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产品展示

云南本草抑菌液说明书-云南本草植物抑菌液

云南本草抑菌液说明书-云南本草植物抑菌液

蚤休

(《本经》)

异名蚩休(《别录》),重楼、重台、草甘遂(《唐本草》),螫休(《日华子本草》),紫河车、重楼金线(《本草图经》),白甘遂(《小儿药证直诀》),重台草(《圣惠方》),独脚莲(《滇南本草》),三层草(《纲目》),草河车(《植物名实图考》),九道箍、铁灯盏、七叶一盏灯、鸳鸯虫(《分类草药性》),双层楼(《福建民间草药》),多叶重楼、七子莲、铁灯台、枝花头(《广西中兽医药植》),九层楼(《广西药植图志》),螺丝七、海螺七、灯台七(《陕西中药志》),七层塔、八角盘、孩儿掏伞(《闽东本草》),金盘托荔枝、金盘托珠、红重楼、白河车、七叶遮花、金丝两重楼、独叶一枝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金线重楼及其数种同属植物的根茎。

植物形态①七叶一枝花(《本草蒙筌》)

多年生直立草本,全体光滑无毛,高30~100厘米。根茎肥厚,黄褐色,结节明显,具鳞片状叶及众多须根。茎单一,青紫色或紫红色,直径约1厘米,基部有膜质叶鞘包茎。叶轮生茎顶,4~9片,通常为7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9~23厘米,宽2.5~7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全缘,基部楔形,膜质或薄纸质,绿色,有时下面带紫色;主脉3条基出。花单生顶端,花梗青紫色或紫红色;外列被片绿色,叶状,4~7片,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渐尖;内列被片与外列同数,**或黄绿色,线形,宽约1毫米,一般短于外列被片:雄蕊数与花被片同,花丝扁平,长3~5毫米,花药线形,金**,纵裂,长于花丝2~3倍,药隔在药上略延长、或无;子房上位,具4~6棱,花柱短,先端4~7裂,向外反卷;胚珠每室多数。蒴果球形,熟时黄褐色,3~6瓣裂,直径2~2.4厘米,内含多数鲜红色卵形种子。花期4~7月。果期8~11月。

生长于山区山坡、林下或溪边湿地。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②金钱重楼(《本草蒙筌》)

多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根茎横生,肥大,表面粗糙,节明显,每节上有纤维状须根,断面粉质。茎由根茎顶端生出,单一,圆柱形,基部带紫色。叶5~11片,一般为7片,轮生于茎顶,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7~15厘米,宽3~5厘米,叶柄常带红色。夏季茎顶抽出花梗,顶生花一朵;外轮花被片4~6片,卵状披针形,内轮花被片线形,与外轮花被片同数,长于外轮花被片;雄蕊亦与花被片同数,淡**;花柱4~5,子房8~10室。浆果状蒴果近球形,有角棱,成熟时带紫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区林下或山谷、溪涧边阴湿处。分布云南、广东、湖北、四川、陕西、安徽、江苏等地。

此外,尚有下列几种同属植物,亦同等入药:

①阔瓣蚤休

叶6~8片,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花的外列被片绿色,4~5瓣,内列被片**,4~5瓣,线形而略呈披针状,中上部宽2~3毫米;花柱4~5短裂。分布四川、云南。

②毛脉蚤休

全株被白色糠粕状的细小短毛,有时近于光滑无毛。叶10~12片,线形至披针形,长7.5~14厘米,宽0.9~3厘米。花的外裂被片4~6瓣,内列被片**,4~6瓣,线形或丝状;花药线形,药隔显著超出药室。分布四川、云南。

③狭叶蚤休

叶11~15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通常略弯曲呈镐刀状,长9.5~19厘米,宽5~9毫米。花的外列被片5~7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8厘米,内列被片5~7瓣,线形,超出外列被片,有时或倍之;花药药隔延伸极短或无。分布四川、云南。

④云南重楼

叶几为革质,6~9片,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9厘米,宽2~5厘米。花的外列被片6~9瓣,内列被片线形,前端略宽大,长4~6厘米,宽1~2毫米;药隔延长。分布云南。

⑤滇王孙,又名:金沙重楼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叶6~9片,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1.5~2.5厘米。花柄短于叶片,长2~7厘米;外列被片4~5瓣,披针形,长2~3厘米,宽约5毫米,内列被片4~5瓣,狭线形,长约1厘米,暗紫色;雄蕊6~10,赤紫色,花药线形,药隔暗褐色,于花药顶端延伸约3毫米;子房有时具翼,花柱4或5枚。花期5~6月。分布云南、四川。

⑥轮叶王孙

多年生草本,高30余厘米。叶通常8片,轮生茎顶,披针形。花淡**,外列被片4瓣,叶状,内列被片4,丝状。

分布山西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挖取根茎,洗净,削去须根,晒干或烘干。

药材干燥根茎呈灰黄至灰褐色,圆柱形,略扁压,长4.5~8.5厘米,径2.5~3.5厘米,节结密生,呈盘状隆起,棕色鳞叶多已脱落,残留须根及其痕迹。茎基处下陷,时有灰白的残茎,周围密被棕色菲薄鳞叶。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粉质,黄白色至浅灰**。气微,略有辣味。以粗壮、干燥者为佳。

产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等地。

蚤休商品,除云南、广西外,大部分地区习用蓼科蓼属拳参组多种植物的根茎-拳参。参见"拳参"条。

化学成分七叶一枝花根含蚤休甙、薯蓣皂甙,薯蓣皂甙元的3-葡萄糖甙、3-鼠李糖葡萄糖甙、3-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甙和3-四糖甙,娠二烯醇酮-3-查考茄三糖甙等多种皂甙。

药理作用①平喘、止咳作用

豚鼠口服七叶一枝花煎剂有明显平喘作用(组胺喷雾法)。提取物(共五种)在1/2~1/5半数致量时即有明显平喘作用,效果与1/2半数致量的氨茶碱相似。提取物之一为皂甙,另三种Liebermsnn反应阳性。小鼠灌服煎剂有明显止咳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但无祛痰作用(酚红法)。

②抗菌作用

蚤休(未注明品种)100%制剂在试管内对肠道杆菌和化脓性球菌等多种致病菌皆有抗菌作用,近来用煎剂未能证明其有抑菌作用。醇提取物7.8毫克/毫升在体外有杀灭钩端螺旋体作用,同浓度水煎剂则无此作用。用鸡胚接种法证明水或醇提取物对甲型及亚洲甲型流感病毒都有抑制作用,稀释至1:1万至1:10万仍有效,小鼠用蚤休药液滴鼻,5小时后接种病毒,其亡率比对照组略低。蚤休中含取质,其抗病毒作用与之有重要关系。

毒性小鼠灌服煎剂30~60克/公斤,3天内未见亡。小鼠每日灌服0.4克,每天3次,连续3天;或静脉注射0.2%0.4毫升/只,均无亡。故毒性很低。

性味苦辛,寒,有毒。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别录》:"有毒。"

③《日华子本草》:"冷,无毒。"

④《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辛苦。"

归经入心、肝经。

①《纲目》:"足厥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③《本草再新》:"入肺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熄风定惊。治痈肿,疔疮,瘰疬,喉痹,慢性气管炎,小儿惊风抽搐,蛇虫咬伤。

①《本经》:"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癫疾,痈疮,阴蚀,下三虫,去蛇毒。"

②《唐本草》:"醋摩疗痈肿,敷蛇毒。"

③《日华子本草》:"治胎风搐手足,能吐泻瘰疬。"

④《滇南本草》:"消诸疮,无名肿毒,利小便。"

⑤《纲目》:"去疟疾寒热。"

⑥《生草药性备要》:"补血行气,壮精益肾,能消百毒。"

⑦《本草求原》:"益脾汁,升胃之清气,上行于肺,以益血行气壮精益肾,已痨嗽内伤。活血,止血,消肿,解毒。"

⑧《分类草药性》:"治痔、疔疮。"

⑨《现代实用中药》:"治扁桃体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磨汁、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涂。

宜忌体虚,无实火热毒,阴证外疡及孕妇均忌服。

①《本草汇言》:"热伤营阴吐衄血证忌用之。"

②《本经逢原》:"元气虚者禁用。"

选方①治风毒暴肿:重台草、木鳖子(去壳)、半夏各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以酽醋调涂之;凡是热肿,熁之。(《圣惠方》重台草散)

②治妇人奶结,乳汁不通,或小儿吹乳:重楼三钱。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③治耳内生疮热痛:蚤休适量。醋磨涂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喉痹:七叶一枝花根茎二分。研粉吞服。(《浙江民间草药》)

⑤治小儿胎风,手足搐搦:蚤休为末。每服半钱,冷水下。(《卫生易简方》)

⑥治慢惊:栝蒌根二钱,白甘遂一钱。上用慢火炒焦**,研匀。每服一字,煎麝香,薄荷汤调下,无时。(《小儿药证直诀》栝蒌汤)

⑦治肺痨久咳及哮喘:蚤休五钱。加水适量,同鸡肉或猪肺煲服。(《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新旧跌打内伤,止痛散瘀:七叶一枝花,童便浸四、五十天,洗净晒干研末。每服三分,酒或开水送下。(《广西药植图志》)

⑨治脱肛:蚤休,用醋磨汁。外涂患部后,用纱布压送复位,每日可涂二至三次。(《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蛇咬伤:七叶一枝花根二钱,研末开水送服,每日二至三次;另以七叶一枝花鲜根捣烂,或加甜酒酿捣烂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⑾治中鼠莽毒.金线重楼根。磨水服。(《濒湖集简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将重楼根茎去皮,捣碎、磨粉压片。每次3克,每日2次,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共服三个疗程,每疗程间停药3天。共治疗250余例。第一疗程治疗174例,有效率78%;第二疗程治疗122例,有效率96.7%;全程治疗92例,有效率为97.3%。

②治疗神经性皮炎

将蚤休根茎研成细粉,以香油或热菜油调敷。糜烂湿润病变可以粉剂直接撒布。一般治疗2~8天即可止痒,皮损逐渐消退。

③治疗外科炎症

用蚤休块根制成每毫升含生药2克的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每日2~3次。治疗过敏性皮炎、痈疖、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结炎共37例,痊愈27例,好转6例,无效4例。

名家论述①《本草汇言》:"蚤休,凉血去风,解痈毒之药也。但气味苦寒,虽云凉血,不过为痈疽疮疡血热致疾者宜用,中病即止。又不可多服久服。"

②《本草正义》:"蚤休,乃苦泄解毒之品,濒湖谓足厥阴经之药,盖清解肝胆之郁热,熄风降气,亦能退肿消痰,利水去湿。《本经》治惊痫,摇头弄舌,皆肝阳肆虐、木火生风之症。又谓之癫疾者,癫即巅顶之巅,字亦作颠,谓是肝风上凌,直上顶巅之病。蚤休能治此症,正以苦寒泄降,能熄风阳而清气火,则气血不冲,脑经不扰,而癫疾惊痫,摇头弄舌诸病可已。若其专治痈肿,则苦寒清热,亦能解毒。治阴蚀,下三虫,亦苦寒胜湿,自能杀虫,其用浅显易知,不烦多赘。濒湖引谚语有"…痈疽如遇着,一似手拈拿"。知此草专治痈疡,古今无不推重。然此类寒凉诸品,惟阳发红肿大痛名为宜。而坚块顽木之阴症大忌,非谓凡是外科,无不统治也。"

中毒解救《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七叶一枝花有毒部位,地下茎,皮部含毒较多。中毒症状:恶心、呕吐、头痛,严重者引起痉挛。解救方法:一洗胃,导泻,内服稀醋酸,如痉挛则用解痉剂等,对症治疗;二广州草药医师介绍:用甘草五钱先煎水,后与白米醋、生姜汁各二两混和,一半含漱,一半内服。"

提醒您:蚤休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植物油中的爱马仕——青刺果油

中文名威灵仙(侯宁极《药谱》)

类别根类

异名能消(《开宝本草》),葳灵仙(《苏沈良方》),葳苓仙(《珍珠囊》),铁脚威灵仙(《纲目》),灵仙(《药品化义》),黑脚威灵仙(《生草药性备要》),九草阶、风车(《现代实用中药》),鲜须苗(《南京民间药草》),黑骨头、黑木通(《贵州民间方药集》),铁杆威灵仙(《药材资料汇编》),铁搧帚(《浙江中药手册》),七寸风(《广西中兽医药植》),铁脚灵仙、牛闲草、牛杆草(《江苏植药志》),老虎须、辣椒藤(《陆川本草》),铁灵仙(《河北药材》),灵仙藤、黑灵仙(《四川中药志》),黑须公、芝查藤根(《广东中药》)。

来源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的根。

植物形态威灵仙

攀援性灌木,高4~10米。根多数丛生,细长,外皮黑褐。茎干后黑色,具明显条纹,幼时被白色细柔毛,老时脱落。叶对生,羽状复叶,小叶通常5片,罕为3片,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5~3.6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广楔形,罕有浅心形者,全缘,上面沿叶脉有细毛,下面光滑,主脉3条。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长12~18厘米;苞片叶状;萼片4,有时5片,花瓣状,长圆状倒卵形,白色,顶端常有小尖头突出,外侧被白色柔毛,内侧光滑无毛;雄蕊多数,不等长,花丝扁平;雌蕊4~6,心皮分离,子房及花柱上密生白色毛。瘦果扁平状卵形,略生细短毛,花柱宿存,延长呈白色羽毛状。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山野、田埂及路旁。分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晒干。

药材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黄褐色,上端残留木质茎基,下侧丛生多数细根。根细长圆柱形,长约8~16厘米,直径约1~4毫米,略弯曲,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有细纵纹。质坚脆易折断,皮部与木部易脱离,断面平坦,类圆形,皮部灰**,木部黄白色。根茎质较坚韧,断面不平坦,纤维性。气微弱。味微苦。以条匀,皮黑、肉白、坚实者为佳。

主产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山东、四川、广东、福建等地亦产。

四川所用的威灵仙是地上部分,为干燥的茎叶,茎之表面黑色,有纵沟与节,中空,质脆,易断。气微、味淡。

同属植物作威灵仙使用的尚有:①山蓼又名:绵团铁线莲、黑薇。根茎呈短柱状,黄褐色,上端残留茎基,下侧丛生细根。根长4~10厘米,径0.8~1.5毫米,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细纵纹,少数皮部脱落露出黄白色细条状木部;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木部与皮部间常有裂隙,木部类白色,略呈方形。根茎及茎基部质坚韧;折断面不平坦,纤维性。气微,味微苦。使用于东北、华北、山东、江苏。②小木通,使用于云南、湖南、广西、浙江,参见"川木通"条。③柱果铁线莲,又名:老虎师藤,使用于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福建、浙江、江西。④毛柱铁线莲,使用于广西、福建、湖南。⑤单叶铁线莲,使用于广西、江西、安徽、浙江,参见"雪里开"条。⑥山木通,使用于广西、江西、浙江、安徽,参见"山木通"条。⑦东北铁线莲,使用于东北。⑧黄药子,使用于江苏、浙江,参见"铁脚威灵仙叶"条。

此外,尚有以百合科植物短梗菝葜(使用于陕西,参见"金刚刺"条)、鞘柄菝葜(使用于甘肃,参见"鞘菝葜"条)及华东菝葜(使用于山东,参见"粘鱼须"条)的根茎及根作威灵仙使用。《开宝本草》、《本草图经》、《救荒本草》等所载的威灵仙,为玄参科植物轮叶婆婆纳,此种威灵仙目前未见使用。《滇南本草》所载的威灵仙,系菊科植物显脉旋复花,参见"草威灵"条。

化学成分①威灵仙的根含白头翁素、白头翁内酯、甾醇、糖类、皂甙、内酯、酚类、氨基酸。叶含内酯、酚类、三萜、氨基酸、有机酸。

②山蓼的叶含香豆精类0.82%、山柰酚等黄酮类0.23%及生物碱、挥发油、树脂等,不含有皂甙、鞣质或强心甙类

③东北铁线莲的根含三萜皂甙:铁线莲甙A、铁线莲甙A"、铁线莲甙B、铁线莲甙C。

④黄药子及其变种的根含皂甙、常春藤皂甙元。

药理作用①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狭叶铁线莲(即山蓼)50%浸剂(1毫升/公斤)可使麻醉犬的血压下降,肾容积缩小,其煎剂药效仅及浸剂之半。对离体蟾蜍心脏有先抑制后兴奋的作用,其浸剂的药效似比煎剂约大3~5倍。其降压作用可能与对心脏的抑制有关。

②对平滑肌的影响

狭叶铁线莲煎剂对小鼠离体肠管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能是对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对大鼠及家兔的离体肠管亦有相似作用;对小鼠离体子宫作用不明显。

③抗利尿作用

狭叶铁线莲制剂对小鼠、大鼠、豚鼠有显著的抗利尿作用。这种作用,浸剂与煎剂大致相等;50%煎剂0.2毫升约相当于脑垂体后叶素0.1单位的抗利尿效果,且其作用时间似比脑垂体后叶素为长,此种作用也可能与血压下降、肾血管收缩有关。

④降血糖作用

威灵仙浸剂对正常大鼠有显著增强葡萄糖同化的作用(即给予大鼠以大量葡萄糖后,尿糖试验仍为阴性),故可能有降血糖作用。

⑤其他作用

威灵仙(品种未鉴定)煎剂0.025克/10克(1/8的最小致量)腹腔注射能轻度提高小鼠痛阀(热板法),故可能有镇痛效能。1:3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皮肤真菌有些抑制作用。华中威灵仙(白花藤,品种未鉴定)中提得的白花素(白头翁脑)有抑菌作用。另一种威灵仙的水提取物中也有原白头翁素,可能是抗菌成分。

炮制威灵仙:拣净杂质,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段,晒干。酒灵仙:取威灵仙段,用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干,取出放凉。(每威灵仙100斤,用黄酒12~15斤)

性味辛咸,温,有毒。

①《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

②《珍珠囊》:"甘。"

③《纲目》:"味微辛咸。"

④《本经逢原》:"苦辛,温,小毒。"

归经入膀胱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太阳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膀胱,兼入肠、胃等经。"

③《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治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

(1)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痛。其性善行,能通行十二经络,故对全身游走性风湿痛尤为适宜。

(2)消鱼骨:用本品30克(加醋)煎汤缓咽,治鱼骨哽喉。用于诸骨鲠咽。可用本品煎汤,缓缓咽下,一般可使骨鲠消失。亦可和入米醋、砂糖服。此外本品能消痰水,可用于噎膈、痞积。

中药剂量:5~10克;治骨鲠可用30克。本品性走窜,久服易伤正气,体弱者宜慎用。

①《唐本草》:"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积年不瘥,服之效。"

②《开宝本草》:"主诸风,宣通五藏,去腹内冷滞,心隔痰水久积,症瘕痃癣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及疗折伤。"

③《本草衍义》:"治肠风。"

④《本草衍义补遗》:"痛在上者("上者"一作"上下者")服之。"

⑤《本经逢原》:"痘疹毒壅于上不能下达,腰下胫膝起灌迟者,用为下引。"

⑥《南京民间药草》:"鲜根泡酒服治胃痛;和白糖打烂敷脑门处一昼夜,见皮肤生泡即除去,治牙龈肿胀。"

⑦《安徽药材》:"捣敷眉心治白喉。"

⑧《广西中草药》:"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利尿,止痛。治风湿骨痛,黄疸,浮肿,小便不利,偏头痛,跌打内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气虚血弱,无风寒湿邪者忌服。

①《海上集偏方》:"恶茶及面汤。"

②《本草衍义》:"性快,多服疏人五脏真气。"

③《本草经疏》:"凡病非风湿及阳盛火升,血虚有热,表虚有汗,痃疟口渴身热者,并忌用之。"

④《本草汇言》:"凡病血虚生风,或气虚生痰,脾虚不运,气留生湿、生痰、生饮者,咸宜禁之。"

选方①治手足麻痹,时发疼痛;或打扑伤损,痛不可忍,或瘫痪等症:威灵仙(炒)五两,生川乌头,五灵脂各四两。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用盐汤下。忌茶。(《普济方》)

②治中风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筋骨关节诸风,腰膝疼痛,伤寒头痛,鼻流清涕,皮肤风痒,瘰疬,痔疮,大小肠秘,妇人经闭:威灵仙洗焙为末,以好酒和令微湿,入竹筒内,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干,添酒重洒之,以白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酒汤下。(《海上集偏方》)

③治肾脏风壅,腰膝沉重: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温酒服八十丸。平明微利恶物如青脓胶,即是风毒积滞,如未利,再服一百丸,取下,后食粥补之一月,仍常服温补药。(孙兆·放杖丸)

④治腰脚疼痛久不瘥:威灵仙五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洒调下一钱,逐日以微利为度。(《圣惠方》威灵仙散)又方:用威灵仙一斤,洗干净,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药的酒送下。

⑤治脚气入腹,胀闷喘急:威灵仙末,每服二钱,酒下。痛减一分则药亦减一分。(《简便单方》)

⑥治疟疾:威灵仙,以酒一钟,水一钟,煎至一钟,临发温服。(《本草原始》)

⑦治噎塞膈气:威灵仙一把,醋、蜜各半碗,煎五分服,吐出宿痰。(《唐瑶经偏方》)

⑧治停痰宿饮,喘咳呕逆,全不入食:威灵仙(焙)、半夏(姜汁浸焙)。为末,用皂角水熬膏,丸绿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姜汤下,一日三服,一月为验。忌茶、面。(《纲目》)

⑨治痞积:威灵仙、楮桃儿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重,用温洒调下。(《普济方》化铁散)

⑩治癖积:威灵仙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红绢袋盛一丸,同精猪肉四两煮烂。去药吃肉,以知为度。(《幼科指掌》威灵仙丸)

⑾治大肠冷积: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一更时,生姜汤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良方》)

⑿治男妇气痛,不拘久近:威灵仙五两,生韭根二钱半,乌药五分,好酒一盏,鸡子一个。灰火煨一宿,五更视鸡子壳软为度。去渣温服,以干物压之,侧睡,向块边;渣再煎,次日服,觉刺痛,是其验也。(《摘元方》)

⒀治肠风病甚不瘥:咸灵仙(去土)、鸡冠花各二两。上二味,锉劈,以米醋二升煮干,更炒过,捣为末,以生鸡子清和作小饼子,炙干,再为细末。每服二钱匕,空心,陈米饮调下,午复更一服。(《圣济总录》灵仙散)

⒁治痔疮肿痛:威灵仙三两。水一斗,煎汤,先熏后洗,冷再温之。(《外科精义》)

⒂治便毒:威灵仙、贝母、知母各-两。为末。每服三钱,空心酒调下,如不散再服。(《痈疽神秘偏方》威灵仙散)

⒃治破伤风病:威灵仙半两,独头蒜一个,香油一钱。同捣烂,热酒冲服,汗出。(《卫生易简方》)

⒄治鸡鹅骨鲠:赤茎威灵仙五钱。井华水煎服。(《圣济总录》)

⒅治渚骨鲠咽。威灵仙一两二钱,砂仁一两,沙糖-盏。水二钟,煎一钟,温服。(《纲目》)

⒆治牙痛:威灵仙、毛茛各等量。制法:鲜药洗净,捣烂取汁,1000毫升药汁加75%酒精10毫升,用以防腐。用法:用棉签沾药水擦痛牙处。注意不可多擦,以免起泡。(《全展选编·五官科》)

临床应用①治疗腮腺炎

取鲜威灵仙根洗净、切细、捣烂,每用1斤加米醋半斤,浸于玻璃瓶内,盖紧勿令泄气。3日后取出醋浸液,用棉签蘸涂患处,每2~3小时涂抹1次。治疗32例,除4例效果不明外,均于1~3天内症状消失。

②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将威灵仙根烘干研成细粉,每次取3钱与鸡蛋1个搅匀,用菜油或麻油煎后服用。每天3次,连服3天。忌牛肉,猪肉及酸辣。曾治疗15例,14例治愈。

③治疗丝虫病

鲜威灵仙根1斤切碎,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取汁,再和入红糖1斤,白酒2两煎熬片刻。总药量在5天内分10次服完,每日早晚各1次,小儿用量酌减。33例普查阳人,治疗后经1~2次复查,微丝蚴阴转者27例。据观察,疗效与药量,疗程有关。用药量不足1斤者,疗效较差;用二个疗程的有效率高于一个疗程。服药后未见严重反应,仅少数患者胃部有烧灼感,恶心,体温轻度升高等。

④治疗关节炎

取威灵仙1斤切碎,和入白酒3斤,放入锅内隔水炖半小时取出,过滤后备用。每次10~20毫升,日服3~4次。治疗15例,对改善症状有一定效果。

⑤治疗麦粒肿、结膜炎等

先取2.5x2.5厘米的胶布一块,中央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于患眼对侧内关穴上(双眼患病则敷双侧),然后取威灵仙鲜叶捣烂,搓成小团,如黄豆大,置于小孔内,再覆盖一层胶布固定,并以拇指在敷药穴位上轻按半分钟,以加强药物对穴位的 *** 作用。一般约40分钟左右,局部有轻度辣感,即可将胶布和药去掉;经1天左右局部起一小水泡,须加以保护,以防感染。治疗麦粒肿12例,结膜炎6例,外伤性角膜溃疡1例,平均3天见效。

⑥治疗扁桃体炎

取鲜威灵仙全草(或单用茎、叶)2两(干品减半),洗净煎汤服或当茶饮,每日1剂。观察247例,有效率达90%。或用鲜威灵仙叶捣烂绞汁,以棉条浸透塞鼻,对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会厌炎及诸骨鲠喉,均有效果。用法:将消毒棉花捻成4~5厘米的长条,一端浸药汁塞入鼻孔(左痛塞左,右痛塞右),达上鼻道。约4~6分钟,患者即流泪、打喷嚏,至30分钟左右,症状即可显著减轻。如未愈,须隔4~6小时再重复治疗。

⑦治疗骨鲠

取威灵仙1两,加水2碗,煎成1碗,慢慢咽下,在半至1小时内服完,一日内可咽服1~2剂。如骨鲠于食道者,酌情补液及抗感染。治疗诸骨鲠104例,服药后90例顺利消失,14例无效后改在喉镜或食道镜下取出骨鲠,有效率为85%左右。其中喉咽部骨鲠32例(均为鱼骨),服药1~3剂即顺利消失者27例;食道骨鲠72例(35例合并不同程度感染),均加用抗菌素,同时补液并禁食等,服药1~8剂后除8例无效外,其余经X线透视复查钡餐通过顺利,无1例产生并发症。据观察,治疗效果与异物大小、梗阻部位和异物插入软组织的深浅有关。从动物实验与临床结果看,威灵仙对骨鲠的作用,可能是:一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使兴奋性增强,由节律收缩变成蠕动。二骨鲠后局部挛缩,应用威灵仙后,通过其抗组织胺作用,使局部松弛,蠕动改变,从而使骨易于松脱。食道上端为横纹肌,中下端为平滑肌,骨鲠于中下端者收效较好,可能与此有关。三威灵仙直接对骨无软化作用,但喉咽食道之分泌液带酸性,有助于其发挥疗效。但须指出,如服药四剂无效,应结合异物种类、梗阻部位,考虑采用手术取出,以免贻误病情。此外,有用威灵仙五钱,和入米醋适量,煎取药液缓缓咽服,治疗诸骨鲠亦有效果。

名家论述①《海上集偏方》:"威灵仙,去众风,通十二经脉,疏宣五脏冷脓宿水变病,微利不渴。人服此,四肢轻健,手足温暖,并得清凉。"

②《纲目》:"威灵仙,气温,味微辛咸。辛泄气,咸泄水,故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久服恐损真气,气弱者亦不可服之。"

③《本草经疏》:"威灵仙,主诸风,而为风药之宜导善走者也。腹内冷滞,多由于寒湿,心膈痰水,乃饮停于上、中二焦也,风能胜湿。湿病喜燥,故主之也。膀胱宿脓恶水,靡不由湿所成,腰膝冷疼,亦缘湿流下部侵筋致之,祛风除湿,病随去矣。其曰久积症瘕、痃癖、气块及折伤。则病于血分者多,气分者少,而又未必皆由于湿,施之恐亦无当,取节焉可也。"

④《药品化义》:"灵仙,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风胜者,患在上,湿胜者,患在下,二者郁遏之久,化为血热,血热为本,而痰则为标矣,以此疏通经络,则血滞痰阻,无不立豁。若中风手足不遂,以此佐他药宣行气道。酒拌,治两臀痛。因其力猛,亦能软骨,以此同芎、归、龟甲、血余,治临产交骨不开,验如影响。"

⑤《本草正义》:"威灵仙,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味有微辛,故亦谓祛风,然惟风寒湿三气之留凝隧络,关节不利诸病,尚为合宜,而性颇锐利,命名之义,可想而知,乃唐人著《威灵仙传》竟谓治中风不语,手足不遂,口眼歪斜云云,则人有误会矣。"

提醒您:威灵仙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懂口腔的进啊!!!!

青刺果是一种野生植物。19世纪20年代,美籍奥地利著名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博士在丽江开展了长达27年的考察,他惊喜地 发现 在万花凋零的寒冬,玉龙雪山和泸沽湖畔的深山峡谷中,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傲然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这种奇特的植物在当地俗称青刺果,是世界木本油料植物中的一朵奇葩,被纳西族、藏族群众和摩梭人视为"吉祥树"和"百花之王",祖祖辈辈一直沿袭加工青刺果食用油,并广泛用于民间的医疗保健、护肤、美容,效果十分灵验。

科学研究结论:

国家卫生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云南药物研究所等权威机构的研究

安全性好:无论内服及外用,对人体均无毒、副作用。

无刺激性:对人体皮肤无刺激作用。

渗透性强:拥有最符合人体质脂比例模式的脂肪酸结构,皮肤渗透性良好,能改善角质退化,对皮肤具有保湿、防裂、补充营养的功效。

消炎抑菌:明显的消炎抑菌作用。

抗紫外线:明显抗紫外线损伤作用。

改善循环:明显改善人体甲皱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作用。

抗衰老: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耐缺氧力:明显耐缺氧和抗脑缺氧的作用。

抗动脉硬化:显著抗动脉硬化作用。

民间偏方:

运用青刺果作为民间养生保健的方法,在丽江少数民族中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1、轻中度烧伤以青刺果油涂抹患处,能迅速消肿止痛,促进痊愈且不留疤痕;

2、以青刺果油涂婴幼儿全身肌肤,可促进胎毛脱落,保护幼嫩肌肤,预防感染;

3、用青刺果花、嫩尖、叶和须根煎服,能明显改善牙龈痛及咽喉发炎症状;

4、将青刺果油按摩头发,能抑制头发脱落,保护乌黑发质;

5、用青刺果嫩尖凉拌食用,开胃消食,清热去火,并能抑制口腔及肠道炎症;

6、用青刺果油或其尖、叶、根水煮后清洗,治疗蚊虫叮咬及发炎溃疡的皮肤;

7、用浸泡过蜈蚣的青刺果油治疗顽固性皮癣、风湿关节、肩周炎和跌打扭伤;

8、冬季以青刺果油涂抹皮肤,治疗皮肤干燥、皲裂、瘙痒百用百验;

9、用青刺果根炖食猪蹄,可以养血补虚。

10、预防冬季手、足冻疮以及促进冻疮愈合,具有良好作用;

11、长期服用青刺果油的百姓,身体健壮,很少发生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许多人80岁还下地耕作。

营养检测

脂溶性维生素(mg/100g)VA VD VK VE 0-3.5 ?0-2.1 ?8.7-13.5 ?0-0.3

脂肪酸含量(%):单元不饱和脂肪酸36%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36%

饱和脂肪酸28%

比例1:1:0.8

矿物质及微量元素:Ca、P、K、Na、Zn、Fe、Mg、Al、S、Cu、Ba、Ni等

研究结论:低温萃取的青刺果油保留了纯天然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中含有多种人体易于吸收的 脂溶性维生素 、微量元素和大量人体必需的 氨基酸 ,以及与人体脂质比例(1:1:1)非常接近的脂肪酸结构(1:1:0.8),因此其渗透性良好,易被皮肤吸收,可保持皮肤营养、水分和弹性,改善皮肤角质层的退化,修复粗糙肌肤。

安全性

1青刺果油毒理实验 经口无毒性反应、无遗传毒性反应、无致畸性。

2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 对家兔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无刺激性。

3青刺果油皮肤渗透性试验 对皮肤具有明显的促渗作用。可作为药物和化妆品的添加剂,促进药物吸收,改善皮肤能力。

公认促渗能力最好的化学类吸收促进剂是氮酮。天然青刺果精油的促渗能力已为前者的一半,世界唯一!

已知天然植物中皮肤渗透力最强的精油!

橄榄油是公认的上等化妆品原料油,其脂肪酸结构为6:1:1.3。青刺果精油脂肪酸结构是1:1:0.8,远胜于橄榄油,是现有已知天然植物中与人体质脂类构成比例最为接近(1:1:1)的精油,从而形成强大的皮肤渗透力,实验表明可在3-5分钟左右快速渗透肌肤深层,其中60%达到真皮层,40%渗入血液中。

保湿性

青刺果油在护肤品中的保湿性检测:将青刺果油添加在普通护肤产品中,与空白对照组进行皮肤保湿性对比实验,检测产品使用后180 min内肌肤含水量的变化,来评价产品的保湿效果。结果表明,添加青刺果油的产品比未添加青刺果油的产品可显著提高皮肤的水分,所以可以将青刺果油作为化妆品中的保湿添加剂来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青刺果油是一种纯天然护肤油脂,与人体脂质非常接近,所以非常容易被人体皮肤吸收,能保持皮肤的水分、营养和弹性。青刺果,别名抢子果,在《滇南本草》中称为青刺尖,云南曲靖地区称为枪刺果,丽江纳西族称为阿拉斯,产于云南、贵州以及四川海拔1 400 m~3 100 m的山坡和荒地上。青刺果平均出油率为28%,果油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高级的天然食用油,对治疗高血脂、降低胆固醇及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均有重要的辅助作用。青刺果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高达70%以上,但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和独到的美容护肤效果。

青刺果全身是宝,在民间延用已久,同时在护肤、美容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用途。在丽江纳西、彝族和摩梭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东巴经书中记载,将青刺果油涂抹在皮肤上,可以防止蚊虫叮咬或消除跌打扭伤形成的肿块,防止皮肤干裂、瘙痒和治愈冻疮;用青刺果油擦头发能抑制头发脱落,有使白发变黑的作用;人体皮肤局部烧伤和烫伤,用青刺果油涂于患处可防止伤口感染,加快伤口愈合且不留疤痕。在当地民间,用青刺果油涂抹新生婴儿的皮肤,能促进婴儿胎毛的脱落,使皮肤干爽润滑。

折叠 化学成分及药理

研究表明,青刺果油的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 亚油酸 为主,其中油酸的含量33.38%、亚油酸含量为40.82%;另外,还含17.2%的棕榈酸和6%的硬脂酸,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多种维生素,每100 g青刺果油含有3.5 mg维生素A、2.1 mg维生素D、11.2 mg维生素E和0.30 mg维生素K,还含有非常丰富的钙、硫、锰、镁、钾、磷、锌和铁等常量及微量元素,与其他食用油相比,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钾,含量为9.8 mg/kg。钾在维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正常代谢和肌肉正常功能,对细胞内外正常的酸碱平衡和降低血压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青刺果油与其他植物油相比,含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棕榈油酸和巨鲸鱼酸能降低血中的胆固醇和对于心血管健康不利的低密度脂蛋白,但不降低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缓解高血压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同时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不易被氧化的特性。通过青刺果油对高血脂大鼠血脂、抗氧化能力影响的实验显示,青刺果油具有一定调节血脂、抗氧化和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经过云南白药集团上海透皮技术公司的前期同等对比和测试,青刺果油渗透性能良好,达到各项技术需求,同地中海橄榄油进行对比,各项指标优于对方,加之其脂肪酸成分比例非常接近人体皮肤的脂质组成,所以与皮肤之间有良好的亲和性,是较好的化妆品基础原料。通过皮肤保湿性实验对青刺果油的护肤效果做了进一步研究。

折叠 皮肤保湿性实验

2.1实验仪器

Corneometer CM 825(CK Electronic GmbH,德国)皮肤水分测试仪、计算机、温度计和湿度计。

2.2实验材料

护肤霜15盒(30 g/盒);含青刺果油护肤霜15盒(30 g/盒)。考虑到成本及稳定性等方面的因素,在选取在普通护肤产品中加入5%的青刺果油进行对比实验。空白组为未加青刺果油的护肤霜,对照组为含5%青刺果油的护肤霜,

2.3.1测试人群

受试人数:15人;年龄:20岁~40岁;性别:女10人,男5人;健康状况:受试者皮肤健康,无皮肤病及过敏史。

2.3.2测试实验

测试环境温度为25℃,相对湿度(RH)为61%,测定前10 min将被检部位露出,同时让被检者在此环境中安静下来。在左右前臂上各划出3.5 cm×3.5 cm的正方形实验区域,并将实验区域编号,左臂作为涂抹青刺果油护肤霜的测试区域,右臂的对称区域为使用空白对照产品的测试区域。首先使用碱性香皂清洗受试部位,冲洗干净后晾干。化妆品涂敷前,使用Corneometer CM 825测试仪测定被测部位的角质层水分含量。取0.1 g实验产品涂于受试部位,在皮肤上均匀涂抹2 min。在10 min、40 min、60 min、120 min和180 min时使用Corneometer CM 825测试仪分别进行单一及连续测量,测试出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值(其度量单位以a.u.来表示),并记录下测试结果,见图1及图3。在受试区域内选取10个点进行测量,并记录平均数值为单一测试。同时在受试区域中选取中间点进行测量70 s,并记录平均数值为连续测试。为了更好地评价所得的数据,引进皮肤保湿性提高率的概念,即将每次检测使用产品后测得的水分含量值与未涂抹产品时水分含量值之差,再除以未涂抹产品时水分含量值,所得结果即为皮肤保湿性提高率。通过计算使用两种测试产品在不同时间点皮肤水分变化的百分比,可以很好地评价产品是否具有保湿性及保湿效果,见图2和图4。

折叠 结论

皮肤的健康与角质层的水分含量高低有很大关系,当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时,角质层变脆易裂,所以在护肤品中选择高效保湿活性成分来提高皮肤的保湿性是很重要的。护肤品对皮肤的作用是通过皮肤水分含量的变化反映出来的,主要由皮肤保湿性实验完成,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皮肤测试手段之一。使用Corneometer法来评价成分是否具有保湿功能是一种具有高敏感性、重复性和适应性的客观评价方法。

本实验采用基质空白膏体和含有5%青刺果油的膏体作为保湿作用研究的对照组。结果表明,测试者使用含5%青刺果油护肤品在第10 min、40 min、60 min、120 min及180 min这5个时间点进行皮肤水分含量测试,单一测试和连续测试结果都显示出,含青刺果油的护肤霜保湿性提高的数值明显高于未加青刺果油的空白对照组。皮肤角质层保持水分能力变化较大,温度、湿度、药品和化妆品等都能决定和改变皮肤中的水分含量,因此,定量测试皮肤水分含量,及相对一定护理阶段后的变化量是很有用的。在评价化妆品保湿效果的强度时,适宜做短时间内一次涂敷实验(<180 min),用该方法测定角质层水分含量,可以解析产品的保湿效果。表皮的保水xxx要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皮脂膜的防蒸发和天然润湿因子的吸水能力。皮肤表面的皮脂膜是皮脂和汗液的混合物,由乳酸、氨基酸、尿素、尿酸、盐分、中性脂类和脂肪酸等成分组成,具有滋润皮肤、防止水分过度蒸发以及调节皮肤表面pH值的作用。角质层中能与水分子结合的成分被称为天然保湿因子。青刺果油对皮肤有明显的促渗作用,主要由于其组成的成分与角质层中天然保湿因子的组成的成分相一致,所以极易渗透入皮肤,与角质层内游离水形成二次结合水或缔合水的网状结构,使水分不易散失,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看出,青刺果油可以作为化妆品的保湿添加剂。

通过 亚临界 低温萃取 的青刺果油保留了纯天然的生物 活性 成分,其主要成分为 多不饱和脂肪酸 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与人体脂质非常接近,所以渗透皮肤的渗皮性特别好,人体皮肤也非常容易吸收,能保持皮肤的水分、营养和弹性,是当今化妆品行业不可多得的纯天然护肤品的基质原料。当今世界化妆品的流行趋势是回归自然,绿色环保,采用纯天然原料替代化学合成原料,青刺果油正是这样一种纯天然护肤油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美容护肤保健领域主要功效

1、护肤。

A、保湿

B、祛痘

C、祛红血丝

D、晒伤修复。

E、消炎用油。

F、治冻疮,防止冬天手脚干裂、干痒。

G、婴儿护肤油。治疗烫伤烧伤,不留疤痕。

H、护发效果也很不错。

I、对部分细菌性皮肤病有一定杀菌作用。

J、去除妊辰纹.

使用方法

类似精油使用方法,挤出少许涂抹于肌肤干燥处或破损处,或者滴几滴于面膜纸上。适用于各种肌肤包括过敏肌肤。

2、口服作用。

降三高、咽喉炎、肺炎。

青刺果油被营养学家誉为“可以吃的化妆品”,是“人类补充必需脂肪酸的新来源”,可谓人体所需营养成份的结晶。

这是什么植物?

口疮(口腔溃疡)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在人群中患病率一般认为超过10%,可以发生于男女老幼,以中青年最多见。

口疮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害,可以自愈,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颊、舌部多见,严重者可以波及咽部粘膜。不少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溃疡面积增大,数目增多,疼痛加重,愈合期延长,间隔期缩短等,影响食和说话。

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对症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疼痛或减少复发次数,但不能完全控制复发,所以预防本病尤为重要。

平常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戒除烟酒,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体育锻炼,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厚味的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畅。妇女经期前后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新鲜蔬菜,多饮水等等,以减少口疮发生的机会。

需要提醒你的是,口腔内经久不愈的溃疡,由于经常受到咀嚼、说话的刺激,日久也有可能会发生癌变。特别是在与牙齿接触的那些部位,如存在着未拔除的残存破损的牙齿,或者佩戴的假牙制作不合适,其锐利边缘不断刺激,刮破了黏膜,产生溃疡,如不去除刺激因素,溃疡不但不会痊愈,还会日益加重。这种经久不愈的溃疡,也有可能是一种癌前病损,极易癌变。如果你经常罹患口腔溃疡的话,就需要注意上述的问题。

有了口腔溃疡不要一概轻视,如有可疑就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时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再做相应的治疗。切不可粗心大意,延误治疗时机。

溃疡治疗简方14则

鸡蛋:鸡蛋打入碗内拌成糊状,绿豆适量放陶罐内冷水浸泡十多分钟,放火上煮沸约1.5分钟(不宜久煮),这时绿豆未熟,取绿豆水冲鸡蛋花饮用,每日早晚各一次,治疗口腔溃疡效果好。

六神丸:取六神丸1支(30粒)碾碎成粉,加2毫升凉开水浸透成稀糊液备用。用前先清洁患者口腔,然后用细长棉签蘸上六神丸液涂于溃疡面,以餐前1~15分钟用药为佳,每天3次,睡前加用1次。一般用药5分钟即可起到止痛效果。小溃疡1。2天可痊愈,溃疡面较大者5天痊愈。

云南:白药用云南白药外敷口腔溃疡创面,一日2次,一般2~3天痊愈。

全脂奶粉:选用全脂奶粉,每日2至3次,每次一汤匙,加少许白糖,开水冲服,晚间休息前冲服效果更佳。一般2天溃疡症状即可消失。

西瓜:西瓜半个,挖出西瓜瓤,挤取汁液,瓜汁含于口中,约2~3分钟后咽下,再含新瓜汁,反复数次。

维生素C :将维生素C药片1~2片压碎,澈于溃疡面上,闭口片刻,每日2次。

甲氰咪胍:将甲氰咪胍1~2片研成细末,用棉签蘸药粉涂于溃疡面上,10分钟内不要饮水,每日2次。

六味地黄丸:口服六味地黄丸每日2~3次,每次6~8克。

浓茶:我国明代药典《本草纲目》称:“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降则上清矣,”据研究,茶含单宁,具有收敛作用,浓茶漱口可促使口腔溃疡愈合。

庆大霉素:用消毒棉签蘸取庆大霉素4万单位2毫升注射液轻涂口腔内溃疡面,数分钟后再涂一次,每日4次,即三餐后和睡前,漱口后涂上药液,一般2~3日即愈合。

西红柿:西红柿汁含口中,每次含数分钟,一日多次。

柿霜:从柿饼上取柿霜,用开水冲服或加入粥中服用。

芭蕉叶:采鲜芭蕉叶适量,将其用火烤热贴敷于口腔溃疡处,每日2~3次。

95%乙醇:用棉签沾上95%乙醇,轻压口腔溃疡点,并轻轻转动棉签除去溃疡面上的腐败组织,每天2~3次,每次20~30秒。治疗口腔溃疡,绝大多数在2—3天愈合

口腔溃疡食疗方

蜜汁含漱法:可用10%的蜜汁含漱,能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

蜂蜜疗法:将口腔洗漱干净,再用消毒棉签将蜂蜜涂于溃疡面上,涂擦后暂不要饮食。15分钟左右,可用蜂蜜连口水一起咽下,再继续涂擦,一天可重复涂擦数遍。

硫酸锌疗法:服用硫酸锌片或12%硫酸锌糖浆,成人每次40-80毫克,1日3次,一般连用5-7天即可痊愈。

木耳疗法: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汤吃木耳,每日1-2次,可治口腔溃疡。

可可疗法:将可可粉和蜂蜜调成糊状,频频含咽,每日数次可治口腔发炎及溃疡。

白菜根疗法:取白菜根60克,蒜苗15克,大枣10个,水煎服,每日1 2次,可治口腔溃疡。

菜籽疗法:取白萝卜籽30克、芥菜籽30克、葱白15克,放一起捣烂,贴于足心,每日1次,可治口腔溃疡。

苹果疗法:取1个苹果(梨也可以)削成片放至容器内,加入冷水(没过要煮的苹果或梨)加热至沸,待其稍凉后同酒一起含在口中片刻再食用,连用几天即可治愈。

核桃壳疗法:将30-50克核桃熬水两次,每天早晚各服1次。

口腔溃疡可能隐匿各种疾患三周不愈必须详查

口腔内小溃疡几乎所有人都患过,大多由外伤引起。伦敦大学东曼牙科研究所Scully教授指出,口腔溃疡若历时3周而未治愈,必须找出原因。

约20%人群罹患常见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呈圆或椭圆形,境界清晰。80%的患者溃疡直径在5mm以下,历时7~14日而愈,较大的溃疡少见,而且需数周或数月治愈,且残留瘢痕。另外,还有分类为疱疹性溃疡,则需1个月治愈。

据日本《医学论坛报》(2001年6月7日)报道,口腔溃疡的病因不明,部分患者发病原因同紧张、外伤、戒烟、月经、食物过敏有关。无特殊检查法,只能依赖典型症状和疾病史诊断。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鉴别诊断。应想到除铁、叶酸、VitB12不足外,还应考虑有无慢性炎症性肠病、艾滋病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免疫障碍。另外,还应除外白血病、红斑性狼疮、Behcet病(见图)等全身性疾病和皮肤病。抗癌药和抗甲状腺药也可能产生口腔溃疡。

单发的慢性溃疡应怀疑口腔癌。小儿周期性发热、咽炎、手足口病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口腔溃疡也可作为伴随症状出现。

Scully教授指出,口腔溃疡的治疗可用洗必泰或口含氢化可的松糖衣片,一天4次涂用去炎松软膏,如症状无改善应考虑全身给皮质类固醇。

溃疡治疗简方14则

口腔溃疡虽不是什么重病,但却给患者的生活时时带来不便与痛苦。这里为大家介绍简方14则:

鸡蛋 鸡蛋打入碗内拌成糊状,绿豆适量放陶罐内冷水浸泡十多分钟,放火上煮沸约1.5分钟(不宜久煮),这时绿豆未熟,取绿豆水冲鸡蛋花饮用,每日早晚各一次,治疗口腔溃疡效果好。

六神丸 取六神丸1支(30粒)碾碎成粉,加2毫升凉开水浸透成稀糊液备用。用前先清洁患者口腔,然后用细长棉签蘸上六神丸液涂于溃疡面,以餐前1~15分钟用药为佳,每天3次,睡前加用1次。一般用药5分钟即可起到止痛效果。小溃疡1。2天可痊愈,溃疡面较大者5天痊愈。

云南白药 用云南白药外敷口腔溃疡创面,一日2次,一般2~3天痊愈。

全脂奶粉 选用全脂奶粉,每日2至3次,每次一汤匙,加少许白糖,开水冲服,晚间休息前冲服效果更佳。一般2天溃疡症状即可消失。

西瓜 西瓜半个,挖出西瓜瓤,挤取汁液,瓜汁含于口中,约2~3分钟后咽下,再含新瓜汁,反复数次。

维生素C 将维生素C药片1~2片压碎,澈于溃疡面上,闭口片刻,每日2次。

甲氰咪胍 服将甲氰咪胍1~2片研成细末,用棉签蘸药粉涂于溃疡面上,10分钟内不要饮水,每日2次。

六味地黄丸 口服六味地黄丸每日2~3次,每次6~8克。

浓茶 我国明代药典《本草纲目》称:“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降则上清矣,”据研究,茶含单宁,具有收敛作用,浓茶漱口可促使口腔溃疡愈合。

庆大霉素 用消毒棉签蘸取庆大霉素4万单位2毫升注射液轻涂口腔内溃疡面,数分钟后再涂一次,每日4次,即三餐后和睡前,漱口后涂上药液,一般2~3日即愈合。

西红柿 西红柿汁含口中,每次含数分钟,一日多次。

柿霜 从柿饼上取柿霜,用开水冲服或加入粥中服用。

芭蕉叶 采鲜芭蕉叶适量,将其用火烤热贴敷于口腔溃疡处,每日2~3次。

95%乙醇 用棉签沾上95%乙醇,轻压口腔溃疡点,并轻轻转动棉签除去溃疡面上的腐败组织,每天2~3次,每次20~30秒。治疗口腔溃疡,绝大多数在2—3天愈合

口腔溃疡有三种类型

口腔溃疡反反复复的发作,医学上称其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其复发时间长短与口腔溃疡病史长短有密切关系,病史短时,可以几个月或一年发病一次;病史长时,可以一个月发病一次,或口腔溃疡新旧病变交替出现。一般情况下10天左右可自愈,不留疤痕。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反复发作但又有自限性,局部表现为孤立的、圆形或者椭圆形溃疡。

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复发性轻型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炎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坏性粘膜腺周围炎。

维生素可治疗口腔溃疡

不论是单发性或慢性的口腔溃疡,维生素B2、B6等维生素B群都是有疗效的。甚至有人服用B群才经过一个晚上,口腔溃疡就消失的干干净净。

维生素B2不足时,会引发口角炎、眼睛充血和肛门溃烂等,特别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症状。维生素B6和脂肪的代谢有关,B6不足时会引起脂漏性皮肤炎。另外泛酸和生物素等维生素B群(B

1除外)在相互的影响下,对于预防和治疗口腔溃疡也都有所帮助。

口腔溃疡的原因

口腔溃疡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口腔粘膜及舌的边缘,常是白色溃疡,周围有红晕,十分疼痛,特别是遇酸、咸、辣的食物时,疼痛更加厉害,以致美味佳肴都不愿品尝。虽是口腔小疾,却令人痛苦不堪,甚至坐卧不宁,寝食不安,情绪低落。

大多数医生认为,口腔溃疡与以下因素有关:

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情况。

内分泌变化:有些女性患者往往在月经期发生,可能与体内雌激素量下降有关。

精神因素:有的患者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发病,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遗传因素: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其子女约有80— 90%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约有50—60%患病。

其他因素: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

口腔溃疡为什么老复发

为什么会出现口腔溃疡的复发性呢,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有很多因素可以直接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消化系统疾病如肠胃溃疡炎症、便秘、腹泻等的影响;微量元素缺乏,如缺铁、叶酸、B12以及锌等;内分泌失调;精神、神经因素,如工作劳累、精神紧张波动、神经功能紊乱失调等。

有些女性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就会出现口腔溃疡,用药治疗只能暂时缓解,下月行经时依然如故地出现,疼痛难忍,与此同时,还常伴有口干、心烦、易怒和大便干结等令人烦恼的症状。临床研究发现,月经期出现口腔溃疡主要是由于体内水平增高而雌激素(孕酮等)的水平降低所致。

口腔溃疡常发很危险

口腔溃疡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症状,一个人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碰到过。通常,口腔溃疡经过休息、饮食调节、保持大便通畅等可以自愈,部分患者仅需局部用药或服用数帖中药而痊愈,一般不会对全身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但是如果一个或数个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甚至此起彼伏,疼痛难忍或伴有其它部位的溃疡(如外阴溃疡),则要高度重视,因为这种复发性溃疡很可能是一种免疫病——白塞氏病的警示信号。

白塞氏病又叫白塞氏综合征或眼、口、综合征。临床上以口腔溃疡、溃疡、虹膜睫状体炎三联症较常见。其中眼部症状多样,可表现为视力模糊、视力减退、眼球痛、畏光流泪、异物感及飞蚊症等,严重者可导致失明。此外还有后针眼反应等。如果缺乏对疾病的整体认识,就医时可能会把各个症状分别向不同专科的医生叙述,常常会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面,丧失接受最佳治疗方案的机会。

白塞氏病自古就有,男女均可发病,可见于各个年龄,以35岁后多见,其发生、发展与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中医称之为“狐惑”,且指出“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本病的发生与肝肾不足、气阴亏虚、外感湿热等密切相关,久之,湿热与气血相搏,湿、毒、淤相互胶结,致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多年来,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对白塞氏病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依照不同的症型,分别采取清热解毒、清利湿热、解毒通脉、益气养阴、补益肝肾等治法,结果表明中医不仅可以控制溃疡的反复发作,而且可以调节免疫功能。

此外,根据该病病灶小、病位浅的特点,运用锡类散、冰硼散、黄柏和细辛研末局部吹敷,金银花、甘草等煎汤漱口,野菊花、地肤子、苦参等煎汤坐浴熏洗。临床实践证明予中药外用及中药内服治疗白塞氏病,溃疡的发作频率、发作个数及疼痛程度多数能在一个月左右得到缓解,继续给予数月中药治疗可进一步控制病情。

除了药物治疗外,平时要注意保护口腔卫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烧烤油炸和油腻食物,不吃辛辣及热性食品如辣椒、生葱、生姜、大蒜、烟、酒、羊肉等,忌劳累,保持心情愉快和大便通畅。

体内缺铁缺锌也易长溃疡

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最容易患的疾病,其发病率在口腔疾病中仅次于龋齿和牙周病,占第三位。

体内缺铁缺锌也会造成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当身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月经失调,体内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精神紧张,劳累或感冒时,都会诱发口腔溃疡,所以单用维生素 B2治疗无效。目前,还没有根治此病的药物。

患了口腔溃疡,可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类的新鲜食物,注意劳逸结合,去除诱发因素以减少复发。

治疗口腔溃疡小偏方

⑴取鲜苦瓜160克(干品8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1日1剂。一般连用3~5日可显效。

⑵.每日晚饭后用温开水漱净口腔,取一勺蜂蜜,原汁的最好,敷在溃疡表面,含1~2分钟,然后咽下,重复2~3次,连续治疗2~3天可痊愈。

⑶每天取核桃壳10只左右,用水煎汤口服,一日3次, 连续3天,就可治愈口腔溃疡。

⑷采八九个带花萼的小月季花,捣烂,加一小杯蜂蜜调成糊状,涂口疮患处,一般3~5次即愈。

⑸将维生素C药片1~2片压碎,涂于溃疡面上,闭口片刻,每日2次。

⑺选用全脂奶粉,每日2~3次,每次一汤匙,加少许白糖,开水冲服。晚间休息前冲服效果更佳。一般2天溃疡症状即可消失。

⑻取六神丸1支(30粒)碾碎成粉,加入2毫升凉开水浸透成为稀糊液备用。用药时先清洁口腔,然后用干净的棉签蘸上六神丸液涂于溃疡表面,以餐前10~15分钟用药为佳,每日3次,睡前加用1次。一般用药5分钟即可达到止痛效果,进餐无疼痛,增进食欲。小溃疡1~2天可痊愈;多发性溃疡用药3天痊愈。

夏天远离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现代人很常出现的毛病,一般人都认为夏天会火气大,才容易溃疡,但到底口腔溃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医生表示,口腔溃疡的原因不外“心火旺盛”、“脾胃积热”等因素,除了药物治疗外,以药膳食疗的效果也不错。

口腔溃疡好发于青壮年人,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尤其是夏天昼长夜短,气温升高,人们比较晚睡、熬夜,加上现代人习于吃烧烤油腻的食品,使热性体质的口腔溃疡更容易发生。

口腔溃疡在中医来说,大约有“心火旺盛”、“脾胃积热”、“阴虚火旺”、“脾胃虚寒”及“肝寒犯胃”等几种类型,除了用药物治疗外,还可以用药膳食疗。

心火旺盛或脾胃积热可用竹叶粥食疗,以鲜竹叶八钱、石膏一两、米二两、砂糖适量制成;阴虚火旺型可以二冬粥食疗,选用麦冬三钱、天冬三钱、玄蔘三钱、米二两及冰糖适量制成;脾胃虚寒型则可用理中粥,材料以党蔘、干姜、炙甘草、茯苓、糯米红糖制成。

不过,除了药物治疗及食疗外,要避免口腔溃疡还是需注意平常的生活习惯,饮食忌辛辣、烧烤油炸、油腻厚味的食品,要多喝开水,多吃蔬菜,保持大便畅通,避免便秘;口疮严重者,可以改采细软或半流质的饮食。

口腔溃疡食疗方

蜜汁含漱法:可用10%的蜜汁含漱,能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

蜂蜜疗法:将口腔洗漱干净,再用消毒棉签将蜂蜜涂于溃疡面上,涂擦后暂不要饮食。15分钟左右,可用蜂蜜连口水一起咽下,再继续涂擦,一天可重复涂擦数遍。

硫酸锌疗法:服用硫酸锌片或12%硫酸锌糖浆,成人每次40-80毫克,1日3次,一般连用5-7天即可痊愈。

木耳疗法: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汤吃木耳,每日1-2次,可治口腔溃疡。

可可疗法:将可可粉和蜂蜜调成糊状,频频含咽,每日数次可治口腔发炎及溃疡。

白菜根疗法:取白菜根60克,蒜苗15克,大枣10个,水煎服,每日1 2次,可治口腔溃疡。

菜籽疗法:取白萝卜籽30克、芥菜籽30克、葱白15克,放一起捣烂,贴于足心,每日1次,可治口腔溃疡。

苹果疗法:取1个苹果(梨也可以)削成片放至容器内,加入冷水(没过要煮的苹果或梨)加热至沸,待其稍凉后同酒一起含在口中片刻再食用,连用几天即可治愈。

核桃壳疗法:将30-50克核桃熬水两次,每天早晚各服1次

参考资料:

石苇

编辑

石苇,又称石樜、石皮、金星草等,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高高13~30厘米。生于山野的岩石上,或树上。分布于我国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备利水通淋,清肺泄热等功效。可用于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等。

目录

1植物属性

2中药属性

药物名称

药基来源

采集时间

药材性状

炮制加工

性味归经

功用主治

用法用量

用药宜忌

3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4传统选方

1植物属性

植物形态

①石韦,又名:飞刀剑(《植物名实图考》),肺心草、蜈蚣七、铺地娱蚣七、七星剑、大号七星剑、一枝箭、山柴刀、木上蜈蚣、肺筋草、蛇舌风,石头僵.

石苇(7张)

多年生草本,高13~30厘米。

根茎细长,横走,密被深褐色披针形的鳞片;根须状,深褐色,密生鳞毛。

叶疏生;叶柄长6~15厘米,略呈四棱形,基部有关节,被星状毛;叶片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2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略下延,全缘,革质,上面绿色,有细点,疏被星状毛或无毛,下面密被淡褐色星芒状毛,主脉明显,侧脉略可见,细脉不明显。

孢子囊群椭圆形,散生在叶下面的全部或上部,在侧脉之间排成效行,每孢子囊群间隔有星状毛,孢子囊群隐没在星状毛中,淡褐色,无囊群盖;孢子囊有长柄;孢子两面形。

生于山野的岩石上,或树上。

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②庐山石韦,又名:肺金草、大连天草、箭戟蕨。

高25~60厘米。

根茎肥厚而短,密被细小长披针形的鳞片,边缘具纤毛叶近于簇生;叶柄长10~80厘米,粗壮,幼时被褐色或淡褐色的星状毛;叶片广披针形,长10~30屋米,宽3~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稍宽,呈荫侧不等的耳形、圆形、心形、圆楔形或斜截形,有时上侧有尖耳,全缘,上面绿色,有黑色斑点,初时疏被星状毛,后渐光滑,下面密生淡褐色星芒状毛,星芒状毛的芒为短披针形,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中脉及侧脉均明显,细脉不甚明显。

抱子囊群散生在叶的下面,淡褐色或深褐色,无囊群盖;孢子两面形。

生于山野岩石上。

分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③毡毛石韦与庐山石韦极相似,主要不同点:本种的叶下面被较厚而松的深褐色的星芒状毛,其芒细长针状或线状凿形,且不在同一平面上;叶柄通常较叶片为长。

生于山野岩石上。

分布湖北、四川、陕西、云南、西藏等地。

④有柄石韦,又名:长柄石韦、石茶。

高仅6~17厘米。

根茎细长,密被披针形鳞片,边缘具稍卷曲的纤毛。

叶柄长3.5~11厘米,被星状毛;叶片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广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2.5~9.5厘米,宽9~28毫米,先端钝,基部下延至叶柄,全缘,上面绿色,有黑色斑点,疏被星状毛,下面密被灰色的星芒状毛,其芒短,叶脉不甚明显;孢子叶较营养叶为长,通常内卷使叶片呈圆筒状。

孢子囊群融合,满布于叶的下面,深褐色,无囊群盖。

生于山野岩石上。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⑤北京石韦高10~25厘米。

根茎细瘦,被黑褐色鳞片。

叶柄长2.5~9厘米,被星状毛;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6~1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上面绿色,有细点,疏被白色星状毛或无毛,下面密被灰色或淡褐色星芒状毛;叶稍内卷,但不呈筒状。

孢子囊群多散生于叶下面的较上部分,深褐色,无囊群盖。

生于山野岩石上。

分布河北、山东、湖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⑥西南石韦与北京石韦极为相似,主要不同点:本种叶的下面被较厚而松的深褐色星芒状毛,其芒较长呈针状,略有光泽。

生于山野岩石上。

分布云南、四川、湖北等地。

以上几种植物的根茎(石韦根)、叶上的毛茸(石韦毛)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2中药属性

药物名称

石苇-中药材

石樜(《本经》),石皮(《别录》),石韦(《滇南本草》),金星草、石兰(《纲目》),生扯拢(《分类草药性》),虹霓剑草、石剑、潭剑(《福建民间草药》),金汤匙、石背柳(《中药材手册》)。

药基来源

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有柄石韦、北京石韦或西南石韦的叶。

采集时间

春、夏、秋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及须根,晒干。

药材性状

①大叶石韦一石韦:叶柄近圆柱形,棕色或棕黑色,长6~15厘米,有纵沟,无毛或疏被星状毛;叶片扭曲皱卷,平展后呈披针形,长7~2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叶基楔形至圆形,全缘,叶面棕色或灰棕色,无毛或疏具星状毛,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背面密被中心具红色圆点的粉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较粗短,有的叶表面几乎全部布有孢子囊群。

叶片革质,稍脆易折。

气无,味淡。

二庐山石韦:与石韦相似,惟叶柄较长,无毛;叶片皱缩,较大,长圆状披针形,叶基阔楔形、圆形、近心形或稍呈耳形,显著不对称,背面星状毛的分枝较粗,有的叶片具棕色圆形孢子囊群,与中脉约成60°角斜出平行排列,分布近乎整个叶面,其内常见红色光泽的孢子囊环带。

厚革质,坚硬而脆。

气无,味微苦。

三毡毛石韦:叶柄有数条纵槽,有毛;叶片扭曲卷皱,披针形,基部楔形至阔楔形,对称,背面密布灰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细长,有的叶上半部布有孢子囊群。

革质,稍硬。

气无,味淡。

②小叶石韦一有柄石韦:叶柄被棕色星状毛,有1纵浅槽,内密生毛;叶片卷曲成筒状,广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9厘米,先端钝,叶基楔形,全缘,叶面灰棕色,无毛或疏被星状毛,散布黑色圆形小凹点,背面密生粉棕色的中心有红点的星状毛,毛的分枝较短粗,中脉明显,侧细脉均不显。

薄革质。

气无,味微苦。

二北京石韦:叶柄扁平,细长扭曲,有毛;叶片扭曲卷皱,线状披针形或近线形,叶基窄楔形下延成叶柄边缘;叶面浅黄绿色,无毛,背面密被较薄的灰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细长,叶片背面几乎全部或大部生有孢子囊群。

薄革质。

气无,味微苦。

三西南石韦:与北京石韦相似,惟叶的背面被较厚而松的星状毛,毛的分枝较长,呈长针状,深褐色,略有光泽。

上述两类药材,大叶石韦以叶大、质厚、背面有毛为佳;小叶石韦以叶厚、整齐、洁净为佳。

主产浙江、湖北、河南、河北、江苏等地。

此外,山东、辽宁、广西、江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山西、安徽等地亦产。

其中以浙江、湖北、江苏所产的大叶石韦质量为佳。

炮制加工

拣净杂质,洗去泥沙,刷净茸毛,切段晒干。

①《别录》:用之须去黄毛。

②《日华子本草》:入药去梗,须微炙用。

一法以羊脂炒干用。

性味归经

苦甘,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药性论》:微寒。

④《贵州草药》:味辛,性平。

入肺、膀胱经。

①《滇南本草》:入小肠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膀胱二经。

功用主治

利水通淋,清肺泄热。

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①《本经》: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②《别录》: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藏,去恶风,益精气。

③《日华子本草》:治淋沥遗溺。

④《本草图经》:炒末,冷酒调服,疗发背。

⑤《滇南本草》:止玉茎痛。

⑥《纲目》:主崩漏,金疮,清肺气。

⑦《植物名实图考》:治痰火,同瘦肉蒸服。

⑧《闽东本草》: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

用药宜忌

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滑石、杏仁为之使。

得昌蒲良。

②《本草从新》:无湿热者勿与。

③《得配本草》:真阴虚者禁用。

3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石苇、有柄石苇、庐山石苇的全草均含黄酮类.石苇全草尚含皂甙、蒽醌类、鞣质等;石苇叶分离得结晶成分β-谷甾醇、山奈酚、槲皮素、异槲皮甙、三叶豆甙、绿原酸和蔗糖.有柄石苇全草尚含酚性物质、树脂、皂甙.庐山石苇全草尚含果糖、葡萄糖、蔗糖、有机酸和酚性化合物.此外,尚分离出结晶成分延胡索酸、咖啡酸和异芒果甙等.

化学成分

含绵马三萜(diploptene)、皂甙、蒽醌、黄酮、β-谷甾醇。

药理作用

⒈ 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庐山石苇的多种提取物口服,对二氧化硫引咳法引咳的小鼠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但不及可待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酚红法);但各种提取物均无明显平喘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庐山石苇对大鼠慢性气管炎有治疗作用.

有柄石苇浓缩提取物给小鼠口服,亦有明显的镇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

⒉ 其他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石苇对痢疾杆菌、尤其是福氏杆菌以及肠伤寒杆菌、副伤寒甲、乙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金**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石苇煎剂尚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临床应用

①治疗支气管哮喘 4~9岁每日用石韦全草5钱,10~15岁1两,16岁以上1.5两。

每两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毫升,趁热加入冰糖1两,分3次服,3天为一疗程。

观察11例,服药后喘息消失者7例,减轻者2例,无改变者2例。

多数在服药的当天哮喘症状即开始平息,其他症状于次日或第3天消失,但停药后往往仍有复发,复发时间最短者为2周。

复发时再用同法治疗,仍然有效。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曾采用庐山石韦单味煎剂、冲剂、提纯石韦410糖浆及复方庐山石韦冲剂进行临床观察,均取得不同程度疗效,其中以石韦410糖浆的效果较为满意。

一煎剂:鲜庐山石韦全草每天1.6两(第一疗程用全草,第二疗程去毛、叶柄及主脉),头煎加水300毫升,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加水150毫升,沸后煎20分钟。

混合2次煎液,以8层纱布过滤,分2次服。

疗效:第1疗程服药人数计21例,有效率为47.6%,其中显效1例。

服药2个疗程的16例,有效率为87.5%,其中显效1例。

副作用主要有心馆,胸骨后不适,饥饿感,尿量增多及头晕,停药后症状即消失。

二冲剂:日服3次,每次1包,相当于生药1两。

治疗117例,服药一个疗程的有效率为47%,其中显效12例,好转43例,无效62例;两个疗程的有效率为57.6%,其中近期控制者3例,显效22例,好转39例,无效47例。

继续服用到3、4个疗程时,有效率可增至87.5%与82%,显效率增为46.2~51%。

说明延长疗程,可提高疗效。

三提纯石韦410糖浆:每天2次,每次15毫升(相当生药1.5两),10天为一疗程,共服二个疗程。

治疗40例,第一疗程有效者31例(78.2%),其中显效16例(40%);继续服用第二疗程的36人,有效率为88.9%,显效率为55.6%。

个别患者每天服3次,疗效更为显著。

四复方石韦冲剂:用庐山石韦15两,江剪刀草1两,煎成浓汁,焙干,制成粉末,加适量糖粉,每天分3次,开水冲服。

10天为一疗程。

共治疗278例,有效者200例(72%);其中近期控制13例,显效51例(23%)。

大多数患者在服药2~3天后见效。

在使用石韦各种剂型,特别是提纯石韦410糖浆过程中看出,石韦具有良好的消痰作用,一般治疗1~2天后,痰量减少,粘稠度减低,咯痰转爽。

这对改善通气功能,防止继发感染,从而减少对组织细胞的损害,促进病变的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复方石韦(与江剪刀草合用)镇咳作用较单味石韦为佳,平喘作用两者均较差,消炎效果也不佳。

用有柄石韦全草,压榨去毛及孢子,水煎制成糖浆。

第1~4日,按每天含生药1两分3次服。

第5~10日,每天剂量加倍。

第11~15日照第1~4日剂量服。

治疗50岁以上的重症患者12例,其中喘息型8例,有效5例,基本治愈2例,显效1例,进步2例;单纯型4例,仅有1例显效。

说明石韦糖浆对喘息型患者疗效较好。

③治疗急、慢性肾炎及肾盂肾炎一煎剂:取有柄石韦叶20片左右(相当于2~3克),加水500~1000毫升,每日1剂,煎分2次服。

亦可用开水浸泡,当茶饮。

二片剂:每片含生药0.5克,每次2~3片,日服3次。

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39例,36例有效;肾盂肾炎20例,17例有效。

据观察,服药2~3天后,尿量即增多,浮肿逐渐消退。

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般以3个月左右为一疗程,急性肾小球肾炎疗程为10天左右。

4传统选方

①治血淋:石韦、当归、蒲黄、芍药各等分。

上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千金方》石韦散) ②治淋浊尿血:石韦、猪鬃草、连钱草各五钱,煨水服。

(《贵州草药》) ③治石淋:石韦(去毛)、滑石各三分。

上二味,捣筛为散,用米汁若蜜服一刀圭,日二服。

(《古今录验》石韦散) ④治尿路结石:石韦、车前草各一两,生栀子五钱,甘草三钱。

水煎二次,早、晚各服一次。

(《南昌医药》⑴:14,1972) ⑤治心经蕴热,传于小肠,始觉小便微涩赤黄,渐渐不通,小腹膨脝:石韦(去毛,锉)、车前子(车前叶亦可)等分。

上浓煮汁饮之。

(《全生指迷方》石韦汤) ③治痢疾:石韦全草一荫,水煎,调冰糖五钱,饭前服。

(《闽东本草》) ⑦治崩中漏下:石韦为末,每服三钱,温酒服。

(《纲目》) ⑧治咳嗽:石韦(去毛)、槟榔(锉)等分。

上二味,罗为细散,生姜汤调下二钱匕,(《圣济总录》石韦散) ⑨治慢性气管炎:石韦、蒲公英、佛耳草、一枝黄花各-两。

水煎浓缩,分二次服。

(中医研究院《攻克慢性气管炎资料选编》30,1971) ⑩小便淋痛。

用石韦、滑石,等分为末,每取一小撮,水送服。

⑾便前有血。

用石韦研为末,以茄子枝煎汤送服二钱。

⑿气热咳嗽。

用石韦、槟榔,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姜汤送下。

⒀崩中漏下。

用石韦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送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