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草本抑菌液

筋骨通冷敷敷料-筋骨痛冷敷敷料治什么最好用

筋骨通冷敷敷料-筋骨痛冷敷敷料治什么最好用

正确的拔罐方法

 正确的拔罐方法,很多人都是会去拔火罐的,拔罐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理疗方法,拔罐不仅可以保健身体,还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拔罐在平时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好处是很多的,以下看看正确的拔罐方法。

正确的拔罐方法1

  1、投火法

 用小纸条点燃上端,迅速投于罐内,在火旺时立即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入。

  2、贴棉法

 将1厘米见方的脱脂棉一块,浸酒精后贴于罐内壁上中段,点燃后速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即可吸入。

  3、闪火法

 用止血钳或镊子挟干棉球古裹紧,沾95%酒精点燃后,在罐内迅速旋转一下再抽出,速将罐子罩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住。

  4、滴酒法

 在罐子内壁上中段滴1--2滴酒精,再将罐子横侧翻滚一下,使酒精均匀附于罐壁上,点燃酒精后,速将罐扣在选定的部位,即可吸住。

  5、架火法

 用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约两厘米左右,放在患处,上置小酒精棉球,点燃后罐子罩上,即可吸入。

  拔火罐如何操作才正确:

 1、拔火罐前可在患处涂一层薄薄的油质保护皮肤,增加吸附力。

 2、拔火罐治疗时间一般10--20分钟,或局部皮肤红紫后即可起罐。

 3、起罐时,先用手按住皮肤,另一手使罐子倾斜,形成一空隙让空气进入,火罐即脱落。

 4、起罐后用温热毛巾或软纸轻轻擦净皮肤上的油质,让病人卧床休息一会。

 5、有时拔火罐后,皮肤可发生水泡,较小的可不加处理,较大的应用消毒的针刺放出泡内液体,并涂以龙胆紫,覆盖消毒敷料固定。

正确的拔罐方法2

 拔罐是中医理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出罐内的空气,造成负压,使罐能够依附于腧穴或者是应拔部位的体表,使之局部皮肤出现充血,瘀血的症状,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方法。古代拔罐多是以竹罐、陶罐作为施术工具。现代常用玻璃罐和抽气罐,家用多是以抽气罐为主。

  拔罐可以治疗什么疾病?

 拔罐疗法的使用范围很广,可以用来治疗风寒湿痹,腰背肩臂疼痛,关节痛,软组织挫伤,扭伤等骨关节疾病。还可以用来治疗伤寒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痛经、中风等疾病。此外,对于多种小儿疾病如,小儿咳嗽、小儿感冒、小儿食积等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拔罐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拔罐时需要注意拔罐的体位和部位。如果体位不当,或者是拔于骨骼凹凸不平处,以及毛发较多部位,容易导致火罐的脱落。针对不同的拔罐部位,也需要选用不同型号的罐来施治。

 2、在使用火罐时应当注意拔罐时间,以免灼伤皮肤,导致水泡出现。

 3、在拔罐时,对于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以及心脏、大血管分布部位,均是不适合拔罐的。对于高热抽搐,以及孕妇腹部、腰骶部位等均是不适合拔罐的。

 4、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此时洗澡非常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等,建议等上两三个小时。

 5、拔罐时应注意保暖,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

 很多朋友在拔罐的'时候,往往是拔很长时间,认为时间越长“毒素”出来的越多,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

  拔罐多少分钟比较合适?

 不论是玻璃罐还是抽气罐,还是留罐法还是刺血拔罐、留针拔罐,拔罐时间均是应当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最长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以皮肤表面出现紫黑或是充血、瘀血等最为合适。在夏季时拔罐时间应当相对缩减,冬季拔罐时间应当有所延长。如果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导致皮肤出现灼伤或者是烫伤,导致皮肤水泡的产生。在使用拔罐治疗时,应当注意时间。

正确的拔罐方法3

  拔罐的好处与功效有哪些

 拔罐可以散寒清湿,疏通经络,也能减少淤滞,起到行气活血和消肿镇痛的作用,具有调整阴阳,减少疲劳和增加体质的功能,进而便能起到扶正固本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很多疾病都可以实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

 而且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寒气,尽快渗透出来,进而便能排出湿气。因为身体的经络和穴位等都是相通的,所以通过外界的吸力,便能刺激皮肤表面的穴位,起到疏通筋骨的作用,也能使人体内的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变得气血顺畅。

 一般人到中年,筋骨疼痛是常见的现象,多是因为风湿入骨引起的症状。而拔罐时罐口卡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其中的湿气,同时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恢复机能的目的。同时对治疗风湿痹痛以及筋骨酸楚等不适症状也有奇效。

 拔罐对局部皮肤有一定的温热刺激作用,而这样的温热刺激能拔毒泻热,,并能促进血液循环,改进充血的状态。同时也能提高新陈代谢的速度,使体内的废物和毒素加速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并及时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起到温经散寒和清热解毒的作用,促使疾病尽快好转。而且拔罐对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病症也有疗效。如果长期进行拔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只要持之以恒,并配合治疗,就能让患者尽快恢复,重拾欢颜。

  1、拔罐可促吸收与排泄

 拔罐促进和改变了血流量,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快。使机体对气血等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特别是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补充;同时整个生理代谢产物也加快了排出体外功能,净化了体内环境。

  2、拔罐可祛湿除邪

 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

  3、拔罐可减轻组织疼痛等

 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进行拔火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4、拔罐可强身健体

 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5、拔罐可提高抵抗力

 火罐作用于皮肤.对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可以使皮肤产生充血或淤血.甚至使局部的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破裂,导致自家溶血现象。自家溶血现象实际上是个慢性的良件刺激,其可以通过循环系统对机体各个器官,产生刺激和激发,调动其功能活动,使其提高抵抗能力。

  6、拔罐可促进机体功能

 拔罐属于物理疗法,通过物理性的机械刺激和点火排气而产生的温热刺激,可以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或神经未梢,共同引起神经冲动,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后者调节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加强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促进机体恢复原有功能。

骨结核是什么病

 万灵膏

组成 鹳筋草 透骨草 紫丁香根 当归酒洗 自然铜醋淬七次 瓜儿血竭 没药各一两(30 g) 川芎八钱(24 g)赤芍二两(60g) 半两钱醋淬七次.一枚(15 g) 红花一两(30 g)川牛膝 五加皮 石菖蒲 茅山苍术各五钱(15 g) 木香 秦艽 蛇床子 肉桂 川附子制 半夏制 石斛 萆薢 鹿茸各三钱(9 g) 虎胫骨一对120 g 麝香二饯(6 g)

用法 上除血竭、麝香、没药三味各研细末另包外,共二十三味。先将香油十斤微,火煨,浸三日,然后将群药入油内,熬黑为度.,去滓加黄丹五斤再熬,将至滴水成珠离火,俟少时药温,将血竭、没药、麝香下入,搅匀取起,出火气。备用

功效 温通经络,消瘀散毒,止痛接骨。 · 主治 跌打损伤,麻木风痰,寒湿疼痛。

应用 (1)本方温经活络,强筋壮骨之功可靠,作用也较全面。适用于跌打损伤后期,筋骨寒凝瘀阻之痹痛症。(2)近代应用 凡骨折,筋断、脱位后期,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内科杂症面见肢体麻木疼痛者均可应用。 (3)区别应用 本方与桂麝散均有温经通络之功,以治跌打损伤日久,风寒湿邪留滞经络之痹痛症。但前者作用全面,既可祛风寒湿,又能行气活血,强壮筋骨,主要用于跌伤后期,肢体麻木痠痛等症;后者功专温化痰湿,主要用于寒痰湿浊凝滞筋络之阴疽、流注, (1)坚 骨(2)化坚膏 用法:将香油熬药至枯,去渣,炼油滴水成珠时下东丹,将烟搅净后再下硇砂。功效:祛风化瘀。主治:用于损伤后期软组织硬化或粘连等。 (3)阳和解凝膏(《外科证治全生集》)第一组药:鲜牛蒡子,根、叶、梗48份鲜白风仙梗4份 第二组药:川芎4份 附子桂枝大黄 当归 肉桂草乌川乌地龙僵蚕,赤芍 白芷 白蔹 白芨各.2份 续断防风 荆芥五灵脂木香 香橼陈皮各l份香油160份 第三组药:炒黄丹约需所得药油重量的7/16 第四组:乳香没药各2份 麝香1份 芬合香油4份用法:用香油先把第一组药煎至枯,去渣。次日加入第二组药,煎至枯,沥渣,留药油。隔宿,按药油重量,加入7/16的炒黄丹,文火慢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手为度,离火后,再把第四组药固体药研末,连同苏合香油加进膏申搅混,便是本膏。放置半个月后,分摊在敷料上,敷贴患处用。功效:行气活血,温经散寒,祛风化痰。主治:凡疮疡漫肿无头,钝痛,遇寒痛增等属阴寒之证者均可应用。

外科临床常用秘方集锦(四)

骨结核

骨结核是有肺结核继发的。

核病首先发生在肺部,在肺部感染后通过血液的传播可以到全身很多系统去,可以导致骨骼系统结核、泌尿系统结核、消化系统结核等。

骨结核可导致瘫痪

这种细菌传播到其他部位后,大部分的部位可以由于抵抗力的增强把它消灭掉,但是有一些部位的结核菌可能在局部形成一个小的病灶,如果肌体抵抗力很强,可能潜伏在那里,当肌体抵抗力减弱的时候,这些潜伏的病灶就可以发展起来,导致骨结核病,因此骨结核是一种继发的病灶。得了骨结核后人为什么会导致瘫痪呢?

有一部分骨结核可以引起病人瘫痪,这是由于结核病变对骨头的侵蚀,大家都知道脊梁骨后面就是脊髓,一旦脊髓受到压迫或者损伤和牵拉,那么传达指令就会出现问题,病人就会出现瘫痪。人体从颈椎、胸椎到腰椎都可以得结核,如果生病的位置比较高,危害就越大,如果颈椎得了结核,双上肢以下就会不能动,如果是胸椎得了结核,那么胸部以下就不能动了,腰椎如果得了结核就主要是双下肢的问题。

有没有可能在四肢的部位得结核?

实际上人体任何部位的骨头都可以得结核,脊柱部位的结核大约占到50%,其他的比如膝关节、髋关节等很多关节也都可以得结核。

根据病变部位和发展情况可分为单纯性骨结核,单纯性滑膜结核和全关节结核。 关节结核发展缓慢,早期多为偶然的关节疼痛,逐渐加重并转为经常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有压痛,疼痛可放散至其它部位,如髋关节结核疼痛常放散至膝关节。因活动时疼痛而有肌痉挛,致使关节的自动和被动活动受限,持久性肌痉挛可引起关节挛缩或变形,患肢因废用而肌肉萎缩。在晚期因骨质破坏,或骨骺生长影响,形成关节畸形、病理脱臼或肢体短缩等

骨结核病的腰疼、麻木有什么特点?

脊柱结核尤其是腰椎的结核最早的症状常常是腰疼,但是很多别的疾病都可以产生腰疼,比如椎间盘病、腰部劳损等都可以导致腰疼。结核病的腰疼和其他疾病导致的腰疼还是有一些区别的,结核病的腰疼是一种持续的腰疼,尤其是在晚上睡着以后疼,小孩或者年轻人经常疼醒了,疼痛不会因为休息、吃药等有好转。在临床医生看来脊柱结核和别的疾病导致的疼痛区别在于,脊柱结核导致疼痛的病人的腰都是僵直的,很难自己弯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央视)

骨结核的治疗有哪些方法?

骨结核包括脊柱结核有它一般的结核治疗原则,首先是支持疗法,要有充分的营养比如蛋白质、维生素,热量要够,充足的休息等。另外就是抗结核治疗,也就是化疗,给予各种抗结核的药物,需要坚持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有些病发展到严重的程度了,脓肿、瘫痪等,就要进行手术治疗了。手术要把那些已经被结核病破坏掉的骨头清除干净,在基本切除后的基础上再用其他部位的骨头,比如髂骨植入进去,目的是让植入的骨头和原来即将正常的骨头慢慢长在一起,融为一体。手术的另一方面需要临时进行固定,半年后植入骨头就已经融合了。然后加上药物治疗就可以了。脊柱结核病手术的风险问题要从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要看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还要看医院的技术力量,特别是手术医生以及麻醉的情况,最后要看设备情况。目前看来我国进行结核手术的保险系数还是比较高的。

1)验方:治骨关节结核、未溃而肿痛

生甘草、生川草乌、生白芨各8两,藤黄12两,冰片5钱。

用法:共研细末,用时以滚热开水调如糊状,外敷患处,用量按病灶大小而定,每周换药一次。

(2)验方:治骨结核皮肉溃烂、面积较大。

龙骨、广丹、寒水石各1两,梅片3钱。

用法:共研末撒疮上。如久不收口,再加黄连研末撒疮上。

中成药治疗颈椎病

七、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秘方(7首)

7.1温经通脉汤

来源潘建中,《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附子20克,干姜6克,豆豉20克,桂枝12克,路路通,黄芪、毛麝香,甘草各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解本病多因感受寒邪侵袭、气血虚寒凝结所致。方用熟附子、干姜,桂枝温经散寒通脉,为方中之主药;干姜与熟附子同用,可降低附子的毒性,并可加强附子的回阳强心作用;黄芪补气,可强心与扩散血管作用;重用甘草之甘缓,可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不致辛燥,并能降低附子之毒性。方中附子有毒,用量较大应先煎。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虚寒型或气滞血瘀型偏寒者。

加减病在下肢者,加牛膝20克;口干,舌质红、苔黄者,加金银花叶20克;合并溃疡或坏疽者,加虎杖30克。

本病若处于缺血期和营养障碍期者。加用活络洗方(毛麝香、大风艾、海风藤根、桂枝各12克,大罗伞5克,入地金牛根13克);坏期加用消炎洗方(一枝黄花、虎杖各15克,苦参,黄柏各12克,救必应15克)。上述两方分别研未、并均以4000毫升开水泡药浸洗。前者清洗,后者温洗。每日1 2次,每次30分钟。

疗效治疗50例,其中临床治愈15例(平均疗程64天),显效33例(平均疗程56.3天),缓解和无效各1例(疗程各30天)。总有效率为98%。

7.2活血通脉汤

来源杨培根,《新中医》(2)1987年

组成丹参35克,赤芍、鸡血藤、地龙、乳香、没药、乌梢蛇各15克,当归、红花、甘草各10克,细辛7.5克,蜈蚣3条。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3次温服。

功用活血化瘀,搜风通络。

方解本组病例,无论是寒湿致病,或为虚寒成疾,总以气滞血瘀为其主要病理变化。方中以丹参,赤芍,鸡血藤,乳香、没药、当归、红花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乌梢蛇,地龙,蜈蚣搜风通络。细辛温经散寒。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搜风通络之功。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加减若偏于寒湿阻滞,阳气不能畅达者加附子、肉桂、桂枝、制川鸟、制草乌,防己、苍术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偏于湿热者,加黄柏,萆薢以清热利湿,热毒炽盛者,酌加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连翘、丹皮等以清热凉血解毒;若久病气血亏虚,创面不敛,肉芽不鲜者,酌加益气养血之当归,党参、熟地、首乌等。

再辅以外治,如初起肿胀,疼痛未溃者,用本方三煎后,煎汤温洗患处,每日3次;如后期已溃者,用太乙膏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疗效治疗11例,结果痊愈6例,显效4例,无效1例。随访1 4年,均恢复正常,未复。

7.3补气通脉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黄芪60克,当归、红藤、元参各30克,穿山甲、水蛭、乳香、没药各9克,蟅虫、虻虫各6克,皂角刺、党参各15克,牛膝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破血逐瘀,益气养血,清热解毒。

方解方用穿山甲、蟅虫、水蛭、虻虫,红藤、乳香,没药破血逐瘀以通脉;助以党参、黄芪,当归大补气血,增加其破瘀之力;皂角刺,牛膝引诸药直达病所;金银花,元参清热解毒。本方以逐瘀通脉为主,瘀散脉通则气行,俾血脉流通,即可获效。大补气血以增破瘀之力,且可扶正祛邪,瘀滞久郁化热,或外感邪毒,复以清热解毒之品以清之。脉畅热清,则病自愈。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加减若患肢凉,加麻黄5克,桂枝15克,鹿角胶10克宣通阳气。如虑其发散太过,可加熟地30克以监制之。

疗效临床治愈多例,效果颇佳。

7.4化湿通脉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鸡血藤30克,穿山甲9克,蟅虫、水蛭、乳香、没药各6克,地龙,牛膝各10克,苍术,黄柏各9克,金银花、藤各30克,当归15克,桑寄生30克,威灵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活血化瘀,化湿通脉。

方解证偏于湿重者,治以通脉化湿。方中以穿山甲,水蛭,蟅虫、地龙、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通脉;苍术、黄柏化湿;当归养血;金银花藤清热解毒通络;桑寄生;威灵仙,牛膝通经络以直达病所,合而用之,共奏活血,化湿,清热,通脉之功。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偏于湿重者。

疗效临床屡用,颇有效验。

7.5消炎通脉汤

来源吕奎杰,《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金银花30 45克(或忍冬藤45 60克)、元参、当归各20 25克,赤芍15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川牛膝15克,防己9 12克,络石藤(或海风藤)15 18克,威灵仙、甘草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重症可2日服3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通脉。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以及不明原因之下肢肿痛等,症见舌尖偏红,苔薄黄腻,或白腻,脉弦略数。

加减局部肿痛灼热感明显者,加连翘20克,疼痛较甚者,加乳香,没药各6 7克,元胡15克;血瘀证明显者,加地鳖虫10克;深部静脉炎下肢肿胀明显者。加泽兰30克;兼脾肾虚者,加黄芪,桑寄生各20克;偏阴虚者,加生地,石斛各15 20克。

疗效临床反复验证,每获良效。

7.6脱疽温阳汤

来源金起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肉桂10克,熟地15克,麻黄9克,炮附子15 30克(先煎半小时)、细辛4克,当归、丹参各30克,白芥子、鹿角霜各10克,川牛膝15克,络石藤30克,生黄芪30 6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首煎1小时,2 3煎各煎半小时,每日上,下午,晚各服1次。

同时用脱疽洗药,苏木、红花、官桂、川乌、细辛、乳香、没药各15克,透骨草、生艾叶、酒桑枝各30克,樟脑15克(药入)、上药放入瓷盆内,加水煎半小时后,趁热先熏(熏时脚上先盖好棉布)后泡洗,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

功用温阳通经,散寒止痛,活血通络。

方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系外科血管病中之重候,若不及时治疗,常可造成截肢或致残。本证系由暴受严寒侵袭筋骨,使脉道闭塞,寒凝血瘀,阳气衰微,不能下达肢末而致。症见肢趾冰凉,趾肿痛甚。故方用肉桂,炮附子,麻黄、细辛、鹿角霜温阳散寒;熟地、当归、丹参养血和阴,化瘀止痛;白芥子利气消痰,散寒退肿;川牛膝、络石藤祛除风湿,通络宣痹,方中重用黄芪者,取其益气温阳,鼓舞阳气下达肢端,又可增强当归,丹参活血化瘀,促进脉道血循之效。

本方是由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阳和汤加减而成,故适用于证属虚寒型。方用大剂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品,冀其寒除阳回,络通肿消,血运畅通而向愈。

主治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证属虚寒型者。症见面暗淡无华,喜暖怕冷,患肢沉重,酸痛麻木、足趾刺痛,小腿肌肉有抽搐痛,局部皮肤苍白,触之冰凉,干燥,常伴有间歇性跛行,手足受冷后疼痛加剧者,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迟等。

加减若下肢阴寒较甚,少气,脉沉细无力者,加党参20克、干姜9克;如趾痛较剧,加炙蜈蚣3条,马钱子粉0.6克(冲服)以平肝定痉,解毒止痛;如痛如针刺,舌质淡紫,脉细涩者,加土鳖虫10克,水蛭6 9克,取吮血虫类深入痛所,搜络化瘀以止痛。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内外并治,疗效卓著。

附记服药期间,忌烟、酒和鱼虾等海味以及生冷食汤。必须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7.7四妙效灵汤

来源王仲青,《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黄芪15克,当归9克,忍冬藤15克,乳香,没药各6克,桂心3克,土茯苓9克,生苡仁12克,蒲公英15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同时,配用外用方:枯矾,蜂房灰各15克,儿茶9克,硇砂,蒲黄各6克,冰片2克。共研极细末,麻油或凡士林调成糊状。先用淡盐水洗创口,再取药膏(适量)贴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至腐肉脱落愈合为止。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托里利湿。

主治脱疽(烂脚趾),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疗效屡用屡验,效佳。

八、治下肢溃疡(臁疮)秘方(2首)

8.1化腐生肌丹

来源王玉章,《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红升丹30克,轻粉、官粉各40克,银珠30克,樟丹10克,乳香、没药各50克,血竭20克,松香、冰片各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混合成丹,疮面在常规消毒下,外涂“化腐生肌丹”,然后外用敷料覆盖包扎,隔日换药1次。

功用解毒化腐,生肌敛疮。

方解祖国医学认为慢性下肢溃疡是由于湿热,气血瘀滞,或脉道不通,肌肤失养,继而热腐肉烂所致。据临床观察所见,大多由患者其他疮口下陷,脓汁稀而多,或腐烂覆满疮面,肉芽组织暗淡或灰白,疮周皮肤增厚,色素沉着。王氏认为此乃气血瘀滞,脉道不通,瘀、腐、脓的存在为溃疡经久不愈的主要障碍。方中含有“化腐生肌”之圣药红升丹,能刺激病灶肉芽组织,促使结缔组织增生,而利于溃疡的愈合;松香、乳没等乃本方之精品,能生肌长肉敛皮,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加速了上皮的形成。王氏认为脓可能是疮面药物作用下,局部组织代谢旺盛的表现,是“煨脓”的结果,并非疮面感染恶化所造成的,是病症由阴转阳的一个标志;红升丹,轻粉,银珠,乳没等皆为辛温或辛热之品,不但能解毒拔脓化腐生肌,而且可以活血消肿止痛。本药具有提毒化腐,生肌敛皮作用,能改善疮面局部的微循环,激活慢性溃疡由僵化状态向急性无菌性炎性反方向转化,刺激结缔组织增生。临床使用安全可靠,是治疗慢性溃疡较为理想的药物。亦是治疗慢性溃疡的一首外治良方。

主治慢性下肢溃疡。

疗效多年用于临床,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8.2臁疮汤

来源王德隆,《浙江中医杂志》(11 12)1982

组成当归20克,茵陈、葛根各30克,黄柏、苦参、连翘、猪苓各12克,炒苍术、防风、羌活、知母各10克,木瓜25克,升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 3次温服。

功用清热利湿,祛风解肌,活血消肿。

主治臁疮(初中期)。

疗效治疗13例,6例初期患者,平均服药15剂皆痊愈;7例中期患者,平均服药23剂,6例痊愈,1例好转。总有效率达100%。

朋友介绍到安利工作室拔瘀血拔出好多垃圾,太可怕了。请问人体能产生这么多瘀血吗?

颈椎病 是由于颈椎椎间盘、椎体和附件等退变增生,压迫脊髓、神经、血管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的病征。其主要症状特点为颈肩臂疼痛、麻木,部分患者出现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心悸、行走不稳、握力减弱和肌肉萎缩。

颈椎病的发生与日常的工作、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长期低头工作者宜定时活动头颈部,消除颈项部的软组织过度劳累,恢复颈椎的正常状态。睡眠时要选用合适的枕头,不可过高,以防由于不良姿势而发病。同时要注意保暖,还应避免外伤,因为各种颈部外伤均可导致颈椎不稳,日久而发生颈椎病。本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良好的工作与睡眠体位,颈椎牵引,颈部制动与理疗、按摩等辅助治疗。只有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才选择手术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与风湿寒有关,多为颈部疲劳过度,或受风寒湿邪,闭阻经络而造成气滞血瘀所,导致筋骨、肌肉、关节等酸楚、疼痛、重着、麻木、肿胀、活动不利等症,属“痹症”范畴,可选用下列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内治法

1.寒湿痹阻型: 主要表现颈背强痛,肢体串痛麻木。遇寒加重,入夜尤甚,舌淡,苔薄白,脉沉弦或沉细。当以疏风散寒,祛湿通络为治,可选用骨刺消痛液,每次10 15毫升,每日日2次口服;颈复康颗粒:每次1 2袋,每日2次,饭后开水冲饮;中华风湿片,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

2.气血瘀滞型: 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痛,其痛多为刺痛,痛点固定不移,甚者肢端麻木,舌质红,脉弦。当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可选用伸筋丹胶囊,或骨筋丹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正天丸,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根痛平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冲饮。

3.肝肾两虚型: 主要表现为项背酸沉,时有眩晕,视物不清,腰膝酸软无力,步履不稳,肌肉萎缩,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沉弦细。当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治,可选用抗骨质增生糖浆,每次10 15ml,每日3次口服;颈痛灵药酒,每次20—30ml,每日3次口服;骨仙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中成药外治法

1.中华跌打丸: 取本品1 2丸,研细,加白酒适量调为稀糊状,将药糊均匀涂敷于颈项患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外敷时适时在敷料上滴入白酒,以保持湿润,借以增强疗效,连续7 10天。可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2.腰痛灵胶囊: 腰痛灵胶囊每次4粒,每日1次,用药中黄酒兑少量温开水,睡前半小时送服;另取腰痛灵胶囊2粒,去掉胶囊衣,用药中黄酒调为稀糊状,局部常规消毒后,贴于患部疼痛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7日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可活血通络,散瘀止痛。

3.骨痛贴膏: 将患处洗净后,取本品一张贴于患处,每日1次,每次贴敷12小时,7天为1疗程,连续1 2个疗程。可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4.骨刺消痛涂膜剂: 取本品适量涂于患处,一日2—3次。用量视患者的疼痛情况而定。个别人用药后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潮红、点状红丘疹、可停药,待上述症状消失后再继续用药。在擦去药膜时用毛巾蘸温水轻擦皮肤,可防止上述症状出现。可疏风散寒,祛湿通络。

5.骨友灵搽剂: 取本品适量涂于患处,热敷20 30分钟,每次2—5ml,每日2 3次。14天为一疗程,间隔1周再进行一个疗程,一般用药2个疗程。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6.骨质增生一贴灵: 局部常规清洗后,取本品1张外贴患处,每次贴12 14小时,每日更换1次,每次换药间隔12小时,15 20天为1疗程。可活血化瘀,散寒通络,除风祛湿,散结止痛。

拔完火罐应该注意什么?

最近本市流行着一种所谓的自然净血疗法(自净疗法),声称完全不用任何药物或医疗设备,只用一个简单的自然原理,能够治疗和预防所有疾病的民间疗法。小学生也能马上学会。只要学习一天,就能成为比学习30年的医生更优秀的治疗师。真的是这样的吗?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中医治疗的医生,我觉得有必须跟患者们讲清楚。

火罐疗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使罐吸附在腧穴或应拔部位的皮肤表面,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一种治疗方法。所谓拔出的瘀血是拔火罐时内外气压差引起的,不是因为你的体内的垃圾多。一些拔瘀血的人员素质不高,用针扎患者时,基本有用酒精消毒,容易引起患者的伤口感染。关于拔火罐,也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学会的,要求还是比较多的。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刁老师还介绍,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既然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拔火罐当然并不简单,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险,生活中并不乏拔火罐时出现意外的事件。如果乱施穴道,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1.拔罐部位的皮肤要平坦,肌肉应比较丰满,最好先洗净擦干。

2.如用棉棒或棉球蘸酒精或用液酒精法,所用酒精不要过多,燃烧时注意不要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局部皮肤。

3.骨性突出部位、血管丰富部位,以及心尖搏动处、乳房等部位,一般不宜拔罐。 4.拔罐可机械地刺激皮肤,反射地影响大脑皮层,通经活络。拔罐的种类有充血性火罐(罐吸引后达到皮肤潮红)、瘀血性火罐(罐吸引后达到皮下出血,皮肤呈紫点或紫斑)、感冒、头痛宜在太阳穴拔充血性火罐;支气管炎、哮喘可在背部肺俞穴拔瘀血性火罐。

5.根据病情拔罐,一般为轮流取穴,一次不宜过多。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时,不应再于原部位重复拔罐。

6.拔罐过程中,体位切勿移动,以免火罐脱落。

7. 拔罐时注意保温,防止受风着凉。

8. 防止灼伤或烫伤。局部如有烫伤时,可涂龙胆紫等药物。局部起水泡时,小的不需处理,消毒包扎即可;大的则应在消毒后用无菌空针吸出积液,保留疱膜,然后涂用清凉油,也可覆盖凡士林纱布及敷料后包扎,或用大黄、地榆、寒水石各等份,共研细面,用麻油调膏外敷。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刁老师还介绍,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拔火罐时,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孕妇的腰.腹部不能拔罐,心脏部位.毛发部位.患有皮肤病的地方也不宜采用此法。

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