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抑菌液能治耳鸣吗-黄连抑菌液治疗耳朵痒吗
虹膜睫状体炎是指因虹膜、睫状体炎症所引起的,以眼部红赤、疼痛、房水混浊、瞳孔缩小、展缩失灵为主要特征的眼病。属于前部葡萄膜炎。本病多合并有风湿性疾病,也可因结核、糖尿病、外伤及手术等引起。是常见眼病之一。
该病属传统中医学的“瞳神紧小”、“瞳神干缺”范畴。瞳神失去正常展缩功能,持续缩小,甚至缩小如针孔,称瞳神紧小,相当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失去正圆,边缘参差不齐,黄仁干枯不荣,称瞳神干缺,相当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方一新制柴连汤
出处《眼科篡要》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蔓荆子10克、栀子10克,木通、荆芥、防风、龙胆草、黄连各6克、甘草3克。
功用疏风清热。
主治肝经风热型瞳神紧小。
方解方中柴胡、蔓荆子、荆芥、防风疏风散邪止痛;黄连、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退赤;赤芍、木通清热活血,退赤止痛;甘草清热和中。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煎剂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对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方中黄芩、栀子、荆芥、防风、龙胆草、黄连对细菌有杀灭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二龙胆泻肝汤
出处《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12克、栀子18克、黄芩9克、泽泻12克、车前子9克、木通6克、当归12克、生地黄12克、柴胡12克、甘草6克。
功用清泻肝胆,通腑泻热。
主治肝胆火炽型瞳神紧小。
方解本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泻火;泽泻、车前子、木通清热利湿,导热下行;当归、生地黄滋阴凉血,且能防苦寒化燥伤阴;柴胡疏肝解郁,兼引药入肝;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重在直泻肝胆实火,清利三焦湿热。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龙胆草含龙胆苦苷、龙胆碱等,具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并能抑杀细菌。黄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其中对金**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作用较强;其抑菌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素和黄芩苷。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三柴胡薄荷熏洗剂
出处《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
组成柴胡、薄荷各15克。
功用清肝解郁,疏解风热。
主治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方解方中柴胡清肝解郁明目,薄荷疏风解热,两药共奏清肝解热明目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煎剂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薄荷所含薄荷醇作用于皮肤或黏膜的神经末梢,血管收缩,局部产生清凉感,同时麻痹神经末梢,发挥消炎、止痛、止痒作用。
用法上药加清水400毫升,煎数沸。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小盆内,趁热熏洗患眼15分钟。每日1剂,日熏洗3次。
方四泻肝明目汤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龙胆草15克,栀子10克,黄芩12克,木通、当归各6克,甘草4克。
功用清肝泻火,祛风明目。
主治顽固性虹膜睫状体炎。
方解方中龙胆草、栀子、木通清肝泻火,黄芩清热解毒,当归补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近代药理研究表明,龙胆草内所含龙胆苦苷、龙胆碱,均具良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柴胡皂苷A、D也具有良好的抗炎、解毒作用;黄芩、栀子等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诸药合用,在免疫治疗方面疗效显著。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五抑阳酒连散
出处《原机启微》
组成生地黄、独活、黄柏、防风、知母各9克,蔓荆子、前胡、羌活、白芷各12克,黄芩、寒水石、栀子、黄连各15克,防己9克,生甘草6克。
功用祛风除湿清热。
主治风湿热邪攻目,清阳不升,湿浊上犯,病势缠绵,易反复发作的瞳神紧小。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防风、羌活、白芷、防己、蔓荆子祛风除湿;栀子、黄芩、寒水石、黄连、黄柏清热泻火;地黄、知母滋阴抑阳;甘草和中。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芷含有多种呋喃香豆素,对多种病毒、革兰氏阳性菌、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提取液有镇痛、消炎、解热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六知柏地黄丸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知母18克、黄柏15克、熟地黄24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茯苓9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瞳神紧小属久病耗伤真阴,虚火上炎,故病势较缓,局部症状不重。
方解方中地黄滋补肾阴,山茱萸、山药补肝肾,泽泻、茯苓泄肾健脾利湿,牡丹皮泻火祛瘀,知母、黄柏泄虚火。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茯苓能提高单核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体液免疫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七菊花明目饮
出处《山东中医杂志》
组成菊花18克,黄芩12克,柴胡、青葙子、茺蔚子各6克,龙胆草、防风、芒硝各3克,浙贝母、桔梗、知母、玄参、赤芍、牡丹皮各9克。
功用清泻肝热,祛风明目。
主治肝经风热型瞳神紧小。
方解菊花、黄芩、柴胡、青葙子、龙胆草、茺蔚子清泻肝热,防风疏散风邪,芒硝软坚通腑,浙贝母、桔梗化痰蠲浊,玄参、赤芍、牡丹皮活血祛瘀明目。
药理根据药理研究,本方有些药物对某些症状有特殊作用,如青葙子、茺蔚子可散大瞳孔;芒硝可速降前房积脓;浙贝母、桔梗可使瞳孔区渗出渐退,房水渐清;知母、地黄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可用于本病的始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八当归散
出处《银海精徽》
组成当归24克、生地黄18克、赤芍药15克、川芎12克、黄芩9克、栀子9克、菊花9克、甘草6克、白蒺藜9克、木贼6克、大黄6克。
功用清肝泻热,活血化瘀。
主治外伤复感风热引起的瞳神紧小。
方解方中黄芩、栀子、菊花、白蒺藜、木贼、大黄清肝泻热,生地黄防热病伤阴,当归、赤芍药、川芎养血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药理研究发现当归多糖能显著提高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当归总酸对特异性抗体(IgG)的产生有促进作用,中性油则明显抑制I克G抗体的产生,当归总酸对血凝抗体(IgM)和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九加味柴连汤
出处《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组成黄芩、龙胆草、栀子、赤芍、木通各15克,荆芥、蔓荆子、防风、柴胡、甘草、生大黄各10克,黄连5克,金银花20克。
功用疏风凉血,清肝利湿。
主治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方解本方用柴连汤清肝疏风,凉血活血,利湿解毒。另加大黄、金银花增强泻火凉血之功,直折肝胆实热。瞳神紧小症急性发作期,运用此清、疏、利之法,可釜底抽薪,折火泻毒,其效甚好。
药理现代实验研究发现荆芥全草含有挥发油,挥发油抗病毒、消炎、健胃、驱风、解痉和抗过敏作用。煎剂对金**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乙型链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抗菌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十还阴救苦汤
出处《原机启微》
组成升麻、苍术、炙甘草、柴胡、防风、羌活各15克,细辛6克,藁本12克,川芎30克,桔梗15克,红花3克,归尾21克,黄连、黄芩、黄柏、知母、生地黄、连翘各15克,龙胆草15克。
功用泻火解毒,凉血散结。
主治肝经风热、热毒所致瞳神紧小症。
方解方中柴胡、防风、羌活、细辛、苍术、藁本疏散风邪;黄连、黄芩、黄柏、知母、连翘、龙胆草清热泻火,平肝解毒;升麻升举阳气,桔梗引药上行,川芎、红花、归气活血化瘀,生地黄滋阴清热;炙甘草甘温和中,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实验研究表明细辛含有多种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有甲基丁香油酚、细辛酮、蒎烯等。挥发油有抗病毒、局部麻醉作用、解热镇痛作用、抑菌作用及抗过敏作用;藁本含挥发油,主要为丁基苯酚,川芎内酯等,有显著的抗病毒功效,并对多种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十一舒肝解毒汤
出处《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组成柴胡、当归、栀子、淡豆豉、桑叶各10克,赤芍、白芍、青皮、蔓荆子、龙胆草各12克,郁金、连翘各15克,土茯苓30克,生甘草3克。
功用舒肝解郁,祛风透热。
主治肝经风热型瞳神紧小,表现为视力骤降,眼珠胀痛,伴发热恶风,口苦咽干,胸胁胀闷,头痛身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浮数。
方解方中柴胡、栀子、白芍、青皮、蔓荆子、龙胆草、郁金清热舒肝解郁,当归、赤芍凉血活血,淡豆豉、桑叶、连翘、土茯苓祛风清热解毒。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煎剂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对病毒亦有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十二柴芩四物汤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生地黄15克,柴胡、黄芩、当归、赤芍、川芎、甘草各10克。
功用清泻肝胆,凉血活血。
主治肝胆火炽型瞳神紧小。
方解方中柴胡、黄芩清肝胆实火,生地黄凉血养阴,当归、川芎、赤芍补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清泻肝胆,凉血活血之功。
药理当归多糖能显著提高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当归总酸对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有促进作用,中性油则明显抑制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当归总酸对血凝抗体和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怎样用药浴治疗阴肿?
黄柏,又名黄檗、檗皮,为芸香科植物黄柏或黄皮树的树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清热解毒的常用中药。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泄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赤白带下、淋浊、梦遗、骨蒸劳热、盗汗、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等症。黄柏:它的正式中名叫黄檗,是芸香科黄檗属植物,别名还有黄菠萝树、黄檗木、元柏等,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河南、安徽等地,常生长在山地杂木林中、河沟沿岸。
黄芩、黄连、黄柏味苦,功效以清热、解毒为主,黄芩又分青芩和枯芩(生长年代不同),黄连以鸡爪连为主。功效类似于西药的“消炎”,而归经有所不同。比如黄芹入上焦肺经,黄连入胃肠,黄柏多入肾膀胱经等。其药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在临床上常应用于治疗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痈肿疮毒、血热出血、胎热胎动不安等症。
三味药均性苦、味寒,均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见长,主治湿热为患所致多种病症,如湿温、黄疸、泻痢、痢疾等。均可用于热毒内盛,壮热口渴,疮疡肿毒。诸如此证类的,三药合用,必有良好的疗效。如白头翁汤用黄连清热解毒燥湿;黄柏泻下焦湿热,且清肾火,如二妙散用黄柏清利下焦湿热;三药可同用,如黄连解毒汤中用黄芩清上焦肺火,黄连泻中焦胃火,黄柏泻下焦肾火,配合栀子通泻三焦火热。
黄柏,苦寒,主要功能是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1、作为一个清热燥湿药,其优势在于治疗下焦湿热,作用部位以下焦为主,如用于湿热泻痢、湿热黄疸、湿热白带过多、腰膝肿痛、湿热淋证等。
双黄连注射液的主要功效是什么
男子肿胀可由多种因素而致,一般多由感受风邪,或虫咬感染,或患丝虫病,或跌打损伤导致血络破损等,均可引起局部气血瘀滞,瘀血内积、阴囊而成。治疗上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法。
方一组成芒硝60克,地龙30克,青黛、明矾各5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后,熏洗,每日2~5次。嵌顿者要及时复位。
功用清热散结,活血消肿。
适应证水肿。
说明芒硝能破血,除邪气,利大小便,地龙功能活血消肿,青黛清热燥湿,明矾燥湿消肿。诸药合用,清热散结,活血消肿,故可用于水肿。
方二组成蛇床子9克,雄黄6克,明矾8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沸取汁,趁热熏洗、阴囊。每日1~3次,每次20分钟。
功用祛风燥湿,解毒消肿。
适应证水肿。
说明蛇床子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临床上用治急性渗出性皮肤病,能使渗出明显减少,炎症消退,再配伍雄黄、白矾解毒消肿,故可治疗水肿。
方三组成麻黄150克,黄连、蛇床子各100克,乌梅1颗。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水煎数沸,去渣,热浴患处。每日3次。
功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适应证水肿。
说明麻黄功能祛风利水,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方中黄连、蛇床子均有清热燥湿之功。
方四组成威灵仙、砂仁壳各10克,蛇床子、当归尾、大黄、苦参各15克,葱白8根。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部,每日早、晚各1次。
功用利湿,通络,消肿。
适应证水肿发痒。
说明方中取威灵仙利湿消肿为主,辅以砂仁壳理气,蛇床子、苦参燥湿,大黄清热解毒,当归尾活血消肿,葱白则有通络、引药下行的作用。
方五组成栀子35克,白酒50毫升。
用法将栀子捣碎,浸泡在白酒中(以浸过药面为度)半小时即可。用时以煮沸消毒过的鸭毛蘸栀子酒涂洗患处,每日数次。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适应证水肿。
说明栀子功能利小便而祛湿热,药理学研究表明,栀子有抗菌消炎作用,并能加速软组织愈合,配白酒以增其活血消肿功效。
方六组成蝉蜕15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洗浴患部。
功用疏风,散热,利水。
适应证水肿。
说明蝉蜕治皮肤疮疡风热,煎汤洗治小儿阴肿,即可肿消痛止,说明本方治疗水肿确有较好的疗效。
方七组成透骨草60克,鲜樟树叶、松枝各30克,生姜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煎汤取汁熏洗患处,每晚1次,每次15分钟。
功用祛风燥湿,活血定痛。
适应证水肿。
说明透骨草能疗热毒,配伍诸药,可治肿毒初起,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定痛的作用。
方八组成大黄、丹参、川芎、艾叶、赤芍、丹皮、茴香、葱各15克,白芷、木香各7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后取汁,熏洗阴囊血肿的部位,每日3或4次。
功用清热消肿,活血通络。
适应证阴囊血肿。
说明方中用药以寒热并举为特点,取大黄、丹皮、丹参、赤芍等清热凉血消肿,以茴香、葱、艾叶、木香等温散邪结,行气化瘀通络。
方九组成红花、积雪草、半夏、骨碎补各12克,甘草6克,葱须15克。
用法上药用水2碗煎沸,加醋30毫升,再煎沸后取汁,熏洗患处,每日3或4次,每次10~15分钟。
功用活血,解毒,消肿。
适应证阴囊血肿。
说明积雪草主大热,恶疮、痈疽,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所含的甙类能治疗皮肤病,能促使结缔组织血管网增生,血液循环加快,促进瘀血吸收。
方十组成威灵仙50克。
用法将威灵仙鲜品捣汁,加水200毫升,浸洗。
功用通经活络。
适应证外伤血肿。
说明威灵仙功能通络消肿,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对平滑肌有明显兴奋作用,并能促进血液循环,故对血肿有较好的疗效。
化脓性中耳炎可以用哪些药方治疗?
双黄连的常见剂型:口服液、颗粒、胶囊剂、片剂、栓剂。
药物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见上述症状。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连续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除了以上剂型,还有注射剂(冻干)、滴眼剂。
注射剂与以上剂型功效类似,双黄连注射剂已有报道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高热、寒战等不良反应,使用时应注意。滴眼剂的功能是驱风清热,解毒退翳。
用于风邪热毒型单纯疱疹病毒性树枝状角膜炎。双黄连口服液等制剂具有解热和消炎作用;另经体外试验说明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病毒效应。
扩展资料
1、金银花、连翘、黄芩均能清热解毒,均可归肺经,对肺热、肺痈有治疗作用,但是因为药性寒凉,脾胃虚寒者均不宜服用。
2、功效及主治病证:
金银花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主治病证(1)外感热病,风热表证。(2)痈疮疖肿,肠痈,肺痈,乳痈。(3)热毒泻痢。
连翘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
主治病证(1)外感热病,风热表证。(2)痈肿疮毒,乳痈,肺痈,瘰疬痰核。(3)热淋涩痛。
黄芩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病证(1)湿温,暑湿,湿热胸闷、黄疸、泻痢、淋痛、疮疹。(2)热病烦渴,肺热咳喘,少阳寒热,咽痛,目赤,火毒痈肿。(3)血热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4)胎热胎动不安。
3、主要化学成分
绿原酸、异绿原酸(有机酸类)为金银花中的主要成分,
黄芩苷(黄酮类)为黄芩的主要成分,
连翘苷、连翘酯苷(木脂素类)为连翘的主要成分。
4、主要药理作用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有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炎、解热、降血脂、利胆、保肝、兴奋子宫、抗早孕、抗艾滋病毒、抗肿瘤等作用。
黄芩的药理作用: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促进细胞免疫、抗过敏、降血脂、护肝、利胆、利尿、镇静、降血压、抗凝血、抗血栓形成、抗氧化及抗肿瘤等作用。
连翘的药理作用: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肿瘤、调节免疫、抗氧化等作用。
温馨提示:此药是有抗病毒的作用,但是不表示双黄连口服液等制剂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讲究对证用药,请不要盲目服用,作为复方制剂还有可能会引起过敏,又因其为寒性还可能会引起腹泻等,切不要盲从。
百度百科-双黄连注射液
手部龟裂怎么治疗?
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咽鼓吹张、擤鼻或鼻腔治疗后经咽鼓管途径侵入中耳。或鼓膜外伤、鼓膜穿刺、鼓膜置管后经外耳道鼓膜途径侵入中耳。婴幼儿基于其解剖生理特点,比成人更易经此途径引起中耳感染。婴幼儿的咽鼓管短、宽而平直,如哺乳位置不当,平卧吮奶,乳汁或呕吐物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主要症状为耳痛、耳漏和听力减退,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婴幼儿不能陈述病情,常表现为发热、哭闹不安、抓耳摇头,甚至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极为常见。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常见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较多,无芽胞厌氧的感染或混合感染亦逐渐受到重视。
方一蔓荆子散
出处《仁斋直指方》
组成蔓荆子、甘菊花、生地黄、赤芍、桑白皮、木通、麦冬、升麻、前胡、甘草、赤茯苓各等份。
功用疏散风热,解毒消肿。
主治治疗风热外袭,肺气失宣,而致耳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脓耳(化脓性中耳炎,或耳鸣,耳聋初期。
方解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桑白皮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前胡宣散风热;赤茯苓甘、淡、平行水,利湿热;生地黄、麦冬滋阴润燥,生津。
药理茯苓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菊花镇静解热,抗病原微生物;生地黄具有抑制真菌,利尿,利肝胆作用;前胡苷元有抗菌、抗真菌作用;麦冬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黑升麻提取物具有抗菌、降压、抑制心肌、减慢心率、镇静作用。
用法上为粗末。每次取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红枣2枚,煎至150毫升,饭后服,每日2次。
方二润胆汤
出处《辨证录》
组成白芍30克,当归30克,柴胡3克,炒栀子6克,玄参30克,天花粉9克,菖蒲24克。
功用疏肝利胆,泻火通窍。
主治治疗双耳忽然肿痛,内流清水,久则变为脓血,恶寒发热,耳内有如沸汤之响,或如蝉鸣者。
方解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活血;当归养血活血;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天花粉养阴生津;玄参清热滋阴,泻火解毒;菖蒲理气、活血、散风、去湿。
药理石菖蒲可以产生镇静镇痛作用;白芍有抗炎、镇痛、消肿作用;栀子解热镇静,免疫调节。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解仓饮子
出处《三因方》
组成赤芍药、白芍药各15克,当归、炙甘草、制大黄、木鳖子各30克。
功用活血清热,排脓消肿。
主治治疗邪热上壅,耳窍经脉气滞血瘀而致脓耳(化脓性中耳炎),耳内疼痛,脓出带血者。
方解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活血;当归养血活血;大黄清热泻火;木鳖子消肿散结,祛毒。
药理芍药苷具有抗炎、镇痛、消肿、通经、利尿作用、抗应激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大黄有很强的清热消炎作用;木鳖子具有止血、抗炎、止痛、抗菌、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次取12克,水煎,食后服。每日2次。
方四马勃散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马勃、薄荷、桔梗、连翘、杏仁、通草各6克。
功用疏风清热通窍。
主治治疗风热之邪上郁而致的脓耳(化脓性中耳炎)。
方解马勃性平,味辛,清肺利咽、解毒止血;薄荷清热解毒利咽;桔梗辛散苦泄性平,善于宣肺祛痰排脓;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杏仁润肺,止咳化痰;通草清热利湿。
药理马勃有止血,抗菌作用;杏仁消炎、杀菌、镇痛、止痒;通草具有较好的利尿、抗炎和解热作用;薄荷、连翘抗炎、镇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清白散
出处《证治准绳·幼科》
组成桑白皮、地骨皮各9克,甘草3克,贝母6克,煅寒水石9克,天花粉、酒芩、天门冬各4.5克。
功用清肺化痰。
主治治疗肺热痰火上壅所致的脓耳(化脓性中耳炎),耳出白脓,兼见咳嗽者。
方解桑白皮、地骨皮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寒水石清热降火,利窍,消肿;贝母清热,开郁散结;天花粉、天门冬养阴生津,消肿排脓。
药理贝母有中枢抑制,镇静镇痛作用;桑白皮抗炎利尿,镇静镇痛;天花粉、门冬抗炎。
用法上药为末。每取6克,食后用蜜水调服或白通草煎汤送下。每日2次。
方六清黄散
出处《证治准绳·幼科》
组成防风、滑石各15克,炙甘草3克,酒炒栀子9克,藿香、酒黄连各6克。
功用清肝泻火。
主治治疗小儿脓耳(化脓性中耳炎)耳中流黄脓者。
方解防风发表,祛风,胜湿,止痛;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滑石清热解毒,收湿敛疮;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藿香性味辛微温,理气、和中、辟秽、祛湿;酒黄连清热解毒燥湿;炙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藿香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防风热降温,镇痛抗炎,抗菌;栀子解热镇静,免疫调节;滑石有利尿消肿,保护黏膜的作用。
用法上药为末。白开水调6克,食后服。每日2次。
方七清心丹
出处《证治准绳·幼科》
组成炒黄连9克,飞滑石18克,甘草、飞辰砂各3克,薄荷1.8克,犀角6克。
功用清心泻火。
主治治疗化脓性中耳炎,耳出红脓兼见舌上舌疮如杨梅状者。
方解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滑石清热解毒,收湿敛疮;辰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攻毒杀虫;薄荷清热解毒利咽;犀角清热凉血。
药理黄连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辰砂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外用抑杀皮肤细菌;滑石有利尿消肿,保护黏膜的作用;薄荷抑菌,抗炎,解热。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4.5克,蜜拌,薄荷汤送下。早、晚各1服。
按语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替。
方八黄芪建中汤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4.5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芍药18克,生姜9克,胶饴30克。
功用温中补气,升清降浊。
主治治疗慢性脓耳证属气血不足者。
方解桂枝汤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温阳祛风。饴糖合桂枝,甘温相得,温中补虚。饴糖、甘草合芍药,甘苦相须,和里缓急。黄芪,补气固表,抵御外邪。全方共奏温中补气,缓急止痛,调和营卫的功效。
药理黄芪具有强心、提高免疫力、保护脏器等多种药理作用。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方九薏苡附子败酱散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薏苡仁30克,附子6克,败酱15克。
功用排脓消肿。
主治治疗慢性脓耳,或急性脓耳后期,脓稀而无臭者。
方解方中以薏苡仁利湿排脓,并辅以败酱逐瘀消肿,兼有附子温经祛湿、散寒止痛。
药理败酱有镇静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对金**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薏苡仁有解热、镇静、镇痛、增强免疫作用;附子有镇静、抗炎,抑菌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
方十黄柏滴耳液
出处《四川中医》
组成黄柏30克。
功用清热燥湿排脓。
主治治疗脓耳。
方解黄柏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疗疮。
药理黄柏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及原虫、抗炎、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
用法上药以水250毫升,馒火浓煎半小时,滤去渣,被缩至20毫升浓汁用时先以3%双氧水洗净患耳内脓液,拭干后,滴入黄柏滴耳液,每次2~3滴,每日3次。
方十一四黄液
出处《中医杂志》
组成黄连15克,黄柏、黄芩各9克,栀子6克。
功用清热燥湿排脓。
主治治疗急性脓耳和慢性脓耳。
方解黄连、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药理黄连、黄芩、黄柏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栀子有抗炎作用。
用法上药加水300毫升浸泡24~36小时,文火煎60分钟,待冷去渣,过滤两次,加2%苯甲醇,用前先洗清患耳,患耳向上,滴药液4~5滴,保持此姿态10~15分钟。1日滴3~4次。
按语四黄液滴耳、对耳拭细菌培养有金**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白喉杆菌生长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应用四黄滴耳液未发生毒副反应及不良反应,亦未发现有药液沉积中耳腔内阻碍外流现象,本法具有简,验、便优点。
方十二四黄苦参液
出处《中原医刊》
组成黄柏、黄芩、黄连、黄芪各30克,苦参40克。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治疗急、慢性脓耳。
方解黄连、黄芩、黄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药理黄芪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提高免疫力、降糖、抗衰老、保护脏器等多种药理作用;黄连、黄芩、黄柏有抗菌、抗炎、解热作用。
用法上药加水1500毫升煮沸,慢火煎50~60分钟,滤渣后将药液浓缩至300毫升,澄清装瓶备用,保存期1月。用3%双氧水洗净耳道,拭千后,每次滴药液2~3滴,每日3~4次。根据病情,连续滴耳1~3周。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手足皲裂须对证治疗 手足皲裂为常见多发皮肤病,某些病变一年四季均裂,有的在冬季皲裂明显,是由诸多病因所引起,只有对证治疗,方可获效显著。 单纯手足皲裂由于冬季寒冷出汗少,经常摩擦,皮肤失润干燥而形成皲裂。多见于掌面、十指尖、手侧、足侧、足跟等处,可见长短不一,深浅不等的裂隙,深者可有出血,疼痛较剧。治宜滋养肌肤润燥。方药:当归粉15克,白芨粉15克,白凡士林100克调成膏,每晚1次,涂擦患处。 手足癣皲裂患手足癣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不坚持用杀真菌药物外搽,使病程迁延,在冬季手掌、足跖皮肤皲裂,肥厚粗糙,并具干燥鳞屑,痒痛并作。治宜滋润肌肤杀霉菌。方药:苦参30克,黄精50克,白藓皮30克,鹤虱子30克,百部30克,土槿皮30克,大枫子30克。水煎适量浸泡患处,每晚1次,3日1剂。洗后涂硫酸膏(升华硫粉15克,水杨酸粉5克,凡士林100克)。 湿疹皲裂又称皲裂性湿疹,双手掌、足跖呈现显著浸润,增厚干燥皲裂,有鳞屑痂皮附着,或有少许黏液渗出,边缘不清,皮损为棕褐色,痒剧或痒痛俱作。治宜滋润肌肤,除湿止痒。方药:当归30克,何首乌50克,土茯苓30克,苦参30克,黄精30克,白藓皮30克,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黄柏30克。水煎适量浸泡患处,每日两次,3日1剂。晚间涂润肤除湿止痒膏(白藓皮粉15克,地肤子粉15克,冰片3克,凡士林100克)。 阴虚内热皲裂有些患者除手掌、足跖肌肤皲裂外,还有肌肤灼热,午后及晚间尤甚,早晨灼热减轻或得凉则舒适,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表现。治宜滋阴清虚热润肤。方药:生地20~30克,沙参20克,玄参20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知母12克,胡黄连10克,黄柏10克,青蒿10克,地骨皮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掌跖角化燥裂双手掌指屈侧、足跖肤色发黄,肌肤增厚,触之坚硬,失去光泽及柔软感,皮损裂隙深浅不一,痛甚。诚如《杂病源流犀烛》云“皮肤皴揭拆裂,血出大痛,燥之甚也”。血虚当濡养,燥裂应滋润,治宜养血滋阴滋燥,佐以疏风。方药:当归15克,白芍20~30克,熟地20~30克,川芎10克,枸杞子10克,桑葚子15克,阿胶10克(烊化),白芨10克,秦艽10克,白蒺藜6克。水煎服,每日1剂。第三煎煎水适量浸泡患处。洗后外用:当归30克,白芨30克,独活30克,香油500克,炸枯后去渣入蜂蜡150克,待凉成膏,涂于干裂角化处,布包。 气血俱虚致裂由于气血虚弱不能正常濡润肌肤,双手掌、足趾肤色淡黄,皮肤粗糙干燥增厚皲裂,或有大小不一裂纹。面色少华,气短懒言,肢体倦怠乏力,纳差。舌质淡,苔薄,脉弱无力。治宜益气养血濡润肌肤。方药:党参20~3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白芍30克,熟地30克,阿胶10克(烊化),龙眼肉10克,防风9克。水煎服,每日1剂。 裂宁硅霜 主要成份 细胞保护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芦荟萃取液、维生素E 性能功效 促进肌肤聚合酶及胶原酶活性,迅速促使伤口愈合,软化角质,消炎抑菌,对细菌引起的感染脱皮、冻伤后引起的裂口,亦有较好的效果。经常使用可以防止皮肤皲裂、干燥,具有保湿养肤的作用。 适用范围 适合任何肤质使用。 专家意见 长期使用能保持皮肤湿润、细腻、光滑。 产品特点 1. 迅速促进伤口愈合。涂抹两次后即可见效,一般情况下三天即可治愈。 2. 软化角质。连续使用一周,裂口即可长平,老皮被软化,使皮肤恢复到正常状态。 3. 杀菌消炎。对菌类引起的脱皮以致产生皲裂,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使用方法 脚裂患者使用较简单,早晚各涂抹一次,晚上热水烫脚效果更好。皮肤恢复到正常状态后,一至两天抹一次即可。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手裂患者:由于每天要多次洗手,所以每次洗手后都要重新涂抹,才能保证效果。待伤口愈合和裂口长平后,每天涂抹两至三次。特别是晚上临睡前,一定要记得抹一次呀! 手足皲裂 濡润护肤 手足皲裂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病、多发病 尤其在冬季多见。它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手足皮肤干燥和裂开的疾病. 手足皲裂的发生与局部皮肤的解剖生理学特点及多种外在因素有关,也与全身状况有一定关系。手足解剖生理特点是手掌及足跟等处角质层极厚,可多达100余层,角质细胞排列不规则.并且这些部位无毛囊和皮脂腺,就使局部皮肤水分的保持,皮脂对皮肤的濡润受到一定限制,当外界各种因素影响时,容易发生皮肤皲裂。因此,人们在天气十燥季节,尤其是冬天要在手足搽一些润肤保湿的护肤品,以防止手足皲裂。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是导致手足皮肤皲裂的重要原因。例如冬季气候寒冷干燥 人们在室外作业受冷风刺激,又失于保护,皮肤变得干燥粗糙;或手足经常过度摩擦 皮肤干燥增厚,弹性减低而出现皲裂。人们在工作或生活中过多接触酸、碱有机溶媒等,促使皮脂分解,失去润滑保护作用,皮肤干燥也会出现皲裂。另外 手足癣患者由于真菌在皮肤中的寄生和破坏 促使皮肤角化过度 粗糙无汗容易出现皲裂。全身状况包括生理性的皮肤老化,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鱼鳞癣等使皮肤干燥,当某些外在因素作用时. 也容易发生皲裂。 本病好发于手掌、指尖、指屈面及足跟、足外缘等处因此这些部位应是重点保护对象。发病初起皮肤干燥、角化增厚、皮纹明显,沿皮纹出现裂口。严重者裂口可深达皮下,可有出血,自觉疼痛,以活动时更明显。如有细菌侵入.可发生化脓性感染。 中医认为手足皲裂是由于肌肤骤受寒冷风燥 以致血脉阻滞、肤失濡养而造成。治疗方法以濡养润燥为宜。一般不需内服药,如病情严重 可适当予以养血润肤方剂,经验方: 生地10g 熟地10g 天冬10g 麦冬10g 天花粉10g 当归10g 黄芪12g 升麻6g 黄芩10g 桃仁10g 红花10g 水煎服,每日2次 每次150ml。中成药可选用八珍丸、人参养荣丸治疗。 外治法:中成药可选用愈裂霜、润肌膏、玉黄膏, 紫草油等涂布患处。还可以自制愈裂膏疗效较好 取白及10g,广丹20g 香油50ml。将白及放人香麻油内,文火煎枯,去白及放入广丹,熬至滴水成珠,去火冷却,凝固成膏。用时将膏加热熔化 滴至裂口内,即可止痛, 逐渐使裂隙平复。或取甘油60%、红花油15%、青黛4%、香水1%.75%酒精20%将各药混合调匀外搽,每日3次。 饮食疗法:取肥羊肉500g.当归30g.生姜15g。加调料烹制食用,连服2周。或用猪皮煨煮成厚膏状,加适量红糖或冰糖每次服50g,每日2次。还可以取桂圆肉、黑芝麻各30g(炒熟细研末)阿胶250g。先将阿胶用黄酒浸软并蒸化,加入桂圆肉、冰糖,直至糖化完停火。每次服20g,每日2次。 手足皲裂一症,防重于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洗手足时尽望避免用太多碱性过强的肥皂、碱水及其它洗涤剂。冬季常用温水浸泡手足.浴后擦干,除用护肤品保持皮肤儒润,井要注意保暖。在容易引起职业性手足皲裂的环境中工作时 应加强劳动保护 减少患病的可能性。同时患在手足癣, 湿疹等疾病者要积极予以相应的治疗。裂口处肿痛厉害,甚至周身淋巴结也疼痛者 不能作一般皲裂症自疗须加服消炎药,局部搽百多邦或多维邦等消炎药膏之类。 另外,易发生于手足皲裂的患者在干燥寒冷的季节宜多吃油脂。病程较长或年老患者应该增加营养,滋补气血 适当多吃一些猪肝、猪皮、羊肉、阿胶、鱼肝油丸之类食品也十分必要。 有皲裂病史的人 ,应当积极预防。冬季宜用温热水浸泡手足 ,随后外涂润肤性油脂 ,加强保暖 ,少用碱性较强的肥皂洗手足。若因职业劳动引起的皲裂 ,应加强劳动防护 ,尽量避免手足直接接触有害的物理性或化学性刺激。如为手足癣引起的皲裂 ,应治疗真菌病。 一旦出现手足皲裂 ,可用 10%~ 20%的尿素霜、0. 05%维甲酸软膏或用白芨细粉 10克、凡士林 9克外搽 ,亦可用橡皮膏贴。重者宜先用热水浸泡 ,再用刀片削薄过厚的角质层 ,然后搽药。笔者有用香蕉和开塞露合用治疗手足皲裂方 ,实践表明疗效确切。方法是取熟透的香蕉 1只 ,将其果肉置于一小碗内 ,再取开塞露 1支 ,将其液体挤入碗中 ,与香蕉一同捣成稀糊状 ,待用。使用前 ,先将皲裂处皮肤用温水洗净 ,再将上述糊状物涂在患处 ,反复搓揉。连续使用 3~ 5天即可显效或治愈。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它的功效和作用才是最闪亮的一点,它不仅仅是果蔬类的食物,食物的功效和作用都是有迹可循的,要坚持服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和作用,清楚黄柏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才能更好地生活。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11、治疗肺炎
用0.2%黄柏碱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3ml,每8小时1次,体温降至正常后2-3天,减为每日注射2次。治疗儿童小病灶性肺炎6例、大叶性肺炎1例,患儿热度均干用药后12-72小时内下降至正常,炎症吸收消散平均为9天。实验证明,黄柏碱在试管内对肺炎双球菌、金**葡萄球菌均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2、治疗肝硬化、慢性肝炎
用黄柏小檗碱注射液治疗肝硬化40例,临床治愈6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 1例,亡3例;慢性肝炎19例,临床治愈12例,显效5例,无效2例,治疗期间未见副作用。
3、治疗肺结核
用0.2%黄柏碱注射液3-6ml,肌肉注射,每日2次,2个月为一疗程。治疗30例(其中浸润型26例,血行播散型4例;有空洞者占17例),治后病灶吸收好转者24例,无变化者6例,8例空洞缩小。血沉增高的23例,治后均见减低。副作用有轻微腹泻,注射局部的疼痛,经调整注射液的 PH至6.5左右即仅有酸胀感。一般认为黄柏碱注射液对浸润型渗出为主的炎灶有良好的效果,对增殖灶则疗效不显。亦有用黄柏干浸膏每日3g,分3次食后服,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12例,治愈8例,进步和显著进步各2例。一般服药后热度很快恢复正常,咯痰减少,食欲增进,体重增加。
4、治疗急性结膜炎
用10%黄柏煎液滴眼,治疗儿童患者474例,每次用1-2ml冲滴,每日2-3次。由于黄柏质量不同,疗效亦有差别。优质黄柏的治愈率100%(78例),3-4日治愈;劣质黄柏的治愈率为55.8%(158例),在3日内治愈者汉23.96%。
5、治疗慢性上颌窦炎
局部穿刺冲洗后,用黄柏流浸膏的30%稀释液徐徐注入,每侧隔4日注入1次。治疗10例,治愈8例,好转2例。
6、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采用20%或30%黄柏煎液(滤过冷藏)滴耳。用时先以双氧水洗净外耳道脓液,拭干,而后滴入药液5-10滴,侧卧15分钟。所治76例,有41例合并鼓膜中央性穿孔。治疗效果:痊愈59例,进步13例,无效4例。与0.5%金霉素甘油溶液及4%硼酸酒精溶液作对照,疗效相似。
7、 治疗耳部湿疹
用黄柏粉(含小菜碱 1.6%) 1份,香油1.2份,调成糊状,每日涂药1次。共治疗30例,涂药1-2次后85%以上患者湿烂面干燥结痂,5-7次后均基本好转或痊愈。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2黄柏的食用方法
1、黄柏汤
组成:黄柏、黄连、白头翁(一作白蔹)、升麻、当归、牡蛎、石榴皮、黄芩、寄生、甘草各6克,犀角、艾叶各3克。
用法:上十二味,哎咀。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百日至二百日小儿,一服40毫升,二百余日至一岁小儿,一服50毫升。
主治:小儿夏月外感寒邪,迫使热气内入肠胃,下痢赤白,状如鱼脑,壮热头痛,手足烦。
2、黄柏升麻汤
组成:黄柏、升麻、甘草(生)各15克。
用法:上药切,水750毫升,煮取250毫升,入地黄汁毫升,再煎至250毫升。分2次服。
功效:泻火散热。
主治: 口臭生疮。
3、苦参黄柏酒
配方:苦参、川黄柏各5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
主治:热毒流注脚胶、肿痛欲脱等。
用法:外用。趁温浸洗脚肿处,日洗3--4次。
4、黄柏苍术汤
材料:黄柏9克,苍术9克,蒲公英9克,滑石15克,龙胆草15克,生地15克。
主治:慢性湿疹。
用法:水煎服。
5、黄柏薏苡仁粥
材料:黄柏10克,萆解10克,薏苡仁2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黄柏、萆解煎取汁,再与薏苡仁、粳米同煮粥,粥熟调入冰糖适量,稍煮片刻即可。
主治:治疗湿热型:遗或尿时精液外流,心烦少寐,口苦,小便热赤不爽,小腹及作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6、茯术黄柏散
方药:
内服方:党参15g,白术12g,茯苓20g,陈皮10g,苍术12g,黄柏12g,生薏苡仁30g,泽泻12g,白扁豆20g,白芷10g,墓头回12g,蜀羊泉30g,甘草10g。
外用消炎止痒薰洗剂,苦参30g,地趺子30g,蛇床子30g,百部30g,五倍子15g,明矾10g。
用法:
内服方: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外治方:将以上6味药放于洗面盆中,加水半盆,熬30min离火,盆上盖一条毛巾,让患者坐在药盆之上,熏至出汗,候温再用药水洗,用干毛巾擦干净,再用滑石粉撒在外,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7天。
功效:健脾燥湿,清利胞热,败毒止带。
7、赤豆牛膝黄柏茶
组成:赤小豆15克,牛膝、川柏各10克。水煎服。
制法:按原方组成用量,捣成粗末,置保暖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后,频频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湿热而致的下肢丹毒、红肿疼痛。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用。孕妇禁用。
8、黄柏苍耳茶
组成:黄柏9克,苍耳10克,绿茶3克。
制法:上药共研粗末,沸水冲泡10分钟,或煎汤,分2次饮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通窍。
主治:急、慢性“耳脓”病。类似现代医学之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宜忌:苍耳茎叶有小毒,用时不可过量。
9、鼻渊黄柏茶
组成:龙井茶15克,川黄柏9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置热水瓶中,用适量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不拘时候,频频代茶饮用。每日1剂。
将细末直接吹入两侧鼻腔内,每日2——3次。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通窍。
主治:“鼻窒”、“鼻渊”而引起的鼻塞日久,脓涕不断,鼻粘膜红肿,或伴寒热头痛,眉额胀痛。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慢性鼻炎、副鼻窦炎。
亦可用于化脓性中耳炎。
宜忌:无特殊禁忌。
按语:“鼻窒”、“鼻渊”、“耳脓”,均以流脓性分泌物为主证,多因火毒湿热为患。龙井茶,味香透鼻,清热利湿,解毒降火,清利头目。黄柏苦寒,清热燥热,泻火解毒。二味配伍,即清火热,又解湿毒,且有通窍之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