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抑菌液25ml作用-草本抑菌液功能主治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肿节风的别名 7 来源 8 产地 9 原植物形态 10 产地 11 采收与初加工 12 性味归经 13 肿节风的功效与主治 14 肿节风的化学成分 15 肿节风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15.2 来源 15.3 性状 15.4 鉴别 15.5 检查 15.5.1 水分 15.5.2 总灰分 15.5.3 酸不溶性灰分 15.6 浸出物 15.7 含量测定 15.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5.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5.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5.7.4 测定法 15.8 肿节风饮片 15.8.1 炮制 15.8.2 鉴别 15.8.3 检查 、浸出物、 含量测定 15.8.4 性味与归经 15.8.5 功能与主治 15.8.6 用法与用量 15.8.7 贮藏 15.9 出处 16 肿节风药品说明书 16.1 药品名称 16.2 药品汉语拼音 16.3 英文名称 16.4 分类 16.5 剂型 16.6 肿节风的药理作用 16.7 肿节风的适应证 16.8 注意事项 16.9 肿节风的用法用量 1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肿节风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肿节风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肿节风 1 拼音
zhǒng jíe fēng
2 英文参考Herba Sarcandrae Inj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zhongjiefeng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rba Sarcandrae (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arcandra [ig and leaf]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肿节风
肿节风为中药名,见《江西草药》,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九节茶的别名[1]。是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的干燥全株[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Herba Sarcandrae (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sarcandra (ig and leaf)(《中医药学名词(2004)》)
Glabrous Sarcandra Herb
6 肿节风的别名九节茶、九节风、接骨莲。
接骨金粟兰、肿节风、接骨木、九节茶、山鸡茶[3]。
7 来源肿节风为金栗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的全株。
肿节风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 Sarcandra glabra(Thunb.) Nakai的枝叶[3]。
8 产地肿节风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3]。
9 原植物形态草珊瑚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或亚灌木,高达2m。根茎粗大,支根多而细长。茎直立,多分支,节膨大。叶对生,近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8cm,宽2~7cm,边缘有粗锯齿,齿尖具腺点;叶柄长约1cm,基部合生成鞘;托叶微小。穗状花序1~3个聚生茎顶;苞片卵状三角形;花小,无花被,黄绿色,芳香;雄蕊1,白色,棒状,花药2室;雌蕊球形,子房下位,柱头近头状。核果球形,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山沟、溪谷林阴湿地。
10 产地肿节风产于华东、中南、西南。
11 采收与初加工夏、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晒干。
12 性味归经肿节风味苦、辛,性平。归心、肝经。
肿节风味辛、苦,性平,有小毒[3]。
13 肿节风的功效与主治肿节风具有抗菌消炎,祛风通络,活血散结的功效,用于肺炎、阑尾炎、蜂窝组织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瘤。
肿节风具有清热,祛风,散瘀,接骨的功效[3]:
肿节风治流行性感冒,肺热喘咳,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肠胃炎,胃脘痛,细菌性痢疾,风湿骨痛,腰腿痛,肠痈,盆腔炎,紫癜,牙龈出血,鼻衄:煎服,9~15g[3]。
肿节风治骨折,跌打损伤,疮疡肿毒:内服并外敷[3]。
肿节风治烧烫伤:用叶研末油调涂[3]。
14 肿节风的化学成分肿节风含挥发油、酯类、酚类、鞣质、黄酮、氰甙、香豆素、内酯。
肿节风全草含挥发油、左旋类没药素甲、异秦皮定、延胡索酸、琥珀酸[3]。
肿节风体外对金**葡萄球、菌、痢疾、大肠、绿脓、伤寒等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
体内试验显示肿节风对兔金**葡萄球菌菌血症也有治疗作用[3]。
延胡索酸、琥珀酸均有抑菌作用[3]。
挥发油及总黄酮在动物试验中,有抗癌作用,并有免疫抑制作用;对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及治疗作用;对家兔骨折模型,能促进骨折愈合[3]。
15 肿节风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肿节风
Zhongjiefeng
SARCANDRAE HERBA
15.2 来源本品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于。
15.3 性状本品长50~120cm。根茎较粗大,密生细根。茎圆柱形,多分枝,直径0.3~1.3cm;表面暗绿色至暗褐色,有明显细纵纹,散有纵向皮孔,节膨大;反脆,易折断,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叶片卵状披针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15cm,宽3~6cm;表面绿色、绿褐色至棕褐色或棕红色,光滑;边缘有粗锯齿,齿尖腺体黑褐色;叶柄长约lcm;近革质。穗状花序顶生,常分枝。气微香,味微辛。
15.4 鉴别(1)本品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或长圆形,外被角质层,外缘呈钝齿状。皮层细胞10余列,外侧为2~3列厚角细胞,内侧薄壁细胞内含棕黄 *** 素,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中柱鞘纤维束呈新月形,断续环列,木化。韧皮部狭窄。木质部管胞多数,射线宽2~8列细胞。髓部薄壁细胞较大,有时可见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粉末黄绿色至绿棕色。木薄壁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内含棕黄 *** 素。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单个或成群,直径40~60μm,胞腔较大,内含分泌物,孔沟明显。纤维狭长梭形或长条形,直径6~30μm,壁厚,木化。叶上表皮细胞方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或稍平直,外被厚角质层。叶下表皮细胞类多角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或稍平直,气孔稍下陷,不定式,副卫细胞3~5个。网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环纹导管易见,非木化。
(2)取本品粉末2g,加水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加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5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肿节风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异嗪皮啶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酸(9: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财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10分钟,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斑点变为黄绿色。
15.5 检查 15.5.1 水分不得过15.0%(附录ⅨH第一法)。
15.5.2 总灰分不得过10.0%(附录ⅨK)。
15.5.3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附录ⅨK)。
15.6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0.0%。
15.7 含量测定避光操作。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15.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2nm。理论板数按异嗪皮啶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15.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异嗪皮啶对照品、迷迭香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0μg的溶液,即得。
15.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4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5.7.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异嗪皮啶(C11H10O5)不得少于0.020%,含迷迭香酸(C18H16O8)不得少于0.020%。
15.8 肿节风饮片 15.8.1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根茎密生细根。茎圆柱形,表面暗绿色至暗褐色,有明显细纵纹,散有纵向皮孔,节膨大。切面有髓或中空。叶多破碎,表面绿色、绿褐色至棕褐色或棕红色,光滑;边缘有粗锯齿,齿尖腺体黑褐色,近革质。气微香,味微辛。
15.8.2 鉴别(除横切面外) 同药材。
15.8.3 检查 、浸出物、 含量测定同药材。
15.8.4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归心、肝经。
15.8.5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用于血热发斑发疹,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15.8.6 用法与用量9~30g。
15.8.7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15.9 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6 肿节风药品说明书 16.1 药品名称肿节风
16.2 药品汉语拼音Zhongjiefeng
16.3 英文名称Sarcandraglaber
16.4 分类呼吸系统药物 > 中成药 > 肿瘤辅助治疗药物
16.5 剂型0.25g(相当于生药2.5g);注射剂:2ml(含浸膏1g,相当于生药10g)。
16.6 肿节风的药理作用肿节风。肿节风又名九节茶、接骨木、草珊瑚、观音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祛风通络、调节免疫等作用。肿节风体外试验表明对金**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提取物的许多成分都对肿瘤有抑制作用。肿节风提取物还有镇痛、镇静和降低体温的作用。
16.7 肿节风的适应证临床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高热,如呼吸道感染、外伤感染等;适用于胰腺癌、胃癌、直肠癌、肝癌及食管癌的治疗。此外,尚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菌痢、胃肠炎、蜂窝织炎等。
16.8 注意事项无特别禁忌。
16.9 肿节风的用法用量喝霍香泡水有什么好处
苏子磨成的粉。
苏子主产于东南亚、台湾、中国江西、湖南等中南部地区、以及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喜马拉雅地区,日本、缅甸、朝鲜半岛、印度、尼泊尔也引进此种,而北美洲也有生长。
扩展资料:
苏子含脂肪油和维生素B1.苏子油芳香,可以制上等肥皂,亦可供给医药上使用.从苏子油中可以提取紫苏精.紫苏精比蔗糖甜 200倍,但无营养价值. 种子和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已分离出9种黄酮甙,2种黄酮和5种花色素甙.果实尚含β-谷甾醇、豆甾醇、鞣质等。
紫苏所含的挥发油紫苏油中的主要成分是紫苏醛,占总量的50-60%,是紫苏油浓郁气味的主要来源。其他主要的萜烯类物质包含柠檬烯、石竹烯以及金合欢烯。
苏子成分为脂肪油45.3%,亚油酸42.6%,α-亚麻酸22.4%,还含有维生素B1和氨基酸类化合物。
百度百科-苏子
藿香
开放分类: 生物、植物、中药、中医、花卉
目录
基本信息 原植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运用 方剂选用 医家论药基本信息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 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应用
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若湿阻中焦、脘闷纳呆者,与佩兰等同用;若湿温出起,可配薄荷、茵陈、黄芩等同用。
2. 用于呕吐、泄泻等。若感受秽浊、呕吐泄泻之症,可配苏叶、半夏、厚朴、陈皮等同用;若胃寒呕吐者,可配半夏同用;如湿热者,可配黄莲、竹茹;脾胃虚弱者,可配党参、甘草;妊娠呕吐,可配砂仁同用。
3. 用于暑湿症。其治暑湿,不论偏寒、偏热,都可应用,临床经常与佩兰配伍同用。
4. 用于发热恶寒、恶寒发热、胸脘满闷。配伍紫苏、陈皮。
此外,可治鼻渊,常可配猪胆汁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
原植物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us (Fisch. Et Mey.)O.ktze.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m,有香气。茎方形,略带红色,上部微被柔毛。叶对生,心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11cm,宽1.5~6.5cm,边缘有不整齐钝锯齿,下面有短柔毛和腺点。轮伞花序组成顶生的假穗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筒状,具15条纵脉,5齿裂,有缘毛和腺点;花冠淡紫色或红色,2唇形,下唇中部裂片有波状细齿;雄蕊4,二强,伸出花冠外。小坚果顶端有毛。花期6~7月,果期10~11月。生于路边、田野。主产四川、江苏、浙江、湖南;有栽培。
采制 夏、秋季枝叶茂盛时或花初开时采割,阴干,或趁鲜切断阴干。
藿香又名土藿脊, 原产于我国。 喜温旺湿润扣阳光充足环境, 地上部分不耐寒,怕干燥和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品 种
常用播种和分株繁殖.播种可3—4月春描,10~15天发芽.发芽较整齐.分株可在春季宿根萌芽后挖起重新栽植.
●繁 殖
播种苗3—4厘米高时,进行间苗.苗高6—8厘米时,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第二次间苗或补苗。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每半月施肥1次.越冬宿根5—6月出苗后,露地栽植或盆栽,6—7月继续开花.
●栽 培
主要有褐斑病、枯萎痛和红蜘蛛、蚜虫危害.病害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虫害用80%敌敌畏乳曲1500倍液喷杀.
●应 用
藿香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当密集的淡紫红色花盛开时.优美雅致.适用于花境,池畔和庭院成片栽植。十分幽雅,也可盆载观赏。
化学成分
广藿香含挥发油约1.5%,油中主要成分是广藿香酮(Pogostone)和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其他成分有苯甲醛(Benzaldehyde)、丁香油酚(Eugenol)、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等。 从广藿香中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芹黄素(Apigenin)、鼠李黄素(Rhamnetin)、商陆黄素(Ombuine)。 藿香含挥发油0.28%,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ol),占80%以上。并含茴香醚(Anethole)、茴香醛(Anisaldehyde)、d-柠檬烯(d-Limonene)、对-甲氧基桂皮醛(p-Methoxycin- namaldehyd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3-辛酮(3-0ctanone)、3-辛醇(3-0ctanol)、对-聚伞花烯(p-Cymene)等。 从藿香中分离出刺槐黄素(Acacetin)、椴素(Tilianine)、蒙花甙(Linarin)、藿香甙(Agasta- choside)、异藿香甙(Isoagastachoside)、藿香素(Agastachin)。此外,尚含少量鞣质、苦味质等成分。
药理作用
1. 抗真菌作用 实验证明,藿香煎剂(8%~15%)在试管内对许兰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浸出液、醇浸出液、水浸出液亦能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试验表明,藿香浸出液、醇浸出液、水浸出液及煎剂对趾间毛癣菌及足跖毛癣菌的抑菌浓度分别是3%、5%、10%、15%,提示浸出液的抗菌能力比煎剂为强。
2. 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藿香水煎剂在浓度为 15mg/ml 时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当浓度增至 31mg/ml 时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
3. 抗病毒作用 有报告指出,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有抗病毒作用。从藿香中分离出来的成分可以抑制消化道及上呼吸道病原体——鼻病毒的生长繁殖,藿香中有抗病毒作用的成分是黄酮(黄碱素成分)。以该成分为主,合成的抗病毒性更强、内服易吸收的药物用于鼻病毒感染者,效果良好。
4.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藿香中的挥发油有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的作用。但藿香煎剂对胆囊无收缩作用。
临床运用
1. 治疗暑泻 藿香、苍术、槟榔各1000g,厚朴600g ,黄连300g,木香500g,地锦草3000g。加清水80~100L,浸泡1小时,煎至25ml,冷却后,分装瓶内。成人每次100ml,开水冲服,轻者每日2次,重者每日3次。恶心呕吐重者,可少量多次,每次30~50ml,频频咽下,每日6~10次,或加入生姜汁数滴冲服。儿童酌减。治疗128例,显效74例,有效46例,无效8例。一般服药后1日即可见效。〔中医杂志 1983;(8):40〕
2. 治疗中焦湿热症 藿香、陈皮、茯苓各15g,砂仁、厚朴、半夏、槟榔、黄芩各10g,柴胡12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32例,全部治愈。平均服药9剂。〔中原医刊 1990;17(3):31〕
3. 治疗夏令皮炎 藿香、青蒿、黄柏、苦参、地骨皮各9g,水煎服。治疗60例,用药1个疗程(7天为1疗程)后,痊愈30例,显效9例,无效 12例。〔浙江中医杂志 1985;(6):374〕
4. 治疗婴幼儿腹泻 a. 藿香、苍术各6g,野麻草15g,车前子9g,厚朴、陈皮各4g,粉甘草3g,生姜3片,大枣5~7枚。水煎服。治疗112例,全部治愈。〔福建中医药 1984;(1):13〕 b. 藿香、紫苏各4g,苍术、厚朴各6g,砂仁3g,云苓9g,车前子6g。水煎服。治疗36例,痊愈25例,好转8例,无效3例。疗效优于对照组。〔河南中医 1990;(4):37〕
5. 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藿香15~30g,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各服1次。如发病3~4天,发炎较厉害者,可加入白茅根30g,用上药煎服。治疗病毒性传染性结膜炎患者34例,痊愈31例,无效3例。〔福建医药杂志 1976;(1):28〕
方剂选用
1. 治疗霍乱吐泻: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土)。上等份,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百一选方》回生散)
2. 治疗疟疾:高良姜、藿香各半两。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盏,温服,未定再服。(《鸡峰普济方》藿香散)
3. 治疗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太平圣惠方》) 配伍效用: 藿香配伍白术 藿香和胃化湿止呕;白术健脾益气。二者伍用,有健脾益气、化湿和胃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而致的身倦乏力、呕吐、泄泻等症。
藿香配伍半夏 藿香化湿醒脾、宽中快气、和胃止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二者配伍,可除脾胃寒湿而止呕吐,用于治疗寒湿内阻引起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腹泻等症。 藿香配伍佩兰 藿香芳香温煦,散表邪、化里湿、醒脾开胃、和中止呕;佩兰气香味辛性平,醒脾化湿解暑。二者相伍为用,其清热化湿解暑、和胃醒脾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夏日伤暑、湿浊中阻、胃失和降而致的倦怠、胃脘痞闷、恶心、呕吐、口中发黏等症。
藿香配伍砂仁 藿香化浊止呕;砂仁温中行气、安胎。二药合用,有温中理气、止呕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妊娠恶阻或气滞脘闷、胃纳不佳者。
宜忌:“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本草经疏》) 毒副作用:临床上曾有服用含藿香的中药制剂引起过敏疹的报告。
医家论药
“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辛能通利九窍,若岚瘴时疫用之,不使外邪内侵,有主持正气之力。凡诸气药,独此体轻性温,大能卫气,专养肺胃。但叶属阳,为发生之物,其性锐而香散,不宜多服。”(《药品化义》)
“藿香,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清阳妙品。《别录》治风水毒肿者,祛除湿浊,自能清理水道也。去恶气者,湿漫中宫之浊气也。霍乱心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脾土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绞痛,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然性极和平,力量亦缓,止可以治霍乱轻症,而猝然大痛,吐泻并作,肢冷脉绝者,非大剂四逆不为功,断非此淡泊和平,所能独当大任。”“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亦辟秽恶,解时行疫气。……藿香气味和平,不嫌辛燥,故助脾胃而无流弊。”(《本草正义》)
“藿香,专治脾肺二经,入乌药顺气散中,成功在肺。加黄芪四君子汤,取效在脾。故能开脾胃,进饮食,止霍乱,定呕逆,乃伤寒方之要领,为正气散之要药也。”(《药鉴》)
“藿香,辛香微温,香甜不峻。但馨香气正能助脾醒胃以辟诸恶。故凡外来恶气内侵,而见霍乱呕吐不止者,须用此投服。俾其胸开气宽,饮食克进,故同乌药顺气散则可以利肺,同四君子汤则可以健脾以除口臭。但因热作呕,勿服。”(《本草求真》)
附注:藿香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因产地不同而有不同名称。产于江苏苏州者称苏藿香;产于浙江者称杜藿香;产于四川者称川藿香。然其大多数野生于山坡、路旁,故亦统称为野藿香。该类藿香较广藿香味淡,品质较次。 广藿香,亦称南藿香。该品种与上述藿香同科不同属,原产于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我国南方广东、台湾等地也有栽培。广藿香有浓郁的特异清香,味微苦而辛,品质最佳,化湿和中、解暑辟秽之力尤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