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草本抑菌液

防风抑菌液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防风抑菌液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抑菌液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防风抑菌液的功效与作用

1.1.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取体重18-21g小鼠24只均分二组,分别po云防风水煎剂(1ml含2g生药)40g/kg和同体积水。1小时后ip0.5%醋酸0.2ml/20g,观察20分钟内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结果云防风组小鼠扭体反应数为11.4±1.8次,明显低于对照组19.2±2.4次(P<0.05)。

1.2.对小鼠痛阈的影响:采用热板法测定痛阈,其条件是热板温度为55±0.5℃。取体重18-20g雌性小鼠,经预测反应潜伏期后挑选其反应潜伏期不超过30s的小鼠20只,均分二组,分别po云防风水煎剂相当生药40g/kg及同体积水,测定给药前后小鼠反应潜伏期,结果见表2,云防风组小鼠的反应潜伏期在服药后60s及90s均明显延长,(P<0.05)。

1.3.电刺激鼠尾法:电刺激鼠尾法表明,乙醇浸剂给小白鼠ig21.18g/kg及sc42.36g/kg,均有一定镇痛作用,给药后镇痛率分别为46.4%和56.7%,60分钟后的镇痛率则分别39.O%与53.3%。 2.1.对戊巴比妥钠阈下睡眠剂量的影响:取体重20-28g小鼠40只均分二组,分别po云防风水煎剂相当40g/kg和同体积水后1小时,ip戊巴比妥钠35mg/kg,记录15分钟内动物入睡数,以翻正反射消失1分钟以上为入睡指标。结果云防风组入睡小鼠(17只,85%)比对照组(17只,35%)明显增加(P<0.01)。

2.2.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取体重20-22g小鼠24只均分二组,分别po云防风水煎剂相当40g/kg和同体积水后50分钟,记录10分钟内小鼠活动次数。结果云防风组为226.3±35.9、对照组为326.7±27.7,可见云防风使小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P<0.01)。

2.3.抗炎作用:取体重24g-26g雄性小鼠20只均分二组,剂量同上,l小时后,用巴豆油合剂25ul涂右耳致炎,4小时处小鼠,称重并观察炎症反应程度。结果云防风组的肿胀程度(13.9±0.9mg)明显低于对照组(18.4±1.2mg)(P<0.05)。 2.4.体外抑菌试验:采用平板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云防风对金**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二种霉菌(产黄青霉、杂色曲霉)等有抑菌作用,而对流感杆菌、伤寒杆菌、福氏及志贺氏痢疾杆菌无抑菌作用。 将家兔用三联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制成动物致热模型。Ip关云防风水煎液2g/kg,以安替匹林和生理盐水作对照。云防风水煎液在1-2小时内解热作用明显。

怎样用药浴治疗神经性皮炎?

虹膜睫状体炎是指因虹膜、睫状体炎症所引起的,以眼部红赤、疼痛、房水混浊、瞳孔缩小、展缩失灵为主要特征的眼病。属于前部葡萄膜炎。本病多合并有风湿性疾病,也可因结核、糖尿病、外伤及手术等引起。是常见眼病之一。

该病属传统中医学的“瞳神紧小”、“瞳神干缺”范畴。瞳神失去正常展缩功能,持续缩小,甚至缩小如针孔,称瞳神紧小,相当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失去正圆,边缘参差不齐,黄仁干枯不荣,称瞳神干缺,相当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方一新制柴连汤

出处《眼科篡要》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蔓荆子10克、栀子10克,木通、荆芥、防风、龙胆草、黄连各6克、甘草3克。

功用疏风清热。

主治肝经风热型瞳神紧小。

方解方中柴胡、蔓荆子、荆芥、防风疏风散邪止痛;黄连、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退赤;赤芍、木通清热活血,退赤止痛;甘草清热和中。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煎剂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对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方中黄芩、栀子、荆芥、防风、龙胆草、黄连对细菌有杀灭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二龙胆泻肝汤

出处《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12克、栀子18克、黄芩9克、泽泻12克、车前子9克、木通6克、当归12克、生地黄12克、柴胡12克、甘草6克。

功用清泻肝胆,通腑泻热。

主治肝胆火炽型瞳神紧小。

方解本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泻火;泽泻、车前子、木通清热利湿,导热下行;当归、生地黄滋阴凉血,且能防苦寒化燥伤阴;柴胡疏肝解郁,兼引药入肝;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重在直泻肝胆实火,清利三焦湿热。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龙胆草含龙胆苦苷、龙胆碱等,具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并能抑杀细菌。黄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其中对金**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作用较强;其抑菌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素和黄芩苷。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三柴胡薄荷熏洗剂

出处《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

组成柴胡、薄荷各15克。

功用清肝解郁,疏解风热。

主治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方解方中柴胡清肝解郁明目,薄荷疏风解热,两药共奏清肝解热明目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煎剂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薄荷所含薄荷醇作用于皮肤或黏膜的神经末梢,血管收缩,局部产生清凉感,同时麻痹神经末梢,发挥消炎、止痛、止痒作用。

用法上药加清水400毫升,煎数沸。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小盆内,趁热熏洗患眼15分钟。每日1剂,日熏洗3次。

方四泻肝明目汤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龙胆草15克,栀子10克,黄芩12克,木通、当归各6克,甘草4克。

功用清肝泻火,祛风明目。

主治顽固性虹膜睫状体炎。

方解方中龙胆草、栀子、木通清肝泻火,黄芩清热解毒,当归补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近代药理研究表明,龙胆草内所含龙胆苦苷、龙胆碱,均具良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柴胡皂苷A、D也具有良好的抗炎、解毒作用;黄芩、栀子等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诸药合用,在免疫治疗方面疗效显著。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五抑阳酒连散

出处《原机启微》

组成生地黄、独活、黄柏、防风、知母各9克,蔓荆子、前胡、羌活、白芷各12克,黄芩、寒水石、栀子、黄连各15克,防己9克,生甘草6克。

功用祛风除湿清热。

主治风湿热邪攻目,清阳不升,湿浊上犯,病势缠绵,易反复发作的瞳神紧小。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防风、羌活、白芷、防己、蔓荆子祛风除湿;栀子、黄芩、寒水石、黄连、黄柏清热泻火;地黄、知母滋阴抑阳;甘草和中。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芷含有多种呋喃香豆素,对多种病毒、革兰氏阳性菌、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提取液有镇痛、消炎、解热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六知柏地黄丸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知母18克、黄柏15克、熟地黄24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茯苓9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瞳神紧小属久病耗伤真阴,虚火上炎,故病势较缓,局部症状不重。

方解方中地黄滋补肾阴,山茱萸、山药补肝肾,泽泻、茯苓泄肾健脾利湿,牡丹皮泻火祛瘀,知母、黄柏泄虚火。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茯苓能提高单核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体液免疫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七菊花明目饮

出处《山东中医杂志》

组成菊花18克,黄芩12克,柴胡、青葙子、茺蔚子各6克,龙胆草、防风、芒硝各3克,浙贝母、桔梗、知母、玄参、赤芍、牡丹皮各9克。

功用清泻肝热,祛风明目。

主治肝经风热型瞳神紧小。

方解菊花、黄芩、柴胡、青葙子、龙胆草、茺蔚子清泻肝热,防风疏散风邪,芒硝软坚通腑,浙贝母、桔梗化痰蠲浊,玄参、赤芍、牡丹皮活血祛瘀明目。

药理根据药理研究,本方有些药物对某些症状有特殊作用,如青葙子、茺蔚子可散大瞳孔;芒硝可速降前房积脓;浙贝母、桔梗可使瞳孔区渗出渐退,房水渐清;知母、地黄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可用于本病的始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八当归散

出处《银海精徽》

组成当归24克、生地黄18克、赤芍药15克、川芎12克、黄芩9克、栀子9克、菊花9克、甘草6克、白蒺藜9克、木贼6克、大黄6克。

功用清肝泻热,活血化瘀。

主治外伤复感风热引起的瞳神紧小。

方解方中黄芩、栀子、菊花、白蒺藜、木贼、大黄清肝泻热,生地黄防热病伤阴,当归、赤芍药、川芎养血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药理研究发现当归多糖能显著提高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当归总酸对特异性抗体(IgG)的产生有促进作用,中性油则明显抑制I克G抗体的产生,当归总酸对血凝抗体(IgM)和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九加味柴连汤

出处《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组成黄芩、龙胆草、栀子、赤芍、木通各15克,荆芥、蔓荆子、防风、柴胡、甘草、生大黄各10克,黄连5克,金银花20克。

功用疏风凉血,清肝利湿。

主治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方解本方用柴连汤清肝疏风,凉血活血,利湿解毒。另加大黄、金银花增强泻火凉血之功,直折肝胆实热。瞳神紧小症急性发作期,运用此清、疏、利之法,可釜底抽薪,折火泻毒,其效甚好。

药理现代实验研究发现荆芥全草含有挥发油,挥发油抗病毒、消炎、健胃、驱风、解痉和抗过敏作用。煎剂对金**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乙型链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抗菌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十还阴救苦汤

出处《原机启微》

组成升麻、苍术、炙甘草、柴胡、防风、羌活各15克,细辛6克,藁本12克,川芎30克,桔梗15克,红花3克,归尾21克,黄连、黄芩、黄柏、知母、生地黄、连翘各15克,龙胆草15克。

功用泻火解毒,凉血散结。

主治肝经风热、热毒所致瞳神紧小症。

方解方中柴胡、防风、羌活、细辛、苍术、藁本疏散风邪;黄连、黄芩、黄柏、知母、连翘、龙胆草清热泻火,平肝解毒;升麻升举阳气,桔梗引药上行,川芎、红花、归气活血化瘀,生地黄滋阴清热;炙甘草甘温和中,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实验研究表明细辛含有多种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有甲基丁香油酚、细辛酮、蒎烯等。挥发油有抗病毒、局部麻醉作用、解热镇痛作用、抑菌作用及抗过敏作用;藁本含挥发油,主要为丁基苯酚,川芎内酯等,有显著的抗病毒功效,并对多种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十一舒肝解毒汤

出处《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组成柴胡、当归、栀子、淡豆豉、桑叶各10克,赤芍、白芍、青皮、蔓荆子、龙胆草各12克,郁金、连翘各15克,土茯苓30克,生甘草3克。

功用舒肝解郁,祛风透热。

主治肝经风热型瞳神紧小,表现为视力骤降,眼珠胀痛,伴发热恶风,口苦咽干,胸胁胀闷,头痛身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浮数。

方解方中柴胡、栀子、白芍、青皮、蔓荆子、龙胆草、郁金清热舒肝解郁,当归、赤芍凉血活血,淡豆豉、桑叶、连翘、土茯苓祛风清热解毒。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煎剂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对病毒亦有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十二柴芩四物汤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生地黄15克,柴胡、黄芩、当归、赤芍、川芎、甘草各10克。

功用清泻肝胆,凉血活血。

主治肝胆火炽型瞳神紧小。

方解方中柴胡、黄芩清肝胆实火,生地黄凉血养阴,当归、川芎、赤芍补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清泻肝胆,凉血活血之功。

药理当归多糖能显著提高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当归总酸对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有促进作用,中性油则明显抑制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当归总酸对血凝抗体和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怎样用药浴治疗湿疹?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起病缓慢而顽固。一般分局限型和播散型两种。皮损呈苔藓样变,不倾向湿润化和阵发性剧痒是本病的特点,以夜间和情绪波动时为重,好发于颈、会阴、大腿内侧、前臂等皮肤易摩擦的部位。中医称本病为“顽癣”、“牛皮癣”、“银屑病”,认为是由于风湿热邪,蕴结肌肤,日久生风化燥,耗伤营血,皮失所养而致。

方一组成马皮100克。

用法将马皮烧灰存性,再调香油,搽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马皮为马的外皮,以其烧灰,配以香油,外洗治牛皮癣,在民间流传,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有待研究。

方二组成芋头、生大蒜各数枚。

用法将两物共捣烂,取汁,洗涂患处。

功用祛风,解毒,散结。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芋头性味甘辛平,功能祛风散结,能破宿血,去肌。大蒜有解毒祛风的作用,善治癣疮。其浸出液经药理实验证明,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故两者相配,对牛皮癣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方三组成大蒜适量。

用法捣烂取汁,搽洗患处。

功用祛风祛湿。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大蒜治疗牛皮癣,民间多用之,疗效较好。

方四组成野芹菜适量。

用法取其茎、叶揉成团,在皮损处反复揉擦,使药汁完全湿染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钟。视皮损情况可反复使用。

功用清热,祛风,利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野芹菜又名旱芹,性味甘苦凉,功能清热利湿祛风。银屑病多为血燥风热之症,故用野芹菜擦洗,颇为适宜。

方五组成新鲜猪骨(带髓)适量。

用法将新鲜猪骨晒干,砸开骨髓腔,装入干馏器内,加热,收集馏液冷却后即得。搽洗患处,每日1次。

功用解毒疗癣。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猪骨治疮癣,流传民间。本方采用骨馏油系现代新工艺,能保持原有的功效,又方便卫生。

方六组成木槿皮、桑白皮、板蓝根、黄柏、金银花、苦参、大枫子、忍冬藤、蛇床子各25克,丁香、防风各15克,狼毒、蝉蜕各10克,生地黄20克,百部30克。

用法先将诸药加水煎3次,最后把3次煎好的药液倒在一起,用小火慢慢浓缩至500~700毫升,待温后用此药液擦洗患部(皮损区),每日擦洗2次。

功用凉血疏风,杀虫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方中木槿皮、桑白皮祛风利湿,是为主药;板蓝根、黄柏、金银花清热解毒;苦参、大枫子、忍冬藤、蛇床子燥湿;防风、蝉蜕、丁香祛风;狼毒、百部解毒杀虫;生地黄滋阴养血润燥。诸药合用,共奏凉血疏风、杀虫止痒之功。

方七组成木贼、麻黄、紫荆皮、白鲜皮、蛇床子各15克,苍术20克。

用法每日2剂,1剂水煎内服;另1剂加水倍量,煎沸再熬15~20分钟,过滤取汁备用。治疗时,1剂日分3次服;另1剂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熏洗15分钟以上。

功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银屑病)。

说明木贼功能去风湿、散火邪。诸药合用,燥湿止痒作用更佳。

方八组成地肤子、生大黄、大枫子、白鲜皮、鹤虱各15克,苦参30克,黄柏、生杏仁、明矾、朴硝、蝉衣、蜂房各9克,丹皮12克。

用法上药煎汤去渣,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或2次。

功用疏风散寒,杀虫止痒。

适应证各期银屑病皮损者。

说明鹤虱,外敷疗疮痈,有杀虫解毒之功。至于地肤子、白鲜皮等均有祛风胜湿的作用,苦参、黄柏燥湿解毒,杏仁,蜂房亦能杀虫,蝉衣、丹参祛风止痒。

方九组成明矾、花椒各150克,朴硝500克,野菊花25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煮沸过滤,趁热洗浴,每日1次。

功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痒。

适应证各期银屑病皮损者。

说明明矾有燥湿收敛作用,配伍花椒燥湿,朴硝、野菊花清热解毒,故对各期银屑病有一定疗效。

方十组成石菖蒲、黄连、黄柏、大黄、枯矾、艾叶、射干、薄荷、知母、百部各30克,狼毒20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煎沸5分钟,去渣取液。待药液冷却至40℃左右时,熏洗,湿敷,并稍用力揉患处。每次洗浴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2日,同时配合液氮冷冻,以棉团直接冻融患处。持续3秒,连续2次即为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

功用祛散痰湿,疏化瘀热。

适应证寻常型银屑病。

说明石菖蒲功能去湿逐风,药理学实验表明,本品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是为方中主药。再配伍黄连、黄柏、大黄清热解毒,枯矾、艾叶燥湿,射干、薄荷散邪,狼毒杀虫,故对该病有效。

方十一组成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黄芩、白矾各30克,川椒、艾叶各15克,冰片10克(分次冲化)。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加清水适量浸泡30分钟后,煎沸入冰片冲化,然后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再坐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坐浴1或2次。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均有祛风燥湿之功,黄芩、白矾清热燥湿,川椒、艾叶亦能祛风止痒。

方十二组成侧柏叶、紫苏叶各120克,蒺藜秧240克。

用法上药共碾粗末,装纱布袋内,用水2 500~3 000毫升煮沸30分钟。用软化毛巾蘸汤溻洗,或溻洗后加热水浸浴。

功用清热,润肤,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侧柏叶功能祛风湿、散肿毒、凉血,外敷疗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紫苏叶能散血脉之邪。蒺藜秧亦有祛风清热的功效。

方十三组成百部、苦参各120克,蛇床子60克,雄黄15克,狼毒75克。

用法上药研粗末,一并装入纱布袋内,用水2 500~3 000毫升煮沸3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用软毛巾溻洗患处,或溻洗后再加热水浸浴。

功用祛风止痒,祛湿杀虫。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百部,善于杀虫。药理学实验表明,百部对多种致病菌、虫虱等均有杀灭作用。雄黄、狼毒亦有解毒杀虫的功效,苦参、蛇床子则能祛风胜湿止痒。

方十四组成透骨草、苦参各30克,红花、雄黄、明矾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3 000毫升,煎取2 500毫升,待温后,用毛巾反复洗患处。每日3或4次,每次15分钟。

功用软坚,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透骨草功能祛风除湿,苦参清热燥湿,红花活血化瘀,雄黄解毒杀虫,明矾有收敛软化皮肤角质的作用。

方十五组成槟榔9克,全虫、斑蝥、蝉蜕、五味子、冰片各3克,白酒150毫升。

用法将上药放入广口玻璃瓶内,加入白酒浸泡1周,过滤去渣,取汁密封备用。使用时先将患处用温开水洗净,拭干,然后用脱脂棉签蘸药酒,涂洗患处。每日早晚各涂洗1次。

功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槟榔能敷疮,生肌止痛。药理学研究表明,槟榔所含生物碱有抗真菌、病毒作用。方中全虫、斑蝥、蝉蜕等虫类药物均有解毒的功效。

方十六组成公丁香、川椒、生半夏、生南星、生马钱子、生白附子各3克,雄黄、黄柏各2克,五倍子、斑蝥各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白酒250毫升,装入瓶内浸泡1周,密封备用。使用时以棉签蘸药酒反复涂洗患处,直至患部皮肤有发热和痛痒感时为止。每日1次。

功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公丁香、川椒芳香祛湿,生半夏、生南星、生白附子、生马钱子均有燥湿逐风之功,雄黄、斑蝥、黄柏则能解毒,五味子收敛。诸药合用,解毒杀虫,祛风止痒,故能有效地治疗神经性皮炎。

方十七组成细辛、马钱子(生用不去毛)、生草乌、硫黄各3克,雄黄、生白矾各6克,冰片2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浸入100毫升乙醇中浸泡1周,时时摇动,去渣取汁备用,使用时用棉签蘸药液涂洗患处,每日擦洗1或2次,以愈为度。

功用解毒杀虫,祛湿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马钱子功能散血热、消肿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所含的(士的宁)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某些细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故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

方十八组成细辛、半夏、川椒各35克。

用法上药用95%乙醇500毫升浸泡1周备用。每日涂洗患处2或3次。用药时避免饮酒与吃刺激性食物,涂药后,夜间瘙痒减轻,甚至无瘙痒现象,涂洗1周,局部肥厚部分变薄,有轻度脱皮现象;经3~4周或较长一段时间即可痊愈。

功用止痒,收敛,镇静。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细辛,有除皮肤风湿、止痒作用,药理学研究也表明,细辛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能止痛解热,抑制病菌生长。

方十九组成刺猥皮、枳实、车前草各10克,紫草、蒲公英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500~1 000克煮沸过滤得液,熏洗患处。

功用理气,祛风,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刺猥皮,收涩止血,化瘀止痛,一直以来用于治疗痔疮、牛皮癣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方二十组成苍耳子、蛇床子、威灵仙、苦参、吴茱萸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浓煎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祛风除湿,解毒止痒。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

说明方中苍耳子功能散风祛湿、止痛杀虫,其所含的生物碱有毒性,能使组织器官坏,并能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故对神经性皮炎有效。

方二十一组成秦皮120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取汁洗患处。每天洗1次,每次煎水可洗3次。

功用清热燥湿,平喘止咳。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秦皮主风寒湿痹,除热。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有消炎、镇痛作用。

方二十二组成土茯苓50克。

用法水煎洗患处。

功用解毒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治疗湿热之蕴毒。临床常用本品治疗杨梅疮等恶性皮肤病。

方二十三组成楮桃叶、侧柏叶各25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熏洗患处。

功用凉血,祛风,利水。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楮桃叶性味甘凉,可治疮痈,瘙痒等症,侧柏叶亦有凉血祛风的功效。

方二十四组成徐长卿、地肤子、千里光各30克,黄芩、蛇床子、苍耳子、狼毒、白鲜皮各10克,槐花、木槿皮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方中千里光功能杀虫止痒,洗疥癞癣疮,去皮肤风热。徐长卿、地肤子、蛇床子等均有清热燥湿、解毒的作用。

方二十五组成秦艽60克。

用法水煎取汁熏洗患处。

功用祛风除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秦艽,能祛风除湿。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止痛作用,并能明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抗感染、抑菌的作用。

方二十六组成苦楝皮45克。

用法水煎取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

适应证银屑病。

说明苦楝皮功能清热、燥湿、杀虫,临床常用于治疗顽固性湿癣等皮肤病。

方二十七组成土大黄、雄黄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食醋拌匀,使用时取药适量,涂洗患部,每日搽1~3次。

功用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银屑病进行期或静止期。

说明土大黄功能清热解毒,治癣,杀一切虫肿毒。配伍祛风杀虫的雄黄,对各期银屑病均可治疗。

方二十八组成苦参、菊花各60克,蛇床子、金银花各30克,白芷、黄柏、地肤子各15克,菖蒲10克。

用法将上药水煎,滤得药液,趁热用纱布蘸药汁搽洗患部,每次洗5~10分钟,每日2次。

功用润燥,杀虫,止痒。

适应证牛皮癣。

说明方中苦参、蛇床子祛风燥湿,配伍白芷、地肤子散风邪,金银花、菊花清热,黄柏、菖蒲利湿。诸药合用,既清热润燥解毒,又能祛风杀虫止痒,故对牛皮癣有一定疗效。

婴儿湿疹的治疗药方由哪些药材组成?

湿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有急慢性之分。急性湿疹皮损呈多形性、弥慢性,常对称分布,有红斑、丘疹、疱疹及糜烂、渗液、结痂或脱屑等,剧痒,容易复发,有慢性倾向;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转变而来,也有初起时就为慢性的。皮损呈局限性,以浸润、增厚及色素增加或减退、剧痒为主要特征,有些患者皮损呈苔藓样变,亦可发生裂隙。

湿疹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好发于面部、肘窝、胭窝、小腿、阴囊、女外、肛门周围等处。

本病属中医“浸*疮”范畴,对其病因,认为急性者多由于风、湿、热之邪郁于肌肤而致,慢性者多因久病耗血,以致血虚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而成。

方一组成川椒25克,枯矾20克,蛋黄油适量。

用法将川椒、枯矾共研细末,用蛋黄油调成药丸。用时将药丸浸泡水中,擦洗患处。

功用燥湿止痒。

适应证湿疹。

说明川椒性温,功能温阳除湿,主治下肿湿气,枯矾燥湿止痒之功甚佳,为治疗湿疹之要药;蛋黄油治疗皮肤湿疹已被临床所验证。

方二组成豆腐1块,黄柏35克。

用法将豆腐切成四小块,与黄柏一起加水煮半小时以上,去黄柏、豆腐,取药汁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

适应证小儿湿疹。

说明豆腐作为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能清热、润燥、解毒。黄柏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治下焦湿热诸症,现代临床报道,用黄柏粉外涂治疗湿疹,有效率达85%以上。

方三组成诃子100克,米醋500毫升。

用法将诃子打烂,加水1 500毫升,文火煎至500毫升,再加米醋煮沸即可。用时取药液浸洗患处,每日3次,每次30分钟,每日1剂,一般用3~5日。

功用燥湿解毒。

适应证急慢性湿疹。

说明米醋生用可以解毒,行湿气,诃子有收敛燥湿之作用。两者相合,燥湿解毒,故适宜于急慢性湿疹。

方四组成马齿苋60克(鲜品250克)。

用法将马齿苋洗净,水煎20分钟(鲜品10分钟),过滤去渣。使用时以纱布6或7层蘸药水涂洗患处,每日2或3次,每次20~40分钟。

功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适应证急性渗出性湿疹。

说明马齿苋临床功能清热解毒,散血消肿。临床报道,马齿苋湿敷治疗糜烂渗出性皮损,如湿疹、漆疮、婴儿湿疹等,平均3~5日渗出停止,上皮新出,一般在1~2周可愈。

方五组成黄芪65克,明矾少许。

用法将黄芪水煎,明矾研末,将药液去渣,再放入少许明矾,拌匀,用细纱布蘸药液搽洗患处。

功用燥湿,解毒,止痒。

适应证婴儿湿疹。

说明黄芪有益气解毒之效,明矾为收敛燥湿止痒之要药。两者合用,扶正祛邪兼顾,故对婴儿湿疹有一定的疗效。

方六组成花椒15克,芝麻油500毫升。

用法先将芝麻油放入锅内,数沸后离火,将花椒放入锅内,待油凉后,滤去花椒,贮瓶中备用。用时搽洗患处,片刻,再用清水洗净,每日2或3次。

功用祛湿,解毒,护肤。

适应证急性湿疹。

说明花椒功擅燥湿,能温中散毒,芝麻油性味甘平,可治小儿疮。两者合用,外涂患处,能解毒祛湿,适用于急性湿疹清洁消毒疮面。

方七组成秫米适量。

用法将秫米炒令黄黑色,水煎取汁,外洗患处。

功用凉血解毒。

适用证浸*疮。

说明秫米俗称黄米,味甘,性微寒。能治热,压丹石毒。说明秫米具有凉血解毒的功效,故能有效地治疗浸*疮。

方八组成生鲫鱼1条,盐适量。

用法将鲫鱼切片,入锅加水煎煮,再入盐,取汤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

适应证浸*疮。

说明鲫鱼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能解各种疮毒,盐亦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解皮肤风毒,两者相合,清热燥湿解毒,其效更佳。

方九组成黄芪、当归、防风、独活、羌活、地骨皮、木通各10克,明矾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数沸,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熏洗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熏洗1或2次,直至全部愈合为止。

功用益气养阴,祛风除湿。

适应证肌肤湿疹。

说明方中黄芪补益正气,当归养血活血,防风、独活、羌活祛风除湿,地骨皮凉血解毒,木通、明矾燥湿。诸药合用,养气养阴,祛风除湿,适用于肌肤失养、湿邪留着之湿疹。

方十组成苦参、黄芩、黄柏、苍术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1 500毫升,煎至600~700毫升,过滤后备用。使用时,用洁净纱布浸药液洗患处,每次20分钟,洗后用浸有药液的纱布贴敷,外以纱布包扎。每日1次。

功用祛湿,清热,解毒。

适应证湿疹。

说明方中苦参清热燥湿,黄芩、黄柏、苍术祛湿解毒,诸药合用,有祛湿、清热、解毒功效。

方十一组成苦参60克,蛇床子、百部、益母草各3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煎沸,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时洗涤患处。每剂可煎用2或3次。

功用清热解毒,除湿杀虫。

适应证皮肤湿疹。

说明益母草,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水煎剂对皮肤真菌之生长有抑制作用。苦参功能清热燥湿,蛇床子、百部亦有祛风胜湿杀虫之功。诸药合用,有清热解毒、除湿杀虫的功效。

方十二组成臭梧桐、野菊花、地肤子各35克,白矾9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趁热熏洗。

功用清热祛风,除湿止痒。

适应证慢性湿疹。

说明臭梧桐功能祛风湿,能治一切风湿。野菊花功能疏风清热、消肿解毒,地肤子、白矾均有燥湿止痒的作用。诸药配伍合用,共奏清热祛风、除湿止痒之功,尤适用于慢性湿疹患者。

方十三组成大飞扬草500克,青风藤1 000克,毛麝香12克。

用法上药加水2 250毫升,煎成750毫升,坐浴或外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适应证慢性湿疹。

说明大飞扬草性味辛寒,功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民间常用以治疗湿疹。青风藤除风祛湿,毛麝香为草本植物,性味辛温,能祛风解毒,故可用于皮肤湿疹。

方十四组成狼毒6克,苦参6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温洗患处。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

适应证慢性湿疹。

说明狼毒为有毒之品,功能逐水杀虫,临床上常用于“以毒攻毒”,治疗皮肤病顽症。苦参功能清热燥湿,亦为治疗湿疹常用之品。

方十五组成苦参、白矾各15克,黄柏9克。

用法上药加水1 500毫升煎沸,取汁温洗患处,每日3或4次。

功用清热燥湿。

适应证急性湿疹。

说明苦参、黄柏清热燥湿,白矾能祛风燥湿。

方十六组成木槿皮、马齿苋、白鲜皮各适量。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外洗患处,每日2或3次。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止痒。

适应证湿疹有瘙痒者。

说明木槿皮性味苦凉,功能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马齿苋为治湿疹的良药,白鲜皮能治一切疥癣、肿毒。

方十七组成蛇床子、地肤子、苍耳子各3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趁热熏洗患处。

功用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急慢性湿疹。

说明蛇床子燥湿、杀虫、止痒,临床上常配伍地肤子、苍耳子等燥湿祛风之品,治疗急慢性湿疹。

方十八组成生山楂、生大黄、苦参各65克,蝉蜕35克,芒硝60克。

用法上药加水2 000毫升煎煮,沸后10~15分钟加入芒硝,再煎l或2沸离火,滤液待冷,然后用药棉蘸洗患处,每日洗5或6次。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适应证湿疹。

说明山楂功能解毒杀虫,能洗头及身上疮痒,药理学实验证明,其煎剂对多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黄、芒硝均能清热解毒,苦参燥湿,蝉蜕祛风止痒。

方十九组成苦参、蛇床子、明矾各35克,川椒12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温洗患处。

功用燥湿解毒。

适应证急慢性湿疹。

说明川椒能下水渗湿,民间常用以治疗水湿之证。苦参、白矾均能燥湿,再配蛇床子祛风除湿、解毒杀虫。

方二十组成大黄、黄柏、苦参、土茯苓、白鲜皮、川椒、白矾各等量。

用法上药加水适量,煎30分钟滤出药汁,用纱布蘸药水擦洗患处,药液温后,将患处浸入药液中洗20~30分钟,每日3次,每剂药用2日,用药期间及愈后3个月忌食辛、辣、鱼、虾、牛、羊肉等。

功用清热散风,燥湿止痒。

适应证湿疹。

说明方中大黄、黄柏清热解毒,苦参、白矾、土茯苓除湿,白鲜皮、川椒祛风燥湿止痒。

方二十一组成黄柏、苦参、苍术、滑石各20克,蝉蜕、防风、地肤子各9克。

用法上药每日1剂,水煎取汁温洗患处,每日3~5次,每次洗10~15分钟。

功用燥湿,祛风,止痒。

适应证湿疹。

说明方中滑石有保护皮肤和黏膜及抑菌作用,至于黄柏、苦参、苍术均为燥湿之品,蝉蜕、防风、地肤子能祛风止痒。

方二十二组成生大黄、黄连、黄柏、苦参、苍耳子各9克。

用法上药水煎滤液,熏洗患部,每日3次。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

适应证婴儿湿疹。

说明生大黄、黄连、黄柏、苦参皆有清热解毒燥湿之功。苍耳子为去风湿之药,药理学实验证明,苍耳子煎剂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方二十三组成苍耳子、王不留行各35克,苦参12克,明矾1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取汁趁热熏洗患部。

功用活血,祛风,燥湿。

适应证慢性湿疹。

说明王不留行,性味苦平,功能清热泄火,活血祛瘀,故对因血脉为风湿阻滞所引起的湿疹有较好的疗效。配伍苍耳子、苦参、明矾,更增加祛风燥湿的作用。

婴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瘙痒性、炎症性疾病,属中医学胎毒、湿毒范畴,俗称奶癣,是婴儿常见的皮肤病不都是婴儿。轻者皮肤局部红斑、丘疹、水疱,有分泌物渗出;重者以糜烂瘙痒为主反复发作,影响婴儿健康。

方一艾叶外洗方

出处《中医·养生》

组成艾叶少许。

功用利湿止痒。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艾叶性味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有利湿止痒之功。

药理艾叶油具有抗过敏作用。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球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及煎剂对多种致病细菌及真菌有轻度抑制作用。艾叶熏烟对细菌和真菌亦有明显抗菌作用,用于空气消毒,可使菌落减少95%~99.8%。

用法用8~15克艾叶加1千克水煮沸(水沸后即止),将药液用纱布滤取药渣后倾入浴盆,兑入适量清水,调整水温为38~42℃,为婴儿洗浴(艾叶用量视婴儿体重和洗澡用水量而定原则上以洗澡水呈浅褐色为宜),浴后抱出拭干,脂溢型或湿润型湿疹的婴儿可用松花粉均匀涂布患处或皮肤褶皱较多的地方。松花粉(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是花粉制剂,具有祛风收敛祛湿作用。一般每日洗1~2次,1~2周便会痊愈,而且不易复发。

按语①皮肤上的痂皮会逐渐自行脱落,家长不要硬性揭下痂皮。

②不要用婴儿肥皂以及各种浴液和洗液给婴儿勤洗,否则会加重湿疹。③严重难愈的湿疹婴儿可到中医门诊辨证用药。

方二验方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龙胆草3克,紫草6克,连翘6克,马齿苋5克,生石膏10克,生地黄6克。

功用清热利湿,疏风止痒。

主治婴儿湿疹湿热型,症见:形体强壮,活泼好动,多食易饥,多怒,大便多干,小便多赤。

方解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能上清肝胆实火,下泄肝胆湿热,泻火除湿,切中病机;生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尤善清胃经实热;紫草、连翘、马齿苋凉血解毒;诸药属苦寒燥湿伤阴之品,故用生地黄养阴,使祛邪而不伤正。

药理龙胆草含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龙胆二糖、龙胆酮和龙胆酸等,有抑菌、镇静、肌松、降压、健胃作用;紫草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具有抑制作用;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并有抗炎作用;马齿苋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葡萄球菌、杜盎氏小芽孢癣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从而阻断斑疹丘疹形成疱疹,同时促进疱疹迅速结痂干燥;生地黄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用法日1剂,头2煎分2次温服,第3煎外洗或湿敷。

按语加减:便干加重紫草、生地黄用量;皮疹以头面为主加蝉蜕、野菊花;下肢重加苦参、黄柏;渗出液多加土茯苓;痒甚加徐长卿、白鲜皮。

方三验方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赤苓皮6克,白术6克,泽泻6克,茵陈4克,生地黄4克,竹叶4克,甘草3克。

功用健脾利湿。

主治婴儿湿疹脾虚型,症见:形体虚胖,性格较静,大便易溏,舌多胖,苔多腻。

方解泽泻、白术健脾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使水湿直达膀胱;赤茯苓皮之淡渗,增强利水渗湿之力;茵陈、竹叶、甘草利湿清热。

药理泽泻能增加尿量并加快尿素、氯化物等体内代谢物质的排泄,因此能抑制疱疹形成;白术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运脾土,升阳化湿;赤茯苓皮利尿功效较好;茵陈乙醇提取物对ECHD11病毒有抑制作用;生地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

用法日1剂,头2煎分2次温服,第3煎外洗或湿敷。

按语加减:痒甚加白鲜皮、刺蒺藜。

方四验方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黄芪9克,白芍药6克,防风6克,甘草3克,当归9克,丹参9克,山药9克,白扁豆6克。

功用健脾润燥,益气养血。

主治婴儿湿疹血燥型,症见:形体偏弱,面色少华,食纳较少,少动懒言,哭声较低,大便多不成形,小便多清,舌淡,苔少或花剥。

方解山药、白扁豆、防风健脾润燥;黄芪、甘草益气;白芍药、当归、丹参养血。诸药合用,则血脉调和,瘙痒自止。

药理黄芪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丹参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激活纤溶,对抗血栓形成;白芍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有提高免疫力、镇痛、解痉的作用;防风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过敏作用;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山药对肠管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并有降血糖、抗氧化作用;扁豆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运脾土,升阳化湿,收敛止泻。

用法日1剂,头2煎分2次温服,第3煎外洗或湿敷。

按语加减:痒甚加白鲜皮、苦参;烦急加佛手、青皮;皮疹反复不愈加赤芍药、乌梢蛇。

方五冰黛散

出处《四川中医》

组成青黛150克,苦杏仁(煅存性)100克,黄柏、地肤子各100克,氯霉素80克,冰片10克。

功用健脾利湿,泻火止痒。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青黛味咸、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散肿、促进结痂之功;冰片味辛、苦,性微寒,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和防腐之用;黄柏味苦、性寒,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力;苦杏仁味苦,性微温,杀虫治诸疮疥,将杏仁煅存性用于外科疾病婴儿湿疹的治疗,是杏仁的妙用;地肤子味苦、性寒,有清热利水、止痒的功效;氯霉素为抗生素药,具杀菌消炎、收敛滋液之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收敛止痒、解毒消炎之功效。前贤有“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之训,外用药具有使药物直达病所,见效快的特点,最适合小儿用药。

药理青黛含靛蓝和靛玉红,对金**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有抗菌作用;冰片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主要成分有耐缺氧作用;黄柏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地肤子水浸液对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苦杏仁是山杏果仁,味苦,含脂肪油50%,并含有苦杏仁苷和苦杏仁酶和各种游离氨基酸,有杀菌消炎作用。

用法其中将黄柏、地肤子烘干,杏仁在锅里文火煅黑,再把各种药物分别研成极细末,过120目筛,瓷瓶装,密封备用。渗出液多者(湿性),干撒患部,渗出液少或无渗出液者(干性),用小儿宝宝霜与药粉10∶1的比例配制混匀,擦于患部,不需包扎。1日2~3次,连续用药7天为一个疗程。

按语治疗期间忌食海鲜、鱼腥等物,避免搔抓及肥皂、热水烫洗。

方六除湿汤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金银花15~20克,连翘15~20克,地肤子10克,马齿苋10克,苦参15~20克,荆芥10克,蝉蜕10克。

功用清心除烦。

主治婴儿湿疹。症见:头面部皮肤丘疹或红斑,并可见小水疱,黄白色鳞屑及痂皮,可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慢性者皮肤变粗稍厚,可呈苔癣样变。

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马齿苋清热解毒;地肤子、苦参清热燥湿;荆芥、蝉蜕祛风止痒,其中蝉蜕既可疏风泄热主外风,又可平肝定惊主内风,达止痒、镇静双重效果。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作用。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连翘能明显抑制炎性渗出;苦参所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能抑制速发型变态反应过敏介质的释放;蝉蜕有镇静作用;黄柏有广谱抗菌作用;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有环己六醇、黄酮类、皂苷鞣质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作用,对多种细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马齿苋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葡萄球菌、杜盎氏小芽孢癣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用法每日1剂,煎浓液外洗,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7日为1个疗程。

按语有**渗液加黄柏10克;有脱屑加土茯苓10克。

方七二黄散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硫磺30克,雄黄24克,松香6克,白矾12克,白芷15克。

功用清热祛风除湿。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方中硫黄归肾心包经,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阴阳学说中:“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具有护卫保护之意,主治疥癣湿疮;雄黄归肝胃经,解疮毒,主治湿疮疥癣;松香功效生肌止痛收湿止痒,主治痛肿疥癣;白芷辛温主治风热湿疹瘙痒,还能活血排脓,是痛疽疮毒常用药。

药理硫磺主含硫,升华硫有杀菌及杀疥虫作用,局部应用对皮肤有溶解角质的作用;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并含少量其他重金属盐,雄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矾主含硫酸铝钾,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白芷有抗菌、抗真菌、解热、抗炎、镇痛、解痉、抗癌、降血压的作用。

用法共为细末,用新鲜的猪板油搓成糊膏。用法:温开水洗净患处涂抹,每日1次。

方八三黄汤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黄连、黄柏、甘草各5克,苦参、艾叶各10克。

功用清热祛湿。

主治婴儿湿疹湿热型。

方解方中黄连、黄柏具清热解毒燥湿之效;苦参清热解毒,治疗周身瘙痒;艾叶除湿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黄连、黄柏具有消炎作用,其中黄连具有抗菌、抗过敏作用,苦参、艾叶具有抗多种皮肤真菌作用;甘草有类皮质激素样作用。

用法浓煎取液约200毫升,以消毒纱布浸湿敷于患处,每剂用5天。

方九验方

出处《中医外治杂志》

组成单味马齿苋50克(鲜品用100克)。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马齿苋性寒味酸,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疗疮、止痒收敛之功,为阳症疮疡要药,如《圣济总录》马齿散敷方治甲疽,《圣惠方》治恶疮、翻花疮、白秃等。

药理马齿苋水浸剂不仅有杀菌作用,并证实有明显的抗组胺作用和收缩血管的作用,水煎后湿敷并温洗,可使药物有效成分直达病所,促进炎症消散,减少渗出,从而迅速发挥治疗作用。

用法药物剂量可视病变范围而适当增减,加凉水适量,浸泡30分钟,然后煎药,水开后改用文火煎10分钟,再待药水温度降至自然凉度后,用纱布或纯棉毛巾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5天为1疗程,渗出型需延长1~2个疗程。

方十三仙汤

出处《湖南中医药导报》

组成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炒神曲10克、土茯苓5克、苡仁5克、防风5克、山药5克、苍术5克。

功用健脾消食、清热除湿。

主治婴儿湿疹脾虚湿盛型。

方解方中焦三仙健脾消食,薏苡仁、山药健脾除湿,土茯苓、苍术清热除湿,配以防风清热疏风止痒。诸药合用有健脾消滞、清热除湿之功。

药理麦芽、谷芽对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有轻度促进作用,故能助消化,另外麦芽、谷芽含淀粉酶、转化糖酶、蛋白分解酶,这些消化酶能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伤食、食积等;神曲含有乳酸杆菌及淀粉酶,助消化,抑制肠管发酵,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山药对肠管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并有降血糖、抗氧化作用,还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过敏介质释放的作用;防风有解热、抗炎、抗过敏作用。

用法水煎,日1剂,分2次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食母乳者其母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方十一三心导赤饮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连翘心6克,山栀心3克,莲子心3~6克,灯芯3扎,木通、淡竹叶各6克,生地黄、车前子各10克,甘草4克。

功用镇静止痒,清解毒热。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连翘心味苦性凉,具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栀子心性味苦寒,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莲子心性味苦寒,具清心去热之功。上述三心直清心肺之炽热,辅以生地黄、黄芩、木通、淡竹叶4味,其中生地黄性味甘寒,有清热凉心,养阴生津之功;黄芩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并能泻火解毒;木通性味甘淡微寒,且泻火行水,通利血脉之功;淡竹叶性味甘寒,也具清心火,除烦热,利小便之功。前二味助三心以扑肌肤腠理之血热,有利于红斑之类皮损消退;后两味导热下行,从游窍而泄心肺炽热,上下分清,则毒热孤矣。方中赤小豆性味甘平,有利水除湿,消肿解毒,和血排脓之功。车前子、车前草性味甘寒,子有清热利水之功,而甘草又能清热解毒,善治热毒痈肿;而蝉衣轻灵宣达,引诸药直至肤腠,合奏镇静止痒,清解毒热之效。

药理本方中黄芩、连翘、栀子、甘草、木通、地黄等,有抑菌抗炎、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用法每天1剂,浓煎至100毫升为宜,分3次口服。如为母乳喂养,可由其母每日口服两次,患儿服1次。通过哺乳,使患儿获得药效。5剂为1疗程,可连续服用2~3个疗程。

方十二湿疹汤

出处《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组成茵陈9克,茯苓皮6克,山药12克,薏苡仁15克,苍术6克,黄柏6克,乌梅9克,花椒6克,黄连4.5克,滑石6克,蒲公英6克,金银花6克,蝉蜕6克,连翘9克,竹叶2克,灯心草1克。

功用健脾除湿,清热熄风止痒。

主治婴儿湿疹。

方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为主药;茯苓皮、山药、薏苡仁健脾利湿渗湿以治内湿;苍术、黄柏、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而治外湿;乌梅调理肝脾;花椒伍黄连辛开苦降;蒲公英、金银花、连翘、蝉衣清热解毒散风;竹叶、灯心草、滑石导湿热从小便去。诸药合用使风散、热清、脾健、湿除,使机体气机通畅,气血调和。

药理本方中黄连、黄柏、金银花、蒲公英等,有抑菌抗炎、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山药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过敏介质释放的作用;薏苡仁具有解热、镇静、镇痛作用;茯苓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运脾土,升阳化湿,收敛止泻;花椒有镇痛抗炎,杀细菌和真菌,杀疥螨的作用;蝉蜕有抗惊厥、解热的作用;乌梅有抗真菌、抗过敏的作用,又可降低口腔pH值而抑菌。

用法以上药物用适量的清水浸泡30分钟,约煎15~20分钟,两次煎液混合,分次服用。一般1~3个月约服5~10毫升,3~6个月服10~20毫升,6个月~1岁服30~60毫升,1~2岁服60~100毫升。急症、重症每日服3~4次,轻症、缓症每日服2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