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抑菌液主要功效是-三黄抑菌液的作用
不管炖什么鸡汤,不能放八角花椒,很多人不懂,做错等于白炖,做不对鸡汤又腥又难喝
汤是一种最好的进补方式,汤可以让食材的营养疗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但补要合时也要适量。那么,怎样煲汤才能留住健康与鲜香呢?
选料要新鲜,购买鸡肉、鸭肉、猪瘦肉、猪肘子、猪骨、火腿、板鸭、鱼类等做汤原料时,应注意必须新鲜、异味小、血污少。
煲肉类汤应先以冷水浸泡后氽烫,就是将肉类原料冷水下锅,煮沸焯一下,可有效减少嘌呤含量。每当做到这一步时,有很多人都喜欢往锅中加入适量的八角和花椒一同去对鸡汤进行熬炖,如果你这样做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炖鸡汤最忌放八角和花椒这两位调料,因为花椒和八角的味道十分浓,将其和鸡汤一同熬炖的话,会破坏鸡汤的鲜美。
煲汤时加水应以没过食材为原则,火候大小是关键,待沸腾后,细火慢炖,最后将锅中的鸡汤加入盐、胡椒粉调味,最后用小火再熬上10分钟,将其完全煮熟以后,撒上适量的葱花就可进行食用。
食谱:干菌鸡汤
食材:三黄鸡1只,干松茸100克,干滑子菇50克、干茶树菇50克
调料:葱1段、姜1块、料酒15克、盐6克、胡椒粉适量
做法:1、干松茸、干滑子菇、干茶树菇洗净,泡开
2、三黄鸡洗净,冷水下锅,倒入料酒,焯水
3、然后锅重新放入清水,放入焯过水的鸡,下葱、姜片,大火煮开,撇去浮沫与油脂
4、放入泡好的松茸、滑子菇、茶树菇,大火烧开,转小火,煲2小时左右,加入盐、胡椒粉调味,再煲10分钟即可
总结一下,烹饪技巧:
1、煲肉类汤应先以冷水浸泡后氽烫,就是将肉类原料冷水下锅,煮沸焯一下,
可有效减少嘌呤含量。
2、有很多人都喜欢往锅中加入适量的八角和花椒一同去对鸡汤进行熬炖,如
果你这样做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花椒和八角的味道十分浓,将其和鸡
汤一同熬炖的话,会破坏鸡汤的鲜美。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岭南“四时常花,三冬无雪”
同时“春夏多雨,天热地湿”的地理环境
孕育出别具地方特色的中草药
并逐渐在药膳、 养生 、保健以及防治疾病中
发挥重要作用,深受医家青睐
而岭南中医骨伤素以精确的理伤手法
独特的固定方式和有效的伤科药剂著称
当中遣用的药材富有讲究,独具特色
且看五指毛桃的妙用
岭南名药“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
桑科植物粗叶榕的干燥根,广东俚语称“五爪龙”,别名五龙根、南芪、火龙叶等,因其叶五歧,有毛,而气清香,故称五指毛桃。因其功效与五加皮、黄芪相似,而又得名土五加皮、土黄芪。其药用始见于清代何克谏的《生草药性备药》。
药用价值
五指毛桃是华南地区常见的药用植物,素有“广东人参”的美誉,药用价值高,为岭南十大名药之一,是药食同源佳品。其“味辛甘、性平、微温,具有益气补虚、行气解郁、壮筋活络、健脾化湿、止咳化痰”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肺虚弱、产后无乳、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肺痨咳嗽、肝硬化腹水等病症。
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药用部位主要是根,药用成分主要包括苯丙素类、黄酮类、萜类、甾醇类及挥发油类等,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苯丙素类之一)是从五指毛桃里最早分离且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其内分离的补骨脂素及佛手柑内酯已成为五指毛桃指标成分群中最有价值的质量评价指标。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五指毛桃的药理活性主要表现在抑菌、抗炎作用,改善呼吸功能(镇咳平喘)、提高免疫功能、对胃肠道、肝脏保护作用、以及抗氧化、抗辐射、抗衰老等作用。
骨伤疾病的临床运用
五指毛桃性味、功用十分切合岭南人群“虚不受补”的体质特点。用五指毛桃来治疗骨伤疾病,一方面因其健脾补肺、扶正益气,却无升提之虞、补而不峻;另一方面化痰祛湿、舒筋通络,祛邪而不伤正、补而不滞。故常以治疗跌打损伤、肌肉劳损、膝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疗效显著。
其中,在治疗气虚血滞型膝骨关节炎时,用五指毛桃益气活血,搭配怀牛膝、盐杜仲以补肝肾、强筋骨,搭配鸡血藤以补血通络;治疗痰瘀闭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常用五指毛桃行气化湿,搭配醋鳖甲、桑寄生补益肝肾、益气活血,搭配苍术、木香化湿行气通络;而在治疗气虚血瘀型肩周炎时,常选用参苓白术散以健脾补肺、益气化湿,搭配五指毛桃以增行气化湿、通络止痛之功效。
养生 保健中的运用
岭南地区的人群以气虚体质、阳虚体质、湿热体质较为多见。五指毛桃性味甘平,具有健脾益肺、扶正益气、化湿通络之功效。
五指毛桃鸡汤
食材:五指毛桃30-50g,三黄鸡300g,猪肉50g,玉米棒1个,姜片2片,大枣8枚,芡实20g
做法:将五指毛桃、芡实等药材洗净,猪肉、鸡肉洗净过热水。将食材放入陶煲或砂锅中,先用武火烧开,再改用文火煲2小时,食前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鸡肉补益气血,加入五指毛桃、芡实等药材,调补脾胃、补益气血、化湿通络,同时补而不滞、祛邪而不伤正。该汤品 适用于老人、产妇、小孩、体弱、风湿痹患等人群食用
零陵香有什么功效?
很多人对黄柏并不陌生、但是不陌生并不代表你知道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说过灵芝孢子粉、而且桑白皮也是来自大自然的一种产品、天然绿色、却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少人的身边就盛产黄柏、但是却不知道其有珍贵的药用价值,下面是由为大家带来的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黄柏(hu?ng b?),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生理特性
本品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1~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功 能
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
主 治
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黄柏的作用
1.抗菌作用:黄柏抗菌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故其药理作用与黄连大体相似,但含量较黄连低。体外试验对金**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痢疾杆菌(宋内氏除外)、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均有效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枯草杆菌、百日咳杆菌、破伤风杆菌亦有抑制作用;对H37Rv、鸟型结核杆菌无直接抑制作用,但可使菌数减少,但浓度达1%时呈现抑菌作用。
2.抗真菌作用:关黄柏和川黄柏的浸提物对新型隐球菌和红色发癣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作用比制霉菌素强,但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比制霉菌享弱。
3.镇咳作用:黄柏果实的挥发具有镇咳作用,其镇咳成分主要为香叶烯。并从挥发油中分得小檗碱和5,5-二甲基糠醛醚。
4.降压作用:黄柏对麻醉动物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可产生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颈动脉注射较静脉注射的更强,因此降压可能是中枢性的。
5.抗滴虫作用:黄柏煎剂,10%浓度与滴虫液1:1混和培养,对阴道毛滴虫有抑制作用。
6.抗肝炎作用:黄柏煎剂6.25-100%体外试验,对乙型肝炎抗原有抑制作用。黄柏碱对慢性肝炎有一定作用。
7.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黄柏煎剂,100%浓度,0.3ml/只灌胃,连续7天,能增加小鼠脾空斑形成细胞数。
8.抗溃疡作用:黄柏提取物(去小檗碱)100mg/kg皮射,100、1000mg/kg灌胃或皮内注射,对乙醇、阿斯匹林或幽门结扎诱发的大鼠胃溃疡有抑制作用。
黄柏的食用方法
栀子柏皮汤
《伤寒论》:黄柏、栀子、甘草。治伤寒身黄发热。
易黄散
《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
滋肾丸
《兰室秘藏》:黄柏、知母、肉桂。治下焦邪热,口不渴而小便秘。
三妙散
《医学正宗》:黄柏9g、苍术9g、牛膝9g,研末内服,或入汤剂配合其它药。
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黄柏12g、知母12g、熟地18g、龟板18g,水煎服(如能加用猪脊髓更好)。
黄柏绿豆汤
原料:黄柏10克,绿豆250克,白糖少许。
做法:黄柏煎水去渣,加入绿豆煮汤至烂熟,放入白糖,凉服,随意服用。
功能:清利湿热,泻火解毒。
三黄咖啡
原料:黄连10克,黄柏12克,黄芩15克,咖啡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前三味水煎,去渣取汁,兑入咖啡,加糖,每次服20毫升, 1日4次。
功能:清热解毒。
丹参黄柏酒
原料:丹参30克,黄柏10克,白酒0.5公斤。
做法:丹参泡入白酒中, 7日后服用,每日20-30毫升,每日2-3次。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
黄柏排骨汤
食材:黄柏10克,排骨200克,鲜马齿苋150克,盐6克,姜丝4克。
做法:1、将排骨洗净斩块焯水。
2、黄柏洗净,加水煎汁,去渣备用。
3、汤锅上火倒入水,调入盐、姜丝,下入排骨、马齿苋,煲至熟,加入药汁即可。
功效:此汤具有清热燥湿、消炎杀菌的功效,对阴道炎、外阴瘙痒有一定效果。
黄柏牛蛙汤
食材:牛蛙200克、黄柏15克、金银花25克、桑白皮、益母草25克、枇杷叶15克、金钱草25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牛蛙洗净,斩件。所有中药材洗净,将牛蛙、中药材加水以小火煎成约1碗水的分量,再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中药有很多种类型,比如有植物药,还有动物药,还有矿物药等等,其中植物药其实还有很多细的分类,比如有的植物药是全草入药,还有的是部分入药,零陵香就是一种植物药,一般主要作用于神经血管。那么,一般零陵香都有哪些具体的功效呢?
1、别名异名
熏草(《山海经》)。蕙草(《名医别录》),香草(《开宝本草》),铃子香(《梦溪笔谈》),黄零草(《庚辛玉册》),熏香(《本草求真》),广零陵香(《本草纲目》)。
2、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灵香草煎液(75%浓度)在体外各鸡胚内,对流感病毒赣防71—5株,京科68—1株,均有抑制作用。灵香草药液对流感病毒不同毒株间之抑制或灭活效果,均无明显差别。
3、加工炮制
1、净剂除去杂质,洗净。
2、切制洗净,切段,干燥。
4、性味归经
性味辛、甘,温。
归经入肺、脾、胃三经。
5、功效主治
1、本品气香上达,性温辛散,入肺经,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常用于风寒表证、风湿头痛等证。
2、宣化湿浊,健脾醒胃,适用于湿浊内阻中焦,寒湿下利等症。
3.、本品味甘,入脾胃经,益气和中。甘温能补助人体的阳气。常用于心腹冷痛,梦中失精等证。
6、方剂制剂
1、七香丸(《太平圣惠方》):沉香、檀香、丁香、木香、本品、藿香、白芷、槟榔、诃黎勒皮、肉豆蔻、川芎,桂心、当归、细辛、香附。剂型:蜜丸,如梧桐子大。服法用量:每服二十丸,温酒送下。功效主治:顺气降逆,温中健脾。主治冷气上攻,心膈不利,腹胁虚胀,不思饮食等症。
2、五香丸(,《备急于金要方》):丁香、藿香、本品、木香、豆蔻、白芷、肉桂、香附子、松香、当归、槟榔。剂型:蜜丸,每丸重6克,每服一丸。含咽津。主治:口臭身臭者。
3、五香丸(《千金翼方》):藿香、零陵香、青木香、松香、桂心、白芷、当归、香附、槟榔、麝香。剂型:蜜丸,每丸重十克,每服一丸,含化咽津。主治:心腹痛。症见:心下暴作疼痛,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减、遇寒则痛增,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4、五香散(《外科正宗》):沉香、檀香、木香、本品、麝香。主治:狐臭,多发于腋窝部、严重的在乳晕、脐,腹股沟,女性私处等处均有臭秽之气,以本方为细末,每次五厘,水调擦腋下,三日一次,或将药末二钱盛绢袋内,挂腋下。
5、玉龙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瓜蒌、黄蜡、白芷、藿香、零陵香、松脂、升麻、杏仁、黄芪、赤白芍、自及、白蔹、甘草、麝香。上药以麻油六两浸七天,却比出油先煎香熟,放冷后,放诸药,慢火熬黄,滤去渣,入蜡、麝、松脂熬少时即成膏,每用少许,摊绢帛上贴患处。治疗一切伤折疮肿。
6、熏草汤(《小品方》):熏草、人参、干地黄、白术、芍药、茯神、桂心、甘草、大枣。主治:梦失精。症见:梦遗频作,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食少便溏,溲色清白,脉沉细等证。
7、立效散(《百一选方》):本品、荜茇。主牙疼,上二药等分为末,先以炭一块为细末,揩痛处,连牙床并揩净,以药擦痛处,老人风肿牙疼,小儿疳牙走马疳等,悉治之。
8、蕙草汤(《范汪方》):蕙草、黄连、当归。治伤寒,除热,下利。
7、用法用量
内服:3—9克,汤煎,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掺或煎水含漱。
8、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伏三黄,朱砂。
2、《海药本草》“得升麻、细辛善。不宜多服,令人气喘。”《开宝本草》:“得酒良。”《本草纲目》:“多服作喘,为能耗散真气也。”
配伍应用
1、配藿香,二药皆为芳香之品。藿香长于化湿悦脾,宽中快气,和胃止呕,《图经本草》曰:“脾胃吐逆为要药。”故相须为用,辟秽恶,除湿浊之效倍增。
2、配荜茇,成方(立效散,《百一选方》)。治上证疗效颇佳。
3、配木香,《本草纲目》曰:“薰草芳馨,其辛散上达。”木香辛苦温,偏于下行。二药,一升一降。治疗脾胃气机不畅而见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腹痛下痢,尤为适宜。
4、配黄连,一泻一辅,一寒一热,相厦相成,即可泻肝降逆和胃,又可芳香化湿解毒,主治狐惑病证,必见奇效。
9、中药泡澡的好处
1、出汗、排毒。
2、促进产妇恢复,预防妇科病。
3、润肤止痒,防治皮肤病。
4、改善心脏的输出量,改善了心脏功能。
5、改善全身微循环。
6、促进肠胃蠕动,健脾助消化。
7、消除疲劳,减轻肌肉、关节疼痛。
8、易睡安眠。
9、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和免疫力。
10、增强神经调节能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