肺痈:金不换草根50克,捣汁酒煎服三次,(《百草镜》)

4治腮腺炎:鲜土大黄根、鲜天葵根各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5治皮炎,湿疹:土大黄适量,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6治癣癞:土大黄根以石灰水浸二小时,用醋磨搽。(《湖南药物志》);

7治肿毒初起:金不换草,根叶不拘,25克。捣碎,陈酒煎服。(《百草镜》)

8治脚肿烂及小儿清水疮:土大黄根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9治大便秘结:土大黄根5~25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10治汤火伤:土大黄根适量,研末。麻油调敷伤处。(《江西草药》)

11仙人掌和土大黄粉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治疗方法取仙人掌两块去刺捣烂,加入土大黄粉20g拌匀,外敷患处,面积应超过红肿边缘,外敷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疗程3天,并发睾丸炎者加服抗生素

摘录:《*辞典》功效

土大黄为蓼科植物钝叶酸模的根。钝叶酸模为多年生草本,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土大黄根及根茎呈圆锥形,全体棕红色至棕灰色,顶端有茎基残余及鳞片状、须毛状纤维;根部有分枝,表面具维纹及横长疤痕;质硬,断面**,有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入纹。气微,味稍苦。以质硬,断面色黄者为佳。

土大黄补充信息: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土大黄食疗作用:

土大黄味苦、辛、性凉;归肺、大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瘀消肿,通便杀虫。;

主治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痄腮,痈疮肿毒,咯血,吐血,衄血,瘀滞腹痛,跌打损伤,便秘,湿疹疥癣。

土大黄做法指导:

1. 治腮腺炎。鲜土大黄根、鲜天葵根各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

2. 治肺痈。金不换草根50克捣汁酒煎服,三次愈。

3. 治肿毒初起。金不换草、根、叶不拘,捣碎25克。陈酒煎服。 Rumex daiwooMakino

别名:大黄酸模、红筋大黄、金不换、散血七、土大黄、血丝大黄 Rheum officinaleBaill.

蓼科Polygonaceae大黄属

别名:大黄、药用大黄、黄良、将军、马蹄大黄、马蹄黄、绵纹、南大黄、生军、四川大黄、唐古特大黄、土大黄、香大黄、药大黄、掌叶大黄、川大黄、川军、大典、特大黄、Chinese rhubarb Rumex acetosaLinn.

蓼科Polygonaceae酸模属

别名:酸溜溜、酸模、爱日干纳、醋缸、大黄药菜、大山七、地榆、遏蓝菜、遏蓝芽、红酸、红酸模、黄根根、活血连、金不换、九牛子、溜溜酸、莫、莫菜、牛耳大黄、牛舌棵、牛舌条、牛舌头、牛舌头草、牛舌头棵、蛆儿大黄、山菠菜、山大黄、山酸溜、山羊蹄、少捞基、生大青、水黄连、水牛舌头、水乔菜、酸不溜、酸黄、酸鸡溜、酸及溜、酸吉溜、酸吉烟、酸姜、酸浆、酸姜、酸津津、酸模秧、酸母、酸木通、酸树梗、酸酸草、酸汤菜、酸株草、薞芜、田鸡脚、土大黄、小红根、小叶羊蹄、须、癣草、羊蹄根、洋铁叶、野波菜、野菠菜、栆儿红、遏兰菜、咀儿大黄、水荞菜、酸摸、酸膜、小牛舌头、小酸模、羊蹄、野甘蔗、野高粱、garden sorrel Rumex gmeliniiTurcz. ex Ledeb.

蓼科Polygonaceae酸模属

别名:毛脉酸模、土大黄、乌苏图-爱日干纳、洋铁叶、宽被毛脉酸模 Rumex patientiaLinn.

蓼科Polygonaceae酸模属

别名:巴天酸模、巴山酸模、菠菜酸模、金不换、牛大黄、牛耳大黄、牛耳酸模、牛舌头棵、牛西西、山荞麦、水大黄、土大黄、乌和日-爱日干纳、羊蹄、羊蹄叶、羊铁叶、洋铁酸模、洋铁叶、针刺酸模、巴天酸膜、巴天酸摩、巴田酸模、菠叶酸模、驴耳朵、牛耳酸膜、羊啼叶、羊铁酸模、洋铁叶酸模、patience dock

?十将军丸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川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川大黄的副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中药大黄的功效2、大黄功效主治是什么?怎样鉴别?3、大黄有什么功效?4、大黄有什么作用和功效中药大黄的功效中药大黄的功效

大黄是常用的一味中药,又名将军、川军、锦纹,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

大黄性寒、味苦,可归脾经、胃经、大肠经、肝经、心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

传统上人们多用大黄治疗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淤血闭经、跌打损伤、水火烫伤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病症。

《神农本草经》上说:

大黄“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虽然大黄以攻下泻实闻名而被称为“将军”,但其实际用途非常广泛。

在可查到的清官医案中,大黄的用量在所有药物的用量中排名第十位。

宣统皇帝溥仪6岁那年,因胃口壅滞导致恶心腹痛、手心发热。

御医便采用熟大黄等药为他治疗,很快使其痊愈。

年逾古稀的慈禧太后曾因肝胃积热而导致眼目不爽,也是在服用了酒制大黄等药后康复的。

此外,清代不少皇帝还常用大黄泡茶来防病治病。

这是因为大黄在具有泻下作用的同时,又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它虽然可使人的大便次数增加,却不会导致脱水,也不会因苦寒而影响胃肠的功能。

而且,若将大黄久煎还可降低其泻下的作用。

从现代药理研究的结果看,大黄具有收敛、止血、解痉、利胆、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降血压等作用。

根据大黄的这些作用,人们在临床上主要用其治疗以下疾病:

可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取大黄20克,花椒10克,麻油100克。

先将花椒置于麻油中加温,继投大黄,随即离火,晾凉后去渣,分两次服下。

患者服药后约3小时开始排气,进而腹痛会减轻,连续服用可使蛔虫随大便排出。

可治疗麻痹性肠梗阻:

取大黄、芒硝各10克,厚朴、枳壳各6克,冰片3克。

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调成糊状后填敷脐部,再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并可将热水袋敷在其上。

每日换药一次。

可治疗小儿中毒性肠麻痹:

将生大黄放入50-100毫升的开水中浸泡,用晾至约37摄氏度的浸液给患儿灌肠(保留10~20分钟),每日灌2-3次。

每次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决定大黄的用量:1岁以内的`患儿用5-10克;1”3岁的患儿用10~15克;3-6岁的患儿用15-20克;6-12岁的患儿用20-30克。

可治疗肠痈:

取大黄、芒硝各30克,大蒜20克,鲜败酱草50克,鲜紫花地丁40克。

将上药共捣烂如泥,外敷于麦氏点(阑尾处),每日换药一次。

可治疗肠胀气:

将大黄50克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外敷于双侧涌泉穴上,每次敷2小时,必要时可每日敷2-3次。

患者一般敷药一小时后即可出现肠蠕动和排气现象。

可治疗痈肿疔疮:

取大黄末15克(局部有脓液者可加皂角刺末10克),用鸡蛋清调匀后外敷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可治疗烫伤:

取生大黄末30克,将鸡蛋黄炼油后与大黄末混匀,外敷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可治疗脉管炎:

取大黄、芒硝各60克,乳香、没药各30克,露蜂房、透骨草各20克,紫花地丁30克。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猪油将其调匀后外敷于患处,早晚各敷一次。

可治疗烧伤:

将大黄浸于95%的酒精中(按1:4的比例),半个月后滤取浸液,并装入无菌的喷雾器内,每日朝烧伤创面喷射4~5次。

目前,日本学者已从大黄中分离出120多种成分。

澳大利亚人已经开始用大黄加三七片治疗肥胖症;比利时人则在咖啡中添加大黄以达到减肥的目的;德国、瑞士等还把大黄作为糖果、饼干的辅料。

国际性的大黄专题研讨会已举行过两次。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对大黄研究和开发的不断深入,大黄这味著名的“将军”必将更显神通。

大黄功效主治是什么?怎样鉴别?大黄

又名:将军、川军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淤等多种功效,是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并以其攻下泻实之力而闻名,自古皆称其为“将军”。

《神农本草经》记载,大黄“主下淤血,治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大黄还具有利胆、抗菌降脂、降低尿素氮等作用。

大黄小档案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

大黄属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均可作为中药材使用。

一般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风干、烘干或晒干。

现代研究发现,大黄中主要含有番泻苷、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鞣质、钾、钙、镁等成分。

功效主治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淤。

主治1.用于大便煤结,热结便秘等属实证者。

2.用于火热上炎引起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

3.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咯血等症。

4.用于淤血凝滞引起的产后腹痛,月经不通,跌打损伤等症。

5.外敷用于热毒疮疖及烧烫伤。

类似药物比较

正品大黄,根呈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状,外皮棕褐色,除去外皮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木部发达,具放射纹理,根茎横切面髓部较宽,可见星点,排列呈环状或散状,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砾感。

伪品大黄,根呈圆柱形或纵剖成不规则条块状,外皮棕褐色,多已刮除,表面黄棕色,横断面橙红色至黄棕色,根木部宽广,射线细密,红棕色,根茎横切面无星点,气不清香而浊,味先涩后苦。

注意事项

1.大黄入煎剂应后下,或用沸水泡服,否则会减弱药效。

2.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出现**。

3.女性胎前产后、怀孕期、月经期、哺乳期忌用。

4.脾胃虚弱、气血虚弱、无积滞或无淤血者忌用。

5.阴疽或痈肿溃后脓清、正气不足者慎用。

大黄有什么功效?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MaximexBalf)、药用大黄(R.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又称生军、将军、川军。

性味苦、寒。

有泻实热、下积滞、化瘀、解毒功效。

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湿热黄疸、急性阑尾炎、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症。

主产青海、甘肃、四川、陕西等省。

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与上种相似。

茎无毛或有毛。

根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直径40~70厘米,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再作羽状浅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柄亦较短。

圆锥花序大形,幼时多呈浓紫色,亦有绿白色者,分枝紧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较长花梗;花被6,2轮;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

瘦果三角形,有翅,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

花期6~7月。

果期7~9月。

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

分布青海、甘肃、四川。

西藏等地。

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

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

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

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

瘦果三角形,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6~9毫米,顶端下凹,红色。

花果期6~7月。

多生长于排水良好的山地。

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以上植物的茎或嫩苗统称为大黄茎,亦供药用。

形态特征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肥大,木质化,不分叉,呈萝卜形,有的具数个分叉,呈牛头形。

茎直立,不分枝,高90-120厘米,中空,有纵沟和短柔毛。

根生叶大,近圆形,掌状深裂。

花序圆锥形,分枝紧密,小枝向上挺直,数枚簇生于各节。

花小,数朵簇生,绿白色或浓紫色。

瘦果红色,三角形,长圆,具3个棱翅,顶部圆形或微凹,基部心形。

生长习性

性喜冷凉气候,耐寒,忌高温。

野生于我国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区;家栽在1400米以上的地区。

气候条件:冬季最低气温要在-10℃以上,夏季气温不超过30℃,无霜期50-180天,年降雨量为55-1000毫米。

对土壤要求较严,一般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上或砂壤上最好。

在黏重酸性的土壤栽种,造成根茎生长不良,影响产量。

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块,不宜种植。

大黄忌连作,需经4-5年后再种,宜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或以党参、黄连为前作。

大黄种子容易萌发,在15-25℃的温度条件下,发芽率可达85%以上,种子寿命为l-2年。

大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大黄是一种深根性植物,主根可深入土层30-45厘米,选地以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山坡地为好,前茬作物玉米、马铃薯等收获后,结合深耕施足基肥,每亩施厩肥4000-5000千克,在贫瘠的土壤上,还可增加施肥量。

2.繁殖方法

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用芽繁殖。

种子繁殖又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

(1)直播在初秋或早春进行。

直播按行株距70厘米X60厘米穴播,穴深3厘米左右,每穴播种5-6粒,覆土2厘米左右。

每亩用种量2-2.5千克。

(2)育苗移栽为了节约种子和提高土地利用率,或在春季干旱,不宜直播栽培的地区,常采用播种育苗,移栽大田。

方法是在整好地作宽1.2米、长21米的高畦,四边开好排水沟。

横向在畦上开沟条播,行距12厘米,深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2-3厘米,再覆一层草。

发芽出土后揭去覆草。

注意拔草,5-6月施一些稀人粪尿追肥。

过冬时10月下旬在大黄苗行上培土3-5厘米,以防幼苗受损,第二年移栽。

育苗第二年的4月中旬(谷雨)或8月下旬(处暑)移栽。

将苗挖出后把幼苗侧根剪去,在整好的土地上,及时栽植,株行距各60厘米,挖穴15-30厘米深,每穴1株,覆土,埋住芦头,压实土壤,使根与土紧密结合。

移栽时可采取“曲根定植”,即定植时将种苗根尖端向上弯曲呈L形,可大大降低植株的抽薹率。

(3)子芽繁殖在收获大黄时,将母株根茎上萌生健壮而较大的子芽摘下种植。

过小的子芽可栽于苗床里,第二年秋天再行定植。

为防止伤口处腐烂,栽种时可在伤口涂上草木灰。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大黄第一年幼苗小,杂草易生,结合松土要勤除草,在行间种植大豆、玉米,抑制杂草生长。

第二至三年,在5月上旬、7月中旬除草松土,并在根部多培土。

(2)施肥大黄为喜肥植物,除施基肥外,每年还需进行追肥2-3次。

第一年6月亩追饼肥50千克,过磷酸钙10-20千克。

第二年追肥2次,分别于5月、6月在行间开沟施入人粪尿,或过磷酸钙20-30千克,氯化钾10-20千克,施后覆土,浇水。

(3)打薹大黄栽种后,第二年开始抽薹开花,除留种地外,其余植株的花薹摘掉,打薹应在晴天进行。

4.病虫害防

治病害主要为根腐病,多在8—9月雨季发生,或在高温多湿时发生,常在大黄收获的当年,或前一年发生。

根部顶端开始变黑腐烂,叶片同时变黄,以至枯。

防治方法是注意排除积水,及时松土。

打薹后,用土理好打薹的伤口,或用生石灰水消毒。

发病后及早拔除病株,秋季收集枯枝叶烧毁,减少病菌来源。

虫害有蚜虫,6-7月为害严重,可用乐果乳剂2000倍喷洒。

鼠害可诱杀或人工扑杀。

5.采收与加工

大黄栽种2-3年后,在9-10月地上部枯萎时收获。

收时,先剪去地上部分,将根茎与根全部挖出,仔细将土抖掉,过大的根茎可切成几块,中、小形的切成片,风干、晒干或烘干。

干后装于木箱或撞药设备内冲撞,撞去粗皮,露出**即可。

每亩可收干货400千克左右。

大黄有什么作用和功效别名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峻、蜀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香大黄、马蹄黄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忌用。

大黄的基本介绍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

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

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

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是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很突出的。

1.大黄具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够调节免疫、抗炎、解热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降血脂、止血作用、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胆、保肝、泻下作用。

2.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

3.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

4.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5.生大黄能够够泻热通肠,逐瘀通经,凉血解毒。

用于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湿热黄疸,血热吐衄,实热便秘,积滞腹痛,肠痈腹痛,泻痢不爽,目赤,咽肿,痈肿疔疮,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2.切制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

大小个分开,略浸,捞出,淋润至透,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

加水稍浸泡、润透,切成1.5—5毫米厚的片,晒干或晾干。

取大用低温烘脆,磨成细粉,过筛即可。

服用方法

内服:煎汤,3-12g;泻下通便,宜后下,不可久煎;或用开水泡渍后取汁饮;研末,0.5-2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涂。

煎液亦可作灌肠用。

关于川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和川大黄的副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调节细胞生长的重要物质?

十将军丸--《丹溪心法附余》卷六

处方三棱30克(去毛、土,炮),莪术(生)、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30克,草果(去壳)60克,川常山60克 ,砂仁、槟榔、乌梅、半夏(汤泡七次)各30克。

制法上药先将常山、草果二味锉碎,用酒、醋各250毫升浸一夜,后人余药同浸至晚,煮干,取出晒干或焙乾,为末,酒、醋各半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疟疾日久不众,邪气伏藏胁腹,绪为疟母。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白汤送下。日服三次。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鱼腥、咸、酸、油腻及诸毒物。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六

走马箭的功效与作用,草药走马箭

生长因子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

一、生长因子的由来

我们知道,人体的生长发育依靠的是生长素,但科学家研究结果证明:人的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素在体内只能存在2分钟左右,经过血液,到达肝脏后迅速转化为生长因子。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只能检测到血液中的生长因子,而检测不到生长素。同时证明:生长因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人体表现出各种衰老症状。

二、生长因子对人体的作用

1、对骨骼系统的作用:促进生成大量的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治疗骨质酥松、股骨头坏、关节炎、风湿病和因钙缺乏导致的疾病。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加强胃肠功能,促进消化酶的分解,增进食欲,治疗慢性胃炎。

3、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加强骨髓造血功能,促进干细胞生成,进而生成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加强左心室厚度,增强心肌弹性力,高效治疗心脏病。有效清除血液中低密度蛋白,防止在血管壁沉积,治疗血栓。

生长因子是人体自身细胞产生的。

人体内各种各样的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细胞的生长、修复并补充营养。当人体组织由于受伤、疾病或衰老的原因而遭受损害时,人类生长素即刺激生长因子产生,这些生长因子即像消防队一样赶去“救火”。杜帮博士说,如果比喻“人类生长素是将军,生长因子就是基层的士兵,在组织内本土进行战斗”。

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强力细胞因子,对促进成纤维细胞的代谢和胶原蛋白的形成发挥着重要功能。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皮肤组织的生长繁殖,它通过与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结合,调控皮肤上皮,内皮和基质细胞的分裂、繁殖和生长分化,促进细胞代谢,增强氧化作用;能促进与皮肤损伤有关细胞的迅速生长繁殖,并调节细胞间基质的合成、分泌及分解;能促进角质层细胞的再生,加速皮肤角质层和基质层的修复,促进人体皮肤细胞的生长;能增强皮肤细胞的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代谢,具有延缓皮肤细胞衰老、促进表皮细胞的修复和生长作用,使皮肤光滑丰润。

细胞生长因子其PH值为5.8,与人体皮肤的酸碱度一致,能有效保持皮肤的微酸性环境,防止细菌生成。与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h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相比,后者长期使用会造成皮肤发黄,并且修复深度有限。

细胞生长因子功能强大,具有深层修复作用,再现代临床医学及外科手术和美容手术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产品功效

1、 美容整形手术后(纹眉、漂唇、隆鼻、洗眉、割眼线)的新鲜创面修复。

2、 烧伤、刮伤、烫伤、摔伤等新鲜创面的快速修复。

3、 红血丝、祛斑和换肤后受损皮肤的修复。

4、 受日光照射和滥用低值化妆品及环境污染引起的皮肤发红、褪皮、变薄、敏感等皮肤症状。

5、 皮肤早衰、萎黄、皱纹、松弛等现象。

6、 皮肤粗糙,气候变化使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等。

7、 皮肤灰黄、晦暗无光等。

8、 光子嫩肤后受损皮肤的快速完美修复。

9、 祛痘、祛粉刺、祛黑头、酒糟鼻、嫩滑肌肤。

10、 任何肤质的日常护理、保湿、化妆品的完美替代品。

使用方法

★将稀释因子(2ml)注射入冻干粉,按疗程指示使用。

★修复原液直接适量涂于患处或面部,按疗程指示使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走马箭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草药走马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陆英的用法与功效?2、八棱麻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八棱麻对关节痛有用吗?3、乌榄根炖汤要去皮吗4、长期食用七叶根有害吗5、请问有人认识一种潮汕草药:走马风6、接骨草,见过吗?有加速骨折愈合、消肿作用陆英的用法与功效?别称走马风、蒴藿、走马箭、接骨木、大臭草、七叶金、八棱麻。

形态特征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高1~2米。

根圆柱形,黄白色,有多数须根。

茎有细棱,无毛,髓部白色,茎节和叶柄常带紫色。

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片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钝圆,两侧不对称,边缘有细锯齿,嫩时叶面有疏毛,老叶无毛,侧生小叶片边缘中部以下和基部有1~2对腺齿;托叶叶状或有时退化为腺体;小叶无托叶。

四~五月开花,花小,白色,排成伞房花序生于枝顶,有杯形不孕性花;萼筒杯状;花冠5裂;雄蕊5枚。

八~九月结果,果实近球形,成熟时红色,直径约4毫米。

茎叶及根全年可采收,鲜用或晒干用。

生长环境我国大部地区除东北、新疆外有分布。

多生于山沟、路旁、村边湿润处、山坡林下或草丛中。

性味功效味辛,性温。

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利尿消肿。

验方精选第一方:陆英根15克,过江龙(樯藤茎)30克,穿破石10克,美丽胡枝子根15克,对叶榕根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风湿关节炎。

第二方:鲜陆英茎叶120克。

用法:水煎,待凉,洗患处。

主治:漆疮。

第三方:陆英茎叶30克,牛尾菜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腰痛。

第四方:鲜陆英根、嫩叶适量,盐少许。

用法:捣烂,外敷伤外,每日换药1次。

主治:扭挫伤肿痛。

第五方:陆英根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

第六方:陆英30克,制香附30克,益母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血滞经闭。

第七方:陆英茎叶2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肾炎水肿。

第八方:陆英茎、叶一斤。

用法:煎水洗患处。

主治:风疹、皮肤瘙痒。

第九方:陆英茎叶30克,臭茉莉30克。

用法:煲鸡肉适量或鸡蛋1~2只服。

主治:鹤膝风。

八棱麻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八棱麻对关节痛有用吗?八棱麻(又名接骨草、走马箭、陆英)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2米。

茎有棱角(约八条棱)易折断,内有髓心,茎块横生地下。

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叶揉之有臭气。

花小,白色,酱果球形,熟时红色。

6~8月开花,花朵不孕。

9~10月果熟。

喜生于村边、林下灌木丛中,亦有栽培。

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八棱麻的功效与作用

八棱麻能治手指关节痛吗

八棱麻确实有祛风活血,散瘀止痛功效,单一药物很难达到疗效,配伍可以的,手指关节痛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外伤后遗症导致,比如说手指关节闪伤,扭伤没有彻底治愈或延迟治疗引起的外伤后遗症,比如关节增生,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

还有一种是风湿引起的关节肿痛,下面具体说明一下病因病理。

手指关节痛病因病理手指关节痛一般两个因素形成,一个是外伤后遗症导致,比如手指扭伤,挫伤没有及时治愈或延迟治疗都能形成关节疼痛,比如骨膜增生或骨质增生,活动受限。

另一个因素是风湿性指关节炎,一般是全身关节发病为主,病变特点是关节红肿,遇冷加重症状,预热减轻,活动后舒服的,休息后疼痛加重,通过影像检查可以观察到指关节骨性变化,血项检查,可以辅助确诊。

手指关节痛的治疗不管是外伤后遗症导致还是风湿性指关节炎,都需要辨证施治,对症治疗,那就是保守治疗效果特好。

中药配伍以活血舒筋,祛风除湿,改善筋骨代谢,补肝益肾为主,随证加减,若是风湿引起,要调节全身症状,结合合理运动,配合针灸,理疗等辅助疗法都不错,注意保暖,不能用冷水洗手,注意疲劳。

所以不管是外伤后遗症导致还是风湿性手关节炎形成的,八棱麻单一用药都达不到治疗作用,应该联合配伍用药才行,辨证施治,才能达到预期临床效果。

乌榄根炖汤要去皮吗可以去~可以不去。

植物名:乌榄。

生长环境:本品为常绿大乔木,种植于山地或村庄旁。

分布:广州常见果树,我国南部各地多有栽培,此外越南也有。

入药部分:根。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性平、味淡。

功能:舒筋活络、祛湿。

乌榄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主治、用量和用法:1、脚痛:干用1至2两、猪脚一只、清水煎服;2、风湿脚气:用法同上;3、产后风瘫:干用2至两,猪脚一只(或鸡),清水煎后,冲酒服。

验方:(治寒湿脚气方)乌榄根1两、走马箭5钱、千斤拔5钱、山菩提5钱、臭屎茉莉头5钱、独脚球5钱、清水五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本方山菩提,乌榄根舒筋活络,走马箭、臭屎茉莉头走下肢而利关节,千斤拔、独脚球祛寒湿而行气,入属寒湿脚气,服之有效。

(方歌)寒湿脚气莫须愁,乌榄根与独脚球,走马箭同千斤拔,舒筋活络还籍茉莉头。

附录:(叶)1、治疮疖疥癞:用鲜或干叶,煎水洗患处。

2、治猪病疴黄屎:用干叶1斤、鸡蛋花4两、煎水开饲料食。

长期食用七叶根有害吗七叶根又称作“陆英”,性温,味苦辛,寒。

个人建议不宜长期服用。

七叶根又称作“陆英”,也有地区称作马鞭三七、铁篱笆、走马箭、蒴_、落得打、英雄草、苛草、臭草、秧心草、珍珠连、水马桑、水椿皮、梭草、散血椒、接骨草、排风藤、排风草、掌落根、屎缸杖、小接骨丹、大臭草、八棱麻、乌鸡腿、七爪阳姜、七叶黄香、七叶麻、七叶莲。

中药陆英为忍冬科植物陆英的茎叶。

夏秋季采收,切段,鲜用或晒干。

七叶根的功效与作用是祛风、利湿、舒筋、活血。

主治风温痹痛、腰腿痛、水肿、黄疸、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行、风疹瘙痒、丹毒、疮肿。

希望能够帮到您!

请问有人认识一种潮汕草药:走马风如果你能详细描述一下就容易多了,因为叫走马风别名的草药挺多的。

也不知道是哪一种是您所说。

走马胎

Ardisiagigantifolia?Stapf

紫金牛科?Myrsinaceae?紫金牛属

别名:走马风?走马胎?大叶紫金牛?九丝马?马胎?山鼠?山猪药?血枫?农马树

心叶紫金牛

Ardisiamaclurei?Merr.

紫金牛科?Myrsinaceae?紫金牛属

别名:心叶紫金牛?红云草?梦氏紫金牛?红云草?红铺地毡?麦氏紫金牛?走马风

屎豆

Crotalariachinensis?Linn.

蝶形花科?Fabaceae?猪屎豆属

别名:屎豆?华百合?华野百合?华猪屎豆?走马风?岭鼠草?中华猪屎豆

厚藤

Ipomoeapes-caprae?(L.)Sweet

旋花科?Convolvulaceae?番薯属

别名:二叶红薯?红花马鞍藤?马蹄草?厚藤?白花藤?海薯?鲎藤?马鞍藤?马六藤?沙灯心?沙藤?走马风?滨旋花?二叶薯?海薯藤?海滩牵牛?厚藤牵牛?狮藤?西沙藤?bayhops

杜虹花

Callicarpaformosana?Rolfe

马鞭草科?Verbenaceae?紫珠属

别名:粗糠仔?紫珠草?鸦鹊饭?杜虹花?粗糠柴?大走马?杜红花?老蟹眼?螃蟹目草?台湾紫珠?通草?贼子草?止血草?紫珠?白粗糠仔?白毛紫?大丁黄?禾马芭?毛将军?鸦鹊板?雅目草?止血树?走马风

接骨草

Sambucusjavanica?Reinw.exBlume

别名:接骨草?Sambucusjavanica?八棱麻?八里麻?八轮麻?草接骨木?臭草?挫挫草?过山龙?接骨木?苛草?陆英?排风草?七里麻?珊瑚花?蜀蜀草?蒴(艹+翟)?蒴_?蒴藿?蒴翟?笤笤苗?乌头苗?秧心草?英雄草?珍珠花?走马风?走马箭

千头艾纳香

Blumealanceolaria?(Roxb.)Druce

菊科?Compositae?艾纳香属

别名:千头艾纳香?大叶艾纳香?火油草?香艾纳?走马风?赶风茜?山艾?走马胎

六耳铃

Blumealaciniata?(Roxb.)DC.

菊科?Compositae?艾纳香属

别名:吊钟黄?六耳铃?波缘艾纳香?赶风茜?裂叶艾纳香?六耳苓?鹿耳苓?走马风?感风茜?裂叶毛将军?牛耳草?cutleaffalseoxtongue

朱砂根

Ardisiacrenata?Sims

紫金牛科?Myrsinaceae?紫金牛属

别名:红铜盘?大罗伞?朱砂根?朱砂根?矮婆子?八角金龙?八爪?八爪金?八爪金龙?八爪龙?白开口剑?百两金?豹子眼睛果?大凉伞?地红硝?粉红丹?凤凰肠?高脚金鸡?高脚郎伞?红八爪?红八爪金龙?红开口剑?开喉剑?开喉箭?郎伞树?凉伞盖珍珠?凉伞遮金珠?凉伞遮珍珠?凉伞子?凉_遮金珠?木罗伞?平地木?三两金?三两银?散血丹?山背两红?山豆根?石青子?天青地红?铁凉伞?铁雨伞?万两金?小郎伞?小罗伞?圆齿紫金牛?珍珠伞?珠砂根?矮脚凉伞树?矮脚娘伞?白丹参?白开喉剑?大种地竹?独脚金鸡?杜根?凤凰翔?富贵子?高八爪金龙?高脚铜盘?红粉丹?红开喉剑?黄金树?火龙珠?金锁匙?开口箭?凉伞遮金株?龙山子?马胎?木本反背红?娘伞树?破雨伞?三条根?砂根?殊砂根?水龙珠?土丹皮?万龙?万雨金?小凉伞?园齿紫金牛?紫背紫金牛?紫金牛

接骨草,见过吗?有加速骨折愈合、消肿作用接骨草

为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陆英,以根、茎及叶入药。

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

生于林下、沟边或山坡草丛,也有栽种。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青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别名接骨木、真珠花、珊瑚花、排风藤、铁篱笆,吴草,英雄草,苛草,走马箭、赤苓叶,公道老,排风草、鸡罅风,扫地风、八棱麻,葛辣、五甲皮、龙州三七,大臭草,七叶麻(《江西民间药草》),马鞭三七、落得打、珍珠连,秧心草,八里麻。

灌木状草本,高达3米。

主根垂直,副根不多。

茎具棱,平滑无毛,多分枝。

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偏斜稍圆或阔模形,边缘具密而尖锐的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平滑无毛,或叶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约3厘米,无托叶,小叶柄短或近于无柄。

复伞房花序顶生,直径约20~30厘米,有短柔毛或几为绒毛;小苞片细小,卵状披针形;花小,白色,萼5裂,下部愈合成钟状:花冠辐射,5裂,裂片卵形;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丝短,药室向外开裂;雌蕊1,子房卵圆形,柱头头状;花间杂有**杯状的腺体。

浆果球形,红色,直径3~4毫米。

花期8月。

果期10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甘淡、微苦,平。

根:散瘀消肿,祛风活络。

用于跌打损伤,扭伤肿痛,骨折疼痛,风湿关节痛。

茎、叶:利尿消肿,活血止痛。

用于肾炎水肿,腰膝酸痛;外用治跌打肿痛。

《中药大辞典》

性微温,味甘淡,无毒。

入足厥阴肝经。

祛风除湿,活血散瘀。

治风湿疼痛,肾炎水肿,脚气浮肿,痢疾,黄疸,慢性气管炎,风疹瘙痒,丹毒,疮肿,跌打损伤、骨折。

有加速骨折愈合、消肿作用。

《中华本草》

味甘;微苦;性平

祛风;利湿;舒筋;活血。

主风温痹痛;腰腿痛;水肿;黄疸;跌打扣损伤;产后恶露不行;风疹瘙痒;丹毒;疮肿

内服:煎汤,9-15g,鲜品60-12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孕妇禁服。

走马箭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草药走马箭、走马箭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