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敷胶囊治疗筋骨疼痛效果如何-冷敷敷料筋骨痛通用型用法用量
参考资料:
什么是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对肩周炎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朱?FDAE?《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西医认为肩周炎的病因病理是什么?
(1)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根据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本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老年性退变:本病多见于40~5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显然与老年性退变有关。
②风湿寒邪侵袭: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明显风湿寒邪侵袭史,如居处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说明风湿寒侵袭为肩周炎的外在病因之一。
③肩部活动减少:本病的临床特点,多见于肩部活动逐渐减少的中年以上女性,且左肩的发病率较右肩多,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较体力劳动者为多,或因某些原因(如上肢骨折肩部软组织损伤,颈椎病等肩部活动量减少或受限的病人)使肩部活动减少后,常可继发肩周炎,这些特点均提示肩部活动减少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
(2)病理
①肩部组织,如关节软骨、滑囊、腱鞘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
②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炎症过程释放的炎症介质造成血液动力学改变及浆液性渗出,渗出物的机化使肌腱与腱鞘及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组织弹性降低,并最终导致关节挛缩,形成所谓“肩凝”,现多认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为本病的病理改变之一。
肩周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尤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沟为甚,少数呈肩周软组织广泛性压痛,无压痛点者少见。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点:
(1)40~50岁以上中老年,常有风湿寒邪侵袭史或外伤史。
(2)肩部疼痛及活动痛,夜间加重,可放射到手,但无感觉异常。
(3)肩关节活动尤以上举、外展、内、外旋受限。
(4)肩周压痛,特别是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5)肩周肌肉痉挛或肌萎缩。
(6)X线及化验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诊断肩周炎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1)肩关节结核:①常伴有肺结核。②常有低热、消瘦等全身症状。③多发于成年人,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④血沉快,可达50mm/h以上。⑤X线片可见骨质明显疏松、骨质破坏及坏形成,甚至出现肩关节半脱位。
(2)颈椎间盘突出症:①急性发病。②以神经根性剧痛为主,即疼痛沿神经分布区放射至前臂及手部,并伴有感觉及肌力改变。③颈部活动受限而肩关节活动正常。
(3)骨肿瘤:①原发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年老患者多为转移癌,故全身症状明显。②血象检查多为阳性。③X线鉴别。
(4)肩轴损伤:发于青壮年,有明显外伤史,肩关节被动活动正常。
治疗肩周炎常用哪些西药?
(1)非甾体抗炎药:可在中药治疗基础上作为辅助治疗,在关节剧痛情况下,可小量应用以缓解疼痛,缓解后即停用。
①阿司匹林:3~6g/日,分3~4次口服;或水杨酸钠,6~8g/日,分3~4次口服。水杨酸盐类具有止痛、退热、消炎、抗过敏的作用,无心脏炎者首选此药。该药服后可有胃肠道刺激症状或胃出血,应注意观察。
②消炎痛:具有抗炎、退热、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5mg,每日2~3次,饭后服用,以减少对消化道刺激症状。溃疡病患者禁用或慎用。
③炎痛喜康:具有消炎、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饭后服。本药用量小,用次少,不良反应比阿斯匹林、消炎痛为轻,故为常用药。但仍可引起溃疡病出血,故溃疡病患者、哺乳妇女、儿童禁用。
(2)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药物能抑制变态反应,控制炎症发展,减少炎症渗出,但一般尽量不用。药如强的松,每日10~20mg,分2~3次服;或地塞米松每日1.5mg,分2次服。
中医对肩周炎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风藤15g,桑枝10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甘草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
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
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桃仁10g,红花10g,熟地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 10g,鸡血藤15g,桑枝20g。
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4)气血亏虚
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2g,黄芪15g。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
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中成药?
(1)昆明山海棠片
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2)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章。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3)风痛安胶囊
药物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柏。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4)痹苦乃停片
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5)痹隆清安片
药物组成:萆?、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效:除湿消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热象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土单验方?
(1)川羌活汤
组成:羌活、秦艽、海风藤、木瓜、五加皮、川断、防风、细辛、丹参、桑枝。
功效:祛风散寒,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初期。
服法:水煎服,日1剂。
(2)加味四物汤
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桂枝,生姜、甘草。
功效:养血活血,温经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3)化痰行气方
组成:茯苓5g,姜半夏12g,枳壳10g,风化硝6g,白术12g,白芥子12g,姜黄10g,桑枝12g ,生姜8g。
功效:化痰行气,舒筋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湿阻络者。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4)玉竹汤
组成:玉竹30g,桑寄生30g,鹿衔草15g,白术15g,茯苓15g,怀牛膝15g,白芍15g,炙甘草9g。
功效:健脾除湿,补肾通络。
主治:肩周炎,一臂或两臂疼痛,不能高举或转动不灵者,不论病之新久。
服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外用膏药?
(1)肩贴灵
药物组成及制法:雄黄、樟脑、急性子、公丁香、生半夏、乌蛇、蜈蚣、凡士林。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药膏。
功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之风寒侵袭兼瘀阻者。
用法:取药膏适量摊于敷料上,贴患处。
(2)肩凝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牛蒡子1500g,白凤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黄60g,当归60g,白蔹60g,肉桂60g,草乌60g,地龙60g,僵蚕60g,赤芍60g,白及60g,乳香60g,没药60g,川续断120g,防风120g,荆芥120g,木香120g,苏合香油120g,蜂醋3000g,香油5000g。将以上诸药入油炸枯,过滤法渣,加入蜂蜡搅拌成膏状,夏季时蜂蜡酌增,冬季时蜂蜡酌减,制成后放一周后使用。
功效: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各型肩周炎。
用法:将药膏适量摊敷于棉布片上,敷匀,贴患部,3~5日更换1次。
(3)消散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清明前鲜泽漆草2500g,生菜油7500g,生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甘遂各 180g,白芥子、大戟、僵蚕各240g,黄藤90g,火硝30g,炒黄铅粉1500g。先将泽漆草入油熬枯去渣,再入麻黄、南星、甘遂、白芥子、大戟、僵蚕,再熬枯去渣,呈滴水成珠状时加入黄藤,火硝熬枯后将油滤清,入黄铅粉收膏,将药膏摊牛皮纸上。
功效:温经散寒,豁痰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浊阻络型。
用法:洗净患处,将膏化开,贴于患处,5天换1次。
(4)五枝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桑树枝、槐树枝、榆树枝、桃树枝、柳树枝各36cm(直径12mm,秋末、冬初采者为宜)。将各树枝切成每段3cm长,放入香油500g中炸焦(呈**)捞出后,将乳香、没药各15g研细,加入油中,边加边搅拌(朝一个方向搅拌),拌匀再加入漳丹250g,继续搅拌,呈糊状放温后摊在25~30张牛皮纸上备用。
功效:通经活络,化瘀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患处洗净,取膏贴患处,5天换1次。同时,嘱患者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药浴方法?
(1)洗剂Ⅰ号
药物组成:防己30g,威灵仙30g,五加皮30g,羌活30g,独活30g,川芎30g,赤芍30g,红花3 0g,木瓜30g,鸡血藤30g,千年健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桑枝30g,马钱子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
功效:温经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肩周炎。
用法:将上药用冷水浸泡于铁瓷盆内,2小时后,文火煎熬20分钟,不去渣,待放置温度适宜后,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患处,或直接用药液洗浴患处,再次用时加温即可,加温前可续水。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每剂药可用1周。
(2)洗剂Ⅱ号
药物组成:伸筋草、威灵仙、续断、麻黄、桂枝各15g,当归、红花、川乌、草乌、木鳖子、乳香、没药、川芎各12g。
功效:舒筋活血,温经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同洗剂Ⅰ号。
(3)漏肩风熏洗验方
药物组成:鬼箭羽15g,桂枝、红花、木瓜各9g,晚蚕沙15g,黄酒250g。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经和络。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属风湿痹阻型者。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浸泡15分钟,再加水半面盆,加黄酒煎沸后,趁热熏洗患处,冷则加热再熏再洗,每次熏洗15~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连用3天。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1)肩周散
药物组成: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白芷、生草乌、细辛、红花、没药、乳香、生葱、生姜、白酒各适量。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再加生姜、生葱捣烂,兑适量白酒,一齐入锅内炒热,敷于患肩部,外包固定,隔日换药1次。如有皮肤对药过敏者,可用纱布蘸清油隔在皮肤上,再敷药。
(2)川乌散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樟脑各90g。
功效:温经散寒,通阳除痹。
主治:肩周炎。
用法:上药研末,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取药末适量,用食醋将药末调成糊状,均匀敷于患处及压痛点,厚约0.5cm,外裹纱布,用热水袋压在局部热敷约30分钟,每日1次。
(3)吴薏盐散
药物组成:吴茱萸、薏苡仁、莱菔子、菟丝子、紫苏子、生食盐各30g。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祛湿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诸药研为粗末,先将生食盐锅中炒黄,再加入中药末拌炒至色,然后倒布袋内,外敷患肩,边熨敷边活动肩关节直至药温已低为止。隔时复炒再敷,日3次。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外擦疗法?
(1)外擦验方
药物组成:生川乌12g,生草乌12g,干姜12g,细辛8g,威灵仙6g,凤仙花8g。红花6g,川芎4g,桂枝7g,独活8g,寻骨风6g,樟脑15g,松枝6g,大黄8g,仙茅6g,巴戟天6g,茴香6 g,丁香6g,三七6g,五加皮6g,牛膝4g,乳香12g,没药12g,全虫6g,土元6g,山茱萸10g ,麻黄9g,杞子9g,狗脊9g,桑枝6g,当归6g,秦艽6g,白酒1200ml。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各型。
用法:诸药粉碎为粗末,用55度白酒浸泡,夏季14天,春、秋季21天,冬季30天,过滤沉淀 5日而成。晚睡前用棉签蘸药液适量涂于疼痛处,用聚乙烯超薄膜(薄软食品塑料袋)覆盖,外用衣被覆盖10分钟左右,有发热感,温度升高(灼热感属正常),6小时后去掉覆盖物。每日1次。注意:药物要均匀接触皮肤部位,孕妇及酒精过敏、皮肤破损者禁用。
(2)消炎止痛液
药物组成:丁香、山茶各10g,木香9g,大黄12g,红花10g,当归12g,生地、赤芍、丹皮、白芷、川芎各10g,防风、乳香、没药、荆芥各9g,薄荷6g,樟脑10g。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证见肩关节疼痛难忍,难以入眠,手不能抬举转后者。
用法:上药除樟脑外,加入90%酒精(适量)浸泡24小时(酒精与药之比为1∶2),然后置水于锅中,用蒸馏法,收集蒸馏液200ml,药渣中残余液滤尽,把樟脑粉加入蒸馏液中搅匀,与滤液合并,制成350ml外擦液备用。用时先在病灶部位,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照射10分钟后,将本品涂擦患处,间隔5分钟涂擦1次。每次照射30分钟,每日2次。
完整版请看这里:本人长期坐电脑前面,常常颈椎的地方很痛,是什么情况啊?
参考资料:
什么是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对肩周炎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朱?FDAE?《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西医认为肩周炎的病因病理是什么?
(1)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根据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本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老年性退变:本病多见于40~5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显然与老年性退变有关。
②风湿寒邪侵袭: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明显风湿寒邪侵袭史,如居处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说明风湿寒侵袭为肩周炎的外在病因之一。
③肩部活动减少:本病的临床特点,多见于肩部活动逐渐减少的中年以上女性,且左肩的发病率较右肩多,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较体力劳动者为多,或因某些原因(如上肢骨折肩部软组织损伤,颈椎病等肩部活动量减少或受限的病人)使肩部活动减少后,常可继发肩周炎,这些特点均提示肩部活动减少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
(2)病理
①肩部组织,如关节软骨、滑囊、腱鞘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
②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炎症过程释放的炎症介质造成血液动力学改变及浆液性渗出,渗出物的机化使肌腱与腱鞘及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组织弹性降低,并最终导致关节挛缩,形成所谓“肩凝”,现多认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为本病的病理改变之一。
肩周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尤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沟为甚,少数呈肩周软组织广泛性压痛,无压痛点者少见。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点:
(1)40~50岁以上中老年,常有风湿寒邪侵袭史或外伤史。
(2)肩部疼痛及活动痛,夜间加重,可放射到手,但无感觉异常。
(3)肩关节活动尤以上举、外展、内、外旋受限。
(4)肩周压痛,特别是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5)肩周肌肉痉挛或肌萎缩。
(6)X线及化验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诊断肩周炎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1)肩关节结核:①常伴有肺结核。②常有低热、消瘦等全身症状。③多发于成年人,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④血沉快,可达50mm/h以上。⑤X线片可见骨质明显疏松、骨质破坏及坏形成,甚至出现肩关节半脱位。
(2)颈椎间盘突出症:①急性发病。②以神经根性剧痛为主,即疼痛沿神经分布区放射至前臂及手部,并伴有感觉及肌力改变。③颈部活动受限而肩关节活动正常。
(3)骨肿瘤:①原发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年老患者多为转移癌,故全身症状明显。②血象检查多为阳性。③X线鉴别。
(4)肩轴损伤:发于青壮年,有明显外伤史,肩关节被动活动正常。
治疗肩周炎常用哪些西药?
(1)非甾体抗炎药:可在中药治疗基础上作为辅助治疗,在关节剧痛情况下,可小量应用以缓解疼痛,缓解后即停用。
①阿司匹林:3~6g/日,分3~4次口服;或水杨酸钠,6~8g/日,分3~4次口服。水杨酸盐类具有止痛、退热、消炎、抗过敏的作用,无心脏炎者首选此药。该药服后可有胃肠道刺激症状或胃出血,应注意观察。
②消炎痛:具有抗炎、退热、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5mg,每日2~3次,饭后服用,以减少对消化道刺激症状。溃疡病患者禁用或慎用。
③炎痛喜康:具有消炎、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饭后服。本药用量小,用次少,不良反应比阿斯匹林、消炎痛为轻,故为常用药。但仍可引起溃疡病出血,故溃疡病患者、哺乳妇女、儿童禁用。
(2)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药物能抑制变态反应,控制炎症发展,减少炎症渗出,但一般尽量不用。药如强的松,每日10~20mg,分2~3次服;或地塞米松每日1.5mg,分2次服。
中医对肩周炎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风藤15g,桑枝10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甘草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
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
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桃仁10g,红花10g,熟地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 10g,鸡血藤15g,桑枝20g。
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4)气血亏虚
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2g,黄芪15g。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
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中成药?
(1)昆明山海棠片
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2)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章。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3)风痛安胶囊
药物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柏。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4)痹苦乃停片
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5)痹隆清安片
药物组成:萆?、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效:除湿消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热象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土单验方?
(1)川羌活汤
组成:羌活、秦艽、海风藤、木瓜、五加皮、川断、防风、细辛、丹参、桑枝。
功效:祛风散寒,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初期。
服法:水煎服,日1剂。
(2)加味四物汤
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桂枝,生姜、甘草。
功效:养血活血,温经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3)化痰行气方
组成:茯苓5g,姜半夏12g,枳壳10g,风化硝6g,白术12g,白芥子12g,姜黄10g,桑枝12g ,生姜8g。
功效:化痰行气,舒筋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湿阻络者。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
(4)玉竹汤
组成:玉竹30g,桑寄生30g,鹿衔草15g,白术15g,茯苓15g,怀牛膝15g,白芍15g,炙甘草9g。
功效:健脾除湿,补肾通络。
主治:肩周炎,一臂或两臂疼痛,不能高举或转动不灵者,不论病之新久。
服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外用膏药?
(1)肩贴灵
药物组成及制法:雄黄、樟脑、急性子、公丁香、生半夏、乌蛇、蜈蚣、凡士林。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药膏。
功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之风寒侵袭兼瘀阻者。
用法:取药膏适量摊于敷料上,贴患处。
(2)肩凝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牛蒡子1500g,白凤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黄60g,当归60g,白蔹60g,肉桂60g,草乌60g,地龙60g,僵蚕60g,赤芍60g,白及60g,乳香60g,没药60g,川续断120g,防风120g,荆芥120g,木香120g,苏合香油120g,蜂醋3000g,香油5000g。将以上诸药入油炸枯,过滤法渣,加入蜂蜡搅拌成膏状,夏季时蜂蜡酌增,冬季时蜂蜡酌减,制成后放一周后使用。
功效: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各型肩周炎。
用法:将药膏适量摊敷于棉布片上,敷匀,贴患部,3~5日更换1次。
(3)消散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清明前鲜泽漆草2500g,生菜油7500g,生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甘遂各 180g,白芥子、大戟、僵蚕各240g,黄藤90g,火硝30g,炒黄铅粉1500g。先将泽漆草入油熬枯去渣,再入麻黄、南星、甘遂、白芥子、大戟、僵蚕,再熬枯去渣,呈滴水成珠状时加入黄藤,火硝熬枯后将油滤清,入黄铅粉收膏,将药膏摊牛皮纸上。
功效:温经散寒,豁痰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浊阻络型。
用法:洗净患处,将膏化开,贴于患处,5天换1次。
(4)五枝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桑树枝、槐树枝、榆树枝、桃树枝、柳树枝各36cm(直径12mm,秋末、冬初采者为宜)。将各树枝切成每段3cm长,放入香油500g中炸焦(呈**)捞出后,将乳香、没药各15g研细,加入油中,边加边搅拌(朝一个方向搅拌),拌匀再加入漳丹250g,继续搅拌,呈糊状放温后摊在25~30张牛皮纸上备用。
功效:通经活络,化瘀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患处洗净,取膏贴患处,5天换1次。同时,嘱患者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药浴方法?
(1)洗剂Ⅰ号
药物组成:防己30g,威灵仙30g,五加皮30g,羌活30g,独活30g,川芎30g,赤芍30g,红花3 0g,木瓜30g,鸡血藤30g,千年健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桑枝30g,马钱子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
功效:温经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肩周炎。
用法:将上药用冷水浸泡于铁瓷盆内,2小时后,文火煎熬20分钟,不去渣,待放置温度适宜后,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患处,或直接用药液洗浴患处,再次用时加温即可,加温前可续水。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每剂药可用1周。
(2)洗剂Ⅱ号
药物组成:伸筋草、威灵仙、续断、麻黄、桂枝各15g,当归、红花、川乌、草乌、木鳖子、乳香、没药、川芎各12g。
功效:舒筋活血,温经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同洗剂Ⅰ号。
(3)漏肩风熏洗验方
药物组成:鬼箭羽15g,桂枝、红花、木瓜各9g,晚蚕沙15g,黄酒250g。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经和络。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属风湿痹阻型者。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浸泡15分钟,再加水半面盆,加黄酒煎沸后,趁热熏洗患处,冷则加热再熏再洗,每次熏洗15~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连用3天。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1)肩周散
药物组成: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白芷、生草乌、细辛、红花、没药、乳香、生葱、生姜、白酒各适量。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再加生姜、生葱捣烂,兑适量白酒,一齐入锅内炒热,敷于患肩部,外包固定,隔日换药1次。如有皮肤对药过敏者,可用纱布蘸清油隔在皮肤上,再敷药。
(2)川乌散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樟脑各90g。
功效:温经散寒,通阳除痹。
主治:肩周炎。
用法:上药研末,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取药末适量,用食醋将药末调成糊状,均匀敷于患处及压痛点,厚约0.5cm,外裹纱布,用热水袋压在局部热敷约30分钟,每日1次。
(3)吴薏盐散
药物组成:吴茱萸、薏苡仁、莱菔子、菟丝子、紫苏子、生食盐各30g。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祛湿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诸药研为粗末,先将生食盐锅中炒黄,再加入中药末拌炒至色,然后倒布袋内,外敷患肩,边熨敷边活动肩关节直至药温已低为止。隔时复炒再敷,日3次。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外擦疗法?
(1)外擦验方
药物组成:生川乌12g,生草乌12g,干姜12g,细辛8g,威灵仙6g,凤仙花8g。红花6g,川芎4g,桂枝7g,独活8g,寻骨风6g,樟脑15g,松枝6g,大黄8g,仙茅6g,巴戟天6g,茴香6 g,丁香6g,三七6g,五加皮6g,牛膝4g,乳香12g,没药12g,全虫6g,土元6g,山茱萸10g ,麻黄9g,杞子9g,狗脊9g,桑枝6g,当归6g,秦艽6g,白酒1200ml。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各型。
用法:诸药粉碎为粗末,用55度白酒浸泡,夏季14天,春、秋季21天,冬季30天,过滤沉淀 5日而成。晚睡前用棉签蘸药液适量涂于疼痛处,用聚乙烯超薄膜(薄软食品塑料袋)覆盖,外用衣被覆盖10分钟左右,有发热感,温度升高(灼热感属正常),6小时后去掉覆盖物。每日1次。注意:药物要均匀接触皮肤部位,孕妇及酒精过敏、皮肤破损者禁用。
(2)消炎止痛液
药物组成:丁香、山茶各10g,木香9g,大黄12g,红花10g,当归12g,生地、赤芍、丹皮、白芷、川芎各10g,防风、乳香、没药、荆芥各9g,薄荷6g,樟脑10g。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证见肩关节疼痛难忍,难以入眠,手不能抬举转后者。
用法:上药除樟脑外,加入90%酒精(适量)浸泡24小时(酒精与药之比为1∶2),然后置水于锅中,用蒸馏法,收集蒸馏液200ml,药渣中残余液滤尽,把樟脑粉加入蒸馏液中搅匀,与滤液合并,制成350ml外擦液备用。用时先在病灶部位,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照射10分钟后,将本品涂擦患处,间隔5分钟涂擦1次。每次照射30分钟,每日2次。
完整版请看这里:骨结核是什么病
总保持一个姿势对身体不利,希望您多锻练肩周炎的治疗有中西医服药治疗、外用膏药敷贴、药浴、药敷、外擦等多种方法,分别给予介绍如下:
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肩周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尤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沟为甚,少数呈肩周软组织广泛性压痛,无压痛点者少见。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治疗肩周炎常用哪些西药?
(1)非甾体抗炎药:可在中药治疗基础上作为辅助治疗,在关节剧痛情况下,可小量应用以缓解疼痛,缓解后即停用。
①阿司匹林:3~6g/日,分3~4次口服;或水杨酸钠,6~8g/日,分3~4次口服。水杨酸盐类具有止痛、退热、消炎、抗过敏的作用,无心脏炎者首选此药。该药服后可有胃肠道刺激症状或胃出血,应注意观察。
②消炎痛:具有抗炎、退热、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5mg,每日2~3次,饭后服用,以减少对消化道刺激症状。溃疡病患者禁用或慎用。
③炎痛喜康:具有消炎、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饭后服。本药用量小,用次少,不良反应比阿斯匹林、消炎痛为轻,故为常用药。但仍可引起溃疡病出血,故溃疡病患者、哺乳妇女、儿童禁用。
(2)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药物能抑制变态反应,控制炎症发展,减少炎症渗出,但一般尽量不用。药如强的松,每日10~20mg,分2~3次服;或地塞米松每日1.5mg,分2次服。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风藤15g,桑枝10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甘草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
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
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桃仁10g,红花10g,熟地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 10g,鸡血藤15g,桑枝20g。
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4)气血亏虚
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2g,黄芪15g。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
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中成药?
(1)昆明山海棠片
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2)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章。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3)风痛安胶囊
药物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柏。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4)痹苦乃停片
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5)痹隆清安片
药物组成:萆?、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效:除湿消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热象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外用膏药?
(1)肩贴灵
药物组成及制法:雄黄、樟脑、急性子、公丁香、生半夏、乌蛇、蜈蚣、凡士林。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药膏。
功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之风寒侵袭兼瘀阻者。
用法:取药膏适量摊于敷料上,贴患处。
(2)肩凝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牛蒡子1500g,白凤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黄60g,当归60g,白蔹60g,肉桂60g,草乌60g,地龙60g,僵蚕60g,赤芍60g,白及60g,乳香60g,没药60g,川续断120g,防风120g,荆芥120g,木香120g,苏合香油120g,蜂醋3000g,香油5000g。将以上诸药入油炸枯,过滤法渣,加入蜂蜡搅拌成膏状,夏季时蜂蜡酌增,冬季时蜂蜡酌减,制成后放一周后使用。
功效: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各型肩周炎。
用法:将药膏适量摊敷于棉布片上,敷匀,贴患部,3~5日更换1次。
(3)消散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清明前鲜泽漆草2500g,生菜油7500g,生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甘遂各 180g,白芥子、大戟、僵蚕各240g,黄藤90g,火硝30g,炒黄铅粉1500g。先将泽漆草入油熬枯去渣,再入麻黄、南星、甘遂、白芥子、大戟、僵蚕,再熬枯去渣,呈滴水成珠状时加入黄藤,火硝熬枯后将油滤清,入黄铅粉收膏,将药膏摊牛皮纸上。
功效:温经散寒,豁痰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浊阻络型。
用法:洗净患处,将膏化开,贴于患处,5天换1次。
(4)五枝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桑树枝、槐树枝、榆树枝、桃树枝、柳树枝各36cm(直径12mm,秋末、冬初采者为宜)。将各树枝切成每段3cm长,放入香油500g中炸焦(呈**)捞出后,将乳香、没药各15g研细,加入油中,边加边搅拌(朝一个方向搅拌),拌匀再加入漳丹250g,继续搅拌,呈糊状放温后摊在25~30张牛皮纸上备用。
功效:通经活络,化瘀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患处洗净,取膏贴患处,5天换1次。同时,嘱患者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药浴方法?
(1)洗剂Ⅰ号
药物组成:防己30g,威灵仙30g,五加皮30g,羌活30g,独活30g,川芎30g,赤芍30g,红花3 0g,木瓜30g,鸡血藤30g,千年健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桑枝30g,马钱子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
功效:温经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肩周炎。
用法:将上药用冷水浸泡于铁瓷盆内,2小时后,文火煎熬20分钟,不去渣,待放置温度适宜后,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患处,或直接用药液洗浴患处,再次用时加温即可,加温前可续水。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每剂药可用1周。
(2)洗剂Ⅱ号
药物组成:伸筋草、威灵仙、续断、麻黄、桂枝各15g,当归、红花、川乌、草乌、木鳖子、乳香、没药、川芎各12g。
功效:舒筋活血,温经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同洗剂Ⅰ号。
(3)漏肩风熏洗验方
药物组成:鬼箭羽15g,桂枝、红花、木瓜各9g,晚蚕沙15g,黄酒250g。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经和络。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属风湿痹阻型者。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浸泡15分钟,再加水半面盆,加黄酒煎沸后,趁热熏洗患处,冷则加热再熏再洗,每次熏洗15~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连用3天。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1)肩周散
药物组成: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白芷、生草乌、细辛、红花、没药、乳香、生葱、生姜、白酒各适量。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再加生姜、生葱捣烂,兑适量白酒,一齐入锅内炒热,敷于患肩部,外包固定,隔日换药1次。如有皮肤对药过敏者,可用纱布蘸清油隔在皮肤上,再敷药。
(2)川乌散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樟脑各90g。
功效:温经散寒,通阳除痹。
主治:肩周炎。
用法:上药研末,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取药末适量,用食醋将药末调成糊状,均匀敷于患处及压痛点,厚约0.5cm,外裹纱布,用热水袋压在局部热敷约30分钟,每日1次。
(3)吴薏盐散
药物组成:吴茱萸、薏苡仁、莱菔子、菟丝子、紫苏子、生食盐各30g。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祛湿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诸药研为粗末,先将生食盐锅中炒黄,再加入中药末拌炒至色,然后倒布袋内,外敷患肩,边熨敷边活动肩关节直至药温已低为止。隔时复炒再敷,日3次。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外擦疗法?
(1)外擦验方
药物组成:生川乌12g,生草乌12g,干姜12g,细辛8g,威灵仙6g,凤仙花8g。红花6g,川芎4g,桂枝7g,独活8g,寻骨风6g,樟脑15g,松枝6g,大黄8g,仙茅6g,巴戟天6g,茴香6 g,丁香6g,三七6g,五加皮6g,牛膝4g,乳香12g,没药12g,全虫6g,土元6g,山茱萸10g ,麻黄9g,杞子9g,狗脊9g,桑枝6g,当归6g,秦艽6g,白酒1200ml。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各型。
用法:诸药粉碎为粗末,用55度白酒浸泡,夏季14天,春、秋季21天,冬季30天,过滤沉淀 5日而成。晚睡前用棉签蘸药液适量涂于疼痛处,用聚乙烯超薄膜(薄软食品塑料袋)覆盖,外用衣被覆盖10分钟左右,有发热感,温度升高(灼热感属正常),6小时后去掉覆盖物。每日1次。注意:药物要均匀接触皮肤部位,孕妇及酒精过敏、皮肤破损者禁用。
(2)消炎止痛液
药物组成:丁香、山茶各10g,木香9g,大黄12g,红花10g,当归12g,生地、赤芍、丹皮、白芷、川芎各10g,防风、乳香、没药、荆芥各9g,薄荷6g,樟脑10g。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证见肩关节疼痛难忍,难以入眠,手不能抬举转后者。
用法:上药除樟脑外,加入90%酒精(适量)浸泡24小时(酒精与药之比为1∶2),然后置水于锅中,用蒸馏法,收集蒸馏液200ml,药渣中残余液滤尽,把樟脑粉加入蒸馏液中搅匀,与滤液合并,制成350ml外擦液备用。用时先在病灶部位,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照射10分钟后,将本品涂擦患处,间隔5分钟涂擦1次。每次照射30分钟,每日2次。
腰腿痛偏方能不能治疗?
骨结核
骨结核是有肺结核继发的。
核病首先发生在肺部,在肺部感染后通过血液的传播可以到全身很多系统去,可以导致骨骼系统结核、泌尿系统结核、消化系统结核等。
骨结核可导致瘫痪
这种细菌传播到其他部位后,大部分的部位可以由于抵抗力的增强把它消灭掉,但是有一些部位的结核菌可能在局部形成一个小的病灶,如果肌体抵抗力很强,可能潜伏在那里,当肌体抵抗力减弱的时候,这些潜伏的病灶就可以发展起来,导致骨结核病,因此骨结核是一种继发的病灶。得了骨结核后人为什么会导致瘫痪呢?
有一部分骨结核可以引起病人瘫痪,这是由于结核病变对骨头的侵蚀,大家都知道脊梁骨后面就是脊髓,一旦脊髓受到压迫或者损伤和牵拉,那么传达指令就会出现问题,病人就会出现瘫痪。人体从颈椎、胸椎到腰椎都可以得结核,如果生病的位置比较高,危害就越大,如果颈椎得了结核,双上肢以下就会不能动,如果是胸椎得了结核,那么胸部以下就不能动了,腰椎如果得了结核就主要是双下肢的问题。
有没有可能在四肢的部位得结核?
实际上人体任何部位的骨头都可以得结核,脊柱部位的结核大约占到50%,其他的比如膝关节、髋关节等很多关节也都可以得结核。
根据病变部位和发展情况可分为单纯性骨结核,单纯性滑膜结核和全关节结核。 关节结核发展缓慢,早期多为偶然的关节疼痛,逐渐加重并转为经常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有压痛,疼痛可放散至其它部位,如髋关节结核疼痛常放散至膝关节。因活动时疼痛而有肌痉挛,致使关节的自动和被动活动受限,持久性肌痉挛可引起关节挛缩或变形,患肢因废用而肌肉萎缩。在晚期因骨质破坏,或骨骺生长影响,形成关节畸形、病理脱臼或肢体短缩等
骨结核病的腰疼、麻木有什么特点?
脊柱结核尤其是腰椎的结核最早的症状常常是腰疼,但是很多别的疾病都可以产生腰疼,比如椎间盘病、腰部劳损等都可以导致腰疼。结核病的腰疼和其他疾病导致的腰疼还是有一些区别的,结核病的腰疼是一种持续的腰疼,尤其是在晚上睡着以后疼,小孩或者年轻人经常疼醒了,疼痛不会因为休息、吃药等有好转。在临床医生看来脊柱结核和别的疾病导致的疼痛区别在于,脊柱结核导致疼痛的病人的腰都是僵直的,很难自己弯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央视)
骨结核的治疗有哪些方法?
骨结核包括脊柱结核有它一般的结核治疗原则,首先是支持疗法,要有充分的营养比如蛋白质、维生素,热量要够,充足的休息等。另外就是抗结核治疗,也就是化疗,给予各种抗结核的药物,需要坚持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有些病发展到严重的程度了,脓肿、瘫痪等,就要进行手术治疗了。手术要把那些已经被结核病破坏掉的骨头清除干净,在基本切除后的基础上再用其他部位的骨头,比如髂骨植入进去,目的是让植入的骨头和原来即将正常的骨头慢慢长在一起,融为一体。手术的另一方面需要临时进行固定,半年后植入骨头就已经融合了。然后加上药物治疗就可以了。脊柱结核病手术的风险问题要从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要看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还要看医院的技术力量,特别是手术医生以及麻醉的情况,最后要看设备情况。目前看来我国进行结核手术的保险系数还是比较高的。
1)验方:治骨关节结核、未溃而肿痛
生甘草、生川草乌、生白芨各8两,藤黄12两,冰片5钱。
用法:共研细末,用时以滚热开水调如糊状,外敷患处,用量按病灶大小而定,每周换药一次。
(2)验方:治骨结核皮肉溃烂、面积较大。
龙骨、广丹、寒水石各1两,梅片3钱。
用法:共研末撒疮上。如久不收口,再加黄连研末撒疮上。
腰腿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候群,指下腰、腰骶和骶髂部的阵发性或连续性疼痛,有时伴有下肢部的放射痛或麻木感;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病因复杂,包括脊柱、脊神经、脊椎旁软组织和内脏等疾病。
根据起病急缓大致可分为急性腰腿痛和慢性腰腿痛。急性腰腿痛时疼痛突然发生,多较剧烈;慢性腰腿痛时疼痛持续发生,多是程度较轻或时重时轻。依据疼痛的性质可分为钝痛、酸痛、胀痛、麻痛、放射痛、牵涉痛、扩散痛、关联痛、持续性痛、间歇性痛、阵发性痛等。
方一干姜苍术散来源陈兆新。江苏中医,1989,(4):27。
组成干姜50克,苍术10克,当归15克功用逐寒燥湿,活血通络。
主治寒湿性腰腿痛。
用法以此比例配方,研成细末,过筛备用。先将药末用95%酒精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疼痛最明显处,并用敷料、纱布固定。然后在装有2只60~100W白炽灯泡的烤箱外烤约20~40分钟,每日1次,一般以1~2周为1疗程。如治疗中疼痛明显减轻,则隔2~3日治疗1次,直到疼痛完全消失。
按在治疗过程中,如局部出现水泡,应停止敷药,待水泡消失后继续治疗。
方二地龙汤来源肖朝曦。江西中医药,1990,21(5):350。
组成地龙15克,桃仁、泽兰各12克,当归、苏木各10克,桂枝7克,大小茴香、乌药各10克,麻黄6克,甘草9克加减急性腰扭伤初期,加酒大黄6~15克、沉香1~2克;腰部挫伤,加三棱、莪术各10克;肾挫伤,去桂枝、桃仁,加黄柏、丹皮各10克,白茅根30克,田七3~6克,梨状肌损伤或臀上皮神经损伤加牛膝12克、白芍30克、甘草20克;腰椎骨错缝加酒大黄6~12克;急性腰臀部疼痛失治而兼寒湿去桃仁,加独活10克,寄生12克,鸡血藤10~15克;肾虚夹瘀,去麻黄、桃仁、苏木、大茴香,以官桂易桂枝,加杜仲、肉苁蓉各10克,白术15克,黄芪10克。
功用理气活血止痛主治腰臀部痛症。
方解本方以地龙活血,善行下达,通络解痉,用量宜大;佐以走肝肾经之桃仁、泽兰、当归、苏木、甘草等活血养血,散瘀止痛;理血当以“理气为先”,故加入大小茴香、乌药等芳香透络之品,理气止痛;以桂枝易官桂者,盖桂枝善达表通经,桂麻合用可以达表通里,宣通太阳经气。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三地鳖虫散来源曹众毅。浙江中医杂志,1987,22(3):109。
组成地鳖虫(原方未注明药量)。
加减瘀血腰腿痛,加地龙;寒湿腰痛,加苍术等;湿热腰腿痛加黄柏等;肾虚腰痛,加杜仲等。
功用祛瘀活血。
主治腰腿痛。
用法水煎内服或研细末吞服。
方解地鳖虫咸寒,可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按本品有小毒,一般用量以6~10克为宜,中病即止。年老体弱及妇女怀孕期、月经期应慎用、忌用。
方四薏米汤来源秦宗昌。江苏中医,1989,(3):22。
组成薏苡仁45~90克,牛膝、独活、当归各10克,桑寄生18克,威灵仙15克,地龙10克,炙甘草6克功用舒筋除痹,活血通络。
主治各类腰腿痛。
方解薏苡仁、独活、牛膝祛湿除弊;桑寄生、威灵仙补肝肾强筋骨;当归、地龙活血通络;炙甘草调和诸药,保护胃气。
用法水煎服,日1剂。10天为1疗程,共3个疗程。
按据现代药理研究,薏苡仁主要含有薏苡仁油,而薏苡仁油对于离体的心脏、肠管、子宫、骨骼肌及运动神经末梢等,低浓度呈兴奋作用,高浓度呈麻痹作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