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抑菌液-黄连素的抑菌作用
脚气,也叫足癣,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足部皮肤水疱、浸渍、角化、脱屑等症状,伴瘙痒,病情严重者有糜烂的情况。脚气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情况感染,有一定的传染性。脚气有水疱型、间擦糜烂型、鳞屑角化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脚气,且预后效果良好。下面介绍一些治疗脚气的药。
治疗脚气的药都有哪些
1、角质剥脱剂
孚即克皮肤抑菌液的主要成分是艾叶、雄黄、柴胡、丁香酚、水杨酸等,对金**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使用方法是局部外擦,反复摩擦吸收。因为成分中有水杨酸,所以使用的时候有轻微刺痛感,有抑菌止痒,治疗脚气的作用。水疱型和糜烂型足癣患者不宜使用。
2、咪唑类抗真菌药物
咪康唑,也叫达克宁,用于皮肤真菌感染。对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粗孢子菌、皮炎芽生菌和组织胞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金葡菌、链球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炭疽菌等也有抗菌作用,主要用于手、足、体、股癣。
益康唑对毛发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及酵母菌如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用于手癣、足癣、体癣、股癣及花斑癣及皮肤念珠菌病。
3、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适用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如手足癣、体股癣、头癣、皮肤念珠菌病等。使用方法是外用,均匀涂于患处及周围皮肤。该类药物在体外对皮肤癣菌的抗菌活性较强。治疗脚气的效果较好。
大多数脚气是由于足部多汗、鞋子不透气、裸足行走、与足癣患者共用鞋袜等原因引起的,平时多注意足部卫生,可以降低脚气的患病几率。
你可以根据需要选购
黄连素和香连片的作用是否一样
区别:
1、成分:
(1)盐酸小檗碱片:
/iknow-pic.cdn.bcebos.com/a8ec8a13632762d089e031dbaeec08fa503dc6fc"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a8ec8a13632762d089e031dbaeec08fa503dc6f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每片含主要成份盐酸小檗碱0.1克,
辅料为:淀粉、羧甲淀粉钠、羟丙甲纤维素、聚山梨酯-80、硬脂酸镁、欧巴代。
(2)复方黄连素片:
/iknow-pic.cdn.bcebos.com/e61190ef76c6a7ef10db3d42f3faaf51f2de66d1"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e61190ef76c6a7ef10db3d42f3faaf51f2de66d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复方黄连素片是中西药复方制剂,由4味药组成。
辅以木香、白芍等药材。行气止痛,缓解脐周、胀痛、及痢疾里急后重;佐以吴茱萸温中散寒,并制黄连之苦寒。诸药合用,有清肠热、行气缓急、止痛止泻之功。
2、主治病症:
(1)盐酸小檗碱片:
对细菌只有微弱的抑菌作用,但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有效,用于治疗肠道感染、腹泻。
(2)复方黄连素片:
行气止痛,缓解脐周、胀痛、及痢疾里急后重;佐以吴茱萸温中散寒,并制黄连之苦寒。
3、主次之分:
(1)盐酸小檗碱片:
盐酸小檗碱片是主药。可以单独服用。
(2)复方黄连素片:
复方黄连素片是辅药,服用时还要搭配其他药品。
黄连素的作用
不一样
黄连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是我国应用很久的中药。可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植物中提取。它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常用的盐酸黄连素又叫盐酸小檗碱,其化学结构如图所示。黄连素能对抗病原微生物,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和肠胃炎,它无抗药性和副作用。
香连片 - 制法
上二味,木香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水煎液滤过,浓缩至稠膏状,干燥,粉碎成细粉;黄连用70%乙醇于75~80℃提取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干燥,粉碎成细粉。取上述细粉,加辅料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加木香挥发油,混匀,压制成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香连片 - 性状
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褐色;气微,味苦。
香连片 -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泄泻腹痛;菌痢,肠炎。
为何煎中药的碗底汤液不宜弃
楼上提供的功效完全无口服意义
尽管黄连素有着优异的广谱抗菌作用,其他药理学作用也很突出,但是由于人体消化系统几乎没有吸收黄连素的能力,因此除了消肠道细菌性炎症可以利用口服黄连素加以治疗外,其他药理作用根本无从发挥.换言之,是种吃了对身体没多大好处的药物.
中药沉淀物是喝还是扔
为何煎中药的碗底汤液不宜弃
由于中药具备调理身体的功能,所以熬中药是很多人会选择的治病方法,但对于苦苦的中药很难下咽,再加上煎出的中药有难以容易的物质,这时候大家会纠结要不要全部喝掉?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为何煎中药的碗底汤液不宜弃的知识,欢迎阅读。
为何煎中药的碗底汤液不宜弃为了确定对中药煎得的汤液在碗底所出现的泥糊样沉淀物是服是弃,现将黄连与甘草共煎所能出现的情况,作个大体介绍,则可能做出正确选择,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连素等生物碱,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这两类成分的水中溶解度较大,故在用水煎煮时能够由中药饮片中溶出,两种药共煎时,各自进入水中的.黄连素和甘草酸,有可能在水液中相遇,形成水中溶解度较小的盐或复合物,以微细颖粒状固体悬浮于煎液中,使煎液变混浊,如果将此煎液放置,则可能沉淀到碗底,形成泥糊状物。
有人做过实验,黄连与甘草用水共同煎煮,如果甘草用量较大,所得汤液,放置澄清,则上清液可以达到不苦,但抑菌效果大大降低。这就表明,具有抑菌作用且味又极苦的黄连素,被沉淀到碗底,即在泥糊样物中了。可见,如果将含有黄连和甘草的处方共煎时,所得汤液在碗中放置后,碗底所得的泥糊状物,若弃之不用,显然会影响药效。
因此,正确的作法是再往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并搅混,将此混浊液再服完,是合适的。中医药学有很多同时含甘草和黄连的着名方剂,如《伤寒论》中黄连汤(方为黄连、干姜、桂枝、半夏、党参、甘草、大枣),葛根黄芬黄连汤(方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保命集》中的芍药汤(方为芍药、黄芩、当归、槟榔、黄连、大黄、木香、甘草、肉桂)等方,煎得的汤液,放置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物,可以加水搅混再服,或者干脆将整碗汤液搅拌后再服,不弃为宜,其它含此二药共煎所得汤液,均按此.
;常有人在服中药时发现一个问题:煎好的一碗中药汤液,其色棕黑,其状浑浊,其味苦涩。放温后再去服用时,会发现碗底有泥糊状沉淀物。因药材饮片本身具一定颜色,煎后药液呈棕黑色,人们就以为这是必然的事情,不管药有多苦,都喝得千干净净的。而对于碗底的沉淀物,在一部分人眼里,是这碗药的精髓,倒掉太可惜了;却也有人觉得这类沉淀物吃掉对身体无益,弃而不用。但实际上,对药液的浑浊之状,是好是坏,人们始终是茫然不知所措。至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沉淀物,喝了怕有害,扔了又怕浪费,到底是加点水搅和咽之,还是干脆丢掉,则是面临的实际问题。那么,中药沉淀物我们到底是喝还是丢弃呢?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中药汤剂的沉淀物服食比较好。中药汤剂所含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中药汤液在温度降低后常会有许多沉淀物产生,此沉淀物不宜丢掉,因为它正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之一。古代医家不知产生沉淀物的道理所在,但现代研究已发现,药液中产生的沉淀物不能轻易丢弃。在这里我们以黄连与甘草共煎为例,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小檗碱(又名黄连素)、甲基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而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黄连素属生物碱类化合物,这类药物和含酸性的药物在水中溶解度都较大,故用水煎煮时都能够很容易地从中药饮片中溶出。当两种药共煎时,各自所含的黄连素和甘草酸,则有可能在水液中相遇并结合,形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盐或复合物,以微细颗粒状固体悬浮于煎液中,使煎液变浑浊。如果将此煎液放置,则颗粒可能沉淀到碗底,形成泥糊状物。而现代科学研究更进一步证实:在黄连与甘草用水共同煎煮时,如果甘草用量较大,所得的汤液如果放置至澄清,则上清液可以达到不苦的效果,但同时抑菌效果却大大降低。这也就表示,沉淀到碗底的泥糊状物,应当是具有抑菌作用且味又极苦的黄连素。可见,如果将含有黄连和甘草的处方共煎时,将碗底所得的泥糊状物弃之不用,则会大大影响药物的疗效。同时,在中药中,这类含生物碱的药物较多,如乌头、附子、麻黄、防己、贝母、苦参等都属于含生物碱的药物,而大黄、乌梅等含有酸性成分的中药也不少见。由此可见,煎含有黄连和甘草成分的中药,碗底所得的泥糊状沉淀物,若弃之不用,会明显影响中药的药效。另一方面,生物碱类化合物不仅能与有机酸尤其是大分子有机酸形成难溶于水的盐类物质,还能与鞣质酚类化合物形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而含鞣质酚类化合物的中药,就更多了,因此,在服用此类中药时,也应该将碗底沉淀物一同服食。虽然到目前为止,对于中药的成分问题还未能完全弄清,我们还不能完全阐明哪些药物所形成的难溶于水的物质,是有效还是无效,但为了保证药物有足够的疗效,还是不要将泥糊状物丢掉。正确的做法,应是再往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并搅和,将此浑浊液服完。总之,喝中药汤剂,虽然较浑浊,难以下咽,但切勿只图好下喉而将药物放置澄清或弃用沉淀物,而应该把煎出的汤剂全喝掉为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