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草本抑菌液

青蒿抑菌液的作用和功效-青蒿抑菌液有什么作用

青蒿抑菌液的作用和功效-青蒿抑菌液有什么作用

一蒿草水的功效是: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本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虐之功。

1、解暑:可治外感暑热,发热烦渴。

2、截虐:主治疟疾引起的寒热往来。

3、凉血,退虚热:善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及温热病后期,热入阴分,夜热早凉者。

二 有杀菌作用

青蒿水煎液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结核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青蒿挥发油在0.25%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抑菌作用,在1%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青蒿素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青蒿酯钠对金葡萄、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卡他球菌,甲型和乙型副伤寒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青蒿中的谷甾醇和豆甾醇亦有抗病毒作用。

喝苦蒿水可以减肥么,有用么,什么原理呢,谢谢

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本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虐之功。

1、解暑:可治外感暑热,发热烦渴。

2、截虐:主治疟疾引起的寒热往来。

3、凉血,退虚热:善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及温热病后期,热入阴分,夜热早凉者。

抗寄生虫

青蒿提取物、稀醇浸膏及青蒿素对鼠疟、猴疟、人疟均呈显著抗疟作用。体外培养提示,青蒿素对疟原虫有直接杀灭作用。电镜观察证明,青蒿素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无性体的膜相结构,首先作用于食物色膜、表膜和线粒体膜,其次是核膜和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体亦有影响。由于食物泡膜发生变化,阻断了疟原虫摄取营养的早期阶段,使疟原虫迅速发生氨基酸饥饿,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体外,使泡浆大量损失,内部结构瓦解而亡。青蒿素对间日疟、恶性疟及抗氯喹地区恶性疟均有疗效高、退热及原虫转阴时间快的特点,尤其适于抢救凶险性疟疾,但复燃率高。此外,青蒿尚有抗血吸虫及钩端螺旋体作用。 内服:煎汤,6-15g,治疟疾可用20-40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浸绞汁饮;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地上部分含萜类:青蒿素(arteannuin),青蒿甲、乙、丙、丁、戊素,青蒿酸、蒿酸甲酯、青蒿醇,并含挥发油,油中主为蒿酮(artemisia ketone)、异青蒿酮、枯敬醛(cuminal)、1,8-桉油精、丁香烯等。

青篙素及其衍生物的药代动力学: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给狗静脉注射青蒿酯6mg/kg,测得T1/2为0.45小时;肌肉注射蒿甲醚油剂10mg/kg和30mg/kg,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分别在给药后4.0、6.5小时,MRT值为7.0、9.2小时,注射较口服利用度高,青蒿素比蒿甲醚在血中消除时间快,可能是药效低的原因之一。药物进入机体,部分以游离形式到达靶部位发挥作用,相当一部分可与血浆蛋白结合。大、小鼠静脉注射H-蒿甲醚后,测放射性在肝内含量最高,其次在小鼠为肾及肾上腺,大鼠为肺和肾上腺。从尿和粪中排出,尿中可分出4个转化物,即氢化青蒿素、还原氢化青蒿素、五元环内酯甲酮化合物、9,10-二羟基氢化青蒿素,均无抗疟作用,提示青蒿素体内代谢转化是一失活过程,其结构特征是失去过氧桥。

青蒿提取中性部分和其稀醇浸膏对鼠疟、猴疟和人疟均呈显著抗疟作用。体内试验表明,青蒿素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杀灭作用,而对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前期无效。青蒿素具有快速抑制原虫成熟的作用。蒿甲醚乳剂的抗疟效果优于还原青蒿素琥珀酸钠水剂,是治疗凶险型疟疾的理想剂型。青蒿琥酯2.5、5、10、15mg/kg,2次/天,连续3天,皮肤外搽,治疗猴疟均有不同程度疗效。5、10mg/kg,2次/天,连续10天,皮肤外搽即可使猴疟转阴。加入适量促透氮酮,可提高抗疟作用。脱羰青蒿素和碳杂脱羰青蒿素对小鼠体内的伯氏疟原虫K173株的ED50和ED90分别为12.6mg/kg和25.8mg/kg。体外试验表明,青蒿素可明显抑制恶性疟原虫无性体的生长,有直接杀伤作用。青蒿素、蒿甲醚和氯喹对恶性疟原虫的IC50分别为75.2,29.4.和43.2nmol/L。青蒿素酯钠对恶性疟原虫6个分离株(包括抗氯喹株)有抑制作用。

青蒿水煎液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结核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青蒿挥发油在0.25%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抑菌作用,在1%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青蒿素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青蒿酯钠对金葡萄、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卡他球菌,甲型和乙型副伤寒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青蒿中的谷甾醇和豆甾醇亦有抗病毒作用。

用蒸馏法制备的青蒿注射液,对百、白、破三联疫苗致热的家兔有明显的解热作用。青蒿与金银花组方,利用蒸馏法制备的青银注射液,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致热的家兔,有比单味青蒿注射液更为显著的退热效果,其降温特点迅速而持久,优于柴胡和安痛定注射液对照组。金银花与青蒿有协同解热作用。 .用小鼠足垫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兔疫特异玫瑰花试验和溶血空斑试验等4项免疫指标观察青蒿素的免疫作用,发现青蒿素对体液免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可能具有免疫调节作。青蒿素、蒿甲醚有促进脾TS细胞增殖功能。肌肉注射蒿甲醚对Begle大外周血T、B、Tu及Tr淋巴细胞亦有明显抑制作用。亦明显降低正常小鼠血清IgG含量、增加脾脏重量。降低鸡红细胞致敏小鼠血清IgG含量。静脉注射青蒿素50-100mg/kg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50.2-53.1%)和吞噬指数(1.58-1.91)。青蒿素还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细胞免疫作用。青蒿琥酯可促进Ts细胞增殖,抑制TE细胞产生,阻止白细胞介素及各种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兔心灌注表明,青蒿素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静脉注射有降血压作用,但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认为主要系对心脏的直接抑制所改。静脉注射20mg/kg青蒿素可抗乌头碱所致兔心律失常。

其它作用

青蒿琥酯能显著缩短小鼠戊巴比妥睡眼时间。青蒿素对实验性矽肺有明显疗效。蒿甲醚对小鼠有辐射防护作用。

青蒿性味苦寒,但不伤脾胃。具有清热解暑,退虚热、宣化湿热的功效。

青蒿含有挥发油、青蒿素等成分,有明显的降温解热作用,还能帮助排汗。所以,夏日将青蒿水煎液作为清凉饮料,是防治中暑的良药。

每次用青蒿12克,加适量水煎后服用,热饮或放凉饮用均可。若加入绿豆、菊花、冰糖,则更是香甜可口的防暑佳品

研究人员将基因插入大肠杆菌中以合成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前体物质

采用新老结合的方式,一种源自植物的名为青蒿素artemisinin的药物被用来有效地治疗抗药性疟疾。如果用从菊科类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来治疗疟疾,每一成人剂量的药约需1.5美元,这在疟疾亡人数最多的非洲地区,大多数人是负担不起的。这种从自然界直接提取的青蒿素对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疟疾患者而言太昂贵了,但一项精细的基因工程计划有望提供更为廉价的以青蒿素为基础的抗疟治疗。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世界每年因感染疟疾而亡的人数多达100多万。引起疟疾的寄生虫恶性疟原虫对于传统的抗疟药已经产生了抗药性,而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被认为是治疗抗药性疟疾的有效方法。

2003年4月,自愿的医疗团体枣医生无国界组织呼吁开展国际性援助以促进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y, ACT)的迅速实施,该治疗方案是由WHO推荐并证实是有效的。“ACT方案”是通过青蒿素配合其他作用机制的传统抗疟药来治疗疟疾。 1.《本草经疏》: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凡产后脾胃薄弱。

2.《本草通玄》:胃虚者,不敢投也。 1.陶弘景:草蒿,处处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杂香菜食之。

2.《蜀本草》:《图经》云,青蒿叶似茵陈蒿而背不白,高四尺许,四月、五月采苗,日干,江东人呼为卂蒿,为其臭似卂北人呼为青蒿。

3.《本草图经》:青蒿,今处处有之。春生苗叶,至夏高三、五尺,秋后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八、九月间采子,阴干。根、茎、子、叶并入药用,干者炙作饮香尤佳。

4.《梦溪笔谈》:蒿之类至多。如青蒿一类,自有两种,有**者,有青色者,《本草》谓之青蒿,亦恐有别也。陕西、绥、银之间有青蒿,在蒿丛之间,时有一两株,迥然青色,土人谓之香蒿,茎叶与常蒿悉同,但常蒿色绿,而此蒿色青翠,一如松桧之色,至深秋,余蒿并黄,此蒿独青,气稍芬芳。恐古人所用,以此为胜。

5.《本草蒙筌》:按谚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人每诵之,只疑两药一种,因分老嫩而异名也,殊不知叶虽近似,种却不同。草蒿叶背面俱青,且结花实;茵陈叶面青背白,花实全无。况遇寒冬,尤大差异,茵陈茎于不雕,至春复旧干上发叶,因干陈老,故名茵陈;草蒿茎干俱雕,至春再从根下起苗,如草重出,乃名草蒿。发旧干者三月可采,产新苗者,四月才成,是指采从先后为云,非以苗分老嫩为说也。

6.《本草纲目》:青蒿二月生苗,茎粗如指而肥软,茎叶色并深青,其叶微似茵陈,而面背俱青,其根白硬;七、八月间开细黄花,颇香;结实大如麻子,中有细子。 青蒿素(黄花蒿素)

通用名称:青蒿素

英文名称:Artemisinin

中文别名:黄花蒿素、黄蒿素

英文别名:Arteannuin、Artemisinine、Qinghaosu分子式:C15H22O5

分子量:282.33

无色针状晶体,味苦。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及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156-157℃ ( 水煎后分解)

青篙素是从中药青篙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其次是核膜、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青篙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篙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亡。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对氚标记的异亮氨酸的摄入情况也显示其起始作用方式可能是抑制原虫蛋白合成。

青篙素口服后由肠道迅速吸收,0.5~1小时后血药浓度达高峰,4小时后下降一半,72小时血中仅含微量。它在红细胞内的浓度低于血浆中的浓度。吸收后分布于组织内,以肠、肝、肾的含量较多。本品为脂溶性物质,故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在体内代谢很快,代谢物的结构和性质还不清楚。主要从肾及肠道排出,24小时可排出 84%,72小时仅少量残留。由于代谢与排泄均快,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不利于彻底杀灭疟原虫,故复发率较高。青篙素衍生物青篙酯,T1/2为0.5小时,故应反复给药。

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亦可用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成人常用量:

(1)控制疟疾症状(包括间日疟与耐氯喹恶性疟),口服,首次1g,6- 8小时后 0.5g,第 2、3日各0.5g;直肠给药,首次0.6g,4小时后 0.6g,第 2、3日各0.4g。

(2)恶性脑型疟,肌内注射,首剂 0.6g,第 2、3日各肌注0.15g。

(3)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盘状红斑狼疮,第1个月每次口服0.1g,一日2次;第2个月每次0.1g,每日3次;第3个月每次0.1g,每日4次。

肌肉注射:首次剂量0.2g,6-8小时以后给药0.1g;第二、第三日各肌肉注射0.1g,总量0.5g;重症第4日再给0.1g,或连用3日,每日0.3g,总量0.9g;小儿每公斤体重15mg,分3日肌肉注射。口服:首次剂量1g,6-8小时以后再服0.5g;第2、3日各服0.5g,三日一疗程,总量2.5g;小儿每公斤体重15mg,按上述方法3日内服完。注射部位疼痛,硬块。

青蒿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盘状红斑狼疮均可获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初期病情可能有所加重,全身出现蚁走感,半个月后逐渐减轻,月余后一般情况改善。妊娠早期慎用。

青蒿素毒性低,使用安全,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少数病例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但不严重。水混悬剂对注射部位有轻度刺激。个别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轻度皮疹。少数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可自行恢复。

相互作用:

1.本品必须与伯氨喹合用根治间日疟。

2.与甲氧苄胺嘧啶合用有增效作用,并可减少复燃或复发。

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全世界抗疟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后,认为单方青蒿素的使用容易使疟原虫产生耐药性,提出了停止使用单方青蒿素,改用复方青蒿素的建议。

听说用青蒿洗澡和洗头会比较清爽是真的吗?

青蒿,为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a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特殊香气。本药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书中将其列为下品,谓其“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蚤,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1〕 ”。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含倍半萜内酯类的新一代抗疟药,其自问世以来即以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活性得到世界公认,并广泛运用于现场疟疾的治疗。根据历代医家对青蒿临床运用的记载,随着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研究揭示青蒿素还有抗肿瘤、红斑狼疮、其它寄生虫病、抗内毒素和治疗皮肤病等作用。本文探讨青蒿的古今传统应用与青蒿素现代研究方向之间的承先启后关系。

1 治疗疟疾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古以来其一直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我国早在《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从用常山、蜀漆等治疗疟疾开始,历代医家在临床治疗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了青蒿的抗疟作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最早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以青蒿一握,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以治寒热诸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则明确指出青蒿可治“疟疾寒热”。宋代《圣济总录》有用“青蒿汤”、元代《丹溪心法》有“截疟青蒿丸”、明《普济方》有“青蒿散”、“祛疟神应丸”等,皆以青蒿复方配伍治疗疟疾 〔2〕 。历代医家的治疗经验为现代青蒿素的抗疟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临床依据,而直接引致了上世纪70年代青蒿素抗疟这一重大发明,这是中国科学家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临床研究证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脑型疟和抗氯喹恶性疟的疗效尤为显著,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其24h清除原虫达95%以上,现场使用7天疗程的青蒿素衍生物治愈率达95%以上,且对恶性疟配子体有抑制作用。现已开发出多种衍生物及各种不同的剂型。由于多重抗药性疟疾在全球蔓延,而青蒿素类药具有高效、速效和低毒等其它抗疟药所不可替代的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疟疾流行区,成为抗疟治疗的一线药物。但是同时由于青蒿素类药半衰期短,who和专家们主张将青蒿素与其它抗疟药联合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2 治疗发热性疾病

青蒿作为传统的清热药,历代医家对其退热作用甚为推崇。如《本草新编》云其“退暑热。”《医林纂要》称其可“清血中湿热,治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图经本草》:“青蒿,治骨蒸潮热,古方多单用之。”《药性赋歌括白话解》中讲得较为全面“青蒿,用治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症,或阴虚发热,如骨蒸潮热,日晡潮热,或原因不明的持续低热,配合辨证用药,常收意外之效。 〔3〕 ”如用于治疗伏邪伤阴,邪留阴分的青蒿鳖甲汤;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的清骨散;邪伏少阳、肝经湿热的蒿芩清胆汤等方剂,就是以青蒿为主药治疗各种发热性疾病的常用方剂。

现代医学认为,在发热性疾病中,除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外,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以及某些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等也占一大部分。发热是这些疾病的常见症状,一般热势不高,但反复发作。临床除对症及使用激素治疗外,目前尚未有较好的治疗方法。运用青蒿治疗各种发热性疾病取得了一定进展。

2.1癌性发热 癌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其多因久病耗伤气阴,以致气阴两虚,使机体阴阳失调而致的虚热。临床治疗多以养阴清热为大法。以青蒿为主药的青蒿鳖甲汤具养阴清热之功效,方中青蒿养阴清热透络可引邪外出。边荣华运用此方辨证治疗癌性发热19例,总有效率达75%,且作用持久,无毒副作用 〔4〕 。woerdenbag h.j等实验证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显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5〕 。杨小平等用青蒿酯钠进行体内抗肿瘤实验亦证明其对人hela人宫颈癌细胞和人sune-1、cne-1均有体外杀伤作用 〔6〕 。陈征途等用青蒿素介导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结果可使hepg2细胞破坏率达51.67%,细胞凋亡率为19.19% 〔7〕 。posner gh等新合成的青蒿素衍生物(c-10-carba trioxane dimmer3)对人肿瘤细胞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不具有细胞毒作用 〔8〕 。学者们认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有望成为简便、有效且经济的抗肿瘤药。

2.2 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发热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发热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其辨证多以阴虚为主。庄国康等于上世纪80年代初报道了运用青蒿治疗盘形红斑狼疮 〔9〕 。由此,不少学者对青蒿素与免疫功能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些学者认为其有免疫抑制作用,有些则认为其可增强免疫功能 〔10〕 。高春芳等认为这可能与给药剂量密切相关,小剂量时有免疫增强作用,大剂量时有免疫抑制作用,实验证明,青蒿琥酯作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小鼠,其可明显抑制疾病发展 〔11〕 。余其斌 〔12〕 、钟嘉熙 〔13〕 分别用青蒿琥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均取得一定疗效。

2.3 抗内毒素 内毒素是引起人体发热的主要致热原,主要由病毒或细菌入侵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引起。《重庆堂随笔》云“青蒿,专解湿热,而气芳香,故为湿温病要药。”青蒿作为治疗各种温热性疾病的传统药物能否用现代医学相关理论来解释,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谭余庆 〔14〕 、刘云海 〔15〕 等通过相关动物实验表明,青蒿能降低内毒素小鼠的亡率,延长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同时对肝、肺组织形态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王巨存 〔16〕 等的实验表明青蒿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清no浓度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于防治由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综合征、多脏器衰竭具有一定意义。

2.4 治疗血吸虫病 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青蒿素具有抗血吸虫作用 〔17〕 。此后,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证实青蒿素及其各种衍生物都具有抗血吸虫的作用,其主要是通过杀灭宿主体内的童虫而起作用。较之吡喹酮,青蒿素类药具有可靠、稳定、方便及副作用少等特点 〔18〕 。近几年在各地抗洪区的实验也证实了青蒿素类药的抗血吸虫作用。如胡水银等 〔19〕 用青蒿琥酯预防性治疗接触疫水的人群感染血吸虫的效果,共17031人,用药后全组无急性血吸虫病发生。认为其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吸虫病,具有高效、安全及方便等优点。张绍基等 〔20〕 分别在江西、安徽和湖北血吸虫病流行区用青蒿琥酯和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患者,结果显示,青蒿琥酯的副作用轻且治疗效果显著。

3 治疗皮肤病

《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青蒿“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蚤”。唐《食疗本草》称“青蒿......烧灰淋汁,各石灰煎,治恶疮瘢靥。”现代实验研究表明青蒿水煎液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青蒿挥发油在0.25%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抑菌作用,在1%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 〔21〕 。徐红伟等 〔22〕 在临床用青蒿治疗手足癣,疗效满意,认为其对多种致病菌有良好的杀灭抑制作用,且无毒副作用。江海燕 〔23〕 、陈华 〔24〕 用青蒿素及其提取物治疗神经性皮炎、湿疹-皮炎及光敏性皮肤病等,亦收到满意疗效。

4 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中药青蒿作为传统清热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医家用其治疗包括疟疾在内的各种发热性疾病。我国医学科学家在前人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基础上进行研究,发明了青蒿素,用于治疗各型疟疾尤其是脑型疟及重症疟疾,并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同时对青蒿素的抗肿瘤、抗红斑狼疮、抗内毒素、治疗其它寄生虫病等与发热相关的疾病和病理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其治疗这些疾病的具体机制又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尚有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创伤、实验性矽肺、促毛发生长及抗心律失常等许多方面的报道。2003年在治疗非典型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青蒿作为中药治疗“非典”处方的常用药,在提高“非典”的疗效和降低病率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青蒿素的这些现代研究与应用都可以从青蒿的传统应用的历史记载和临床经验中找到根据,进一步发掘和研究青蒿的古今传统应用,对于拓宽青蒿及青蒿素研究的思路有重要意义,如对青蒿其它有效成分的研究以及扩大青蒿素的治疗应用研究范围等均有重要启迪。

是的青蒿含挥发油,也含艾蒿碱及苦味素等。

入抄药自,但非中药“青蒿”之正品。据报道,该种有清热、凉血、退蒸、解暑、祛风、止痒之效,作阴虚潮热的退热剂,也止盗汗、中暑等,但该种不含“青蒿素”,无抗疟作用。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北部)、缅甸、印度(北部)及尼泊尔等;在中国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南部)、陕西(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等省区。

重庆酉阳享有“世界青蒿之乡”的美誉,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青蒿生产基地,也是全球青蒿素高含量的富集区,平均青蒿素含量高达8‰,全球八成的原料青蒿产于重庆酉阳。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青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