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抑菌液滴耳液有用吗-黄连素抑菌液
盐酸小檗碱片和黄连素有什么区别
盐酸小檗碱片的俗称是黄连素,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别名,属中成药。黄连素可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植物中提取,它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常用的盐酸黄连素又叫盐酸小檗碱,黄连素能对抗病原微生物,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和肠胃炎,它的副作用较小。 其为止泻药类非处方药药品,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金葡菌、链球菌、伤寒杆菌及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肠道感染、菌痢等,近来还发现盐酸小檗碱片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体外试验证实黄连素能增强白细胞及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敏感病原菌所致的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都可以用盐酸小檗碱片,已经证实很有疗效,深受病患的欢迎。
檗碱两字读啥
bò jiǎn
黄连素别名怎么读
常用的盐酸黄连素又叫盐酸小檗碱。
黄连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是我国应用很久的中药。可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植物中提取。它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常用的盐酸黄连素又叫盐酸小檗碱。黄连素能对抗病原微生物,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和肠胃炎,它副作用较小。
小什么碱念什么
小檗碱就是我们常说的黄连素。一种常见的异喹啉生物碱
檗 bò
〔黄檗〕落叶乔木,木材坚硬,茎可制**染料,树皮入药。简称“檗”。
黄柏中的生物碱小什么碱的读音
小蘖(niè)碱
小檗碱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修复和增生,使胰岛素释放增加,同时抑制糖原异生和促进糖酵解,产生降血糖的作用;通过竞争性阻断α-肾上腺受体,增强心房收缩力,起到抗心律失常和降血压的作用;通过抗胃肠道黏膜细菌感染治疗溃疡性胃肠道炎。因此,小檗碱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小檗碱又称黄连素。一种常见的异喹啉生物碱,分子式C20H18NO4。它存在于小檗科等四个科十个属的许多植物中。1826年M.-E.夏瓦利埃和G.佩尔坦从Xanthoxylonclava树皮中首次获得。小檗碱为一种季铵生物碱。从中可析出**针状晶体;熔点145°C;溶于水,难溶于苯、和氯仿。其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都比较小,例如盐酸盐为1∶500,硫酸盐为1:30。
盐酸小檗碱片是干什么用的? 简述小檗碱的性质和提取方法
小檗碱的性质和提取方法
小檗碱(季铵碱式小檗碱可离子化,故有一定亲水性)的硫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而盐酸盐几乎不溶于水的性质,先将药材中的小檗碱转变为硫酸盐用水提出(加0.2%硫酸热浸三次,)再使其转化为盐酸盐(加入浓盐酸调至pH 2~3,再加入提取液量8%(W/V)的固体氯化钠),结合盐析法降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制得盐酸小檗碱
为何煎中药的碗底汤液不宜弃
区别:
1、成分:
(1)盐酸小檗碱片:
/iknow-pic.cdn.bcebos.com/a8ec8a13632762d089e031dbaeec08fa503dc6fc"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a8ec8a13632762d089e031dbaeec08fa503dc6f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每片含主要成份盐酸小檗碱0.1克,
辅料为:淀粉、羧甲淀粉钠、羟丙甲纤维素、聚山梨酯-80、硬脂酸镁、欧巴代。
(2)复方黄连素片:
/iknow-pic.cdn.bcebos.com/e61190ef76c6a7ef10db3d42f3faaf51f2de66d1"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e61190ef76c6a7ef10db3d42f3faaf51f2de66d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复方黄连素片是中西药复方制剂,由4味药组成。
辅以木香、白芍等药材。行气止痛,缓解脐周、胀痛、及痢疾里急后重;佐以吴茱萸温中散寒,并制黄连之苦寒。诸药合用,有清肠热、行气缓急、止痛止泻之功。
2、主治病症:
(1)盐酸小檗碱片:
对细菌只有微弱的抑菌作用,但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有效,用于治疗肠道感染、腹泻。
(2)复方黄连素片:
行气止痛,缓解脐周、胀痛、及痢疾里急后重;佐以吴茱萸温中散寒,并制黄连之苦寒。
3、主次之分:
(1)盐酸小檗碱片:
盐酸小檗碱片是主药。可以单独服用。
(2)复方黄连素片:
复方黄连素片是辅药,服用时还要搭配其他药品。
黄连素过期了还能吃吗
为何煎中药的碗底汤液不宜弃
由于中药具备调理身体的功能,所以熬中药是很多人会选择的治病方法,但对于苦苦的中药很难下咽,再加上煎出的中药有难以容易的物质,这时候大家会纠结要不要全部喝掉?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为何煎中药的碗底汤液不宜弃的知识,欢迎阅读。
为何煎中药的碗底汤液不宜弃为了确定对中药煎得的汤液在碗底所出现的泥糊样沉淀物是服是弃,现将黄连与甘草共煎所能出现的情况,作个大体介绍,则可能做出正确选择,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连素等生物碱,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这两类成分的水中溶解度较大,故在用水煎煮时能够由中药饮片中溶出,两种药共煎时,各自进入水中的.黄连素和甘草酸,有可能在水液中相遇,形成水中溶解度较小的盐或复合物,以微细颖粒状固体悬浮于煎液中,使煎液变混浊,如果将此煎液放置,则可能沉淀到碗底,形成泥糊状物。
有人做过实验,黄连与甘草用水共同煎煮,如果甘草用量较大,所得汤液,放置澄清,则上清液可以达到不苦,但抑菌效果大大降低。这就表明,具有抑菌作用且味又极苦的黄连素,被沉淀到碗底,即在泥糊样物中了。可见,如果将含有黄连和甘草的处方共煎时,所得汤液在碗中放置后,碗底所得的泥糊状物,若弃之不用,显然会影响药效。
因此,正确的作法是再往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并搅混,将此混浊液再服完,是合适的。中医药学有很多同时含甘草和黄连的着名方剂,如《伤寒论》中黄连汤(方为黄连、干姜、桂枝、半夏、党参、甘草、大枣),葛根黄芬黄连汤(方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保命集》中的芍药汤(方为芍药、黄芩、当归、槟榔、黄连、大黄、木香、甘草、肉桂)等方,煎得的汤液,放置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物,可以加水搅混再服,或者干脆将整碗汤液搅拌后再服,不弃为宜,其它含此二药共煎所得汤液,均按此.
;黄连素和香连片的作用是否一样
过期了的黄连素,当然是不可以吃了,以免对身体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黄连素片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高热口渴,疔毒痈肿,目赤牙痛,心火力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等。本品对细菌只有微弱的抑菌作用,但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有效。用于肠道感染,如胃肠炎。
药品名称
黄连素片
外文名称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药品类型
消化系统
产品规格
0.1g
药品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包衣后显**
快速
导航
适应症作用用法用量注意
简介
药品类型 消化系统
中文名 黄连素片
产品英文名 Berber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药品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包衣后显**
药品成分 本品每片含盐酸小檗碱0.1克,辅料为淀粉、硬脂酸镁、 色素(柠檬黄)、糖粉、滑石粉。
产品规格 0.1g
鉴别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盐酸小檗碱0.1g),加水10ml,缓缓加热使盐酸小檗碱溶解,滤过,取滤液,照盐酸小檗碱项下的鉴别试验,显相同的反应。
检查 溶出度 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Ⅹ C第一法),以水1000ml为溶剂,转速为每分钟120 转,依法操作,经45分钟时,取溶液5ml,滤过,取续滤液2ml置25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在263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20H18ClNO4·2H2O的吸收系数(E1% 1cm)为724 计算出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70%,应符合规定。
其他 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含量测定 取本品20片,如为糖衣片,注意除去糖衣,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盐酸小檗碱0.3g),置烧杯中,加沸水150ml ,搅拌使盐酸小檗碱溶解,放冷,移入25ml量瓶中,照盐酸小檗碱项下的方法,自“精密加重铬酸钾滴定液(0.016 67mol/L)50ml,加水至刻度”起,依法测定。每1ml 重铬酸钾滴定液(0.01667mol/L) 相当于13.60mg 的C20H18ClNO4·2H2O。
适应症
用于肠道感染,如胃肠炎。
中药沉淀物是喝还是扔
不一样
黄连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是我国应用很久的中药。可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植物中提取。它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常用的盐酸黄连素又叫盐酸小檗碱,其化学结构如图所示。黄连素能对抗病原微生物,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和肠胃炎,它无抗药性和副作用。
香连片 - 制法
上二味,木香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水煎液滤过,浓缩至稠膏状,干燥,粉碎成细粉;黄连用70%乙醇于75~80℃提取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干燥,粉碎成细粉。取上述细粉,加辅料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加木香挥发油,混匀,压制成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香连片 - 性状
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褐色;气微,味苦。
香连片 -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泄泻腹痛;菌痢,肠炎。
常有人在服中药时发现一个问题:煎好的一碗中药汤液,其色棕黑,其状浑浊,其味苦涩。放温后再去服用时,会发现碗底有泥糊状沉淀物。因药材饮片本身具一定颜色,煎后药液呈棕黑色,人们就以为这是必然的事情,不管药有多苦,都喝得千干净净的。而对于碗底的沉淀物,在一部分人眼里,是这碗药的精髓,倒掉太可惜了;却也有人觉得这类沉淀物吃掉对身体无益,弃而不用。但实际上,对药液的浑浊之状,是好是坏,人们始终是茫然不知所措。至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沉淀物,喝了怕有害,扔了又怕浪费,到底是加点水搅和咽之,还是干脆丢掉,则是面临的实际问题。那么,中药沉淀物我们到底是喝还是丢弃呢?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中药汤剂的沉淀物服食比较好。中药汤剂所含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中药汤液在温度降低后常会有许多沉淀物产生,此沉淀物不宜丢掉,因为它正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之一。古代医家不知产生沉淀物的道理所在,但现代研究已发现,药液中产生的沉淀物不能轻易丢弃。在这里我们以黄连与甘草共煎为例,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小檗碱(又名黄连素)、甲基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而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黄连素属生物碱类化合物,这类药物和含酸性的药物在水中溶解度都较大,故用水煎煮时都能够很容易地从中药饮片中溶出。当两种药共煎时,各自所含的黄连素和甘草酸,则有可能在水液中相遇并结合,形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盐或复合物,以微细颗粒状固体悬浮于煎液中,使煎液变浑浊。如果将此煎液放置,则颗粒可能沉淀到碗底,形成泥糊状物。而现代科学研究更进一步证实:在黄连与甘草用水共同煎煮时,如果甘草用量较大,所得的汤液如果放置至澄清,则上清液可以达到不苦的效果,但同时抑菌效果却大大降低。这也就表示,沉淀到碗底的泥糊状物,应当是具有抑菌作用且味又极苦的黄连素。可见,如果将含有黄连和甘草的处方共煎时,将碗底所得的泥糊状物弃之不用,则会大大影响药物的疗效。同时,在中药中,这类含生物碱的药物较多,如乌头、附子、麻黄、防己、贝母、苦参等都属于含生物碱的药物,而大黄、乌梅等含有酸性成分的中药也不少见。由此可见,煎含有黄连和甘草成分的中药,碗底所得的泥糊状沉淀物,若弃之不用,会明显影响中药的药效。另一方面,生物碱类化合物不仅能与有机酸尤其是大分子有机酸形成难溶于水的盐类物质,还能与鞣质酚类化合物形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而含鞣质酚类化合物的中药,就更多了,因此,在服用此类中药时,也应该将碗底沉淀物一同服食。虽然到目前为止,对于中药的成分问题还未能完全弄清,我们还不能完全阐明哪些药物所形成的难溶于水的物质,是有效还是无效,但为了保证药物有足够的疗效,还是不要将泥糊状物丢掉。正确的做法,应是再往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并搅和,将此浑浊液服完。总之,喝中药汤剂,虽然较浑浊,难以下咽,但切勿只图好下喉而将药物放置澄清或弃用沉淀物,而应该把煎出的汤剂全喝掉为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