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癣本草抑菌液怎么使用-头癣本草抑菌液
香港脚就是脚气,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正确的叫法是足菌。
脚气(足菌)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元凶是红色毛癣菌和念珠真菌
正常的皮肤是光滑细腻的,受感染的皮肤会出现瘙痒水泡异味皲裂等症状。
据统计,在中国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携带足菌,想想头就大了,一不小心就被传染了。
为什么得足菌的人那么多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1.脚气几乎没有自愈性,传染性极强(家人间相互传染的概率高达85%)
2.皮肤真菌没有彻底清除干净( 82.5%的足菌感染者使用产品坚持不到2周则放弃)
3.错误使用产品导致真菌感染加剧(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确除菌养肤)
恢复的关键在于彻底清菌,真菌其实已经顽固的超过你的想象,正确的皮肤杀菌需要具备2点
第一 给产品可以渗透到真皮层的机会
第二 渗透到真皮层能真的干掉真菌
因此正确的方法是通过浸泡温和不刺激的草本成分
彻底深入皮肤杀菌,修复被感染的皮肤
皮肤正常代谢周期是28天左右,需要足够的耐心
如果我坚持好了,该怎么预防呢 叔公这里有五个锦囊
1.勤换鞋袜,同一双鞋不要连续穿多天,可以放置在阳光下暴晒杀菌。
2.避免与他人共穿鞋袜,防止被再次感染。
3.可以使用专业的鞋袜杀菌剂对鞋子内部进行彻底杀菌。
4.鞋柜经常通风,阴暗闭塞的角落有利于真菌大量繁殖。
5.不去卫生条件较差的足浴店,去瑜伽室健身房后双脚立即泡抑菌液杀菌。
最后呢,叔公希望你能找到正确合适自己的产品,彻底解决足菌(脚气)问题!
求灰指甲的药水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幼芽及树干上采集的树脂,并混入其上腭腺分泌物和蜂蜡等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是养蜂生产的很重要产品之一。
蜂胶为不透明固体,表面光滑或粗糙,折断面呈砂粒状,切面与大理石外形相似。呈黄褐色、棕色、灰褐色、灰绿色、暗绿色,极少数深似黑色,具有令人喜爱的特殊的芳香气味。气味微苦,略带辛辣气味,嚼之粘牙,用手搓捏能软化。温度达60--70摄氏度时熔化成为粘稠流体,并分离出蜂蜡。比重随不同植物种类而异,一般在1.112--1.136之间.不溶于水,微溶于松节油,部分溶于乙醇,极易溶于和氯仿.溶于95%乙醇中呈透明的栗色,并有颗粒状沉淀.纯蜂胶不应有其它杂质.
近代研究证明,蜂胶所含有的丰富而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使其具有抗菌、消炎、止痒、抗氧化、增强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多种功能,对人体有着广泛的医疗、保健作用,现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并成为新兴的保健品倍受推崇。
用白醋泡脚真的可以治疗脚气吗?
甲癣,俗称”灰指甲”。一般以1-2个指(趾)甲开始发病,重者全部指(趾)甲均可罹患。患病甲板失去光泽,日久甲板增厚变形,呈灰白、污**。甲板变 脆而破损脱落,有时甲板与甲床分离。
以往必须清除病甲,方法有外科手术拨甲;病甲清除后用碘酒清除真菌,直至新甲长出。现在由于多种新药问世,口服药物治疗甲癣也取得良好效果,常用药物有:斯皮仁诺,疗霉舒,特比萘芬等。
治疗灰指甲可以外用甲癣药水(一般医院都有自己的处方),或者外用“环利软膏”(北京第六制药厂出品)。如果单独外用药效果不明显,可以配合口服“特比奈芬”,或者口服“斯皮仁诺”,剂量和用法参考说明书,或者遵医嘱。因灰指甲是慢,所以要坚持按疗程用药,并且在治愈后要持续一段时间用药以免复发。
甲癣(tinea unguium)是指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病变。
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由皮肤癣菌以外的真菌包括酵母菌等侵犯甲板所致病变。
〖临床特点〗
一、甲癣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
二、甲癣有两种类型。一种表现为白甲,常先从甲根开始,甲板表面出现小白点,逐渐扩 大,致甲板变软下陷。
另一种损害先从甲游离缘和侧壁开始,使甲板出现小凹陷或甲横沟,逐渐发展至甲板
变脆,易碎,增厚,呈内褐色。甲下碎屑堆积常易使甲变空,翘起与甲床分离,甲板
表面凹凸不平,粗糙无光泽。
三、甲真菌病的甲板常表现为不平,呈黑色,甲板常有轻度萎缩,而不增厚,常伴甲沟炎。
〖实验检查〗刮取碎甲及甲下碎屑,镜下可见真菌菌丝。真菌培养阳性。
〖鉴别诊断〗银屑病、湿疹、扁平苔藓引起的甲改变以及甲营养不良的厚甲症等。
〖预防治疗〗
一、伊曲康唑 200mg 2/日 1周/月,甲癣服3个周期,趾甲癣4个周期。
二、特比萘芬250mg/日 口服3~4周,停药后病甲好转,直至新甲完全长出,适用于指甲癣或轻型趾甲癣患者,对于较重趾甲癣,每日服药法的疗程可延长至2个月。
局部用药:软化或去除病甲后局部外用抗真菌软膏,霜剂。还可外用30%冰醋酸、2.5%碘酊等。病甲要不断清除,直至完全正常甲长出,一般要坚持半年以上。
灰指甲是怎么得的?
手指甲或脚趾甲变成灰白色,人们通常称之为“灰指甲”。这其实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甲病,现代医学称为甲癣。
真菌引起的甲病可以出现多种颜色,最常见的是灰白色,还可见到褐色、灰褐色或深褐色。同时可见到甲板增厚、变脆,或甲板中层蛀空,或甲缘参差不齐,或甲板残缺不全等。有的还可伴有甲沟发炎,局部红肿疼痛。
能够引起甲癣的真菌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其他如许兰氏毛癣菌、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玫瑰色毛癣菌及同心性毛癣菌也可致甲癣。此外,还有几种真菌常在甲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引起甲的病变,如白色念珠菌、黄曲霉菌、熏烟色曲菌等。
我们知道指甲或趾甲都是很坚硬的,完好的甲板完全可以抵御任何微生物的侵袭。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患甲癣呢?甲癣患者往往是先患有手癣或脚癣,真菌首先侵入甲周围的皮肤,然后通过指甲或趾甲的生长演变,逐渐侵入甲板内,并进一步生长和繁殖,直到破坏整个甲板。如果真菌侵入甲根部,影响了甲的生长,就会引起甲发育不良或甲畸形。一般来说这个过程是比较缓慢的,而更多的情况下甲癣的发生是由于指(趾)甲因外伤或经常搔抓而导致破损后感染真菌而引起的。例如患者有脚癣或股癣,由于瘙痒难忍常用手指甲搔抓,这样手指甲上会沾上许多病损中的真菌。长期反复搔抓摩擦,指甲很容易有破损,从而使真菌乘虚而入引起甲病。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容易患甲癣,即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低下时。前者主要是指先天免疫功能缺陷而对真菌特别易感者;后者见于甲营养不良或甲发育异常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引起指甲改变的原因有很多,不能认为指甲有病都是甲癣。这里我们不做具体论述,但有一点应掌握,即甲癣的发病往往从一个指(趾)甲开始,而后逐渐波及其他(趾) 甲。如果十个手指甲或脚趾甲同时发病,则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当然确诊甲癣的最根本的证据是真菌检查,即从病甲上刮取少量碎屑,或显微镜直接检查,或在培养基上培养,只要能找到致病的真菌就不必作更多的解释了。
灰指甲好治吗?
在各种皮肤癣病中灰指甲的确是最顽固难治的一种。许多患者在初得病时总是希望尽快把病治好,但往往是半途而废。还有些患者已经治好之后又重新感染真菌而发病。但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坚持到底,灰指甲是一定能除根的。
治疗灰指甲的方法很多,可以外涂药,可以内服药,还可以外科手术拔除病甲。手指甲和脚趾甲的生长速度是不同的,从根部开始至前游离缘,手指甲需要100天时间,而脚趾甲大约要300天时间,也就是说脚趾甲的生长速度只有手指甲的1/3。所以治疗灰指甲必须要有耐心。
外科手术拔甲适于单发的灰指甲,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或先用溶甲剂把病甲包扎3天,然后再拔除。由于甲的生长是从根部开始的,坏甲消除了新甲就可正常地生长。但此法痛苦较大,不易接受。
局部涂药痛苦小,但比较费时费力,优点是比较经济、简便易行。方法是每日用刀先将病甲刮薄,外涂30%冰醋酸,每日1~2次,直至治愈为止,约需3~6个月以上。涂药时应注意保护甲周的皮肤。
内服抗真菌药物适于多个指(趾)甲同时患病者,此法在临床上早有应用,如灰黄霉素及酮康唑吸取均有一定疗效,但因其毒副作用大而不能推广。随着医学的发展,新药不断出现,不仅疗效提高了,而且副作用也大大减少了。现在有一种伊曲康唑是新一代抗真菌药,可用于各类真菌感染,尤其适于治疗甲真菌病。具体方法是每月一周冲击治疗,即每次2粒,每日两次,餐后即服,连服1周,停药3周为一个冲击疗程。手指甲需两个冲击疗程,脚趾甲需3 个冲击疗程。此法疗效好,副作用小,但花费相对较高,而且部分患者停药后仍可复发。
总之,治疗灰指甲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坚持不懈。同时还应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及慢性全身性疾病,提高自身抵抗力,防治并重,这样才有可能彻底治愈灰指甲。
灰指甲的治疗 正确的治疗方法:
指(趾〕甲由于自身的致密结构阻碍了外用药物的渗入,为甲真菌病的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灰指甲历来被视为顽症。
直接外涂药物缕遭失败后,人们又用拔甲的方式,即拔掉指甲,再涂外用药物,但效果较差,尽管使用了,但指端丰富的神经末梢还是会使患者痛苦不堪。
至到80年代末,国外才找到了灰指甲的真正克星—广谱抗真菌口服药物。它能真正作到有内向外,根治疾病。口服药的另一好处是避免了坚持每天涂药的烦恼,轻松方便。同时口服药还可对手足癣、体癣、股癣、头癣等一并治疗,如斯皮仁诺胶囊。
?苦楝子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白醋泡脚可不可以治好脚气和一个人的患病情况有关,如果只是轻微的脚气患者,白醋泡脚是可以缓解脚气带来的危害的。
民间偏方治脚气 试试生姜醋盐水泡脚
材料:生姜、食盐、陈醋。
做法:生姜100克,食盐50克,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约两大碗,煮沸10分钟,倒入洗脚盆,待其自然冷却至脚能接受的温度,加入陈醋100毫升,浸泡患脚30分钟。
一般3~7次可见好转,但要让脚部皮肤恢复正常光滑,就需1~2周左右。
方中生姜、食盐、醋都具有杀菌的作用,这三种材料单独分开杀菌效果并不强,联合起来却可以起到良好的杀菌效果。最好连泡一个月以上,因为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清除脚上的真菌,有些甚至是藏在脚趾缝里,这也是脚气为什么容易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大家一定要树立良好的治疗态度。患上脚气后,要坚持正常治疗。平时要擦些抗真菌的药膏,如有必要,还可同时口服抗真菌的药。频繁出入各种公共场所易染上脚气。出门在外,要尽量不穿公用拖鞋,少洗桑拿浴,注意个人卫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脚气相关方面的专家指出,手脚气多来自于搔抓脚气,股癣和头癣等的直接接触传染或甲癣及手背部体癣的蔓延。手癣的病原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预防手癣,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手部卫生,接触脚气后要勤洗手,同时用药物治疗脚气,杜绝病源。还要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发物,戒烟酒,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才有利于脚气的康复。
治疗脚气的药物有哪些?治脚气便宜又好用的药?
出处参见川楝子条。
拼音名Kǔ Lian Zǐ
别名 土楝实、苦心子、楝枣子、楝果子、土楝子。
来源
药材基源: 为楝科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elia azedarach L.2.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秋、冬两季果实成熟呈**时采收,或收集落下的果实。晒干、阴干或烘干。
原形态
1.楝 落叶乔木,高15-20m。树皮暗褐色,纵裂,老枝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cm,宽2-3cm,先端长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钝尖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淡紫色,长约1cm;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长约7mm;子房上位。核果圆卵形或近球形,长1.5-2cm,淡**,4-5室,每室具1颗种子。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2.川楝 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长约35cm;羽片4-5对;小叶卵形或窄卵形,长4-10cm,宽2-4cm,全缘或少有疏锯齿。圆锥花序腋生;花萼灰绿色,萼片5-6;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或12,花丝合生成筒。核果大,椭圆形或近球形,长约3cm,**或粟棕色,果皮为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长椭圆形,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
2.生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内或平坝、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边。
资源分布:1.分布北至河北,南至广西、云南,西至四川等地。
2.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核果长圆形至近球形,长1.2-2cm,直径1.2-1.5cm。外表面棕**至灰棕色,微有光泽,干皱。先端偶见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痕。果肉较松软,淡**,遇水浸润显粘性。果核卵圆形,坚硬,具4-5棱,内分4-5室,每室含种子1颗。气特异,味酸、苦。
化学成份果实中含有苦楝子酮(melianone),苦楝子醇(melianol),苦楝子内酯(melialactone),7-二十三醇(7-triccoanol),儿茶精(caiechin),羽扇豆醇(lupeol), β-谷甾醇( β-sitosterol),β-谷甾醇-3-O-葡萄糖甙(β-sitosteryl-3-O-glucoside),香草醛(vanillin),桂皮酸(cinnamic acid),印楝子素(azadira-chtin),1-桂皮酰苦楝子醇酮(1-cinnamoylmelianolone),苦楝子二醇(melianediol),苦楝新醇(melianoninol)。种子中含6-乙酰氧基-11 -羟基-7-酮基-14β 15 -环氧苦楝子新素-1,5-二烯-3-O-L-吡喃鼠李糖甙(6-acetoxy-11 -hydroxy-7-oxo-l4β 15 -epo-xymeliacin-1,5-diene-3-O- L-rhamnopyranoside),印楝沙兰林(salannin),印楝德林(meldenin),6-乙酰氧基-7-酮基-14β 15 -环氧苦楝子新素-1,5-二烯-3-O-D-吡喃木糖甙(6-acetoxy-7-oxo-l4β 15 -epoxymeliacin-1,5-diene-3-O-D-xylopy-ranosi-de),6,11-二乙酰氧基-7-酮基-14β 15 -环氧苦楝子新素-1,5-二烯-3-O-吡喃葡萄糖甙(6,11-diacetoxy-7-oxo-l4β 15 -e-poxymeliacin-1,5-diene-3-O- e -glucopyranoside)。种子油含多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酸约占85%,主要成分为亚油酸(linoleicacid),油酸(oleic acid);果实油含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亚油酸,油酸,棕榈酸(palmitic 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icacid)。
药理作用苦楝子的乙醇浸液、水浸液及煎液的抗真菌实验证明,乙醇浸液抗真菌作用最强,10%楝子乙醇浸液即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尤其对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呈现较强的抑菌作用,而水浸液和煎液的抑菌作用较差。
炮制
1.《瑞竹堂方》:破四片。2.《本草备要》:去皮,取肉,去核用。3.《医宗金鉴》:泡去核。现行,取原药材,拣净杂质。用时捣碎。
4. 饮片性状:参见药材鉴别项。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防霉。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杀虫。主治脘腹胁肋疼痛;疝痛;虫积腹痛;头癣;冻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行气止痛炒用,杀虫生用。
注意脾胃虚寒者禁服。不宜过量及长期服用。内服量过大,可有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甚至中毒亡。
摘录《中华本草》
大蒜有什么功用吗
脚气,也叫足癣,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足部皮肤水疱、浸渍、角化、脱屑等症状,伴瘙痒,病情严重者有糜烂的情况。脚气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情况感染,有一定的传染性。脚气有水疱型、间擦糜烂型、鳞屑角化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脚气,且预后效果良好。下面介绍一些治疗脚气的药。
治疗脚气的药都有哪些
1、角质剥脱剂
孚即克皮肤抑菌液的主要成分是艾叶、雄黄、柴胡、丁香酚、水杨酸等,对金**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使用方法是局部外擦,反复摩擦吸收。因为成分中有水杨酸,所以使用的时候有轻微刺痛感,有抑菌止痒,治疗脚气的作用。水疱型和糜烂型足癣患者不宜使用。
2、咪唑类抗真菌药物
咪康唑,也叫达克宁,用于皮肤真菌感染。对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粗孢子菌、皮炎芽生菌和组织胞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金葡菌、链球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炭疽菌等也有抗菌作用,主要用于手、足、体、股癣。
益康唑对毛发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及酵母菌如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及花斑癣及皮肤念珠菌病。
3、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适用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如手足癣、体股癣、头癣、皮肤念珠菌病等。使用方法是外用,均匀涂于患处及周围皮肤。该类药物在体外对皮肤癣菌的抗菌活性较强。治疗脚气的效果较好。
大多数脚气是由于足部多汗、鞋子不透气、裸足行走、与足癣患者共用鞋袜等原因引起的,平时多注意足部卫生,可以降低脚气的患病几率。
你可以根据需要选购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大蒜的医疗效用十分明显,5000多年以前就被人们作为一种药用蔬菜,古罗马人曾发现大蒜可治疗61种不同疾病。我国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曾总结出大蒜具有暖脾健胃、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消咳止血、行气消积、解毒杀虫等多种功效。现代科学分析表明,大蒜除了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以外,还含有特殊气味的挥发油,该油中包含大蒜素以及多种烯丙基、丙基和甲基的硫醚化合物。由于这些有效成分的存在,使得大蒜具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
(1)抗菌作用大蒜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对多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等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医生们称大蒜为“天然广谱抗生素”、“地里长出来的抗生素”。大蒜的抗菌作用主要来自于大蒜素(又叫大蒜辣素),它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脑膜炎、肺炎的双球菌、链球菌及白喉、痢疾、大肠杆菌、伤寒、副伤寒、百日咳、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可治疗急性菌痢、百日咳、婴儿腹泻、大叶性肺炎、肺结核、伤口化脓、沙眼等。大蒜素对多种致病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低浓度时主要抑制真菌生长,高浓度时可完全杀真菌。临床已用于治疗肺部及消化道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毒血症、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小儿消化不良、真菌性角膜炎、新生儿鹅口疮、头癣等。大蒜素对消化道细菌的抗菌杀菌作用明显。能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大蒜素还对治疗慢性结肠炎所致腹泻有良好的疗效。实验证明,一些对抗生素,例如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及金霉素有耐药性的细菌,对大蒜剂仍然敏感。紫皮蒜的抗菌作用比白皮蒜要强。
大蒜在兽医临床和饲料添加剂方面的应用,显示出广阔的开发前景。据报道,将紫皮大蒜洗净剥皮后榨汁,加水配成20%的大蒜汁,每日2~3次,连服2~3天,可防治牛犊泻痢。取10克蒜头,捣烂后加淀粉30克,对水500毫升给病猪灌服,每日1次,可治疗猪胃肠炎;取蒜头20克,文火烧热,捣烂加颠茄酊5毫升、水500毫升,给病猪灌服,每日1次,可治疗猪冷泻。将大蒜制成注射液,每日静脉注射1~2次,连用3~7日,可治疗猪破伤风。将蒜头捣成泥或榨出汁,涂在牲畜的伤口上,可明显增加白细胞数,促进伤口愈合。大蒜作为饲料添加剂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表现在畜禽食欲增加,胃肠功能和饲料转化率提高,生长发育加快,并可预防胃肠道疾病。在雏鸡日粮中添加0.1%的大蒜干粉,可增进食欲,防治雏鸡白痢、球虫病和副伤寒病。将蒜头捣烂喂猪可防治蛲虫、蛔虫、钩虫等。将大蒜剥皮后加等量的凉开水磨成浆,过滤后将蒜汁按3%的比例加入饲料中,均匀搅拌,可防止饲料发霉,能预防畜禽胃肠道疾病的发生。近年来,还研制成改性大蒜素饲料添加剂,即在大蒜素饲料添加剂中加入微量元素碘,具有活血化瘀、清瘟解毒、杀菌抑菌、促进生长等作用,饲喂效果明显。
大蒜对为害植物的真菌害,如瓜类白粉病、猝倒病;枯萎病,番茄早疫病、灰霉病,芹菜斑枯病,棉花炭疽病、立枯病,小麦锈病等的病原菌,有抑制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作用。农药抗菌剂401和402就是以大蒜为原料制成的杀菌剂。另外,大蒜对一些为害植物的害虫,如红蜘蛛、蚜虫、螨虫、线虫,也有抑杀作用。(2)抗原虫作用用5%~15%大蒜水浸混悬液可直接杀阿米巴原虫,紫皮蒜效果超过白皮蒜。用5%大蒜滤液5分钟可使阴道滴虫失活。临床验也证明,大蒜剂对阿米巴痢疾、滴虫性阴道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隐孢子虫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原体,可引起婴幼儿腹泻,对隐孢子虫所致腹泻,目前尚无特效药,国内试用大蒜素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大蒜素还能有效杀伤弓形虫速殖子,可抗弓形虫感染、特别是抗弓形虫病复发的作用较明显。(3)抗病毒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大蒜素对骨髓移植者并发巨细胞病毒感染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大蒜素的二丙烯基二硫醇溶液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破坏率达43.5%,证明大蒜素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大蒜对流感、带状疱疹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4)降脂作用大蒜素能有效降低血浆总胆固醇、降血压、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红细胞压积、降低血液黏度等。研究表明大蒜素具有活血化瘀、散寒通络之功效,应用大蒜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周围血管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利用大蒜素片还可以降低机体血浆内皮素(ET)的水平,这对预防和缓解冠脉痉挛、减小外周血管张力有重要意义。大蒜素片还有利于防止冠脉痉挛,使机体保持冠脉舒张状态,有效地减轻或消除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血栓的形成。(5)降糖作用不同剂量的大蒜素均可降低血糖值,其降血糖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来实现的。而且大蒜素在体内同脂肪、糖、蛋白质结合后生成脂质蒜素、糖质蒜素、复合蛋白质,这些结合物发挥作用得到一种与维生素E相同的效果。维生素E除具有抗氧化作用外,还具有改善胰岛素的效应,关键是维持胰岛内分泌细胞内质网结构的完整性,保证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6)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大蒜素有减慢窦性心率、抑制心肌收缩、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国内有关专家指出,大蒜素通过延长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降低自律性,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因而可用于以快速心率为基础的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等,可作为辅助疗法。(7)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有实验证实,大蒜素具有预防胃癌发生的作用,其对胃液中分离出的硝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及其产生亚硝酸盐的能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降低人体胃液中亚硝酸盐含量,从而降低患胃癌的风险。大蒜素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大蒜素还能抑制皮肤癌、结肠癌、食道癌、鼻咽癌、肝癌细胞的增长。原因之一是因为大蒜能防止自由基的形成,从而减少了损害DNA、细胞膜和细胞蛋白的机会。(8)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大蒜素是一种较好的免疫激发性中草药,可激活体内巨噬细胞,增强其对异物的吞噬能力,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大蒜素的排铅作用是持续的,能有效地排出机体内蓄积的铅。此外,大蒜素还具有除头皮屑、抗搔痒、防止神经痛、治疗汞中毒、抗辐射、抗氧化、保护生物膜、抗衰老、防治蚊虫叮咬、抗感冒等医疗保健作用。(9)其他作用大蒜还可治疗萎缩性胃炎和多种慢性胃病,对胃区不适、饱胀、隐痛、返酸、嗳气、烧灼及食欲不振等症状者有明显改善。大蒜对化学性肝损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对膜结构的损伤,提高酶活性,增加肝脏的解毒功能,从而对肝脏乃至整个机体起保护作用。大蒜可通过提高肝脏环腺苷酸的水平,调节脂质代谢膜转运及细胞增殖,并增加酶的活性,使血脂水解增加,生物合成降低,增加血脂成分的排泄,维持血清、肝、肾的脂蛋白及甘油三酯在正常范围内,从而防治脂肪肝。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川楝子是中药的一种,有止痛驱虫的好处,很多人可能听说过这味中药但是却不是很了解它有什么作用,下面和大家分享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1川楝子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原名“楝实”,不分川楝、苦楝。《图经本草》始称楝实,以蜀产者为佳。现商品有川楝子与苦楝子两种,药用以川楝子为主。
别名 :金铃子、川楝实。
来源 :为楝科植物落叶乔木川楝树的成熟果实。野生或栽培。
产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甘肃等地。
性状鉴别 :果实圆球形或椭圆球形,直径1.7~2.5厘米。表面黄棕色,有光泽,微有皱缩,具深色小点。果实一端有一圆形凹陷,为果柄脱落的痕迹,另一端有一棕色点状的花柱基痕。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有空隙。果肉黄至暗**,略虚软。果核或呈卵圆形,木质坚硬,表面有6~8条纵棱,内有黑色棕色长圆形的种子6~8枚。种仁乳白色,长圆形有油性。气特异,味酸苦。
以个大饱满,色黄,肉厚而虚软者为佳。
主要成分 :含挥发性脂肪酸,为醋酸及己酸。
功效与作用 :
1、行气止痛。
2、驱虫,体外试验对猪蛔虫有杀灭作用,但临川应用驱虫功效不及川楝皮。
3、抗真菌。体外试验队铁锈色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
又川楝子的醇浸液对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呈较强的抑制作用(水浸液和煎液的抑菌作用则较差)。
炮制 :串碎,生用。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归经 :入心、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 :清肝火,除湿热,止痛,杀虫。
主治 :热症脘腹胁肋诸疼,疝气及虫积等症,熬膏外敷治秃疮。
临床应用 :为治疗各种热性腹痛的常用药。镇痛效果比较确实可靠。
1、用于治疗肝气郁滞、肝胆火盛所致的`腹痛、胁痛。其痛为胀痛、闷痛性质,时发时止,并伴有情绪焦躁、睡觉不佳、食欲差、舌红绛、脉弦数。多见于慢性肝炎,尤其肝区疼痛,自觉痛处有热者更适用。此时,川楝子有疏泄肝热而解郁止痛的作用,常配延胡索等分同用,即金铃子散,或在疏肝和胃方剂内加入一味川楝子。对于解肝郁胁痛的作用,川楝子比青皮好。
2、用于治疗疝痛。因换睾丸鞘膜积液、附睾炎、小肠疝气等引起的局部疼痛,牵引至脐腹者,常配吴茱萸、小茴香等同用,方如导气汤。
3、用于治疗虫积腹痛。主要取其镇痛作用,但杀虫效力不大,要配其他驱虫药如槟榔、雷丸等。
4、用于治疗头癣。以川楝子单味烤黄研末,与等量猪油拌成油膏外擦患处。川楝子有松动头发和抑制癣菌的作用,故有一定近期疗效。
使用注意 :川楝子能致便溏,肠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用量 :4.5~12g分量不宜过大。
处方举例 :1、金铃子散(《圣惠方》):金铃子(川楝子)、延胡索各60g,研末,每服6g,温开水送服。
2、导气汤:川楝子9g、小茴香4.5g、吴茱萸4.5g、木香3g(后下),水煎服。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2别名金铃子、川楝实
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源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有纵沟纹,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叶互生,二至三回单数羽状复叶。夏季开紫色花,腋生圆锥状排列的聚伞花序。核果大,椭圆形或近圆形,长约3厘米,红色或栗棕色,有光泽,核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3~5粒。
制法 川楝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至棕**,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3金樱子是川楝子吗
金樱子不是川楝子,它们的科属、形态、主要价值和产地都不一样,金樱子是蔷薇科属植物产生的果实,形状为梨形,可以直接食用,生长在全国各地,而川楝子是楝科楝属的落叶乔木产生的果实,它的果实形状为圆形。
金樱子是不是川楝子
1、不是川楝子
金樱子不是川楝子,它们的科属不一样,金樱子是蔷薇科属的常绿攀援灌木植物产生的果实,它高可达5米,而川楝子是楝科楝属的落叶乔木产生的果实,这是它们最大的区别,所以我们可以从科属来区分它们。
2、形态不同
金樱子和川楝子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金樱子的果实形状为梨形、倒卵形,稀近球形,颜色为红褐色,外面密被刺毛,果梗长约3厘米,萼片宿存。而川楝子的形状为圆形,它的颜色为淡**,果核核稍坚硬。
3、价值不同
金樱子和川楝的主要价值也稍微不同,金樱子成熟后,它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来泡酒喝,它还可以作为一味中药来使用,而川楝子有微弱的毒性,不可以直接食用,它经过处理后才能作为中药使用。
4、产地不同
金樱子和川楝子的产地也不同,金樱子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它在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生长,所以全国各地都有它的身影,而川楝子一般产于中国南方各地,而且在四川地区比较常见,别的地方一般看不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