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茯苓抑菌液用法-茯苓苦参汤组成
方案一:
一个中药秘方治疗螨虫和真菌的药方(一般大药房有中药卖)
百部50,川椒30,丁香30,川弓(此字加个草头)30,苦参50,白鲜皮30,没药20,苍术50,黄柏30,益母草20,野菊花30,忍冬藤30,蝉蜕20,地肤子30,当归15
用法:加水煮20分钟,(最好煮三次,这样药会更浓,不至于浪费)去渣取水,待温让狗狗泡15分钟,一定要泡足时间,然后用温清水将狗狗冲洗干净,不让药留在狗狗身上,(不必用沐浴露),最后吹干即可。(严重的可以隔天泡一次,三四次会见效,不严重的泡一两次会见效)
药份功能:
百部:润肺下气止咳、杀虫,外用治疗头虱、体虱。
川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外治湿疹瘙痒。
丁香:温中降逆,补肾助阳。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湿疹、湿疮,皮肤瘙痒,不宜与藜芦同用。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主治湿疹、风疹,疥癣疮癞。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治水肿、脚气萎痹、风湿痹痛。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疮病肿毒,湿疹瘙痒。
益母草:清热、凉血,解毒
忍冬藤: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痈肿疮疡。
蝉蜕:散风除热、利咽透疹,用于风疹瘙痒。
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当归:补血活血,散寒止痛。
野菊花:清热解毒
其他药方
1.百部30克,川椒30,丁香30克,川芎20克,苦参50克,白鲜皮30克,没药20克,苍术50克,大青叶20克,益母草20克,野菊花30克,忍冬藤30克,蝉蜕20克,地肤子20克,赤芍10克,土茯苓50克,海桐皮30克,蛇床子20克,冰片10克
2.白鲜皮20克,苦参15克,蛇床子15克,桑白皮20克,百部20克,甘草20克
3.防风一钱,漏芦一钱,双花一钱,甘草一钱半,土茯苓一钱
4.苦参30克,白鲜皮20克,黄柏20克,龙胆草20克,大青叶20克,金银花20克,玄参20克,夜交藤30克,丹皮20克,益母草20克,艾叶10克,野菊花20克,夏枯草20克,紫花地丁20克,蒲公英20克,蝉蜕20克,薄荷10克(后放),白蒺藜30克,冰片10克。螨虫治疗加百部20克,土茯苓20克,汤药煎好后加入硫磺粉10-20克,瘙痒剧烈加鲜桃叶、鲜柳叶各一百片。
方案二:
1、补充复合维生素B,人的药店里买,**小药片,0.80-2.00元/瓶/100片,一天2-3次,一次3-6片。症状减轻以后,改为一次2片。
2、金盾的消炎杀螨膏,脱毛、有皮屑、有黄水的地方都要抹,一天至少2次。
3、百消邦,人用的药,药店里售,大概13元/支,很小,可能是10ML,这个是用在起红点起脓包或者溃烂的地方,很有效
4、药浴,可以使用成品的887,或者是网上的中药方,泡的时候先洗澡,改用宠物皮肤病专用香波,洗干净以后,药水放在大盆或浴缸内,淹至狗的腿部就行,太高了气味太大狗鼻子受不了,然后用瓢浇身上,泡10-15分钟,用温水冲干净就行了,不要再用香波。887大概是15元左右一瓶,中药配方价格不等,在15元左右。
5、医院注射伊维菌素,一周一次,一般情况下,这个针剂维持5天左右,开始估计要5天一次,针剂内应该有止痒成分,所以打针后感觉搔痒明显减少,等觉得他搔痒增多的时候,大概是5-7天,又要再打一针。这个针,打三针后停一周,基本上就应该好了,不好再继续打1-2针。我这边注射一次是25元,我家狗当时12公斤,这个是以体重来计的。
皮肤病拖的时间比较久,要坚持用药。
二、狗狗皮肤病常用药
1伊维菌素(螨虫一针净)
广谱驱虫药,对蜱、螨、蝇、蚊、虻有特殊驱杀作用,对肠道线虫也有效。主治犬、猫因螨虫(疥螨、耳痒螨和蠕形螨)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
皮射:每千克体重200~400微克/次(1%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05~0.1毫升/次),7--10天1次。苏格兰牧羊犬敏感,慎用。
2癣螨净886擦剂中药配方,安全无副作用,杀螨、抑菌、除虱、灭蚤,对螨虫引起的皮肤病有特效。对湿疹、过敏性皮炎和真菌性皮炎也有效。
患部涂擦,每日2次。滴耳可治耳痒螨病。
3癣螨净887浴液
中药配方,安全无副作用,用于重度、全身感染性皮肤病。主治螨病、真菌性皮炎、脓皮症、湿疹等皮肤病。使用时以温水作100—200倍稀释药浴。
4癣螨净888注射液
国内外首创,主治螨虫和真菌等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如疥螨病、耳痒螨病、蠕形螨病、皮霉病、真菌性皮炎等,尤其对蠕形螨和真菌混合感染的脓皮症有特效。
皮射,每千克体重0.05—0.1毫升/次,7~10天1次。
55%溴氰菊酯(敌杀,倍特)
属接触性杀虫剂,对犬的外寄生虫如虱、螨有很强的驱杀作用。可用棉籽油稀释1:1000--1
500倍,患部涂擦。也可用水稀释30--80/百万药浴或喷淋。皮肤破损者慎用。外用,药浴或患部涂擦。注意使用浓度。
612.5%双甲脒乳油(特敌克)
可驱杀犬体表的蜱、螨、虱、蚤等。可配成500/百万水溶液药浴或喷涂。本品禁用于马。外用,药浴有一定毒副作用,注意用药浓度。
三、皮肤病处置与预防
第一,请去宠物医院确诊皮肤病的类型,因为皮肤病在体表的表现很多都一样,需要在显微镜下化验才知道病因,如果你不信医院,一是选择口碑好一点的,二是确诊后不要医院开的药,自己去买。但确诊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狗狗洗澡不能太勤,原因是狗皮肤和人不一样,不能分泌油脂,只分泌一种东西来保护皮肤,这种东西在人闻来就是不太好闻的狗狗味,如果洗勤了,这种东西洗掉了,狗狗皮肤的健康就不能保证。
第三,不能使用人使用的香波,原因同第二,人的头皮和狗的皮肤是不一样的,你需要购买宠物专用的香波,还有,他现在已经皮肤病了,请购买皮肤病专用的香波,刺激比较小。
第四,防潮湿,包括洗澡后吹干和不让狗狗趴在潮湿的地方,比如现在天热,狗狗多半喜欢趴厕所,这样不好,很容易得皮肤病。
第五,如果是湿疹,红霉素软膏可以用,再防潮湿就可以了;螨虫复杂一些,最好去医院打针,一周一次,症状轻的三针就好,自己在家抹药,一般除螨的药膏或****都可以,主要是狗的适应不同,有些狗对这种药起效快有的对那种,我家狗狗对886****完全无效,适应舒肤和金盾的杀螨膏,一周再泡一次药浴,887也可以,就是比较难闻。
第六,皮肤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再快也得一个月以上才可以康复,并且好了以后请继续用药1-2周,确保断根,而且请不要再洗澡过勤,洗澡不吹干,以及狗趴潮湿地,不然很容易就复发了。
苦参治什么病
瘙痒症是指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皮损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瘙痒。可发于任何季节、任何年龄,但更好发于老年人,更多见于冬季。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为特征,或瘙痒局限,如肛门、阴囊、女阴和小腿等,或逐渐扩展至身体大部或全身。瘙痒时发时止,夜间尤甚,影响睡眠,多伴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常反复发作。
(一)内治方方一四物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洒蒸)各等份。
功效养血润肤。
制法为粗末。
用法每服9克,水煎去渣,空腹食前热服。
方二养血定风汤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15克,当归9克,赤芍、天门冬、麦门冬、生僵蚕各6克,鲜首乌15~21克,牡丹皮4.5~6克,川芎1.5克。
功效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温服,或为丸服。
方三养血润肤饮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当归、黄芪、天花粉、黄芩各9克,天门冬、麦门冬、桃仁各6克,升麻3克。
功效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黄芪化毒汤来源《外科大成》组成生黄芪15克,连翘6克,防风、当归、何首乌、白蒺藜各3克。
功效益气养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地黄饮子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玄参、牡丹皮、红花、白蒺藜、首乌各9克,僵蚕、生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滋阴,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扶脾坚表汤来源《疮疡经验录》组成金银花、黄芪、防风、桔梗、苍术、白术、甘草、怀山药、车前子各12克。
功效疏风清热利湿。
用法水煎,每日1剂。
方七除湿饮来源《揣摩有得集》组成苍术、白术、地骨皮、白鲜皮、白附子、五加皮、僵蚕、秦艽、连翘、白芷、羌活、防风、生甘草各3克,蝉蜕9克。
功效燥湿清热,祛风止痒。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八救割全生汤来源《石室秘录》组成人参15克,当归45克,荆芥5克。
功效益气和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九荆防生地汤来源《不知医必要》组成荆芥、防风各30克,赤芍、生地黄、金银花各24克,甘草9克。
功效凉血疏风,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止痒永安汤一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薄荷、独活、赤芍、桃仁、甘草、当归尾各6克,白芷、蝉蜕、天麻、荆芥穗、僵蚕各9克,藏红花(另冲服)4克。
功效祛风活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一止痒永安汤二来源《常见皮肤病中医疗法》组成麻黄、防风、荆芥、僵蚕、薄荷、苍术、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甘草。
功效疏风活血,调和营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新消风散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全蝎、僵蚕、牛蒡子各9克,薄荷、苦参、荆芥、防风各6克,生地黄15克,蝉衣4克,甘草3克。
功效祛风清热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大枣、生姜、甘草、僵蚕、蝉蜕各6克,连翘、杏仁、钩藤各9克,赤小豆、桑白皮各15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四苍柏饮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苍术、黄柏各6克,蒲公英、茵陈各15克,山栀子9克,苦参片、茯苓皮、地肤子各12克,生甘草3克。
功效清热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五止痒熄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地黄30克,牡丹皮、赤芍、丹参、玄参、白鲜皮、刺蒺藜各9克,煅龙牡各10克,生甘草9克。
功效凉血滋阴,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六养血熄风方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黄芪15克,当归、白芍、红花、玄参、荆芥、白蒺藜各9克,川芎、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滋阴,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七首乌七花汤来源《名医奇方秘术》组成何首乌、生地黄、熟地黄、钩藤、杭菊各10克,防风、凌霄花、槐花、红花、玫瑰花、白扁豆花、鸡冠花各6克。
功效养阴疏表,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八麻桂各半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桂枝、杏仁各6克,麻黄3克,赤芍9克,生姜3克,大枣6克。
功效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九二地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熟地黄、生地黄、赤芍药、女贞子、枸杞子、玉竹、麦门冬、菟丝子、浮萍、防风、防己、枳壳各10克,当归10~12克,川芎6~9克,生黄芪、何首乌、刺蒺藜、白鲜皮各15~30克。
功效滋阴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当熟养血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熟地黄、鸡血藤、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荆芥、防风各9克,川芎、何首乌、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安神,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一当黄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12~15克,熟地黄、黄芪、白蒺藜、川芎、荆芥、白芍药各10~12克,何首乌30克,防风、甘草各6克。
功效益肾补肝,养血疏风,润肤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湿热重者加黄柏、黄芩、薏苡仁;风盛者加蝉蜕、白鲜皮。
方二十二首乌养血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12克,熟地黄、制何首乌、山药各15克,生地黄、黄精、天门冬、麦门冬、防风各10克,蝉蜕、炙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祛风,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冬季瘙痒加重者加桂枝;夏季瘙痒加重者加玄参;瘙痒顽固者加全蝎。
方二十三皮肤瘙痒症专效方来源《中医专病专效方》组成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白鲜皮、荆芥、生地黄、紫草、赤芍药各9克,蝉蜕6克,甘草5克。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血热盛者加牡丹皮;病久血虚者加当归、熟地黄。
方二十四消风散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生石膏各15克,苦参、苍术、胡麻仁、牛蒡子、知母各9克,荆芥、防风各12克,蝉蜕、甘草各6克。
功效清热凉血,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五润肤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玄参、麦门冬、钩藤、赤芍药、牡丹皮、白鲜皮各10克,当归、蝉蜕各6克,白蒺藜12克。
功效养阴润燥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六凉血消风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生石膏、白茅根各30克,玄参、知母、牛蒡子、荆芥、防风各9克,白芍药12克,金银花15克,甘草6克,升麻3克。
功效凉血清热,解毒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七龙胆泻肝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龙胆草、黄芩、炒山栀子、车前子、六一散、柴胡各9克,甘草、升麻各3克,防风、蝉蜕各6克。
功效清肝泄热,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八人参健脾汤来源中医杂志,1983:(5)
组成党参、黄芪各12克,土炒白术、陈皮、防风各10克,茯苓皮12~15克,荆芥、砂仁(后下)、炒枳壳、玫瑰花、甘草各6克,炒黄连1~5克,广木香9克。
功效益气健脾,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九润肤汤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91:(4)
组成红枣20枚,绿豆100克,猪脂1匙,冰糖适量。
功效益气健脾,祛风止痒。
制法水煮至绿豆开花。
用法分2次服,日1剂。
方三十全蝎止痒汤来源安徽临床中医杂志,1998:(5)
组成全蝎、皂刺各9克,蛇床子15克,生地黄、熟地黄、防风各30克,当归、丹参、白鲜皮、白蒺藜、首乌各20克。
功效养血滋阴,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一养血润肤饮二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
组成党参、黄芪、生地黄、熟地黄、麦门冬、当归、赤芍、白芍、防风、浮萍各10克,丹参、鸡血藤、苦参、地肤子各15克,夜交藤、刺蒺藜各30克。
功效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二天麻丸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天麻、枳壳(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牛蒡子(微炒)、麦门冬(去心,焙)、羌活、秦艽各9克,防风、人参、羚羊角屑、犀角屑、黄芩各15克,乌蛇肉(酒浸,炙)、麻黄各30克,苦参3克。
功效祛风燥湿,凉血止痒。
制法捣筛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不计时服,温浆下20丸。
方三十三枳壳羌活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羌活、枳实、人参各45克,防风、枳壳、芍药、白茯苓、白芷各60克,细辛、当归、生甘草各30克,牡丹皮75克,川芎90克。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祛风。
制法上药捣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大弹子大。
用法每日服1丸。
(二)外治方方一防风浴汤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防风、羊桃根、苦参各90克,蒴藋1升,石楠、秦艽、川升麻、茵芋、白蒺藜、蛇床子、白矾、枳壳各30克。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细锉,以水7斗,煎至5斗,去滓。
用法于暖室中洗浴。
方二蛇床子汤来源《老中医经验学术选编》组成蛇床子18克,艾叶9克,苍术、黄柏、苦参各15克。
功效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薰洗局部,日3次。
方三止痒浴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枯矾、川椒各120克,朴硝500克,野菊花250克。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加水15~20斤,煎煮3沸。
用法滤过乘热洗浴,至微出汗为度,日1次。
方四粉身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川芎、藿香各60克,麻黄根、白芷各90克,藜芦45克,雷丸150克。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捣罗为散,入英粉150克,相和匀。
用法粉身。
方五三黄洗剂来源《外伤科学》(广州中医学院)
组成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共为细末,上药10~15克,入蒸馏水100毫升,医用碳酸1毫升。
用法用时摇匀,棉签蘸药液搽患处,日4~5次。
方六香木水洗剂来源《中医皮肤科诊疗学》组成木贼草、香附、地肤子各30克,细辛9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研细末加水混匀。
用法用毛刷外涂患处。
方七蛇床子洗剂来源《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组成威灵仙、蛇床子、当归尾、土大黄、苦参各15克,缩砂壳9个、老葱头7个。
功效祛风止痒。
制法水煎2次,混合倒入浴盆。
用法坐浴,每次20分钟,日1次。
?产后回复 中医教你传统的「产后药浴方」
苦参
英文名:Lightyellow Sophora Roo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
苦参为多年生草本或灌木,高1.5—3米。主根圆柱形,长可达1米,外皮**。单数羽状复叶,长20一25厘米;小叶l5—36,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很少椭圆形,长3—4厘米,宽1.2—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背面有平贴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花冠淡**,旗瓣匙形,翼瓣无耳。荚果长5—8厘米,种子间微溢缩,呈不显明的串珠状,疏生短柔毛,有种子1—5颗。花果期6—9月。各地野生,生于向阳山坡草丛中和山麓、郊野、路边、溪沟边;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根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治疗湿热、黄疽、痢疾、肠炎、皮肤瘙痒等症;茎皮纤维可织麻袋。
功 效:清热,燥湿,杀虫。
主 治: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①《本经》:“味苦,寒。”②《别录》:“无毒。”③《本草从新》:“大苦,大寒。”
入肝、肾、大肠、小肠经、膀胱、心经。①张元素:“少阴肾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胃、大肠、肝、肾四经。”③《本草新编》:“入心、肺、肾、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者忌服。《医学入门》:“胃弱者慎用。《本草经疏》:“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
药物配伍:《本草经集注》:“玄参为之使。恶贝母、漏芦、菟丝子。反藜芦。”配荆芥,祛风燥湿;配木香,行气止痛、清热燥湿;配黄柏,清热燥湿;配黄连,清热湿热;配茯苓,清热利尿。
别 名:苦骨(《纲目》)、川参(《贵州民间方药集》)、凤凰爪(《广西中兽医药植》)、牛参(《湖南药物志》)。苦参,又名:苦识、水槐(《本经》)、地槐、菟槐、骄槐、白茎、虎麻、岑茎、禄白、陵郎(《别录》)、野槐(《纲目》)、山槐子、白萼。苦以味名,参以功名,故名苦参。
处方名:苦参、炒苦参、苦参炭
处方中写苦参指生苦参。为原药材去杂质及芦头和须根,洗净晒干,切片入药者。
炒苦参为苦参片用麸炒至微黄入药者。
苦参炭为苦参片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里面焦黄,存性,而后入药者。
商品名:苦参。以根条均匀、不带疙瘩头、干燥、皮细无须根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种子(苦参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我国各地皆有分布。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秋采收,以秋采者为佳。挖出根后,去掉根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鲜根切片晒干,称苦参片。
拉丁名:药材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原植物 Sophora flavescens Ait.
炮制方法:拣净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土,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雷公炮炙论》: “凡使苦参,先需用糯米浓泔汁浸一宿,上有腥秽气并在水面上浮,并须重重淘过,即蒸,从巳至申出,晒干细锉用之。”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生药材鉴定:干燥根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直径1~2.4厘米。表面有明显纵皱,皮孔明显突出而稍反卷,横向延长。栓皮很薄,棕**或灰棕色,多数破裂向外卷曲,易剥落而显现**的光滑皮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粗纤维状。横断面黄白色,形成层明显。气刺鼻,味极苦。苦参片为斜切的薄片,形状大小不一,斜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5厘米,宽1~1.5 厘米,厚约2~5毫米。质坚硬,切面淡黄白色,有环状年轮,木质部作放射纹。以整齐、色黄白、味苦者为佳。全国各地均产,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产量较大。显微鉴定: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韧皮部散有纤维束,纤维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不均匀木化增厚;射线较宽而明显,几达至木栓层形成不成环。木质部导管放射状排列;木纤维束也为晶纤维。粉末:淡**。①淀粉粒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4-22μm,脐点裂缝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由2-12分粒组成。②纤维细长,平直或稍弯曲,直径11-27μm,壁甚厚,非木化,孔沟不明显,胞腔线形。纤维束周围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不增均匀木化增厚;草酸钙方晶类双锥形、菱形或多面形。③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7-126μm,具缘纹孔排列紧密,有的数个纹孔口连接成线状。也有网纹导管。④薄壁细胞类圆形或类长方形,壁稍厚,有的呈不均匀连珠状,非木化,纹孔大小不一,有的集成纹孔域,有的胞腔含细小针晶。⑤木栓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有纹孔呈断续状,表面有不规则细裂纹。另偶见石细胞。
中药化学成分:根含多种生物碱(1%-2.5%),以d-苦参碱(d-matrine)及d-氧化苦参碱(d-oxyma-trine) 为主,两者含量之比,因产地不同差别很大,我国东北产苦参中氧化苦参碱含量较多。另含微量d-苦参醇碱(d-sophoranole)、l-臭豆碱(l-anagyrine)、l-甲基金雀花碱(l- methylcytisine)、l-野靛叶碱(l-baptifoline)、l-槐果碱(l-sophocarpine)、N-氧化槐果碱(N-oxysophocarpine)、l-乙基槐明碱(l-ethylsophoramine)、槐定碱(sophoridine)、粉防己碱等。黄酮类化合物有苦参(kurarinone)、异苦参素(isokurarinone)、去甲苦参素 (norkurarinoe)、次苦参素(kuraridin)、苦参醇素(kutstinol)、次苦参醇素(kuraridinol)、新苦参醇素(neokurarinol)、去甲苦参醇素(norkurarinol)、去甲脱水*羊霍素 (noranhydroicaritin)、异脱水*羊霍素(isoanhydroicaritin)、蛇麻素(xanthohumol)、异蛇麻素(isoxanthohumol)及三叶豆高丽槐甙(trifolirhizin,l-maackiain-β-D- glucoside)等。
中药化学鉴定:(1)本品横切片,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栓皮部即显橙红色,久置不消失。(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1ml,置试管中,加镁少量与盐酸 3-4滴,加热,显红色。另取滤液5μl,点于滤纸上,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晾干,置紫外灯(254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检查黄酮) (3)取本品粗粉1g,加含0.5%盐酸的乙醇2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加氨试液使呈中性,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10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分置三支试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液,生成红棕色沉淀;一管中加碘化汞钾试液,生成黄白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碘化钾碘试液,生成棕褐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4)薄层层析:到本品粉末0.5g,加氯仿25ml及浓氨试液0.3ml,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液。另取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加乙醇制成每ml 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用2%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醇-水(2:4:2:1)展开8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20:20:3:1)展开,展距与第一次相同,取出,晾干,依次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棕色斑点。
土茯苓的用法与功效?
民间有用艾草、姜皮、鸡血籐煲水给产妇洗澡的风俗,这些东西能用吗,具体又是怎么用呢?
我在这里推介一些有效的方,以使之能达到清洁身体效果的同时,又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舒缓神经肌肉疲劳的为最好。
生姜煎液 生姜150克,洗净,打碎(保留姜皮),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20~成0毫升姜水,待温热时洗头(不能加入冷水调温)。可在产后1周时间,出汗较多,头发汗渍,清洁头部时使用。
认为,生姜能疏风散寒,祛除头风。药理研究也发现,生姜的芳香挥发油能促进外周血液循环,洗头后会感到头部甚至全身温暖。实验表明,生姜滤液能有效地控制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对及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蔪艾水 鲜五月艾草~500克,洗净,置入锅内煎水(够洗澡用的量)。待温洗澡,此液适合于产后6周淋浴用。
《》认为,艾草能“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近代药理研究发现,艾的茎叶含有芳香油,对许多细菌有抑制作用,如金**葡萄球菌、溶血性、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等。研究还发现,艾叶中的挥发油对皮肤有轻度 *** 性,可使血管扩张,皮肤发热、潮红,从而,使身体感到温暖。
苦参土茯苓野菊花煎液 苦参30克,土茯苓30克,野菊花30克,共同煎成较浓液体。本煎液可在产后1~2周内擦浴用。尤适用于产道有伤口者。
中药药理学认为,苦参能清热燥湿、杀虫,可用于阴肿阴痒、湿疹,外治滴虫性 *** 炎;土茯苓能清热除湿,泄浊解毒,可用于梅毒、 *** 炎等;野菊花能清热解毒,抑菌,治疗疔疮肿毒。因此,这三物合煎液能清热燥湿、解毒杀虫、止痒,既能清洁皮肤,又利于。
产后洗浴温馨提醒
◎洗澡水以45摄氏度的温热水最适宜。洗完澡要赶快擦干身体,穿好衣服,避免受凉。
◎洗头后,头发要尽快擦乾,或用吹风机吹乾,不能头发未干即睡觉。
◎产妇洗浴后,注意不要吹到过堂风,以免受凉。
、、回复
中医 尿路感染 治法
土茯苓的用法与功效主要是治疗湿热疮毒、治疗梅毒、补益气血。具体介绍如下:
1、治疗湿热疮毒
土茯苓在治疗不同的疾病时,用法也不相同,它治疗湿热疮毒时需要搭配地肤子、白鲜皮和苦参等中药材,煮好以后药液直接清洗患者,余下的药液外敷患处都能让症状尽快好转。
2、治疗梅毒
土茯苓是治疗梅毒的常用药,而且治疗功效特别好,治疗方法也简单,治疗时需要准备土茯苓四两,皂角子四个,把它们放在一起加清水煎汤,连续饮用三到四天症状就能明显好转。
3、补益气血
土茯苓是一种能补益气血的食材,平时人们想通过它补益气血时可以把它与猪肝放在一起炒制,炒的时候要把一百克土茯苓切片,在炒锅中放油加热以后放葱姜炒香,再把猪肝和土茯苓入锅,快速翻炒,炒的过程中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调味料,炒熟以后取出就能食用。?
扩展资料:
土茯苓煲汤的食用禁忌:
1、食用土茯苓煲汤不能与茶同饮,也不能用铁的容器浸泡土茯苓。
2、食用土茯苓煲汤时禁忌茶水,另外服用中药的时候,饮食上禁食油腻,辛辣,生冷,鱼腥制品。注意心情舒畅。
3、肝肾阴亏者慎服土茯苓煲汤。土茯苓的中药后致过敏,周身皮肤瘙痒,并起散在性大小红斑丘疹。原方去土茯苓后不发生过敏症状,如再加土茯苓则过敏症状又出现。
参考资料:
治疗尿路感染的专方及单验方有哪些,各自疗效如何?
为了探索治疗尿路感染的新路子,有些学者针对本病病因病机的某个方面或病理的某个环节,自拟专方或加减古方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文献资料选摘如下:①苦参通淋汤 (自拟方):苦参、柴胡、黄柏、公英、马齿苋、石韦。治疗泌尿系感染50例,其中急性40例,慢性10例,结果治愈48例,服药量少者3剂,最多达15剂,一般服6剂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②上方加用玉米须,治疗急性尿路感染120例,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③ 通淋利湿汤(自拟方):双花、连翘、石韦、萆?、黄柏、?蓄、白茅根、西瓜皮、黄瓜皮、白蔻仁、木通、甘草。治疗急性肾盂肾炎160例,治愈86例,总有效率86.2%。④输液3天后给予虎车合剂:虎杖、大青叶、车前草、仙鹤草、白花蛇舌草、白芍、黄芪,每日1~2剂,治疗21例,治愈18例,好转3例,有效率100%。⑤中药基本方:车前子、泽泻、石韦、黄柏、茜草、生地、地丁、鱼腥草。治疗慢性肾盂肾炎34例,有效率73 5%,与西药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1)。⑥补气益肾通淋方:黄芪、党参、茯苓、菟丝子、金樱子、牛膝、金钱草、山栀、?蓄。治疗L-型细菌尿路感染10例,治愈7例,好转3例。(注:L?型细菌是细菌和变异过程中因细胞壁缺陷而产生的变异型细菌,在体内的生成、致病与机体的免疫状况有关。)⑦苍耳子250克炒焦,加水600mL煎取药液400mL,加红糖100克,1次服用,服药 1次治愈16例,2次治愈4例,共治28例,治愈率71.4%,未见任何毒副作用,可能与炒焦有关。⑧川楝子20~30克砸碎,水煎两次,两次药汁混合,早晚分服,治疗本病有效。⑨自拟方:金银花、车前草、旱莲草、益母草。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治疗20余例,效好。?10?凤尾草全草30~60克,冰糖15克,每日1剂,浓煎,分2次服,连服3~5日,治疗急性尿路感染多例,均痊愈。?11?马齿苋120~150克(鲜品500克),红糖90克,煎服,服药后,盖被卧床出汗。治疗急性尿道炎11例,膀胱尿道炎29例,肾盂肾炎13例,全部治愈。此药无副作用,脾虚者不必忌。?12?金银花15克,板蓝根15克,鱼腥草30克,车前子12克,泽泻12克,瞿麦12克,海金沙9克,甘草梢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32例,痊愈31例。?13?葫芦茶15克,海金沙15克,功劳叶24克,金钱草30克,桃仁9 克。每日1剂,分3次服。治疗尿路感染24例,痊愈20例。?14?泡桐花(带蒂,鲜、干品皆可)20~30个,水煎,将花弃去,1次服下,早晚各1剂,治疗急性膀胱炎30余例,多于服药2 剂后症状消失。?15?滑石30克,甘草5克。共研末,分6份,日服2次,每次1份。治疗尿道炎 10例,均痊愈。?16?用坐浴方:苦参、土牛膝、黄柏、蛇床子、枯矾。每日1剂,坐浴2次,配合内服药,治疗频繁发作的尿路感染有效。
为了便于病人服用,有些医者将效方做成冲剂治疗本病,疗效满意。①肾疾宁冲剂:党参、茯苓、黄柏、?蓄、瞿麦、冬瓜皮、白花蛇舌草、柴胡、车前子、蒲公英、生地。每次1袋,每日2~3次,治疗急性尿路感染22例,总有效率86.4%,慢性尿路感染48例,总有效率79 .2%。②将白花蛇舌草、大青叶、海金沙藤、瞿麦、?蓄等做成冲剂,每包含原生药25克,每次1包,每日2~3次,总有效率91.64%。③泌炎康冲剂:黄芪、党参、茯苓、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石莲子、益母草、茅根、白花蛇舌草、甘草,每次1袋,每日2次,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31例,治愈24例,好转5例,2年随访19例,治愈17例。
治疗尿路感染有哪些自疗便方?
中医简易自我疗法是中医医家在传统的理法方药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摸索出的,具有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服用适口、便于久服、吸收充分、寓治于食等特点,可发挥良好辅助治疗作用,并便于家庭使用,它是民间医疗经验的结晶。现介绍用于泌尿系感染的几类自疗便方:
(1)药茶疗法
①茅根、车前草各100克。加水煎服,放糖少许,以汤代茶。以上为1日量。
②玉米根、玉米芯各100克。水煎去渣加适量白糖,代茶饮用。以上为1日量。
③薏米茎、叶、根适量(鲜草约250克,干草减半)。加水煎煮去渣,以汤代茶饮用。以上为1 日量。
④鲜竹叶、茅根各30克。将茅根切碎,根据瓷杯大小放入竹叶、茅根,沸水冲泡,盖严杯盖,温浸10余分钟,代茶频饮。以上为1日量。(《江西草药》方)
⑤鲜苦瓜1个、绿茶1撮。将苦瓜上端切开。去掉子瓤,装入绿茶,把瓜挂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将外部洗净、擦干,连同茶叶切碎,混匀。每次取10克,放入保温杯中沸水冲泡,盖紧杯盖,温浸10分钟,当茶饮用。(《福建中草药》方)
以上药茶,适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2)药粥疗法
①新鲜车前叶50克,粳米100克,葱白1茎。将车前叶洗净切碎,同葱白加水煮汁后去渣,然后放入粳米煎煮成粥,分顿随量食用。(《圣济总录》方)
②滑石50克,瞿麦30克,粳米100克。先把滑石用纱布包好,然后与瞿麦一同加水煎煮取汁,以汁煮米为粥,分顿随量食用。(《寿亲养老新书》方)
③地肤子、海金沙各30克,甘草10克,粳米100克。将地肤子、海金沙、甘草加水煎煮,沸后半小时,过滤取汁,以汁煮米为粥。分顿随量食用。
④鲜茅根200克,粳米100克。将茅根洗净,加水适量,煮沸半小时后,过滤取汁,以汁煮米为粥,分顿随量食用。(《补缺肘后方》)
⑤六一散200克,粳米150克。将六一散用纱布包好,和粳米一同加水煮粥,粥成后去掉纱布包,分顿随量食用。
⑥竹叶菜(又名鸭跖草)50克,粳米100克。将竹叶菜洗净后加水煎煮取汁,以汁煮米为粥,可加糖少许调味,1日内分顿随量食用。
以上药粥方均适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3)蔬食疗法
①西瓜1个、番茄适量。将西瓜取瓤去子,番茄用沸水冲烫、剥皮,用洁净的纱布绞西瓜瓤和番茄肉,挤出汁液,随量食用。
②鲜甘蔗、鲜藕各500克。将甘蔗洗净,去皮切碎,鲜藕去节、切碎。混合后放入臼中加水少许捣烂,用洁净的纱布包绞取汁。温开水冲化饮用。
以上2方适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4)膏滋疗法
①熟地、山药各150克,萸肉、丹皮、泽泻、茯苓各100克,车前子、六一散各150克,蜂蜜5 00克。将熟地等药加水适量,文火煎煮取汁,然后再加水煎取二汁,合并滤汁,加热浓缩至粘稠状时,倒入蜂蜜煮沸后离火,装入干燥瓶内密闭贮存。每次2食匙,每日3次,白开水化服。(适用于慢性尿路感染)
②六一散1000克,蜂蜜500克。将六一散加水煎熬1小时后滤取汁,加热浓缩至稠厚状,倒入蜂蜜煮沸,冷却贮存。每次3食匙,每日3次,白开水化服。(适用于急性尿路感染)
中医治疗尿路感染的常用方剂及中成药有哪些?
治疗尿路感染的常用方剂有:
(1)八正散
组成: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甘草梢、大黄、山栀、灯心草。
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应用:适用于淋证初起而属下焦湿热蕴结者。方中木通多改为通草,因木通有一定的肾毒性。
(2)五淋散
组成:赤茯苓、当归、生甘草、赤芍、山栀。
功效:清热凉血,利水通淋。
应用:主治膀胱有热之血淋。
(3)石韦散
组成: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
功效:清热利湿通淋。
应用:适用于下焦湿热证而临床症状较轻者。
(4)导赤散
组成:生地黄、木通、竹叶、生甘草梢。
功效:清心养阴,利尿通淋。
应用:主治热淋属心经热盛者。
(5)小蓟饮子
组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炙甘草。
功效: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应用:主要用于下焦瘀热内结而致的血淋,通过活血凉血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止血作用较好。
(6)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功效:滋补肝肾。
应用:用于治疗肝肾阴虚之淋证,对于年老体弱,或素体阴虚而出现淋证者较为适宜。方中熟地黄通常改为生地黄,且剂量为其它药物的两倍以上。
(7)知柏地黄丸
组成: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功效:滋阴降火。
应用:本方为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加知母、黄柏增强滋肾阴、清相火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所致的淋证效果较好,并对虚火妄动、迫血妄行所致的血淋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应用时,多在此方的基础上合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
(8)清心莲子饮
组成: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石莲肉、茯苓、黄芪、人参。
功效:益气阴,清心火,止淋浊。
应用:主要用于气阴两虚兼下焦湿热之劳淋。方中人参多改用党参或太子参,并可加用石韦、竹叶等通利之品。
(9)程氏萆?分清饮
组成:萆?、车前子、茯苓、莲子心、菖蒲、黄柏、丹参、白术。
功效:清热利湿,分清泌浊。
应用:淋证日久,湿热郁阻,膀胱气化不利,清浊相混,小便混浊。若身倦乏力、腰膝酸软者可合六味地黄丸。
(10)小柴胡汤
组成:半夏、人参、甘草、黄芩、柴胡、生姜、大枣。
功效:和解少阳。
应用:适用于淋证反复发作伴低热者,并对尿道综合征有较好疗效。方中人参可根据情况改为党参、太子参或西洋参。
治疗尿路感染的中成药常用的主要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三金片、尿感宁冲剂、导赤丸等。
常用有效的抗尿路感染的中药有哪些?
中医辨证治疗尿感是中医学传统的治疗方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我们也常配合选用一些经西医药理证明确有抗菌抑菌作用的中药。这些中药同时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
(1)柴胡: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对尿感发热者有较好的解热功效。
(2)泽泻: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黄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4)紫花地丁: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的中药还有:穿心莲、四季青、大黄、金银花、鸭跖草、马齿苋、曲莲、夏枯草、?草、苦参、黄连、车前草、知母、杜仲、黄精、生甘草等。
除上述药物外,临床上,常选用以下几种有较好的清热利水通淋作用的药物:
(1)车前子:甘寒利水而不伤阴。
(2)滑石:为治疗湿热淋证的常用药,常与通草配对使用。
(3)通草:能利水通淋,导热下行,常与滑石、竹叶配用。
(4)扁蓄:能清下焦湿热,利水通淋,常与瞿麦、滑石配用。
(5)黄柏:为苦寒燥湿药,适用于下焦湿热,常与知母配对使用。
(6)石韦:为甘寒利水药,效果较快较好。
尿路感染有哪些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和中医其它疗法一样,均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前提,因此,古代外治法专家吴师机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意思是说,内治法和外治法中的理、方、药三者相同,不同者仅方法各异而已。他还认为,病多从外而入,故医亦应有外治之法。
中医外治法对机体产生的作用,大致可归纳为止痛、增强机体防御免疫功能和对体内生理功能重新调整等。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治法简便,经济实用,疗效卓著,副作用少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适应症:小便不通。
(1)敷脐法
方药4:田螺肉7个,淡豆豉10粒,连须葱头3个,车前草3蔸(鲜),食盐少许。
治法:将上药共捣烂成饼,然后,敷贴于患者的脐孔上,每天敷1次,敷至病愈为止。
适应症:淋证,小便点滴刺痛。
方药5:麝香0.5克,白胡椒7粒(研为粉末)。
治法:先将患者的脐孔洗净,然后将麝香纳入,再将胡椒粉撒入脐孔上,胶布固定。7~10 天换药1次,10次为一疗程。
适应症:慢性前列腺炎之淋证。
(2)热熨法
方药1:小蓟60克,益母草30克,牛膝15克,车前子10克,头发炭少许。
治法:将上药加水煎汤,趁热以布蘸汤熨敷小腹部。
适应症:血淋刺痛。
方药2:葱白连根1000克。
治法:将葱白连根洗净,捣烂炒热以布包裹,分成2包,趁热熨患者脐孔,两包交替使用。每天2~3次,每次熨10~15分钟,连熨2~3天。
适应症:小便不通。
方药3:金丝草1握,韭菜根头1撮。
治法:将上药洗净后捣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汤,趁热洗熨患者小腹,每天2~3次,每次洗10~20分钟,连熨3~5天为一疗程。
适应症:小便不通。
头针如何治疗尿路感染?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对头部发际区域穴位的针刺治疗方法。对于头针治疗原理的研究,目前尚不深入,比较成熟的有经络学说、大脑功能定位原理和全息生物学原理等,可作为头针疗法的理论基础。目前,头针疗法已成为世界各国针灸界常用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
头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对尿道刺激征尤其有效,同时有改善体质、增强免疫的作用,可用于各种急慢性尿路感染。但本病较易反复发作,因此一般待尿检正常后仍宜治疗1个月。
第1方
取穴:双侧足运感区、生殖区。
操作:快速进针,迅速将针体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行快速捻转法,频率每分钟200次。各区分别行针1~2分钟后,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1次。
疗程:每日1次,5~7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
适于急性尿路感染,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症者。
第2方
取穴:额旁3线(双侧)、顶中线,有腰痛、腰酸者加枕上正中线。
操作:急性发作、尿道刺激症状明显者,额旁3线用上下对刺,顶中线用前后对刺法;枕上正中线自上而下针刺,腰痛甚者则在两侧的枕上旁线分别再加刺2针,即三针齐刺。各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行抽气手法,分别持续1~3分钟。用对刺、齐刺法时,可双手同时对这些针进行手法操作。行针时,可按摩小腹、叩击腰骶,也可嘱患者收缩小腹、约束尿意。以上手法完毕后,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1次。如属慢性患者,顶中线用进气法(补法),其他各线均用自上而下针刺,仍行抽气法(泻法)。
疗程:同第1方。
第3方
取穴:双侧泌殖区、腰区、静线、血线。(汤颂延体系)
操作:用1寸毫针,沿头皮刺入2~3分,针刺方向从头顶中央向四周垂直而下,提插得气后留针2小时,其间行针2~3次。
疗程:隔日1次,10~12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天。
尿路感染的其他疗法有哪些?
(1)耳针
取穴:膀胱、肾、交感、枕、肾上腺。
刺法:强刺激。每次取2~4穴,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电针
取穴:肾俞、三阴交。
刺法:用高频率脉冲电,通电5~10分钟。
(3)穴位注射
取穴:肾俞、中极、阴陵泉。
操作:用10%葡萄糖注射液,每穴注射2~3毫升,每日或隔日一次,30次为一疗程,休息3日,再进行第二疗程。
(4)穴位药敷
①处方:虎杖根100克,乳香15克,琥珀10克,麝香1克。
方法:以鲜虎杖根和诸药混合,捣烂如膏(如无鲜虎杖根,可取干品粉碎为末,过筛,用葱白和诸药捣烂如膏)。取药膏如枣大,放于胶布中间,贴敷在神阙、膀胱俞、肾俞穴上,每次1张,每日换药1次。
适应症:血淋、石淋。
②处方:莴苣菜1握,黄柏100克。
方法:将莴苣菜拭去泥土,不用水洗,和黄柏混合,捣烂如膏,取药膏如枣大,放于胶布中间,贴敷在神阙、小肠俞、膀胱俞穴上,每穴1张,每日换药1次。
适应症:血淋。
(5)刺血疗法
①不容穴
位置:在幽门旁各1寸5分处。仰卧,在脐上6寸,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左右计二穴。
操作: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罐,使穴位周围充血,血出如线即止。
功效:清利湿热,止淋。
适应症:尿路感染。
②高阳穴
位置:食指桡侧端指甲旁0.1寸处取穴,左右计2穴。
操作: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如豆大。
功效:清热通淋。
适应症;小便热痛。
③外踝尖
位置:坐位或仰卧,于足外踝最高点处取穴,左右计二穴。
操作: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功效:清热利湿,排尿通淋。
适应症:淋证。
④耳屏尖
位置:在耳廓前耳屏尖部取穴。
操作:耳锋针刺血。
功效:清热通淋。
适应症:膀胱炎。
(6)手针疗法
①少府:掌面小指本节后骨缝陷中取穴。直刺3~5分,主治小便不利。
②肾点:手背小指与无名指掌骨歧骨基底部前陷中取穴。直刺3~5分,主治尿路感染。
③手解溪:手背,小指第一节骨尖中央取穴。直刺1分许,主治小溲不利。
④膀胱点:掌侧小指外侧线上,与肾点平齐处取穴。直刺5分~1寸,主治膀胱病。
(7)经外奇穴治疗
①气门:仰卧,于脐下3寸再旁开3寸处取穴。左右计二穴。直刺5~8分,主治膀胱炎。
②利尿穴:仰卧,于神阙穴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取穴。直刺0.5~1寸,或用手指按压,主治淋沥、血尿。
③横骨:仰卧,于耻骨联合部近上缘中央处取穴。针尖向内上方斜刺2~4分,可治淋病、膀胱炎。
④足太阳:坐位或仰卧位,于足外踝骨后1寸处的凹陷中取穴,左右计二穴。直刺3~5分,主治淋病。
祝你早日康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