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洗手液资讯

柴胡抑菌液有什么作用-柴胡抑菌液的功效

柴胡抑菌液有什么作用-柴胡抑菌液的功效

发现很多人在咨询扁平疣如何治愈。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或者被人传染,扁平疣会不知不觉的长出,一旦长出,去除扁平疣是个漫长的过程。今天来说说,治疗扁平疣的几种偏方和方法。

扁平疣,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微痒,病程较长,可达数年之久。它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造成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前臂、扁平疣的好发部位为颜面和手背等处。皮疹特点为正常皮色,淡红色或淡褐色扁平丘疹,米粒大到绿豆大,圆形或多角形,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扁平疣治疗,西药以抗病毒为主,中医多采用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散结的汤药口服。

这里推荐几种简便的食疗法

1、香附鸡蛋:取制香附200g,研为细末,分装成15份备用。鸡蛋1枚,打碎,与1份香附搅匀;取花生油15mL,放锅内烧热后,放入拌匀的香附鸡蛋,煎熟后,放入10ML米醋,趁热吃下。天天1次,连服15天为1疗程,治扁平疣。

2、红花茶:取红花9-10g,以沸水冲泡代茶饮,冲泡至色淡后弃之。每日1剂,连用10天为1疗程,共4疗程,治扁平疣。

3、薏米仁绿豆粥:取薏米仁、绿豆各30g,择净,洗去泥土,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煎沸后,改文火熬至熟烂成粥,加入少许白糖调味,于早上空腹顿服。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治扁平疣。

4、薏苡仁粥:取新产薏苡仁50g,择去杂质,淘洗干净,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熟成粥,调入白糖少许,空腹顿服。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2疗程,治扁平疣。

5、凉拌蒲公英:取鲜蒲公英300g,洗净,用开水烫后,放入香油、味精、细盐,凉拌食用。天天1次,治扁平疣。

还有一些民间偏方,也可参考着选用治疗。

柴胡注射液

柴胡有清热解表功效,主治感冒或流感发热等。研究证明,柴胡含柴胡皂甙,具有抑菌、抗病毒、增强免疫机能等作用;它含柴胡多糖还可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作用。据临床报道,有人采用柴胡注射液直接涂擦(或湿敷)治疗扁平疣,痊愈率达90%左右,其效果可靠也无副作用。柴胡注射如与5-氟尿嘧啶或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西药同用,效果更好且不易复发。

方法:取柴胡注射液1支,每天用棉签(或棉球)蘸药液涂擦患处,擦前先用棉签带柄一端反复拭擦患部出现发红后,再涂擦药液效果更好,每日3~4次。一般7~10天为1个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

败酱草

败酱草俗称苦菜,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的带根全草。其味辛、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效。临床用以治疗扁平疣,疗效颇佳。

方法:取鲜败酱草(春、夏、秋叶为佳)适量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或取药液涂擦患处,也可将叶中的乳白色汁涂患处,每日2次。一般用药1~2周,疣体完全消退而愈。

生茄子汁

茄子味甘、性凉,清热解毒、化淤消肿,茄子蒂药性更强,所以用茄子涂抹治疗扁平疣是可行的。至于选用什么时节的茄子,其实没有要求,任何时候的茄子都有以上功效。但是一定要用生茄子涂抹患处,因为煮熟的茄子凉性减弱,清热解毒的效果不明显。

食醋

取食醋100毫升,加热浓缩至50毫升,冷却后储藏在瓶中备用。温水洗净患处,擦干后,用棉签蘸浓缩的食醋涂于患处,每天3次,一般连用5~7天即可见效。

除了偏方,生活习惯的养成,免疫力的提高对治疗扁平疣也有重要作用。

预防治疗扁平疣 提高免疫力最重要

平时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可有效预防扁平疣。已发生扁平疣者,要注意避免搔抓患处,注意减少刺激,并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以免自身接种传播。

扁平疣是病毒感染导致的,但在人群中的互相传播能力比较弱,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染的。当然如果自己的皮肤有破损再接触到患者的皮损破口处,有可能会传染。因此,建议不要和患者共用毛巾、手帕等。

扁平疣的“四大忌”

一忌搔抓,宜减少刺激。很多青年朋友嫌它妨碍美观,想把它抓掉。殊不知扁平疣是病毒感染性的疾病,具有一定传染性,如果搔稍抓的话,病毒可因自身接种而顺着抓痕方向生长。正确的方法是不去理会它,尽量减少刺激。

二忌滥用激光除疣。激光属于破坏性的治疗方法。有些患者不可采用任何破坏性的疗法,即使不是瘢痕体质,激光治疗若操作不当极易形成疤痕。

三忌外用皮肤病药膏,宜外用抗病毒且刺激小的药物。皮炎平是外用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如用于扁平疣,会抑制皮肤的免疫反应,降低抵抗力,会使疣体短期内迅速发展。宜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选用刺激性小的抗病毒药物。

四忌心情抑郁,宜心情舒畅。心情抑郁,生活不规律可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使扁平疣更加顽固不愈。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辛辣刺激的饮食,保证规律的生活,再加上积极的治疗,绝大部分的扁平疣是可以彻底治愈。

求一种治疗足藓的药水名字

外耳道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致病菌为金**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易引发急性外耳道炎。其它疾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贫血、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等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急性外耳道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会转为慢性。

方一栀子清肝汤

出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组成栀子、川芎、当归、柴胡、白芍各3克,牡丹皮、牛蒡子各6克,煅石膏10克,黄芩、黄连、甘草各1.5克。

功用清肝泻火,解毒活血。

主治治疗肝胆火热上灼而致外耳疾患,如外耳道疖、外耳道炎、外耳湿疹、外耳道乳头状瘤等。

方解栀子性寒,味苦,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能;柴胡疏肝解郁;当归养血活血;白芍柔肝;配合牛蒡子散热利咽消肿;本品配黄芩,能泻肺火;配以黄芩,能泻三焦火、清心热;配以生地黄、牡丹皮,能凉血止血;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药理栀子能解热、镇痛;牡丹皮具有镇静、催眠、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石膏有解热,消炎作用;黄芩、黄连有解热、抗病毒作用;牛蒡子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白芍具有抗炎、镇痛、消肿、免疫调节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

方二银花解毒汤

出处《疡科心得集》

组成金银花、紫地丁、赤茯苓、连翘各10克,夏枯草10克,牡丹皮6克,黄连3克,犀角(磨服)0.1克。

功用清热解毒,泻火凉血。

主治治疗风热邪毒犯上,而致耳疖、耳疮(外耳道炎)。

方解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地丁、夏枯草清热,泻肝火;黄连清热泻火;牡丹皮凉血止血;赤茯苓行水,利湿热。

药理金银花、连翘具有抗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作用;夏枯草的有效成分对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连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促进免疫功能;地丁解热、抗病毒。

用法水煎服。犀角若缺乏,可以用水牛角片30克煎服。

按语犀角用水牛角代替。

方三柴胡清肝汤

出处《外科正宗》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柴胡、黄芩、山栀、天花粉、防风、牛蒡子、连翘、甘草节各3克。

功用清肝散火,活血祛风。

主治治疗耳疖、耳疮(外耳道炎),见耳道红肿疼痛,或有少许脓液者。

方解生地黄性寒,能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黄芩、牛蒡子清热泻火,解毒利咽;白芍味甘、酸,性微寒,有养血的作用;天花粉养阴生津。

药理本方具有镇痛、消炎、解毒、降血压、改善体质等作用。

用法上药用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空腹时服,每日1~2剂。

方四当归川芎散

出处《证治准绳·类方》

组成当归、川芎、柴胡、白术、芍药各3克,山栀3.5克,牡丹皮、茯苓各2.4克,蔓荆子、甘草各1.5克。

功用养血清肝,疏风散热。

主治治疗血虚肝旺,耳疮耳内痒痛,溢脓。

方解当归、川芎行气活血;白芍养血柔肝;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栀子清热泻火;牡丹皮清热凉血;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甘草缓急,止痛。

药理柴胡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抗菌、抗肝损伤、抗病毒(流感病毒)等作用;茯苓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蔓荆子具有镇痛、抗炎、祛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托里消毒散

出处《妇人良方》

组成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白术、茯苓各3克,金银花、白芷各2.1克,甘草1.5克。

功用托毒排脓。

主治治疗耳疖、耳疮,脓耳脓水清稀,能收口干燥,正气不足,神萎乏力者。

方解太子参、茯苓、白术、生黄芪、当归,白芍补益气血,托毒外出,白芷托里排脓,甘草缓急止痛。

药理茯苓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生地黄具有抑制真菌,利尿,利肝胆作用;白芍有抗炎、镇痛、消肿作用;白芷除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六芩柏滴耳液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黄芩黄柏各12克,枯矾6克,冰片3克,麻油500毫升。

功用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治疗外耳道炎。

方解黄芩、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枯矾外用可以解毒、杀虫、止痒,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药理黄芩有解热、降压、利尿、镇静、利胆、保肝、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抑制肠管蠕动等功能。黄柏对多种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有利胆、利尿、降压解热等作用,枯矾有收敛、消炎、防腐、止血的作用。冰片有一定的止痛及温和的防腐抑菌作用。

用法先将黄芩、黄柏放入麻油中浸泡24小时,然后放入铁锅内煎炸变为黑**,取出后研末,与冰片、枯矾细末同时放入麻油中,过滤装瓶备用。用时以棉签蘸药液涂抹患处,或浸小纱布条纱入外耳道。每日换药1~2次。

方七消炎膏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组成乳香、没药、血竭、儿茶各6克,朱砂1.5克。

功用活血散瘀消肿。

主治治疗外耳道疖。

方解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可相兼而用。血竭、儿茶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敛疮,朱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药理乳香有镇痛作用,没药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血竭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儿茶有收敛、止泻作用,朱砂有解毒防腐、抑菌作用。

用法将乳香、没药麸炒以去油,然后与血竭、儿茶研细末,加适量蜂蜜调匀成膏。用时以药棉制成粗细适合的棉栓,涂上消炎膏后,塞敷于外耳道。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方八六神丸纱条

出处《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组成六神丸(中成药)30粒液体石蜡适量。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疼。

主治治疗外耳道炎,外耳道疖。

方解六神丸的组成有天花粉、人工牛黄、青黛、蟾酥、冰片、大黄、珍珠粉。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牛黄熄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蟾酥开窍醒神,止痛,解毒。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珍珠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心安神,外用可燥湿敛疮。

药理天花粉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牛黄有镇静、镇痉作用。青黛对金**葡萄球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有抗菌作用。蟾酥平喘、镇咳、抗炎、抗肿瘤、抗放射及升白细胞的作用。冰片有一定的止痛及温和的防腐抑菌作用。大黄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珍珠粉治疗溃疡。

用法将六神丸研细末,以液体石蜡调和,浸渍纱布条。用时将纱条放入外耳道,每日换药1次。

方九滴耳油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核桃仁。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治疗耳疮耳内闷、肿,流脓。

方解方中核桃仁补肾,温肺,润肠。

药理核桃仁有镇咳作用,可影响胆甾醇的体内合成及其氧化、排泄。

用法研烂,拧油去渣,得油3克,兑冰片0.6克。每用少许,滴于耳内。

方十清耳膏

出处《医方类聚》

组成附子尖、石菖蒲、蝉蜕各等份。

功用温经通络止痒。

主治治疗耳疮(慢性外耳道炎),耳内作痒。

方解附子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石菖蒲开窍宁神、化湿和胃。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药理附子有消炎、镇痛作用。石菖蒲有镇静、抗惊厥、解痉抑菌的作用。蝉蜕有抗惊厥、解热的作用。

用法上药为末。耳痛者用麻油调入,耳痒者,用生姜汁调成锭子,用纱布裹好,塞入耳中。药干便换。

方十一青敷药

出处《青囊秘传》

组成大黄500克,姜黄240克,白芷180克,青黛120克,白芨120克,天花粉80克,陈皮120克,甘草60克。

功用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治疗耳疖、耳疮(外耳道炎),局部红肿疼痛,甚则化脓。亦可用于鼻疔、鼻疳(鼻前庭炎)脓肿未成时。

方解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浓。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陈皮理气燥湿、健脾化痰。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药理大黄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姜黄有抗炎、利胆的作用,白芷对多种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青黛对金**葡萄球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有抗菌作用;白芨对结核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天花粉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陈皮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微细血管出血,能拮抗组织胺,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甘草有抑酸、解痉、祛痰止咳、抗炎、抗过敏、解毒的作用。

用法上药研细末。如红肿者,用野菊鲜叶捣汁,或以茶叶泡汤候冷,或用蜂蜜调敷。每日换药1次。

方十二九一丹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煅石膏27克,黄灵药3克。

功用提脓生肌。

主治治疗耳疖,鼻疔溃后脓腐未净,新肌将生者。

方解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黄灵药又叫黄升丹,是水银、火硝、白矾各等分混合升华而成,能拔毒化腐。二者在共奏提脓生肌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石膏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胆汁排泄,并有利尿作用。黄灵药对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及金**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防治甲鱼疾病的常用中草药有哪些?

脚气,也叫足癣,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足部皮肤水疱、浸渍、角化、脱屑等症状,伴瘙痒,病情严重者有糜烂的情况。脚气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情况感染,有一定的传染性。脚气有水疱型、间擦糜烂型、鳞屑角化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脚气,且预后效果良好。下面介绍一些治疗脚气的药。

治疗脚气的药都有哪些

1、角质剥脱剂

孚即克皮肤抑菌液的主要成分是艾叶、雄黄、柴胡、丁香酚、水杨酸等,对金**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使用方法是局部外擦,反复摩擦吸收。因为成分中有水杨酸,所以使用的时候有轻微刺痛感,有抑菌止痒,治疗脚气的作用。水疱型和糜烂型足癣患者不宜使用。

2、咪唑类抗真菌药物

咪康唑,也叫达克宁,用于皮肤真菌感染。对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粗孢子菌、皮炎芽生菌和组织胞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金葡菌、链球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炭疽菌等也有抗菌作用,主要用于手、足、体、股癣。

益康唑对毛发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及酵母菌如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及花斑癣及皮肤念珠菌病。

3、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适用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如手足癣、体股癣、头癣、皮肤念珠菌病等。使用方法是外用,均匀涂于患处及周围皮肤。该类药物在体外对皮肤癣菌的抗菌活性较强。治疗脚气的效果较好。

大多数脚气是由于足部多汗、鞋子不透气、裸足行走、与足癣患者共用鞋袜等原因引起的,平时多注意足部卫生,可以降低脚气的患病几率。

中草药是鳖病防治中的主要药物之一,中草药不但有相当的药理作用,其还有许多其他药物无法替代的营养物质,如多种维生素等。通过多年的实践,在鳖病防治中有很好的作用,特别是中草药在从事养鳖的农村资源丰富,便捷易得,可大大降低用药成本。

(1)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的根和根茎。大黄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甘肃和四川等地。大黄主含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酸等,此外,还有大黄单宁、蕃泻甙、鞣质、树脂及糖类等化学成分。大黄中蕃泻甙等结合性大黄酸,能增加动物体肠道的张力和蠕动,可促进消化吸收和增进食欲。大黄中的鞣质有收敛和修复创面作用。大黄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还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改善其脆性,还能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故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大黄煎剂有较好的抗菌和抑菌作用,如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还对一些致病性真菌也有杀灭作用。最近的研究报道还表明,大黄还有较好的抗病毒和抗肿瘤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内服可防治鳖的赤白板病和肠道出血病;外泼可防治鳖的白点病、白斑病和腐皮病。

(2)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华东、华中和华南诸省。黄连根茎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其中,小檗碱占5%~8%,其他还有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和木兰碱等。酚性成分有阿魏酸、氯原酸等。黄连煎剂中的活性成分如小檗碱和黄连碱,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一些真菌和原虫也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其中,黄连碱的作用最强,其作用机理在于能有效抑制微生物RNA蛋白质的合成。黄连中的小檗碱型季铵碱,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黄连煎剂中的小檗碱,还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黄连中的有效成分还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用于消化道疾病和腐皮等外症。但在采用内服时因黄连较苦,如比例过高会影响鳖的吃食,故以不超过当日干饲料量的0.5%为好。值得注意的是,黄连中的有效成分小檗碱能与甘草中的甘草甙、黄芩中的黄芩甙、大黄中的鞣质类成分反应后生成难溶性沉淀物,故在应用时应避免与甘草、大黄、黄芩等含甙类和鞣质类含量较高的中药配伍。

(3)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主产于我国的浙江(杭白芍)、安徽(毫白芍)、四川(川白芍),其他河南、贵州等地也有栽培。白芍根含芍药甙、鞣质、苯甲酸、草酸钙、挥发油等成分。白芍煎剂对革兰氏阳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病毒和致病真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芍药甙对消化道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外,芍药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在鳖病防治中,可用于鳖的肠和肝病。而对亲鳖产后的应用,具有理肝调血的作用。

(4)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我国黄河中下游诸省均有栽培。牡丹皮根皮主含芍药甙、丹皮酚、葡萄糖、苯甲酸、挥发油等有效成分。丹皮酚有抗惊镇静抗应激作用。牡丹皮煎剂还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边形杆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对常见的皮肤性真菌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外泼可防治鳖苗阶段的白斑、白点病;内服可防治肝病和白底板病。此外,在进行分养、运输和放养前投喂5天,可起到抗应激、防损伤的作用。

(5)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柏的树皮。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东北等地区。黄柏主含小檗碱等生物碱,还含有黄柏内脂、黄柏酮、脂肪油和黏液质等成分。黄柏水煎剂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中,对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有杀灭作用,对一些真菌也有抑制作用。黄柏所含的小檗碱,还有增强血液中白细胞吞噬能力,起到提高动物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小檗碱对血液中的血小板有保护作用,使其不易破碎。此外,小檗碱还有减轻创面充血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外用可防治鳖的疖疮病、腐皮病;内服可防治肠炎病。

(6)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黄芩主含黄芩甙、汉黄芩素等5种黄酮成分,还含有苯甲酸、黄芩酶及淀粉等化学成分。黄芩煎剂对甲型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对一些病毒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黄芩有加强皮层抑制过程,从而起到镇静作用。研究表明,黄芩还有保肝利胆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外用可防治体表感染的各种皮肤病;内服可防治肝胆病、病毒病和各种细菌感染的疾病。由于黄芩味极苦,且木质素和粗纤维较高,故不宜应用于50克体重内的鳖苗内服。

(7)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的根。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地。黄芪主含黄酮类化合物,还有葡萄糖醛酸、黄芪皂甙、大豆皂甙、亚油酸、胆碱和氨基酸等成分。黄芪能加强正常心脏收缩,对衰竭的心脏有强心作用。黄芪煎剂对多种病原体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如贺氏痢疾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和枯草杆菌等。黄芪中的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增强体质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用于亲鳖产后的补养和成鳖阶段的防细菌感染。

(8)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茎。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等地。甘草富含甘草甜素、葡萄糖酸醛和葡萄糖,还含有甘草次酸、甘草黄甙、甘草醇、苹果酸、生活素和氨基酸等有效成分。甘草甜素中的葡萄糖醛酸通过物理、化学方式的沉淀、吸附与结合,能加强肝脏的解毒机能。甘草煎剂能使肝损伤和肝变性坏明显减轻,并能使肝细胞内蓄积的肝糖原及核糖核酸含量大部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丙谷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甘草中的甘草次酸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甘草还有较好的抗菌和保护消化道黏膜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用来预防肝病。

(9)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的囊状虫_。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华东、华南的诸省,其中,贵州产量最大。五倍子主含鞣质,约占70%左右,且大多为水解性鞣质,其他还有没食子酸、鞣酸、脂肪、蜡质和淀粉等。五倍子鞣酸能使皮肤、黏膜、溃疡等局部组织的蛋白质凝固,呈收敛作用。能加速血液凝固而起止血作用。五倍子中的鞣酸能沉淀生物碱,故有解生物碱中毒作用。五倍子煎剂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如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绿脓杆菌等。在鳖病防治中,可用来防治鳖苗阶段的白点、白斑病。值得注意的是,五倍子尽量不用于内服,因五倍子中的水解性鞣质对肝脏有很强的损害作用。

(10)七叶一枝花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的根茎。主要分别于我国的西南、华南等地,目前我国多有人工栽培。七叶一枝花主含甾体皂甙、生物碱和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七叶一枝花煎剂对痢疾杆菌、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七叶一枝花所含甾体皂甙,可使动物的自由活动减少。在鳖病防治中,主要用来防治鳖的疖疮和白点病。

(11)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我国的河北安国、江苏南通较多。野生的也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华北诸省。板蓝根富含靛甙、靛红、芥子甙、水苏糖、板蓝根乙素等有效成分。板蓝根煎剂有较好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鳖病防治中,主要用来防治鳖的红底板病、白底板病。

(12)乌梅(酸梅)为蔷薇科樱桃属乌梅的果实。乌梅含苯果酸、枸橼酸、酒石酸、琥珀酸、蜡醇和三萜等成分,乌梅所合成分有抗过敏作用,乌梅还有抗体内的大肠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等阴性菌,在体外还有抑制真菌的作用。中医理论乌梅有生津止渴、驱虫止痢的作用,在应用实践中,可防治鳖的白点病、白斑病和腐皮病;内服和其他药结合,可治疗红底板病的初起。防治鳖体表疾病时,可用每立方米水体10克的中药煎汁全池泼洒。如与七叶一枝花同量合用,以每立方米水体12克的量煎汁连泼3天,治疗鳖的白点病效果不错。如与仙鹤草、铁苋草、地锦草等量合用打成细粉,以干饲料量1.5%的比例配入连喂5天,治疗鳖的肠道出血病效果也不错。

(13)连翘为目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华中及华东地区。连翘果壳含连翘酚、齐墩果酸、甾醇;种子含三萜皂甙;枝叶含连翘甙、乌索酸;花含芦丁;植物全株还含维生素P等。连翘煎剂对金黄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细菌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等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连翘对四氯化碳致成动物的肝损伤明显减轻,并使肝细胞内蓄积的肝糖原与核糖核酸含量恢复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明显下降,表明连翘中的有效化学成分具有抗肝损伤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用来防治鳖的脂肪肝和肝炎病。此外也可和其他中药配合外用防治鳖的白点病。

(14)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状茎。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长江流域。但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白术富含苍术醇、苍术酮、维生素A、甘露聚糖等有效成分。白术煎剂能促进抗病力和增强活动能力。能活化网状内皮系统,增强其吞噬功能。对四氯化碳所至的肝损害,白术中的苍术酮对肝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外,白术的醋酸乙酯提取物有较好的利胆作用。白术中的有效成分有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LPO含量,提高SOD活性,增加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在鳖病防治中,可起到促进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及养殖快长期的保肝利胆的作用。

(15)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金银花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现多为人工栽培,并以河南、山东产量最多。金银花主含多种绿原酸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肌醇和挥发油等有效成分。金银花水浸剂对金黄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对感冒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有抑制作用;金银花中所含的绿原酸,可增进胆汁分泌和肝细胞再生,故呈现保肝利胆的作用。此外,金银花煎剂有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和阻止胆固醇的肠道吸收作用。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和咖啡酸有显著的止血作用,其能使凝血及出血时间缩短。在鳖病防治中,既有保健作用又有防治疾病作用,如内服可防治鳖的红底板病、白底板病。需要提出的是,金银花有抗生育作用,故在应用于亲鳖时应慎重。

(16)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五加的皮。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东、华中、西南诸省。刺五加主要含4-甲氧基水杨醛、鞣质、花生酸、亚油酸、维生素A、强心甙、生物碱、挥发油及皂甙等有效成分。刺五加煎剂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与抗菌作用。刺五加中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改变对应激反应的病理过程,使在此过程中肾上腺肥大、肾上腺中胆固醇与维生素C含量降低、胸腺萎缩及肾出血等情况减少。刺五加有促进雄性动物性兴奋和性早熟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应用于鳖在放养、分养及运输等操作环节中作抗应激、抗疲劳作用。此药平时不能长用和多用,否则会诱导雄性鳖早熟。

(17)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块根。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云南,现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有人工栽培。三七富含皂甙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煎剂主要表现在止血作用上,其作用在于它能增加血液中的凝血酶,并使局部血管收缩。三七还能明显增加血小板数和缩短凝血时间。在鳖病防治中,主要用来防治鳖的红底板病、白底板病和各种出血症。

(18)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柴胡含柴胡皂苷、柴胡醇、甘油酸等物质。柴胡中的化学成分,对一些致病细菌和病毒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柴胡是预防暴发性鳖病的良药,一般与大青叶、板蓝根合用。柴胡还有抗肝损伤作用,故是一种保肝的良药。另外,柴胡提取液还有镇静作用,这对鳖病防治中的意义很大,在高密度工厂养殖过程中减少鳖无谓活动和相互撕咬。在防治鳖由病毒引发的疾病中,可与板蓝根,连翘、黄芪等中草药合用,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在苗种阶段,可以干饲料量1%比例把药煎汁后拌入饲料中投喂。如在200克以上的养成阶段,则可把药物打成100目过筛的细粉,以干饲料量1.5%的比例直接把药粉拌入饲料中即可。通常用药为每月10天为好。

(19)马齿苋别名马蛇菜、长寿菜和酱瓣苋等,为马齿苋科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分布。马齿苋全草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还含有钙、磷、铁、胡萝卜素、硫氨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营养成分。除营养成分外,马齿苋还含有左旋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皂甙、鞣质、黄酮类和蒽醌类等化学有效成分。研究表明,马齿苋中丰富的维生素A样物质,能促进有损的上皮细胞生理功能趋于正常,并能促进溃疡的愈合。马齿苋中的有效化学成分,有很强的抗细菌和抗皮肤真菌作用。此外,马齿苋还有较好的止血和促进肠道蠕动作用。在鳖的养殖生产中,马齿苋不但是鳖的好饲料,也是预防鳖疾病的好中药,如鳖的腐皮病、肠炎病等。

(20)败酱草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芽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龙芽和龙芽败酱。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的一些省份。败酱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氮浸出物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此外,败酱草还含挥发油、多种皂甙,败酱皂甙由齐墩果酸和鼠李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木糖等组成。败酱草还含鞣质和生物碱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证明,败酱草有促进动物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败酱草浸出液还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特别对金黄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外用可防治龟鳖鱼的白点病、腐皮病、疖疮病;内服可防治龟鳖鱼的肝病和出血病。

(21)鱼腥草别名侧耳草、猪鼻孔和鱼鳞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全草。分布于我国江南及西藏等地。据测定,1000克鱼腥草干粉中,含粗蛋白98克,粗脂肪20克,无氮浸出物390克,钙52克,磷31克,并含多种维生素。鱼腥草还富含挥发油、蕺菜碱、钾盐、鱼腥草素、异槲皮甙等有效化学成分。鱼腥草干品煎剂和鲜草,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鱼腥草挥发油对霉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鱼腥草有效成分还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止血作用。但因鱼腥草含有小毒,故在应用内服时应控制用量,否则会引发肠道不适反应而影响吃食,故对鳖的稚、苗阶段尽量不用来内服。在鳖病防治中,外用可防治甲鱼的白点病、白斑病、腐皮病;内服可防治龟鳖鱼的肠炎病和出血病。

(22)穿心莲别名一见喜、苦草和四方草等,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穿心莲除含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外,还富含穿心莲内酯、穿心莲烷、穿心莲蜡、穿心莲酮、穿心莲甾醇、氯化钾、氯化钠和生物碱等有效化学成分。穿心莲煎剂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如金黄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痢疾杆菌等。穿心莲还有促进白血球吞食细菌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可用于龟鳖苗种培育阶段常发的白斑、白点病、白眼病的防治,也可用于防治鳖的红底板、白底板病和鱼的肠炎病。值得提出的是,穿心莲味道特苦,在30克以内的甲鱼苗尽量不单用该草内服,以免影响食欲。

(23)蒲公英别名婆婆丁、黄花地丁和奶浆草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全草。蒲公英我国各地均用分布。蒲公英每100克鲜草中,含粗蛋白3.3克,粗脂肪1.0克,无氮浸出物5.2克,还含多种维生素。蒲公英干粉含粗蛋白20.4%,粗脂肪5.0%,无氮浸出物24.4%。此外,蒲公英根含多种三萜醇,为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等。全草含肌醇、天冬酰胺、苦味素、皂甙、树脂、菊糖、果胶、胆碱、黄呋喃素和维生素B等有效化学成分。蒲公英水煎剂,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蒲公英水浸剂有很好的利胆作用。最近研究报道,蒲公英有较好的抗癌作用。在甲鱼病防治中,主要用来防治甲鱼的腐皮病、水霉病、疖疮病及肝炎病。

(24)地锦草别名奶浆草、血见愁和铺地红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草的全草。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地锦草除含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外,还主含黄酮类化学成分和没食子酸等有效成分。地锦草煎剂有较好的抗菌作用。研究表明,地锦草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故又叫血见愁。此外,地锦草有效成分还有中和毒物的作用。在鳖病防治中,内服可防治各种出血症和肠炎;外用可防治龟鳖的腐皮病、白点病和疖疮病。

(25)铁苋菜别名野麻草和叶里含珠等,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的全草。我国各地均有分布。铁苋菜鲜草中,含粗蛋白1.9%,粗脂肪1.3%,无氮浸出物44.8%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全草还富含铁苋采碱、水解鞣质、黄酮类和酚类等有效成分。铁苋菜煎剂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铁苋菜还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故名也叫“血见愁”。在鳖病防治中,外用可防治龟鳖、鱼的疖疮病、白点病;内服可预防红底板和白底板病。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植物百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