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灵抑菌液的功效-抑菌液一点灵外用
青霉素
青霉素 (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
简介
青霉素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
青霉素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亡。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 ,为皮肤反应 ,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亡。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对本品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注入体内可致癫痫样发作。大剂量长时间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药或降低剂量可以恢复。
使用本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亡的病人于皮试。所以皮试或注射给药时都应作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也需重作皮试。注射液、皮试液均不稳定,以新鲜配制为佳。而且对于自肾排泄,肾功能不良者,剂量应适当调整。此外,局部应用致敏机会多,且细菌易产生抗药性,故不提倡。
英文简述
Penicillin (sometimes abbreviated PCN) refers to a group of beta-lactam antibiotic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caused by susceptible, usually Gram-positive, organisms. The name “penicillin” can also be used in reference to a specific member of the penicillin group Penam Skeleton, which has the molecular formula R-C9H11N2O4S, where R is a variable side chain.
分类
按其特点可分为 :
青霉素G类: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等。
耐酶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新青Ⅱ号)、氯唑青霉素等。
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
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如羧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呋苄青霉素等。
氮咪青霉素:如美西林及其酯匹美西林等,其特点为较耐酶,对某些阴性杆菌(如大肠、克雷伯氏和沙门氏菌)有效,但对绿脓杆菌效差。
特点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亡。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 ,为皮肤反应 ,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亡。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对本品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注入体内可致癫痫样发作。大剂量长时间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药或降低剂量可以恢复。
历史发展
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有一次他外出度假时,把实验室里在培养皿中正生长着细菌这件事给忘了。3周后当他回实验室时,注意到在一个培养皿中长了一个霉菌斑。并且霉菌斑周围的细菌都了。
霉菌渗出了什么强有力的物质?弗莱明称为青霉素,并发现了它可以杀许多致命性细菌。然而,因为青霉素在试管内和血清混合后很快失活,弗莱明认为它不会在人和动物身上发生作用。
10多年后,弗洛里和钱恩在1940年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他们给8只小鼠注射了致剂量的链球菌,然后给其中的4只用青霉素治疗。几个小时内,只有那4只用青霉素治疗过的小鼠还健康活着。“这真像一个奇迹!”弗洛里说道。
到了1943年,制药公司已经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英国和美国当时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到了1944年,药物的供应已经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
在1928年夏季的一天,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
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1941年开始的临床实验证实了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动下,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这些青霉素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挽救了大量美英盟军的伤病员。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霉素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但与此同时,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开发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获得抵抗基因,并以植物为原料开发抗菌类药物。
药理学
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肌注或皮射后吸收较快,15~30min达血药峰浓度。青霉素在体内半衰期较短,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氯霉素是具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革兰阳性菌强,对伤寒杆菌、流感杆菌和百日咳杆菌的作用比其他抗生素强,对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以及病毒感染(如沙眼)均有较好作用。对布氏杆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也有较强抗菌作用。本品属抑菌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系作用于核糖核蛋白体的50S亚基上,抑制肽基转移酶的作用,阻止了肽链的增长。临床上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沙门氏菌感染,疗效好,目前仍是治疗这些疾病的首选药物。
作用
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本品敏感性差.本品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差。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则链和五肽交连桥的结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有效,由于革兰阴性菌缺乏五肽交连桥而青霉素对其作用不大。
其中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
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炭疽
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钩端螺旋体病
8.回归热
9.白喉
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青霉素亦可用于治疗: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放线菌病
3.淋病
4.奋森咽峡炎
5.莱姆病
6.多杀巴斯德菌感染
7.鼠咬热
8.李斯特菌感染
9.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
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生产方法
天然青霉素与半合成青霉素生产方法完全不同。
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生产可分为菌种发酵和提取精制两个步骤。①菌种发酵:将产黄青霉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7~10天,即可得青霉菌孢子培养物。用无菌水将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24~28h,然后将种子培养液接种到发酵罐已灭菌的含有苯乙酸前体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7天。在发酵过程中需补入苯乙酸前体及适量的培养基。②提取精制:将青霉素发酵液冷却,过滤。滤液在pH2~2.5的条件下,于萃取机内用醋酸丁酯进行多级逆流萃取,得到丁酯萃取液,转入pH7.0~7.2的缓冲液中,然后再转入丁酯中,将此丁酯萃取液经活性炭脱色,加入成盐剂,经共沸蒸馏即可得青霉素G钾盐。青霉素G钠盐是将青霉素G钾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钠型)而制得。
半合成青霉素
以6APA为中间体与多种化学合成有机酸进行酰化反应,可制得各种类型的半合成青霉素。
6APA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青霉素酰化酶裂解青霉素G或V而得到。酶反应一般在40~50℃、pH8~10的条件下进行;近年来,酶固相化技术已应用于6APA生产,简化了裂解工艺过程。6APA也可从青霉素G用化学法来裂解制得,但成本较高。侧链的引入系将相应的有机酸先用氯化剂制成酰氯,然后根据酰氯的稳定性在水或有机溶剂中,以无机或有机碱为缩合剂,与6APA进行酰化反应。缩合反应也可以在裂解液中直接进行而不需分离出6APA。
剂型用法和用量
片剂:每片0.25克。胶囊剂:每粒0.25克。注射剂:每支2毫升,含药0.25克。滴眼剂:8毫克:0.02克。口服,每天成人1~2克;儿童每日按千克体重服用50~100毫克,分2~4次。肌注,成人每次0.5~1克,每天2次;儿童每日按千克体重服用25~50毫克,分2次。静脉滴注,剂量同肌注,因注射剂系以丙二醇为溶剂,用时以等渗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稀释至2.5毫克:毫升供用,即2毫克(0.25克)以100毫升输液稀释,并应以干燥空针抽取,以免析出结晶,稀释完后应仔细检查无结晶析出,方可使用。
不良反应
1.主要毒性反应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引起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用药期间如发现轻度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药,一般可恢复。氯霉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虽少见,但难逆转,常可致,多发生于儿童长期反复用氯霉素者,偶有用量很少而发病者。
2.过敏反应较少见,但也可引起皮疹,药物热。少数可引起黄疸,原有肝脏疾病者甚至可引起急性肝坏。
3.可引起精神症状如幻觉、谵妄,大多发生于用药后3~5日,停药后两日内可消失。
4.口服后可发生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
副作用
1 青霉素类的毒性很低,但较易发生变态反应,发生率约为5%?10%。多见的为皮疹、哮喘、药物热、严重的可致过敏性休克而引起亡。
2 大剂量应用青霉素抗感染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反射亢进、知觉障碍、抽搐、昏睡等,停药或减少剂量可恢复。
3 使用青霉素前必须作皮肤过敏试验。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ml~1ml,同时给氧并使用抗组胺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4 肌注钾盐时局部疼痛较明显,用苯甲醇溶液作为稀释剂溶解,则可消除疼痛。
细菌对青霉素类产生耐药性
细菌对青霉素类产生耐药性主要有三种机制:
1.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青霉素类水解灭活;
2.细菌体内青霉素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发生改变;
3.细胞壁对青霉素类的渗透性减低。其中以第一种机制最为常见,也最重要。
青霉素类抗生素水溶性好,血消除半衰期大多不超过2小时,主要经肾排出,多数品种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按我国卫生部规定,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口服或注射给药时忌与碱物配伍,以免分解失效。
2.本品不宜与盐酸四环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E、磺胺嘧啶钠、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混合静滴,以免发生沉淀或降效。
3.氯霉素与青霉素一般不要联用,因氯霉素为抑菌剂,而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剂,联用可影响青霉素的抗菌活性而降效。但这一问题尚有争论,意见不一,因两者联用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混合感染及颅内感染临床效果好。解决的办法,如需联用,宜先用青霉素2~3小时后再用氯霉素。
4.由于本品可抑制某些肝脏酶的活性,因此可干扰甲苯磺丁脲、苯妥英钠和双香豆素在人体内的生物转化,可增强甲苯磺西脲、苯妥英钠的作用,对双香豆素和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均可增强。
5.婴儿、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妊娠末期产妇慎用,哺乳期妇女忌用。
应用青霉素前除做皮试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到有抢救设备的正规医疗单位注射青霉素,万一发生过敏反应,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在注射过程中任何时候出现头晕心慌、出汗、呼吸困难等不适,都要立即告诉医生护士。
2、注射完青霉素,至少在医院观察20分钟,无不适感才可离开。
3、不要在极度饥饿时应用青霉素,以防空腹时机体对药物耐受性降低,诱发晕针等不良反应。
4、两次注射时间不要相隔太近,以4—6小时为好。静脉点滴青霉素时,开始速度不要太快,每分钟以不超过40滴为宜,观察10—20分钟无不良反应再调整输液速度。
5、如果当天有注射青霉素史,在家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呼吸困难等不适,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青霉素配伍应用中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临床中出现滥用药物的问题,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青霉素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应用,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是不可忽视的。
1 青霉素不可与同类抗生素联用
由于它们的抗菌谱和抗菌机制大部分相似,联用效果并不相加。相反,合并用药加重肾损害,还可以引起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它们之间有交叉抗药性,不主张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2 青霉素不可与磺胺和四环素联合用药
青霉素属繁殖期“杀菌剂”,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四环素属“抑菌剂”,影响菌体蛋白质的合成,二者联合作用属拮抗作用,一般情况下不应联合用药。临床资料表明单用青霉素抗菌效力为90%,单用磺胺类药效力为81%,两者联合用药抗菌效力为75%,若非特殊情况不可联合使用。
3 青霉素不可与氨基苷类联合用药
两者混合同于输液器给病人输液,因青霉素的β-内酰胺可使庆大霉素产生灭活作用,其机制为两者之间发生化学相互作用,故严禁混合应用,应采用青霉素静脉滴注,庆大霉素肌肉注射。
综上所述,青霉素联用不当,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是不可低估的。青霉素是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最常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证,合理联用,措施得力,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青霉素家族
青霉素用于临床是40年代初,人们对青霉素进行大量研究后又发现一些青霉素,当人们又对青霉素进行化学改造,得到了一些有效的半合成青霉素,70年代又从微生物代谢物中发现了一些母核与青霉素相似也含有β-内酰胺环,而不具有四氢噻唑环结构的青霉素类,可分为三代:第一代青霉素指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G(苄青霉素);第二代青霉素是指以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改变侧链而得到半合成青霉素,如甲氧苯青霉素、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第三代青霉素是母核结构带有与青霉素相同的β-内酰胺环,但不具有四氢噻唑环,如硫霉素、奴卡霉素。
青霉素浓缩法
利用青霉素特异性地杀野生型细胞、保留营养缺陷型细胞的方法。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只能杀生长繁殖中的细菌,而不能杀停止分裂的细菌。在只能使野生型生长而不能使突变型生长的选择性液体培养基中,野生型被青霉素杀,而突变型则不被杀,从而淘汰野生型,使突变型得以浓缩。可适用于细菌和放线菌,是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筛选的常用方法之一。
岛青霉素
稻谷在收获后如未及时脱粒干燥就堆放很容易引起发霉。发霉谷物脱粒后即形成"黄变米"或"沤黄米",这主要是由于岛青霉(Penicillium.islandicum)污染所致。黄变米在我国南方、日本和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比较普遍。小鼠每天口服200g受岛青霉污染的黄变米,大约一周可于肝肥大;如果每天饲喂0.05g黄变米,持续两年可诱发肝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发病率和居民过多食用霉变的大米有关。吃黄变米的人会引起中毒(肝坏和肝昏迷)和肝硬化。岛青霉除产生岛青霉素(Silanditoxin)外,还可产生环氯素(Cyclochlorotin),黄天精(Luteoskyrin)和红天精(Erythroskyrin)等多种霉菌毒素。
岛青霉素和黄天精均有较强的致癌活性,其中黄天精的结构和黄曲霉素相似,毒性和致癌活性也与黄曲霉素相当。小鼠日服7mg/kg体重的黄天精数周可导致其肝坏,长期低剂量摄入可导致肝癌。环氯素为含氯环结构的肽类,对小鼠经口LD50为6.55mg/kg体重,有很强的急性毒性。环氯素摄入后短时间内可引起小鼠肝的坏变,小剂量长时间摄入可引起癌变。
食品杀菌常用方法有哪些
海尔热水器智能抑菌一直闪,是提示该杀菌了。点一下智能抑菌,热水器会加热到80度后保温杀菌。
海尔EC6003-MT1电热水器速热增容按键可调节3种模式:分别是半胆、全胆、增容,适应你不同的生活场景。半胆加热速度最快,适合单人洗浴;全胆加热提供充足大水量,一家三口洗澡需求也能一次性解决;增容模式可实现5倍热水增容,一家五口全家接力洗浴也毫无压力。
传统电热水器使用时间久了,内部会有水垢、滋生细菌,洗浴时随水流出,长期使用脏水洗澡洗脸,会威胁到我们的身体健康。这款海尔热水器搭载'智能抑菌'功能,可实现80℃高温杀菌,可以有效杀水中99.9%的微生物细菌,保证水质健康洁净,呵护肌肤,实现健康沐浴。当热水器久置未使用,再次使用时机器会智能提示除菌。
扩展资料海尔EC6003-MT1电热水器拥有专利金刚三层胆海尔热水器内部采用的是专利金刚三层胆,分别由搪瓷层+密着层+脱碳钢板层组成,防腐防锈,抗压抗爆,使用寿命更长久。热水器采用的是英格莱不锈钢加热管,导热快,加热才会更快,加热管表面经过特殊的抛光处理,抗垢性能高,导热性能更好。
热水器还针对中国特殊水质,热水器启用加粗有芯美棒,中和水中腐蚀性物质的同时,还能起到保护内胆的作用,有效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热水器达到一级能效,属于最低耗能认证,节能又省钱。同时,该款热水器的热水输出率高达80%,远高于普通热水器的热水输出量。
怎样快速去除被蚊子咬后的红点?越快越好!
1、水的杀菌
紫外线消毒利用波长260nm的紫外线照射微生物,可以使其分子内部产生化学反应而致。这一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各种食品容器的杀菌,还可以用于畜肉、清凉饮料、啤酒制造用水、蔬菜、鱼贝类及其制成品、冷却水、冰冻鱼的解冻水等的杀菌。
臭氧消毒臭氧的分子量为48,是由三个氧原子以共振结构存在,,是一种强氧化剂及强力的消毒杀菌剂,O3 → O2+ (O) (O)+H2O → 2HO,其氧化力为自然界物质中仅次氟的强烈氧化剂;
臭氧对水的溶解度为氧的13倍,能在短时间内大量融入水中,杀菌力可达氯的3000倍,使水中重生菌数显著降低,澄清水质,故臭氧可用来净化水质。
2、空气中细菌杀灭
食品动态消毒机独立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有柜式、壁挂式、顶棚式等多种形式。一台2000风量的空气动态消毒机在空间的室内开启60min,可以达到消毒要求。
这种消毒器本身无毒无害,可以在有人情况下连续使用,有效避免空气中细菌二次污染食品。
等离子体弥漫技术采用将等离子体弥漫到空气中的方式,分解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有害细菌、病毒等,对处理异味效果也非常明显。
主要是配到新风系统或层流净化管道配套使用,控制管道系统自身的二次污染,杀灭新回风中的微生物。
3、手部细菌消毒
手部消毒流程,首先湿手,滴上皂液,两手反复搓洗,然后在感应水龙头下冲洗干净;顺势将放置在自动干手器的出风口,热风会自动吹出将手吹干;
最后采用75%乙酸加至自动感应手消毒器内,消毒液会自动喷出对手部消毒,这样就可以直接进入车间。
4、?巴氏杀菌法:
巴氏杀菌是指温度比较低的热处理方式,一般在低于水沸点温度下进行。它是一门古老的技术,由19世纪法国医生巴斯德首创,至今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5、?紫外线杀菌:
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在于促使细胞质的变性。当微生物细胞吸入紫外线后,由于产生光化学作用引起细胞内成分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等发生化学变化,使细胞质变性。
扩展资料:
一、食品杀菌:
食品杀菌就是以食品原料、加工品为对象,通过对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因素---微生物的杀菌及除菌,达到食品品质的稳定化,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并因此降低食品中有害细菌在存活数量,避免活菌的摄入引起人体(通常是肠道)感染或预先在食品中产生的细菌毒素导致人类中毒。
二、杀菌误区:
常用方式一
紫外线灯照射杀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在食品行业中应用广泛。由于紫外线灯对人体有害,所以只能在静态(无人)的情况下使用,实际生产时为细菌二次污染食品的提供机会。
紫外线灯还有一个弊端,有效辐照距离为1.5米,开启时空气中大部分细菌、病毒只是暂时击晕(隐藏在0.6M以下或辐照距离外),并未完全杀;关闭时,待人、物流动后被击晕的细菌、病毒会反弹,使空气浮游菌数量更高。
常用方式二
药物喷洒灭菌: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对微生物有较强的灭杀作用,成本低廉。因强烈的气化作用,刺激性很强,只能在静态(无人)的情况下使用。
多数出口食品企业也不在用喷洒方法灭菌,主要原因是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化学试剂易在食品中残留,对作业人员的皮肤、神经系统、肠胃及呼吸道也有影响,长期容易患毒害性职业病。
常用方式三
臭氧:对有害细菌杀灭有特效,可以减轻车间内的异味,使用面比较广,其杀菌效果取决于车间湿度及臭氧浓度大小。
在静态(无人)的状态下使用,对器具、设备有氧化、腐蚀作用。由于臭氧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危害,建议消毒后将门窗敞开2-3小时臭氧散尽后,人员再进入车间;生产时,同样无杀菌设备在工作。
常用方法四
洁净室,采用初中高效三级过滤方式滤尘,同时补充新风,但高效过滤及通风系统本身不具备杀菌功能,杀菌尚需配合臭氧装置。目前,洁净室无法在食品行业普及(保健食品除外),原因如下:
1、洁净室造价高、耗电大、易损耗品更换频繁,运行成本大;
2、现有食品企业多为老式厂房,改造成本大,搬迁或重建时则报废。
因此,无尘洁净室对诸多企业而言成了一种摆设,一种形象工程,只有上级检查时才开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食品杀菌
木醋液的用途
快速去除被蚊子咬后的红点方法
1、肥皂水
首先洗干净手,擦干净,将棉签沾湿,然后将棉签在肥皂上搓两下,搓出肥皂水,接着把肥皂水涂在红点点上即可。涂肥皂水前要将红点点洗干净,还有,不要用肥皂泡,要略带肥皂。
2、唾液
唾液除了湿润口腔、清洁口腔、溶解食物、帮助消化外,另一重要作用就是抗菌。唾液中的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硫氰酸盐、乳铁蛋白等均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所以,被蚊子咬后抹点唾液是最为方便的方法,不过,如果有口臭就不要用此法。
3、蘸盐水
此方法绿色无污染,尤其特别适合幼儿使用。在300毫升凉开水中,加入6克食盐,待食盐溶于水后,用棉签蘸盐水涂抹蚊子叮咬处,能使红点及肿块消退。
4、抹牙膏
用牙膏沾一点点水,在有红点的地方抹均匀。不过,要注意牙膏的选择,要消炎作用较强的,还有就是碱性强的,这些效果会比较好。
5、抹芦荟液
可用芦荟叶中的汁液消肿止痒。被蚊子叮咬后红肿奇痒时,可切一小片芦荟叶,洗干净后掰开,在红肿处涂擦几下,就能消肿止痒。
6、抹大蒜汁
将大蒜捣成汁,涂抹身上被蚊子咬的红点,一会就好,而且止痒。涂抹后能够及时止痒,但由于致敏源已被皮肤深入吸收,所以建议第一次涂抹后,每隔十分或八分钟的再点涂2~3次为宜。
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的缺点
1、微肥:木醋液可直接作为微肥喷施于植物叶面,能起到促进光合作用、加快叶片生长、减缓叶片衰老、防治病虫害作用。
一般作物约用600倍喷施,水稻用300~500倍,敏感性作物如西瓜、香瓜、胡瓜、丝瓜、金丝瓜、木瓜、柚类幼果期等约用800~1000倍,梨应避免套袋前使用高浓度木醋液以免伤害果皮。
木醋液还可与黑糖酵素、氨基酸、铜铁锌硼等混合复配,配成糖木醋液肥、氨基酸肥液体肥、微量元素木醋肥等喷施于作物叶面。
2、药肥:木醋液含有大量的醋酸和酚类成分,超强杀菌,强效杀虫,对霜霉、叶霉、靶斑、黄点等病害有显著效果;对农作物病虫白粉虱、斑潜蝇、蓟马、螨虫、蚜虫、土壤类线虫病植物病原线虫等有特效。
最低抑菌浓度的作用下,供试细菌生长规律发生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增大,细胞内电解质、蛋白质和糖类物质的渗出,导致菌液电导率升高、可溶性糖及蛋白质含量增大,木醋液还抑制了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代谢紊乱,最终使细胞亡,从而起到抑菌作用。
3、肥料增效剂:木醋液与肥料混合使用具有提高肥力,延长肥效作用。木醋液具有固定氨中分解出的氮的作用,很好渗透于土壤,防止肥料有效成份挥发。通过促进根系生长,协助气根因氮,使作物顺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从而加快作物生长
扩展资料:
木醋液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木醋液具有抑菌作用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酸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为代表。
抑制的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气杆菌、灵杆菌、变形杆菌、巨大芽孢菌等,另外对黄瓜炭疽病菌、棉花黄萎病菌、苹果腐烂病菌植物病原菌和霉菌等也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因此木醋液做为天然的抑菌剂可广泛用于农药、医药、日化、食品等领域。
因木醋液的性质随其制法不同而异,所以木醋液前应加上原料名称,如桦木木醋液、柞木木醋液、硬杂木锯(木)屑木醋液等。我国北方研究以木醋液为主,南方以竹醋液为主,竹醋液还可以根据竹子种类不同分为很多种竹醋液,这主要是与原料来源方便有关。
百度百科-木醋液
吡唑醚菌酯作为新型广谱杀菌剂,对几乎所有真菌类(子囊菌、担子菌、卵菌和半知菌)病害都显示出很好的抑制活性,对于已对甾醇抑制剂(如三唑类)、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也有较好的防效。其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良好的渗透和内吸作用,活性更高,可通过茎叶喷雾、处理种子等方式使用。
吡唑醚菌酯对大鼠急性毒性较低,其药液的透皮吸收率也很低(5%左右),对人,以及鸟、蜜蜂、蚯蚓等有益生物等也较为安全。其在环境土壤中易降解至中等降解,在大鼠(啮齿类)、母鸡(禽类)和山羊(反刍类)等代表性动物体内吸收排泄较快,使用后在动植物和环境中的残留风险也较小,是值得选择的高效低风险农药。
当然,吡唑醚菌酯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吡唑醚菌酯对水生生物和家蚕毒性较高,应远离蚕室、桑园以及水产养殖区施药。
(2)吡唑醚菌酯通过抑制病原菌呼吸作用而产生抑菌效果,其药效相对迟缓,单剂使用时要以保护剂的身份预防病害,在播种前、出苗后或定植期等病害发生初期用药更能发挥出药剂的优势。
(3)吡唑醚菌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显著提升防治效果和持效期,但要注意药害的产生。要避免在作物幼苗苗圃期、作物生长旺盛且高温高湿条件下施药。
(4)乳油剂型强化了其高渗透性,在雨季和多雨区域优势更强,但药害的风险更大,使用剂量不宜随意增加;悬浮剂的安全性强但不耐雨水冲刷,需要把握好施药时机。
(5)吡唑醚菌酯的作用位点单一,使用时需要控制使用次数,以免加速抗性的产生,建议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交替使用或使用混配制剂。
吡唑醚菌酯介绍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广谱杀菌剂,由巴斯夫于1993年研发,2001年在巴西、德国、南非、英国等国家登记并上市,至今已在超过80个国家中的160多种作物上进行了登记。截止2020年9月15日,我国吡唑醚菌酯农药的有效登记产品为591个,原药登记厂家78家,登记作物近50种,适用范围非常广泛,热度也非常高。
吡唑醚菌酯的理化性质和残留代谢
吡唑醚菌酯(纯度99.8%)主要理化性质见表1。
表1 吡唑醚菌酯主要理化性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